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简述科学的学生观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简述科学的学生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简述科学的学生观

第1篇: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一、以情感人,唤起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只有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约求知欲望,才会自发地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与学的全过程。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因而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使课堂教学始终处于和谐融洽的气氛中,以情感人,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让教学语言富有情感

在诸多科目当中,数学学科比较呆板、单调和乏味,数学本身的内容安排也不如语文那样生动形象,在教学过程当中若不花点心思就很难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为了让课堂变得生动一点,我在教学中力求表达语言生动、形象、带有强烈情感,课堂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语言评价,使每个学生随时都感受到来自教师、同学间的鼓舞,乐意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由想动口发展到想动手。

2、变数学教材“无声 ”为“有声”

在数学教材的每一节都安排了例题,这些经过精心设计的例题,,大多都是图文并茂的,符合各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之中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例题去体会学数学的实用性、可行性和重要性。作为教师,就要把那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来教育鼓励学生,使学生的情感和情趣融合在一起,把学生从课堂引入现实生活当中,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讨论交流,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具有爱与人交往,好表现自己的心理特征。有计划地组织他们讨论,为他们提供思维摩擦与碰撞的环境,就是为学生的学习搭建了更为开放的舞台。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集体合作,有利于其思维的活跃。创造心理学研究表明:讨论、争论、辩论,有利于创造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改变“喂养”式教学格局。因此,在教学中应创设多种形式、多种目标的交流情境,以发展学生创造个性。 组织学生集体合作,还有利于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相互启发、拨动,形成立体、交互的思维网络,往往会产生1+1>2的效果。

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分数的意义”引入新课时,我先请一位同学帮忙把一条漂亮的丝带分给两个学生,并让学生边分边说,引出本课的关键“平均分”;接着问这两位学生:“他这样分,你们满意吗?”这样利用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且使学生感到亲颖、亲切,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数学的兴趣。

三、课堂表演,培养学生兴趣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激起学生要“弄懂”、“学会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欲望。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直接参与,在活动中产生思想,充分给学生动手操作,以动脑思想的机会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在教学中除了用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外,还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展学生思维,增长学生知识。适当设计一些表演,调动学生创造的积极性。例如:我教“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时,专门请一些同学扮演数字和小数点,然后让扮小数点的学生根据我出示的小数在数字中进行移动。整个表演过程,学生情绪高涨,笑声叠起,引起学生的共鸣,并使这种共鸣转化为求知欲,进而把注意转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

四、引导提问,引发学生兴趣

第2篇: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关键词:科学技术观 理工科大学生 建构

 

科学技术观是关于科学技术本质、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关系的总理论,对技术实践活动起着科学指导的作用。科学技术在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给人类社会带来高度文明的同时,自然灾难、战争危害、环境污染、经济危机等问题也给人类造成巨大了的损失,促使人们对科学技术发展不断反思,并有越来越多的声音将这些问题都归罪于科学技术。事实上科学技术只是中介性的客体,而人类才是主体,科学技术能否为人类造福取决于我们如何利用它。理工科大学生是工程实践、科学研究、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对科技健康、科学、有序发展起着关键性作用。所以,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学技术观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也迫在眉睫。 

1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现状 

随着人们对科学技术观的深入研究,以及对科学技术负面效应的不断反思,已逐步认识到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首先,社会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趋使初等教育重心偏向于社会关注的升学率,只强调学生智力发展,造成高校将大量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德育工作中,进而无暇顾及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其次,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还属一片空白。无论是从理工科大学生的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层面,还是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来说,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都未被列上日程,而只是到研究生的课程学习阶段才有所涉及。 

2科学技术观的重要性 

21正视科学技术观对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深层次意义 

科学技术在推动社会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过度开发和破坏,正常生态系统被打破,人类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恶化,人类自身繁衍受到威胁等种种问题。科学技术的工具性特征是靠人的意志介入生态过程,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人的目标和人对自然的态度,所以我们要使人和自然和谐发展,只有通过完善人类自身,确立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科学技术观,并依靠科学、合理的社会体制,促进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协调发展。 

22正视科学技术观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指导作用 

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行动则会成功;反之则会失败。科学技术观不仅是对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更是对实践活动、经验和成果的批判性反思、规范性矫正和理性引导,能预见科技发展的方向,指导人们提出正确的实践活动方案,因而对科学技术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在社会体制尚不健全,文化差异难以消除的情况下,充分认识科学技术应用的二重性,用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来武装自己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3正视科学技术观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 

我国gdp迅猛增长的背后是靠廉价的劳动力、土地,科技进步对中国经济的贡献还不是很大,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结构问题和增长方式问题,科学技术观就成了指导科技发展的根本。 

3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 

31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加强科学技术观的理论教育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承担着传播科学理论知识的重任,不仅能为理工科大学生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能不断提高理工科大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认识力,从而引导其深刻理解科学技术观的内涵,帮助理工科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使其在多元化的复杂社会环境中,正确处理科技、自然、人、社会之间的关系。 

311不断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增加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的内容,并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精心安排,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提高课堂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 

312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不能光靠简单刻板的说教,还要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采用理工科大学生乐于接受的主题讨论,以及实践调研等方式,使教学方式现代化、科学化、人性化,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的主渠道作用。 

32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积极开展科学技术观教育活动

第二课堂是科学技术观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可以帮助理工科大学生将理论知识不断精炼、升华,上升到更为理性的层面,进而形成

科学、系统、完整的理念。 

321构建具有浓厚专业特色的学生社团,为理工科大学生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我们要根据理工科大学生的专业特点,成立相应的学生社团,让理工科大学生有组织可依靠、有活动可参与、有平台可展现,有更多深化理论机会的平台。 

322增加与科学技术观教育内容相关的活动,为理工科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我们既要对不同阶段、层次的理工科大学生开展以科学技术观教育为主题的活动,以保证基本的教育效果,也要开展集科学性、专业性、思想性、多样性于一体的第二课堂活动,以满足不同专业的理工科大学生的活动需求,进一步提高活动成效。 

33利用德育优势,深化科学技术观教育 

德育是科学技术观教育的基础,与科学技术观教育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对科学技术观教育起到引领和提升作用。德育有助于提高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科学技术观教育则有助于推动道德观念变革和新道德规范的形成。德育不仅能全面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技术观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基础平台,还能改变人们盲目应用科学技术,只求私利而忽视社会基本道德原则和人类社会总体长远利益的错误思想,从根本上消除或减少科技应用的负面效应。 

331进一步重视和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我们要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各种科学有效的途径,不断加强理工科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全面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素质,为科学技术观教育打好坚实的基础。 

332充分利用德育载体积极开展科学技术观教育。我们要在德育所提供的良好物质条件和思想基础之上,发挥德育优势,对理工科大学生进行科技道德、环境道德、伦理道德、职业道德等主题教育,并使科学技术观教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34发挥辅导员教育功能,科学技术观教育 

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成人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直接影响着理工科大学生科学观念的形成,决定着理工科大学生的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 

341建设高素质的辅导员队伍。我们要狠抓辅导员选聘、培训、管理、考核,以建设一支素质过硬队伍,从而帮助辅导员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影响理工科大学生,保证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 

342开展针对性的主题教育。针对理工科大学生的特点和科学技术观教育的要求,发挥辅导员独特的工作优势,开展主题鲜明的教育活动,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科学技术观教育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林慧岳.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技术观教育[j]. 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03) 

[2]王建华. 科技的负效应与科技观的变革[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第3篇: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关键词:课程改革 尊重学生 有效课堂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人为本”,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而儿童生活于不同的家庭环境中,受不同因素的影响,他们的生理心理发展水平不会完全相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有高有低。但是他们都有极强的表现欲,渴望老师的理解和尊重,希望得到小朋友的认可。做为小学数学老师,同样要遵循小学生心理生理发展规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呵护他们的自尊心和上进心,这样才能增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人翁意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尊重发育迟缓的学生

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学生心理生理发展速度较快,但由于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速度不会完全相同,特别是学生的身高差别非常明显,这给身高较矮的学生造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重视这种现象,无意间很容易给学生造成伤害。比如在讲解小学低年级《高和矮》这部分内容时,许多老师为了给学生一个高和矮的直观印象,经常让班级中最高个的学生和最矮个的学生站到讲台前比较,老师注意到了学生在嬉笑声中理解了高和矮的概念,却忽视了在高个同伴俯视下、全班同学注视下那个最矮个学生的感受,可以说,这次的“亮相”留给他的印象将是终生的。我在讲解这个知识点时,总是让班上身高最高的学生,与我并排站在一起让学生比较,由于“我”成了比较对象,课堂气氛特别活跃。趁此机会,我提出两个问题让学生讨论:“老师是高个还是矮个?”“现在比我矮的学生以后会不会比我高?”通过讨论,学生认识到,高和矮是相对的,现在个矮的学生将来也有可能比老师高。班上个子矮的学生开心地笑了,与我比高矮的这个学生也倍感自豪,我想,这次的“亮相”留给他们的印象也将是终生的。

二、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备课时,一方面要认真钻研教材,另一方面要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特别是学习业成绩不良的这部分学生,要了解他们在数学学习方面困惑的环节。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师既要提出教学中的统一要求,注意一致性,又要正视学生发展的个性差异,突出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考虑到层次性,由浅入深,分层渐进,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措施。教师的课堂指导要向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倾斜,一些难度不大的课堂板演机会要留给他们,设计问题采取“小步子、慢速度”的教育原则;对优生设计的教学问题要灵活一些,而且要有一定的难度,同时鼓励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参与到全班课堂讨论中。在练习题的设计上更要有一定的梯度,由基本题到变式题再到发展题,还要设计一些机动题,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来取舍。围绕教学目标,教师采用灵活适用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分层次作业,这样才能保证“学困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优生吃得饱”。

三、尊重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

由于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还不够完善,注意力不集中、易分心是很多小学生具有的特点,年龄越小,控制注意力的时间越短。而要让小学生注意力持续40分钟,着实比较困难。小学生天生爱动,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感,喜欢看动画片和做游戏。给我们教师的启发,就是尽量要让我们的课堂充满趣味,尤其是小学数学课堂,更要充满童趣,让小学生乐学。而要做到这一点,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采用小学生所喜爱的做游戏、讲故事等形式。当然,课堂情境的创设要服务于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选材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具有一定的时代性,便于小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作出分析。

四、尊重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第4篇: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关键词:大学生;课余时间;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1-0069-01

1 丰富的馆藏可以充实大学生的课余时间

图书馆是书的海洋,是存贮人类知识的宝库。从时间上看,它可以包容人类历史及已知的史前时间;从空间上看,它可以覆盖整个地球和已探明的太空;从知识门类上看,它尽收科技、人文和新兴的边缘科学。大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进图书馆,置身于密如丛林的人类科学文化典籍中,有助于学习各类知识,了解各种信息,尽情地享受光辉灿烂的人类文化。

1.1 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继续学习专业知识。

课堂上老师传授的专业知识很多,有的是课本上所没有涉及到的内容,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去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修补一下自己知识结构中的欠缺。这种方式既可以通过经常查阅资料,拓宽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们的专业知识学得更加扎实;又可以合理地支配大学生们的课余时间,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

1.2 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补充课外知识。大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阅读一些专业课之外的书籍,学文科的,不妨阅读一些自然科学的书;学理工的不妨读些想象力丰富的诗词歌赋;学音乐的,不妨读些有关声学方面的书;学美术的,不妨读些有关光学方面的书。走到书海里,你可以去了解人类古老而文明的历史;你可以去遨游太空,去探究太阳和星星的奥秘;你可以去认识礁石,认识冰山,认识初升的朝阳和远方的地平线……我们不禁感叹宇宙的博大,知识的无穷无尽;不禁感叹大自然是多么的绚丽多彩,又是多么的和谐统一。

2 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受到熏陶。

高校图书馆浓郁的文化氛围,优雅整洁的阅读环境,使图书馆成为大学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大学生在图书馆轻松、舒适的环境里不仅可以自主地支配课余时间,博览群书,吸收知识营养,探索知识奥密。而且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还可以使大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情操,提高自身素质。

为了使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充分利用图书馆,图书馆应该怎么做呢?笔者认为:

(1) 延长开馆时间。

当今世界,图书馆的开放时间已成为衡量某个国家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图书馆要保证大学生在业余时间内能随时进入图书馆,实行优质服务,即便是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读者也能到图书馆里看书、上网、查资料。这就要求图书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延长开馆时间,把大学生吸引到图书馆来,从而大大提高他们课余时间的利用率。

(2) 引导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用正确方式博览群书。

博览群书是很多大学生的欲望,业余时间读些好书,可以扩大自己的视野,也可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但读书要有目的,不要盲目读书。

2.1有选择地读书。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或一定时期学习和研究的目标选择课外读物,这样可以使自己在有限的时间里有目标的读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读有益的书。这是强调在同类读物中,选取最优秀的作品。好书是人们的良师益友,打开一本好书,就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与高尚的人促膝谈心。车尔尼雪夫斯基指出:“凡是好书,必定会在读者心中唤起真、善、美的向往。”

2.3做好读书笔记。通过写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大学生读书的质量。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有的大学生说,我课余时间都在图书馆里读书了,怎么收获不大呢?只贪于阅读,懒于做笔记,天长日久,原来读过的书在脑海中慢慢淡化了,遗忘了,这种猴子搬包谷式的阅读,可以说是一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3) 图书馆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知识的升值,文化能量不断释放,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显著的正向变化,利用课余时间读书必将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内容。图书馆可以围绕读书活动组织社团或兴趣小组,举办读书报告会、理论研讨会、学术交流会,进行读书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诗歌朗诵和大学生辩论赛等。这种读书活动内容丰富,品位不凡,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便于大学生操作,容易被他们接受。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可以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发挥图书馆的作用,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参考文献

[1]王本瑜, 高校图书馆怎样才能吸引读者. 唐都学刊. 第12卷. 1996(1).

第5篇: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襄城县实验高中 龚会丽

【中图分类号】G234.86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10-0014-01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形势下,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我们在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要做出改变和提高;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转变教育观念,把应试教育强调的是教师的智力、知识能力转变成现代素质教育既注重教师的智力、知识、能力,更强调非智力能力即情感能力在教育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建立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能够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毋庸置疑,建立平等、民主、尊重、和谐的师生关系确实能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那么,在新的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在新的社会形势下,在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我们要从思想的源头上彻底扭转,以一个全新的姿态投入到具体的数学教学工作中;应明确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和谐的互动关系,清楚各自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应该做什么、怎么做以及为什么做,由“教师中心论”发展到“学生中心论”上,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学生全面发展。我觉得,要实施好新课改的数学教学理念就必须打破陈年已久的教学观念:使学生从心理上理解老师、尊敬老师、感激老师而不是一味的敬畏老师。长期以来,老师与学生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鸿沟,而我以为要真正实现二者的零距离接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打破讲台与课桌的界限。化矛盾为和谐,真正做到二者的辨证统一。

二、数学教师要真诚平等的对待每一名学生

虽然现在我们已经基本统一师生平等,但真正做到对每一名同学都平等却很不容易。多数老师都比较关注成绩靠前的学生,因为大多数学校都以前面的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参数作为评价老师教学水平,我们说人的口味是不一样的,同样学生的学习口味也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考试成绩去评价学生,同样也不能统一的考试制度去评价一名老师,比如,有的老师可能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偏重于联系生活实践,可能他的学生在处理日常生活经验会很有方法,而那些一味靠死读书的学子们却很难感受知识原理的生活化。因此,使学生都真正能在课堂上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是必须的。再想想我们的平时教学,有多少学生成了我们遗忘的角落。而新课程理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很好的解释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学会尊重、宽容、爱护学生;教师要善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都要尽量寻求与学生对话的机会,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宽松的,师生之间是平等的,交流是愉悦的。(论文范文 7139.com)要不断地给学生树立一个个荣誉,让学生维护现有的荣誉,为追求更高的荣誉而自强不息。学生在奋斗中找到自尊,就会产生出自信的情感。教师宽容了学生,就意味着破除了师道尊严,就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

三、数学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展现人格魅力

教师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但影响教师教学水平的发挥,在师生关系上,更是决定了学生对你的态度。再调皮的学生对于德高望重、德才兼备的教师总是十分尊敬甚至崇拜。所以,要和谐师生关系,教师的自身素质必须不断加以完善和提高。只有素质高,涵养好的教师才能散发出更高的人格魅力。

学生们喜欢的教师形象当然是年轻漂亮,有亲和力。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年轻漂亮是一种美,但这毕竟是不可能人人拥有的。作为一名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是一种美;面对学生,一张诚挚的笑脸,一句温馨的叮咛,这些也是一种美,并且是最永恒的美。在走进课堂时,不管有多大的烦忧,露出你真诚的笑脸,便可以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常常,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真诚的交流就会从心灵深处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使教与学互相交融,师与生互相尊重,达到至高的教学境界。

四、数学教师要注重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数学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可以使学生以极佳的心理状态参与教学活动。因此,课堂上教师要精神饱满,感情充沛,采用亲切的教态、温和的语言和巧妙的方法,结合学情、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以诱导参与促进思维。教师在学生的讨论中对他们的发言,应持期待成功的热情态度,用赞许、微笑表达对学生的信任;讨论问题可采用竞赛方式,鼓励组与组、人与人之间踊跃发言,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鼓励,就是差生提出很"傻"的问题时,也不要讥讽,而应从神态、语言、动作上表露出对他们的支持,并诚恳地引导他们找出错误所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五、数学教师对于课堂违纪的学生,多一些幽默风趣,少一些死板说教

在课堂上难免有违反纪律的学生,怎样对待课堂的违纪现象是一项艺术,它关系到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关系到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一句看似简单的训斥损伤的是学生的自尊,影响的是课堂氛围,更重要的是师生间的和谐关系受到影响。因此,在对待违纪学生时切忌简单粗暴,但亦不能放任自流,怎样对待?幽默风趣的语言胜过任何死板说教。

六、数学教师要学会微笑,多给予鼓励

第6篇: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自主学习;实践操作

新课改的核心环节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研究表明:由外部需要出发所提出的一切教育措施,能否在初中生身上获得预期的教育效果,首先要看教育者是否能够将这种外部的需要,巧妙地转化为初中生自觉的内部需要。能够唤起初中生的意识状态,使他们主动接受或积极意识到这种需要,则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开始。

根据这一理论,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实现自主学习,首先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需求。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课前预习这个环节。

一、共写预习提纲,引导自主学习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探究过程中,笔者深深感到,要把学生领进自主学习的殿堂,首先必须培养好学生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要教会学生独立预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自学数学课本的基本能力。在预习中,要让学生做到对新课的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这样保证上课时能够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而不至于掉队;要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难点在哪里,这样上课时就能有所针对,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率;要让学生找出自己知识上的一些缺陷,及时弥补,保证自己的学习不掉链;要让学生通过预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为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了保证预习环节的顺利进行,笔者常常引导学生一起来精心编写、设计预习提纲。在编写预习提纲的过程中笔者经常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针对性的原则

所谓针对性,是指预习设计时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进行;尤其是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误解、误差,要有充分的估计。在学习“无理数”这一节时,课本上的定义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假如仅仅让学生孤立地从书本去理解这个定义,大多数学生都会出现误解。为了预防学生的误解,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这个概念,笔者先让学生完成一些练习。通过练习,学生对“无理数”的概念有了比较到位的理解,并且能够总结出无理数的三种常见形式:(1)无限不循环小数;(2)开方开不尽的数;(3)圆周率π 。

2.问题化的原则

问题引领、问题解决,这些年形成了数学教学的热点,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设计预习环节时,我们也要采用这些策略,将课堂教学目标、内容巧设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将数学题目转变为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引发出学生的数学思考和思维。

比如,在学习画二次函数 y =ax2的图像时,笔者先让学生回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探求二次函数的图像是什么形状。

作二次函数 y=x2的图象,然后回答一下问题:

(1)观察 y=x2的表达式,选择适当的 x 值,并计算相应的 y 值,填在表格中。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用光滑的曲线连接各点,便得到函数 y=x2的图象。

(4)y=x2的图象是否具有对称性?如果具有对称性,它的对称轴是哪条直线?

(5)y=x2的图象有最低点吗?如果有,最低点的坐标是什么?

(6)根据图象的对称性,观察并思考表中的每对数(x,y)有什么特点?

(7)总结画二次函数的图像时应先确定什么?应怎样选取自变量x的取值?

3.情趣化的原则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厚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原动力。因而,预习环节的设计不仅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应考虑数学情境,尽可能多的设计一些情趣化的活动。

在学习“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所得到的截面可能是什么形状”这一课前,笔者考虑到学生家家都种有土豆、萝卜,给学生预留了这样的练习活动:用土豆、萝卜和豆腐,先将其削成正方体,然后再利用实物正方体进行切割。观察切割后所得截面的形状,并把不同的形状画下来,总结共有多少种不同的形状。第二天上课时再和全班同学交流自己的操作结果。这样的练习活动,学生们都能主动、乐意地去完成,完成的效果也很好。

二、组织辨析讨论,启发质疑释疑

预习提纲的编写,预习环节的实施,确保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就会主动地去自学课本和寻求教师的指导。于是,教学目标变成了学生的内在学习需要,使他们产生了“我要学”的愿望,在这种动机支配下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问题,又使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促使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对于学生不同的见解和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此时,教师还不要讲解而是将这些疑难问题交给全班同学辨析与讨论,让各种意见充分解释其根据”。要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全班辩论等多种方式各抒己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这样的过程,让学生们通过积极思考和多角度、多层次的辨析尽可能互相启发,解决部分在自学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并进一步理解掌握学习的内容。这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最佳的时机。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就是创造一个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而课堂气氛是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环境。“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课堂气氛和人际关系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前提条件。为了保证讨论的顺利进行,教师在课堂上要创设民主和谐、平等、自由的学习情景和氛围。允许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争论并各抒己见,形成师生多维互动式“启迪释疑”的实践活动。在这个交流活动中,教师组织和管理课堂,同时迅速准确地捕捉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和难点。

三、教师画龙点睛,学生总结提升

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对教师的精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课堂上解决学生反馈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妙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引导,但不能直接告诉结论,更不能武断地否定学生的见解;或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它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解决问题的小组做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可以说是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既讲清思路,又讲方法,并以此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最后由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规律和解题思路、方法、技巧把知识梳理成线,形成网络加深印象;要突出易错易混易漏的知识薄弱点,引起全体同学足够的重视;教师及时反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起导向作用。

四、当堂达标训练,内容深化拓展

经过以上的几个学习步骤,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规定的学习内容。但是还达不到熟练的地步。此时,教师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提供限时限量的课堂练习,由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内化、整理、拓展的机会,教师巡视、搜集学生答题信息,针对练习的难易不同,采取让学生口答或板书的形式出示练习的答案,对在练习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要讲解,而是让学生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释原因,重点展示解题的思维过程。针对学生达标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待教师及时矫正之后,可及时补充练习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视情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予以个别指导。

初中数学课堂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教学精髓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学习,不仅着眼于当前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训练,而且注重于能力的开发和未来的发展,其教学策略主要包括: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师生关系是学习的基础;培养创新思维是学习的核心;教师的导学是学习的前提;讨论质疑是学习的方法;更新教学手段,开展多媒体教学是学习的有力保证。教学形式应是多样化的,如讲授、启发、自学辅导、自主探究、实验探索、问题讨论等,教学中应尽可能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论,进行批判性思考,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以上环节不一定每节课都机械照搬,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取舍。在初中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的课堂操作步骤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知识,还要有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组织能力,要善于在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学习过程中及时进行点拨、诱导。

参考文献

[1]王丽芳.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09(3).

[2]杨骞.关于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 2000(3).

第7篇: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关键词:高中数学;生动活泼;传统课堂

处在高中的学生,不但有了自身的约束力,而且自主的学习能力也已经逐步形成。随着学生步入高中的校门,数学这一学科的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题目越来越深,思考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作为教育者不难发现,高中学生大部分数学成绩都不高,高中数学课堂上,大部分人的注意力都徘徊在课堂之外,所以,构建生动活泼的课堂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一、生动活泼的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

1.传统课堂的解析

(1)在家长和教师的观念中,“应试教育”的地位不可动摇

为了在课堂上将全部的知识点授予学生,教师一直不停地讲

解,学生只有被动接受,不停地做笔记、做练习。教师依靠历年考试的试题,将知识点总结,然后再传授给学生。而作为学生,课堂只是课堂,是作为学生必须经历的,是和实际生活没有关联的,课堂上学习的所有知识都是为了应对考试时的题目。所以,传统模式的课堂是和现实生活严重脱节的。

(2)传统课堂的教师在教学中,能借助的工具是“粉笔”加“黑板”,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时常会感到非常抽象,难以理解

人教版数学教学中包括图形的分析,特别是立体图形部分,只通过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的图形是难以理解消化的,学生只凭着自己的想象力在脑中勾画,课堂上没有直观的图形展示,这也是传统课堂中的一大缺陷。

(3)传统课堂的形式单一

传统课堂大部分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对于数学学习学生没有明确性和针对性,更缺少了自主性,这种教学方式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只感觉到枯燥无味,因此,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厌恶,最后演变成抵触,数学成绩也随之一落千丈。

(4)传统课堂教师的板书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图形教学时,板书是学生有效理解图形的通道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上,教师书写板书就要占用大部分的时间,效率低。这种情况在教师讲解练习题时体现得最为突出,立体图形的复杂,教师在黑板上构图就要花去一定的宝贵时间,而且复杂的图形在黑板上体现的效果不是很好,不仅浪费时间,还不利于学生的理解。

2.生动活泼课堂的解析

(1)情景模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前面讲到传统课堂的教学和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学生的学习只为了应对考试,这样的学习难免会枯燥无味。作为新课堂,提倡的是素质教育,在保证学生学习成绩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全方面能力。比如,在人教版立体图形教学中,教师可以用实际生活中的立体图形进行课堂的引导,可以将世界闻名的建筑作为切入点,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把思考的问题告知学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就会自主地参与到课堂中,并积极地解决问题。

(2)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也逐步走入教学中,每个科目的教学都可以通过强大的互联网来找到相应的教学素材,在保证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方式。依然以数学中的几何图形为例,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将立体图形进行360°的全面展示,效果直观,易于理解。

(3)注重学生的探究性,激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传统课堂相比,新型的课堂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负责引导,学生自主研究探讨,然后得出结论。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主研究不仅能加强学生的印象,还让学生明白“从哪里来”“如何来”。将被动转变为主动,将枯燥无味的课堂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课堂。

二、如何构建生动活泼的高中数学课堂

1.将数学回归到实际生活中去

前面提到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严重脱节,这就失去了数学教学的意义。新课标提出要用数学的眼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将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知道实际生活中随处可见数学,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出教学内容,比如,生活中或旅游产生的垃圾问题、生活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等,为学生创建一个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作为其中的工作人员,使难题得到解决。这样做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的思维,不再是“应试学习”,而是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将学习和实际联系在一起,无疑是学生学习最好的

动力。

2.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

素质教育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负责“导演”的工作,学生才是真正的“演员”,这就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产生疑问,鼓励学生产生疑问,将学生带到真实的情境中去,逐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就是学生之间交流探讨、发表意见以及解决问题的过程,每个人对待问题都有不同的看法,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探索。对于复杂的问题,就更凸显出合作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

3.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学是“教”与“学”结合的过程,单一的教学方法跟不上时代的要求,也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一条路走到黑”在教学上是完全行不通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上要勇于创新。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研发出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特点的多种教学方式。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一门学科,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进行教学内容的展示,比如,幻灯片、课件等等。课堂上也可对学生进行竞赛比拼等活动。课后,教师可以正确地引导学生利用网络组建学习小组,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以及疑难问题的解答等。

4.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组织的合理,不但会节省宝贵的时间,而且还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般课堂大体上分为教学内容的导入、传授、探讨、深化练习、总结、布置作业等几个步骤,在时间的合理安排和掌握上是一个难点。对课堂的安排要求教师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熟练掌握,以便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合理分配时间。对于课堂的设计,一定要“有头有尾”,课堂的完整性非常重要。对于教学内容的导入和简单的传授之后,一定要留给学生自主的探讨和吸收时间,让学生完成将理论转为实践的过程,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学生反馈的信息,从而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全面发展学生的

能力。

5.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平等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占主导地位,但是作为21世纪的新型教育,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在课堂上,要给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同时作为教师也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差异,对于每个学生的提问和回答要多用鼓励的言语。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和博爱去和学生交流,要做学生的朋友,而不是居高临下的“严师”。

在新课标的指导下,高中数学课堂要积极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学生的需求,适应社会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全方面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兰妹.高中数学课堂活动教学的时间与思考[J].钦州学院学报,2006(05).

[2]刘合美.对高中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的认识[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16).

第8篇: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关键词:数学教学;处理;优生;学困生;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一线教师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各种各样的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改变了单一机械的传授式教学模式,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许多公开课、竞赛课中呈现出:“学生学习积极主动,不但优生主动参与,而且学困生同样表现积极。”那么,课堂是不是都变得如此了呢?我们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在大量的常规课堂教学中,优生不愿意参与教师组织的活动,教师提出的问题他们立即回答,其余时间各自为政、自寻其乐;而差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一窍不通,完全游神于课外,讲台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讲台下优生、差生吵吵闹闹,“身在曹营心在汉”,更有甚者还公开打架,做出让教师难堪的恶作剧。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不同的情况呢?是因为某班的学生行为不好,还是因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注意行为习惯的培养呢?深究其原因,我们开展了一些小课题“如何让学生更爱数学”“课堂中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师组织者的运用”“优差生资源运用”等研究,对此有了新的认识,有了深入的了解。找到了一些原因:主要是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合理,没有处理好优生与差生的关系,课堂中“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长此下去,导致优生、差生都形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那么,在课堂中究竟怎样才能处理好优生与差生的关系呢?结合我多年的实践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解决办法。

一、课前分层异步要求,缩小不同学生间的基础差异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从知识经验基础开始就各有不同,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结合数学学科的特点,从课前开始对学生进行分层异步的要求,缩小不同学生间的知识基础差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学习新知有所预见,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预习要

求:对待学困生要加强预习的指导,学困生没有认真预习的习惯,教师要及时与家长联系,了解情况及时给予帮助,指导他们浏览教材的方法,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带着这些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再读教材,如果还有困难就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书本,查阅相关的工具书,并把问题写在书或本子上,最后到课堂中去解决,有效防止预习中“走马观花”的倾向。这样的分层要求,缩小了学生间知识经验的差距,缩小了课堂教学起点的差异,让优生与学困生在课堂上都能品尝成功的愉悦。

二、创设多元开放的情境,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时空

学困生往往是由于教师的教学过程形式单调、内容陈旧、死记硬背、机械重复,使其对数学学科没有学习兴趣,长期处于被动学习之中,对待学习得过且过,慢慢地在学习上就跟不上别人了。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把本人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

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依据“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来创设多元开放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快乐学习,积极进取。结合学生的性格特点,让学生把数学学习变为“做”数学、“玩”数学,在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中用自己的生活经验主动建构数学。

三、提供“兵教兵”的发展平台,让不同层面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教师不是圣贤,精力与时间都是有限的,工作、生活中许多事情同样要去处理,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着实表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创建“兵教兵”的学习互助平台,能合理解决优生与差生共同发展的问题,依靠优生的“传、帮、带”发展差生,用差生“坚强的意志,跌倒后就爬起来”的精神感动优生。为优生创造一个训练表达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纵深发展的机会。教师适时地点拨,引领他们树立科学正确的学习观念,正确的学习方法及生活、学习中须注意的一些小节,实现“互学相长,共同提高”的双赢

目的。

四、提供梯度开放的练习,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提升

新课标指出:“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发展。”因此,练习设计必须有阶梯性进行,做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同时应把学生视觉、思维、动手结合起来进行练习,变枯燥的计算为丰富的活动或游戏,让知识渗透进学生的头脑。

练习设计方法:1.依据不同的学生对知识掌握深度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新授后的“模仿”练习中,学困生只做书中的做一做,优生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并且必须用口头表述其解题的过程。2.结合学生的数学能力差异,教师在安排练习题时,同时安排基础题和提高题,要求学生必须把基础题完成了才能完成提高题,这样差生“吃得了”,优生“吃得饱”,同时又防止“优等差”或“优弃差”现象的发生。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学生间的关系体现出平等、互助、合作、竞争,实现学生间的双赢。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优生这一资源,利用他们去关注、引导、鼓励学困生。使课堂上形成“优生好学,差生想学”的和谐氛围,最终实现优生更优,差生迎头赶上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陈旭远.中小学教师视野中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2.

[2]靳玉乐.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谈新教材新功能.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05.

第9篇:简述科学的学生观范文

《聋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主动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在有内容的活动中进行,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分析、探索等数学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与其他对象的区别与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数学活动应与数学学习紧密联系,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应该根据聋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特点,巧妙地利用直观手段,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形象的东西,来激活聋生的思维,让聋生感到数学是简单的、是美丽的、是鲜活的、是富有情趣的。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较好地组织数学活动?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提倡一个“动”字, 让数学课堂情趣化

学生“动”的过程,就是一个探索思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到的结果更形象,并更深刻地印在脑海里。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时,用情境引出算式“34+16”后,并不急于教给学生怎样用竖式算出这个算式的得数,而是让学生试着用其它方法得出这道算式的得数。有的学生用小棒摆,有的在计数器上拨动算珠,也有的根据以前学过的竖式法则试着计算。在他们自己动手摆、动笔算的过程中发现:个位上的4加6等于10,但10是一个两位数,得数个位上应该是0呢,还是1,或者直接是10?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发现了个位上的得数超过10都要向十位进1。虽然动手、动笔操作的时候不一定十分规范,但自己经历了这个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更深刻地体会到进位加法的算法意义所在。同时,在这个过程种又无意识地初步了解到十位和个位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对数位关系的理解。

二、体现一个“活”字 让数学课堂充满灵动

如在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后,我安排了这样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观察一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要计算哪些物体的表面积。后来,我和学生一起讨论了这样一个话题。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像造房子后要粉刷教室和教室外面的柱子,就要计算长方体的外表面积。还有,工厂的烟囱是长方体的,火柴盒的形状是长方体的,老师办公桌的抽屉也是长方体的,那么在计算这些物体的表面积时,是不是按照书上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呢?学生马上说不是的。因为教室的柱子比较高,不容易丈量,于是,我让学生拿了火柴盒进行试验。我们知道,火柴盒有内外两层,在计算外层时,同学通过实验,知道外层只有四个面,而内层呢,有五个面,他们通过实际计算,又发现在忽略火柴盒的厚度时,把外层四个面的面积和再加一个侧面的面积,就是内层的外表面积。再通过观察,学生还发现了工厂的烟囱和教室外面的柱子以及工厂里的通风管(长方体的)都只有4个面,所以在计算时,就要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了。

一个“活”字,激活了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思维。

三、突出一个“玩”字,让知识在快乐中升华

“学中玩”提倡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加入“玩”的活动,“玩中学”强调的是一种科学学习的方式——有目的地“玩”,是指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渗透教师设计的学习意图,把学习隐含在玩耍的过程之中,使玩的过程体现学的意图,使学的过程体现玩的乐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感知、体验,增强有效性。聋生由于受听觉的限制,导致语言障碍,从而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思维的正常发展。特别是低年级聋生的思维主要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设计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聋生的思维。 转贴于

如在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时,我特意设计了一个“吃苹果”的游戏活动:3-3等于多少呢?为什么呢?出示3个苹果模型(彩色)贴在绒布上,然后和学生一起演示吃苹果。先吃掉1个,教者把苹果模型从口边慢慢往下移,最后藏在肚子前的衣服里,由于学生有基础,很快会得出3-1=2的算式。同样的方法,得出算式3-2=1。然后进行重点演示,又吃了一个,这时绒布上的苹果没有了,即“0”。原来有3个苹果,指着肚子问吃掉了几个(-3),得出算式3-3=0。这样通过演示来让学生明白“0”的含义,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明白了三个算式之间的关系,且为以后教连减埋下了伏笔,可谓一举多得。

四、彰显一个“创”字,培养聋生的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