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

第1篇: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能源消费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形成较大压力,也使到2010年实现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十五”未下降20%面临严峻局面。因此,节能降耗已经成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和紧迫任务。

一、能源生产以煤炭为主,消费呈现较快增长态势

宁夏煤炭蕴藏丰富,已探明储量310亿吨。同时,自治区工业重型化特征明显,近年来能源消费又保持快速增长。

一是能源生产平稳增长,煤炭生产占主导地位。2005年,全区一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927.8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能源生产总量的98.6%,原油占0.13%,水电占1.1%。“十五”期间,能源生产总量增长了41.5%,年均增长7.2%,其中,原煤增长65.1%,年均增长10.5%;原油大幅下降46.8%;水电增长92.7%。2005年,全区二次能源生产总量为1516.5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21.2%,其中,洗精煤产量824.5万吨,焦炭产量110.3万吨,火力发电量295.2亿千瓦时,汽油产量51.7万吨,柴油产量70.9万吨,液化石油气产量8.96万吨。

二是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工业是能源消费的主体。2006年,全区能源消费总量为2801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1.65%。而“十五”期间,能源消费量增长2.83倍;年均增长23.2%,其中,原煤增长3.6倍,年均增长29.3%;原油增长76%,年均增长12%;天然气增长50倍;水电下降86%。从能源消费类型分析,2005年,全区消费中原煤占能源消费总量的87.3%,比上年增长16.4%;原油占8.2%,下降10.9%;天然气占3.6%,增长8.6%;水电占0.9%,增长95.6%。从各部门能源消费分析,第二产业是能源消费的主要领域,2005年占全部能源消费量的88%,其中工业占8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占78%);其次为第三产业,占6.3%;居民生活占4.8%;第一产业占0.9%。

三是人均能源消费水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有所提高。2005年,自治区人均能源消费量为4.21吨标准煤,比上年上升了84%。同年,万元GDP能源消费量比上年减少0.11吨标准煤,节约能源66.7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3,较上年下降0.54,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值。

二、综合能耗较高,节能降耗面临严峻形势

2006年宁夏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达到2801万吨标准煤,万元GDP综合能耗为4.099吨标准煤,位于全国倒数第一,同比仅下降了1.01%。能源消费弹性系数在I左右,经济发达的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海南等省区,万元GDP综合能耗均在1吨标准煤以下,宁夏自治区与这些省区的差距较大。去年没有实现年初确定的单位GDP能耗下降4%的目标,加大了“十一五”后四年节能降耗工作的难度。今年一季度,由于铁合金、电石、火力发电、水泥等高载能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拉动了能源消耗的增长,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为587.93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7.6%。

第一,由于重工业优先发展,带动能源消费居高不下。“三线”建设时国家在自治区布局了一批以重工业为主的大中型企业,重工业得到优先发展并得以延续。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实现增加值占80.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5个百分点。由于煤炭是自治区的优势资源,重工业中采掘业等资源型产业和原料工业占到工业总量的60%以上。重工业发展必然需要大量资源和能源做基本保证,导致全区能源消费居高不下。2005年,重工业能源消费占工业的95.2%,占全社会的83.4%。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六个行业能源消费量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89.2%,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78.1%。其中能源消费量最大的行业是电力热力的生产供应业,消费能源占工业的38.4%,占全社会的33.7%。2006年,全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为8.68吨标准煤/万元,是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最多的省区。

第二,高载能产业梯度转移,促使自治区成为能源消费替代区。产业梯度转移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过程,一些市场依然有需求,但对资源和能源依赖度较高、产业层次较低的产业,逐渐由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宁夏具有煤炭和相对富裕的电力优势,加之高载能产业发展具有一定基础和比较优势,因此成为承接全国高载能产业发展的地区之一。载能比较高的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铝、镁冶炼)和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铁合金),“十五”期间保持了高速发展,在工业中的比重也有所上升。2005年,这三个产业能源消费占工业能源消费量的31.44%,占全社会能源消费量的27.53%,成为工业能源消费的主要行业。自治区的高载能产品基本销往区外和国外,而能源消费计入到区内,致使宁夏成为全国能源消费的替代省区之一。在全区产业结构变动不大的前提下,能源消费总量仍将保持增长态势。

第三,能源产出效率低,能源供需矛盾加剧。2005年,全区能源加工转换总效率为62.8%,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比全国2004年的平均水平低7.9个百分点。消费每吨标准煤实现的单位GDP为2416.54元,比全国平均水平少5781.5元。全区石油、天然气、水电等优质能源少,消费量所占比重逐年下降,由2000年的31.5%下降到2005年的12.7%,致使能源利用效率不高,对环境造成了污染。

第四,节能降耗基础工作亟待加强。节能降耗考核办法和节能降耗工作问责制仍需不断加强和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核制度需要尽快正式开始实施,查处浪费能源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手段和力度不强,能源统计工作较为薄弱,政策法规尚未完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的扶持、节能服务能力、培训与宣传仍需进一步加强。

三、措施得力,节能降耗成效凸显

近两年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在保持经济较快发展的同时,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总体目标,全区上下认清形势,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抓住关键,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有

效的措施和办法,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

1、加强领导,强化节能减排的政策措施。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节能降耗工作十分重视,较早成立了节能工作领导小组,部分地区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在今年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及时制定并下发了自治区《关于贯彻落实总理在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讲话精神的通知》,提出了自治区落实节能减排的十项重点工作和要求,并决定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单位和5市为成员的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为了更加深入推进全区节能减排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自治区还制定了《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与此同时,一个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政策体系日趋完善。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有关部门修定了自治区《节能监察办法》、《主要工业产品能耗定额》;建立了自治区GDP能耗公布制度,强化了能耗统计报表制度。《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管理办法》、《自治区“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方案》、节能奖励和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等一系列推进节能降耗的政策措施即将开始实施。

2、分解目标,建立节能减排问责制度。区政府去年已将“十一五”期间节能目标分解下达给5市政府和各有关行业、部门和企业。为了进一步落实责任,区政府与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19家重点用能企业签订了节能目标责任书。区经委、统计局也向全区年综合能耗为5万吨标准煤以上的69户重点用能企业下达了“十一五”期间节能指标。自治区将对各地区和各重点企业的节能降耗目标进行定期考核,实行年度目标管理,并将考核结果向全社会公布。特别是对完成节能目标任务的市政府,自治区将予以通报表扬,并加大对该地区节能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未完成节能目标的市级政府,要向区政府提出整改方案。对节能目标考核结果为超额完成和完成的重点用能企业,区政府将予以通报表扬,并将加大对该企业节能项目的各项支持力度;考核结果为未完成任务的企业,区政府将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资金、国债项目、铁路运输等优惠政策支持;该企业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不得参加年度评奖、授予荣誉称号,自治区对其新建高耗能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从严控制,企业同时要向区政府提交整改方案。属于区国资委管理的企业,要将考核结果纳入《自治区国资委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的奖惩办法中执行,对连续两年没有完成节能目标的,要调整企业领导班子。

3、抓住关健,强化对重点企业的管理。自治区年能耗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有近280家,总能耗占全区的70%以上,做好以上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对完成全区节能目标任务具有重要作用。2006年,区经委等有关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用能企业管理的意见》,并对年耗能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近250家企业开展节能监察和调查,对行业24户企业的9种主要能耗工业产品的能耗状况进行了实地技术测试。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的自治区19户重点用能企业全部开展了能源审计,并组织有关部门对各企业的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进行了审核。今年以来,还分三批对部分重点用能企业进行了节能大检查。区经委、统计局对全区200多家重点用能企业进行了能源统计培训。通过一系列工作,自治区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意识不断增强,能主动采取符合本企业实际情况的节能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据统计,2006年19户重点用能企业节能量约40万吨标准煤,完成了国家下达节能目标的1/3。

4、加快进度,全力推进节能降耗重点工程的实施。一是加快实施重点工程。多维药业高效电机节能改造、赛马实业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昌鑫建材页岩粉煤灰烧结砖、国能新型建材公司页岩煤矸石砖、青铜峡铝业集团能量系统优化、荣恒房地产“塞上娇子”小区节能已开工建设,进展顺利。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自治区抓住国家国债资金向节能和资源节约方面倾斜的机遇,积极向国家申报节能国债项目,通过多方努力,目前已有14个节能和环境保护重点项目列入国债资金支持计划,总投资近11亿元,其中赛马实业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多维药业高效电机节能改造、昌鑫建材页岩粉煤灰烧结砖、区节能中心能力建设等项目已获得近2210万元国债的支持。自治区财政也加大了对节能降耗的支持,将节能降耗作为支持重点,去年仅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就安排工业扶持资金1300多万元;今年上半年,区财政用于支持节能减排项目的资金约为2600万元。

5、调整结构,大力淘汰落后生产能力。虽然由于历史原因,自治区产业以资源和能源消耗型为主,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还较大,但自治区近年来加快淘汰落后工作,进展显著。自2003年以来,铁合金行业淘汰了5000千伏安及以下矿热炉(特种铁合金除外)22台,生产能力7万吨;电石行业淘汰了6300千伏安及以下矿热炉J5台,生产能力16.8万吨;电解铝行业淘汰了全部自焙电解槽;钢铁行业淘汰了lO万吨以下的炼钢炉;焦炭行业淘汰了土焦和改良焦设施;水泥行业淘汰了窑径2.2米及以下的机械化立窑水泥生产线;烧碱行业淘汰了石墨阳极隔膜法生产工艺。铁合金、电石、电解铝、水泥、烧碱等主要耗能行业的现有生产设施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造纸行业2007年底以前将淘汰关闭3.4万吨/年以下的草浆生产装置和1.7万吨/年以下的化学制浆生产线。与此同时,自治区严格行业准入。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见,新(扩)建燃煤电厂必须同步建设、同步使用脱硫设施;所有燃煤电厂必须安装与环保部门联网的烟气在线自动监控装置;新建项目,电石生产单台炉容量必须达到25000千伏安以上并采用密闭或内燃方式,铁合金矿热电炉单台容量必须达到25000千伏安以上并采用矮烟罩半封闭或全封闭型;机焦炉炭化室高度必须达到4.3米以上并且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

今年以来,电力、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进一步加大力度,坚决关闭和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工艺落后、环保不达标的生产设备。中宁电厂2×2.5万千瓦火电机组和平罗恒达水泥公司年产30万吨立窑已成功爆破拆除,英力特石嘴山发电厂2×2.5万千瓦机组已被关停。石嘴山市还拆除了严重污染环境的小炼锌企业。“十一五”期间,自治区将关停小火电机组74万千瓦,彻底淘汰落后小炼铁96万吨、小炼焦192万吨、小水泥100万吨和小造纸17万吨。

6、提升改造,加快循环经济发展步伐。一是引进和推广最新技术。近年来“特大型电解铝预焙槽工艺及相关技术研究”、“金属镁冶炼节能降耗技术研发”、“工业生物发酵行业节能清洁生产技术研发”和“大型电石炉密闭式改造技术工艺示范”、“大型火电厂脱硫石膏处理技术研究”、“双氰胺废渣循环利用以及马铃薯淀粉企业废水利用研究”等一批节能减排重大技术项目取

得进展,部分已开始投入工业生产。电解铝、电石、铁合金等重点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平均水平已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和资源综合利用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来,自治区积极推进石嘴山市、望远工业园和宁夏赛马实业公司等9家企业的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的工作,编制了循环经济试点实施方案。推荐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市和天马冶化、启元药业为全国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同时,自治区已对50多家企业进行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落实各项减免税优惠近亿元;仅今年上半年,就对全区11家企业的产品进行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和复审;经过努力,自治区各种固体废弃物利用率已接近55%。

7、创新机制,加快节能监察和服务体系建设。区节能监测中心能力建设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已投入840万元,正在抓紧实施。石嘴山市已经建立节能监察中心。在加快能力建设的同时,不断强化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力水平,区节能中心对全区年耗能在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近250家企业开展了节能监察和调查,对行业24户企业的9种主要耗能工业产品的能耗状况进行了实地技术测试,并制定了自治区《主要工业产品能耗定额》。同时,自治区合同能源管理工作进展加快,有关部门已与上海市达成了合作意向,加快组建宁夏合同能源管理委员会和自治区节能技术公司。多维药业公司等部分企业合同能源管理已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

8、多方联动,努力推进全社会节能减排工作。一是在建设领域,春满园、赛上骄子等节能住宅小区陆续建成,成为贯彻50%建筑节能标准的示范工程,带动了建筑节能的跨越式发展。新型建材产量逐年加大,推广和普及率不断提高。“禁实”“禁粘”力度也不断加大,全区新型墙材料的比率已达到35%。二是在农村领域,各市县加大沼气开发和利用力度,探索并推广了北方“四位一体”、“三位一体”、“猪沼果”、“猪沼菜”、“五配套”、“一池三改”等多种能源生态模式,深受群众的欢迎。中卫万头猪场、平吉堡奶牛场等大中型沼气利用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拓宽了沼气的利用范围和领域。三是在公共领域,全区拆除燃煤小锅炉3000多台,集中供热面积达2400多万平方米。主要城市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到96.2%,汽车尾气达标率达到84%。四是在清洁新能源发展和推广方面,自治区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风电装机容量已达20万千瓦。银川市天然气供热面积已达670万平方米,改装双燃料汽车近3700辆。五是在节能宣传方面,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全区认真开展了2006年和2007年节能宣传周活动,利用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展板、横幅、宣传册、接受咨询、晚会、组织节能自愿者等方式向广大群众宣传节能法律法规、节能政策、节能技术和节能家电、绿色照明、家庭节电小窍门等相关知识,提高了全民节能意识。六是在专项执法方面,连续5年组织进行了以保障群众饮水安全、打击违法排污行为的环境专项执法检查,对违法排污企业进行了查处,促进了企业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

通过开展以上工作,自治区节能降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节能成效初步显现。2006年万元GDP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了1.01%,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了3.19%;19户“千家企业”完成了约40万吨的节能量。二是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已接近或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有的还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火电供电综合煤耗平均水平为357克标准煤/千瓦时,电解铝综合交流电耗14650千瓦时/吨,铁合金冶炼电耗8620千瓦时/吨,电石工艺电耗3370千瓦时/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是高载能产业升级加快。目前全区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已占火电装机总容量的76.8%,电解铝生产企业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350KA大型预焙电解槽,铁合金和电石矿热炉已全部淘汰了耗能高的小炉型,新型干法水泥比例上升到57%。四是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目前,资源综合利用年产值达到20多亿元;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超过350万吨,利用率达55%以上,其中建材行业超过200万吨。利用煤矸石、余热、余压等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约5.4万千瓦,年发电达3.4亿千瓦时,节约标准煤1.77万吨。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达60%以上。全区新型墙材料产量达12.8亿块,节约土地2000亩,节约标准煤8万吨,散装水泥产量160.1万吨。

四、强化措施,努力完成节能降耗各项任务

1、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节能首先要解决宏观层面的问题,也就是调整优化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在加快发展交通物流、信息咨询、金融法律、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同时,调整和优化工业结构,到2010年自治区高耗能产业比重下降到30%。一是要加快发展能源工业,加快建设煤制油项目,建成一批煤基甲醇、煤基二甲醚、煤基烯烃项目,把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资源能源高效示范区和循环经济试点,提高煤炭加工转换效率和附加值,加大资源综合利用率。二是进一步发展新材料产业,主要是钽、铌、铍等稀有金属功能材料及加工产品,电解铝及铝合金、铝材加工产品,金属镁、镁合金及其压延产品,碳基材料及其加工产品,多晶硅、微合金炉料等。将自治区建成世界重要的钽铌铍和碳基材料制品生产研发基地,国内重要的铝、多晶硅、镁及镁合金及其深加工产品基地。三是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延长产品链,提高产品科技含量,降低能源消费。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大型轴承、煤矿综采设备、自动化仪表、大型精密铸件等优势产品,把自治区建成全国重要的数控机床、工业自动化仪表、煤矿综采设备生产基地。四是通过壮大轻工业规模、提高比重节能降耗。要优先发展羊绒、枸杞、葡萄、乳品、牛羊肉制品、清真食品等产业及产品系列,巩固提升全国最大的枸杞生产加工基地、羊绒初级产品加工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马铃薯加工基地地位,逐步建成全国最大的清真食品生产基地和重要的发酵制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生物发酵抗生素和其他化学原料药,建成中国西部最大的化学原料药生产基地。

2、全力加强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管理。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区总能耗的70%以上,因此,抓好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降耗至关重要。一是要抓目标的落实。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实施方案”中的19户企业和年能耗在50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必须完成区政府下达的节能指标,并加大考核力度。各市也要负责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目标任务的落实和监督检查。二是要抓能源审计。对全区年综合能耗50000吨标准煤以上重点用能企业开展能源审计,今年要完成其中38家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各市县要完成对年耗能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278家重点用能企业的能源审计工作。三是要抓监察

检测。自治区节能中心要在加强服务能力建设的同时,对全区重点用能企业进行一次全面的节能监察检测,帮助企业排查节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企业制定节能降耗的措施和办法。四是要抓检查。要建立动态跟踪和信息交流机制,区经委将采取抽查、通报、公报等方式对企业节能进行跟踪、指导和监督,对完成考核指标的企业给予表彰奖励。

3、切实降低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能耗。火力发电、电解铝、铁合金、电石、烧碱、合成氨、水泥、金属镁和机制纸等9种主要耗能产品的能耗总量占全部工业能耗的约70%。要采取节能新技术、新工艺,增加投入,切实降低单耗,使以上9种主要耗能产品的单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重点产品的生产企业要成为本行业节能降耗的排头兵。电力。重点推动60万千瓦以上超临界及双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的建设,在热负荷比较集中的地区建设一批高效环保热电联产项目,在煤矸石资源丰富的矿区建设资源综合利用电厂项目,力争使单位综合煤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电解铝。采用350KA以上大型预焙槽冶炼工艺,电流效率达到94%以上,综合交流电耗在14200千瓦时/吨以下,氧化铝单耗在1.9吨以下,污染物达标排放。水泥。发展日产2500吨以上新型干法水泥,推广综合低能耗熟料烧成技术与装备,到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以上,散装水泥使用率由目前的16.7%提高到30%。铁合金。推进铁合金电炉大型化、密闭化、自动化,推广炉外精炼新工艺、原料精料入炉技术、矿热炉低压补偿技术、粉尘等回收和综合利用技术,使综合电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电石。发展大型、现代化的电石生产装置,综合利用炉气和余热,支持大型PVC生产企业建立大型电石生产基地。

4、进一步压缩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按照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期坚决淘汰一批浪费资源、污染环境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落后生产能力。电力。加快淘汰现有单机5万千瓦及以下发电机组,严禁新建单机5万千瓦及以下发电机组。水泥。淘汰落后机立窑、湿法窑等的生产能力。铁合金。禁止新建25000千伏安以下,以及25000千伏安及以上但环境保护、资源消耗、能源消耗、工艺装备等达不到准入要求的矿热电炉。电石。关闭和淘汰5000千伏安以下(1万吨/年以下)电石炉及开放式电石炉、排放不达标的电石炉,电石生产企业各项污染物排放要达到环保要求,强化准入管理。“十一五”期间,全区共关停小火电机组74万千瓦,淘汰100万吨落后水泥生产能力,淘汰100台落后石墨阳极电解槽,淘汰小炼铁能力96万吨、小炼焦192万吨、小造纸17万吨。

5、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鼓励、支持冶金、化工、电力、煤炭、建材、发酵等行业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引进、开发和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在重点行业和企业大力推行符合实际、行之有效的合同能源管理。政府节能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节能技术研究、开发、引进、推广和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的支持。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优先发展节能、降耗、减污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新材料、生物技术及制药、新能源、节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实施50个重大节能减排示范工程,促进节能减排技术产业化。

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一是在做好自治区第一批循环经济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提出全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工业园区和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扩大试点范围,新增30家自治区循环经济试点单位;积极申请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争取石嘴山市1个城市、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等2个工业园区和天马冶炼、启元药业等4家企业列入全国循环经济试点。二是加大“三废”综合利用水平,重点利用煤矸石、粉煤灰和各种余气、余热、余压,提高利用比例和效率,增加利用种类,固体废弃物利用率超过60%。三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制定重点排污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方案,力争排污重点企业全部完成清洁生产审核。四是积极推进自治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步伐,以电力、冶金、采掘、化工、造纸等行业为重点,加快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提高工业废水处理再生利用和回用率,工业用水重复使用率保持在60%以上。

第2篇: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1.重视材料采购控制与管理

与其他生产型企业不同,煤矿企业的生产经营容易受到客观市场形势的影响,特别是客观市场需求量会极大地影响煤矿企业生产资料需求,基于这种不稳定的动态变化,煤矿企业要杜绝盲目制定材料采购计划,而且明确各种资料的最少库存量,同时也要参照材料的多项特征来科学规划、分类材料,通常可以将所采购的材料划分为:耗费较低的普通材料与成本高昂、耗资巨大的材料,前者的采购可以采取直接申请的形式,如果关系到的项目重大则可以以竞价模式来选择供应商,保证材料及时到位支持生产;对于后者的采购则要严格遵照规范的程序步骤进行,每一道程序都要由专人负责,同时也要设置专门的采购跟踪人员,负责货物清点与跟踪,严格对采购过程的考核,坚决惩处假公济私、偷揽钱财不良现象的行为。

2.严格把好材料领用的审批关

(1)财务部门和生产部门负责材料限额的计算和限额领料卡的填制。各单位应根据矿核定的材料定额领取材料,生产条件发生大的变化以及工作面初采、收尾需要增加的材料和矿明确规定在材料定额中没有包括的特殊材料,在使用单位生产费用不够时,由单位写出书面报告交分管的专业部门正职签注意见,分管副总审核,经分管副矿长和分管经营的副矿长审批后报财务部门追加材料费。

(2)供应部门严格按照程序开具领料单,领料单必须有各单位正职、分管部门、分管矿领导、经营矿长和开票人员签字,才能到库房领取材料,供应部门应严格按矿下达的定额发放材料,不得超计划发放。

(3)在以旧换新物资目录范围内的物资,必须严格执行以旧换新制度,以减少浪费及材料走漏现象。不交回旧材料,供应部门不得发放新材料,对上交可复用的电缆挂钩等材料,相关单位再领用时可按交回材料原价减免70%的材料费用。

(4)工具类物资严格实行公物手册管理办法。公物手册登记工作由供应部门负责,领用时由分管领导审批,使用工具的人员变动必须办理公物交接手续。

3.加强使用过程中的材料管理

(1)采煤队接手的新工作面和掘进队接手的新掘进头,由生产部门牵头,供应、机动部门参加对可以回收的材料和设备进行移交并填制材料、设备移交清单。移交清单中要注明材料、设备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等内容,移交清单一式四份由采掘队、生产部门、机动部门、供应部门保留备查。

(2)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可回收材料、设备的增减异动,由采掘队提出申请,生产部门、机动部门、供应部门现场确认并作好增减记录,增加的材料由使用单位管理,减少的材料由生产部门、机动部门交由其他单位使用或者安排回收到指定地点堆放。

(3)采煤工作面收尾和掘进巷道完成掘进投入使用,由生产部门牵头,机运部门、供应部门参加要对现场材料、设备进行清点核对,对超标准丢失、人为毁损的情况进行考核。

(4)井下动力电缆由机运部门负责管理,其职责为:审查电缆的投入计划,划分管理责任,检查使用情况,安排回收工作,牵头追查毁损和被盗责任,并提出处理意见,使用单位和机动部门共同负责电缆的安全管理。

二、煤矿企业电费成本控制策略

1.完善管理制度、控制电量损耗

节能减耗是煤矿企业电费控制的必要途径和措施,控制电能损耗,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是煤矿企业成本控制有效策略,也是践行低碳管理与环境保护的责任。煤矿企业为了确保电能损耗得到最大程度上的控制,可以创建健全、完善的内部考核机制,以月份或季度为单位根据各部门的工作性质来科学地设定用电标准,对用电量控制在要求标准范围内或超出标准的部门,实行公平的奖惩措施,以此来确保各部门节电的主动性,使“节能降耗”成为煤矿企业经营一种文化。

2.优化计量装置、强化计量监督

为了确保节电节能工作的开展有理有据、有规划、有秩序,企业就必须加强计量装置的优化管理,为企业配备一整套现代化的装置设备、设施,从电能仪表到各项生产器械都要进行优选、精选与验收,并定期进行计量装置的精准度检验与调试,设置专业专门队伍负责保养、保修与更新这些计量装置,以此来保证仪表与仪器运行的精准,实现对电能损耗的公平、正确监督。

3.避峰工作,控制电费成本

通常,煤炭企业峰谷电费价格具有很大差异,为了控制电费运行成本可以采取避峰生产策略,科学调整各种机械生产、运转的时间,重新分配生产班次、控制设备峰谷运行规模,以此来有效控制电费量。矿井调荷避峰的有效策略体现在:第一,调整设备检修时间,将其安排在波峰时段。相反,电量负荷最重的班次则要安排在波谷时期。第二,要将大型高耗电设备的工作日程安排在非高峰期,由此来控制电能损耗。

4.实行无功补偿,提高功率因素

第一,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其中并联电容器就较为适合。一方面能够节能降损,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功率因数。煤矿井的主要补偿模式体现为:

(1)高压集中补偿:多用于矿井地面上的变电站,可以在6千伏母线中配备电容器。

(2)低压成组补偿。通常把补偿装置配备在车间、井下动力变压器的母线系统中,这一补偿方式覆盖范围较广,而且易于管理、维护,能够带来积极的补偿效益。

(3)就地补偿。在电动机以及各种用电装置的接线处配置电容器,确保其同电动机同步工作,以此来就地补偿电动机的功率,这种方法简易便捷,而且效果也十分显著。煤矿企业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当的取舍和配合,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第一,科学配置生产程序,优选电机,确保其以额定负荷工作,防止出现电机空载工作的情况。要重点加强对矿井生产中电动机的容量选择,确保其运行功率。第二,尽量选择同步电动机。与异步电动机相比,它能够为系统提供无功功率,对一些异步电动机工作的关键点,对其进行同步改造。

5.科学操作、维护各个设备系统,确保节电提升

第3篇: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一、20****年工业流通经济发展情况

2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经贸委的指导下,全市经贸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抓大项目建设促规模发展,抓创新型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抓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等工作,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了速度、质量、效益、后劲的统一。

一是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效益持续大幅攀升。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564亿元,同比增长24%,增幅列全省第6位,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50亿元,同比增长35%;实现利税227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利润131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分别列全省第6位、第6位和第4位。工业实交税金总额78亿元,同比增长26%。完成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7.3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实现1.9亿美元,同比增长48%。

二是骨干企业培植取得明显成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297户,比上年增加161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58户,比上年增加81户。其中,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24户,比上年增加9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389户,比上年增加86户。其中,利税过1亿元的37户,比上年增加18户。实交税金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39户,比上年增加34户。其中,过5000万元的15户,比上年增加1户;过亿元的达到6户。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内在素质明显提高。共组织实施市以上技术创新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际先进水平的项目46项,填补国内空白的58项,国内先进水平的220项。列入国家、省重点及批次技术创新项目计划249项,省重点技术创新项目11项,项目总数列全省第1位。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省“双百”重点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1个。目前,全市已拥有鲁能泰山电缆电器公司、泰山玻纤、新矿集团等3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复合材料1个行业技术中心;2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33个市级技术中心。新增中国名牌产品1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名牌产品8个,山东省著名商标11个。全市已拥有的中国名牌是:泰山牌电力电缆、CTG牌无碱玻璃纤维短切原丝毡、CTG牌无碱玻璃纤维无捻粗纱、泰山牌纸面石膏板、华阳牌拟除虫菊酯、东岳牌摩托车轮胎等6个产品;中国驰名商标是:生力源集团的“泰山”牌、泰山石膏公司的“泰山”牌、山东农大肥业科技公司的“农大”牌等3个商标;省名牌产品达到了89个;省著名商标达到了66个。

四是项目建设质量提高,投资结构明显优化。全市共完成工业投资420亿元,同比增长23%;在建技术改造项目695项,项目计划总投资667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313亿元,同比增长33%。在建过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89项,比上年增加44项,计划总投资498亿元,完成投资195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完成投资1亿元,同比增加2545万元,投资向重点项目聚集效应明显增强。全市共有437个项目竣工投产,全部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370亿元,利税57亿元。市直技改项目投资实现了快速增长。市直在建技术改造项目44项,当年完成投资2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过亿元项目24项,当年累计完成投资20亿元,占市直完成投资的85%。泰山玻纤的6万吨无碱玻纤、山东煤机装备公司的煤机集团总部及煤矿机械生产基地建设、鲁能泰山电力设备的1000千伏变压器和电抗器技改、泰山啤酒的年产20万吨啤酒建设等一批又好又大的项目有力地拉动了市直投资增长。

五是大力推进节能降耗,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了一批重点节能工程,淘汰了一大批小钢铁、小火电等落后产能。15个项目列入20****年节能、清洁生产备选项目,12个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项目获得国家支持资金9****1万元,3个项目获省重大节能技术产业化奖励。华丰工业园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20个循环经济园区,新矿集团等21家企业被列为省重点培育的300家循环经济企业。2家企业被评为“山东省节能先进企业”;7项节能技术成果被评为“山东省优秀节能成果”。

六是大力推进流通现代化,加快商贸流通经济发展。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8.5亿元,比上年增长18.9%。商贸流通企业商品销售额全年完成175.7亿元,同比增长23.4%。72项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流通服务设施项目,完成投资43亿元。新建或改造农家店900个,创省级以上商贸品牌10家,肥城德兴堂梁氏正骨研究所和东平赵斌糟鱼荣获首届山东“老字号”称号,8家单位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称号。

二、今年以来的有关情况

为了抓好今年的工作,实现首季开门红,春节前,市里专门召开会议进行部署,抓好煤炭、电力、运输及资金等生产要素的协调和调度,引导企业抓住商机,大力做好市场促销工作,工业流通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

(一)1-2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83.58亿元,同比增长24.18%,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7位;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81.31亿元,同比增长40.89%,增幅居全省第7位;实现利税29.71亿元,同比增长44.73%,增幅居全省第6位;实现利润16.69亿元,同比增长57%,增幅居全省第3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交税金13.****亿元,同比增长43.89%。全市工业产销率为97.68%,同比提高0.72个百分点。

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22户,比去年增加155户。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39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2户。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达到41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0户。实交税金过1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5户,同比增加6户。

1-2月份,全市工业在建技术改造项目311项,项目总投资516.7亿元,当年累计完成投资33.6亿元,同比增长7.7%。全市在建过亿元技术改造项目149项,总投资452.6亿元,当年完成投资25.2亿元,占全市技改投资总量的75.1%。技术改造大项目增加,在建过亿元项目数比去年同期增加39项,平均每个项目投资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667万元。

1-2月份,全市工业制成品出口总值12585万美元,同比增长15.87%,占全市出口总值的94.8%,占比提高2.1个百分点。全市机电产品进出口总值4843万美元,同比增长28.2%。其中机电产品出口实现3924万美元,同比增长27.2%,占全市出口总值的29.6%,占比提高3.3个百分点。全社会用电量20.1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1%。工业用电15.9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9.74%。

1-2月份,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1亿元,同比增长22.6%,比去年同期提高6个百分点,总量和增幅分别居全省第9位和第5位,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67.9亿元,同比增长26.2%,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2%。全市商贸流通企业累计实现销售额49.5亿元,同比增长21.5%;实现税收总额1.1亿元,同比增长83.1%;实现利润总额1.4亿元,同比增长95.9%。

(二)发展形势分析。

1、总体形势。

从有利方面分析:从国际看,虽然美国等国家深受次贷危机等因素的不利影响,但是美国总统布什2月11日签署的年度《总统经济报告》认为,20****年美国经济将继续增长,不会陷入衰退。我们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仍然比较宽松。从国内看,宏观经济环境将进一步好转,奥运会的召开将刺激国内消费市场进一步繁荣,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降低内资企业所得税有利于企业积蓄后劲,加快发展。从我市看,发展基础更加牢固。主要表现在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新的经济增长点加速形成,规模企业数量快速上升,一大批工业项目陆续投产达产;企业的资本扩张能力不断扩大,市场反应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全面提高,市场适应能力显著增强。

今年也面临着很多不利因素。从国际看,受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增速总体放缓、国际贸易壁垒和摩擦增加、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涨、人民币持续升值等不利于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从国内看,国内宏观经济正面临持续的通胀压力,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把“防过热、防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受土地、信贷、节能减排“三个闸门”的共同作用,企业融资环境趋紧,土地供应紧张,能源及原材料价格高位运行。从我市看,大企业少、企业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繁重、投资增幅下降等因素都制约着经济发展。

2、20****年投资趋势分析。

促进投资增长的因素:一是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外部需求强劲,将为投资增长提供充足动力;二是经过近几年的建设,我市园区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三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抓大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已经形成。

影响投资增长的因素:一是国家货币政策从稳健转为从紧,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预示着****年的资金更趋紧张;二是项目管理更加严格,项目开工前不仅要求进行土地预审、规划许可和环境评价,而且严格市场准入,增加了安全评价和节能评估,强化了项目的监督检查;三是钢铁、水泥、焦炭等行业存在产能相对过剩或潜在过剩问题,这些行业的投资将有所减弱;四是节能减排的压力加大,将进一步影响投资的增长。

基于以上分析,今年我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有所下降。20****年工作目标:技术改造投资突破37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3、价格变动情况。

能源价格变动情况。由于近年来我国能源工业发展速度较快,煤炭、电力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能源供应可以保障。从价格上看,根据近期纽约原油期货的表现,预计今年国内原油及成品油价格有可能上涨,不会出现下跌。煤炭在前几年不断涨价的情况下,有望保持在高位稳定运行;电价仍受政府控制,不可能出现大的升幅。能源价格将会继续保持稳定上涨的态势,将会使企业利润受到一定的影响。

原材料价格变动情况。在消费需求增长的拉动下,农产品价格仍将快速增长,其中粮食涨价的可能性较大,猪肉、食用油价格仍会上涨,但不会出现像去年那样的暴涨。工业原材料中,从钢铁看,我国铁矿石进口依赖度大,在新一轮的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中国已宣布接受65%的涨价,钢铁一定会继续涨价;铜、铝等有色金属价格已处于高位,进一步大幅上涨的可能不是很大,但将会继续保持小幅上涨趋势;其他原材料价格有望保持稳定。总的来说,原材料价格将稳中有升,部分原材料价格还可能出现较大的上涨,会对部分行业造成较大的影响。

资金、土地、劳动力、运力等的价格变动情况。由于央行不断提高利率,企业融资成本和财务成本将有较大的提高。土地瓶颈制约不会改变,工业用地价格也将保持升势,一些好项目会由于土地制约难以落地。劳动力成本上升较快。目前,我市企业出现了招工难的苗头,预计明年劳动力成本将会进一步提高。运力能够满足经济发展要求,但如果明年开征燃油税,运输价格将有可能大幅度涨价。

食品等价格的变化情况。由于季节原因,各类时令蔬菜上市量不断增加,价格不断下降,据监测,自进入3月份以来,我市多数蔬菜价格下降幅度超过10%,预计随着天气变暖,将进一步下跌。受去年生猪价格上涨以及国家采取的促进生猪生产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带动,农民的养猪积极性有所提高,规模养殖户数明显增加,但由于近期粮食价格缓慢上涨,所以猪、牛、禽肉的价格不会出现大幅下挫的势头。

4、出口面临的形势。

国家为了减少贸易顺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一是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加工贸易的目录中,增补了禁止类产品。二是对出口退税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取消了553项“三高一低”(高污染、高排放、高耗能、低附加值)产品的出口退税,降低了2268项出口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三是针对资源性产品特别是钢铁、煤炭和其他的矿类能源产品加征出口关税。另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降低了出口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国家进出口政策,汇率变化对我市工业品出口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由于我市的出口产品结构是一般性加工产品多,高新技术产品较少,因此受的影响较大。我市的钢铁、玻纤、纺织品、农药等产品受冲击较大。如玻璃纤维及制品出口退税率由13%降为5%,减少企业利润4000多万元。人民币持续升值,使泰山玻纤、岱银集团等出口大户的产品利润空间被挤压,订单减少。出口市场方面,欧美发达国家不断为进口产品设限,挑起贸易争端,制约着我国产品出口的扩大。预计人民币升值将持续,工业制成品出口利润将受到一定影响,出口增幅可能稍有回落。从以上分析来看,20****年的出口增长幅度将有所下降。

5、节能降耗面临的形势。

当前我市节能降耗工作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任务仍然很艰巨,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产业结构、工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对资源的依赖度较大,改变资源消耗型经济结构的任务十分艰巨。目前我市一、二、三产的比例分别为:8.05:57.71:34.24,一产三产发展相对较慢。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的单位能耗远高于单位GDP能耗,但是,由于我国正处于工业化阶段,工业经济增长速度高于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节能降耗压力巨大。预计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长速度的情况在未来几年内很难改变,即使工业节能降耗实现最大限度的挖潜,节能降耗目标完成的难度依然十分巨大。二是工业结构调整难度大。我市工业结构重化的现状是多年来逐步形成的,以煤炭、建材、化工、钢铁、电力等高资源、高能源消耗行业为主导的重化工业比重占到工业的80%以上,由于受人才状况、市场环境等的制约,发展壮大低耗能的高新技术产业难度很大,短期内难以成长为主导产业;列入淘汰的落后生产能力占的比重很小,淘汰落后降低的能耗相对于总能耗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我们只能从源头上限制新上高耗能产业,这需要较长的时间方能见到成效。三是大部分企业研发能力较低,难以通过技术进步实现节能降耗。四是部分企业节能量考核指标存在问题,个别企业还存在着完成任务难度较大的情况。如石横发电厂,其设备运行已比较先进,节能空间较小,很难完成任务。20****年该企业完成节能量1.75万吨标准煤,仅完成目标任务的24.5%。五是基础工作薄弱。企业能耗统计制度不完善,统计数据准确性、时效性较差,数据审核把关不严。有的企业计量器具配备不全、校准滞后,计量数据不准确。部分企业节能管理制度不健全。六是节能管理、节能监察体系尚不完善,能力建设有待于加强。

6、重点产业重点企业情况。

从重点主导产业的发展态势分析,多数产业生产效益保持了稳定较快增长。汽车产业,汽车整车、零部件及工程机械市场需求总体保持稳定,我市的东岳重工、五岳专汽、华泰铝轮毂、厚丰散热器等重点企业发展势头较好,竞争优势明显,将继续支撑汽车工业的较快增长。输变电设备产业,输变电设备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受国家电网升级和南方电网灾后改造重建需求拉动,将呈现快速增长。特别是泰开电气、鲁能电力设备、特变电工泰山电缆等重点企业,都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将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带动整个行业快速增长。新材料产业,玻纤及制品、纸面石膏板等非金属新材料行业发展较快,泰山玻纤、泰山石膏等骨干龙头企业在行业中具有明显的品牌优势,保持领先地位,将带动整个行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化工产业,轮胎国内市场需求较旺,出口继续看好;化肥产销持续增加,产品价格稳定有升;烧碱产能增长较快,市场空间相对饱和,生产保持一定增幅,效益增幅将有所回落。在瑞星集团、华阳集团、阿斯德化工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下,化工产业将保持较快增长。食品产业,骨干优势产品发展势头良好,将继续带动整个行业的较快发展。目前肉禽蛋、粮食价格大幅上涨,物价水平持续走高,带动了食品价格持续上扬,食品行业生产将保持较快增长。纺织服装产业,我市通过实施拉长纺织服装产业链战略,形成了岱银集团、傲饰集团、泰鹏公司、华兴公司等一批骨干企业,纺织行业增长的内在动力明显增强。今年棉纺织行业将陆续投产一批装置,棉纺织生产规模扩大,开拓市场能力增强,纺织服装国际市场需求总体保持稳定。钢铁产业,从需求看,国际、国内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将拉动钢铁产品的持续增长。石横特钢公司的高炉技术改造,使企业炼铁和炼钢能力进一步配套,提升了企业整体竞争力。从效益看,由于原材燃料及运输费用上涨,企业成本明显上升,效益增幅将有所回落。煤炭产业: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今年煤炭需求量明显增加,煤炭市场呈现供应偏紧、价格上涨的态势,今年全市煤炭产量将保持稳定增长,效益将有较大提高。

三、20****年的任务目标和主要措施

今年经贸工作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机遇发展意识、优先发展意识、主动发展意识,突出抓好项目建设这个中心,增强创新和品牌两个动力,构筑改革、节能、安全生产三个保障,开创工业和流通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新局面。

主要目标是,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8%,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都增长25%以上;技术改造投资突破370亿元,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万元GDP能耗降低4.7%,万元GDP取水降低7%;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能耗降低6.2%,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取水降低10%。

(一)突出抓好项目建设,增强发展的后劲。以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中心,以做强做大企业为目标,加大投入,全面提升工业流通经济的发展水平。重点围绕“930工程”抓项目建设,即:抓好30个工业大项目,30个技术创新项目,30个管理创新项目,30个节能项目,30个商贸流通项目,30个商场、市场,30个名牌产品,30个驰名、著名商标,促进30强企业的发展壮大。一是抓好工业项目建设。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壮大规模为目标,加大主导产业以及节能、环保、循环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以技术、工艺的提高和创新为作为技术改造的本质内涵,把技术改造的立足点真正转移到提高企业工艺、技术装备水平上来,转移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上来,转移到增加技术含量、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上来,以此推进全市工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围绕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抓好项目策划,不断充实项目储备,保证有源源不断的好项目、大项目上马。今年我们规划了135项计划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项目总投资472亿元,计划全年完成投资225亿元。这些项目竣工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800亿元,实现利润105亿元,税金54亿元。以30强企业为依托,通过加快项目建设、搞好资本运作和横向联合,打造一批百年企业、培植一批百亿企业。选择石横特钢、青年汽车等20家企业作为“双百”企业的培植对象,逐个企业制定《百亿企业发展规划》,明确其达到百亿企业的时间目标、发展方向、支撑项目、政策措施,并适时督导规划的落实情况,确保规划实现,逐步形成由“双百”企业领军的“军团效应”。二是抓好商贸流通项目。以核心商业、旅游购物、餐饮娱乐、会展经济为重点,科学规划建设一批特色鲜明的商业聚集区、名吃城(街)、展览中心以及各类专卖店等,完善商业街、步行街、旅游景区服务功能。以长城路核心商业区为主,搞好泰山商务区建设,打造高档商务写字楼、星级宾馆、酒店,引进知名企业入驻,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其他现代商贸服务业,逐步培育“楼宇经济”。以泰山名吃城为主,抓好餐饮项目建设。以现有批发市场为载体,实施传统批发市场的现代化改造,改善物流配送、检验检测、安全监控、展销展示及仓储、交易设施,完善市场功能,提高市场档次和规模,创新和发展现代交易。按照“规范、提高、发展”的要求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或改造农家店400家,覆盖全部乡镇和80%以上的行政村。三是努力破解土地和资金等制约项目建设的难题。积极争取建设用地指标,深入挖掘闲置或低效存量土地资源,及时足额为好项目提供土地。认真搞好银企联谊活动,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启动民间资本、招商引资的文章,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多元化增加资金投入。目前,我市已经组织筛选了222项技术含量高、产品有市场,具有较好经济效益的建设项目,项目总投资638.6亿元,拟申请银行贷款312亿元,即将在银企联谊会上重点推介。四是搞好服务。认真落实技术进步基金使用办法、加强市级财源建设、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减免部分收费等政策,发挥以奖代补、贴息支持、减免收费降低技改成本等的导向作用,鼓励企业增加投入,聚集和放大企业资金,加快项目建设进度。执行好项目责任人制度、调度例会制度和项目进度通报制度,排出重点项目的建设进度计划,加大调度、协调、服务力度,做到每月一调度,一季一查看,经常深入项目建设现场,及时了解、尽快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按期竣工投产。增强大局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协调配合意识,切实提高审批效率。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灵活处理,急事急办,特事特办,限时办结,缩短项目审批时间。

(二)增强创新和品牌两个动力,引领企业步入发展快车道。

1、大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的意见》(鲁发[20****]25号)文件,大力推进企业观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一是以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为重点,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健全创新体系、机制,强化人、财、物投入,重点支持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的技术中心建设。鼓励具有行业优势的企业加强行业共性技术的研究,建设一批面向区域、服务行业、注重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公共服务平台。二是大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遵循“政府引导、树立典型、面上推广”的工作思路,以30项管理创新项目的实施为抓手,推进企业战略管理创新、机制与组织创新、成本与质量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创新、业务流程与物流管理创新、信息化管理创新,培植一批管理创新企业,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管理水平。三是大力推进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创新。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围绕高新技术及产品开发、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和改造装备制造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加强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的研究,组织好技术创新项目实施,争取实施市以上技术创新项目超过1000项。重点抓好30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的实施。四是积极推动产学研联合。加强企业与国内知名企业、科研院所的技术和资金合作,鼓励企业采取租赁、参股、控股、技术参与分配等多种形式吸引科研单位加入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技术创新财税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积极更新先进设备。落实好我市支持技术创新的政策,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创新型企业建设、技术中心建设和技术创新计划实施。

2、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坚持走以质取胜,促进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加快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和优势企业。今年力争培植中国名牌1个,驰名商标2个;山东省名牌5个,省著名商标10个。一是加大创名牌引导力度。引导企业认真分析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制定和实施名牌战略规划,把质量兴企、争创名牌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来抓,把名牌工作纳入企业经营目标,列入企业发展规划。认真落实奖励名牌政策,加大对中国名牌产品和驰名商标的奖励力度,鼓励企业争创名牌产品,驰名、著名商标。二是做好品牌基础工作。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强化技术基础工作,切实加强企业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全面提高名牌产品的竞争力。三是提高名牌产品的带动作用。通过企业组织机构优化和资产重组,引导社会资金、生产要素向名牌产品流动,打造一批以名牌产品为龙头的企业集团,发挥名牌的规模效应,扩大名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影响力。四是做好名牌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我市品牌的知名度。

(三)构筑改革、节能、安全生产三个保障。

1、进一步推动企业改革。继续大力推进企业改革,推动企业体制创新和经营机制创新。通过建立新体制和新机制,使企业资本不断增加、市场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大力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完善企业家培育机制、建立多层次的培训体系、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加强企业家自身修养、实施企业家健康工程等,努力打造一支具有改革精神、创新思想、风险意识、务实态度、敏锐的战略眼光、高超的内控协调能力和持久的学习能力企业家队伍,依靠企业家队伍把企业改革发展向纵深推进。加大对企业家的事业激励和精神激励,让优质资产、优势资源向优秀企业家领航的企业集中;大力宣传企业家的先进事迹,让广大群众理解、支持企业家,创造适宜企业家成长的良好环境。

2、大力推进企业节能降耗工作。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山东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节能减排工作的意见》(鲁发[20****]24号)为总抓手,进一步加大节能降耗工作力度,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突出抓好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循环经济、节能监察等关键环节,推动节能降耗工作向纵深发展。一是认真贯彻落实法律、法规、政策。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节能降耗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大对重点用能行业和企业的行政执法和监督监察力度。实施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从项目建设源头上加强节能控制。认真落实好扶持鼓励支持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税收、资金支持优惠政策,争取专项资金支持节能技术、产品、项目。落实好差别电价政策和超耗能加价政策,综合利用市场、法律、行政手段,约束高耗能行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按照管住增量、调整存量、上大压小、扶优汰劣的思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做好水泥、钢铁等重点行业的落后生产能力淘汰工作。三是大力推进节能技术进步。建设节能技术服务体系,支持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的技术研发,大力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材、低耗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做好国家节能备选项目的筛选、申报和实施工作,抓好三个“节能100项”示范项目的组织推荐和推广工作,重点抓好30项节能项目。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实施好“1623培育计划”,以工业园区为依托,优化资源配置,通过产业链延伸,构建循环型的资源流、能量流、技术流耦合系统,在企业之间建立资源、能源互惠、互利、互补、循环利用的生态产业链。五是突出抓好重点耗能企业的节能工作。搞好企业能源管理培训,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统计、定额等基础管理工作,组织开展能源审计、能效标识和节能产品认证,引用节能自愿协议等先进管理方式,督促企业开展与国际、国内或省内同行业能耗先进水平对标活动。六是落实责任,加强考核。建立完善责任明确、分工协调、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把节能降耗目标作为评先树优一票否决的指标,严格考核。

3、认真抓好安全生产。一是强化“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意识,把安全生产放在第一位,切实加强领导,全面落实安全责任。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管,完善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全面开展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和宣传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齐抓共管,促进全市安全生产状况持续稳定。三是突出重点领域、重点部位、重点场所的监管,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切实强化各项安全工作,消除事故隐患,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四是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各项安全措施,避免重大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4篇: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1、项目申报单位概况。包括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

2、项目概况。包括拟建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

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

1、发展规划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等要求,项目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

2、产业政策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的要求。

3、行业准入分析。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行业准入标准的规定。

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

1、资源开发方案。资源开发类项目,包括对金属矿、煤矿、石油天然气矿、建材矿以及水(力)、森林等资源的开发,应分析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评价是否符合资源综合利用的要求。

2、资源利用方案。包括项目需要占用的重要资源品种、数量及来源情况;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的资源综合利用方案;通过对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指标的对比分析,评价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程度;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

3、资源节约措施。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对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进行分析,阐述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方面的主要措施,论证是否符合资源节约和有效利用的相关要求。

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

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阐述拟建项目所遵循的国家和地方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2、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分析拟建项目的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各类能耗指标,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阐述是否符合能耗准入标准的要求。

3、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为了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和设计标准而采用的主要节能降耗措施,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

1、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包括项目建设地点、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等内容。分析项目选址是否会造成相关不利影响,如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有利于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及军事设施等。

2、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集约和有效使用土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等。

3、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对拟建项目的征地拆迁影响进行调查分析,依法提出拆迁补偿的原则、范围和方式,制定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对是否符合保障移民合法权益、满足移民生存及发展需要等要求进行分析论证。

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

l、环境和生态现状。包括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和环境容量状况等。

2、生态环境影响分析。包括排放污染物类型、排放量情况分析, 水土流失预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对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

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按照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治理措施,对治理方案的可行性、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设的项目和易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要阐述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灾害情况,分析拟建项目诱发地质灾害的风险,提出防御的对策和措施。

5、特殊环境影响。分析拟建项目对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

1、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从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通过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评价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2、行业影响分析。阐述行业现状的基本情况以及企业在行业中所处地位,分析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并对是否可能导致垄断等进行论证。

3、区域经济影响分析。对于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证。

4、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投资规模巨大、对国民经济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项目,应分析拟建项目对经济安全的影响,提出维护经济安全的措施。

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

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阐述拟建项目的建设及运营活动对项目所在地可能产生的社会影响和社会效益。

2、社会适应性分析。分析拟建项目能否为当地的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评价该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3、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针对项目建设所涉及的各种社会因素进行社会风险分析,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社会关系、规避社会风险、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的措施方案。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项目申请报告

通用文本的通知

附件二

关于《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说明

一、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主要目的

为贯彻落实投资体制改革精神,进一步完善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帮助和指导企业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工作,规范项目核准机关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和《国际金融组织和外国政府贷款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供有关方面借鉴和参考。

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是对项目申请报告编写内容及深度的一般要求。企业在编写具体项目的申请报告时,可结合项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通用文本中所要求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如果拟建项目不涉及其中有关内容,可以在说明情况后不再进行详细论证。为了更好地适应不同行业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通用本的基础上,逐步制定特定行业的项目申请报告文本。行业本将充分反映不同行业的特殊情况,并根据工作需要对通用本的内容进行适当增减。

二、项目申请报告的性质及研究思路

按照投资体制改革的要求,政府不再审批企业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都由企业自主决策。尽管不需再报政府审批,但为了防止和减少投资失误、保证投资效益,企业在进行自主决策时,仍应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论证,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投资体制改革之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功能是满足企业自主投资决策的需要,其内容和深度可由企业根据决策需要和项目情况相应确定。

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项目申请报告应重点阐述项目的外部性、公共性等事项,包括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众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内容。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有关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至于项目的市场前景、经济效益、资金来源、产品技术方案等内容,不必在项目申请报告中进行详细分析和论证。

三、“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的编写说明

全面了解和掌握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的基本情况,是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进行分析评价以决定是否予以核准的前提和基础。如果不能充分了解有关情况,就难以做出正确的核准决定。因此,对项目申报单位及拟建项目基本情况的介绍,在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项目申报单位的主营业务、经营年限、资产负债、股东构成、主要投资项目情况和现有生产能力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分析判断项目申报单位是否具备承担拟建项目的资格、是否符合有关的市场准入条件等提供依据。

通过对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地点、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产品和工程技术方案、主要设备选型和配套工程、投资规模和资金筹措方案等内容的阐述,为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相关核准事项进行分析、评价奠定基础和前提。

四、“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的编写说明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标准等,是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核准企业投资项目的重要依据。本章编写的主要目的,是从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及行业准入的角度,论证项目建设的目标及功能定位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与项目相关的各类规划要求,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宏观调控政策、产业政策等规定,是否满足行业准入标准、优化重大布局等要求。

在发展规划方面,应阐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行业发展规划等各类规划中与拟建项目密切相关的内容,对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要求、项目建设目标与规划内容是否衔接和协调等进行分析论证。

在产业政策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产业技术政策等内容,分析拟建项目的工程技术方案、产品方案等是否符合有关产业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如贯彻国家技术装备政策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情况等。

在行业准入方面,阐述与拟建项目相关的行业准入政策、准入标准等内容,分析评价项目建设单位和拟建项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五、“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的编写说明

合理开发并有效利用资源,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对于开发和利用重要资源的企业投资项目,要从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等角度,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论证。

对于资源开发类项目,要阐述资源储量和品质勘探情况,论述拟开发资源的可开发量、自然品质、赋存条件、开发价值等,分析评价项目建设方案是否符合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是否符合保护资源环境的政策规定,是否符合资源开发总体规划及综合利用的相关要求。在资源开发方案的分析评价中,应重视对资源开发的规模效益和使用效率分析,限制盲目开发,避免资源开采中的浪费现象;分析拟采用的开采设备和技术方案是否符合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的要求;评价资源开发方案是否符合改善资源环境及促进相关产业发展的政策要求。

对于需要占用重要资源的建设项目,应阐述项目需要占用的资源品种和数量,提出资源供应方案;涉及多金属、多用途化学元素共生矿、伴生矿以及油气混合矿等情况的,应根据资源特征提出合理的综合利用方案,做到物尽其用;通过单位生产能力主要资源消耗量、资源循环再生利用率等指标的国内外先进水平对比分析,评价拟建项目资源利用效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分析评价资源综合利用方案是否符合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分析资源利用是否会对地表(下)水等其它资源造成不利影响,以提高资源利用综合效率。

在资源利用分析中,应对资源节约措施进行分析评价。本章主要阐述项目方案中作为原材料的各类金属矿、非金属矿及水资源节约的主要措施方案,并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有关节能的分析评价设专章单独阐述。

对于耗水量大或严重依赖水资源的建设项目,以及涉及主要金属矿、非金属矿开发利用的建设项目,应对节水措施及相应的金属矿、非金属矿等原材料节约方案进行专题论证,分析拟建项目的资源消耗指标,阐述工程建设方案是否符合资源节约综合利用政策及相关专项规划的要求,就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提出对策措施。

六、“节能方案分析”的编写说明

能源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解决能源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缓解能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保障经济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企业投资涉及能源消耗的重大项目, 尤其是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行业及高耗能企业投资建设的项目,应重视从节能的角度进行核准,企业上报的项目申请报告应包括节能方案分析的相关内容。

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应阐述项目所属行业及地区对节能降耗的相关规定,项目方案应遵循的国家和地方有关合理用能标准,以及节能设计规范。评价所采用的标准及规范是否充分考虑到行业及项目所在地区的特殊要求,是否全面和适宜。

能耗状况和能耗指标分析。应阐述项目所在地的能源供应状况,项目方案所采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对各类能源的消耗种类和数量,是否按照规范标准进行设计。应根据项目特点,选择计算单位产品产量能耗、万元产值能耗、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主要工序能耗等指标,并与国际国内先进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就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能耗准入标准进行阐述。

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应根据国家有关节能工程实施方案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要求,分析项目方案在节能降耗方面存在的主要障碍,在优化用能结构、满足相关技术政策、设计标准及产业政策等方面所采取的节能降耗具体措施,并对节能效果进行分析论证。

七、“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的编写说明

土地是极其宝贵的稀缺资源,节约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项目选址和土地利用应严格贯彻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切实做到依法、科学、合理、节约用地。因项目建设而导致的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人口,是项目建设中易受损害的社会群体。为有效使用土地资源,保障受征地拆迁影响的公众利益,应制定项目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并进行分析评价。

项目选址和用地方案,应阐述项目建设地点、场址土地权属类别、占地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占用耕地情况、取得土地方式等内容,为项目用地的合理性分析和制定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供背景依据。在选择项目场址时,还应考虑项目建设是否会对相关方面造成不利

影响,对拟建项目是否压覆矿床和文物、是否影响防洪和排涝、是否影响通航、是否影响军事设施安全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提出解决方案。

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应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用地是否符合土地利用规划要求,占地规模是否合理,是否符合保护耕地的要求,耕地占用补充方案是否可行,是否符合因地制宜、集约用地、少占耕地、减少拆迁移民的原则,是否符合有关土地管理的政策法规的要求。

如果因项目建设用地需要进行征地拆迁,则应根据项目建设方案和土地利用方案,进行征地拆迁影响的相关调查分析,依法制定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要简述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规划方案提出的主要依据,说明征地拆迁的范围及其确定的依据、原则和标准;提出项目影响人口和实物指标的调查结果,分析实物指标的合理性;说明移民生产安置、搬迁安置、收入恢复和就业重建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并对方案的可行性进行分析评价;说明征地拆迁和移民安置补偿费用编制的依据和相关补偿政策;阐述地方政府对移民安置规划、补偿标准的意见。

八、“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维护公共利益,对于可能对环境产生重要影响的企业投资项目,应从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等角度进行环境和生态影响的分析评价,确保生态环境和自然文化遗产在项目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得到有效保护,并避免出现由于项目建设实施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问题。

环境和生态现状。应通过阐述项目场址的自然环境条件、现有污染物情况、生态环境条件、特殊环境条件及环境容量状况等基本情况,为拟建项目的环境和生态影响分析提供依据。

拟建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分析拟建项目在工程建设和投入运营过程中对环境可能产生的破坏因素以及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包括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噪声、粉尘和其他废弃物的排放数量,水土流失情况,对地形、地貌、植被及整个流域和区域环境及生态系统的综合影响等。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的分析。应从减少污染排放、防止水土流失、强化污染治理、促进清洁生产、保持生态环境可持续能力的角度,按照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政策法规要求,对项目实施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损害提出保护措施,对环境影响治理和水土保持方案的工程可行性和治理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治理措施方案的制定,应反映不同污染源和污染排放物及其他环境影响因素的性质特点,所采用的技术和设备应满足先进性、适用性、可靠性等要求;环境治理方案应符合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对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提出回收处理和再利用方案;污染治理效果应能满足达标排放的有关要求。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应包括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

对于建设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或可能诱发地质灾害的项目,应结合工程技术方案及场址布局情况,分析项目建设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及规避对策。通过工程实施可能诱发的地质灾害分析,评价项目实施可能导致的公共安全问题,是否会对项目建设地的公众利益产生重大不利影响。对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需要编制的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及地震安全评价文件的主要内容,进行简要描述。

对于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特殊环境,应分析项目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研究论证影响因素、影响程度,提出保护措施,并论证保护措施的可行性。

九、“经济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企业投资项目的财务评价,主要是进行财务盈利能力和债务清偿能力分析。而经济影响分析,则是对投资项目所耗费的社会资源及其产生的经济效果进行论证,分析项目对行业发展、区域和宏观经济的影响,从而判断拟建项目的经济合理性。

对于产出物不具备实物形态且明显涉及公众利益的无形产品项目,如水利水电、交通运输、市政建设、医疗卫生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以及具有明显外部性影响的有形产品项目,如污染严重的工业产品项目,应进行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对社会为项目的建设实施和运营所付出的各类费用以及项目所产生的各种效益,进行全面地识别和评价如果项目的经济费用和效益能够进行货币量化,应编制经济费用效益流量表,计算经济净现值ENPV、经济内部效益率ElRR等经济评价指标评价项目投资的经济合理性。对于产出效果难以进行货币量化的项目,应尽可能地采用非货币的量纲进行量化,采用费用效果分析的方法分析评价项目建设的经济合理性。难以进行量化分析的,应进行定性分析描述。

对于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重大投资项目,应进行行业影响分析,评价拟建项目对所在行业及关联产业发展的影响包括产业结构调整、行业技术进步、行业竞争格局等主要内容,特别要对是否可能形成行业垄断进行分析评价。

对区域经济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项目,应进行区域经济影响分析,重点分析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产业空间布局、当地财政收支、社会收入分配、市场竞争结构等方面的影响,为分析投资项目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联性及融合程度提供依据。

对于投资规模巨大、可能对国民经济产生重大影响的基础设施、科技创新、战略性资源开发等项目,应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角度,进行宏观经济影响分析,如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重大产业布局、重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影响分析等。

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项目,应从维护国家利益、保证国家产业发展及经济运行免受侵害的角度,结合资源、技术、资金、市场等方面的分析,进行投资项目的经济安全分析。内容包括:⑴产业技术安全,分析项目采用的关键技术是否受制于人,是否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在技术壁垒方面的风险等;⑵资源供应安全,阐述项目所需要的重要资源来源,分析该资源受国际市场供求格局和价格变化的影响情况,以及现有垄断格局、运输线路安全保障等问题;⑶资本控制安全,分析项目的股权控制结构,中方资本对关键产业的资本控制能力,是否存在外资的不适当进入可能造成的垄断、不正当竞争等风险;⑷产业成长安全,结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拟建项目是否有利于推动国家相关产业成长、提升国际竞争力、规避产业成长风险;⑸市场环境安全,分析国外为了保护本地市场,采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性贸易壁垒等手段,对拟建项目相关产业发展设置障碍的情况;分析国际市场对相关产业生存环境的影响。

十、“社会影响分析”的编写说明

对于因征地拆迁等可能产生重要社会影响的项目,以及扶贫、区域综合开发、文化教育、公共卫生等具有明显社会发展目标的项目,应从维护公共利益、构建和谐社会、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角度,进行社会影响分析评价。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应阐述与项目建设实施相关的社会经济调查内容及主要结论,分析项目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效果的种类、范围、涉及的主要社会组织和群体等。重点阐述:⑴社会影响区域范围的界定。社会评价的区域范围应能涵盖所有潜在影响的社会因素,不应受行政区划等因素的限制;⑵影响区域内受项目影响的机构和人群的识别,包括各类直接或间接受益群体,也包括可能受到潜在负面影响的群体;⑶分析项目可能导致的各种社会影响效果,包括直接影响效果和间接影响效果,如增加就业、社会保障、劳动力培训、卫生保健、社区服务等,并分析哪些是主要影响效果,哪些是次要影响效果。

社会适应性分析,应确定项目的主要利益相关者,分析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研究目标人群对项目建设内容的认可和接受程度,评价各利益相关者的重要性和影响力,阐述各利益相关者参与项目方案确定、实施管理和监测评价的措施方案,以提高当地居民等利益相关者对项目的支持程度,确保拟建项目能够为当地社会环境、人文条件所接纳,提高拟建项目与当地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性。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应在确认项目有负面社会影响的情况下,提出协调项目与当地的社会关系,避免项目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冲突和各种潜在社会风险,解决相关社会问题,减轻负面社会影响的措施方案。

十一、关于利用外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

外商投资项目申请报告的编写,按照《外商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的规定,除遵循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一般要求外,在项目概况介绍中还应包括经营期限、产品目标市场、计划用工人数、涉及的公共产品或服务价格、出资方式、需要进口的设备及金额等内容,以满足项目核准机关对市场准入、资本项目管理等事项进行核准的需要。

第5篇: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工业以没收大田坝、漭水等地的私营炼铁作坊转为国有,没收蒋家山豪绅用于伪造“半开”的一台发电机组建立第一个火力发电厂,才有了工业的初创。经过五十多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和苦苦探索,××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经营制度不断适应国家宏观政策和市场的变化,初步形成了以“糖、茶、纸”为主的轻工业和以“硅冶炼、矿产、原煤、建材、电力”为主的重工业体系,为本世纪前二十年确立“工业立县”战略和实施工业连续倍增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糖产业。继1977年建成投产日处理甘蔗500吨的湾甸糖厂后、先后建成了柯街、卡斯、勐统、红庆糖厂。目前我县有三户制糖企业,五条制糖生产线,即恒盛糖业有限公司、(柯街糖厂、卡斯糖厂、湾甸糖厂)、康丰糖业公司××勐统糖厂和红庆糖业公司××红庆糖厂,在厂员工1100人,榨季达1600人,生产规模为日处理甘糖6500吨,日产酒精5500升,拥有固定资产近4亿元。带动着全县8个乡镇,2个农场,61个村民委员会,618个村民小组,22803户蔗农,近11万人口种植甘蔗。2008年县内共种植甘蔗达16394亩;

2、茶产业。以1958年建立××县红茶精制厂为起点,相继发展创建了“碧云”、“树根地”、“尼诺”、“勐鑫”、“雪兰”、“龙润”等为主的茶叶品牌以及发展了全县140户小规模茶叶加工初制厂,支撑着全县制茶工业的稳定发展,茶叶生产逐步走上了精加工、规模化生产。

3、纸产业。以1994年××县造纸厂的建成投产,开创了我县造纸工业,2000年通过资产整合重组,整体出售给香港建星纸业公司,2008年生产纸10669吨,实现产值5663万元。另外,我县木材加工业起步较晚,目前尚无规模以上木材加工龙头企业,只有初加工小规模企业9户,2008年加工木材27227立方米,产值达4152万元。

4、矿产业。以1978年弯岗锡矿的采选为切入,相继发展了贞元、盛吉硅冶炼,探索铜、铁、锑、铅、锌等采选工业,为矿冶工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

5、煤产业。以1956年组建的采煤队开采七甲煤矿为标志,发展成为露天开采的红星煤矿,井下开采的崩龙田、华侨农场等13户煤炭开采工业,2008年开采煤炭36万吨,产值6515万元;

6、建材业。在1976年建成投产的年产5000吨××县水泥厂后,相继发展了湾甸水泥厂以及9户建筑砖生产企业,推动了建筑建材业的发展;以1964年建成的河东水电站投产为起步,取代了火力发电厂。

7、电力业。先后建成了新城、河西一级、河西二级、九甲、三八沟、橄榄河、弯弓桥、松山河、岔河、更戛河二、三级水电站,2008年全县水电装机容量21255kw,年发电量达11192万度。

2003年县委、政府提出工业立县战略以来,我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的指导方针,把加快工业发展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树立全县一盘棋的全局思想,依托资源优势,优化发展环境,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全县工业经济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呈现出速度加快、总量壮大、效益提高、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0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达13.44亿元,同比增29.76%;完成工业增加值5.24亿元,同比增25.96%;实现税收0.68亿元,同比增11.4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3.98亿元,同比增118.68%;工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21.10%,增2.26%;单位gdp能耗下降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1.51%。工业经济已成为支撑我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成为地方财政增长和群众增收的重要来源,成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1、存在问题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县工业发展滞后的面貌尚未得到根本改变。从总体上看,我县仍处于工业化的初始阶段,存在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工业经济总量偏小、发展速度缓慢。二是工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一缺、二少、三小、四低、五高”的问题突出。“一缺”就是缺乏大中型企业带动。“二少”就是集团企业和骨干企业较少。“三小”就是产业规模小、市场容量小、工业经济比重小。“四低”就是工业化程度低、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率低、产品科技含量低、对财政贡献率低。“五高”就是财务费用高、生产成本高、运输成本高、能耗高、劳动强度高。三是资源支撑型企业比例较大。占全县工业总产值80%以上的硅矿冶炼、蔗糖生产、木材加工等均属资源型产业,资源消耗大,经济效益低。四是工业发展后劲不足。从大的政策背景来看,国家加大了投资增长的宏观调控力度,财政、信贷和土地政策逐步趋紧,致使我县工业项目的争取和工业规模的扩张空间受限制。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企业抵御风险能力较低,企业规模小,缺乏自我积累,融资实力薄弱,缺乏贷款抵押前置条件,很难获得商业银行的支持。另外,中小企业担保体系也不健全,不能发挥担保功能,缺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二)制约因素

一是能源制约。主要表现在工业项目落地难、生产投资成本较高,电力“瓶颈”制约、生产难以保障;二是加快工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方面的制约。在少数干部群众和企业主中认识不到位,思想解放上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思想保守、不敢发展、不会发展,怕担风险的思想。有的缺乏领导工业经济的知识和本领,发展工业的思路不宽,找不到发展工业切入点和突破口,拿不出发展工业的具体措施和办法。有的发展思路不清,没有把工业发展与区域发展统筹考虑,发展工业只停留在会议和号召上,对工业安排部署得多,落实少,实际效果不明显。企业自身投入不足、财政扶持和金融支持力度不大。三是企业内部管理方面的制约。企业缺乏懂经济、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员工素质偏低,企业管理粗放,生产工艺落后。少数企业发展理念有差距,不同程度的存在“企业老大”的思想,缺乏沟通协调能力,企业与政府、农户、员工之间的关系不够协调,只注重利益不思和谐,往往给企业发展带来一些不必要的矛盾和障碍。四是机制体制方面的制约。工业企业发展缺乏统一的规范的协调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头管理现象,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存在着协调难、办事难、办成事就更难。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面对,用科学发展的眼光,在发展中认真加以解决,切实提高加快工业发展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三、应采取的措施

面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克服各方面制约因素,必须认真贯彻学习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县委十一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一手抓学习,一手抓工业发展,巩固发展传统产业,做强做大骨干企业,加快培育新兴产业,进一步夯实基础,优化结构,扶强龙头,创建品牌,转变发展方式,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努力实现2008年至2012年期间工业发展目标,尤其是抓好2009年县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各项任务:努力完成工业总产值15.31亿元,增长15%;工业增加值5.6亿元,增长13%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2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其中利润2000万元。工业投资6.3亿元以上。单位gdp能耗下降3.9%。

为实现我县工业发展目标任务,努力克服各方面困难及制约因素,应采取以下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一要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确保工业发展稳中求快。贯彻落实国家产业政策,把握经济运行趋势,认真分析存在问题,搞好管理和引导,协调银企关系,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工业支持力度,努力为企业排忧解难。特别要关注开工不足、生产经营困难、资金周转不畅企业,不仅要关注龙头企业、优势企业,也要关注中小企业、亏损企业,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做到问题早发现,政策早到位,难题早解决。当前,尤其要重视做好政策扶持工作,在困难时期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带动的作用,积极为企业搭建好投融资平台。

二要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发挥项目带动作用,确保经济总量逐年增长。加快立得硅项目建设,柯街110千伏变电站同步建成投入使用,确保立得硅年内试车生产。完成卡湾一级电站和大勐统河五级电站建设并投入运营,加快卡湾二、三级电站和大勐统河三、四级电站建设。继续抓好卡斯煤矿整合、雄达木业和桦东木业等建设项目。完成湾甸水泥厂技改扩建项目并投入生产,推进建星纸业、红星煤矿等企业技改扩建项目。力争年内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以上。

三要增强环保意识,抓好节能降耗,确保可持续发展。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要正确处理好加快发展和保护环境的关系,认真贯彻环保优先方针。严把准入关,一要加大对现有企业技术改造,二是要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环境综合治理;三要抓住国家扶持政策机遇,加大环保的投入,加快污染治理项目建设,采取切实有效节能降耗措施,加大技术改造措施,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环保节能工作,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发展循环经济。确保单位gdp能耗控制在4%以下。

四要创优环境,搭建平台,稳步推进工业园区建设。目前我县工业园区的《总体规划》和《可研报告》已通过市级评审。现在关键是进一步修改完善《总体规划》抓紧上报省政府,同时尽快成立园区管理机构,明确职能职责,调配工作人员,启动整个工业园区建设。严格按照特色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完成两个片区控制性规划和各类专业规划编制工作,建立和完善园区管理办法,开展园区土地规划调整和收储工作,启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招商引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搭建招商平台,推进工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

五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要始终把推动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从政府部门层面,应重点做好三件事: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二是要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加强区域性、行业性技术开发机构建设,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三是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建设,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从企业层面来说,重点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在主动对接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与合作;二是在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方面下功夫;三是在与世界一流技术合作方面下功夫,特别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和硅精深加工上,要逐步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全面落实有关技术开发、技术改造、设备进口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确定一批重点技改项目,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上的主体作用,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实施人才战略,优化人才政策,营造惜才、重才、用才的良好环境。加大品牌创新力度。要继续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切实抓好商标、质量、标准等基础工作,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发展培育一批省市级品牌企业,提升一批省级品牌成为国家级品牌。

六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安全监管,确保企业安全和效益同步增长。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充分认识安全生产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正确处理好安全生产与企业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重点抓好煤炭行业的专项整治和依法监管的同时,抓好其它工业企业安全生产。高度重视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要坚持从严治企,坚持用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切实解决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问题,做到严格要求、严格检查、严格考核、严格奖惩。严禁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和效益同步增长的目标。

第6篇: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班组建设;管理;五型班组;三步汇报法

1、概述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准能公司)是集煤炭开采、循环经济、发电及铁路运输为一体的大型煤炭综合能源企业,随着准能公司各项生产任务的逐年增加,产业链的逐年延伸,公司班组建设管理工作扎实推进。准能公司现有班组985个,班组职工人数13608人,班组长1136名,其中一级班组(50人以上)38个,二级班组(30-49人)83人,三级班组(10-29人)373个,四级班组(10人以下)492个,广泛分布于公司23个直属单位。

准能公司以安全高效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为目标,确定班组管理工作重点,按照《神华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区队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紧紧围绕安全有保障、现场要文明、技术要创新、成本要下降、班组要团结的“五型班组”基本要求,不断丰富班组建设内容,深入开展“五型班组”创建活动,全面推广班组长“三步”汇报法,公司各级班组长管理能力明显提高,员工综合素质明显增强,班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基础作用明显发挥,为准能公司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2、班组建设管理工作

准能公司班组建设管理工作基础扎实,日常工作机制规范,管理制度健全,班组设置合理,班组长选拔公开、公平和公正,班组内业资料精简,实用,班组民主管理氛围浓厚,班组文化各具特色,班组内部人际和谐。准能公司班组建设管理工作归纳如下:

2.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管理制度,夯实班组基础工作

根据《神华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区队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精神,准能公司建立和健全班组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进一步突出党委在班组建设管理工作上的领导地位,明确相关领导和部门职责,即企业管理部牵头具体抓,党委工作部、安监局、工会、人力资源部等部门指导协调,密切配合。具体工作中,各直属单位形成了适合本单位的班组管理组织结构,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班组建设管理模式。推行单位抓车间(段队)、车间抓班组、班组抓职工的三级管理方式。

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就没有规范的班组管理。准能公司始终坚持通过制度创新来引领班组建设,结合每年的工作重点,定期对班组管理制度进行补充完善,为全年的班组建设管理工作指明方向。各直属单位根据各自工作特点,完善了本单位、车间(段队)、班组三级班组建设管理制度,如《班组考核办法》、《班组现场管理制度》、《班组安全管理制度》、《班前、后会制度》、《交接班制度》、《考勤管理制度》、《班组节能降耗制度》等制度,呈现出公司班组建设立体式的管理体系。

准能公司各级班组分布范围广,数量多,工作内容各不相同。各单位针对实际,从班前会,班组工作汇报,班组工作记录方面入手,逐步完善并不断改进班组管理制度,班组设置划分,班组长选拔和班组信息收集等基础工作,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班组日常工作机制,班组基础工作更加全面、扎实有深度。如矸电公司利用信息化系统管理班组,将班组制度,班组信息,班组工作标准和班组分配任务等工作内容纳入到信息系统中管理,充分发挥现代信息工具的高效性,准确性。

2.2拓宽培训渠道,注重工作实效,加强班组培训力度

班组是企业发展的基石,是职工实现价值的基本场所,是职工学习业务技能、展示聪明才智的舞台。准能公司把完成各项生产经营任务与促进职工的自身素质提升有效结合,实现职工与企业共同发展。公司经常性地开展班组专项培训,拜师学艺,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培养了职工学习创新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展示自我的能力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黑岱沟露天煤矿建立的涉及全矿20多个工种的理论及实际操作试题库成为公司技能竞赛的标准试题库,还有大准铁路的职工教育培训基地,选煤厂建立的典型事故案例分析,设备维修中心建立的英语学习角等。

班组长在班组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准能公司始终把班组长摆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层面,拓宽培训渠道,加大培训力度,提升班组长的思想文化素质及综合业务技能、沟通协调能力和班组管理水平。准能公司每年分期分批对班组长进行轮训,进行有针对性的实战培训。为了推动“安全生产月”活动深入开展,公司组织各单位分批次观看《金牌班长》,并以召开座谈会,撰写观后感等形式,教育班组长结合本职工作,认真找差距,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各单位还购置了《白国周班组管理法》、《卓越管理》等学习书籍。

2.3加强班组考核,严格班组考评,促进班组规范管理

准能公司建立健全了班组建设管理办法,主要包括班组基础工作、班组生产、班组安全、班组培训、班组经济核算、班组长管理、班组民主、班组党建和文化建设八个方面。各直属单位同时制定了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标准,实现了车间、段队对班组月考核,矿处级单位每季对班组建设工作综合考核。

2.4树立典型,积极引导,创新班组管理方法

准能公司每年组织进行班组经验交流活动,并表彰优秀班组和班组长。各直属单位也组织开展班组经验交流总结会,为基层班组提供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机会。

班组对标是准能公司班组建设管理工作的有益探索和有效途径。通过与神东煤炭集团、宁煤集团进行对标,从班组安全、技术创新、民主管理等方面比较异同,对比差距,形成对标工作总结,指导班组建设工作。

第7篇: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新生态;循环经济;财政政策;优化策略

一循环经济与财政政策的内涵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新时期借鉴生态循环理论来指导市场发展的经济活动模式。循环经济追求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并存的发展,主要发展路径就是资源到产品到再生资源和产品的回路,力争将物质资源进行最大化利用的同时,并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循环经济发展的原则是“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3R原则),即从源头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使用过程中增加利用效率,减少一次性产品使用,从产品使用完成后的再利用出发,提高资源使用效率。[1]

(二)财政政策的概念

财政政策是国家制定的指导财政分配活动和处理各种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准则。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财政政策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2]在发展循环经济的过程中,政府可以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结合具体市场经济发展的实践,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进行增加税收、减少投资、提高市场准入条件等方式进行限制,引导此类产业进行产业升级、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对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产业或是技术革新,进行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投资、政府采购等方式,支持企业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改造,鼓励新型产业的投资和建设。

(三)财政政策与循环经济的内在联系

财政政策与循环经济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一方面,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财政政策合理的宏观引导。另一方面,循环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也反过来会推动国家财税制度和政策的变革与完善。

1.循环经济发展需要财政政策的引导

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循环经济的目的在于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转变以前先污染后治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政府可以财政政策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鼓励支持引导循环经济类型产业的发展,限制或减少非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另外,由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大都属于高成本、高投入、收益期较长的产业,对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讲,发展循环经济存在诸多困难,需要依靠政府的宏观调控,尤其是财政政策的支持,鼓励支持和引导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2.循环经济发展有助于促进财政政策的完善

一方面,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财政政策针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内容进行相应调整的同时,也增加了财政政策的调节领域,丰富了财政政策的内容和原则。另一方面,循环经济相关产业和技术革新的不断落实,促进了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这不仅有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且还促进了税收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产业结构的升级和技术的革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收入及支出的结构,对政府税收的增长也产生积极作用。

二福建省三明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分析

(一)三明市发展循环经济是现实的需要

1.生态环境的压力要求发展循环经济

一方面,三明市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一直以来都是福建省老工业基地,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大量的工业废弃物不仅对自然环境产生破环,也影响了资源的有效利用,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来说,纺织、汽车及机械、林场、采矿、冶金、建材、生物医药、化工是三明市支柱产业,其中化工、建材、冶金、采矿对环境的污染较大;从产业布局来看,三明市重化工业布局较为集中,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问题日益加剧,需要发展循环经济对重化工业进行技术升级和产业改造,以保护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

2.经济发展的压力需要发展循环经济

一方面,随着资源型产业竞争力下降,三明市经济发展逐步走入瓶颈。新时期,依托优势资源,发展循环经济,进行产业转型,成为三明市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三明市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和完备的产业体系,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资源基础。另一方面,为实现产业的转型,三明市需借助优越的地理位置,努力发展海峡两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着重发展技术先进、低能耗、高附加值、安全无污染的现代化产业集群。

(二)三明市循环经济发展现状

1.成立循环经济办公室

在中央和省政府的指导下,为更好地实现产业转型发展循环经济,2018年三明市政府成立循环经济办公室,主要管理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工作,如协助节能行政主管部门对供、用单位贯彻执行节能法律、法规、规章和节能标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的能源利用、设备能耗以及产品能耗的检测和检查,为企业清洁生产提供技术咨询、审核培训等。

2.三明市循环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一是经济实力增强。“十二五”期间三明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8.42亿元,实现增长10.6%。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30.67亿元,年均增长9.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93.68亿元,年均增长13.5%。为推进节能与循环经济建设打下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是节能降耗成效显著。“十二五”期间,三明市单位GDP能耗下降累计降幅达到28.4%,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至0.802吨标煤/万元,同年全市有一定规模的工业增加值达到866.5亿元,增长了8.4%,而综合能耗为802.3万吨标煤,同比下降11.3%,增加值增幅高出能耗19.7个百分点,实现了产值增长与节能降耗双赢的发展目标。三是新兴企业发展壮大。随着循环经济的发展,三明市各类综合利用类企业不断增加,其中有36家企业被确定为省级资源综合利用企业,25家企业、3个园区被列为福建省“十二五”首批开展循环经济示范点,建成三钢、新创化建两家全国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实现钢渣、工业废渣和金属尾矿渣的资源综合利用。[4]

(三)三明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政策

1.专项资金支持

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有效发展,三明市立足实际,结合省政府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节能减排科技项目,争取各专项资金用于产业升级改造,采取有限资金重点扶持的办法,每年在安排科技计划项目时,对节能循环经济的科技项目有较大的倾斜,并在省政府开展节能(循环经济)专项资金管理改革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三明实际,每年制定《三明市节能循环经济财政奖励项目申报指南》,支持和引导企业进行升级改造,促进节能减排,提高资源利用率,保护环境。同时,积极推荐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科技项目申报国家、省、市科技项目。2017年,35个科技项目被列入省级及其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盘子,获得资金支持超过3000万元,其中获省级节能与循环经济财政奖励项目10项,将获超300万元的资金奖励。

2.税收优惠政策

“十二五”期间,三明市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促进产业升级,对于新兴产业给予了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响应国家和省政府对产业升级改造,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落实《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资源综合利用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等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落实循环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为了支持高能耗产业的技术改造,三明市在企业引进先进生产设备、重要技术设备进口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等方面,提供免进口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等相关优惠政策。

3.排污收费政策

《排污费征收管理使用条例》是国家保护环境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之一,为了鼓励企业节能减排,福建省财政厅对排污费实行差别化收费的政策。2014年7月,福建省政府颁发了《福建省排污许可证管理办法》,9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在三明市行政区域内,只要经济活动直接或是间接存在排放污染物的企业或个人,必须提前向市环保部门备案并申请排污许可证,未经允许的单位或个人将会依据相关规定给予处罚。另外,三明市经信委加大对排污费的使用管理,将排污费纳入财政预算,实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明确排污费只能用于污染源防范与区域性污染防治,以及污染防治新技术、新工艺开发、示范和应用项目的拨款补助或贷款贴息。

4.财政投资

为了引导和鼓励新兴产业落户三明市,在市政府的领导下,一方面,设立新兴产业投资基金,助推产业发展。如2017年三明市国司面向全国公开遴选有产业背景的子基金管理机构,并通过该管理机构引进社会投资人出资4亿元,共同设立规模不低于5亿元的三明市氟新材料产业投资子基金。该基金的设立,必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放大作用,进一步优化三明市的投资环境,促进三明循环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另一方面,三明市政府加大财政投资,对现有的工业园区进行改造升级。如在“十二五”期间,政府与三明市金园开发有限公司共同投资3.5亿元打造升级了“生态型、环保型、高科技型”的生物医药工业集中的荆东工业园区,园区包括产业聚集区、生活居住区、仓储物流区、科技研发新区等四个功能区,进而在生产环节和生产源头上完善园区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改造升级园区循环经济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四)三明市循环经济发展中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1.发展循环经济的税收政策不健全

三明市对发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税收主要是落实中央和省政府的相关政策,没有具体结合三明市自身的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制定明确的税收政策。如资源税的征收范围不明确,纳税依据不尽合理;生态税或环境税一直没有明确的落实,与发展循环经济相关的增值税或企业所得税的政策优惠方面较少,优惠力度相对较小。

2.财政补贴政策不完善

目前,国家对循环经济发过程中节能减排的财政补贴,主要集中在水泥、墙体材料等行业,三明也不例外,为了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发展循环经济,三明市需要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的现状,结合国家和省政府的财政补贴政策,制定三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财政补贴政策,通过财政补贴,提高单位和个人的节能减排意识,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或技术革新,进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3.排污费征收落实不全面

目前三明市差异化的排污费征收政策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多问题。一方面,排污费征收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强,收费标准不一致,征收对象不全面。主要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关于乡镇企业或是第三产业排污费的征收并没有很好的落实,出现少征漏征现象。另一方面,对于排污费的使用缺乏有效的监督,存在排污费收支使用不当的现象。如部分县市区排污费未纳入预算管理,未实行“收支两条线”,存在排污费坐收坐支、挤占挪用以及资金闲置等现象。

4.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不健全

三明市落实《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意见》《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将目录内的产品列入优先采购的范围,政府以身作则,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目前绿色采购制度不是很完善,制度原则性条款多,细则性条款少,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问题。如小规模的绿色产品在采购方面缺少明确的认证,不同的认证机构所获得的认证结果也不同,这就进一步增加了产品选购的困难,政府采购更多的是引导和宣传的作用,不具备强制规范性,只是在原有的政府绿色采购工作方面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强制性不足。另外,三明市结合当地自身发展实际的绿色采购制度建设不足,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过程中的引导和宣传效果不佳,市民的健康绿色消费观念和环保意识还有待加强。

三促进三明市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优化政策

(一)完善税收体系

1.资源税

目前采矿、冶金、建材仍旧是三明市的支柱产业,为了提升发展循环经济,资源税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应当扩大资源税的征收范围,将市内的不可再生资源(煤矿、铁矿、石灰岩等)和部分可再生资源(森林等)纳入征收范围当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税收收入,也可以提高政府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支出,还可以引导企业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技术水平。另外,可将税额与资源回采率、环境修复指标挂钩,回采率高的税率低,反之则高,以此促进企业珍惜和节约资源,保证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2.环境保护税

征收环境保护税是新时期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措施之一。目前国外发达国家均征收环境保护税,三明市可以结合有利于当地环境可持续发展税收优惠政策的具体情况,将水污染税、大气污染税、废弃物污染税等纳入环境保护税的体系之中,并将差别税率政策应用到这些排污领域,对达标排放与非达标排放实施差别征税,鼓励企业节能减排,进行技术革新,减少环境污染,以实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3.其他税收

一是增值税。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及其他产品增值税政策的通知》,对征税对象(再生水、页岩油等)实行增值税免税或增值税先征后退的方式,鼓励企业或个人节能减排,提高资源的利用率。[6]三明市可以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报省政府和国务院批准,在本市具体行业具体领域扩大增值税的优惠范围,通过减免部分或全部增值税,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进而提高企业的生产积极性,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二是企业所得税。为了发展循环经济,国家颁布了关于企业所得税方面的税收优惠政策,在《关于执行环境保护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安全生产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中,规定企业自2008年1月1日起购置并实际使用列入《目录》范围内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和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可以按专用设备投资额的10%抵免当年企业所得税应纳税额;企业当年应纳税额不足抵免的,可以向以后年度结转,但结转期不得超过5个纳税年度。[7]三明市亦可结合自身情况,加大企业所得税的的优惠力度,减少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革新的成本,引导企业将盈利转入到技术和设备的升级当中,促进三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完善财政补贴政策

一方面,要完善财政补贴体系。结合本市具体情况和国家政府的标准,合理界定财政补贴的对象、补贴的条件和补贴的力度,引导企业将资本流入生产工艺的升级和改造当中。另一方面,政府也可以将企业使用频率不高且成本投入较大的技术设备先购买再无偿或低价租赁给企业使用,促进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8]完善的财政补贴政策有助于三明市吸引资金用于循环经济的各个领域,三明市可在落实国家和省政府发展循环经济相关产业政策的基础上,针对本市循环经济的具体实践,在直接投资之外,通过资金补贴、低息或无息贷款、申请国债等方式,招商引资,引导企业或个人将资本投入到循环经济的建设中。通过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政策相结合的方式,可以有效利用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杠杆,引导企业或个人将资源转到节能减排、提升资源的综合利用、保护环境等方面,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排污收费的政策

一方面,三明市要严格按照《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的要求,合理界定排污收费的征收对象,结合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可以将所有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纳入排污收费的征收对象当中,杜绝未征、少征排污费。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排污收费落实的情况进行监督,要规范收缴入库工作,做到按规定就地及时足额收缴排污费,防止挤占、挪用和拖欠排污费问题的发生,保证排污收费落实到所有行业和所有地域。同时也要保证排污收费的透明度,加强排污费征管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排污单位自觉缴纳排污费的意识,确保征收的排污收费应用到发展循环经济中。

(四)完善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目前,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并不完善,为了发挥政府在发展循环经济的榜样作用,一方面,三明市政府在财政预算支出中应当增加政府绿色采购的比重,明确市政府及以下及其直属机关、事业单位,在常规采购中增加节能环保产品的采购规模和比重,将当前政府采购立法中规定的采购范围由单一的货物产品向服务、工程等领域不断扩展。另一方面,针对民众的环保节能意识淡薄这一状况,政府部门需不断加大环保节能的宣传力度,应根据本市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和政府的规定制定本市的绿色采购标准、清单,并对绿色采购的信息进行公示和宣传,增强市民的绿色消费观念,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第8篇: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为全面提升供热服务质量而努力奋斗

---__*董事长在公司供热工作总结暨夏修动员会上的讲话

(二OO六年五月十二日)

同志们:

20__至20__年度的供热工作已胜利结束,今年的夏季检修工作即将拉开帷幕,经公司研究决定召开这次会议,认真的总结过去,找出不足,发扬成绩,以利再战,落实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为此,在今年的夏季检修会战正式打响之前,让我们共同对上一年度的供热工作做以下简要回顾。下面,讲两个方面:

一、供热工作总结

1、供热面积突破200万平方米。去年我们抢抓机遇,大力拓展供热市场,市区扩大供热面积35万平方米,供热管网延伸至春晖小区及南小市,供热总面积突破了200万平方米。

2、供热期超历史最长。《黑龙江省城镇供热条例》规定的供热日期为每年的10月10日至次年的4月25日,而我们公司按照集团公司的指示,从10月1日起就开始供热,到今年5月7日才停止供热,比规定供热日期多供了22天,为历史最长。

3、供热量达历史最高。供热量实际完成72.6万吉焦,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9万吉焦。

4、营业收入明显增长。随着供热面积的扩大,供热质量的不断提高,公司的营业收入明显增长,全年完成营业收入3742万元,同比增收515万元。

5、企业效益完成新目标。供热期单位直接成本14.5元/m2(即煤、水、电、热水费),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0.97元/m2;经营成果完成亏损指标1765万元,比集团公司下达的亏损指标减亏115万元。

6、员工收入增加。20__年,公司在岗员工年人均收入达到13432元,同比增收3432元;书刊费、高寒等各种津贴足额兑现。在供热期间,为执行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体现岗位价值,我们给带班站长和司炉工每月增加了100元和50元不等的工资。

7、安全生产再上新台阶。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在生产运行、工程施工、维修等各项工作中均未发生人身伤亡及重大机械事故;投入120余万元用于工程达标,使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供热站、换热站、供水泵站精品率分别达到35、80和60,在集团公司四季度检查验收中,取得了94.3分的好成绩。

8、服务质量创历史最佳。公司员工把“用户满意”做为我们的服务宗旨,发扬“四树立”的企业精神,服务生产、贡献社会。集中学习了供热行业服务规范,建立了用户档案,坚持方便用户、尊重用户、理解用户,公司全体员工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质量得到了保证,用户满意度明显提高。

回顾20__年的供热工作,我们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实现了企业效益和员工收入双盈,安全生产和供热质量双达标。这些成绩是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总结起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学改造供热系统,强化管理收效显著

1、树立科技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和力量源泉,只有创新才会发展、才会进步。为使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到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公司一是对供热系统进行了科学改造,合理布局。为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经济运行,提高供热质量,降低供热成本,更好地服务于矿区。在集团公司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对市区部分供热系统进行了系统的改造,从根本上解决了死角死面,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二是建立全面的培训网络。有组织、有计划地分批分类对广大员工进行培训,大力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普及推广工作,努力提高员工的素质。20__年,公司积极派送有关人员外地学习取经,进行计算机培训,努力提高全员技术水平,为公司实现科学化管理奠定了基础,促进了公司员工学习新技术、新知识的热情,加快了公司科技创新的步伐。

2、加强技术创新,节能降耗。我们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优化工艺流程、推广应用新技术和节能降耗上。一是量化分析,优化工艺技术。通过对供热系统能耗现状的调查与评价,结合三年来的运行参数,提出系统运行调控方案,绘制了科学的供热运行控制图,水电煤耗大幅下降,供热运行调控技术进入同行业先进行列。二是推广变频调控技术、热工监测技术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供热能耗。三是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发挥专业优势,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攻关活动,减少了工程改造和工程设计费用,一年来,科技创新创效约215万元。

3、加强运行管理,效果明显。一是严把节煤关。我们在往锅炉送煤前,向煤里掺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煤能够充分燃烧,降低灰渣的含碳量,减少热损失,达到热量的最大化,使耗煤从去年的88.7公斤/平方米降到了目前的68公斤/平方米,节约资金近98万元。二是严把节电关。在各个供热站、换热站都对补水泵采用了变频调速技术。使耗电量从原来的3.73度/平方米,降到3.22度/平方米,节约资金近72万元。三是严把节水关。将供暖用水、生活用水、补水等都安装了计量装置,专人监管,每个班组坚持定时对外网进行巡查,防止了跑、冒、漏的发生,使耗水量由05年的0.099公斤/平方米降到现在0.088公斤/平方米,节约资金近4万元。四是严把环保关。要求各供热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烟尘排放达标,做到炉渣日产日清,满足环保要求。(二)、制度措施得力,确保供热系统安全运行

20__年,为做好供热工作,确保供热系统安全运行,加大对热交换站、供热站、供水泵站的管理力度,制定了七项管理制度:一是供热系统运行汇报制度。各供热站、换热站定时向公司调度室汇报系统运行情况,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二是事故排查、检修制度。为确保冬季正常供热,公司出台了应急预案,各分公司成立了事故抢修小组,每周定时对所辖区域供热管网进行巡线检查,及早地排除不安全隐患,避免了供热事故的发生。

三是检修工作专工负责制。为了更好地保证检修质量,确保供热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公司抽调专业技术人员,设立了专责

工程师,负责检修质量的检定,解决技术难题,并制定了相应的负责制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四是首问负责制、半小时回音制。为快速处理解决用户反映的问题,公司去年推出了“首问负责制”和“半小时回音制”。谁接待,就由谁处理,半小时内必须给用户一个满意的答复,并且要负责到底。

五是竞赛评比制度。为强化成本管理,节支降成,提高服务质量,公司在三个供热单位中开展供热竞赛,每月进行一次考评,与效益工资挂勾,按考评结果兑现当月竞赛奖金,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竞赛热潮。

六是经营考核制度。公司与基层各单位分别进行了指标对接,实行月份考核,按考核结果兑现效益工资。

七是便民服务制度。为加强与用户的沟通,公司与基层各单位在调度室均设立了热线服务电话,24小时值班,及时解决用户反馈的供热问题。

通过采取的一系列有效措施,供热质量得到了有力保障,逐步解决了供热系统局部不热的现象,做到安全运行无事故,树立了公司新形象。

(三)、强化安全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素质

我们从提高员工素质入手,健全安全培训教育机制,完善了培训办法和考评细则,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去年以来,公司共教育培训员工200余名,并进行了严格的培训学习和考试,切实把好员工安全教育质量关。每个季度精选20道安全知识学习题下发到各个班组,组织员工学习,月底进行全员考试并将考试成绩张榜公布,将考试结果与效益工资挂钩。5月份,我们又委托市安全教育培训中心对公司6名电焊工进行了专业培训,现已顺利通过相关部门考核,取得了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

20__年共组织开展各种安全安教育活动7次,编制下发100多道安全知识题,组织安全知识考试5次。通过开展一系列安全教育培训活动,极大地增强了员工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员工自身安全素质,掌握的安全防护技能。

(四)、加大内外宣传力度,树立公司社会形象

在供热期内,公司利用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了供热知识宣传,以“质量第一,服务至上”的工作态度,赢得了广大热用户的信任和支持。结合公司发展实际,超前开展了供热检修规划的编制工作,制定了《热用户室温测量管理办法》,公开承诺对因我方原因造成室温不达标的用户进行退款,提高了服务质量。各供热单位依据测温办法,利用晚上时间对投诉不达标的用户及时进行了测温,及时登记测温结果,对室温不达标的原因向用户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分析与解释,并配备了一部供热抢修服务车,专门受理用户投诉和进行维修工作,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

(五)、加强营收管理,做好收费收缴工作

20__年6月9日市物价局下达了调整供暖价格的文件,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收费员分片承包,指标落实到人头,实行风险抵押,奖罚对等,极大地调动广大收费人员的积极性,冬季热费收缴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累计供热收入达2734万元。公司针对去年供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用户代表进行了座谈、沟通,拉近了与用户间的距离,耐心细致的解答了用户提出的问题,得到了用户的理解。达到了让用户明明白白交费的目的,保证了收费正常进行。

(六)、学习行业服务规范,提升供热服务质量

我们组织全体员工认真学习了《黑龙江省城镇供热条例》和《黑龙江省供热行业服务规范》,并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了各项管理制度,牢记用户满意是我们的服务宗旨,以优质的服务来实现“向用户负责”的承诺。

在服务观念上,变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在服务方式上,变一招一式的简单服务向至细、至精、至全的多方位服务转变;在服务效果上,争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全力打造供热行业的新形象。

在为用户服务过程中,对用户主动热情、言行规范、和蔼可亲,让用户真正感到受尊重、被重视、展现热力员工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公司形象。做到用户利益无小事,用百分百的诚心,为用户亲情服务,帮用户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学习服务规范,广大员工了解了为热用户提供供热服务时,应达到的基本行为规范和质量标准,依法维护公司与用户双方的合法权益,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得到了用户的一致认可。

通过一年来的工作,我们深深的体会到:

第一,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是构建和谐矿区的强有力保证。一年多来,公司党委、公司把先进性教育与提高供热供水质量有机地结合起来,广泛开展了形势任务教育、职业规范教育、企业精神与服务宗旨教育,使公司员工进一步明确了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坚持发展为本,用户至上,追求诚信。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实现社会与企业的和谐统一,为公司供热工作实现高起步、快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以人为本,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做好供热工作的基础。年度供热工作的顺利完成是公司上下两级组织、各级领导和全体员工共同努力奋战的结果。我们要充分挖掘人力资源,努力培养学习型、知识型、技能性、专家型的高素质员工队伍,整合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优势,加大学习型企业创建力度,用学习力、科技力提高生产力,为创建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奠定基础。第三,落实专工负责制,是做好供热工作的重要保证。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民主管理、奖罚并举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落实专项工作专门工程技术人员负责的责任制,以此来保证供热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四,开展供热竞赛活动,是顺利完成供热工作的有效载体。供热竞赛活动是工作落实的有效载体,供热工作的质量如何是一项民心工程,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确保竞赛活动的顺利开展。充分发挥主业优势,以诚信求发展、以质量为保证、以服务求效益,坚持质量至上、用户至上、服务至上,不断增强公司

综合竞争实力,打造强势企业。第五,科学管理、经济运行,是做好供热工作节支降成的新途径。我们从节约一吨煤、一度电、一滴水做起,最大限度地节支降耗。认真抓好设备躲峰运行,较好消化了电力的增支因素;根据室外温度的变化适时调整热能的生产和购买量,做好间断运行,极大地降低了供热成本;同时,我们还注重强化网络资源维护与管理,开发推广电子考勤系统,降低了用工费用成本,从而实现了供热成本支出的最小化。

第六,干部带头,发挥班组长作用是搞好供热工作的有力保证。从这个采暖期看,干部、班组长的带头作用至关重要。元旦、春节期间,上下两级领导值双岗,解决问题到现场,起到了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作用。

20__年供热期间,尽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需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1、经济运行意识不高。在去年的供热工作中,个别供热站燃煤燃烧的不充分,炉渣热量过高,热损失很大,大大增加了供热成本。各单位和各职能部门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在今年的供热中加以改进。

2、责任心不强,管理不到位。由于基层单位个别领导干部管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办事缓慢,解决问题不及时,导致二处供热站发生了一起火灾,宾馆供热站发生冻坏水泵及其它热站机电设备烧毁等事故,今后决不允许再出现类似事故,否则公司将予以严惩。

3、员工综合素质不高,服务质量观念淡薄。在这个采暖期,出现了用户多次打电话反映问题,但我们的维修人员没有及时去处理,最后用户反映到公司调度室和公司领导,给公司造成了恶劣的负面影响,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今后,各单位要按照《黑龙江省供热行业服务规范》的要求,加强对员工服务质量观念的教育,努力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为公司提升服务质量做出积极的贡献。

二、20__年夏季检修工作安排

20__年,是集团公司实现“六个协调发展”的一年,也是__公司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服务质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一年。公司党委、公司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树立科学发展观,改善供热效果,提高供热质量,树立公司形象,努力创建省级文明单位,实现“三个增加、二个继续、一个确保”的奋斗目标,

由于这个采暖期存在着供热系统冷热不均的问题,形成了局部用户不热的不利局面,因此,我们将制定先进的优化设计方案,把供热系统热平衡调整做为今年夏季检修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以使供热系统更加科学化、合理化。今年夏季检修工作共安排检修项目29个大项422个小项,其中重点项目6项,维修设备352台套。原则上对所有设备进行解体检修并重新组装,以达到检修无盲点的目的。

重点项目分别是:二处锅炉房五台锅炉大修、南集中站内锅炉系统改造、总医院站上煤机大修、供热一网大修(矿工大厦楼前保温5米DN500主管路;二马路至南集中更换750米DN300的保温管)、供热二网检修(设备库供热站至电务厂楼更换400米DN100的保温管,鞋帽小区1、2、4号楼更换300米DN150管路;六马路7—9号楼外网更换500米DN150管路;南集中至公安处更换870米DN150、DN10的地沟管)、供水泵站设备更换、维修(一泵站更换2台90KW的立式泵;二泵站更换电源线300米;三泵站更换一台200KVA变压器)。

此外,我们今年的工程任务也十分紧迫,对外承揽的工程有:集贤煤矿供热改造二期工程、五大连池供热系统二期工程;内部工程有:完善三个调峰供热站供热系统、总医院一网与东方换热站对接工程、北方换热站一网调整工程、龙翔小区换热站(15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新建工程、星之舟花园小区换热站(15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新建工程、集贤水厂改造工程等。

虽然工作量较大,困难很多,但我们要看到以下有利的因素:一是公司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倡导新的管理理念,在推行科学管理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得到了广大员工的理解和认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全面的提高,增强了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我们从人力、物力、组织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充分的前期准备;三是我们有一支能吃苦耐劳的员工队伍和具有一定水平的管理者队伍;四是在处理和解决一些关键性的重点、难点项目方面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通过这些有利因素分析,可以看出虽然这次检修任务重、检修难度大,但只要我们做到充分估计困难,认真做好准备,精心组织实施,我们就能够完成所有的任务。为打好这一仗,做好这次检修工作,确保夏季检修工作和工程按时完工,为今冬的供热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讲几点要求:

第一,认真组织,稳抓落实。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夏季检修项目认真组织落实,制定出夏修项目推进图表,定项目,定时间,定人员,做到组织、项目、人员、时间四落实,要树立协同作战思想,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各参战单位一定要鼓敲一个点、号吹一个调,决不允许一意孤行,要坚决服从公司夏修工作指挥部的统一号令,令行禁止,确保政令畅通。

第二,完善各项制度,严格执行夏修方案。各部门、各单位要专门成立夏季检修工作相应的工作机构,由单位主要负责人任组长,亲自抓夏季检修工作,抽调得力人员,明确工作任务。各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领导小组开展工作,加强沟通,服从指挥,要完善专工负责制、首问负责制等各项管理制度,严格执行下发的夏修工作计划。

第三,各参战单位必须严格按照计划组织施工。由于联合检修一环紧扣一环,时间要求相当紧,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制约其他环节,影响施工进度,延误整个工期。因此,各参战单位丝毫不能松懈,一定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抓紧抢工期、抢进度,力争提前完成任务。

第四,各参战单位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目前,高温、干燥季节已经来临,给安全施工带来诸多不利。各参战单位一定要时刻敲响安全警钟,要把安全工作作为保检修顺行的重点来抓,筑牢检修“安全堤”。在各个检修部位,要设置好保护棚、防护栏杆和安全警戒线,检查更换废旧安全带等劳保用品;组织安全部门,狠查安全隐患和违章作业,并在各部位指定安全负责人,实行安全区域负责制;各施工班组在检修全面细致地解决好当班存在的安全问题。

第五,要确保检修质量达标,现场文明施工。在确

保安全作业的同时,各参战单位还必须大力强调施工质量,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工期的关系,从工期中要质量,从严格把好质量关中求进度;各级质检员要自始至终跟踪在各施工点,发现问题及时提出并限期整改;各施工班组要严格按优质工序组织施工,严格执行“联审、联批”制等质量保证措施,确保各项目检修工作一次成功,从而促进夏修顺利进行。参战单位及职工还要精心搞好科学管理,既要保证现场备品、备件摆放整齐,又要使运送物件有序进行,使紧张繁忙的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安全文明,达到“5S”管理要求。公司各单位、各部门要积极配合夏季检修做好各项工作,机关各部室要全心全意为夏季检修服好务,尽可能为检修创造条件。各职能部门,一定要深入基层,解决问题到现场,推进工作落实,确保夏修质量,做好夏修的验收工作。

第9篇:煤矿节能降耗管理办法范文

【关键词】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运用

一、施工组织设计在矿建工程中的作用

当前,在部分矿建工程中,经常会出现施工质量缺陷、建设工程拖延、施工成本失控等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施工企业忽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从而导致施工过程混乱无序。施工组织设计是对施工活动实施科学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在矿建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的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有利于指导矿建工程的战略部署

矿建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以施工图纸、设计文件、矿井建设法律法规为设计依据,在充分考虑拟建矿山矿井工程区域规划、地形、水文、地质、气象等人文环境条件,以及各种勘察设计资料、工程平面布置、物资运输条件等施工现场情况的基础上,结合施工企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建设单位对施工的总体要求而编制的具有指导性的总文件。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前对整个矿建工程施工所进行的战略部署,内容覆盖了施工进度计划、资源使用计划、技术选定方案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矿建工程施工任务,能够为解决施工问题提供宏观指导。

1.2 有利于强化矿建工程项目的组织管理

施工组织设计能够为矿建工程设计简约高效的管理框架,明确项目管理层、技术指导层和施工层的岗位职责,强化所有员工的责任意识,使各层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协调运作。施工组织设计还能够处理好各施工单位、各工种、各项资源之间的关系,有效调节施工过程中原料、人员、设备、工艺、管理等方面的矛盾,从而有利于保障矿建工程施工活动的科学、高效开展。

1.3 有利于保证矿建工程施工进度

施工组织设计能够对施工进度进行分解,并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主要涉及人力资源、施工设备、物质运输仓储、材料采购、水电能源、专业技术、检查考核、资金配置、加班值班等方方面面,以保证工程总进度计划的顺利完成。同时施工组织设计还指明了施工前期阶段需要做好的准备工作,以及在施工过程中各项资源如何优化配置,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建设工期。

1.4 有利于保证矿建工程质量

在矿建工程中,施工质量不仅是整个施工过程的核心内容,而且也是业主与施工单位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而施工组织设计则是确保矿建工程施工质量的关键之所在,其作用不容忽视。就施工组织设计而言,其中不仅涵盖了矿建工程质量的控制原则、标准、保证措施,而且还包括相关的管理办法及验收制度等内容,它的编制一般采用的都是动态控制方法,主要依据是矿建施工单位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程序文件及质量手册。它对矿建工程中危险性和专业性相对较强的项目,给出了指导性原则,并对质量全过程的监控提出了详实、具体的要求,为矿建工程的整体质量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二、充分发挥施工组织设计作用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视程度

矿建工程施工单位要将施工组织设计作为施工指南来贯彻执行,在施工过程中,严重按照施工组织设计明确的标准、流程和事项指导施工。矿建工程项目部要根据施工组织设计合理规划和协调整个施工过程,妥善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问题。专业技术人员要在实际工作中总结施工经验,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中的保障措施,确保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有效指导矿建工程按时保质完工。

2.2 明确施工组织设计要点

在矿建工程中,为进一步确保安全、质量、进度和成本,必须对施工组织设计要点加以明确。具体内容如下:其一,在施工安全方面,要对井下施工的“四防”予以优先考虑,即防突水、防瓦斯爆炸、防粉尘中毒、防巷道坍塌,并制定好相应的应急和救援措施。其二,在施工质量方面,要根据现代化矿井的标准要求,建设高质量的矿建工程,并在实际工程中,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其更好地为矿建施工服务。其三,在工程进度方面,要选择较为先进的施工技术工艺和方法,优先选用自动化程度高的施工设备,尽可能减少人工的操作量,以达到提高生产效率、加快施工进度的目的。其四,在工程造价方面,要对各项基础管理予以强化,并采取合理、可行的节能降耗措施,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的目标。此外,采用的所有技术措施必须具备一定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尽可能避免与相关体系的文件发生矛盾冲突,借此来突出施工组织设计的指导性作用。

2.3 认真收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

在矿建工程施工之前,项目部要做好相关编制依据的收集工作,确保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切合实际。项目部应认真勘察工程所在区域的地质情况,仔细审核施工图纸、施工合同、现场勘探资料,全面掌握有关矿建工程的国家标准规范、技术经济指标以及安全、环保、质量管理条例,在认真分析、总结归纳这些编制依据之后再进行施工组织设计。

2.4 确保施工组织设计内容简明扼要

简明扼要的内容是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指导性作用得以充分发挥的关键。为此,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时,必须确保其内容简洁、明了。一方面应当建立施工技术模块库及相关模型,如工程成本预算控制模型等,从而实现内容图表化,借此来使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人员可以更直观的了解工作重点,并落实实施;另一方面,在具体编制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引入互联网技术,这样能够有效减少重复性工作,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矿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是集技术、经济、管理、合同于一体的指导性文件,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之中,能够科学指导施工活动的有序开展,保障矿建工程质量、工期、投资目标的实现。为此,矿建工程项目部必须提高施工组织设计的重视程度,认真编制和严格执行施工组织设计,充分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战略部署和战术安排作用。

参考文献:

[1]方德山.论矿建工程施工方法管理与监督要点[J].河南科技.2014(2).

[2]王运臣.论煤矿建设工程技术管理与安全生产[J].价值工程.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