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理财产品市场分析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理财产品市场分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理财产品市场分析

第1篇: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股份制商业银行 理财产品竞争力 对策分析

一、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主体多元化

柳州市场上开展银行理财产品销售业务的商业银行现有三大类,共12家,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的大型商业银行5家,股份制商业银行6家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日常经营活动中大量的存贷业务客户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理财产品的自然客户或潜在客户,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以其长期经营、品牌效应、市场规模等方面的优势,正在大量将自己的这部分存贷客户转化为理财产品客户,因而发行了相应规模的理财产品来满足客户在理财市场方面的需求。

二、柳州金融市场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竞争力分析

与传统的有形商品市场竞争相同,作为无形商品的银行理财产品,其在市场竞争力评价指标中同样重视对市场的占有率和盈利能力。不同的是银行理财产品自身所含有的风险,和以货币作为经营对象的特点,需要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长久地生存和稳定发展的综合性能力,以获得市场当中客户的信任。

本文从内部竞争力和外部竞争力两大方面8个指标建立评价体系。内部竞争力是银行理财产品自身的产品特点和结构决定的固有实力,具体表现为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理财能力。外部竞争力主要指的是商业银行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营销能力。

银行理财产品内部竞争力评价。依据行业惯例,银行理财产品内部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市场发行能力、收益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信息披露规范性四个方面。本文也将从这四个方面对银行理财产品内部竞争力进行分析评价。

(一)市场发行能力

银行为了实现满足投资者个性化投资需求的目的,其所设计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就应该考虑该产品覆盖各类投资者的范围。因此,考察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发行能力,应该从产品发行数量、产品类型的多样性、投资币种的丰富度及理财期限的多样性四个方面进行。.

据和讯网公布的银行理财产品发售信息,2011年1月至6月柳州市场上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柳州范围内共发售银行理财产品达1742支。从图1中可以看出,以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分别以20.84%、22.39%、29.16%,共同占据了该市场的半壁江山,发行规模相当可观。

目前,浦发银行在柳州市场上拥有汇理财稳利计划、债券盈添利计划等品牌,光大银行拥有T计划、理财套餐计划等品牌,招商银行拥有节节高升-安心回报系列、焦点联动系列等品牌,每期都有较大的发行量。

在投资币种方面,人民币和美元是主要的理财币种,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也会适当地选择如澳大利亚元、欧元为代表的非传统货币进行投资,增加银行理财产品的丰富程度。

在投资期限上,1个月内的超短期理财产品以及1个月至3个月的短期理财产品是目前市场上的主导。部分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保证理财产品丰富程度,会保留少量1年及其以上期限的理财产品。

在投资标的方面,低风险、收益稳定的国债、企业债、银行间债券市场、银行承兑汇票等债券、票据、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的必备投资对象。

从柳州市场上的六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理财指标分布上来看,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光大银行表现出在市场发行能力方面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二)产品收益能力

部分客户容易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说明书上的预期收益率当作实际利率,其实这两者之间是存在很大差别的,预期收益率是理财产品的理想收益率,是商业银行根据概率统计设计出来的,因为市场存在着不可预知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和预期收益率之间将会发生偏差。预期收益率仅仅是发行时,商业银行对客户做出的预期承诺。而实际理财收益,则按照理财产品到期时的到期收益率决定。预期收益率不一定等于到期收益率。

(1)预期收益率是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能力的表现,消费者可以从预期收益率中可以预知理财产品的未来收益,以此来判断自身的理财收益。

(2)E/I值(到期收益率/同期限理论存款利率)是市场上评价银行理财产品收益能力的重要指标。根据和讯网提供的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到期收益率数据计算,收益能力排名前三的是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2011年上半年6个月平均E/I值分别为1.18、1.15和1.08。到期产品收益波动较小,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这三家商业银行的理财收益能力。

因而在产品收益能力方面,兴业银行、光大银行和招商银行表现出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为客户带来相当不错的收益回报。

(三)风险控制能力

(1)招商银行对其理财产品实行风险评级制度,在产品设计阶段给予产品不同的风险评级,为其销售中客户对于理财产品的选择提供风险控制依据。

(2)兴业银行对其理财产品的风险评级,分为基本无风险级别、低风险级别、较低风险级别、中等风险级别、较高风险级别。

(3)浦发银行、光大银行在其理财产品说明书当中,对风险使用“较高、较低、低”等进行分级,区分度不高,不能对产品起到较好的风险控制作用。

(4)华夏银行、中信银行仅针对理财产品进行常规的风险提示,对于理财产品自身的风险控制以及相关评级无详细资料描述,风险控制能力未知,会影响投资客户对于理财产品风险的认识,增加了客户购买产品的风险性,削弱产品竞争力。

对银行理财产品的风险控制评估,除了产品说明书对于产品的风险评级外,还应看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实际市场风险,即“零负收益”理财产品的表现情况。

(四)信息披露规范性

笔者仔细研究了柳州市场6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银行网站,对银行理财产品信息披露情况进行整理,从银行客户对于银行理财产品的数据需求出发,对产品信息获取的便捷性,产品信息更新的及时性,及产品说明书的完整性三个方面,对各家银行进行考察。

(1)光大的银行网站,“阳光理财”项目出现在首页靠前位置。项目设置上不仅有相应的信息披露栏目,同时设置了关键字检索、查询、理财工具等特色栏目。对于理财产品的运行、到期情况也都有相应的板块披露,及时更新。唯一的缺憾就是理财产品介绍过于简单,没有完整的可以提供下载或者在线阅读的产品说明书。对于投资者,只有到银行柜台才可以看到产品的全貌。

(2)招行在银行理财产品的信息披露上,通过主页的金葵花理财可以快捷的进入理财产品相关界面。在理财产品检索上,设置了专门的筛选界面,从销售状态、产品系列、理财期限、风险等级等几个可以进行检索的项目。并且在查询中,提供了完整的PDF版产品说明书以及相关的风险管理、产品收益计算等信息,可供投资者方便的了解该产品各方面的具体情况。

(3)浦发银行网站在个人网银界面设置了“轻松理财”理财产品项目,投资者可以轻松地进入,进行理财产品信息查询。虽然没有设置检索查询系统,但浦发银行产品系列及具体产品相关特征信息查询便捷,一目了然,并且附有信息披露项目。产品名称点击后,显示出简化版理财产品说明书,客户可以清楚地了解该产品的详细信息。不足之处是信息披露项目下显示信息过于简单,客户不能对产品的运营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4)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华夏银行理财产品,虽然最终都能查询到理财产品说明书以及信息披露项目,但这三家银行理财产品板块均未设置检索项目,查询相对比较繁琐。同样表现出运营情况描述过于简单和信息更新不及时的问题。

“发行频率加快、发行期限趋短、预期收益率走高”已经成为2011年以来银行理财产品的关键词。面对金融危机的阴魂不散,国内通货膨胀严重,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持续萎靡不振,银行理财产品以其投资期限短、投资回报高的特点吸引各方投资者关注和热捧。这一切都在说明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之激烈。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从一个方面反应了消费者对于理财的需求在不断提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如何更好地打理手中的资金,是人们最为关心的话题。经过这几年宣传,现在理财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百姓不再局限于存款这一单一的方式。越来越多的百姓通过购买银行的理财产品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

第2篇: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居民理财;市场分析;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一、我国居民理财市场现状分析

(一)居民理财产品市场分析

近年来,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金融机构不断更新理财产品,理财产品市场呈现以下态势:

1.理财产品成为最受投资者欢迎的理财工具

2013年3月,央行在其官网上当年首次储户调查问卷,根据调查结果,居民偏爱的前三位投资方式依次为:“基金及理财产品”、“房地产投资”和“购买债券”,其中,理财产品最受欢迎。通过进行基金、信托产品、保险理财产品以及券商集合理财产品的募集金额的横向比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显示出较强的成长性。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初,我国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达10万亿元,2013年全年,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量超过4万款。经过多年发展,银行理财已成为我国居民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预计今年理财市场规模还有继续扩大的空间。

2.理财产品的短期化趋势加深

无论是人民币理财产品和外部理财产品都显现出短期化的特点。2009年,期限3个月以内产品数量仅占26.51%,一年期以上产品占21.28%。而在2013年,3个月以内理财产品数量上升至58.82%,而一年期以上产品数量下降至1.93%。通货膨胀使得投资者更青睐于流动性较好的短期产品,并且,随着银行理财产品期限缩短,挂钩标的的波动幅度相对减小,银行结构性理财产品的风险也会相应下降。总体来看,短期化是银行理财产品发展的必然。

3.理财产品同质化严重

近年来,各类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势如破竹,但在看似设计“花样百出”背后,理财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一部分商行盲目追求产品规模的迅速增长而不注重丰富理财产品内容,很多理财产品在功能和投资方向上都是大同小异,没有针对客户的需要进行个性化设计,缺乏发行银行的品牌特点,没有创新树立自己的特色。

4.互联网金融冲击银行理财

随着监管趋紧和理财多元化时代的到来,银行理财“一家独大”的风光不再。从去年6月以来,互联网金融迅速兴起,阿里巴巴、百度、腾讯、新浪等互联网巨头纷纷跨界进入金融行业,以余额宝、百度理财、微信理财通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产品受到投资者广泛追捧。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和理财意识的增强,包括证券、基金、信托、互联网金融在内的理财市场必将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理财渠道多元化,资金向银行体系外流的趋势进一步增强,银行理财业务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

(二)居民理财服务市场分析

1.缺乏专业性的理财服务人员

理财业务不同于一般销售性的业务,它需要一支专业知识丰富、综合能力强的研发队伍和营销队伍。当前,我国持理财规划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证书人数有30余万人次,其中大部分为二三级理财规划师,高级理财规划师持证人数仅为3243余人,而这个数字,远远无法满足行业需求。

国内商业银行的相当一部分理财服务人员并不具备储蓄、国债、股票、保险、房产、基金等综合知识和为客户提供理财方案的能力。有些理财人员是临时从现有员工转岗来的,或经过短期的专业培训,即便考上了理财从业人员的资格证书,也很难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入理财业务中去,更多的充当的是产品促销员。

2.理财服务质量需尽快提高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的个人理财业务运行模式仍然是“以产品为中心”,理财顾问和规划服务成了配合产品的销售的手段。很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考核机制重点在于客户经理的理财产品销售业绩和吸收存款的数量,而对于客户的综合满意度、客户资产增加值等这些从客户角度出发的指标侧重太少,导致客户经理在工作中不承担收集、分析以及管理市场信息和客户信息的职责,因此缺乏对市场趋势和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也未能成功地营销和开发金融服务产品。这就直接导致客户经理成为产品销售经理而不是真正的理财业务客户经理。且不同银行间的地盘争夺战也呈白热化。在考核压力驱动下,部分销售人员为了提高业绩,向投资者片面夸大产品收益,隐瞒潜在风险。

(三)居民理财客户群体分析

近期股市、楼市投资前景不明,许多投资者把目光转回虽然收益低但较为稳定的银行理财产品。但居民个人理财认识仍然存在一定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漠视理财信息重收益,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很多投资理财者最关心的理财信息是有关理财产品的收益,而对其他非常重要的理财信息诸如资金投向、风险提示等很少关注或不加关注。实际上理财产品不等同于银行存款和国债,购买理财产品只是通过银行这个渠道完成认购程序,实质是消费者的理财投资,并不是购买的所有理财产品都只赚不赔。消费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风险承受能力及对理财知识的了解程度进行谨慎选择。在购买理财产品前,要认真阅读理财产品的宣传材料,最好先对理财文书和合同进行研究,弄清楚收益、风险和费用,看懂理财合同条款,搞清楚风险是购买理财产品的前提。

2.资产配置不合理

招商银行日前《2013年中国城市居民财富管理与资产配置现状调查报告》指出,中国城市居民在理财行为中主要面临资产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个人资产配置不合理且低效,储蓄存款仍然是中国城市居民目前资产最主要的构成部分,多数人尚未意识到合理的资产配置是实现理财目标的关键。资产配置专业知识尚处于启蒙阶段,缺乏全民认知与教育。对大多数投资者来说,“资产配置”还是个陌生的名词,即使少数投资者表示“听说过”,但对资产配置的方式、目标也理解得较为浅薄。

二、完善我国居民理财市场的建议

(一)“以客户为中心”建立多层次、差异化的产品体系

经营个人理财业务的金融机构应转变理念,改变封闭式的产品设计思路,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分析客户的需求,通过重新理解、认识和构建与客户的关系,实现从“产品驱动”发展到“客户需求驱动”的全方面转型,根据客户风险嗜好、投资倾向等数据,结合其生命周期模型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产品。在“以客户为中心”战略指引下,使产品改造和创新相结合,丰富理财产品品种和层次。

从欧美理财市场的创新过程中我们发现国外银行个人理财品种,都是以客户为中心,产品设计中着重于市场,以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需求为目标。不同年龄段有着不同的理财规划,因此可以根据年龄和收入进行初步的市场划分,并为不同目标客户群度身定做适合的理财产品。反观我国当前市场上的理财产品比较雷同,缺少与客户生命周期紧密相关的可以灵活配置的产品。我国金融机构应该吸取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多开发此类产品,丰富自身的产品线。比如,生命周期基金就是一种非常符合客户生命周期理论的理财产品,是一种可以满足持有人长期需求的理财产品。

我国居民理财主要以低风险、稳健型的产品为主,但同时也不能忽视确有一小部分人可能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比较强大,追求高风险之后的高刺激和高收益。这样银行就要对客户分层,做好有效的客户风险测评,据此设计出适合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的理财产品。

受分业经营的限制,目前国内商业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无法发行基金,但完全可以和一些基金公司进行合作,开拓自身的思维,进行大胆的金融创新,以更多的产品种类和更广的产品线,进行资产组合配置,满足不同客户在不同人生阶段的需要。

(二)加快综合性专业理财服务人员培养,建立独立的业务运行体系

要提高理财业务服务质量,为客户提供满意的理财服务,使客户群不断壮大,并创建有特色的个人理财品牌,快速、有效的培养综合性专业人才是关键。

1.国内金融机构应借鉴外资银行经验,打造专业理财队伍

美国几乎所有个人理财资格认证制度都把综合个人财务策划、投资策划、保险策划与风险管理、员工福利与退休计划、个人税务策划和遗产策划及事业继承等六大模块作为培训和考核从业人员的标准。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对现有的理财顾问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培训。制定系统的理财顾问培训计划,精心挑选具备一定金融专业知识、懂得营销技巧、通晓客户心理的优秀员工作为理财候选人才,而且要同证券、保险等行业系统建立横向联合培训机制,造就符合其经营理念与职业标准的专业化复合型金融人才。如汇丰银行的“银行家培训计划”,已经成为汇丰发掘培养包括个人理财业务人才在内的本地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

2.教育管理部门应支持高校设置理财专业,培养专业理财人才

由于专业的理财人员应具备投资、财务、保险、法律等多学科基础,但目前我国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大多不具备这种多学科交叉的知识背景,而是分割为金融、保险、财务等独立专业,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些专业的毕业生都不符合市场对专业理财人才的需求。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及高校应意识到我国居民理财的内在需求及发展趋势,支持有条件的高校设置独立的理财专业,以专业为抓手,打通理财所需的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专业理财人才。

3.独立的业务运行系统对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至为重要

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部门或联合其他金融机构成立独立的理财机构。业务系统应有很多功能化模块组成:信息收集模块、信息分析模块、风险评估模块、产品设计模块、推荐情况及使用反馈登记模块、日常服务模块等,具备个人理财产品设计、指导和建议、信息咨询、预约服务、客户投诉、沟通回访、采集信息、产品营销、了解市场需求等功能。

(三)加强个人理财教育

1.将个人理财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培养体系。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城市将理财教育纳入中小学生培养体系中,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和教育系统必须发挥领导推进作用,提高全国人民对个人理财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制订理财教育中小学实施计划,编制具体教材,将个人理财教育列为中小学必修课程。学校应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传授基本理财知识,包括金融常识和个人理财技能和方式,实际操作训练和理财氛围的营造,教会学生养成良好的金钱支配习惯。

2.利用各种媒介提高社会公众的个人理财能力。鉴于个人理财对提高市场经济效率,提升社会福利方面的重要作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通过各种媒介宣传理财重要性,普及基本理财知识。比如:建立主体网站,宣传储蓄、贷款、投资、保险等方面的知识;发行如何管理个人财富的小册子;联合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定期举办针对各年龄阶段和社会阶层的理财教育活动和知识竞赛,树立全民健康理财文化。如中信银行推出的“小小理财星妈妈大梦想”亲子理财大赛,结合父母育儿及银行金融教育、理财服务家庭财富管理,在亲子互动中将正确的财商教育方式方法进行有效渗透。

参考文献:

[1]李晓君.个人投资理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财会通讯,2010.08:28-30.

[2]邹亚生,个人理财:基于生命周期与现财理论的分析[J].对外经贸大学学报,2007.04:34-36.

第3篇: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银行 理财业务 探讨

社会的不断发展,带给人们更多的机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财务不断积累,人们也开始突破传统的理财手段,更多的参与到银行的理财业务中来,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这种趋势更是白热化。然而,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并不成熟,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解决问题,获得发展。

一、当前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现状

1、理财业务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

当前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我国银行中理财业务给银行带来的利润占比不大。这跟发达国家的40%-50%来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的,甚至更低。其次,理财种类的技术含量低。一来因为我国国内金融市场的投资交易比较单一化,而相对复杂的理财产品市场运作机制又不健全。二来受到混业经营与专业人才缺乏的影响,且银行推行的理财产品种类很少,结构简单。再次,缺乏针对不同资产的客户群设计不同的产品种类,产品比较大众化。最后,倾向于对外资银行的依赖。中资银行关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利率、股份等理财产品大部分是由外资银行设计产品提供给中资银行,然后才是分销。

2、理财品种种类繁多

当前各个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均是由各个银行自己设计、发行的,将募集的资金依据产品合同的规定投入到金融市场与购买相关的金融产品,根据投资获得的收益与合同的约定给投资人分配一类理财产品。依据投资方向的不同,理财产品的种类大致分为:信托型、债券型、挂钩型、DQII型及打新股型,而根据收益获取方式的差异,可分为非保证收益型、保证收益型。非保证收益型还可以细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非保本浮动收益型。然后依据币种的不同划分为外币理财、人民币理财和双币理财,根据产品的发售对象不同可分为公司理财与个人理财。

3、理财风险相对较大

当前,在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风险加大的主要表现是:第一,虽然当前我国各银行的理财业务不断扩大市场规模,且利润收入也不断增长,但这种状况却反而掩饰了理财产品本身存在的缺陷与风险。第二,与目前股市市场不断走俏的情况相挂钩,同股票市场相连接的理财产品收益率不断增长,明显弱化了投资者及金融机构对与资本市场相关联产品风险的警惕。第三,缺乏对金融市场的运行有深度研究的高素质专业理财人员及团队,也没有成熟的理财理论和实际操作研究,这些都制约着市场规模的扩大。

4、各银行的业务结构不断地优化

各银行推出的理财业务在初期都曾对银行的存款产生过影响。然而,根据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从长远角度看,其综合了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服务内容,很大程度上丰富了银行的产品种类,满足了针对不同客户群的不同要求。对着理财业务的不断发展,理财品牌逐步建立,能给银行带来更多的潜在优质客户,对其存款规模的扩大及结构的提升会产生很好的助推作用,并能进一步优化各个银行的收入结构。

二、当前我国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面临的问题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也是如此,在不成熟的阶段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要解决问题,首先就要从研究问题人手。

1、理财业务自主研发能力低下

当前,我国银行自行发售的产品种类大部分是“引进型”的产品,我国银行对金融市场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能力与定价能力比较薄弱,与国际著名银行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和不足。正是因为国内银行对金融市场衍生品的定价能力存在不足,才不能发展成金融衍生品业务的做市商。就连最基本的衍生品的业务交易都要以中间人的身份同国际大银行进行衍生品的交易,这虽然一定程度上规避了风险,但是也将产品的收益大部分地转给了国际银行。据调查,许多中资银行发行的外币结构性存款产品都是由投资银行、外资银行代替设计的,抑或者是同基金公司进行交易,买来产品进行包装,卖给我国的投资者。目前这种状况的持续还会损害中资银行的竞争力,从而使我们的银行受制于客户资源竞争。

2、理财手段的落后

在当今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时代,银行需要提供给客户优质的服务就耍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首先,与外资银行拥有的理财管理软件相比,我国的理财管理软件相对落后,不能对客户的财务状况进行清楚的分析与反映,也不能对潜在的优质客户取得定量、定性的分析,总体来说,我国银行的理财业务缺乏科学性。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方面,外资银行有比较健全稳定的征信系统,能全面了解企业的信用度,进而做到对企业进行信用筛选,而国内的银行则缺乏这样成熟系统的征信系统,不能对产品存在的风险进行清楚的评估。最后,外资银行对客户的关系非常重视,大都采用了CRM技术,通过CRM来清晰明确地划分客户的需求,从而找到有潜力的利润增长点。而国内银行没有普及CRM技术,且对它的使用仅仅停留在简单的数据整理阶段,没有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

3、对客户的风险评估难度较大

站在客户的立场来看,大多数客户对金融投资知识的掌握非常有限,且对产品的风险评估能力、识别能力存在严重不足,过于看重产品的收益,对高收益抱有很高的期望。相反,站在银行的角度来看,银行现有的资源还不能够做到理财产品的专门性、个性化定做,如果银行的客户经理缺乏知识储备能力,对客户资产情况掌握不力,就会难以对客户的投资风险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影响产品使用广度的测评,使得理财业务难以健康地发展。

4、时市场的研究非常薄弱

从本质上来说,银行的理财业务实际上是一种投资业务。就当前的发展情况而言,投资的范围也就是货币市场、信贷市场、资本市场及大宗商品市场……,而市场中基础资产的表现与经济周期的关系程度相当密切。所以,对于银行来说,其自身理财能力的高低、判别理财水平的敏锐度就依赖于银行对市场走势的掌握及对经济周期的判断,要提高这些能力就必须进行大量的经济、市场研究。然而,目前我国的银行理财队伍从组织结构来看,很多还缺乏专门的理财服务研究团队,即使存在这种研究队伍,受限于激励、考核机制的不完善,也只是流于形式。

5、信息披露的相关制度不健全

从理财产品的经营状况看来,大部分有银行总部设计理财

产品,然后推广到各个分行并分配一定的募集指标。各个分行一般会建议投资者开设独立的活期账户,与其签立资金委托书,等到产品募集指标完成后或销售任务达标后,将分行的委托资金上划给总行,交由总行依据协议协同运作。这样,就造成了分行对产品的属性、运作情况不熟悉,更谈不上与客户的交流及解释说明。随着我国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相关银行监管部门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规范我国的理财业务。但是,就目前的执行效果而言并不理想,频繁出现机构违规操作的情况。

6、理财人员缺乏过硬的专业知识

在过去,我国的经营模式大多是粗放的,受此影响,在对银行业人才的培养上,只注重那些有贷款、存款资源的人才,从而导致综合性人才的缺乏。当然,银行业不断发展,许多新的业务不断出现,难免疏忽其他金融类的业务,再加上银行的培训力度不够,综合性理财人员稀缺。同时,大多数的银行理财人员没有采用严格的资格认证管理,也没有系统参加过理财资格培训,仅仅对理财知识本身还是一知半解,理财水平不高。这就导致理财人员不专业,影响客户的信任度。

三、针对当前银行出现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对策

1、提高自主研发能力

在我国国内,银行的金融产品具有很强的同质性,且真正适于理财业务的种类并不多。首先,银行应该在遵循现有政策的情况下挖掘新业务品种,银行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第一,努力整合理财产品与服务。近年来中资银行对于整合零售产品有很大的研究,但还是把信用卡作为银行零售业务子系统中集消费、信贷、缴费、存取款、理财于一体的理财产品。第二,加快创新理财新品,用以适应金融资本市场的发展,等到成熟时再研发更多的投资理财产品。第三,通过网络渠道拓展理财渠道。一来可以对新的理财品种进行宣传,还可以方便更多的人群从事理财投资。

2、通过市场分析,加强理财业务的前瞻性

在国内市场上,普遍存在追求规模、数量的观念,而对市场的调查研究工作做的不够。多数银行的理财架构没有实际考察研究的基础,只是盲目地跟风建设理财架构,使得银行的分析研究队伍不健全,且对理财产品的市场研究力度不够,增大了理财产品的风险。2008年出现在理财市场上的“收益门”,就是由于市场分析做的不够,致使多家银行出现了“零收益”甚至于“负收益”。这不仅使得银行自身的实力得到削弱,还严重损害也银行的信誉。如今,我们实行的是开放的市场经济政策,市场作为主导,决定着银行的发展,为此,银行应该注重实际的考查研究,把握市场变化的命脉,在产品的设计上更具策略性和前瞻性。

3、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理财业务综合性的特点决定了它的风险管理体系同样是一个复杂而系统化的工程。首先应该把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与银行的风险管理系统化起来,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还要同银行的绩效考核连在一起,如此才能真正把风险管理做到最好。其次,构建风险管理体系还要涵盖理财业务的全部过程,并建立量化分析指标。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要兼顾风险原则与收益原则,规划合理的投资组合,科学预算投资收益,构建风险检测指标、风险识别、风险计量、风险控制体系,使风险揭示与信息披露更加制度化、明细化。同时要构建问责机制,努力做到信息公开、透明。最后,银行内部的审核监督机制与财务分账制度要发挥相应的责任,正确对理财业务进行严格把关,做好防火墙工作。

4、加强信息披露与风险提示工作

我国的理财投资人大多数为普通民众,其对理财风险的识别能力和抵抗能力较弱,因此理财产品要努力做到结构简约、低风险。同时银行理财人员要及时关注产品销售情况,向客户及时地披露相关信息,不能出现只顾宣传产品的预期高收益,不对其中的风险提示作详细说明,从而误导投资者。对于理财产品的风险要分等级的给予明示,并配备专业的理财人员根据投资者自身的实际情况,辅助投资者选择与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相当的理财产品,以防错误销售损害投资者的切身利益。

5、加强对专业理财人才的培养

要培养一批专业能力过硬的理财人员,让其掌握从产品研发到市场销售再到各个层面的风险管理,让他们参与到理财业务的每个环节上,保证理财业务的稳健发展。对于理财人员素质的培养,不仅要重视他的专业技术能力,还要注重他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严格施行资格认证制度,完善后续岗位培训制度,建立系统的跟踪评价和绩效考核制度。

四、结论

当前,银行理财业务所处的外部宏观环境还是比较严峻的,除了国外次贷危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国内的通货膨胀情况也较为严峻,总体来看,理财业务的发展之路并不好走。但国内的理财产品市场发展前景还不错,会在经济稳定的前提下稳步增长,理财产品的机构会作进一步调整,稳健且收益高的理财品种将成为投资的重点。当然,银行的理财业务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会存在相应的缺陷及需要改进的地方,银行应该随时关注自己的产品发展,注意防范风险。

[参考文献]

[1]李彦: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和趋势[J].大众商务,2009(2)

第4篇: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2009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共发售产品829款,平均委托期限为0.51年,平均期望收益率和平均最差值分别为2.28%和1.50%;共统计到期产品310款,其中有23款产品提前终止,到期产品的平均委托期限和平均名义收益率分别为0.39年和2.68%,其中人民币产品的平均名义年收益率为2.73%,高于总体平均水平5个BP,并且高于基准利率水平。

分类表现

控制信贷类理财产品“新规”的密集出台不仅没有影响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信贷类产品的绝对数量依然呈上升趋势,且占在售产品的50%强以上。除此之外,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第一,信贷类产品中有关材料行业、资本货物、运输和公共事业类的产品数量较多。受房市供不应求和房价高升影响,房地产类信贷产品的预期收益水平较高。然而,近期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密集出台也给该类产品的高预期收益水平带来一定不确定性。

第二,利率类产品的投资价值最高,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200款利率产品中除3款低风险稳健收益的结构类产品外,其余均为低风险固定收益的本外币债券货币市场挂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其二,200款产品中有168款产品设置了保本或保息条款,其中有91款产品为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近期,央票利率的提高和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将会给利率类产品的收益水平带来一定影响。

第三,法兴银行和光大银行分别发售了2款和1款汇率结构性产品,均为挂钩欧元兑美元的区间类产品,2款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和1款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期限均为半年。由基础资产市场分析知,谨防美元的进一步升值和欧元的债务危机给该类产品的收益水平带来大幅波动。

第四,4款商品类产品均为挂钩黄金的看涨结构性产品,有两个方面的主要特点,一是中国银行发售的3款产品均为保息浮动收益型产品,荷兰银行的1款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本金最高损失额度为2.5%;二是虽然都为看涨类产品,但中国银行的3款产品都设置了限制性看涨结构,即黄金涨到一定程度,发行主体仅支付投资者固定额度的收益。当前,黄金价格已处于历史高位,2009年的收官之月,黄金价格也有了小幅回调,未来半年的走势直接决定了4款产品的收益水平。

第五,7家商业银行发售10款股票看涨类结构产品,主要特点有三,其一,中资的光大、招行和华夏发售了4款产品,其余均由外资银行发售;其二,3款产品挂钩A股,7款产品挂钩港股,挂钩标的多为能源股、金融股和港股基金;其三,10款产品中有3款产品为非保本浮动收益型产品,其中恒生银行2款产品的本金最高损失额度高达10%。德意志银行盈富基金挂钩产品实现高收益的可能性不大。

第六,混合类产品由4款结构类、27款开放式和144款普通类产品组成。就该类产品而言,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产品信息透明度不高,即产品投资方向虽然较为丰富,但各投资方向的投资组合不明,值得发行主体和监管机构深思。

创新评述

2009年12月,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如下几个方面的新意,其一,投资方向的再拓广,德意志银行首发挂钩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债券违约率的结构类产品;其二,结构类产品期限的再缩短,2009年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为结构性产品的短期化,农业银行2009年第四期“金钥匙汇率丰”系列中1款汇率挂钩产品的投资期限为7天,创下了结构性产品的短期记录;其三,专属产品的再发售,交通银行发售“得利宝元旦添利”元旦概念产品;其四,理财产品的分类管理体制,交通银行的“得利宝天蓝”25号产品的投资顾问、信托机构、担保机构和托管机构分别隶属于不同的机构,有效规避了单一机构集权的道德风险;其五,增值服务的再拓展,光大银行近期主办了阳光嘉年华活动,购买三大明星产品,除赎回费全免外,现金管理类产品“活期宝”的收益直升0.08%。

新规剖析

银监会分别于2009年12月14日和12月23日111号文《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合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和113号文《关于规范信贷资产转让及信贷资产类理财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与理财产品市场密切相关的主要有两条:一是111号文规定银信合作理财产品不得投资于理财产品发行银行自身的信贷资产或票据资产;二是113号文规定商业银行在进行信贷资产转让时,转出方自身不得安排任何显性或隐性的回购条件;禁止资产转让双方采取签订回购协议、即期买断加远期回购协议(俗称“双买断”)等方式规避监管。

上述“新规”出台的背景有两点:其一,信贷类产品模糊了央行信贷规模的统计口径;其二,城投债挂钩等部分信贷类产品的潜在风险已不容忽视。短期内,上述“新规”可能对信贷类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造成一定影响,但长远来看依然是利大于弊:一是提高了理财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无论是近期热炒的双信托形式,还是未来可能的其他形式,都需要发行主体及时准确公布贷款主体的具体信息;二是加大了信贷类产品的风险可控度,一旦产品的信息透明度提高,那产品的风险可控度也会相应提高。

新规剖析

银行理财产品市场是国内金融创新的重要基地。然而,创新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问题,银行理财产品市场也不例外,具体有如下几点表现:

第一,兄弟款产品的“交叉感染”,2009年初某商业银行兄弟款产品(同币种、同期限、同标的,收益水平略有不同)同亏事件的殷鉴不远,2009年末不仅在商业银行内部出现兄弟款产品,在不同商业银行之间也出现兄弟款产品,如光大银行和华夏银行的A股挂钩产品,背后成因,值得深思?

第5篇: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进入加息周期以后,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人理财通路和琳琅满目的各类理财产品,人们不得不认真面对和思考:除了传统的储蓄性投资,还有什么样的理财通路可以选择?究竟怎样的理财产品和理财计划最适合我?

对此,有理财专家提醒,科学理财首先需要结合自身状况合理地制订理财目标,而后根据理财目标选择合适的理财方式,而不是盲目地追逐“利润”和“收益”。

根据人民银行2004年第四季度的调查显示,子女教育和养老金储备是普通家庭最为核心的理财目标。专家分析,这种理财目标决定了家庭应选择一种中长期的理财规划,而“稳健”将是前提,并适当考虑浮动收益预期。同时,风险管理观念不可或缺,任何一种理财规划,都必须同时对理财者人身风险进行充分的估量和保障。

基于此,有专家表示,在所有的理财产品中,保险公司开发的理财产品具有这种立体优势,即借助于保险企业的风险管理和投资稳健特点,保险理财产品才能够做到安全、收益和风险保障集于一身。

一向以倡导新生态理财观念和风险管理观念引领行业的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敏锐地把握了这一市场需求,将稳健与浮动收益,还有风险保障多种因素有机结合,精心研发推出了一款创新概念的“太平盈利多理财保障计划”。

该计划采用稳健型投资策略,承诺提供最低年利率2.25%(10年后可调),且免征利息税,在确保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更特设独立账户进行投资运作,根据投资表现提供浮动收益。

独立投资账户采取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方法,每月月初,太平人寿会根据实际投资收益,即时公布上月的结算利率,并即时派发相应的保单利息。每年客户还会收到一份年度报告,清晰掌握理财账户的变化,明明白白理财。

从目前公布的数字来看,盈利多的收益率一路高歌,6月份3.2%,7月份即达到3.32%,8月份3.32%,在目前市场同类产品中创下新高。

在资金汇集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太平人寿稳健、高效的专业投资团队可以为客户制订更及时、更精确的投资策略,使太平盈利多理财计划的收益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客户可以轻松坐享专家理财成果。

更特别的是该计划在资金的保值增值之外,更提供双倍意外人身保障,保障期长至75周岁,给生命以尊重,充分抵御因意外可能带来的家庭风险。

与普通保险产品不同的是,太平盈利多的变现能力大大加强。当资金周转困难时,客户可以随时申请部分或全部领取账户资金,而无需支付任何解约费用。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太平盈利多可以作为子女教育金与个人养老金等中长期资金储备的理想理财方式。太平盈利多鼓励客户进行中长期的稳健理财规划,为此,该计划特设长期持续奖金,可以连续10年每年额外派发1%的持续奖金给予客户,相当于全额返回该计划建立时保险公司收取的初始费用。

为突显太平盈利多的保险理财产品特色,在购买时,50岁以下客户还可以选择附加重大疾病保险,无须体检即可轻松享受10年18种大病保障及大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等超值保障。

简单来说,太平盈利多的特色就在于保证每年收益率最低2.25%,上不封顶;月结算利息公开透明;每日计息,月复利增值;每年额外奖励1%,累计返还初始费10%;2倍意外身故保障;随时部分提取无费用;附加大病医疗,保障更全面。例如,30岁的张先生,办理了太平盈利多10万元,假如到60岁退休时中等收益大约在25.1万,高收益则在33.4万元,张先生还可以转换为养老年金,每年定期领取,保证退休后的生活质量。如期间发生意外,则按当时账户价值的2倍给付身故保险金。

第6篇: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银行在个人理财活动中面临的风险可以分为提供顾问和咨询服务过程中面临的法律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也包括银行自己开发的理财计划或产品包含的相关交易工具的市场风险、操作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以及商业银行进行有关投资操作和资产管理中面临的其他风险。

(一)市场风险

时下,受法律法规和金融政策限制,人民币理财产品都是以投资收益稳定的央行票据、金融债等为“卖点”,央行票据与国债一样,虽然有国家信用作为支撑,但并不是没有市场风险的,债券的供给量、物价指数、利率和汇率变动等都可能导致风险的产生。人民币理财产品所提到的收益率基本上都是预期收益率,若金融机构缺乏相应的理财和管理经验,市场风险就会相应增加。

(二)流动性风险

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多为储蓄型产品。储蓄型理财产品最大的风险常常被投资者忽略,那就是流动性风险。储蓄型理财产品往往不允许投资者提前终止合同,银行理财产品要求的金额也较大,在投资者急需用钱,产品又没到期时,一旦投资者提出“提前支取”,就可能面临更大的经济损失。若遇人民币储蓄存款利率大幅度提高,那么,投资理财产品的客户将损失提高利率的机会收益。如果银行利息再次提高,储蓄存款客户可立即取款进行转存,选择人民币理财的投资者却不能取款,加息后高于理财产品收益的部分就不能得到。

(三)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由此可以看出“人”是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包括对人的道德、能力和一个良好的激励相容框架的实施等。按照一般的理解,银行应该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客户的资金量来“量身定做”确定客户的资产组合。但在很多情况下,理财业务从属于日常营销,银行基层网点“理财师”往往由一线营销人员兼任。在现行的考核体系下,为客户理财时,首先想到的是推销自己机构的产品,其次才是客户财产的增值,难以坚持投资人利益优先的基本准则。因此,常给客户造成银行不过是变了个营销方式的印象,购买愿望并不强烈。在业务指标的压力下,甚至将不适当的产品推销给客户。从业人员的道德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财业务的健康发展。

(四)法律风险

受我国金融法律制度和管理体制的制约,银行理财业务的法律风险十分突出。我国混业经营的政策才刚刚松动,法律还禁止商业银行直接开展证券、信托业务,同时商业银行无权调整存款利率,加上金融衍生产品和场外市场发育程度很低,商业银行理财资金的对象还十分狭窄,品种主要是国债、金融债和央行票据。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面临的法律风险较大。如果不能准确界定理财产品的性质,就有可能使理财业务与信托业务、储蓄存款业务的界限不清,一旦出现法律纠纷,则面临诉讼威胁,并还会受到有关监管部门的处罚。而银行、证券、保险业务无法充分相互渗透,对银行从事综合理财业务形成较大障碍。

(五)声誉风险

所谓声誉风险,是指由于操作失误,不按时履约,违反相关法律规范或其他原因,而给组织创新工具交易的机构或交易中的一方的声誉带来的不良影响。声誉风险虽然不是直接的、有形的损失,但是它会给交易组织机构及交易主体的公众形象带来很大损害,使人们对交易组织机构和交易主体失去信任,势必对其业务拓展和交易规模的扩大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声誉风险这种无形损失,经过一段时间后一定会转化为有形损失。

二、风险控制有效实施的外部环境构造

由于受金融法律制度、金融管理体制和金融市场发育程度等方面的制约,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带来了新的风险隐患。银监会对理财业务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高度重视,相继出台了《金融机构衍生产品交易管理办法》和《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商业银行从风险可控不可控、成本可不可算以及充分信息披露三个方面严密防范和监控理财产品等创新业务的风险。

为进一步规范理财业务活动,促进理财业务的发展,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银监会在认真分析总结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发展的基础上,借鉴了境外有关机构对银行理财业务的监管经验,结合我国现有金融法律制度,制定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及《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并于2005年11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银行业个人理财业务规范发展的重要标志。《办法》和《指引》的制定,对解决当前国内理财业务发展中的问题,完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促进理财业务在规范中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办法》和《指引》既适应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需要,也顺应了银行业国际竞争的要求。业务创新是动力、防范风险是前提、规范管理是基础、外部支持是关键,这一精神贯穿在《办法》和《指引》中。 《办法》和《指引》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意识,两条原则,三项制度”。“一个意识”是指商业银行在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中应树立“以客户为中心提供专业化服务的意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不同于传统业务,以客户为中心和专业化服务是其精髓,商业银行从产品开发设计,到销售推介和资金运作,都要从客户的利益出发,提供专业化服务。两个原则是指“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防险并举”和“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尽责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办法》和《指引》十分重视对客户利益的保护,要求商业银行按照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尽责地开展个人理财业务。三项制度是指“业务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监督管理制度”。《办法》和《指引》对个人理财业务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和监管方法、方式和程序都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的有效控制

个人理财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一项高利润的新兴业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蕴含着潜在风险,如不高度重视,并加以防范,极有可能会产生比银行传统负债业务大得多的损失。因此商业银行应秉承“规范与发展并重,创新与完善并举”的原则,通过界定性质、分类规范、严格风险揭示、完善内控制度等办法,提高自身风险管理水平。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未来,银行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应

从两个层面进行调整:首先是要适应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变化,逐步建立董事会管理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其次,在风险管理的执行层面,要改变行政管理模式,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在矩阵式管理的基础上实现管理过程的扁平化。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应针对理财产品的特点,采用切实有效的风险计量、监测、控制和处理方法,建立理财业务风险管理体系,并将理财业务风险纳入全行的整体风险管理体系之中,形成风险管理部门、个人金融部门和理财中心各有侧重、分工明确、相互支撑的风险管理架构。 (二)完善风险转移和规避的技术手段

在理财产品的研发阶段,商业银行应根据潜在客户分布,对相关理财产品的销售规模和资金成本进行测算。对于理财资金和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进行合理规划,并根据对市场变化的预测分析,采用合理的方法计算各投资组合的风险价值和投资收益率。商业银行不得销售风险加权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零或负值的理财产品。理财产品的投资组合如果只限于固定利率债券(票据),或者虽不是固定利率但可以准确测算出到期收益率的投资工具(如零息债券、外汇理财资金的打包销售等),商业银行应当对可能产生的期限错配风险进行测算与评估。在缺乏充分的期限错配风险对冲手段或转移工具的情况下,相关理财产品应当与相应的投资组合在规模、期限和流动性等方面相匹配。对于浮动收益型投资组合,商业银行应当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和市场价格的变化,按照股市原则对相关投资组合的价值进行适时重估。同时,应综合考虑市场供需的阶段性剧烈变动、利率调整、提前终止(如果合同中有提前终止条款)等因素对投资组合价值的影响,测算出理财产品的风险收益率曲线及其可能的转移方式和幅度。对于风险投资收益曲线可能向负值变动,或者风险加权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为零或负值的理财产品,应当在合同中设置终止条款,尽可能减少银行与客户的损失。

(三)建立银行内部监督审核机制

商业银行应建立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内部调查和审计部门独立审计两个层面的内部监督机制,并要求内部审计部门提供独立的风险评估报告,定期召集相关人员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风险状况进行分析评估。个人理财业务管理部门的内部调查监督,应在审查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相关记录、合同和其他材料等基础上,重点检查是否存在错误销售和不当销售情况。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部门对个人理财顾问服务的业务审计,应制定审计规范,并保证审计活动的独立性。

(四)建立理财业务统计分析报告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对其所开展的理财业务,尤其是理财产品,建立相关信息的统计与监测制度和机制,就理财业务的总体情况、理财产品的销售情况、投资组合设计及投资情况、理财产品的终止和收益分配等情况,进行定期统计分析。理财业务的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有关统计报告或报表,以及相关法律诉讼情况和其他重大事项,报告银行高级管理层。同时,商业银行也应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报送有关报表、资料。

第7篇: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关键词:个人理财系统 移动智能终端 移动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2-0010-0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延伸,人民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2008年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牛市的出现和中国楼市十多年的高速增长,使理财观念在逐渐富起来的中国人心中骤然升起,推动了金融理财领域的巨大变革和创新,导致用户需要快速、高效、方便的财务软件。

高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云技术的兴起颠覆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通过网络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全球的咨询,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得所需要的数据,将理财软件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相融合,将解决个人随时随地的便捷的进行理财活动的需求。

一、移动互联网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3G和4G信号的覆盖,使我们的生活模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线的实时地图、终端购票系统、医院预约挂号系统、手机银行系统等等手机应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让我们充分体会到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便利。2014年,中国手机网民人数达到6.92亿,其中,乡镇人口占比为18%,城市人口占比为85%。手机网民属性:男性占68%,24岁及以下的占40%,高中教育学历及以上占到43%,服务业、制造业人群占30%。智能手机属性:购买年限在1-3年占比60%;手机网络属性:月流量使用在200M以上的用户占比54%;下午4点到晚上8点为上网高峰时段;在家通过移动终端上网的人数占比高达78%。据eCDC数据表明:在2014年,我国通过移动终端接入网络人数达到了近9亿人,安卓系统智能机用户是占到了70%以上,26.1%的网民使用苹果IOS系统,而只有0.4%的网民使用windows。

二、个人理财

近些年来,全球各大商业银行和投资机构在金融创新潮流之下,期货、股票、基金、理财产品等个人理财业务风生水起。据统计,在过去的几年中,陆续出现个人财务管理的相关项目,例如美国金融业个人理财项目年利润率均达到40%以上,年收入增长率大约为14%-18%。从欧美等发达国家金融个人理财项目的发展趋势看,个人理财项目具有低风险、需求大、收入增长快、金融创新驱动不断增长等特点,为各大商业银行重点和优先发展项目。

早在20世纪末期,受国际金融业影响,我国的一些商业银行就开始逐步向储户提供专业化的投资咨询和个人理财服务。进入21世纪,金融创新在国内开始逐步推进,首先是中国人民银行改变了先前的外币利率管理办法,在政策上为居民外币理财创造了渠道,外汇理财也成为那些年中国人的时髦,占据较大理财市场份额,今天看来,由于缺少券商等机构的加入,发展总体规模不大,没有形成竞争市场。延续到今天,金融创新使得个人理财市场规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成为不争的现实。20世纪初,美林集团曾全球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大陆百万美元以上财富人数约有25万人,较上年同期增长迅速,他们的财富总额达到了9690亿美元。若转换成人民币计算,有约25万人是千万级别的富豪。波士顿咨询公司研究报告也指出,早在在20世纪初,平均每年中国大陆理财市场的资产就超过了3万亿,而整亚洲理财市场(不含日本)总资产也不过约6.5万亿美元。该报告也预测,随着中国GDP的不断攀升,人们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中国在全球理财市场将占据更大的份额,中国内地将超过香港、澳门和台湾,成为世界金融市场的新中坚力量。根据最新一份来自上海的理财方面的调查报告显示:虽然中国人富裕起来了,理财观念树立起来了,但大多数上海市民仍然认为“没有理财专家指导下的投资风险很大”;大约九成市民“会接受理财专家的建议”,其中三成多市民明确“最感兴趣的是银行的理财业务”;四成的人坚持认为“金融机构应提供个性化的理财”。从这点来看,富起来的上海市民的理财观念还比较谨慎,这也为银行业理财业务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传统意义上的理财,收支记录是必不可少的,记录包括现有资产(动产、不动产)、各类收入、各类支出、负债等项目,再对这些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整理,结合个人对投资风险的偏好、承受能力和预定投资收益进行相关资产的投资活动,常见的理财方式有储蓄、证券、基金、收藏、外汇、保险、住房投资等,合理分配不同理财方式资金,为了个人的可控风险或在最大范围内实现资产价值。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对国家宏观政策的不了解,使得大部分人对理财缺乏信心,而更多的是采取储蓄的方式,但其实个人理财并没有固定的模式,毕竟在生活中,储蓄和投资不占主体,以及财务管理弱化后,主要在财富管理的安排,以及这些地区的控制。 每个人都有能力实现个人理财。 现如今,大家茶余饭后交流的话题已不限于“吃了吗?”而是“股票涨了吗?新买的理财产品怎么样”。

在井喷的市场需求面前,国内商业银行向中高端发展个人金融业务,为了抢占先机,赢得市场。个人理财业务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拓展业务的法宝,从中外银行、券商等金融机构开发的各类理财产品、基金,期货等的推介广告可见一斑。

三、移动个人理财应用

经济的持续增长,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互联网已进入寻常百姓家,中国人的理财观念也延伸到网络,由传统的以储蓄为主,已经转变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投资为主,而市面上的各种理财产品也是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而移动互联网为人民提供了一种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可能,所以依托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人们随时随地可以查询自己的资金,进行理财交易,即可以实现利用空余时间进行理财的欲望。移动互联网的快速普及得益于移动接入技术的进步之外,更离不开智能终端的普及,目前普遍使用的智能终端设备主要是基于Android和Mac OS X两大系统开发的,而采用Android系统的智能终端设备涵盖了高、中、低端用户群,市场占有率更高。基于应用的个人理财发展Android平台,可以大大提高便利性和及时性。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得益于连接全球的网络,世界各地的信息和数据在实时进行更新,而基于Android系统的个人理财应用,借助于高速的移动互联网,除了满足人们对资金的查询、转账和理财产品的买入卖出外,还可以收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财务决策。

结束语:现在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智能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与快捷,手机理财该系统能够实现界面友好,美观,与用户实现良好的互动,功能比较齐全,能给用户带来一个新的理财体验,优化个人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第8篇: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一)个人理财业务的概念

个人理财是指个人资产通过银行专家的理财服务实现保值增值的过程。而个人理财服务是指银行利用掌握的客户信息与金融产品,通过发掘客户需求,帮助客户分析自身财务状况,制定个人财务管理计划,并帮助客户选择金融产品的一系列服务过程。具体的讲,我国当前个人理财业务,就是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

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是商业银行利用其网点、技术、人才、信息、资金等方面的优势,以自然人(或个人客户)为服务对象,为其提供包括投资理财、代收代付、保管、转账汇兑结算、资金融通、信息咨询等在内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金融服务。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银行对个人的金融理财服务仅仅局限于储蓄、代收代付等简单的业务。可是随着个人财富的增长和金融市场的发展,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迅速发展起来。以1996年中信实业银行最早推出的“私人理财中心”为开始至今的10年期间,在以银行、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为主体的基础上,各家机构纷纷推出相应的理财产品和服务。2001年6月,上海出现了以杨韶敏等6位理财员命名的理财工作室,这标志着我国银行业在个人理财服务上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近几年来,国内商业银行经过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研究和探索,已经普遍认识到了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工作室”在纷纷设立,新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地推出,国内几乎所有商业银行都将该业务的开展作为竞争优质客户的重要手段核心的经济效益增长点。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

(一)理财产品单一,存在同质化

目前国内各商业银行尽管都有各自不同的理财品牌,如招商银行“金葵花”理财品牌,中信实业银行的“理财宝”品牌,工行的“理财金账户”等。但它们的业务范围更多的只是把现有的业务进行重新整合,大都集中在个人信贷、代收代付、信息服务等基础性理财产品上,关于投资类理财产品相对较少,更谈不上结合客户的投资偏好和资金实力,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理财计划。同时,我国各家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趋同现象严重,一家能做的业务,别人可以很快“复制”,一家银行刚刚开发出新产品,其他商业银行立刻就能跟进,尽管名目互不雷同,但功能特点类似、投资收益相当,各行间的差异就主要表现在代客理财的重点略有不同。

(二)金融分业经营的政策体制,限制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空间。

由于目前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市场相互割裂使得银行无法利用证券和保险这两个市场为客户实现增值,这大大制约了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空间,导致个人理财业务过程中的个性化服务只能在较低的层面操作,因而,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

(三)专业理财人员的缺乏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相当强的综合业务,涉及到市场、资本、金融、投资、贸易、法律等各个领域,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非常高。它要求理财人员不仅要全面了解银行个人业务的各项产品和功能,还应掌握资本、证券、保险、投资、期货、房地产等相关金融知识,具有综合性强、灵敏度高、涉及面广等特点。但我国商业银行现有的个人理财服务人员,多是原来从事传统银行业务的员工,对证券、保险等专业知识知之不多,文化素质也普遍不高,理财建议还只是停留在为客户提供储种选择、个人存单质押等与传统储蓄业务相关的服务上,而未能真正为客户提供适当的理财建议,不能让客户了解理财的核心和含义,只会让客户感到自己离理财服务越来越远。

(四)营销宣传渠道单一

国内商业银行目前在经营管理上基本上都将对公业务和个人业务分开,在对外营销中,还是个人归个人的,公司归公司的,没有形成联动营销,资源未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对于个人理财产品的推介,仅限于柜台、少数的个人理财中心、理财室,分销渠道建设落后,未能将客户经理、物理网点、电话银行、网上银行等多种有形无形的营销渠道有效地整合在一起,难以形成交互式、立体式的营销网络。在个人理财服务方面所做的宣传,也极其有限,即使做了一些广告,也是零打碎敲,没有很好地策划。

三、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对策

(一)理财产品以及服务多样化原则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必须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需要,不同年龄、职业客户,其理财要求各不相同,因此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开发、设计出不同的理财产品,并由单一的储蓄业务向多元化的银行资产、负债、中间业务一体化发展,不仅要提供银行结算、授信、咨询、业务等“一揽子”服务,还要提供保险、税务等银行的社会综合,以满足客户要求的多样性。

(二)做好市场细分,实行差别化服务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国内银行逐步引入市场细分理念,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以目标客户为基础,为客户“量身定做”个人理财产品,有差别地、选择性地进行金融产品的营销和客户服务,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能为自身业务带来巨大发展空间和市场的重点优质客户。我们不仅可以根据客户收入高低进行市场细分,还可通过客户的年龄层次进行市场细分。在市场细分中,抓住目标客户群,进行更进一步的细分,以便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加强复合型个人理财人才的培养

个人理财服务是一项知识密集型产品,从业人员若没有丰富

的相关专业知识,是不能够胜任这项工作的。因此,商业银行应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理财客户经理和熟悉多方面金融业务的理财专家,他们具有相关的金融理论知识和财务分析知识,具有市场分析能力和市场投资技巧,在个人理财业务中,能够为顾客提出详尽具体的规划,并根据客户的实际财务状况、风险偏好、个人目标等因素,对投资工具的种类和投资的回报率做出详尽的分析说明,使理财服务能真正立足于理财。

(四)加强横向联合,降低分业限制影响

当前,由于政策、法律的限制、我国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银行不能涉及证券、保险业务,也就不能给客户提供综合理财业务。因此,在这种形势下,银行应积极参与,加强与证券、保险和基金管理公司以及房产商、汽车商等高档消费品商家的合作,一方面可以设计更多适应理财业务的新产品,另一方面,可以利用网络优势,依托信用资源,拓展基金业务,推进保险,加强银企合作,从而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之,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正处于新兴阶段,需要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实现从单一的银行业务平台向综合理财业务平台转变,从单一网点服务向立体化网络服务转变,通过一系列不断的完善和发展为我国的银行业带来收益。

参考文献

[1]宋华,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06,(1)

[2]刘珊,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探讨[J],价值工程,2005,(2)

[3]孙艳荣,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存在的问题[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第9篇:理财产品市场分析范文

综观整体形势,尽管我国中资金融机构针对各自的金融投资产品已经采用了各种不同的营销策略,在科技开发、推广宣传上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策略的运用仍是乏力的,推广效果并不好。

(一)营销费用投入大,收效不显着。以外汇理财产品为例:国内主要商业银行中行、建行、招行、民生推出外汇理财产品后,一些外资银行如渣打银行、汇丰银行、荷银也相继加入了这一市场争夺拼杀,各家银行都使出浑身解数,争夺投资者。本土商业银行斥巨资投入投资理财服务业务,欲于外资银行试比高。但其行为令人费解,仿佛谁投入越大,谁就是最大的赢家。经过调查,上海、北京、广州、郑州、重庆的消费者对于各银行外汇理财产品的认知状况普遍反映较差。他们被国内种类繁多的理财产品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面对众多“看起来差不多的”的产品,变的更加无所适从,边际消费量一路走低。

(二)品牌意识薄弱,整合力不强。不可否认,我国当前的金融产品,例如上述所说的外汇理财产品,拥有很多“牌子”,金融机构看上去忙个不停,也做了很多努力去打造、去维护,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没有进行全面系统的品牌规划,绝大多数做的只是品牌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往往想到什么做什么:或广告,或包装,或渠道,每个企业都强调自以为重要的环节,但很少有企业把品牌的各个方面都做到位。几年下来,其品牌资产并没有得到切实有效的积累和加强。我国金融企业关于品牌的整合意识还比较薄弱,品牌的努力还停留在某个方面。

(三)产品营销论文缺乏策略,随意性大。对于营销决策,本土金融机构还是更多地倾向于拍脑袋做决定,营销人员不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营销策略缺乏长期性、稳定性,从而最终影响了其业务的发展。

(四)营销方法落后,人才缺乏。我国本土金融机构的产品营销论文,主要依靠定性的、人为控制的直接管理方法,导致金融产品营销论文的专业程度和效率较低。特别是信息的传递效率低下,使信息在上行下达过程中出现了人为拖延,导致高层与执行层步调上的不一致,影响执行层在面临突发事件中的变通速度。

二、产品营销论文按照“骆驼与兔子”理论提出几点建议

“骆驼与兔子”理论是由我国营销学专家路长全教授提出的。他认为,刚进入国内的外资金融机构,资金实力雄厚,因为自身规模效应的需要,在产品营销论文中一般讲求战略管理,对体系、流程、规模、沟通要求高。在金融产品营销论文中他们做得起大投入、大产出,所以可以称之为骆驼,骨架大,有足够的资本,在市场上可以靠一定时期的亏损来获取未来更大的回报;而我国本土金融机构普遍较小,绝大多数在未来10年内都很难达到他们的规模,与他们相比是弱者,可以称之为兔子,其最大的特点应该是要有速度,所以我国本土金融机构要谈效率,谈速度,谈利润,谈策略。在缺乏大量金融资本支持的情况下,想用金钱和时间来堆积业绩是绝对不行的。反思现状,弱者与强者怎样谈竞争?按照“骆驼与兔子”理论所阐述的观点,惟有找一支营销支点,在渠道上,在速度与策略上,在品牌的建立与促销上与之抗争。

(一)建立自己的品牌,找到营销的靶心。国际著名营销大师菲力普?科特勒曾经说过:营销的艺术就是建立品牌的艺术。因为对于一个致力于建设长青基业的企业来说,她所塑造的品牌将是她在多年后赖以生存的法宝。从全球范围内来看,今天最著名的金融企业,不论是汇丰,还是花旗,其最宝贵的财产不是企业雄厚的资金,不是丰富的管理经验,甚至不是技术能力,而是品牌。原因何在?因为成功的品牌能使产品增值,成功的品牌能获得更大的利润,成功的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更为重要的是,成功的品牌是消费者的朋友,值得消费者信赖,因为没有人会拒绝朋友的诚意推荐,而去选择陌生的产品。

(二)坚持品牌形象和品牌核心价值的统一。纵观全球,坚持全面完整的品牌塑造,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这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例如美国花旗银行宣扬的是其“开创优越理财典范,财富增值更为可观;彰显尊贵,专业周到的贴身银行服务”,汇丰银行提倡的是“环球金融,地方智慧”的专家性质。尽管花旗、汇丰的广告中,人物、广告语、情节都会经常变化,但在品牌营销的各个方面,却始终承载着他们“银行专家,卓越理财”的品牌个性、精神内涵与价值观。

(三)坚持品牌形象的全面塑造。品牌是所有因素的总和,是一个整合的概念。所以仅产品好、包装好,或仅广告好、概念好,都不够。品牌应该是有关消费者认知产品经验的总和:从产品性能、品质、包装、价格到销售环境,从产品陈列、售点广告、卖场气氛到销售说辞、服务态度、员工行为、商务礼仪,从企业声望、媒介舆论、大众口碑到广告气质、设计风格,这些点点滴滴的细节都会影响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在金融理财产品层出不穷的今天,消费者有太多的选择。企业要成功得更快更久,就必须像所有成功的国际品牌一样重视品牌的全面建设,在每一个细节上都竭尽全力。

(四)剔除主观因素,用市场分析说话。国际大公司习惯进行大规模的市场调研,依据产品的成长性,将市场纵向划分为产品的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建立监控体系,分别为不同时期的产品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不断观察各个时期的销售量、市场份额、损失,以及客户满意程度,及时观察发现产品营销论文过程中的错误,从而进行正确的市场选择和定位。处于导入期的金融投资产品刚投放市场,由于逆选择等其他原因,金融投资产品设计还未定型,产品处于试销阶段,风险大、成本高,基本无利润。并且金融机构难以在短期内建立高效率的分销模型和最理想的营销渠道,这时可以选择高价格高促销的双高营销策略,加强产品的包装,制作出来能够体现和说明投资理财产品特征的一系列具有视觉冲击力,意念性的说明书、图片、标志、广告等,使金融产品新颖具有特色,满足客户求新心理强的特点,“先声夺人”,迅速占领市场。产品经过导入期的试销进入成长期后,大多为客户所了解和接受,形成了比较广泛的市场需求,同时销售已经取得了比较成功的经验,利润迅速增长。但由于金融投资产品易于仿效,会出现“搭便车”的情况,将有大量的相关产品进入,市场同业竞争激烈。这时经过市场调研后,要积极创建新的解决方案,开拓新渠道、拓展新市场、建立新网点;加强促销,建立和运用蕴藏着潜在价值的客户机制,在适当的时机调整价格,找到很有发展潜力的客户,增加客户对本产品的信任感和忠诚度。同时,要适时地将客户进行归纳,知道哪些是最有利可图的客户,哪些是最无利可图的客户。通过这样的比较,降低企业不必要的成本和努力,从而达到利润最大化。进入成熟期后,金融产品和销售量基本已达到饱和状态,销售量增幅趋缓,利润开始稳中有降。此时就应重新研究市场策略,在稳定老客户的同时,积极寻求新客户;要重新为产品定位,延长其产品的生命周期,以最有利的市场来赢得尽可能多的利润,从而增加眼前利润。

(五)塑立优秀的企业精神,加强营销人才的培养。“伟大的产品产生于营销部门”,科特勒的这个观点充分说明了产品营销论文要以人为本,花最高的努力,去培养和寻找最合适的营销人员。领导要以身作则,不可朝令夕改;营销人员要熟悉岗内工作,理解和掌握工作要点,积极努力地去发现和解决问题,不论是企业广告还是与企业目标相关的赞助活动,拿出自己的热情,反复宣传产品理念,成为金融产品的彻底传播者。

(六)注意产品组合的创新,运用高科技的手段,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我国金融机构除了有重点地使用不同的策略外,还应在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上多下功夫,采取产品垂直多样化、水平多样化、无关联多样化等产品组合策略,拓展面向个人、企业以及国际市场的金融服务领域,从而促进金融产品的营销。新晨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