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如何进行体育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中学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多考虑实际条件,做到因地制宜;体育兴趣是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积极的认识观念和情绪状态,激发与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能提高中学生学习体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并且能充分体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要根据学生特点采取有效的教学步骤,巧妙、恰当地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教会学生自我锻炼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兴趣中学体育实际场地器材
多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的大潮下,学校体育教育得不到重视,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一个学生,都认为只要是语文、数学等升学考试必考课成绩好,体育成绩好不好没关系。中学体育教学实际上处于一种不规范的状态。但是要看到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简单枯燥的体育课仍然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虽然授课内容单调,但体育课仍然是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体育课带给孩子们“身心愉悦”的意义实见珍贵。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谈谈如何进行中学体育教学。
一、改变旧观念,创新体育课
1.创造宽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机会。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律、自控、自评的能力,注重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锻炼相结合,提高体育教学的心理培育效益、娱乐身心效益以及思想品德教育效益。培养学生为祖国、而锻炼的社会责任感和献身精神,使其有服从组织、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使学生具有高尚情操、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创设,让学生在快乐环境中学练,体验成功,使得学生在体育课教学中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3.教学活动要积极采用不同的尺度衡量每个学生。学生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性,只用一种标准来衡量、评价学生,显然是不科学的,在授课时,要充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在评价学生时,宜采用多种尺度来衡量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锻炼的习惯,才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二、体育教师的形象和业务能力
体育教师上课时形象要好,如着装整齐、精力充沛、精神饱满,定能感染中学生;但如教师衣着不整、讲解有气无力、无精打采,势必使中学生注意力分散,打不起精神,中学生就更没有精神学习。
中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中学生是教学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在体育教学中,中学生的身心因素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中学生很容易产生消极心理,体育老师可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而每个中学生的性格爱好、才能和特长是各不相同的,只有使每个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才能使课外活动、锻炼变得更丰富、更活跃。
三、要设计有兴趣的体育课
兴趣是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在设计活动时,坚持趣味性原则更显其重要。设计的活动生活化、有趣味,学生才会有兴趣,才会积极参与,克服困难坚持下来。例如斗鸡游戏活动时,设计成学生喜欢的揉道的情景,学生们活动的兴趣就会大大提高,否则枯燥的斗鸡活动会令学生们感到乏味。如在立定跳远活动中,设计成学生感兴趣的跳圈活动,学生就会感到今天上的新的内容,会感到非常新鲜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等等。
中学生非常喜欢游戏,所以游戏应该是我们中学体育课的重要组成部分,用游戏式体育来发展学生整体素质。根据不同的游戏因势利导、潜移默化地来全面地发展学生。通过活动和游戏去对学生进行教育,往往比空洞的说教,枯燥的文字、抽象的理论更有教育实效。
四、要根据实际合理地运用场地
场地和器材对于体育教学,就好比一位家庭主妇离不开柴米油盐一般,进行体育教学,场地首要条件。但摆在许多学校面前的现实情况却是活动场地小,不规范,不能满足教学和学生活动的基本需要。这样就要求我们体育教师尽量在场地问题上多想办法,如可以在充分保障学生安全的前提下,带领学生到校外活动。只要留心,校外到处都是学生活动的广阔天地:如农闲时的打麦场、冬天里一望无际的麦田、夏天里绿荫连天的河堤,这些都是我们天然的运动场。在这里既保证了活动的需要,又让学生广泛接触了大自然,学生的活动兴趣很高,真可谓是一举数得。
五、优化教学方法
1.中学生活泼好动,体育教学中不要过多地讲,而忽视中学生的练。在组织教学的形式、方法上要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根据教材、中学生的特点、器材场地的实际,采用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竞争性的形式和方法诱导中学生主动练习、积极练习。
2.教师良好的形象和态度。教师应经常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神,言行文明,衣冠整洁。上课时不佩带手机和任何首饰;示范力要形象逼真,激发中学生学习的动机,产生兴趣,而且激励胆小怕羞中学生练习的勇气和积极性,对中学生产生吸引力。教师对中学生要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尊重中学生。
六、要自己动手制作体育活动器材
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陶冶美的情操,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在体育课中渗透德育内容,尤为重要。2005年继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整体规划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的意见》,是又一次从战略发展角度把德育加以重申和强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体育教学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与德育教育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教师要为学生树立榜样,实施德育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自身言行会给学生的德育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课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外进行,由于学生在教室里经过紧张的学习后,大脑处于疲劳状态,当他们走上运动场时,会觉得精神焕发,加之活动范围较广,学生和教师直接接触的机会也最多。此时,教师要深入学生之中,与之谈心,多方了解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都要带领学生到球场上,到操场上,到大自然中去陶冶情操,去完成身体锻炼的任务。在艰苦的环境中,教师的影响是最大的。比如:酷暑中,教师所站的位置必须面对风口等,这种无形的教育方式,学生会觉得教师在无形地关心和爱护他们。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要主动帮助解决;有忧愁,要主动帮助排除,以“人梯”的精神培育学生,建立纯真的师生感情,使学生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教育,从而得到全面发展。教师在体育课堂上所使用的语言会给学生平时的文明用语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的工作态度会给学生的德育带来影响,有的体育教师健康充满朝气,工作认真负责,对教育事业充满热情和激情,对学生也极具吸引力,学生就会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进行模仿,学习教师认真负责的态度;同时,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也非常重要。比如,学生在学习韵律操时,身体协调性比较差而学得比较缓慢,对学生负责的教师就会有耐心地讲解。
二、合理运用体育教学方法和教材内容及特点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与其他学科相比,具有其鲜明、突出的特点。
1.注重教学中让学生直接参与
一般说来,其他学科中的德育,往往以“说教”为主,通过向学生阐述伦理道德,让学生明事理,分善恶,辨真伪,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准,而学校体育中的德育,则是让学生亲身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并通过其内在的独特教育性,达到育人的目的。例如,长跑可磨炼学生的意志和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各种球类运动可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精神等。体育运动的内容丰富多彩,其育人的作用也各有特长。在体育教学中我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的育人特点和作用,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性,把握时机,配合恰当的“说教”,取得了较佳的育人效果。例如:针对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体育盛会,对学生介绍运动员积极备战,刻苦训练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多媒体感受运动员的顽强拼搏、永不放弃的精神后,还可以以奥运为主题,在课内开展一次小型的“奥运会”,让学生参与到比赛中,在比赛中学到不怕失败,团结协作的精神。
2.注重教学的动态性
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由于学生不是静坐在教室里听讲,而是离开了教室的限制,在运动场直接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因此使寓于其中的德育具有鲜明的动态性。学生的学习态度、动机、注意力、自觉积极性、纪律性等心理问题,都非常容易显露出来,因此,我们要学会善于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进行教育渗透。
3.注重体育运动的竞争性和团体性
竞争是体育运动最突出的特点,它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在竞争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行为特征都充分地暴露出来,各种思想都随时表现出来。此外,体育运动还具有明显的团体性。这种竞争性和团体性使学生产生一种对集体的向往,这种向往转化出的凝聚力使学生个性品质和活动本身涉及到社会道德规范,学生在体育活动形成的道德规范,有不稳定和易改变性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
三、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利用各个教学主要环节,进行课堂常规教育,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质。
摘 要 学校体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学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大力推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进程。在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的新的教育环境下,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普遍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
关键词 新课改 体育教学 主导 主体 兴趣 终身体育
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我们在课改精神的指引下摸索前进,在新大纲颁布以后,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快乐教学为宗旨,时刻都在想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的快乐,把快乐带入课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在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下,体育课教些什么,该怎样教,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问题,在体育课教学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那么我们在新课改下到底怎么上好体育课呢?在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一起交流。
一、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和优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
在我们当前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决不能将发挥教师的主导性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割裂开来,更不能顾此失彼。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可能过去教师有不重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特点,从而使体育教学比较死板,比较枯燥。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这绝不是教师的指导性太强了,因为教师的主观、生硬和武断绝不是教师的主导性,而是一种缺乏责任感和缺乏爱心的表现,这种教师的教学是激发不了学生的积极性的,学生是不可能融洽在其中的,因此教师的主导性也是不可能发挥出来的。
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们应仔细揣摩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并从中找到我们教师应该做的工作,并不断地去构建新教材,探讨体育教学中的“学理”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强化和优化“教师的主导性”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愉快中去积极地进取,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和体育教师们的教学目标。要做到强化和优化“教师的主导性”,就必须要规范教师的教学指导行为。
二、在体育教学中,以教学大纲为基础,以快乐体育为主线,组织形式多样化
新课改的精神要求,教学组织形式一定要改革,学校体育教学受传统“三段式”教学模式的影响,刻意要求组织形式的“严密”,却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都在压抑的气氛中机械地听从老师的指挥,学生感到体育课枯燥、单调、乏味,产生厌学的情绪,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在组织形式上,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使学生乐学,勤学会学,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使他们在轻松、自由、活泼的氛围中发展个性,培养能力。当然,不能说体育教学可以放任自流,放弃对学生的严格要求,而是要“放得开、收得回”,不要过于机械,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在要“放”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己的天地里对所学的技术,技能分析,“收”大脑上回忆、想象,完成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以及发展个性、开拓创造力。
三、在体育教学中,注重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增加“兴趣”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标指出:“学校体育是快乐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让教学‘活起来’,让教学‘生动起来’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本质。”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和爱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为今后的体能发展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
情境教学是教师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来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体验体育的快乐。体育教学是一种艺术,其效果好坏与教师的语言表达有直接关系,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上得生动活泼,我运用了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来带领学生投入体育教学。
(二)通过小型多样的竞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体育课有无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诱导和培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好胜心强,将教学内容融入到生产劳动中,而学生对体育活动直接的兴趣来源于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无论多大的学生都如此,教学时学生自主地进行游戏竞赛活动,情绪特别高涨,竞争特别激烈,对其生理机能有良好的提高作用,使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还意犹未尽,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锻炼意志,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如此教学,不仅是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和享受运动的乐趣,也是让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干,获得教学成功的喜悦。总之,良好的体育教学是让学生更扎实地学好技术,在活动中更充分地享受到乐趣和成功感,进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和更生动活泼地发展,让我们共同携起手来,在洋溢着快乐与愉悦的课堂气氛中体验成功的快乐,感受快乐的神奇!
四、体育教学中注重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进步和提高
在教学活动中要考虑不同能力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玩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例如:跳台阶活动中,要提供几种不同高度,让学生自由选择。学生们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选择适合自己的高度进行练习,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是否增加高度。教师只是起到引导、鼓励、保护学生的作用。
五、体育教学中,贯穿人文素养教育元素,培养学生优良品质,健全学生人格
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传统教材的活动难度要求已明显不适合当今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例如传统教材中,学生的平衡练习是在宽15-20厘米,高20-35厘米的平衡木上走。而实践证明,这种要求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已不是件困难的事情,这样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发展,更为可惜的是错过了培养意志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的机会。我们在实践中深深体会到只有活动难度适当,安全措施完善,学生们的潜能才能得到发挥。在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难度,有意创设一些困难情景,让学生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形成学生不怕挫折、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是极为有益的。
六、体育教学中,注重体育教师的角色转变
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者。多年来,教师已经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他们总是千方百计地将学生虽不大规范、但却完全正确,甚至是有创造的见地,按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程实施后,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了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了引导者,由居高临下转向了“平等中的首席”。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七、体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体育教学为终身体育服务的功能
我们广大的体育工作者,包括一线的体育教师,无论从经验还是实际的工作中都可以总结出:学校的体育教育如果要更好地为学生的终身体育锻炼服务,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健康和健康对自己工作、生活和幸福所具有的意义;要让学生知道这种健康靠什么来维持,体育锻炼在其中的作用;要让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手段与方法,而这种方法不单单是知识和一些运动技术,还包括在学习各种技能过程中得到的体验和对各种运动条件的控制能力;要让学生有一个成功和愉快的从事运动的体验,使他们真正地热爱体育,并逐渐使体育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使学生形成一个现实社会所能接受的体育道德和行为规范,以使其个人的锻炼行为能与社会群体的行为相融合。
[关键词]农村小学 体育教学 有效教学
何谓“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在农村小学体育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施“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规范上课制度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对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平时也要不断的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站队集合时,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做到的学生,给与必要处罚措施,几次坚持下来,集合队伍时基本能做到快、静、齐了。
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必须要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学习领域中核心和主体部分,也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
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体育运动项目如各种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如果是这样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教学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尤其是小学生。目前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基本上可以游戏化,但这需要教师对各个教学项目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加工,如我在二年级的一节以发展下肢弹跳能力为目的的课上,根据学生的想象力和接受能力设计了“青蛙跳荷叶”的游戏,在创设游戏情景后,让学生两人一组(可自由组合),利用铁圈(荷叶)轮换移动进行立定跳远比赛,每一次以“石头、剪子、布”作胜负,胜的一方可跳下一荷叶,以最先到终点者为胜,方法虽然简单但每一个学生玩得却相当投入,教学效果相当好。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体育源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越接近学生的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要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体育课中根据年级不同,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障碍跑,通过一些攀、爬、钻、跳、绕等生活中息息相关的内容的设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基本的生存能力。
五、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一、利用游戏创设情景,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初中学生对体育课堂的准备活动,大多做得不够认真、不够充分,老师再三强调准备活动,总让学生觉得厌烦。针对以上的情况,教师就应该利用已经掌握的游戏内容或是创编一套适合课堂需求,符合学生身体和心理需要的游戏内容,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兴趣盎然。体育游戏因其形式多样、趣味性强以及有情节、有对抗、有竞争,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很受中学生们的欢迎。因此,在体育教学中,适时开展一些游戏活动,往往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游戏的种类很多,在选择游戏活动时不能随意性和盲目性,而是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在开展游戏活动时,要根据游戏的内容和特点切合实际地进行,做到既挖掘游戏的思想内容,又不牵强附会,要精心创作出一定的情景,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例如,我有一次在做“抢救伤员”这一游戏时,安排同学分别扮演伤员、护士、医生、和敌军,要求同学们要多动脑,多观察,用最快的速度,最有效、最安全的方法抢救伤员。游戏过程中学生热情高涨,同学们利用背、扛、抬、抱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抢救伤员,彼此之间配合密切,全情投入。通过这样的游戏,让学生懂得做一件事需要各种分工,需要团结合作才能成功。也懂得了军人、指导员、护士、医生等职业的特点。懂得做事要讲究方法,学会运用一些节约时间的做事技巧,学会统筹时间,同类事情能够并在一起做的尽量并在一起做,重要的事情尽量安排整块时间进行,以提高效率。同时,还应懂得通过分工合作来节省时间。
二、适时安排游戏教学,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为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如果按以往固定的程序进行教学,学生往往会感到单调和枯燥。本人在进行教案编写的时候,适当地编入一定量的相关游戏教材,然后到上课时,就按照教案编写的过程进行,这样可以使学生在练习某一技术动作时,保持新鲜感,这样课会变得生动活泼。例如:篮球教学中“一人运两球”“活动篮筐”“投篮晋级”等游戏将对篮球的基本技术游戏化,灵活了教学方法,增加了练习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便有利于掌握动作技能。又如进行中长跑教学时,变以往绕跑道练习,让学生在游戏原地闭目跑、游戏连跑带跑、游戏综合接力比赛、绕几何图何追逐跑、音乐伴奏往返跑等等中去进行练习,学生在游戏中乐不知疲,有效地进行体育锻炼。
三、教师应在游戏教学中扮演重要角色
上体育课之前,老师除做好充分的课堂准备以外,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还必须注意课的密度、负荷,训练情况,学习气氛,及时给予肯定或指正,及时调整运动负荷及变换方法与手段。如游戏“两传一抢”的传球训练时,教师应该注意观察两位同学传球的情况,又要注意抢新球学生的情况,教师可以暗示或指出一些隐蔽动作,以便使传球传得准,接球接稳,抢断积极,位置合理。再如:在立定跳远的教学中,过去就是利用沙坑,学生排队练习,练习密度和成绩都很低。而贯穿了游戏数学,让学生模仿青蛙形态和动作进行学习,在练习中应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以及教师的示范性动作,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和练习密度。比如老师边说边示范参与,边鼓励说:“看谁跳的动作最好、距离最远,谁跳的最像青蛙”。这样,就增强学生的好胜心理,再进行练习,使学生既能主动地进行,也不觉得累和讨厌。同时教师应面带笑容上课,这样可以体现出老师在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一方面能体现对学生的情和爱,尊重和理解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精神和生理负荷,使学生在愉快中获得知识,掌握技术,取得育人的最佳效果,更能给课堂注入催化剂,既给学生勇气、自信和力量,又能消除学生上游戏教学的心理紧张和胆怯现象。
四、游戏教学后要及时给予小结评议
【关键词】创新 ; 比赛 ; 自主性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7-0179-01
创新有多种方式。同一内容,改变形式是一种创新,同一形式,改变内容也是一种创新。创新是一种促使事物不断发展的方式,只有坚持创新,才能持续不断地进步,教育也是一样。中学教育的对象是十一、二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心智尚未成熟,需要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导与发展。所以中学的体育教学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框架之中,应该不断地改善,适应社会大环境的改变,这样才能带给学生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发展。
一、创新的教育思想
1.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统一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中学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掌握体育项目的简单技巧,而往往会忽略对学生心理健康层面的培养。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体育的项目的同时,不能忽略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交流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在学习中常常要面对无形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将来走入社会更要面临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所以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才所必备的。因此作为教师,要注重学生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同步发展,对学生加以引导、鼓励,提高他们对学习的自信心。
2.接收学生对课堂的反馈和意见
教育应该是施与受的过程、是一种互动性极强的行为,教师传授知识给学生固然是重要的,但是从学生身上得到反馈才是最重要的。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太过突出教师在体育课上的核心地位,忽视了学生,其实学生才是体育课的主体。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接收他们对课堂学习的知识反馈和对课堂内容或形式创新的建议,从而了解教学效果和改进教育方式。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和判断能力,更能提高课堂教育的有效性。
二、创新的教育目标
1.从了解体育逐渐过渡到喜爱体育
体育教学中有多样化的运动项目,例如足球、篮球、羽毛球、跳高、跳远等,这些体育项目不仅是喜爱体育者的生活爱好,更是国际上的体育竞技项目。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喜爱,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室内的课堂,带领学生一同观看国际赛事。例如足球世界杯、篮球的MBA赛事或者奥运会上的精彩比赛等。学生在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可以领略到体育竞技的风采,有助于提高他们对运动项目的兴趣和喜爱。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运动项目,向学生讲解不同运动项目所要注意的事项和技巧,注重体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还可以适当地举行一些小的项目比赛,让学生感受体育所带来的紧张感和荣誉感。
2.学会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竞争与合作是一对矛盾的双胞胎,学会与他人共同竞争、协同合作,才能促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在中学体育的课堂上,教师要让学生们体会到合作与竞争的意义,学会比赛第二、友谊第一的竞技精神。因为良好的合作精神能够促进学生与他人的交流,使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环境,而适当的竞争压力则可以促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地进步,而不是固步自封。
三、创新的教育模式
1.对体育课堂进行分类
中学的体育课应该进行项目的分类,例如分成男子篮球、女子篮球、男子足球、女子足球等项目,然后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喜好自主地选择体育课。对体育课分类的好处之一在于合理地分配了教学资源。由于是不同的项目,器材和场地的缺失问题得到解决,每个教师也能专心地辅导学生进行特定的体育训练。另一个好处在于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于体育课是学生自主选择的,他们自然会对自己所选项目有一定的兴趣和想法,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得到的反馈会增多,学生也能获得更多自己感兴趣的体育知识。
2.举办多样化的项目比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分组,分组人数视项目而定,要确保所有学生都有参与分组。然后在传授了体育器材的使用或体育项目的技巧后,可以进行项目比赛的说明。例如在足球班,可以进行二人三足的比赛,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两一组,然后每5组同学进行一轮比赛,选出每轮比赛的冠军,最后进入决赛。决赛结束后,排名前三名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准备的小礼物和体育课的加分。这种性质的比赛不仅有助于脚力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发展。而羽毛球班则可以进行淘汰制的羽毛球赛,每个小组之间进行比赛,最后选出前三强给予奖励。教师在比赛的过程中要设定好比赛的顺序、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比赛。项目比赛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热情,让他们在比赛中领略体育的魅力,学会团结、学会竞争。
3.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改革
既然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那么学生也应当有提供创新建议的权利。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担任一次体育课代表。在课程开始前,体育课代表可向教师说明自己对今日课程的建议,或者说明自己所策划的游戏或者比赛。
例如在篮球班上,课代表可以提出举行篮球障碍赛。首先在空旷的篮球场上摆好凳子、皮球、竹筐作为障碍,划定一个起点和终点,然后告诉学生们比赛的规则(像带球绕场地两圈、带球不碰倒竹筐之类的规则)以及评分标准。最后可以评选出在限定时间内做得最快最好的学生给予加分和奖励。
教师对课代表提出的建议应当认真聆听、适当地采纳并将活动运用到课程中。课堂结束后,教师也应当询问课代表对课堂的意见和效果。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使学生处于受重视的地位,当他们的建议得到采纳后,自然会促使他们在日后的课堂上更加活跃和反馈更多的信息给教师。既提高了学生课前课后的学习热情,也增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谊,更能使体育课堂处于不断的创新发展之中。
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应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学习热情,因此只有不断地创新发展,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 中专体育 方法
前言:体育是一种行为的教育,通过体育过程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主义等思想品德。在体育活动中,常常要求克服困难,勇敢奋斗,有利于培养勇敢、坚毅、果效、机智等意志。这些道德品质和意志,在体育的实际活动中比在教室里的学习更能体现出来。
中专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在学校的教育中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是非常重要的,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我想从如下几方面论述,和大家探讨。
一、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紧密结合,除担负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外,还担负着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种形式,它具有双重性,跟其它学科教学相比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它既有讲授体育理论知识的室内课,又是传授体育技能、技巧的室外课,所以体育教师应根据体育教学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我国的体育教学目标是:通过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教育,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通过体育教学把学生的身体锻炼和社会责任相联系,教育学生热爱祖国,树立群体意识,培养组织性、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经常锻炼的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个性,锻炼意志,培养勇敢、顽强、朝气蓬勃和进取向上的精神,以及文明的行为,高尚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其它学科多以思想品德教育为主,多运用讲授法、谈话法、讲座法等方法,而体育课教学则是寓思想教育于身体活动中,多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矫正法等多种方法进行。由于青少年活泼好动,喜爱体育活动,因而他们的思想行为、个性、爱好、意志品德等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都能最充分的表露出来,这样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因势利导,有的放矢做好教育工作。
二、体育课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人师表,做学生表率。培养有高尚情操的学生,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崇高的品德。师德是学生的指灯,上行不效是道德模仿的普遍规律。
2.寓情于教,以情感人。体育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情感、意志、兴趣、能力的心理交流。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交流,如对动作不协调的学生多加鼓励,对生病学生多给温暖;经常进行师生交心活动,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等手段,会使师生之间建立一种良好的情感。这样,思想品德教育在良好的情感的催化下,学生自觉愉快地接受,甚至还能转化为学生自身的迫切要求。思想品德教育只有在这种和谐、愉快、情感交流的教学气氛中,才能起到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进取的作用。
3.加强学生自信心的培养。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惧和不自信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等动作难度较大的练习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教师应针对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排除了害怕心理。
4.巧抓时机法
4.1利用人物的榜样作用
新生入学,思想认识还存在大片空白,道德认识水平还有待提高,思想品德教育要抓住这个时机,积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认识的教育,要抓紧灌输“道德营养”。指导他们按时参加体育锻炼,加强组织纪律性,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通过比赛和游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以及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品质。
4.2利用教材、项目的特殊性
体育课的教材、项目有它自身的特殊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机遇,循循诱导。孔子学生颜回在回忆他的老师时说“天子循循然善诱人,搏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根据特殊教材做具体诱导工作,不但使学生掌握体育的基础知识、技术和技能,还要学生有正确的思想认识,道德认识。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4.3严格开展队列练习
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对学生身体姿势和空间知识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身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在共同的口令下完成协调的动作,从而培养严格的组织性和朝气蓬勃的集体主义精神,发展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应变能力。
4.4精心设计体育游戏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育学校体育方法
当前,在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热潮中,对学校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问题进行重新探讨,深入挖掘学校体育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作用,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更具针对性和时效性。下面,我根据自己的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学校体育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实践课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各方面思想品德教育都会有良好效果。在体育教学中,为使活动的组织形式规范化,一般都指定有课堂常规。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在教师的培养指导下养成组织纪律性观念和遵守纪律的自觉性,培养学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遵守纪律的习惯,逐步养成一些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品质。从课的开始部分的集合、整队到结束部分的放松、整理,有目的的进行教育。老师为了使学生的锻炼达到一定运动量,采取不同组织形式和措施,如规定跑的距离、次数,这就需要学生养成自觉锻炼、认真遵守要求的习惯。又如值日生的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等,这都可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爱护公物的品质及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再如通过球类、接力跑、游戏、拔河等集体运动项目,学生在活动中互相配合、相互鼓励、团结协作,深深体会团结的力量、集体的力量,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摆正自己与集体的关系。因此把握住集体荣誉这一点,以此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情感。把这些思想教育和教学环节结合起来,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增强了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学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
1、规范法
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很多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制度和规则要求下进行的。在体育教学中,要发挥制度和规则的教育作用,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认真执行规范。否则,规范不能变成行为,反而在心理上出现惰性,导致教育上的失败。因此,在教学中,使用规范训练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要求教师要经常观察和判断学生行为,正确的加以强化,错误的加以改正。常用的方法就是适时地给予鼓励和教育批评。当然光有教师的执法还是不够的,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形成正确的集体舆论,对符合规范的行为给予维护和支持,对违反规范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样学生的道德情感就会上升为道德意识,自然也就会自觉地遵守制度和规则,使个人的行为在符合并遵守规范的前提下,得到认可和发展。
2、集体法
在教学中,教师在采取集体项目进行教学时,例如球类训练、接力项目等,应让学生意识到在集体项目中,不顾集体利益,不与其他队员配合,一味过分地“表现自己”,都会给他人,给集体带来损害,将受到集体舆论的批评和指责。因此,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作。
3、竞赛法
各种体育运动项目都具有竞争性,尤其是在比赛状态中,其竞争因素体现得更为强烈。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进行竞争性较强的教学和训练,就可以使学生的身心承受力提高。例如在短跑教学中,仅在“各就位――预备――跑”这短暂的时间里,为了比别人更准的抓住起跑时机,学生就要集中全身精力在一面提高自控能力的同时,一面又要全力准备果断行动,一刹那的松劲就意味着难以挽回的失败。在长跑训练中,采用竞赛形式,形成竞争对抗。这就自然意味着学生不仅要坚持跑完全程,而且要有一定速度和耐力,使长跑训练变成一场意志力的较量。
4、示范法
在教学中,示范法是指教师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的方法。孔子曾说过:“政者,正也,子师以正,孰敢不正。”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学生模仿的榜样。教师与学生接触多,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示范作用。教师的身教常比言教能够产生更大的影响,其形象也给学生的印象十分深刻。如果自己没有正确的道德意识,或者言行不一,那就会使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受到影响,干扰学生道德信念的建立,给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带来障碍。所以教师的仪表言行,都应该考虑到它可能产生的模范性和感召力。这样,思想品德教育才能收到最佳的效果。
5、自信法
体育课的特点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学生各自的身体素质、体能和意志不同,往往在练习过程中,有的学生存在着畏惧和不自信的情绪,如怕苦、怕摔、胆怯等一些现象,特别是在跳高、跳山羊、技巧、单杠等动作难度较大的练习更加突出。出现这种情况之后,教师应针对各种不利于练习的心理,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还可以降低难度,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规范完成技术动作,体验成功的喜悦,促进学生自信心的建立,排除了害怕心理。
6、巧抓时机法
利用人物的榜样作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协助他们建立公德意识。通过比赛和游戏,则能培养学生机智活泼、团结负责、乐观进取以及勇敢、顽强、积极进取的优良品质。由于各种游戏的手段不同,其所受思想教育要求也不同,教师应有目的有选择的挑选游戏对学生进行各种优良品德教育。
7、导与管相结合
思想品德教育不能只导不管。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而没有实际行动,要导与管相结合,在教学中首先要抓住常规教学,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良好的习惯。然后再抓运动竞赛,使爱国、爱集体,体育道德行为规范有了具体的实践机会。导与管相结合还要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态度和行为、组织纪律性和品德等方面的要求,要一丝不苟、严肃认真。严格要求是必须的,但又不能操之过急。当学生对达到畏难感有不良行为时,应给予启发疏导,分析利弊得失和危害,以提高学生的认识。同时工作要耐心,一次不能,二次,三次。还要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持严格地、耐心地,持之以恒的做疏导工作。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的身体练习来实现。要与体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寓思想品德教育于教学活动中,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利用教学中鲜明的动态性与群体性,有的放矢,重在“感化”,同时,教师要端正思想品德教育的态度,从小到大、从点到面,切实灌输思想品德目标,从而,把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搞的有声有色,使我们的学生在获得健康身体的同时,获得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一、明确创新概念,更新教育理念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是指在创新教育核心理念的导引下,体育教师面对现实,根植实践,不懈努力,勇于探索,创造性地把教学理念、教学素材、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进行整合并不断加以完善。研究学校体育中的新问题,得出新结论、新观点、新理论。扬优汰劣,摒弃以往体育教学中千孔一面、僵化呆板、裹足不前的教学模式。要努力创设愉快、平等的教学氛围,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欲望,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创新姿态进行探究性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到达教学相长的目的。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实现教学的创新,教师必须在教育观念上不断更新,始终以超前和创新意识来指导教学。在教学中践行“以生为本,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教学原则,因材施教,关注个体差异,保证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都有所发展。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自由、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逐渐开创以学生为主体的崭新局面。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怀,理解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与己不同的想法,创设有助于学生创造力培养的良好氛围。并充分挖掘教材,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
二、重新定位教师角色,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教师是独唱、独奏的主角,学生只是听众、观众。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就是要转变教师角色,使学生成为主体。教师要从过去教学活动中的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唱主角,教师为之导演、伴奏。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变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为知识形成的合作组。学习一个新的体育活动时,教师应发挥自身作用,为学生做好示范和引导。在巩固形成技能阶段,教师是监督强化者。总之,体育教师不应是课堂上的高高在上者,不在是挥舞大棒的权威者,而是以为学生服务的参与者、合作组、鼓励者。改进教学方法是创新教育中的关键所在,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以创新教育理念为依照,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自身优势为基础,大胆重组教材,整合一切教育资源,让课堂真正成为创新共赢的欢乐场,不断形成和完善互动、交往的教学形式。这就要求我们摒弃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的教学形式,积极采用能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发现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等。真正实现由“填鸭式”教学向启发式教学的转变。使教学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主体活动。如在进行单项教学时,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自我设计一些准备活动,挖掘学习创新潜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三、拓宽教材内容,开发课程资源
小学体育是培养学生体育运动基础阶段,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奠基阶段。这个阶段的体育教学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培养学生终身喜爱体育运动的意识。这就要求广大的体育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教材内容,要结合当地实际、教师实际、学生实际,去开发新的教育资源,拓宽教材内容,弥补教材的不足。瞄准学生未来的生活,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方法,培养学生基本的活动能力。教师要在深入理解体育学科任务和特点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重组、取舍、增补。教师可将一些民族民间的体育项目或新兴的体育项目带进教学课堂,增强体育教学的娱乐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改革评价方法,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改革教学评价是目前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在体育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强化激励机制,淡化选拔意识。在评价内容上,既要有体能和技能的评价,更强调学生的学习态度,重视学生的进步幅度。在评价形式上,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多种评价方式,使学生在探究性学习活动中互相借鉴,边体验、边修正、完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力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多表扬,少批评,出现问题对事不对人,并根据学生不同的技术水平、接受能力,分层次地精心布置练习内容,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小目标。在期末考核评价方面,采用学习成绩等级评价和特长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法,充分展示每个学生的个性特长,让所有学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华。学生还可以自己掌握评价时间,没有取得理想成绩的学生,可选择多次复评,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在这样的评价面前,让每个学生都找到自己的闪光点,让每个学生都有幸福的感觉和成功的信心。这比单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