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小学实践活动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实践活动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实践活动

第1篇: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数学活动实践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利用更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呢呢?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动手实践,使学生乐学

我们以往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中心。”的情况,学生学习被动、方式单一、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往往让学生去记忆现成的知识,有意无意地压抑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认识过程,造成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我经常听到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对数学概念不理解,不会运用。有些学生也认为数学太抽象、不容易理解,甚至不爱学数学。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这就要求教师善于用实践的眼光处理教材内容,让学生动手“做数学”。如在《镜子中的数学》一课的教学中,在课堂上学生像小小科学家,积极探索镜中奥秘,,一节课大部分时间都是让孩子们通过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在反复的实验中感悟了镜子中的数学——对称。这样获得知识在他们的大脑中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又如《吃西瓜》一课中,用回答熊妈妈问题这个游戏,将学生带进愉悦的童话世界,使学生深切感受到数学的精彩有趣。在小熊帮妈妈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再配合圆纸的折一折,涂一涂,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愉悦、兴奋的氛围中自然接受所学的知识内容,并让学习内容能在实践中得到升华,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自主探索,使学生善思

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从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学体积概念时,我先让学生在两个相同的烧杯里盛着同样多的水,然后在一个杯里放入石头,学生看到这个杯中水面升高了,这是为什么?通过思考,有的学生说:水被石头挤上来了;有的学生说:水的位置被石头占去了。老师说:对!水、石头等物体都占有空间。学生再去摸形状不同、大小不一样的物体,感知每一个物体都占有一定的空间。从而概括出体积的概念。这样,学生获得的概念是具体的、真切的。教师应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大胆尝试,要允许学生失败,鼓励学生克服困难,不断探究。增强学生的策略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践活动与生活相结合,使解应用题变得易学

在《旅游中的数学》一课中,提供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涉及实际生活的各个环节,教师可利用学校春游来进行这项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选择旅游景点,计划时间安排,咨询附近租车公司费用,在电脑上查询旅游点门票的价格和住旅馆的费用等,然后全班师生共同评议交流。教师指点学生细节的完善:出发和回程时间安排、食物的安排、安全措施的准备等。根据讨论的结果写出旅游计划书。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计划旅游时间安排,掌握了计算时间这一教学难点。学生运用刚学过的两位数乘法通过旅游购物这一情景练习归一应用题,还运用了列表格、画图等多种解决问题的策略。重视小组调查、合作研究和讨论,让学生感受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感悟到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掌握到一定的生活技能,经历了从现实问题到运用数学知识来解答的过程,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使学生互学

1、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倾听、交流。在合作学习中,鼓励每个学生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接受他人的思想。因此,在活动中,应看出学生间的人际交流、观点交锋和智慧的碰撞。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互相学习,善于与他人合作。这样,个人的思维在集体的智慧中得到发展,学生倾听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交流。

2、在合作学习中教会学生互助、协作。教师首先应提供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的宽松环境,让每个学生感想、敢说、愿意想、愿意说。让每个学生有效地参与,组建有效的合作小组,分组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数学能力、知识面、性别等各方面的差异,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组内单干户。使学生能够在合作过程中相互取长补短。多帮助学困生自我发展,让学困生“后来居上”。尤其要调动学困生积极参与,不让他们变成“观众”或“局外人”。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2篇: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1. 出发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由各班的班主任对该班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安全教育,并且讲清楚活动的安排以及注意事项。在班级内实行班主任领导,科任老师监督,组长负责制度,将学生分成若干组,由组长带领,组长负责成员的安全,并且随时与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取得联系。

2. 在乘车的时候,老师按年级顺序安排好学生的座位,并且安排老师负责,保证学生在车上的安全。同时向学生做出乘车的要求。以及要求汽车司机在开车的时候注意安全。

3. 到达目的地,先由老师选好活动地点,在选地点的时候注意对不安全因素的排除。同时安排好老师的监督岗位,做到有学生的地方就有老师。

4. 将学生分组进行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对班主任老师提出具体的要求,除了安排好学生的活动以外,同时注意学生的安全。

5. 在学生活动的时候,学校领导随时走访,密切关注学生的活动安全。

6. 活动结束的时候,教师将学生全数召集,待确定学生全数集合以后,组织教师,按原来的顺序将学生护送回学校。

7. 回到学校以后,要求学生径直回家。不能在路上停留。要求“路长”做好监督。

活动安排

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万木齐发。为了使孩子的学习不局限在书本里,课堂上,学校中,中心寺少先队大队部特计划3月21日,(星期五)全校师生共同走出校园,感受春天的美,同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为了使活动能有效地开展,特制定以下的安排:

1. 活动时间:3月21日,9点出发。预计9点40到达。

2. 活动地点:隐丰河坝

3. 到达方式:乘车

4. 活动具体安排:

(1) 上午9点,组织全校师生乘坐1路车,前往目的地。安排好老师的任务。

(2) 到达目的地以后,将学生集合,布置活动任务,并且作好安全的要求。要求老师选好活动地点,并且作好安全的监督。

(3) 班主任带领学生进行活动,要求注意安全。

第3篇: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一、在劳动实践中体验

为了利于学生开展劳动实践活动,针对城区学校校园占地十分紧张的实际,用小花盆种植蔬菜,每四五个人一个花盆,从种植品种安排从花草蔬菜的种植到管理,从收获作物到分享劳动成果,每一过程都渗透同学们的勤劳和辛苦,每一阶段都经历同学们的困惑和挫折,每一环节都记录同学们的成长和成熟。充满生机的片片绿色,长势喜人的累累果实,使小花盆蔬菜成为同学们喜欢光顾的地方,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在劳动实践中,同学们在收获了书本上难得的知识的同时,更收获了勤劳的品质、合作的精神和闪光的智慧。

二、在生活角色中体验

“要知道梨子的味道,就必须亲口吃一吃”。亲身体验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只有体验过程、享受过程才能让学生收获比知识和经验更重要的东西。活动中,我们十分注重学生体验中锤炼品质、体验中培养习惯、体验中放飞希望。如低年级的《小鬼当家》,学生先当小记者,观察爸爸妈妈一天的主要工作和做的事情,将最辛苦的一个场景通过写一写、拍一拍、画一画、读一读等方式记录下来,再由“今天我当家”这一过程来体验。在获得丰富感悟的基础上,通过歌曲演唱等形式表达对父母的孝敬之情。日常生活中通过“节水小卫士”、“卫生保洁员\小小低碳倡导者”等活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实践“小小的我,让生活更美”,引导学生发现真善美,抨击假恶丑,通过亲身实践,做文明使者,为集体争光,给生活添彩。“军营中快乐磨练”、“我展示我精彩”、“我竞选我自信”、“蕴萃文学风”、“我来秀球技”等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奉献,在奉献中体验快乐,在快乐中收获成长。再如以“锻造有强度的人生”为主题的校外教育活动,更是让学生获益匪浅。通过活动培养孩子们“自理、自律、自强、自尊、自信”的良好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促使他们成为身体强壮、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阳光少年”。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了一系列的阳光少年实践活动。“勇攀珠峰”、“穿越趣桥”培养学生自我挑战力;“龙舟竞渡”、“两人三足”培养学生团队行动力;“游历智慧大道”拓展学生的视觉空间;队列训练磨砺学生意志与体能,观看军事电影更让学生学会了多角度看人生。

三、在开放活动中体验

丰富多彩的开放活动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挫折,感受成功。我们开展的“我奉献我快乐我成长”的系列主题活动,包括“爱心接力棒”、“感恩在行动”、“编织绿色的外衣”、“追思中珍惜丰福”……这些活动使学生在实践和行动中感受困难与挫折,深化对人生磨难的认识,学生终身难忘。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而有些活动环节无法在课堂或校园实施,必须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必须打破课时限制,有足够的空间作保障。对此,我们提出了三个原则,一是坚持课内指导与课外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课时分散与集中灵活机动的原则;三是坚持合作探究与自我体验并举的原则,确保活动目标的有效达成。如高年级的《有趣的生长统计》、《学种向日葵》,前者要求每3天测量1次蒜苗的高度,对15天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后者则要求观察向日葵播种、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还要适时拍照,以日记的形式记录向日葵在生长过程中,自己发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整个过程大约要100天的时间。综合实践活动与生活融为一体,活动即生活,生活即教育,使综合实践教育与生活常态相互渗透,互相呈现,学生收获的不仅有知识、能力还有更多的乐趣和自信。源于学生,源于课堂,源于校本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孩子获得了更多的实践体验的机会,也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4篇: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做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空间,释放学习潜能和创造性,使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取对自己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形成正确价值观,推进课程有效实施,要注意:评价要点与活动目标相结合;关注过程评价与兼顾结果评价相结合;评价主体多元与评价方法多样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实践

纵观目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现状,不难发现,存在着用泛泛的评价原则来粗略地衡量教学效果;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评价指标不详细,评价系统不完善等现象。这样的现状阻碍了学生更好的发展,也不利于课程研究的推进。如何做好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多元发展的空间,释放学习潜能和创造性,使之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获取对自己终身发展最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和方法,形成正确价值观,推进课程有效实施?本文阐述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多元化、多样化评价实践的一些思路与探索。

一、评价要点与活动目标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要点时,要根据活动内容所确定的三维目标,化解具体活动评价的目标、评价要点――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及学生在活动中的合作精神,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状况,学生对新的学习方法、方式的掌握情况,学生活动的成果或结果等。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实践活动,因此,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与活动目标相结合,明确评价要点,如学习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社会实践、交往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劳动态度与习惯、设计与操作技能等方面,这样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去实践、去反思,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如开展“主题选择我做主”综合实践活动,该活动目标为:1.明确选题原则、技巧,学会从身边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正确地表述问题;2.学习“把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问题进行分类、概括与表述,提炼活动主题;3.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活动结果,进行自评、互评及反思;4.形成团结互助、分享成果的良好品格;在问题产生过程中发展问题意识与创新意识。从这些具体目标中,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可以自己制定或师生一起协商建构出评价要点:1.学生是否会发现好的问题,并正确地表述?2.是否形成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活动结果的能力,形成了认真倾听、自我反思、合理评价的能力?3.是否在小组学习中,懂得合作、交流、分享?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依据评价要点所形成的评价量表等,进行自评、组内互评、组间评价,从而有效地促使活动目标的达成,实现课程的价值,更体现了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水平和把握能力。

二、关注过程评价与兼顾结果评价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教学相区别的重要标志就是重视过程,学生只有经历完整的活动过程,课程目标和价值才能得以现实。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一般包括确定课题、准备阶段;实践体验、探究问题阶段;处理信息、解决问题阶段;成果展示、交流阶段;总结评价、拓展活动阶段。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关注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如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是否乐意和同伴交流、合作;是否具有参与活动的兴趣;关注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收获与体验、能力与品质。然后,教师通过学生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判断,指出学生的优势和不足,提出具体、合理的改进建议,可以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提高活动兴趣,强化学习行为,促进全面发展。关注过程并非不要结果,也要兼顾结果,兼顾有序活动中自然生成的结果,兼顾学生论文、报告、具体作品等有形结果和综合素质发展的无形结果。

如“小学生使用手机现状的问卷调查”在设计问卷时,学生第一次设计的问卷调查表似乎专门为有使用手机的学生设计的,后来,有的小组学生发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加以改进,针对没有手机的学生补充设计了三个问题,使问卷调查达到理想的结果。教师在评价学生时,除了兼顾到学生对问卷编制方法的掌握、最后设计出的问卷、调查结果和统计数据外,还要关注学生背后思维的历程和过程中所经历的波折,关注学生集思广益解决问题后所产生的体验和感受。当教师对学生活动过程的表现等给以恰当的评价时,学生也就更好地认识自我,建立了自信。哪怕有的活动最后结果按计划来评价并不成功,或者说,有的课题最终没有得出以成人眼光来看像样的结论,教师也要探索它是否是一次有趣的失败,要肯定活动的价值,肯定学生获得了宝贵经验也是重要成果。关注过程评价与兼顾结果评价是相辅相成的,某种意义上说,关注过程评价就是关注了无形的活动结果评价,兼顾结果评价就是兼顾了完整的活动过程。

三、评价主体多元与评价方法多样相结合

综合实践是开放的课程,在进行评价时,所涉及的主体是多元的:有教师,有学生,有家长,也有其他社会主体。如果学生相对独立完成的活动或在学校领域实践的活动,学生自评、互评就是主体多元化评价中最常使用的手段。学生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反思,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学生互相评价,这个过程让学生成为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别人,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耐心地与人交流,倾听对方的想法,向他人解释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审视自己的观点,获得更正确更全面的认识。而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如果是在家庭、社区,家长和社会人士的评价就相当必要。总之,通过主体多元化评价,学生学会了激励、交流、启发、合作,综合实践活动呈现多元、灵活 态势。

第5篇: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一、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现状

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对教材中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落实情况却不尽人意。从调查中可以看出,一部分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重视程度与学生对数学活动课的期待形成较大反差。虽然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并很想参与实践活动。但由于受到各种影响,学生的参与机会受到很大影响。

二、数学实践活动课落实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总体来说,硬件条件的制约、教学观念的羁绊、评价机制的局限等等,均影响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实施。一方面,教师课前需要准备的工作比较烦琐,有时受场地,器材等客观因素影响,需要牵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对数学实践活动课的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完善。许多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经验主义的影响,认为这部分教学内容不属于笔试范围,即使考核也涉及很少,因此,教学时重视程度势必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探索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实施策略势在必行。

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实施策略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活动内容,制定活动方案,确定活动方式。通过对内容、方法、环境等多因素的组合,要创造条件,从学习内容上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提供条件,从教学方法上为学生参与活动提供保证,从环境和氛围上为学生积极参与的心理活动提供动力,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思考,将实践活动课组织成展示学生才华的学习场所。并针对不同年级灵活而有效地组织实施。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组织实施:

(一)钻研教材,科学地设计活动内容和方法

教材安排的每一个实践活动都注意贯彻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实践能力等教育目标,适度地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对此,教师首先要对教材有一个深加工、再创造的过程,弄清“几何活动课”“数学智力游戏活动课”“现实数学活动课”的区别与联系。其次要注意数学教材提供的实践活动内容,这些内容只是为教师提供了素材和信息,所以组织的实践活动不要仅限于教材提供的形式和内容,还可以结合当地实际、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实践内容和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开展实践活动。

(二)创设情境,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

实践活动目的是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让活动流于形式。为此,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一个能激发学生探索热情的活动情境,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提高活动的实效性。

1.课型方式

(1)室内学习课。教师可以在教室内通过手工制作教具、学具等创设活动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活动。

(2)室外实践课。可以组织学生到操场上、广场上进行实地测量、观察,还可以深入农村、家庭搞社会调查、统计等活动。

2.组织方式

活动形式可以是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全班活动,也可以把这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例如统计学生家庭某一季度用电情况,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进行调查、记录,可绘制成统计表、统计图。有时也可要小组或全班学生的合作,多种活动形式可有机结合。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活动的内容和要求采用灵活多样的活动方式。

(三)体现综合,着眼实践,注重应用

实践活动作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和其他学科之间联系的活动载体,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加以综合应用。其内涵包括:一方面指综合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必须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应加强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一方面指数学和其他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融入生活,活泼生动,寓教于乐

实践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学习和研究的问题是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生活中的数学”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小学数学具有现实的性质,它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另一方面,学生应该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地设计实践活动的内容,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关注数学问题,主动地探究解决这些问题的一般方法和最佳途径。

(五)采取多元化和多样化的过程评价主体和方式

第6篇: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一、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课的区别与联系

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老师反映突出的一个问题是对实践活动课的认识问题。如有的认为,数学实践活动就是以往学校开展的数学课外活动;有的认为,数学教学中的直观性教学活动,如实验、演示、操作、测量等就是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这实质是对什么是数学实践活动课,它与数学课及其它数学活动有什么联系与区别认识不清楚。

数学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主动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特长为主的课程。数学实践活动与数学课的联系与区别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1.从课程设置地位看,数学课处于主导地位,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处于辅助地位。

2.从教学目标看,数学课有教学大纲的统一要求,其具体教学目标统一且稳定,要求绝大多数学生达标。而数学实践活动不对学生个体作统一的要求,一般不要求人人都懂,个个都会,只要求积极参与,尽情投入。因而,数学实践活动的考核评定不像数学课那样严密和定量化,主要是让学生的自我和相互评价,引导学生关注和认识自己及他人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

3.从教学内容看,学科课有较稳定的教学内容,教材有严密的、科学的编排体系。而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内容、知识体系要求不很严密,活动内容主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理解数学、应用数学、发展数学、掌握数学。

4.从活动的空间来看,数学课主要采用班级授课制,以课堂教学为主,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教师居于主导地位。实践活动一般不受课堂限制,可以灵活选择,既可以选择在课堂内或课堂外进行,也可以在社区或大自然中进行。

5.从学生所处的状态和地位来看,实践活动表现为学生的亲身实践,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学生始终处于动态的活动之中,居于主体地位。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数学学科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是对学生理解、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升华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发挥学生主体性这一思想,包含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要来设计活动,同时要保证教师的指导地位,忌放任自流。它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生活性和开放性等特点。

它们内容相辅相成。数学课就为数学实践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数学知识、技能基础和一定的内容来源;反过来,数学实践活动的内容又会受到数学课内容和教学进程的制约。

在育人功能上相互补充,使学生个性在全面发展的同时,又有特色发展。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上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要注意处理好与数学课两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互相紧密配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有充分的自利,每个学生自主参与,自我活动。

2.实践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充分体现探索的过程、尝试的过程和创造的过程。让他们在活动中多动手实践,多动脑思考和多动口表达。在实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

3.趣味性原则: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趣味性原则是数学实践活动的灵魂。以激发儿童的学习、钻研的兴趣为着眼点,目标设计、题目拟定、内容安排、形式选择、情境创设、效果评价等都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乐意参与,达到寓教于乐、启智于动的目的,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4.异步性原则:允许学生在起步上不同,效果有异,在发展上不受限制,做到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因材施教,个别指导,要在不加重学生负担前提下,适量适度地开展,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各显其长,各尽所能。

5.开放性原则: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可以充分自由,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灵活的活动时间。解决问题的思路、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活动成果的呈现,教师基本不加限制,学生可以充分自主、自由开动脑筋,大胆想象,积极创新。

三、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同于数学课,但它也存在着一个教与学的问题,也有一个教学过程的问题。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是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活动紧密结合的过程。该过程是围绕各个活动课题(或活动主题)的主要任务而展开的,一般地说实践活动的基本教学过程是:选择确定课题──制定活动方案──收集信息(或准备材料)──动手实验(或其他实践活动)──观察记录──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陈述──总结评价。这里,“选择确定课题”实质上是对实践活动进行定向,包括激发实践活动意向、确定实践活动主题;“制定活动方案”包括明确实践活动目的、协定实践活动程序等;“表达陈述”是指将实践活动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成果用语言、文字符号、图表、模型、展览等形式表示出来,并作出相应的解释。一般是撰写活动报告或活动体会。实践活动的总结包括过程总结、结果分析、交流甚至答辩等活动。对实践过程的总结,侧重在学生反思探究、实践中的得失,如。“我懂得了什么”、“我掌握了什么方法”、“我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得失”、“我打算如何改进”等。

但在数学实践活动的实施过程中,不一定要局限于这几个步骤。有人把数学实践活动确定为五个步骤:材料准备、教师示范、学生实践、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可见,在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其步骤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四、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运用和创新意识

1.在实践活动中促使学生自主参与

教育观念现代化的主要标志之一,是强调给学生自主参与的机会,是给学生一个研究、探索,展示智慧的空间,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体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的生活和现实问题为载体和背景,着眼于促进学生个体自主和谐发展。可以说,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活动,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独立或与同伴一起参与完成活动的目标是衡量一节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的重要标准。因此,教师在设计实践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精心创设和谐的学习情境与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的探求欲望,便形成渴望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例如,一年级“数学乐园”实践活动课中,用“虎口脱险”的游戏,将学生带进愉悦的童话世界,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再枯燥无味。课前老师在操场上画上地画。一只老虎蹲在小白兔下山的出口处,准备吃了它,小白兔必须按1到9的顺序下山,才能脱离危险,教师请同学们都来当一回小白兔,亲自走一走。再如,学习认识图形知识后,进行实践活动,首先要征求学生的意见,民主讨论,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活动课的内容和形式;然后,同学间相互设计活动游戏,可以用七巧板拼成各种各样的图形,也可以找出“变形金刚”、“忍者神龟”、小步枪等玩具中的几何图形,让学生布置活动场地,自备活动道具,最后,由学生总结活动的收获,评选最佳活动选手。各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决定,这就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实践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学生的运用意识

数学课是以教学系统的理论知识为主,而数学实践活动课则好比是在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搭起的桥梁,是以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为基础,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拓宽知识范围,并观察和体会所学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因此,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和所感兴趣的事物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生活环境中的人和事,适时创设环境,促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知识在身边,生活中充满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理解知识、掌握知识和应用知识。并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重新创造知识,在创造的过程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增强数学意识和应用意识。

在学习统计后,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家禽和调查参加兴趣小组的人数等实例活动,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的过程,学习画“√”的方法记录调查获得的信息,学习用方块表示统计的对象和结果,通过“从图里你知道些什么?”“你还发现什么?”等问题,让学生感知怎样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比较、分析从而做出判断。这样,学生在经历简单统计的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又能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又如教学“归一问题”的应用题时,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调查,有的深入到工厂,了解一周内全车间工人生产的产品数量;有的深入到商店,了解商品的价格等。当课堂上出示学生自己收集的素材编成的题目时,学生觉得十分亲切,并且学生在掌握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方法之后,还能根据自己调查来的数据与事例编成归一应用题。这样,就促使学生进一步发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的观点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生产、生活等方面都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收集具体素材,将实际问题经过综合、概括、抽象之后,设计成数学实践活动课的素材,提炼出适合学生的数学问题,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服务于现实生活,就能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造学认为人的创新意识不存在于现成的认识成果中,而活跃在形成结论成果的探索过程中,只有认知发展的积极活动,才能释放创造潜能,驱动着发现真理。教育家皮亚杰说:“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把活动原则落实于教学过程,就应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探索发现。而动手实践是最易于激发儿童的思维和想象的一种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一旦被激发,学生的思维就会有创新的火花闪动。教师恰当地利用这种状态,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7篇: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小学数学 实践活动 点滴思考

一、做好实践活动准备,设计内容“生活化”

实践活动前教师要努力提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符的实际情景和材料,使实践活动相对生活化,要指导学生做好对活动资料与用具的准备工作,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活动的渴求,更便于活动时每人都能实际操作,个个都有亲历性的体验,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就以商品打折为例,“满100送30”很多人会理解成就是打7折,这是打7折吗?如果打7折,商家为什么不明确写上打7折。我们的学生将会如何识别澄清这一问题呢?这就是生活中的数学。由此设计的“购物中的数学问题”就为学生解决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二、开展校园实践活动

当实践活动内容在教室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时,就需要更大的空间,这时我们将活动空间自然延伸到校园中。校园实践活动主要有测量型、体验型、调查型等形式,其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课堂难以描述解释的数学概念,通过校园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如较大单位千米、公倾的认识等。以千米概念的建立为例,可以先让学生到校园去走一走,知道一米约有两步,再让学生用步测的方法知道“100米有多长”,从而估计操场的一圈有多少米,1千米大约需要围操场走几圈,感受“1千米有多长”,最后进行实地测量验证。还可以让学生用目测的方法估计学校到哪里有“1千米”。

2、帮助学生确立方向感,形成空间表象,到校园环境中亲身感受效果更好。如在“方向和位置”教学中,让学生绘制从家到学校的路线图,也可以在效游后让学生通过回忆,画出郊游路线,促进学生形成方向与位置的感受。

3、调查校园中可利用的实践活动教学资源。一是财产资源,如藏书量、占地面积、水电费数据等等;二是生命资源,如学生成长数据、睡眠时间、运动时间等,让学生用调查数据了解自己的成长,还可以让学生调查统计全校学生的上网时间、学习时间等,用数据分析同学们的学习习惯;三是活动数据资源,我校每学期都要开展许多如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等大型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有许多可利用的数据(参与人数、获奖人数等),学生通过调查整理利用分析数据来思考活动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如通过设计“科技作品的分数展出”这一问题,学生就需要综合运用空间几何知识和分类思想等。

通过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悟,能较好地突破教学难点。如“植树问题”的教学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难点,学生对封闭的、不封闭的路线上植树,两端都植树、两端都不植树、一端植树另一端不植树等类型很难分清,导致容易出错。为了解决这一教学难点,可以利用校园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校园寻找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并合作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由于校园里这类生活原型非常多,学生很容易找,如跨楼梯、花坛四周的护栏和插红旗、防栏栅、排队伍等问题都是各种植树问题的生活原型。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就比较容易掌握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轻松地做出正确解答。

校园实践活动比提炼出来的“纯”数字问题更具综合性、开放性、体验性和挑战性。因为校园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非常熟悉校园环境,学生在校园实践活动中能自常见地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思维方式、生活经验等,在生活情景中使学生能容易切身感受到数学的优越性以及数学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的真正价值。因此,教师要充分挖掘校园资源,加强校园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真正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发展的理念。

第8篇: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1.动手操作,促进兴趣,在“做一做”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动手操作活动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体形象,易于激发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它需要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并需要学生独立、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时,先请学生准备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让学生动手拼一拼,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学生很感兴趣,积极性也很高,有的拼成了长方形,有的拼成了正方形,还有的拼成了平行四边形等。然后让学生观察拼成的图形与原来的三角形的底、高、面积有什么关系,从而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实践证明,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教学活动比看教师拼、摆,听教师讲解获得的知识要牢固得多,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潜能。同样,在教学“数的认识”这一内容时,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出发充分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认识数的现实意义。

2.鼓励学生自主交流,创建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

课堂上只有师生之间的信息交流,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多向通话或多向信息交流的教学模式,其形式是允许学生间议论、评论、肯定或修正各种见解,通过直观启发、学具操作、合作实验等,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愉快、宽松的气氛。如在课堂上借鉴良好教学经验“七个允许”: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充实;不明白问题允许发问;没想好的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老师错了允许提意见;争论到白热化允许学生自由抢答接话茬发表意见,不必举手等待老师批准。宽松民主的氛围,不仅促进教学中认知信息的交流,也为学生间的情感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

教师要培养学生敢于说的勇气,还要教育学生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大胆设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表达自己的观点,发现问题及时指点。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教师要在关键处予以指导,让学生逐渐学会讨论问题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去尊重孩子的选择,允许孩子根据自身理解发表自己的看法,为学生创设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围,让不同的孩子因为相同的兴趣走到一起,共同品尝成功的快乐。

3.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可借助孩子们爱动、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的这些天性,让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实践活动中学会学习,进而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在“奇妙的图案,欣赏与设计”这一实践活动中,我设计了“找一找,体现你的观察力”“想一想,体现你的创造力”“画一画,展示你的动手能力”这样一系列的实践活动,把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欲望都调动了起来,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中,巩固有关平面图形的知识,发展其动手能力……让学生边阅读数学课本边动手操作实践,通过剪剪、画画、看看、想想,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鼓励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会认定和寻找最佳答案

小调查:调查你校一年级有多少个班?每班有多少人?哪班人数最多,哪班人数最少?在此我注重了调查方法的多样化及最优化思想的渗透和引导。先让学生进行讨论,寻找调查的方法:有的说去每个班数一数,有的建议去问问每班的同学,还有人建议直接问班主任老师,这样比较快还方便……找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此时孩子们都有点想赶快进行调查了。为了激发其寻找出最佳的调查方法,我赶紧设疑:如果每个人都跑过去问一遍,老师怎么进行备课和改作业呢?虽然这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每个人通过积极的寻找,最终还是会发现很多方案的,然后再从中选出最佳方案:每组调查一个班,小组间交流调查的结果,最后作出记录和判断。课堂时间是短暂有限的,虽然我们只找到了调查方法,可是每个小组领到任务后,那兴奋劲儿就别提了,学生的兴趣把活动又延伸到了课后,提高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全员性和深入性。

第9篇:小学实践活动范文

关键词:实践活动;合作交流;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新课程改革之后所实施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由于诞生的比较晚,因此关于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模式方面的研究也就相对较少。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特点和活动方式展开论述,希望能给更多的一线教师以经验和理论上的借鉴,不断提高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意义与研究的提出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为了改变学生 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新课标中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这项新 的内容,目的是提供发展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机会,以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特点

1.综合实践活动具有整体性。

综合实践活动必须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整体性,立足于每一个学生的健全发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程看作是一个动态的学习 过程。因此,我们必须立足学生的全面发展,整体构建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主题的确立满足学生全体的个性需求,让每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有所得。

2.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

以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为基础发掘课程资源,而非在学科知识的逻辑序列中构建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 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是一个开放的实践过程,更是一个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因此,实践是它的最重要的途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要充分尊重学生自己的意愿,尊重是“以人为 本”思想的具体体现。活动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双手,解放大脑,让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开放性。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自主探索的和合作交流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不应该总是限于教室之中、学校之内,而是置身于真实的生存环境之中,去体验、感受,真正把书本上生硬的数学知识通过开放性的活动内容展现给学生。

4.综合实践活动具有生成性。

生成性主要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由于学生的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主 要是学生的实践和体验,学生在活动中,由于面对的是一个未知的环境,自己在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可能不够用,学生有许多的问题要去解决,这样学生就会通过自己 的探索,与同学合作,寻求老师与家长的帮助,就会不断地解决问题。旧的问题解决后,又回出现新的问题。然后再次解决新的问题,然后再次出现新的问题。

三、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方式

1.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 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2.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 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 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3.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 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4.活动组织要充分体现民主,尊重个性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数学教学的一个内容,在突出综合性、强调实践性的同时,还要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即从数学的角度去提出问题、理解问 题,用数学的思想、数学的思考方法去研究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 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让校外实践活动成为学生能力发展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