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

第1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关键词:教育 会计电算化课程 实践性教学

引言

传统单调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学到的就是简单的理论知识,缺乏实践能力。即使有些学校安排了会计电算化实习,但是多数学校安排实习仅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简单形式化地走过场,并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失去了会计电算化实习应有的价值和效果。加强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成为会计教学工作关注的重点话题。因此,会计电算化教学急需改革,会计电算化教学要充分的重视实践性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高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毕业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性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并在教学计划中占用较大比重。

会计电算化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目前在本专业的教学方面存在着很多弊端,特别是在实践性教学方面力度不够大,仍然是重理论、轻实验的教学模式,这就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能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特别是在我国参加新经济的竞争中,迫切需要新兴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急需改进。

二、实践性教学的具体组织实施

2.1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层次

会计电算化专业内面向单一课程的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项目、操作性实验项目、综合性实验项目。如基础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成本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模拟实验、审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模拟实验等, 这些课程实验包括的实验项目除了单项实验外, 还应开设涉及本门课程综合知识的综合性实验项目。

会计电算化专业内涉及多门课程知识的实验,如企业会计审计综合模拟实验课程,需要把从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会计信息系统到审计等课程的知识综合起来、融会贯通才能完成,属于大型的综合性实验。

发挥会计管理职能、涉及整个企业层面的实验,如企业资源计划(ERP)实验,其中会计核算、成本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等是整个企业资源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必须与企业内部其他部门人员密切配合,才能完成整个实验,它属于综合性、模拟实战性的实验。

跨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涉及会计内容的实验,属于综合性、实战性、探究性实验项目。如设立以金融市场业务为实验平台, 以资本市场证券交易为核心, 把金融投资、工商管理、会计审计、公司理财等实验项目融为一体的探究性、实战型综合实验系统。

2.2应用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好形式,同时案例教学又能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案例教学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围绕案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讨论分析、探讨推理,提出解决方案的一种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案例设计,要求案例来自实践,同时又要经过加工提炼。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和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的。案例教学能改变学生被动、消极地接受知识的状况,通过让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财会专业的实践性特点,案例教学显得尤为必要。案例教学的实质在于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不同于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好的教学案例能使学生进入“现场”,充当一个“角色”,有比“旁观者”更深的体会。

2.3利用计算机模拟环境

由于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不可能为学生提供完全真实的实验环境,因而只能在实验室进行仿真模拟,模拟的过程侧重于账目处理的程序,关于会计电算化主体的环境、会计管理职能只能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描述,很难让学生得到切身体会。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利用计算机模拟企业环境,有效解决实践难的问题。我们可以在计算机中创建一个全真的企业组织,使会计部门与其他部门有机的结合为一个系统,同时为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可以认为的突出会计部门的组织结构和各项功能。利用计算机模拟企业运营,将遇到的各种财务问题交到财务部门处理,其他问题由计算机自行处理。这样学生不仅可以学习账务处理程序,还可以了解会计主体所面临的环境,进行会计电算化职业判断,发挥会计电算化的监督职能,更加真切地了解会计电算化工作,使实践性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2.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整合会计电算化教学师资力量,形成一批高素质的“实践型”教师队伍。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和主力,强化会计电算化实践性教学以培养应用型人才必须加强实践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实践指导教师的专业能力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一,对于本校专业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定期派遣专业教师到企业单位进行实践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其二,尽可能聘请经验丰富的高水平教师或从事有关行业实践工作的中高级人员参与实践指导。这些人才既可以提高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的专业水平,又能够起到信息中介的作用,通过他们可以很快地将实践中的新制度、新方法反映到教学中去。

3、结语

实践性教学是高校会计电算化教学环节的重中之重。实践性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从而决定了高校能否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应用技术型的会计电算化复合性人才。我们要以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增强为目标,以企业需求为依托,培养新型的会计人才。

参考文献:

[1]单晓萍.浅谈中专学校会计教学改革[J].成才之路.2010,32.

[2]尹建荣.对高校非会计类专业会计教学的思考[J].电子商务.2010,12.

[3]李文英.浅谈中职学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实践性教学[J].财经界(学术版).2010,12.

[4]杨彦开.关于对会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7,14.

第2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王朝阳(1982-),男,湖南衡阳人,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系,讲师,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北 武汉 430072);袁灵(1981-),女,湖南衡阳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经管系,讲师,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博士研究生(湖南 长沙 410079)。(湖南 长沙 410205)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本科会计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湘教通[2010]243号文件463)、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级教改课题“升本后我校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编号:J200925)、湖南财政经济学院院级教改课题“以就业为导向的会计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课题编号:J201005)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53-02

本文旨在为各高等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育提供可借鉴的教育理念、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实训条件、考核制度等方面新思路与操作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的适应性会计电算化人才。

一、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分析与研究,对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计划、考核制度、教材及师资队伍建设进行调研,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其一,完善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对提高教师素质、优化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果有积极意义。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进行革新的宗旨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强化教学最终目的的同时,教学改革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学人员。而这项无形资源作为学院教学资源中价值最无法估量的因素,将为升本后学院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作出卓越贡献。其具体作用不仅体现在教学资源的优化和教学效果的提升,还体现在教育理念的不断革新上。

其二,通过对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任课教师加深对本课程的总体认识,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专业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爱好,从而能够为其他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参考范例,有助于升本后笔者所在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二、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就是课程教学体系的进一步优化。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应实现这一目标:以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操作能力为基础,以系统管理能力和日常维护能力为主导,以学生自学能力为核心的会计电算化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目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会计系各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中,必修课仅设置了“会计电算化原理”、“会计软件应用”2门会计电算化课程和“电算会计模拟实习”。在实际教学内容方面主要包括如何开发会计信息系统、用友会计软件的操作以及1个星期的电算会计模拟实习。由于开设课程较少,课时又相对有限,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

本文认为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的优化和整合,增加会计电算化操作的实训课时,增加企业实际工作中应用很广泛的Excel应用的教学和实训,提高学生的就业适应能力。现从三方面讨论该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

1.对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课程的改革

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课程应该包括会计电算化的基本原理、常用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常用软件的基本维护、Excel在会计财务审计中的实际应用。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信息系统。讲述什么是会计电算化,为什么要进行会计电算化,企业如何实现会计电算化,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领域,会计信息系统的具体开发过程以及会计电算化的管理。

(2)会计软件应用。对财务软件的基本情况进行描述,讨论用户应如何选择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会计软件如何进行安装、初始化、试运行和正式运行。重点应对1~2门市场上主流的会计软件进行操作练习。

(3)会计电算化维护。一方面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维护知识,另一方面介绍会计软件的基本维护内容,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能够解决一些基本的计算机软硬件及财务软件故障。

(4)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目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开设了“财务管理电算化”这门课程,并且是选修课程,课时数也只有36课时,远远低于其他主干课程。学校、教师及学生都没有对这门课程给予足够的重视。应该增加这门课程的课时量,使之成为会计类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不仅仅是掌握财务管理的电算化,而是要使学生掌握Excel的基本应用知识,能将Excel应用到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中。

2.对会计电算化实践体系的改进

会计电算化实践体系应该包括教学课程过程中的实训、集中的综合模拟实习和企业实习3部分内容,教学课程过程中的实训应围绕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并在教学过程中来组织训练。教学过程中的实训应注重能力和基础知识的掌握。集中的综合模拟实习一般应安排在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结束以后,学生在熟悉和总结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经验的基础上,运用计算机和相关的财务软件来处理与手工会计模拟实习相同的业务资料,并在实习结束后进行对比,检查处理结果是否一致。集中性的综合模拟实习能够进行有针对性、集中的、专门化的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系统把握会计以及电算化的知识。企业实习一般应在毕业前夕进行,安排学生进入定点的实习基地,对企业实际运行电算化会计的情况进行学习,积累实际工作经验。具体流程见图1。

3.对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课计划的调整

现有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计划中,会计电算化的课程设置较少,各课程之间没有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在本科4年8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会计电算化概论”应开设在第三学期,使学生在理解了会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会计电算化;“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应开设在第四学期,Excel在会计实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中的应用在企业实际工作中非常普遍,应作为1门主干课程开设;“会计软件应用”开设在第五学期,使学生掌握1-2门具体的财务软件,为实际工作打下基础;“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开设在第六学期,使学生在用好财务软件的基础上,还能够对财务软件进行一些简单的维护;“电算会计模拟实习”开设在第七学期,使学生能够对整个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有一个系统性的复习和把握。具体见表1。

三、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的再提高

1.完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考核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效果考核一直缺乏规范的考核机制,学生考试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致使原本的考试课程变成了考查课程。本应由全校统一组织考试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变成了任课教师自行命题、自行阅卷、自行打分。会计电算化课程由任课教师自行阅卷的方式存在许多弊端:一是严重影响了教学。由于各个教学班级是各个任课教师自行考试,往往就会占用正常的教学课时,导致教学课时不足。二是增加了教师阅卷的工作量。由于电算化类课程都是上机考试,没有统一的考试系统,导致任课教师需要通过一台台机器进行阅卷,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三是很难准确反映教学效果。没有相应的成绩分析系统,也没有相应的纸质试卷,任课老师很难对考试的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学生对各点知识的把握程度。本文建议应设计会计电算化考试系统,建立1个会计电算化的考试试题库,能够自动实现抽取试题,试题库中每一次考试抽取的各套试题的难易程度应该相当;考试完成后自动阅卷,给出每位学生的分数,并能够同时生成成绩分析报告和试卷分析报告。

2.加强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建议应根据上述课程计划设计具有学校特色的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系,组织专业教师编写配套教材。目前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只有“会计电算化概论”课程可以应用自编的《会计信息系统》教材,其他课程尚无合适教材。因此,应该尽快加强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教材建设,组织力量编写《Excel在财务中的应用》、《会计软件应用》、《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电算会计模拟实习》等教材。

3.优化本科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课程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相应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动手能力。具体应包括2个方面:其一,扎实的会计知识。作为会计电算化的教师,首先应该是一个会计教师,只有熟练掌握会计知识才能够娴熟运用计算机进行会计处理。其二,丰富的电算化理论和实践经验。能够熟练掌握多种财务软件特别是大型财务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技能,熟练掌握常用财务软件系统各个模块的操作,并能够解答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操作问题。综上所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师能力的培养:

(1)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会计电算化的知识更新很快,如果不及时进行学习,教师的知识很容易与实际市场的要求脱节,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市场的需求。建议应该拨付专项经费选送现有会计电算化教师进行会计电算化专业知识的进修,以提高教师的理论、实践和教学水平。

(2)与会计软件公司联合培训。商品化会计软件市场竞争激烈,会计软件公司为了推广自己的软件,往往会与高校进行联合培训。如用友公司就与国内很多高校都建立了联系。高校电算化教师应该抓住机会,积极与会计软件公司加强联系,免费接受会计软件公司提供的培训,提高会计软件实际操作能力,这样既节省了经费,又提高了业务能力。

(3)进一步深入与会计软件公司的合作,可以把学校的模拟实习变成软件公司进行软件测试的一个平台,使教师真正参与到企业会计软件的实施与维护中去,积累一手经验。

(4)定期选派1~2名教师到企业进行为期1-2年的实习,使处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真正了解各种会计软件在企业中的实际使用状况,并及时反馈到教学工作中去。

4.改进会计电算化的实习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为核心来规划课程内容。目前很多本科院校并没有专门开设会计电算化的实习,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在会计模拟实习特别是电算化会计模拟实习方面走在湖南省的前列。但是笔者在实践教学中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手工模拟实习与会计模拟实习的脱节。由于学院会计模拟实习是分为两部分进行,手工会计模拟实习是一批专门的教师,电算化模拟实习又是一批专门的教师,导致手工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并没有进行系统的对比。建议应该逐渐模糊手工模拟实习与电算化模拟实习师资的界限,最好由同一批既懂会计又懂电算化的专任教师来指导实习。

(2)增加电算化模拟实习的课时。学院现行的会计电算化模拟实习时间为期1个星期,仅仅运行了总账模块和报表模块。目前在企业中普遍运行的工资模块、成本管理模块、固定资产模块都没有启用。建议应该增加电算化模拟实习的时间至2个星期,同时启用购销存、工资、固定资产模块,使学生能够较为系统全面地学习整个企业的实际业务。

(3)加强财会审一体化模拟实验室的建设。应该在各个单项模拟实验的基础上,探讨建立财务―会计―审计一体化的实验室。使学生通过财会审一体化实习能够对整个财务知识进行系统的回顾和深入的把握。

四、本科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方式的改进

教学方式的改进包括教学理念、方法和工具的改进。

在教学理念方面,本科会计电算化教学应在重视实际动手能力的基础上,加强基础理论教学。力图使学生既能对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有比较深入的理解,同时又要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应该运用启发性的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的知识就是实际工作中的经验。应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引导基础比较好的学生自行进行会计软件的开发,加深对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理解。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对电算化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把电算化会计与传统会计进行对比,发现电算化会计的巨大优势,达到学生自主学习电算化的目的。

在教学工具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工具逐步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已经深入到各个教学领域。会计电算化作为一门与计算机技术高度相关的课程,应用新的教学工具来提高教学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前文述及,在电算化课程的考试中,可以采用统一的考试系统,由考试系统统一抽取试卷、阅卷、评分,给出分析报告,提高电算化教学的针对性。同时,在平时课程教学中可以采取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教学的效果。在电算化模拟实习中,可以采取联机协作或者是网络版会计软件,以达到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似的环境,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举芝.《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会计之友,2008,(1):82.

[2]劳淑蕾,李新瑞.对本科会计学专业电算化会计实验课程体系的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08,(7):244-245.

第3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企业价值评估

1会计电算化及其优势

会计电算化是指借助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将会计软件和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有机结合,从而形成完善的会计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更好地提高企业对财务的管理效能[1]。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能够为企业带来的便利主要体现在两点。第一,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降低企业的会计成本。传统会计下的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全部需要人工手动处理完成,且企业的各项会计数据都需要通过纸质文件进行存档,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效率低下、资源利用不合理等问题。而随着我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普及,会计电算化不断被推广使用,这不仅能够促进企业无纸化办公,节约办公资源,还能节省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所投入的人力成本。第二,会计电算化的应用能够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与传统会计不同,在会计电算化运用过程中,会计人员只需做好会计核算数据的录入工作,其余会计核算环节都会由计算机会计系统自动完成,这大大提高了企业财务核算的速度和准确度,而且还能实现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准确更及时反映企业现阶段的发展状态,实现对企业的高效管理。总结来讲,会计电算化所带来的优势就是“节约”“高效”。这样的优势为企业带来的是跨越式的发展。衡量一个企业的发展状态的方式就是对这个企业的价值进行评估,具体什么是企业价值评估呢?

2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及意义

企业价值评估,既是一种行动,也是一种过程[2]。这种行动就是讲,企业价值评估是对包括企业的有形资产、无形资产、未来发展潜能进行估算,并最后经撰写形成报告的行为。而过程是指,随着企业发展需要的变化,企业价值评估已经从简单的经验评估,仅对企业的不动产进行评估,发展成为了需要对企业的整体价值进行综合评定,这是一个需要遵循科学而又具体的流程才能得到准确结果的过程。当前,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主要分为四种[3]。其分别为:成本法、市场法、收益法和实物期权法。这四种方法分别有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成本法主要是采取将评估人员准确评估的企业资产和负债进行加和的方法来评估,适用于不受无形资产(如客户关系)影响的企业价值评估;市场法,是通过参照市场上类似的评估案例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不过通常需要面对市场上案例不够丰富的局限;收益法,是通过将预计的企业未来资产折现,以实现对企业的价值评估的方法,但是在预测过程中会因忽略企业不确定因素中的发展机会因素而低估企业价值的现象;实物期权法相对来讲能够充分考虑管理的柔性价值以及不确定性的价值,适用于具备良好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的作用及意义主要体现在:首先,为企业的产权转让和并购活动提供定价基础;其次,能够在企业财务管理中为经营者的绩效核算提供参考;最后,为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参考。若能在这一过程中引入会计电算化,有助于企业价值评估这些作用及意义的实现。

3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

从企业活动的角度来讲,健全的会计电算化系统可以为企业的整体转让、并购等活动提供行业统一的相对准确的价值评估数据。在企业并购活动中,需要对企业自身的价值进行总体性的评估。不仅要评估企业当前的盈利水平,还要顾及企业未来能够为投资者带来收益的潜力,这一点在某些行业,特别是高新技术行业,或者说处于创业期的企业来说尤为重要。如果能够针对某一行业下不同类型的企业制定相对应的适合企业自身的会计核算软件系统,那么在进行同类企业并购或者相关活动的过程中,这些会计核算系统就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提供及时、统一、准确的数据,避免或减少因高估或者低估企业价值而造成的被并购方与并购方之间的矛盾。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讲,一个企业中有专负企业管理的人员,他们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衡量一个经营者业绩的方式就是看该企业在经营者的管理下其价值有没有增加,增加的幅度有多大。过去,在信息技术还未发展起来的时候,账目信息及计算掌握在财务会计相关部门手中。在会计电算化逐渐发展的今天,信息在部门间是共享的,数据造假难上加难。总之,会计电算化创造了新的对经营者的监管途径,能够提供相对来讲更加客观、真实的数据来对经营者的业绩进行评估,更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发展。从投资者的角度来讲,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的时候,需要使企业的价值更加趋近于社会价值,该企业才会有更加长足的发展。而这其中,企业价值评估起到了风向标的作用。投资者需要的是在一定时期的对企业价值的连续动态评估,这样有助于帮助决策者判断社会价值的需求所向,或者帮助决策者发现企业当前的发展问题。过去单纯的人工计算要想达到对企业价值的动态评估,是存在一定难度的,除了技术上的问题,还包括其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但是会计电算化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简化这一问题,人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变成了如何开发出更适合某一行业的软件系统来进行企业价值评估。这对企业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4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价值评估中的应用困境

虽然将会计电算化引入企业价值评估中会带来上文所述的诸多益处,但在实施过程中,依旧会面临许多阻碍,或者说发展困境。首先,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相关业务的融合缺乏相关的理念和制度的引领[4]。会计电算化过程想要在一个企业内部完整实施,除了必要的计算机装置及会计核算软件系统之外,企业内部还需要有会计电算化相关的理念和制度。社会信息化进程使得企业逐渐汇入了大数据、云计算的洪流,有些企业是主动发展,有些却是被迫加入,技术上革新,认知上守旧是不利于会计电算化与企业的发展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其次,企业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会计电算化的趋势不相适应[5]。与传统会计相比较,企业在会计电算化运用过程中要求会计人员不仅有专业的会计知识素养,还要掌握对计算机和相关会计核算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企业在会计电算化发展进程中,虽然引入了相应的软硬件设备和系统,但是缺少对人才培养的重视,使得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即较有资历的工作人员会计核算知识经验更加丰富,但对于新技术的引用很难做到得心应手,而新入职人员对新事物的接受速度更快,但是相关知识基础不够扎实,很难独立胜任相关核算工作。再次,还有会计电算化相关软件与企业自身的适应性问题。会计电算化的运用离不开会计核算软件的支撑,目前企业获得会计核算软件的渠道还是以在财务软件市场上购买为主。而不同企业处于不同行业,企业价值的核算方式彼此之间一定不会是完全一致的,若是核算软件与企业自身情况不相匹配就会出现对企业价值的高估或者低估。最后,会计电算化带来的还有关于数据信息保密的问题[6]。信息化社会,数据隐私应是放在重中之重来讨论的话题。在利用会计电算化进行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对企业来讲事关其发展,若数据泄露,造成的后果不堪设想。当前企业在实施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重点放在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上,而忽略了企业会计数据信息的安全保密问题。

5促进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价值评估中应用的建议

为使会计电算化与企业价值评估更好地融合,促进企业的相关活动和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建议。首先,应加快企业投资经营者的理念转变,和相关法规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因此,企业投资经营者必须全方面大力支持会计电算化的推广和使用,使得企业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迎接,提高会计人员对会计电算化的全面认识;在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特点,通过问题的发现和解决,不断建立完善相关的会计电算化制度,更好促进技术与企业发展的融合,以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其次,应注重企业会计员工的技能培训,企业应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会计人员培训机制,通过一系列的培训使得会计人员不仅具备专业的会计知识,还要熟练掌握对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职业道德素养;另外,企业还可以加大综合型人才的引进,甚至还可与高校建立合作,直接培养适应企业要求的技能型员工,在解决高校就业问题的同时,还能解决企业自身的人才引进和储备问题。最后,应加快会计核算软件和安全控件的开发。企业在选择会计电算化的软件过程中,应从自身发展特点出发,使得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与企业所出的行业特点相适应,能够为企业价值评估提供更为精确的数据。此外,还要考虑到会计核算软件的安全保密问题,在会计核算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企业还应致力于不断开发安全系数更高的安全控件,并定期对会计软件进行检查和维护,创造良好的会计电算化环境,使得企业步入会计电算化的进行中更有安全感。

6结语

引入会计电算化已经成为企业财务核算方面的大势所趋,其便捷、高效、准确的特点在企业价值评估过程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但是在将会计电算化应用到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依旧面临许多困境,诸如制度不健全、观念守旧、安全等问题,对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企业经营者还是应该大力转变理念,建立完善会计电算化相关的制度;注重对会计人员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加快会计核算软件和安全控件的开发。基于此,以期能够对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以及企业价值的评估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郑萌.会计电算化背景下企业财务风险防控研究[J].中外企业家,2019(10).

[2]康翻莲.企业价值评估案例分析——以腾讯公司为例[D].太原工业管理学院,2015.

第4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电气工程项目的繁琐让会计工作变得复杂起来,从电气设备的采购到施工的人力成本等核算都需要会计人员完成。这样的背景下,会计电算化对于处理大量复杂的电气工程项目会计数据有很大帮助。本文在电气工程项目会计电算化应用中总结了发现的问题,并提供了合理的改进方法,预测了未来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电气工程;运用研究

会计电算化就是一种完成会计核算操作任务的手段,依靠一个用计算机替代人工记账、算账、报账,同时对部分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利用的过程。电气工程的项目需要运用会计电算化的手段,合理的对电气工程项目进行核算。与国际比较,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正处于实施阶段向管理信息系统阶段发展,并进一步朝管理型网络化发展。

一、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实际应用现状

目前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有广泛的应用,是根据电算化核算的一般程序进行:会计科目设置到基础档案设置再到期初余额录入。会计科目设置需要认识到各个科目的属性,也就是按照个人及部门的实际花费在项目上做来往帐,可以将项目和分公司进行有效的分开。根据冶金工业新建、扩建及技术改造工程中的工程量清单数额,可以将电器、仪表灯材料的工程清单进行编制和计算。

二、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管理水平低,管理规范跟不上系统发展,在传统的手工核算模式下,电气工程项目公司需要委派会计核算施工成本,需要将项目核算账目清楚,管理水平的低下会严重制约企业管理的发展;其次是电气会计软件存在局限性,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不到位,这样会使得项目核算资金、债权债务不清、账套数量多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应注意国家计价规范在电气钢工程及电气管道工程的特殊标准[2]。

三、改进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的运用措施

(一)加强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

作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从全局出发,对大局有责任意识,应该严格按照内部控制的管理原则设置岗位,防止岗位之间存在交叉或者核算和重点项目审核人一致的现象。管理者需要对电气管道、仪表管道及不同的工程项目具有综合的考虑,加强对于内部控制的建设工作,组织完善管理者的管理行为,做好对管理者的使用。

(二)加强对电气工程项目成本费用核算

首先是计算直接成本,包括电气设备如开关、断路器、电线等成本核算,按项目分类进行合理的项目核算;对于间接费用的核算,需要将长期挂账的费用分摊到项目中去,要找到正确的成本费用核算的方法。

(三)把握好电气工程项目核算的目标和原则

做好电气工程项目核算,主要是明确电气工程的项目目标,将目标具体化,保证工程质量和节约开支,减少浪费现象的产生,加强对于项目会计核算工作的把握,做好对于项目成本的归集和分摊工作,提供及时、完整和公允的会计信息。优化电气工程项目会计核算的方案,对于核算账目设置、项目直接成本归集和项目间接费用要严格把握,新的会计成本方案需要严格落实电气工程项目核算原则。

(四)建立新账套对电气工程项目进行会计核算

利用原来的账套,增加项目核算的辅助功能,提升会计核算的记账功能,在原有账套的基础上增加核算辅助功能,在原始资料中添加会计工程项目,在系统的初始材料中添加来往核算内容,灵活的生成业务内容。变压器安装、配电装置安装、母线安装、控制设备及低压电器安装、电缆安装、防雷及接地装置安装、电机监察接线及调试安装等,都需要综合考虑计算因素,合理科学的汇总[4]。

(五)确保联合管理手段的实施顺利

电气工程项目中应该遵照执行会计核算制度和管理者的理念,需要加入会计电算化服务公司和各个部门的配合,主要是对于机构设置、人员安排、职能划分和人员培训进行合理的安排,人员培训是为了提高业务水平和电算化实际的操作能力,需要采用灵活的方式和聘请专家和学者定期的开展讲座,组织相关人员参加实践培训,对于专业知识要把控好,确保先进的会计电算化知识可以灵活的在电气工程项目中使用,为电气工程项目的顺利推进服务。

四、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的发展趋势

首先,要将会计电算化普及化推广,同时实现会计电算化从贵族到大众的转变,实现会计向信息化发展的功能。另外,在电气工程中会计电算化大多采用采用ERP软件,实现物流、资金的一体化管理,这是一个技术的基础,将原有的单一模块加以集成,会计核算、应收应付帐款及企业固定和流动资产都可以统一化管理,完成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进程[5]。其次,会计电算化向网络化发展,需要加快推广普及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的应用,实现网络财务的自由,集成移动办公、动态查询和远程监控技术,企业要注重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去改善经营管理,完成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进程,为信息化提供解决方案,成为电算化的一个未来发展趋势。最后,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项目中强调个性化发展,其先进的思想和管理模式,往往需要不断的践行,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需要二次开发的平台来满足本企业的未来发展。

五、结语

综上,通过对电气工程中会计电算化的分析,描述出目前应用的现状,对于账户设置不合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会计电算化在电气工程中的改进策略,会计电算化也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作者:佟祥龙 金星 潘勇宏 朱昱宣 王天一 单位:沈阳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逄慧.中小企业会计电算化运用状况分析及对策探究[J].经贸实践,2015(09):66-69.

[2]王林田.论网络会计在企业应用的实现方案[J].经贸实践,2015(09):83.

第5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关键词】 基于工作过程 会计电算化 “教、学、做”一体化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强调应用性,突出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其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轻学、重书本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严重影响了人才的培养质量,有悖于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打破了传统学科系统化的束缚,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和弊端,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通过构建“工作过程完整”而不是“学科完整”的学习过程,将“工作过程中的学习”和“课堂上的学习”融为一体,实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和开发已成为现代职业课程研究和发展的方向和重要内容。

一、课程的定位

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作为高职高专教育省级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以及河南省特色专业,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实践,已探索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改革需要的“三四四”人才培养模式,即“三个培养阶段”:第一培养阶段: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第二培养阶段:取得助理会计师证书;第三培养阶段:取得会计师资格考试科目合格证书。“四个核心技能”:会计核算技能,成本核算技能,财务管理与审计,纳税策划与申报。“四个实践环节”:实岗感知环节,单项技能模拟环节,实账实训环节,实账实岗环节。该专业秉承“服务河南农牧业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从广度和深度上动态地对会计电算化行业及会计电算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调研,了解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岗位,并以这些岗位的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岗位技能需求与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构建了“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体系。该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指导思路为:根据就业岗位每项任务的工作过程,分析每一个工作步骤所需的基本知识、必需技能、职业资格标准要求,把这些学习型的工作任务进行归纳、整合,按照先简后繁、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排列,构建基于系统化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该专业课程体系既考虑了专业、课程知识的系统性、连贯性,又涵盖了会计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大纲中规定的全部内容。采取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与课堂专业教学相结合的方式,用社会认可、技术含量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代替校内相应课程的考核工作,实现了专业会计教育与行业标准接轨。

而《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基于会计电算化工作过程导向”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环节和重要职业核心学习领域,是学校为实践“三四四”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开设置的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促进职业素质的养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作为一门融会计理论、会计方法与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一体的学科交叉型课程,它继《会计基础》、《办公软件与应用》等课程之后开设,一方面可检验前导课程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也为后续学习《初级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会计数据处理技术》等核心专业技能课程奠定专业基础。同时,作为会计人员从业资格准入的必备课程,通过本课程学习有助于学生顺利取得初级会计电算化证书,进而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很好地体现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资格教育相融合”的课程体系特色。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具备会计电算化职业岗位必备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力、基本素养和工作能力,能快速适应不同信息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为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以会计电算化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会计算化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在分析会计电算化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基础上,确定会计电算化学习领域的目标及内容。并遵循认知学习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对学习领域进行具体化,分别以工具应用层次和企业类型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首先根据软件应用层次由易到难共创设了四个学习情境——会计电算化单项级应用、会计电算化部门级应用、会计电算化企业级应用和会计电算化集团级应用,分别满足企业特定应用需求、核算需求、业务与财务一体化需求和集团企业管理需求;然后在每个学习情境下又结合学生就业分布行业及岗位分布状况,依据企业类型分别创设了商业企业会计电算化和农牧企业会计电算化两个学习子情境;每一个学习情境都以一个真实完整的工作任务为驱动,并依照会计电算化实际工作流程,采用“实岗感知+实验实习+实账实训+实账实岗”四种实践形式顺序组织和实施教学,使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始终与真实具体的职业实践相对应,实现了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让学生真正感到学习就是工作,充分体现了高职教育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和要求。

三、课程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就业为导向,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指导,以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中必备的知识、能力和技能,以及职业资格标准、会计电算化应用和普及现状、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学时及后续课程要求为依据,重新整合和序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型工作任务,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具体将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复习检测内容、核心教学内容和自学拓展内容三个部分,并对这些内容进行重构和序化,确定核心教学内容为会计电算化单项级应用和部门级应用两个学习情境,共计四个子情境。每个子情境又按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并确定了八项工作任务,涵盖系统管理、总账管理、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薪资管理等系统必备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根据总账管理系统在管理软件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应用的普及程度和操作难易程度,将教学重点确定为总账日常业务处理,教学难点确定为总账管理和报表管理。在整个教学内容组织过程中,让学生能够在做中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同时,在操作过程中产生知识需求时,适时引入必需够用的理论知识,将理论教学实践化,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有机融为一体,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改变了以往单一的,以讲授为主的班级教学形式,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例中学”、“探中学”和“评中学”,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角色扮演、启发引导、小组讨论、分层导向、模拟仿真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入课堂,灵活运用电子网络教室、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演示录像、课程教学辅助网站、精品课程网站等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丰富学习资源、时空、方式和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如在进行分层次导向教学时,充分考虑学习对象知识水平的差异性,将知识体系分为必学、选学和自学三部分。从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策略的实施、教学任务的下达、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方面均采用分层差别化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

又如在教学手段的应用上,针对学生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强、不主动思考、对出现的问题不主动分析和解决,导致重复性的问题较多、老师指导工作量较大、教学效率低下这一教学现状,设计了“实验问题记录与诊断表”。通过设计“问题描述”栏目,让学生及时记录出现的问题,规范专业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设计“问题诊断”栏目,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沟通交流和团结协作的能力,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积累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设计“友情提示及建议”栏目,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学习延展能力;通过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和指导,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能力,积累教学经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学生解决问题时的求助对象依次为自己、同学和老师,设计“诊断人”一栏,记录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况,也作为学生学习过程评价的一项重要参考。在实际教学中,这种方式已成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使学生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不断累积学习和工作经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了理论与实践一体化。

五、课程考核内容与方式

《会计电算化》课程属于单列实验课,课程的考核主要以岗位职业能力为重点。改革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理论知识为重点、以学习结果为目标的考评方式,将他评与自评、定量与定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加大实际操作技能考核比重,强化日常过程考核,知识、能力、素质考核并重。如在对学生日常过程考核方面,加大和拓展了对学生学习态度的考核,将纪律、认真程度、互助程度、沟通交流能力、团队表现等都纳入考核标准和范围中,并结合小组评定与老师评定的意见进行综合测评。在考核内容设计上,不仅明确了理论考核30%与实践考核70%的比重分布,加大了实践考核的比重,还将课程质量评价与职业资格证书挂钩,将实践考核分为单项技能考核(实验)、综合技能考核(实习)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三个部分。其中,在单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考核中综合考查学生的技能、知识和态度,而职业资格认证考试则规定凡在课程授课期间通过初级会计电算化考试的同学,就可以折20分计入课程总成绩,而没参加考试的同学,若在期末模拟资格测试中达到60分以上的,也视为取得证书,获得相应分数。这使整个课程的评价更具有职业导向性和实效性,考核内容也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形成了全程化开放式的考核体系,全面客观地考查和检验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果。

六、课程改革与实践效果

基于工作过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设计与改革,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评价等课程基本构成要素入手,逐步形成、全面构建了一个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学做分离、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状,全面带动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改革和建设,经过多年改革和实践,已基本达到硬件与软件共强,学生、教师、用人单位共赢的局面:校企合作共建的“牧专——百业会计真账会计实验工作室”,为学生在实验实习和实账实训阶段进行“真账实做”提供了有力的硬件保障和支撑,多家媒体对此进行了宣传报道,多所高校前来参观学习相关做法和经验,并普遍给予了好评;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职业能力和素养得到不断加强和提升,会计电算化证书通过率达到100%,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一次通过率平均达到85%,高于河南省及郑州市的同期水平;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得到实习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和好评,就业率逐年攀升;专业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和水平也得到提升,真正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高职高专教育省级教学改革的试点专业以及河南省特色专业建设,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第6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关键词]电算化;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一、会计电算化推广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普及面窄,应用推广收效甚微,其原因和存在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1企业会计电算化与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关系密切,这种体制使会计电算化的作用难以发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领域也不断发生变革,逐步与世界惯例相衔接、相统一,这就造成了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在普及推选中相关方面变动频繁与衔接性较差的问题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持久应用,不利于推行。

2企业规模与技术力量有限,难以开发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虽然20世纪90年代,我国涌现出大批软件专业开展公司,为我国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开发注入了强大的活力,也为会计电算化更广泛地应用和推行做了必要的准备。但一些规模不大技术力量有限的中小型软件开发公司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重复劳动,而且不利于集中人才进行高水平、高质量的软件开发。3缺乏必要的规章制度约束,企业会计电算化难以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得以健康发展。我国虽然对企业会计电算化从宏观方面颁布了一系列实施条例,但企业在推行会计电算化的过程中,许多方面还得不到领导的重视,无法引起财会人员的关注,从而也影响着会计电算化在企业间的推行。

4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相当缺乏。主要是会计电算化形成与推行的时间短,企业在职的会计人员对电算化很陌生,往往造成了企业会计电算化推行与发展受阻。

二、推行企业会计电算化应注意的问题

1立足于我国企业财会工作的实际情况,借鉴西方国家实施会计电算化的经验,尽量缩短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从理论到实践的时间跨度。会计电算化在我国还是一项新兴的事业,其普及推广缺乏良好的基础环境,这项工作需要政府部门从宏观方面加强引导、管理;也需要计算机、会计理论界人士辛勤的耕耘;更需要企业的基层领导和一线财会人员在应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大力推广。

2加强会计电算化软件开发市场的管理,规范软件开发商的销售行为,实现有效竞争,避免重复劳动。努力使商业化软件开发和企业专业化会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开辟软件开发的渠道。

3环境会计同西方会计进一步接轨。目前环境会计已成为各国会计界学者研究的重点课题之一,在许多西方国家已经建立了相关的会计准则我国1993年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后,尽管在许多方面已经和国际会计惯例接轨,但有关环境会计的探讨还停留在初级阶段,因此,尽快建立和推行环境会计管理是当务之急。

三、建立适合我国特点的环境会计核算体系

1确定环境会计核算对象及计量的基础与方法。环境会计不只隶属于会计系统,在很大程度上还隶属于环境管理系统,这就决定了环境会计主体应当包括独立核算的企事业单位、地方政府、行业部门乃至国家。由于我国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由专门的环境部门进行,为了有利于该部门的管理,且有助于计算企事业单位的环境破坏成本,应在环保局主管下,各企事业单位作为内部核算单位,按时向环保局提供必要的环保核算资料。

环境会计的对象是企业的环境活动与环境有关的经济活动。这些活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虽然暂时并不直接涉及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应将其列入对外信息披露范围之内的企业单纯的环境活动;另一类是直接涉及到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环境活动,其以货币表现或者形成财务问题,具体表现为环境资产、环境负债、环境成本等会计要素项目。笔者认为,我国环境会计应以环境活动的类别为核算对象,在各个类别下,环保局以企事业单位作为具体核算对象,企事业单位以具体项目为核算对象。着重考虑环境资源的效用性、稀缺性、替代性、非交易性等特点,依据边际价值理论和环境会计要素的特点,计量基础可以采用机会成本、边际成本、替代成本,具体的计量方法可采用效用效益分析法,分析资源项目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净效益的大小;采用数学模型法,利用数学模型分解计量有关的要素价值,同时反映出影响环境会计要素的各个因素以及因素之间的关系。

2环境会计的核算内容。一是资产。包括自然资源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和旅游资源价值三个方面。自然资源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应该计价核算。然而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是没有价值的,不计损耗,不征收使用费,不但成本补偿失真,而且浪费了宝贵的资源,因而应该把自然资源列为国有资产,实行有偿耗用制。人力资源可采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补偿法、折现法等方式确定价值,在会计核算中可列为“人力资产”。旅游资源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还具有经济价值,充分合理地开发和利用旅游资源不仅能减少工业污染,还有利于加强各地、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交流。二是负债。只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企业就要为此承担责任。企业可以通过设置“应付环保费”、“应付环保税”等科目反映和监督那些已经实际发生的环保支出。现实中的一些企业,虽然其生产行为对环境已经构成影响,但其环保支出并未真正发生,这些潜在支出应列为或有负债,并在会计报告中予以说明。三是成本费用。环境成本由环境污染补偿、环境损失、环境治理、环境保护维持、环境保护发展等成本构成。对于这些费用,应设置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比如“环境预防费用”、“环境补偿费用”“环境发展费用”等,并且在计算经营成果时,除以生态环境成本抵减收入外,还应以此为成本基数乘以环保税率缴纳环保税。四是收入。由于企业采取措施,落实环保政策而可能取得收入,包括获得的环境损害补偿收入,环境污染罚款收入,政府对企业治污支出给予的财政补贴,环保措施给社会带来的机会收益,企业增加的潜在产品销售收入,以及利用“三废”生产产品得到的税费减免收入。对于这些环境收益,也可设置相应的科目进行核算。五是利润。环境利润是环境收益扣除环境成本和环境税金后的净额,它反映会计主体的环境绩效。可设置“环境利润”科目单独进行核算。

3环境会计的报告及披露。现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主要提供的是生产经营的效益指标,而对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指标均未披露。为了反映企业应承担的环境责任,笔者认为,我国应考虑要求企业编制独立的环境报告,并把其作为某些行业的必要补充报表,编制有关环境会计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环境收支明细表等。具体操作时可设置相关的资产、负债、成本费用、损益类科目,而对那些不能以货币计量的环境信息,如对环境污染的预测及采取的措施等,可在财务状况说明书中予以说明。我国的环境报表可以采取兼有描述和统计特征的综合式,主要披露的内容是对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发生的涉及到资产、负债和损益,现金流入、流出的有关环境支出的综合报告。总之,环境报告应尽量做到内容完整,表述清晰,信息真实,并以独立报告的形式作为企业年度报告的附录。

四、建立我国环境会计的几点建议

1企业的财会人员在环境项目决策中是重要的参与人员,因此,加强有关环境核算的会计教育和研究,提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规范环境支出的核算,有助于促进企业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环境管理效率。

2由于环境会计实务没有相应的理论指导,实务操作中存在许多障碍,在这方面政府或者相关部门如果能恰当地引导会计理论在环境会计方面做些研究,将会提高我国的环境会计理论水平,促进环境会计理论早日与会计实务相结合。

3完善环境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充分发挥环境法规的效力。除了加强法律的强制作用外,还应调动社会各界做好环境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全民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危机感,推动和促进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注重环境保护。

4参照国际标准,建立适应我国企业的环境审计标准,强化对环境会计的再监督。制定我国企业统一的环境管理标准和环境审计标准,鼓励企业组织订立考虑环境的政策和目标,指导企业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第7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关键词】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素质结构模型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在飞速发展,处于一个变革的时期。这次变革,有办学层次和方向的调整;有专业设置和课程知识的调整;也有教学思想和理念的变化等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改革。近几年,我校坚持“立德树人,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确立了职业素养达标和岗位技能达标的“双达标”的培养模式。因此,对各个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模型的研究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只有掌握了各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模型,并有深刻的理解,才能真正的实施“双达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一、素质和素质结构模型

“素质”是心理学和教育学领域里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先天条件下,经过后天的环境熏陶、教育培养以及自身活动的历练,逐步积累起来的相对较为稳定的内在品质,是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统一。素质是人的内在之物,通过人的外在行为表现出来。

关于素质结构模型,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麦克利兰于1973年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素质冰山模型,形象的表达出了人的素质结构中涉及的各个方面。所谓“冰山模型”,就是将人的素质中的知识、技能和个性特征等划分为表面的“冰山以上部分”和深藏的“冰山以下部分”。其中,“冰山以上部分”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是外在表现,是容易了解与测量的部分,相对而言也比较容易通过培训来改变和发展的。而“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形象、特质和动机,是人内在的、难以测量的部分。它们不太容易通过外界的影响而得到改变,但却对人的行为与表现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归纳起来,主要有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综合素质三大方面。

我们今天讨论的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素质结构模型,和麦克利兰的比起来,自有它的不同之处。麦克利兰的模型是用来描述大众型的,涵盖了对社会上一般人的概述,是对各行各业人的基本素质的高度抽象和概括,而我们讨论的是处于培养阶段的人应有的素质结构模型,是探讨它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进而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

二、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素质结构模型及其分析

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素质,是指学生在学校环境和社会需求的影响下形成发展起来的适应未来社会工作需求所必需的内在的、稳定的和基本的身心要素、结构以及其质量水平,是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的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综合要求。

中职教育不是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应用型教育,而是技能型教育,属于就业教育,其专业知识培养方面主要解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是以“知识+操作技能”为培养内容的。结合近几年我校的实际教学情况及毕业生就业情况,着重从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发展提升能力三个方面论述学生的素质结构。现本着“夯实基础、理论够用、强化技能、提高素质”的原则,对素质结构模型的各个部分分别进行探讨。

1.岗位职业能力模块

在素质结构模型中,此模块主要指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关岗位技能两方面。

会计电算化本身是由会计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结合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理论知识模块既要有会计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又要包含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不过多涉及理论知识,又鉴于其工作的主要工具是计算机及相应会计电算化软件等,归纳分析其基础理论知识主要有:①计算机应用基础;②会计实务;③会计电算化;④经济法;⑤纳税实务;⑥财务管理。

国家对中职教育的定位方向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也即是“技能型”人才,不是搞理论研究的,因此其最重要的莫过于会计方面的动手操作能力。只要在工作中知道是什么和怎么做就可以了,不需要知道为什么,需要重点培养的能力是工作中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结合会计电算化专业相关工作岗位需求,确定如下相关工作的岗位技能:①计算机办公自动化;②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③会计帐薄的设置与登记;④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和试算平衡表等常用会计表格的填制;⑤错账的查找与更正;⑥会计期末结帐;⑦成本计算;⑧会计档案的整理与装订;⑨会计报表的编制;⑩工商企业会计综合业务操作。

2.自我管理能力模块

所谓自我管理能力模块,指的是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两大方面。笔者近几年来一直在教学和学生管理一线工作,直接接触中职学生,总结出中职学生在个人思想品德方面大致有如下典型之处:不懂得尊重他人,没有礼貌,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出口成“脏”,且自以为荣;自私自利,凡事只顾自己;好逸恶劳,懒惰成性等。在行为习惯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没有时间观念,没有责任意识。对这些暴露出来的或普遍或典型的问题,分析其深层次的原因,均可以归结到这些学生的情商方面出了问题。甚至也可以说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学习劲头不大,学习态度不端正,也是和情商有很大的联系。不能正确的认识自我、不能适时的调控自己的情绪、不能时时的进行自我激励、不会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等,这些正是情商较差所导致的。

根据以上论述,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要求,笔者认为,自我管理模块应包含如下几个方面:遵纪守法意识、沟通协调能力、岗位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吃苦耐劳精神、社会责任感、自我评价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在此需要强调的是,会计作为一个和金钱打交道的职业,其遵纪守法意识、岗位责任意识尤为重要。

3.发展提升能力模块

如果说中职学校是生产符合社会需求的基本技能型人才的工厂的话,那么,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只能说是初步具备了走进社会步入职场的基本技能和素质,但是,顾名思义,这个模块是本着提升学生毕业后能有更高层次发展的需要而需着重培养的素质。

尽管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不高,但是作为学校教育,要看到学生的未来发展是不可估量的,不可拘泥于“千千万万的普通劳动者”这样的基本目标。在教育教学中,也要充分贯彻分层教学的思想,不可一概而论,一个教学目标走天下。因此,在素质结构模型中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提升能力模块必须要有所体现。笔者分析认为,首要的就是要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这个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再则就是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耐心。只有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方能使得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成为可能。

结合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就业岗位需求,在素质结构模型中,首先是组织管理能力。对于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毕业生来说,没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只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出纳或会计等,而永远成不了财务科科长。其次,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也对学生日后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这个可以说是和组织管理能力相辅相成的。再则就是文明礼貌和礼仪意识,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提升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

在素质结构模型中加入一个特长,是为了在职场发展中得到更多的机遇,更大的空间。一个人的特长,尤其是除却专业之外的特长,是一个人魅力展现的所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另外,中职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社会态度也是基本素质结构中的重要方面,这些方面也对他们的成长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8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TAFE学院与国内职业院校的课程涵义有所不同,TAFE学院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指的是在澳大利亚职业资格框架下,以行业组织制定的“财务金融服务培训包(FNS10FinancialServicesTrainingPackage)”中的会计行业能力标准和会计三级、四级证书为依据,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的多个能力单元的组合。澳大利亚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块共包括三个能力单元:FNSACC406A—建立和操作会计信息系统(setupandoperateacomputerizedaccountingsystem),FNSBKG405A—建立与维护工资管理系统(Establishandmaintainapayrollsystem)和FNSORG301A—固定资产管理(Administerfixedassetregis-ter)。不同能力单元具有相同的能力标准格式,主要包括能力单元代码、单元名称、单元描述、单元运用、能力要素及相应的行为标准、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评估指南等内容。会计电算化课程模块也可叫做MYOB,因为该模块的三个单元都需要用到同一财务软件——MYOB软件。国内职业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是指一门具体的课程。两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差别:

1教学内容

TAFE学院课程教学内容是根据行业制定的全国统一的能力标准来确定的。建立和操作会计信息系统能力单元,主要涉及公司账套的建立、初始设置、各项业务的会计处理、银行对账、各种账表的打印输出以及对整个会计信息系统的维护等内容。建立与维护工资管理系统能力单元,主要涉及的内容有:建立工资管理系统、准备工资记录簿、年假、长假及病假等的工资核算、工资入账处理和相应报告的打印与输出等。固定资产管理能力单元包括固定资产卡片的建立、固定资产折旧等内容。国内的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视各院校使用的财务软件版本不同,稍有差异,但大体都包括建账、基础设置与初始化、账务处理、出纳管理、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和报表管理等内容。两者教学内容都是围绕财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展开的,基本上无差别。只不过作为TAFE学院课程设置依据的能力标准是由行业制定,并由全国行业协会负责每三年修订一次,实现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而国内高职院校课程教学内容是由各院校自己确定,无统一的职业标准和能力要求,另外由于经费的限制,学校教学版软件的更新不可能与企业版软件升级同步,容易造成知识脱节。

2教材TAFE

学院会计电算化课程选用的教材首先是对MYOB软件的介绍,接着就是分功能模块进行的详细讲解。与国内会计电算化教材相比,它省掉了繁琐的理论解说,直奔课程的核心——技能培训。

3教学方法TAFE

学院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从第一节课开始,就要求学生使用MYOB软件,广泛采用问答启发、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展示竞赛和任务作业等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从实际的操作中学习和掌握软件。国内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还是以教师演示——学生操作的信息单向流动的传统讲授方法为主,讲授过程中会运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和任务作业等教学方法。

4考核方式

能力本位是TAFE体系的主要特色,其培养目标在于学生经过培训后能够达到行业的能力标准,所以对学生的评估不仅仅着眼于知识的考评,更注重实践考核,强调学生的操作能力。TAFE考核分为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两部分,对理论的考核要求比较松,对实践能力的考核比较严格,一般为现场实际操作,评估者根据其速度、操作中的应变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考核通过者可获得相应的全国通用的职业资格证书。国内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考核主要是实践操作,但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有些学校采用平时学习情况与期末实训大作业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有些学校也会与软件公司合作,如通过参加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考试方式来进行考核,通过的学生可获得相应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证书(NCIE证书)。但是由于NCIE证书并不是职业资格证书,社会认可度不高,推广起来比较困难。

二对中国高职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的启示

第9篇:会计电算化专业描述范文

一、教学现状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在本文讨论到的几个关系中,电算化教学现状和高速发展的技术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矛盾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其他矛盾的集中体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有待更新,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会计管理的迅速发展,目前会计信息系统的主流技术趋势已经由以往的单机、单任务的操作系统逐步发展到了目前以WindowsNT系统为代表的局域网络操作系统,并且还在向企业局域网和广域网络操作系统进一步发展。而电算化教学的内容仍然以单机系统为主,缺少网络系统的教学内容;二是课程设置不尽合理,和电算化相关的课程一般只有计算机文化基础和一门计算机语言课,学生普遍感到内容太少,对于电算化这样一门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来讲,计算机学科方面的支撑基础还欠薄弱;三是教学手段需要完善,用黑板加粉笔的手段来讲述电算化课程,将原来生动和形象变成了呆板的描述,教学效果无法和笔记本电脑加投影仪相比。

二、深度和广度的关系

在财经类专业中,会计专业和计算机学科的结合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密的,但安排的与计算机相关的课时数还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学内容在深度和广度间存在着矛盾,不可能每门课程都讲得很深。加强理论深度的重点应放在会计信息系统设计课上,力争通过设计开发一套系统,对系统设计形成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对会计软件操作和计算机类课程,可以以拓宽应用基础,学习实际操作为主。从社会需要情况来看,主持或参与系统开发的毕竟是少数,多数单位还是需要熟悉各种流行软件,动手能力比较强的学生。因此在深度和广度相矛盾的情况下,宁可使学生的知识面宽一点,广度优先。可以采取必修课和辅修课结合的方式,根据社会需要,拓宽学科跨度,注重介绍流行技术,让学生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三、传授知识和培养学习能力的关系

学生在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总是有限的,而且会随着技术的发展而落后,因此我们的教育目标应当是培养具有独立学习能力的学生。传统的教学模式表现为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观念和灌述式的讲课方法,将教学内容固定化,论述过程同类化,形成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被动模式:获取信息幅合思维(即引导学生按教材和教师的既定模式来思考问题)巩固和应用;将知识表现为固定的理论和众多的答案,要求学生先掌握理论,通过不断地反复使用来加深印象;以课堂讲述为主,把上机作为检验理论的手段,来证明讲授内容的正确性;没能抓住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能动性,忽略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要通过教育观念的转变来改变目前的这种不利情况。学校教育的目的应是教会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方法,而不是把今后要用到的知识都教给学生。比如在会计软件教学中,现在的软件都带有说明、演示、帮助、安装、设置等很多辅助文件,如果教会了学生利用这些文件来学习软件操作的技能,那么他们以后就具备了学习各种软件的能力了。在电算化程序设计教学中,我们的目的也不是教会学习使用某种语言,而是培养学生进行计算机思维的能力。

四、师资现状和技术发展的关系

目前,中老年教师多数没有学习过计算机知识,在青年教师中,也存在着知识老化的问题。去年上海市所做的一个调查显示,教师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总体认知水平不如学生。当然计算机是一门新兴学科,年轻人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也是教师计算机知识水平低的一个主要原因。从教师个人来讲,学习的主动性还是较高的,但缺乏积极引导。学校可以加强在职培训,让所有教师都拿出一段时间来进行有组织的系统学习。教学内容应以文字处理、试题库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检索等实用技术为主。在普及计算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组织青年会计专业课教师的计算机培训,腾出一年左右的时间专门学习计算机知识,造就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五、强化实践技能和教学设备不足的关系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设备不足和设备落后,成为培养学生实践技能的一个障碍。虽然许多学校增加了对计算机的投入,但设备因素的解决并非国家财政单方面所能够实现的,需要多渠道筹措资金。一方面可以通过联合,把学校建成会计软件企业的技术培训中心和产品推广中心,吸引企业的资金。另一方面允许和鼓励学生购买计算机,学校可以加强服务和管理。机房要延长开放时间,通过提高设备利用率,尽快的回收资金,这些资金应专项用于增加设备。

六、硬件和软件的关系

计算机软件是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其版本更新的周期比较短,所需投入的资金比较少。计算机硬件是软件运行的物质基础,虽然发展速度也很快,但硬件使用寿命长,占用资金量大,不可能很快淘汰。由于两者更新的不均衡性,造成了目前硬件设备水平落后于软件配置的情况,因而限制了讲授一些较先进的、对硬件配置比较高的软件。关于如何挖掘潜力、增加投资的问题,上文已经谈过,不再重复了。

七、教学内容稳定和改进的关系

由于处在计算机产业迅速发展的大环境中,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速度也很快。比如会计软件的主流技术已经转向以网络为基础的ERP软件了,而我们教学内容的更新明显地跟不上技术的发展速度。现在的情况可以说是教材的内容落后于教学内容,而教学内容又落后于社会应用水平。所以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改进教材内容。首先是内容上要适当超前,主要内容不要以社会上已经普及的软件为主,而应定位于那些刚刚推出不久但有市场潜力的应用软件。其次,推出和教材配套的实验教材。再次,加快教材的编写和出版速度。最后,教师可以在教学时融入一些新技术。这样教学内容在三四年左右的时间里,既保持相对稳定,又不落后于技术发展水平,应该是可以做到的。

八、校内课程设置和社会等级考试的关系

我国的计算机等级考试和各省组织的会计电算化等级考试已经在社会上得到了广泛地承认。但这类考试均属于水平考试,考试的范围和学校的教学内容还有很大的差距。有的考试内容狭窄,技术水平落后,其中的初级考试更属于对计算机技术的最低要求,其成绩并不能代表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以此来衡量教学,会造成教学质量的滑坡。因此学校在教学和考试环节上均不宜向等级考试靠拢。而应根据专业需求和社会需要来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