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美术相关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基本素质;美术知识;分析研究
在美术教学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学也开始进行了改革,对于美术教学也就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且对于小学美术教师来说,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就成为美术教学工作的重点,因此,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与基本素质。
一、小学美术教师要具备高尚的德行
对于一名教师来说,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而这也成为小学美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中心。在课堂中,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具备良好的德行,学生才会逐渐养成正确的德行。所以,教师在课堂中要以自己的思想道德来影响学生,启发学生思维,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教师还要具备相应的爱岗敬业精神,这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关爱学生,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必须具备相应的艺术涵养,高尚的审美品格,同时要积极进行创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影响学生。
二、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美术知识
对于美术教师来说,必须具备一定的美术基本理论与知识,这样才能养成高度的审美品位与情趣。同时还要对世界美术史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这样才能更好地开展美术教学活动。尤其是针对小学美术教师,教师不仅要画好,还要做好课程的设计工作,不断学习,掌握更深层次的知识,以此来丰富自己的文化内含,这样才能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做到有底气,并帮助学生扩大知识层面,开阔视野。中国美术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集聚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因此,教师只有全面地向学生讲述中国美术的发展历程,才能增强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从美术发展历程的角度出发,掌握好美术的相关知识。
首先,教师要掌握好美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来说,必须掌握好美术史、艺术概论以及色彩学等知识。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新课改的影响下,美术观的形成与课程改革的不断进步,使小学美术教师必须掌握更多的基础知识,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构建起完整的知识网络。其次,教师要具备一定的鉴赏能力。对于美术鉴赏来说,就是要综合运用感知与经验等来对美术作品进行准确的评价,以此来提高美术经验。通过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可以陶冶学生的精神层次,增强情感体验。所以,在实际中,教师要掌握准确的美术鉴赏方式,这样才可以对美术作品做出准确与客观的评价,同时还要针对其形式与内容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才能提高美术涵养。再次,对于美术教师来说,还应当掌握好美术的专业技能。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具备专业技术水平,如,速写与色彩等。尤其是在新课改以后,对于小学美术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不仅要具备高度的绘画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书法与手工等技能,同时还应当具备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最后,教师还要具备专业的美术评论能力。对于美术评论能力来说,就是对美术欣赏的一种深层次延伸,在学生自己直观感受的基础上,客观地对美术作品进行分析与探究。所以,小学美术教师要掌握专业的评论方式,同时还要具备多元化的评论素质,不断丰富自己的生活阅历,提高自身的美术观察能力。
三、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
作为一名教育人员来说,美术教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美术教育,并不等同于进行技法教育,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要坚持做好人文教育,这样才能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所以在实际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具备专业的教育学与心理健康教学知识,这样才能掌握好各个阶段学生的心里特点,在掌握学生实际需求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所以,在日常教学中,小学美术教师要不断学习教育学与心理学中的相关知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总之,对于小学美术教学来说,在新课改的影响下,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综合能力,这样才能将学生培养成为高素质的人才,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视知觉心理学 小学美术课堂 多媒体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1-0145-01
一 视知觉心理学
视知觉心理学作为认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其主要从视觉和知觉两方面来认知、了解事物。视知觉可以通过眼睛看、耳朵听、皮肤接触来感知、理解事物,所以,视知觉具有明暗视觉、视觉范围、视觉惰性和闪烁感等特性,可以影响人们的审美观,促使人们以不同的心理来感知艺术、美术等。总之,视知觉心理学可以影响人们的感知和认知,促使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欣赏事物。
二 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在对小学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过程中,借助视知觉心理学相关内容,可以从心理学角度设计美术作品的色彩、教学背景音乐、教学视频等,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认知能力,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美术作品。
1.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原则
第一,针对性原则。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小学生所看到、触及的事物会影响学生的心理。为了使小学生能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在进行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发挥视知觉心理学的作用,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多媒体课件,保证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时,可以受活动的图像、多彩的图片、美妙的声音所感染,融入美术课堂的教学中。
第二,有效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可以保证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设计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课件有效地应用于美术课堂中,提高美术教学效果。对于有效性原则的遵守要求设计者在进行小学美术多媒体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注重突出视觉效果,保证所设计的课件可以正面地、积极地影响学生的心理,使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
2.基于视知觉心理学的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
第一,页面视觉语言的设计。在利用视知觉心理学进行小学多媒体课件页面视觉语言设计时,首要的工作就是分析小学生心理,了解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兴趣爱好、接受能力及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集合视知觉心理学相关知识,设计面、线、点。(1)面的设计。对于面的设计应当结合教学内容,确定所要达到的教学效果。在此基础上,利用颜色的冲击性,合理地配置整个页面的颜色。(2)线的设计。线的粗细、长短、形式、颜色等都会影响人们的视觉。在页面中加入线,需要注意线与面的有效结合,凸显线与面的视觉效果,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理。(3)点的设计。点能够使人视觉集中,可以用于强调教学重点。在页面上,点的位置、大小、颜色会影响学生的心理。所以,在进行点设计时要明确通过点要达到的视觉效果再确定点的大小、颜色、位置。
第二,动画和动物图像的设计。运动的图像和动画在教学中可以准确地、形象地表达那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所以,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首先要明确通过动画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所要达到的视觉效果,进而选择适合的动画来搭配,才可以使教学内容与动画相得益彰,达到教学效果。运动的图像是通过视觉来影响学生,在进行动画设计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选用能够吸引学生的画面。运动的图像可以将声音与图像结合在一起,也可以选用一段视频,放入到多媒体教学课件中,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投入到美术课堂学习中,还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当合理、有效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这样可以提高小学美术课堂的教学效果。视知觉心理学表明学生所听到、看到的都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可以积极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也可以消极负面地影响学生心理。所以,在进行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时应当注意从针对性、有效性等原则出发,合理地利用视知觉心理学知识,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正面地影响学生心理,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参考文献
[1]陈潇寒.视知觉心理学在小学美术课堂多媒体教学设计中的运用[D].中国美术学院,2012
一、地方文化资源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渗透
将地方文化资源渗透在日常教育中能够使课程“活”起来,可以有效拓展、补充课本上的知识,例如,在《喜气洋洋》《窗花花》《塔》《线描风景》《各式各样的亭子》《中国古代建筑欣赏》的教学中,在上课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方文化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资源,丰富学习内容。
以《中国古代建筑欣赏》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当地的著名建筑物,让学生欣赏这些建筑的艺术特色,并选取一些例子,用文字与图片的形式为学生介绍,引导学生观察与讨论,这既能扩展的教材内容,又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地方文化资源在单元式开课中的应用
与传统教学内容相比,虽然单元课与地方文化资源的联系不是非常紧密,但是往往能够自成一体。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单元式开课的重要性,将其安排在教学内容后,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课时。在第一堂课时中,为学生讲解基础的美术知识,接着让学生感受到相关的地方人文气息,让学生大胆地进行创作与创新,积极表现自己,关注各个教学环节之间的联系,让学生从自身生活的环境为出发点,关注环境,注意到周围的生存环境,体会到探究的乐趣。
三、地方文化资源在专题讲座中的应用
部分地方课程资源有着非常突出的特点,可以与课程单元教学内容结合起来进行改造,结合教学目标将专题讲座与单元教学融合起来。例如,在为学生介绍罗浮宫的相关知识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为此,可以将其设计到具有家乡特色的作品讲解中,应用专题讲座模式,让学生深刻地理解罗浮宫的设计理念与愿景规划。
此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美术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出去体验自己生活城市中的风土人情,并安排好相关的讲座,每次讲座只需要花费一个课时即可,讲座时间安排在相关单元教学完成后,在开展讲座前,可以为学生介绍一些与人文历史相关的传说、民间故事、史料佳话等,这既能让学生感受到家乡文化的魅力,又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率。
四、地方文化资源在活动式教学中的应用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展不同类型的艺术实践活动,开展与地方特色相关的美术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的内容主要针对文化艺术资源、自然景色、固定空间建筑等等,鼓励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进行感知,这可以让美术教学活动更加具有活力。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小学美术教学 审美能力 教学目标 教学质量
对于小学美术课程来说,其教学的基本任务和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美术知识和绘画技能,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感受美、创造美。当前,伴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为小学美术教学工作带了十分巨大的变革,改变了原有的“教”和“学”,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教材上的内容能够更好的展现给学生,在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提升了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品位。
一、多媒体技术对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促进作用
(一)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美术知识
与传统的教具和教学语言相比,多媒体技术所具有音频、视频、文字以及图片等现代化教学资源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因为多媒体技术能够将传统教学或教学语言所不能够展现的内容用非常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现出来,能够将些不能够触摸到但却存在的规律生动地再现出来。通过这样的内容能够有效地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其能够更好的进行思维想象,继而对其创造力进行培养。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能够让学生进行多感官感知,使所讲授的知识能够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十分深刻印象,加快学生的无意识记忆到有意识记忆的转变。
(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为教师节省备课时间,提高教学的质量
在传统的美术教学工作中,教师在进行教学之前,往往会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制作教学挂图、范画等备课工作上。这样的情况不但影响了教师正常的生活和休息,还容易造成因备课工作不到位而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之后,教师能够从网络上直接获取所要用的教学资源,并通过电子设备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但能够有效地节省备课时间,还能够丰富教学的资源。此外,通过对小学美术课程的研究我们发现,当前美术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就是通过临摹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够更好的掌握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作画步骤。在教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一幅画的步骤图更加详细的展现给学生,与传统的教师手绘步骤图相比,这样的步骤图不但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还保证了步骤图比例、颜色等内容的准确性,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能够让小学生更好的欣赏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在小学的美术教学中,美术欣赏教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美术欣赏教学,教师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在传统的美术作品欣赏教学中,由于受到资源等各方面的限制,教师只能够为学生们讲解课本上的内容,即便是有课外资源作为补充,其也会因为资源质量价差而不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此外,常年不断的赏析内容也逐渐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而在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之后,教师能够在网络上搜集大量的高质量的资源,并通过电脑和投影仪展现给学生。这些资源既可以是矢量的图片资料,还可以是视频资料。通过这些资料,不但丰富了教学资源,同时还能够更好地将将学生引入到作品的氛围之中,此外,还能够将作品的细节之处、创作背景的展现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全面的了解作品,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教师必须要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众所周知,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即有好的一面同时也会有坏的一面,对于多媒体技术在没事教学中的应用来说,也是如此。教师如果能够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来开展教学工作,就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实现教学目标;反之,如果使用不当,就会影响教学的质量,出现适得其反的情况。当前,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时,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首先,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认识不到位。在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仅扮演了工具的角色,是一种教学方式,但是当前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用多媒体技术代替了原有的教学工作,使教师丧失了其所具有的主导作用,让多媒体技术这个教学的辅助工具变成了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渠道。此外,教师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力较差也是当前制约多媒体技术与小学美术教学融合的重要问题之一。
三、如何将多媒体技术和小学美术教学融合在一起
(一)教师必须要树立正确的认识,强化对多媒体技术的掌握
从上文我们可以知道,多媒体教学技术如果运用不当,就会使教师丧失在教学工作中的主导地位,使其成为向学生灌输知识的新的渠道。因此,教师再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时,首先就要对其建立起正确的思想认识:在任何教学活动中,教师都是教学活动的主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学活动的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使用的一种工具,教师不能够用多媒体技术来取代自己的主导地位,教师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是教师为了能够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的一种补充。其次,教师必须要加强对多媒体技术的相关知识的学习,强化自己应用能力,要了解多媒体设备操作的相关知识,掌握基本的故障排除和维护知识,要能够解决一般性的故障,同时还要加强对多媒体设备的维护避免其出现大的故障影响教学工作。
(二)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兴趣是一个人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想提高教学的质量,就必须要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来使学生能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向学生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片或者图片等,通过这些教学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播放教学资源时,教师还必须要发挥其自身的主导作用,要将教学的内容和资源的内容结合起来向学生们讲解,使学生们能够在观看动画片等资源时掌握课本上的内容。通过对这些资源的运用,教师能够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继而开展教学工作,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同时保证了教学的质量。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当前,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技术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将音乐引进课堂之中,利用音乐来营造课堂气氛。音乐具有十分强的感染力,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美术作品赏析时或者是学生在绘画时,可以选择一些节奏较为舒缓,情感积极向上的纯音乐来当背景音乐,通过这些音乐能够平伏学生的心情,使学生能够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体会作品所蕴含的感情。此外,通过对一些特殊的歌曲的运用,还能够更好引起学生和作品之间的共鸣。例如教师在讲授中国传统山水画的知识时,可以用《高山流水》等歌曲作为背景音乐,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到山水画中所蕴含的感情。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小学美术教学也因为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而有了新的发展。通过多媒体技术,教师能够提高教学的效率,保质保量的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多媒体技术和小学美术教学的融合已经成为了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工作的发展趋势。因此,教师就必须要不断地加强学习,牢固地掌握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工作的方式方法。
参考文献:
[1] 王付云. 运用多媒体技术服务物理课堂教学[J]. 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8,(02)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育教学方法
一、色彩教学的意义
在小学美术教育中,色彩教学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介绍色彩的相关知识,包括基本理论、色彩对比、色彩搭配等,能够增强学生对色彩的理解和感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综合运用能力。在学生的美术学习中,对于素描、油画、水彩画、水墨画等画种的学习,色彩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开展色彩教学,能够为学生今后的美术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由于男女生对色彩的理解往往存在一定差异,他们对色彩具有不同的喜好与运用习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提高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
二、当前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缺少积极性
在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中,部分学生没有充分意识到美术的内涵和作用,认为美术对他们自身能力的提升作用不大。在这种错误认知的驱动下,部分学生对美术学习缺乏足够的积极性,难以主动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在某种程度上,色彩存在一定的抽象性,仅仅通过教材中的语言和图片,学生很难了解色彩的实质与色彩艺术的内涵,也难以通过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样,学生就难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导致其对美术学习失去兴趣。
2.色彩教学的重要性未引起教师重视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仍旧采取以往的教学方法和理念,教育方式固化,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导致学生思维发展受限。部分学生习惯从单一角度分析问题,这不利于其思维的拓展,也不利于其审美能力的提高。在以往的美术教学模式下,部分教师的教学方式以讲述为主,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较为被动。这样的教学方法很难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也不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欣赏者在欣赏绘画作品时,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而单一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会限制学生的视野,不利于学生美术综合能力的提高。
三、小学美术色彩教学方法的应用
1.将游戏融入色彩教学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兴趣是能量的调节者,它的加入发动了人们储存在内心的力量。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心理接受期,单一的色彩理论讲解会让他们逐渐丧失学习兴趣,但色彩本身是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入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依据实际教学内容,开展相关游戏活动,能够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充分活跃课堂气氛。游戏化教学是提高学生美术学习兴趣的重要方式,能对课堂教学起到辅助作用。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适度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否则可能会导致部分学生把精力集中在“玩”上,忽视了对美术知识的学习。在准备游戏时,教师不能单纯地为了游戏而准备,而要充分结合课堂学习内容,了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在设计游戏活动时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始终把握教材内容与目标,不能脱离美术教学的目的。如,在向学生介绍冷暖色知识时,教师可以选择两种游戏方式。一是为颜色“找朋友”。教师可以先借助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多种颜色的蔬菜、水果,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请学生进行“找朋友”游戏,如为红色的苹果找朋友、为绿色的西瓜找朋友等。另一种是所有学生共同参与,在油画棒中分别找出冷色、暖色。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对比,掌握了冷暖色的知识点。
2.通过自然写生开展色彩教学
美术新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通过设置多种方式的美术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和社会环境,培养学生关爱生命的情感和习惯,帮助学生逐渐养成爱护环境和保护生命的意识。自然是学科存在的基础,任何一个学科都不可能脱离自然而存在,美术学科尤其如此。大自然的色彩丰富多样,因此,在小学色彩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忽视写生训练的重要性。教师应通过写生训练帮助学生接触自然,让学生亲自观察、感受自然,体验自然界中的色彩变化,探索自然界中的光影变化与色彩变化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色彩加以创造。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室外色彩绘画资源的优势,将其运用到色彩教学中。教师每学期可以组织1到2次的户外写生活动,在写生过程中,教导学生如何观察自然界的色彩变化。如,身穿白色衣服的学生在茂密的森林中时,身上的阴影部分会呈现绿色;在阳光下时,白色衣服则呈现出淡淡的黄色。自然界充满了冷暖色搭配,如,绿色的草丛或森林中会有红色、粉红色或者黄色的小花点缀,使整个环境的色彩更加丰富。自然化教学方法能够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观察和感知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素养与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开展色彩教学时,不能局限于课堂教学,还需要带领学生接触自然,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
3.与日常生活结合开展色彩教学
色彩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生活中处处充满灵感,学生需要积极体验社会环境。美术新课程标准要求美术课程教学应与学生生活相结合,充分发挥美术教学提升学生生活品质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知美术的魅力。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满色彩。如,过年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红色的对联、大红色的灯笼等,都是丰富的素材来源。色彩的装饰、搭配和教育功能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衣服上的色彩搭配、家居空间的装饰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从学生生活出发,挖掘生活中的色彩资源,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中的色彩、探索生活中的色彩变化,鼓励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对生活中的色彩要素进行加工创作。如,在《生活中的暖色》一课教学中,教师可提前让学生准备一些自己喜欢的暖色物品,将其带到课堂,并在课堂上介绍自己带来的物品;或者在课堂上,要求红色、橙色和黄色衣服的学生起立,让学生自行判断自己的衣服是否属于暖色。这样,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帮助学生了解暖色知识,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集中注意力,积极活跃思维,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PPT向学生展示生活中不常见的暖色,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暖色记忆下来。这样,学生在创作时就不会缺少灵感。
关键词: 小学教育 美术教学 绘本教学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美术教学是对学生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和创造美是小学美术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新时期,基于新课程改革的指导,小学美术教师应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措施,并尝试将绘本融入教学实践中,以期对学生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等加以培养,有效借助美术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未来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绘本教学的必要性
日本绘本研究人员在对绘本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明确指出图和文的相乘表现方式才能称之为绘本,优秀的绘本作品实质上是将优秀的绘画和具有一定引导和启发性的语言文字相结合的产物,是一种相对优秀的教育资源,合理应用绘本组织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能够有效启迪儿童的思想成长,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绘本文化从出现伊始就受到广泛的关注,并且在长时间的发展过程中,绘本艺术风格多种多样,表现技巧更丰富,在国内外著名作家或者画家所创作的绘本作品中,借助创作者们优秀的创作思想、联想和想象能力及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人文精神等通过艺术化的绘本语言呈现出来,体现出特殊的教育价值,对语文教学和美术教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合理应用绘本,教师对绘本中丰富的美术知识和思想引导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整理,并对学生实施美术素质教育,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在美术绘本教学中,在文字的辅助下,图画不是简单的教学工具,而是具有灵魂的教育材料,合理应用其开展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心理情感和相关故事情节以图画的方式展现出来,促进儿童内心情感的表达,保证美术教学质量的提高[1]。
二、将绘本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措施
为将绘本应用于小学美术课堂中,构建有故事的美术课程,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绘本中的故事元素,然后将其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美术教学的故事性,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审美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保证美育作用的发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一)借助绘本故事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绘本中蕴含着丰富的故事内容,并且因为画面简单、语言简洁,所以为学生提供了较大的想象和联想空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地应用绘本故事,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为学生深入学习美术相关知识提供相应的保障[2]。
首先,有效促进学生多样艺术表现风格的形成。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类型的文化风俗,不同国家经典绘本的表现风格存在较大的差异,教师针对不同的绘本合理选择教学方式,能够借助绘本中故事内容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形成不同的表现风格,促进学生美术素养的培养[3]。例如在《小蓝和小黄》故事绘本中,绘本以蓝色小蓝和黄色小黄的喜怒哀乐为主要对象,借助细致入微的描绘展现抽象的情感特征。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应借助故事情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导学生结合绘本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丰富故事情节。在学生基本对故事形成明确认识后,教师应让学生分析绘本中的哪些描写能够直观地反映喜怒哀乐,提高学生的绘画审美能力,并且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让学生学到表现喜怒哀乐情感的绘画技巧,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美术知识的深入学习。
其次,引导学生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构图。绘本一般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创作,因此能够表现出较强的色彩美、景色美、构图美、情节美,丰富多彩的绘画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的美术学习效果。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结合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绘本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进行分析,进而对学生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能力进行合理培养[4]。如在《毛花婆婆》绘本中,作者对热带海岛、沙漠地区和海边小镇发生的故事进行描绘,并且将不同地区的场景作为背景图,教师在讲解绘本故事情节的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不同图画中光线的变化和色彩的搭配让学生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及不同故事情节中所要表达的情感等,对绘本形成更系统的认识。借助绘本故事的影响,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如何借助合理的构图和色彩搭配表现不同的情感,绘本故事教学作用得到全面的发挥,学生的绘画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在绘本故事教学中合理培养学生的美术创作素养
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经常会遇到的问题是学生在接受美术教育后绘画和审美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但是学生结合自身想象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却无法得到充分发挥,创作质量相对较差。而绘本的应用则能够借助具有创意的故事情节增强课堂的故事性,借助生动的画面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开发,进而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好的效果。下面结合学生美术创作素养的培养进行具体分析。
首先,让学生仔细观看,有效启发学生的想象。在将启发学生创造力作为基本目标的美术绘本教学实践中,教师合理利用绘本故事情节丰富、多变的特点,对学生实施递进式教学引导,让学生借助对绘本内容和情节的赏析启发想象和联想能力,进而举一反三地进行创作。学生的美术艺术创造能力能够得到良好的培养,对学生深入学习美术知识产生相应的积极影响[5]。
例如在讲解《毛一元青菜成了精》绘本的过程中,教师应首先引导学生^看封面,然后借助层次性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中对绘本故事情节形成系统的认识。如观察封面,你能发现什么?你认为为什么作者要这样绘画?再仔细观察,你认为哪个青萝卜是大王,为什么?其他人是谁?他们中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这样借助教师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和思考,在大胆的想象中逐步融入绘本所描绘的故事情境中,并学习绘本添画、拟人和夸张等多种表现手法,为学生绘画技能的掌握和美术素养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其次,借助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思想情感。绘本本身蕴含着一个精彩的故事,教师借助一张张精彩的绘画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借助相应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进入教学活动,进而产生个性化情感,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学习,获得相应的学习感悟,促进学习效果的增强[6]。同样以《毛一元青菜成了精》绘本为例,教师让学生结合绘本内容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欣赏绘本、演绎绘本的过程中获得不一样的体验,对绘本内容形成更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进行仔细的学习和探究。由于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学生在进行创作时将不同的理解和感悟融入创作中,对学生美术创造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借助无限的想象引导学生实现对美的创造。小学美术教学活动实质上是为了让学生经过系统的学习进行再创造,所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应该高度重视对学生美术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真正应用所学知识将心中的形象或者画面表现出来,突出绘画的价值。例如教师在对《轱辘轱辘转》绘本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仔细观察发现绘画的细节,然后结合细节想象所要表达的故事情节和所要呈现的情感等,最终借助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将所有细节联系起来,构成特定的画面[7]。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借助对细节的分析,在想象中完成对美的画面的构造,学生的整体学习能力得到培养,艺术美的创造能力有所强化,为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美术知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综上所述,绘本中不仅具有丰富的美术知识,而且具有相应的故事情节,合理对绘本中的教育内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整理能够全面发挥绘本的重要作用,建有故事的美术课堂。在对学生美术素养加以培养的同时,也对学生实施相应的思想引导,促使学生结合自身思想认识进行有生命的绘画创作,保证小学美术教学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陈蓉.“绘”声“绘”色的美术课――小学绘本美术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6(9):54-56.
[2]王颖.绘声绘色的小学美术课堂――将绘本融入小学美术教学[J].美术教育研究,2015(16):137.
[3]李树美.刍议“儿童绘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6(30):78.
[4]潭凤娟.浅谈绘本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6(2):82.
[5]崔杰.小学美术教学中故事情境创设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小学,2015(3):189.
其实,师范美术教育中学生有机会学习多种艺术门类,因此也存在融合的优势。强调学科融合方法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会有更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更远大的前景。很多学生却误认为师范院校学得很杂,好像门门通,却样样不精,不像美术学院学得那么专业,技法上不能钻研得很深。一个合格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其任务首先应当是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美术、世界美术的历史和现状、中华民族优秀的美术遗产等内容,以培养他们认识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其知识结构中美术史论和相关艺术学科应占较大比例。
1994年,美国制定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其中艺术学科有舞蹈、音乐、戏剧和视觉艺术(包括传统美术、传播和设计艺术、建筑和环境艺术、民间艺术及其他艺术制品)。标准强调了在各门艺术之间以及在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寻求合理的联系。“各门艺术之间、艺术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有两种类型……其一,是‘相关’。相关指学科之间具体的异同……其二是‘综合’……综合在使用两种或更多学科的资源时,其方法是学科之间的相互强化,并往往表现为多种学科之间的统一。”
2000年,新西兰公布的《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艺术课程同美国的《艺术教育国家标准》一样,包括舞蹈、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4个学科,并对艺术学科和语文、数学、科学、技术、社会科学以及健康和体育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指出:“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会产生适当的、有意义的联系,学生通过跨学科的活动可促进其他学科学习的提高。尤其在小学和中学的课程中,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更为密切和频繁。”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特别设置了“综合•探索”这一新的学习领域,强调了综合性学习的重要性。“综合•探索”领域分为三个层次:“(一)融美术各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设计•应用’和‘欣赏•评述’)为一体;(二)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综合;(三)美术与现实社会相联系。”在不同阶段的教学活动建议中都有结合语文、音乐、传统节日等内容进行美术创作,根据儿歌、童话制作美术作品,并表演舞蹈、童话剧和皮影戏等内容。在附录中也有美术与语文、自然、社会、生活劳动和传统文化结合的案例。《美术课程标准》还明确规定:“通过引导学生对一些美术或跨越美术学科的课题进行综合与探索性的学习,能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认识美术的基本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发展规律与趋势。”这都为高师美术教育进行学科融合指明了方向。
现代社会的分工越来越细,有高度专业化的倾向,但是边缘学科的相互渗透,中、西文化的对撞与启迪,一刻也没有停止过运动。美术内部各专业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专业分化不应肢解学科间联系和专业间的整合性。高师美术教育对学科融合教学方法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学科门类上的融合,关注不同画种之间的交叉借鉴;二是文化上的融合,探究美术与音乐、文学、民俗等相关人文学科之间的内在规律,以促进其深度融合。
一、美术学科各门类之间的融合
高师美术教育要注重综合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注重主修专业的同时,还应利用课余时间多学一些相关美术学科的课程。在传统艺术方面,可以选修书法篆刻、彩陶研究、蜡染扎染、漆画等选修课。对现代艺术进行研究,可以选修美术创作与批评、城市形象、服装、壁画、纤维艺术等课程。要充分考虑学生知识建构的全面性,并促使学生从专业理论技能到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资源利用和学科研究诸方面都达到较高水准。此外,与美术有着密切关系的美术鉴定学、美术考古学、美术馆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也应该在课余时间有所了解,以拓宽知识面,提高其自身修养。虽然这些课程不可能都和主修课一样学得深入,但通过选修自学等途径去涉猎是完全可以的。
二、美术与音乐、文学、民俗等其他人文学科之间的融合
美术和音乐同属艺术范畴,都是客观世界在人的意识领域内的审美反映。音乐的感人之处在于优美的旋律和节奏,美术也同样强调节奏和韵律的美感。两者之间有着很深的渊源关系,有许多可以融合的地方。音乐与美术的相融性不仅为欣赏者打开了想象的闸门,而且还能为其提供更为广阔的思维活动空间。高师美术教育要涉猎相关人文学科的知识,应加强学生文史哲的理论修养,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引导学生读古今中外的哲学著作,一方面益于学生了解绘画作品产生时期的哲学思潮,另一方面也有益于增强学生的哲学思辨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读文学作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想象力及其他思维能力。新西兰《国家艺术课程标准》中认为:“艺术学科与语言和语文的学习关系非常密切。尤其在演戏、演讲、录音,利用各种静态的图像或动态的电影和电视图像过程中,以及利用视觉、口述,或用英语写各种文本时都有明显的联系。”这也足以成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改革的重要参照。
另外,宗教、民俗等领域的知识也应在课程设置之列。美术的发展总会受到同时期的宗教、文化的影响,正如丹纳所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的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这自然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我国古代许多画家具有很高的佛学造诣,如王维山水画的净空澄澈就颇受般若学的影响。民俗学知识在正确鉴赏民间艺术样式的过程中,也具有不可或缺的理论意义。如皮影、年画、剪纸、泥塑、蜡染、社火等民间艺术样式的产生和差异化发展,就与各地区不同的民风民俗差异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 小学美术 课堂教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率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想提高教学效率,教师无疑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只要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了,那么教学自然能取得良好效果。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认为教师采用鼓励式教学方法是极为有效的。以下是笔者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实施鼓励式教学方法的一些体会,简述:
一、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师生进行双边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应避免教师将美术课堂变为施展自身才能,忽视学生发展的课堂。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许多美术教师对着小学生大谈美术创作的相关知识,或者将整个美术课堂变成自己的个人画展,使得学生们兴趣大减,这显然是不合理的。美术教学既然是师生的双边活动,那么若是没有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必定是枯燥沉闷的。因而在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务必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动物朋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每一个小学生几乎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利用相关绘画材料,大胆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并作全班交流。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们将自己的动物朋友画出来后介绍给大家,看谁的动物朋友最可爱。学生画出来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评价,尽量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并放大。这样,学生们的兴趣得到了激发,自然会积极参与到课教学活动中,教学效率的有效提高自不必说。
二、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欣赏意见
美术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充分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因而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初步学会欣赏美术作品,并能做出简单的审美判断。不过鉴于小学生年龄尚小,美术知识还很浅薄的情况,教师所能做的,就是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初步具备审美的观点。但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时,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审美观点,要有自己的欣赏意见,不要人云亦云。只有学生具备了自己的审美意识,那么在往后的美术创作中,才会有具有自身特色的作品。并且审美意识的培养,能为学生以后的美术学习及美术欣赏奠定良好的基础。
仍以《动物朋友》为例,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对美术作品有自己的审美标准。比如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出一幅小猫在追逐老鼠的图画,让学生说说图画里边的内容。有的学生说小猫和老鼠是好朋友,它们在玩游戏;有的学生说小猫饿了,想抓老鼠来吃;还有学生说那是大洋芋和小咪渣,小咪渣在戏弄大洋芋呢。总之,学生们的思维极为活跃,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意见也不尽相同。对于他们的不同欣赏角度及意见,教师应该给予积极的鼓励,夸奖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及精彩的表述能力,以初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为以后的美术欣赏打好基础。
三、鼓励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创作
在引导学生充分参与美术教学活动、具备初步审美意识的基础上,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学生充分进行美术创作,尤其在自己创作的美术作品中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美术创作特点。本来小学生的想象力就极为丰富,在美术创作中就能得到很好体现,因而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鼓励,让学生通过大胆创作从而体验成功的喜悦。就小学生而言,美术教学是极利于发挥他们想象力的科目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切不可对学生的绘画统一要求,以免扼杀学生的创作个性,应鼓励他们大胆进行美术创作,在培养学生个性化创作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树上树下》这一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充分进行个性化创作。教师设计教学活动,根据已有的童话故事《树上树下》进行分组改编,每个小组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将《树上树下》这一改编好的故事通过图画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展示,然后看看那个小组完成得最好。这样,学生们就会积极思维,纷纷为完美完成这一任务而出谋划策,并分工进行创作,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
高效的学习效率源于学生的积极参与,而学生的积极参与离不开教师充分的鼓励。小学生都喜欢受到表扬,得到鼓励,教师在美术教学中就更应该合理利用鼓励式教学方法来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进行学习。这样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自身的多种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养。
参考文献:
[1]占雨婷.浅谈美术教学中的鼓励教学方法[J].景德镇陶瓷,2012,(01).
一、利用本土民族文化开发小学美术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对本土文化的热爱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加强学习活动的综合性和探索性,注重美术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
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构建小学美术新课堂,我们美术教师必须努力开发当地民族文化,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术与生活、环境的联系,用美术表现生活,再现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如,走进莫力达瓦本土美术系列课堂之一——实践。达斡尔族的“哈尼卡”剪纸是达斡尔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文化。“哈尼卡”是玩具纸偶,是达斡尔族小女孩喜爱的玩具。把“哈尼卡”带到课堂中去,让每个学生用纸盒或折纸摆出房子和院落,用彩纸、纸盒做出各种生活用具。他们根据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发挥自己的想象,安排“哈尼卡”一家老小的日常生活,学生动手动脑,有说有笑,“哈尼卡”在他们的手中就会“活”起来。在课堂中把“哈尼卡”剪纸作为美术教学或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感受美术与地方生活、环境的联系,用美术表现自己的生活,再现自己的生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这既是一种艺术的熏陶,也是地方文化的传承。
二、挖掘本土民族文化地方美术资源,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如,走进莫力达瓦本土美术系列课堂之二——合作。鄂伦春族的桦树皮文化和毛皮文化,蒙古族的服饰文化和生活文化,达斡尔族服饰与萨满服饰颜色、图案及其传说、历史典故等,通过探究、学习,让学生把获得的信息在课上进行交流、探讨,再将所学的美术知识到生活中加以运用,去创造美。从“发现—收集—探究—学习—运用”的过程中,始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合作学习。这种以学生自主总结提炼的方式归结为学生的能力,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拓展了学生学习空间。这必然直接影响学生将来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
三、充分利用本土民族美术资源,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开发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意义在于拓宽学生的审美视野,加深学生对地方资源的认同,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地方美术课程资源的实践者、创造者,增强对地方历史文化的多元认识,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成为地方美术资源实践中的主人。
如,走进莫力达瓦本土美术系列课堂之三——参与。莫力达瓦当地的节日民俗活动形式多样,极具特色。斡包节、瑟宾节民族节日都会开展极具民族特色的民俗活动,这是开展小学美术教学的宝贵资源。我们以节日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美术教学活动,提升想象的空间。我们从欣赏、绘画、手工三方面实施教学,收集整理这些人文美术资源的资料,并运用在美术教学上,学生不仅创作出精美的艺术品,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
四、充分利用本土民族美术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借助地方文化资源,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历史、文化、经济、地理等相关知识,使学生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
人格。
如,走进莫力达瓦本土美术系列课堂之四——参观。带领学生去参观莫力达瓦珍贵的历史古迹和“达斡尔民族博物馆”,我除了让学生欣赏、体验民族服饰,民族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制作方法,认识其美丽的装饰效果、丰富的画面构图以及夸张的造型形象外,还引导学生了解这些实物背后的达斡尔族的民间故事、文化传承,理解其中深刻的精神内涵。不仅让学生在这过程中接受了健康的审美教育,同时也让这些优秀的文化传统、民族精神潜移默化于学生的思想、情感、行为之中,让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传承和发展。
挖掘地方美术资源在学校美术教学中的作用和价值是多样的,除了上述列举的内容外,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我们一线美术教育工作者进一步深入研究,从而更好地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