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多媒体教学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多媒体教学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多媒体教学体会

第1篇: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一、化虚为实,化繁为简,激感,富有感染力

    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往往是让学生明白某个道理、学习某种品质或了解某种社会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很难从表象阶段直接过渡到理性阶段,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的某种现象,要让他们理解、判断它的好与不好,仅凭教师的讲解往往很难达到很好的效果。

    例如在《我身边的环境》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天池、南山、植物园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池水水面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池水发生了变化,池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池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池。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触动。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他们积极踊跃地举手,为保持环境卫生想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

    二、明理,导行,创造高尚精神氛围

第2篇: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门诊护理;管理;体会

[中图分类号] R0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4)04(a)-0121-03

Experience of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on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DENG Min TAN Ying TAN Min SUN Xuemei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Sichuan Province, Nanchong 637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iveness of application of multi-media teaching on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and improv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ethods. Methods 38 nurses who worked on the triage diagnosis and pre-diagnosis at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were administered with a special training. Excellent nursing teachers were selected to make the training plan and design multimedia course-wares which integrated written materials, pictures and audio-video materials. Multi-media teaching was implemented twice per month according to the plans. After the training, theory examination, practicall skill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were given,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s analyzed. Results After receiving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those nurses who accepted the training performed much better than before, with the averages scores in the tests of triage diagnosis, pre-diagnosis knowledge and specialty health education [(94.29±2.73) points], communicative skills [(92.82±4.05) points] and first aid skills [(95.92±2.69) point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he training,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1). The satisfactory degrees of patients and their families (96.50%) and experts (96.66%), and the degrees of nurses' being respected (94.74%)were increased than before the training,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professional image, degrees of acceptance of self-value and job stability of nurses were all better than before,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The mode of multi-media teaching is suitable to the nature of multi-specialty work of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It not only helps to enhance nurses′ knowledge in triage diagnosis and pre-diagnosis and specialties, professional image, communicative and first aid skills, but also improve the service quality, increase the satisfactory degree of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the acceptance degree of self-value and strengthen the team cohesiveness.

[Key words] Multi-media teaching; Out-patient nurs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

先进的护理服务理念是提升服务品质的基础[1]。门诊是医院的窗口,门诊护士是这个窗口的形象代表,她们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家属以及社会对医院的总体印象,同时也体现医院综合水平和医德医风。因此,提升护士整体素质就成为门诊护理管理的重要目标。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要求的提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教学方法不能满足患者和医生的需求,促使护理教学管理也向着媒体化、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迈进和发展。近年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注重利用多媒体教学管理将职业礼仪规范、专科知识、分诊预诊知识、沟通技巧和急救技能五方面制作成一个声、像、图、文并茂的新天地,与传统教学管理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大大激发了护士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确保患者得到准确、方便、快捷、舒适、安全的就诊服务,收到良好成效,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我院门诊预检分诊护士38名,均为女性,年龄18~54岁,平均(29.32±4.35)岁。其中主管护师9名,护师5名,护士24名;本科9名,大专17名,中专12名。

1.2 方法

1.2.1 选拔教学老师 由护理部主管教学的老师及护士长研究决定,选拔从事门诊护理工作3年以上,业务知识全面,临床经验丰富,有一定教学技能且个人素质好的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1.2.2 课件制作 多媒体硬件包括计算机、投影仪、数码摄相机、录像机、U盘。软件包括Windows 7、PowerPoint 2003中文版。制订教学方案,查阅有关文献,了解患者对导诊护士的服务需求,广泛听取有关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提前制订好每月的教学计划,教学课时安排,确定以职业礼仪规范、沟通技巧、分诊预诊知识、专业知识培训、急救技术培训等五个部分为教学内容,按教学内容对教学效果进行考试考核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评估。

1.2.3 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课时安排,教学者明确教学目的,在护士长的指导下,收集需要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以Windows 7为操作平台,将课件通过投影仪投射到屏幕上进行演绎教学,让教学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每次教学完后,用10 min提问讨论,结合实践案例进行模拟训练,促进工作的改进,提升患者和医生的满意度,学习完后写心得总结。

1.2.4 考试考核方法 培训结束1个月后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试考核;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式对满意度、护士的职业形象、自身价值认可及岗位稳定性进行对比考核,并建立长期考核机制。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5 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

培训后,门诊护士分诊预诊及专科知识、沟通技能和急救技能的考核得分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见表l。

表1 分诊预诊、专科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结果(分,x±s)

2.2 满意度、专家评估结果及护士受尊重程度

通过对培训前后问卷调查对比,结果显示:培训后,门诊患者、专家满意度及护士受尊重程度较培训前均有所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表2 患者、专家满意度、护士受尊重程度结果[n(%)]

2.3 护士的职业形象、自身价值认可及岗位稳定性

通过对培训前后护士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培训后,年轻护士选选择导诊人数、高年资护士选择导诊人数、认为导诊服务与病房护理有同等价值的人数均显著增加,认为无所谓的人数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由此可以看出护士的职业形象、自身价值认可及岗位稳定性均优于培训前。见表3。

表3 护士的职业形象、自身价值认可及岗位稳定性调查结果[n(%)]

3 讨论

3.1 门诊具有多学科知识

门诊是一个集医学、社会学、伦理学为一体的多学科部门。门诊患者具有时间短、患者多、病种复杂、对医院环境和就医流程陌生的特点,这就对门诊的运作管理和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要求[2]。护理质量管理在提高医疗水平、促进患者康复、满足患者需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3]。护理人员只有达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三位统一,才能满足飞速发展的社会需要[4]。因此,我们的服务宗旨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将规范化操作、规范化语言、规范化行为应用在工作中,更好地落实卫生部开展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提高人民群众满意度,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3.2 多媒体教学改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

在当今信息技术时代,知识更新愈来愈快,学生的知识面愈来愈广的情况下,传统教学愈来愈显出其不足[5]。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多媒体教学具有强大的承载能力,可以通过多媒体把文字、图像、声音有机地结合起来,能生动、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信息,易于激发门诊护理队伍的学习兴趣,为实现教学方法的飞跃和教学效果的提高提供有利条件[6-7]。

3.3 取得效果

3.3.1 多媒体教学有效提高了服务质量 通过表1显示:多媒体教学大大提升了门诊护理队伍分诊预诊及专科知识、沟通技能和急救技能。每次制作课件前要大量查阅收集资料、图片、案例,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由被动学习变主动学习,不断补充完善内容,让课件准备的更充分,让讲课的老师更有自信,不但提高了团队的知识面和凝聚力,同时也训练了大家的交流沟通及表达能力。通过情景模拟训练进行角色互换、双边互动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突发事件的急救成功率。

3.3.2 全面提升了科室在医院和社会的影响力 通过前后问卷调查表2显示:患者及专家的满意度、护士受尊重程度较教学前有提高。护理人员帮助患者康复工作中,在维护良好医患关系的工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8]。通过多媒体教学让大家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能力和肩负的使命。一方面不断提高专业知识,能从多方面评估就诊患者作出综合判断,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提高准确分诊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角色互换认识到患者的不容易,急患者所急,想患者所想,使大家自主改变“患者要服务”为“我要为患者服务”的服务理念,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从而减少护患纠纷,患者满意度提高了5%。分诊护士综合素质提高,主动服务的意识增强,提高了诊断室管理、病情观察及应急处理能力,将门诊的差错事故降低4%,让专家们体会到护士不再只是维持秩序,按号叫诊,而是把医院的各项服务承诺以及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大大方便了患者,优化就诊流程,得到专家和患者的好评。

3.3.3 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价值的体现和岗位的稳定 通过表3前后问卷调查显示:运用多媒体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提升护士的职业形象、自身价值认可及岗位稳定性。Fagerberg等[9]研究表明,护士间相互学习、互相支持、分享经验等和谐的职业群体氛围,对个体的职业认同、专业知识技能等发展至关重要。Leanne等[10]研究发现,积极的职业认同感有助于提高工作满意度,找到自身价值,减少其离职倾向。Larrabee等[11]研究发现,积极的同事关系,有效的医护合作及高水平的团队凝聚力,不仅能提高工作满意度,而且是留职意愿的重要影响因子。因此作为管理者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和谐团队,可使护士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彼此交流感情、热情帮助、互相学习和真诚支持,找准自己的位置,亦可使其在工作中发挥其自身最大潜能,保持良好职业心态、职业形象,有益于岗位的稳定性。

综上,门诊护士是医院人力资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优质的门诊医疗服务是管理者们追求的宗旨。因此,提高门诊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势在必行,本研究通过多媒体教学管理对门诊护理队伍进行系统的素质教育,一方面,提升了自己人身价值的追求;另一方面在为患者、医生服务的效果、效率和咨询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这种双赢的情况下不断开发领导层,重视门诊护士的职称晋升和待遇问题,使这些人员无后顾之忧,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不仅能让患者真正享受到便捷、优质的服务,而且能宣传医院,塑造医院的形象,赢来了患者的信任和医院的效益。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是我们的服务宗旨,达到规范化操作、规范化语言、规范化行为,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护理队伍,起到了促进人类健康与社会协调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卫东,高书琴.浅谈医院管理年活动中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做法与体会[J].护理杂志,2007,24(3):84.

[2] 洪蓉蓉.优质护理在门诊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3):103-104.

[3] 徐英,张飒飒,秦敏.品管圈活动在ICU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2,10(9):86-87.

[4] 万永刚.多媒体数字录像系统在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2,9(21):146-147.

[5] 马秀梅.护理人员专业生涯与成长管理综合模式的干预评价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2:1-47.

[6] 周国富.多媒体教学在烧伤见习中的应用[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7,22(6):618-619.

[7] 马强.医学影像学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的作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3,12(6):480-480.

[8] 何青萍.成人护理专科教学中的问题分析与对策[J].川北医学院学报,2006,21(5):484.

[9] Fagerbetg I,Kihlgren M. Experiencing a nurse identity:the meaning of identity to Swedish registered nurses 2 years after graduation [J]. J Adv Nurs,200l,34(1):137-145.

[10] Leanne S,Maree J,Rhonda G,et al. Causal modeling of self-concept,job satisfaction, and retention of nurses [J]. Int J Nuts Stud,2008,45(10):1449-1445.

第3篇: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日益普及,使现代高科技引入教学领域[1]。多媒体技术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引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和交互性、直观性给教学带来不胜枚举的好处,大大增强了人们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和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成为现代教育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笔者多年来从事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医学影像设备学等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对这门课程的教学作了一些探讨。医学影像设备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影像专业课,是学生掌握临床影像操作技能的桥梁课程[2]。它的特点是综合性强,涉及面广,既有X线、超声波、磁共振、γ射线等的原理和特性,又有机械制造、电子线路、计算机、摄影、摄影及医学影像设备的参数、性能、功能、指标等内容。它是一门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抽象的概念,又有大量形象的图像的课程[3]。由于安排授课学时少,因而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既让学生掌握医学影像设备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笔者思考的问题。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运用PowerPoint为主体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教学具体化、形象化和信息量大的优势,解决授课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笔者以PowerPoint为主体软件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实践的一点体会。

1 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面临的问题

虽然学生在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之前,已经学过医用电子学和医学影像物理学等课程,对理工类知识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医学影像设备学打下基础,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还是遇到如下一些问题。

1.1 教材内容多,授课学时少 医学影像设备学涉及到不同的医学影像设备,如X线机、CT、MRI、超声诊断仪等等。在30学时内,传统教学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将这些内容全部概括进来。教材内容多,授课学时少,如何提高课堂授课信息量成为理论授课时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1.2 概念抽象,线路图复杂,学生不易理解 由于医学影像设备学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线路图,学生从未接触过,很陌生,而且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与思维习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欠缺。若按照教材编写的思路来开展教学,学生会由于自己太过薄弱的理工基础而听得满头雾水,无所适从。如何将抽象、复杂的知识通俗易懂地传授给学生是必须解决的又一个重要问题。

2 多媒体在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的优势

2.1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节约课时,提高教学效率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和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模式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板书和挂图上花费了不少时间,而使用多媒体教学,不仅节省了教师在黑板上书写的时间,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加紧凑、形象、直观,增加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解决教学学时少的问题。

2.2 多媒体教学能够较好地模拟动态过程,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和掌握[4] 教材中有很多抽象的概念,很难用简洁的语言解释清楚,学生也不易理解和掌握。多媒体动画模拟动态过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比如X线发生装置的教学,笔者利用Flash软件制作多媒体动画生动的再现“飞焦点技术”、“X线管阳极旋转”、“X线产生”的过程,既形象、直观,又可反复播放,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3 多媒体教学,便于教学设计,突出重点内容 在传统教学中,靠板书和教师的语言来让学生体会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在紧张的授课中,板书不能过多,有时难以规范。教师边写边讲,还要看学生的反应,常常会顾此失彼。应用多媒体教学,幻灯片上的内容可以合理设计,规范处理,并可用一定的方式突出重点,如用不同颜色、不同字形、不同字号,使学生明白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熟悉掌握内容,哪些是只需要了解的内容。

2.4 多媒体教学,学生不受忙于记笔记之苦 传统教学中,教师边讲边板书、绘图,学生忙于记笔记而无暇听老师讲解。多媒体教学可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课堂上学生可以不必忙于记笔记,用更多的时间跟随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课后再拷贝该课件在电脑上自行复习,不受记笔记之苦。

3 多媒体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1 重视多媒体课件质量 教学效果优劣与教学课件的质量关系重大。在多媒体教学中,利用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课件时应遵循认知规律。课件中引入的图表要经Photoshop处理变得清晰后才可使用,同时图表颜色的搭配应协调,色彩不宜过于刺激。文字的色调应较统一,不过于华丽,以3种以内不同文字颜色为佳。文字内容宜简不宜繁,重点要突出。课件中不添加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以免分散学生课堂注意力。总之,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质量至关重要,课件制作时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授课内容上,而不应该被其它的内容所分心。

3.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有许多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其始终只是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教师的作用。在多媒体教学中应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不仅要充分备课,优化教学过程,精心设问,增加课堂上师生间的交流,而且还要适当控制教学进度和换片翻页的节奏,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3.3 多媒体教学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 虽然多媒体教学具有诸多优势,但是它不能够完全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诊断用X线机的教学,学生从课件中的文字、图片、动画和教师的讲述等认识电磁继电器从电磁线圈得电到各触点动作的过程。但是,笔者发现学生对电磁继电器整体的认识没有亲眼看实物演示那么具体、深刻,当学生观看了实物的动作过程时有种“百闻不如一见”的感觉。

3.4 课外时间应设辅导答疑 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学生在课堂上来不及消化,而且课外自学也会遇到许多疑惑之处,因此,每周至少安排2小时的课外辅导答疑时间,以便及时指导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总之,在少学时医学影像设备学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时间利用率,增加了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解决了授课学时少、内容多的问题,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教学有利也有弊,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使之成为教学腾飞的翅膀,更好地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 李玉子.多媒体技术在循环循环内科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J].中国医疗前沿,2007(3):101-102.

[2] 郝利国,刘丽杰,黄德胜.医学影像设备学双语教学效果评估语探索[J].医学教育探索,2007,6(7):653-658.

第4篇: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论文摘要:基于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的现状,通过教学实践总结出了实施多媒体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需要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外,更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过多地依靠课件的播放,要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中还需注意师生互动。

大学物理是一门概念性、逻辑性和系统性都很强的基础课,它在科学素质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上起着重要作用,因此该课程的改革一直受到关注。大学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便是该课程教学手段的改革。多媒体课件的使用改变了过去单调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是有利的。然而教师如果不恰当地使用不合适的课件也会带来一些弊端。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如何运用多媒体课件,怎样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是值得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1、多媒体教学的现状

目前,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开展[n}。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相比有诸多优势,例如便于资源共享,增加了信息量,通过图片动画使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物理模型和物理过程得以形象生动地展示。因此有些学校有些教师便过分地强调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教学过程完全依赖并不理想的课件,依靠电脑和投影仪,不使用其它教学手段,抛弃了传统的黑板和粉笔,一堂课写不了几个字,教师变成了PPT的解说员,甚至出现年轻教师离开多媒体课件讲不出完整的授课内容的现象。学生坐在下面似听非听,难以做笔记,来不及思考,昏昏欲睡,完全没有了课堂应有的气氛,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于是出现又一现象即有人怀疑否定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2、运用多媒体教学的体会

通过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体会到使用多媒体教学会对提高教学质量有帮助,但要真正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需要制作合适的多媒课件,需要教师在实施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组织技巧,将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并找出其最佳结合点。

2.1多媒体课件的制作

一个好的多媒体课件是提高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质量的基础。课件的制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2.1.1简洁明确有特色

课件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合理地编排教学内容,做到主次分明,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文字及公式简洁明确,具有特色。课件不是教材,不能出现大段的文字公式,更不能一下子出现整页的文字公式,要以自定义动画的形式,使播放时能随时控制它的出现,能演示出推导和分析的过程。

第5篇: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在教学改革中,多媒体教学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多媒体是具有同时处理、编辑、存储和显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媒体信息的技术。教学不单要求教师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在传授书本知识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多媒体教学的自身价值取向。特别是在影像学教学中适时恰当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体现影像教学的特点,使教学内容具体化、生动化,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提高,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效的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借助多媒体拓展教学,开阔学生社会生活的视野。

在影像学教学中,学生需要接受形象、直观、生动的图形和视频及音频等信息,调动学生视觉和听觉功能发挥作用。在影像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式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实现认识的不断飞跃。这就是多媒体教学所引发的心理效应和情感效应。通过多媒体教学形式、可以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型"变成主动的"需要型"。多媒体教学以它特有的魅力诱导、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单一的教学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调动了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从而大大地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和学习负担,使学生由消极被动的无意活动向积极主动的有意活动方向转化。把多媒体应用于影像学教学领域的优势在于:增大信息量。避免多次交换使用录音机、录相机、幻灯机、实物投影仪、挂图等等,即节约了保贵的时间,又大大提高了信息输出量。操作简捷。教师在设计课件时,把繁琐的操作规程可以预先设计在面板上,令操作者可以自主地选择学习进度和学习节奏。 资源、信息管理形象、方便、高效。 突出教学重点。利用电子图像和动画技术使抽象信息的知识简单化、直观化,缩短了客观实物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课件携带方便,保存持久,制作的课件可以刻录到光盘上。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钻研学习的精神。

教学的整体改革必须以现代教学媒体的应用为突破口。在教学过程中,一些重点、难点的地方,用传统的教学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理解,此时最好的方法是借助于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地处理教材,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如何突出教材重点、突破难点至关重要。而多媒体教学手段就成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教材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有效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开展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由于教学课件是多媒体教学的一个核心组成要素,所以,多媒体课件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就目前多媒体来看还存在着不尽人意之处:文字过多,标题不醒目。从教学课件数量而言,可利用可见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需要教学课件,手中没有可参考、利用的课件,教师实际使用的每个课件都需要亲自制作。因经验不足,有些内容组织的过多,有些内容组织的过少,没有提高教学质量。实际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多数是属于备课笔记数字化型的,多教学课件实际上是屏幕反映代替原来教师应该在黑板上的板书,大多数课件还缺少一个能启发学生思考、引起学生思维共鸣的场景呈现和能触发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帮助学生完成知识构建的解析性的演示动画,那么这样的教学课件也就很难实现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很难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这个手段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飞跃。作为教师个体要加强业务学习和进修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熟练掌握一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有关素材制作工具的使用。课件制作的关键是素材的制作和收集,各种素材是课件的灵魂,多媒体课件比常规教学手段优越的地方就在于它能用一个动画或视频通过画面、音响、动感,让学生从呈现的情景中获得感知,如果课件事去了这个东西那它和在黑板上板书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时展的趋势。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勇于实践和探索,不断学习,就一定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的教学课件。

第6篇: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运动生理学;教学手段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在正确认识人体机能活动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体育运动对人体机能发展变化影响的科学[1]。是师范院校体育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其内容繁多、概念抽象、理论性强,与运动实践密切联系。随着运动生理学基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生不再满足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如何提高运动生理学的教学质量是任课教师不断为其奋斗的任务之一。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的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将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无论在发展学生智能、激发学习思维、增加学习兴趣,还是在组织教学、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等方面,都显示出它的优势。但是,在多媒体教学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表现在学生对其接受的态度并非预想的那么积极,对教学效果也有一些负面的影响等。因此,如何正确运用和客观评价这种教学手段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现就多年来的教学体验,对运动生理学教学实践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做如下三点探索性的思考:

1.多媒体技术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点

1.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直观教学效果

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使许多抽象的和难以理解的过程变得生动有趣,还可以模拟许多肉眼不能直接看到的宏观和微观上的结构与变化,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提供了形象有效的表达方式。如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气体交换过程等动态变化和较为抽象的内容,用多媒体课件学生就能清楚地观察到细胞内、外离子交流电位的动态变化及气体在肺泡和血管内以及组织之间进行交换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人体功能变化建立直观的印象。再如,长期从事体育训练的人出现安静时心动徐缓, 左心室肥厚,运动时摄氧量增加,速度、力量和耐力素质提高等特征。学生普遍感到抽象繁琐,如果做成多媒体视频动画循序渐进地进行显示,生动形象地一步步带着学生去剖析,启发学生思考,仅用几分钟时间学生就获得了豁然开朗的快乐,这样进行教学省时、省力又轻松愉悦。

1.2 减轻教师劳动强度,提高教学效率

运动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它的知识来源于对生命现象的客观观察和实验,因此在理论课教学中,授课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操作技术,往往需要展示大量的资料。传统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录像带、幻灯片、胶片投影等,这些方法虽然包含了一定的信息量,在教学中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教学准备时间长,工作量大,不易更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很容易制作教学所需的各种图表,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动态分析的场景,化繁为简,而且字迹清楚、图象清晰、重点突出,把原本抽象、复杂、枯燥的数据和内容转化为形象的、可视的、有趣的、可听的、动感的内容,提高了教学的生动性和直观性,并且省去教师冗长的说理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3 拓展课堂时空,增加教学信息量

相对于传统模式教学以语言文字形态为主来说,运用现代化的电教媒体,有着明显的提高传递教学信息速度和效率的优势。在运动生理教学中,一些细微结构,如人体细胞、组织内部器官等不易看到,而应用多媒体则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这一问题。因为电影、录像及自制的投影片、幻灯片,能将原来细微的东西放大许多倍;如果采用X光摄影,则能够清晰地看到人体内部的骨骼运动、消化管的蠕动、血液的流动等情况;再如,要想组织学生在教学进度规定的时间内观察骨骼的生长、胃肠的消化等过程,是相当困难的,而利用电教媒体如电影、录像,通过逐格摄影拍摄下来再播放,仅用30秒钟就可以看到3个小时的胃对食物消化的全过程,节省了时间、提高了传递知识的效率,从而拓展了课堂时空,增加了教学信息量。

2.多媒体技术在运动生理学教学中的缺点和不足

2.1 教学节奏快,不便于作课堂笔记及师生互动

采用多媒体教学大量节省了课堂板书时间,上课教师很容易不自觉地加快课堂教学速度,增加课堂信息量。结果学生经常在听课过程中觉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思维跟不上教师的讲解,影响了听课的效果,同时笔记也经常会记不完整,很容易遗忘课堂所讲内容,也不利于课后复习。此外,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时容易根据提前准备好的演示课件来组织自己的语言和思路,且被局限于在电脑前控制鼠标,往往容易忽略与学生的信息交流,不容易把握学生的接受程度。交流减少无疑割断了老师和学生在思想和感情上的纽带,老师的情绪也就很难感染和影响学生,学生可能被纷乱的投影屏幕影响,也不再仔细听老师的讲解,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2.2 多媒体课件重形式轻内容,教师个性化教学难以发挥

目前有相当部分的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还缺乏正确的认识,往往只是把要讲的教材内容全部制作成多媒体课件,没有把课件中动画、图像、视频等形式与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系统的教学内容往往被分解成以每一屏幕为单位的独立单元,单元内容之间的联系弱化,知识点支离破碎,使学生对每节课的知识结构、重点缺乏系统认识,对教学内容的印象也比传统教学方法浅。并且,多媒体课件很大程度上是教学资源共享,但当许多老师课堂上采用相似的多媒体课件和电子教案时,难免会失去某些个人的教学风格。教师应具备个性化教学风格,这样才能更加吸引学生,这在教育界中已形成共识。多媒体教学往往注重教学的形式,而忽略了基本的人的因素,这不仅助长了教师中的互相复制,懒于思考和创新,显然还不利于对学生人格和学风的培养。

2.3 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忽视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主导作用都是不可忽视的。然而,有的青年教师依仗其电脑知识的优势,不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致使课堂应变能力差,一旦电脑异常,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且过分依赖预先制作好的课件,不能随教学环境进行思维,教学枯燥乏味;如果课前不注重教学内容的演练,还会导致课堂上出现较多的教学错误或口误。还有些教师视多媒体手段为万能,完全摒弃了直观的形态教学模具,反而使教学陷入被动状态;教学语言贫乏,有的教师授课只是照“本”(屏幕)宣科,于是乎,教室成了电影院,教师当起了电影放映员,教学过程自然变成了放电影的过程,完全没有艺术可言,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正确认识和对待运动生理学多媒体教学

3.1 合理使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改变旧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合理的设计课件呈现的内容,组织好多媒体课件中的知识流程,合理安排界面,体现出知识点的概括性、明确性、逻辑性、连续性和层次性。

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要随时注意与学生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讲知识的反应和接受情况,注意把握讲课节奏,在重点、难点的关键处要稍有停顿,避免画面滚动过快或跳跃播放,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并能跟得上教学内容展示的速度。学生则应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课前预习,课堂上带着问题听课,紧随教师的思路,努力听懂所有内容,笔记只记要点,课后及时温习,整理笔记,以达到对所学内容的进一步理解和记忆。

3.2 优化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课堂上能否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好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确定本次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针对不同的教学过程,选择使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将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寓于其中,提高教学效率。

3.3 教师要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

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学内容的传播、教学艺术的应用和教书育人的体现等方面。青年教师若习惯于依赖多媒体教学,不注重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对其成长不利。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要圆满完成教学任务,除制作合格的多媒体课件外,语言艺术的表达、板书的合理使用、各种教学手段的综合应用和个人综合素质缺一不可。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其优势,把握使用的“度”,同时应刻苦训练教学基本功,使多媒体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结语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双边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有效的教学手段是为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的才能,启发创造力和发展科学的思维方式服务的。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的出现无疑带给我们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而且具备许多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越性。但实践告诉我们,纯粹强调手段的先进性而忽视教学的规律,远离学生的需求也是不对的。我们的教学不是产品演示会,也不是学术会议上的演讲,而是与学生思想、感情和智慧的交流,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和对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之长,补传统教学方法之短,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魏.对运动生理学教学方法的分析[J].辽宁师专学报2007,9(2):67-68.

第7篇: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多媒体教学以其直观、立体、多层次、多视觉的教学思路,通过动画、声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为我国教育改革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但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应用起步较晚,大部分医学院校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性接触,近几年才广泛应用[1],我们针对我校区应用多媒体教学的效果进行了调查和总结,现介绍如下。

1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1.1信息容量大:医学中很多学科如解剖学、病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生物学、人体寄生虫学等,需要图表来讲解,教师画一副图有时需要很长时间,影响其它内容的讲解,有些教学挂图携带使用也不方便影响了教学效果。使用多媒体教学教师可以节约过去用于大量板书,选挂图及擦黑板的时间,这样就有充足时间和精力去扩展、深化教材深度和广度,从而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取更多知识,拓展知识面。

1.2激发学习兴趣:多媒体突破了微观限制,帮助学生加深理解教学内容,将不易单纯用语言表达清楚的抽象复杂的理论直观地表现出来,变抽象思维为形象认识。作为医学生都有这样的经历,面对老师在讲台上眉飞色舞的讲解,坐在下面的学生怎么也难以想象五脏六腑里面血液是怎么流动的,药物如何代谢,组织液怎么渗透等等。有了多媒体,这些都不再成为问题,多媒体技术运用录像、光盘、计算机等,把书本知识转换为直观形象、图文并茂、情景交融、视听结合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使以往呆板的教学形式变得丰富多彩,让学生通过多种感觉接受知识,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有效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主动性,使知识的掌握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1.3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师生互动交流:由于多媒体教学比传统教学花费的时间要少,多出的时间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开展课堂活动,构建问题情景,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让师生之间产生互动、交流,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能使教师更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1.4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多媒体突破了课堂内容的局限性,拓宽了学生知识范围。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讲授内容受学时限制,一节课不可能讲得太多,而采用多媒体教学能在同样时间内比课堂教学获取更多知识。教学素材如文字可以自己输入,图片,动画可以自己扫描制作,还能插入影视资料,这样就能超越文字教材的范围,吸收本学科最新的技术和方法,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学到许多书本上零散的看不到的东西,而且在不增加学习负担的情况下开阔视野,缓和了当前医学课程内容多学时少的矛盾。由于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动手操作,通过多种感官综合刺激可以增加信息接收量,缩短教学时间,学生在充分利用视、听觉的基础上,加强记忆,提高了学习效率。

2多媒体带来的弊端

2.1盲目使用多媒体:多媒体技术虽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并不是所有医学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在形态学科如病理学、组织与胚胎学、医学微生物学及免疫学、临床检验学等效果较好,而一些非形态学科许多师生反映一般,当然这可能与教师课件制作水平、使用技巧等多种因素有关,如果生搬硬套使用多媒体教学,结果肯定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2.2课件内容过于简单:目前我校使用的多媒体课件,大多仍以文本资料为主,其中穿插了为数不多的静态图片或表格,个别只是单纯手写幻灯片。有的教师把所讲的内容展现在大屏幕上,使文字教材变成了大屏幕教材,教师变为播放课件而非讲授知识,这种教学效果如何是可想而知的。

2.3过分依赖多媒体,忽视板书应用:部分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完全放弃了板书,两节课下来一个字也不写。虽然多媒体教学是否需要板书现在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我们认为:教学效果的好坏,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与教师知识水平、语言表达、讲课方法、对课件及板书的应用技巧等都有密切关系。传统板书教学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已经习惯的模式,教师在板书时学生有一段调节思维的过程,这是板书的优势。如果在运用多媒体时适时穿插必要的板书内容,特别是一些重点和难点,把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2.4不分主次,喧宾夺主:多媒体的优点是它的多种表现手法,但使用不当反而会适得其反,采用过于花哨的形式,会冲击了主要内容,真正留在头脑里的东西并不多,这就造成了主次不分,喧宾夺主的后果,不能体现学习重点和难点,更不能展现多媒体的优势作用。

3体会及建议

3.1教学内容选择方面:要选择适合发挥多媒体特性的教学内容,如形态学,微观、抽象的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及实验技能训练等方面[2],同时要做到内容适中,使学生有理解和记忆所学知识的余地。

3.2提高教师课件制作水平:要尽量做到文字颜色与背景的有机搭配,动画、录像和图片的适时插入,使学生在学习时能有一种美的享受,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

3.3课件运用技巧:课件放映速度要适当,太快在学生头脑中难以留下深刻印象,太慢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所以课件播放时,应该能够在学生大脑中留下一定强度的刺激和比较清晰的印象,课件之间切换应留下一些空间给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思维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已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但如何真正运用好,发挥它的辅助教学功能,还有待于继续探索、研究。

参考文献:

[1]曾首涛,徐晓阳.医学院校多媒体教学的思考[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4(11):1573.

第8篇: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下面我就多媒体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讲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教学应重视课前准备和研究

课前准备是课堂教学的前提,只有课前准备充分,才能上出高质量的课,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利用计算机辅助备课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在电脑上备课便于随时对教案修改和补充。现在很多地方要求老师实行无纸备课,即电子备课。如果想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要备好一节课是不容易的,有时需花三天甚至更多时间才能备好一节课。有些课还要制作课件,而且并不是每一个老师都会制作课件。但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的资源共享,结合本校的实际加以修改。这样变成自己的课件,可大大加快备课速度和质量。

例如,在讲《氯化氢》这一节课时,我从网上下载了氯化氢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氯化氢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然后把这些组件插到课件中,充实了我的课件,使课件既有内容又生动。大大缩短了备课的时间,充分发挥了资源共享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收集整理化学教学内容和信息,从中选择或借鉴对教学有用的东西来充实课堂,提高课前准备的质量。

二、多媒体教学应重视教学过程的优化

高中化学的新授课,毋庸置疑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误区。在讲授新课时,教师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这比一支粉笔三尺讲台的传统教学模式所达到的效果强多了;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提高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实践证明,正确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使课堂生动形象,学生普遍感兴趣,知识接受快,课堂效率高,让学生在活泼轻松的气氛中学习。

1.创设好的情境

好的情境是引人入胜的好途径。利用多媒体辅助技术,创设好的课堂情境,适时地呈现有趣的内容给学生多方位的刺激,让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来认识理解化学现象和本质。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中有关于光化学烟雾的讲解,有很多学生不知道光化学烟雾是怎么回事。我们在网上找到了“1934年发生在伦敦的光化学烟雾事件”的短片,画面形象生动,使学生很容易知道:是汽车大量排放的氮氧化物导致了光化学烟雾事件。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老师的教学质量,增强了教学效果,真是一举两得。再如水华、赤潮等许多新课教学都可以利用软件制作成相应的教学情境。

2.剖析化学反应机理及物质结构

有些化学反应机理及物质结构,光凭讲解很难表达到位,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不同了。例如利用Flas将钠原子、氯原子的化合过程展示出来。起初的钠原子、氯原子自动相遇后在一定条件下,钠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转移到氯原子最外层电子层上,融入并绕氯原子核运转,同时显示出负电性。此时,钠原子最外电子层消失,使次外层变成了最外层,同时显示出正电性,在静电作用下,两离子相互作用形成NaCl。多媒体使许多通常看不见的反应过程变成了生动有趣的化学过程。如水的形成过程、苯的结构等。一般化学反应都进行得较快,无法控制,学生难以看清,难以理解,利用多媒体技术二维或三维动画软件,可模拟化学反应的过程,进行同步控制。多媒体信息量大而快,增大了知识的密度,加快了教学的节奏,提高了课堂效率。

3.深化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

氧化汞热分解成汞原子和氧原子,许多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这个内容是为了给学生建立原子的概念,单就书上内容、图示、讲解,让学生较好地理解原子概念确有一定的难度,把这个内容开发成课件,学生看见了形象逼真的动态演示,较好地理解了原子概念,使教学重难点很快解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4.优化化学实验

例如演示氨的喷泉实验,实际操作很难收到预期效果,但运用多媒体演示实验过程,让学生很容易理解喷泉实验的反应原理。实验效果明显得到增强。

5.演示整合新旧知识

每逢期中、期末我们都要对化学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多媒体能很好地展示相异反应类型、相似反应过程等。例如:中学化学中制取气体的几种类型,如重做实验,既浪费时间,又无新鲜感,利用多媒体文字、声音、图像、表格、动态再现化学实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使知识有了结构和系统。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知道化学反应不是孤立的,化学知识不能分割开来学习。

三、多媒体辅助学结

复习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之一。复习课一般应将该章知识的内在关系、外在异同和与其他章节的联系差别展示给学生。传统的复习课是老师一边讲一边将这些联系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往往耽误了许多宝贵的课堂时间,而且会打断学生的思路,不能收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将知识结构事先输入到计算机中,复习时一边讲,一边逐步把知识结构显示出来,及时帮助学生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在头脑中形成知识框架、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

第9篇:多媒体教学体会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 多媒体 模拟场景 再现情境 催感 激发思维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形象化不明显,趣味性不是很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来提高思想品德课的趣味性、生动性和实效性。多媒体教学手段真实模拟教学内容的现实场景,再现教材中描述的活动情境,通过图、文、声、像生动的展示活动内容,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活泼有趣,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思想品德课的知识和内容,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增强教育效果。在教学方式上,打破了以往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把以往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变成个别化学习,合作式学习等各种教学形式,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的教学活动,教学效率明显提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活动就多媒体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借助多媒体再现场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思想品德课枯燥的知识内容,机械地灌输方式,让学生常常觉得乏味,失去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多媒体展示形象生动的画面,创设形象逼真的情境,将抽象的知识内容转化为形式多样的感性材料,学生在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积极性高涨,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探究的状态。通过展开联想,积极思维,主动探索,建立表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过健康、安全的生活》这一单元内容时,借助多媒体播放各种交通标志图,展示交通法规及交通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同时播放交通宣传的宣传画或交通宣传动画片,播放违反交通规则造成恶通事故的典型案例片段,增强教育效果。这样,让学生从中直观的感受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深刻理解“交通安全,人人有责”的真正意义,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保护好我们自己。例如,在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这一单元内容时,运用多媒体播放《爱我中华》的MTV,熟悉的旋律,感人的画面,让学生从优美的歌声中感受到56个民族大家庭的幸福、和谐与欢乐。在多媒体大屏幕的感染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使他们很快进入学习状态,这非常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二、借助多媒体使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与手段是多媒体教学技术的核心优势,选择新颖、经典具有鲜明时代主题且符合学生当前思维方式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流行音乐、影视素材等。以学生兴趣引导为原则,调动其主动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终使得他们的学习效率显著提升。

例如,教学《师友结伴同行》这一节思想品德课为例,通过DV记录发生在同学们身边合作互助的事情,记录点点滴滴难忘的班级活动,深化团结互助的主题。实践证明在教学中,用身边的实例教学,教学效果是最成功的途径。

又如,在教学《满怀希望 迎接明天》章节内容时,结合所授教学内容播放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和氢弹试验成功的画面,播放近期“神九”、“神十”成功发射的壮观场景等精彩的画面,振奋人心的画面深深的感染着每一个学生,在激动人心的场景中,学生从内心中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暗下决心,发奋图强,奋发努力,刻苦学习,决心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科教兴国的远大理想。

三、借助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生们社会实践经验较少,受到思维能力以及认知水平的制约,往往在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当中出现学生学不懂,老师不好教的困境。为了显著提升学生的直观的认知,跨越社会经验障碍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将视频、动画、形象化具体化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做到由抽象到具体,理论联系实践。事实证明,这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可以显著的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例如,在《过富有情趣的生活》这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学当中,通常学生通过以往的社会认知教育已经对其含义略懂一二,可以这时老师面对这个题目却比较难下手。这时可以通过具有动感、形感、色感、声感的动画片方式呈现一个这样的画面:在一个大家经常玩的集体游戏中如果有人不遵守规则就会导致游戏无法进行下去。这样无规矩不成方圆的主题就比较贴切,让学生们深刻的了解生活中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反过来可以深化提升“携手共进”这个课堂主题。

四、借助多媒体化繁为简,化虚为实,提高教学的感染力

想通过刻板说教让学生们理解事物对错、判断事物的好坏之分是很困难的,更会因为普遍存在的叛逆心理产生抵触情绪。心理学家论证发现在人的低龄阶段由表象感知到理性认知的跨越通常会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要想快速高效的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

在讲到《融入社会 肩负使命》这一单元内容时,在课堂开始讲授之前可以将南山、天池、地质公园等环境优美的影像呈现于学生面前,让他们真真切切的去体会在我们的自然是多么的神奇多么的有魅力。借助动画视频演示环境变化,原本在一个空气清新的地方有一个水波荡漾的小湖,自由自在的鱼儿欢快的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湖边的自然景色美到让人陶醉。这时可以将镜头转换,随着环境被人类污染破坏,湖水变的恶臭,鱼儿死了,天空灰蒙蒙的暮霭将大地笼罩的死沉沉的。小动物们哭了,人也不高兴了。“救救小池”这四个大字恰到好处的出现在荧幕之上。毫无疑问,这种画面对启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让他们人知道自己有责任去爱护环境保护动物。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真实模拟教学内容的现实场景,再现教材中描述的活动情境,生动形象的展示教育内容,其精美的画面,意境的创设,时空的拓展,身临其境感受,使原本抽象、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通俗易懂、生动形象、活泼有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新颖活泼的呈现形式,使得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极为高涨,提高了教育效果。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呈现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或是根据教学重点进行专题教育活动的时候,选播感染力强,振奋人心的历史画面催感,激发学生思维,创造出高尚的精神氛围,让学生获得启迪。新颖的教学形式,浓厚的趣味性极强的课堂教学氛围大大提高了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田树波.信息技术与农村思想品德课的整合[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

[2]高凤清.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品德与社会教学[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34).

[3]杜谋祥.回归生活,提高品德教学的实效[J].河北教育,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