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企业管理层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
据统计,我国会计电算化的普及率在大中型企业中仅有60-80%,在小企业中更不足30%,而且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很多企业管理层仅仅把会计电算化看做是手工记账的代替,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减轻了会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帐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变化,忽略了会计电算化对企业管理方法以及会计职能的巨大影响。在选择财务软件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分析企业自身的手工系统,对财务软件的选择存在随意性、盲目性,更谈不上建立企业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
1.2会计电算化下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问题凸显。在我国,许多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尚不完善。首先,会计电算化代替手工记账最明显的变化就是会计信息的储存介质发生了巨大变化,从纸质存储到纸介质存储与磁介质存储共存。然而,目前我国大多数财务软件尚不成熟,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因此在开发过程中比较注重软件的管理功能和决策功能,而对安全问题关注较少,这给企业财务信息的安全带来了风险。其次,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在会计电算化岗位设置和人员分工上,很多企业存在一人多岗或一岗多人的现象,没有严格制定岗位分工和职责权限,操作员口令近乎周知,这给企业财务信息安全留下了巨大隐患。
1.3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缺乏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学、计算机知识、网络技术及管理学科交叉的一门学科,对从业人员的要求较高。
从手工会计过渡到会计电算化,不仅需要会计人员具备扎实的会计基础知识、熟悉相关财经法规制度,同时需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和管理学知识。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从业人员主要来源有三:经过短期培训的手工会计时期原有的会计人员、自学会计电算化课程的人员、职业技术学院和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的学生,然而,我国大多数的会计电算化培训流于形式,只在乎有没有学过,而不注重学的怎么样,高等院校毕业的学生虽理论功底扎实,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很多企业的实际情况是,财会人员只懂得财务知识,对系统维护、软件更新等不甚了解,而系统维护人员多为计算机专业人员,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高素质会计电算化人员的缺乏已构成了企业普及会计电算化、实现会计信息化的一大主要障碍。
1.4会计电算化仍处于财务处理阶段,层次较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网络计算机水平的不断提高,会计的职能已从过去的核算和监督延生至预测经济前景、评价经济业绩、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等领域。目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在很大程度依旧停留在核算和监督的基本层面,会计电算化只是财务部门内部事务,而与生产部门、采购部门、销售部门等没有没有很好的联系,与企业外部没有很好的实现信息共享。这种现状无法适应企业现代管理一体化、集成化的要求,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提高企业整体竞争优势。
2我国会计电算化普及应采取的对策
2.1转变思路,更新观念
首先,应让企业管理层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是会计核算从手工会计到计算机的过渡,而是会计史上的一场革命,要认识到会计电算化不仅改变了会计核算方式和手段,还对会计数据的存储形式、账务处理流程等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内部控制系统、审计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会计电算化是一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会计电算化的最终趋势是要实现全面的会计信息化,要实现管理会计的全面信息化,全面会计电算化不仅能够提高对过去交易、事项的分析、控制能力,更能控制现在、筹划未来。对企业的发展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具有非凡的意义。
2.2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体系
首先,应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工作制度,制定相应工作岗位、不同工作职责的控制措施。其次,制定严格的岗位分工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最后,建立并完善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
2.3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培训力度,建立会计电算化培训的考核机制,确保不让培训工作流于形式。二是调整高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技能并重。三是完善审计人员的能力结构,加强审计人才的培养,培养既熟悉会计准则制度、内部控制规范制度,又熟练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复合型审计人才队伍。
2.4加强管理决策型通用会计软件的开发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财务软件
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在发展过程中,许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的轨道,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及一些先进的、现代化的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
一、会计电算化的涵义及目标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的当代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到会计实务中的简称,是一个应用电子计算机实现的会计信息系统。它实现了数据处理的自动化,使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发展演变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它不仅是会计发展的需要,而且是经济和科技对会计工作提出的要求。
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目标,是应用企业财务会计原理和成本与管理会计方法以及计算机技术,对传统手工会计的处理方法、流程及对会计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报告方式进行改造后而建立起的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电算化人员的技术水平有限
目前,会计中心会计人员的会计、财务知识不系统、更新慢,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则比较欠缺。另外,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知识十分薄弱,虽然财会人员都接受计算机培训,但年龄和知识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学习会计电算化没有取得明显效果,一般只懂得简单使用计算机,谈不上对计算机和财务软件进行维护、开发和利用,缺乏对网络和软件的维护技能,因此不能灵活处理工作中的问题。
(二)重视账务功能,忽视管理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的会计工作主要从事事后的核算与监督,事前的分析预测和事中的控制,这些都因计算复杂而很难进行。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和发展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卓越的计算功能,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算账、报账工作中解脱出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然而,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却存在着重视报账功能,忽视管理功能的现象。采用软件的材料核算、工资核算等内容功能较强,而具备管理型功能的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体系等模块,则根本没有设计或内容过于简单没有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加强财务管理的功能。
(三)会计电算化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许多单位实行会计电算化时间短,对会计电算化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经验,造成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没有及时明确相应的会计电算化档案保管人员职责,从而造成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乃至单位会计信息泄密。还有一些单位对会计数据备份管理未形成制度,随意性大,一旦会计电算化系统出现故障,会计数据将无法恢复。
(四)会计电算化软件本身存在的问题
首先,会计软件通用性差,集成化程度低。大部分会计电算化软件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体积庞大,企业难以针对自己的需要选择完全适合的功能。其次,系统初始化工作量较大,系统定义较抽象,系统体积较大,企业难以增加自己需要的功能等。最后,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没有保障。
三、我国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养
针对单位会计人员的特点和工作要求,科学地确定培训内容,做到教育对象层次化、知识结构系统化,更新会计人员的知识,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思维、高素质的一线应用、系统维护以及懂得二次开发的技术人才。软件企业要建立起一支庞大的技术过硬的高素质队伍,来满足规模市场的定制工作。只有建立一套完整的会计电算化理论体系,培养会计电算化复合型人才,才能真正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健康发展,加快会计电算化实施进程。
(二)要做好管理基础工作,尤其是会计基础工作
管理基础主要指有一套比较全面、规范的管理制度和方法,以及较完整的规范化的数据;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指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核算规程是否规范,基础数据是否准确、完整等,这是搞好电算化工作的重要保证。因为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必须是事先设置好的处理方法,因而要求会计数据输入、业务处理及有关制度都必须规范化、标准化,才能使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顺利进行。管理人员的现代化管理意识,在整个企业管理现代化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做好会计电算化的长期、近期发展规划和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重新调整会计及整个企业的机构设置、岗位分工,建立一系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要求。
(三)要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不断发展,应做好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工作,使其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为了更有效地做好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我们必须根据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特点,分别做好会计档案的收集、保存、利用等方面的工作。
(四)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向财务管理方面过渡现行的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已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不能适应管理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为单位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功能的模块。(作者单位: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魏庆辉.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7(9)
[2]姚晓宇.浅析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学术版,2007(27)
[3]李雪梅.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24(8)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以电子计算机为主,结合当前的电子信息技术来运用到财务会计工作之中的过程,其主要目标在于应用财务会计相关管理方法、计量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来对传统会计方式的改造,从而实现会计数据收集、处理、报送等的集中化、集成化,提高会计结果的准确性、完整性、科学性。
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经过多年的改进与实践,其发展基础正逐步完善,并且由简单的会计核算技术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国内针对会计电算化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等也在逐步成型,会计电算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时,电算化软件与系统种类、安全系数等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然而,会计电算化在平稳发展的过程也出现了不少负面的因素,其主要体现在会计电算化运用程度的不一、软件开发与使用的脱节、电算化人才素质参差不齐、对电子数据的分析、储存、收集等环节控制不严,容易引发严重后果。虽然会计电算化发展形势良好,但我们仍然要正视其存在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认知落后,对会计电算化缺乏足够的认识
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在企业中仍未大规模普及,许多企业或者单位往往将会计电算化定位在以计算机代替手工会计记账上,而忽视了建立完整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投入与更新上支持力度不够,内部财务信息不能及时有效地输入电算化软件,致使电算化的技术优势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2.电算化软件的通用化程度低、安全系数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当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种类较为繁多,但个软件之间的通用程度较低,且软件各环节,如预算、成本核算、资产清查等子系统彼此分离,其数据交换缺乏系统性和实时性。另外,软件系统在安全性、保密性方面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财务信息是企业的机密,而会计电算化软件在数据保密性上的缺陷阻碍了电算化在企业中的应用。
3.专业电算化人员缺乏
会计电算化必然要求匹配具有相应能力与知识的操作人员,而现阶段我国大多数软件操作软件都属于“半路出家”,由过去的财务人员经短期培训而来,他们虽能够操作熟练操作软件,到却无法主动将会计知识与计算机知识有机结合。企业专业复合型人才的缺乏导致电算化软件在使用与维护、升级、安全操作、数据恢复等方面还处于薄弱环节。
4.制约机制不够健全,增加了舞弊的可能性
由于会计电算化依靠计算机软件来完成一系列财务会计工作,因此,对于数据的严密性和隐蔽性必然有较高的要求。部分企业将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维护、数据的输入与修改等都交给一个人负责,这就大大增加了舞弊的可能性。目前,大部分企业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对会计电算化相关制约机制的建立也不够完善。
二、解决会计电算化问题的主要对策
1.提高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重视相关理论研究
当前计算机技术、电子商务与网络财务等的发展迫使会计电算化必须利用现代技术手段,从经济发展的全局来认识电算化的趋势,从而改变传统认知,加深对其重要性的认识。并且,企业管理者要充分认识实现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各项成本的控制以及会计计算效率的益处,开展会计电算化理论研究,以指导企业对会计软件的开发设计与使用。
2.加强人才培养力度,进一步完善配套法规,提高数据安全性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改革的重点所在,会计复合型人才则是企业能否实现会计电算化转型的关键。因此,企业必须重视对财务人才的培养,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能仅仅止于熟悉软件操作,还必须要求其了解软件设计开发理念、更新发展方向,对操作人员要定期进行考核,确保其精通财务软件。同时,国家和企业要共同努力,进一步规范会计电算化法律法规和市场行业规则,进一步完善会计制度。
3.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强化会计电算化制约机制
内部控制机制的建立能有效防范非法数据修改现象的发生,保障企业财务的安全,对此,企业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体系,加强对会计资料的定期审计、对软件数据与书面票据的核对审计、监督数据保存与修改记录,并对系统的各个环节进行审查,严防软件使用过程中出现疏漏。
4.规范软件开发市场,建立通用的财务软件模式
国家要积极调整行业产业结构,逐步规范会计财务软件的开发与销售市场,并引导开发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特点的电算化软件,以加强会计管理工作。同时,从经济发展的整体层面上建立一个通用的、统一的财务软件模式,规范数据标准接口的名称、格式、类型等数据的输入输出,实现不同软件之间数据的识别与操作,从而进一步提高会计电算化的集约程度。
参考文献:
[1]景佳琳.对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中应用的研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0(9):225-226
[2]顾建平.会计电算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0(36):86-87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我国会计信息化的现状
目前,中国会计电算化普及率总体上偏低,企业管理信息技术的采用明显落后于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不到总数的10%,而且分布极不平衡。此外,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技术的使用总体上还处于低层次水平。在运用会计电算化的企业中,有半数以上仍使用传统的“核算型”财务软件,主要用电脑代替人工从事会计核算工作。
随着会计信息系统的运用,管理环境或软件使用人员的知识技能却没能及时更新,这致使企业未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一些单位在购置软件时盲目求大求先进,不顾企业实际,造成高价购进的软件只有较小的使用价值,还有些企业只重软件,不重视或不懂软件的维护和二次开发及管理环境的改善。
二、会计电算化在基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薄弱
由于我国会计电算化起步较晚,会计人员并未完全认识到电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许多人还停留在传统的会计理论认识之中,他们没有意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甚至对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可靠性持怀疑态度。
2.从业人员缺乏专业的电算化知识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到会计和计算机两种专业知识,会计人员知识往往不全面。一方面,会计电算化要求从业人员不仅熟悉会计的理论知识,更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操作技能以方便会计人员对财务软件的熟练运用和后期维护。另一方面,会计人员缺乏对传统手工核算模式的改造。许多会计人员在实际电算化操作过程之中,没能很好地将传统手工核算和财务软件有机结合起来,他们常常不清楚哪些业务适应计算机处理,哪些环节需要改进。
3.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密性、可靠性较差
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绝对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电算化发展开来的现在,依赖庞大的网络系统而存在的财务软件面对网络上众多威胁,使会计信息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利用财会软件办公一般都是权责分明的,进入系统时需要各自的密码。如果这个环节分工不协调,权责不清就会降低会计数据的可靠性,威胁系统的安全。
4.财会软件的真正功能未得到有效的发挥
随着科技的发展,市场退出的很多财务软件开始注重财务分析功能,着眼企业管理发展问题。然而大多企业仅应用财务软件中的账务处理功能,忽视了其成本核算、财务指标分析和资金供求预测等具有管理功能的模块。这样极大的限制了财务软件的使用,也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会计电算化带来的效益。
除此之外,基层在对会计电算化的应用中还存在着:会计数据的共享性不足、会计软件更新滞后、不支持企业的某些个性化业务以及与会计电算化配套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等问题。
三、会计电算化在基层应用中所存在问题的治理对策
1.加强企业财会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培训
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一方面企业更多的吸收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另一方面,对企业的骨干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培训,甚至到高校进修电算化的课程。使财会人员熟练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不断提高操作技能,并且还要培养会计人员对软硬件系统的后期维护能力。
2.完善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内控制度
企业应建立符合本企业的相关内控制度,对会计电算化检查、验收、评比、奖惩等工作进行详细的制定,然后是加强对系统操作的控制,是电算化纳入科学性,规范性的管理之中,来保证会计工作有序健康的运行。
3.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首先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上机操作;不能连接与业务无关的终端,禁止与互连网连接;采用先进的加密技术,安装“防火墙”,严防电脑病毒入侵,防止人为非法破坏数据。然后,会计部门员工职责分明,会计工作严格按照程序上执行,各自负责自己具有权限的工作,相互牵制制约,保证信息的可靠性。最后是会计信息档案的保存要派专人进行,定期进行清查维护,保证信息及时的备份更新以及存储介质存放环境的安全性。
4.会计制度应与电算化的发展相协调
现行会计制度主要以手工核算为基础,会计电算化应用之后,账户的设置、登记方法、账务处理、内控方式、档案的保存方法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会计制度必须根据会计电算化的特点,应做出相应的修改。
总体来说,目前,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中间难免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期。为顺应时代的发展,企业各部门也需在不断进步,如何更加准确、完整的反馈会计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所以说会计电算化的全面普和发展是大势所趋。我国会计电算化在应用中出现的都是不可避免的问题,但只要有了国家政府的重视和企业职工的配合,我们必将克服重重困难,开拓出属于中国的一条会计电算化道路。
参考文献:
[1]熊卫红.浅谈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经济与管理科学,2008(02).
[2]雷玉杰.会计电算化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16).
[3]周小婷.会计电算化应用中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商洛学院学报,2008(06).
[4]何正明.会计电算化应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发展趋势[J].中国外资,2009(02).
关键词:企业;会计电算化;规章制度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0-0-01
一、会计电算化的重要作用
1.有利于加强对会计核算工作效率的提高。众所周知,各个单位在会计核算方面都存在着工作量、任务量大的情形。并且各个单位对会计数据也有较高的要求,必须保证其准确性、及时性。电子计算机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为单位的会计核算提供了较大的便利,它的优势在于具备较强的准确性、较高的效率。与传统手工操作相比,其处理速度要高于手工操作的几万倍,可见,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可以极大程度地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2.有利于加强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往的手工记账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由于行业不同、企业在会计核算方面的操作存在一定的差异,这样就很难做到全行业的统一。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可以为全行业提供一个统一的标准,可以规范整个行业的会计核算工作, 这样对企业的经营管理起到了一个规范的作用,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3.有利于加强对会计方法的更新。会计电算化的应用是推动会计工作飞速发展的有力手段,它不仅有助于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对于会计手段的重点变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目前会计电算化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据了解,西方国家已经较早地运用了会计电算化,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与其相比,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运用还比较晚,人们需要逐步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但这需要相当的一段时间。目前我国企业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够,需要加强对其的重视程度,更新观念。
2.缺乏对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保证会计电算化信息的真实可靠。但目前来看,一些企业对电算化内部控制的重视不够,或者是虽制定了制度,但执行上却由于力度不够,使内部控制制度失去了原本的效力。
3.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应加强对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往传统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是仅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就足够了,但是会计电算化应用于企业之后,如果会计人员仅掌握会计专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还要掌握管理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满足会计电算化操作的需要。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对会计电算化重要性的认识。会计电算化是整个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一次根本性变革,所以单位领导必须在思想上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视程度,积极转变会计工作职能,改变会计工作组织和人员分工,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和更新知识结构,有助于会计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2.做好会计电算化的基础工作。会计基础工作主要涉及其自身的核算规范与否、会计制度的完善及相关基础数据是否完整等等,作为会计工作的基础而言,这些都是保障做好电算化工作的根本。作为经济管理计算工作的重要内容,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所以最好会计基础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会计的行为规范和会计资料质量完全取决于会计基础工作,所以要将会计基础工作做满,就不单单指单位内部的会计事务,它还影响到会计资料使用者、了解知悉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权益程度。会计资料在改善防范经营管理有着重要的宏观调控效果,而会计电算化在实际工作中是否顺利也关系着单位的发展等。会计基础工作不仅是会计质量的基本保障,也是会计电算化工作得以顺利运用的前提保障。
3.完善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首先,加强对全员内控意识的提高。内部控制不仅对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有一定的帮助。因此,企业一定要充分认识内控的含义及意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内控制度在建立及执行上没有偏差。其次,健全系统的应用控制,实现信息系统应用控制主要是为了将会计信息系统与会计工作中的特殊要求相结合,形成一种能够防止、检测以及改正错误、处理舞弊的控制措施和制度。最后,加强系统安全控制力度。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安全控制就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及控制制度确保系统的完全、可靠运行。信息系统的内部安全控制主要由环境安全控制以及系统接触控制两大方面构成。环境安全主要是为了减少由于外界因素而导致的系统故障,妨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主要有安全供电系统、保护性设备以及机房环境等方面的完善。
4.加强系统安全控制力度。会计信息系统内部安全控制就是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及控制制度确保系统的完全、可靠运行。信息系统的内部安全控制主要由环境安全控制以及系统接触控制两大方面构成。环境安全主要是为了减少由于外界因素而导致的系统故障,妨碍计算机的正常工作,主要有安全供电系统、保护性设备以及机房环境等方面的完善。而接触控制目的是为了防止没有被授权的人员私自动用系统中保存的相关资源,能够保证重要资源的正确性,其中主要控制措施有:设置接触和操作的日志控制、数据储存及处理相分离、操作人员的身份控制、限制操作权限、订立操作制度等方法。
5.加强对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的提高。人才的培训对各个单位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会计电算化对操作人员的要求是要熟练操作计算机并且对会计业务精通的人才,这样的话,各单位则需在这两个方面加强力度。首先,需要组织操作人员进行计算机理论方面的培训,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之后加强实践,全面掌握计算机基础及财务软件使用技术、保养和维护、管理方面的内容,同时对于一些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一定要谨慎操作。其次,应定期不定期的组织电算化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加强相互间的沟通,分享工作中的经验,使培训收到实效,以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时同时不能忽视的是会计电算化人员一定要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上进心以及创新观念,只有这样才能推进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快速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缓慢发展到迅速普及,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要不懈努力,锐意进取,采取各种方法、政策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并使之日益成熟完善。
参考文献:
[1]郭金锋,王爱华,王天柱.浅议企业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1(19).
会计电算化是当前会计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推动着会计核算方式由手工操作向计算机操作转变,是我国会计领域正在经历着的一场巨大的变革。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划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层次,而中等职业学校会计电算化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就是培养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初级会计实务人员。基于这样的定位和培养目标,中等职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注重其在实际工作中应用能力的训练。而从目前来看,许多学校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待改进。
一、目前中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不统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教材五花八门,各种教材的侧重点各不相同。大多数学校采用的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以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新近研发的用友企业财务及管理软件为蓝本,但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学校以金蝶会计软件或安易会计软件为基础组织教学。这些教材的统一特点是注重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践技能。也有部分学校采用了大专的教材,注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或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程序设计。教材的不统一,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变得模糊,有的甚至脱离了中职的实际。
2、师资力量不足,制约着会计电算化教育的发展。目前从事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教师,基本上分为两类。其中大多数是会计专业出身,由于没有系统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自然无法熟练运用这个现代工具进行教学与研究;另一部分是从事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其本身没有系统的财会专业知识,也适应不了教学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需要教师既精通会计知识,又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这种复合型的人才在师资队伍中极其缺乏,成为制约会计电算化教育发展的瓶颈。
3、实验、实训课程设置不合理,会计电算化上机实验、实训课时不足。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实用性和针对性强的应用学科,必须围绕着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技能这一中心来设置课程内容。特别是中职电算化专业的教学,要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设施的建设,强化实验性的模拟教学,适当增加实训课时。很多学校因为实验设备、资金实力等条件的限制,导致没有完善的会计多媒体教室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
4、实习受限,与实践相脱节。传统会计电算化教学一般只局限在校园和教室内,教学范围和教学信息量小,往往是一本教材、一套软件,纸上谈兵,实操性不强。同时由于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也容易流于形式,学生一般很难深入到企业中实习,致使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解决中职电算化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大胆整合教材,按需取舍。教师可利用自己较高的知识层次,对不同的教材进行分析,按照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对教材进行大胆的取舍和整合。在积累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大胆地开发中职教材,既摒弃不同软件培训教材的片面性,也抛开高职高专教材的高度,从基础理论和基础操作入手,编纂适用教材。 转贴于
2、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的设置。大多数学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是在传统的会计专业计划中增加一门《微机应用基础》课和一门《会计电算化》课。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从该课程中学到的仅仅是一知半解的知识,如果仅靠课上所学,在参加工作后实施会计电算化工作会觉得无从下手。为了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要求,会计电算化专业应增设《计算机网络使用基础》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践》,至少能熟练操作两种不同的会计软件。
3、增加电算化实践教学课时。以我校为例:原来只是开设了一门《会计电算化基础》课程,每周6个课时,课堂教学与上机的比例为2∶1。从实效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甚理想,特别是不能兼顾会计软件的实训,上机时间远远不够。于是我们进行了改革:一是增加了电算化相关课程的设置;二是增加了实训的强度,将会计电算化应用课程分为两个学期上,增加上机的时间,比例调整为1∶1,同时增设了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通过课时的调整,学生的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
4、加强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实现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模拟实习。在会计电算化实训室的建设上,应突出仿真性。对学生进行课程实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其操作技能,提高职业能力。如果实训室能够做到全方位地模拟日后的工作流程、工作环境、职能岗位,会非常有利于实践教学。
为了让广大学生对手工会计和电算会计的操作有更全面、更感性的认识,必须注重手工会计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衔接,在教学中将财务会计手工实习资料用于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当中,并让学生通过对比,深刻认识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
一、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会计电算化软件通用性差
目前开发的各种会计电算化软件,基本上包括账务、往来账、存货、工资、固定资产、销售、成本、报表等模块,主要功能是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解决的主要问题是记账和报表处理效率,功能大同小异,应用范围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通用性较差。
2.系统内部衔接性、数据共享性差
由于多数财会软件都着重开发账务处理与报表管理,对于成本核算、市场预测等功能开发力度小,各核算子系统之间又彼此分隔,在处理此类问题时,不能自动转换数据格式,不能实现数据共享,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时性、一致性和系统性,使软件不能充分发挥它的管理功效和预测功能。“呼叫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就是典型实例之一。企业建立呼叫中心能够更好地、更有效地与客户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变化,从而在销售和服务等方面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整体形象。而该服务的数据来源是企业管理系统中各方面的信息,如产品价格、序列号、维修记录等等。但目前的财务及管理软件系统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信息还不能完全共享,使现有的财务提供的信息单一、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决策及管理服务。
3.软件实用性不强,可操作性差
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主要功能是核算,并没有实现预想的管理、控制及预测、决策功能。现实情况是一些功能用不上,而需要的功能不具备,没有产生真正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效益。会计信息一般以表格形式输出,比较单调,操作错误时不能及时发现。
4.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考虑国际化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对外贸易增加,国际间的交流合作增强,但我国财务软件还不具备多国语言、多种货币处理能力,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还有更深层次的会计文化问题,使我国会计软件不能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化发展的需要。
5.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
电算化基础管理工作薄弱我国会计基础管理存在很多不足,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也不完善。实施会计电算化,需要建立相配套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加以约束,才能充分发挥电算化的优势。目前,不少单位没有严密的管理制度或有章不循,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运转。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电算化管理也出现一些问题,导致手工与计算机并行时间过长,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6.不能适应信息网络化的要求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信息系统正在由电子数据处理、管理信息系统向决策支持系统转化。作为企业信息系统的核心子系统,会计信息系统必须适应这一要求。而现在单机工作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还存在一定差距,如数据传送时间长,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换不畅,信息使用者查看数据资料不方便等,很难保证信息的完整与真实性。网络会计的应用使原来封闭的局域网会计系统面临开放的互联网世界,给财务系统的安全提出了挑战。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对于新兴的网络财务软件,应当重视其安全保密措施。
1.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系统内部管理制度
企业应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内容管理制度,保证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1)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要明确各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明确会计电算化主管人员、操作人员、审核人员、维护人员数据分析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进行调整。
2)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要明确上机操作人员对会计软件的工作权限;要严格管理操作密码,杜绝未授权人员使用软件;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顺序进行操作,杜绝非法操作。
3)建立健全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要防止对数据的非法修改和删除;对磁性介质存放的数据要双份备份;有条件的企业可进行光盘刻录备份。要对计算机定期进行杀毒,制定严格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措施,坚决杜绝外来软盘的使用,一旦发现因使用外来软盘而导致病毒传入,应立即采取严厉手段进行处罚。
4)建立健全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要严格按照财政部有关规定的要求,对会计档案进行管理,由专人负责;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的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工作。
2、建立必要防护措施
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和安全,除了建立健全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以外,还要建立必要的防护措施。
1)在会计软件中增加安全功能。会计电算化系统软件各层数据处理应层层设防,在软件功能上增加必要的提示功能、检验功能和限制功能,要防止操作失误造成数据破坏,操作人员进入系统要设置口令和密码,以防无关人员非法进入。系统各模块也要设置相应的口令,并对系统操作人员进行授权,防止无权人员的操作。在系统中应建立起“操作日志”,记录所有人员对系统所做的操作,包括操作的时间、操作人员姓名、操作内容等,这样一旦出现问题,可以依据“操作日志”所提供的线索,对有关人员进行检查。
2)建立预防病毒和黑客的安全措施。为了防止病毒的侵入,要坚持使用正版软件。不能使用盗版或来路不明的软件,对外来的软盘要先进行病毒检测,方可在计算机中使用;在计算机中装入防病毒软件,这样在开机时进行时监控,对硬盘进行病毒检测,及时发现并杀死病毒;定期备份数据和文件;不打开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等。
3)对操作密码实行双人控制。将所设密码分两部分:一部分由财会主管人员掌握:另一部由操作人员掌握。只有两者同时兼有密码后,方能进入操作,达到相互监控,防止舞弊行为发生。应注意的是,口令或密码只能在相对的时间和范围内有效,从理论上说,“没有破解不了的密码”。因此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防止密码被破解,如设置的口令或密码尽量复杂一点,避免以任何书面形式保存密码,要定期更换密码等。
4)重要数据实行“分布存贮”。会计部门中一些非常重要的数据应该实行“分布存贮”。分布存贮就是对数据文件采取一定的方法,把数据串分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数据串,组成新的两个或多个文件,并存在不同的物理存贮设备中,当需要访问数据时再恢复。
3、充分发挥检查监控和交流反馈机制的作用
查错防弊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功能。审计对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可以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审计过程中直接查出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隐患;二是审核和评估内部控制系统得弱点,提出被审计单位改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完善内部控制系统来预防、查出和处理会计电算化系统安全问题。由于现代审计是以内部控制 基础上进行抽样审计,加之计算机审计水平的限制。因此预防作用远比直接作用更大。
4、谨慎选择好财务软件
企业在实行电算化时,必须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和国家的有关规定选择适合的财务软件。目前我国已经颁布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主要有财政部颁布执行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规则》等,各地也颁布各种地方标准,如上海市财政局颁布的《上海市会计电算化实施办法》等地方性标准。
5、加快会计电算化系统得法制化建设
目前虽然已颁布了一些法律法规,如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等,但与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县官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因此制定专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法规非常重要。会计电算化系统的法制建设,可从两个方面着手:
1)建立针对性的会计电算化系统犯罪活动的法律,明确规定哪些行为属于会计电算化系统舞弊行为及其惩处方法。
2)建立电算化系统本身的保护法律,明确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哪些方面受法律保护(硬件、软件、数据)及受何种保护。
6、增强会计电算化系统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电脑是人操纵的,增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是预防案件发生的首要前提。因此企业应该对职工进行定期的计算机、通讯和网络理论知识的业务培训的同时,注重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员工提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自觉遵守各种规章制度的操作规程,防止工作中出现不必要失误。
参考文献
[1]柴秀英《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安全防范》. 会计之友2007年,第3期
[2]胡兴禹、刘子坤. 《我国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现状与发展》.2004年8月,第26卷第4期
摘要:在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使用软件系统进行财会的电算化管理。但是,大部分企业还停留在会计电算化的最初阶段,仅仅以机算代替人算而已,在使用财务软件的过程中更是麻烦不断。总的来说,会计电算化管理还落后于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本文从电算化系统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系统实施 问题 对策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实施中的问题
(一)实施的过程不够规范,不够严谨
首先是前期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到位。在系统运行之前,对相关人员的培训不够深人细致,不能使操作人员从整体上掌握系统功能、把握业务流程,使得一些操作人员在考虑问题时,只是局限于自己的业务范围,不能从大局出发,阻碍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其次是系统初始化工作不到位。有些科目的设置达不到企业的要求,有些功能的设置不够全面。最后是系统的保密与安全工作不到位。有些企业由于突然断电,病毒侵袭,错误操作等意外因素造成财会数据丢失,系统瘫痪,于是财会人员不得不加班加点重新从原始单据做起。
(二)企业缺乏高素质、技能全面的人才
会计电算化涉及计算机、会计、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目前,许多企业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经过短期的培训就上岗,计算机知识很欠缺,不能灵活运用软件满足工作需要,一点小问题都要找软件的维护人员。而维护人员又基本上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会知识知之甚少,双方不能很好配合。大多数财会人员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和分析,满足相关人员对财务信息的需要。
(三)财务软件本身存在间题
不少财务软件的兼容性较差。软件开发者在设计软件时,往往是许多人共同开发,不同的人负责不同的模块,由于每个人的思维和理念都不尽相同,使得软件中的不同模块的同一功能都不一样。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未能有机结合。会计信息系统不仅与生产、设备、采购、销售、库存、人事等子系统脱节,而且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之间也只能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内外子系统之间数据不能共享,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企业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
二、解决电算化管理中出现问题的对策
(一)企业领导应真正重视电算化工作的实施
企业电算化不只是财务部门的事情,它涉及到企业的外部及内部许多部门。根据国内外应用成功的经验,这项工作必须由企业主要领导挂帅。应从财务部门以及其他相关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成立门的项目小组负责电算化系统的初始化工作,并协助日常业务人员完成系统的试运行,确保电算化系统在企业的顺利实施。在系统初始化过程中,项目小组人员可以根据企业财务人员提出的要求,进行科目设置、编码档案设置等基础工作。
(二)对企业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培训
要加强对操作人员的系统培训,让他们明白系统的流程整体运行规律。只有对操作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才能让他们明白系统的流程,自己所要处理数据的来源去向。操作过程一旦发生错误,就知道该怎么处理,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系统中随意填制一张单据,使下一流程的操作人员不能获取正确的信息,破坏系统的流程。
(三)系统的保密和安全力度
为了防止数据泄漏,做好保密工作,可以在进入系统时加上诸如用户口令、声音检测、指纹辨认等检测手段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手段,同时,采用硬件加密等保密措施和专门的管理制度,如专机专用、专室专用等加大安全力度。另外安全性也是不容忽视的,可以参考以下几点:一是软件自动在硬盘上另作备份,并有数据完整性检查机制,定时更新。二是计算机中心管理人员定期手动备份,并将完整有效的数据及时转储。三是严格机房管理,杜绝无关人员使用机器和外来未经检查的磁盘。四是采用网上防火墙技术,安装防病毒卡和软件,定期检测并清除电脑病毒。五是严格制订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禁止不相容职务一人兼任,提高财会人员的保密意识。
(四)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会计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的人机系统,它需要同时精通这些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分批培训现有财会人员,系统地讲授会计电算化理论知识和操作技术,提高财会人员操作计算机应用软件的能力。第二,在工作中培养电算化管理人才,根据需要为他们提供机会进行培训,也可以在计算机专业人员中通过学习财会知识来培养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
(五)推进会计电算化向企业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及网络财务的方向发展
财务会计软件向管理方面发展,这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纵向延伸,也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对于企业来说,应将财会电算化工作纳人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总体范畴,做到资源共享。企业管理技术的智能化是企业信息化的高一层次,其中,智能财务分析系统是把专家的经验融进了软件,能回答企业普遍关心的经营间题,让专家的智慧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来快速回答企业所关心的问题,从而帮助企业发现间题解决问题,大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网络财务是以财务管理为核心,实现业务与财务协同,支持电子商务,能够实现各种远程操作(如远程记账、远程报表{远程查账、远程审计等)和事中动态会计核算,在线财务管理,并能处理电子单据和进行电子货币结算。在互联网广泛应用的今天,企业应该加速推进网络财务发展,以应对电子商务时代的挑战。
参考文献:
[1]刘荣光.水利企业会计电算化实践拙见[A].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集[C].2006
[2]宋绪东.浅谈实施会计电算化后应注意的问题[A].中国航海学会航标专业委员会沿海航标学组2002年航标学术研讨论文集[C].2002
[3]沈爱玲.浅谈会计电算化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A].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C].2002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 问题 对策
会计电算法发展至今已经非常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单位在对财务管理都采用了会计电算化系统,这不但能有效的提高工作的效益,降低财务人员的工作量,还对数据的统计和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会计电算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笔者从会计电算化的现状入手分析,找出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会计核算制度从建国以来不断进行改革,这使得会计核算方法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更加能适应国内国外市场经济以及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的需要,也与国际会计惯例更加的接近,会计界对外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越来越多,这显示我国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会计理论的越来越科学化和国际化。
电子计算机逐渐深入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中,使会计核算手段和方法及会计数据储存方式、会计人员的素质以及岗位分工、会计部门的机构设置、企业财会管理水平、所提供会计信息的质量和数量、会计内部控制的措施和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也使得会计数据处理工具和处理技术更加的科学化和现代化。
会计法、审计法、注册会计师法、“经济” 合同法、会计通则、企业法、会计法实施细则及会计准则等与财会工作有关的法规、条例、制度的实施,代表了会计工作的法制化进程。
注册会计师事业的快速发展,对会计工作的社会审计监督体系逐步形成了会计软件市场、记帐等会计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标志着会计工作的社会化进程。
目前我国会计工作的法制化、科学化、社会化、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有许多改革措施已经实施并且已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些变化代表了我国会计发展与改革的方向,其本质就是使得我国会计工作的快速实现现代化。而会计电算化是实现会计工作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会计工作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二、我国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账务处理,忽视管理功能
计算机的计算功能极大的促进了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改变过去的财会人员繁重的算账、报账方式。但是,我国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中有很多只注重账务处理,不重视管理功能。财务软件的有些功能基本不用,如;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管理模块,使用会计电算化能大大的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也能充分发挥出会计电算化的财务管理功能。
(二)财会专业人员运用软件能力不足
采用手工会计核算方式,从原始凭证的分析处理到财务报表的生成以及财务报表的分析,全都是财务会计人员完成。采用电算化会计方式,只要由会计人员将原始凭证的分析输入计算机,计算机就能自动生成会计报表和一些财务数据的分析。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显得较为简单、机械,没有发挥出会计财务管理的作用;其中最主要原因是对财务软件的应用方法理解的不深和掌握的不够熟练,对软件的认识的局限性,对软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时不能及时排除,从而导致系统无法正常运行。
(三)会计制度的修改跟不上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基本都是以手工核算为基础的,在会计电算化应用后,无论是记账的方法、会计档案的保存方法和介质和内部控制的方式,还是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工作的组织等都相应的发生了变化,因此必须要对会计电算化的特点进行分析,将财务会计制度进行相应的修改,大部分的企业只重视软件的运用,不重视会计制度的建设。
(四)会计软件发展的局限性
市场上会计软件开发公司大多数只重视突出其会计软件的特点和开发模式,这造成了大部分会计软件不能相互兼容,在使用方法上也有很大的差异,这给用户带来了许多不便。由于财务软件在开发时没有统一的标准,不同的开发商都具有的自己的特点,导致出现所用的财务软件混乱现象,不同财务软件的使用方法、数据接口不一样,也容易导致数据查询、报表汇总、数据传输的不便。
(五) 会计电算化系统存在安全隐患
网络快速发展的今天,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同时也给企业带来安全隐患,在会计电算化的系统下,会计信息在传输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安全问题。此外,由于会计数据一般都是保存在U盘或计算机的磁盘上,一旦磁介质受潮、折损、受热等原因出现损坏,所保存的会计数据就会丢失,这会严重地影响到企业的会计工作。
三、解决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 加强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
我国电算化事业起步相对较晚,许多单位使用电算化的意义仅仅是为了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提高核算的效益。这些单位没有真正去认识电算化的作用和意义,根本没有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导致现有会计提供的信息无法及时、有效地为企业管理及决策服务。同时,在硬件投入及软件更新等方面支持力度也还不够,无法真正发挥出会计电算化的作用。
(二)加强对会计人才的培训,以适应会计电算化的要求
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电算化时不仅应掌握扎实的会计技能和知识,还应对财务管理知识和计算机有深刻的了解。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为会计人员将其精力主要投向财务会计的管理工作,以降低风险和成本,为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了较为充分的条件。因此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我们应注意培养“会计+计算机+管理”型的复合型人才,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