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逆向思维训练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地理是一门应用性、探究性特点十分显著的学科,它对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习惯沿着“由因及果”的顺序为学生们展开知识,学生们也养成了一种由因及果的正向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定式一旦形成,往往会对学生思维形成一定束缚。一方面学生们的思维会逐渐陷入一种“思维惯性”之中,对待问题会固定地沿着一种方向去思考,容易产生思维“死角”或者是走进思维“误区”;另一方面正向思维的定式也会让学生逐渐产生“思维惰性”,思维会慢慢变得呆板,失去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因此,在地理课堂这个学生思维活动集中的场所,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让学生通过地理学习具备正、逆思维有效联结的能力,应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文从地理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对中学生逆向思维的训练进行了全面探析。
一、“由果索因”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在地理教材中,很多概念、原理和规律都包含着丰富的“探究因子”,为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提供了有力的素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蕴含于这些知识点中的探究性内容,有意识地改变“从左至右”的定性思维方式,善于让学生由果索因,学会“反过来”进行问题思考,逐步训练他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如在学习魏格纳的“大陆漂移学说”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对世界地图进行略读,这样学生对世界地理分布有一个初步印象,然后通过问题进行大胆猜想,引导他们由果溯源。①从地图中是不是可以发现大西洋的两岸轮廓对应非常明显,为什么会这样?②七大洲在最初会不会是个整体?然后让学生们从课本中尝试去寻找答案,探明原因,印证猜想。通过课文阅读,学生们发现大陆曾历经“解体――分裂――漂移”,意识到大陆在亿万年前就是个整体,它是经过了解体分离与漂移才形成了当前七大洲的地理格局。这种执果寻因的方法,既能够让学生对理论形成的全过程有一个清晰认识,还能够让他们意识到很多地理学说的产生也是从逆向思维而来。
二、通过“正逆对比”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地理知识中,很多问题既可以通过正向思维去引导学生解决,也可以以结论为切入点进行反向推理,让学生通过逆向思维从不同角度进行认知。通过正逆思维对比和联结,训练学生学会多角度开展思维活动。
如在学习“时区差”时,设计环节如下:小张从上海飞往洛杉矶,出发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1号7点,飞行时间为12小时,那么小张到洛杉矶时间是什么时间?有两位学生解答此题时出示了两种解法:学生1:洛杉矶位于西八区,通过时区差可以得到区时差是16个小时,飞机自东向西飞,将起飞地的区时减16小时,再加上12小时的飞行时间,因此小张到达洛杉矶时间是8月1号3点。学生2:与学生1相同,首先得到区时差是16小时,然后自西向东计算,将起飞的区时加16小时,再加12小时飞行时间,因此小张到达洛杉矶时间是8月2号11点。这时出现了一题两解的情况,那么对错如何分辨?
面对这种局面,学生们的探究欲望即刻被激起。通过思考发现,跨越经度会因不同方向而有所不同,向西跨越是16个时区,但向东跨越只有8个时区,因此学生2的计算是错误的。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学生2的计算思路是不是可行?这时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解析发现,学生2的思路是对的,但学生1在解析过程中将国际日期变更线的问题有效避开了,使得解析更加简单清晰。这种正、逆思维对比分析和有效联结的方法,可以让学生思维更加活跃,让他们学会应如何从不同方向、不同层次对地理知识进行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三、利用“认知冲突”打破思维定式
逆向思维是不同于正向思维的一种特殊思维方式,对于已经习惯了某种思维定式的中学生来说,改变思维方式对他们具有一定难度,如何能够为学生的思维寻找一个“突破口”?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利用“认知冲突”,“挑战”学生的已有经验,让他们的思维在冲突中进行碰撞,从而擦出探究的火花和创造的灵感,这对逆向思维的形成十分有效。同任何事物相同,地理事物中也存在着矛盾与统一的特性,可以从地理事物的不同层面去为学生制造冲突,设疑逆引。如在学习“地理资源分布”时,教师提出疑问:“世界上最寒冷的地区莫过于南极,为什么南极却有十分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个问题无疑与学生原有的“寒冷地区不具备蕴藏煤炭条件”这一知识点发生了冲突。在这种冲突下学生们会不由自主地去寻找答案,当他们感觉到求题无路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尝试从“大陆漂移”这一地理学说中试着寻找原因。这既有效训练了学生逆向思维,又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串联知识的机会,关键在于学生由已知解决了未知的问题,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中学生智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思维能力发展,逆向思维训练无疑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实施逆向思维的训练应以扎实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为前提,与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特征相结合,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其思维发展的训练方法,才能让他们的思维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新兴.逆向思维训练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江苏教育学院
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
[2]郭雪梅.师生文化冲突视角下的初中地理课堂管理研究[D].西
南大学,2011.
我们现在做设计,要追求环保,要做到人、自然和社会的和谐,而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不能说“绿色”垃圾塑料袋就是环保,不能说穿上一件绿色衣服就说自己热爱自然,绿色环保了,而在于我们对生活的认真细致观察,寻找那些合理的因素,那些维持人与自然存在的和谐因素,同时要发现那些破坏和谐的不良因素,在进行创意设计的时候,从大处着手,从小处中发现让灵感闪动的东西,以此来引导和激发自己的创意思维,汲取生活中的创意之源,让我们的设计更合理,更具有突破性和可行性。当然,生活是设计创意的一个基础源泉,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主要方面。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信息的快速传播,网络也将世界乃至全球的距离拉近,各类信息、图片、书籍资料充实着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设计领域起着巨大的影响作用,为我们的创意思维训练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素材。设计本来就是一门涉及学科范围很广的专业和工作,需要设计师具备许多方面的知识,因此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挑战,我们也一定要借鉴他人优秀的创意作品,来引导和启发自己的创意思维,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收集信息、图片和资料,阅读大量的书籍,如科技领域的,生物领域的,小说、散文等文学领域的,从中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为我们的创意思维训练提供源源不断的源泉。
2创意思维的训练方法
有了对生活的热爱,观察和细心品读,有了对信息、图片、书籍等资料和知识的积累,这不代表我们就能设计出具有很好的创意作品出来,我们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方法有很多,也有规则或法则可循,我们必须认识和理解。虽然说创意思维不应该被许多规则和技法所限制和束缚,但只有对一定的规则、技法等的深入掌握和运用,才能跳出条条框框的限制,就如前面所说,创意思维不是随意的空想和不着边际的乱涂乱画,它是需要一定的形式美感和功能作用,这正如了解一个人要先和他交往,认识一件事情要了解事件的发生过程一样。艺术设计创意思维训练有许多方法、方式,我们常用到的有多向性思维:就是在思维过程中尝试多角度思考,正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对事物进行全面的本质的透彻了解;放射性思维:就是紧密围绕一个中心,在与之相关的领域内成放射式地寻找一切与之有联系的信息,以此找出尽可能多的答案;换元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通过分析构成事物特征的多种元素,并对其中的某个要素进行变换,以寻找和发现事物的新特征;转向思维: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一旦在某一个方向受阻,应该能够及时转向另一个角度。在探索事物的过程中,应学会“旱路不通走水路”。对立思维:从常规思考角度的对立方向展开思维,从而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逆向思维:从问题的相反方向出发,寻找突破的新途径。还有如:联想与想象,标新立异与独创性,广度与深度、求同与求异等等的思维训练方式。这里的每种方式、方法之中又遵循着一定的技巧和模式,需要我们进行大量的训练和练习,才能使自己能够深入掌握和灵活运用,并升华到能熟练、综合运用的程度,才能使我们的创意思维能够打开,思维得到真正的开拓。不经过这样的训练,即使头脑饱满知识,可能创意设计时也会一脸茫然,头脑一片空白,不知从何下手。同时,在生活中,随时留意身边的人、事和物,做个有心、用心观察的人,能主动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去发现一些闪光的东西,激发我们的想象和灵感,并记录下来,久而久之,我们所积累的素材和知识才能更多,更丰富,为我们的创意思维设计作很好的铺垫,在进行具体的创意设计时,也不会感到很枯燥或束手无策,我们的创意设计也会如绽放的花朵,美丽而又鲜艳。
3创意思维训练的意义
[关键词]平面广告设计;创造性思维;训练
平面设计主要考查学生的平面设计能力,是技校平面广告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一项专业化素质。创造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模式,是创造力的集中表现,通过运用直觉思维、形象思维及抽象思维等形式,来对人脑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和再处理的过程,是聚合思维的集中表现,将形象思维、抽象思维集中为一体,为创造性思维活动的有目的、有计划开展提供了便利。
一、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平面广告设计作为一项集数字技术、电脑技术、艺术创意为一体的综合性工作,对提升品牌销售能力具有重要的推动性作用。该项课程是建立在科学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平面广告设计的效果,与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直接关系。目前,技校的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向学生讲述了平面广告设计的理论知识及设计软件操作方法,学生的专业技能大大提升,但是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力却较差,审美水平、想象力及思维创新力都相对较差,导致在进行平面设计时,无法实现创新,模仿他人现象频出,不能创造出有特色的平面广告设计作品。基于这一现象,教师要加大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诱发学生的艺术灵感,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性,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以便能够创造出更多的独创性及新颖性思维成果,推动平面设计行业发展。
二、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一)形象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形象思维是一种以具体的内容及形象为主的思维心态,通过对触觉、听觉及视觉进行再利用的过程,来完成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提升信息加工及处理能力,要明确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提出合理化解决问题的方法,确保艺术形态的合理构建,提升平面设计教学效果。形象思维自身展现出了较强的细节性、可感性及直观性特点。形象思维训练和培养作为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能够促使设计人员洞察力及想象大大提升。另外,基于形象思维能够有效处理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给人们带来强烈视觉冲击的同时,还能给人们带来良好的视觉享受,强化人们的视觉感知能力,增强对图像的认知及理解能力,将其更好地应用到平面广告设计中去,提升广告设计创意效果及广告的宣传质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形象思维训练时,要给学生提供更多接触自然及社会的机会,让学生对自然界中的事物进行观察,能够直观地了解社会活动,强化对自然的感知能力。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郊游,让学生观察美丽的景色,从景色中提炼出素材,将素材融入平面设计中。并要求学生大量使用图像,将图像与产品有机融合在一起,使人们能够透过图像了解到产品的含义。并且通过将身边的素材融入产品创作中,增强了人们的亲切感,有助于提升产品价值。
(二)聚合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聚合思维主要是指将广阔的思路汇聚成一个焦点,通过对现有的资料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来得出一个逻辑结论,该项结论具有方向性、逻辑性、条理性。在进行广告设计中,会使用大量的色彩、线条、文字及图形,将这些要素有机组合在一起,来构成特定的空间布局,实现对空间的有效布置。聚合思维设计强调对创意构思的表现,在设计过程中,要满足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坚持整体布局方式,凸显广告的独特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聚合思维训练及培养时,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广阔的思路汇集在一起,强调收集信息的重要性,基于综合考虑及权衡,构建准确性及合理性的设计方案,对收集回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及处理,采用概括、归纳及类比方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例如,教师收集了手机平面宣传广告,例如,OPPO手机、ViVO手机、华为手机、苹果手机及小米手机,同类商品广告设计方法却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让学生找出这些平面广告存在的本质特性,对共同点及不同点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将自己的想法整合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广告设计建立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将自己的思路融合进去,最终获得最佳的解决方法。
(三)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发散性思维主要是指设计者要凭借自己的直觉、想象力、联想及灵感等多方面的因素,来构建出新颖及独特的思维模式,该种思维方式展现出独特性、流畅性及变通性特征,是创造者思维本质特征的集中展现,加大对学生发散思维的训练和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设计灵感。在平面广告设计中,要求学生各项设计工作要建立在已掌握信息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将自己的思维融入实际的创作中。例如,教师给学生一个设计主题,产品为辣椒酱,定位为辣。首先要求学生进入角色。明确辣椒酱的定位,对相关的材料进行总结和归纳,在脑海中搜集有关辣椒酱辣的词语,红、热、上火、爽、流泪等。其次,对学生进行变通性训练。以上每个词语又能产生更多的可能性及联想,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的实际生活经验,展开想象力,如辣能延伸出来的词语有红—过年—喜庆—春晚—唱歌———辣妹子—宋祖英;还能延伸出热—出汗—空调—凉风—沙尘暴;上火—长痘—丑—面膜—护肤品。通过该种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
(四)联想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联想思维主要是指受某种外因影响,避免在不同的表象下,人在记忆表象系统下所产生的一项联系性思维活动,联想的方式包括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及相似的其他现象等。能够透过相似的现象推理出深层次的逻辑内容,进而来产生某种新设想的过程。联想是想象思维中的重要工作,通过联想能够引导学生发现新的事物,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想更具跳跃性,使学生在纷杂的事物中,探寻事物的本质特征,了解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将原本不同的事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对提升问题解决效果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对学生的联想思维进行训练和培养时,要选择一个主题,从而使学生联想出更多与之相关的主题。例如,在NINEWEST平面广告中,用双手摆出女性穿高跟鞋的姿态,广告语为用手做鞋,寓意是用灵巧的手创造出完美的鞋。再如,在沙宣洗发水的平面广告设计中,是十只手指向上拖住瓶底,手指头向上联想成梳子,广告的寓意是用手将秀发梳理柔顺,展现出了洗发水柔顺的功能。
(五)跳跃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想象力是一项抽象性较强的概念,通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事物之间的相关方法对事物进行创造,进而来提升事物价值的过程。联想法是平面广告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培养学生的跳跃性思维,进而来完成对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培养。该种思维方法将学生从禁锢的思维中解放出来,给学生提供了大量思考的机会,解除了学生的思维禁锢,能够达到培养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目的,更快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使学生在创造过程中能够快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利用自己的想象力联想到两种事物之间的关联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提升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六)收敛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收敛思维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对已经存在的事物进行分析和理解,通过对事物探寻的过程,来了解广告的设计意图,寻找广告设计中的事物特征,提升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及综合思考能力,能够通过思考结果,来完成对事物的调研及批判,提升广告设计效果,为平面广告设计提供策略。收敛思维自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征,教师在运用该种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要针对课程内容向学生提出问题,确保提出的问题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符合,不受课程内容的束缚,与学生共同来找到探究问题的答案,并结合实例进行对比分析,最终设计出极富个性色彩的平面广告设计方案。王老吉平面广告设计中,将水、太阳和椰树作为主元素,中间的广告语为“青春正能量,我的王老吉”,与年轻人的思想不谋而合,整体的画面给人以年轻和青春的感觉。还有一则王老吉广告,将正能量作为标语,在平面广告上的宣传语为“奔跑吧,来一罐冰爽王老吉,拨开迷茫,青春向上”,平面广告的主要寓意是向人们传递正能量,给人们带来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通过讲解这两则广告,让学生了解广告的设计意图,寻找两则广告中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进入思考。
(七)逆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转移性思考法是平面广告设计中的一项重要设计方法,主要是通过转移学生思维的形式,来达到对学生进行训练及培养的目的。除了引导学生从正面看待问题之外,还需要引导学生从反面进行广告设计,以一种侧面表达方式来看待问题的实质,引导学生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思考和判断。通过对学生进行逆向思维训练和培养的过程,打破了常规的训练方法,帮助学生摆脱束缚,有助于提升平面广告设计效果及设计质量。逆向思维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在广告设计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从侧面思考问题,并将思考的问题融入平面广告设计中,通过逆向性思维设计方法,使人眼前一亮,达到良好的广告效果,促进产品销售。本文从想象思维、聚合思维、发散思维、联想思维、跳跃思维、收敛思维及逆向思维七方面来论述在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训练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创造性思维作为平面广告设计的艺术核心及艺术灵魂,广告来源于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想象力及创造力的大大提升,确保设计出来的平面广告更具有艺术性及创意性,提升平面广告价值。
参考文献:
[1]章婷.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J].文学教育(下),2016(9):176.
[2]陈铭.浅谈平面广告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与培养[J].大众文艺,2016(5):249.
“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比较注意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在课时容量限制、教学进度控制的前提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决于对学生数学思维训练的设计上。在“做中学”的教学中,如何设计、安排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呢?结合实践,学习他人先进,本文总结一些教师的具体做法,浅谈以下几种: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总思想
解决数学问题就是利用数学概念、定理、性质、公式、法则以及数学方法、数学思想等知识点进行排序。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怎样进行排列,简单的讲,就是数学思维的问题。
解决数学问题的每一步都要讲究依据,这就是数学的科学性。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依据的依据又是什么……,这是数学思维的顺序问题。若某一依据找不到,思维就会受阻,整个思维过程形成的解题思路就会失败。相反,若每一步的依据都已找到,那么这个思维就形成了正确的解题思路链,从而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对同一个数学问题,往往解决问题的方法又简又繁。这正是由于每个人的思维方式,思维角度,以及思维深浅度,宽港度不同产生的影响。一个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一开始他学到的东西都是纷繁复杂的集聚在大脑当中的。若不进行数学思维的正规训练,想问题就会无头绪,从而找不到解题思路,时间长了容易影响学生的进取心,导致学生厌学。所以对学生有目的进行思维的训练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做中学”的数学思维训练方法
1、谈谈对学生进行数学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的思维训练,这正是能正确进行数学思维的起点。
现在的高中生,要对基础知识进行深刻理解很困难。学到的基础知识一多,他们就无法驾驭了,这就给教者提出了一开始就得进行思维训练的重要课题,还要坚持不懈。
总则是训练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用多样化的手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基础知识思维训练,一般采用设置问题的方式,设置的问题要深刻。具体体现在“做中学”的学案中,可以采用问答式、填空式、练习题式,还要从逆向设问、变更条件设问,以及用类比式进行训练。
这样由浅入深,按认识规律来逐步训练,学生就会很好的通过这一关。
2、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本身就是一种规律性的思维而它们又是高中数学组最重要的内容。
对基本技能与基本方法的训练,实际上就是对基础知识思维过程的进一步加工。这可以作为学数学,进行数学思维的第二阶段,众所周知,中学数学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按照一定的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画图、推理的技能、并通过训练时之成为自动化。基本动作主要有配方法、消元法、换元法、解析法、待定系数法、参数法、反证法和数学归纳法等。
对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思维训练要贯穿在整个“做中学”的教学中。在“做中学”的学案中可以用三个步骤来实施训练计划:先让学生模仿,再进行分析,最后提高总结。
3、进行逻辑思维训练。这是学习数学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
数学是有严密逻辑体系的知识系统,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力。其地位非常重要,这就要训练学生会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并会用归纳演绎和类比进行推理,还要训练学生会用简明准确的数学语言阐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要求表述清晰、合乎逻辑。
逻辑思维还是揭示数学理论的极其重要的思维活动的形式,几乎渗透到获取数学知识和方法的每一过程。因此,这种训练是“做中学”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要进行的训练,所以要在设计“做中学”学案时,要有目的地设计要求口头回答的一些问题,表述一些问题的求解思路,多让学生板演解题过程并及时纠正。
4、空间思维的训练,这是培养空间想象能力的必由之路。
空间想象的能力是以逻辑思维能力为基础的,它是把现实世界物体形状通过思维加工,落实在纸上,从纸上表示的情况想象出空间图形元素的位置特征,性质和数量关系。故在“做中学”的学案中须先让学生多观察,然后动手模仿画图。引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些模型,在拿实物或标准模型、经常让他们看,体会这种立体感。或利用计算机制作一些立体动画,激发学生兴趣,感受逼真的立体元素特征。在解题时,掌握好思维的顺序,先画好较为准确的图形。将复杂图形分解为简单图形,将空间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从而建立起空间问题的正确思维。
5、按数学思维进行教学思维训练,数学思维就是数学基础知识在处理数学中的问题时,所显示出来的带有规律性、概括性的本质内容。思维进入到这一阶段就进入了较高层次。数学思想对解题有指导作用。
中学阶段涉及的数学思想主要包括: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划归的数学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特殊化的思想。这些思想都来源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和方法,把握这些思想,就能更有效的提高数学思维和能力。对数学思维的训练,首先要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把它贯彻到平时的教学当中。引导学生运用运动和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函数形式来表示数量关系并加以研究。同时引导学生把解析式表达的数量关系当作方程来处理。按这种思维解题就能简明,有效,清晰。纵观几年来的高考,几乎每年都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涉及到这种思想,所以这方面的训练是很重要的,这就是函数与方程的思想。
例如数形结合的思想训练,可通过具体问题,根据具体的数量关系,要求学生画出准确的图形成图像,然后引导学生从形上研究数。这样由“数”到“形”,再由“形”到“数”数形结合的反复过程,使问题解决,从而使学生认识到数与形是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数与形是不可分的,使学生遇到相关问题能从数想形,由形算数。
6、数学思维的综合训练,这是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是零散训练的升华阶段,综合训练可采用以下需措施: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思维能力 训练方法
初中数学是一门初步研究数量关系和简单图形关系的学科。通过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掌握数学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进而形成能力,提高素质。但是,无论是掌握知识,还是形成能力,都必须把思维训练放在突出地位。可以这样说,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效果如何,是衡量数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不少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没有从思想上重视这个问题。他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教学方法,而忽视方法的理论根据和知识的来龙去脉;重视解题过程,而轻视解题的思路;强调某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而忽略思维模式的多样性特征。具体解题时,常常把题目归结为几种类型,死记某种类型的一般解法,而往往忽视对题目的深入分析,从已知出发,利用已有的知识,用思维的红线把它们联系起来,从而找到问题的突破口。
一位数学教育家曾指出,数学解题的过程就是把当前的未知问题转化为已解决的问题的过程。这句话所反映的思想应成为数学思维训练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坚持这一理念,而且应把它传递给学生,并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这种理念的价值在于它为思维活动提供了一种原动力。因为,要解决问题,就得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寻找方法就得开动脑筋,调动知识储备,展开联想,寻找路径,这就为培养训练思维能力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这时数学教师若能适时并适当地对学生加以点拨,并且把思维的多种形式以具体题目的形式讲授给学生,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方法同通过让学生掌握几种类型,学会几种解题方法相比较,更能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前者训练的学生往往思维敏捷开阔,富有创新精神,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而后者训练出的学生则思维呆板,封闭保守,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样的学生,即使偶尔能考出一个高分,将来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空间。
那么,在具体教学中应如何培养的思维能力呢?
一、坚持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一原则中适用于初中低年级阶段。较强思维能力的形式不是一朝上夕之功,而是从最简单的对事物的判断中慢慢培养起来的,因此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坚持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由于数学思维的过程就是利用概念、公理、定符号由已知条件推导出未知结论的过程,这样就要求对概念等要有正确的理解和把握,而数学概念往往十分抽象,要掌握它就得先从具体形象出发。比如,初一新生刚学正负数时,就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就要引出“具体形象”的相反意义的量,才能使学生掌握正负数的概念。在思维能力培养训练的初级阶段,数学老师要紧密依靠并把握教材,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并利用教材所包含的思维因素,这是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最基本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教师若不能很好地挖掘教材利用教材培养思维能力,而试图从课本外寻找途径,或者干脆另搞一套,则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效果。
二、坚持培养思维能力与培养丰富的想象力相结合是另一条重要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培养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结合起来。丰富的想象力能使思维变得更活跃更敏捷。就数学而言,想象力包括多个方面,如图形想象力,数量关系想象力,逻辑关系想象力等,教学中要注意全面培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多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某问题的答案是不是仅此一个?若改变问题的一个或多个条件,问题的结论会发生改变吗?此问题同以前讲过的什么问题相类似,有何异同?你能对当前问题进行扩展和引申吗?等等。
三、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教给学生一些思维方法,但又不拘泥于一种方法
思维是由一个个因果链条连接而成的,而这个链条的两端就是原始的条件和最后的结论。对于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关系是隐含和不明显的,中间的部分要用思维和想象来补充。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从条件出发,一步步地向下推理,直到得出问题的最后结论,这就是所谓的定向思维,而且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思维模式。但是由于客观世界是复杂的,事物的联系千差万别,因此有时我们要得出结论,还应采取别的思维模式,如采用逆向思维,即从结论出发,一级一级找条件,直到同最初的条件相吻合。还可以从中间出发指向两端。此外,除了指向思维,还有发散思维,如反证、举例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这些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学会了这些方法,在解决问题时,就能有的放矢,而不至于茫然而不知所措了。
四、精选题目进行练习,从而达到全面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
多萝西娅・布兰德(Dorothea Brande)说,写作确实存在一种神奇的魔力,而且这种魔力可以传授。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创意写作(CreativeWriting)在海外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科学有效的写作教学与训练,可以培养作家、繁荣创作。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领先地位及美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达,莫不与创意写作学科在美国高校的发展、创意写作课程和训练的科学开展息息相关。作为课程和写作训练,创意写作与传统写作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单位、训练指向与方法上有何不同,即创意写作课程谁来学习,谁来教学,如何教学,如何分组,如何设置训练,训练指向等等,仍旧需要深入探讨。
本文针对传统写作课程的种种弊端,在充分考察海外尤其是美国、英国及澳大利亚等创意写作课程实施基础上,结合上海大学创意写作本科实验课程实践的经验得失,总结并提出创意写作课程活动和训练方法的方案,以待方家指正,共同创生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繁荣中国创意写作。
一
Workshop(工作坊)与Seminar(研讨会)
Workshop(工作坊)这种组织形式最初来自爱荷华大学。113年以来,实践证明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工作、教学与学习单位。不同于一般大学课程由学识渊博的教授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思维方法,它一般以一名在某个领域富有经验的主讲人为核心,配以一到二名助教,以10-20名左右小团体在该名主讲人的指导之下,通过活动、讨论、短讲等多种方式,共同探讨某个话题,展开创意和写作。10-20人的单位又可以根据兴趣、工作任务或者文体文类划分,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二级单位,如小说工作坊、诗歌工作坊、戏剧工作坊、文案工作坊等,6人或3人为一个小组。如果超过20人的班级,则可根据实际情况配置更多的助教,划分更多的小组。在国外创意写作班级上的工作坊,一般由6人左右组成,严格控制教学规模。根据我们的教学经验,创意写作教学单位应该向这个方向发展。
在Workshop中,学生与老师组成合作团体,每个学生在课上朗读自己的作品,然后由其他人提出优点、缺点、称赞、批评、修改意见。既尊重学生的写作创意和个性,又尊重创意写作规律,即写作可以教学,可以讨论。工作坊形式比较灵活,它可以走出教室,采取田野采风、写作(夏令、冬令)营、户外互动、实地观察等形式。它没有严格的空间的局限,也没有严格的时间的局限,师生可以建立多种联系方式,比如建立网上讨论群组、网页、论坛、博客、纸面或电子刊物,随时在课堂外交流沟通,分享,及时了解和掌控教学的进度。课堂教学可以围绕教学计划展开,根据写作的规律逐渐推进教学,也可以由项目或活动带动,全体成员都参与其中。后者既是教学,也是工作。
Seminar(研讨会)是创意写作课程又一重要组织形式,它为创意写作活动某一专题在一集中场合做主题性讨论、研究、交流而召开会议。与创意写组工作坊相比,其规模更大,主题更集中,形式更正规,学术色彩也更浓厚。
在规模上,Seminar邀请工作坊之外的相关专家、作家、行业人士做主题发言,参加人数最多可达200人,一般控制在20-50人左右,少于50人研讨会一般采用圆桌会议形式。在主题上,Seminar就某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参与成员可以从各个角度发表意见,展开交流与交锋。研讨会应满足不同观点意见的参与者演讲发言,通常安排有多个参与者演讲发言,为保证交流效果,每场演讲发言的时间设定为15分钟左右。专家发言后,配有相关点评人员,负责对上一发言内容做归纳、提炼、点评。专家发言之后,安排有讨论时间,专家与一般参与成员甚至旁听人员可以就某一发言展开讨论、提问。在形式上,研讨会一般由工作人员、与会人员和主持人组成。工作人员负责场地安排、会务服务、活动宣传、采访报道、会议材料整理等工作,与会人员主要由邀请专家、工作坊成员和支持人组成,一般有旁听人员参加。主持人负责会议的组织、会议的进程、问题的提出、话题的衔接转换、安排发言等。研讨会对主持人要求比较高,除了对研讨内容具有相当的权威和号召力之外,语言表达能力、活动组织能力、应激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亲和力都是决定会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研讨会对场地有一定要求,通常需要在正式的会议室举行,会场应提供投影仪、音响话筒、白板等演讲所需的设施,在超过3个小时以上的研讨会,还需要安排会间休息,俗称茶歇或茶点时间。
对于创意写作课程而言,研讨会提供了一个高端、前沿的学习机会,学生可以与相关专家展开面对面的讨论,也可以就自己的问题或作品请教相关作家、专家。如果说工作坊、同伴反应小组促进具体的写作,那么Seminar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写作理论认识。
二
Writer(作家、专家)
创意写作活动的组织者应该由Writer实施,而Writer我们不能将其狭隘地理解为仅仅是小说家、诗人,供职于各种组织、有特定头衔的“专职作家”,实际上它还应该包括在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告、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数字内容和动漫等所有文化产业方面具有原创力并取得突出成就的创造性写作人才,如中国台湾的赖声川、李欣频等多次受聘于内地高校,做创意写作课程教学和演讲。未来高校创意写作学科的培养目标是既要培养传统意义上的作家,更要面向现代创意文化产业链条,为以上相关行业培养写作人才。在海外,作家或相关创意写作人才都多出自创意写作工作坊,接受过创意写作工作坊训练的学员,在取得MFA或MA学位之后,也就取得了在高校任教创意写作课程的资格。那些有最低学位要求或有成就的作家、有丰富工作经验的记者、编辑一般进入高校工作,担任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学。
1897年爱荷华大学“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其实是“诗歌工作坊”)初具模态,1936年“创意写作系统”(Creative Writing Program)计划启动,文学院开始提供写作方面的固定课程,由驻校作家和访问作家为选修课程教学提供写作指导,并提供英语专业艺术硕士头衔(MFA)。保罗・安格尔(Paul Engle)是首批获得创意写作硕士学位的学生之一,他提交的作品是《破损的地球》诗集,这本诗集也让他获得了耶鲁青年诗人奖。由于他获得了该校创意写作MFA学位,1941年他谋得该工作坊教职并主持工作长达25年,亲眼见证了工作坊的繁荣并成为美国文坛的重要力量。一般来说,包括爱荷华大学在内的美国高校创意写作教师包括驻校作家和访问作家两种。驻校作家也就是取得学位的固定作家教师,如波士顿大学写作班教授小说的作家
(教师)有莱斯利・艾普斯坦(Leslie Epstein)、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Aharon Appelfeld)、琼・西尔珀(Joan Silber)和哈金(Ha Jin),教诗歌的老师有德里克・沃尔柯特(Derek Walcott)和罗伯特・品斯基(Robert Pinky)等人。约翰・舒尔茨教授(JohnSchultz)是哥伦比亚大学故事工作坊教学法的创始人,他的主要著作有《男子之舌:三个短篇小说和八个短篇故事》(1969)、《没有人死亡》(1968)、《议案将被否决:芝加哥阴谋审判的新报告》(1972)、《从开始到完成写作:故事工作坊基本形式修辞》(1982年初版,1990年出版缩写版)、《从开始到完成写作(教师手册)》(1983)。斯科特・杜罗是(Scott Tu-row)美国最畅销的悬念推理小说家之一,曾在斯坦福大学创意写作研究中心(the Stanford UniversityCreative Writing Center)教学,他的第一部小说《假设无辜》,以及后来的小说《供认不讳》(1993),《我们父亲的法律》(1996),《个人伤害》(1999),《平凡英雄》(2005),《限制》(2006)等小说创作都雄踞历年美国最畅销小说的榜首。
除了这些常年驻校的“固定”教师,各大学还不定期地邀请访问学者和客座教授等来校“流动”作短期教学。爱荷华大写作坊每年都邀请作家来访,教授诗歌和小说写作,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和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Warren)等在校停留过几周,讨论学生的作业并给学生们做讲座,带来了关于社会的新鲜的声音和丰富的经验。据爱荷华大学网页统计,有数十位赫赫有名的作家、诗人在这里访问教学。波士顿要求受邀的访问学者至少留校教完一个学期的课,杰弗里・伍尔夫(C,eoffa~y Wolff)曾在校讲过文学传记课,获得“罗格编辑杰出纪念奖”的(Roger Klein MemorialAward for Editorial Excellence)约瑟夫・卡侬(JosephKanon)讲过编辑技巧课,获得“美第奇奖外国小说奖”的以色列作家阿哈龙・阿佩尔菲尔德(AharonAppelfeld)讲授过《旧约全书》。
这些作家进高校,教授创意写作,带来了写作学新的理念。他们认为创作可以习得,也可以教学,他们的工作经历给学生以信心,工作经验也给学生以启发。但是在中国,作家一般进入各种形式的作家协会,并且相信创作不可以习得也不以教学,创作实际上在私密状态下进行,而包括他们自己,创作长期以来也都是作家(或学习者)自己摸索。就我们的了解。在海外创意写作课程教学中,它实际上由两类教师组成,一类是真正的“Writer”,一类是对“Crea-tire Writing”进行理论研究的“Expert(学者)”,而这些“Expert”却不担任创意写作课程的写作教学,比如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马克・麦格尔(Mark Mcgurl)教授,虽然著有《系统时代:战后美国文学与创意写作的兴起》(The ProgramEra:Postwar Fiction and the Rise of Creative Writing)等这样有重大影响力的著作,但是并不是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师。这种安排是传统,也有其道理。了解创意写作历史及知识的人未必胜任创意写作课程的教学,正如中国高校大量教学写作学的教师正是写作学专家而不是作家一样。
近年来,众多一线作家进入高校,如葛红兵进上海大学,马原进同济大学,王安忆进复旦大学,贾平凹进西北大学。红柯进陕西师范大学等等,这就为将来的创意写作的开展莫定了基础,我们期待着他们为中国创意写作学科的创生起到特别的作用。
三
Writing Processes(过程写作法)
过程写作法(Writing Processes)的出现得追溯到20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它是针对二语写作(Second Language Composition)传统控制写作法和现时――传统修辞法的弊端而产生。许多美国教师在教学中发现,专注于纠正学生的写作错误并不能改变学生的写作水平,于是他们中的许多人转向了“创意写作”的研究。托尼・席尔瓦(Tony Silva)发现写作不是简单的线型计划――纲要――写作过程,而是伴随着思考和探索的活动。贾特・艾米格(Janet Emig)等研究者开始观察学生与专业作家的写作行为。他们发现优秀的作家首先关注的是思想而不是拼写正确,若作家在打草稿时注重写正确,那么就会受到干扰。过程写作就从这项研究中发展起来,并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过程写作法并不是为高校或各种形式的创意写作课程量身定做,但是其基本理念和方法与后者不谋而合,或者说相互启发,也可以说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有共通之处。因此它既是写作法,也是教学法。我们在考察多个美国高校创意写作课程介绍,研究许多相关创意写作教材及专著后,发现这种写作法或者说教学方法其实是体现在课程活动以及训练活动之中,并与各种形式的Work Shop(工作坊)相得益彰。过程写作(教学)法认为,创意写作不是简单的语言、段落、篇章以及技巧、修辞的组合,而是包含着创意、构思、写作及反复修改的全部过程,将写作活动延伸到了传统写作活动中忽视或者说不被重视的上游环节。在其写作和修改的下游环节,idea也是不断产生和得到修正,修改是学生创意活动、写作活动、认知活动的循环往复,换句话说,写作其实就是再写。对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优先于语言的字斟旬酌。在课堂写作活动中,写作也不被认为仅仅是学生单打独斗的私密行为,教师以及学生同伴都可以参与到每一个个体的写作活动中,教师、学生、同伴形成多向反馈,激发创造性思维。作为教师的作家自然可以起到点拨和指导作用,但是同伴反应、集体构思、集体修改同样能够起到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过程写作法旨在管理学生的写作行为。
过程写作(教学)法一般分预写作(prewriting)、打草稿(drafting)、修改(revising)、校订(editing)和发表(publishing)五个相关阶段。所谓“预写作”就是写作前的集体创意、写作准备时期。在这个阶段,教师给予3―5个诱导性话题,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学生可以通过交谈、商议确定小组(3人或6人)共同话题、创作目的、文类形式、接收对象,主要解决创作意图问题,关键环节在于以集体讨论开创思路,以问题引导激活思维。在打草稿阶段,学生迅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不必考虑语法、拼写和形式问题,主要任务是解决主题创意。在修改阶段,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创意口头或书面表达,根据同伴或教师的反馈,修改自己的初稿。如果是项目设计或文
案写作,则指向集思广益,发现和培育最佳创意方案,综合与吸收成员创意中的精粹部分。如我们在九香汇主题餐饮设计中,最初分“海纳百川”、“菩提树下”、“美丽华府”、“四季养生”和“牡丹亭”等五个小组独立工作,分别从地方、宗教、时尚、养生和文化等方面掘进。形成自己的方案。在这个阶段,每个小组成员分别设计自己的主题创意,完成后在小组讨论,比较优异,最终选择最有创意的那一个,作为重点培育方案,随后的创意集中到这个方案上来,其他方案则备用。在大组讨论中,每个小组选出发言人,代表小组做主题报告,陈述小组的主题创意、根据、实施方案等。教师组织专家团队,听取报告后匿名打分,决定最后扶持方案,那么随后所有的小组将会集中到一个方案上来,从各个角度进行完善。第四阶段:校订。在这个阶段,侧重修改作品中存在的拼写、语法、标点等细节性错误,完善、集中和提高。第五阶段:发表。在班上或小组内朗读或传阅彼此的作文定稿。
过程写作(教学)法十分重视写作的合作环境,不仅要求教师对学生创意的鼓励、支持和回应,更要求每个小组成员的积极参与和反馈。在组织形式上,各小组内部和其他小组在功能上互为同伴反应小组和同伴校正小组(Amy Bloom称之为“戏水伙伴)。同伴反应小组要对同伴的作品内容而不是形式与写作模式作出回应,遵照鼓励原则,指出同伴作品的闪光点、最欣赏的内容,同时要对自己不理解的部分提问,由作者作出阐释,最后根据自己理想模式对该作品作出评判。在这个活动中,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创意思维,在交流、说服和沟通过程中碰撞出火花。而作者的阐释,其实也是在梳理和明晰自己创意的过程。
同伴校订小组其实也是同伴反应小组的原班人马,只不过是在集体写作过程中的功能发生了变化。在这个阶段,重心从“写作的创意”转移到“创意的写作”,即作品的形式与内容的契合,作品的风格与腔调,作品书写中的语法、标点及其他技术性细节的问题等等。但是创意写作规律告诉我们,同伴反应小组和同伴修改小组的功能并不是固定的,在写作过程的顺序也并非绝对先后,反应中有校订,校订中也有反应。
四
Jumpstart Your Writing(突破作家障碍)
创意写作课程显性形式是文字写作,隐性形式是思维训练。脱离了写作的创意是无根之木,但是没有创意的写作却是陈词滥调。在创意写作课程中,写作训练与思维训练紧密结合,不可分割与偏颇。创意写作在思维训练方面要向着关于“所有写作的写作”掘进,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
创意写作思维训练十分重视借鉴现代心理学、教育学、创意学甚至现象学哲学等科学探索方面积累的成果,反思自我心理认知结构,清理个人意识、无意识和集体无意识阻塞。打通记忆、联想和想象通道,训练逆向思维、发散思维,拓展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如此等等,重建一个积极的认知和反应模式。创意思维训练可以借鉴的模式有脑力激荡法(Brain-storming)、心智图法(Mind Mapping)、曼陀罗思考法、逆向思考法、综摄法(Synectics Method)、属性列举法(Attribute Listing Technique)、希望点列举法、优缺点列举法、检查单法(Checklist Method)、七何检讨法(5W2H检讨法)、强制关联法、创意解难法(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等,这些训练方法有交叉、重叠之处,如何选择和使用应视学生和工作任务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来说,不做单纯的思维训练,而是将其融汇到具体的教学任务之中。
但是作为创意写作课程思维训练的第一步,却是突破作家障碍。所谓“作家障碍”(Writer’sBlock),也叫“写作障碍”,是指不能用文字表达自身意思的现象。形成作家障碍有多种原因,也有多种表现形式。就原因来讲,有心理原因、技巧原因、习惯原因、时间原因等,就表现形式来说。有找不到恰当的词语、无法阻止素材、难以开头、拘泥于一种文体、不能流畅地写作等。无论是什么原因和何种表现形式,都会对写作产生影响,最严重的表现形式是彻底丧失写作能力。但是在所有的障碍当中。最为有害的是心理原因,即相信“Writer是天生的。而不是后天培养的”。这个写作问题其实带有普遍性,即使在创意写作学科创建80余年的美国,创意写作课堂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因此,在创意写作工作坊里,专门开设有Jumpstart Your Writing(突破作家障碍)课程,把创意写作心理问题突出到专门课程的高度。这个课程主要针对的是“Love towrite,hut hate the obstacles”(热爱写作,但憎恨写作障碍)、“Tired 0f battling with writer’s block”(被作家障碍折磨得精疲力竭)等问题。
创意写作课程不是学习写作,本身就是写作,这是突破作家障碍的首要信念。创意写作的目的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创生一个全新的世界,这个世界又是建立在自己的心思之上。有“心思”就有创意,会说话就会写作,给“心思”讲一个故事、赋予一个形式就是创意写作。“心思”的系统形式是世界观,最高标杆是创生新世界。没有目的的写作是盲目的写作,没有世界观支撑的写作不可持续,不为创生一个新世界的写作是徒劳的工作。创意是一种思考、建构世界的方法,是觉醒、敏锐、突变出来的,并非素材与规模累积而成。在创意写作思维里,现世世界永远不完美,创意写作的目的就是重建一个全新的世界。
思维训练(顺向、逆向,广度、深度等等)锻炼写作的敏捷性、创造性、原生性,它们在结果上不可预料,但是具体训练上有着指向性,并非天马行空、随心所欲。思维训练的指向有二,一是向外,重新处理自我与世界、社会、他人之间的关系;一是向内,重新处理自我与智慧、经验、习性、偏好的关系。无论是向内还是向外的思维训练,都不可脱离时间(过去、现在、未来、永恒)与空间维度(世界、地方、未知、宇宙),脱离了时间与空间维度的思维也是井底之蛙、檐下之雀、鼠目寸光。去除标签,从眼开始,重新看待世界;突破障碍;从心开始,创生新世界;换位思考,以己度人,树立系统观念、个体哲学和相对主义立场;跳出自我。超越现世,进入永恒的时间和空间,等等,这些都是现代创意写作大师在各自的写作教学活动中所总结出来的一般性经验。
五
Creative Writing(创意写作)
创意思维训练要借助脑力激荡、创意解难方法等手段,但它们只是技巧,需要依附在具体的观、看、听、写、想具体活动中。脱离了学生生活经验和智慧的技巧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脱离了写作训练的思维训练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知识传授。
创意写作既是关于“所有写作的写作”,也是具体的文类写作,它与创意思维训练一起,共同组成创
意写作活动的两翼。创意写作训练的主体是学生,主导是教师,教师在这个活动中,承当活动的发起者、过程的维护者和结果的评判者角色。创意写作训练是一个系统、循序渐进、因人而异的过程。所谓系统训练,是指创意写作训练在内容上的包括各种文类写作训练(包括打破文类的综合写作)、感觉上的听、视、嗅、味、触和直觉上的运动、平衡、空间、时间、纠错等各种训练、思维上的回忆、联想、想象、推理等训练,以及技巧上的人物特写、场景描写、拼贴游戏、修改等专项训练;所谓循序渐进,是指创意写作遵循写作学普遍原理,开展由易而难、由浅入深、由专项向综合、由模仿向独创、由个人向他者的创作过程。一般说来,写作从检视自身生活、发展个人心思、书写个人自传、家族史开始,走向更为理性、深入、外向和综合的写作,在课程设置上,一般写作者要经历初级、中级到高级三个阶段。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创意写作训练尊重学习者的写作经历、能力、禀赋和个人兴趣爱好,切身体己、量身定做,帮助学习者设置适合个人兴趣、有助于形成个人风格、可持续写作的训练方案。“快乐写作”(Having fun withwriting)、“写你知道的,写你想知道的,找到属于你个人的腔调”(Writing what you know;Writing whatyou want to know;Finding your individual voice)是写作训练的原则。
写作训练离不开文类,而文类写作训练在纵向上表现为课程设置,一个完整的真正的面向现代创意文化产业的创意写作课程,是也应该是已经打破了传统单一文学写作和应用写作的。以纽约古瑟姆作家工作坊(Gotham Writers Workshop)课程为例,它包含有如下课程:第一类是美国传统高校能够提供的创意写作课程,比如小说写作(Fiction Writ-illg)、性格发展(Character Development)、回忆录写作(Memoir Writing)、神秘故事写作(Mystery Writ-ing)、非虚构写作(Nonfiction Writing)、非虚构读物写作指南(Nonfiction Book Proposal)、故事写作(No-vel Writing)、随笔写作(Personal Essay Writing)、剧本写作(Playwriting Writing)、诗歌写作(Poetry Writ-ing)、言情小说写作(Romance Writing)、科幻小说写作(Science Fiction Writing)、电影剧本写作(Screen.writing)、游记写作(Travel Writing)、纪录片写作(Writing Documentary Films)等虚构与非虚构文学写作,即我们所说的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第二类是应归属于非虚构文学写作,但是比较具体、倾向创意文化产业的课程,如专题写作(Article Writing)、对话写作(Dialogue Writing)、食物介绍(Food Writing)、幽默写作(Humor Writing)、博客写作(How toBlog)、歌曲作词(Songwriting)、清口相声(Stand-up Comedy Writing)、儿童读物写作(Children’s Book Writing)、电视节目写作(TV Writing)、从作家角度阅读小说(Reading Fiction from the Writer’s Point View)、剧本分析(Script Analysis for Screenwriters and Movie Lovers)等。第三类则是倾向于生产类创意活动文本写作,如出版技巧(How t0 Published)、作品讨论会(Writer’8 Conference)、即时写作(WriteIt Right)、剧本出售(How to Sell Your Scroenplay)。近似于创意活动策划或文案写作,虽然也涉及作品、剧本或者出版物,但是这些写作内容已经离文学很远了。他们的成果不是作为欣赏文本存在,而是为创造或生产一个活动准备。第四类课程则是与商业活动有关的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如商务写作(Bus-iness Writing)。第五类是关于创意写作心理的课程,包括创意写作(Creative Writing 101)、突破写作障碍(Jumpstart Your Writing)o
(一)文类写作训练
文类训练包括欣赏类阅读文本写作、生产类创意文本写作和工具类功能文本写作三个大类,面向文学消费、创意文化产业和一般事务性工作三个方向。一般来说,工具类功能文本有着比较严格的文类规范,在训练上着重文体的训练。生产类创意文本更多的是打破文类规范的综合性写作,着重在活动本身的创意,着重文案写作和活动策划。欣赏类阅读文本与传统虚构与非虚构文本多相重合,但是着重训练纸媒文本向影视文本的转换和二度创作。
(二)感知写作训练
感知训练包括实地考察式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运动觉、平衡觉、空间觉、时间觉及纠错觉的训练和回忆、想象及移情替代式的感知训练两种,前者可以走出教室以田野采风、参观考察、人物采访、故地重游等形式,也可以在教室随意选定人物、器物、活动等为对象,分门别类地激活身体器官感知世界的能力,全方位地打开切人世界的通道,后者则在虚拟中以体验、想象方式进行,主要以书面记录形式记录感知结果,也可以口头描述。
(三)系统写作训练
经历感知写作专项训练后,创意写作进入系统写作训练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设置诱导性话题,结合学生个人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展开以回忆、想象、联想和推理等多种形式的思维活动,从回忆录、家族史写作开始,激励学生打破作家障碍,发展个人心思,合理利用成规,提升创意品位,从个人性的写作迈向有个性的写作。创意写作一方面承认写作的个人性、创造性,另一方面又破除写作的神秘性,打破写作的私密化状态,大胆鼓励写作对他人作品的借鉴和模仿,调查和尊重写作受众。总结和遵循文类成规,在开放、轻松和互动的写作环境中进行创作。在生产类创意写作活动中,更以workshop为单位,集体创作为主要形式,训练学生适应现代文化创意产业写作能力。
(四)专项技巧训练
关键词:设计;创新
一、设计需要创新
创新,是展览设计向前发展的必然现象。展览设计效果具有与众不同的新与美,甚至给人们一种惊奇时,观众容易因此产生共鸣,也就容易深刻地记住参展商的企业形象或展品品牌,起到展示应有的作用。这对供需交流很有益处,良好的展览效果是各个方面共同的希望,所以设计师努力以展览设计形式美的创新来征服客户与观众。
设计创新就要“与众不同”,展览设计可以是新效果、新造型、新材料、新规律、新理论、新观点、新学说等。试想在相同的标准展位旁边,一个富有新意的特装展位,一定会取得与众不同的效果。与众不同的创意,又是设计师个性、风格与价值的体现,这有利于展览设计朝更美更理想的视觉传达效果方向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满足人们的日益发展的审美求新的心理需要。
二、创新受到的束缚
展览设计工程的系统负责性决定了设计创新之路不会一帆风顺,但更主要的是设计师往往会受很多因素影响和束缚,有时甚至是干扰。这些影响和束缚,来自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
1.主观方面:设计师的创新设计素质和能力。创新设计素质包括设计人员的智力、知识结构及操作技能在内的才智支持系统:还有个人的品格、意志和情感组成的非才智系统。创新设计能力主要指,设计创新的知识接收能力,对事物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设计的操作、管理能力。
2.客观方面:创新设计的大气候和小气候。大气候即时代环境与社会环境,展览行业现在的大气候非常有利于设计创新:小气候是对创新设计进程有较大影响的设计创新者周围的具体环境,分顺境、逆境等。所以,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营造创新环境尤为重要。
三、设计创新的运用
展览设计的创新思维,是指可生产展览设计新颖性思维结果的思维。创新思维的方向具有发散性,展览设计活动是在三维空间进行,可充分利用思维的发散性思考进行创新。举个例子:有支长支杆装饰花,在展台上怎样放好看呢?布置者通过对不知的发散性思考,想在展台任意空间躺、挂、插、别、斜放、横放、竖放、倒放、弯放、直放等各种布置法,但无意间一个竖放的比划动作,使布展者“顿悟”来了灵感。他采用了花的长杆下段打圈作底座,适当固定,花杆垂直花向上,结果花象在模特脚旁地上长出来的一样,成为很美的点缀。关于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形式、原理、训练方法等,有关教材讲到,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有“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三种。创新思维分为直觉思维、联想思维、幻想思维与灵感思维等形式。创新的原理有“信息轰击原理”“压力原理”“群体激智原理”。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有“纵向深入法”“横向转移法”“由此及彼法”“再次发散法”“否定之否定法”“反面求索法”和“极端激发法”等。展览设计创新同其它创新活动原理相似,设计师可有意识通过这些方法训练自己的创新思维,激发设计创新的灵感。在思考设计创意之时,要注意创意的随时性、随类性、随人性与随地性,注意设计创意效果的“三目”:注目(看得到)、入目(看得进)、悦目(喜欢看)。设计师普遍具有较好的设计创新思维能力与想象力,悟性好,灵感性强,通过创新思维的训练,捕捉创新设计的灵感,不断地磨练自己,肯定是可以提高自己的创新设计素质与能力的。
设计创意的方法很多,关键是如何在展览设计的实践中灵活运用。有关教材介绍了“联想组合、反向思考、列举分析、检核提问、智力激励、市场导向”六大类的创新方法,而每类叉分很多具体的方法。如果大家在实践中摸索运用总结,应该会整理探索出更多的办法。我们不妨尝试一些方法,以抛砖引玉。
1.求异法:当大家都去搞一种风格时,你力求与别人不同。如大家都在设计现代的国际流行风格,那你不见得定要去追逐时髦一蓬风,倒不如你设计我国古老传统文化艺术形式,看看能否“爆冷”。
2.反向思考法:展览光线暗照例是缺点,但强光下的彩色光是跳不出的。通过“暗”这个缺点的逆向合理利用,使得彩光的色彩得以突出,可能会使光线五彩缤纷。这是对光的属性反演逆用的设计办法,因此又是缺点创新法。
3.希望列举法:现对设计多提希望,希望与众不同,希望有江南特色,希望有水的感觉,希望有桥,希望有长廊,希望有亭子、房子,希望有洽谈室、卖品部,希望有触摸屏……然后对希望实施的东西根据现实可能性与效果的好坏进行取舍整合,以达到创意目的。
4.特色创新法:设计中突出展示的个性特色,可以突出民族、风俗、地理、文化、科技、行业、动植物甚至人的分类等某种特色,将这种特色较充分、较显著地运用在展览设计上,尽量让人们把特色装在脑子里,并带回去。
5.联想组合法的附加式创新:在一种展览形式中附加点其它内容的组合,如在普通的展览展位设计中融入点旅游景点元素组合试试,很可能会展示出你的设计风格。
6.感官刺激法:用广告心理学中能造成人们感觉感官(如眼、而)遇上刺激的元素来引起人们的注意。这些刺激元素是:形状的变异、结构的变化、面积体积的大小、色彩的鲜艳度、声音的强弱、物体的运动、事物的新奇感等。但刺激强度要适当,刺激强度太弱,换不来人们的“注意”,太强又会造成人们的回避与反感。这种方法若被较好运用于展览设计之中,就容易招来观众的注意力,或者将参观者引来,或者增强他们对你杰作的记忆和延长记忆的时间。
7.头脑风暴法:通过会议,依靠集体智慧进行展览设计讨论,集思广益。经过自由畅想,延迟评判,提出尽可能多的大小展览设计设想:形成一个合理的创新设计方案,会议可请少数外行参加,以便于突破专业思考的约束。
8.辐射法:假定我们用一种新的展示设计结果(比如新造型、新材料、新效果、新标识等等中的一种)为辐射源,然后通过联想确定多种辐射对象(可以是与展腾的元素,如展区、展位、展风、展墙、眉板、道具、展柜、展台等),可用列表的方法写出这个辐射源对所有辐射对象的辐射结果、功能等。这样便会产生辐射源在辐射对象上的用法和功能作用等,然后再做整理筛选设计。这种方法便于新设计结果(辐射源)视觉流程中的一体化展示。
9.多元一体法:是将多种创意方法综合融于一体的创意方法。比如可将求异、动感、新奇、悬念几个元素综合运用于创意。有一个小实例,某厂将养着活金鱼的金鱼缸布置在展橱内,鱼缸水中缩小了的展品一“潜水增氧泵”不停地运转,水也随之而动(视觉动感1),在整个展览陈列中没有动物与鱼类展示(求异),美丽的观赏金鱼在活泼地游动(视觉动感2),引来了众多观众好奇围观(新奇):“金鱼怎能这么长久地活跃在展橱内的鱼缸里(悬念)?他们需要氧气!噢一潜水增氧泵(达到展示目的)”
四、设计创新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搞好设计创新,需经常提请注意下面几个问题,因为追求永无止境。
1.以人为本。为观众、参展商、主办单位服务,给他们一个优美安全的参观环境,满足他们的功能需要。
2.以美为准则。任何创新必须给人以展览内容与形式上的双重美,美的视觉传达和美的展览氛围。
3.以市场为中心。选择设计创新题材时要考虑消费市场对设计的需求。是否有益于展览的交流,学习、教育等。
以可行性为前提,在设计师创薪个性风格发挥中,对施工难度、用材现实性、资金限制、客户要求、展示功能等力求都有一个客观合理的估计,在现实可行的前提下进行实施完成。我们坚信,创新是推动设计进步的基石,创新是展览设计的灵魂。
关键词:系统论;服装设计;教学改革
第一作者:吕尧,1986.8.19生,女,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服装设计方面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通讯作者:雒薇艳,女,研究生导师,教授,长期从事服装专业的相关研究,有资深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
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的经济形式,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以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践脱节、设计与社会实际脱节现状,从教学自身的环节来看,现有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艺术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达到学科结构更合理、功能更完善,发展更深入的要求。形成与国外服装设计课程想切合的教学体系,提升我校服装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的整体水平。
一、研究意义
一直以来,中国服装设计教育模式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束缚,面对国际化、世界一体化,服装设计教育迫切需要改革,改变服装设计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节。从教学自身环节来看,现有的课程结构、教学手段、教学环境都存在一定弊端,成为制约服装设计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系统论思想源远流长,但作为一门科学的系统论,是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创立的。系统论基本特点是讲究系统不是个体、单位的,而是整体性、关联性的一个集合体。系统论核心思想是系统的整体观念。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各个部分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作用。要素之间互相联系、依存与关联,构成一个不可分割整体。系统论基本思想方法是将相互联系、制约、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包含系统、要素、结构、功能四个概念,它有明确的目的,是可以控制的。而服装设计是集艺术性、应用性与实践性于一体的系统学科。
二、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改革
基于系统论改革服装课程内容之间缺少联系性,系统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与优化,对教学知识结构内在关系的同构与整合,形成“专业教学、实践操作、课题设计”三位一体的课程架构,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问题。真正践行教学、研究与实践三位一体的现代设计教育理念,系统论研究针对服装设计学科应用性强与市场结合紧密的特点,强调教学中设计与实践、课程案例教学与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复合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顺应服装产业化需要,具有极大地应用与实用价值及发展前景。
(一)教学特色----体现人文与工程相结合
作者对长春市内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的不同年级近400多名学生,进行有关服装创意思维方面问卷调查,经过数据整理统计,其共性问题是工科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在创意思维方面明显不足,缺乏形象创意思维,设计思路与表现手法单一。可见,工科院校有它自身的教学特色及学生优势与不足。
(二) “专业教学”案例化, 培养学生个性化思维能力
通过多样性思维如发散与辐合、正向与逆向、横向与纵向及多向与側向等形式,设计仿生、移用、派生、想象、异形同构与主题构思等思维训练方法,课程注重深度以教学案例为主线,服装造型和工艺技术相融合,建立工科院校服装设计专业学生科学、理性、富有个性化的思维设计能力。
(三)“实践操作” 教学一体化,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集中开设30学时实践课程,将抽象理论应用到具体设计,将平面设计向立体设计、效果图向成衣转化, 独立设计并绘制服装效果图、结构图,工艺流程图与成衣制作,使学生设计理论知识及时转化为设计能力,设计作品具有实施性与合理性,体现工科类服装设计专业侧重实用性人才培养的特点。
(四)教学内容“课题设计”,参与服装设计大赛
“课题设计”工作室模式, 使学生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顿悟,在顿悟中掌握服装设计规律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建立服装设计工作室,任课由学校教师与企业设计师共同组成,采用大量实际案例与具体项目进行教学,拓展专业深度和广度,锻炼学生专业应用能力。“课题设计”使理论联系实际与服装市场、企业相结合,引进“双师型”教师队伍,使学生了解最新服装动态与设计理念,实现设计理论、实践环节、最新科研成果有机结合,增强课堂实效性,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国家、省市服装设计大赛。
总结:综上所述,系统论方法运用于服装设计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改变了学生设计思维定势。论文创新之处在于将系统论的方法应用于传统服装教学中,探索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新的模式,提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服装教学与社会实际、市场、企业相联系。充分发挥服装教学中各个环节的优势,使各教学环节之间相互作用,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从而提升我省工科类院校服装专业学生的整体水平,为服装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肖海龙;张亮系统论在知识组织中的运用 2007(08)
[2] 文颖 模块式教学在服装工艺课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广东教育(教研版)2008(6)
一、综摄法的特点
(一)两大思考原则
1.异质同化。简单来说就是运用熟悉的方法和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比较,提出新设想,即把看不习惯的陌生事物当成早已习惯的熟悉事物。
2.同质异化。从新的角度或运用新方法“处理”一些早已习惯的熟悉事物,从而提出新的设想,即把熟悉的事物当成陌生的事物看待。
(二)四种类比的技巧
1.拟人类比
进行创造活动时,人们常常将创造的对象加以拟人化。在机械设计中,采用拟人化的设计,可以从人体某一部分的动作中得到启发,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这种拟人类比方法还被大量应用在科学管理中。
2.直接类比
从自然界或者已有的成果中找寻与创造对象相类似的东西。例如,设计一种水上汽艇的控制系统,人们可以将它同汽车相类比。汽车上的操纵机构和车灯、喇叭、制动机构等都可经过适当改革,这样比凭空想象设计一种东西更容易获得成功。再如,运用仿生学设计飞机、潜艇等,也是一种直接类比的方法。
3.象征类比
所谓象征,是一种用具体事物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感情的表现手法。在创造性活动中,人们也可以赋予创造对象具有一定的象征性,使它们具有独特的风格,这叫象征类比。象征类比应用较多的是在建筑设计中。例如,设计纪念碑、纪念馆,需要赋予它们宏伟、庄严、典雅的象征格调。相反,设计咖啡馆、茶楼、音乐厅就需要赋予它们以艺术、优雅的象征格调。
4.想象类比
人类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可以通过童话、小说、谚语等来激发人类的灵感,从中获得处理问题的方案。在科技迅猛发展的时代,人们利用幻想解决问题已成为现实。众所周知,著名科幻小说之父贝尔纳有非凡的想象力,是个幻想类比法的大师。比如,100多年前还没有收音机,其小说中的人物却看上了电视。
二、综摄法的实施过程
第一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
创新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广告的主题就是提出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是外界提出来的,也可以是创意小组自己提出来的。分析问题,就是对问题进行简短的分析,先由专家对问题进行解释和概要的分析,这个过程是将陌生的东西熟悉化(异质同化)。
第二个阶段:模糊主题,类比设想。
主持人引导小组成员讨论,将与问题本质相似的同质问题在会议上提出,而把原本的问题隐匿起来。将具体问题包含在广义的问题中提出,营造一种可以使构思自发产生的条件,以引起广泛的设想,从而激发创造力,然后使广义的问题逐步清晰和具体化,最终完成创意。
第三个阶段:自由联想,无限延展。
这一过程可以视为一次远离问题的“假日”,也正是综摄法的关键所在。因为目标十分抽象,与会者可以对问题的讨论进行延展。当某些见解对于揭示广告主题有利时,主持人及时加以归纳、予以引导。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在于使熟悉者陌生。
对上段抽象词汇“引力”与“张力”展开类比联想:
弹簧的伸缩、拉紧的橡皮牵引放飞的风筝;
编织中的毛衣、字符结构的离散;
线团的束缚、伤口的愈合。
上述的类似联想还可以有更多,其目的是让思维的链条松弛。
第四阶段:架构互传,牵强配对。
这一步有两种做法,戈登的做法是把类比联想的事物与主题牵强地进行配对,在这种情况下,通常会激发创意产生。而另一种做法是把两种元素牵强地联系在一起,同时展开幻想并与主题联系起来。不管采用哪一种做法,小组成员均需要围绕主题和类比元素展开讨论和研究,直到找出表现主题的创意为止。这一阶段由分而合的目的在于使陌生者熟悉。
针对联想与主题进行链接:拉紧的橡皮筋可比喻为我们与家、与亲人的关系――“拉得越开,弹得越疼”。牵引放飞的风筝可叙述为“放线――父母让你闯世界;归根――你让父母享天伦”。“线团的束缚”延展为电话线缠绕双腿,诉诸于“不要让电话线绊住你回家的脚步”。其中许多类比现象,均可发展为广告创新的立足点。
第五阶段:实用配对,制定方案。
在此阶段,要结合解决问题的目标,对上一阶段类比联想所得的启示进行艺术、技术、经济方面等可行性研究,将创意构思转化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方案图形化,拟定具体的广告方案。
三、综摄法运用案例
2008第六届国际大学生DAF反皮草设计大赛,不要求作品中出现特定的文案,只需要设计者传达以下理念:穿着皮草服饰是残忍的行为,皮草是非时尚的,它们并非生活的必需品。经过分析,我们知道这是个很具体、明确的主题,是异质同化的过程。
主持人将与广告创意本质相似的问题在会议上提出并讨论,而把创意广告的主题目标和具体要求隐匿。如将“穿皮草是残忍的行为”抽象为“恶行”这样一个没有什么限定且抽象的词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思维更广阔、更自由,打破思维的恒常性。
对“恶行”这个概念进行类比联想,这是一个同质异化的过程。
“恶行”的类比联想:赌博、抢劫、偷盗、谋杀、精神摧残、歧视等。
与主题强行链接,如动物、屠杀、刀;动物、折散家庭、剥皮;动物、虐待、针刺等。
形成方案后,这一阶段将链接的一些素材画面化。图形为一把猎刀,猎刀的刀面映射出一只流血动物。用刀、动物、血等画面元素来控诉残忍的行为。图形为两张全家福:第一张为动物的三口之家,第二张是爸爸、妈妈的位置为皮靴和皮包代替,暗示一个家庭中的爸爸、妈妈都被虐杀制成皮制品,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对皮革制品的过分追求是建立在动物痛苦基础之上的。两个小狐狸在一个商店橱窗前看着被制成大衣领子的妈妈,呼唤着妈妈回家的场景,以拟人化的手法呼唤人们反思残忍的消费行为。使用同构手法,把一个可爱小狐狸的胡须用钢针替换,画面极富冲击性,控诉人类虐待动物的行为。
也有一些广告的主题本身就很抽象,如第三届“东十西”海报大赛的选题“源”这个主题。这个主题很抽象,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不同的设计师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如文化思想方面:文化之源、爱心之源、知识是资源、人类起源、战乱之源、同根同源、快乐之源、邪恶之源、文字之源、文明之源等。水资源保护方面:污染之源、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节约水资源等。其他资源:保护海洋资源、保护地球能源、保护绿色资源、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资源等。这些都可以当作成分主题。
“源”的类比联想:母亲、始祖、开端、发源地、三江源、资源、开始、渊源、黄河、炎黄、开天辟地、创始人、仓颉、受精卵、本身、本原、本来、太阳、水、雨、伞、树木、光合作用、绿色生命、氧气、进化等。
与上述分主题进行强行的链接:生命之源、本身、绿色生命、树木;生命之源、水、母亲;珍惜水资源、水、伞。
提炼成方案:以文字“本”为主要形象,将“本”下部的“一”划作不同处理,形成了两个字:“本”“木”,很巧妙地表达了森林是生命的根本的含义。以汉字“母”为视觉形象,将“母”字笔划中的两点和外形做形象化的处理,成为正负阴阳形水滴。用水滴、正负转换、母亲等几个元素表达了水是生命源头的概念。在雨中打伞,雨水经过伞檐洒落地面是常见的景象。但在雨中打着一把反向的伞,雨水收集伞中。这是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场景,却能很好地表达珍惜水源的主题。
作为推动设计创意的手段,综摄法最大的价值是在创意过程中,因其具有模糊主题的作用,避免了思维上的狭窄性,任思维在较为抽象的主题中运用类比,使创意的陌生感大增,有利于创意表现的新奇性,从而有效拓展了创意领域的广度和深度。
(注:本文所属课题为2009年度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09B107。)
参考文献:
[1]刘道玉.创造性思维大纲[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茹存光.广告设计的创意思维[J].科技咨询导报,2007(1).
[3]张抒.图形创意训练方法之纸的联想[J].中国美术教育,2007(5).
[4]张勇.广告创意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5]范汉成,涂志初.第三届“东十西”大学生生广告双年展作品集[G].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0.
[6]朱永明.从创意思维训练到视觉语言的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2005(2).
[7]周培玲.创意是训练出来的[J].互联网周刊,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