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范文

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

第1篇: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范文

一、开展工作情况

2019年12月1日统计扶贫资金支出进度表,向分管长汇报各单位支出进度。

2019年12月3日对扶贫动态监控系统资金指标进行分配,和支出录入。

2019年12月6日在财政四楼会议室,全职工参加财政扶贫资金动态监控工作视频会。统计19个扶贫专项报表报。

2019年12月10日统计28件民生实事12月份预算执行情况报表,要求部门一定要和州级主管部门核实数据,数据必须一致,报表要部门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分管股室审核后交到预算股汇总。

2019年11-13日与专项部门核对19个专项和涉农整合资金报表,统计支出数,核实各部门是否达到支出进度。

019年12月14日,清理2019年涉农整合资金和19个专项扶贫资金结转结余。

2019年12月16日,统计支出进度台账。

2019年12月19日,为2019年决算做前期准备工作,组织全职工学习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相关政策。

2019年12月22日在县委五楼会议室,召开了县2019年脱贫会议。

2019年12月23日清理归口单位2017年结余资金。

2019年12月25日填报2018-2019年财政应返还额度资金统计表。

2019年12月26日在财政四楼会议室召开了脱贫攻坚会议,由我总会计师侯波主持。

二、下一步开展的工作

1、根据省脱贫攻坚要求,围绕2019年脱贫攻坚规划和年度计划,结合部门专项规划,在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范围内提出包括主要目标任务、具体建设内容的年度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积极协助脱贫攻坚办,认真编制2019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方案,于12月31日前报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及州财政备案。

第2篇: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范文

今天会议的议程比较多,参加会议的人员也比较多,为了保证会议的质量和效果,我再强调一下会议纪律。关闭手机等通讯工具;不要在会场吸烟;不得喧哗、交头接耳、随意走动;严禁中途退场。

下面,会议进行第一项,我宣布:20__年度总结表彰大会现在开始。(奏乐)

会议进行第二项,请区委书记__*同志作重要讲话。

会议进行第三项,签订20__年目标责任书。请签订目标责任书的同志按宣布的顺序依次上台。

(一)首先请__*镇书记、镇长上台,__做好准备。

(二)----(三)----(四)-----(五)------(六)-----会议进行第四项,宣读表彰决定。

1、首先请区委副书记__*同志宣读《关于嘉奖在20__年度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单位的决定》、《关于表彰20__年度先进单位(集体)、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决定》。

2、请区委副书记____同志宣读《关于表彰20__年度区域性税源建设和纳税先进单位的决定》、《关于表彰20__年度招商引资工作先进单位的决定》、《关于表彰20__年度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处理问题及工作先进单位(集体)、先进工作者的决定》。

3、请区委副书记____同志宣读《关于对20__年度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进行表彰和命名的决定》、《关于表彰20__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的决定》。

4、请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____宣读《关于表彰20__年度城区管理暨爱国卫生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决定》、《关于表彰20__年度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道路建设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的决定》。

会议进行第五项,对受表彰的先进单位代表颁奖。

(一)请受到区委、区政府通令嘉奖的单位:

1、区财政局

2、----

3、----

4、公安分局上台领奖

(二)请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的先进乡(镇)、街道办事处:

1、----道街办事处

2、----办事处

3、----办事处

4、----上台领奖。

(三)请受到区委、区政府表彰的先进单位按照分组上台领奖

第一组:请

1、区委办公室

2、区纪检委(监察局)

3、区政法委

4、区委组织部

5、区委宣传部

6、区委统战部

7、公安分局

8、国税局

9、地税局

10、工商分局

11、监督分局

12、行政执法分局

13、财政局上台领奖

第二组:请

---上台领奖

第三组:请

---上台领奖

第四组:请

--上台领奖(四)请纳税先进单位:

----上台领奖

(五)请区域性税源建设先进单位:

---上台领奖

(六)请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1、南关办事处

---上台领奖

(七)请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城区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上台领奖

(八)请区级文明单位:

---上台领奖

(九)请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

---上台领奖

(十)请城区管理工作先进单位:

1、甜水井办事---上台领奖

(十一)请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先进单位:

---上台领奖

(十二)请发展农村经济和农业特色经济先进村:

---上台领奖受到表彰未上台领奖的单位(集体)和个人,会后以系统为单位到有关部门领奖。

今天的会上, 我们宣读了《关于嘉奖在20__年度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单位的决定》、《关于表彰20__年度先进单位(集体)、先进生产(工作)者的决定》等文件。隆重表彰了全区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区委、区政府与各乡(镇)、办事处签订了目标责任书。×××书记总结了20__年的工作,全面安排部署了今年的工作,对全区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下面,我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入学习,认真领会,切实贯彻落实好大会精神。今天的会议表彰了先进,分析了形势,明确了目标,为完成全年工作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级各单位要以学习先进、加快发展为主题,开展入耳、入脑、入心的造势活动,把这次会议精神变为推动全区各项工作的持久动力。通过认真学习、深入贯彻,进行一次深入的、广泛的再动员,把全区广大干部职工的注意力凝聚到加快发展上来,以先进为榜样,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千方百计加快发展步伐。过去的一年,通过全区上下的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全区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但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到,我区的经济总量与大区地位还不相符、结构性矛盾还很突出、发展速度还不够快,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难度很大。我区现在的发展形势一是千载难逢;二是缓进则退。对此,各级各单位要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增强“不进即退,小进也是退”的危机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形成“思想不断解放,发展永不自满”的浓厚氛围,推进我区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突出重点,把握全局,集中精力抓好重点工作。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任务,关键是要抓住工作重点,通过重点突破带动全盘工作的开展。全区上下要围绕建设新型城区的总目标,认真实施“农业稳区、工业强区、商业富区、科教兴区”发展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工业振兴、三产发展、农业增效、招商引资、财政收入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整体竞争力。

第3篇: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范文

“三个注重”发挥人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注重激发党政人才引领脱贫。注重选优专技人才服务脱贫。注重用好实用人才带动脱贫。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发挥人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人才工作提纲划,欢迎大家阅读。

 

1.用好人才“第一资源”筑就人才高地

真心引才,高标站位谋未来。

实招聚才,打造引才“强磁场”。

产业留才,锻造育才“成长链”。

2.瞄准五个“着力点”扎实开展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工作

一是创新编制使用通“堵点”。

二是突出关键环节强“重点”。

三是深度分析研判解“难点”。

四是强化政策宣传聚“热点”。

五是增强服务管理提“质点”。

3.着力营造人才发展良好环境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做好“规划图”。

二是实施重点项目,打造“孵化器”。

三是聚焦产业一线,开设“实训场”。

四是搭建创业平台,构建“新洼地”。

五是强化保障服务,激发“精气神”。

4.多措并举持续推进科技特派员工作

一是在精准选派上下功夫。

二是在培育实体上做文章。

三是在履职尽责上见实效。

四是在管理服务上求突破。

5.“四个突出”激发人才活力

一是突出政策导向,破解“引才”难题。

二是突出人才需求,加大“育才”力度。

三是突出作用发挥,增强“用才”实效。

四是突出服务保障,营造“聚才”环境。

6.搭建“四个平台”激活人才“智慧泉”

一是搭建挂职锻炼平台。

二是搭建科技助农平台。

三是搭建东西交流平台。

四是搭建真心引才平台。

7.多举措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二是持续优化人才引进环境。

三是加大人才队伍培训力度。

四是注重人才队伍作用发挥。

8.创建药材产业“人才库”按下乡村振兴“快车键”

围绕人才培育强化理论教育。

围绕规模扩大强化优势利用。

围绕突出实效强化项目推进。

9.聚力打造人才聚集发展“洼地”

聚焦靶心,创优人才发展“软环境”。

提高待遇,提升人才扶持“含金量”。

贴心服务,搭建人才保障“连心桥”。

10.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厚植人才聚集“沃土”

“奖励+考核”共举,营造企业引才“大环境”。

“硬件+软件”齐抓,构建企业用才“主阵地”。

“激励+保障”并行,优化企业留才“生态圈”。

11.聚力“四高”,积极打造“1+N+9”人才政策体系

“高起点”制定“1”个规划。

“高质量”配套“N”个办法。

“高标准”强化“9”种保障。

“高效率”推动政策落地。

12.“五举措”助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一是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二是聚焦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持续加大引才培养力度。

三是大胆探索灵活用人模式,鼓励支持各类人才立足岗位做贡献。

四是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不断创新人才发挥作用的渠道。

五是积极开展人才蹲基层等活动,搭建人才服务发展良好平台。

13.念好“四”字经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广开渠道“引”人才。

精准施策“育”人才。

搭建平台“用”人才。

真情服务“留”人才。

14.“四个注重”提升人才工作整体水平

一是注重急需紧缺引才。

二是注重实践锻炼育才。

三是注重作用发挥用才。

四是注重营造环境留才。

15.多举措加快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二是持续优化人才引进环境。

三是加大人才队伍培训力度。

四是注重人才队伍作用发挥。

16.聚焦人才队伍建设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聚焦电商人才,打造甘肃电商谷产业园

聚焦医疗人才,打造万里医院培训基地

聚焦双创人才,打造云创大学城示范园

17.“四个一”培训模式助推乡土人才培育

选准一批培训对象。

定准一批培训内容。

聘请一批实训讲师。

建立一批实训基地。

18.“四措并举”盘活用好第一资源

一是真心实意爱才。

二是拓宽渠道引才。

三是紧贴发展用才。

四是优化环境留才。

19.“五举措”促进劳务人才助力脱贫攻坚

多维宣传引导,促“送得出去”。

打造劳务基地,促“稳得下来”。

强化需求导向,促“学到技能”。

健全管理服务,促“流得回来”。

紧盯回流人才,促“带动起来”。

20.“三个转变”提升村干部培训实效

“填鸭式”教学向“菜单式”培训转变。

“单一化”形式向“多元化”模式转变。

“坐下来”学习向“走出去”取经转变。

21.“四步联动”强化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拓宽渠道“选才”。

强化措施“育才”。

健全机制“管才”。

搭建平台“用才”。

22.建立药材种植“小基地” 做好人才培养“大文章”

深入调研,找准特色产业。

整合资源,搭建培训平台。

突出实用,创新模式培养。

服务大局,带动群众脱贫。

靠实责任,强化项目管理。

23.“筑巢引凤”助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外引内生,抢占人才“制高点”。

多方联动,打好育才“组合拳”。

综合配套,打造栓心“强磁场”。

24.强化人才引领助力乡村振兴

聚焦特色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育。

精准对接开展农业科技人员选派。

搭建平台强化人才示范带动作用。

25.抓实培育乡土人才全力助推乡村振兴

注重示范引领,培育“业务精”乡土人才。

注重实践传授,培育“技能强”乡土人才。

注重理论教育,培育“素质高”型乡土人才。

26.聚焦四个环节厚植人才土壤

搭建平台“引”。

多措并举“育”。

围绕发展“用”。

优化服务“留”。

27.三项机制加大脱贫攻坚人才支撑力度

建立脱贫攻坚党政人才责任机制。

建立脱贫攻坚专业人才配置机制。

建立脱贫攻坚人才考评激励机制。

28.“双百四联”专家活跃在脱贫攻坚一线

结合重点工作和实际需求,实现科学精准选派。

找准问题短板和症结所在,明确具体工作任务。

创新管理方式和工作载体,激发专家人才活力。

29.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升人才管理服务水平

加快人才政策创新。

增强人才工作合力。

激发人才队伍活力。

30.“三个注重”发挥人才作用助力脱贫攻坚

注重激发党政人才引领脱贫。

注重选优专技人才服务脱贫。

第4篇: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范文

一是产品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争创名牌产品2个以上。开发3个以上具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产品质量可比性跟踪监督抽查合格率达到90%以上。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建立健全大中型企业先进质量管理体系并有效运行,力争2户以上企业获得省、市政府质量奖,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

二是工程质量水平显著提升。大中型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竣工工程质量和安全卫生指标全部达到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其它工程建设项目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0%以上。争创国家“鲁班奖”优质工程1项以上,省“飞天奖”优质工程2项以上。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均达到100%。水利与节水改造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大型工程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

三是服务质量水平显著提升。交通、旅游、通信、商贸、现代物流、医疗卫生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等主要服务行业基本建立服务质量体系。重点服务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GBT19004国家标准。质量诚信普遍提升,用户和消费者满意度指数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创建1户省级服务名牌企业。

四是环境质量水平显著提升。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明显减轻,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饮用水源水质符合国家标准,污染物排放总量逐年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全面达标,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逐年提高,城市生态环境与绿化水平明显提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质量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产品质量

1.现代农业。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形成规模化、集团型竞争优势。以“紫荆红”庄薯”强庄”等特色品牌为依托,以果品、洋芋、畜牧产业为重点,积极扶持建办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促销、利益驱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全国农区绿色畜牧基地、优质果品出口创汇基地和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基地建设步伐,完善具有庄浪特色的农产品标准体系,建立健全主要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大力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年,制(修)定农业地方标准2项以上,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个以上,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2个以上,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以上,庄浪果品优果率达到70%以上,优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主要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到70%以上。

2.煤电矿产业。提升煤电和矿产业发展质量。积极推进有基础、有潜力、有开发前景的资源开发利用,坚持保护资源、提高回采率、转化增值、延长服务年限的原则。实施多金属矿勘查利用、年产1万吨金属钙生产线、金龙矿业公司铅锌矿石采选项目,继续实施县煤矿的技术改造,提高生产能力,建成黄庄煤矿。做好庄浪电厂的前期准备工作,为发展我县能源产业打好基础。年,主要煤炭产品质量优等品率达到95%以上,化工、水泥、煤炭等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3.药品行业。加快关山六乡镇中药材基地建设,以庄浪县中药饮片厂等企业为依托。建成5000吨中药饮片加工及500吨中药提取液生产线,形成以中药材加工为主的制药产业链。药品生产和经营企业全部通过《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药品经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SP认证,特色中成药、生物制品、生物制药等新技术产品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4.草畜加工业。突出发展畜产品加工、饲料加工和养殖龙头企业建设,围绕建设全省商品猪生产基地和发展优质肉牛产业两大目标。争取肉牛无公害产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打造畜禽产品品牌。以娇芸公司等加工企业为依托,加快肉牛、生猪、禽类精深加工,形成肉食深加工产业链。建成10万吨秸杆生物全价饲料生产线和5万吨有机—无机生物复合肥生产线,增加农畜产品附加值。

5.果菜加工业。形成果品深加工产业链。以河谷川区和城镇郊区为重点,加快果汁、果醋等果品加工型企业建设。积极发展设施蔬菜,引进新建一批蔬菜深加工企业,争取在通化乡投资建成山野菜加工厂。以马铃薯为原料,加快发展薯类全粉、速冻薯条、食用淀粉、工业淀粉等产品,建成一批大型粉条、淀粉精深加工企业,形成马铃薯综合加工产业链。年,健全农产品标准体系和质量检测监控体系,重点食品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食品质量与安全、卫生指标达到国家强制性标准。

6.建筑材料。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重点实施年产50万吨石灰石生产线、日产3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年产5000万块矿渣免烧空心砖生产线、年产50万立方米混凝土搅拌站等项目。依托骨干建材企业,依托境内丰富的石灰石等建材资源。整合建材资源,积极发展轻型、节能、环保等新型建材,大力发展非粘土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墙体材料,不断创新优势,加快提速发展。年,全县建材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水泥产品全部按国际标准组织生产,80%以上企业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

二)工程质量

1.建设工程质量。抓好建筑市场、重点项目和住宅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严格落实工程质量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等制度。加强对工程勘察、设计、施工、设备安装、调试及原材料采购等环节的全程监控,健全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制度。严格质量检查和监督,全面落实建设工程质量回访、保修承诺制和工程质量投诉制度。年,全县房屋建筑与市政工程质量监督覆盖率达到98%,县城新建民用建筑实施节能标准比例达到50%,室内装饰工程节能环保符合国家标准或规范要求。

2.交通工程质量。严格执行交通工程强制性技术标准、各类技术规范及规程,项目法人、勘察单位、监理单位等参建各方要遵守《公路工程质量管理办法》和《公路工程质量监督规定》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全面履行工程合同义务,依法对交通工程质量负责。年,全县高速公路平均优等率达到95%以上,干线公路平均好路率保持在90%以上,县、乡公路路面平均好路率达到85%以上。干线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90%以上,乡村公路竣工验收合格率、优良率分别达到100%、85%,平天、庄静高速公路庄浪段等工程达到省级优质工程。

3.农田水利工程质量。加强农田水利工程质量管理,按照“管理规范化、施工程序化、检验标准化”要求。把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成民心工程、精品工程。建立农田水利工程质量责任追究制,对施工企业、监理单位和主要责任人情况进行登记注册。年底,全县中低产田改造、土地开发整理和基本农田建设等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综合优良率达到75%以上。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河段治理、灌区改造、雨水积蓄利用等工程质量合格率达到100%综合优良率达到80%以上。

三)服务质量

1.旅游业。大力开拓旅游市场,以打造云崖寺“生态观光、休闲度假”旅游胜地和梯田“现代农业观光、红色旅游基地”为重点。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加快云崖寺、朝那湫、陈家洞、赵墩沟和堡子沟流域梯田等景区创建国家生态旅游风景名胜区步伐。全面推行《旅游规划通则》等行业标准,建设全县旅游质量管理体系,开展游客满意度测评和服务质量跟踪活动,全力打造诚信旅游品牌。

2.交通运输业。加强运输的严密组织和科学调度,基本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规范的标准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客运快速化、货运物流化、服务多元化。按照路、站、运一体化”要求,提升农村客运站点服务功能,实现村村通班车。至年,基本实现客运“零换乘”货运“无缝衔接”目标,正常气候等自然条件下,公路长途客运班车正点率达到85%以上。

3.商业服务行业。推行服务行业国家标准,大力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兴商”活动。实行商品质量负责制。大中型商场、超市基本杜绝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重点服务行业贯彻实施《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商场、饭店、银行、邮电、医院、社区等窗口服务单位采用先进管理方式,积极推行国际标准。

4.金融保险业。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推动金融保险服务创新。大力推行金融、保险行业服务标准化,完善投保、承保等客户服务体系。要以方便客户为原则设置工作程序,进一步优化服务产品结构,提高保险理赔效率,切实维护被保险人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员工素质,改进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营造良好服务环境。年,顾客满意度较年底提高10个百分点。

5.现代物流业。加快县城和南湖镇物流配送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以培育大型物流企业为重点。加强商贸企业与制造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合作,培育形成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构建高效物流运输网络。推进加盟连锁和配送经营,实施物流配送中心网络体系、日用消费品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农业生产资料现代经营服务网络体系、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乡镇农贸市场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物流业,加快传统物流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变,努力把现代物流业培育成我县新兴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6.邮政电信行业。着力提高顾客满意率。建立完善电信服务规范和服务标准体系,加快制定提高邮政电信行业服务质量工作方案。提升质量承诺层次和诚信水平,提高通信质量,做到计量准确、服务至上、顾客满意。年,邮电行业整体服务质量明显改善,电信计时收费等热点问题得到及时处理和有效监督,顾客满意度达到85%以上,用户投诉处理及时率达到98%。

7.医疗卫生。建立能够充分体现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质、救死扶伤职业道德、严谨负责执业精神的医疗体制,促进医疗卫生工作方式和服务模式的转变。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入手,深化医疗制度改革。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积极引进先进的医疗服务理念,建立高效有序的医疗服务质量体系、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和可追溯的责任追究制度,全面提升救治水平、诊断水平、医疗水平和护理水平。年,全县二级甲等医院全部建立医疗质量安全评价体系,并全部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四)环境质量

1.空气质量。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三项污染物排放年均值逐年下降,城市空气质量逐年提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四项减排指标年均削减1.5%城区空气环境PM10年日均值控制在0.10mg/Nm3之内,SO2年日均值控制在0.06mg/Nm3之内,NO2年日均值控制在0.08mg/Nm3之内,空气优良天数达到90%以上。

2.水质量。庄浪河、水洛河、葫芦河等主要流域水质均达到标准规定。水质稳步提升。水库和具有农业灌溉功能的河流,水质达到农业灌溉水质标准。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饮用水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县城水域功能区的水质和生态景观水域的水质均达到国家标准,城区污水处理厂实现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全处理,达标率达到100%运行率达到95%以上。

3.生态质量。持之以恒地推进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建设。自然生态功能得到回复和提升。杜绝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侵害农田,农用土壤得到有效保护和改善。工业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医疗废物以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得到安全处置。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运行率100%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100%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名牌产品培育。提高名牌产品自主创新能力和名牌产品在同类产品的带动力和影响力。落实名牌激励政策,探索引导企业把争创名牌与可持续发展、调整产品结构、质量管理、标准化管理和计量体系建设等紧密结合。鼓励企业加强科技创新、新产品开发、申报专利等工作。优化名牌产品结构。培育具有较强积聚功能和辐射作用的名牌产品。加强名牌产品管理,实施名牌企业动态监管,组织对名牌产品生产企业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抽查和监管,对严重违反市场竞争规则以及出现重大质量违规问题的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取消违规企业的名牌产品称号。

二)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对照国际国内先进标准,对现行技术标准水平进行一次全面评审,寻找差距,准确定位技术标准的提升方向和层次。鼓励外向型企业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增强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二是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以大宗主导和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努力构建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加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以标准化为先导,带动主要农产品质量的整体提升和农业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和经营。三是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以规范服务行为、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服务诚信度为重点,抓紧制定覆盖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旅游、医疗卫生、交通运输、邮政通信等服务业的地方标准,一是加快升级工业产品技术标准。工业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要组织力量。加大服务业标准推行力度,有效提升服务业规范度和标准领域覆盖率。鼓励服务单位制定高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企业标准,深入推进服务企业标准化工作。

三)切实提高质量诚信意识。建立和完善企业质量档案数据库,以质量水平和保证能力为基础。做好质量信用的记录和更新,依据《企业质量信用等级划分通则》GB/T23791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信用等级评价指标体系。先行试点,总结经验,逐步开展对企业质量信用的评价工作,企业的质量信用等级,金融信贷、政府采购、工商管理、工程招标、招商引资等领域实现质量信用信息的应用和共享,对不同信用等级的企业施行分类监管,推动企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

四)扎实提高检验检测能力。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的原则。加强县级质量检验检测项目建设,重点加强食品、建材、农产品的微生物和有毒有害检验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环境质量检测机构的技术能力。加强行业检测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现有行业检测机构作用。

五)全面加强质量宏观管理。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半年一次质量分析报告,建立质量状况分析报告制度。质监、环保、住建、发改等部门定期分别对产品质量、环境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和倾向性问题,把握质量提升进程。建立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将宏观质量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纳入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之中,作为衡量经济增长和运行质量的重要元素和指标,充分发挥质量效益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质量和效益的提升推动经济增长,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四、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全面启动实施新一轮质量振兴各项工作。县质监、住建、发改和环保四个单位要尽快提出提升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的实施意见,并分年度提出具体的重点工作目标任务。各乡镇、各有关部门都要结合各自实际,召开全县推进质量振兴工作会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全面组织实施。

2.实施阶段:及时报告实施进展情况。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要加强督促检查,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对质量振兴工作绩效进行跟踪分析。全面推进质量振兴工作。通过各乡镇和各有关部门的努力,全县质量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预定的目标任务,质量工作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明显增强。

3.总结阶段:组织考核验收,总结经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质量振兴工作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等工作。县质监局、县住建局、县发改局、县环保局分别承担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环境质量工作的综合牵头责任,要切实履行组织协调职责。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领导,确保质量振兴各项工作部署落到实处。

二)明确工作职责。完善责任体系。县推进质量振兴领导小组负责制定绩效评价考核办法,加强考核督查,定期向县政府报告进展情况。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收集信息、掌握动态、分析问题、制定措施、提出建议、督查指导,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工作进展情况。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制定和组织实施本部门推进质量振兴的具体方案。各乡镇要制定推进质量振兴的实施方案,把质量振兴的各项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

第5篇: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范文

旅游业是朝阳产业、绿色产业,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拉动作用大,在调整经济结构、降低经济风险、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扩大再就业和对外开放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县生态环境良好,人文积淀深厚,发展旅游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潜力十分巨大。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大力实施“旅游活县”战略,积极抢抓机遇,持续加大投入,完善配套设施,强化宣传推介,倾力打造桔园、张骞墓、南沙湖三大重点景区,取得了显著成效,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产业已成为第三产业发展中最活跃的动力引擎。但是,与省、市要求相比,与周边县区相比,我县仍存在旅游投入不足、配套服务不完善、产业链条不长、带动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把旅游业放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谋划,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突出重点、提档升级,全力打造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旅游市场体系,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县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吸纳社会就业的富民产业、调整经济结构的领头产业、引领生态文明和低碳经济的先导产业,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总体思路与工作目标

(一)发展思路:以党的十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文化旅游名县”为目标,以桔园、南沙湖、张骞墓景区为重点,整合旅游资源,加快产品开发,优化发展环境,打响“张骞故里·神奇桔乡”旅游品牌,推动旅游景区由生态观光向休闲观光、会议度假、文化体验并重的方向转变,加速推进旅游产业全方位、大跨度、跳跃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旅游接待人数年均增长25%以上,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40%以上。到2015年,全县旅游接待人数达到350万人次、力争达到4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4亿元、力争16亿元;建成4A级旅游景区1个,力争建成四星级旅游饭店1个。旅游产业体系更加健全,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和成熟,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旅游业的辐射带动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旅游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把建成一流特色旅游目的地。

三、主要任务

(一)推进重点景区开发建设步伐。按照“三大板块”布局,集中力量开发桔园、张骞墓和南沙湖三大重点景区。

1.重点开发区。以打造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目标,按照“一心、四区、一轴线”规划布局,突出休闲功能,彰显文化特色,倾力开发休闲养生、会议度假、文化体验等适合不同人群的旅游项目,加快推进以地母文化观光体验为主题的宗教文化区、以会议休闲为主题的、以养生度假为主题的明珠湖景区、以生态观光和水文化体验为主题的鸟语林景区等景观节点建设步伐,增设休闲娱乐项目,改善餐饮住宿条件,积极发展南沙鲜鱼为代表的特色餐饮,举办高规格的路亚赛事,力争用3-5年时间,将其建成区域性热点旅游景区。

2.积极开发张骞墓景区。以张骞墓申遗为契机,深入挖掘张骞文化内涵,高标准编制旅游发展规划,以“畅游丝绸路,拜谒博望侯”为主题,借助国家大丝绸之路的品牌效应和张骞的名人效应,把张骞墓打造成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线路上重要的景观节点,创造条件在创建中国外交官培训基地,努力将张骞墓景区打造成乃至开拓国际旅游市场的窗口。

3.推进桔园景区转型升级。以打造“中国柑桔生态观光第一园”为目标,针对景区资源特点和存在问题,编制提升规划,并尽快启动新一轮开发建设,不断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内容,积极探索市场化运营模式,推动景区由生态观光向休闲度假转变,把桔园打造成内涵丰富、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精品景区。

(二)加强旅游设施建设。依照“舒适、便捷、顺畅”的要求,加快建设和改造县道与旅游景区(点)的连接道路,重点支持上元观通往南沙湖、108国道通往张骞纪念馆的旅游专线道路建设,积极支持、引导汽车客运企业开辟通往重点旅游景区的公交专线,尽力解决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的制约问题。加强景区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旅游购物商店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具有鲜明视觉效果和有效引导作用的旅游交通标识,完善景区旅游信息咨询查询系统。进一步加大城市绿化、美化、亮化、净化水平,完善城区主要道路、广场、宾馆等公共场所和营业场所的公共信息标识,加快星级酒店建设和大众型文化休闲场所、洗浴中心、保健场所、足疗、酒吧等服务业发展,打造历史风貌街区、特色小吃城、旅游商品购物超市,开发旅游休闲、户外运动和晚间娱乐项目,提升城市商业街区、餐饮街区和商务酒店的经营管理水平,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

(三)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依托桔园、南沙湖、柳林航空工业园、张骞墓等优势资源,深入挖掘柑桔文化、地母文化、张骞文化等特色文化、传统民俗风情和地方饮食文化,陆续串联古路坝、宝山遗址、李固墓、洞阳宫等景点,大力开发农业生态观光游、乡村休闲游、宗教祈福游、周末度假游、文化体验游等特色旅游产品,建设一批规划合理、风光独特的休闲农业示范点;鼓励、扶持旅游景区(点)设立文艺表演中心,建设大众型文化休闲场所、酒吧风情文化街、茶楼街、旅游购物街;制定旅游商品生产和开发规划,积极鼓励和支持研发具有特色、方便游客携带且适销对路的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和土特产品,重点扶持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有一定经营规模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旅游商品开发龙头企业,规划建设经营规范、信誉良好的旅游购物场所,命名一批“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和“旅游购物放心店”,带动旅游商品开发、生产和销售。

(四)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建立完善政府形象宣传与企业品牌宣传紧密结合的旅游营销机制,形成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联动、区域联合的促销格局。精心办好桔子花节、柑桔旅游文化节等重点品牌节庆活动,坚持在中省市主流媒体上做全县旅游形象宣传,鼓励旅游企业开展形式多样的产品促销活动,大力开展网络营销,高品位制作旅游画册、旅游指南、旅游招商项目册和宣传折页等宣传品,加大与旅行社的合作力度,建立旅行社地接奖励制度,推动桔园、张骞墓和南沙湖景区进入西安和旅游团队营销线路。

(五)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建立政府统一领导、部门相互配合、协调发挥作用的综合协调管理机制,共同规范、治理旅游市场,切实保护旅游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完善旅游联合执法长效机制,加强旅游市场综合治理,严厉打击违规旅游经营活动,净化旅游消费市场;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建立旅游企业和从业人员信用登记和评价制度;落实旅游经营单位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安全设施,健全旅游紧急救援体系。深入实施《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以游客满意度为基础,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狠抓质量管理基础工作,建立健全监督体系,全面提升服务质量。深入宣传贯彻旅游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认真开展景区创A、饭店创星、旅行社创强工作,实行旅游餐馆、商店、农家乐推荐制度,建立规范的景区(点)、饭店、旅行社管理制度。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培训工作。

(六)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加大对旅游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建立旅游教育培训基地,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旅游经营、项目策划、市场营销、决策管理队伍建设。加大旅游从业人员和涉旅人员的培训,全面推行旅游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制度,不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将旅游人才培养列入全县人才振兴计划,支持旅游企业引进高端经营管理人员并纳入县人才专项资金扶持范围。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社会保障,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和县级领导包抓重点景区责任制,充分发挥县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的作用,定期研究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事项和重点、难点问题,督促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有关镇、部门要把旅游业放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对旅游业发展集中谋划、定期研究、破解难题,确保领导力量到位、职能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

(二)科学编制旅游规划。牢固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旅游资源进行科学开发、永续利用,修订、提升全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重点景区规划,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旅游发展。旅游规划和重点旅游建设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物保护规划、城市规划、文化规划、交通规划等相关规划要与旅游规划有机结合,大型市政项目应体现旅游功能,努力构建种类完备、定位准确、特色突出、游线完整的旅游产品规划体系。

(三)深化旅游体制改革。除法律禁止的领域外,旅游业向社会资本全面开放。坚持景区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形成资源统一管理、企业市场化运作的景区管理运营模式。创新旅游、林业、风景名胜、宗教等互动机制,建立既能发挥各自优势、又能融合发展的工作机构,推动景区加快发展。组建市场化开发主体,成立独立的景区开发运营公司,作为景区开发、建设和运营平台。鼓励各类资本以兼并、买断等多种方式进入旅游产业,积极参与旅游景区开发、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旅游商品和纪念品开发等项目的建设经营。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包装策划,建立涵盖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和以乡村旅游为重点的旅游项目库,以项目为载体,吸引国内外客商来我县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体制,按市场化方式进行资本运作,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发展旅游业,鼓励具备条件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参与旅游项目的开发建设。对大型旅游服务项目,在土地利用、税费缴纳等方面,可参照执行《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第6篇: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范文

为尽快落实市委四届八次全体会议和全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市政府决定在新年伊始召开这次全市服务业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对全市“十一五”期间服务业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安排和部署“十二五”期间和2012年服务业工作。刚才,先进单位代表做了典型发言,表彰奖励了2011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各县(区)政府向市政府递交了目标责任书。同时,会议还下发了两个文件,对2012年服务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点项目做出了详细安排和部署,会后,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十一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情况

全市服务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五个阶段。2007年为准备阶段。市委、市政府在重新审视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战略构想,经过充分研究和论证,于2007年年末召开了建市以来规模最大的第三产业工作会议,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明确了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标志着全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战略正式确定。2008年为起步阶段。建立了组织机构,理顺了运行机制,编制了发展规划,出台了政策措施,完善了考核体系,标志着全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战略全面组织实施,当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148.7亿元,净增了49.4亿元,增速达到28%。2009年为纵深推进阶段。通过整合资源,集中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在重点行业和领域组建了行业商会和协会,标志着全市服务业主导产业框架初步形成,当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08.5亿元,净增了59.8亿元,与2007年比实现了总量翻番,增速达到28.3%。2010年为基础产业布局阶段。在构建区域中心城市主体框架、大交通格局、产业集群和政策保障体系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当年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净增了83.5亿元。2011年为全面转型阶段。推动传统第三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在为农服务、为工服务、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经过一年的准备和四年的发展,连续19个季度增速位居全省第一,超出省给我市下达计划60亿元,在全省综合考评中名列第一,向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市委、市政府加快发展服务业战略的确定,得益于各地、各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主导行业的快速发展。概括起来看,主要取得了六个方面的成果:

(一)促进了经济发展。全市服务业2008年突破百亿大关,2009年翻一番,到2010年翻了两番,五年净增了289亿元,总量由全省的6位跃升到第3位。五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3%,高于一产15个百分点,高于二产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9.1%,比2005年提高了25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22.2%,调整到2011年的33.6%,在全省位次由末位上升到第6位。服务业以其自身的特点为第一产业的加强和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正在改变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一、第二产业拉动的增长模式,形成了三个产业共同拉动的发展格局。

(二)推进了主导行业。在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传统行业持续发展,主导行业速度迅猛,新兴行业开始崛起,三者比重已调整到20%、70%和10%。商贸流通业,通过引进大润发、金钻百货等新兴业态、建设专业批发市场、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全市批零、餐饮和服务网点发展到8.9万个,各类商品市场发展到166个,城区商业网点已达到12830个,在全市1218个乡镇和行政村中建成了1363个农家店和5个配送中心,覆盖率达到了10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0亿元,比2005年净增了224.8亿元。现代物流业,通过整合资源,组建市物流集团总公司、搭建物流信息平台、加入东三省物流联盟,全市道路货物运输车辆已发展到32799辆,是2005年的8倍,总吨位发展到16万吨,是2005年的8倍。五年累计完成货物运输量1.2亿吨,累计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237.6亿吨公里,分别是2005年的10倍和41倍。房地产业,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实施棚户区改造、建设政策性保障住房、对沿江两岸进行系列开发和农村泥草房建设四项工程,全市房地产五年完成投资107亿元,累计开发面积达到885万平方米,建成了55个标准示范小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已发展到120家。旅游业,以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为主线,通过开发旅游项目,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全方位立体化推介旅游形象,使我市旅游业由点的支撑正在转向面的提升。五年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865.4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81.68亿元,分别是“十五”时期总量的3.3倍和7倍,“查干湖冬捕”成功入选“八景”,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三)增强了发展后劲。五年累计完成投资830亿元,集中建设了750个项目。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33%,平均增长68.9%,增速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高35百分点和31.1个百分点。在服务业投资中,有关基础设施及民生工程等投资大幅增加,交通运输、房地产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达到257.4亿元、197.3亿元、52.5亿元和124.5亿元,占服务业投资的76%。金钻百货、大润发超市、体育馆、文化“三馆”、城区第二松花江大桥、郭尔罗斯饭店等一批标志性项目的建设,显示出服务业强大的后续发展能力。

(四)壮大了地方财力。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及比重的迅速上升,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财源,成为近年来税收高速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全市服务业五年累计实现税收33.7亿元,增长31.4%,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为38%,比2005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在地方税收中,服务业税收的贡献率持续上升,2011年服务业税收为11.5亿元,占地方税收的比重为50%,特别是房地产、金融、批发和零售业增长最快,占服务业税收比重分别达到50%、9%、5%,显示出服务业强大的税收创造力。

(五)拓宽了就业渠道。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达到37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数比重为66%,比2005年提高了65个百分点,净增加17万人,随着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转移城市和我市服务业迅速成长为社会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广泛领域的就业岗位,成为当前和今后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

(六)改善了人民生活。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了更多、更新、更方便快捷的服务,同时也使人们从服务业行业中获得更多的劳动报酬。2011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餐饮、医疗、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等服务支出2200元,占全年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达到37%。服务业发展规模扩大和效益水平提高,给城乡居民创造了更多就业和创收机会,城乡居民从服务业获得的纯收入为2480元,是从工业和建筑业领域获得纯收入的2.4倍。随着我市各项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涌现,居民消费格次逐渐从一般家庭生活消费向休闲、信息、文化教育等高格消费延伸,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据交警部门的统计,全市每天落籍车辆在百台左右。

虽然全市服务业发展速度比较高,但制约因素也很多,特别是影响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直接问题有四个方面:

一是总体水平较低。2011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与总量相近的四平、通化还差11个百分点。服务业就业比重偏低,就业贡献度不高,新增就业渠道作用远未充分发挥。

二是城镇化率不高。我市城镇化率目前仅为40.4%,与全省53.3%的平均水平还差12.9个百分点,低于全国6.2个百分点,与北京、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发达城市比,相差更远。城镇人口不足,严重制约了消费的扩张。

三是竞争能力不足。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尚未形成竞争优势;服务项目匮乏,大企业、大项目不多,带动和辐射功能不强;服务业集聚区功能不完善,创新能力较差。

四是体制机制制约。传统的发展观念还没有彻底扭转,对服务业发展规律、路径和手段的认识有待深化。改革尚不到位,部分领域长期垄断经营或市场准入“门槛”过高,一些歧视性和限制性政策依然存在;环境尚不宽松,硬件条件、政务环境、社会环境、消费环境及执法监督尚需优化和规范。

二、“十二五”时期全市服务业的总体安排及2012年重点工作

“十二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到“十二五”期末全市经济总量要达到3000亿元,实现人均生产总值超1.5万美元的目标,就必须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率先迈入以制造业为支撑,现代服务业为配套的工业化中期时代。我市服务业“十一五”已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二五”又面临着众多的发展机遇,整体形势非常有利:一是发展动力更加强劲,二是宏观政策更加有利,三是支撑条件更加完善。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将进一步加重,对市场的开放可能会更加谨慎,对服务业发展特别是服务贸易产生不利影响。我国传统增长模式面临严峻挑战,省内其他市(州)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处于产业链高端的现代服务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我市长期形成的偏重型产业结构,对生产需求不足,使“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发展既需要“补课”又需要“赶超”,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期间,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富民强市的高度,在认清差距中奋起直追,在把握趋势中奋发有为,在统筹全局中抓住关键,努力实现我市现代服务业新的跨越。

“十二五”期间,全市服务业发展总的想法是:要着力打造“物流枢纽之都”,全力构建“商贸集聚之城”,初步形成“北国旅游之乡”,基本建成省西部现代服务业基地。按照这个思路,要形成先导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三大板块和沿长哈、环长吉图两条增长带。到2015年,服务业增加值超过111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调整到37%以上,其中,2012年达到4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调整到35.3%,吸纳就业人口超过5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超过70%,其中,2012年吸纳就业人口达到39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达到67%。五年要完成投资210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32%,其中,2012年达到380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比重达到29%。要引进3个以上国内外地区总部分支机构,培育10个企业集团,形成5个知名品牌,进入辅导期和上市公司各1户。

2012年是“十二五”起步开局年,全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任务很重,按照市委四届八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要求,全市需要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60亿元。作为服务业要承担起历史性发展的责任,为全市经济增长再做贡献。关于2012年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建设项目经过反复研究,以正式文件分解到各地和市直各有关部门,关键是抓好落实,核心是确保48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的完成,目的是实现全市2012年服务业“十二五”发展开门红。

从未来服务业发展看,构建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必须从现在开始着手研究创立新机制、搭建新平台、建设大项目、打造大企业、培育大品牌,真正发挥出在省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重点抓好六项工程:

(一)实施服务业集聚建设工程。推进服务业集聚建设,是国家和省在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方向。服务业集聚区既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平台,又可以通过资源整合生成新的产业。对此,国家和省高度重视,省里已经研究出台《省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全省每年安排5000万元预算资金,用于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首批启动的30个服务业集聚区中,我市东镇和万隆物流列入省里的支持计划。因此,各地、市直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区位和产业优势,抓紧研究确定一批各具特色的服务业集聚区。既要争取国、省资金的支持,又要在地方政策上给予配套。市里要重点抓好东镇和万隆物流2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和金钻、东北亚医药物流、油田配套、创艺文化等8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具体流程是:按行业划分确定主管部门,并由主管部门帮助编制集聚区发展规划。规划完成后,按照产业定位,由主管部门和园区骨干企业到国内外进行招商引资,引进战略投资主体。对正在建设的服务业集聚园区,享受工业集中区在土地、税收、水电价格等方面优惠政策。

(二)实施服务业空间拓展工程。全市服务业要实现为一产、二产服务全面转型。为一产的服务,主要是围绕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建设以县(区)为单位的农业综合信息网络,2012年延伸到乡镇,力争用2—3年时间将网络终端延伸到农户,重点抓好乡村网商项目,2012年在主要城镇完成网络布局。同时,建立各类中介机构,发展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为农村经济搭建服务平台,提高农民增收能力。为二产服务,在各类工业集中区内,建设从研发、设计到销售一体化综合平台,为园区工业企业提供信息、研发、贸易摄合等配套服务,重点发展服务外包业。服务外包是知识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潜力巨大,大庆市与我市是资源同等的资源型城市,已建成国家级服务外包产业基地,主要是政策引导。我市要围绕石油化工、生物化工等主导产业,特别是油田配套产业,进行服务外包项目建设,油田每年关联贸易额在70亿元左右,把这个事抓到手,可以推动我市地方为油田配套产业的发展。

(三)实施服务业招商引资工程。发展现代服务业,发挥省西部现代化城市的中心作用,最重要的是必须建成几个标志大项目,而且是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是能够形成区域性集聚中心的。一句话,就是通过项目在形成最终消费地。我市近几年虽然建设了一批项目,但质量不高,而且大部分都是民间资本,说明我们资金不足、力量不够,所以,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建设大项目已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要像抓工业项目那样,抓服务业项目的引进。目前,我们面临着国际服务业正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国内服务业正在向内地转移的重大机遇,特别是国家再次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已成为资金集聚的焦点,整体形势对我们非常有利。如何招商引资,要瞄准两个点:一个是瞄准国内大型地区总部争取在松设立分支机构,通过机构来引进跨区域连锁项目,通过项目向周边辐射,构建区域性核心的总部经济。另一个是瞄准国内、国际知名集团来松投资兴业。我认为引进大型服务业项目,商家看的是市场和政策两个方面,而我们的政策恰恰是最薄弱的环节。我们各级干部一定要注意不能急功近利,要学会放手养鱼,而不竭泽而渔。因此,我们在引进大型项目上,一定要打破常规,政策要给足、给够,宁可牺牲眼前利益,也要办成几件大事,否则一事无成。

(四)实施服务业品牌带动工程。要着眼于提升全市服务业知名度和竞争力,努力从区域、企业和产品三个层面培育服务业品牌,形成品牌优势,带动制造业品牌提升,形成产业聚合效应。一是做响名牌地域。对查干湖、乾安泥林、龙华寺、三青山粉条、三井子杂粮杂豆等区位和民俗宗教文化业态比较突出的区域,要继续深入挖掘、整理独特的历史、文化、生态等优势资源,明确产业定位目标,努力形成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和标志性建筑,搞好形象策划和整体包装。二是做强名牌企业。围绕制造业产品升级和农业产业化带动,重点培育东北亚医药物流、北显、民乐、天天乐等一批产销衔接企业,以实现规范化管理和标准化服务为核心,引进国际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实施品牌战略,优化服务链条,引导企业通过发展连锁经营,加强与省内外大型服务业企业联合协作,积极开拓省外市场,扩大企业知名度。三是做优名牌产品。着眼培育一批名牌服务项目和产品,依托独特自然资源、文化资源、传统工艺和“老字号”,形成具有浓郁特色的服务业品牌,鼓励优势明显的服务资源和产品积极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已获得国家地理商标“扶余老醋”、“前郭尔罗斯大米”等产品进入国际、国内市场,提高影响力。

(五)实施物流振兴工程。着眼构筑“国内外联通,长吉图一体”的现代物流体系,加快建设“一带两通道”和交通枢纽型、产业基地型与商贸集聚型三类物流集聚区。考虑到我市的区位优势和省西部能源大通道的畅通,2012年要从公、铁、水、空四个方面为建成“物流枢纽之都”构建主体框架。公路要围绕五常至科右中旗、大蒲柴河至科左中旗、嫩江至通辽高速公路,抓紧谋划物流集散中心,市里总的想法是,今后在物流的发展上,要向高速公路靠近和城乡结合部延伸。铁运,结合长白铁路快线建设,在铁西谋划大型铁运集散地。启动内陆港建设,使我市成为无海有港城市。水运,继续扩建港,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港口的集疏功能,成为连接黑龙江与东北亚地区主要的水上通道。空运,按照机场建设规划,抓紧谋划大型空运货物仓储周转基地。

第7篇:乡村振兴重点工作任务范文

一是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更加突出了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骨干企业培植、优势产业发展、品牌建设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积极效果。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利税、利润分别达到561.5亿元、265.1亿元和150亿元,分别增长25%、30%和29.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1%,销售收入过亿元、利税过千万元的企业分别达38家和495家。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劳务输出、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尤其是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生产和畜牧业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农业经济的亮点和增长点。全年粮食总产551.8万吨,创历史新高。被国家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授予粮食生产先进市。服务业和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预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84亿元,增长17%,十大商贸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年完成投资5亿多元。实现旅游收入21.5亿元,增长34.6%,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民营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实缴税金48亿元,增长41.7%。三次产业比重调整为12.5:55.5:32。

二是对外交流合作步伐加快。抓住机遇大力实施“南融北接”战略,加强与省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依托优势企业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先后赴江浙、京津、港台、日韩等地区和国家开展招商活动,把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推向了。先后与天津滨海新区和济南市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滨海新区建立了友好市区关系。截止目前,全市与济南和滨海新区签订合作项目388个。成功举办了第十一届投资贸易洽谈会暨2007新能源论坛。石化总厂与中石化合作投资25亿元的搬迁扩建项目正式运作,一批投资数额较大的外资项目开工建设。全市共引进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100多个。全年完成进出口总值1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3亿美元。

三是转变发展方式成效明显。把自主创新、节能减排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科技创新、污染治理、发展生态经济等工作均取得良好效果。高新技术企业较快发展。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禹城分中心挂牌,金麒麟集团企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希森中联集团被认定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年共实现减排COD1.4万吨、二氧化硫2.1万吨,分别完成总削减量的9%和10.16%,超额完成了年度任务目标,在省政府初次核查中列第二和第三位。万元GDP能耗下降3.17%,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节能目标。生态经济进一步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开发利用呈现良好前景。

四是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城市建设各项重点工程基本完成。新城教育中心、商务中心部分工程开工建设,体育中心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实施。把老城区改造提上重要议程,较好地完成了小街小巷改造任务。城市管理净化、绿化、亮化、硬化、美化“五化”工程和交通秩序整治成效明显,城区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村镇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6.8亿元,其中投资8亿元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000多公里,建设大中桥梁200座,村村通油路率达到97%。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绿化取得新的成绩。

五是和谐德州建设扎实推进。市政府年初向群众承诺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顺利完成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改革,全市农村中小学生实现了免费入学。所有县市区均纳入省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新增城镇就业8.1万人,“4050”等困难群众再就业5000多人,企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较上年增加2万多人。农村人均年收入低于800元的8.6万特困户、13.7万人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月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30元,实现了农村低保人数和贫困补助金额历史性突破。城市低保进一步规范,市区低保标准提高到每月180元,县市提高到每月160元。乡镇敬老院集中供养率达到70.5%。村村通自来水工程投入2.8亿元,又有2200多个村90多万人用上了自来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社会治安秩序保持稳定。

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在发展中我们还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主要是:推进工业发展的难度加大。今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节能法》正式实施,高耗能企业的技术改造受环评、安评、能评等制约越来越大。国家退税政策的调整,使我市棉纺织业面临着退税减少和棉花、棉纱价格倒挂的双重危机。总体来讲,我市的化工、棉纺织、建材、造纸等传统产业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新上工业项目也会面临较大的困难。同时,今年《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中小企业经营成本将大幅上升,我市企业以中小企业为主,也将面临严峻考验。保持投资较快增长的任务艰巨。去年以来,人民银行已先后6次上调存贷款利率、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特别是去年底人行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是2003年以来上调幅度最大的一次,达到历史最高点。中央经济工作会把“防过热、防通胀”作为今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我市保持货币信贷适度较快增长和投资较快增长的任务非常艰巨。财政收支矛盾比以往更加突出。今年,全市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税收制度改革等多项政策调整,财政增收压力很大。新《企业所得税法》将正式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其中内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33%调整为25%,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由17%调整为25%。利息所得税税率由20%降为5%。这两项因素将造成地方财政收入较大缩减。同时,落实工资及津贴政策,提高社保范围和水平,增加关系全局的重点事业投入等,都需要更多的财力支持,全市收支矛盾更加突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难度加大。随着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逐步深入,涉及被关停企业职工安置、债权债务处置等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市工业结构偏重、高耗能行业所占比重较大,目前COD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在全省居第一和第二位,分别是环境容量的2.9和1.4倍,远高于全省主要污染物的平均削减指标,今年全市节能减排的形势将更加严峻。面临的区域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全省各市的发展都进入了新阶段,各地发展的优势日益突出。滨州、聊城、菏泽等西部三市发展势头迅猛,给我们造成很大的压力。可以说,我们已经处在一个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关键时期。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比较突出。

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面临的困难较多,农业基础仍然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夺取农业丰收、确保主要农产品供给的基础尚不牢固;价格上涨的压力更加明显,受国际粮食价格持续走高等影响,粮食、猪肉等价格仍在高位运行,服务类价格呈结构性上升趋势,资源性产品价格积累的矛盾较多;能源原材料和生产要素价格仍呈上涨趋势,企业生产成本将大幅上升,而下游产品受市场需求的制约,销售价格难以相应提高,部分行业利润空间缩小;就业的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社会保障基金支付压力较大,加上做实个人账户的因素,全市缺口达2亿多元。对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对存在的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估计和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加努力地做好各项工作。

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和要求

2008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各级政府换届后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加快向全省平均发展水平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对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确定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1)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GDP增长13%、争取15%,人均GDP达到2300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争取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争取25%。外贸出口增长10%、争取12%。(2)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增加值和从业人员所占比重均提高2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8%、争取2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所占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3)节能环保取得新进展。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7%,二氧化硫和COD排放量分别下降6%和5%。(4)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新增城镇就业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5‰以内。(5)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0%。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去年全市平均水平之内,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这些目标,除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外,都是预期性、指导性目标。各县市区要围绕全市工作大局,结合本地实际,对各项指标做出适当安排。在具体工作中,发展指标要定得高一些,只要是有质量、有效益的速度能搞多快就搞多快。

今年的经济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坚持“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方式转变,着力优化经济结构和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深入推进工业强市、科教兴市、民营推动、开放带动四大战略,大力繁荣发展服务业,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推动全市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实现赶超全省平均发展水平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实现以上目标和要求,我们必须牢牢把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坚持做到“好”字优先,好中求快,继续保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具体到我市,“好”是“快”的前提,“快”是“好”的应有之义。强调“好”决不是忽视“快”、放弃“快”。必须把科学的工作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结合起来,准确把握德州需要加快发展这一现实,在坚定不移地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在不断提升经济发展质量的基础上,要发挥好我们的优势,始终保持加快发展不动摇,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要把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成我们更好更快发展的重大机遇,通过“保”,尽快做大我们的优势产业,千方百计上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好项目、大项目,通过“压”,逐步淘汰劣质产业和落后的生产能力,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内部结构。这几个方面,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去研究和把握。

二、努力在“好”字上有所作为

中央提出,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今年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和信贷规模过快增长,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对此,我们要认真领会、用心把握,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宏观调控的部署上来,做到行动坚决、令行禁止。虽然我市不存在投入过快、经济过热的问题,但是在加快发展的同时,要更加注重结构的优化、质量的提升和效益的提高,在推进科学发展上立志有所作为。

(一)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在保持合理投资增长速度的基础上,要更加注重投资的质量和效益。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今年全市投资增长继续保持在25%左右。各级要把工作重点放在调整投资结构、把握好资金投向上。要积极引导各类资金投向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投向自主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投向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向节能减排和环保产业,投向现代服务业、社会事业和民生事业。为此,今年市级财政安排将突出四个重点:1、加大对自主创新、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结构调整的投入,促进发展方式转变;2、落实中央和省、市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使覆盖城乡的教育、医疗、就业、优抚和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3、增加对重点社会事业投入;4、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要按照建成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要求,集中力量抓好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要根据国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新情况,大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完善银企合作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政银企合作活动,努力实现货币信贷的平稳较快增长。要加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担保机构风险补偿机制,推进担保机构与金融机构的互利合作。

(二)加快推进自主创新。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摆上重要位置,完善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技术,加快成果转化,今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要达到50%以上。突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作用,加快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骨干企业要拿出更多的资金搞科技创新,市、县两级财政用于科技研发的经费要达到本级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逐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体系。集中力量突破新能源、生物工程、节能减排、机械制造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加快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步伐。充分发挥禹城高新区和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的聚集效应和示范作用,抓好陵县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禹城国家级生物产业基地建设。

(三)提高财政收入“两个比重”。加强宏观税负分析,扎实开展企业纳税评估和社会综合治税,抓好重点税源、重点行业的税收征管,不断挖掘新的税收增长点。严肃税收征管纪律,严格落实税收减免政策,严厉打击偷税、逃税行为,防止税收流失,做到应收尽收。全面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加大对增值税转型、资源税、个人所得税、耕地占用税、燃油税等方面改革的研究。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不断清理规范非税收入项目,取消不合理收费。通过一系列措施,切实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实现财政收入总量和质量的明显好转。

(四)保持物价基本稳定。坚持生产和流通一起抓,缓解重要农副产品、能源原材料等产品的供需矛盾。稳妥推进价格改革,合理把握供水、供热等政府定价项目调整的出台时机和力度,适时疏导价格矛盾。完善和落实低收入群体补助办法,化解物价上涨对困难群众生活的影响,特别是要增加对生活困难群众和学生食堂的补贴。物价部门要密切监控市场物价,加大价格行政执法力度,维护良好的市场经济秩序和价格秩序。

三、突出做大做强工业和提升服务业两大重点

工业和服务业发展事关全市综合实力增强和经济结构优化的大局,是今后必须着力抓好的重中之重的工作。

坚持“工业强市”主导战略。按照市十三次党代会和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力抓好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培植等重点任务的落实。今年在工业发展当中,要突出做好四件事情。一是加强骨干企业对外合作。紧紧抓住中央直属大企业、大集团和国内外上市公司寻求合资合作伙伴的机遇,进一步巩固前期我市骨干企业与央企商谈合作取得的成果,加快合作项目的推进实施力度,争取在引进战略投资者、加快与大企业集团合资合作上迈出坚实步伐。石化总厂与中化集团的合作搬迁扩能项目国家国资委和省政府已经批准,发改委、经委、规划、国土、环保、安监、质监、工商、水利等部门要积极协助办理项目开工手续,同时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进度,做好相关村庄搬迁工作,争取在上半年开工建设。中国建材集团整体收购晶华集团大坝公司的合作项目,力争一季度合作资金到位,大坝公司的生产经营要保持稳定增长,效益明显好转。晶华集团要加快运作投资2.3亿元的超薄玻璃项目,浮法三线和石膏板等项目的对外合作要尽快启动。各县市区要积极做好靠大联强工作,拿出优势企业主动寻求对外合作,推动外地企业与本地企业的改组改造、兼并重组,实现企业的快速扩张。二是加快推进企业上市。企业上市是应对今年资金紧张形势、推进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我市有很多优质的上市资源,完全可以在上市工作中取得更大突破。有关部门要加大上市工作的宣传、指导力度,帮助企业负责人解放思想,加强上市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积极搞好上市培训和推介。要按照“培育一批、改制一批、上市一批”的工作思路,筛选30家企业进行重点培植,今年争取有8家企业完成上市辅导并推荐上报,力争保龄宝、华乐等3—4家企业实现上市。三是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各县市区、各部门特别是重点企业,要把抓投入、上项目作为实现工业崛起的重要措施,对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要整合资源和要素,力促力保,加快推进。对华鲁恒升20万吨醋酸、恒源石化80万吨重油快速裂解等项目,要强化督促调度,加快建设步伐,力争早日竣工投产。今年,要着力帮助解决莱钢永峰、德齐龙化工、通裕、德隆机床等13家重点骨干企业在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资金、土地等问题,为企业发展扫清障碍。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不断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资金支持,千方百计确保工业投入,使工业投资保持一个较快的增长速度。四是大力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创新。鼓励骨干企业深化产权和组织管理制度改革,健全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继续推进企业改革,完成宏力集团、鲁王化机公司的破产工作,指导德州医药股份公司搞好规范运作,确保德棉集团、泰康公司、锅炉公司、粮食系统企业改革改制取得较大进展。

把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建设服务鲁中、辐射鲁西北和冀东南的区域物流中心为目标,加大对全市物流发展的规划和实施力度。重点培育黑马煤炭、黄河棉花、龙马钢材、粮食、木材五大物流中心。争取凯德化肥物流中心、德州中直属棉花储备库、粮食物流中心、国家糖储备中心等物流项目尽快开工建设。二是培强服务业发展载体。抓好大市场的培育,切实解决市场规模小、布局散、档次低、带动力差的问题。加快乐陵义乌商贸城、庆云服装国际商城等市场项目的建设,推进城隍庙市场、黑马农贸、庆云商品城等专业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尽快使德城、庆云、齐河成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重要聚集区。搞好服务业重点园区规划建设,重点发展现代物流园区、商贸流通园区、文化旅游休闲区、商务服务区和科技创业园区。重点培植30个优势突出的重点企业。三是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适应居民消费升级的新形势,培育住房、汽车等高端消费,大力发展餐饮、旅游、文化、娱乐、健身等热点消费,积极发展信息咨询、社区服务、资产评估、广告策划等中介机构。加快农村商贸体系建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到年底标准化的“农家店”覆盖全市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村庄。四是切实抓好旅游业发展。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复建一批历史文化古迹,规划建设德州博物馆。充分发挥德洽会、庆博会、武城古贝春文化节、临邑槐花节、乐陵小枣节等桥梁作用,打造知名的会展品牌。巩固争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果,启动“两湖”开发、运河开发和黄河景区开发,抓好董子读书台、南洋风情园、海岛金山寺等重点旅游项目的规划建设。

四、切实做好“三农”工作

我市是农业大市,必须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要位置。

(一)提高粮棉畜菜等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国际化,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稳定粮食、蔬菜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粮食播种面积要确保800万亩以上,棉花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根据德州实际,把畜牧业作为当前“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生猪、奶牛、肉牛、家禽畜牧生产基地建设,全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增加4个百分点,达到41%。继续推进大地园林化工程,全年新造林30万亩、植树3000万株,林木覆盖率净增1个百分点。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专业合作组织。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检测和认证体系,强化农产品安全质量监管。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整合农业科研资源,力争在农业优良品种培育和关键技术攻关上实现新突破。

(二)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农业和农村投入“三个明显高于”的要求,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继续把实施县乡公路改造作为农村交通建设的重点,投资6亿元改造农村公路1000公里。建立健全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系,不断提高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水平。搞好村村通自来水和饮水安全工程,尽快解决剩余村庄的通自来水问题。积极推广沼气入户工程、大中型沼气示范工程和秸秆气化工程。加强村容村貌综合整治,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

(三)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农村多种经营和二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重点,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80万人以上。

(四)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认真贯彻农村土地承包法规政策,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探索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培育农村金融市场,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担保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不断扩大农业保险覆盖范围。加强乡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乡村管理水平。

五、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中心城区建设改造力度。精心研究并抓好城市规划工作,修订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及重点区域专项规划,增强规划的前瞻性、系统性,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提升品位和内涵。组织实施德州火车站周边、苏禄王御园、东方红市场三大区域改造工程,集中打造新湖风景区、体育中心和商务中心、京沪高速铁路站、运河风景区四大亮点,新建改造东方红路东延、广川大道南延、商贸大道北延、新河路西延、天衢东路五条主要干道。加快河东新城建设,年内基本建成行政中心、教育中心、医疗中心。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突出抓好小街小巷、便民市场、公共厕所、街头绿地等利民工程建设。

扎实做好城市管理工作。大力实施数字化城市管理、市区亮化、景区改造、环卫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工程。逐步改造提升主干道、公共空间绿化,有重点地实施城区主干道、重点地段的景观亮化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小街小巷、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的净化工作。加快城区防汛泵站改造建设,重建新湖北大街、文化东路等排水沟,对排水管沟进行彻底清淤,提高城市防汛能力。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城市意识。

完善城市公用设施。编制完成市区城市公交专项规划,新增和延长部分交通线路,站点覆盖率达到90%。实施天然气管网改造建设,协调解决天然气气源紧张问题,加快供水配套设施建设步伐,抓好市区供热配套泵站、管线建设,保障市区供气、供热、供水需求。

抓好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建设京沪高速铁路公路集疏运站、德州汽车客运中心。完成德滨高速征地拆迁和部分路基土方、桥涵建设任务,确保青银高速公路济南绕城北线工程建成通车。协调做好京沪高速铁路项目开工前的征地拆迁等各项准备工作。加快乐陵、禹城水库建设进度,开工建设临邑、陵县、齐河水库。抓好220千伏武城新建输变电工程、乐陵变电站扩建工程、110千伏新城南变电站等电力项目建设。

六、扎实推进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工作

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全方位推进“南融北接”战略,努力在基础设施共享、产业规划布局、重点企业合作、科技成果转化及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与天津滨海新区和济南实现全面对接与融合,从两地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人才,使我市有更多的优势产品打入两地市场。要把“南融北接”引向深入,向北延伸到北京,向南延伸到长三角、珠三角。抓好“东引西联”工作,加强与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和半岛城市群的联合协作,力争成为承接东部产业梯次转移的桥头堡和西部经济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沿阵地。拓宽对外开放领域,加大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开放力度,特别是支持各类资本参与供水、供热、公共交通、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公用事业的投资、建设与运营,促进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高水平抓好招商引资。继续加大招商引资的考核力度,重点考核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提升我市产业层次的大项目、好项目。搞好规划,制定政策,组建以产业为基础、以园区和企业为载体的领导机构和招商队伍,瞄准产业龙头和产业配套开展招商。鼓励企业负责人、业务员参与招商引资,拿出优势企业、优质资产、优良品牌、优选项目对外合资合作。积极开展以小分队为主的专业招商活动,境内主攻京津济、青烟威和长三角、珠三角,加强与浙商的合作;境外主攻日韩、突出港澳台、突破欧美,力求在“招大引强”上有更大成效。

切实做好外经贸工作。着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到1.3亿美元。抓好元茂纺织、汇源果汁、黄河家具工业园等重大外资项目的建设。积极争取出口企业研发基金和市场开拓基金,加强对骨干出口企业的扶持,引导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高端设备加强技术改造。精心组织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推进市场多元化,全年全市进出口总值达到11亿美元。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鼓励受约束大、易受贸易冲击、国内市场相对饱和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建厂。搞好劳务输出,打造德州劳务品牌。

促进开发区晋档升级。创新发展模式,按照“以功能规划、以产业分区、以特色建园”的原则,加大对12家省级工业园区的综合考评力度,推进开发区“二次创业”。全面推行“区政合一”管理体制,理顺开发区管委会与所在地方党委、政府的关系,探索建立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加大市经济开发区、市运河经济开发区、天衢工业园三家市区内园区的建设力度,提升发展的档次和水平。各县市要促进优势产业向园区集中,搞好规划、建设和管理,切实增强开发区综合竞争力。

七、加快民营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

以深入开展“民营企业素质提高年”活动为主线,着力提高民营经济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水平。依托现有产业产品品牌和区域品牌,制定出台《关于培育特色产业集群的意见》,明确市场定位、产业选择、发展目标,引导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鼓励引导民营中小企业围绕龙头企业搞配套加工,形成一批专业化配套企业和业户,拉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本地化配套率。选择一批成长性好、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出台具体措施,加大支持力度,使一批民营企业迅速成长壮大。引导民营企业增强质量意识、科技意识、品牌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产业层次和产品附加值。搞好对小企业和创业人员的服务,健全完善注册登记、信息咨询、法律援助、资金融通、人才培训等服务,组建创业辅导基地,完善服务功能。认真抓好国务院和省里制定的政策文件的贯彻落实,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征信力度,把民营企业全部纳入信用信息数据库管理,壮大民营担保机构队伍,扩大信用互助中心规模,搭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实平台。

抓住省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引导县市区立足自然资源、交通地理条件和经济基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统筹规划发展,突出各自的特色和重点,尽快提升发展实力和竞争力。德城区、运河经济开发区要依托区位、交通和物流、人流、信息流聚集优势,大力发展好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业和现代服务业。齐河、庆云、乐陵要立足区位优势,加快建设“南融北接”的桥头堡。宁津、武城、夏津要发挥“国字号”地域品牌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走“块状经济”和“特色板块”的发展路子,建成特色产业的聚集区。市经济开发区、陵县、临邑、平原、禹城要借助京沪高速铁路及高速公路等构成的交通走廊,加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力度,重点抓好先进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形成我市经济发展的隆起带。市里将进一步加大对县市区的支持力度,对中央、省安排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和市级配套资金,及时足额下拨到县市区。建立市级领导包重点项目制度,帮助县市区搞好项目的谋划、推介、立项及实施。完善对县市区的考核指标体系,逐步建立起科学的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办法。

八、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

切实抓好重点领域节能。突出抓好电力、钢铁、化工、建材、造纸等重点耗能行业的节能工作,着力抓好燃煤锅炉改造、建筑节能、热电联产等重点节能工程。大力推动节能技术进步,改造传统产业,不断降低能耗水平。扎实推进太阳能、地热能和以沼气、秸秆发电、燃料乙醇为主的新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淘汰高耗能企业和产品,继续做好拆除立窑水泥、淘汰小火电等落后产能的工作,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关停淘汰任务。

加大重点流域和区域污染治理。突出抓好工业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电厂脱硫等工程建设,对重点企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关闭企业草浆造纸生产线。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对河流沿岸排污企业逐一过关,不能做到稳定达标的企业坚决“关停并转”。抓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武城、夏津污水处理厂要在上半年建成运行,庆云、宁津污水处理厂下半年建成运行,加快陵县、乐陵污水处理厂改制步伐,确保每个县市至少建成一座污水处理厂并正常运转。尽快启动市垃圾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创造条件开工建设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坚持一手抓存量削减,一手抓增量控制,杜绝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在建设项目中严格执行“环评”和“三同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

建立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认真落实市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健全节能减排工作监督和奖惩机制。各级政府对本辖区节能减排负总责,建立严格的节能减排行政执法主体责任追究制度。组织开展节能减排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各种节能减排违法行为。

九、把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

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实施教育振兴工程,进一步提升教育工作水平。进一步巩固免除城乡义务教育学杂费成果,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和城区薄弱学校改造,加快新城区学校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三年内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和高考升学率。抓好学前教育向农村的延伸,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强教育科研和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强化中小学生“减负”工作,保障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卫生事业发展。组织实施《德州市健康百姓行动计划》,提高卫生医疗保障水平。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救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人口参合率达到95%以上。重点抓好87处乡镇卫生院的综合配套,确保顺利完成“1127”工程及国债项目建设。两年内建立起以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8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框架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

进一步扩大就业。完善和落实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财政补贴等各项扶持政策,鼓励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通过开发公益性岗位、社区服务性岗位、开展就业援助等措施,实现城乡“双零就业”家庭“动态消零”。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尤其要大力帮助特困家庭学生就业。以《劳动合同法》实施为契机,加强劳动合同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力争三年内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进一步做好农民工的就业、维权工作。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民营企业、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规范和落实社会保险一票征缴工作。推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一步做实养老个人账户。重点搞好企业年金、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和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健全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制度。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城镇医疗保险无缝覆盖。以确保发放和提高标准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逐年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巩固提高农村敬老院建设成果,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保持在70%以上。积极推进农民工参加医疗、工伤保险,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加快廉租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今年,全市所有县市区都要建立起廉租住房制度,都要建设面向低收入家庭的经济适用房。宁可少上别的项目,也要努力解决低收入群众的住房困难。试行经济适用房配建制,积极推进旧住宅区整治改造。认真落实廉租住房制度建设的规定和要求,确保土地供应、资金投入、税费减免和工作责任等措施落实到位,逐步把廉租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城市低收入家庭。有步骤地在城中村改造时建设部分可供农民工租住的集体宿舍,逐步创造条件把进城务工人员家庭住房需求纳入城镇住房供应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