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

第1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县域职业与成人教育;网络体系;问题;对策

一县域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培训现状[1]

我国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根据当地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走过曲折的道路,有的地方在普通教育中分离出来独立办学,有的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分分合合,招生困难,办学特色不明显。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和引导下,出现过办学高峰期。在家长和社会的期望中,升学与就业的导向互相博弈。学校的设置一般是以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职教中心的形式出现,因为中等职业教育既承担学历教育又承担职业技能培训。从全国县级职教中心联盟大会的交流情况来看,目前这一网络主要包括县级职教中心(或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开放大学县级学习中心、县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农民培训学校,以及农业农村部门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等。1.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形成了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并重的办学形式。[2]随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中等职业学校的数量在逐渐减少。最具典型的就是县级职教中心的建成标志着学历教育和各种职前职后培训融合到一个办学主体,特别是小县城,很具有代表性。有的地方职业教育大幅萎缩,如甘肃省两当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中职生很少,开放教育的成人学生相对较多,职业培训少。近年来,金塔县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通过与采取同国家开放大学甘肃学院、兰州工业学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办学、合作招生,积极参与甘肃省新能源职教集团等集团化办学等形式来弥补自身办学条件的短板,积极培养第三产业人才,为酒嘉地区企业培养大量实用型技能人才。和其他地区一样,学校农业类专业学生少,影响了当地现代农业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成人教育的三大培训网络。从金塔县职业培训网络来看,基本上形成了三大网络:一是教育局管理的以县级职教中心(含2000年、2002年先后整合到职教中心的农广校、农机校)为骨干,以乡(镇)化技术学校为主体,村级农民培训学校的教育培训网络:二是农业农村局管理的的以农业技术推广站、畜牧兽医局等技术推广部门,形成了县、乡、村三级农业专业科技服务和培训网络;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引进管理的民办培训机构,主要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岗职工、下岗分流人员、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新创业培训。从三大培训网络的功能来看,也是我国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训的一个缩影。[3]中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成人教育培训为辅。随着县域中等职业教育生源的减少和成人教育培训质量要求的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对成人教育培训的需求也在加大投入;农业部门主要开展职后的实用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培训,还有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引进的民办培训机构主要对在职或下岗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农业小县办好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在建立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过程中创造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如县级职教中心建设中,甘肃省金塔县对1988年创办的职业中学于2000年、2002年进行第一次资源整合,将原农业局管理的农广校和农机校整合到职业中学成立县级职教中心,提出了“多个牌子、一套班子”的办学体制,组成综合性,多功能、有较高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县级职教中心,融合教师进修学校、电大工作站。

二县域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服务“三农”的能力减弱。金塔县于2000年、2002年进行第一次对职业教育进行资源整合,将原农业局管理的农广校和农机校整合到职业中学成立县级职教中心,[4]因为划归教育部门管理,所以原来承担农业部门的项目一般不予安排,本来要支持职业教育的好事,因部门管理和归属权的问题没有发挥好作用,地方政府的管理体制与国家部门的要求有些冲突,没有很好地解决。2.涉农专业有需求无生源,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人才需要。县职业教育联席会议研究发展办好职业教育的新方法、新途径、新举措,农业部门提出开设育种、深加工相关专业,但是青壮年农民大幅减少,农村籍学生不愿学习农学专业,各专业学生毕业后返回农村的十分少,职业农民和新型农民短缺,农业后继乏人,农村经济社会过快地出现“空洞化”、农业劳动力老弱化的现象。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完善招生机制,建立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统一招生平台,精准服务区域发展需求。积极招收初高中毕业未升学学生、退役军人、退役运动员、下岗职工、返乡农民工等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发挥中等职业学校作用,帮助部分学业困难学生按规定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并接受部分职业技能学习。”从国家层面肯定了县域职业教育在多个领域的重要作用。3.县域职业培训主体小而杂,管理不太规范。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三农”问题,“三农”问题被看做是全党工作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近些年来,许多部门对农民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种培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农业农村局、科技局(科协)、扶贫办、组织部、工会、妇联、团县委、残联等部门(单位)都或多或少有争取来的培训项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又引进3个民办培训机构。把项目分解或者委托给培训机构,因各个培训机构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管理宽严不一,师资和教学水平标准不同,培训效果良莠不齐,对此群众有不同意见。一是培训项目多部门主办。有培训项目的部门按照自已掌握的信息和资源,把任务下达到本系统的技术部门,但各部门培训资源有限,培训工作难以取得预期效果;另一方面各部门培训职责不清、责任不明,致使培训工作存在对象重复和内容重叠的现象,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甚至涉嫌违规使用资金。二是培训对象重叠多。各部门根据自己的服务对象开展培训,如农业部门的“新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的培训对象是农民中的种养大户和专业合作社骨干成员,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对象也是农民,但实际上都是组织农民或农民工,致使培训对象重叠,造成重复培训。有的农民一年参加几个部门或学校的培训,特别是村组干部,甚至因耽搁生产引起农民的不满。三是培训标准不一,培训质量有待提高。[5]我国通过取消部分职业资格鉴定目录后有了比较健全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培训的工种,课时、考核鉴定都有一整套严格规范的标准。通过放管服改革,民办培训机构迅速进入培训市场,但民办培训机构事实存在办学条件不完善,培训设备不齐全,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情况。由于追求经济效益等原因,大部分培训还未能按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进行培训,培训课时。标准弹性较大,培训内容和时间差异较大。四是资金分散,效益不高。目前不少部门都有专门的培训经费,由于培训部门分散,培训内容存在重复,造成培训资金浪费。同时影响到农民正常的生产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工作,挫伤了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第2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200*年上半年,按照中央六部委及重庆市关于做好200*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工作的指示精神和部署安排,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为原则,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就业技能为目标,研究制定了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具体计划和实施方案,并将重庆市下达的培训指标分解落实到各定点培训基地,督促、指导各培训学校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并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就半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上半年,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宣传阳光工程培训的政策和意义,造大声势,让广大农民了解、参与阳光工程培训。截止6月25日,全区已举办焊工、电工、电子维修、计算机操作、建筑工、美容美发、厨师、手工工艺、餐饮服务等专业培训班36期,共招收农村学员2108人。现已结业1597人,转移就业1574人,在培511人。发放培训“代金券”26.433万元,审核财政补助资金报帐48.139万元(其中200*年发放的代金券28.015万元)。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调整充实工作班子。为进一步搞好阳光工程培训工作,在区划调整归并后,调整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人员变动的成员,并根据各成员单位自身行业特点、工作职责和系统资源,将扶贫办、移民局纳入阳光工程成员单位,参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加强了“阳光工程”的领导,形成了条块结合、部门联动、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2、抓制度管理汇编。自2003年“阳光工程”在我区实施以来,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对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农民增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与上级要求的差距大,急需规范、完善管理。因此,根据国家六部委和重庆市对“阳光工程”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今年上半年狠抓了本区阳光工程项目管理办法、招投标办法、基地认定办法、代金券发放及财政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检查验收办法等各项管理制度编制,以规范相关部门和定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基地开展工作,提高我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的管理水平,确保阳光工程顺利健康实施。

3、抓培训计划及方案制定。根据重庆市“百劳、阳光工程”要求,结合万州区工作实际,拟定了《万州区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培训10000人,重点突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前的短期职业技能培训,并上报重庆市劳务办、阳光办。同时,向各培训学校下发了《万州区关于做好2005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工作的意见》。

4、抓培训基地建设。为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一步调动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今年培训基地认定继续实行招投标的形式,由办学单位申请,并按照《2005年万州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基地认定办法》的规定和程序,参照去年阳光工程培训检查验收的情况,经劳务办、阳光办组织评审小组实地踏堪调查、评审,择优确定了万州区职业教育中心等28所培训机构为2005年“阳光工程”定点培训基地。其中:新增培训基地7所。

5、竞标分解阳光工程培训指标任务。根据定点培训基地的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培训能力及输出渠道,结合区委、区府着力打造“三峡缝纫、万州保安、万州电焊”三大劳务品牌的构想,通过公平、公开、公正的竞标,劳务办、阳光办领导小组评标、定标,报区政府核定,将8130人、41个工种的“百劳、阳光工程”示范培训任务指标分解到了28所定点培训基地。

6、抓培训质量管理。首先是及时与各定点培训学校签订《培训协议》,督促培训学校“自主招生、自主培训、自主管理、自主安置就业”的同时,建立规范的培训台帐、转移就业台帐和资金使用台帐。其次是严格参培学员的身份审查。只能是持重庆市境内户口、年龄在16-45周岁的农村学员,有身份证的出据身份证复印件,没有身份证或身份证过期的由当地派出所出据有本人照片的户籍证明和户口复印件,以此界定学员身份,为发放代金券提供依据。三是坚持到培训现场发放代金券,严禁冒领、代领。四是坚持培训月报制,每月30日前向各承培学校收集《“阳光工程”培训进度月报表》、《阳光工程培训转移情况统计表》,并按时上报重庆市阳光办、全国阳光办。

7、抓宣传引导。一是利用“科技赶场”、“送科技入户”,向广大农民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鼓励农民进城务工的优惠政策,动员他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走出家门,积极参加培训。二是利用新闻媒体宣传、报道一批转移就业、“劳务致富”的学员典型,使他们的先进事迹产生示范效应,扩大“阳光工程”培训的影响力。三是抓阳光工程专栏、板报,引导农民如何报名、学什么、学后去向、享受哪些优惠政策;四是组织承培学校定期或不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总结,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推动“阳光工程”培训工作上新台阶。半年来,累计印发各种宣传资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明白纸3.6万余份,组织召开培训研讨及经验交流会2次,编发简报3期,建立跟踪服务卡40张。

三、存在的问题

1、培训资源较为分散,不易形成大的拳头或品牌。

2、招生困难。万州区虽有农村劳动力85万,急需转移的13.5万人,但农民意识不到位,注重眼前利益,宁愿下苦力、打短工、挣现钱,也不愿交钱、化时间参加培训学一技之长,“要我学”的现象普遍存在。

3、转移就业难。承培学校一般按照所接用工需求订单来组织招生培训,但经培训、考试考核合格,向外地转移安置时,部分农民“故土难离”,不愿输出到外地务工,而本地二、三产业容纳量有限,造成转移就业安置困难。

4、培训收费困难,经费不足。万州属贫困山区,农民意识差,还处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初期,向农民收取培训费十分困难。各承培学校为完成培训任务指标,只好采取利用财政补助资金“免费”培训。但财政补助资金每人每期不足200元,远远不能支付技能培训所需费用,导致提高培训质量难度大。

5、宣传报到力度不够。各承培学校在“阳光工程”培训中都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积累了丰富宝贵的经验,涌现了大批培训就业致富的学员典型,但在宣传、报到上较保守,宣传引导力度不够,致使“阳光工程”培训效果和影响不显著。

四、下半年工作打算

1、大力开展培训,加快培训进度。今年区阳光工程计划转移培训10000人,目前才培训2108人,与完成全年任务还有很大差距。所以下半年必须全力以赴,加快培训工作进程;及时调整完成任务困难的承培学校任务指标,确保全年培训任务按时、保质、保量的完成。

2、继续规范培训项目管理。一是要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二是监督承培学校建好培训台账和转移台账。培训台账一定要说明农民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培训专业和培训时间;转移台账要说明农民就业单位和联系方式,便于检查和核实。

3、强化培训质量。“阳光工程”既是“民心工程”,更是“德政工程”,重点抓好转移就业前的短期技能培训,使参训人员真正学到一技之长。

第3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一、竞赛项目:中式烹调、中式面点、餐厅服务、汽车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技能

二、参赛对象

参赛选手应为在__区的从业人员或失业人员,户籍不限。

三、竞赛规则

为体现技术技能型竞赛的特点,选拔赛只赛实操。初赛按初级工标准进行,决赛按中级工标准进行:

1、选拔赛由各参赛企业自行组织;

2、初赛内容按初级工标准进行理论、实操竞赛。初赛结束后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理论20%+实操80%)排名,前30名入围进行决赛;

3、决赛内容按中级工的标准进行理论、实操竞赛。决赛结束后按综合成绩(综合成绩=理论20%+实操80%)对选手进行排名。

四、竞赛报名

自通知发出之日起,各相关企业可在协办单位的帮助和指导下自行组织员工开展选拔活动。

(一)报名时间:

初赛的报名从文件发出之日起至10月30日止。

(二)报名方式:

1、由企业自行组织选拔赛的,由企业统一到各项目指定地点报名,具体的比赛时间由企业与各工种协办单位商定。以个人身份报名参赛的选手可自行前往各报名地点报名,报名时需出示个人居民身份证、本市劳动保障卡或工作证(厂牌)、初级职业资格证书,交4张大一寸黑白免冠近照。

2、以个人身份报名参赛的选手亦可通过网上下载报名表填写后,将报名表、相片、身份证、社保卡或工作证e-mail至__。

(三)报名方法:

1、参赛者可登陆以下网站了解竞赛方案及实施细则、下载报名表:

深圳市__区劳动局网:__

2、报名时间:__。

3、报名地点:

⑴__技工学校,地址__,联系电话:__;

⑵__区__丽景大酒楼,联系电话:__;

⑶__市__区东都汽车培训学校,地址:__

⑷__市鹏城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地址:__街道福临大厦4楼,联系电话:__;

五、赛程安排

竞赛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企业选拔阶段:

为充分调动广大员工参加竞赛的积极性,在初赛前由企业以技能比武、岗位练兵等方式自行组织选拔赛。选拔活动结束后,组织本企业优秀选手在组委会指定时间地点报名参加初赛,同时把本企业选拔赛所有参赛员工名单造册上报至竞赛组委会。企业选拔赛在10月30日前完成。

(二)初赛阶段:

中式烹调、中式面点、餐厅服务技能竞赛初赛时间:__;

汽车维修技能竞赛初赛时间:__日。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三)决赛阶段:

中式烹调、中式面点、餐厅服务技能决赛时间:__;

汽车维修技能竞赛决赛时间:__。

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六、奖励办法

(一)个人奖

1、决赛综合成绩前3名的优胜者,由大赛组委会颁发荣誉证书及奖金(第一名3000元、第二名20__元、第三名1000元),各竞赛项目(工种)前6名优胜者,由组委会授予“__区职业技术(来源:文秘站 )能手”称号。

2、在初赛中理论、实操双科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发核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在决赛中理论、实操双科合格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核发中级职业资格证书。

3、获得职业技能竞赛的各竞赛项目(工种)前6名优胜者,符合当年度__市招调员工条件的,可申请招调入户指标。由__区劳动局核准下达招调工指标,由所在单位在当年度或下一年度内办理招调工手续。

(二)团体奖

对组织工作得力的协办单位、企业、培训机构,经评选,由组委会授予优秀组织奖。

七、其他

(一)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技能竞赛相关细则请查阅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印发的《20__年__市模具技能竞赛实施方案》。

(二)各参赛单位和个人在竞赛中不得冒名顶替、弄虚作假,一经发现,竞赛组委会将取消其参赛资格和成绩,并予通报批评。

第4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关键词:发达国家;民办高校;校企合作

中图分类号:F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2)26-0062-02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带来的毕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为此我国加快推进了人才强国战略,我国高校已从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转变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教育模式,校企合作就是各高校完成转变的重要标志。然而,由于受体制、政策、法规等方面的因素制约,民办高校在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院校中仍属于相对弱势的群体,面临着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限制。寻找适合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和途径已成为影响我国民办高校当前生存和发展的紧急问题。

在校企合作方面,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表现出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应。研究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及特点,对我国民办高校如何加强校企合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1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成功模式简介

1.1 以职业技能培训为主体的校企合作模式

①德国“双元制”模式。所谓“双元制”模式,一元是职业学校,另一元是企业,双元有机结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培养。其中,学生约30%的时间在学校学习文化和基础技术理论,另外的70%则是到企业进行所学专业的职业专项技能实训和实习;而且在此期间,此二元是交替进行的。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实行公共财政与私营经济共同资助的多元混合经费保障体系。二是各类教育形式之间的灵活分流。各个层次以及它们与普通教育之间可以交叉和相互沟通,形成了“H”型结构网络;三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有法律保障。

②澳大利亚“新学徒制”教育模式。“新学徒制”以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TAFE)为基础,联合社会各类主体共同参与,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的。TAFE虽然是学院,但实际上学员80%的时间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工作本位学习,只有20%的时间是在TAFE进行的学校本位学习。澳大利亚学徒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有确定的培训项目和依据标准。项目和标准是澳大利亚全国统一的资格框架和培训包,各培训机构依据标准来进行培训和开设课程,使学徒在培训学习结束后获得全国认可的资格证书。二是培训的广泛性和培训证书的通用性。三是培训经费的强大支持。四是调动培训各方的积极性。

③法国“学徒培训中心”模式。“学徒培训中心”是法国校企合作办学的一种主要方式,其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地方政府、行业协会或企业主办。二是这种模式是一种半工半读或工学交替进行的职业教育方法,实训课由签订合同的企业指派师傅在企业里进行,理论课则在学徒培训中心单独进行。三是企业与学员要签订培养合同,并支付相应的工资,确保按合同要求对学员实施完整、系统的职业教育。四是这种职业教育模式得到政府大力支持,一方面通过立法要求企业履行此项义务,另一方面给予履行义务的企业一定的税收减免。

④美国“学交替式”模式。“学交替式”是美国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最有影响和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方式。美国大学生入学后先在校学习半年时间,此后将在企业进行技能实训和在校学习理论知识,以大约每两个月进行交替进行,直到毕业前半年时间再回校专门学习理论文化知识。“学交替式”主要有以下几特点:一是以学校为主体,学校与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合同;然后企业按合同要求为学生提供相应的职位和报酬,并指派相应的人员指导学生进行实训;每段实训期间和结束后,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一起评定学生的工作成绩、态度;学校也要安排教师到企业里指导、监督实训学生。二是在理论学习和企业实训时间安排上,大体是按1:1进行时间分配的。

1.2 以职业技能培养与产品研发并重的教育模式

①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职业教育模式。所谓“教学工厂”是指将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生产经营环境移植到学校教学环节中来,让学生在高度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去锻炼和掌握未来工作所需的技能。这种模式主要特点有:一是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环境高度真实。二是企业会不断向学校实验室输出新设备,帮助学校更新老旧过时的实验设施。三是在企业和学校的指导下,在高度真实环境中,学生能有效进行各项专业技能培训,为其掌握专业技能提供了很好的物质、人员和设备保障。

②日本的“企业教育”办学模式。日本和其他国家的校企合作办学方式不同,他们是将学员教育纳入到企业内部进行,并将这种企业内部教育作为本企业经营战略极其重要的一个部分。在企业看来,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所需人才应该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自己才能培养出自己所需的人才。如著名的丰田工业大学、松下电器工学院,就分别由日本丰田公司和松下电器公司开办。

2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特点分析

①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以上六种校企合作模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无论是合作的形式还是合作内容,都是围绕着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要目标。在德国的“双元制”模式中,学生70%的时间在企业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在澳大利亚学徒制中,学生80%的时间是在工作现场进行的工作本位学习。

②企业有高度参与的积极性。发达国家校企合作能取得成功,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企业有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广泛性。企业的积极性,一方面来自于政府的法律强制要求,另一方面更是来源于企业对人才的渴望。日本和新加坡教育模式,尤其是日本的“企业教育”模式,是以企业自觉教育员工为基础的一种企业战略行为。

③政府以多种方式支持和参与校企合作。从发达国家成功的校企合作模式可看出,政府在校企合作中起着重要的支持、引导和服务作用。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主要有以下形式:一是以法律形式规定和规范校企合作。如德国和法国,以法律的形式要求企业必须承担职业教育的社会责任。二是成立专门机构为校企合作各方提供服务。如澳大利亚成立专门服务中心,为学校、企业和学生等三方提供免费的、优质服务,有力推动校企合作顺利、健康进行。三是对校企合作提供物质资助。如澳大利亚直接向有资质的培训学校提供经费。

3 发达国家校企合作对我国民办高校校企合作的启示

目前,我国民办高校也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加之自己对校企合作内涵理解有偏差,我国民办高校的校企合作,更多停留在低层次合作层面上,如建立一些短期实习基地、单方面的订单式培养等等。

从校企合作内涵出发,结合我国民办高校实际情况,在分析发达国家校企合作的模式和特征的基础上,我们不难得到以下启示。

3.1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

民办高校必须在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之间寻求一个准确的定位,让学生既拥有像普通高校学生那样的较为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为其职业技能提升和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同时,又拥有像高职院校学生一样的较为熟练的职业技能。可以看出,这样定位的落脚点还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民办高校必须像发达国家的校企合作一样,从校企合作的目的、范围、内容、培养计划等方面,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支持为指导思想。

3.2 校企合作是多方参与和合作的一个大系统

如果把校企合作看成一个系统,则其系统由四个部分组成:政府、院校、企业、学员。其中,政府应从宏观上指导企业以人才竞争为发展之本,并以法律、法规、政策等形式,要求企业积极、主动参与和实施校企合作;同时政府也要为校企合作各方提供各种支持,如税收减免、成立服务中心等;校企双方是合作具体操作和实施者,二者要做到资源共享,共同参与,而不仅仅是企业下订单,学校单方面培养这种简单的合作方式。以上三方共同目的是把学员培养成符合经济发展和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3.3 校、企必须密切配合

当前,我国不少高校为了吸引生源,为了校企合作而合作。如有的不惜花钱在企业挂牌,建立所谓的实践基地,其实校企双方根本没有任何合作的实质动作。还有的学校以从企业拿到人才订单为校企合作终极目标,结果学生还是在校学习和培养,完全脱离了企业培养环节,背离了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

我国民办高校必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校企合作经验:和企业一起制订培养方案,充分利用和发挥校企各自优势,真正能保证学生既能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又能在企业学习职业技能的“双元制”。

3.4 民办高校应根据自身情况,多渠道挖掘校企合作途径

结合发达国家多种校企合作模式,民办高校应根据各专业、各学校、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多渠道寻找校企合作的机会。

例如,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财务会计专业,可尝试新加坡的“教学工厂”这种教育模式,和相关企业联合成立校内“实训中心”,将企业实际业务和相应凭证搬进学校,在“实训中心”内模拟现实环境,学校和企业均派业务能力强的教师和能手指导学生在高仿真环境下进行会计工作实训。

对营销这类实战性极强的专业,则可借鉴法国“学徒培训中心”教育模式或美国“学交替式”模式,在每学期或寒暑假可抽出一定时间派学生到合作企业里,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师傅”进行实战作业,过段时间后,再回到学校学习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 石伟平.境外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经验及启示[J].职业技术育,2008,(11).

[2] 孔凡成,张健.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的特征及其启迪[J].高职研究,2006,(9).

第5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一、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成立工作专班,组建劳务就业组织员队伍。我县为切实做好稳的就业工作,一是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任组长的“**县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二是印发了《**县劳务就业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和《**县乡镇党委政府有组织劳务就业扶贫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县直相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和工作任务,充分调动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成员单位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确保工作效果。三是完成了县、乡、村、组四级劳务就业组织员队伍的组建,并对全县1761名劳务就业组织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二)建立三个台账,有针对性引导就业。结合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排查工作,逐户摸准返岗就业人员、外出就业意愿人员及就近就业意愿人员底数,建立“三个台账”,分类施策,有针对性的引导就业。一是精准建立非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重点掌握好务工就业的详细地点、收入,重点掌握富余劳动力就业意愿,重点掌握边缘户的务工就业状况和务工收入。二是精准建立贫困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台账。通过“户户见”“一对一”的方式,由各村级作战队收集整理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创业信息。三是精准建立返乡人员信息台账。针对疫情影响,各乡镇(街道)以战队为单元动态统计返乡人员,重点掌握返乡原因、就业意愿,做到摸清对象、掌握需求。

(三)加强公岗兜底,助推贫困劳动力就业。根据州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下达的“八个一批”劳务就业扶贫岗位开发指标任务,督促指导专班成员单位、各职能部门、乡镇挖掘开发就业岗位,及时录入劳务就业扶贫大数据平台,建立了劳务就业岗位数据库,并做好岗位推荐促进就业。截止到目前,我县公益性岗位带动就业6739人。其中,全日制公益性岗位232名、就业援助补贴岗位人员1427名、护林1939名、保洁员590名、信息辅助员936名、卫生防疫消杀员140名、环境监督员2名、临时城镇公益性岗位65名、临时乡村公益性岗位198名、护路员601人,管水员609人。

(四)强化技能培训,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结合市场用工需求和县内主导产业发展需要,按照“缺什么就培训什么”的原则,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充分发挥培训就业脱贫一批的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开展各类就业技能培训。我县通过公开招标选定了**县红四方技能培训中心、**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就业培训学校、**职业培训学校4家培训机构承担我县劳动力培训工作。截止目前,2020年人社部门牵头开展培训及统计培训了131期,培训人次6615人次,其中培训贫困劳动力5755人次,培训易搬劳动力2085人次。一是围绕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3565人次;二是围绕企业用工需求及创业发展等开展技能提升培训1227人次;三是开展家政、护工、美容等培训486人次;四是开展以电工、焊工等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427人次;五是围绕生态护林员、农村电子商务、食用菌培育、以工代训等753人次;六是职业技能长期教育培训157人次。

(五)深入摸底调查,准确掌握贫困劳动力就业基本信息。按照省、州、县相关工作要求,从人社部门职能出发,开展了全县贫困劳动力信息采集,详细登记了贫困劳动力个人基本信息、转移就业意向、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等相关信息。同时,我局将建档卡贫困劳动力、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边缘户劳动力“三类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工作作为当下的核心工作来抓,按照户户见面、人人发动的要求,进一步核实核准对象,通过有组织劳务输出、就近就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渠道,确保实现“三类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六)发挥企业优势,拓宽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紧密围绕“建平台、送岗位、送政策、助脱贫”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企业优势,积极开发合适岗位,主动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为企业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为贫困劳动力搭建就业、创业、脱贫致富的平台,不断拓宽我县贫困劳动力就业渠道。通过与县工信、发改、园区等部门对接,全面了解我县复工复产企业情况,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加强就业扶贫车间扶持力度,挖掘县内招聘信息,建立岗位信息库,积极引导、鼓励务工人员到园区企业、扶贫车间、合作社等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截至目前,24个就业扶贫车间带动2541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639人(易搬劳动力346人);全县城镇新增就业2620人。

(七)做好后续服务,促进外出务工人员稳岗就业。结合省政府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了17条硬核措施助力搬迁群众就业增收。要求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尽快确保政策在我县落地见效。同时,要求各乡镇(街道)组织符合条件的贫困劳动力申报一次性求职补贴政策,兑现到县外省内和省外就业的贫困劳动给予500元和1000元的一次性求职补贴,对劳务公司、劳务合作社、劳务经纪人开展劳务输出跟踪服务符合条件的,按照服务人数,兑现每人500元的一次性跟踪服务补贴。今年以来,今年以来,共审核发放促进就业再就业补贴资金1437.77万元(其中:公益性岗位补贴163.8万元,社保补贴180.61万元,就业扶贫援助补贴575.36万元,高校毕业生见习补贴63.61万元,就业创业服务补助365.68万元,创业平台创建补助50万元,自主创业补贴1万元,求职创业补贴16.9万元,吸纳贫困劳动力一次性补贴1.9万元,创业创所租赁补贴13.95万元,就业奖励2.32万元、职业技能证书费1.02万元,职业培训补贴1.62万元)。

(七)增强扶持力度,提升贫困劳动力创业就业。本着“创业贷款发放要切实服务就业创业和脱贫攻坚”的原则,强化服务理念,创新工作方法,为贫困对象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确保贫困对象享受就业创业优惠政策。今年以来共审核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56笔,2207万元(其中为23家小微企业贷款413万元),带动592人就业(其中妇女319人)。凡通过创业带领贫困劳动力就业且符合相关条件的创业人员,在创业贷款贴息上给予倾斜,充分发挥了创业担保贷款有力扶持创业就业的积极作用。

(八)加强劳务协作,积极开展有组织劳务输出工作。一是在与**签订稳岗协议的基础上,组织人员前往出发到**市、**县、**市三地对接交流劳务就业扶贫协作工作和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工作,且与**、**市建立了劳务合作关系。二是在**就业大厅开展**•建德2020年东西部劳务协作专场招聘会,参加招聘的建德企业有7家,提供 247个岗位,专车免费接送劳动力“现场”寻岗。有300余名求职人员参与招聘活动,发放招聘宣传单200份,现场初步达成就业协议33人。三是在春茶采摘的高峰期,积极与建德市对接,并落实组织采茶人员方案,通过驻村干部、乡镇干部大力宣传成功组织43名劳动力赴建德市从事近1个月的采茶工作,采茶期间务工人员人均基本工资为200元/天。四是围绕稳定就业,积极开展岗位宣传和收集工作,并于7月27日在县就业服务大厅举办“**县2020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会”,此次招聘会,用人单位包括省外县内共70余个参加招聘,省外主要为浙江省建德市、浙江省海盐县,江西省瑞昌市“两个省三个市县"的大中型企业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岗位共1980余个,县内企事业单位见习生岗位228个,共计提供就业岗位2200余个。五是结合我省双创活动周活动,县劳务就业扶贫工作专班运用到**、***“三省五市”收集的2816个普工岗位和1095个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精准筛选符合16--55周岁劳动力的工作岗位,积极组织开展**县2020年秋季“秋收损 务工补”招聘工作,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易搬户、边缘户“三类人员”劳动力和农村其他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推荐,引导劳动力就近就业和外出务工,通过增加务工收入,全力弥补秋收损失,有效巩固脱贫质量和脱贫成效。六是11月30日—12月3日期间,集中开展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周”活动,为122余名高校毕业生提供求职登记服务,举办专场招聘会一场,参加招聘的单位数32个,提供就业岗位421余个,发放就业政策等宣传资料500余份。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就业压力有所增大。受疫情影响,今年春节后,企业开工复工时间普遍推迟,劳动者返岗就业延迟,招聘用工总量下降,就业增长放缓。

(二)就业稳定性有待加强。部分行业企业稳岗压力上升,企业用工需求减少,劳动力流动受阻,且坝区和林下产业带动就业的连续性、持续性不强,季节性用工较多,部分劳动力就业存在不稳定因素。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加大政策落实力度。坚持把稳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底线思维,聚焦就业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大就业援助补贴、一次性求职补贴、有组织劳务输出跟踪服务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场租补贴等惠民政策的宣传,均衡使用就业专项资金,让就业政策惠及更多企业和群众,进一步带动就业和稳定就业。

第6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推动本地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提高思想认识,采取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工作。通过强化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带动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待续稳定增长。

一、我县2006年上半年农村劳动力培训和转移创收基本情况

**县辖六乡两镇一场,共110个行政村和3个村级农场,384个村民小组,全县耕地面积49.43万亩,农村人均耕地面积4.6亩,全县总人口14.28万,其中农村人口10.5989万人,农村劳动力5.1387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县共举办各类培训班222期,完成农牧民技术和技能培训4.718万人次,其中农民技术培训3.9582万人次,农民技能培训0.7598万人次;2006年上半年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完成3434人次,累计创收717.46万元,实现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创收67.69元。

二、采取有力措施,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

(一)加大工作力度,狠抓劳务输出工作

1、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劳动力转移机构。我县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县委、政府专门召开2006年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工作大会,研究农村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就业工作,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细化相关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成立了以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为组长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和职业培训领导小组,并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由县长挂帅,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主抓,业务部门具体负责,其他部门共同参与、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了全面做好乡镇劳务输出和职业培训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信息共享的就业服务体系,我县逐步建立了乡(镇)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形成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主体、乡(镇)劳动保障机构为依托,最终延伸到村级的城乡统筹转移就业服务体系。在乡镇成立劳动保障工作机构的同时,由各乡镇确定一名乡领导、23名工作负责本乡镇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职业培训和劳务输出工作,由县劳动保障部门对各乡镇确定的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进行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的培训。目前,全县各乡镇成立劳务输出工作领导小组8个,并在每个行政村确定了劳务输出信息员,从而形成了县、乡(镇)、村三级联动的劳务输出组织网络。

2、分解目标,明确责任。研究制定了《**县2006年劳务输出工作实施方案》、《**县2006年城乡转移就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县劳务输出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办法》,提出了全县劳务输出工作发展的方向、目标、工作任务、具体措施和奖惩办法等一系列要求,将劳务输出工作纳入目标管理考核,把培训、输出、创收等目标分解到相关单位(部门)和乡(镇),建立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增强各级干部抓劳务输出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确保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及转移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人人关心输出,人人积极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

3、调查摸底,建档归册。积极做好全县各类劳动力的调查摸底、建档归册工作,组织各乡镇劳动保障工作人员结合各自实际,对辖区内的劳动力年龄段人员、农村富余劳动力、贫困劳动力、新成长劳动力等进行全面摸底,建立相应的工作台帐和人员信息档案,摸清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意向、培训愿望,从而确保有针对性的为农村劳动力提供转移、培训和劳务输出等服务工作。4、做好信息服务,有序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继续巩固我县在劳务输出人员已形成规模的武汉、玉林、海口、合肥、长沙等5个城市建立的劳务输出基地,积极主动与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和用工单位加强协作,建立了稳定的联络方式。目前,我县通过与内地劳务输出基地加强联系,掌握了他们的用工量和用工需求,已经开展了定向式培训,以确保劳务输出人员的质量。据初步统计我县在外地务工人员达3000多人,为我县稳步推进劳务输出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5、广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城乡就业和劳务输出宣传工作,营造宽松的劳务输出、转移就业环境和浓厚的工作氛围。针对我县部分农民恋土守家,受传统农业经营观念的束缚,宁可闲待在家里,也不出门挣钱创收的现象。县委、政府利用电视劳动保障专栏和广播,宣传劳务输出的组织、职业培训、基地建设、维权等方面的内容,大力宣传本地从事劳务输出多年的典型和在内地发展人员的现状,并结合“三下乡”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引导,通过农民能够看得见听得到身边事,教育引导农民从思想和观念上进行转变,为做好劳务培训输出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6、认真做好全县劳动力资源的动态管理工作。县相关行政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劳务输出工作进度统计报表,确立月报、季报、半年报、年报等四种报表形式,并将报表情况纳入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中,保证其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便于全面掌握全县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状况。

7、积极引导城郊附近的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充分利用城郊人口多市场旺的优势,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依靠自身优势,从事商业、饮食业、榨油、网套加工等,以此增加收入。2006年上半年度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镇就地转移从事餐饮服务、人力运输、机动车修理、电器维修、农产品加工经营以及季节性劳动力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人数达2476人次。8、采取措施,加强引导,积极鼓励广大农牧民参加我县项目工程建设。我县将使用本地农民工作为基本建设工程招标的一个基本条件,在招标过程中明确写入招标书中,使用我县农民工的比例一般不低于承包方普通用工总数的50%。2006年上半年在公路改建工程和水利工程中,使用农民工580余人,累计创收92.4万元。三、结合实际,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

1、整合城乡职业培训资源,加快县域职业技能培训资源整合步伐。我县结合实际,于今年建设“**县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该校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现有校舍、办公室等22间,已初具规模,年可培训人员3000余人。主要面向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城乡失业失业人员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培训的工种有计算机、电工、电焊、服装裁剪、木工、瓦工、烹调、特色餐饮和汽车、拖拉机维修等种类。目前,我县已经投入15万元开始对现有校舍进行必要的建设和维修。并增加必要的培训硬件设施等。

第7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一、我县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的做法与特点:

(一)县委决策,政府行动

我县是江南有名的“鱼米之乡”,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农业产业受到强烈冲击,受多种因素制约,至使我县至今仍是国家重点扶贫县。*年初,县委在谋划全县发展蓝图时,一方面将招商引资、强攻工业、发展城镇作为主攻方向,另一方面将劳务输出、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民向城镇转移步伐作为强县富民的重要策略。根据县委这一决策,县政府于*年5月成立了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三名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劳动保障部门(就业局),主任由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担任。副主任由农业局、经贸委、就业局、政府办主要领导担任,各乡镇明确一名乡镇领导分管劳务培训工作,每个乡镇成立劳动保障所,其工作人员报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年6月出台了《关于做好*年度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通知》;*年7月制订了《*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培训实施方案》;*年8月制订了《实施阳光工程,加强农民工培训的通知》。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为推进我县农民工就业培训的进程,促进全县农民转移就业的工作力度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结合实际,制订原则

我们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思想,按照《*-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农民进城务工就业管理和服务工作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动再就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工作的通知》等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县县域大、人口多、劳动力转移任务重的实际,研究确定培训原则: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按需培训的原则(即订单培训),增强培训的针对性。二是坚持引导性培训与岗位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劳动力的综合素质。三是坚持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构建城乡劳动者教育培训合理的层次结构,满足市场对不同层次人才的需求。四是坚持培训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的原则,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

(三)明确目标,确定任务

做到有组织、有目标、有计划地培训是实现农业大县农民转移目标的重要手段。*年,我县确定的培训目标:一是大规模提高农民工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能力;二是大规模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的水平和能力;三是大规模提高农民工社会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

根据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数量,明确了培训目标和计划,实施了农民工培训工作“百、千、万工程”,即:通过培训使百名创业者进入“小老板”行列;县就业训练中心直接进行职业技能培训1000人;社会力量和用工单位共同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培训达到一万人。整个培训工作做到四个为主:一是培训期限以短期为主;二是培训形式以技能为主;三是培训内容以实用为主;四是培训方向以订单上岗培训为主。

(四)选准基地,形成机制

经省就业局批准,我们确定了以基础较好的县就业训练中心、县希望电脑培训学校、县技能培训学校等民办培训单位作为我县再就业培训基地和劳务输出基地。同时,县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将*县职教中心作为我县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的培训基地。县就业局组织的技能培训公共科目均由县职教中心负责实施,在县职教中心尚未配备相应的专业培训器材之前,由就业训练中心负责专业科目培训。

为了整合资源,发挥整体作战优势,我们形成了相应的培训机制。首先,由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牵头,县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培训办公室协调,各有关部门做好各自的工作并负责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内容的审核和经常性监督管理工作。其次,各乡镇政府负责被培训人员的选送,确保培训对象落实到人,并把这项工作列入乡镇政府主要领导政绩考核内容之一。三是县政府各部门形成协调合作机制。如:县农业局负责阳光工程的项目方案拟定和组织实施,建立项目档案;县科技局负责对农民实用性技术培训的指导;县经贸委、建设局、环保局和工业园区办公室负责做好用工单位接收和服务工作,及时提供用工信息;县就业局负责统筹协调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和就业安置工作;县财政局负责落实补助资金的筹措和工作经费安排,监督检查资金使用并制定资金管理方法;县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各类培训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县物价部门对培训人员收费实行监督;县就业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对全县就业培训工作统筹安排,建立统一、有序、规范地实施培训计划和工作机制常规动作等。

(五)打造平台,注重实效

一是把培训班搬到农村乡镇。为了就近就地为广大乡村劳动者提供快速便捷的服务,我们采用把培训班搬到乡镇,通过乡镇劳动保障所把技能送到农民家门口。二是把培训班办到企业中去。为了积极推进农民工就业培训工作,进一步巩固招商引资成果,努力为县工业园企业用工提供服务,我县把就业培训工作与工业园区企业用工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与企业联办培训的机制。*年4月1日,县劳动保障部门组建“企业用工服务办公室”,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制订企业招工计划,协助企业招工,协调招工事宜,提供劳动力服务,帮助企业实行“人性化”管理等工作,为企业就业、培训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利用园区企业的场地、设备、技能指导师资,与企业联办农民工技能培训班,*年,我们采用上述办法,有效地培训了一批又一批农民工。

(六)保障经费,规定待遇

我县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下拨的专项资金和县本级财政安排的配套经费。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培训单位不得收学员的培训费用。所有培训费均从上级专项经费和县财政配备经费中解决。为了巩固我县招商引资的成果,更好地发挥劳动力资源配置在招商引资中的促进作用,县政府对城乡劳动力统筹培训后被县内用工单位吸纳的人员,实行下列优惠办法:(1)劳动者全程免费培训和免费介绍职业;(2)城乡劳动力统筹就业培训人员培训期满后在本县企业受聘的,前三个月内最低工资每月不得少于350元。并强调提出:用人单位在不低于本地最低工资标准的前提下每月不得少于210元。若所发工资低于每月350元底薪者,其差额部分由政府补贴。(3)凡经培训的人员被县内用人单位吸纳后,均给予一年的社保补贴。(4)经县领导小组批准后,农民工就业培训中确需开支的其他费用,均由财政负担。

在学员待遇方面,我们规定:所有学员经培训考核合格后,由县就业局统一发放结业证书,同时,也可参加全国通用技能等级考核,获得全国通用的技能等级证书;阳光工程项目培训由县职教中心发给结业证书;学员结业后,由*县就业局职业介绍所和县级教中心负责全部推荐就业,就业去向以本县工业园区用人单位为主;学员到县外就业,不受限制,来去自由;本县用人单位招工时凭结业证可优先得到安置和享受政府规定的其他优惠待遇。

二、我县当前农民工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有的部门和乡镇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意义和作用认识不够,缺乏劳务经济观念和劳动力培训社会化服务观念。没有把农村富余劳动力当作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资源来开发,为农民工服务的意识不强;县乡配套投入能力有限,致使基层农民工培训远远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

(二)农民要求培训的积极性还不高、主动参与培训的意识还不够强。有的农民存在着“故土难离,不肯走出去;温饱即满,不愿走出去;没有门路,不会走出去;缺少技能,不敢走出去”的落后思想,甘于贫困,甘于落后,缺乏通过培训走出去打工创业的信心和决心,在培训方面舍不得花时间和金钱。

(三)资金的缺乏仍是阻碍当前我县大规模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重要因素。我县对农民工的培训工作从*年开始启动,当年投入到培训方面的硬件建设资金及培训经费尽管达38万元,但仍明显不足,大部分经费需通过到省就业局投标解决,县、乡两级因财政紧张很难全部落实解决农民工就业培训配套经费。

(四)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低影响农民工参与技能培训。农民工多数是通过亲带亲、邻带邻、友带友的方式到外地务工,有的甚至是个人盲目瞎找,没有经过系统的择业指导、就业培训,不具备针对性、适应性的劳务输出能力。而这些人由于组织松散,很难集中开展培训。

(五)技能性培训师资贫乏。改革开放以来,我县具有一技之长的技能人才:如制造业、纺织缝纫业、机械电子业、电气电焊业、计算机软件开发业、养殖畜牲业等方面的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因本地工业不发达而纷纷到沿海发达地区创业和参与经济建设,从而给我县农民工技能培训方面留下不少师资难题。

(六)就业培训的“硬件”建设滞后。我县现有培训农民工的场所小、规模小,布局不合理,功能不配套,很难适应城乡统筹就业培训的需求,难以发挥“一站式”全方位培训服务功能。

(七)职业教育滞后。目前我县作为一个拥有百余万人口的大县,无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也仅一家,职业中学、职教中心等机构,目前从事的教育也都是一些常规性、课本式的教育模式,其针对性、实用性不强,无法承担大规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任务。

三、关于农民工培训的几点建议

通过一年多来实践,笔者认为: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工作,必须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满足城市和企业用工需求为重点,以内转、外输为基本途径,以就业市场为导向,以提供优质服务为保障,努力形成“政府引导、部门协作、面向市场、服务企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新格局。

进一步强化领导,推进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量大,行业和工种多,仅仅依靠几个职能部门和培训机构是难以完成这项使命的,必须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把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目标,坚持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一项产业来抓。要建立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中的具体问题,并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位。加强督促检查,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绩效作为相关部门和单位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上的质量、上水平。

二是进一步加大宣传,营造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告舆论,在全社会营造“打工致富”、“创业光荣”的浓厚氛围。同时,通过典型、示范引导,使广大农民切实认识到“外出打工能挣钱,参加培训挣大钱”,从而使农民树立全新的就业、培训观念,对自身参加培训充满热情、兴趣和责任,提高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投入性。

三是进一步加强网络建设,完善就业培训体系。按照“专业化、制度化、社会化”的要求,加快我县劳动就业培训机构建设,建立以就业培训和公共职业介绍为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综合性相结合的大型培训基地,为农民工提供面对面的服务。按照“六到位”要求(机构职能、人员编制,经费、场地、工作和制度)进一步加强乡镇劳动保障机构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机构在农村劳动力培训和就业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有条件的乡镇可在行政村配备劳动就业协管员,以便更有利于摸清我县的劳动力资源情况,逐步形成县、乡、村农民工培训三级网络。

四是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整合资金资源,落实农民工转移培训专项资金。将阳光工程,工业基金中用于安排企业人才用工培训方面的资金,现根据上级相关要求同级财政安排对农民工实施免费培训的资金一起整合在一起,集中使用,便于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第8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我科自2003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颈椎病――颈性头痛患者102例,采用推拿正骨疗法治疗,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02例中,男性62例,女性40例;年龄最大65岁,最小23岁;病程最长16年,最短半个月。 临床表现除一般颈椎病常见颈、肩部酸痛胀不适外,以前额及眉棱骨疼痛为主24例,偏头痛(一侧或两侧)58例;颈枕部或头顶部疼痛者27例;伴眩晕者18例,有猝倒症状者12例,视物模糊者23例,听力障碍者5例。  影象学检查:102例患者全部经颈椎正侧位双斜位,张口位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者66例,椎间隙变窄29例,双边双突征56例,钩椎关节增生37例,椎间孔变形63例,环枢关节不对称24例。无影象改变4例。

2、治疗方法

2.1推拿手法患者取坐位,术者立于其背后,对颈项部施以揉、捏、拿、按等手法,缓解局部肌肉痉挛。在此基础上针对颈部条索状结节用弹拨法,以松解粘连。上述手法操作时间10~15分钟。

2.2正骨手法推拿之后,针对患椎偏斜棘突,采用旋转定点复位给予拨正。患者坐位,头部前屈至适当角度,术者一手拇指按住患椎棘突,一手用肘部托住患者下颌部,在向前上方拔伸的同时向患侧施转头部至最大限度时,肘部再稍加用力,往往可听到整复的弹响声。此手法3日1次。

2.3结束手法在风池、风府、百会、率谷、印堂、太阳等穴点按治疗。最后用扫散法沿少阳经施术5遍,结束治疗。

3、治疗结果

分4个等级评定:治愈:头颈部症状完全消失,恢复正常工作者29例,占28%;好转:头颈部症状大部消失者48例,占47%;有效:头颈部症状有所改善者20例,占20%;无效:治疗前后无改善者5例,占5%。

4、典型病例

周某某,男,32岁。主诉:2月前因车祸后引起偏头痛加重1周,感颈肩部酸痛,伴视物模糊,右耳听力减退。经CT检查排除颅内病变,并经五官科检查,排除眼耳器质病变。颈椎x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弯曲变直,环枢关节左右间隙不等宽,齿突未见骨的影。体查:颈肌紧张,C2右侧压痛(++),向右耳、颞部放射局部有条索状硬结。采用推拿、正骨法治疗2个疗程,症状完全消失。

5、讨论

颈性头痛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的证型。其发生多与外伤、劳损、工作姿势、生活习惯有密切关系。损伤和退变是损伤脊柱的主要原因,单多个椎体移位是其发病的主要病理基础。由于颈段位置高,血管、神经丰富,因椎间盘退变,骨质增生,椎关节错位,颈部软组织的慢性劳损,痉挛等改变,刺激压迫上位颈脊神经枕大、枕小神经等。挛可因风寒湿邪,侵袭人体使经络不舒,气血不畅,“不通则痛”。其疼痛多为持续性钝痛,偶有电击样疼痛。部位或在前额、枕部或颞部。一般止痛药效果不好。  采用正骨手法,拨正偏斜棘突,使患椎恢复其解剖位置,恢复正常或代偿平衡关系,解除患椎错位对血管、神经的刺激、压迫。推拿手法能促使受损组织修复,松解粘连,缓解颈肌的痉挛状况,使经络得舒,气血得畅,“通则不痛”。另外应注意,运用手法时应摒弃粗暴,掌握稳准巧的原则,以免造成区源性损伤。

江西省爱生按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 简介

本学校成立于1999年,由“当代名医”中国医学专家卢爱生创办,江西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主管,是江西省唯一一所专职培训按摩师的专业学校,于2003年被列为“国家自然疗法定点单位”和“江西省职业技能培训诚信单位”。  本校办学资质完善,师资力量雄厚,经验丰富,临床教学条件优越(附设有卢氏按摩针引中心营业部和多个分部及住院部)以传授“卢氏按摩”技法为主。并兼教其它推拿、针灸、医疗、足底按摩,经穴美容(减肥)刮痧,拔罐,药物熏蒸等技能。采取理论教学与技能培训及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注重技能培养。“卢氏按摩”是卢爱生大夫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探索研究成功的独特技法,于2003年获得了国家高标总局颁发的“卢氏按摩高标注册”证书(证书号33664342)成为中国的一大品牌。本校已为国内外培养输送了大批高质量优秀按摩人才。本学校面向全国常年招生,学员随到随学,实行“三包”(包学会,包办证,包就业)一次交费,学会为止(具体事项,详见本校招生简章,或拨打本校招生热线电话咨询)欢迎全国各地有志于从事按摩保健,医疗者前来本校参加培训学习。 本校附属卢氏按摩针引中心部,设施豪华,环境优美,拥有30多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高级技师,集保健与医疗为一体,主治内、外、妇、儿等科各种病症,尤其对颈、肩、背、腰、腿疾病及各种疑难杂症疗效更为显著,已为无数患者带来福音。本校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南路499号瑞香园内

(南昌火车站向北走400米即到)

招生热线:(咨询)0791―6162113

联系人:邹校长(手机)13803531426

卢校长(手机)13803531628

卢氏按摩针引中心地址:江西省南昌市二七南路527号(明园大酒店二楼从北面侧门进入)联系电话:0791―6162065 6160756 13803531628邮政编码:330002

四维全科医生智能全息辅助系统

“四维全科医生智能全息辅助系统”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多位专家在几十年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全息理论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制出的一套中西医结合,集辅助医生诊断、全面提供治疗建议方案和各种保健方案于―体,“医、教、研”功能于一身的全科医生智能辅助系统。

全科医生智能辅助功能:该系统以“知识技能科技化”为宗旨,通过全新的模式应用专家的临床经验和浩如烟海的医学资料,从临床医师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开创了人体模型症状组合、图像采集比对、手写输入等方式进行中西医和全息信息综合采集,将所有可能的疾病判断排列出来供医师采用;同时提供出所有的中西药物治疗方案和针灸理疗、饮食营养、拔罐刮痧等保健调理方法供医师使用,增加治疗手段,增强治疗效果。具有内容丰富、客观准确、功能全面、方便快捷、快速诊疗、信息化处理的特点,为医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医学教育咨询、考试辅导功能:该系统存储有海量的中西医学资料和信息,从内外妇儿皮肤病等疾病诊疗学、药物学、专科秘验处方、解剖、生理学、病理学等基础知识,到x片、B超、心电图、临床检验等助检查技术,再到健康自查、考试辅导、模拟试题自测等,应有尽有。

临床经验自主总结研究功能:该系统具有自主统计功能。可以帮助医师分析所储存的病历,总结疾病谱,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技能,扩大知名度。  本系统特点:基层医师足不出户的“好参谋、好老师、好助手”!投资少,见效快,简便易学。 本系统适用于各级医疗单位和医生个人从事诊断、治疗、学习等应用。  免费培训,软件免费升级;购机用户可邮购、节假日不休息。

销售单位:北京四维腾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北京市通州区北苑155号

第9篇: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培训方案范文

一、开展思想扶持,转变妇女创业就业观念。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利用电视、广播等传媒工具,开辟专栏、专题,广泛宣传推动妇女创业、加快妇女发展的重大意义,宣传女性创办的企业,宣传女性创业的先进事迹,宣传身边人身边事,让妇女群众喜闻乐见,学有榜样。先后树立表彰了徐州市“十佳”巾帼创业标兵、女性创业带头人和一批优秀创业女性,征集家庭创业“小老板”式创业典型32个,并在市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中连续两周每晚1人进行报道,其中邳州市孙翠萍的五彩豆腐创业故事在电视台播出后,前来咨询络绎不绝,直接促成了我们“五彩豆腐”培训班的开张。在全市开展百名优秀创业女性推荐评选活动,并出资在《徐州日报》开设“自强创业女性、美丽精彩人生”女性创业故事专栏,连续报道了20名创业女性感人真实的创业故事,展现了我市创业女性的风采,使创业自强的观念深入人心。

二、开展技能扶持,提高妇女创业就业能力。市妇联在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和市纺织技校分别建立了巾帼家政职业技术培训学校和妇女劳动力技能培训基地。争取劳动部门支持,将市妇联巾帼职业技术培训学校确立为市定点的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承担了全市家政服务员、保育员的培训任务,自2003年下半年以来,先后开设了家宴大嫂、保育员、家政服务员、月嫂、绿色豆腐制作等多种专业18期培训班,培训下岗失业职工和农村妇女劳动力3000多人次,1500人实现了转移就业,其中保育员、月嫂班学员就业率达100%。

三、开展资金扶持,增强妇女发展后劲。2005年,我们对发展前景好、经济效益好的女性创业项目,集中力量,有重点、分批次的进行扶持,促进扶持对象上项目、打品牌,扩大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去年初,徐州市妇联借助省创业扶持资金,扶持了11名资金困难的创业妇女,无偿给予每人3000元,并与所属各县(市)区妇联签订扶持协议,确保扶持资金获得最大的影响、辐射、带动作用。经过半年多的运作,11名受到扶持的女性所办企业均实现了资金、人员、效益的“倍增”。鼓楼区下岗女工韩永红创办的千叶美容中心收到扶持基金后,陆续开设了四家分店,解决了100多名女青年的就业问题,并在鼓楼区妇联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鼓楼区妇联下岗女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

四、开展项目扶持,引导妇女找准创业就业方向。自主创业选准项目是关键。我们开展了适宜女性创业方案征集、评选活动,收集整理适宜女性创业项目122项,通过联合市劳动局、市人事局举办女性就业专场招聘活动、女性人才交流大会等,发放宣传资料,制作宣传展板,开展创业项目推介活动,原创:在全市推广了50个适合女性创业、投资少、见效快、能辐射带动妇女就业的创业项目。目前,全市各类具有辐射功能的“妇女发展项目”就有3890多个。

五、开展能人帮带扶持,加快妇女创业就业步伐。成立了由成功创业女性、专家、学者、有关职能部门人员共22人参加的“巾帼创业指导团”,组织应届女大学毕业生到成功女性创业实体进行参观和社会实践,开展女性结对创业活动,充分发挥成功创业女性、女企业家的带动和辐射作用,建立了6个市级“女性创业示范基地”,为广大妇女搭建集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创业指导、创业融资等“一条龙”的创业服务平台,努力提高妇女创业的成功率。举办优秀创业女性报告会,邀请全国信息产业系统劳动模范、江苏省优秀女企业家、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辛颖梅,和2004年中国杰出创业女性、江苏省十大优秀民营女企业家、江阴利安达集团总经理黄丽泰,来我市作创业报告,介绍她们的创业经验,畅谈创业感悟,并就我市女企业家关心的问题,提出了很好的建议,使与会者受到很大启发。

六、开展岗位扶持,推动弱势妇女创业就业。针对妇女就业难的状况,连续四年与市劳动局配合,举办庆“三八”架金桥促就业女性专场招聘活动,使2000多名城乡妇女找到了合适的工作岗位。在全市开展“十户联保促就业”结对互助活动、“援助城乡困难母亲再就业行动”等,帮助1000多名下岗失业特困妇女进入家政服务业。

思考与建议:

1、建立女性创业就业培训专项资金。素质低、无技能仍是下岗失业妇女再就业面临的主要障碍。加强妇女技能培训至关重要,也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由于工作经费紧张,目前基层妇女组织开展妇女技能培训工作难度较大。市县镇三级妇联已全部建立了妇女培训基地,但由于经费紧张,基地建设投入少,甚至没有,阵地建设后劲不足,在办学师资规模条件上无法与其它培训机构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希望将女性劳动力培训纳入政府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之中,从劳动力培训补贴奖励基金、再就业培训专项资金或创业扶持资金中专门安排一块,交由妇联组织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城乡妇女技能培训,以增强妇联服务妇女的能力和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