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农业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农村农业工作总结

第1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在经过了风调雨顺的一年后,我们县的农业经过了一年的丰收,可以说今年的农村工作十分的顺利,这就是一直以来我们努力的成果,在不断的成长中,我们县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同样,我们县的农村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相信这就是一直以来我们要做好的工作,这样的工作离我们设想的工作已经差距不是很大的,相信我们县的农村工作一定会越来越好!

一、2011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各乡镇及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稻米城,争当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排头兵”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手全力以赴抓抗灾救灾,一手坚定不移抓农业发展,克服了特殊困难,顶住了特殊压力,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改善:

——“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全县上下坚持以“四化“为目标,严格按照“弘扬抗冰保电精神,决战‘一大四小’工程”及“全县总动员,会战一百天,决胜十万亩,绿化我万年”的要求,以山上绿化为依托、以通道绿化为重点、以城镇绿化为突破口、以农田林网建设为支撑,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县已完成新造林5万亩,其中补植3万亩;完成育苗1780亩,雷竹施肥1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今冬明春10万亩造林任务,截止目前,已全部落实造林主体,外业规划设计全部完成,全县完成整地挖穴面积6万余亩。

三稳:

——粮食作物稳定增产。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确保了粮食主产县的地位不动摇。全县共落实水稻面积59.62万亩,较去年增加3.53亩,粮食总产量达4.77亿斤,较去年增加0.04亿斤,实现了连续五年超历史。

三提升:

二、2012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一)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从根本上弱化了我县在农业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必须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市场牵动、基地促动、标准驱动、内外联动”五大工程,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加工附加值高、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特色基地发展速度快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2、大力实施内外联动工程。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密切农产品经贸往来,强化信息、市场、管理、资源多方面交流、对接、联姻,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开展战略合作,有力提升我县农业开放度和外向度;坚持以“现代、科技、规模、高效”为标准,加强与对系,积极引进台资企业,加快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力争到2012年,该试验区初具规模,发挥出示范效益;积极鼓励各类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突破传统地域界线,走出万年门户,开发利用外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外向扩张。

3、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围绕贡米、生猪、珍珠三大产集团和省市龙头企业,做好项目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力争三大产业集团早日上市,其它龙头企业实力更强、带动作用更大。研究出台扶持本县骨干企业的具体措施和评选办法,重点扶持50个强势骨干企业,促使全县农业企业整体崛起。进一步发挥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吸引县外资本、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到我到投资、开发农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集团,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链条长的大型农业项目,用一流企业、一流技术、一流产品尽快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今年新增农业企业10家,其中加工型企业新增5家。

4、大力实施市场牵动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以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重点,放手发展、积极引导、逐步完善,为农产品销售提供载体。加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壮大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抓紧实现与乡镇站所、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农业中介组织的联网,开拓无形市场。

5、大力实施基地促动工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亿斤以上。围绕贡米、生猪、珍珠等特色农业,重点抓好裴梅的3000亩有机贡米基地、湖云的万亩省级水稻高产示范片、以梓埠为主的20个万头猪场、以石镇为主的千亩吊瓜基地和5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以上坊为主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等建设。力争2011年生猪出栏70万头,实现产值10亿元。

(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利用不充分,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层次薄弱等矛盾,重点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下功夫,努力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一是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为重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等多种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制度性的关键性举措,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加快发展。使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及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扭转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功能薄弱的格局。适应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重点通过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奠定农业公益的基础;研究制定扶持发展经营组织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推进三大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2、推进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坚持用经营的策略建设新农村不动摇,以打造有个性的特色化村庄为核心,进一步创新思路、机制和方法,强力推进,快速启动,较好保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省、全市格局的领先地位。在选点定点上,突出“三个优先”:优先选择国道、省道沿线和中心城镇、旅游景区周边的村庄列入明年试点范围,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精品亮点;优先选择一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文化的个性化村庄,并给予叠加点扶持其改善基础设施和打造工作特色。优先选择先期成立理事会、组织完成“三清”、签订农户分户项目协议书、筹集资金10万元以上的村庄列为试点。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四个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弘扬稻作文化相结合,把改水改厕同普及太阳能和沼气建设结合,把推进城镇化和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在推进机制上,注重“五个强化”:强化结对共建机制、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规划执行机制、强化投入多元机制、强化奖优罚劣机制。

3、推进“一大四小”工程建设。紧紧围绕“一大四小”工程建设三年总体目标,深入推进林业产权制度配套改革,加快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林权交易市场化、林业经济产业化。力争再完成造林绿化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63%,提前一年完成省里提出的预定目标。一是推进造林主体多元化。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责权利结合的原则,在稳定所有权,完善承包权的基础上,坚持依法、平等、自愿、有偿原则,积极鼓励林地合理流转;尽快出台具体政策,鼓励各类法人、经济实体和个人以承包、租赁、拍卖、返租倒包、股份合作等形式参与林业建设和综合开发。二是推进林权交易市场化。建立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和评估中心,成立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力争将网上林业产权交易平台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林业产权交易网,充分激活和规范全县林权交易市场。三是推进林业经济产业化。大力发展以杨树、泡桐等树种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进一步壮大以雷竹、油茶、花卉为主的经济林基地,积极培育和扶持林业加工企业,加快林业产业一体化进程。力争新建雷竹基地3万亩,油茶基地4万亩,林业产值突破10亿元。

第2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调整农业结构,凸现生态特色产业

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进一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一是突出抓了西瓜、吊瓜、无公害蔬菜等产业的发展,全镇发展特色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3700亩,在华阳、华喜等村建立了城郊型蔬菜基地1300亩,为农民增收260万元;在华西、新华、新岩和大路边村落实吊瓜基地300亩,预计收入可达100万元;小史、太史、五一等村山地西瓜1600亩,王家、杨村、新岩、新华等村早熟西瓜500亩,全年销售收入可达470万元,并在王家村建立了早熟西瓜试验示范基地100亩,推广西瓜品种10多个,亩产西瓜达到2300公斤,总产230吨。另一方面,茶叶、蚕桑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二是在食用菌生产上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在对20__年食用菌生产效益进行调查、总结的基础上,抓好食用菌生产基地建设,推广新优品种,加强技术指导,对存在安全隐患的472只食用菌土制灭菌灶开展全面改制,在全镇范围内推广新型节能灭菌灶。三是积极发展生态渔业工作,在县水利局、水产站技术人员的配合下,完成华东新农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生态水产养殖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项目立项的包装上报工作,完成渔塘村生态村建设。四是开展粮油示范基地建设,在永丰村落实51亩单季稻“通气式”栽培试验示范方,参试农户49户,目标产量600公斤,很好地推动了实用新技术的推广。

二、夯实农业基础,加强水利设施建设

顺利完成去冬今春水利工程扫尾验收工作。全镇共动工25处,累计投工47.82万工,完成土石方17.93万立方米,完成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处,堰坝1处,防洪堤6处共计1.8千米,渠道8处共计5.6千米,改善灌溉面积1500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500亩,改造中低产田80亩,完成河道整治2.6千米。认真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对全镇水利工程进行安全度汛大检查,完成华民白石塘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和新岩村水轮泵站工程,在今年的防汛和抗旱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做好彩虹桥上游段防洪堤工程的施工放样工作,完成民政水利工程和6个土地整理工程的测量、设计和施工工作。

三、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新农村建设进程

今年的示范村、整治村、污水处理村和环境整治提升村是我镇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确定了炉新村创建市级示范村,实施了完善村庄规划、线路整改、旧房拆迁、农民饮用水、路灯亮化、公厕改造、污水处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赤膊墙整治、村口景点建设、河道整治等12个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投入资金100余万元。今年我镇共有整治村5个,分别为童家、息村、昌谷、许家源和郑家。各村都实施很多的建设项目,如童家完成道路硬化、赤膊墙整治和路灯亮化工程,硬化道路1千米,整治赤膊墙21幢,安装路灯12盏,污水处理工程、饮用水工程;息村也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1.6千米道路硬化,以及8盏路灯的安装,修建一处体育健身场所、新建公厕一座;同时,昌谷、许家源和郑家等村也如期的完成了各项工作目标。3个污水处理村金星村、炉庄村和华民村一是铺设管网收集污水,建设净化池进行无害化处理,两外一种方式就是建造户用沼气池的方式,各村的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已基本达到60%;

四、加强农经督管,完善村务财务公开

完善了44个村的村帐镇管,财务进镇会计核算中心,实行财务公开网络化,健全了村级自治组织,完善了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制度、民主理财小组制度、民主议事协商制度、集体财务审计监督制度、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完成对下田坞村的自来水工程和溪东、王家、五一、华东等村的财务收支审计工作。走访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同探索专业合作社在新形势下谋划发展,壮大实体榜样效应等问题,为下一步工作的开展打好基础。

五、强化林政管理,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完成造林8600余亩,期中杉木用材林6800亩,毛竹造林750亩。加强管理,查处偷运、滥伐案件20余起。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扑灭森林火灾3起,处理森林火警6起。开展县病虫害调查,调查面积达5500亩。公开流转毛力坑、华喜等村的山林2100亩,开展国道、省道两旁的荒山调查、各行政村的风景林调查和森林防火火险等级规划调查。

六、完善保障体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

一是认真做好20__年移民问题处理项目立项工作。今年来,我镇20个中央

直属库区移民村各种生产、生活及开发性生产项目21个,总投资1161.28万元,受益人口达3.82万人;其中移民受益人口1.1万人。同时做好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扶人口年度复核工作,核查发放直补存折人数9479人,涉及27个行政村、单位,查漏补登20人。确实维护移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了社会稳定。

二是做好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工作。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坚决贯彻落实《开化县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对全镇44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符合条件的弱势群体做到应保尽保、动态管理,严格掌握标准,走访低保户100多户。现全镇城乡最低生活保对象共475户,946人。核减低保户14户,16人,新增低保户12户,21人。城乡居民医疗救助第一季度救助人口达9人,发放金额达34100元。

同时,做好救灾救济工作。今年雨雪冰冻、暴雨造成全镇房屋倒塌12间,损害房屋50间。在县民政办的指导下,及时指导百姓开展生产、生活自救工作,转移安置人口158人。扎实做好春节各类对象慰问及弱势群体救助工作,资金救助发放达5.81万元,户数达380户,做好20__年春荒各类救济工作。

三是做好五保集中供养及老龄工作。现华埠供养人数达78人,分散供养45人,集中供养达87%,确保五保老人集中供养,能进得了,住得下,安得心,大力加强敬老院内部管理工作,确保老人生活正常化。现有工作人员8名。积极维护老人合法权益,认真贯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时办理老年人证67本,不断完善3587工程。敬老院二期工程在建工程完成90%工程量。

四是做好殡葬改革工作。大力推进生态葬法,全镇生态墓建设达到100%,确实抓好生态墓地绿化及“三沿五区”坟地绿化植树。同时规范好杨村村村墓地的高标实施。

五是做好地名和门牌管理工作。对新建小区进行命名,集镇、街道,楼道、门牌号进行完善。门牌号安装达99.8%。及时对农村44个门牌号进行新增更换门牌号码26块。完成二省三县界桩核查工作。

七、注重动物防疫,保障畜牧业生产安全

今年来,我镇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目前共有生猪存栏9217头,比去年同期7650头增加1567头,增幅20.5%;家禽存栏76779羽,新发展养鹅户2户,鹅存栏1800羽。为保障畜牧业生产的安全发展,根据县有关部门同意部署,积极开展各项动物防疫工作,共免疫猪口蹄疫、猪瘟11257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6496头,免疫禽流感73928羽、鸡新城疫44790羽,牛、羊口蹄疫免疫116头,消灭了动物免疫空白村,提高了免疫密度,提升免疫质量,免疫抗体合格率达到70%以上,确保了畜牧业生产的安全、稳定发展。

总的来说,我镇20__年农业农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和困难:一是农民增收不平衡,农业产业化程度不够高,基地规模不够大,导致农业增收难度大;二是土地承包、流转纠纷日益突出;三是农田季节性抛荒现象依然存在。此外,林政管理还须加强,新农村建设还须加大力度等这些都是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来加以解决的。

明年工作打算:

一、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抓好特色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

二、继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继续抓好防汛、防火和动物防疫工作。

第3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1、项目建设。市林诺工贸有限公司项目是由镇风坪村雷涛先生投资建设的年产500000套防火门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人民币,生产场所位于黄金工业园南园华友标准厂房。是市第二家由市消防队认定的生产厂商。目前公司生产设备已基本到位,用工约100人。目前该项目实际到位资金3000万元。

2、基地建设。①千亩优质水稻基地建设是由政府主导,种粮大户实施,农口部门服务的大型产业化示范基地。以种粮大户为平台,覆盖行政村。总面积达到了11326亩,基地优质水稻亩产分别为,早稻503.64公斤,晚稻553.5公斤,基地生产的大米经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并颁发了证书。通过万亩示范基地的带动,全镇优质水稻面积达到了21040亩,取得了良好的农业经济效益。②宏成养鸽基地,基地设于红光村,目前有养鸽大棚3个,年出鸽8万多羽,年收入100多万元。

3、土地流转。镇政府指导流转大户成立了种植大户土地流转协会,负责协调指导全镇的土地流转工作,截止今年6月底,全镇共流转土地面积11324.33亩。其中耕地9120.33,占耕地总面积38.2%。

4、品牌创建。辉祥果蔬专业合作社取得的“幕埠山”牌商标今年已经取得申报争取知名商标,今年力争成为省级著名商标。继续做大做强这个品牌,支持“幕埠山”商标农产品安全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和销售份额。

5、合作组织。今年以来,我镇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在不断壮大。一是注册成立了新祥养殖家庭农场、利丰牲猪养殖家庭农场和盛宏养殖家庭农场三家家庭农场;二是新成立了2个合作社,全镇现有农业合作社21家。

6、新农村建设。2014年全镇共有新农村建设点六个,涉及6个行政村中的6个村民小组,共有296户,1135人。共拆除空心房326间,计2680平方米,全面完成了拆旧任务。改水完成296户,改厕完成了296户。完成了“一拆二改”工作任务,目前已全面启动了“改房、改沟、改路”工作。

7、高山聚集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高山聚集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工程涉及六个行政村10个小组,市资金规模控制数603408元,实际完成投资金额683549元,全镇上下全面落实了工程责任制度,制订了工程建设方案,按照饮水工程方案要求对建设点进行经常性现场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做到督促整改,及时解决问题,保证工程质量,保障饮水安全。

8、信息化工作。2014年我镇共有农村信息化中心站1个,8个行政村、2个农村经济合作社成立了信息化服务站,目前农村信息服务站的工作开展正常。信息及时,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农产品销售、技术服务起到了促进作用。新创办的村级农村信息化服务站都已落实了办公场所、信息人员,按照市农工部的工作安排,及时开展工作。

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6月24日市动员会后,镇党委、政府专门召开了党政联席会,制定了《镇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实施方案》,成立了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工作指导组、工作督查组、维护稳定组。各村也制定了实施方案,成立了工作实施组。到目前为止13个村,全部制定了方案,召开了动员会,159个组全部成立了议事小组,召开了户主会,表一、表二全部填写完毕,目前勾图指界工作已经全面铺开。

第4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开局良好,预计小春粮食产量达14.86万吨,同比增长6.1%;蔬菜产量4.8万吨,同比增长6.35%,食用菌产量0.7万吨,同比增长3.05%;林草产值达3.97亿元;成鱼产量0.28万吨,同比增长18.34%,产值0.56亿元,同比增长18.38%;出栏生猪30.86万头(核定数)、肉牛1.4万头、肉羊4.21万只、小家禽545.17万只、兔251.74万只,同比分别增长19.83%、4.63%、1.29%、16.30%、1.39%,肉类产量5.14万吨、禽蛋产量1.3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53.08%、2.6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175.4元,增速16.3%(核定数);预计农林牧渔总产值23.63亿元,同比增长12.2%,增加值增幅9.9%。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抓好抓实粮猪生产。积极开展耕地撂荒整治,始终把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特别是生猪稳产保供摆在首位,装满“米袋子”“菜篮子”。全县小春粮食扩面2.09万亩,小春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8.4万亩,同比增加2.2万亩;大春粮食作物播种规划面积170.37万亩,同比增加1万亩。生猪出栏30.86万头(核定数),同比增长19.83%;生猪存栏(核定数)61.55万头,同比增长22.80%。

(二)高质量谋划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一是围绕优质粮油、生猪、道地中药材、优质蚕桑等主导产业,加紧谋划编制《县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总体规划》和重点园区规划。二是按照“建设大园区、发展大产业、培育大龙头、深化大合作”的建设思路,组织开展2021年度县级园区考评工作,筹备省四星级园区、市一星级园区晋级和蚕桑粮油现代农业园区新晋市级园区工作,集成建好“21115”现代农业园区及中金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等六大现代农业园区。

(三)持续加强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持续开展化肥减量增效,抓好15个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的运行管护,对全县周边、工业园区周边、新型经营主体流转耕地及其他可疑风险点位开展重金属监控取样分析,及时污染防控预警,指导全县做好耕地安全保护利用,持续维护好县耕地土壤环境质量划分认定成果(全部为优先保护类152万亩)。

(四)积极稳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整治。自去年启动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以来,积极配合自然资源部门研究制定《县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分类处置意见》,广泛宣传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相关规定,全面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摸排工作,指导乡镇完善图斑信息和举证资料。截至目前,共上报问题图斑2324个,面积759.55亩(其中耕地687.16亩,含基本农田469.93亩)。

(五)切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召开县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季度联席会议暨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工作推进会,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长效机制和村庄清洁长效管护机制,研究出台《县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实施方案》《县村庄清洁行动攻坚战督导方案》,启动《县2021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实施方案》编制。截至目前,完成2021年5个项目村1500余户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生活垃圾收运体系建设运营、1617个“美丽·宜居乡村”垃圾分类收集亭建设等方案已挂网招标。

(六)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是加快推进在建项目,2020年度项目建设进度达到80%以上,完成投资1.5亿元,预计4月底完成项目主体工程,10月底完成项目竣工验收。二是启动2021年度项目方案编制,加快推进争取专项债券资金、新增耕地协调等前期工作,确保9月底开工建设。三是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规划、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主导产业发展、耕地质量保护提升、土地集约化经营等相结合,启动全县1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专项规划编制,着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综合效益。

三、下一步打算

我们将围绕“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狠抓粮猪稳产保供。坚持全省农产品主产区县的定位,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确保今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216.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81.48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4.12万亩,出栏生猪115万头,蔬菜(含食用菌)产量稳定在47.5万吨以上,水果产量稳定在4.23万吨以上。

二是高质量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加快现代农业园区规划布局,着力建设20万亩凯北粮油生猪循环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蚕桑现代农业园区、10万亩蔬菜现代农业园区、5万亩柚现代农业园区。今年力争省星级园区晋级1个、创建市一星级园区1个、培育认定县级园区60个,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1个,新增省级农民专合社示范社4个,家庭农场入库数达到2893个。

第5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我县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工作,为做好这次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农业局负责,组织相关单位多次讨论修改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方案,于10月8日印发了《县委组织部 县农业局 县人社局关于印发<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农发〔2014〕27号),目前各乡镇正在以村为单位进行农村实用人才的调查摸底工作,我们计划明年3月底前完成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评审录入工作。

二、主要做法

(一)成立了领导小组。县成立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县委常委、副县长为副组长,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民政局、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县住建局、县卫计局、县文化旅游局、县体育局、县农村经营管理局等为成员单位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抽调人员组成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和信息库建设工作,各行业主管部门确定一位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行业的人才认定及日常管理等工作。

(二) 制定了认定标准。一是召开了工作会议。9月9日,在县委组织部召开了农村实用人才标准制定工作会议,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负责人才工作的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精神,安排部署了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的制定工作,确定了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类型,落实了各类型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制定责任单位。二是制定了认定标准。认定标准制定责任单位根据《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共拟定了5个大类、13个小类的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三是修改完善标准。我局及时将征求的意见反馈给认定标准制定的责任单位及科室。有关责任单位及科室根据反馈的意见,结合本行业实际,对认定标准进行了修改和完善。

(三)制定了实施方案。我局根据《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了《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方案》,明确了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的指导思想、认定原则、基本条件、认定类型及标准、实施步骤、保障措施等内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主要问题。一是缺乏工作经费。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由于没有专项工作经费,致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比较被动,各项支出费用(打印费、交通费、会务费等)无处列支。

(二)建议。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是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基础性工作,建议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经费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项目中列支,以确保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正常开展。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召开认定工作会议。我县计划在村两委换届结束后在县委组织部会议室召开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会议。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各乡镇党委组织委员、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分管负责人参加会议。会议将传达《省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指导意见》精神,对全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明确有关单位及人员职责,其中乡镇党委组织委员负责牵头组织各村(居委会)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摸底工作、汇总和上报各种资料;各成员单位负责农村实用人才认定评审、录入;县农业局负责将农村实用人才信息汇总录入农村实用人才(新型职业农民)信息管理系统。

(二)开展入户调查。一是确定调查人员。各村(居委会)择优确定有责任心的村干部或网格员负责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摸底工作。调查人员对照我县农村实用人才认定标准,进村入户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调查摸底工作,指导符合认定标准的对象填写《省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登记表》,调查摸底工作结束后,经各村(居委会)集体研究后向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择优推荐农村实用人才人选,然后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居委会)推荐的农村实用人才人选分类型进行汇总,按照初、中、高6:3:1的比例确定申请等级,按照实施方案向各主管局报送《省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登记表》、《县农村实用人才信息统计表》等相关资料。

第6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下半年工作意见

滁州市农委

20__年7月11日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中央、省惠农富民政策,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上半年,全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为实现全年农业和农村经济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上半年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

1、夏粮创历史新高,油菜籽出现结构性下降。今年我市夏粮大幅攀升,实现三项历史性跨越,创三项历史新高。面积为历史之最,突破3,!60万亩,达361.33万亩,比上年增16.2,其中小麦面积350.76万亩,比上年增21.9。;平均单产为历史之最,首次突破300公斤,达321.6公斤,比上年增10.5,其中小麦平均单产322.15公斤,比上年增10.7;总产首次突破10亿公斤,达23.2亿斤,比上年增29.1,其中小麦22.6亿斤,比上年增34.9。油菜籽受政策和市场双重影响出现结构性调减,全市种植面积134万亩,同比下降26.1;总产3.8亿斤,同比下降26。

取得这样好成绩,除天帮忙外,政策支持和主观努力也至关重要:一是小麦良种补贴项目,实现了良种统供,提高了小麦纯度,全市80万亩小麦良补区,普遍长势整齐;二是实施了小麦高产攻关,全市25万亩小麦高产攻关核心区,平均亩产都在400公斤以上;三是广大农民种麦积极性提高,精心耕种和管理;四是各级农技部门加强指导,推广关键技术,组织开展高产示范攻关,促进了整体生产水平的提高。

2、春播夏种一度受干旱影响,但总体上进展顺利。由于午收顺利,加上库、塘、坝底水比较充足,前期夏栽夏种进展顺利。6月9日后,我市出现持续高温,部分地方旱象抬头,全市在地作物受旱面积一度达240万亩。但6月21日起,我市各地普降喜雨,解除了旱情。截至6月30日,全市已安种春夏播作物820万亩,其中水稻482万亩、旱作物338万亩(包括“五早”作物156万亩)。7月初,我市连降大到暴雨,部分地方出现洪涝灾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定的影响。目前,受灾地区正在抓紧抢险抗灾,开展生产自救。

3、畜牧业产量略增,但市场行情和禽流感防控影响使生猪和家禽存栏下降。预计上半年全市生猪出栏158万头,比去年同期增4.4;牛出栏7万头,增1.9;羊出栏58万只,增20.3;家禽出栏2403万只,增24.3;肉类总产17万吨,增长4;奶类总产4625万吨,增21.6;禽蛋总产4.18万吨,与去年同期持平。受去年冬季以来禽流感防控和生猪市场行情价格下跌的影响,上半年猪禽价格低迷,养殖效益下降,农民养殖积极性受到一定影响。上半年全市家禽存栏3058万只,下降2.9;生猪存栏204万头,下降1;其中母猪存栏12.3万头,下降25.8。

4、渔业生产稳步发展,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11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3.7;水产养殖结构继续优化,全市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67.4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4,占水产养殖面积57;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

5、午季增收使农民人均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1474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2元,增长9.8。夏季粮油和劳务收入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今年夏粮产量增加,价格上升,平均收购价格0.69元/斤,比去年高0.07元/斤,共增收4.85亿元。油菜总产下降,但收购价格比去年提高0.1元/斤左右,减收0.8亿元。午季粮油合计,农民净增收4亿元左右,人均增收120元左右,占增收额的90以上。上半年全市农民劳务输出人数65万人左右,人均劳务收入58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53元。减收的主要因素是畜牧业效益下降和农业成本增加。上半年生猪市场平均销售价格约2.9元/斤,比去年低1元左右。初步测算农民每养一头猪亏本50-80元。此外,今年以来柴油价格持续上涨,目前柴油价格6200元/吨,比上年同期增长近40。

二、上半年所做的主要工作

上半年,市农委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根主线,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努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市委、市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度重视,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后,市委常委会专门听取了市农委关于会议精神和我市贯彻意见的汇报,春节后一上班就举办了市委理论中心组新农村建设学习班,并组织70多人的党政代表团到江西赣州考察新农村建设。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推进我市新农村建设的意见、“百村十镇”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新农村建设纲要等多个文件,先后召开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十镇”示范工程动员大会、全市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会议,其中动员大会参加人员达7000人以上。并从市直部门抽调76名指导员到20个试点示范村驻点指导。作为市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委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起草了有关文件,筹备召开了各个会议,举办了多起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培训班,认真抓好示范村建设工作,及时调查情况,总结经验,研究政策,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并在全椒县武岗镇直接参与建设试点。

2、以基地建设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强产业规划和示范基地建设。为了推进农产品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今年年初市农委组织制订了全市四大优势主导产业的14个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并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一片生产基地、一套工作班子”的模式,着手开展了22个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其中种植业类基地9个、畜牧业类基地6个、渔业类基地3个、蔬菜基地2个、能源示范基地2个。全市还落实了15个市级、5个县级“三新”(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农业示范基地,举办 了400场“三新”农业培训班,在“五早”生产中“三新”农业面积达100万亩。

3、以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为重点,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上半年市农委全面开展了新一轮省、市级龙头企业申报考评工作。上半年市农委推荐了兴元米业等16家企业增补申报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省实地考核,有望批准9家;申报市级龙头企业的78家;明光市永言水产养殖公司已着手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积极组织龙头企业申报项目、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和贷款,上半年市农委筛选推荐了申滁肉联厂等5家企业申报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项目,推荐了凯源粮贸公司等企业9个项目申报省农业产业化专项扶持资金,推荐了金恒油脂公司等5家企业申报省农行、农发行贷款项目,推荐了17家企业的17个产品申报省名牌农产品。各地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全市确定了52个市级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制定了考核标准和管理办法,推荐了39个省级示范性合作经济组织。各地和农业部门结合优势产业和特色产品积极引导农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市新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超过30个,其中市农委直接指导成立的就有市优质稻米协会、施集茶叶合作社、滁菊合作社等10多个合作经济组织。

4、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适应今年11月1日《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正式施行的新形势,市农委大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一是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上半年全市共申报无公害农产品14个、绿色食品26个、有机食品6个。二是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监控。上半年全椒县、南谯区被列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市新建绿色食品生产基地8个,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个,已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个,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监控面积扩大20多万亩。目前全市绿色食品产地监控面积超过100万亩、监控地农产品年产量达25万吨。三是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全市农业部门加强农业综合执法,整顿和规范农资市场,上半年共检查农资市场411个、农资经销点3555个,受理农资案件37件,查获伪劣及违法种子3689公斤、肥料4000公斤、农药9公斤(件),取缔无证经营兽药门点11家,查处违法经营兽用生物制品23家,查获过期、伪劣兽药品种46个。四是加强农产品质量检测。继续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上半年滁城定点宰杀生猪2.7万头,检出病猪32头;继续开展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市农委上半年开展了两次蔬菜基地农药残留抽检,在滁城交通菜场新设了蔬菜农药残留速测点,上半年滁城45个检测点检测蔬菜样本7139组,查出超标蔬菜643组,保障了滁城居民食品安全。

5、积极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市农委提出把今年作为全市农业系统的“招商引资年”,全市农业系统坚持“一岗双责”不动摇,努力发挥资源优势,利用龙头企业等平台,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市农委组织了5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参加了20__年南京市重大项目洽谈会。上半年市农业系统与上海市宝山区农委达成协议,将宝山区农委所属的3个奶牛场1100头高产荷斯坦奶牛迁移到全椒县武岗镇,总投资约4000万元,首批600头奶牛已经进驻武岗镇养殖场;引进山东佛山商人林克华投资1500万元与凤阳盛源农业发展公司合资兴建300吨等级粉生产线,引进浙江资金1500万元在定远县仓镇兴办龙腾综合养殖场,引进上冻枣庄水产养殖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定远县发展水库网箱养殖等。此外,南谯区正禾养殖场肉牛育肥项目、志诚公司引进上海食品集团现代化屠宰线、争取南京资金在滁州建立生态农业园、南京市菜篮子办公室在我市建设南京—滁州叶类菜生产基地、南京市冠生园食品厂与我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杨氏蜂业合作加工蜂产品等项目正在洽谈中。上半年市农委落实招商引资项目5个,到位资金2305万元。同时,积极编报农业项目,争取国家和省支持。

6、认真做好农业科技工作。一是积极开展科技宣传与培训活动。全市农业系统广泛开展农业科技宣传、科技赶集和培训活动,市农委先后组织了琅琊山庙会、全椒界首庙会、来安县水口镇等科技赶集活动,先后举办渔业技术培训班80期,在全市农业系统广泛开展了“畜牧科技进万家”活动,组织160名畜牧技术人员与规模养殖场(户)结对帮扶。据不完全统计,上半年全市农业系统共培训农民10多万人、20余万人次,发放各类农业技术宣传资料30万多份。二是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上半年全市农业系统重点推广了丰两优一号、辐香优98、三元杂交猪、有机鱼、斑点叉尾鱼回等主导品种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测土配方施肥、半精量播种、水稻沼液浸种、农作物秸秆发酵、蟹鳜混养等关键技术。市农委利用800万元小麦良种补贴,对80万亩小麦种植区实行良种统供,同时组织开展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全市共建成小麦高产攻关示范方280个,面积25万亩,其中万亩示范片7个,省专家组测产平均亩产443公斤,比面上平均单产高43。各地继续开展水稻科技提升行动。市农委今年牵头并承担省江淮片水稻主推品种区域展示园建设任务,上半年在全椒县建成了37个水稻品种的展示园;全市上半年建立测土配方施肥试验点36个,推广水稻沼液浸种技术2万亩,斑点叉尾鱼回网箱养殖数量从去年的500箱扩大到上半年的20__多箱,推广蟹鳜混养2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12。三是加强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农业系统普遍开通了农技服务“110”。各地努力创新农技服务方式,全市农业系统上半年创办了26个市、县、乡联动的“农业科技大院”,其中种植业类10个、畜牧业类9个、渔业类7个。根据市委3号文件精神,市农委建立了13个农技区域中心站建设试点,探索公益性职能与经营分离的有效途径。

7、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我市今年小麦赤霉病、纹枯病、油菜菌核病等午季作物病虫害中等至中等偏重发生,市农委在全市安排了50多个农作物“三情”测报点,先后在天长、明光、全椒、南谯等地召开现场会,及时检测动态,组织防治工作。上半年全市午季作物病虫害发生面积735万亩次,防治面积861万亩次。各地继续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上半年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及其办公室坚持疫情快报、零报、周报和24小时值班制度,先后召开3次会议,下发15份文件,组织两次督查。全市共落实防疫经费117万元,领购口蹄疫浓缩疫苗393万毫升、禽流感灭活疫苗470万毫升、禽流感-新城疫二联疫苗228万羽份,订购动物耳标38.6万套。上半年全市共免疫家畜口蹄疫1393万头(只)、家禽禽流感1887万只,免疫密度分别达到98和99。

8、认真做好为农民服务工作。一是做好政策服务。全市农业系统认真落实中央、省惠农富民政策,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粮食补贴、良种补贴发放工作,及时组织发放了80万份农民负担监督卡,加强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和对农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的监管与指导,妥善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对村级债权债务进行了进一步清查核实。二是做好流通服务。市农委与南京市有关部门多次协商,争取了南京长江大桥绿色通道通行证44张和西瓜运输临时通行证30张,并在南京市白云亭蔬菜市场设立了滁州蔬菜直销区。三是做好信息服务。继续抓好滁州农网建设,为农民及时提销信息。

9、加强自身建设。市农委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加强机关内部管理,深入开展了创建学习型机关、法制型机关、服务型机关和效能型机关活动,使全委同志思想政治水平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和工作效能明显改善。上半年,市农委系统表彰了6个优秀党支部、7个优秀党务工作者和25名优秀党员。同时,加强了对委属单位的管理,完成了皖东餐厅改制工作,市种子公司下属环宇商场改制工作也接近尾声。

此外,全市农业系统还认真抓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工作。

三、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畜牧生产面临严重困难。受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影响,去年以来,生猪、家禽市场行情持续低迷,家禽市场价格二季度末才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而生猪价格仍然处于低谷。与此同时,由于粮食价格提高导致生猪、家禽生产成本上升,养殖效益下降甚至亏损,农民养殖积极性明显下降。上半年全市家禽、生猪存栏量不同程度下降,特别是母猪存栏量大幅度下降,将对下半年畜牧业,龙其是生猪生产严重影响。

二是部分农资价格上涨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据调查,今年肥料价格仍然居高不下,柴油价格大幅度上升,种子价格不同程度上升,一些品种价格升幅达20-25。

三是农业自然灾害和疫情威胁仍然存在。目前,我市部分地区已发生洪涝灾害,并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从预测情况看,今年农作物病虫害将中度至中度以上发生。同时,禽流感的威胁还没有消除。

四、下半年工作意见

下半年农业工作的基本思路是,围绕新农村建设,以促进农民增收为中心,按照年初总体工作安排,在抓落实上狠下功夫,加强工作检查和督查,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加大农业项目争取和招商引资工作力度,争取实现全年农业丰收,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下半年市农委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1、继续抓好新农村建设工作。重点抓2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下半年将召开一次新农村建设流动现场会,及时掌握信息,总结经验。

2、抓好22个优势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和20个“三新”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市农委将按照年初工作计划,组织工作检查,对基地建设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3、加强农业项目争取工作。加强与农业部、省农委的联系与交流,对上半年申报的国家、省农业项目实行责任到人,积极争取,确保项目落实、资金到位。加强对项目建设和资金使用的管理监督,确保项目资金发挥效益。

4、认真组织好下半年的农产品展示展销活动。组织市内企业参加8月份农业部在上海举办的全国绿色食品博览会、10月份的第四届北京农交会和20__年元月份的第七届安徽省名优农产品上海展示展销会,筹备好第四届螃蟹节并争取在北京举办滁州螃蟹和滁菊推介会。

5、认真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和实施工作。今年11月1日起,《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将正式施行。市农委将组织全市农业系统广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宣传活动,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多种形式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提高公众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引导农产品生产者、销售者加强质量安全管理;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培训班,提高基层工作水平;加强农业投入品管理和农产品产地与市场检测,保障农产品消费安全。继续组织申报绿色食品,争取今年新增绿色食品品牌20个。

6、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工作力度。继续利用龙头企业、展示展销活动等平台,宣传滁州农业,寻找招商线索,努力引进资金。做好在谈项目的争取工作,对已确定的项目加强协调服务,争取到位资金突破一个亿。

7、抓好农业病虫害测报防治和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农情监测,及时预测预报农业病虫害并组织好防治工作,确保秋季农业丰收。加强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坚持行之有效的防控制度,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全面落实动物强制免疫和标识制度,加强市场检疫和运输检疫工作,努力把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

8、继续做好江淮分水岭综合治理开发工作。下半年是治理开发项目主要实施时期,市农委将认真组织,加强管理,努力完成挖塘、打井、植树、修路和农业结构调整工作任务。

9、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争取完成3万人的培训任务。

10、认真贯彻落实好党的农村政策。继续做好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农村各项补贴发放情况的监督,规范“一事一议”筹资筹劳管理,保护好农民发展公益事业的积极性。及时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继续化解村级债务,维护农村稳定。

第7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2009年农业农村工作回顾

今年以来,各乡镇及各涉农部门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建设国际稻米城,争当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排头兵”的战略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一手全力以赴抓抗灾救灾,一手坚定不移抓农业发展,克服了特殊困难,顶住了特殊压力,实现了农业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三改善:

——新农村试点村快速推进。2009年纳入全县试点工作范围的自然村共100个,其中省级试点自然村74个。今年以来,我们牢固树立“战役意识”“民本意识”“平台意识”三种意识,紧扣提升试点村农民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环境五种生活品质目标,突出重点,创新机制,强化措施,不断提升试点工作的操作层面和工作水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年全县共投入资金3138.32万元,截止到11月底,全县7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点100%完成村庄规划;建设村内主干道107.9公里,改水3917户,改厕3319户,改房1319户,使用清洁能源1971户,其中使用沼气户数939户,使用太阳能户数832户;各试点自然村电视和电话基本普及。全县已形成“一村一品”试点村75个,其中贡米、雷竹、吊瓜、泡桐、蚕桑、无籽西瓜、蔬菜等种植类的专业村46个,生猪、龙虾、渔业、珍珠、獭兔、麻羊等养殖类的专业村15个,加工、运输、商贸、劳务、农业旅游等各类的专业村14个;试点村农民人均“一村一品”纯收入2437万元,占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7.1%。

——“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强势推进。全县上下坚持以“四化“为目标,严格按照“弘扬抗冰保电精神,决战‘一大四小’工程”及“全县总动员,会战一百天,决胜十万亩,绿化我万年”的要求,以山上绿化为依托、以通道绿化为重点、以城镇绿化为突破口、以农田林网建设为支撑,不断强化领导,加大投入,广泛宣传,积极组织动员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参与造林绿化,有力地推进了我县“一大四小”工程建设。全县已完成新造林5万亩,其中补植3万亩;完成育苗1780亩,雷竹施肥1万亩,义务植树60万株。今冬明春10万亩造林任务,截止目前,已全部落实造林主体,外业规划设计全部完成,全县完成整地挖穴面积6万余亩。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万年县用水安全规划》已获县人大常委会批准;《万年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万年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编制工作已进入尾声,三个规划的编制,必将为我县今后争取水利项目奠定扎实基础。姚坊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全面完工,彻底解决了我县滨湖乡镇的排涝问题,这是我县水利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6月份的防汛过程中,该工程经受住了洪水的考验,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张家山及8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已开工建设,完成小(二)型以上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5座,解决存在农村安全饮水问题人口2.2万人,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建设标准农田5000亩,全面启动大港桥渠系加固工程。争取到齐埠圩除险加固工程等21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列入国家或省相关项目笼子,项目资金将过亿元;创新水务管理机制,成立了万年县水务管理委员会,向水务一体化管理迈出了重要一步;成功组建了大禹水利投资有限公司,将有效破解水利工程建设资金瓶颈。

三稳:

——粮食作物稳定增产。通过实施粮食高产创建工程,确保了粮食主产县的地位不动摇。全县共落实水稻面积59.62万亩,较去年增加3.53亩,粮食总产量达4.77亿斤,较去年增加0.04亿斤,实现了连续五年超历史。

——畜牧水产稳步发展。全县注册养猪企业共发展到23家,成立了养猪合作社5个,建立种猪场6个(其中一级资质2个,二级资质4个),建成万头以上规模猪场20个,年出栏100头以上的专业户196户(其中:1000头以上的有48户)。预计全年生猪出栏60.2万头,其中:供港7.3万头,分别比去年增长20.2%、25.86%;生猪产值预计可达9.3亿元,较去年增长41.3%。肉类总产量51280吨,以生猪为主的畜牧业产值达11.28亿元。全县共完成水产养殖面积65600亩,同比增长1.7%。其中珍珠养殖面积达6000亩,完成水产品产量XX0吨,同比增长37.9%,水产品总产值达到2.6亿元,同比增长30.9%。

——农业效益稳键增长。全县农业生产总值预计达22.28亿元,同比增长39.25%,农民人均收入3720元,同比增长101元,增长2.8%。

三提升: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万年珍珠集团顺利重组,贡米、生猪二大产业集团发展迅速,其中万年贡米集团年产20万吨大米生产线已开工建设,生猪产业集团4个万头猪场正在新建。万年贡米集团已成为省上市指导公司,珍珠集团成为市上市指导公司,万年生猪集团的上市准备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万年贡米集团可望实现产值13.85亿元,同比增长19.4%;生猪产业集团预计出栏生猪58万头,实现产值10.8亿元(数字来于生猪集团,其计算的产值超过农业局上报的全县生猪产值);全县各类农业企业已发展到250家,新增6家,万年贡米集团、万年生猪产业集团、万年珍珠集团、凤珠实业公司、喜果绿化公司5家企业成功入选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企业入围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评选名单;雷竹、油茶、吊瓜、食用菌、蔬菜五大新型产业基地初具规模。雷竹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油茶面积2万亩,吊瓜面积3000亩,食用菌面积5万平方米,大棚蔬菜基地近1000亩。农民专业合作社已注册73家,新增8家;农村经纪人已达478人;14个专业村被列入省“双十双百双千”工程“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新获绿色食品标志2个,全县获得绿标的农产品已达11个;五家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项目建设实施单位已完成计划投资额的77.6%,预计12月上旬可以全部进行项目验收。

——民生工程保障水平明显提升。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发放早稻良种补贴等各种涉农补贴3384万元,能繁母猪政策性保险覆盖面100%。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和雨露计划,培训新型农民3300人。扎实推进了12个扶贫开发重点村的扶贫工作,扶贫搬迁移民400人;保障城镇低保对象2885户、9460人,发放低保金1263万元,人均补差达140元;保障农村低保对象4529户、10835人,发放低保金675万元,人均补差达50元,发放城乡低保对象副食品补贴157.9万元;发放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86万元,极大地缓解了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开展了五保对象普查活动,全县共核定五保对象2521人,下发五保金380万元。水库移民扶持政策全面落实,拨付移民项目资金172.5万元。

——森林防火防控水平明显提升。面对灾后森林防火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全县各级投入前所未有的人力精力,采取前所未有的断然措施,打赢了一场科学防火的人民战争。(1)高位推动。将原森林防火指挥部升格为由县委书记任第一总指挥、县长为总指挥、分管副县长为指挥的森林防火指挥部,进一步加强了森林防火的领导。同时,县政府专门从财政安排了60万元经费,用于购置灭火装备,切实提高防火专业队伍防火灭火能力。(2)四级联防。建立了县、乡、村、组四级森林防火联防长效机制,县里成立了一支3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专业消防队,实行军事化管理,集中食宿,24小时在岗待命。每个乡镇、村委会、村小组按营、排、班的民兵建制形式,分别成立了一支40人以上的半专业森林消防队,2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应急队,10人以上的森林防火巡逻队,形成了四级联防、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3)全县动员。从各县直单位抽调了1409名干部在全县143个村(居)委会、1268个自然村和居民小组开展“千名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广泛宣传森林防火知识。防火期间,以县长令的形式印发了7万余份《万年县森林防火禁火令》、印刷了7万份《森林防火基础知识小册》发放到全县每个农户手中,并在全县中小学校广泛开展了“小手拉大手、小孩教父母”活动,将森林防火知识、法规带进千家万户,做到森林防火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有效地遏制了森林火灾高发态势,实现了清明期间“零”火灾目标。

总的来看,2009年全县农业农村工作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措施扎实、成效显著,但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较少,规模不大,带动能力不强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种粮比较效益下降。从XX年年9月份开始,全县化肥等农资价格持续上涨,目前,复合肥较去年同期增长80%,尿素增长25%,钾肥增长100%,磷肥增长90%,农药增长10—20%,因农资价格上涨,每亩双季稻种植成本增加了130元左右,而国家补贴为每亩136元,比去年增加了57元,农资涨价幅度远远超出国家惠农补贴幅度,较大程度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三是农业基础设施依然薄弱。虽然从XX年开始实施的三年病除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全面完成,梓埠联圩电排站更新改造工程顺利结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极大改善,但我县仍还有较多小型水库、万亩以下圩堤极需除险加固。同时,由于渠系配套工程严重不足,灌溉设施薄弱,导致渠系水利用系数偏低,水库虽然修好了,但不能发挥应有的效益。

二、2010年工作思路及措施

2010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县“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的关键一年,根据当前农村发展改革形势,按照县委、县政府战略部署,2010年我县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全精神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统领,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重点,着力推进农村改革、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综合各种因素,2010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目标:农业总产值达到24.06亿元,同比增长8%;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936元,同比增长5.8%;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斤以上。具体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创新一个机制,推进三大建设,实施五大工程。

(一)实施五大工程,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滞后,从根本上弱化了我县在农业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必须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提升农业发展水平、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市场牵动、基地促动、标准驱动、内外联动”五大工程,努力构建龙头企业加工附加值高、带动农户增收能力强、特色基地发展速度快的现代产业发展格局。

1、大力实施标准驱动工程。坚持把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加大监管力度,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监管水平。加快质量安全检测站建设步伐,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大力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标准化种养比重。加强监测体系建设,完善监测手段,提高监测能力,组织开展农产品例行监测和抽检活动,公布监测结果,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确保消费安全。严格农产品生产全程监管,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农药、化肥、饲料、兽药等投入品使用,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实行全程监控,切实从源头上杜绝各种安全隐患,严防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发生。加强农业品牌建设。培育万年生猪、万年贡米、万年珍珠等知名品牌,支持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加大农产品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保护力度。力争2009年认定无公害产地3个、认证绿色或有机食品4个。

2、大力实施内外联动工程。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加强与发达地区的联系和沟通,密切农产品经贸往来,强化信息、市场、管理、资源多方面交流、对接、联姻,力争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开展战略合作,有力提升我县农业开放度和外向度;坚持以“现代、科技、规模、高效”为标准,加强与对系,积极引进台资企业,加快赣台农业合作试验区建设,力争到2010年,该试验区初具规模,发挥出示范效益;积极鼓励各类农业企业、专业大户,突破传统地域界线,走出万年门户,开发利用外地资源,实现农业的外向扩张。

3、大力实施龙头带动工程。围绕贡米、生猪、珍珠三大产集团和省市龙头企业,做好项目扶持、技术服务等工作,力争三大产业集团早日上市,其它龙头企业实力更强、带动作用更大。研究出台扶持本县骨干企业的具体措施和评选办法,重点扶持50个强势骨干企业,促使全县农业企业整体崛起。进一步发挥我县资源、产业优势,吸引县外资本、民营资本、工商资本到我到投资、开发农业,重点引进国内外大型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集团,借助外力发展一批起点高、规模大、链条长的大型农业项目,用一流企业、一流技术、一流产品尽快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力争今年新增农业企业10家,其中加工型企业新增5家。

4、大力实施市场牵动工程。进一步完善农产品的市场体系,以批发市场和区域性专业市场为重点,放手发展、积极引导、逐步完善,为农产品销售提供载体。加快培育各类中介组织和农民经纪人,发展壮大以农民为主体的农产品营销队伍。加强农业信息服务,加快农业信息体系建设,抓紧实现与乡镇站所、农产品市场、龙头企业、农业中介组织的联网,开拓无形市场。

5、大力实施基地促动工程。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实施优质粮食产业工程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切实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水平,确保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5亿斤以上。围绕贡米、生猪、珍珠等特色农业,重点抓好裴梅的3000亩有机贡米基地、湖云的万亩省级水稻高产示范片、以梓埠为主的20个万头猪场、以石镇为主的千亩吊瓜基地和5万平方米的食用菌基地、以上坊为主的千亩大棚蔬菜基地等建设。力争2009年生猪出栏70万头,实现产值10亿元。

(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深入推进农村改革

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上,针对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不相适应,劳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利用不充分,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层次薄弱等矛盾,重点在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上下功夫,努力推进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切实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一是依法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以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权能为重点,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加强管理和服务,鼓励农民以转包、转让、出租、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鼓励农村种养大户、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外出务工返乡创业者等多种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切实创新农业经营方式。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建设现代农业中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制度性的关键性举措,研究制定扶持政策措施,促进加快发展。使其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和完善双层经营体制中统一经营及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载体。三是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扭转双层经营体制“统”的功能薄弱的格局。适应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趋势,大力发展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重点通过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和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和服务机制创新,奠定农业公益的基础;研究制定扶持发展经营组织的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使其成为完善双层经营体制和发展规模经营的有效实现形式。

(三)推进三大建设,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抓好项目申报工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扩大内需政策措施的战略机遇,认真研究和用好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盯紧重点支持领域和项目,做好项目的策划、规划、立项、编制及申报工作,争取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计划笼子,确保并争取突破应有份额。另一方面,抓好项目实施工作。尽快完成《万年县江河流域综合规划》和《万年县农田灌溉工程规划》设审;抓紧实施大港桥、群英2座中型及11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切实做好大港桥(含余源)水库灌区渠系配套加固工作,全面启动万亩圩堤齐埠圩除险加固和鄱阳湖二期治理第6个单项工程,大力实施以供水水源地、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和崩岗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项目,继续推进造地增粮富民工程和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建设标准农田4.5万亩;解决全县12乡(镇)2万人口的农村饮水安全问题。

2、推进新农村建设点建设。坚持用经营的策略建设新农村不动摇,以打造有个性的特色化村庄为核心,进一步创新思路、机制和方法,强力推进,快速启动,较好保持新农村建设工作在全省、全市格局的领先地位。在选点定点上,突出“三个优先”:优先选择国道、省道沿线和中心城镇、旅游景区周边的村庄列入明年试点范围,集中力量打造连线成片精品亮点;优先选择一批产业发展、人居环境、乡村文化的个性化村庄,并给予叠加点扶持其改善基础设施和打造工作特色。优先选择先期成立理事会、组织完成“三清”、签订农户分户项目协议书、筹集资金10万元以上的村庄列为试点。在工作方法上,坚持“四个结合”:坚持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相结合,把新农村建设工作同弘扬稻作文化相结合,把改水改厕同普及太阳能和沼气建设结合,把推进城镇化和实施民生工程相结合。在推进机制上,注重“五个强化”:强化结对共建机制、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强化规划执行机制、强化投入多元机制、强化奖优罚劣机制。

第8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一、搞好技术培训指导

(一)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共召开大春技术培训会5次,培训村、组干部和农户3580人次,到各村组开现场培训会5次,广播讲座3次,培训农户15000余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1个,3550份。

(二)搞好技术指导。在各农时关键时期,农技人员都深入村、组搞好技术指导和服务工作。为了搞好抛秧、旱育秧推广,农技人员到现场不下10次,特别是育秧阶段,手机成了“农技110”,农户有呼就到,通过不懈努力,目前村已成片推广抛秧、旱育秧2100余亩,在全镇已成燎原之势,全镇共推广旱育秧、抛秧12500亩。

共深入村组进行技术指导665次,通过门市接受技术咨询服务1510人次。

二、搞好试验、示范

做好示范。农技站共搞四个示范片。1、村抛秧示范片1500亩;2、村优质果树示范片1000亩;3、村三组优质稻示范片100亩;4、临江村8、9、10、11组薄壳核桃示范片500亩;农技站为示范片提供技术资料1500份,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通过努力,示范片的示范效应大大增强,起到了以点带面,树立样板的作用。

三、搞好常规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通过示范,全镇优质稻推广达到13400亩,推广率达100%以上,水稻施用多效唑1850亩,达100%,一代螟虫防治达95%以上,地膜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地膜面积由全镇3000亩扩大到了6175亩,连续免耕达13000亩。优质油桃、薄壳核桃标准化技术推广达1000亩。

四、认真抓好以节本增效和结构调整为重点的技术推广,引导和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一)坚持节本增效原则:全镇在大田作物上,大力宣传节本增效技术的推广应用,在保证稳定高产的情况下,尽量让农民节约劳动力,节约资金投入,以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全镇大力推广了水稻旱育秧和抛秧12000亩。

(二)转变传统种植方式,大胆搞好结构调整。由于近年水源紧张,农技人员大胆向农户推荐走旱路,大力推广高产玉米3000亩;其他多经作物如:地膜西瓜、地膜花生、地膜蔬菜等3600亩,推广固定厢沟双免耕栽培13000亩,使农民由传统种植方式向现代种植方式迈出可喜的步伐。

(三)组织好农民工培训工作。镇上成立了农民工培训领导小组,全镇共进行引导培训520人,转移输出2972人次。

(四)做好沼气安全生产和维护工作,大力推广沼气综合利用1000户。

(五)做好果树管理的指导工作。镇上技术人员深入各村,特别是深入到各村的专业大户中指导他们搞好生产和管理,加强培训工作,共发放技术资料1200余份,开现场会3次,新发展果树1000亩,其中新栽植核桃400亩,枣树100亩,技改150亩,种植蔬菜100亩。

(六)做好制种工作。全镇共在三渔村、临江村、酒垭村发展水稻制种600亩,在临江村9组发展油菜制种100亩,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五、存在问题及下半年打算

(一)存在问题。农技推广工作面临千家万户,人手少,工作面大。推广难度大。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做好农业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2、认真做好试验示范,以点带面,树立样板。

第9篇:农村农业工作总结范文

思南农村商业银行2014年网点服务

标准化工作总结

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及网点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文件要求,明确2014年为服务规范年,着力推进网点服务标准化工作,实现网点服务标准化、流程化、规范化、科学化,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服务竞争力。自2014年3月正式启动我行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至今年12月已完成6个的标杆网点创建工作,完成了省联社下达的本年度创建任务,现将思南农商行2014年服务标准化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我行按照《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及网点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要求聘请外部专业培训机构于2014年5月12日至29日组织全辖266名员工开展银行职业品质暨网点服务提升培训,员工参训率达100%。此次培训得到行

领导高度重视,培训期间老师授课讲解课题深入浅出,幽默风趣,全体员工气氛活跃,踊跃发言,积极参与互动,通过此次培训,增强了全员职工的凝聚力、执行力、服务力,使全体员工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二)针对省联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和全面推进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我行成立客户服务部制定专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并建立健全了关于网点服务标准化管理的相关制度及服务规范监督检查、客户满意度调查及客户投诉处理机制等,服务日常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三)思南农商行根据《贵州省农村信用社网点服务三年提升工程及网点服务标准化实施方案》要求,对2014年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计划达标的网点(即大坝场支行、三道水支行、文家店支行、合朋溪支行、亭子坝支行、大河坝支行)进行了网点改造、服务礼仪培训、业务技能培训等,网点服务环境、员工服务形象及日常服务行为规范得到很大提升,在当地客户满意度很高,受到广大客户一致好评。

(五)严格执行网点服务管理检查制度,对2014年申报的计划达标的6个网点进行了专项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了通报。

二、存在的问题。

在网点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虽然6个网点达到验收标准但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因思南农商行标杆网点创建工作实施较晚,培训力度不够,总行监督、制度执行不到位。二

是网点员工服务意识虽有提高但执行力不强,标准化服务流程服务手势不规范。三是优质服务评比等活动开展较少,员工参与积极性有待提高。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由客户服务部组织实施,定期对辖内所有员工开展礼仪、服务规范、业务技能等服务标准化培训,更好的提升服务形象、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弥补2014年服务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所发现的不足。

(二)做好2015年服务提升年计划达标的14个网点(40%)的服务标准化建设的各项工作。 (二)积极开展优质服务评比活动,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多说、多学、多练,推动行内良性竞争使员工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加强合作、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