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

第1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是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思维和认识的工具,在认识和把握学科理论知识、规范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中的作用。

1.认识和把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

整个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由一系列不同层次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所构成的,这些范畴包含着已有的学科理论知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先前的学科理论知识凭借基本范畴得以凝结,通过基本范畴的展开而推导出新的知识,使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内容不断扩展。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可以开拓人们的思维,起着思维再生产的作用。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推演、概念的移植,人们可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新特性、新关系,乃至形成新的范畴网。更重要的是,科学范畴对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基石的作用。新范畴的产生往往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新理论框架形成的起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构架的转换会带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新变化。凭借基本范畴的综合和创新,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认识得以跃进到新的基本范畴体系,从而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带来全新的变化。可见,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是通过规范、精确的学科基本范畴而得到科学规定和充分展示的,人们正是通过学习和研究基本范畴及其体系来掌握学科理论知识的。

2.规范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首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规范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作为人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是反映和概括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所研究的特殊领域中各种现象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稳定、最普遍的特性和关系的基本概念。这些特性和关系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因而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和实践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和规范。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具有导向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建立在对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材料的科学研究的基础之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产物,并反过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由于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种种联系,因而不仅能指导现实,而且可以把握未来,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指明方向。

3.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体系是一个整体,在理论思维过程中,只有以整体性的思维形式为工具,才能揭示其整体性。人们通过对成对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学习和研究,把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各方面的规定性,产生、发展的过程性,内在和外在的各种关系,综合成统一的有机体,予以全面地、详尽地进行阐述,达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的目的。因此,我们只有通过一系列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合乎逻辑的联系和转化,才能在思维中完整地认识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规律。马克思曾指出,认识要达到主客观一致,需要走一条曲折的道路。这条道路概括起来就是“在第一条道路上,完整的表象蒸发为抽象的规定;在第二条道路上,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这第二条道路就是范畴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道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把各个单一的、简单的规定性整合为“多样性的统一”,在逻辑上再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人的思维总是一步步上升的,经过基本范畴这条通道,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才能不断逼近思想政治教育的真理性认识。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研究具有认识作用的根本所在。

二方法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研究的方法作用

是指基本范畴作为思维方法在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范畴自身升华中的作用。

1.是人们思维中概念辩证法的体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自身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的展开联系着主观与客观两个方面。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主观性,指的是其思维形式是主观的,是离开了具体对象的抽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客观性,指的是其内容是客观的,即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现象的本质。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概念就其抽象性、分隔性来说是主观的,可是就整体、过程、总和、趋势、来源来说却是客观的。”掌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法,就是要剖析基本范畴的内在矛盾,把握基本范畴的推移、演化、冲突与解决,即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人们的认识通过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运动,反映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反映在、表现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中,就是人们思维中概念的辩证法,即概念的矛盾运动。人们在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矛盾运动时,正是通过分析其基本范畴的矛盾运动,不断趋向于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运动规律的。

2.体现了认识运动中个别与一般的各个思维环节

人类认识运动是由个别向一般(主要是运用归纳方法),并由一般向个别(主要是运用演绎方法)运动的。个别──一般──个别……以至无穷,这是认识运动的辩证法。个别与一般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辩证环节,基本范畴中内含着个别与一般的两极,二者既对立又统一。“一般”不如“个别”丰富、多彩,但“一般”体现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规律。丰富的个别性在一般中保存下来,使基本范畴的一般比个别的总和包含的内容更广泛、更深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运行经历着众多的个别与一般的环节,才达到具体的一般。这就要求在认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客体时,不能运用空洞的、形式的一般性(范畴)。正如黑格尔所说,这种“抽象的普遍性”是不能深入生活的,只能达到无生命的、无精神的、不开花和无内容的普遍性。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如果离开了个别和特殊,就失去了生动的内容,失去了基本范畴发展的生命力。在21世纪,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发展的崭新局面,要求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断吸取、概括新鲜的、活生生的具体内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每前进一步,都是个别与一般相结合的新环节。

3.能激发思维的超越,不断丰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具有确定性,否则就不成其为基本范畴,但基本范畴的确定性要与灵活性、发展性相结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不是僵化不变的,而是永恒地运动着、发展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会出现飞跃,基本范畴超越自身、否定自身,实现旧范畴向新范畴的转化。范畴方法中的飞跃是范畴的突破。人类认识史、科学史表明,由于范畴的突破、创新,会带来理论上全新的面貌。每一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旧范畴的突破、转化,新范畴的产生、丰富,都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知识的宝库增添了新的内容,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注入了新的生机。

三构建作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及其研究的构建作用

是指构建、补充和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作用。

1.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基石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在理论形态上要求有一个各个范畴和原理之间具有必然的内在联系的极其严密的逻辑结构。而这种严密的逻辑结构和学科理论体系,只有从作为逻辑起点的思想与行为这对基本范畴出发,才能一步一步地推演出其中所蕴含的丰富内容,最终构建成学科理论体系。把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弄清楚了,实质上也就是把它的科学形态的基本“骨架”搭起来了,而通过这个“骨架”又反映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本质特征及其内容范围。因此,逻辑起点与学科理论体系的关系,是根据与表现、前提与结果、抽象与具体、贫乏与丰富、“胚胎”与“机体”的关系,离开了思想与行为这对起点范畴,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失去了这块基石,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大厦就无从建立。人们只有透过起点这个“窗口”,才能了解或提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内容安排以及范畴构架等一系列根本问题。

2.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展开和体现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是紧密联系着的。不同基本范畴的联系及其运动构成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不同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最本质的方面,因而它决定着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各个侧面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的实质和相互关系。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规律的补充和展开,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的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辩证过程与内在本质,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可见,基本范畴和规律是统一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它们之间是互相包含、互相贯通的。一方面,规律包含了基本范畴。从逻辑形式上看,规律以判断来表达,基本范畴以概念来表达。判断离不开概念,规律离不开基本范畴。另一方面,基本范畴体现了规律。基本范畴及其关系的展开,就构成为规律。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基本范畴体系,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规律体系一起,科学地概括了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各种现象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反过来又以一般的科学的思维方法指导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3.完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体系的必要条件

第2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2-0287-02

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成果还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大家都在摸索着前进,有各方面的原因。

一、思想政治教育学和逻辑起点两个概念的界定

任何的学科都有解释自己内容的一套逻辑体系,而一切的逻辑体系又要归结为一个逻辑起点,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在此,首先界定两个概念。一个是“思想政治教育学”,最容易与此混淆的概念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从理论层面理解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者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学是研究这种实践活动的科学。按道理讲,两者是不同的,但是其逻辑起点又不可能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在此把两个概念定义为一个逻辑起点。

另一个是“逻辑起点”,逻辑起点是指研究对象(任何一种思想、理论、学说、流派)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构成研究对象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逻辑起点是一个理论的起始范畴,往往以起始概念的形式来表现。要成为一种理论或者一门学科的逻辑起点必须具备以下四个要件:有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质之规定;此逻辑起点是构成该理论的研究对象之基本单位;其内涵贯穿于理论发展全过程;其范畴有助于形成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在此,要谈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问题,通俗的讲,就是各找一个理论或者一种事物。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简评

徐志远、宾培英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年第11期上发表的《思想与行为应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指出思想与行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认为只有从思想与行为这个科学的逻辑起点出发,学习、研究和掌握人们的思想与行为的活动规律,因利势导,才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有效性。但是,我在这里指出的是,人们的思想来源于客观世界,又指导自己的行为去改造客观世界,推动自身的发展也推动世界的进步,归根结底是现实的人的思想和现实的人的行为的。

刘近在《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0年3月第1期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学逻辑起点研究述评——兼论意志: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表明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原因是意志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最简单、最基础、最抽象的范畴;是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回想规定;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中一切矛盾的“胚芽”;还是思想政治教育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根据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的观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人所需要的物质基础才是最简单、最基础的范畴,只有物质条件满足,人才会有意识、意志等其他方面的需求。所有的这一切都是通过“现实的人”的时间活动来实现的。

赵勇、王金情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年10月第5期发表的《思想政治教育逻辑起点新探》一文中,指出,“逻辑起点”就是学科领域的“原始的基本关系”。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这对范畴是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原始的基本关系”,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因为作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合为一体来写,在此,就认为是作者的思想是把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从一个侧面讲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能为个人及社会作出怎么样的贡献,但是这些目标的确定又要以“现实的人”为基点,以现实的具体条件为支撑点的。

陈武强在《探索》1996年第5期上发表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的逻辑起点》一文中,指出“思想”是思想政治工作学的逻辑起点。“思想”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最初的历史源头,也是对思想政治工作整体认识的出发点;“思想”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最直接、最普遍的“存在”,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基本点;“思想”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基础和根据,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体系的生长点。

三、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现实的人”

将“现实的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逻辑起点,主要的就是“现实的人”是研究思想者恒指教育学一切理论、思想的起点,就如上述的内容所讲,“现实的人”是根本所在。

第3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所体现出来的深刻内涵

通过陈秉公教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分析,总结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通过人自身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有助于约束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的行为活动。不同的研究者其研究的观点是完全不同的,个人对其都有个人的看法,人的思想是客观存在的,而且能够时刻体现出人的意识,通过人大脑产生思维,而形成思维能力,人们的生活是围绕着人的思维来进行的,然后支配着自身的来进行生活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业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完善的思想理论体系。思想和意识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国家和发展和兴旺都离不开政治,国家的任何活动也离不开政治,政治可以对我国的公共事物进行管理,为了社会利益而努力。不同的思想政治内涵对其理解也存在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社会整合手段,是在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它具备一定的理论性和科学性。思想政治教育所构建的理论体系是相对独立的,所有的实践活动都需要人的思想来进行支配。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在内容山尤其独特性特点,而且在实现的目标上面也能显现出独特性特征来。在以往的观念中,人们常常把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等同起来,这种错误的理解势必陷入误区。为了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应,就应该对这一学科进行科学的诠释和科学的划分。在应用这个概念时,尤其是在实践中,对人的自身品行、道德修养的养成都有助于人们勇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从中使自身的思想政治素养提升。

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每一个学科都会拥有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每一个学科所研究的对象都是相对独立的。对思想政治教育学进行研究,就应该找出具体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针对人来进行的,从一定的现实意义上来看,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将正确的思想传授给人,然后来影响人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和帮助人们更好的工作和生活。那么这就可以证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了吗?答案并不是唯一的,并不是肯定的。不仅仅这一学科对人进行研究,同样其他的学科对象也是对人进行研究,甚至可以这样说,所有存在的科学的学科都是以研究人为目标的。但是这样理解并不是非常的笼统。因为人的存在是非常复杂的,人的存在具备着一定的社会属性,因此,每一种学科对人的研究只局限在一部分。虽然思想政治教学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但是不可以说对人的全部进行研究。它和其他的学科存在着一致性,只是对人的某一部分进行科学研究。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律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减少和其他学科研究对象的重复性。所以,能够从中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其他的学科研究对象同样具有着很重要的研究价值。其研究的观点也有所不同,这样就使其含义更加深刻和明显。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鼓励人们多参加实践活动,可以从中锻炼人的思想意志,从人的行为角度出发,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感染人的思想,将人的思想带入科学的领域中,使人能够把握住正确的生活方向,并为此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标。在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引导下,人们正确的思想逐渐形成,无论是从人的思想还是行为方面,都能体现出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可以使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对象有其规律性,和人们自身的行为和实践活动有着很大的联系,同时也有一定的价值取向,无论是早理论上还是在思想方面对人们都会产生影响。同时还挖掘人的心理,对人的思想和行为进一步提升,给人塑造良好的心理素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作为一门比较重要的学科,也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基础。结束语: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避免其空洞化,必须与人们的生活实际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抓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本质。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进行深入剖析,不仅要抓住研究方法和规律,还要从人们的思想和行为方面给人以感染和启发,这样才能用科学的态度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然后对这一学科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科学体系构建的有力依据。

作者:马东华 单位:黑龙江佳木斯大学

第4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金林南;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读后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05-0011-02

金林南老师是河海大学学院一位年轻的“70后”教授、博士生导师,他的著作《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的哲学沉思》于2013年春季出版。笔者有幸在是年秋天捧在手中拜读并求知若渴地在两天之内把它读完,作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普通一线教师,不禁有一种浑身通透又踌躇满志的感觉。据个人经验而言,一直以来,还没有看到一本著作能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行过一次如此完整而深入的哲学审视和分析,其认真的态度和笔者无法望其项背的学术高度令人敬佩。

一、简介

在书中,金老师主要是借助美国学者托马斯・库恩(Thomas S.Kuhn)的“范式”理论,从哲学的高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从理论到实践、理想到现实,进行了逻辑与历史的双重思考,为这个诞生于实践的学科在学术性与科学性的建构过程中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指导,也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

二、写作目的与基本框架

在绪论中,作者首先介绍了美国史学家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继而指出此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问题的反思具有巨大的方法论意义”。接着,便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式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最后明确提出了“本书任务”:一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二是“深思思想政治教育的本体”,三是“奠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识论”,四是“探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基本理论”,五是“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范例”。

整本书的框架即是在“本书任务”的基础上确立的:第一章是“哲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哲学”,主要考察了哲学精神的时代变迁,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现象及其哲学诊断,得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哲学的贫血”,并探讨了“何谓思想政治教育哲学”。这一章主要为后面的论述奠定了理论基础,让读者把握了本书的核心理念和基本角度。第二章是“思想政治教育本体论”,先是介绍了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概况,现实地揭示了学界在思想政治教育定义和本质属性上的争议,同时分析了争议的原因。把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历史和今天,以及人们对于其历史和今天的认识掰开了、揉碎了,进行审视,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思维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本体沉思的思维方式”,同时提出超越现有研究局限,为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性的设定一个新的理论假设――意识的政治;在后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哲学沉思”中,结合中西方历史现实与理论研究成果,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定义和内涵进行了阐释,然后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内部矛盾的规定性,即政治与教育、政治与思想的矛盾及其发展。第三章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识论”,作者首先界定了几个基本概念:学科,认识论及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认识论,继而展开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属性和学科方法论的哲学思考,与第二章的侧重历史分析不同,这里主要是进行理论论述,从根本层面来考察作为一门学科的思想政治教育。

后面的两章则较多从经验层面和建构层面来思考思想政治教育:第四章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哲学”,第五章是通过一门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来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公共性,首先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公共性的缺失及其原因,然后针对现实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的矛盾进行审视与追问。

从整个著作来看,作者凭借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广博的知识储备,以一种非常积极、负责、诚恳的态度,从纵横两个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过去与现在、理论与实践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哲学剖析。其主要构思是把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现实存在的学科,并用范式理论来审视这一学科,企图在其现实运行的各种矛盾中完善这一学科。因为,从目前的事实来看,从实践中诞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书中对学科和学科范式的定义,其学科属性是“虚弱”的,学科体系是不健全的。

本书的几大优点可归纳如下:

1.理论分析深入,这缘于作者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仔细阅读文章,可以看出作者既具备了较高的哲学素养,对近现代哲学派别和大师们的基本理论主张都烂熟于心,同时还通晓各具体学科的理论与知识架构,如历史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也包括现实教育工作中的一些操作层面的知识与原则,这些在书中随处都有体现,这使作者可以从学科“范式”理论入手,以哲学的思维进行思考和分析。虽然读来并不容易,但是读过之后却使人有种深刻、通透之感,使那些散落于头脑中却经常困扰笔者的一些问题有了理论的梳理与指导。

第5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教育资源;开发利用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基本问题。如何认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何开发和利用好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发展过程中亟待加强研究而又少有涉及的问题。任何资源如果只是将其静止地放在那里,或者不懂得如何开发利用,那么资源永远都无法实现其有用性,更谈不上如何满足人类的需求,因此,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发挥资源最大价值的最佳途径。随着时代不断发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也在不断发展、变革和创新,但就资源开发利用这部分来说,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本文从基本概念着手,重点论述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含、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对策和建议等。

一、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内涵

正确认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应从整体上把握,明确其基本概念。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存在样态,两者具有内在一致性。学界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有可能被思想政治教育者开发和利用的,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1目前对“民族

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这一概念也只有徐柏才教授领衔出版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中有所论述,“是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能够被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开发利用以更好实现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各种因素。”

2其他则没有可作对比的解释

并非所有的因素都能不受限制地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只有现实存在、能被人所认识,并且有条件开发的,才有可能成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对象既包括自然资源,也包括社会资源,既包括一般资源内容,也包括特殊资源内容。

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存在问题

1.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据知网统计,以“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为题公开发表的文章约为8篇,其中期刊4篇,硕博论文4篇。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此方面的专著,只有徐柏才教授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导论》中有所涉及。现如今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正处于转型期,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这一历史发展进程中,其开发利用的现状并不那么尽如人意。相关研究还是比较粗线条的,只是提出了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并未深入研究,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

2.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⑴资源意识淡漠,研究视野较为狭窄。资源开发利用意识淡漠,对相关资源不重视,部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者不能充分意识到资源的巨大价值,使得资源的开发利用度大大减弱,认识只是局限在小范围内,看不到社会中存在着丰富而实际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认识也只是停留在表面,使之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此外,在当前的发展过程中,研究领域也较为狭窄,专家学者们还未能对其所涉及的其他领域进行深入探讨,只是提出了问题,对问题进行了初步探索,还存在着不完善之处。例如,对各个具体资源缺乏专门的研究,对资源开发方式没有详细的说明,对资源的利用率没有具体的衡量标准等。⑵许多理论观点还不成熟。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各方面都还不成熟,研究成果较少,许多观点还没有明确定义,一些概念、观点尚需要斟酌和推敲3。目前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文章也较少,降低了其实际可操作性。关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观点虽然基本成型了,但对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思考还不成熟,需仔细地研究和认真地思考。因为理论研究的不完善,必然带来行动上的滞后,从而使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出现在开发利用上的闲置、浪费等现象,阻碍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步伐。⑶研究队伍不能适应学科的需要。一门学科的不断发展进步,是需要有志于此的高素质的研究者不断研究来推动4。而在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过程中,这支研究队伍还不能完全适应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部分工作者整体素质不高,不了解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和文化特征,不能挖掘人民群众和现代社会中蕴含的丰富的资源,不能合理开发、深度利用好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阻碍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可操作性。现如今,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队伍明显不适应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下功夫改进,打造一支专业的研究队伍。⑷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环境欠佳。当前的资源开发环境欠佳:首先,缺乏相应的舆论环境,在媒体高度发达的当今时代,资源的合理开发、深度利用既有赖于“行动”,也有赖于“传播”。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开发利用中没有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对公众影响力较小,对资源开发重视力度不够,缺乏发掘新资源的意识动力和舆论支撑。其次,资金投入不足,缺乏相应的物质环境。良好的经济基础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基础条件,不稳固的经济基础严重阻碍了工作者顺利进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第三,缺乏合理的制度保障,政治环境对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影响是最直接、最突出的,没有相应的制度保障使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工作中往往力不从心。⑸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低,开发手段滞后。当今时代是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各种新媒体新技术不断涌现,新媒体传播速度加快,信息量增大,技术含量增大,复杂性增加。这些特征给予了我们发展的契机,但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总体存在开发利用率不高,方式和手段落后,整体效益较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开发对象仍以传统资源为主,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部分资源的巨大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开发利用方式较为单一,开发手段滞后,多数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能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找不到合适的传播渠道,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严重影响了其成效。

三、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1.树立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观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其科学的发展路径必然是可持续发展,对于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我们应与时俱进,改变固有陈旧观念,强化资源开发意识,促进资源持续发展。同时,鉴于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特殊性,我们除了必须要坚持可持续开发的战略,还应遵循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资源开发与其生长、更新相适应,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等基本原则,以便更好更充分地发挥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潜力。此外,我们还应深掘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内容,不断丰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成果,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研究,并从中形成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的特色领域,总结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而提高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研究水平,进一步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

2.深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理论研究

一般情况下,是先有的实践,再有的理论研究和总结。基础理论研究至关重要,没有坚实的理论来指导实践,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必然事倍功半。当前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理论研究尚未深入,针对此情况我们必须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理论研究,丰富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内涵,完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此外,还需要借鉴相关学科如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成果,取其精华来促进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研究,推进学科建设的蓬勃发展。

3.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队伍,是保证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活动得以全面展开的必要条件5。同样的,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思想认识和业务素质水平也很重要,其中队伍建设尤其关键。人才既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步的领路者,也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进步的推动者,他们不但在开辟资源开发的前进道路,而且在拓展资源开发的发展空间。加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基层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更好地发挥人才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作用。只有从整体上不断提高资源开发队伍的思想水平、知识素质和道德素质,才能为开展民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供良好的资源服务。

4.优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环境

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开发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条件来支持。概括来讲,在环境优化过程中,要重视三个方面的建设。首先,舆论环境建设是前提。其次,优化经济环境是基础。第三,良好的政策环境是关键。因此,不断地优化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的舆论环境、经济环境和政策环境,是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活动展开的保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构建稳固的物质经济环境,使得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发利用有足够的经济支撑。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想要持久深入的开发就必须有制度作为其保障,应当建立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和监督保障机制。此外,还应努力创造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话语空间、学术平台和舆论环境,为民族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发展提供研究基础6。

5.提升民族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

第6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现有的研究,大多以演绎和归纳两种方式为主要的手段对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理性思维和经验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研究对象的部分根本规律和共性与特性。但是,过多地依赖于这两种研究方法难免会对研究对象的特征概括不完全、不能充分发挥根本规律的功能,且较少对已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对象进行跟踪,实证的方法运用少,缺乏对教育现象的观察、实验、比较的研究。面对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的思想、心理状态,提出的对策方案缺乏可操作性。

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争议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学科创建时间不长,在许多研究领域存在较多争议。

一是关于研究对象。学界普遍认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但对于研究对象未形成一致观点。主要观点概括为:

(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胡凯指出“:以人们的思想行为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以及依据这种规律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作为研究对象”;王新山、王玉婷认为:“以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及其特殊规律为研究对象”;乔立骐、梁丽萍认为:“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笔者认为,如何把握一般心理过程来探究新的、更具实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各种互动因素的心理特征和规律。施春华认为研究对象包括四个方面:社会环境、个体心理状况、教育内容和教育者的心理。针对第一种观点,本学科要特别注重研究如何根据人的心理规律来实现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的转变和提高,若不能把握好“在思想政治教育框架中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方法”这一基本原则,将很容易被认为是偷换普通心理学的概念、照搬其内容体系。第二种观点的范围更加宽广、全面,从某种意义上讲更有利于学科的内涵丰富、外延拓展。但可能会使研究范围泛化,致使学科边界模糊。现有研究表明,对于研究对象的阐述已经在对过程进行“心理分析”、“心理研究”上保持了原则性的统一,实现了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忽视教育对象和过程的突破。但是尚未形成定论,不够清晰、明确。

二是关于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心理学研究。包括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心理学原理和方法的研究,对心理环境、心理效应、心理机制与心理功能的研究。有学者认为,应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将思维、情绪、需要、动机等内容纳入研究内容,形成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知识体系。

(2)对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心理学研究。致力于研究不同年龄阶段和职业类别教育对象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其形成发展的影响因素、差异性及其对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寻针对性对策;研究教育者的角色定位、心理品质、能力结构的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学科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研究内容,上述研究内容符合学界对于本学科研究的普遍观点。但是一定程度上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没有切实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甚至是简单地借用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科界限比较模糊,不利于确立其学科地位。三是关于学科归属。由于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具有牵丝挂藤的联系,学科归属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目前,代表性观点有:

(1)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王瑞雪从学科成立的背景、研究对象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等方面论述,认为应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也有学者从“心理学”为“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角度出发,论证其学术立场。

(2)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分支学科。此观点被普遍认同,因为学科交叉,兼具了两个学科的共同特点和性质。胡凯,王希永、杨芷英从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关系分析,指出,一方面,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原则和内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对教育过程进行心理研究;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心理现象与特殊的心理规律,其范围包括在一般的心理现象和规律之中。明晰学科归属问题,是构建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逻辑起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重要动力是开展多学科的协同研究,但必须以明确的学科归属为前提。目前对此缺乏权威性的论证,致使学科体系和内容体系构建方面也颇有分歧: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纲”与“以心理学为纲”的对峙。需要不断深入研讨,推动其逐渐走向成熟。

三、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新兴学科,困难和不足尤为突出。主要面临着一些在短时期难以得到完全解决的困境。

一是理论建构不完备。

(1)研究的基本范畴存在较大争议。学界普遍认同本学科研究的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也有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相对主体、相对客体以及教育过程的心理研究来解释其研究范畴。

(2)学科归属问题存在较大争议。大多学者认为本学科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的部分共同的特点和内容,应归属于这两门学科的分支学科;也有学者认为,应该归属于思想政治教育学。

(3)学科体系建构存在较大争议。有学者从心理学的视角出发,主张以心理学的理论框架来构成学科体系;也有从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因素出发,主张以思想政治教育学为纲。

(4)学科理论整合程度不够。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学和心理学有机整合,构建特有的理论体系是一个现实难题。首先,对于二者在理论、方法上的联系和区别缺乏系统的论述,导致在理论建构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含混不清、特色不够鲜明;其次,需要长期探索如何有效地将心理学的方法、工具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

二是缺乏科学的范式。具体表现在:

(1)在教育范式上,在以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为指导实施教育活动过程中,教育者依然大量采用传统文本教育范式,封闭、知识化、教条化以及一定程度的泛政治化,未能将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方法有效地应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未能实现相对主体同相对客体的良好互动;

(2)在研究范式上,高校具有广泛的教育网络和丰富的研究资源,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实践和研究的主要阵营,其主导型研究范式是经典教育学范式,以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以及伦理学等为主要理论资源,以演绎法和归纳法为主要思维特色。但是实证研究还不够,其广度和深度还不能适应现实社会的要求和学科自身发展的需求,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研究结构不够优化。

(1)相对主体业务素质有限、整体协作程度不够。缺乏既能熟练掌握和运用心理学系统理论知识、方法,又精通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的复合型师资队伍;同时,研究者缺乏联系和沟通的氛围和平台,协作不够,致使研究力量分散,学术观点难以达成一致。

(2)相对客体覆盖面不够广泛。研究人群主要是高校学生,较少涉及不同年龄层和其他行业的群体。

(3)动态研究、对策性的研究有待加强。针对教育对象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变化而进行的动态研究以及个案和小样本的长期、追踪研究相对薄弱;同时,用于解决教育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现象和新问题的可操作性、对策性研究有待加强。

(4)对教育过程本身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有待深入。当前,较多关注于从理论上探讨教育活动的实施方法和效果,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教育过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参与者的心理功能开发、利用的研究鲜见,需要借鉴心理学的理论、方法和成果;此外,对于受教育者如何把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获取的信息外化为行为的研究少,不利于受教育者良好行为的强化与教育效果的反馈和改进。

四、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建议及展望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存在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应该坚定发展的信心,攻坚克难。基于对现状和面临困境的理性分析,笔者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初步展望。

第一,推进范畴及体系的理论完善和创新。对学科范畴及其体系进行理论创新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探索和提升一些新的范畴,使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和充实。

(1)推进学科化建设。要创新理论体系,用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术语和话语体系从本学科研究的“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这一特殊领域中概括、提升和创新范畴,避免从心理学中简单照搬、机械拼接;要整合学科资源,借鉴心理学的理论与方法,从最新成果中提炼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学的结合点,如:以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心理为切入点,研究受教育者的需要、动机、情绪情感、态度和行为,探讨激发其兴趣的方法与对策。

(2)推进科学化建设。学科发展“科学化”的趋势要求教育过程更加关注对教育对象和教育过程的研究。以现实为基础,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借鉴和运用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分析教育现象,作出能准确反映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本质和规律的概括。

(3)推进现代化建设。以教育实践和理论研究并重的方式进行新的理论分析,对本质和规律进行前瞻性的概括,总结出预见性的理论和应对方法。对现有的范式理论框架加以检验和论证,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以新的观点、范畴、原则加以补充;构建既能够充分反映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和思想政治教育新理念,又适应时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新理念的学科理论体系。

第二,发展“人本”的研究范式。范式是学科共同体所拥有的共同的信念、遵循的一套共同的理论模型和解决问题的框架与方法。

(1)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是本学科逐步向科学化和时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人学范式强调以人为本,在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的同时又要教育对象生存方式的优化提升。在坚持用心理学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事实进行客观、数据型分析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整体、系统的探究,重视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关注其心理特征和情感体验。

(2)要扩大研究对象的覆盖领域。研究的相对客体由以大学生为主,逐步涉及中学生、儿童、其他群体,如:少数民族地区、军队、企业、社区等群体。同时,群体与个体心理的比较研究,以及针对群体人际互动、集体意识的研究将受到重视。

第三,扩展新的载体和方法。

(1)在教育实践方面,探索公共、虚拟空间的运用。教育过程呈虚拟化和模糊化的发展趋势,要突破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形式,加强公共环境的开发和利用;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大众传媒的作用,提高无意识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能力,强化互动性和渗透性。

(2)在研究方法方面,注重量与质的研究相结合。研究教育过程的构成要素、其相互关系及整体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开展过程研究的起点。在用实证方法进行宏观概括的同时,也要注重小样本、个案研究,进行深入、动态的跟踪。借鉴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实证研究范例的标准化工具、实验来研究心理学理论、方法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融合的具体途径;研究已有的教育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案,并用代表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为参考对实际效果进行评估和验证。

第四,加强复合型的研究队伍建设。

(1)从长远来看,应当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训,针对研究者或教育者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相关知识和心理学知识、操作技术的培训,使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既能够熟练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同时又能够恰当地运用心理学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方法。

第7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起点和环节。关于学科研究对象的确定,曾有精辟论述:“科学研究的区分,就是根据科学对象所具有的特殊的矛盾性。因此,对于某一现象的领域所特有的某一种矛盾的研究,就构成某一门科学的对象。”[1](P309)这就是说,应当根据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来确定学科的研究对象。那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便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现象领域所特有的矛盾的研究而构成的,因而要确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首先就要考察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否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该领域的特殊矛盾是什么。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研究领域的特殊矛盾是区别于其他研究领域的本质所在,而就思想政治教育内在系统自身而言又叫做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由此可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逻辑在先的,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的起点和环节,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的发展和结果。其次,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间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依据之一。确定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只是解决了建立这门学科的前提和基础问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只有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才能真正建立起来。不言而喻,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是,坚持以完整准确的的科学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能够得以建立和健康发展的根本条件,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根本保证。没有作理论指导,就没有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就不能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坚持用来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作指导;另一方面,要始终坚持用发展的即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指导。同时,我们应当在完整准确地学习、把握科学体系的基础上,着重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最密切、应用得最多、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提供了主要理论依据的那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理论。这些基本原理、原则和理论主要有: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关于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关于“灌输”的原则、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等。其中,灌输原则尤为重要。因为,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人类活动体系中的特殊性,它集中表现为阶级社会中的意识形态灌输;另一方面,以思想灌输为手段,是世界各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普遍性规律之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最后,解决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矛盾的主要途径是对人们进行理论灌输。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对人们思想品德的要求与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水准的矛盾。这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部工作,其直接目的和专门任务,都是为了把本阶级、本社会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变成人们实际的思想品德,使人们实现从“现有”向“应有”的转变。而要使人们顺利实现这一转变,主要途径是对人们进行理论灌输。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灌输原则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密不可分的。

二、价值认识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众所周知,在的所有原则和方法中,基本的是两条,即它的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的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是密切联系、有机统一的。第一次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最博大的社会进步的价值取向有机统一起来,说明了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实践既是善的,也是真的;既是符合理想的,也是符合客观规律的。以为指导的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也必然要体现科学原则和价值原则。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特点之一,就是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科学性特点表现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以完整准确的科学体系为自己坚实的理论基础。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价值性,是指在它指导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能够满足社会全面进步的需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在论述了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理论基础之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在价值认识维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这三个一般范畴之间,也具有内在的逻辑联系。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问题,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的效用和意义问题。人们科学地认识和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之后,就会自觉地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活动。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成功,一个基本的前提是必须有一个科学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即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所期望达到的结果。它规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及其发展方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目标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适应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而能够有效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价值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客观依据,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则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党和国家对社会成员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时在思想、政治、道德、法纪、心理诸素质方面的要求,是决定民族素质的重要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内在规定的丰富性以及教育对象素质发展的多方面教育的需要,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是全面的、广泛的、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三、教育过程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确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之后,就要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了解和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客观实际情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地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这样,就从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演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从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体系中的价值认识维就自然地演化为或具体化为教育过程维。就这些一般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第一,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有计划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必须首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情况,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特点,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活动规律,这是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应将它摆在教育过程维的突出位置。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我们不仅要从微观上科学地认识和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还要从宏观上研究和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除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之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另一重要因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实践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好坏,对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由主体、客体、介体、环体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复杂的运动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有着紧密的内在逻辑联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不仅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要素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客观条件,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因为人的生存和发展不仅要以一定的环境为前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也是在一定的环境之中形成和发展的,特别是社会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起决定性的影响。要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就必须研究各类环境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逻辑在先的,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起点和环节,而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发展和结果。第四,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有特殊的规律性,首先是因为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是有规律性的;人们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若要取得成效,就必须遵循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去做。研究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基础和前提。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之间的内在的逻辑联系中,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逻辑在先的,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逻辑在后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和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则是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过程的发展和结果。第五,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各侧面、各层次的整体及其运行规律,它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桥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使其按照科学决策和正确的规划所设定的目标和任务有序、协调地发展,在过程中保持正确的方向,就需要建构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以适时对系统运行过程加以调控。例如,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是思想政治过程的基本环节之一。确定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是整个教育过程的前提,是实施教育活动的关键之一。为此就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调控机制的研究,通过推进目标管理,赋予各部门和有关人员以明确的、实事求是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工作目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通过目标管理,可以使工作逐步实现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从而克服工作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改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软、虚状况。可见,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和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六,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既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思想政治教育机制,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成不同的类型。例如,按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性质和作用不同,可以分为动力机制、工作机制、作用机制、接受机制、外化机制和评价机制。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基本类型和重要内容之一。深入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可以从一个重要方面推进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而实现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又能够极大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科学化。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联系,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环节。众所周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即确定教育目标和制定教育计划、选择教育机制、指导受教育者践行社会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信息反馈和评价控制)。思想政治教育评价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标志着一个具体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构成了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起点。

四、对偶范畴维: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

一方面,“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2](P374)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系列原则,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规律是确立思想政治教育原则的内在依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规律的表现。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形成和确立的这些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反映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是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运行和思想政治教育评价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这样,就从教育过程维中,引伸出了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重要地位的四对一般范畴,即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与创新。就这些对偶范畴本身的内在逻辑联系而言,它们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紧密联系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导与从属、相辅相成的关系。第一,这些对偶范畴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既是的学风和本质特征,又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作风,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第一项,是思想的根本观点。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做到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之所以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是因为主观和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践相脱离,做了错事,使工作受了损失。也就是说,违背了的学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正是恢复和发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风的体现。由此可见,理论与实践同表扬与批评有着紧密联系。因此,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这一根本原则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抓住表扬和批评这两个环节,坚持表扬和批评相结合、以表扬为主的原则。以表扬为主,然而,批评和自我批评仍然很重要。理论与实践、表扬与批评两者互为补充、紧密联系、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中。面对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重要特征,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又要正确处理主导性与多样性的辩证关系。如果说,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坚持表扬与批评相结合,是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优良传统的继承,那么,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就是对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和发展。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既是适应社会生活“四个多样化”的客观需要,也是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和发展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对偶范畴维合乎逻辑地得出结论,必须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第二,这些对偶范畴自身有着严密的逻辑联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之一,是最基本的指导原则。理论与实践高于各种原则,又寓于各种原则之中,只有通过各种原则才能体现出来。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原则重要地位的这三对一般范畴,无论是表扬与批评,还是主导性与多样性,抑或是继承与创新,都要贯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只有融汇到各种原则中,才能发挥其作用,显示其正确和威力。可见,理论与实践在对偶范畴维中处于主导的地位,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而其他三对一般范畴同理论与实践相比,则处于从属的地位,具有特殊的指导意义。第三,各对一般范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各对一般范畴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各自的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完全孤立地以某一对一般范畴为指导,是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的。我们应该充分考虑在既定条件下,各对一般范畴之间的相关关系,综合运用诸对范畴,充分发挥对偶范畴系统的整体效能,全方位、多途径地开展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五、方法载体维:心理咨询、自我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第8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Abstract: Based on the great significance of deep understanding the Marxist theory first-level subjec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econd-level subject, the paper collects the ideas and the theor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discipline orientation of the logicians in the current, and summarizes it, so that scientifically decides the discipline scientific posi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now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t present situation, summarizes some basic countermeasures on the continued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文献综述

Key word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subject orientation;literature review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309-03

0 引言

在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的实施进程中,国务院学位委员和教育部在2005年12月正式发行《关于整增设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该同志正式确定了政治思想这一学科的设立,其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归属于第五个二级学科。也标志着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近十年的“学科联姻”的正式结束,也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的地位得到肯定。随着理论学科的迅速发展,就如何科学的给思想政治教育定位,成为学术界讨论广泛而又热烈的话题,现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加以综述,以求从综述中得到新知。

1 设立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二级学科的战略意义

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在系统阐述了设立理论一级学科和所属二级学科的重要意义:

1.1 设立理论一级学科是遵循宪法和的规定,完善我国学科体系的客观要求 我们设立理论学科分级,主要是为了改变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发展趋势,为了改变理论整体性研究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现状的客观要求。

1.2 设立理论一级学科是抵制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防止“和平演变”的重要条件 西方敌对势力,意图“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一点也没有改变,为了避免和平演变,就需要坚持自己的国家的政策。始终坚持理论的研究和思想理论教育的地位,以此大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1.3 设立理论一级学科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保证 社会主义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发展中,需要尽快完善自身的经济发展条件,在多样化经济发展的今天,我们需要正确应用科学的观点进行发展,避免出现多样性矛盾和主导性观点的出现,实现两者的辩证统一,以此来巩固加强的指导地位,完善一级学科的地位支撑力,以此才能更好地确定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道路。[1]

2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学科定位的文献综述

2.1 张耀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观点 华中师范大学的张耀灿教授认为,我们在正确判断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地位的时候,需要把其放到理论一级学科中才能进行分析,还需要从以下三点进行正确认识,才能加以分析:

首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的立党立国直奔,所以我们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时候都是以为前提的,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和根本教育内容。而其也是区别社会主义学校与资本主义学校本质的区别。

其次,为高校服务与社会服务的关系。而高校为了给社会培养思想政治理论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和党政人才,就完善建设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专业。

第三,为了有效把理论一、二级学科建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建设相结合起来。就需要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和理论一、二级学科的发展规律,确定能否顺利进行,以此来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学科职称,使其受到显著效果,达到预期目的。[2]

2.2 白显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观点 西南大学的白显良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个二级学科,就需要从以下三点进行分析,首先就是定位理论一级学科,找准其理论的学科方位。

其次,因为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学科众多的哲学社会学科,就应该将其到哲学社会科学学科群中进行定位。

第三,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负担着在我国的指导地位,我们因此就需要将其放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视野中进行定位,这样更能有效捍卫学科的地位使命。[3]

2.3 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观点 中国人民大学的刘建军教授则认为,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时候,我们自身要正确认识学科的内涵,理清楚自己所困惑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从实际出发科学的解决学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对其进行定位的时候也要先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分析,可以大致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主要目的就是让社会成员更好地掌握和接受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思想观点。就其本质我们不难看出,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灌输和传播的意识形态活动。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理论的一门学科,有着自己学科的范畴。而且具有很独特的两个特点,一是都需遵守教育学的规律;二是具有很强的政治学特征,但不影响其学科的归属。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普遍存在的学科,主要是对人们在社会中从事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进行铺垫的。主要是对人们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和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进行研究的,以此来揭示大家在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所形成的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意识形态等行为。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是意味着将成为高校中的一个定向的专业来培养的。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独立招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本专科生及双学位学生外,后来又开始进行硕士和博士的招收。这些招生层次,主要就是为未来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就是加强科学的研究,特别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础研究。为了帮助学科提供大厦般的理论支撑,需要深入探究该学科的理论基础。虽然,从学科建设的角度要求来看,我们的基础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但是,在进行研究的时候还是要从中进行学习,坚持学科建设的正确方向。[4]

2.4 郭政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观点 西安政治学院的郭政教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位,主要是参照对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所进行的活动,按其主要构成要素进行合理的活动分配,以确定地位和作用。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地位,而且主要强调的就是如何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化研究的两个重要课题:

第一,要明确其社会作用。在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就要先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目的。努力挖掘在现代化建设中潜在的思想政治教育能量。为了打破传统的教育劣势,就需要改进在党和国家各项任务建设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各中心环节的服务功能作用。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还得以重视个人身心健康发展和实现思想行为为准则。

第二,要进行范畴定位分清内在价值。面对我们遇到的新问题,就需要用思想政治教育潜在的能力,寻找新的历史定位,在合理确定“思想”与“政治”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来准确定义思想教育活动的价值和地位,实现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

第三,紧扣实践,进行要素定位以优化其结构功能。为了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双向定位,就需要切实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我定位,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合法性,实现在社会活动中的社会价值。

第四,进行理论定位以奠定其指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学是在以为理论知道的前提下,通过实践不断进行完善的一个过程。而作为一门科学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有着自身固有的规律,这也是区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方面。[5]

3 新形势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西南大学白显良教授在中提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定位及人才培养中存在以下一些偏差和迷失:

3.1 存在“万金油”现象 我们所说的“万金油”现象,主要说的就是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建设和人才的培养中,如何制定合理的方案和研究防线,经过科学论证后对学生进行定向的课程培养。

3.2 存在“借窝生蛋”的现象 该现象主要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完善和人才培养中,很多院校为了完成相关的要求,就挂着本科的招牌进行招生工作,但是在后期的培养过程中并不能严格按照本科学历进行培养,也没有开展其他学科的科学研究。

3.3 存在“就汤下面”现象 所谓的“就汤下面”现象,就是很多学院和学位点并不能按照相关的学科内涵和学科属性进行定向培养方案,有什么样的师资队伍就安排什么课程,并没有针对性。因此就出现好比有多少汤就下多少面,并没有考虑实际的饥饿状况和餐饮需求的“就汤下面”的现象。

3.4 存在“专业跛脚”现象 “专业跛脚”现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进行人才培养的时候出现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主要是由于个别院校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学专业的时候,研究队伍的学科力量并没有完善,因此缺乏政治思想 教育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基础,这也是学院存在的薄弱环节之一。因此,我们为了立足于科学的学科定位培养计划,就需要按照学科点进行惯性累积培养人才。[3]

4 关于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解决途径

4.1 张耀灿对于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理论 华中师范大学张耀灿教授指出:根据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之急需,要抓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编写或修订“十一五”规划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材。主要是本科教材,同时将优秀专著建设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当前使用的教材还是“九五”期间规划和编写的,十年来理论和实践都有了很大发展,教材应当坚持与时俱进,反映新发展。

第二,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培育纳人视野,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建设,全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专门人才的能力和素质。

第三,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分支学科系列,为培养高素质的高校辅导员队伍服务。[2]

4.2 白显良对于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理论 西南大学白显良教授在指出:要培养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工作,但以以下一些方面尤为重要:

第一,要始终坚持把理论教育置于首位。把理论教育置于首位,就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各层次的人才培养中始终突出理论方面的课程开设和教学培养,要夯实学生的理论基础。

第二,要立足理论一级学科设置培养方案。白显良认为,立足于理论一级学科设置培养方案,最根本的是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中开设整体性研究理论的基础课程,使他们培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第三,要立足实践以开放的学科视野进行人才培养。强调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要立足实践、注重实践,要有开放的学科视野,在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人才在“懂理论”之外,还要“长教育”、“高素质”。要把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强社会实践锻炼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点和立足点。[3]

4.3 刘建军对于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理论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认为:从目前来看,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至少可以做以下几件事情:

第一,利用集体的力量,搞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必读书目。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由浅到深,有所区别。由于思想政治教育这个学科范围很广泛,很多学生不知要读什么方面的书。有一个必读书目,使他们对投身这个学科的学习与研究有一个大致的门径。

第二,在制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方面,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培养方案会因校、因研究方向而不同,这没有关系,通过交流,使各方面都得到完善和补充。

第三,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类杂志,引领基本理论研究向着高深方面努力,或在现有杂志基础上加以改造,形成一个明确定位于基本理论研究的高层次杂志。

第四,选编“思想政治教育经典案例”。以一种科学的态度来做,就像经典管理方面的那些案例那样,具有某种独立的科学价值。

第五,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研究,编写《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词典》。编词典对体系要求不高,便于我们在现有基础上对出现在本领域文献中的各种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概念进行梳理,甚至罗列。[4]

5 实现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历史使命

中国人民大学刘建军教授系统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新时期的新的历史使命:

5.1 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一种需要“加强”、“改进”和“创新”的工作,而且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的事业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系统性的工作,是一个集体性的社会性的事业。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项附属性的或依附性的工作,而是一种具有相对独立性的自主性的工作。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间断的时有时无的工作,而是一项长期性的事业,是一项在自身基础上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事业。

第四,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谁都可以随便做得好的工作,而是一种具有专业性的工作。

第五,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种容易得到回报或优厚报酬的工作,而是一项需要奉献性精神的工作,是一个需要献身其中的崇高事业。

5.2 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的指导思想,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指导思想,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直接的新的要求。它一方面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服务,另一方面,又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实现科学发展。而这两个方面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同志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本身就是统领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指导思想和方针,它不仅适用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适用于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各项事业的发展。

5.3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人本的发展、快速的发展、全面的发展、协调的发展,以及可持续的发展。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的人本发展。主要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一种人本指向。这不仅是在工作对象的意义上讲人本,而且也是在工作性质的含义上讲人本。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以思想教育的方式服务于人的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的一条特殊战线。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还包括加快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也应该有一个较为快速的发展,它在自身的发展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于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现在应该急起直追。只有自身得到快速发展,才能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服务,才能实现自身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第三,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发展主要地也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发展主要指这个事业整体上都得到发展,它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得到发展;协调发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方面、环节和要素的发展都能够相互匹配、相互和谐、相互促进,便于发挥整体功能;可持续发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应该着眼长远,应有明确的目标,有合适的道路,建立长效机制,发挥长效功能。[6]

参考文献:

[1]张耀灿.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定位与建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7).

[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与建设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7).

[3]白显良.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定位[J].思想理论教育,2007(3).

[4]张麦兰,刘建军.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06(9).

[5]郭政,张增孝.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定位的基本思路[J].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3).

第9篇: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概念范文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层次原则 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8-0091-02

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能不能使受教育者易于接受,根本在于在教育实践中是否自觉运用层次原则。那么,思想政治教育中“层次”原则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认识层次原则的重要性?我们应如何运用层次原则去把握和解决受教育者的思想问题?这是需要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认真对待和研究的重大问题。

一、思想政治教育层次原则的理论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它与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层次原则有重要的理论基础。

其一、系统论原理。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若干要素构成的,与环境有特定联系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系统论是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的学问。此学科由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创立的。他在193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中,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系统论的原理认为,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层次结构,对外来说,它本身就是处在更大系统中的一定位次上的子系统,对内来说,它又是一个由若干层次和要素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结构系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体系也是一个系统,对内而言,它是由施教者、受教者、工具、途径等要素组成的一个系统。对外而言,它又与其他教育系统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在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既要立足于本系统,又要考虑与思想政治教育平行的系统或上一级的系统。而立足于本系统时,又要时刻明确,本系统中是由许多小系统组成的,每个子系统又有其特点,应针对各系统的不同特点开展教育工作。

其二、分层教学原理。

分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分层教学也称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分层教学最先出现于20世纪初的美国,并且是在曲折中前进的。20世纪80年代,我国引进了分层教学的概念,国内各省市、各类型的学校纷纷开展分层教学,总结出了不少值得推广和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分层教学从其发展的历史而言,更多是针对某种知识教学而提出的,但同样适用于思想政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也应该根据学生不同的思想状况,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以施加不同的教学。

以上两大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层次原则的理论基础。同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学科,如哲学、伦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等也为层次原则提供了理论的依据。

二、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层次原则的重要性

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虽然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上来看,是从整体入手,但整体是由个体组成的,没有个体思想的提高,就不会有整体思想的提高,而要提高个体思想,就一定会涉及到将个体进行分类教育的问题,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把握层次原则是十分重要的。

首先,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而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深化,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矛盾突出,任务繁重。但从目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特别是高等学校的情况来看,出现了教育者极少、受教育者极多的两个极端。在高等学校里,往往是一位辅导员负责几百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位思政课教师往往是同时任教几个班级,学生人数达到四五百人之多。其教育方式往往是“放牛”式的,其教育效果是难以达成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思政课教师或辅导员用分层的原则,将众多的教育对象分成几个层次进行教育,有的放矢。

其次,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而言。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在于它要在社会物质建设轰轰烈烈地进行的同时,使广大教育者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遵循党的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指导思想、原则和方针,促进人们树立正确的思想和价值取向,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国建立起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大量的新阶层涌现,其价值观有很大的差异。如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进行分层,则不能更好地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最后,从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及高职院校的学生情况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属于精神层面的工作。它具有极其复杂的特征,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影响作用是不一致的。高职院校的学生虽然在参加高考时,分数大体一致,但他们是可以分为几种不同的层次类型的,每一种层次类型的学生相应地有一系列的特征,只有很好地进行分层,把握每一层次的不同特征,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三、贯彻思想政治教育层次原则的途径

在实践中贯彻思想政治教育的层次原则,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第一、科学分层。

科学分层,是贯彻层次原则的基础。这项工作要求高、难度大。是否做到科学分层,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有效的关键环节。根据本人长期的教育实践,要进行科学的分层,可以遵循以下步骤。

首先,深入学生,确定层次。作为思政教师,应与辅导员一道,利用各种机会深入到学生当中。如利用课堂讨论、宿舍巡查、组织活动等机会,深入与学生交流,分析受教育的学生有哪些层次。通过这一系列的工作,我基本确定目前在我任教的九个班中,大致存在这几个思想层次。为便于开展工作,我将他们命名为感性层、过渡层、理性层。

其次,深思熟虑,确定各层次的思想特征。处于感性层的学生,其思想特征不突出,对事物的把握没有深度,对事物的认识只停留在表面,表现出大量的感性认识内容,因此其思想特征不明显。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往往是人云亦云,随大流,对班级等组织团体不关心,以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和事。处于理性层的学生,其思想特征突出,对事物的把握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很好地把握学院、社会、国家的大事,表现出大量理性认识的内容。但在现实学习生活中,往往是独立、孤傲、不合群的。而处于过渡层的学生,处于这两个层次的中间。

最后,对于这三个层次,应该辩证的区分。三个层次的划分只是一种模糊的区分,它们之间没有十分明确无误的标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对每一个学生进行细致的分析,由于每个学生的思想都是处在不停的变动当中,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只能明白有这三大层次及对这些层次的学生教育方式,而不能直接学生对号入座。

第二、科学设置教育内容与形式。

对受教育对象进行了分层,但不能对将学生进行对号入座,而明确各层次的教育内容与形式却是有必要的。

对感性层的学生,教育目标要定在帮助他们提高认识方面。在教育内容及形式方面,应多通过视频、图片、歌曲等活沷的形式向他们提供当下的、有趣的材料,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在激发兴趣之后要引导他们进一步思索,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标。多采取引导、启发、讨论的方法让他们关心集体,关心身边的人和事。

对理性层的学生,虽然他们有较强的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但这层次的学生思想容易走极端。所以教育目标要定在帮助他们形成方向正确的思想。在教育内容及形式方面,施教者应多通过实事求是的事实,对其施加系统的教育,并创造条件与其展开辩论。多采取探索式的、研讨式的方式进行教育,保证他们思想方向的正确性。

对于过渡层的学生,则采取综合的方法,结合感性层与理性层学生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开展教育。

第三、分层不分等级。

层次本身是一个动态性质的。不同层次的学生会不断的流动与变化。因而在实施教育时,绝不可为了贯彻层次原则,而机械地将受教育者分为三六九等,然后对号入座。分层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而不是要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贴标签,分层不应该分等级。

总之,分层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分层原则。这一原则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是十分重要的。只有认真贯彻这一原则,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落在实处,符合规律,极大地调动广大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蒋笃运. 《德育系统论》[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

[2]张耀灿,陈万柏.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3]郑永廷.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