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

第1篇: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 农产品监管;物联网;LIMS;追溯;监管机制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337-02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就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以及各种信息传感设备采集物体的信息,按约定的协议,把这些信息与互联网相连,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形式。通俗一点讲,物联网实际上就是将实体的信息通过无线通信机制记录到局部或互联的信息系统中,通过互联网或内部网络,可以实现实体信息的处理与高效运用。

现代物联网技术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农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新兴科技成果尚未在这个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将科技发展成果应用于这个行业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有效掌握农产品的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等信息,对于建立覆盖从生产到流通各环节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具有重要的意义。

1 利用可联网速测仪监督农产品质量安全

目前,利用农产品速测技术,已经在农产品生产基地、农贸市场、超市等场所设立了大量的农药残留速测、兽药残留速测、水产品速测等检测点。这些检测点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收效甚微。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速测点的检测行为缺少有效的监督。这些检测点通常是在监管部门的要求下自主建立的,检测积极性不高,检测人员缺乏必要的检测技能。在这种情况下,使得这些检测点形同虚设,没有起到应有的质量安全监测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在已经开发出可进行无线联网或有线联网的速测仪,并且已经应用到了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监管中。这类农产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仪器具有检测数据先上传后打印的特点,不能人为录入或修改,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另外,可以在检测场所安装联网的影像监控设备,利用网络视频监控技术解决远程实时监管问题,确保检测结果的时效性与真实性。农业行政部门可以建立监管中心控制平台,实时收集、存储检测数据和影像,实现对各检测网点系统管理,并且将监管控制平台的统计分析数据到公众信息平台,或者将该信息传输到其他农产品监管信息系统。

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农产品销售的市场分别设立这类农药残留快速检测、重金属快速检测、兽药残留快速检测等检测站,可以有效地控制生产环节和流通环节中产生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危害因素,也可以明确责任,便于监管部门对相关责任人的管理和处罚。

2 利用土壤重金属传感器监测土壤和灌溉水中重金属污染情况

重金属(Cd、Pb、Hg 、Cu、Cr 等)是危险的污染物,往往长期积累在生物体内不可降解,在极其微量的情况下也会对各种生态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近年来发生的“雀巢婴儿食品涉毒”、“镉米”、“香烟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等多起公共食品安全事件都与重金属超标有关。

食品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世界各国政府也纷纷加大检测力度,在对食品安全检测技术提出新要求的同时,还增加了食品安全检测的项目并扩大了检测范围,以保障人民的饮食安全。现阶段的土壤重金属的检测方法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X射线荧光光谱法、生物示踪法、免疫测定法、电化学方法等。激光诱导击穿光谱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检测无需对土壤进行前处理就可以直接用仪器进行测定,并且可以快速地测出测量土壤中所含的大部分重金属元素的种类和具体的含量;生物示踪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可靠性;而免疫测定具有快速、操作简单、灵敏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随着食品安全的需要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在已经开发出了可以在线监测金属离子的电化学检测方法。电化学法具有检测精度高、检测时间短、稳定性和重复性好、设备成本较低的特点。系统主要包括PDA、电化学检测模块、GPS 定位模块、3G 通信模块以及电源模块。电化学检测模块传输的信号经过PDA分析,得出所测物质的类型和准确的含量,同时融合GPS 定位模块采集到的位置坐标,并且通过3G 通信模块发送到服务系统[1]。这种重金属检测方法可以快速检测出土壤中的汞、铅、镉等多种有害重金属,目前还处于发展完善阶段,相信这种方法很快就会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各地的农产品种植耕地上安装重金属传感器,通过无线网络定期将检测到的土壤或灌溉水中重金属含量数据传输到统一的数据库。当重金属含量低于限定值时,将检测数据直接纳入该产地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信息中;当重金属含量超出警戒线时,自动切断该产地的农产品的供应链,并发出警报,便于农产品质量监管部门作出相应的处理。

3 利用LIMS共享农产品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数据

随着国内检测市场的不断发展和检测机构的检测水平、管理水平、检测办公条件的不断提高,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并应用。传统意义上的LIMS包含:检测流程管理、报告管理、资源管理、数据采集和处理及相应的安全设置等方面。目前,最先进的LIMS解决方案是基于应用服务器平台和关系数据库开发的应用系统,这类系统容易和其他系统对接,从而有利于资源共享和信息公开。

根据《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实验室按照旧的方式运行时,工作量大,管理繁琐,容易引入人为的错误,而且造成大量的纸张浪费。最为关键的是无法实现对实验室运行过程的实时监督和信息传递。农产品检测实验室使用LIMS后,可以将农产品风险监测的结果直接上传到上级网络,还可以将监督抽检的农产品的检测结果直接纳入相应的质量追溯系统[2]。

农产品检测实验室的资质认定一般采用定期考核的形式,但是这种形式无法真实反映实验室的日常运行情况,很难保证检测实验室的检测质量。LIMS系统中具有工作流程管理功能,检测工作运行中的各环节的操作和管理全部实现在线操作和自动流转,具有自动采集大型仪器数据,自动生成检测报告等功能,不但可以降低人为出错机会,而且还可以避免人为修改检测数据。LIMS系统还可以对仪器设备进行管理,可以自动记录仪器的检定、校准、期间核查、日常维护等信息。管理人员可以在线实时了解仪器状况,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LIMS系统接入互联网后,CMA和CTAL管理部门可以实时远程监督实验室的运行是否符合要求,彻底杜绝为了应付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而做假的行为。实验室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试验等质量控制活动。

2012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办法》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农产品检测实验室获得的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查检测数据,通过互联网汇总到统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可以自动生产成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状况图,为管理者和消费者提供食品安全预警。这些检测数据经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分享到农业信息网等农产品信息平台。对于生产者和经营者委托检测的农产品,根据相关的批次,将产品的检测结果纳入该产品应相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信息库。

4 利用质量追溯系统汇总监测结果信息

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明确规定要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并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将有效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实现对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管理。农产品可追溯体系是一套非常有效的农产品监管途径,通过条码能追溯到农产品的生产过程的详细信息。通过追溯管理,对造成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责任人实行质量追究,从而强化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实施农产品可追溯制度,使农产品生产、运输、销售等所有环节的每一步都有记录,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

近年来,全国各地已经陆续建成了大量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在我国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贡献着一定的力量。但是,由于记录的信息都是由人工录入,而且输入的内容偏少,其真实性和有效性不足。以陕西省榆林市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为例,农产品追溯信息中目前只包括播种记录、施肥记录、灌溉记录、病虫害防治记录、采收记录5个方面,缺少权威部门确认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检测结果等方面的信息。这些信息显然不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要求,农产品监管部门也很难以此作为跟踪执法依据。

目前,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部门都在积极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工作,建立并实施了不同的追溯查询系统,在一定区域实现了农产品的追溯管理。但各系统之间互不兼容的问题严重,不但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而且还不利于政府部门统一实时监管[4]。因此,需要建立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分析中心,接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关的各方面信息,包括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信息、土壤重金属信息、农产品抽检定量检测信息等,整合所有的有价值信息,将信息全部汇集到农产品追溯平台[5-6]。

5 结语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和生活品质的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7-9]。应该利用现代最新的信息技术和检测技术,建立立体的监管网络和科学的信息分享渠道。使农产品从生产到销售的每个环节都有原始数据和监控视频配合,确保展示出来的信息全部真实可靠(图1)。一旦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可以通过调查追溯信息,找出发生问题的具体环节。

从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看,可以实现快速检测的传感器技术将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农产品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生物毒素含量、违禁添加物等将会被全程监控,并且通过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及时地传递给监管者和消费者。

6 参考文献

[1] 王辉,刘刚.土壤重金属快速监测仪器的研究[J].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重庆:创新农业工程科技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2011:1004-1007.

[2] 朱卫良,端木竹筠.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J].电子与封装,2006(3):40-42.

[3] 崔野韩,王富华,刘鹏程,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探讨[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2):57-59.

[4] 陈松,钱永忠,王为民,等.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现状与问题分析[J].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1(1):50-52.

[5] 徐建鹏,周鹿扬,张淑静.物联网在农业中的应用[J].宁夏农林科技,2012(2):71,81.

[6] 冉文江.基于物联网的农产品安全监控信息系统研究[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6):32-36,53.

[7] 刘东红,周建伟,莫凌飞.物联网技术在食品及农产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农业机械学报,2012(1):152-158.

第2篇: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1.全面深刻理解依法行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遵循“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履行职责,以法治思维开展更高层次、更系统的改革创新。

2.依据法律核心要义开展改革创新研究,积极探索有利于法律实施的创新机制,争取参与质检总局组织的改革创新研究。坚持立改废释并举,推进政策理论研究成果落地。

3.坚持检验检疫业务工作主线,认真梳理有关法律法规,准确理解法律核心要义。定期开展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评估清理工作,不断完善法规制度。依法开展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工作,探索建立责任追查制度。

4.严格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健全内外部监督机制,强化业务督察和对外稽查,完善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做好12365投诉举报处理、工作及行政复议工作。

5.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坚持落实各级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做好“六五”普法总结验收,营造法治文化氛围。

6.推动法制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加快培养公职律师,发挥好法律顾问和法制研究小组作用,提高法制专业水平。

7.强化基层法制建设,指导分支机构以创建依法行政示范单位为抓手,促进基层提升依法行政能力。

8.完善以维护国门安全、生态安全、人民健康安全和国家经济安全为核心监管目标、以全面提高监管效能为标志的科学监管体系。

9.(文秘站:)各业务处要按照“放、管、治”的监管理念,全面落实提高监管效能的指导意见,围绕各个关键要素,抓住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研究制定科学有效、操作性强、充分体现监管体系各要素的制度和作业指导书。

10.强化风险管理,构建起全局风险管理制度框架,完善各业务领域的风险管理制度,规范风险信息收集、研判、预警及应急处置,提高监管针对性。

11.强化流程管理,按照监管更有效、分工更科学、办事更方便的原则,借助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构建信息一次处理和共享、内部责任清晰、分工合作的网络化监管机制。

12.强化稽查,完善口岸稽查机制,增强口岸稽查在风险管理、提高检验检疫执法的威慑力的作用。完善进出口商品抽查工作机制,加强分类管理合格评定、履行双边检验监管协议、强化境外通报召回及退运追溯调查、案件稽查等工作,严厉打击出入境领域的假冒伪劣、职业操守失信等违法违规行为。

13.强化应急处置,搭建整体化的应急处置制度框架,形成层次清楚、相互衔接、协调有序的应急处置制度。

14.增强科学技术对提高监管效能的支撑作用,充分发挥科技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装备和开展技术改造,提高口岸查验、实验室检测在发现问题和排查安全隐患的能力。

15.增强信息技术对提高监管效能的支撑作用,深入研究制定风险管理、流程再造方面的实施方案和措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数据处理、数据运用的优势。

16.科学设置监管效能的评价考核指标,重点围绕监管要素的制度设计和实施效果制定评价标准。对现有检出率的评价方法、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探索建立检出率分级和通过监管发现安全隐患的指标体系。关注检验检疫监管的社会效益,丰富监管效能的其它评价指标。

17.准确理解我国设立自贸区的意义和横琴自贸区的定位,在复制__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分析检验检疫在支持横琴自贸区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争取质检总局的业务指导和政策支持,推出适合横琴自贸区的创新制度,努力打造检验检疫创新制度的升级版。

18.落实国务院关于__口岸查验机制创新试点的部署要求,总结落实“三项任务”的经验做法,分解落实《__口岸查验机制创新试点检验检疫工作方案》。

19.优化供港澳食品农产品检验监管机制,保障港澳民生供给安全;加强埃博拉等疫情防控,加强口岸核生化有害因子监测,构筑口岸安全屏障。

20.探索“管得住、放得快”的便利化措施,积极支持粤澳率先实现服务贸易自由化,支持澳门建设“一中心一平台”。

21.密切与港澳相关部门的交流合作,继续落实好粤港、粤澳合作框架协议,深化粤港澳深珠检验检疫技术交流成果,落实好各项合作机制。

22.支持__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和

旅游、会展等高端服务业发展,支持__争取港澳游艇自驾游先行先试政策,支持__办好马戏节等活动;支持生态农业发展,扶持优势农产品出口。23.主动服务外贸新业态发展。开展检验检疫服务促进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的政策措施研究。支持__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创新监管方式,探索建立相应的评级管理措施,支持企业打造专业性综合服务平台。

24.推进贸易便利化,落实减免收费政策,帮助企业用足产地证优惠政策;贯彻执行与海关总署广东分署签订的推动实现“三互”工作合作备忘录,加快推进“三个一”、省级电子口岸平台、“单一窗口”等建设,深化广深珠出境货物直通放行合作,推进区域一体化;推进“多点报多点放”、通关单电子化等通关机制改革,支持企业加强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能源资源产品和稀缺资源型产品进口,促进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25.支持口岸开发开放,推进港珠澳大桥__口岸规划建设,跟进粤澳新通道、洪湾港搬迁、港珠澳物流合作园、__机场口岸开放等项目规划建设,支持跨境工业园向商贸服务业转型。

26.认真落实中国质量大会精神,坚持“放、管、治”结合,加强和改进检验检疫监督管理,有效履行职责,促进质量提升。

27.积极探索公共服务新形式,动员全局力量,持续深度开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拓宽深化平台合作,优化各项服务功能,推动平台创建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促进质量共治,助推企业质量提升和转型升级。

28.细化落实《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在中国质量(北京)大会讲话精神的措施和任务分解表》,推动质量强省、强市工作,深入开展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支持示范区建设。

29.完善政策理论研究工作机制,发挥好研究团队作用,推动全局积极参与,开展常态化的政策理论研究。

30.加快推进五大课题研究成果落地,促进各项工作进步,并争取为质检总局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31.做好年度重点课题的准备工作,在选题、立项上更加紧贴实际需求,重点开展检验检疫监管体系、横琴自贸区等方面的政策研究。

32.推动构建权责一致的内部管理机制,探索建立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制度,完善制度体系,优化工作流程,科学开展核编工作,科学配置机构人力资源,促进提升机关管理水平和基层执行水平。

33.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和绩效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指标,加快推进综合行政管理平台建设,总结应用运行经验,努力探索更加便捷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方式。

34.进一步规范财务管理,提高预算编报质量和执行进度。

35.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和基建管理,推进__局、高栏局综合实验楼完成竣工验收,做好局机关及部分实验室的搬迁工作,启动湾仔办综合实验楼建设。

36.完善科技工作管理机制,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有效性。加强软科学研究,科研立项向口岸一线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倾斜。

37.强化全局实验室整体规划布局,加快“国家新发传染病检测重点实验室”等重点实验室建设,争取质检总局批准筹建“国家压力容器检测重点实验室”。

38.积极推动信息互通互联,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业务改革和实施“三互”、“三个一”的支撑以及推动作用,提升全局信息化管理水平。

39.深化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持续整改“”问题。

40.落实从严治党要求,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抓好思想建党,抓好正风树局。

4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廉政风险防控,加强内部监督检查和责任审计,将监督制度常态化,积极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坚持发现问题、查清问题、严肃查处。

42.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努力改进学风、文风、会风、政风。

43.努力建设学习型机关,加强干部教育培训,落实质检系统首届“书香质检”阅读活动部署,充分调动全局党员干部爱读书、学知识、强素质的主动性,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形式,增强数字阅读乐趣性。

44.深入贯彻《党员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严把选人用人管人关,不断提升选人用人满意度水平;从严管理干部,制定岗位工作管理制度,完善请休假制度,着力整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

第3篇: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实习生;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8-0208-03

近10年来,我国微生物学快速发展,特别是2012年我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出台的抗菌药物专项整治项目工作的推进,临床抗感染治疗越发依靠参照实验室的病原微生物诊断报告。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的针对实验室检测方案的标准也每年随之不断更新。而这一现状对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顺应临床微生物学科的发展,让即将投入工作岗位的医学检验专业毕业生能更好地适应新的临床微生物检验学科发展,临床实习期是关键环节,其可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同时培养其独立工作的能力,使其更好的融入社会,服务社会。对学生施行各种带教模式,切实提高临床教学质量,是临床带教工作必须要深度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一、当前检验医学发展对微生物人才的要求

根据我国医学科技“十二五”规划要求,目前临床医学的发展趋势是个体化医疗、转化医学、可预测医学、预防医学和健康管理[1-3]。检验医学的发展是这些医学发展的基础。没有切实可行的个体化诊断,个体化医疗只是空谈;没有医学检验指标及技术设备的发展,早发现、早诊断、早预防、早治疗等不可能实现。而微生物检验结果对临床医生显得更为重要,其直接指导临床医生用药。近年来,该学科的发展对我们微生物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检测项目扩展到细菌、真菌、病毒等多个领域,工作面从医院常规检验到感染控制,参加临床会诊和病例讨论。要求微生物人员能够更多地深入临床,参加查房、会诊、阅读病历,关心患者疾病的发展和转归,关心检验报告对临床诊治的影响,将微生物学检验与临床紧密结合,以便更及时、准确地服务于临床,并不断满足临床的需要。

二、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生带教面临的现状

检验专业学历分为专科和本科,其中检验专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是专科生理论知识欠缺,对理论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导致在实习中对操作注意点的理解不够深刻。检验本科生较检验专科生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稍显优势,但在动手能力上和专科生没有区别,有的专科生动手能力甚至比本科生还强。现阶段的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承担责任的意识,缺乏主动学习的精神。大部分实习同学六月底七月初到实习医院,第二年的二三月份就心神不定了,一是参加各种类型的考试,如事业单位入职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另外还参加各种类型的招聘会以及双选会。同学将会花很多时间复习和参加各种辅导班,有的同学直接请假复习考试,这些都耽误了大量的实习时间,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4]。

由于全国医学检验专业学生人数的剧增,导致临床实习资源匮乏。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更为突出,有时实习同学比教师还多,常常是同学带教同学,严重影响了实习质量。大部分临床检验工作人员带教的意识薄弱,认为将常规检验工作完成是他们主要的职责,只顾埋头工作,不注重传道、授业、解惑。

实习同学进入实习单位应由实习单位主管部门、学校以及实习科室共同对实习过程进行管理。但实际情况是:一方面,实习同学一旦离开学校,学校对实习同学管理的责任似乎就全部交给了实习单位,平时几乎没有联系;另一方面,一般的检验科没有配备专职的实习管理人员。这样就会出现实习同学懒散、消极的现象。

1.增强安全意识培养。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是针对病原微生物检测分析的特定场所,是各种潜在传染源相对集中的地方,所以要重视实验室人员和实验室周围环境的安全。实习生进微生物室前要对其进行安全培训,如穿防护服、戴防护手套、戴口罩、加强手消毒等消毒措施,正确区分和处理黑色袋的生活垃圾及黄色袋医疗废物;学习如何应对职业暴露、标本溢洒等生物安全应急事件的发生,并且要多举一些工作中或学生实习时发生的实例,增进实习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5]。

2.PBL教学模式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实习期中的应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导向的启发式教学,通过PBL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系统掌握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6-8]。传统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临床思维和分析能力的培养,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PBL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正在临床医学专业进行[9,10]。临床微生物检验实习教学阶段因其涵盖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应用PBL教学法具有良好的前景,应逐渐加以运用和完善,以满足微生物学检验快速发展对人才培育的要求。

3.制订带教计划,且与临床实际相结合。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医疗科研和大量教学工作。按照南京医科大学的要求对带教教师进行“教师资格”认定,带教教师的工作热情、教学意识和自身素质直接影响到临床实习教学的质量[11]。微生物教师在带教之前,首先按照实习生的实纲制订带教计划,明确学生进行微生物实习后需要达到的目标,还需对课后学生应具备的相关微生物检验能力进行系统规划。同时,每两到三个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采取口头提问或试卷考核形式。根据考核情况适时调整带教计划,使带教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在带教中要强化对典型病例的学习,如给出一个临床病例,提出问题:(1)剖宫产术可能的污染菌有哪些?(2)血中感染为革兰阴性杆菌通过什么途径进入?(3)临床如确诊感染病例需要我们实验做哪些检查?(4)工作中碰到阳性瓶,但镜下未找到细菌应该怎么处理?等等。激发学生思考,让每个学生阐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最终对学生的回答汇总点评,分析当中的正确与不足,把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在热烈的讨论中传授给学生。教导学生要主动走进临床,很好的和临床对话。比如一个感染科医生高度怀疑病人是肺结核,而送了几次痰找抗酸杆菌,结果都是未找到抗酸杆菌。此时你就要思考标本的采集、涂片、染色、镜检哪个环节会出问题,我们的方法有没有改进的可能?怎么来提高检出阳性率?标本采集是清晨第一口深部痰吗?采集、送检到实验室的涂片有多长时间了?有条件送支气管刷片吗?只有通过与临床的沟通交流,才能使我们的检验结果更可靠,更有价值,能更快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4.微信平台在微生物检验带教中的作用。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依托于无线网络的智能手机、智能APP迅速普及,信息传递更加方便快捷,极大地便利了学生的学习生活。QQ临床微生物论坛、微生物公益大讲堂、各种微生物论坛群以及公众号临床微生物论坛,让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微生物发展的最新前沿。目前上海医院实验诊断科周庭银教授创建了十几个临床微生物论坛群,汇聚了全国各地各层次的微生物工作者近5000名,极大地丰富了微生物人的生活。实习中由教师组织学习,提出问题、讨论、总结。还可以把日常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发到群里请教,群里会有好多不相识的大咖为你指点迷津。网络平台中有微生物最新信息、学术讲座视频,让局限在一个小空间的微生物的实习生请教到无数的教师,也能及时地学习掌握最新知识,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通过微信平台,使随时随处学习成为可能。

5.实习成绩考核。学生在实习结束时,均需要进行出科考核。一方面,由微生物组长对学生进行考核,不仅要强化对重点知识点的考核,且涉及的内容还应全面,既要有各种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还要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考查,强化对病例资料分析能力的考核,还要提高对交叉性知识的运用方式的考察力度,使学生能够做到灵活运用各项知识,具备一定的自主分析判断能力[12];另一方面,结合学生平时的出勤情况和学习态度,最后进行评分。出科时给每个学生一个综合性评价小结。

6.加强实习管理。科室由一名副主任分管科研教学工作,还配有一名教学秘书,主抓教学工作。对实习生进行规范管理,首先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教学管理制度、实习教学质量检查、实习生请假制度、实习教学事故的判定及处理办法等。制度是保障,管理靠制度,只有管理制度不断完善,才能保障实习教学质量[13]。

三、结语

本检验科自2013年通过ISO15189以来,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发展迅速,对实习学员都按标准化教学流程管理,这将对他们入职后的职业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微生物检验方向是检验学专业的重要方向之一,微生物室的实习在微生物检验学习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临床实习教学质量的好坏对实习学生的未来将产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先进的教学模式、完善的管理制度、优秀的带教队伍、科学的考评制度是保证实习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Salari K,Watkins H,Ashley EA. Personalized medicine:Hope or hype[J]. Eur Heart J,2012,33 (13):1564-1570.

[2]Zerhouni EA.US biomedical research:basic,translational,and clinical sciences[J]. JAMA,2005,294 (11):1352-1358.

[3]Rodricks JV. Risk assessment,the environment,and public health [J]. Environ Health Perspect,1994,102 (3):258-264.

[4]钟政荣,郭普,田万林,等.医学检验专业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安徽医药,2012,16(10):1552-1553.

[5]戴芳,黄冬梅,唐玉竺,等.新形势下医学检验临床体液实习教学的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12):1809-1810.

[6]Neville AJ. Problem-based learning and medical education Forty years on. A review of its effects on knowledge and clinical performance[J]. Med Princ Pract,2009,18 (1):1-9.

[7]Schmidt HG,Rotgans JI,Yew EHJ. The proces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what works and why[J]. MedEduc,2011,45 (8):792-806.

[8]Mishoe SC,Hernlen K. Teaching and evaluating critical thinking in respiratory care [J]. Respir Care Clin N Am,2005,11 (3):88,477.

[9]张静,丁士刚.PBL教学法在八年制临床医学生消化科见习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5(10):25.

[10]曾俊杰,王沙龙,李进华,等.PBL分析不典型病例培养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综合能力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15(7):9-10.

[11]徐婷,戎国栋,陈丹,等.医学检验专业新型实习教学模式的探索[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6):84-86.

第4篇: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可能不为你所知的是,IBM一直在变化。

“今天的云计算、移动技术、大数据,让我们看到了新的趋势。”IBM全球副总裁、中国开发中心总经理王阳说。他在1998年加入IBM,曾在美国范德堡大学获得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

云计算、大数据,最近两年已经在各种公开场合被大佬们提了无数次。在接受《第一财经周刊》采访时,王阳阐述了IBM对此的应对:IBM将在这个时代提供新的平台和工具,“教大家怎么自己做云计算平台”。

这将是IBM的又一次重要转型。在IBM内部,“云计算”并不是新概念。当2009年时任IBM CEO的彭明盛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时,这个将感应器嵌入电网、铁路等等城市基础设施以实现各种物体联网的“物联网”,就是云计算的一种运用。

“最早IBM跟Google等公司一起探讨,那些复杂的大型计算系统对商业、生活和社会管理意味着什么。这些公司联合大学做了大量数据的处理,包括实时处理。得出的结论是这是一种新的技术形态,并把它称为云计算。”IBM中国开发中心CTO毛新生这样解释“云计算”最初的概念。

毛新生参与了IBM在中国宁波的一个项目。项目主要针对物流,这是宁波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毛新生以及IBM中国开发中心特意为此成立的物流实验室派的人一起到宁波调研,他们找了马路上举牌找工作的司机、萧山物流园的人、第三方物流公司、货主以及当地政府,希望利用基于云的大型数据运算改善物流管理和运营的方法,给宁波的物流行业带来改变。

按照毛新生说法,在IBM内部,此类项目都是由研究部门(Research)开头,接下来由企业咨询服务部(GBS)提供咨询服务,最后由软硬件部门提供相应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这种各部门联合行动的方法被IBM总结为“SOA+云”。如果解释一下,就是IBM公司的服务部门、产品部门与数据部门的联合,这也是IBM在云计算时代的部 署。而“SOA”的正式名称,叫作“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它的核心是数据。如果你仔细翻一翻过去几年有关IBM的报道,会发现这家公司从2007年开始就已经表现出对计算和数据分析价值的判断。

从2007年开始,IBM先后收购了数据分析公司Cognos、OpenPages、Applix、Algorithmics,以及著名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

“IBM的收购策略是为了填补空隙。”王阳说。以知名的数据分析软件SPSS为例,当时的这项交易价值大约为12亿美元,起因是IBM内部也在使用SPSS,它们发现这一产品与IBM自己的产品整合得很好。不足的地方在于,这家公司在平台、销售、客户群方面都不如IBM。而一旦加入IBM,很可能可以实现非常快的增长。

如果回头看看IBM过去收购的历史,会发现如今IBM软件部门的五大产品线均来自收购。这是IBM在历次转型中的共同点。即便不能把IBM称为最擅长整合的公司,它恐怕也是其中之一。

IBM历史上也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新老冲突”。2003年,IBM收购了普华永道咨询公司(PWCC),这被看作IBM降低硬件销售比例、转型做利润率更高的IT咨询服务的转折点。由于普华永道咨询公司采用合伙制,而IBM是机构制度,两家公司的文化冲突造成普华永道咨询公司一大批人离职。

收购和业务层面的整合也还只是第一步。对于IBM而言,只有使新业务的未来方向也融合到IBM的研发体系中,才是这家公司能够继续被称为“蓝色巨人”的原因。

在IBM内部,所有的产品研发都要经过R&D(Research&Development),也就是研究和发展部门的考验,“研究讲的是概念,方向对不对,当概念被证实时,就可以进入development,变成产品被商业化。”王阳总结说。

知名的沃森实验室和它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沃森也不例外。

胡海(应采访对象要求,我们使用了化名)在2003年研究生毕业后加入IBM,他先在开发中心待了两年,随后与IBM印度实验室的同事一起被派往IBM美国沃森实验室。这是1945年IBM在纽约成立的第一个实验室。

他觉得那里并不像个IT公司的实验室。“我去的时候非常惊讶,每个科学家都有一个大房间,门口都是装满惰性气体的罐子,他们在里面戴着面具,用显微镜看一些材料。”胡海甚至发现跟他们一起去沃森实验室的同事大多数并不是学计算机的,而是学的气象学、物理学等基础学科。

2005年正好是沃森实验室成立60周年。胡海在那里见到了IBM全球研究部门的负责人,他们办了一场Party。他看到了“深蓝”,还有ThinkPad所有产品的模型机。

胡海并不同意外界对IBM“保守”的评价。“IBM非常舍得在研究上花钱,虽然里面一大笔钱打了水漂。”他记得IBM每年会给研究机构一笔钱,可以用来买器材,也可以和大学合作科研项目,总之这笔钱每年必须要花掉。

IBM的实验室里的确创造出了不少惊人的成果,让胡海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他大学一年级那一年,“深蓝”打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随后,超级电脑“沃森”在美国老牌智力游戏节目《危险边缘》中挑战成功,更是代表着IBM开始解决语义理解、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的课题。

“IBM的实验室不是那种人人埋头写论文的风格,而是能够实现产品化和商业化的。”胡海说。

在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方面,研究部门的做法通常是在全球范围内寻找一些开发人员甚至加入一些客户一起做些小项目,代表IBM对未来的看法和投入。

胡海曾参与的一项关于自动化的项目,就调用了IBM中国和印度实验室的开发人员,以及美国IBM企业咨询服务部门的人员。他们做好了东西去找潜在客户验证,再去找实验室的负责人谈落实。

在IBM,初始项目通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如果你做得很好,就会上升到产品经理要讨论的层面,软件开发实验室开始负责实施,产品负责人也会立刻进入产品的开发团队,这是一种良性循环。另一种情况就是正好相反。

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是“IPD”,也就是Integrated Production Development—集成式开发管理流程,王阳几次强调这是IBM不能对外过多公开的“宝贝”。不是因为它独特,而是因为它在IBM被结合和实施得足够好。

IPD并不是某个部门,也不是由不同部门组成的机构。在由美国PRTM咨询公司出版的《产品及生命周期优化法》一书中,它被描述成一种产品开发模式。IPD被贯穿在IBM所有产品研发和商业化的过程中。不少介绍IPD的文章,也将IBM作为案例介绍。

它的过程可以被概括为产品概念、计划、研发、投入市场四个阶段。在这些方面,IBM与其他那些擅长研发并转换产品的公司一样,产品在概念阶段就会参考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在研发阶段,市场部门也会提前配合,并在后续提供客户服务和支持。

毛新生认为,IBM做得可能更细致的一点在于,每个阶段都会有更密集的检查点,以便使“一个产品从头到尾保证是挣钱的。”

在这个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时代,IPD会需要一些变化。过去先将市场调查做好、产品定位写清楚再开发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云计算平台的更新速度,自动化的流程会将过去独立的各个阶段交织在一起。这听起来是一种理想化的研发管理体系。

这也是IBM需要应对的重大挑战。“因为IBM的组织结构非常严谨,员工所做的所有事情都有流程来支持,”胡海说,“就连你改bug都有流程管理在其中。”在胡海的眼里,IBM就像一台精密运转的机器。现在,这台机器需要加入一些新零件了。

此前它已经经历过一次“升级”。1993年,IBM请来了给这家公司带来新的辉煌十年的郭士纳,这位从来没有在IBM工作过的CEO,不仅将IBM成功转型为提供服务和软件解决方案的公司,还更加强调科研和产品的对接。IBM也不再让实验封闭起来,它开始要求研究员必须参加产品项目。这架商业机器开始形成一切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IBM。

此后,IBM做任何技术方向的战略决策,根据都是市场的变化。“IBM跟很多公司不一样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有非常广泛的客户源,转型既是帮助别人也是帮助自己。”王阳说。

从把效益不好的硬盘部门以30亿美元的价格卖给了日立公司,到2004年年底将笔记本和个人电脑业务卖给联想,都已经越来越符合IBM作为“商业机器”公司的宗旨。

在IT咨询领域,IBM以提供端到端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出名,也正因此它被看作行业的垄断者。但在企业IT咨询服务和软件这个高利润的行业中,其他人并不甘心看着IBM的股价水涨船高。

惠普开始宣布重组,将曾经最出名的PC部门和打印机部门合并,强调将向云计算、存储和安全服务转型。同时在企业级服务中有所动作的还有戴尔和联想,它们都在走IBM十年前走过的路。

这是IBM可以引以为豪的地方—无论是对IT咨询服务的价值还是对大数据、云计算趋势的判断,它看起来都更有预见性。但对IBM这样一家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拥有超过40万名员工的公司来说,及时调整这架“精密机器”的步伐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第5篇: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产品质量;司法鉴定;人员素质提升;辅助检验;专家信息库

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各种产品的需求种类和需求数量也与日俱增,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更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和企业在其购买的产品达不到自己的使用要求时,会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为委托人出具公正科学的产品质量鉴定报告则是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要面对的重大课题,这不但关系着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维护,也是保证社会和谐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1]。笔者从实际产品质量司法鉴定工作经验出发,对鉴定报告的质量影响较大的几个要素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一些建议。

一、把关案件受理环节,认真审查案件细节

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涉及的产品种类非常之多,其损坏或失效情况也千差万别,而往往一些细节上的差别,就会导致完全不同的分析结果和鉴定意见。可以说,没有任何两个案件的产品情况和鉴定要求是完全相同的,这就要求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在案件受理时应要求委托方尽可能多的提供案件相关材料,深入了解并研究该案的各个要点,分析鉴定要求,了解委托人的鉴定目的并与自身鉴定能力范围进行比对,根据《司法鉴定程序通则》要求与委托人签订详细的产品质量司法鉴定合同,这样才能从源头上避免鉴定报告出现“文不对题”、“答非所问”的情况。

以笔者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为例,常有委托人遇到电器漏电致人伤亡的事故要求对事故原因进行鉴定,但其鉴定目的常体现为“XX电器漏电原因分析”、“XX电器致人死亡原因分析”、“XX电器是否有漏电”等,而一般情况下,该事故不单可能是由电器漏电造成的,更大程度上还可能是该电器所连接的线路出现问题而导致,如该次鉴定只是将涉案电器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电气安全性能检验,很有可能无法得到事故的确切发生原因,委托人无法得到满意的鉴定报告。因此,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在受理案件时,应将这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告知委托人,要求委托人根据其鉴定要求对鉴定目的进行相应的修改,明确该案的鉴定内容,同时也可降低鉴定报告被质疑的几率。

二、建立健全的人员培训机制,提升鉴定人员技术水平

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迅速发展,各种产品的推陈出新速度也越来越快,产品的功能也原来越繁杂,同时,随着产品检验设备的更新换代,产品质量的检验技术和检验水平也日益提高,这就要求产品质量司法鉴定人员能够与时俱进,拓展视野,了解相关产品的最新发展趋势和产品质量要求,掌握更多产品质量鉴定方法。

对此,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应建立健全的人才培训机制,对产品质量鉴定人员开展定期的最新法规和技术培训、学习和交流,提升鉴定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另一方面,全国各地的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也应进行充分交流,共同打造人才培养平台,通过人才交流培养或召开年会、学术会议等方式促进鉴定人员交流沟通专业知识及鉴定经验。产品质量鉴定机构也应建立相应的奖惩制度,定期对鉴定人员的鉴定水平和业务水平进行考核,用制度激励员工进行学习。

三、考核辅助检验机构资质水平,确保检验结果正确可靠

在产品质量司法鉴定过程中,往往需要对涉案的样品根据相关标准要求进行检验,检验结果直接影响着鉴定意见的判定,辅助检验机构的技术能力也对鉴定报告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单靠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自身的检验能力往往不足以应对复杂的产品检验要求,完善的产品检验机构是鉴定能力的有力保障。鉴定机构在日常工作中就应当积极收集产品检验机构信息,掌握各检验机构的检验能力和检验范围,对检验机构的资质进行严格把关,选择国家中心实验室、高校科研实验室或其它通过实验室认证认可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进行备案,在其提供检验报告的同时应要求提供相关的认证认可证书和检验能力及检验范围资质证明,确保检验结果科学、准确、公正、有效。

四、建立完善的专家资料信息库,打造技术一流的专家队伍

《司法鉴定程序通则》第二十五条规定有:“司法鉴定机构在进行鉴定的过程中,遇有特别复杂、疑难、特殊技术问题的,可以向本机构以外的相关专业领域的专家进行咨询”,由于产品质量司法鉴定存在产品种类繁多、失效原因复杂的特点,单依靠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技术人员的是很难每次都能做出完整正确的分析判断,往往需要聘请熟悉该产品的专家共同进行鉴定,产品质量鉴定过程中所聘专家技术水平的高低是鉴定报告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

据笔者了解,由于专家信息来源渠道较少,且部分专家因对产品质量司法鉴定的不了解或考虑到潜在风险而不愿接受聘请,目前国内各产品质量鉴定机构均普遍存在专家难找、难请的情况。对此,笔者认为要解决产品质量司法鉴定专家的聘请问题,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应建立鉴定专家信息库,并对专家信息进行动态跟踪管理,记录记全专家的联系方式、资历、技术水平、特长及承接过的鉴定业务等信息,实时进行更新,便于有需求时进行查询;

(2)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可与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等技术机构建立良好合作关系,聘请其中的具有中高级专业职称、相应专业知识和实际工作经验的技术人员和专业学者作为鉴定专家;

(3)产品质量司法鉴定机构应不定期的举办培训班,邀请参与过或愿意参与产品质量司法鉴定的专家参与学习相关法规要求及管理制度,以加深专家对鉴定的认知,更好的参与到鉴定工作中,更准确的给出鉴定意见。

参考文献:

第6篇: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中职 电子专业 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2B-0063-02

中职教育担负着培养服务一线生产、工作的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也必然少不了职业素养的培养。职业素养是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几个方面的综合。当前中职学生在就业中存在让不少用人单位头痛的问题:流动性大,缺乏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等,这些问题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在职业素养上的缺乏。如何提高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并使其顺利入职,已成为当前中职学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试从职业环境创设、习惯养成、教学方法改革和校企合作等方面提出提高中职电子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环境,强化职业意识

职业环境的创设,是职业素养培养的前提。它让学生“身临其境”,充分感受职业氛围,不断强化学生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教室和实训室是中职电子专业学生在校期间两个重要的学习场所,我们可以结合相关电子企业的企业文化及工作环境,对这两个场所进行企业化的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其育人的作用并为职业教育服务。

教室作为一个特定的空间,具备教育和文化的特征,并能反映当前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专业的特色。首先,从文化功能上考虑。电子专业教室职业化创设可以把相关电子企业文化引入,通过环境熏陶,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学校培养的学生最终是要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让企业文化走进教室,在教室里设置文化墙,张贴优秀电子企业图片,管理细则,使学生能够尽早了解企业,认同企业,帮助学生毕业后顺利入职;发挥榜样的力量,张贴电子专业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简介,带动学生的专业学习,帮助学生规划有效的职业愿景;以行业需要为导向,根据企业人才素质要求,促使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并提升自我等。其次,从专业教育功能上考虑。电子专业在元件检测、焊接、安装等基础技能项目的实施上对硬件设施的要求不高,因此我们可以在教室原有的条件下增设技能模块,如电子元器件检测、电子设备安装与调试、家电产品检修等模块,并配套相应工具:万用表、电烙铁、检测仪表等。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空余时间,随时参与专业实践,置身于职业环境中,扮演准职业人。

实训室是电子专业学生参与职业技能实践的重要场所,也是提高其职业意识,安全、规范生产意识的重要场合。因此,对实训室环境的建设,除了一般意义上对实训设备、服务设施等的建设,使实训室满足学生实训需要,满足师资培训需要外,更要加强其人文意义上的深层次的打造。例如,在实训室营造企业安全生产和规范管理的环境,强化学生的职业规范意识,安全意识;在学生的实训操作上引入企业规范的流程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化工作技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岗位意识;在对实训室的管理上,引进企业的“5S”管理,时刻保证实训室的清洁、有序、完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抓好养成教育,做准职业人

习惯是一种相对固定的行为模式,具备稳定性和自觉性。良好的行为习惯能够成就一个人,坏习惯却往往成为人生发展的障碍,因此抓好中职学生的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的基础,也是一项长期工作,应该贯穿于学生学生、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规范、持续的日常管理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的基本保障。“没有规则不成方圆”,学生的常规管理从一开始就应该规范化,学生进入校园的第一天,就应该明确学校的纪律,班级的制度,并通过这些规矩约束自己的行为,逐渐从他律变为自律。日常管理要求细化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既有学生做事的养成教育,也同时涉及做人的养成教育。例如,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上,对学生基本操作――焊接、安装、检测等,必须做到规范化、专业化;电子专业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应与企业车间管理对接,让学生一开始就按企业要求,进行安全、规范、标准的操作与生产。当然,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日的事情,他需要日复一日的不断强化,依赖作为教师的我们灌注足够的爱心、耐心和细心,并辅以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有所成效。此外,良好的行为习惯,还依托于丰富的校园活动,班团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的外化作用,自觉将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形成一种自我意识,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高综合素质

中职教学模式应结合学生特点与课程目标要求,并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地位。对此,可以采用当前广泛推广的适应中职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例如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电子专业教学中,项目是指以制作一件具体的电子产品,或者是进行一项具体的故障检测等,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具体事件的任务。它是一定教学内容之下的具体工作过程的体现,能够将电子专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又不脱离企业和行业生产的需要,学生通过有效的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完成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稳压电源电路的内容教学中,可以设置这样的项目――可调式稳压电源电路的安装与调试,并在项目中细分出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元件的安装、焊接,电路调试等任务。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将学生按每组5~6个人随机分组,由小组制定出具体的工作方案,结合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合理分工,并明确职责。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独立而又相互协作的方式完成任务,最后师生对项目过程与项目结果做出合理评价,巩固学习成果。与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课本的知识要点和技能要点以“项目”呈现,让学生体验了企业生产简单电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做中学,做中教”的理念,最大程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

“教无定法”,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学,都应该是为学生服务,能够最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并能适应当下人才培养需要,满足企业用人需求,这才是改革教学方法的实质。

四、加强校企合作,完美转型

校企合作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种趋势,也是职业教育育人的需要。电子信息产业是一个发展迅猛的行业,校企合作对中职电子专业有着非常意义,通过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企业,参与企业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实现“职业人” 的角色转换有重要意义。

例如,引企入校,构建校内实训。校内实训基地通过引进相关电子企业的工作设备,模拟企业生产情景,并实现企业化的管理,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实训、生产,让学生在学校就能很好的体验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和工作任务,掌握到行业先进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同时又在企业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的熏陶下,树立产品意识、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实现了理论到实践、学习到生产的过渡,为学校向企业输送合格人才提供了前提。又如,走进企业,让电子专业学生接受阶段性顶岗实习,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使学生职业素养实现质的飞跃。顶岗实习能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企业,并在相应的岗位上与企业员工一样接受企业的管理,进行同样强度的生产,能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抗挫能力;能增强学生的岗位意识,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精神;能增强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总的来说,顶岗实习能很好的实现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几个方面的提高,帮助学生实现从学生角色到“职业人”的完美转型。

总之,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企业用人的要求,也是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应针对专业特点,把职业素养培养贯穿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体现到每一个细节上,以提高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提高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文春帆,姚贵平.中职生职业生涯设计导航[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梁枫.职业素养修炼[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2

[3]杰克・霍吉,吴溪.习惯的力量[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

第7篇: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理论体系三个基础六个能力

一、该理论体系的保障

1、标准制度体系。通过建立信息通信调度制度体系、标准体系、指标体系,梳理信息通信调度业务流程,建立相应的规范制度,形成标准工作体系。

2、人员队伍建设。对信息通信调度工作的内容进行分析,将调度岗位分为专责、值长、主值、副值、运行方式、应急管理等,采用准军事化管理方式,实行7*24小时值班制度。建立完善信息通信调度经验知识库,编制考试大纲,组织开展培训交流、调度持证上岗资格考试与技能竞赛等。

3、技术支撑平台。依托IMS、IDS、ISS、IAS和可视化展现等系统,支撑信息调度日常运行监控和管理工作。IMS主要支撑调度运行日常监控,一单两票等日常运维工作的业务处理;IDS主要支撑调度管理的业务流程处理;ISS主要支撑信息外网安全监测工作管理;IAS主要支撑公司业务应用综合分析。采用统一化平台技术路线开发将实现桌面、信息网络、应用系统、信息设备等方面数据的实时共享,业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先进平台技术的共享。一体化平台技术满足公司核心资源管理的集中化、精细化,为公司的调度工作的开展提供强大的技术保障力量。

二、理论建设的核心内容

调度六个能力建设是指以标准制度体系为支撑,以技术管理平台为手段,以调度队伍建设为载体,对指挥协调、资源调配、应急处置、安全管控、分析预测、全景展现六个能力实施扁平化、规范化、智能化的管理。

1、指挥协调能力。指挥协调能力是对各类信息通信资源进行统筹协调、合理安排、统一指挥的管控能力、与电力调控衔接的协调能力、对下级调度队伍的业务指导能力。具体在系统监控、科学调度、业务督导和协调沟通等方面提升指挥协调能力。

2、资源调配能力。资源调配能力是合理分配全省信息资源、使其充分发挥能效、确保信息系统在安全稳定性最高、资源利用最优、运行成本最低的方式下运行的能力。具体在基础资料管理、软硬件资源管理、资源优化配置管理和系统(设备)投退管理等方面提升资源调配能力。

3、应急处置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是信息与网络系统发生突发性事件时,及时、有序、高效处理事件的能力。具体在调度应急预案管理、反事故演习、应急演练和系统预警等方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4、安全管控能力。安全管控能力是对信息系统运行、设备安全、内容安全的主动防御和及时处置能力。具体在缺陷管理、信息安全联合防御、容灾管理、安全策略管理、事故调查方面提升安全管控能力。

5、分析预测能力。分析预测能力是对信息系统运行、安全、业务等情况的历史数据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深入挖掘数据潜在业务与逻辑关系的能力。具体在安全预警、状态检修、运行方式管理方面提升分析预测能力。

6、全景展现能力。全景展现能力是以可视化手段对公司信息系统集中、形象、全面进行描述的能力。具体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信息展示等方面提升全景展现能力。

三、主要做法及内涵

加强信息通信调度六个能力建设,将具体的信息通信调度管理工作转换成六个能力的建设项目,并将六个能力建设内容逐一分解,形成量化指标。

3.1指挥协调能力

利用IDS、TMS系统对信息通信系统的检修工作进行全过程管控,严格执行信息通信检修工作管理办法,建立完善信息通信检修管理、执行、业务部门三位一体的安全内控机制,规范检修发起、申请、审批、执行、审计等流程和时限要求,强化检修流程各环节安全管控,规范流程各节点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标准。

建立方式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按月编制运行方式,对运行方式进行全方位分析和总结,年底形成信息系统调度运行工作分析报告,指导下年度的信息系统运行工作,提升信息系统安全运行风险预控水平。

加强工作联系单及调度指令票督办能力。完善《工作联系单管理规定》和《调度指令票管理规定》,规范工作联系单处理流程及调度指令的下达和执行,发挥调度纵向和横向的指挥协调能力。通过短信平台建立处理进展汇报制度,结合IMS系统一单两票模块,形成运维全过程闭环管理。

建立流程化和标准化的机制,防止误操作、误调度造成业务中断,全方位提升通信系统运行水平和保障能力。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构建统一的信息通信业务支撑平台,实现信息通信网络管理的集约化、标准化和智能化,应对网络快速发展,提高网络管控能力。不断加强管理创新,建立和完善各级信息通信调度间的纵向联动机制和横向协同机制,提升网络管理和调度指挥的及时性、方便性和高效性。

3.2资源调配能力

细化调管范围明细,强化资源管理工作。继续加强调管范围的梳理工作,组织各专业细化调管范围,明确管理责任。细化调管内容,由系统为单位细化为设备为单位,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明确,提高调管准确性,提升调管范围内的资源调配能力。

加强资源调配和统一管控能力。资源调配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并与设备运维台账进行联动更新,增强调度员全局掌控能力。通过信息通信监控手段,对网络系统、业务应用系统、安管系统、灾备系统、机房环境等系统的工作情况进行全方位监管,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及时调配资源进行排查处理,并对处理全过程进行跟踪、汇报、督办。

加强信息通信月度运行分析,实时掌握信息通信网运行状态和网络资源,提升资源调配能力。加强信息通信故障、缺陷发现、处理、分析、总结、归档全过程信息化管理,以此为基础依据,完成了年度运行方式分析报告和设备统计分析评价报告的编制工作,信息通信运行管理水平持续提高。

3.3应急处置能力

规范紧急抢修故障处理流程,加强紧急抢修流程管理,实行24小时响应机制,建立严格的抢修汇报制度,对紧急抢修全过程管理,合理调配资源、快速响应、迅速处理、及时跟踪,事后组织技术力量认真分析故障原因,提出整改措施,杜绝故障重复发生,全面提升调度管控能力。

优化应急预案流程,加强统一调度应急技术力量。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超前预想为导向,积极开展应急预案梳理工作,深入研究应急处置方案。在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信息资源、系统和设备的基础上,采用先进适用的预测、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技术,改进和完善应急处理装备、设施和手段,全面优化应急流程,提高应对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技术支撑能力。切实提高应急处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安全防护意识和科学指挥能力,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补充完善重要通信应急物资,调整和健全应急管理规章制度和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应急抢修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好应急物资准备,落实保障措施和抢修方案。每年开展信息通信系统反事故演习,提升应急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和处置能力。

3.4安全管控能力

强化安全检查工作。严格执行7*24小时调度值班制度,实时监控信息系统运行状况,及时发现设备隐患。严格事件管理,提高异常事件处理的响应速度和操作安全监督。完善信息系统缺陷管理制度,建立缺陷管理常态机制。深入开展设备安全隐患排查,充分利用上级检查、专家检查、网省互查和内部自查等一切机会,对设备安全进行统一检查,查死角,找隐患,落实整改方案。开展信息系统春秋检工作,规范定期安全大检查、设备关键时期特巡,确保关键时间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对病毒信息的统计分析和预测。建立病毒信息分析和预测机制,利用IMS、ISS等系统,每天记录病毒信息,每周对病毒木马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加强与信息安全实验室联动,提前掌握病毒木马预测信息,及时下载系统补丁,更新防病毒软件,进一步做好病毒信息管控工作。

加强系统账户的管控工作,实现审计管理。加强系统账户的梳理工作,对系统账户进行严格管理,实现账号分级管理。建立账户审计管理系统,主动监控账户访问操作,对运维人员的访问过程进行细颗粒授权、全过程的操作记录及控制、全方位的操作审计,实现运维过程的“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审计”,提升运维安全管控能力。

3.5分析预测能力

完善调度报表,提高运行分析水平。不断完善调度日报、周报、年报及专项分析报告,细化调度运行数据分析,提升运行分析质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反映调度运行工作的差距和优势,为调度运行工作提供经验指导。

继续加强沟通协调,提高检修计划性。按月召开月度检修计划平衡会,加强与业务部门及运维厂商的沟通,提前掌握各信息系统检修需求,提高检修计划性。

围绕信息通信专业发展实际,开展信息通信系统月度运行评价,通过加强动态调整和持续改进,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导向性,促进责权紧密结合,促进运行水平的全面提升。继续开展设备运行状态评价分析工作,定期进行安全评估,依据状态评价结果制定不同的检修策略,丰富运行手段,完善设备的效能分析机制。

加强信息通信系统安全运行风险分析和预控,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和月度检修计划。尤其要强化关键业务的脆弱性分析,重点加强网络薄弱环节的排查治理。

3.6全景展现能力

第8篇: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词] 三甲医院;计量检测管理;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 R197.32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3)02(b)-0155-03

医疗设备的计量检测工作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准确的医疗设备要依靠科学的计量检测管理来保证[1-2]。因此,医院的计量检测管理已经成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而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大环境下,医院信息化建设也日新月异[3-4]。近年来,我院医院信息化发展很快,但各医院计量检测管理与应用情况参差不齐[5-7]。我们知道,作为医院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信息化计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计量检测管理工作整体效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的信息化计量检测管理不足以满足医疗、科研、教学管理等诸多方面对计量检测的利用需求。本文为此具体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三甲医院计量检测管理体系的建立。

1 三甲医院计量检测管理的重要性

医疗计量器具显示的数据,是医生对患者病情做出诊断和治疗的依据,器具失准就不能正确反映客观病情,必然会造成误诊、漏诊和治疗失误,甚至造成患者死亡。因此加强医学计量检测管理对强检设备做好周期检定,尽早发现性能变化,及时维修校准、报废或更换,做出正确的判断,使医疗设备处于严格受控状态[8]。而医院和监管部门对医疗设备也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国家规定需强制检定的118种项目中,医疗设备就占50多种,占据近一半[9-10]。不过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大的漏洞,最近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人员对20多家中小医院进行了执法检查,检查情况表明,这些医院使用的X光机、CT机、心电图机、生化仪、血压计、医用氧气流量计等在用医疗计量器具大都存在一些问题,现场提供不出有效检定合格证书,有的医院自开业以来其医疗计量器具从未检定,还有的超出法定检定周期一年多。导致B超机分辨率不高,将误导治疗造成孕妇的不必要流产;用量值不准的心电图机会延误治疗抢救时机,造成患者死亡[11]。

2 当前三甲医院计量检测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期间目录》等计量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用于诊断和治疗的医用辐射源、超声源、激光源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不过我国医疗设备其种类之繁多,数据管理之复杂,数量之庞大,使人工管理非常困难,迫切需要一种信息化管理系统[12-13]。但是当前我国三甲医院实行的计量检测信息化管理还存在以下问题:①管理系统功能单一:国内目前现有的医疗设备计量检测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单一,还没有能够同时完成检定、预警、计划、统计、建档、存档、监督等一系列工作和管理的完善系统。②首页信息化不足:当前三甲医院信息化系统的首页信息多是在医院信息系统的不同信息点采集时的逻辑校验,自动生成功能不强。

同时个别医疗单位的领导对计量意识淡薄,不配合质监部门的工作,使“医用三源”的强制检定工作很难开展下去。少数县、区一级医院,特别是乡镇卫生院不重视计量工作,计量器不检、漏检、超周期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有的医院计量器具全部没有检定。目前全省还有50%的医疗单位没有建立计量保证体系。

3 信息化条件下三甲医院计量检测管理体系的建立

3.1 技术目标要求

3.1.1 系统模块化设计 ①自动获取计量、采样、化验数据。②过程自动加密解密。③加强作业流程管理。④固化标准表单、流程,实现规范管理。

3.1.2 系统技术路线 本系统是以JF1069-2003《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考核规范》、JJF1033-2001《计量标准考核规范》为标准,符合GB/T 19022.1、ISO10012-1、ISO9000和实验室ISO/IEC17025等规范要求,结合各级计量检定机构以及授权机构,医院计量实际工作需要和实际业务流程,使用先进的JAVA编程语言和数据库技术,融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对涉及计量所检定业务的工作程序进行全面的规范和整合,通过对业务、证书、质量、市场、行政等方面的全面管理,实现校检业务可定制,校检流程全跟踪,证书完全可受控,辅以实时的智能化预警提示及强大的报表统计、医疗机构催检等功能,进一步规范校检工作流程,提高校检综合业务管理水平。

3.2 信息化流程

本体系建立的医院计量检测管理信息化流程如图1所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3.2.1 台账管理 利用医院计量检测管理信息化网络平台,对医院计量检测设备建立数据库,详细记录强制检定及非强制检定医疗设备的相关信息。在工作台帐中可联动查看计量检测设备的历史青睐状态变化信息、历史检定信息、历史使用记录、历史自动刷新计量检测设备的状态信息,可以进行计量检测设备任意组合条件的查询和浏览,医院的各个终端客户可同时查询各种信息,并可各自提取需要的数据。

3.2.2 协同管理 系统在医疗设备过程中提供各环节的数据共享,计量数据与设备的共享管理、计量数据与库存共享管理,保障设备数据的真实准确。系统通过从接车到称重计量、到自动采样、到制样化验的全过程作业流程的规范管理,实现作业之间的协同、高效、规范,提高作业效率,防范作业操作的疏漏,严把收料质量关。同时可分批对医院计量检测人员及医护人员进行相关知识宣传讲座和培训。

3.2.3 校准管理 我国医疗强制计量检测设备必须定期进行校准检定,本系统可自动生成年度计量检测设备周期检定计划和检定所需费用。负责计量检测工作相关人员能够在一张表格上了解到每月所需校准的计量检测设备情况。各科室可直接通过网络查看相关信息,方便记录和查询每台测量设备在各个时间段的历史校准检定信息。

3.3 系统测试与试用

当前本系统已经投入使用,运行稳定,可以全面实时准确地为医护人员提供医院设备的相关信息,全方位掌握设备计量检测检定情况。同时当前北京市海淀区计量技术研究所计量检测服务网正式开通,开通了查询全区包括多家三甲医院在内的32家二甲以上医院的生化分析仪、CT机、B超、心电监护仪、MRI仪器、血细胞分析仪等20多类3 000多台件主要强检医疗器械检测情况,并指定专人负责动态更新,从而为保证今后北京市海淀区医院间检测结果的互认提供可靠依据和技术支撑。

4 信息化条件下三甲医院计量检测管理体系的配套措施

4.1 加强规范化法律建设,推进诚信计量

建议全国成立医院计量检测管理专业委员会,制订规范化法律、法规要求,有利于医院设备管理得到更快速的发展[14]。加强计量检测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检修措施,培育医务人员检测计量法制意识,形成人人重视检测计量工作的良好氛围,自觉地拒绝使用检测计量不准确的医疗诊断设备,确保在用强检计量器具的量值准确可靠和医疗服务质量不断提高,维护患者切身利益,避免因计量器具失准引起医疗事故和医患纠纷,为医疗质量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北京市卫生局于2012年3月19日联合出台了《北京市医疗机构计量管理规范》和《北京市医疗机构诚信计量行为规范》,开展医疗机构诚信计量自我承诺活动,这对促进计量安全保障工作,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我院在此次活动中代表北京市三甲医院率先对社会公开承诺,并发表《诚信计量承诺书》,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4.2 建立医院计量检测制度

建立规章制度,指定主管人员,建立档案规章制度。收集强检医疗设备的资料,进行归纳建档。一年一度的报检,配合质量监督部门搞好年检工作。其中强制性的一年一度的医疗强检计量检查要经过收集、归纳、上报、审批、年检、归档等过程[15]。

4.3 建立完善的计量管理网络

根据计量器具量大、面广、种类多等突出特点,建立以主管院长为组长的计量管理小组,地点设在设备科,设备科设专职计量员,各科室设一名兼职计量员(护士长),负责计量器具的管理和送检,经常进行检查监督,计量小组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总结经验,商讨下一步工作计划。

比如2012年6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和北京市计量检测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专家评审组,对我院承担国家法定计量检定任务(血压计和血压表)进行授权评审,同时检查了我院在用强检计量器具,检测合格率达到了99.5%以上[16],顺利通过授权评审,成为北京市仅有的两家法定授权计量检测医院之一。同时北京质监局分别与该市18家医疗单位签订了《医疗机构诚信计量承诺书》,这是该局为构建诚信计量的和谐医疗环境实施的一项新举措。该局对各医疗单位在用的计量器具重新进行了登记造册,建立电子档案,根据检定规程和使用情况制订周期检定计划,组织技术机构对当地有检定能力的计量器具进行定期检定,对医疗单位的计量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贯培训,对其计量管理制度进行了完善和规范。

总之,三甲医院重视医疗设备检测已是不争的事实,要探索建立医院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让参与人士更多地了解计量,认识计量,支持计量,进而推动各项医院计量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 刘谦.海南省综合医院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卫生统计,2007,24(6):624-625.

[2] Favela J,Rodriguez M,Preciado A,et al. Integrating context aware public displays into a mobile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 [J]. IEEE Trans Inf Technol Biomed,2009,8(3):279-286.

[3] 赵晓明,王佳,李向兴,等.强化野战医疗所全面建设的做法[J].医院管理杂志,2010,17(2):154-156.

[4] 汤黎明,吴敏,于春华.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建立的探讨[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1):30-33.

[5] 陈晓红,任国荃,周丹,等.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构建实践与研究[J].医院管理杂志,2008,15(4):384-386.

[6] 张川,孙兵.计量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J].计量与测试技术,2009, 36(11):31-32.

[7] 刘晓卿,李晖,梁明宏.加强医院计量设备档案管理势在必行[J].医疗卫生装备,2008,29(6):104-105.

[8] 陈宏文,廖伟光.浅谈医学计量管理[J].医疗卫生装备,2007,28(4):63-72.

[9] 陈宏文,刘曼芳.提高医院计量管理之我见[J].医疗卫生装备,2002, 23(2):45.

[10] 刘毅.医学计量工作是医疗质量提高的前提[J].医疗卫生装备,2008, 29(6):107-108.

[11] 金雯.计量设备在医院中的计量实施和管理[[J].中外医疗,2008,(26):86.

[12] 刘海红.计算机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医疗设备管理信息系统[J].医疗设备信息,2003,18(9):26-27.

[13] 荣风丽.医疗设备全程管理改革探讨[J].医疗装备,2001,14(11):35-36.

[14] 杨大锁,潘淮宁,殷晓红,等.在IS0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中融入标准的重点[J].中国医院,2006,10(12):49-52.

[15] 王华,郑沽,张莉,等.国际评审标准与中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试行)的比较[J].中国医院,2006,10(4):2-4.

第9篇:实验室安全制度与流程管理范文

【关键字】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创新措施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建筑施工企业要给予创新管理模式足够的重视,不断适应建筑施工国际化的需要,积极创新观念,建立建筑施工管理信息平台,加大投入,从软件、硬件方面加强管理创新,加大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配备综合能力强、业务数量的骨干人员充实到管理一线,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建立一套成熟的、运转协调的建筑施工管理机制,坚持管理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从容应对建筑施工市场竞争带来的的挑战,为建筑施工企业的良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于保证工程的工期和质量,维护企业形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建筑施工管理创新的重要意义

1、有利于促进科学发展观的实现

建筑施工管理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科学发展观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创新思维、创新路径、创新方法、创新机制,作为建筑施工管理创新也要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创新思维,要求建筑施工管理人员必须针对建筑施工管理的具体条件,打破传统的施工管理思维模式,科学认识和对待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多视角、不同层面和角度剖析困扰管理创新的阻碍因素,逐一进行科学分析,找出管理方式方法中同先进模式之间的差距,认真加以解决。

创新思路,就是要在认真探寻施工管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统筹进行建筑施工管理,谋求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要善于抓住制约建筑施工管理发展的关键节点,开辟建筑施工管理的新途径。尽最大努力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规律,并按照规律区认真思考改进措施,去总结自己工作中的经验,汲取别人优秀的、先进的、科学的管理成果进行管理,减少不应有的失误,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创新方法,是要在建筑施工管理的实践中探索符合本企业发展的管理方法并加以推行。创新机制,就是要针对建筑施工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管理创新的机制,保障创新成果的巩固和加强。

2、有利于促进企业发展的现代化

建筑施工管理的创新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一大亮点就是流程管理,而流程管理的主要特色就是针对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分析本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发展优势和劣势,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按照现代企业法人治理机构的运行规律,建立健全的规范有序、运转协调、相互制约的企业管理模式。创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灵魂,建筑施工管理的目的和落脚点就是要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安全控制,这也是现代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的目标。因此,要想使建筑施工企业获得最优的经济利益,取得最好的社会效果,必须进行创新。

3、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日益竞争激烈的建筑市场,在这适者生存的年代,只有加强自身的创新实力,才能适应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作为建筑施工企业,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理念,面对社会竞争的根本需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创新必须以可持续的眼光,把施工管理与市场的需要进行有机结合加大引进世界新兴管理技术的投资力度,加大人才的引进,建立一套激烈的竞争体系,加快完善技术的创新模式,从而逐步完善施工管理的创新及应用。

三、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方法和措施

1、观念创新

项目施工管理不断创新的关键是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提高经费的投入,加大人才的培养、引进和凝聚,切实加强创新意识,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对企业进行管理,即以市场的需求为出发点,要深刻认识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紧迫性、重要性、艰巨性和长期性,建筑施工企业应将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放在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来定位并将创新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项目施工管理的创新方案,并不是要固定某一种模式,而是要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的模式并不断创新完善。创新方案要具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项目施工管理的内在要求,要根据时代要求和遵循创新原则去提出创新方案。

2、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

坚持技术手段的创新是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在技术层面的基本要求。能否采用科学、先进的技术手段,是决定建筑施工企业管理水平上台阶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打里进行技术手段的创新,摈弃那些落后的技术手段,积极采用先进的、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技术手段,提高施工管理的自动化水平,积极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建立自动化集成系统对建筑施工进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建筑施工管理的技术含量,进一步增强建筑施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加强施工成本的创新管理与控制

一方面,要注重对工程成本和费用的预算控制,保证工程项目资金的合理运用。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做好成本控制工作,对招投标合同中的各项条款进行详细的分析,为各项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和保障,同时也能够为工程施工合同的签订提供参考。

另一方面,要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进行有效的控制。对于工程施工方案的优化,要从招投标的审核,到施工组织设计的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控制,对不同的施工方案进行对比,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在施工过程中,提倡新工艺和新材料的应用,通过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实现对工程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以此来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4、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质量控制管理上的创新

(一)要严格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精确的工程施工测量是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比如在路桥工程质量控制体系中,相关的技术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对导线点,中间桩和高程点实施科学有效的测量方式,并多次测量,使得测量结果能够达到闭合的标准,同时,要客观公正的做好记录,减小工程测量的误差,保证工程测量的精确性。

(二)加强对施工材料设备的质量检测

要严格质量标准,加强对各种原材料和工程构件的质量检测。严格原材料和各种工程构件,配件的入场机制,对各种质量不达标,不合格的原材料,构件,配件,不准进入施工环节。比如,在水泥和钢筋的入场时候,要对合格证做出细致鉴定,并要在专业的实验室进行质量检测,质量合格才可以投入工程施工。

四、结束语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对于建筑企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建筑企业生产经营建设的综合表现。只有加强施工管理,才能提高建筑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才能促使建筑企业生存和发展。 因此,必须对工程施工管理进行创新,按照国际通行的先进管理理念组织实施建筑工程管理,因此,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应当立足于进度管理创新、质量管理创新、成本管理创新,全面促进建筑施工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现代化,这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

参考文献:

[1]董世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控制措施的若干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06-05期刊

[2]蒋汉文 基于成本控制的A工程的质量管理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2-06-15硕士

[3]吴杰.以施工管理方式创新提高施工企业管理能力[J].工程施工管理,2010,4

[4]李俊.工程施工企业施工管理创新对企业的重要影响[J].建筑工程施工企业管理资讯,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