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范文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

第1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

医学检验;学生;生物安全;实验室

生物安全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在研究影响人体健康的各种生物因素上起到重要作用,其主要职能是提供有效的理论和技术措施,以防止生物危害。为防范医学实验室内可能出现的生物危害,必须做到以下两点:一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安全教育,提高对可能出现的生物危害的警惕性;二是要加强实验教师的生物学安全意识,这是首要任务[1]。本文主要是以医学检验室实验中的生物安全防护对策为主旨,意在探讨实验过程中该如何践行实验室安全规范,以期提高学生实践教学中对防护措施的重视。

1医学检验试验室现状

要减低医学实验室的生物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必须要注重以下两点,一是学生在做微生物的实验过程中所接触到的标本,特别是那些呈阳性和带菌的病种;二是在临床免疫实验室中能接触到的标本血清,特别是呈阳性的,比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梅毒等。因此,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管理是不可或缺的。

2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对策

21加强对学生的自我保护教育

带教老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经常对学生进行防护知识教育,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检验专业学生只有穿好工作服、鞋子或者是隔离服后,才能进入实验室或是隔离室;与实验室无关的物品则不准携带入内,在实验室里更不允许进食、饮水和吸烟;实验物品要放置于指定器皿内,不准随意抛掷;对于细菌培养鉴定使用的培养基及免疫阳性标本都要严格按生物安全进行操作,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方可处理。

22建立健全实验室的规则制度

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及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必须组织他们认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加强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的管理工作。为此,作为实验室的指导老师,要不断进修,跟上时代的步伐,加强自身的安全教育理念。与此同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以保障生物安全工作的顺利展开,比如关于实验室呈阳性的标本隔离保存制度、实验室的医学废物处理制度等,在这些制度贯彻之前,要对实验中所涉及的标本的传染性、稳定性有一个细致并全面的了解。医学检验专业及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实践教学。要养成学生杜绝实验室感染的良好习惯,在熟悉生物安全管理内容的前提下,结合不同检验试验项目,给学生普及和灌输预防概念是带教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①教师应对实施措施的培养质量要提高,对于个人在细节培养流程中的自我保护、针对性实验课的安排、细菌培养计数后的七步洗手法及进入清洁区和污染区的方法等,都应该重点培训。②为了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对于生物危害、生物安全措施、实验废物处理等方面的内容要举办多种形式的研讨会,要求学生学习《临床实验室安全准则》、《临床实验室废物处理准则》,并且要求其查资料,教师则总结讨论,以使生物安全教育得到强化。③进入临床检验试验室时,老师要介绍实验室需注意的事项及生物安全要求和规则制度,对于接触未知标本或一些探索性的实验项目,要提前加以说明,以使学生有充分的心里准备,进而使学生掌握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和发生故事后的应急处理方法。④实验过程中,在遵循实验步骤和要求的基础上,学生必须规范操作实验,这就要求带教老师要认真指导和监督学生。

23加强实验室清洁与消毒管理

加强对仪器的日常检验工作,也是保证实验室正常运行的前提,同时,也是保证生物安全的方式之一。洗板机、低温冰箱等实验设备须由相关专业人士保管,且要求相关专业人士定期对设备的运行、保养等做记录,对于需要特殊条件保存的菌种,要严格按照特殊要求保管。生物安全要求实验室清洁消毒遵循先消毒后清洁的原则。医学检验试验室主要消毒任务是彻底消毒实验操作台和各种仪器;无论实验前还是实验后都要进行消毒。同时,每周必须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进行1次彻底消毒,其消毒方法可以多样,比如体液消毒、利用紫外线消毒处理桌面及室内空气等;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废弃物及病原菌的处理管理。对于免疫实验室所用的阳性血清标本,其方法要先用一定比例消毒液进行浸泡,而后才能处理,以保证其无污染。

生物安全防护的重要环节就是医学检验试验,其呈现出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应该引起开设医学检验专业的院校的重视,这些院校应该避免重招手,轻防护的问题的出现。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攻势预防”的思想也是不可或缺的。为了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能力,相关院校应该保障实践教学的质量。

第2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检验 预防 感染

一.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已成为评价医疗质量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来,医疗有关部门已加大了对医院感染管理的力度,各级医院都形成了相应的感染管理科室,但个别医院组织领导和规章制度仍不健全或敷衍于检查,未认真执行管理。

二.目前检验科预防感染工作的现状

目前一些基层医院检验科防护设施不够,硬件上检验科房屋紧张,更谈不上布局的科学,造成作业流程不合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不能明显分开,医疗垃圾与生活垃圾分类不清,有的甚至工作区与生活区同在一个区间,从而就增加了医源性感染的机会,如不重视、忽视此现状,都易造成感染的发生。

三.检验科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职责

负责感染病人相关化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分离、鉴定、药敏试验及特殊病原体的耐药性监测。定期总结、分析病原微生物分布及其药敏试验结果,向临床医师和医院感染管理科反馈,并向全院公布。

负责医院感染常规微生物学监测。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培训中相关微生物学知识的培训。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监控制度,按照国家法规要求做好生物安全工作。发生医院感染流行或暴发时,承担相关检测工作。

负责医院感染科研工作中的实验室检测工作。完成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或者院长、主管医疗副院长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针对检验科如何做好预防感染工作的几点建议

1健全组织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 检验科应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生物安全应急预案等系列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检验科主任为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各实验室设1名生物安全负责人,并实施责任问责和追究管理,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人员培训考核制》《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自查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等相关文件,持续性改进并逐步完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更好的预防临床实验室医院感染的发生。

2加强检验人员的培训 。 每个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认真学习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医院消毒技术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规范》等有关专业知识,提高工作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

3提高检验人员个人防护意识 。检验人员必须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范和措施,把预防医院感染作为自己永久的工作目标,不断提高自己的防护能力和防护水平。(1)必须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3)加强手消毒,日常工作中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按照标准六步法洗手,操作前、操作后,上下班前后,均要洗手,必要时进行手的消毒。有资料表明,医护人员的手传播病菌而造成的医院感染约占30%,所以控制好手的卫生,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率。(4)严禁在实验室内饮水、进食、会客、吸烟,禁止在实验室的冰箱存放食品。尽量减少可能导致感染的危害因素,最大限度地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求检验人员定期在本院或上级医院体验和接种,并有应记录,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以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

4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 关心检验人员身体健康,定期进行职工体检,建立检验人员的健康档案,必要时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对意外遇到职业暴露,锐器损伤的工作人员应及时处理,上报专门机构如医院预防保健科备案,定期追踪观察。

5改善实验室工作环境 医院领导应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实验室的环境和工作条件,增加自我防护设施(如感应水龙头、烘手机等),勤通风换气,改变工作流程,样品集中处理,减少污染机会。增加业务用房,检验科要科学合理安排科室布局,将实验室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别进行管理。改善环境必须领导高度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正规化设置,分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并分别进行管理,增加自我防护的有关设施。

6加强检验科消毒管理 检验科各类培养物、化验检查残余物、废液中均带有致病性微生物,必须加强消毒与管理,每天对室内空气、墙、门窗、工作台面、地面进行消毒,包括门及柜把手的定期消毒,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实验器具摆放留有空间,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如有污染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对于实验器具及时清洗并用高效环保消毒剂进行消毒,要严格金属器械、塑料橡胶制品和贵重仪器的消毒。要注意检验报告单的消毒,这是预防医院交叉感染至关重要的措施。

7严格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无害化处理、并对自动化检验仪器的废液进行消毒处理。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检验用品,注射器、吸管、试管、加样器吸头,各种废弃标本、培养基、酶标板等经含氯消毒剂消毒或高压灭菌后分类放入黄色医用垃圾袋扎紧,贴好标签,由专人回收,集中送交医用垃圾处理站,对针头及损伤性废弃物必须用防穿透的利器桶盛放,并做好各类垃圾回收的记录及交接工作,由双方签字。通过对上述各项措施实施和制度的不断改进及完善,使每个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自觉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规范操作过程和消毒方法,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五.结语

综上所述,要让每位职工充分认识到医院感染危害的重要性。并不定期组织学习有关预防医院感染各类知识,自觉提高自我防护知识,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和因素,对各项措施和制度不断完善,做到管理规范化、操作标准化、检查安全化、检测常规化,从而更好的预防检验科医院感染的发生。

第3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

近年来,医院检验科也得到相应的发展,但我国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与国外医院的检验科存在的差距仍较大,这主要是目前我国大多医院没有建立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体系。

1 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分析

1.1医院对检验科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检验科在整个医院管理体系中占重要地位,但受传统因素影响,检验科一直地位偏低,影响检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1.2检验设备落后 由于医院资金不足及业务量少,多数使用半自动仪器,且仪器使用率低。甚至仍使用淘汰的手工操作[1]。所使用的试剂档次较低,有部分检验科为节约成本,试剂出现过期、发霉变质后仍然使用,难以为临床提供准确的结果。

1.3人员发展不均衡 目前许多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学历低,缺乏检验专业理论知识,特别是细胞学、形态学、微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缺乏比较突出。由于条件限制,基础理论薄弱、知识更新能力差、知识老化的现象,只懂得机械地执行操作,对新方法、新技术引进较困难。

1.4质量控制得不到保证 ①医院人员少,一些检验科存在每个实验室只有1名人员,或1个人管2个室工作的情况,人员轮岗过于频繁,造成人员责任心不强,检验前、中、后的质量无人审核,无人监管,没有起到控制检验质量的作用。②缺乏对仪器的管理。虽然建立了仪器使用、保养、校正制度,但未能按规定认真执行,室内质控及各种检验数据的登记记录和保存工作过于简单。③不注重检验分析全过程的质量控制。标本采集是许多医院检验科目前最薄弱和最关键的环节。开单医生普遍存在对空腹采集标本的意识不强,开单前未能与患者很好的沟通,告知采集标本前的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空腹的概念模糊,造成部分患者在采集标本时未达到空腹时间的标准,增加了检验结果不准确性。检验人员往往不注意及时将分离的标本放入冰箱保存,有可能造成检验标本不合格,使结果失真。某些医院检验科人员少,一些医院存在检验报告未经过有经验的检验人员审核,发出失控报告,发出不准确的结果会被无临床经验的医生误用,造成医疗安全隐患[2]。

1.5检验科与临床科室缺乏沟通 临床检验和临床诊断、治疗康复等活动有着密切联系,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临床诊断的正确性。但现实情况是检验科与临床科室间通常处于一种脱节状态、缺乏交流,对相互间情况都知之甚少。临床医生不了解检验科的检测新项目、新技术、新仪器。

2医院检验科质量控制难点策略

2.1建立和完善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 要获得可靠的测定结果,临床实验室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制订各仪器及各检验操作的SOP文件,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制订保证检验质量控制的相关制度,如《标本接收制度》、《试剂准入制度》、《误差分析处理制度》、《实验项目校准制度》、《不同仪器比对制度》等并严格执行。

2.2完善设施、设备及管理 对每一台仪器必须建立档案,确保仪器设备使用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报告并做好记录。严格执行试剂的出入库管理制度,做好登记、验收和保存工作,确保试剂质量。

2.3加强人员业务素质的培训,不断提高检验技术水平 在使用仪器前,要求所有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培训,掌握理论知识。要求检验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方法,熟练操作自动化仪器。

2.4加强质控管理 质控管理是提高检验质量的关键和核心。对医护人员进行正确留取检验标本及送检知识的培训。注重分析仪器的校正、保养,建立健全仪器的保养、维修、定标记录,使仪器始终保持在正常状态。每个月对检验人员都进行质量控制考核。确保将每个环节都妥善处理,当某个环节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解决。加强对检验科的每台设备以及试剂的管理养护。同时医院需要定期检查检验科室需要引进的最新设备。

2.5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①作为医学检验人员,都是乙肝病毒、艾滋病毒等多种病原体的传播载体。因此,检验工作者要为自己、同事及家人负责,提高认识,减少医源性感染。②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安全是重中之重,因此把实验室的安全教育纳入日常工作,坚持经常化、制度化是十分必要的。

2.6加强科室间的信息交流 检验科应重视提升检验人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沟通能力。由于临床医师对新项目的了解不够,检验科室有责任指导建议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检验项目,同时鼓励检验人员参加临床查房和病例讨论。医院可以通过组织知识讲座等活动来增进检验科与临床交流协作的机会。检验员的业务水平在与临床的交流协作中得到不断锻炼,有利于检验质量的提升和科室的良好发展。

3结论

总之,质量是保证。医院检验科应严格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及评审的有关标准,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检验人员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质量控制意识,为临床各科室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参考文献:

第4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范文

一、目的:规范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二、适用范围:检验科实验室和工作人员安全的一般要求,防火、用电、化学危险物品、微生物的安全要求,以保证检验科实验室的安全运作,将事故控制在最低限度。

三、安全管理流程:

1

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安全的一般要求

1.1

实验室工作区内绝对禁止吸烟

点燃的香烟是易燃液体的潜在火种;香烟、雪茄或烟斗都是传染细菌和接触毒物的途径。

1.2

食物应放置在允许进食、喝水的休息区内

实验工作区内不得有食物、饮料,实验室工作区内的冰箱禁止存放食物。

1.3

实验工作区内禁止使用化妆品或进行化妆,但建议经常洗手的实验人员使用护手霜。

1.4

眼睛和面部的防护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须使用安全镜或其它保护眼睛和面部的防护用品。使用、处理能够通过粘膜和皮肤感染的试剂,或有可能发生试剂溅溢的情况时,必须佩带护目镜、面罩或面具式呼吸器。

1.5

服装和个人防护装备

除要求符合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着装外,工作服应干净、整洁。所有人员在各自实验区内必须穿着长身的工作服(白大褂)并佩戴其它防护装备如:手套、护目镜、披肩或面罩等。个人防护服装应定期更换以保持清洁,遇被危险物品严重污染,则应立即更换。

1.6

在各工作区内,应穿舒适、防滑、软底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在有可能发生液体溅溢的工作岗位,可加套一次性防渗漏鞋套。

1.7

洗手

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脱下手套后、离开实验室前、接触患者前后、以及在进食或吸烟前都应该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或其它污染物时,应立即洗手。

1.8

眼睛冲洗

眼睛若被血液或其它体液溅到,立即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

1.9

移液

所有实验室操作禁止用口移液具,应使用助吸器。

1.10

锐利物品

谨慎处理针头和碎玻璃等锐利物品。使用后的针具不要折断、弯曲、破损、重复使用或用手重装在针管上的。一次性注射器上的针头用后不要取下,锐利物品应立即放置在不易刺破的容器内,在完全装满之前就应及时丢弃。

1.11

工作环境

1.11.1

“清洁”区和“非清洁”区

根据实验室的具体工作情况由主任选择并确定“清洁”和“非清洁”工作区,在清洁区和非清洁区之间设“缓冲室”。被指定为“清洁”的区域,则应努力保持清洁,如采取预防措施,防止电话、视频显示器终端、键盘、门柄及其它经常被手或手上的手套触摸的物品的污染,要求工作人员在触摸设备(如计算机键盘及电话的保护罩等)前取下手套,仪器设备和工作面的应常规消毒和清洁。被指定为“非清洁”的区域,允许戴手套接触所有物品(如电话、门柄、计算机终端和其它物品),所有这些物品的表面都认为是不清洁的。未戴手套的人员如果使用该区域内的电话、计算机终端或其它设备,应该戴上手套,或在使用后立即彻底洗手,

“清洁”和“非清洁”区都应保持整洁。实验台至少应每天清洁—次,如有必要可以多次清洗,用合适的含氯消毒剂清洗。在处理溅溢的样品或严重污染的工作面时,应戴上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使用相应合适的清洁剂清除所有的溅溢物。

1.11.2

设备

冰箱、冷冻柜、水浴和离心机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进行清洗、消毒时要戴上手套穿上工作服或其它合适的防护服。

1.11.3

外衣

外衣(实验服、工作服)应悬挂在远离散热器、蒸汽管道、供暖装置、以及有明火的地方,不要挂在压缩气瓶或灭火器上,也不要挂在门的玻璃隔板上,妨碍视线。“清洁”的和“非清洁”的个人防护服要分开存放。

1.11.4

垃圾处理

每天清理垃圾,由医院物业工作人员来处理。

1.11.5

装饰

不得在电灯、灯座或仪器上进行装饰,更不要使用电子装饰物、蜡烛、圣诞树等有引起火灾危险的装饰品。

1.11.6

个人物品

实验工作区不得存放个人物品,如钱包、外套、皮靴、咖啡杯、运动服、预包装的食品和药品等。

1.11.7用后的废弃物品

实验工作区内的用后废弃物品存量不要太大。具危险性的液体如酸或碱性液体应放在视平线下。较大的废弃物容器应靠近地面存放。

1.11.8

出口通路

实验室的出口和通道必须保持畅通无阻,不准堆放物品、垃圾、装置、或设备。注意:无论任何时间、何种原因都不得阻塞通往灭火器、火警箱、防火毯、安全淋浴或出口的道路。

1.12

玻璃器具

操作玻璃器具时应遵循下述安全规则:

*不使用破裂或有缺口的玻璃器具。

*不要用猛力取下玻璃试管上的塞子,粘紧时可用刀切开分离。

*接触过传染性物的玻璃器具,应先消毒,再清洗。

*破裂的玻璃器具和玻璃碎片应丢弃在有专门示记的、单独的、不易刺破的容器里。

*高热操作玻璃器具时应戴隔热手套。

*破碎的玻璃器具只能使用机械装置处理。

1.13

离心机

1.13.1

离心过程中应控制气溶胶的产生在最低水平。

1.13.2

离心机只有在盖好盖板后,才能启动。

1.13.3

所有能够产生气溶胶进行播散的生物制品或标本,都应使用密封的离心管,并在盖紧盖板后进行。

1.13.4

使用合适的消毒液常规清洗离心机。

1.13.5

使用离心时应保持合适的平衡,以保证离心的顺利进行。

2.

防火安全准则

2.1

安装有警报系统。每个检测和报警装置都与总警报系统连接。实验室的任何地方,包括储藏室能听到警报系统的报警。所有有关建筑的防火设置,都应经当地消防部门审核批准。

2.2

防火

2.2.1

隐患的估计和研究

在开始临床实验工作之前就应对火灾的隐患进行研究,在实验工作运行的过程中,要经常研究火警的隐患。研究的内容包括:

2.2.1.1

使用化学物品的数量和性质,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以及电器设备的隐患等。

2.2.1.2

哪些操作方法已经改变了,新使用了哪些化学物品,以及在上届消防培训之后增加了哪些新的工作人员。

2.2.2

易燃易爆物

2.2.2.1

易燃性液体的供给量应控制在有效并安全进行实验的最小量。

2.2.2.2

禁止用冰箱储存易燃液体。如果确实需要,应存放在专门的防爆冰箱内,并且冰箱应远离火源。

2.2.2.3

从储藏罐里倒出易燃液体,应在专门的储藏室或通风橱内进行。运送易燃液体时,其金属容器应有接地装置。

2.2.2.4

加热易燃易爆液体(燃点低于94℃)必需在通风橱进行,不能用明火加热。装易燃易爆物的容器应经当地有关消防部门审核批准。

2.2.3

火源隐患

2.2.3.1

常见的火源是明火、加热器件和电火花(电灯开关、电动机、摩擦和静电)。

2.2.3.2

应对电气设备的接地、漏电和墙上插座的接地、极性进行年度检查。

2.2.3.3

应尽量消除各种火源隐患。

2.3

灭火

实验室配备足够扑灭各种火情装置。

2.3.1

灭火器

根据上级消防部门的规定配备、摆放灭火器,并根据要求对灭火器进行定期检查维修。

2.3.2

警报系统应进行年度安全检查,随时检修、维护的。

2.4

消防训练

2.4.1

应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防火安全训练。

2.4.2

所有工作人员必须学会如何火警警报,学会遇有失火时应做到:

2.4.2.1

拨打报警电话“119”。

2.4.2.2

发出火警警报以求得帮助,并开始从失火区或建筑物撤离。

2.4.2.3

如果可能,立即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

2.4.2.4

如果不能扑灭火情,应把所有通向火场的门关紧,并用湿毛巾或床单堵住下面的门缝,以阻止火情的蔓延。

2.4.2.5

应将房间里的所有人员撤出。(如果火情并非十分危险,可安排留下一人,向前来灭火的消防队员介绍具体情况。)

2.4.3

由受过训练的人员讲解使用便携式灭火器进行灭火的技能。训练应为“手把手”的方式,还应包括不同火情采用不同灭火器的知识。

2.4.4

对工作人员撤离火场的训练应经常举行,每年进行几次。所有人员每年至少参加一次训练(包括夜班和周末加班的人员)。

3

实验室用电安全准则

3.1

仪器用电

作为仪器维护措施的一部分,应进行年度的安全用电检查并建立档案记录。每年至少对所有电插座的接地和极性、电缆的完整性进行检查一次,并将结果记录在案。可移动的设备应接地或采用更先进的方法防止触电(全部塑封无法接地的仪器例外)。新设备在使用前也应进行同样的检查。实验室应装有足够的插座,分布要合理,以减少在插座上接上其它多用插座和避免拖拉过多的电线。

3.2

所有电器设备的维修与维护只能由取得正式资格的维修人员进行。

3.2.1

仪器的维修

除校准仪器外,仪器不得接电维修。维修时要确保手干燥,取下所有的饰物(如手表和戒指),然后谨慎操作。

3.2.2

线路检修

实验室技术人员不得维修建筑物的电力系统。任何涉及开关、插座、配电箱、保险丝、断路器的维修工作应由医院维修人员或其他有资格的人员进行。

3.2.3

接地

电器设备必须接地或用双层绝缘。电线、电源插座、插头必须完整无损。4.化学危险物品使用准则

4

化学危险物品安全准则

4.1

化学危险物品分类

4.1.1

腐蚀品

腐蚀品是接触人体后给人造成可见损伤或不可逆改变的物质。腐蚀性化学废弃物是指pH小于2.1或pH大于12.5或对钢(SAEl020)的腐蚀力超过O.635cm/年(55t)的物质。例如:盐酸。

4.1.2

毒害品

毒害品是吸人、食人或少量接触即可引起严重生物效应的物质。

4.1.3

致癌物

由于检测化学物品能否诱发恶性肿瘤的测试系统很不相同,定义致癌物比较困难。例如:苯。

4.1.4

可燃烧物

可燃烧物指任何可燃烧的化学物品,包括可燃物和易燃物。

4.1.5

易爆化学物品

易爆化学物品是指能迅速发生剧烈化学变化的不稳定物质,爆炸性分解可在正常温度和压力下发生。例如:肼。

4.2

材料安全数据表及标签

购进可能有危害的化学物品都必须附有材料安全数据表。所有危险化学品都需要以易于识别的形式进行标记,使专业和非专业人员很容易警觉其潜在的危险性。标记可以是文字、图标、标准化代码或多种形式并存。

4.3

腐蚀品的储存

4.3.1

储存

腐蚀品应在近离地面处储存以减小掉下的危险。

4.3.2

酸性试剂瓶的搬运

搬运体积超过500ml的浓酸试剂时,必须用运载托车。

4.3.3

注意不要在同一区域内存放互相不能共存的化学物品。例如:乙酸或乙酸酐等有机酸应与硫酸、硝酸或高氯酸等强氧化剂分开储存。

4.3.4

个人防护装备

在使用腐蚀性物品场所的工作人员,应该穿戴围裙、手套和其它个人防护装备。

4.3.5

溅溢

使用任何化学物品之前,应安排好处理容易破碎或溢出的物品的容器。

4.3.6

化学通风橱

所有挥发性腐蚀物品的操作,都必须在化学通风橱中进行。

4.4

易燃物的储存

易燃易爆液体应在合格的容器里储存。分装时应有明确的易燃和可燃性标记,工作储备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储存可燃性液体的仓库应远离明火和其它热源。如需要在冰箱内存放,该冰箱的设计必须符合避免产生蒸汽燃烧的要求。实验室所有的冰箱门都应标明可否用于存放易燃、可燃性液体。

4.5

紧急处理

实验室必须重视发生化学危险品溅溢的可能性。有关工作人员都应接受培训,以掌握处理突发事故的知识。培训应包括化学危险物品溅溢的识别,熟悉向管理部门通报的方法和保护自身安全应采取的措施。在多数溅溢事故中,实验室可以决定撤离的区域,并通知有关专业部门处理。如果由外部专门机构处理溅溢物,则实验室就必须中断工作,直到隐患排除。

4.6

污染物的清除和处理

每个实验室都应负责日常的清污工作。在结束常规工作时、工作交班、发生紧急事件如清除溅溢物后,都需要进行清污工作。需外送维修的设备,只有在实验室管理人员确认没有化学危险物品污染时,才能外送维修。

4.6.1

废弃化学物品

所有废弃化学物品都应按危险物品处理,除非能够确定它的性质。

清洁溅溢有害物质的所用材料,包括吸附物和中和物,都被认为是有害废弃物。

4.6.2

实验室专人协调和负责处理实验室有害化学废弃物。

4.6.3

化学废弃物放置在密闭、有盖的容器中。

4.6.4

标签

化学废弃物的包装应有标签,标签应包含以下内容:

*日期

*实验室来源

*成份

*物理性质(气体、液体等)

*体积

*危险性(易燃或易爆)

4.6.5

运输

实验室由专责人员负责容器转运,并将其放置在指定的废弃物堆放场所。

5

实验室微生物安全准则

5.1

临床实验室可能接触的微生物可分为三类:

5.1.1

病毒,如: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及丙型

肝炎)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5.1.2

细菌,包括:细菌、分枝杆菌、真菌。

5.1.3

其他具有高毒力的病原体,如出血热病毒和立克次氏体。

因为从病史和体检不能可靠地鉴定所有病人的病原体,所以当接触和处理所有的体液时,均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

5.2

感染途径

5.2.1

空气传播

在取下装有标本试管的塞子时、溶液洒落在坚硬的表面上、用未加塞子的试管进行离心或溶液(包括接种环内的溶液加热太急)时,具有传染性的溶液在上述各种情况下,可能形成气烟雾散布在空气中。

5.2.2

经口传播

用口吸移液可能导致微生物人人体引起传染。传染也可通过间接途径,如饮食或吸烟前没有彻底洗手引起“手—口”传染。

5.2.3

直接传播

偶然的针刺、碎玻璃划伤和动物咬伤均可通过直接接种引起传染。临床标本中的感染原也可通过被纸张轻微划伤的手指、很轻的擦伤或损伤的表皮进入人体造成感染。

5.2.4

粘膜接触

一些病原体,包括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能够通过与粘膜(如眼结膜)的直接接触进入人体。所以在擦拭眼睛、更换隐形眼镜或使用化妆品前应彻底洗手。

5.3

血源性病原体

5.3.1

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都面临着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可能性。

5.3.2所有的单位都应执行“常规预防措施”。另外,一旦确定有接触潜在感染原的可能,应采取硬件控制和操作过程控制,以减少或消除接触这些潜在感染原的可能。提供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工作服、实验服、面罩、面具、护目镜、安全镜和鞋套等,并讲解何时使用和如何使用。

5.3.3

常规预防措施

*来自所有病人的血液和体液都被认为是具有传染性的。所有血液和体液的标本都应放置于指定的容器里,在运输过程中防止发生泄漏。采集标本时应防止污染容器的外表或随标本的信息卡。如果存在潜在的或实际的污染,则应再加一层包装(例如:包装袋)。

*所有处理血液和体液(例如:取下真空试管的塞子)的工作人员都应戴上手套。如果有可能发生血液或体液的喷溅,则应使用面部防护装备。

*对于微生物培养之类的常规操作,则应使用生物安全橱。

*实验室应使用移液装置,绝对禁止用口吸移液。

*使用注射器和针具时应防止受伤。禁止用手将针套重新套在针头上、禁止故意将针头弯曲或折断、将针头从一次性注射器上取下、或对针头进行其它操作。所有锐利物品在使用后都应放入贴有清晰标签、不会被刺破的容器内,然后运至处理场所。废弃锐利物品的容器应就近放在便于操作的地方。为防止装得过满而意外伤人,应在装满后尽快运走。

*血液或其他体液发生泄漏或工作结束后,均应使用合适的化学杀菌剂对实验室工作区进行表面消毒。可使用新鲜配制的漂白粉溶液(次氯酸钠1:10稀释液)或2.5%甲酚溶液或其它有效的溶液对所有的工作台进行消毒。

*实验中用过的污染物品在重复使用前或装入容器中按传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前,应先进行去污处理。

*被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的设备在实验室内或外送商家进行维修之前,应先进行清洁和消毒。无法彻底消毒的设备必须贴上生物危害的标签。

*手或其他部位的皮肤在接触血液或其他体液后必须立即彻底清洗。在实验工作结束后或取下手套后应立即洗手。在离开实验室之前应脱下所有的个人防护装备。

*如果实验人员工作时有可能接触到血液、或其它可能具传染性的物质、病人的粘膜或损伤的皮肤、或在处理污染的物品或表面时,都应戴上手套。在进行血管穿刺时,包括静脉采血、手指或脚背穿刺,也应戴上手套。如果手套破损、刺破、或失去其屏障功能,则应尽快更换。清洗或消毒会损害一次性手套的质量,故不得重复使用一次性手套,在接触病员后应更换手套。

*患有渗出性病变或湿疹的医务人员在痊愈前不得直接接触病人,也不得接触医疗设备。

5.3.4

标签警告标志

必须采用通用的警告标志系统明确标识装有危险生物制品的容器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在危险废弃物的容器、存放血液和其它有潜在传染性物品的冰箱、以及处理尖锐物品的容器上,所贴的标签应标明通用的生物危害标志。

用于存储、运输的容器应加上标签或颜色编码标志,并在存储、运输前将容器盖上。如实验室用常规预防措施来处理所有标本,同时标本或容器又存放在实验室内,可不使用标签或颜色编码标志;但如果离开实验室,就必须使用标签或颜色编码标志。

5.4

标本处理

*被高毒力微生物(如土拉巴斯德菌或粗球孢子菌等)污染的物品,处理前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包括用于隔离的设备和材料。

*培养分枝杆菌和两性真菌用的平皿和试管必须使用胶带密封,用压力蒸气灭菌后进行处理或焚化处理。

*普通标本和使用过的培养基应弃人结实的塑料袋中。

*可重复使用的物品和污染的器具应置于装有次氯酸钠1:10稀释液或其它合适的消毒剂的不锈钢容器内,然后进行高压灭菌、清洗和再次灭菌。

*对医疗废弃物处理的管理应遵守有关法规。

5.5

生物安全柜

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实验室里控制生物危害的最好的方式之一。实验室根据产品说明书进行安装、使用和维修。

5.6

微生物实验室里常规准则:

*不接收或处理严重污染的标本。

*涉及分枝杆菌的离心操作应使用有旋帽的离心斗,离心管也应塞紧(双重隔离)。

*针具和接种环应灭菌处理,并防止加热时液体发生飞溅。

5.7

泄漏事故

(1)立即清洗发生泄漏污染的区域。通知主管和主任。如果培养物发生泄漏或其容器发生破损,应对该区域进行至少10分钟的清洗,直至气溶胶或飞沫已经沉降。

(2)吸净漏出的液体。

第5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范文

关键词:实习生;带教;以人为本

Teaching Management of Inspection Department Interns in Our Hospital

ZHANG Jing-zhi

(Hubei Luotian County People's Hospital, Huanggang Hubei 438002, China)

Abstract:Before the students go to work, to learn more about knowledge, and better use of the theory of knowledge, and put into practice, in the use of constantly discover and solve problems, ad infinitum, constantly update their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mselve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face new challenges. People-oriented, strengthening the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of teaching intern, can contribute to the practice of teaching in a virtuous circle. Clinical practice is the key and difficult clinical teaching, is to train professionals in the critical stage. Medical examination of the primary hospital interns to develop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integrated management approach to ensure appropriate measures, strict teaching interns.

Key words:Interns; Teaching; People-oriented

毕业实习教学是检验专业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阶段,是接受医学实践教育的起点,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必经阶段,同时又是学生全面实现培养目标及毕业后胜任工作职位的关键。

1 岗前培训

1.1科室布局、科室业务介绍 入科前向实习生介绍科室概况、人员结构、设备配置、工作特点。

1.2生物安全和职业道德教育 我科都是按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要求,每批实习生做好生物安全的岗前培训。医学是服务性较强的行业[1],职业道德教育是其中重要的培训内容之一,在强调树立以患者为中心,严格执行医疗规章,精益求精、不断学习、不断进取,高质量服务于患者,服务于临床的同时,结合当前的医疗大环境,以案例对学生进行医德医风教育。由于实习学生的特殊身份,在医疗工作过程中存在着发生医疗纠纷的一些可能因素[2]。给学生传授一些与临床医护沟通、与患者交流的技巧,将职业道德教育落实到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和谐医患关系,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根本点上。

1.3专业知识岗前培训 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医院,检验科的业务项目多而全,每个实习生在所实习室进行检验操作前必须将本室的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管理体系全部精而细的看完,室主任考核后才能初步进行分析前的操作,熟练掌握之后室主任分别考核后再逐步进行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带教。

2 业务带教

检验科工作一般包括2个方面:①对标本的检测及结果有效性的判断;②向医生或患者进行检测结果的解释或其它咨询工作,与临床有及时和良好的沟通。一般说来,实习生进入检验科后,主任会根据科室自身检测室(组)的构成对实习生进行分组分别分到各室各组,然后由各室(组)负责人具体安排工作,一般是在老师带领下开始工作。科室一般上午及中午比较忙,因此在带教老师都忙于工作的时候不要不断提问,要十分仔细地协助具体带你的老师完成相应工作,有疑问的先用笔记录下来,闲下来时再请教老师。与此同时,需要尽快掌握的是所在检测室(组)的工作流程,作为实习生,在开始上岗时要能够尽快帮上忙的也就包括接收标本、标本编号、标本前期处理(例如血液标本离心)等,此时标本的接受与拒收三查七对都要严格按照所在室的作业指导书的程序操作,不能认为繁琐或太简单而不以为然。

2.1制定切实可行的实习计划 检验科实习生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层次,各个学校的实习手册中的轮转计划不尽合理,我们根据检验科各专业(临检、血液、免疫、生化、微生物)的具体情况,为不同的学生制定恰当的实习计划,合理安排轮转。结合工作实际,每年都安排带教老师给学生做10个左右专题讲座和与学生互动提问,并且每次带教老师都要做好笔记。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习质量。

2.2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学生进入科室正式实习后,经常学习《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法规与标准》把生物安全、HIV职业暴露作为重点进行在岗培训,熟悉各种消毒液的配制浓度和废物、污染物的处理流程和方法,保证其掌握实验室技术规范、操作规程、生物安全防护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防患于未然,让他们知道在为人民服务的同时也要保护好自己。

2.3加强操作技能训练 培养自信心 实习生初到医院,对周围事物和环境不熟悉,表现出不自信的表情和行为。比如患者拒绝实习生抽血,拒绝实习生为他做任何检验服务项目。带教老师一方面要有对患者耐心的解释,另一方面要悉心指导实习生,结合理论知识加强操作技能训练,逐步适应和学会沟通医患关系,并从中学习到知识。

2.4尽量为学生提供上机和具体业务操作机会 除了基础手工外,随着检验技术的发展,检验科引进了各种大型自动化分析仪。自动化仪器精密程度高,有严格的操作程序,常常一种仪器只有一台或两台,操作不当可能损坏仪器,影响科室工作进程。开始要让学生做一些诸如标本登记、标本离心、熟悉相应的操作规程、结果登记、带教老师讲解工作流程等检验前工作准备,循序渐进指导学生。上机操作前学生先要仔细阅读一起操作说明书,注意仪器工作原理仪器用与维护,注意事项,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操作简单的流程后逐步加强,学生动手操作时带较老师放手不放眼,既保证学生的实践机会,也防止学生误操作带来损失和麻烦,综合管理办法,根据各实验室业务考核,考勤,毕业论文,业务学习考核,医德医风,加强带教老师的引导和培训。让学生真正学到了技能,每当与其他实习基地同学横向比较时实习生感到自豪而荣幸。

2.5出科考核各有侧重 针对检验专业实习生文化基础、专业水平不一致的具体情况,出科理论考核时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相同的试卷。主要考核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技能出室时由小室进行考核,对不同学历背景的实习生,有不同的要求,由室组长写出考核综合成绩。资料表明[1-3], 考核对学生适应临床工作,综合素质提高有很大帮助,考核办法中要充分体现这些综合素质培养的内涵。一个随意请假,上班迟到、早退,自我感觉很好、随便违规,对患者态度生硬的学生难能更好适应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加强对这些现象的处罚,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3 加强实习生纪律管理 实习期间加强管理

严格劳动纪律,由学生专人考勤,带教老师定期检查,把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避免由实习生引起不好的医疗影响。

4 以人为本,营造和谐的实习环境

实习生来到医院,检验科工作人员便以热情、友好的态度接纳他们,减少了学生的陌生感和戒备心理,尽快融入新环境。带教老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师生感情,拉近心理距离,信任学生的能力;生活上关心学生,定期联系在校科教版、医院科教办负责人及带教老师与在院实习生定期开座谈会之类,畅所欲言,互相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想法,带教老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委婉的指出学生的不足;同时学生要积极指出领导和老师的错误、不公平、不妥当等等并提出或商议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都吸取教训。组织学生参加医院和科室的各种文体活动,建立平等、和谐、合作的新型师生关系。发现带教老师不负责任,态度冷漠,考核不得力及学生问卷时意见较多的带教老师对其指导教育或取消带教资格。面临毕业和就业双向选择和自主选择,对实习生影响太大[1-2],作为医学院的直属教学医院,教学尤其是临床实习带教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为规范科室管理、保证检验质量、避免检验失误、减少医疗纠纷、杜绝安全隐患、确保实验室安全正常运行,医学检验科的毕业生实习管理工作 ,临床实习质量直接影响到检验医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职业生涯。同时实习既是把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技能的重要途径,也是接触社会、强化服务意识的关键时期。在医疗体制改革、医疗市场发生变化,人们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加强的新形势下,正确处理好医疗和带教的关系,改善服务态度和调整教学方式、方法[3],借助教学评估的契机,使实践教学处于良性循环,为社会培养医德高尚,技术高超的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杨桐伟,韩伟,聂玉艳,等.加强实习生教学管理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J].华北煤炭医学院学报,2006,8(2):275.

第6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范文

患者安全是一个严肃的全球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各国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增进患者安全的重要性。统计数字表明,在发达国家,每10名患者即有1名在接受医院治疗时受到伤害[1]。在一些发展中国家,与卫生保健有关的感染风险比在发达国家高出20倍。医疗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患者带福音的同时,也可能令患者的生命安全面临威胁。医疗服务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人的基本生存权和健康权,医疗质量是医疗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和永恒主题,是衡量医疗机构发展状态的核心内容,患者安全和医疗质量是一个持续改进、不断追求完善的过程。

1 患者安全的概念

1.1 患者安全的定义:患者安全是指患者接受诊治的过程中,不发生医疗法律法规允许范围之外的,对患者心理、机体构成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不发生医务人员在执业允许范围之外的不良执业行为的损害和影响。

1.2 患者安全的内涵:包括技术安全、管理安全、心理安全三个方面。

1.3 患者安全的本质:患者安全的本质是医院的基本职能,是医院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评价医院的核心标准,也是医院永恒的目标和追求,获得安全保障是患者的基本权益。患者安全是医院和医护人员对生命的一种珍视和尊重,我们必须坚持一条底线就是生命尊严高于一切。

2 患者安全的目标及存在的隐患

患者安全主流是好的,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不断加强医院管理,特别是质量管理力度,患者安全的状况不断改进,意识不断增强,理念不断更新,条件不断改善,但安全隐患仍然存在,要引起高度重视。

2.1 2008年中国患者安全十大目标

2.1.1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要健全与完善各科室(部门)患者身份识别制度,在标本采集、给药、输血、或有创治疗,记录文件与交接时严格执行查对制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患者身份识别方法(姓名、身份证号、住院号等),要特别注意,同名同姓病人、新生婴儿的识别。

2.1.2 提高用药安全。诊疗用药柜内药品的存放、使用、限额、定期核查有相应规范;存放毒、剧、麻醉药应符合法规要求,严格管理和登记;注射、内服与外用药应严格分开放置;转抄和执行医嘱要严格核对且有签字证明;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建立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制度和程序;临床药师要指导合理用药。

2.1.3 建立与完善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医嘱。通常情况下不得使用口头或电话通知医嘱或检验数据;危重抢救口头临时医嘱,护士应向医生重述,执行时双重检查,事后准确记录;接口头或电话通知患者“危急值”或其它重要检查结果,接获者必须规范、完整地记录检验结果,及报告者的姓名与电话,进行复述确认后方可提供医师使用。

2.1.4 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本院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危急值”报告制度;对所属“危急值”报告项目实行严格质量控制,如:应有标本采集、储存、运送、交接、处理的规定,并认真落实。

2.1.5 严格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发生错误。建立与实施手术前确认制度与“三部曲”程序,设立确认记录文件。(1)术前由手术医师在手术部位作标示,并主动邀请患者参与认定,避免病人、部位、术式错误。(2)病历与手术室交接核查:双方确认术前准备已完成,所需文件资料与物品(病历、影像资料)均已准确备妥。(3)在麻醉、手术开始实施前,实施暂停程序,由手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执行最后确认程序后,方可实施麻醉、手术。

2.1.6 严格执行手部卫生管理制度。符合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贯彻并落实医护人员手部卫生管理制度规范,配置有效便捷的手卫生措施。医务人员在以下6种情况下必须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前后;摘除手套后;进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排泄物、黏膜、破损的皮肤或伤口敷料后;从病人脏的身体部位转到干净的部位;直接接触接近病人的无生命物体(包括医疗器械)后;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使用合格无菌医疗器械、有创操作的环境消毒、术后废弃物处理应遵循医院感染控制的要求。

2.1.7 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的发生。建立跌倒报告伤情认定制度和程序,实施防跌倒制度与措施,配合足够的护理工作人员(床∶护士=1∶0.4)

2.1.8 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建立压疮风险评估与报告制度的程序;实施有效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有压疮防范制度与措施。

2.1.9 鼓励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建立良好的医院安全文化氛围,提倡非处罚性、不针对个人的方式,鼓励员工积极报告威胁病人安全的不良事件的具体案例,医院将安全信息与院实际情况相结合,从管理体系、运行体制、规章制度上进行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

2.1.10 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针对患者的疾病诊疗信息,为患者及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知识教育,协助患者理解与选择诊疗方案;主动要求患者参与医疗安全管理,尤其是患者接受手术(或有创操作)前和药物治疗时;教育患者就诊时提供真实病情、真实信息,并告知其对诊疗服务质量与安全的重要性。

2.2 其它安全隐患

2.2.1 基础设施

电源漏电保护装置;治疗室、药柜、物房、污水房要上锁;门窗要上锁;呼叫系统正常运作;走廊无阻塞;地面经常保持干爽、平坦;房间少杂物、电线、家俱;定期检查所有车轮刹车系统;注意热水器热水温度;墙上挂物:氧气、负压、风扇、灯的安全;火警指示图贴在显眼处;床栏的功能等等。

2.2.2 医疗仪器

定期检查仪器的功能;有仪器使用指南备用;仪器损坏及时上报维修;损坏仪器及时移走或挂不准使用标识以防事故发生。

2.2.3 需约束的病人

必须有医生处方;通知家人并签字同意;约束期间需密切观察病人情况:如四肢血液循环情况,记录病人被约束的时间及期间护士提供的护理。

2.2.4 病人自杀倾向

最好有家人陪伴;拿走所有可用作自杀的物品、刀、绳、药物;病人安放在靠近护士站、易观察的地方;给予病人支持、安慰,了解自杀原因;会诊心理或精神科;频繁巡视病人

2.2.5 运送危重病人

运送期间要有有经验的护士陪同,必要时要有医生陪同;带急救药物及仪器、病历;安排合理交通工具;严密观察病人情况;尽量缩短运送时间;提前与接受部门有沟通并做好接收准备。

2.2.6 鼻饲与喂饲

必须依照操作规范操作;必须用两种方式以确定胃管位置;采用有效碱度指标的石蕊试纸。

2.2.7 准确连接导管

采用不同设计的“接头”;在给药物、液体或其它产品前,必须找出导管的源头方可注入。

2.2.8 病人失踪

在病室内张贴通告,使病人知道,若要离开病房时必须告知护士;当发现病人失踪,应立即搜查;通知保安人员协助;通知家人;必要时需通知警方协助;详细记录搜查经过及结果。

2.2.9 转交病人资料

传递特定病人资料,由一医护人员转给另一位,或由一组医护人员转给另一组医护人员,为确保医护人员的照顾得以继续及保证安全,要交待:病人的情况、最近病情有何变化、最近有何治疗、可能会有哪些转变或并发症需要观察等。

2.2.10 交班时

用清晰语言,避免含糊不清;有效沟通技巧;要专注,不受骚扰,有足够时间可提供发问及澄清;病人转病房建议使用标准化变更,如:采用转病房核对表。

3 产生患者安全问题的原因

我国患者安全与全球其它国家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分析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3.1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明显滞后于其它行业,目前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存在的四大矛盾:(1)无限的医疗需求与有限的服务能力之间的矛盾。医疗需求不断增长且呈现多样化的趋势,群众对优质资源的需求更为迫切;而医疗资源的有限性,加之分布不均匀,服务能力的有限性,引起医院门诊、急诊、住院、手术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导致看病难、住院难问题突出。(2)快速发展的医疗技术与有限支付能力之间的矛盾。医疗新技术新项目发展日新月异,患者安全问题正伴随着医院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医疗设备的更新和医药的升级换代,更大量地涌向医院[2]。新型药品耗材价格高昂,而现实环境是公费医疗、医保保障水平较低,群众个人支付能力有限,引起公费、医保欠费和病人欠费现象普遍,导致看病贵问题突出。(3)医院公益属性与市场运作之间的矛盾[3]。医院承担较多的政府和社会职能,必须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加之政府定价,部分价格与成本背离;而政府在补偿上不到位,医院不得不实行市场化运作,社会平均成本提高,引起医院收不抵支,导致医院经济运行困难。(4)医疗行业对政策、法制、舆论的高度依赖与不理想的执业环境之间的矛盾。医疗行业对政策、法律、舆论有高度的依赖性;但实际情况是国家政策和投入双双欠缺,患者对医疗环境、服务、效果又过分苛求,病人对医疗风险认识不足,舆论也在逐渐走入将医务人员“妖魔化”的怪圈,导致医务人员压力大、积极性受挫、身心疲惫、医患关系紧张。希望新的医改方案能从根本上改变目前医疗卫生行业的现状。

3.2 相关法律、规章和制度不健全,诊疗常规不完善,标准及质量指标不健全。对高新技术及新材料的应用缺乏有效的规范化管理和准入制度[4]。

3.3 医疗人员有关患者安全知识在校教育和执业后继续再教育滞后,整体素质包括人文、技能、沟通等有待提高。

3.4 某些医德医风问题诱发医患关系不协调,不利于创造患者安全的环境与条件,尤其是滥用抗菌药物,以及输注血液制品等方面的安全隐患问题。过渡医疗引发的不适当检查、用药、不必要的手术所带来的损害。

3.5 没有形成医疗安全文化氛围,病人伤害在一家医院发生了,不知不觉没有任何处理和结论,而这一原因日复一日,继续伤害着新的病人。

3.6 浮躁的医疗作风(如询问病史不细,过多依赖实验室检查,观察病情不仔细),给诊疗效果带来的不利影响。

3.7 护理力量不足,所致的医疗服务不高以及病人护理安全问题,医护人员个体素质差异,科室管理的不足,医院管理的漏洞。尤其是对规章制度的执行力不足,是影响患者安全的重要因素。“医院人力资源不足,导致忙中出错概率增加”。

3.8 医源性损害逐步显现应给予高度关注。

3.9 医疗及公共设施使用、维护不当造成。化验数据误差、标本互换,射线辐射,参数设置不当,监护呼叫系统不报警,电梯、电源、氧气、火灾等。

4 如何应对患者安全的严峻形势

患者安全问题与隐患的成因很复杂,它将伴随着经济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的很长历史时期,既不能急于求成,寄希望于短期得到解决,也不能认为医院无可奈何,无所作为。我们要以对人民健康负责的积极态度,立足本职认真对待,必定会取得明显效果。

4.1 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各种标准及规范。近年来中国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部门规章和标准规范,规范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的医疗行为,为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

4.2 颁布和实施患者安全目标,制定患者安全评估标准。明确患者安全目标,制定时要依据患者安全的要求与现实可行性,并与时俱进,实施动态管理。依据目标制定阶段性评估标准,使其有据可依,通过评估,发现问题,进行根原因分析,及时改进,保障阶段性目标的实现,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

4.3 创新患者安全的环节和预警管理,把患者安全的措施落到实处。要在重视终末质量的基础上,高度重视环节质量管理,特别要加强高危医疗环节的管理。如:手术、急诊抢救、意识障碍病人、偏瘫、昏迷患者、长期卧床病人、不安全注射,以及药物医源性损害等。防止造成对病人的损害。要逐步倡导建立不良医疗事件的非惩罚性报告制度。并以此寻找规律,对高发、多发安全环节实施预警管理。

4.4 配足配好护理人员,保障患者安全。护理安全十分重要,有数据表明,护理安全问题逐渐占医疗安全问题的40 %,由于护理人员不足,负担过多,导致护理职能不到位,极易引发护理安全问题,以减少护理人员和降低护理人员待遇来降低人力成本的思维模式十分有害。解决办法:首先要配足护理人员,要加强患者安全的意识、素质、技能培训。

4.5 医患携手,共同维护患者安全。医务人员不仅要规范自己的行为,避免给患者带来损害,而且要承担起对病人进行知识宣传和指导的责任,让患者懂得如何维护自身安全。维护患者安全,要调动医患双方积极性,医患携手,共同努力与疾病作斗争。为此要加强医患沟通,改善目前医患关系不够协调的状况,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用医患双方的合力来维护患者安全。

4.6 增加医院职工患者安全意识,培育医院患者安全文化。时时把患者安全放在首位,处处为患者安全着想,形成自觉维护患者安全的习惯是医院患者安全文化的核心。为此,首先要全员参与患者安全的活动。对职工进行患者安全的教育,通过知识讲座、专题讨论、集体演讲、征集标语、营造氛围等形式,增强全员的患者安全意识,让广大职工不仅要知道怎么做,还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其次,要加强组织推动,通过院长行政查房,建立职工和患者安全监督员制度,实行关键环节如药物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的专项治理,实行多种形式的责任制手段,大力推动患者安全行动,在维护患者安全的实践中进一步增强其自觉性。创建开放的医院安全文化,在进行每项工作时,都应考虑安全因素,时刻警觉防止错误发生;当错误发生时,应关注为什么而不是谁;创建非惩罚性的不良事件报告环境,鼓励上报意外事件。追踪意外事件报告资料,找出和处理流程中最易发生错误的环节;对报告和分析的资料进行反馈,并提出流程和系统方面改进的建设性意见。虽然,我们现在讲关注患者安全的文化,其实就是要实现这样一种目标,要让更多的医院和医护人员将身边发生的不良事件的报告拿出来讨论,但不追究,这种不追究不代表一种宽容,而是一种事后的补救。若事事过于追究,就没人敢讲了,成为冰山一角,就被隐藏起来了。有的医院提倡每个季度要季读,要拿出典型的死亡病例全院讨论,其实它更多的就是要引起全院上下大家各方面的重视,努力防范这种隐性的影响患者安全的问题,这样就能警钟长鸣了。

4.7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医护技术水平。(1)强化“三基”培训与考核:全员“三基”培训与考核,专项技能考核(副高职称、急诊及ICU医护人员),新入院医师培训与考核,新职工病案室轮转学习,老专家查房(传、帮、带),死亡病例讨论分析制度化。(2)加强疑难重症杂病的处置:加强急诊工作,解决急诊不急的问题,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加强各类重症监护的管理工作,成立多科会诊制度,发挥多学科整体优势。

总之,患者安全问题正伴随着医院的发展,医学技术的进步,新材料的广泛应用,医疗设备的更新和药品的升级换代以新的更大量涌向医院,医院管理从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上来讲是一个更高的境界,就是不仅仅停留于医院管理的一般要求,而是从关注患者安全的角度来认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患者安全在医院管理的方方面面上都有可能发生。尊重患者生命,保护患者安全既是医务人员和医院生存的起点,也是我们救死扶伤天职职责所在的终点。面对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的问题,既要坚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又要虚心学习,借鉴国外医院管理好的模式,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即以不变的优质的医疗护理服务,应对万变的社会环境及不断增加的患者需求。做好应该做到但未做到的工作,做好可以做到但未做到的工作,做好不能解决但可以改进的工作,我们的医院管理及患者安全问题一定会逐步有所改善。

参考文献

[1] 冯蕾.无锡“英雄会”论道患者安全[J].中国医院院长,2008,(5):16-17.

[2] 易利华,陆银春,杨广宇.关于患者安全问题未来性的认识[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10):9-10.

第7篇:临床实验室安全管理流程范文

一、加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一)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进一步健全完善改革试点方案,定期调度评估工作情况。规范服务、院务公开、绩效考核、优质护理服务、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出院病人随访、临床路径实施、新农合病人优惠治疗、远程医疗会诊十项惠民便民措施,在二级以上医院全面推广实施。

(二)优化公立医疗机构资源布局。根据国家、省公立医院布局结构调整指导意见,制定市医疗机构设置发展规划,使公立医院在规划调控下健康、有序、适度发展;重点加强新区、郊区、卫生城区等薄弱地区和儿科、传染病、精神卫生、老年护理、康复等薄弱领域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引导和支持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三)积极协调有关部门,逐步建立公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机构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诊疗模式,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方便群众就医。

(四)加强区县医院能力建设。大力实施“卫生强基工程”、“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县级医院骨干医师培训项目和“基层医疗机构规范服务行动”,提高区县医院的服务能力,争取年底各区县综合医院均达到二级甲等水平。

(五)积极开展惠民、便民医疗服务。继续落实“三免九减”惠民医疗优惠政策,积极实施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肾透析患者救助等惠民项目,组织开展农村儿童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救治工作,减轻群众负担。

(六)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医院HIS、LIS和PACS系统,在二级以上医院推行电子病历试点,积极创建信息化管理示范项目,提高医院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逐步实现电子病历信息共享,区域就医“一卡通”。

二、健全公立医院评价与监管体系

(七)继续做好大型医院巡查。对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建设与发展、医疗服务、医疗安全、经济管理、行业作风等内容进行巡查,帮助医院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加强整改,提高医院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水平。

(八)继续推进“医疗质量万里行”活动,围绕医院管理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突出质量、服务、安全和医患关系等重点工作内容,以查促建,纠建并举,推动病人安全目标和各项核心制度的落实。

(九)组织开展医院评价。根据省卫生厅统一部署,紧紧围绕医改中心工作,结合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对全市二级以上医院进行评价,并将现场评价与日常评价、专家检查与社会监督等方式密切结合,逐步建立起符合我市实际的、科学规范的医院评价监管制度。

三、加强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十)加强市级专业质控组织建设,调整医院感染、药学等质控组织,健全完善质控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各专业质控组织的作用,制定质控标准,加强人员培训,不断提高质控能力和服务水平。

(十一)加强基础质量管理,认真落实《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2010年版)》和《省护理文书书写基本要求和格式(试行)》,组织开展年全市病历书写技能大赛,规范医务人员病历书写。

(十二)加强科室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科室质控手册,完善医疗核心制度并抓好落实,建立医疗质量安全事件报告和告诫谈话制度,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创建医疗质量示范科室,全市三级、二级医院至少60%、40%以上临床科室开展示范科室创建活动。

(十三)加强单病种质量控制,积极推行临床路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行为,减轻患者医药费用。全市三级、二级医院至少选择10个、5个病种实施临床路经管理。

(十四)认真贯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严格落实医疗技术准入和分类管理制度,做好二级、三级医疗技术的审核申报工作。加强手术分级和麻醉分级管理,严格落实重大手术审批和手术安全核查与风险评估制度。

(十五)强化“三基三严”训练,制定市级临床技能、重症医学等培训基地标准和培训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内容,强化培训措施,确保培训质量,积极创建培训示范基地,提高医务人员专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十六)加强临床实验室管理,严格检验项目准入,加强基层检验人员专业知识培训,落实室内和室间质量控制措施。

(十七)认真落实省综治委等15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医患纠纷预防和调处工作的意见》,加强医患沟通,改进医疗服务,建立市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制度,依法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

四、进一步改进医疗护理服务

(十八)按照省卫生厅统一部署,组织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方便就医,改进管理,提高效率”为主题的优质医院创建活动。

(十九)转变服务理念,在全市二级以上医院推行预约诊疗、志愿者服务、出院病人随访和无节假日医疗服务等活动,推进医疗服务信息和院务公开,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效率,优化服务环境,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改进医患关系。

(二十)转变护理模式,落实基础护理,深化“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全市三级医院60%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二级医院50%病房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定期调度工作情况,指导活动开展。做好全省护理服务示范病房考察推荐工作。

(二十一)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加大临床一线护士配置,1名护士分管病人不超过8个,逐步做到医院普通病房床护比达到1:0.6。加强绩效考核和后勤支持系统建设,落实合同制护士待遇。做好5.12国际护士节庆祝活动。

五、严格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与监管

(二十二)认真贯彻《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执业医师法》和《护士条例》等卫生法律法规,严格医疗机构、医护人员等医疗服务要素的准入,做好全国医师、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考务和医师年度考核工作。

(二十三)加大医疗机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无证行医、超范围执业、聘任非卫生技术人员行医等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全市医疗废物处置和个体医疗机构、分支医疗机构、医疗美容机构执业管理及医疗质量安全治理行动。

(二十四)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许可、校验、变更审核程序,加强现场审核,落实医疗机构不良执业行为记分管理制度,提高医疗机构依法行医、守法执业的自觉性。做好年医疗机构校验和《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换发工作。

六、加强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

(二十五)认真贯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手术室管理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外科手术部位、导管相关血流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做好重点环节医院感染控制。

(二十六)修订完善《市医院血液透析室、重症医学科、手术室、内镜室等四个医院感染控制考核评估标准》,制定《市医院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控制考核评估标准》。组织专项督导检查,加大对重点部位消毒效果检测力度,建立消毒效果第三方检测评价制度。对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评估验收。

七、加强药事管理,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

(二十七)组织开展全市卫生系统抗菌药物使用管理专项整治工作,制定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推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二十八)认真贯彻落实《处方点评管理规范》,加强相关人员培训,积极推动医疗机构处方点评工作。继续推进临床药师试点工作,发挥临床药师专业指导作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二十九)建立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监测、分析和报告制度,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抗菌药物使用量、使用率和使用强度进行排名和公示,对排名靠前的区县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八、继续加强突发事件和重大传染病医疗救治能力建设

(三十)加强医疗急救服务体系建设,指导各区县急救站(点)向基层(中心卫生院)延伸,完善全市三级院前急救服务网络,不断满足基层群众对医疗急救工作的需求。

(三十一)加强医疗急救内涵建设,严格落实医疗急救首诊医师负责制,组织开展全市卫生系统“万人大比武”医疗护理急救技能大赛,全面提升急救队伍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

(三十二)加强医疗机构儿科、重症医学科、传染科建设,规范发热门诊、留观室、隔离病房布局和工作流程,落实重大传染病预检分诊、病例筛查、病人隔离、危重病人会诊和集中定点救治等制度。加强医务人员全员培训,提高基层医务人员早期识别和发现重症病人能力。

九、加强血液管理,巩固发展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成果

(三十三)加大无偿献血宣传力度,召开全市无偿献血表彰暨血液管理工作会议,研究全面加强血液管理,完善无偿献血工作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巩固发展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