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态农业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总结
近年来,***区依托区位优势,科学定位,高点起步,按照“抓投入、调结构、扩规模、建精品、提效益”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实施黄蓝国家战略、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的工作大局,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立足“三个先行”,筑牢农业园区建设基础
(一)规划先行。制定了《***区现代农业发展总体规划》,重点打造“四带、五区、二十园”。“四带”:即沿黄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南二路生态休闲农业产业带、广蒲河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武家大沟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等四条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带;“五区”:即牛庄现代农业产业区、龙居生态林示范区、南二路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区、广蒲河高效生态农业区、沿海生态渔业示范区等五大现代农业产业区;“二十园”:即蓝海设施农业及生态养殖基地、宝力新能源循环农业产业基地、华林庄园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园等20多个重点建设的现代农业项目。
(二)政策先行。区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区新型城郊农业产业发展若干扶持政策的意见》、《***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实施意见》、《关于扶持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和《***区鼓励旅游业发展暂行办法》,区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给予全方位扶持。对规模化示范园区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不含土地租赁、流转费用)以上的,按照当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10%给予补贴;对新创建为国家、省、市级示范区的,分别奖励3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同时,建立了“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社会参与”的发展机制,整合多部门涉农资金,捆绑用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配套完善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办法和扶持政策,着力解决制约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近年来,区财政累计兑现现代农业政策扶持资金3400多万元,整合各部门涉农资金13000万元,争取国家、省、市等上级各类现代农业政策资金1700万元。
(三)服务先行。将农业园区建设列入全区重点工程项目调度督查范围,强力推动工作落实。区政府专门成立了由农业、发改、住建、财政、国土等部门和各镇主要领导组成的农业园区重点工程项目推进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调度会议,研究解决相关问题,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由农业部门牵头,整合职能部门力量,加强协调配合,凝聚管理、协调、指导、服务工作合力,为农业园区建设提供立项、规划、用地、资金、技术、信息等全方位服务,推动全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迅猛发展。
二、集聚“三大优势”,提升农业园区建设水平
(一)集聚产业优势。将休闲观光农业、设施高效农业、生态循环农业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发展的主攻方向。近年来,重点建设了牛庄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南二路休闲观光农业园区、龙居镇生态林场、史口镇广蒲河生态农业示范区等4个现代农业综合园区,大宋鸿丰设施蔬菜、宋氏菌业食用菌、有朋生态园等9个现代农业精品园区;重点实施了蓝海生态农业种植养殖基地、宝力新能源循环农业等11个重点建设项目,建设内容涵盖果蔬、食用菌、渔业、畜牧、苗木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优势主导产业。目前,全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3.82亿元,建成标准化蔬菜基地2.6万亩,苗木花卉基地3.27万亩,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3. 8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41处,生态林场5万多亩。
(二)集聚科技优势。将农业科技进步作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支撑和保障。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促进年”活动,重点试验、示范、推广先进实用技术,支撑现代农业稳定发展,各农业园区承担市区农业科研项目3项。承担省农业技术推广项目7项,参与农业创新性科研9项。积极与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中国林业大学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结合,解决了自身技术力量的不足的问题,使园区成了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推广、示范的基地。先后挂牌成立了华林庄园、蓝海生态农业基地等6个高校教学实践基地,3个农业科技研究中心。创建新型农民学校,组织农技专家到示范区授课,为示范区建设培养农业技术人才,积极推广设施农业,在蓝海、华林、福源等示范园区建设智能温室16万平方米,蓝海种植业基地部分温室实现了无土化栽培,温室内全部实现了粘虫板、杀虫灯和生物农药防控技术。加快推进循环农业发展,培育了宝力新能源等一批循环农业示范基地园区。在胜大奶牛场、阳光庄园牧业公司生态养殖园区先后引进了TMR全自动奶牛日粮混合机5台,奶牛监控系统4套、智能化自动挤奶设备6套;在全区新配套畜牧信息化平台“一点通”终端机2台;规模以上养殖场区配套畜牧养殖智能化生产监控系统5套。
(三)集聚区位优势。立足中心城区特色,着力打造三种模式,引领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一是休闲观光模式。以南二路休闲观光农业园区为主要载体,串连南二路沿线的揽翠湖、华林庄园、黄河森林乐园等9个农业观光景点,打造休闲观光农业产业带。二是高效生态模式。以牛庄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广蒲河流域生态农业示范区为主要载体,实行“一园多区”,重点打造集现代农业生产示范、农产品加工、农业科技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三是旅游度假模式。以龙居生态林场为主要载体,实现林业资源与黄河旅游资源的有机结合,打造集森林公园、郊野旅游度假于一体的休闲观光胜地。
三、创新“三项机制”,激发农业园区建设活力
(一)创新土地流转机制。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规范土地流转程序,探索制定分区域土地流转指导价。成立镇、街道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试点,建立区级土地流转平台,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备案、登记和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采用合作开发、反租倒包、土地入股等形式,确保失地农民利益。通过一系列机制的实施和落实,依法流转土地9.4万亩,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创造了条件。
一、1-9月工作开展情况及主要成效
1、深入连江、长乐等县(市)区进行休闲农业一线调研。一是指导市级(及市级以上)休闲农业示范点进行提档升级,与福州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研发中心有关专家一道,跟业主面对面,商讨休闲农场景观的升级、科学改造,进一步突出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何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开发轻资产的亲子休闲项目;如何与异质休闲农场打造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共同深度开发休闲市场;如何与旅行社、亲子平台开发春秋游、亲子游市场,提高非周末营市场业额。二是对新建、在建休闲农场进行辅导、指导,首先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其次指导新建项目规划、策划。对项目实施中存在的问题,与业主共同研究、帮助解决,商讨下一步发展措施。
2、创新机制,辅导连江县开心农场、望江园、和煦阳光、渔家傲以及天竺村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对,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同时会同县局辅导、策划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首先,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其次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第三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
3、结合对台农业合作交流,组织邀请了以台湾南投县观光协会总干事颜峻瑜先生为代表的台湾嘉宾一行8人,甄选了福建新时代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神龙谷)、连江开心农场、福清云中部落、连江县望江园、连江县赶海一号等5家福州优秀的生态休闲农业企业,在两岸特色乡镇交流暨生态农业对接会上,签订对接交流协议,其中新时代农业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与朝阳休闲农场,连江县休闲农业产业联盟与南投县观光协会在部、省领导及台湾嘉宾共同见证下,上台签约。确立了以两岸休闲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为平台,两岸人员互派互访、共同开展特色农产品伴手礼行销等合作交流机制。在新时期两岸机制创新上迈出了第一步。
4、组织申报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与全国美丽休闲乡村。
二、工作亮点
1、创新机制,连江县开心农场、望江园、和煦阳光、渔家傲以及天竺村等五家休闲农场组建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共同包装特色农产品伴手礼、协调休闲项目、共同导流、共创营销端对,共同开发休闲农业市场。
2、策划休闲农业产业联盟助力精准扶贫,打造“企业+产业联盟+贫困户”模式。首先,优先招收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休闲农场就业,其次免费提供种苗给贫困户种植、养殖。成品后、按规格保底收购,第三贫困户贫困扶持资金保底入股分红。
3、确立以两岸休闲生态农业产业联盟为平台,两岸人员互派互访、共同开展特色农产品伴手礼行销等合作交流机制。在新时期两岸机制创新上迈出了第一步。
4、新建休闲农业项目神龙谷田园综合体,由福建新时代农林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兴建,总投资达3.25亿元。
三、下阶段工作计划
1、继续做好示范创建
一是积极组织省级最美休闲乡村参加农业部开展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介活动。二是积极组织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参加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评选。三是继续组织市级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四是启动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创建工作预计每年评选20家,每家一次性奖励5万元。市级农家乐示范点创建是带动农户发展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具体举措,意义重大。
2、继续开展休闲农业节庆活动
在往年工作基础上,继续开展休闲农业节庆活动,启动福州市休闲农业特色农家菜大赛。
3、建设福州市休闲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力争2017年上半年全面完成福州市休闲农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下半年投入试运行,根据实际补缺补漏,2017年底正式运行。
4、继续规划宣传、推介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继续重点从地理交通、休闲农业示范点特色活动项目、特色餐饮方面调研,召集各点座谈、研究,策划精品线路。策划4条福州休闲农业精品线路。编制、出版《福州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二)》,举办精品线路落地仪式。
5、休闲农业招商推介
2015年第十三届中国国际农交会上,我局组织了休闲农业招商推介村,去得了良好实效。时隔两年,各县(市)区又涌现出一批优良的可招商休闲农业项目。为此,我局加大招商引资,拟举办福州市第二届休闲农业招商推介会。
[论文摘要]江苏重视沼气建设,以沼气为中心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治理环境污染,在农村和城市生态建设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当今中国的环境在世界上处于落后状态,污染的环境严重危害着人民的健康,阻碍着经济的正常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当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一、生态环境恶化,改善迫在眉睫
国务院总理同志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在2004年全球118个国家的生态现代化指数排序中,中国名列第100位。通过对二氧化碳排放量、废物处理率等30个指标的分析表明:瑞士等15个国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而中国等26个国家属于世界较低水平。我国环境事故、生态危机都进入高发期。民以食为天,而食品受污染的事件频频发生。污染的空气,造成的肺癌成为头号杀手!1/4的人喝不上纯净的水,松花江、太湖污染引发饮用水危机。90%流经城市的河流受到污染。75%的湖泊出现了富营养化问题……
江苏尽管经济发达,但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突出。明确将环保优先、富民优先、科教优先、节约优先作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选择了236家循环经济试点,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生态建设。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城乡统筹,促进生态循环,改善卫生环境状况,保障人民健康是生态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发展循环经济,净化生态环境
新型农村沼气作为一种生态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以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为核心,以资源投入最少的“减量化”,废弃物再利用的“资源化”,污染排放量最小的“无害化”为原则,达到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目标的经济增长模式。
围绕建设生态省的总目标,江苏以推进生态农业县建设为抓手,实施“三清工程”(清洁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一池三改”(建沼气池,改厨、改厕、改圈)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立清洁生产技术保障体系。人畜粪便以及有机废物的传染病源,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沉淀作用,能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能有效防止疾病传染。实施大中型畜禽场有机物污染治理的能环工程,推广沼气池无害化处理等综合利用技术,可以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沛县的养殖业发达,但畜禽排泄物造成了农村环境脏乱差。在龙固镇三里村结合“一池三改”的实施,成功推广了“畜沼菜”、“畜沼粮”、“畜沼果”等多种生态良性循环模式。不仅农村居住环境得以改善,还增加年收入3000多万元。
以往江都市银河生态农业园产生的粪便和污水造成环境污染,让周边农民不堪忍受。2002年,建起了一座沼气塔,开始了农业生态圈的运作。在生产过程不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对人体有害物质。奶牛粪便液通过污水管输送到沼气塔,经过发酵后产生沼气,供农家炊事,将污染物资源化,形成了良性生态循环,彻底改变了环境。
赣榆建造农村户用四位一体式沼气池26500只,大中型沼气工程7处,创建集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为一体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20处,建造生活污水净化装置216处,总发酵容积273000m³,净化生活污水34万吨,建造2万户的“生态卫生厕所”。
江苏省积极推广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工程。利用厌氧发酵和好氧降解技术,将农村的粪便、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促进了生产、生活用水的良性循环,改善了农村水环境。
三、沼气综合利用,发展生态农业
利用农村沼气,因地制宜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效率,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与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和改善生态环境有机的结合起来。
涟水、东海、金湖、邳州等地开展了水稻沼液浸种试验示范,水稻单产可提高8-10%。沼气余渣的肥效是普通农家肥的三倍多,沼液可以用来施肥、养殖鱼虾。通过走“猪―沼―果”、“猪―沼―鱼”、“猪―沼―菜”等种养业生物链模式,改善了土壤的板结情况,使农产品品质得以提升。
沼气不仅为农户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清洁能源,而且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的卫生状况,还将农户的生产、生活、种植、养殖有机地结合起来,带动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四、废弃物资源化,沼气发电制热
南京水阁垃圾场在1997年利用沼气发电,2002年并网。天井洼沼气发电厂每月能发电50万度,供应5000户居民用电。轿子山开创国内第一个填埋场沼气制热项目,每天3500吨生活垃圾通过卫生填埋产生沼气,用来发电制热。南京三大垃圾场一年产沼气全用于发电制热,减排的甲烷相当于50万吨二氧化碳。目前,南京垃圾填埋场日均发电10万度,日产95℃热水8001000吨。沼气不仅将废弃物资源化还把臭气熏天的垃圾场变成了环境优美的绿化带。
1979年,江苏省沼气研究所(现常州市生态技术应用研究所)在武进建立了沼气发电站,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江苏省最大的沼气发电项目在常州市康乐农牧有限公司投入运行。年出栏生猪6万头,废水达4万多吨,现在达到零排放,年发电40万度。武进绿杨花卉有限公司,用猪粪发酵产生沼气,沼气和秸杆气混合发电,解决花木大棚所需能源,沼渣给果树、蔬菜施肥。溧阳市乾丰养殖有限公司的大型沼气工程于2007年开工,可年产沼气300万立方米、发电40万度,解决了畜禽污水排放的难题。
无锡益多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每天处理生活垃圾1000吨,每小时发电2.4万度。沼气制蒸气,以每小时100吨的产量供新安、华庄两地的60多家企业使用。无锡桃花山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产沼气发电,每小时发电1960度。徐州国际农业科技园,利用城市粪便发酵的沼气发电。
我国城市的沼气资源充足:1.工业污水、污泥。采用厌氧消化技术,1m³的污泥可产生10m³左右的沼气,可发电15度以上。2.生活垃圾。一吨生活有机垃圾产生的沼气量约为100~200m³,可发电150~300度。3.我国年产酒精约400万吨,产生的沼气就可发电18亿度,产生0.3MP的蒸汽200万吨。我国年产柠檬酸70万吨,发电总量可达2.1亿度,产生0.3MP的蒸汽24.5万吨。
沼气发电的生态、能源和经济效益尤为突出。作为节能产业,生态循环经济,沼气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良途。
参考文献:
[1]江苏省农林厅.“十五”期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2005.3.
另一方面,受干旱影响,当地产量很低,正常年景春小麦产量只有100公斤/亩左右,而且平均每3年就有一年绝收,对农牧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2000年北方大旱,鱼儿山镇大部分土地颗粒无收。1999年脱贫的农民又返贫到人均收入只有860元/年。
丰宁的生态环境状况好坏,还直接关系到密云水库,潘家口水库的水量水水土流失面积495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6.5%,其中:草场退化面积1571平方公里,土地重度沙化面积1129平方公里,已形成4片通体沙化区,成为全国沙滩、戈壁、沙漠门大片之一,而且还有不断扩大的趋势。因此,当地迫切需要一种既能减轻农田扬沙、防止土壤沙化,又能增产增收的耕作技术。
二、试验目的意义
国内外大量试验和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可能正是所需的技术。因而急需建立试验示范点,考核大面积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必要性、可行性,完善适应坝上高原特点的保护性耕作配套技术体系。特别是建立能够减轻农田扬沙、抑制土壤沙漠化,提高土地抗旱能力、有效控制草害,增加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在紧邻京津的坝上冷凉风沙区建立大面积保护性耕作示范区,将明显减少沙尘暴对京津威胁,改善京津大气质量,同时发挥生态农业治理土地沙漠化及改善当地农民生活的实际作用。并进一步为环京津大批冷凉风沙区、农牧交错区的生态农业治沙和抗旱增收提供可靠的技术与经验。
三、试验地点与面积:中心试验区220亩(鱼儿山镇县农技试验场)
示范推广区20,000亩(鱼儿山镇12,000亩
大滩乡5,000亩
万胜勇乡3,000亩)
四、实施技术内容:
(一)保护性耕作机具试验:通过大面积保护性耕作田间作业,继续完善和改进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浅松机。(地点,示范推广区)
(二)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试验:
1.试验区地点:河北省丰宁县鱼儿山镇县农业科技试验场
2.试验作物:莜麦
3.工艺体系设计:
1)因素设计:4因素、3水平
①留茬高度:20~25cm(a),10~15cm(b),0cm(c)
②播种前除草:喷除草剂(a),机械除草(b),不除草(c)
③收获后除草:喷除草剂(a),机械除草(b),不除草(c)
④耕作处理。免耕(a),深松(b)翻耕(c)
2)体系设计:共设4种体系,
体系1一免耕高茬,高留茬、喷2次除草剂(播种前与收获后)
体系2一兔耕低茬,低留茬、喷1次除草剂(播种前)
体系3一深松低茬,低留茬、深松、播种前机械浅松除草
体系4一传统对照,不留茬、翻耕、不除草
工艺体系设计对照表
体系1
体系2
体系3
体系4
备注
留茬高度
a
b
b
c
播前除草
a
a
b
c
收后除草
a
c
c
c
耕作除理
a
a
b
c
3)试验区小区设计保护性耕作体系各设3次重复,传统对照不设重复,共设*个试验小区。其中1组保护性耕作和传统对照共4个小区兼作农田扬沙测试区。
4)试验小区面积及布置兼作农田扬沙测试的试验小区,小区长180m,宽150m,四周隔离带宽5m,小区间隔带2m、每小区占地40亩。一般体系试验小区,小区长180m,宽20m,四周隔离带宽5m,小区间隔带2m,每小区占地6亩。
5)中心试验区占地面积:220亩
(三)农田风沙测试
1.试验目的
测试农田扬沙量及沙尘组成、农田土壤损失量或增加量及其组成。
2.试验区小区设计
风沙测试设在1组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及传统对照体系上,共设4个小区。
3.试验小区面积及布置
为满足农田土壤损失量测试需要,进风口和出风口两个沙尘采样器的距离要求150m以上,为对准风向,出风口设置两个采样器。小区长180m,宽150m
农田扬沙测试小区布置图
体
系
ⅰ
①
体
系
ⅱ
①
体
系
ⅲ
①
体
系
ⅳ
①
一沙尘采样器(水平采样)
五、主要测试项目农田扬沙及保护性耕作)
1.扬沙量测试(2-5月)
2.土壤含水量、容重(0-10-30cm,播种期、收获期)
3.作物出苗率(播种后10天,出全苗后)
4.秸杆残茬覆盖率(播前与播后)
5.杂草数量(播种前、出全苗后)
6.产量
7.土壤肥力(有机质、n、p、k,每年收获后测1次)
以上7项测试项目均在中心试验区进行.
8.作业成本与农户收入门户,在示范推广区选取)
六、考核指标:
(1)建立起适合于冷凉风沙区的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该体系在中心试验区能增产15%以上,增加农户收入25%以上,并逐年减少杂草数量、逐年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2)完成示范推广面积20,000亩,推广示范区能够增产10%,增加农户收入20%,扬沙减少40%,农。田土壤风蚀减少50%。
(3)定量测出保护性耕作与传统耕作的农田扬沙量、土壤损失量,提出冷凉风沙区初步的土壤风蚀模拟模型,评价保护性耕作的防沙治沙效果。
(4)保护性耕作机具考核完善。小型谷物免耕播种机考核不少于5台,每台每年播种量不少于250亩、3年不少于750亩、小型深松机和浅松机考核各不少于2台,每台每年作业量不少于300亩,3年不少于900亩,达到产品定型考核要求。
七、年度计划
1.2003年
(1)落实保护性耕作试验地块、规划试验小区、设置保护带、留好麦茬。
(2)土壤风蚀测试仪器安装调试及测试第一年风蚀数据
(3)测定田间定杂草量、覆盖量,部分小区播前浅松、播前喷施除草剂
(4)测取生育期土壤水分、作物长势
(5)收获后测取土壤水分、肥力、产量
(6)收获后留茬处理、部分小区深松或除草
(7)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浅松机到位,完成第1年生产考核,完善
(8)完成年度技术工作总结
2.2004年
(1)留好麦茬
(2)测取农田土壤风蚀第m年数据
(3)初步建立冷凉风沙区农田土壤风蚀模拟模型
(4)部分小区播前浅松、部分小区播前喷施除草剂
(5)测取土壤水分、作物长势、肥力、产量
(6)收割后部分小区机械除草、部分小区深松
(7)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浅松机完成第2年生产考核和进一步完善
(8)完成年度技术工作总结
3.2005年
(1)提出保护性耕作治理农田扬沙的评估报告
(2)提出比较合理的保护性耕作工艺体系
(3)提出比较合理的农田保护性耕作防沙治沙体系
(4)验证冷凉风沙区农田土壤风蚀模拟模型
(5)免耕播种机、深松机、浅松机完成生产考核定型
(6)项目总结验收
八、参加人员及组织方式(略)
九、经费概算:合计45万元(3年)(略)
十、项目承担单位通讯联系
一、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现状及今年以来主要工作
(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县已经形成七大主导产业规模生产区域经济带:一是以为重点的1.8万亩高山蔬菜区域生产经济带;二是以、、、、、、为重点的3万亩茶叶生产区域经济带;三是以、、、新中、、为重点的12万亩笋竹生产区域经济带;四是以为重点的近40万只生猪生产区域经济带;五是以、、三个街道、、为重点的2万亩淡水养殖区域经济带;六是以、、、、、、、、、为重点的7.2万亩干水果生产区域经济带;七是以、、、新中、、为主的1.7万亩中药材生产区域经济带。铁皮石斛、苦丁茶、食用菌、放养鸡、花生等一批带有地方特色产业正在迅速崛起。农业标准化建设正方兴未艾,已制、修订高山蔬菜、茶叶、水果、畜禽产品等四大系列27个农产品地方标准。导产业的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布局的基本形成,标准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和品牌农业的不断发展,为高效生态农业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经济主体逐步发展壮大。今年以来,我县把龙头企业、专业市场、合作社等各类组织建设作为工作着力点,制定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力度,促进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孕育和发展。至目前,各类组织已发展119个,平均年增22%以上,其中龙头企业达52家,销售收入6.8亿元,农产品专业市场8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96多家。随着经营主体的不断壮大,农业的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户6.9万户,占全县农业人口11.3%。订单方式目前被认为是一种较为稳妥的带动方式,目前全县订单总面积近4.2万亩。农业各类组织的快速发展和带动作用的逐步增强,农业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明显提高,为推动我县高效生态农业的加快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扶持力度明显加大。今年,县财政进一步加大了对农业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落实了1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重点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等,以及对获得市县级农业特色产业强镇强村称号的给予奖励。此外,通过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投入机制,不断增强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动力。年初,县政府副县长专门牵头召开了农业特色产业“三强”工作座谈会,要求农业、林特、水利、交通等部门,加大对“三强”工程的扶持力度,将有关专项资金向“三强”创建村靠拢,凝聚力量,合力扶持,确保创建工作顺利完成。全年,各相关部门共投入扶持资金达200多万元,有效推动了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强化督查考核,确保创建工作有序推进。今年,县里继续将“三强”工程创建任务分解到乡镇(街道),并对乡镇(街道)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并要求相关部门做好服务指导工作,对相关部门进行个性考核,进一步加强了对这项工作的指导。
二、存在问题
通过“三强”工程的实施,对发展农业特色产业,措施更加有力,成效更加显著。但同样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特色产业总体水平较低,发展不平衡,区域差距明显。近年来,我县茶叶、高山蔬菜、水果、笋竹、中药材、生猪、淡水养殖等七大主导产业均具有一定的规模,但乡镇(街道)之间的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很不平衡,区域差距也越来越明显。如以工业经济为主的镇、镇等乡镇,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重视度不够,每年很难上报强村创建对象。二是尽管财政扶持力度加大,但相对不足,资金短缺的局面严重。相对周边县市区来说,我县财政较困难,尤其是乡镇财政投入农业特色产业的资金非常有限,导致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优势缓慢。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随着康庄工程的实施,农村交通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总体水平还较低,限制了农业特色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各级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需要各级部门的共同配合,但政府部门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支持力度还不够大。同时,各级部门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资金等资源未能有效整合,各自为阵现象仍然存在,严重制约着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
三、工作思路
(一)加大市场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一是切实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内部自身管理,发挥龙头企业协会的作用,加强龙头之间、行业龙头的规范化管理,尽快把龙头做大做强。二是不断壮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自身实力,带动更广泛的农户参与扩大再生产。三是树立品牌意识,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加强品牌的规范化管理,发展品牌农业,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共享度,充分发挥品牌带给农业的经济效应。四是加快农产品综合性批发市场建设和以主导产业为依托的专业市场建设,发展配送、直销等现代农产品营销业,建立和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
(二)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依靠科技,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做大做强茶叶、笋竹、生猪等主导产业。一是加强农业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快种子种苗工程建设;二是加快现代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三是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的科技引进方式,提高农业科技贡献率;四是努力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提高劳动生产率;五是积极发展设施农业,提高农业机械应用水平,减少土地和劳动力对农业发展的压力,促进农业更快发展。
(三)加大宣传工作力度。一是组织有关部门分产业分环节开展调研,进一步摸清我县农业特色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及今后对策建议,提供县委县政府决策;二是在调研基础上,分行业制定发展规划;三是完善政策措施,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特别注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果,计划对各农业政策和农业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督查,并提出完善的政策措施;四是计划年初专题召开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具体部署工作任务。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weijunzi8008”为你整理了这篇全市直达资金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全市直达资金工作总结 自今年6月以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克服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实际,通过成立专班专组、提前储备项目、优化流程设计、及早分配拨付等手段,充分利用好“一码”直达作用,将直达资金直接惠企利民,取得了较好成效。根据直达资金监控系统统计,截至12月底,全市直达资金已分配20.82亿元,支出20.8亿元,支出进度99.9%;参照直达资金已分配51.98亿元,支出10.9亿元。
一、直达机制主要成效和主要做法
(一)主要成效
1.进一步优化了支出结构,突出财政资金的保障重点。我市各地财政部门通过“一减一增”,压减部门经费、增加对市场主体和民生支出的有效投入,增大扶持“资金池”,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一是扶持市场主体。各地综合采取贷款贴息、援企稳岗、补贴补助等措施,落实纾困惠企政策。全市兑现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对象34518户,补助资金51218.42万元,落实财政贴息资金4819.7万元,有效缓解了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困难。二是促进居民就业。各地统筹使用就业补助资金、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资金,落实就业优先政策。我市拨付就业补助资金5027万元,将就业援助政策,以及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的就业服务和扶持政策落实到位;拨付技能提升经费4.5亿元,推进了技能提升培训。三是加大基层医疗机构扶持。全市用于医疗机构补助资金2.4亿元,主要用于补偿受疫情影响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保障基层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行。四是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全市利用特别国债资金的重大建设项目19个,总规模达12亿元,主要用于老旧住宅小区改造升级、城镇雨污水分流改造、水厂扩建、生态农业基地建设、医疗服务提升改造等。
2.进一步简化了支出流程,突出直达资金的简捷高效。各地建立完善与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缩短预算分配下达的时间,对直达资金一改过去乡镇(街道)财政拨付方式,实现县级国库集中支付,直接支付到企业到户到人。我市小个纾企业补助实现了数字化平台资金申报。各县(市、区)利用市场监管局(分局)微信公众号,增设“资金申报”菜单,作为申报入口,进行具体操作。全部采用“小微通”进行批量集中兑付,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资金的支付效率。
3.进一步强化了支出监管,突出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我市按照《中央财政实行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及省财政厅相关要求,将直达资金信息、数据导入直达监控系统,实现对直达资金的全覆盖、全链条监控,通过动态监控系统,及时进行预警、纠正。同时,我市各地通过建立惠企利民政策清单和资金补助公开制度,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二)主要做法
1.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联动效应。市县两级财政部门第一时间建立直达资金落实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专组,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和分工。主动与其他部门对接,召开专题会议研讨,运用好信息化手段,通过钉钉、微信等加强信息共享,协同做好直达资金落实。
2.统筹安排资金,规范资金分配。一是按照“过紧日子”和“添把火”要求,通过压减一般性支出、压减展会论坛经费、压减非重点非急需支出、清理实有资金账户、盘活存量资金等多举措并行,将资金优先用于“六保”“六稳”等方面。二是提前谋划项目储备工作,相关部门共同做好协调配合,确保直达资金下达后及时、高效、精准分配,资金使用上优先安排目前急需支付且在近期可快速形成支出的项目,以及年初预算下达后涉及政策提标的民生项目。
3.创新工作举措,提高支付效率。各地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直达资金的支出进度。有的地方针对困难群众救助资金和价格临时补助资金,改变以往转移支付到各镇街道发放的模式,调整为由民政部门直接支付发放,同时导入到人到户发放清单,大大提高了资金的支付效率和工作效率。依托财政支付系统与“小微通”平台的信息连接,批量生成支付信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直达补助兑现。定期组织召开两直资金支出推进会,研究部署项目推进及加快支出方案。
4.完善操作规程,实现规范透明。各地结合工作实际,出台“两直”资金操作规程。我市制定了嘉兴市小个纾政策补助方案,建立了“统一建立工作机制、统一工作方案、统一补助标准、统一培训引导、统一公开公示、统一申报程序、统一集中兑现”的工作要求,统筹做好全市小个纾补助政策的落地落实。
5.做好信息公开,主动接受监督。我市各级财政部门严格执行直达资金公开、报告和监管制度,在政府门户网站等平台公开直达资金分配使用情况,主动接受人大、纪检、审计、社会监督,并通过微信等平台公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补助政策及负面清单,确保相关信息公众知晓。
一、科技服务工作成效
自成立驻村工作农业科技服务团以来,我们坚持每月两次以上进村开展科技服务,以举办技术讲座、发放科技图书资料、开展技术咨询、现场指导解决技术难题等多种形式,为农民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两年来,农业科技服务团共服务行政村25个,举办技术讲座8场,开展科技下乡18次,发放科技图书500册、科技资料4000多份,接待咨询服务群众8000人次,现场解决技术难题42个。同时在全区开展了一次农业技术服务周活动,邀请市农业局、市畜牧局、市林业局的技术专家,在我区4个行政村举办了4次专业技术讲座,服务群众1000多人。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农业科技服务团为农民开展科技服务,带动农民增收8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二、开展农业科技服务的主要做法
1、领导重视,认真组织。区委组织部和区农经委的领导十分重视农业科技服务团的工作,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和工作台帐。每次开展科技服务前,组织部门都作了具体安排,每天到哪个村,开展什么服务,根据各村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而且在服务团进村之前,驻村工作队的领导和成员都提前做好准备,安排布置场地,组织群众参加。同时对群众进行宣传,让群众提前准备,有什么技术难题,需要什么技术,发展什么项目,到时向服务团成员请教。区委组织部和区农经委的领导每次都亲自带队,与科技服务团成员一起到各村开展技术服务,为驻村农业科技服务团的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因村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全区各行政村的不同情况,农业科技服务团成员,准备了不同的讲稿和技术资料,针对种植、养殖等不同特点,采取专场培训,分类指导。如乡的庄和庄两个村都建立了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较多,群众迫切需求名优瓜果蔬菜的反季节栽培技术,服务团成员来到这两个村时,就着重带了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建造管理方面的科技资料,向群众传授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名优果蔬的栽培管理技术;翟庄乡柳庄村和干河陈乡小村铺村,是我区有名的养猪专业村,应这两个村驻村工作队的要求,农业科技服务团到村里重点讲授生猪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干河陈乡挂刀营村80%的农户养殖奶牛,全村奶牛存栏量达600多头。农业科技服务团到村里后,在奶牛饲养管理、品种改良、牧草种植等方面给予重点指导和培训。总之,凡是群众要求的,科技服务团都尽量做到,直到群众满意为止。
3、深入农户,现场指导。在科技服务活动中,对群众提出的模糊不清的问题,需要现场察看解决的,农业服务团的科技人员都会主动地深入田间地头、农家庭院,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就地解决技术难题。在孙庄村进行科技服务时,科技人员发现该村园区内的养鱼池,由于缺氧,长有很多有害藻类,对鱼类的生长很不利,就及时指导管理人员利用增氧机增氧,利用硫酸铜杀灭有害藻类,避免了鱼类缺氧死亡现象的发生;在翟庄乡柳庄村,一位养羊的农户喂养了40多只小尾寒羊,品种退化严重,而且死亡率高,经过服务团成员现场诊治,认定是由于近亲繁殖造成,指导该养殖户更换亲本品种,杜绝近亲繁殖;在后谢乡河东王村,该村养殖肉鸡的农户反映幼鸡得病死亡率高,农业服务团的畜牧兽医人员就现场对病鸡进行解剖,查找病因,对症下药,使群众很快掌握了防治技术。
4、发挥特长,造福于民。农业科技服务团的成员不仅集中地为农民群众开展各种技术服务,而且还利用各自的特长,帮助驻村工作队为农民办实事,造福于民。农业科技服务团的蔬菜技术人员,在年利用自己蔬菜种植的专门特长,帮助后谢乡河东王村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蔬菜生产。他们帮助村里调整80亩耕地,于麦收后种植早熟夏阳白菜,从种植到收获仅两个月时间,亩收入达500多元。白菜收获后,又帮助村里建起36座塑料大棚,种植秋延后黄瓜,实现亩收入2000多元;农业服务团的畜牧科技人员为扶持河东王村的养殖业,帮助该村建设一座300立方米的玉米秸秆青贮池,消化玉米秸秆40余亩,同时帮助养殖户建设了11座养鸡大棚,有效地推动了该村养殖业的发展。目前,该村生猪存栏1500多头,肉鸡存栏10000多只;水利科技人员为解除干河陈乡小村铺农民的饮有害水之苦,协调项目资金27万元,为该村打了一眼152米的深水井,并进行水泵、水塔、自来水供应管道配套,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农业科技人员针对干河陈乡小村铺村大多数群众养猪,造成环境污染问题,指导该村建设了30多座沼气池,不仅节约了能源,还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探出了路子。
二、存在问题及下步工作思路
两年来的驻村科技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个别行政村对科技服务工作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组织不到位,没有取得应有的服务效果;二是科技服务时间较短,好象青蜓点水一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科技棚架问题;三是农业科技人员本身的科学技术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下一步驻村科技服务工作重点是要抓好三个转变:
1、临时科技服务向固定科技服务转变:针对各村的产业优势,可挑选相应的科技人员为驻村工作队员,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开展科普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贯彻落实《科普法》任重道远。《科普法》颁布后,我们环保系统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科普法》,提高认识,同时按照县科协提出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环保工作,切实加大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和倡导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创新宣传思路、形式和方法,在宣传环保法规、普及环保知识、推进公众参与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领导重视,增强普及的力度
作为科普宣传周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做好环保科普宣传显得尤为重要。我局十分重视这项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责任,制定了计划,专门成立了法宣科、环境信息中心,建成了公众环境信息网站——《xx环境》,与国家环保总局宣教中心等环保网站进行了链接,成为市民了解、获取环保政策、信息的窗口。创办了刊物《环境信息摘报》、《生态县建设简报》,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深受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欢迎,成了环保知识、信息普及的好“帮手”。
二、广泛动员,增强普及的广度
公众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发展的强大社会力量。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意识日益增强。
在机关,围绕十六大确定的科学发展观、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学习,以党校专题讲座、专家报告会为主要形式,与县委组织部联合办班,宣传普及环保知识;利用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契机,通过会议、文件、讲座等形式,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中普及生态理念、基本国策和可持续发展理论。
在企业,先后举行五期关于生态示范区建设、清洁生产、循环经济、ISO14000论证、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班,乡镇分管领导、环保干事、各企业厂长、经理300余人次参加;还对全县重点企业的环保专职人员进行业务培训,选送业务骨干到省市环保部门学习先进理念和经验。
在学校,与教育局一同加强对中小学生环境教育,着眼“三进”(环保知识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中小学校开设生态环保知识课程,提高生态知识普及率,开展了以“创绿色学校、建绿色基地、写绿色征文、做绿色师生”为主要内容的“绿色教育行动”,将创建绿色学校作为载体和抓手,引导教师、学生关注环境问题,积极参与保护环境的行动。xx县第二中学完成创建省级绿色学校,xx中学、县实验小学等近10所学校完成市级绿色学校创建。
在农村,使环境宣教向农户延伸,开展了环境宣传墙体标语进村镇、“环保知识下乡”等活动,加快生态村创建步伐,xx镇市级环境优美镇,xx、xx、xx等市级生态村创建顺利完成。
三、用活载体,增强普及的深度
近年来,我们以“6.5”世界环境日、环保“四进”等活动为契机,普及环保法律法规和生态知识,营造生态文化,增强生态理念。“六•五”世界环境日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活动日,我们每年“六五”都围绕普及环保知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活动:分管领导在xx电视台发表讲话、在《今日xx》上发表署名文章,在新闻媒体通报了我县环境质量状况和环境保护工作情况,在县城xx路步行街设立活动主会场,进行创建绿色家园宣传、咨询及投诉活动,展出环保宣传版20余块,发放宣传材料10000余份,开展万人志愿共建绿色家园签名活动,在xx路布置生态建设宣传一条街。开展环保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村镇的“四进”活动,重点宣传:创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农业、无公害食品、室内环境污染、绿色社区创建、绿色能源等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内容;印发一批《市民环保知识手册》,组织了环境保护知识竞赛,在主要乡镇公路沿线显著位置粉刷适合农村和企业特点的环保标语,在镇乡居民区张挂环境保护挂图,散发环保宣传资料;联合县妇联、县计生委,开展“共宣国策,和谐发展”活动;联合教育局,在中小学生中征集“美境行动”设计方案;联合工、青、妇、科协,在xx镇、xx镇、xx港镇等十个乡镇,进行社区环保巡回宣传;组织环保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企业,进行“为企业办实事”回访,并作环保专题报告等等,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环境意识、生态理念和法制观念,提高了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水平。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营造良好的科普宣教氛围
经过多年来的科普宣传教育,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在社区上下已蔚然成风,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了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力度,提高宣传教育的效果,进一步推进科普宣教的广度和深度。社区专门成立了由分管领导负责的科普宣教工作领导小组,经常召开领导小组工作会议,布置落实科普宣教工作,研讨科普宣教的新思路、新方法,形成一套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奖励制度,大大提高了科普宣教工作的实效。
科普宣教工作是一项投入大,产出小(几乎没有产出)的工作,但其直接影响到社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质量。本着一切从居民出发的思想,一年来,社区在经费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仍挤出有限的财力加强科普宣教工作的设施建设,建成高标准、有示范性的“科普居委”,目前社区科普居委已达到全覆盖,科普居委不间断的举行各类科普活动,大大增加了科普普及教育面。如在暑假期间组织学生进行青少年暑期科普制作,开办了心理碰碰车,青少年如何制定学习目标等科普讲座,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居民真正从自身开始学科学,讲科学。为进一步有效的做好科普教育工作,年内,我们利用这些优良的硬件设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并开办了各类辅导班。如信息苑在暑期举行了绿色网上行活动,通过边讲课边实践的方式让居民接触网络并利用网络增大自己的科学知识面。改造了社区图书馆,扩大了图书馆面积,为社区图书馆补充更新科普类图书。新增一个居民健身点,方便居民就近科学健身就近活动,为居民的体育健身活动提供了便利。
二、抓好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业务培训
科普工作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与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密不可分,科普内容涉猎范围广,内容丰富复杂,而我们的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不可能样样精通,抓好这支队伍的建设,落实培训工作,直接关系到社区科技教育质量。因此社区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科协的老师作科普知识讲座,对社区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开展系列科普讲座,这些讲座有效地提高了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的科普知识水平和科普辅导能力。这些科普干部和科普志愿者在社区内广泛组织开展科技活动,在培养居民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三、积极探索,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科普宣教工作贵在坚持,一年来通过街道,社区,学校多方联动的方式开展了许多丰富多彩,为广大居民喜闻乐见的科普宣教工作。
1、文体活动
“全民健身、重在参与”。我们充分利用小区内各类文化资源,先后举办了各类体育比赛,全民健身操舞比赛“在欢乐中参与,在比赛中提高”这是居民们的共同心声。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赢得了居民群众的普遍好评。目前,在我社区内活跃着“夕阳美秧歌队、广播操健身队、门球小队”等完全由社区居民自发自愿组成的文体队伍,这些健康向上、有益有趣的各类文体活动均包含了科学健身的道理,同时极大地丰富了社区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在,经过社区投资、精心改造后的社区各类服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太空漫步机、平衡梯、单杠、健身扭腰机等大众体育设施让各族居民朋友们不出家门口就能随时地进行健身娱乐;社区图书馆、社区体质检测站站等不断完善的社区配套服务站更是让居民的生活变得极为便利。
2、读书活动
今年社区继续大力开展“科普知识进社区”,“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是我们开展社区科普工作的主题内容。社区举办了“《要做就做最好的》读书交流活动”“《青少年保护条例》”知识答题活动,消防知识等活动。在参与中,居民们深深感受到:“读书让我更快乐”。
宣传科普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宣传药品安全工作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性,普及药品安全科学知识,提高广大消费者自我保护的能力,营造人人关注、支持、参与药品安全的良好环境,我局依照“全国食品药品安全科普行动计划”的部署,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广泛宣传普及了食品药品安全知识,现将有关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全国安全用药月”行动启动仪式
9月1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携手相关单位,在县政府广场举办了以“谨防网络欺诈销售假药”主题的“全国安全用药月”行动启动仪式和现场宣传咨询活动,拉开了为期一个月集中宣传活动的序幕。
启动仪式在县政府广场举行,现场悬挂着“全国安全用药月xxxx县启动仪式”的横幅,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全体同志、县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县xxxx药材有限公司等药品经营企业代表,共计4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仪式由县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局xxxx局长主持,xx局长在讲话中介绍了开展此次药品安全宣传月活动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提出了希望通过举办现场宣传咨询活动、开展药品安全知识“五进”活动、展示假冒伪劣药品实物等形式,采取各种宣传途径,营造出全社会关注药品安全的良好氛围,全面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知识、自我保护能力及消费信心。
二、开展现场咨询活动,指导百姓维权
启动仪式结束后,由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人民医院、县xxxx医药药材有限公司等单位组织开展了现场咨询活动。
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设立了药品监管法律法规及业务咨询、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咨询、药品真假鉴别及投诉处理咨询等3个咨询组,向群众宣传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有关提高办事效率、便民利民的各项措施;积极向群众宣传如何合理使用药品,指导如何进行消费维权;现场展出假劣药品样品20多种,指导群众如何识别真假药品。县人民医院和同安医药药材有限公司也积极参与,派出专业人员设立咨询台,向咨询群众详细讲解了常见药品不良反应,夏季合理使用、储存药品,如何分辨保健食品和药品等知识,免费为群众提供测量血糖及血压服务,指导群众安全用药。此次宣传活动共散发宣传册400余份,展出展板3块,接受群众咨询70余人次,活动受到过往群众的一致好评。
三、走进基层、社区,宣传药品安全知识
我局以宣传贯彻《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为主线,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强化科学监管理念,拓展药品安全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工地”载体,将药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送入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乡村和工地等社会各个方面。在两个月的宣传活动中,共开展集中宣传活动4次,深入社区、学校、农村等基层宣讲9次,组织药品安全讲座3次,悬挂宣传横幅52条,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电视台播放新闻1次,专题片1期,发挥了良好的宣教作用。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为重点,以保障饮用水水源安全为目的,进一步加大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工作力度,因地制宜实施污染综合整治、生态修复和水源涵养等工程措施,建立完善的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体系,努力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要求
基本完成饮用水水源地上游及周边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及生活垃圾的治理工作。完善保护区水质监测制度,完成临海市牛头山水库、温岭市湖漫水库等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站的建设,探索建立饮用水源地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完善水质监测、预警、防范体系,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应急体系,加强藻类监测预警,确保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各级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水质基本达标。完成重点饮用水源地重要工程项目建设,不断推进农村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提高保障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水平和能力。
三、工作方法和措施
(一)加强监管,强化防治。严格落实饮用水源保护工作责任,严格按照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功能分区管理禁止准入要求,严把饮用水源地周边及上游的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对于饮用水源一、二级保护区内已建成排放污染物的建设项目责令拆除或者关闭。加强污染防治,清理整顿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各类污染源。对重点饮用水源地,要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在一级保护区通过建设围栏、围网、防护林等措施实施封闭式管理。加强交通运输行业的污染防治工作,配合交通及海事部门,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准保护区内及上游地区油类和危险化学品运载、装卸和储存设施的监管,督促其完善防溢流、防渗漏、防污染措施。对饮用水源地周边及上游各类排放水污染物的企事业单位要切实加强环境整治,环保措施落实到位,确保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完善污染防治应急机制。继续推进饮用水源地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对有条件的饮用水源地,要开展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活污水的排放改道工程,将生活污水输送到饮用水源下游等不对群众生产生活构成影响的区域进行排放;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实施测土配方科学施肥和农药减量控害增效工程,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强畜禽养殖监管,实施禁养区、限养区制度,推进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和资源化综合利用。
(二)加强执法,完善制度。加大饮用水源地环境监察执法力度,进一步明确各部门在饮用水源地保护方面的职责任务和目标要求,建立有效的联合执法机制和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饮用水源地定期巡查制度,加强污染源排查,各饮用水源地要建立风险源名录,及时发现和消除饮用水源安全隐患,确保饮水安全。针对近日黄岩长潭水库库区发生的节日灯焚烧环境污染情况,各地要举一反三,于3月份全面开展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影响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的违法行为,做到发现一起,严打一起,决不手软。同时,各地要根据实际,继续在4月至10月期间,组织开展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行动,实行月专报制度,要求各地于当月底前上报,并于10月底前将专项行动工作总结上报我局监察支队。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对违法违规建设的项目,要责令停建或拆除。完善保护区水质监测制度,进一步完善饮用水源污染应急预案,健全应急组织体系,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认真执行重、特大环境事件的值班、报告和处理制度,形成有效的预警和应急机制。完善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报告制度,凡发生涉及饮用水源的突发环境事件,必须按程序及时、准确把信息报告给相关人民政府和上级环保部门,并及时向当地城建、卫生、水利等部门和自来水处理厂通报有关信息,加强协调合作,与城建、水利、卫生、林业、农业等部门建立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大自来水厂处置力度,有条件的地方启用备用水源,确保群众饮用水安全。进一步健全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的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扩大和加强生态补偿的范围和力度,优化生态补偿资金的分配和管理。
(三)加强监测,确保安全。各地要有针对性地制定年度饮用水源地环境监测计划,建立健全监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和报告制度,将存在问题及时通报当地政府及市局。完善饮用水水源地自动监测、例行监测、巡查监测和农村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抽查制度,并逐步建立农村饮用水源地水质常规监测制度。临海牛头山水库、温岭湖漫水库等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要全部建立水质自动监测站,黄岩长潭水库自动站要完成工程提升建设,并探索建立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预警系统及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安全评价体系和水质恶化预警指标体系。在藻类高发时节,要加密水质监测工作,加强藻类“水华”监测预警,及时掌握水质动态,适时开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9项指标全分析,不断完善蓝藻防控体系,防范极端事件,确保水质安全。
(四)加大投入,夯实基础。完善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护栏、界碑、告示牌、警示牌等宣传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对新创建合格规范化饮用水源地要严格按照《饮用水源保护区标志技术要求》(HJ/T33-2008)设置和管理相关标志。严格禁止在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从事网箱养殖、旅游、游泳、垂钓或者其他可能污染饮用水水体的活动。进一步加强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饮用水源地生态保护、修复和建设,加快实施水源安全防护、水源涵养等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生态移民和退耕还林工作,减少水土流失,逐步改善城乡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生态环境。完成长潭水库保护和利用规划编制并组织实施,完成长潭水库底泥清淤可行性研究工作,完成长潭水库入库支流瑞岩溪大型生态湿地建设工作,不断加强长潭水库水质保护工作。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各地要高度重视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将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明确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工作责任。各地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二)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工作配合。各地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整合、指导等责任,要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加强与横向部门的协作,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整体推进饮用水水源安全保障工作。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和完善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农村环境保护投入机制,积极向中央及省里争取财政资金补助,加大对饮用水源地的生态补偿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