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设计美学的类别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设计美学的类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设计美学的类别

第1篇: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关键词:理工类专业 文学教育课程 教学保障措施

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在其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只是一个方面,但对培养理工类专业学生的文学修养、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而言,文学教育课程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文学教育课程的性质和作用看,它本身也是一个有机系统,各门课程之间互相关联,教学目标既有差异又殊途同归。所以,要充分发挥文学教育课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仅仅只是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改变评价方式是不够的;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教学保障措施。这样,文学教育教学目标才能落到实处。这些措施既包括理工类专业自身的观念、制度、计划和实施办法,也包括承担课程教学的教师更新观念、改革教学、加强责任心、提高教学水平等。 

1 切实改变观念,重视文学教育 

当前,虽然文理渗透的观念已经成为共识,但是,理工院校主管教学的负责人、职能部门,尤其是各理工专业负责人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观念,情况并不容乐观。2006 年,在教育部要求高等院校开设中国语文课的背景下,“北大教务处曾征求过各理科院系领导的意见,几乎所有的院系领导都认为有必要开设大学语文课,而且认为对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增强人文素养、加强写作能力都有帮助。但一落实到课程安排,一些院系又都舍不得把必修的学分‘掰’出一块给大学语文课。”①此种情况绝非北大独有,而是一种普遍现象。大学语文课程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其它文学教育课程。因此,要使文理渗透避免成为时髦的名词或口号,理工专业负责人必须切实改变观念,充分认识到“大学的主旋律是‘育人’,而非‘制器’,是培养高级人才,而非制造高档器材”,②从而在制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计划时,做到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并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重,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 

2 改变课程类别与性质,适度增加学时和学分 

当前的文学教育课程,一般除大学语文是公共必修课外,其余主要是作为素质教育课程而且是公共选修课程出现的,学时学分也比较少。例如在陕西理工学院各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素质教育课程只有120学时7个学分,每一门课程不超过30学时2学分,有的课程只有20学时1学分。③问题在于,素质教育课程在理工类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所占比例本来就很有限,而文学教育类课程在素质教育课程中又只是一小部分,无论学生怎样选择,都必然造成学生对文学教育课程实际选择上的不完整。这样,即使文学教育课程体系设计再科学、完善,也无法保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文学教育。因此,首先需要改变文学教育课程的类别与性质。可以考虑将部分文学教育课程尤其是核心文学教育课程列入其他课程类别,并改变其性质,如将“中外文学名著鉴赏”课程列为公共基础必修课,将“技术美学”或其他根据理工专业特点设计的融合类课程如“建筑美学”、“服饰美学”、“材料与生活”、“影视技术与艺术”等列为专业选修课甚至是必修课,将“写作”(主要是科技论文写作)列为专业必修课,等等。其次,适度增加学时和学分。随着课程类别和性质的改变,部分内容非常丰富、难以在30学时或20学时内完成教学且能保证质量的课程,学时学分也应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增加,例如“中外文学名著鉴赏”、“技术美学”等课程。通过改变文学教育课程的类别与性质,并适度增加学时学分,可以使文学教育课程真正落到实处。 

3 强化师资队伍 

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一般由专业所在院校的文科专业尤其是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承担,少数课程如融合类课程尤其是各理工专业根据专业特点设计的融合类课程由相关专业的教师承担。从文科专业教师来说,之所以承担理工类专业文学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目前而论,绝大多数情况下,或者是因为教学任务已经下达不得不承担,或者是为了完成所在院校额定的教学工作量,或者是为了获得课时津贴,而并非是出于对文理渗透重要性的深刻认识。由于缺乏教学的自觉性、主动性,加之承担课程的教师通常都很年轻,教学经验、能力相对欠缺,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以,必须强化承担文学教育课程的师资队伍。首先,文科专业负责人需要真正认识到文学教育课程对培养理工类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所能发挥的作用,从而在安排教学任务时不会掉以轻心,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尽

可能将相关课程安排给职称学历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承担。其次,文科专业教师需要真正认识到文学教育课程对培养理工类专业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将其看作是一种负担,或者认为是完成额定教学工作量、获取课时津贴的一种途径,从而增强承担文学教育课程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再次,承担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师需要高度重视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不能认为是给理工专业学生讲授就可以敷衍了事。相反,由于文学教育课程学时少,理工专业学生又有自己的特点和需要,因而更应注意根据课程性质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与方法进行调整、改革,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总之,只有强化师资队伍,才能保证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

4 严格过程管理 

目前,主要作为素质教课程出现的文学教育课程在管理上相对比较混乱。主要表现在:所申报课程的审批程序形式化,但凡申报,均可进入素质教育课程,造成文学教育课程的无序状态;很多教师待所申报课程进入培养计划后,何时开课完全根据教师某一学年或某一学期的教学工作量情况而定,导致出现的文学教育课程可能很多,但在某一学年或某一学期真正开出的课程很少;教学效果的好坏依赖于教师自我的良知,缺少必要且有效的监控等等。因此,必须严格过程管理。首先,申报文学教育课程教师所在院系对教师申报的课程必须严格审核,对其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认真评议和论证。其次,学校教务处组织成立由教学委员会委员、理工类专业负责人、文科专业负责人以及相关专家参与的素质教育课程审核小组,对所有申报的课程进行认真评议和论证。审核通过的课程,申报教师必须进行答辩。审核小组根据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教师的答辩情况,最终确定课程是否进入素质教育教育课程培养计划。再次,保证课程开出率。所有进入素质教育课程的文学教育课程,必须根据培养计划在某一学期全部开出,教师无权自行决定课程开设与否。教师如因特殊情况确实不能开出课程,必须履行审批手续。对擅自不开出的课程,教务部门可以更换教师或将课程从素质教育课程中取消。最后,切实发挥教学监控体系的作用。为保证教学质量,各院系、专业一般都构建了由教学主管领导、教学督导、教研室以及教学信息员组成的教学监控体系,然而,这样的监控体系通常都主要运用于对专业课程教学的监督,对素质教育课程的监督作用发挥较少甚至完全没有发挥。因此,要保证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一方面,固然需要教师自身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另一方面,更要切实发挥监控体系之于文学教育课程的作用。例如,课程承担教师所在院系、专业的主管教学领导、教研室必须有意识地检查教师的相关课程教学情况,教学督导必须有意识地定期听取相关课程,教学信息员定期将教师的教学情况及时反馈给所在院系、专业的主管教学领导。除此之外,各理工专业主管教学的领导也应当有意识地了解相关课程的教学情况并反馈给学校主管教学部门或教师所在院系、专业的主管教学领导等等。总之,只有严格过程管理,文学教育课程才能摆脱无序状态,真正提高教学质量。 

5 夯实实践环节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长春工业大学校长张德江认为,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比教授知识更重要,引导学生学会应用知识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④因此,为保证文学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性质设计、安排一定的实践环节。例如阅读(欣赏)实践、研究实践、写作实践、演讲实践、朗诵实践,包括举办一些实践活动如经典诗文朗诵比赛、经典戏剧对白朗读比赛、演讲比赛等。但是仅凭教师个人力量并不能完成所有的实践环节,也不能保证有些实践环节能够长期、有效地实施。这就需要各理工专业的配合。首先,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于实践性教学环节中设计“专业阅读”,具体实施时明确要求学生必须在阅读专业书籍的同时阅读一定数量的文学、文化、艺术方面的书籍,并能进行督促检查。其次,鼓励、要求学生坚持写作训练,并能督促检查,从而提高学生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其发现生活美、表现生活美的能力。再次,有力地协助文学教育课程任课教师组织完成围绕教学举办、开展的一些实践活动,尤其是在理工专业内能够定期开展相关活动。只有这样,文学教育课程的实践环节才能落实,也才能长期、有效地实施下去。 

总之,文学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作为理工类专业培养学生人文精神和综合素质的重要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作用,不仅需要立足课程本身,培养创新思维,优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模式,改革评价方式,而且需要强有力的保障措施。诸多方面若能协调一致,良性互动,文学教育课程定能产生其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注释 

①马彩娥.对高校开设《大学语文》的再思考[j].时代

文学,2009(4). 

②扬叔子.是“育人”,非“制器”——再谈人文教育的基础地位[j].武汉:高等教育研究,2001(2). 

③陕西理工学院教务处.陕西理工学院本科培养计划[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7. 

第2篇: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生活类图书

目前市场中的生活类图书,其品种主要有运动健康类、饮食医疗类、饮食养生类、生活情趣类、生活美食类、大众生活医学类、生活保健类等。

此类图书项目的市场开发点有:一是大力开发饮食的营养性、美食性图书,适应人们对营养的追求。二是注重饮食与养生类图书的开发,注重对中国传统养生理念予以新开发。三是注重生活情趣类图书开发,如有关园艺、盆景、养生、钓鱼、宠物等。四是注重食疗与家庭医学类图书开发,尤其是注重中医药方推介与相应的偏方推介等,以增强饮食的医疗价值知识推广。五是结合目前国人身体机能上常出现的问题及生理心理等因素,开发一些有关养生、足疗类选题。

旅游类图书

随着经济发展、国民新式消费观以及所谓“休闲时代、休闲社会”的来临,并结合休闲经济、旅游经济等产业政策的引导,旅游类图书在市场中十分活跃。其出版品种主要有旅游资讯类、专题游类、自助游类、旅游养生类、出境旅游类、特殊境域区旅游类、文化旅游类、旅游文学类、旅游摄影类、旅游文化专题类等。此类图书产品的市场知名品牌主要有反映文化、西南文化的《藏地牛皮书》《云南天堂》,紫图文化的中国古镇系列,日知经远与创世卓越的中国国家旅游地理等。

总体而言,此类产品的市场开发点有:旅游游记类、旅游文化读物类、专题游类、中国文化的旅游开发、私家旅游地理类。以及有关中国名镇名村、历史名城与境外历史文化名城的介绍等。

女性专题类图书

目前,女性类别的图书主要有女性智商培育、女性情商(如女性情绪协调、心理健康训练、快乐法则等)、女性健康养生美容、女性常见病防治、女性职业生涯、女性理财与消费指导、女性情感实录、女性生活小品(如有关星座、血型、性格、衣物配饰、女性社交礼仪)等。

总体而言,此类产品的市场开发点有:一是女性情商与心理调节类。二是女性智商与职场技能类。三是女性养生、保健类。四是女性财商与收支预算智慧,及消费指导类。五是女性生活小品类,给予女性生活以小品趣味般的点拔与启示。

文化类图书

文化类图书的兴起是近几年出版界的新动向,此类图书打破了以往文化学术类图书僵化、专业化的脸孔,给人一种新鲜的文化阅读享受。遵循了文化的品位性与文化的普及性,以及可读性、通俗性的原则,采用鲜活的选题思路与图文结合的编辑方式,将文化类图书打造成了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书界奇花。同时,随着国际化潮流中的对外文化传播、提升中国软实力的战略需求,中国文化类图书必将有着美好的未来。

当前,文化类图书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别:中国文化概述类、中国文化严肃专题类(如有关中国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哲学思想文化的解读)、中国文化通俗专题类(如有关中国山水文化、景观文化、文物古迹文化、风俗文化等方面的展示)、对外文化出版类、中国文化古籍出版类、外来文化引进出版、港澳台地区特殊的文化类图书。

出版文化类图书需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正确且精确地选择中国文化类别,并给予编辑落实。二是所选文化类别应具有中国文化的代表性,能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整体特色予以新视角解读,调动起读者的阅读趣味。三是对所选文化项目的文字风格与图片的新鲜度、美学度给予精准化要求,以提高此类图书的文化与美学品位。四是写作上不能太过学术化、专业化,应通俗易懂。

经管类图书

经管类图书即为经济类图书、经济管理类图书的结合。目前市场中的出版品种主要有:针对企业管理类而出版的经济图书,注重企业的人事管理、企业财务、企业经营项目规划与风险评估等;针对市场营销类的图书产品,包含市场营销技巧、市场促销口才、营销团队管理与激励、经济广告类;家庭经济类图书,如家庭消费、家庭理财指导类、个人理财消费指导类;时尚经济名词类图书,如假日经济、休闲经济等各类时尚经济图书;产业经济类与经济年鉴类图书,如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外贸、技术贸易;经济改革类及涌现出的新的经济现象类图书,如股票类、证券类图书;引进的外版经济图书,如涉及西方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风险投资类经济学等。

目前经济与经济管理类图书的主要问题有:一是经济理论过于深奥,缺乏通俗化解读。二是经济理论过于数量化解读,其中存在的图表与数学模型显得抽象艰深,需要对其加以文字注释,才能使普通读者对其掌握。三是经济理论过于形势化,当前的经济图书过于跟随形势而动,因而显得研究功底浅薄。四是经济理论过于西方化,缺乏中国的本土化转变,因而构建起中国经济学与经济图书的本土化很有必要。

励志类图书

励志类图书是随着商业社会的到来,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财富欲望、个人自由主义思潮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在市场上,此类图书主要有:针对个人情商与智商的调整与优化设计类图书;依托于西方世界的古羊皮卷而形成的图书(此种励志图书带有西方古典布道说教色彩);依托一些宣扬所谓商脉、人脉、财脉思想而形成的图书(如有关经商技巧、人脉构建等方面的图书);依托中国传统军事学与政治学经典著作而衍生出的励志人心、磨炼为人处世慧眼类图书;依托中国传统修身学而形成的具有浓厚儒家修身修心特点的励志类图书;依托中国知名政治人物及军界或商界名人之成功或失败经历而形成的励志类图书;对人生成功或失败相关因素予以“条例式”归纳的成功公式、数理式的图书;外版式西方企业管理与励志图书。

总体而言,励志类图书的发展方向可分为:一、开发中国当代成功模式的励志图书,以适应中国国情。二、开发中国传统的人生学、道德学与哲学,或是宗教学经典,将古籍中的经典衍生到成功学中。三、将成功学的编写视角,从个人成功转向群体成功、阶层成功、职业群成功、区域成功、企业成功来进行大开发。四、将一些名人的成功案例写实写透,使名人的个人生活史得以全新展示并从中悟出深刻的人生智慧。五、对一些外国式成功学理念与条例,加以中国式的解读,使其适应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之求。

艺术类图书

艺术类图书与生活类图书相异又相通,其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也应属于生活类图书。一般而言,生活类图书瞄准的是低端大众化的群体,而艺术类图书则多为高端精英化社会群体。但随着国民教育水平的普及化,这两者已在出版形式上出现相融合的状态,如市场中的生活化艺术图书或艺术化生活图书即是此种合流的证明。从市场而言,艺术类图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艺术文化类(从文化的角度来演绎艺术,同时又从艺术的角度来演绎文化)、艺术专题类(如有关美学、戏曲、戏剧、舞美、音乐、书法等各种分类专题性图书,从艺术专题史或鉴赏的角度予以编辑)、艺术思潮与艺术学术哲学类、艺术鉴赏与收藏类、艺术图赏与风光名胜图赏类(使人们在图片中,通过视觉触悟而培育艺术素养,发挥着艺术图书的审美教育功能)。

艺术是人类审美的永恒追求,作为反映人世间的自然美、人工美与人文美的艺术类图书有着其永恒的历史价值与美学功能。此类图书的发展方向在于:一、搞好艺术史类与艺术文化专题类图书的开发,提高艺术图书的文化品位。二、多开发些有关艺术思潮、艺术流派,及相应作品的专题类图书,以促进国民对于各种艺术种类与派别风格的认知。三、加强风光图赏与实用文物、艺术品图鉴类图书的开发,以促进人们对人文、自然风光的感知与美学感受。

教学读物类图书

从图书市场角度来看,教学读物类图书主要有如下品种:名著读物类(主要定位在优秀中外文学名著的学生版开发上)、专题读物类(主要定位在社会类读物开发上,如安全教育、交通法规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境教育等)、名人文选与美文文集类图书(主要以散文集、美文集,以及著名作家的作品集锦等形式出版)、作文类图书(分为日常作文训练类、应试类、竞赛类)。

教学读物类图书的发展方向有:一、加大传统与经典的中外名著的学生版开发,以名著来塑造学生,适应学生对精品图书的需求。二、加大作文图书的开发,目前社会中对写作型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由此促进了人们对写作能力的重视,因而作文图书是个市值庞大的开发点。三、加大精美文集与著名作家文集的开发,对于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散文精品、诗词精品等均给予重新结集出版,并在选文与装帧设计方面进行创新。

古籍读物类图书

中国是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其丰富的古籍典藏为中国古籍出版事业提供了丰厚的资料源泉。权威且完整的古籍珍本与善本,更为古籍出版事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出版资源。

结合中国古籍的类别,以及市场中的古籍版别状况,笔者总结了此类图书的市场品种主要有:启蒙类古籍读物(如中国传统的三字经、治家格言等)、道德类古籍读物(如中国古籍中的弟子规、女儿经等)、权谋类古籍读物(如中国古籍中的太公兵法、孙子兵法等)、文学类古籍读物(如中国古籍中的汉赋文学、唐诗宋词文学等)、易学与预测学类古籍读物(如中国古籍中的易经)、科技类古籍读物(涉及到古天文、古历法、古工艺、古医学、古地理、古机械等各类古籍)。

第3篇: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关键字:美学原理; 园林规划设计;美学原理;渗透应用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living standards, people for the pursuit of beauty is increasing, for all areas of life presents a combination of design and aesthetic requirements, especially i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it is more reasonable to use of color, shape and appearance to highlight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aesthetic. In this paper, as a starting point, discusses how th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esthetic principles will penetrate where planning and design and aesthetics to achieve the perfect blend.Keywords: aesthetic principle;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esthetic principles; penetration Applications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园林规划设计的重点就是对于景观的配置,即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将各种景观要素进行排列组合,通过各种形式表现出来,使景观的特色充分发挥。一般情况下,从人的审美观念出发,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很好的融入美学原理能够提升设计的品位,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赏。那么如何将美学原理渗透于园林规划设计中呢,下面本文就进行详细的分析论述。

一 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美学原理分析

美学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的审美感觉,主要是以艺术为对象进行的审美研究,美学艺术既包括自然美和艺术美,也要具有社会美,因此说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要充分的运用美学原理,并将其深入贯彻在规划设计的每个环节,必须要实现三美合一。

要将美学原理充分的渗透在园林景观规划设计中,就需要对美学原理的主要内容和原则掌握清楚。

美学原理的内容首先表现在对立与统一的变化。美感不仅体现在统一的庄重感上,还体现在对立的灵活和多彩感上,这就是美学的魅力所在。一味的追求统一,会给人一种呆板的感觉,而过度的追求变化,又会给人错乱的感觉,最好的美感表现就是要找到二者的中和处,既体现出统一的庄重又不失对立的灵活,这样才是美学应用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最佳状态。

其次,黄金比例这一概念也是美学原理中很重要的一点。符合黄金比例的事物比比例协调的事物更符合人们的欣赏水平,也更能符合美感需要。将这一美学原理渗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能够更好的突出园林整体的形态美和各部分的协调美。

再次,色彩美也是美学原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色彩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冷暖色系在具体应用时将会展现出不同的效果。对比色和同类色也能够通过不同的角度展现美感。不同色彩的应用能够带来不同的美感享受,也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反应,为人们创造者多姿多彩的美感世界。

最后,美学原理中的对比方式也是表现美感的重要手段。对比能够更好的突出要表现事物的美感,能够使景观美感更为突出。对比手法的运用不仅有形态和色彩的对比,还有动静对比、虚实对比等,凡是能够表现美感的一些反差事物都能够成为对比的对象。

二 美学原理渗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园林规划设计就是要运用各种景观,遵循一定的美学原理,并按照美学规律进行规划设计,在这个过程中将原理充分的渗透在设计中,使方案给人一种形象美、生态美、自然美、人文美以及实用美的感觉。下面本文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的论述美学原理渗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具体表现。

(一)对立与统一的具体展现

对立统一的美学原理广泛的渗透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这样既能够给人一种整齐的感觉,又能够在整齐庄重的感觉中略显一丝欢快的气氛,形成多彩与灵活的空间感觉,这就是对立与统一的魅力所在。就像哲学中的矛盾一样,统一性和斗争性是对立统一的,体现在美学原理上,即庄重和灵活的对立与同一,二者是不可分离的,只有同时具备,才能够展现出园林规划设计的魅力和吸引力。

(二)黄金比例的运用

园林中的景物有大有小,有长有短,形态不一,颜色各异,但是每个景观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够展现出不同的美感,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他们在配置的过程中很好的渗透了美学中黄金比例法则,将园林中的花草树木、道路景观以及假山喷泉等按照黄金比例法则进行设计,保持了景观原有特色的基础上尽量凸显美感,既不突兀又尽显特色,既不单调又独具魅力。在设计过程中,要保证小型景物的视距为景物高度的1.7倍,大型景物为3.3倍。

(三)色彩美的充分体现

园林规划中需要充分的运用色彩这一元素,规划设计出色彩丰富充满生机的园林景观。色彩有冷暖色系之分,也存在对比色和同类色,每种颜色的表现形式不同,应用的方式也不相同,在设计中需要充分的掌握每种颜色的特色以及其对美感的表现程度,这样运用的才能够得心应手。

首先从冷暖色系来说,暖色系的色彩感觉比较活跃,能够给人一种热烈明快的感觉,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主要用于表现一种欢快的气氛和场景的,能够提高观赏者的观赏热情和积极性。由于暖色系能够给人温暖的感觉,所以也具有迎接远方来客的意思,具有很好的象征性。而冷色系则给人一种较为冷清的感觉,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可以应用在边缘设计中,以增加空间上的深渊感觉,也能彰显一种幽静明朗的感觉。

其次,色彩中对比色以及同类色的应用也较为广泛。对比色主要就是补色的对比,因为补色的对比在色相上面差别较大,能够更好的表现出强烈的效果。这种色彩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主要用于广场和游园中的主要入口出,能够通过强烈的图案和形态的对比凸显出欢快和热烈的气氛。而同类色则是色相的差别不太大的颜色类别,也就是比较接近的色彩,在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这种色彩,能够在植物组合和景观配置中展现一种层次感,给人一种舒服的感觉和自然美感。

(四)对比方式的运用

对比手法的运用能够突出重点,增强要表现的物体的强度和鲜明度,对比强烈,相得益彰,尽显景物的魅力。对比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一种创作手段,景物的疏密程度以及空间的幽曲和宽阔,自然景观的大小和虚实,明暗和高低,色彩和形态等,都是经过强烈的对比手法凸显美感,提高园林规划设计整体水平的。对比手法的运用能够突出重点,充分展现景物中的主次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主景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的符合人们的审美情趣,激发人们的审美感情。

美学原理中对比手法的运用还表现在动静对比上。通常情况下,运动的物体比静止的物体更能体现美感,引起人们的注意,也就是动态美比静态美更能展现景观的特色。例如园林规划中合理的利用“水”这一动态元素,展现奔流而下的磅礴气势,或者是缓缓而流的缠绵之美,这些动态之景和平静的水面相结合,能够更显水的灵动之美。

虚实对比也能够凸显美学原理在园林规划中的渗透和应用。虚实之间的对比关系在园林规划设计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园林景观的布置需要实现疏密有当虚实结合,这样能够展现一种变化多端的艺术下效果,也能够增强园林的层次感。

结束语:园林景观规划设计是设计者充分发挥想象力,运用创新思维,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的规划设计,在这个过程中要将美学原理进行充分的渗透,这样设计出的园林景观才能够充分的展现美,能够吸引更多人的关注。本文就以此为出发点,从四个方面对园林规划设计中的美学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在园林规划设计中的渗透应用做了论述,希望在今后的规划设计中能够更好的应用美学原理,彰显园林景观的人文美、生态美、自然美和文化美。

参考文献:

[1] 邹艳红 浅谈美学原理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第05期

[2] 莽虹 莽昆仑 城市园林植物配置景观设计的美学原理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第12期

第4篇: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刚刚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被录取的各国赴美研究生人数连续第三年呈增长势头,其中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增幅最大。

这项由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主持的调查结果显示,被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上升了百分之十六,中国留学生居各国留美学生人数首位。

澳大利亚:调低中国留学生签证要求

根据澳大利亚移民部最新消息,从今年9月1日起,中国内地地区学生赴澳学生签证中,570574和575类别签证风险级别下降到Leve13,属于中等风险。而571572和573类别签证仍为Leve14,属于高风险。

目前学生在递交签证过程中,风险类别最主要区别在于对申请人担保金的锁定时间和担保人限制范围上。Lev-e13在这两个主要方面的要求均比Leve14更宽松。

此外,如果中国留学生准备去澳读预科,只要申请人有雅思4,5配套语言课程最高30周(默认等同雅思5.5)和3个月的存款证明。学完可在澳洲继续申请本科签证。而2008年9月前,需要雅思担保金6个月存期和雅思5.0才可能签证。

对于准备赴澳读研究类的硕士和博士的中国留学生来说,只要申请人有雅思6.0和3个月存期覆盖第一年学习费用的存款证明即可,而之前,则需雅思担保金6个月存期方可签证。

英国:院校纷纷推出新专业

留学选择什么专业,关乎未来职业发展的方向。英国许多院校纷纷推出新专业,以贴近社会的变化,但传统的强势专业仍然是众多中国留学生的首要选择。

针对奥运会和世博会,一些院校推出了体育管理、会展管理、房地产管理等专业,主要是为运动会和博览会提供高级的管理人才。全球气候不断发生变化,环保问题成为了全世界人民共同关注的焦点。碳管理(Carbon Hanagment)、可持续性设计等专题也为此推出。现在的股票市场一片繁荣,但是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为此,英国一些大学推出了金融数学,为基金公司、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培养高级人才。伦敦是一个国际金融中心,到英国去学金融数学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留学英国的学生选择的专业来看,传统强势的专业――商科、金融、财会、法律等依然稳定发展。据调查分析,留学英国华南地区的学生专业选择超过30%以上选择商科,金融、会计专业紧跟其后。

加拿大:国际学生可就地申请移民

加拿大移民部长范茵丽日前宣布新增一种移民类别,自2008年10月起,在加拿大工作过的外国临时工人及国际学生均可在加拿大境内申请永久居留权,不需赴外地申请。

此一新类别名为加拿大经验类别。移民部长范茵丽表示,此次“Canada Experienee Class”计划旨在吸引和留住那些已经在加拿大就业或获得学历证件的外国人才。新规定可以使他们一边在加拿大工作一边等待申请过程。

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外国临时工都符合标准。只有那些从事管理、专业、技术职业以及技工类的才有资格,而且必须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两年的工作经验,以及最基本的语言能力。非技术劳工、工厂工人、农民以及未登记劳动者等均不符合条件。

至于在加拿大大学或学院毕业的国际学生,若欲在境内申请永久居留,必须符合下列条件:在申请时,必须有有效的加拿大临时居留证件必须曾完成至少两年的课程;必须具有一年与技术、专业或科技有关的工作经验;根据职业需要,须具备中等或基本语言技巧。

范茵丽表示,在加拿大工作及读过书的外国人才,由于对加拿大社会也做出了贡献,故在申请移民时,更容易获得批准。

目前,在加拿大工作过的外国临时工人及大学、学院毕业生,若欲申请永久居留,必须赴境外申请。新类别实施后,这类人士可以一面在加拿大工作或读书,一面等候申请结果。

范茵丽表示,新加拿大经验类别初期预计接受12000至18000名移民,最终将增至25000名,约等于加拿大年总移民量的百分之十。

日本:留学生扩招新计划私立大学缺生源

8月中旬,一份关于日本大学入学者状况统计报告出炉。结果显示,日本私立大学出现招生人数不足的大学达到266所,创历史纪录。一方面是规模大、名气响的私立大学人气爆棚,另一面中小规模私立大学生源吃紧。日本留学专家认为,学生和家长在选择赴日留学时,一定要谨慎选择。切勿选择大量中国人聚集的大学就读。这样做既存在一定风险,也有悖于留学的目的。

随着近年来出生率低迷,日本在2007年提前进入“大学全入时代”(即大学计划招生人数与实际报考人数持平的时代)。一些规模相对较小的私立大学受到冲击比较大,出现严重招生不足。

自从2008年1月日本正式提出“接收30万名留学生计划”以来,日本留学再度升温。根据这个计划,到2020年,留日的学生人数将从目前的12万人增加到30万人。这个计划将对中国的留学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留日需高中毕业提前半年申请

目前中国留学生申请去日本留学需要高中毕业。日本开学时间一般是4月份和10月份,通常需要提前半年向申请学校提交申请。入读日本的高校一般需要就读一年左右的日语衔接课程。

语言学校的学费通常是60万~70万日元(约合4.5万~5万元人民币),建议选择历史较悠久、教学质量较高的语言学校。

总而言之,日本的留学费用,学费加上生活费,约10万元人民币/学年。同时,日本留学的奖学金丰厚,每天允许4~8小时的打工时间。

留日优势明显

对于中国学生而言,留学日本的优势主要有三点:文化撞击小;费用较低廉,有大额奖学金,且允许半工半读;商贸往来密切,无论是留日还是回国,都有较大的就业空间。

定居有两个途径

第5篇: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关键词:设计美的要素;中性服装;材料;造型;色彩

设计是人类意识活动到产物,它以满足人类生活需求为出发点,是一个由繁到简的过程。设计强调带给人类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即产品的审美性和功能实用性。设计活动创作的美与艺术美的一个最典型的区别,就是设计美还需要通过生产、制造转化为物质形态上的美。由此可见,设计美是通过设计活动创造出产品,给人提供一种视觉享受和生活便捷。设计美是人类对美的一种主观感受,通过设计产品对人类感觉器官的作用,以刺激人类内心的心理结构为目的。服装设计美就是通过设计手法将面料艺术化以此来满足人类的体验,这种体验包括:视觉、使用、反馈、精神这四个方面。

一、中性服装

服装设计早已从原始社会遮羞、避寒功能,上升到了审美、形象标识、表达功能层面。早在唐朝,女性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呈现出女着男装的服饰文化特征,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刮起一股性别模糊化的风潮。中性传递的是一种无显著性别特征的信息。中性服装来源于人类性别特征观念的淡化,从而引起性别审美情趣的转变。中性服装设计美体现在模糊的性别特征带来了一种新的审美标准,它丰富了文化内涵,打破了传统的着装理念,从原本的非主流设计,成功演变为一种流行风格。

二、中性服装设计美的要素

中性服装设计美的审美对象是一个特定群体,这类群体由于相似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而具有共性,并且这种共性在一定时期内不会发生大规模的变动。然而,中性服装设计美的产生与这种共性相通,是由一定因素构成,通过对设计美构成要素的分析,可以把控中性服装设计最终的美感。中性服装设计美的构成元素种类繁多,对于中性服装设计美的研究依赖于服装设计美的本质,下面将从材料、色彩、造型来分析中性服装设计美的三大要素。

1、中性服装设计美之面料篇

服装面料是构成服装设计的物质材料基础,是引导创作思路的主要因素。服装面料包括视觉感受与触觉感受,通过面料的肌理、质地从视觉和触觉的角度来展现服装面料的美感。面料的柔软、硬挺、悬垂及轻重厚薄等特性有助于设计师准确表达款式造型的风格。中性男装材料的选择可以借助于表现女性柔美气质的面料,例如:轻薄面料、弹力面料、透明面料。轻薄面料用于男性可以衬托出男性细腻的一面;弹力面料的使用可以体现男性的曲线美,展现充满肌肉线条美的男性形象;透明面料运用在男装中可以增加神秘感,流露出一股性感美。在中性女装中常采用厚重、挺括、简约的硬挺面料,表现女性刚强的一面。另外,对于男款中性服装的面料纹样可以选择柔和感性的装饰花纹,加入镶边、褶皱的运用,活泼而不花哨,细腻而不显脂粉气;在女装的表现上,采用硬性的金属装饰,带动感有力度的图案,温和恬静中透露出硬朗与锋芒。2016年春夏米兰男装周中杜嘉班纳运用了鲜明的女性图案:装饰花纹、流苏,搭配修身七分裤,让男装变得柔和、优雅。

2、中性服装设计美之造型篇

中性服装的造型是决定服装中性化的根本要素,是体现中性风格的判断标准。中性服装是以心理性别偏向中性的群体为导向,其服装的造型设计是以该群体的心理需求为支撑点,例如:女性不愿意突出胸部特点,男性不愿意衬托出其阳刚之气等等,这决定了中性服装造型设计需要去掉性别特征的符号。在男装廓形上可以借用女性的修身廓形,体现男性阴柔之美,大致有窄身形和紧身形两种轮廓线。另外,在款式设计上可以选用不同的内部结构设计元素以赋予每套服装不同的风格特色。例如将领口开低,突出脖子细长、胸部丰满。相反,在女装廓形上采用直而硬挺的线条,避免强调曲线美,极大的弱化女性传统形象。在款式上,中性化女装通常会选用男装西服、衬衫的领形,营造一种帅气逼人的阳刚感觉,加重女性中所缺乏动理性感受和独立精神。2016年TopshopUnique一款女装在透明蕾丝内衫外搭男士西装外套,夸大肩部线条,呈现经典英伦绅士风。

3、中性服装设计美之色彩篇

在服装设计中,色彩是语言和情感的象征。服装色彩明确地表达了服装风格和设计语言,并且对其视觉感受进行区分,还诠释着设计师与穿着者的文化内涵和个人气质。中性服装色彩的选定需要根据设计风格、设计定位、目标客户群的心理特征来分析,在色彩的选择中注重其自然功能的同时,还需要强调节奏感,使色彩衍生出新的视觉感受。中性男装设计中可以选择丰富艳丽的色彩,例如:高明度、高纯度的色彩,营造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还可以选择女性的代表颜色,比如:粉色、橙色,体现男性美艳的一面。在中性女装设计中,可以选用低明度、低彩度的中性色,多采用正统、沉稳、自然的色系,较少使用鲜艳的色彩,可以体现女性沉着稳重的男性气质。中性服装设计美的构成要素是影响服装设计美的重要因素,受人类审美标准的影响。虽然服装的审美意识是自由的,但是构成设计美的因素通常都有相似之处,将科学的构成要素组合在一起,最终满足大众消费群体的审美要求。可见,把握设计美的前提就是把握设计美的构成要素。设计的过程就是设计师将自己的审美理念和设计美的构成要素融合、重塑的过程。顾客对服装产生审美感情、获得一种美感享受是证明产品的一大途径。因此,设计美的构成要素在设计美学中至关重要,与设计紧密相连。

作者:文曼妮 单位:苏州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超德.设计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陈瑞林著.中国现代艺术设计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06

[3]陈望衡.艺术设计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第6篇: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关键词]牙龈形态;聚类分析

[中图分类号]R7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07)03-0380-03

近年来,美容修复已成为口腔修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患者对修复体的美学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上前牙区,上前牙及牙龈较易外露,修复体的美观及其与周围软组织的协调显得更为重要。牙龈与牙槽骨及牙冠的关系密切,牙龈可以间接反映出牙冠及牙槽骨的形态,也影响修复体形态、边缘的设计。因此,临床医师不仅要熟悉牙体形态结构,还要全面的了解牙龈的生物学与美学性能。Muller研究发现白种人上前牙龈及牙冠形态特征有3种类型,各类型间牙龈厚度、角化龈宽度、牙冠形状都有显著差别,并且推测其对刺激的反映亦不同,而国内尚无类似的研究报道。因此本实验观察中国汉族健康志愿者上前牙区牙龈形态特征,以聚类分析法归纳上前牙区的牙龈形态类别。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口内观察并制取上前牙石膏模型。纳入标准:①汉族男性,年龄18~30岁;②上前牙列排列整齐,无扭转移位,无缺牙,无修复体;③牙龈无炎症,未服用过可能引起牙龈增生的药物;④如有少量龈上结石,则先行洁治,2周后再进行观察,取石膏模型。

1.2 观察的形态学指标及测量方法:①唇侧龈沟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以弗罗里达探针测量唇侧正中龈沟深度,探诊压力20g,精确到0.1mm;②游离龈厚度(gingival thickness,gth):测量龈沟深度后,在地卡因表面麻醉下以带有橡皮片标记的一次性无菌注射器针头在唇侧正中龈沟底水平垂直于牙龈刺入,直达牙面,将橡皮片移至牙龈表面作为标记,游标卡尺测量橡皮片到针尖距离,精确到0.1mm:③角化龈宽度(width ofkeratinized gingival,wg):以测径器在牙唇侧正中量取龈缘至膜龈联合距离,精确到0.1mm,如膜龈联合不明显,可用皱褶法测量,向冠方轻推牙槽粘膜,则在膜龈联合处形成粘膜皱褶,皱褶的冠方边界即为膜龈联合位置;④龈高度(interdental papilla height,ph)在石膏模型上,连接相邻2牙唇面龈缘弧形最凸点形成一直线,再经牙间龈顶点平行于牙长轴做一直线与之相交,测量交点到龈顶点距离,每牙位记录近中ph;⑤牙冠宽长比(ratio of the width ofthe crown to its length,cw/cl):将牙唇面沿牙长轴方向均分为切、中、颈三等份,在中1/3与颈1/3交界线处,以测径器量取每牙近远中邻面间距离,作为牙冠宽度;在牙唇侧正中量取切缘(牙尖)到牙龈弧形最凸点距离作为牙冠长度,计算两者比值。

1.3 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中的聚类分析程序对wg、gth及cw/cl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2 结果

2.1 上前牙区各牙龈形态指标均值见表1。基于pd、gth及ew/cl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如图1)。从图中所示可得出2种形态类型。Ⅰ型共13例占总样本的26.0%,Ⅱ型共37例占总样本的74.0%,方差分析显示各类型间指标比较除龈沟深度外其均值均有显著差异(见表2)。

3 讨论

牙龈是覆盖牙齿及其附着结构的咀嚼粘膜,围绕牙颈部紧密附着在牙及牙槽骨上,龈缘呈现弧形外观,牙龈还占据相邻牙接触区根方空间。龈形态由解剖牙冠的形态、位置以及邻接区和楔状隙形态决定。龈沟指游离龈与牙冠间的间隙,其边界由牙面和龈沟上皮构成。

在二十世纪70年代国外已经有学者关注牙龈形态研究,Seibert及Lindhe根据临床观察于1989年提出“牙周生物型(periodontal biotype)”假说,推测有2种牙周生物型:厚平型和薄扇型,且不同生物型的牙龈组织对牙龈炎症反应的临床表现不同,但后续研究结果不完全支持该假说。

近年来“牙周显型(periodontal phenotype)”概念代替牙周生物型被用于描述牙龈形态特征。Muller等于1997年用聚类分析法分析了42例男性志愿者的牙冠和牙龈形态指标,认为有3种形态类型,并认为不同性别、种族中牙周显型可能不同。其后来相关的研究也证实了相似的牙周显型的存在,且不同牙周显形的咀嚼粘膜厚度及龈沟深度也不同,并推测其生物学宽度亦有差异。

聚类分析是将随机现象归类的统计学方法,已广泛用于医学科学研究中,是一种探索性统计分析法,是根据某些个体或变量的若干特征,加以分类的统计方法,在总体类别划分不清楚的情况下,可以用聚类的方法对个体或变量进行归类。

国内针对牙龈形态学的研究报道比较少,因此本实验参考国外文献所用牙龈形态指标,以中国汉族人群为观察对象,采用针对样本聚类常用的系统聚类方法,以欧氏距离作为相似系数衡量指标的相似性。所得分类结果与国外学者在白种人群中观察的结果不一致,只得到2种形态类型:Ⅰ型占较小比例(游离龈较薄、角化龈较窄、牙冠较窄),Ⅱ型占较大比例(游离龈较厚、角化龈较宽、牙冠较宽)。受牙冠形态决定的龈高度也有显著的差异。两种类型间龈沟深度不同,Ⅱ型较Ⅰ型略深,但是没有显著差异。

国外学者在白种人群中进行的牙龈形态观察结果如下。Mullet等所测牙龈厚度:中切牙1.28mm、侧切牙1.14mm、尖牙0.89mm;龈沟深度:中切牙1.48mm、侧切牙1.61mm、尖牙1.56mm角化龈宽度:中切牙4.23mm、侧切牙4.81mm、尖牙4.44mm。Olsson等所测龈高度:中切牙4.16nun、侧切牙4.02mm、尖牙4.21mm。和本实验结果比较提示,中国汉族人牙龈较白种人厚(Vandana等的研究结果认为黄种人附着龈较白种人厚);角化龈宽度较白种人宽;龈沟深度较白种人略浅。龈高度也较白种人高,这可能与黄种人牙冠较自种人宽大,且切牙唇倾有关,故与之密切相关的龈高度也有同样的趋势。以上结果提示牙龈形态有人种差异,也验证了Muller等的推测。

4 结论

第7篇: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关键词:环境;艺术设计;理论;重要性

一 什么是环境艺术设计理论?

环境艺术主要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和艺术构想方面的综合计划。一般包括室内装饰设计,园林景观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城市规划等。而环境艺术设计理论就是传播如何用更高质量的以艺术形式表现出居住环境。目的主要是让人和居住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让人的居住环境更加美观、舒服、健康,从而提高人的精神层面,将理论知识表现在环境的实际设计中。

一般来说,环境艺术设计也分建筑外环境和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两个方面,建筑外环境主要是指人类居住的环境,园林景观和城市环境。室内空间环境主要包括空间形象设计、物理环境设计、家具陈设和照明以及绿化景观的设计。

二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具体类别

(一)环境空间规划设计的理论

环境空间规划是通过环境空间的布局、建筑物的样式、人本身使用所需尺度,心理尺度,视线焦点以及界面造型的选择等一系列环境设计来形成空间的整体美, 营造出空间的意境美感,使人深深地感觉到设计内在的个性、情调、品位等内涵。通过空间形态所表现出来的客观实在的“景”,唤起人们的愉悦之“情”,这个情景交融的过程就是环境空间规划所筑成意境美的生成过程。

(二)空间造型形象设计的理论

空间造型形象设计是指环境整体氛围、文化氛围角度,结合城市的自然地理环境、环境布局、文化传统、地方特色等方面对空间的物质形体空间以及形成和运作的全方位的设计。主要表现在环境在界面造型和文化底蕴方面对人产生的正面影响和直接的视觉冲击。通过人与环境的双重交流实现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

(三)施工技术与材料选择的理论

施工技术与材料的理论是指在环境艺术设计工程中,空间造型的正确施工工艺流程和材料选择及运用方面的知识。从而熟悉国家已颁布的现行各项标准、规范和操作规程,是工程质量的有效保证。这不仅能从根本上提高环境艺术工程质量同时也是作为环境艺术设计工作者的一种责任。

(四)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理论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中的可持续发展知识理论主要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应将环保、节能等观念融入其中,并以尽量不破坏空间周围的自然环境为前提。例如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在可替代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那些较为环保、绿色的对人体危害较少的材料等等。

三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重要性

(一)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重要性在环境空间规划的表现

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作为环境空间规划设计的主要依据,在规划方法中直接影响整个成品的结果,是方案设计的重要的阶段,因为它由其空间的使用影响未来活动空间分布的方法,它的目的是创造一个更合理的空间利用和功能关系的空间组织。这其中涉及学科比较多样性,如人体工程学理论,心理学理论、物理学理论,色彩学理论还有地域性特色的知识了解等,空间规划对人的生活和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现代,对于空间的科学合理的规划已经成为每一个设计师所必须要重视的问题。

(二)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的重要性在空间造型形象设计的表现

空间造型形象设计和塑造,它是在创造一种美学,也称之为艺术美,也就是说利用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去创造界面的造型形象,这是对空间界面的最直接的视觉表现,而在设计中既有理性的设计因素也有感性的设计因素,如何在这理性与感性之间实现美学创造是设计师们追求的主要目标,而丰富的环境艺术设计理论知识才是创造美学的基础。要实现设计中的艺术美,只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才能应付在探索和回答审美过程中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审美过程问题。此外,在环境设计中运用最多的形式美法则包括:节奏、均衡、韵律 及重复等。

(三)环境艺术设计理论中施工技术与材料选择的理论是施工技术和材料选择标准规范

选择适宜的施工技术是及其重要的,选择不当,则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追加了成本;施工材料的选择一方面强调的是质量,另一方面强调的是环保,合格的材料质量不但有助于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也为环境的可持续性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环保则关系到人与环境的和谐。而施工技术与材料选择理论则为环境艺术设计在施工技术与材料选择方面提供了理论依据,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选择的盲目性,为相关人员提供了专业的指导。

(四)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理论的重要性表现

如果在设计时以环保、节能、尽量少破坏自然环境为前提,这不但有益于人类本身的健康,而且对保持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知识理论,可以促进环保节能事业的发展,让人类与周围环境更加和谐。

四 结束语

环境艺术设计关系到如何去塑造和创造人的生活环境,如何良好的引导人的生活行为,甚至影响着人的精神和灵魂,这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的。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其他的设计主要是因为它是以体现环境的本真为主要前提,在追求自然美和艺术美的同时实现艺术设计的最高境界。只有提高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知识才能为人们创造出更美丽更优雅的居住环境,而只有与设计实践相接轨的理论研究才具有真正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晓娜.环境艺术设计的多学科交叉特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

[2] 江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新模型及教学控制体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09.

第8篇: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1.1结构特征的合理性轨道制服的结构特征由大量的人体数据分析而来。人体数据的采集与分析对轨道制服的结构设计、款式特点等提供重要依据。根据轨道制服人员的工作环境、工作特点以及现有制服的设计特点进行样本数据的采集,样本对象针对轨道制服各工种人员,根据轨道工作人员静态时测得胸围、腰围、领围、臀围、臂围、衣长、袖长、肩宽等部位数据,根据动态下工作情景测得手臂的活动尺度、头部的活动范围及部分肢体动作的活动范围等动态控制部位数据。根据动、静态下所得数据进行数据分析,由数据初步采集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动态取值范围幅度,确定轨道制服的应用设计特征,如图3所示。其中样本数据部分主要是分析数据采集过程,数据分析中动、静态取值范围是用来分析轨道工作人员活动幅度的覆盖情况,数据分析是确定轨道制服应用设计特征的依据。

1.2轨道制服款式特征的适用性基于人体工效学的理论依据,分析轨道工作人员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下的特征,根据季节变化、工种类别、性别、工作动态对功能性及舒适性的要求,以此确定轨道制服的款式特征要求。轨道制服作为功能性服装一部分应该是大量人体研究的结果,是人体数据的归纳,通过对人体数据的分析,以科学、合理的结构方法进行构建才能确保轨道制服人群的适用性,如图4所示。款式特征主要包括人体数据分析、特殊环境、功能性要求、图案设计和配饰设计五大方面的内容。人体数据分析部分主要提供轨道工作人员执勤时的静、动态参数,功能性要求主要根据人体工效学的舒适性等方面展开,为更合理的轨道交通制服提供功能性的保障。特殊环境部分主要解决地下和地上环境变化对轨道制服的特殊要求,图案及配饰设计部分主要结合轨道制服与乘客之间的和谐关系来设计。如何运用服装各视觉要素进行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制服设计并使其反映出地域特色同时提升该系统的整体服务形象,这就要求设计人员要运用服饰审美学、色彩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并充分结合客观调研的结果,坚决避免设计的自由化倾向,以服务的心态,更加理性地向大众审美靠拢,自始至终地贯彻具有中原地区特点的设计思路。

2结论

第9篇:设计美学的类别范文

书籍作为传播载体,一方面要完成内容上的阅读传播功能,另一方面要完成形式上的视觉传达审美功能,而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形式上的视觉传达服务于书籍中的内容关系,但又不从属于内容关系,于是,书籍装帧设计便具有了新的诠释。今天,在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大的艺术思潮的引领下,应充分挖掘本土的传统本源哲学观与美学观,借助书籍这一载体,通过艺术装帧的处理形式来把本民族的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也折射出书籍装帧设计的本源文化内涵。

关键词:

哲学 美学 书籍装帧 中和主客气韵虚实

一、封面装帧设计中的“中和为美”论

封面是富于视觉表达的书籍面孔,是书籍的第一视觉形象,肩负着说明、保护与审美的特质,在书籍装帧的设计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要把封面设计成功,除完成书籍本身的说明功能外,更应考虑其审美功能。从视觉关系而言,封面设计的主要设计审美元素包括图形、文字、空间版面、色彩以及视觉创意的表达。如何合理有效地把这些设计元素完美地呈现在读者的视域内?一般而言,首先需完成的是视觉传达的基本规律,其次是如何在封面中体现其文化内涵。发扬本土文化信息是设计领域内的共识,也是社会公众所认可的,作为书籍装帧设计的第一步,封面设计肩负着传承与体现本源文化的任务。书籍装帧中的封面因其特殊关系,在设计的过程中应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一文化任务。

“中和为美”这一传统的哲学观点,最早分为“中”与“和”两个概念,“中”强调的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和”强调的是矛盾各方面的统一,二者水融,混为一体。“中”与“和”成为宇宙最高秩序的法则,只有达到了“中和”,天地自然才是有序的、和谐的。从审美构成来讲,“中和”就是美,如设计内容与形式之间的“中和”,内容之间诸多因素的“中和”,形式之间诸多因素的“中和”,以及设计风格上的诸多因素之“中和”等。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封面设计元素较多,包括封底、护封。如何合理有序完成视觉上的排列和规整,这便是“中和为美”观了。图形、字体、色彩、版面、创意是书籍装帧封面设计的主要元素,在完成视觉呈现前,需做得就是如何使之达到“中和”的视觉流程,其为封面设计的最高美学命题,也是装帧设计的灵魂所在,将这一命题以具有深度的本源哲学概念体现出来,便是成功设计。在视觉上,任何一个设计因子元素如果过于强调,可能会破坏整个视觉内容的“中和”,同样,任何一个视觉因子元素过于弱化,也会破坏整个视觉内容。这就要求在设计中合理掌握“中”与“和”。有时设计因子元素趋于“中”,有时设计因子元素趋于“和”,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样,在书籍装帧设计的过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体现这一传统哲学命题。

二、材料与印刷装帧设计中的“主客合一”论

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材料和印刷工艺形成了书籍的物态表现,其依附于书籍,服务于内容。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对材料与印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天,薄如纸片的铅合金印版代替了笨重的铅条,电子扫描技术代替了照相感光复印技术,胶粘剂代替了锁线装,同时纸张的改进更增加了观众的视觉流畅性。随着生产工艺的变化,对于书籍装帧设计而言,提出了新的命题。

书籍装帧设计中所涉及的纸张,因其不同的类别而又具有不同的性能,同样,印刷的工艺和视觉效果,因其不同种类会产生不同的视觉呈现,这就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合理有效地选择印刷材料和印刷方式。其关键取决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客观技术层面的,另一方面是主观选择层面上的,客观技术层面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少,而主观选择层面的空间较大,这也给书籍装帧设计留出了较大的发挥空间。如何把这种较大的空间发挥到极致,使其最大限度地服务内容,满足视觉,设计意识是关键。书籍装帧设计,一方面研究的是人与人的关系,一方面研究的是人与物的关系,而在印刷与材料的选择设计上,则体现了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物的关系,此为“主客合一”的思维意识设计观。

中国传统美学对审美规律有着大量论述,如何处理作为创作原料的客体对象与创作内容上的主体对象之间的关系,即“主客合一”论,这是一种更多体现“不离自然感性而又超越自然感性”的创作过程,在书籍装帧设计过程中,如何把材料与印刷的原料客体与书籍内容及视觉受众主观对象合理有效的合二为一,是最高设计思维。纸张有着不同的种类,不同的视觉呈现感,有的纸张纤维结构疏松,表面无光泽,有的纸张纤维结构紧密,表面有光泽,有的纸面色泽偏灰,有的纸张色泽偏白,纸张表面性格直接影响到书籍主体内容。不同的印刷版也可形成不同的视觉纹路,作为设计者应讲究细节,这些细节直接体现着设计痕迹,好的设计者会把材料及印刷的客体因素与书籍内容的主体因素巧妙结合起来,体现出“主客合一”的本源美学设计意识。

三、插图设计中的“气韵生动”论

书籍插图属造型艺术的范畴,与别的造型艺术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的区别,插图并非作者的完全内心再现,应从属于文字内容,但随着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插图又有其自身的独立性,即装帧插图本身所具有的艺术审美特征。文字内容赋予的形象与造型艺术所赋予的形象是否一致,是检验插图设计优劣的标准。插图太直白,变成了图解,淡而无味;太抽象,神秘莫测,不知所云,所以插图设计的关键是解释文字内容,当然,插图本身的视觉审美性也是重要环节。在插图设计中如何做到惟妙惟肖?是另一个本源美学观“气韵生动”论。

“气韵生动”也是中国传统美学的重要概念之一,作为美学命题,既与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也与中国艺术的历史发展和中古艺术的精神追求密切相关。宗白华曾指出:气韵,就是宇宙中鼓动万物的“气”的节奏,绘画有气韵,能给读者一种音乐感。应用到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气韵,除应具有以上的生动描绘外,更应将此气韵与文字主题相适应。因插图中的“气韵生动”是相对于书籍主体而言的,没有了书籍主体内容,书籍装帧中的插图设计是没有灵魂的。书籍中,大部分的作品都可用相对生动的书籍插图予以诠释,即便是相对理性的科学技术插图,如果换一个切入表达方式,也可用“气韵生动”的方式来表现。可把“气韵生动”这一传统本源美学观念进行引申理解:生动的装帧设计插图可生动地诠释文字内容,从而在装帧插图设计中体现本源美学设计观。

四、版面装帧设计中的“虚实”辩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