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智慧课堂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网龙网络公司作为本次参展成员,101智慧课堂独特的设计理念与教学机器人的全新亮相立即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同时,我们还获悉了一个重磅消息――将由前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大中华区董事长兼CEO梁念坚博士出任网龙网络公司董事局副董事长兼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CEO,负责华渔教育整体的战略制定和日常运营,以及网龙旗下全球教育业务的战略规划及发展。
为全面了解华渔教育的发展理念及101智慧课堂的创新特色,23日下午,记者与其他媒体朋友一道采访了梁念坚先生。这位曾在微软与摩托罗拉供职多年、有着丰富的海外教育经验、融教育与技术知识于一身的智者,在近一下午的时间里与我们分享了华渔教育的发展规划、目标以及对互联网教育的理解。
依托网龙技术优势,开辟教育主阵地
网龙是公众熟知的中国网络游戏与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领跑者,为何会进军教育行业?谈到这个话题,梁先生说:“网龙虽然之前一直做游戏领域,并未涉足教育,但网龙有丰富的大数据经验,通过收集很多游戏背后的数据来分析玩家的喜好。所以,孩子对什么东西比较有兴趣,我们很有研究,也有经验。因此,我们希望把这种经验带到教育里面,把教育做得更好。网龙做网络游戏多年,在数据挖掘、数据分析等方面绝对有优势。除此之外,课程游戏化, 3D、图形图像方面的技术也是我们的强项。”
正是依托以上技术优势,网龙公司在2010年正式成立了华渔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致力于做教育方面的相关工作,希望通过把先进技术和教育教学进行一定的融合,依托技术让知识的获取变得更加容易,为解决教育公平、教育均衡等问题助力。几年来,华渔围绕“终身学习”目标,构建了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升级和创新为使命的“未来教室(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以远程自主学习为目标,目前主要覆盖职业教育+全国非学历教育的、开放的现代化远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助力学习型企业建设为目标的网龙多学企业培训互联网平台等。
多方合作,构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
如何构建适合当今教育发展的生态系统,这是华渔教育从成立之初就一直思考的问题。曾有学者提出,教育发展到目前有三个阶段――1.0时代以“传道”为主,老师为主体,学生是受体,特征是“学会”;2.0时代以“授业”为主,学生是客体,特征是“会学”,除老师外,还可以运用互联网等其他工具;目前的3.0时代以“解惑”为主,学生由客变主,特征是“慧学”,即智慧的学习。而智慧学习环境主要由学习资源、智能工具、学习社群、教学社群、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等要素构成。
基于对智慧学习的理解,华渔开始着手构建智慧教育生态体系。“我们会做一个共享的平台,有云平台,有硬件、软件,也有大数据。然后也会做很多工具给我们的伙伴,让他们可以把软件内容放在我们的平台上面,实现大家共享。在终端方面,我们用很多时间去研究,在网络方面工具也会有很多,简单来说这就是我们的生态系统。”梁先生介绍说。
在知识全球化的今天,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建立绝非单个学校或单个企业能独自完成的。因此,华渔选择了与多个合作伙伴共同搭建智慧学习生态系统的发展策略。目前,华渔教育与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一流高校进行合作,探求未来教育的模式;与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等全国知名教材出版商合作,为教育者提供最为优质、有效的教育资源;与昌乐一中、北大附中等名校以及全国知名教师合作,为学习者提供制作精良、优质的教育资源等。
四年磨一剑,101智慧课堂解决K12教学痛点
早在2010年华渔教育科技公司成立之初,不少人认为这只是网龙又一次靠技术天赋狙击教育市场的机会。但事实上,网龙进入教育领域不只是看到教育本身是一个广阔的市场,更重要的是看到教育本身的意义,以及它能够解决的更重大的问题。因此,华渔在研发智慧课堂解决方案时,坚决摒弃短期盈利的思想,深入学校课堂进行了大量实地调研,力求全面切合基础教育的实际需求,智慧课堂从立项到推出历时四年之久。
那么,华渔教育精心打造的101智慧课堂究竟与其他同类产品有何不同?梁先生对此侃侃而谈,“我们的发展方向跟其他公司不太一样。在教育信息化市场上,很多公司的解决方案都针对教育里面的某一个问题,而不是把它整体来解决。目前,我们面临的很多问题,比如学生的问题、老师的问题、家长的问题等,这些问题都是关联在一起的。现在很多解决方案是解决课后补习的问题,或者是解决课堂上的问题,没有人把这些问题组合起来解决。华渔教育的方向是创造一套教与学的生态系统,可以解决刚才讲的所有问题。把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和教育有关系的人全部连在一起――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解决课前、课中、课后的问题,解决老师的痛点、学生的痛点和家长的痛点。”
智慧课堂作为华渔教育生态系统的一部分,由101学习平板电脑、互动黑板、智能云盒、答题器、机器人智慧助教等硬件,及开放云平台、课堂互动系统、中小学教学教辅资源等应用软件和资源组成。
游戏化与大数据作为华渔的两大技术优势在101智慧课堂解决方案也得以充分体现。梁先生说,“国内中小学课堂通常是一个老师带四五十个学生,老师很难知道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是怎么样的。而一个班里面所有的学生进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把游戏的元素与大数据技术放进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有很大提升,老师也可以很清楚了解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在哪里,挑战在哪里。我们就可以提供数据资料给老师,老师及时鼓励、奖励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行为和习惯。具体来说,比如在智慧课堂中的学习软件中,采用测试、挑战、打BOSS、竞技场等游戏化方式,让学生享受学习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利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学生做题以及日常学习中的行为,探测出学生的薄弱环节从而给出全盘的优化方案。”
智慧课堂中的机器人助教还真是一个新鲜事物,因此在展会上一经亮相便被众人围观。它究竟有何功能呢?记者在现场见证了它的本事:在教室,它可以代替老师对学生进行点名、监考巡逻、 领读,还可以监控教室的环境(pm2.5,湿度,二氧化碳等)。在课外,它可以对学生英语口语进行矫正,帮助家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监控小朋友的身体健康情况,课后还可以充当学生娱乐伙伴,甚至在发生火灾等险情时,可以引导学生迅速逃生。
迎战互联网+教育,做好下一步发展规划
“其实在总理提出‘互联网+’之前,华渔就已经在做‘互联网+教育’了。”梁先生面带微笑自豪地说,“教与学,每天随时随地都在发生,不只是在课堂里,所以将互联网做为基础来发展教育,是一个非常适合的方向。总理提到‘互联网+’,对华渔来讲是鼓励,这跟华渔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
关键词:职业教育;翻转课堂;跨界课堂;智慧课堂
一、传统课堂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传统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教师教、学生学,在固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属于讲解、接受型,教师服从于学校教学管理的要求,传授给学生已系统化了的科学知识。课堂上采用单向的信息传递方式,师生之间很少有主动的双向信息交流。传统课堂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学进度掌控有度,符合规范化的教学管理要求。其缺点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占据主导地位,学生只能充当听众和配角,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这种方式造成了课堂教学的沉闷乏味,学生厌学现象严重,又因课堂教学的进度是统一的,不利于因材施教。传统课堂教学一味地按照教材教学,既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跟不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二、教学新常态
(一)翻转课堂
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与学习资料,在学校特定教学平台上,学生通过手机或平板观看,提前自学,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检验学习效果的一种教学形态。翻转课堂填补了教师作为唯一的知识传播者的缺憾。当实施这种方式时,学生就会意识到教师是在引导他们学习,而不是指令。教师的目标是使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帮助他们理解课程的内容和掌握相应的技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可能。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教师授课。师生之间可以多边互动,包括答疑解惑、知识运用等,从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转课堂呈现出鲜明的个性: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重新建构学习流程,复习检测方便快捷。这种新型的教育教学形式,翻转了传统意义上的课堂教学模式,已成为现代教育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二)跨界课堂
跨界课堂是以跨界思维为指导的,促使跨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得以表现的集合,跨越自身定位、超越物理界限的跨界思维模式特别适用于职业教育。在跨界教育中,学校提供的平台很重要。教师抓好软件建设、跨界教学机制建设,学生自带终端设备,共同参与跨界课堂。跨界思维下的融合实践有两个重要案例——德国双元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大跨界)与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人本跨界大课堂(校内师生、教学资料的重新组合式的跨界教学)。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整个培训过程是在工厂企业和国家的职业学校进行,并且这种教育模式以企业培训为主,企业中的实践与在职业学校中的理论教学密切结合。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举世瞩目并始终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同德国实行的职业教育双元制不同,以铜都双语学校为代表的人本跨界课堂,正在引领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人本跨界课堂的核心内涵:第一,课堂是一个学习型共同体,即学生成长、发展和教师专业提高的共同体。第二,教育教学资源优化、利用最大化是跨界的宗旨。第三,在充分解放教师和相信学生的基础上实现课堂效益最大化。上述两例的跨界教育与跨界课堂,突出的是不同专业、职业的知识与技能的整合贯通,是新课堂的理想境界。教无定法、学无定法,课堂教学就要跨界思维,打破教室这个空间局限。新常态跨界课堂,以跨界思维引领教育,以跨界理念指导教学。
(三)智慧课堂
智慧课堂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理想课堂。智慧课堂的最大特征是:教得睿智、学得优雅,由教材到学材的转变,由教师向导师的转换,由学知识到知应用、练能力的转变,由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的转变。课堂教学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技能培养,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按照现代课程理念,智慧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以发展为主旨,能实施多维度、多元化、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而不是用批评和埋怨制造压抑。智慧是目标,更是过程、方法。掌握了智慧的方法,就可以智慧地工作、智慧地生活。
(四)生态课堂
生态课堂是以生命为教育的起点,以发展生命为教育的终点,充分发掘和调动生命个体应有的灵性,不断开发人的多元智慧,构建一种自然、和谐、开放、鲜活的课堂教学模式。在生态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全面性、差异性、开放性、协调性、平衡性的意识,创设有生机、有生力、有生气、有生成、有生命价值的课堂情境,以理解、交往、互动等为教学路径。师生成为平等的对话者和探索者,生生成为学习的合作者,通过学习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彰显师生生命价值。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生态课堂三类教学模式:第一,以教室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一课堂;第二,以学校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二课堂;第三,以社会为教育教学主阵地的第三课堂。构建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就要树立大课堂观念,以第一课堂为主,以第二、第三课堂为辅,把三个课堂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发展策略
(一)跨界融合
翻转课堂关注学的先后问题,跨界课堂解决学的时空拓展,智慧课堂探索学习效率与效果,而生态课堂研究人的精神培养、人格养成。课堂是教师提升、学生成长的地方。教师教的都是有形的、显性的知识与技能,而对于无形的、隐性的精神素质等内容,必须跨界融合、重点养成。教育与培养隐性的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是难点,也是当前教学改变的热点。如何显现这个精神层面的能力、素质,是智慧课堂、生态课堂所重点关注的。跨界与融合,是未来的新常态。
(二)顶层设计
职教课堂的顶层设计,需要学校管理者以学校为平台,依托互联网思维,实行“互联网+”行动,对本校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等统筹规划、全面梳理,提出创新性教育教学模式,并广泛应用。打造风格迥异的课室,是时代的要求,学校要突出专业特色,彰显课堂活力,抓住人才培养本质,创造品牌课程和学校。
参考文献:
关键词:语文;教学;呼唤;生态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5-054-01
“欲正其末者,必先端其本”;“清其流者,必先清其源”(陈子昂语)。语文课堂要想真正回归生态,必须正本清源,返璞归真,以生为本,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彰显和谐课堂的生命本真。
一、生态课堂是实效课堂
生态课堂只有拥有真知识、真思考、真实践、真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切实奔向学语文的目标。因而,生态课堂要回归学科本源,注重一切从实际出发,精心审视、分解、融合教学目标,仔细布控目标落实的关键点。其次,要认真把握学生阶段性的发展需求,尊重学生的原生态表达,敏锐界定和应对学生思考过程和结果,掌握好各项训练融通的尺寸。第三,要准确找出思考的有利支点,让学生含咏语言文字,真切体会语言内涵,真实思考、真情流露。
语文课是什么?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听说读写思的言语实践课。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这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也就是叶圣陶先生所说的语文教学的“独担之任”。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上《“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没有用花里胡哨的多媒体,也没有外加应景的“渗透”,而是抓住体现教学价值的核心语段,“咬住青山不放松”,指导学生用声音读,用情感读,用心来读,读通、读熟、读透,读了还要说,说了还要背。语感就是这样培养起来的,学生的精神和人格就是这样得到升华的。这样的课堂,简约、高效,又语文味十足,是真正的原生态课堂。
二、生态课堂是交融的课堂
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一个普遍的问题是阅读教学“得意而忘言”,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而忽视了语言的理解与运用。因此有专家提议“让语文再‘语文点’”,既要引导学生明白写什么、为什么写,得其“意”,也要明白怎样写、为什么这样写,得其“文”,这样文意兼得,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
人文滋养和语言发展交融的生态课堂应努力寻求语言发展与人文滋养的最佳平衡点,既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空洞道德说教而虚化了语言的学习,也没有脱离课文内容的机械语文能力的枯燥文字训练,而是语言训练与人文感悟的有机结合。教师深谙“语言是存在的家”,文字是心灵的寄托。语言的精炼就是思想的深邃,语言的优美源于思想的精致。反之,语言的杂乱是思维的无序,语言的冗长是思想的肤浅。因此,教师总是要把语言形式与课文内容看成是一个统一体,怀着“慢慢走,欣赏啊”的审美情趣,引领学生沿着文字的幽径,欣赏一路的奇花异草,迤逦走向作者精心营造的精神殿堂――学生栖息的精神家园。王尚文教授说:“人文原在语文中。”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孩子精神成长的过程,训练语言的同时也在提升着孩子的精神境界,生态课堂在学生人文滋养和语言发展交融中打下精神的底子,让生命之树与语文之花交相辉映。
三、生态课堂是智慧课堂
教与学都是生态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者的任何引导都必须以“学”者的“内需”为准绳,都必须小心翼翼地维护教与学的和谐。让学生如沐春风、舒展心灵、开启心智,精神和潜能得到自由的显发。
语文课堂中虽然强化对文本的价值引导,但并非是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自主建构。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侵占学生的话语权,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心灵上的安全感和自由感,让学生在自主建构、探索、体验、交流中把握规律,触类旁通,在课堂中产生智慧与智慧的碰撞,迸发出语文课堂的灵性。智慧的语文课堂应是充满问题探索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探索建构的学习过程。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自主探究中,才能激发求知欲、好奇心,才能变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课堂中,当学生茫然时,给他们以启发;当学生困惑时,给他们以引导;当学生思维遇到障碍时,给他们以帮助。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到课外,让教师的引导对话与学生的自主探究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二者相得益彰,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原生态课堂,才是充满和谐氛围的智慧课堂。
四、生态课堂是把课上到学生心里的灵动的课堂
语文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思想,陶冶孩子的情操,净化孩子的心灵。把语文课上到学生的心里应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产生“润物无声”的效应。
语文课堂是什么?应该是成全孩子的发展,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课堂;应该是孩子们在精神和肉体上都得到放松,并按照他们自己的个性,敢说,敢想,敢表达自己的观点,敢争论甚至敢反驳教师观点的课堂。这样的语文课应是学生心灵的天堂。
关键词:数学教学;智慧课堂;尊重;共享;创设
课堂是什么?狭义地说就是师生进行双边活动、交流学习的地方;广义地说就是师生学习生活乃至生命历程中的重要场所. 课堂应该承担起开启学生智慧、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素质的功能. 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应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基础,让数学课充满智慧,让数学课生成智慧. 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原生态的,它不注水,不刻意粉饰,还学生一个纯净的学习空间和心灵空间;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尊重学科要义的,它用数学的方式体现数学的价值;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以生为本的,它不但有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开启,还应该有对学生身心的点化和人格的润泽;数学智慧课堂应该是深谙教学之道的,藏教于学,大道无形,“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笔者始终把打造高效的数学智慧课堂作为目标,并不断地实践与探索,得到了一些经验和成功的做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尊重学生的个性,让课堂充满和谐温情
人是宇宙中的“精灵”,是经历了亿万年的进化才形成的. 而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精神、心灵和智慧的力量,因此,课堂首先需要充满信任. 有了信任,课堂才能充满和谐、充满温情,课堂就会由此变得轻松,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能自由自在地学;学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也不会将自己的观念强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了信任,教师才会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人的价值存在. 如笔者在讲算法初步中的循环结构时,大多数学生在计算循环次数时,采用变量由小到大逐步累加的方法,即i=1,i=i+1. 只有一位学生坚持从大到小逐步递减的方法,即i=n,i=i-1,减到i=0为止. 他还说,这样做不容易弄错. 对他的这种逆向思维,笔者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他说“那你就坚持你的做法吧!”
教师要教好书,必须有激发智慧的境界,尊重学生的个性感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认识和发展. 如果说学生是一棵树苗,和谐生态的课堂就是孕育生命的温床,学生在和谐生态课堂里享受着阳光的沐浴、雨露的滋润,每个学生都在新课程中茁壮成长.
共享课堂的精彩生成,让数学学习燃起智慧的火花
课堂中学生的回答往往会不经意地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这些精彩稍纵即逝. 我们必须用心倾听,及时捕捉和充分肯定. 比如,在学习必修(2)第一章“立体几何”中,用斜二测画法画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用斜二测画法画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的直观图,并计算其直观图的面积”. 两分钟后,笔者开始提问:
教师:根据斜二测画法,请同学们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学生1:我是先计算出正三角形的面积,再根据斜二测画法的原理,得知正三角形直观图的高缩短了一半,因此,其面积也是原来正三角形面积的一半.
教师:对这位同学的回答,你们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2:我认为这种算法错误,因为一个正三角形的直观图并不是正三角形,所以原正三角形的高的一半也不是其直观图的高,得到是中线的长度. 应该通过作正三角形直观图的高,然后解三角形可得高为,面积就是.
教师:如果我把正三角形改为正方形后,结果又会怎样?
(笔者因势利导,把学生的思维引导到自己提出的问题上)
学生3:我发现正方形直观图的面积也是原来面积的倍.
学生4:是不是任何平面图形直观图的面积是原来的倍?
(突然有一位学生冒出了这样一句话,笔者愣了,因为这个问题笔者从未考虑过. 笔者马上表扬了这位学生善于发现问题.)
教师:我很佩服这位同学的思维能力.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这正是学好数学的可贵品质. 他的这种发现问题的方法数学上称为不完全归纳法,也就是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方法,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方法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吗?
学生4:不一定成立,还需要证明的.
教师:关于这个问题的证明,就留给学有余力的同学去完成吧!我期待你们的结果.
此时,师生都沉浸在一片兴奋之中. 课堂上可能发生的一切,不是都能在备课时预测到的,教学过程的最终结果,更多地是由课堂的推进状态以及教师的处理方式决定的. 虽然这个学生的回答不完全正确,但他及时生成的思维亮点却点燃了师生创新的火花,使教学获得了精彩生成,使课堂焕发了生机. 这节课的闪光点在于:教师及时捕捉住了课堂上学生的思维亮点,鼓励了一个学生,激发了一批学生,生成了满堂精彩. 然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师只注意自己教学的进度,并设法去想准确地“接住”第一个学生的发言,未能与那些倾心“投球”的学生的想法产生共振. 如果教师不加思索地否定,就会扼杀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泯灭学生的创新意识. 所以,在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动态生成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教学情感、教学态度、教学机智都影响着学生的生成. 学生提出的问题,正是我们一个很好的课堂生成资源,为课堂上师生的探究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要以问题作为纽带,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智慧发现和解决问题. 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引发出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中锤炼思维,体验求知的艰辛与快乐,增强自信心. 若问题是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则更能激发学生研究的欲望.
“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的;不善实时生成,那是不够优秀.” 叶澜教授的至理名言告诉我们:教师要时刻抱着向学生学习的态度教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处理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让思维火花得到绽放,让数学课堂充满勃勃的生命活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 因此,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善于为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与所学知识相匹配的原型,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统计”这一章时,笔者拿出一张血液化验单,对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采集血液样本时要求在早晨空腹的条件下进行?为什么化验单最下面要注明本化验单仅对本次检测标本负责?请你用相关的统计知识加以说明.”通过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具有真实感的生活情境引入,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另外,在教学中,笔者注意让学生在课前或课后调查数学问题. 比如笔者让学生统计一个家庭一天扔几个塑料袋,平均一个月扔多少个塑料袋,用此数据来估计县城5 000户家庭一个月会扔多少塑料袋,并分析我县遭受“白色污染”的程度,向当地环保局提出几项合理化建议.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更要善待每一个学生的情感,只有学生偶尔闪现出来的独特的思维火花得到教师的重视,让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情感得到满足,成功智力的培养和发展才能得以实现. 另外,在教学中笔者努力使学生养成对每个细节都追根溯源的习惯,凡事都问为什么,去寻找与它相关的其他事物.
基于建设数字化校园和发展“建构式生态课堂”的理念,我们提出了“数字・多元”课堂的教学主张。
“数字・多元”课堂是指集物联网和教育云端等新技术于一体的智慧课堂,它是一种“互动教学系统”,整合了数字化学习平台、电脑终端、即时反馈系统、智能终端等软、硬件的智能化教学方式,其表征是由多元教学手段、多元教学方法、多元作业设计、多元探究方法以及多元评价等方面构成。“数字・多元”课堂的核心理念是:“数字引领,多元发展,学会学习”。遵循的教育思想是教给学生终生受益的学习方法,即决定未来最重要的核心素养――学习力。
基于这样的思考,学校从整体角度来建构课堂。总体上可以分为三大平台、三大环境和四大要素。三大平台为教学管理平台、区域校园网络平台和数字化学习平台,三大环境为智慧学校、智慧教室和智慧课程,四大要素为数字引领、合作互动、体验感悟、多元发展。
“数字・多元”课堂的实施基于学科特点,共建立四种课程教学范式。基础课教学的路径是:资源导学积累感性经验抽象概括结论应用原理解决问题;迁移课教学的路径是:思维再现模仿学习练习巩固形成技能;转化课教学的路径是:自主学习尝试练习组织讨论巩固练习课堂总结;训练课教学的路径是:明确学标基本训练变式训练综合训练创造训练。
为了使“数字・多元”课堂有效地开展,学校在推进过程中采用了以下的策略。一是建设电子书包。在展开研究过程中,学校探索融合正式与非正式学习、联结课堂与课外学习、结合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基于电子书包(pad)的新课堂教学模式、方法和策略;探讨学生在电子书包应用中的W习心理、行为和方式的变化。二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通过创设学习环境(选课走班和体验活动)、开发课程基地(感知生长数字农植园、太阳能数字气象站、雨水回收生态系统、科技馆等)、搭建互动平台(大庆路小学感知生长网、数字课程基地网络平台、电子书吧)、完善学科教室(创客空间、STEM体验中心)等措施不断推进课程建设。三是通过改革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围绕“数字・多元”课堂的建设思路,利用数字技术从四个方面开展多元化的教研改革。改革教研理念,建立区域合作教研;改革教研路径,开展系列微格教研;改革教研方式,创生级管教研;改革教研评价,实施团队教研。
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聂风华副主任做了关于在线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的演讲,提到15年6月全通教育同清华大学签订了“在线教育研究基金”协议,捐助1亿元推动在线教育项目的研究与奖励。上海市闵行区教育局局长王浩分享了闵行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经验。现场还进行了全通教育和北京金山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山云)战略合作的签字仪式,双方将共同打造智慧云,为教育用户提供教育公有云和校园私有云服务。
全通教育聚焦并专注于中国 K12 基础教育领域的互联网应用和信息服务运营,借助十余年 O2O 模式的持续耕耘,锻炼并形成了“平台应用+服务拓展+内容增值”的市场运营能力。公司自14年1月成功上市以后,逐渐向在线教育转型,并立志成为中国最值信赖的互联网教育平台。14年8月28日全通教育的智慧教育产品“全课网”,在短短一年时间已覆盖5,794所学校,服务约9万名教师、456万名学生和470万名家长。与2014年末相比,“全课网”覆盖学校数增长约750%,服务学生数增长约350%。本次会推出的“全课云”1.0则是全通教育倾力打造的“互联网+教育”产品的又一力作。
“全课云”1.0产品的核心理念是CIO,意为首席信息官,即“全课云”是智慧校园的首席信息官。同时,CIO也是Confidence、Inspire和Operation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意味着“全课云”让教师有信心通过10分钟的面对面交流快速学会;产品自身有驱动力,能够节省教师工作时间;并有人员持续对“全课云”提供运营服务。
“全课云”1.0智慧教育平台包括智慧教室、智慧学习、智慧社群、智慧校务、智慧安全、智慧云、智慧大数据和智慧家庭等八个模块,每个模块都针对智慧教育领域的相关痛点精心设计,最大程度节省教师工作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下一代健康成长!
“全课云”1.0后,全通教育将通过四层路径,即与多个地市教育主管部门开展业务交流、与基础运营商深度合作、通过O2O渠道锁定实名校园流量入口和为教师提供互联网应用工具及服务等措施强化教师、学生和家长入口能力,迅速提高“全课云”产品的市场份额。此外,全通还拥有1000多名智慧教育的信息化助手,直接深入校园,解决智慧教育产品“最后一公里”落地运营时的具体问题。
附:“全课云”1.0产品具体特色简介
(1)智慧教室打造教室生态系统。全通智慧教室强调整合教学法、技术和空间三大要素,形成真正服务于教学场景的教室生态系统。比如一个互动教学的教室,既会有教师在讲台前进行班级授课的场景,也会有学生分组讨论的场景,还会有类似于主题班会的分享场景。全通智慧教室的项目顾问会首先深入了解教室空间的教学场景需求,然后再规划匹配相应的软硬件。
(2)智慧学习更加便捷。在智慧学习板块推出Tronclass系统,这是翻转课堂学习的引擎,驱动翻转课堂在学校的落地实践。翻转课堂第一个任务是录制教师课前预习微课视频,“全课云”平台不需安装任何软硬件,直接登录就可以录制微课,且支持断点续录,录完直接储存到云端。
(3)智慧教务节省教师工作每一秒。智慧教务的众多功能将大大减轻教师工作量,如智能排课支持教师之间的调课,课表自动生成;智慧迎新注重个性化迎新导航服务,在线办理注册、缴费、校车、住宿、校园卡等各类业务手续。新生可以一次性完成所有报道流程,实现“拎包入住”。
(4)智慧安全不只关注校内安全。除校车、门禁、视频监控等,“全课云”1.0还提供了一款特别的产品――校付通,可满足所有教育垂直场景的支付需求,支持银联、支付宝和微信支付,方便开学缴费以及学校内部现金流的管理。学校可在后台看到缴费的详细情况,点击按钮一键催缴。
生态的课堂是崇尚自然的课堂,是多元互动的课堂,是整体和谐的课堂,是资源共生的课堂。它有别于传统的课堂,传统课题有知识,没灵魂;有技术,没精神;有智力,没情怀。生态的课堂重视知识和技能,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人格养成。生态的课堂能触摸到生活的脉搏,倾听到自然的声音,感受到生命的气息,体会到成长的快乐。
一、生态课堂的特征
1 生态的课堂是生命的课堂:教师把学生当成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来对待,珍惜、尊重、欣赏生命。
2 生态的课堂是生活的课堂:学生是生态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让一切学习活动发生在学生身上。
3 生态的课堂是生长的课堂:生态课堂不去雕琢适应教育的学生,而去探索适应学生的教育,极力探索快乐的、符合自然天性的、充分展现自我的成功之路。
4 生态的课堂是生成的课堂:生态课堂和谐共生、动态平衡,师生、生生激情燃烧、心灵碰撞、智慧交锋,才能价值共享、共同成长。
5 生态的课堂是生动的课堂:生态课堂是激情飞扬的动感地带。师生心态自由开放,学生个性充分张扬、多维交流、多元互动,课堂生活充满民丰、平等、安全、愉悦。
二、生态课堂构建原则
1 平等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必要前提。
2 理解是构建生态课堂的基础。
3 交往是构建生态课堂的方式。
4 可持续发展生态课堂的目标。
三、生态课堂构建的内容
1 建立课堂生态环境。
2 建立共享师生关系。
(1)建立共享式师生关系必须转变教师角色。
(2)尊重学生,平等对话。
(3)宽容相待,尊重差异。
(4)营造和谐气氛。
3 转变课堂功能。
4 建立民主,有效的管理。
(1)建立完学习小组。
(2)注重生态个体的自然发展。
(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5 建立整体发展性评价体系。
6 注重生态系统的开放性。
7 完善导学案的设计生态大课堂导学案的设计要突出三点:
(1)教学目标由一维到三维。
(2)导学案的生成要有预设性。
(3)导学案必须有导学、导思、导练的作用
8 构建生态的教师队伍。
据我了解,高职院校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呼声比较强烈!这个关系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问题却被学校决策者和教师们忽视了。近几年,高职院校办学硬件软件都在变,唯独课堂没咋变。笔者认为,现在到了课堂教学非改不可的时候了。只有下大决心改造课堂教学,才真正击中改革的“要害”,才有可能提高育人的质量,让学生喜欢课堂,喜欢学校,进而不断增强学校的吸引力。
改造课堂教学的目标是:突破教与学的“围墙”,让师生互动起来,让课堂迸发活力;改造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是:着力转变课堂观念,从学生出发,关注学生学习,面向学生成长,让课堂教学活动更有针对性,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期待和发展需求。那么,如何改造?
第一,读懂(研究)学生。教学即人学。学生不买账,老师怎么教也没用。要让学生买账,老师必须从学生出发,读懂(研究)学生。研究学生本应是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做好的功课,可这一课不仅没做好,反而被教师所忽略。不研究学生、不了解学生成了高职院校教师课堂教学面临的最大问题。这个问题是导致课堂效益不高、吸引力不强的主要原因之一。向课堂要吸引力,教师必须下功夫读懂学生,深入研究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行为、接受能力、心理需求,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期待、生活习惯,做到心中有数、因人施教。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有针对性地优化教学内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主动破解课堂不和谐因素(睡觉、发呆、玩手机等);教师才能有底气创造快乐课堂的生态环境,教给学生“想学”的动力、“要学”的方法、“会学”的智慧,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主动,这样学生才会对课堂有一种满足感,有一种眷恋感。
第二,建立课堂对话。课堂即对话。对话是高职院校课堂新理念,对话是教师对学生成长的一种关爱,也是提高高职院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武器。课堂对话的主体是学生和教师,但绝不是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以育人为中心,以知识对话、能力对话、智慧(传道)对话为前提。当下,高职院校教师“包全场、一言堂”的话语霸权现象比较普遍,不同程度剥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权和课堂对话权,使课堂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要变革这种话语霸权,首先教师要创新课堂观念。教师要有主动改造课堂的勇气和平等对话的智慧,定好位,变教为导,学教互动,真正实现教师“导”、学生“演”的生态课堂构建,把课堂对话权还给学生,着力培养学生的对话力、学习力、发展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对话的全过程,学习兴趣在课堂对话中激发,重点难点在课堂对话中解决,学习能力、职业素养在课堂对话中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理工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研究所)
一是生态校园。校园,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学生生命成长的精彩篇章将在这里绘就,要让校园为每一个学生愉快发展营造成长环境。
生态校园自然景观建设要做到整体规划、绿化美化、人文化设计,突出教育内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发挥专用馆室、橱窗廊道、校报校刊、广播电视、电脑网络等的作用,达到“校园处处是文化”的要求,使校园每个角落都成为会“说话”的老师,使学生在浓郁的文化环境中,受到积极向上的熏陶和感染,身心得到和谐健康成长,使校园文化的隐性教育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是生态课堂。课堂,是学生心智成长的空间,展示才华的一方舞台。要让课堂为每一个学生自由发展提供展示的平台。
生态型的课堂教学倡导教师和学生在一个自由和谐、富有个性、独立自主、有利于整体生命投入的环境中,调动起自身的一切,不断地创造自我,改善和发展生命,从而取得课堂教学效益与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在生态的课堂中,把自由表达与展示权、随时质疑与辩论权、出错与越轨权、自选权、评价权还给学生。生态课堂是追求智慧的课堂。“应当引领学生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和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真、善、美、智慧、公正、自由、平等、希望和爱。” 生态课堂是走向学生生活的课堂,应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共创的人生体验,是师生生命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审美的场所,也是教师自身不断发展、成长的必由之路。生态课堂的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活动方式,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境和精神氛围。
三是生态德育。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中,发挥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它是在为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打好人生底色。
生态德育,必须以贴近生活为特质,超低空运行,秉承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以“五新”和“五心”为生态德育的核心内容,“五新”即展文明新仪、讲文明新语、唱文明新歌、走文明新路、做文明新事;“五心”即对人抱怀仁之心、对事秉公正之心、对物持洁静之心、对世间怀感恩之心、对学习彰进取之心。要让学生在学习上自主,主动参与与探究;生活上自立,主动自理与服务;行为上自律,主动约束与反省;交往中自强,主动合作与交流。为学生走上社会打下坚实的人生基础。
四是生态研训。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灵魂和根本。研训一体,是提升教师素质,锤炼师资队伍的有效途径。它是在为每一个学生优质发展提供智力保证。
生态化的校本研训在本质上应是能改善教师职业生存状态的最佳选择,能有效帮助教师消除职业倦怠,带来职业的成就感和自豪感,而不仅仅是解决教学问题和提高教学成效。在研训过程中,应该是坚持人格独立、对话平等、教学相长的文化;追求发展、敢于扬弃、鼓励超越的文化;团结协作、乐于奉献、坚持执著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