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

第1篇: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生物技术;生物安全;生物废弃物;实验室管理;防护措施

随着生物、医疗、卫生事业的迅速发展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在基因工程、生物技术开发、病毒研究等方面,对于实验室生物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最近十年,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如SARS、禽流感、疯牛病、艾滋病、禽流感疫情等疾病,甚至炭疽病毒等生物恐怖事件,使到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也已引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不仅是实验室的局部问题,而且是涉及到环境安全和社会安全的问题。

1 生物安全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概念

生物安全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生物安全是指防范由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主要指转基因技术)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即对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人体健康可能构成的危险或潜在风险。广义生物安全不仅针对现代生物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它涵盖了狭义生物安全的概念并且包括了更广泛的内容。大致分为3个方面:①指人类的健康安全;②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③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2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

2.1生物安全意识和自觉性有待强化,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由于生物安全工作涉及的相关部门多、涉及面广,而且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只是从近十年里才引起重视,所以有关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淡薄、自觉性不强,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还有待加强,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进一步落实和完善,有关专业人员的安全防护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培训有待加强,安全设施需待完备。另外,自从新的生物安全问题不断的出现后,各相关部门加快了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尤其是三级实验室的建设),但是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对生物安全实验室的建设缺乏统一的监督与管理,所以缺少建设与验收的标准,执行安全制度及安全标准不严格。

2.2.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我国目前虽然已经制定了部分有关生物安全的法规、政策、标准文件及规章制度,包括专门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和相关性的生物安全立法文件。但与生物安全立法较完善的国家相比,我国生物安全立法的法规级别较低,立法体系不够健全,远不能适应我国面临的相当严峻的生物安全问题。此外,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如除菌系统等,缺少生物废弃物的安全处理装置等,缺少完善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存在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

3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3.1成立生物安全管理组织

实验室所在单位法定代表人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最高管理者,他要确保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应有的资源(人、财、物等),并根据情况制定实现生物安全目标、持续改进的措施,同时制定激励措施,保证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和效率。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实行分级负责制,成立生物安全委员会,具体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管理与监督实施工作。由于生物安全管理环节多,部门职能交叉,还应明确各部门职责,实验室主任应为实施生物安全具体管理工作的第一负责人,另设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门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实验室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的落实情况。成立生物安全管理机构的目的是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3.2 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

实验者往往忽略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因此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是非常必要的,应制定安全标准和健全生物安全法、生物安全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规定生物安全管理的原则目标、基本管理制度和措施实施程序监督管理体制违法责任损害赔偿等条款等。制定和完善各类与生物安全有关的实验室相应的规章制度,如生物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

3.3 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

不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就是要严格遵守国家相关规定,严格进行生物安全管理,加强宣传教育,定期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严格的生物安全培训。要学习国家有关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方面的知识。还要加强对外来人员如进修人员实习的学生的管理, 全面掌握防止生物危害的知识在工作前工作中工作后都能自觉遵守实验室有关生物安全的各项规定,通过教育培训使相关人员养成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习惯。

3.4 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

(1)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执行力度;(2)由于废弃物种类不同、性质各异,为减少交叉与重叠污染以及可能的直接机械伤害,不同废弃物应该分类储存,及时回收处理;(3)建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监督和管理;(4)提高认识,加强宣传力度,强化岗位培训。

3.5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由于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常常是隐性的,为防患于未然,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有效的预警预报系统。 如对相关人员定期体检实行实验室准入制度,采取有针对性的免疫预防措施等,使安全隐患或生物安全事故能够被及时发现、及时报告、 快速反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给予解决和控制,避免事故的发生或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同时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监管力度 全面掌握生物实验室的名称 地点等级项目安全操作程序及防护措施等各项工作并就有关数据信息进行全面的统计汇总以便更好地协助专家做好各项指导工作。

5小结

鉴于上述文献复习所分析的实验室生物安全存在的问题与现状,建议从成立管理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组织、制定安全标准并健全法规和实验室管理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生物废弃物的管理、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加强生物材料的检疫工作等几方面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

参考文献

第2篇: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微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

随着2015年版《中国药典》对微生物检验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以及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与实施[1],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工作日益繁重。但安全问题仍是工作中的重点[3]。由于微生物实验室与其他实验室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即微生物实验室要接触病原微生物和生物指示剂所引发的生物安全问题。

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中,检验生产检品时的微生物感染预防问题;微生物培养物污染环境问题;微生物菌种安全保藏问题;生物指示剂保管问题;微生物废弃物处理问题等,是噬待实验室管理人员重视并加以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多年在基层微生物实验室工作及管理经验,认为需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实验室人员管理是基层微生物安全管理的核心

在影响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诸多因素中,人是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强化安全意识[4]。只有保证基层微生物实验室人员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操作技能和对生物安全设备良好操作和使用,才能保证在检验生产检品时微生物感染预防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做好基层实验室人员的管理工作。

1.1强化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知识

定期对员工进行生物安全知识培训,对新进人员也要进行相关安全方面的培训,保证实验室人员掌握个人防护、实验室操作技术规范、消毒与灭菌、菌种保藏、生物指示剂保管与使用、感染性废弃物的处理,建立培训档案。全面提高基层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工作的认识水平。

2.规范的消毒与灭菌是保障基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

基层实验室由于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检验工作,加之品种丰富,产生的微生物培养物也日以增多。因此必须对含有病原微生物的废物进行灭菌处理,才能作为普通废物处理,对操作中可能产生的迸溅或泄漏,必须通过消毒处理,以达到对操作人员的保护,每次实验后,要按照实验室卫生消毒规范进行消毒处理。

2.1实验室消毒实验室空气消毒可采取紫外线照射的方法。另外每周安排进行一次臭氧杀菌;地面和物体表面消毒可采用配制一定浓度的酸酚或碱酚消毒剂进行擦拭。

2.2生物安全柜消毒每次进行实验前后用75%酒精擦拭工作台面,四周及玻璃挡板内外侧等部位来消毒。

2.3仪器消毒制备菌液使用的移液枪、移液吸头、离心机等在使用前后都应进行消毒,灭菌。

2.4其他一般的实验器材采用压力蒸汽和干热灭菌消毒,实验人员每次使用后要消毒灭菌。实验后要及时对使用的实验台面和有关仪器设备进行消毒灭菌处理,严禁存放不必要的物品,保持洁净气流不受干扰。

3.落实好微生物菌种保藏及生物指示剂管理制度

实验菌种是生产单位微生物检验部门的重要生产资源,故而它是细菌工作中不可缺少而又具有传染性的生物学因子。为了保证安全,对菌种必须妥善保存和保管。

生物指示剂作为产品工艺验证的实验用品,因含有耐热芽孢细菌,故其管理方法应与菌种管理一致。

4.实验室废弃物管理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是控制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关键环节。切实安全的处理感染性废弃物,必须掌握生物安全废弃物的种类,并严格执行相应的处理程序,从而保证对实验室感染和周围环境影响的控制[5]。

由于生物实验室感染性废弃物属于医疗废弃物,必须按照《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2]规范废弃物处置,防止感染发生。

4.1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分类收集

(1)实验过程中的固体感染性废弃物应弃置于专用的固体感染性废弃物收集容器。

(2)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液体感染性废弃物应放在硬质、防漏且耐高温高压的,有标识的专用容器中,对于产生的损伤性废物,应弃于耐扎容器内。

4.2对感染性废弃物进行处理

在实验室内所有弃置的废弃物,从实验室取走之前,应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处理,使其达到生物安全。其灭菌处理的效果要经过验证,废弃物应按规定统一存放、统一处理。

5结语

基层微生物实验室是检验部门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生物安全直接关系到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对生产的药品提供质量的保证,因此实验室工作人员应自觉提高生物安全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及实验之后的物品处理中严格遵守相关的管理条例,加强对菌种、生物指示剂及仪器设备的管理,才能确保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保障生产企业的顺利生产。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弃物管理办法》.

[3] 季建军康英芳微生物检验实验室管理的几点体会[J]检验医学教育 2005,12(1):6-7.

第3篇: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现况;问题;对策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目前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命题[1]。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为生物安全问题中重要部分,越来越受到相关卫生组织与政府的高度重视。2004年以来,新加坡、中国台湾、北京陆续发生的SARS实验室感染事件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对社会政治、经济造成严重影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2]。2012年10月1日上海市卫生局出台了《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者通过该规范的要求制定了量化考核表,运用规范差距分析法,对85个备案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对策。旨在推动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规范健康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区域内经过备案的85个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其中三级医疗机构10个,二级医疗机构21个,一级医疗机构16个,民营医疗机构33个,疾病预防控制机构5个。调查结果能够反映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现况。

1.2调查内容 根据《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要求,检查内容包括四个检查大项42个小项,即生物安全组织管理、设施设备和环境、实验室管理、病原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管理。

1.3方法 本次调查根据《上海市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规范》的要求,自行制定调查表。调查前,对调查员进行集中培训,统一判定标准,使调查结果具有可比性。调查组到被调查单位后,通过查看实验室现场、询问实验室人员和和查阅实验室档案资料等方式获取信息,填写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机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生物安全组织建设指标 各级医疗机构均比较重视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主任的生物安全委员会。民营医疗机构在人员健康监测、培训演练等方面符合率较低。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机构的生物安全柜使用率不高造成了在生物安全柜使用维护制度分别只有37%、36%。实验室生物安全演练各单位不能定期组织,特别是一级医疗机构和民办医疗机构,符合率仅63%、60%,见表1。

2.2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设施设备和环境指标 各级医疗机构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经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和201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的保障工作后,经过改建或者新建,在实验室布局方面逐步符合要求,能够做到三区划分,人流物流通道分开。能够按照要求配备生物安全柜、洗眼装置、洗手设施、高压灭菌设备、空气和物表消毒等基本设施设备。主要问题体现在部分医疗机构的实验室门未安装可视窗,有的医疗机构实验室门虽然安装有可视窗,但是由于位置的缘故,无法透过可视窗观察到主实验室内的实验操作活动,这种情况视做不符合要求。有33%的民营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存在墙面和地面不平整,甚至有墙面渗水发霉的情况,见表2。

2.3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状况 调查显示,民营医疗机构在培训和健康档案的建立上与其他类型医疗机构相差较大,符合率分别为85%和45%,这与民营医疗机构人员流动性较大有关。实验室都能向实验人员提供手套和口罩等防护用品,但除了疾控中心以外,其他各级医疗机构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进行实验操作时的个人防护尚不够理想,手套、防护帽和口罩往往在操作时三者缺一,不能做到有效防护。二、三级医疗机构的实验室因为实施了自动打印报告系统,检验报告直接可以在电脑终端进行打印,保证了检验报告不被污染,但在一级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无上述系统,导致了检验报告直接在实验室的污染区内打印,且打印后不能进行消毒后发放。各实验室均配备了生物安全柜,但一级医院和民营医疗机构生物安全柜使用率不高,有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柜基本处于摆设,所以造成了生物安全柜使用记录不同程度的缺失。生物安全柜检测自2010年上海市卫生局下发27号文件以来,通过这几年的监督检查,检测率已经明显提高,除了个别民营医疗机构以外,均达到了100%,见表3。

3讨论与分析

3.1加强事前指导,提高设施设备和环境符合率。根据《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新建改建或者扩建一级二级实验室应当向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备案。因为备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许可,所以往往缺乏现场审查这一环节,管理相对人提交备案材料时,往往以承诺书的形式保证实际情况与书面材料一致,容易与实际情况产生偏差。故我区采取现场检查结合书面审查的形式,严把准入关,在备案初期即要求满足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如果不符合要求,不予备案。此次调查显示我区实验室硬件和基本设施设备都能满足二级生物实验室防护要求,说明事前指导的重要性。

3.2实验室工作人员个人防护意识相对薄弱。个人防护装备是保护实验室人员的最后一道物理屏障,正确选择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可以把可能进入人体的有害物质的威胁降低到最小程度[4]。本次调查显示大部分实验室配备了帽子、口罩、乳胶手套、护目镜、防护服等,但现场发现部分检验人员在采样或检测时未按要求穿带防护服、手套和口罩,自我防护意识较为薄弱。实验室应制定详尽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要求,规定在哪些实验操作中必须使用哪些防护用品,如在进行微生物接种的操作时必须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等。

3.3民营医疗机构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亟待加强。本次调查显示,民营医疗机构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管理较二、三级医疗机构有明显的差距,空间上虽然做到能够合理布局,基本设施设备配备到位,但是在实验室内部材料使用上明显存在不足,特别是有些实验室设置时间较长,墙面有明显的脱落和发霉现象,这与民营医疗机构投入有限,投资人的理念较陈旧有关。另外就是实验室内务管理较混乱,比如实验室工作区内放置有食品、生活用品,个人防护不到位,生物安全柜未按照标准检测,生物安全柜无使用记录等违规情况仍有发生,显示民营医疗机构实验室管理混乱。其中,人员流动较大是主要原因,实验室负责人经常处于更换状态,没有固定的专职人员负责生物安全工作,存在一定的生物安全隐患。

4对策与建议

4.1建议生产厂商对实验用冰箱加装双锁装置,方便实验室对菌(毒)种的双人双锁管理。本次调查显示许多实验室为了达到双人双锁的要求,不惜在冰箱上加装锁扣或者用链条将冰箱捆住,这样既不美观,而且可能造成冰箱的损坏,但是目前市场上所售的低温冰箱往往只带一把锁,无法从硬件上达到双人双锁的配备。

4.2加强实验室人员应对实验室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是医学检验的重要场所,也是最易引发危险的地方之一,如感染性物质的扩散。如果在工作中不加最大程度的注意就极容易引发事故[5]。因此实验室设置单位要加强实验室工作日内院各种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学习。明确指出实验中可能会发生的意外事件:如生物样本的泄漏、菌(毒)种被盗、锐器的划伤等。配备相应的设置设备,如吸水纱布、消毒液、应急联系电话、灭火设备等。积极开展实验室应急事件处置演练,通过演练发现可能存在的不足,进而杜绝生物安全事故的隐患。

4.3建立退出机制,注销部分不开展相应检测活动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检查发现部分一级医疗机构和民营医疗的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实际已经不开展危害程度分类为第三类或者第四类的菌(毒)种(根据《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来划分),仅仅开展BSL-1实验室的检测项目,如三大常规、血糖血脂等等,其他检验项目随着临床医学检验所的兴起,将检验项目(如乙肝、丙肝检测等)送到临床医学检验所检测,导致了生物安全柜等设施设备处于闲置状态。对于这一部分实验室,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退出机制,将这些实验室级别降为一级实验室,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通过对评价结果数据的分析,发现CDC 的整体生物安全管理情况符合率要高于医院的整体情况,二、三级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情况符合率高于一级医院,民营医疗机构生物安全硬件和管理情况符合率相对最差。

参考文献:

[1]刘延,徐庆锋,黄毓文,等.中山市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调查[J].热带医学杂志2010,10(2).

[2]Normile D.Infectious diseases: mounting lab accidents raise SARS fears[J].Science,2004,304(5671):659-661.

[3]王菊英,雷静月,陈丽萍.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控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6):710.

第4篇: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教学实验室“安全态”意指实验室内物件与环境对于实验室内活动者没有生物危害的风险。具体而言,实验室内不存在活动者可接触到的生物危害性标本(包括一切信息不明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和生物危害性的废弃物,实验室操作台面、设备器具表面以及活动者可能触及到的其他物体表面无残留的生物危害物,实验室内空气与户外空气流通。显然,教学实验室“安全态”并非是实验室传统意义上的“整齐洁净态”。“整齐洁净态”并不一定达到教学实验室“安全态”。

    2实现教学实验室“安全态”的必要性

    教学实验室“安全态”是面向学生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基础状态。在校生对于生物安全风险的防范意识差,尚无防范职业暴露的行为习惯,不熟悉实验室环境,不知道什么物件能接触、什么物件不能接触,加上实验室活动人数多,同一时间内学生人数可达到数十人,教师难能一对一管理到位,人多手杂,学生很容易在无意识状态下暴露于血源性病原体。所以,维持教学实验室“安全态”对于在校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而减少生物危害性风险是很有必要的。实现教学前的教学实验室“安全态”,或者教学后回归教学实验室“安全态”应该是生物安全防护体系中实验室管理者的基本工作职责。

    3实现教学实验室“安全态”的基本策略

    3.1将教学实验室“安全态”作为实验室常规化状态

    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实验室如同临床实验室要按BSL-2进行管理。医学检验技术教学实验室设计特点、建筑构造、防护设施、仪器、操作以及操作程序都应该满足符合BSL-2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应根据教学实验室使用功能的多样性与开放性的特点,将教学实验室“安全态”作为实验室常规化状态。处于教学实验室“安全态”的实验室入口处门上可设置相应提示标志。学校管理者应将实验室管理者是否维持教学实验室“安全态”作为目标管理内容之一。

    3.2评估教学实验室教学活动的风险

    任课教师与实验室管理者根据教学大纲或教学计划对教学实验室开展的教学项目逐一进行生物危害风险评估,主要依据实验用生物标本以及所用试剂的风险性,将教学实验室所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分为生物危害风险性实验与生物危害安全性实验两大类,有针对性地组织实践性教学活动。

第5篇: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关键词】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流程

医学检验人员长期接触的生物危险性血液、体液等各种标本,含有大量的致病微生物,不仅污染环境,而且传播疾病。因此,检验科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规范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和制度,坚持安全管理和质量管理两手抓,避免医学实验室感染,在诊断治疗病人的同时保护好自己不受传染。

一、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知识的教育

1.1加强生物安全基础知识及危险教育:有资料显示,在现有的医护人员中,对有关防护知识来源于教师的仅占10.8%,而我们有的学科带头人具有很高的学术造诣,但却不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这正是我们与发达国家在学科建设理念上重要的差距之一。由于我们医学教育的缺陷、教育理念的落后及知识来源的匮乏,部分检验人员对生物安全常识和危险性了解不多,重视不够。特别是临床实习、进修人员对新的工作环境、工作流程的不熟悉以及清洁工人医学知识最少,其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技能严重缺乏,但是他们又是临床接触医疗感染物机会最多,所以是最易受伤害的人,应将培训重点放在他们身上。要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学习和更新,强调生物危害和生物安全的意义,让实验室人员和了解生物安全知识,熟知各种可能的危害。

1.2提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实验室要制定实验室安全制度、生物安全措施及操作流程,让医务人员掌握正确处理实验室生物因素意外事件的方法,各种仪器、设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熟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如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的使用等。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的生物安全意识,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生物安全防护相关知识的培训考核并合格后才能上岗,形成普遍预防的观念。

1.3加强技能培养。在形成防护意识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实验室人员安全防护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广大的临床实验室检验技术人员,成为既懂“临床检验”,又懂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合格专业人才。清洁工人和临床实习、进修人员是最关键的人群,要采取现场培训,对口培训。如在收集运送过程中,要防止锐器的刺伤和污染,教育他们锐器一定要放到利器盒内,收集人员收集垃圾时一定要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这样培训便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

建立健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措施,为实验室工作人员免遭生物危害提供保障。因此,要建立实验室各项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建立好实验室相关安全档案。

2.1重视基础设施建设:清洁与消毒是保障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正常到位的清洁与消毒才能保证在安全环境下安全工作。在实验室设计中、在购置仪器设备时,要首先考虑生物安全的问题,与后勤部门协作,共同设计保障安全的实验室,提供合理的设施,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警示标志、带盖的医疗垃圾筒、感应式水龙头等一些细微的改变,来改善实验室的整体面貌。

2.2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室要加强生物安全防护,必须制定严格的制度,如人员培训制度、登记制度、实验室准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消毒灭菌与废弃物处置制度等。还要有详细的进行安全防护流程操作手册以及应急处理一系列机制,为了不让制度、流程架空,定期和不定期的进行督查,对结果进行合理强硬的奖罚,以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真正做到管理到位是硬前提,工作落实是硬道理。

2.3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操作规程,对一项检验项目的操作应有明确的操作流程规定。流程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在实践中检验和进一步完善。针对暴露出来的薄弱环节及时实施协调管理,与相关部门共协商,杜绝遗漏。

血液、体液标本是实验室的主要标本,也是实验室潜在危害的主要物质,血液体液检验中安全问题尤为重要。我国是乙肝感染和发病的大国,近年来,爱滋病的发现与流行对每天与血液、体液打交道的检验人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在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应遵循生物安全的要求,尽量减少检验人员直接或间接接触这些标本的可能。应使用与仪器匹配的真空采血管及一次性试管。减少检验人员在体液收集、采血、运输、处理、上机及废物弃置等检验过程中与血液、体液产生直接或间接接触的可能。同时,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如定期注射不同的疫苗,增强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体质。全面克服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普遍性预防的理念,使用安全可靠的检验用品。

三、强化法制观念,做到依法防护

生物安全管理不仅与医院感染息息相关,甚至影响到整个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目前,我国生物安全管理已初步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实验室人员要认真学习国家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等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通知、条例。注重法律法规学习,是加强生物安全防护的基础。加强与重视生物安全管理的理念,增强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自己安全,确保实验室安全,确保环境安全,是我们医学检验界广大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张小容.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1):29-32

第6篇: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五常法”二级生物安全管理模式内涵

1常学习生物安全实验室检测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经常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制定的《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消毒技术等,接受上级部门规定的检验人员岗位培训、资质培训和业务培训。对学习、培训和考核情况进行评价、如实记录,确保培训和学习有效,并能指导和应用到实际检测和操作中。

2常规范明确管理人员和检测人员岗位职责、行为规范,要求自觉遵守国家颁布和实施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严格按照规定的要求和检验方法进行体检、准入、防护、检测、消毒和记录等,对生物安全柜、压力灭菌器和其他检测用仪器设备按实验室认证认可要求进行检定、校准。让有关人员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确保生物安全规定规范化即完全彻底地执行,使各项操作和管理科学化、标准化、制度化和持久化。

3常清洁实验场所、实验仪器、实验物品和实验人员手在实验过程中应该按照程序和规定的要求及时清洗、消毒或灭菌,做到清洁和无害化;实验废弃物应该及时处理,减少和防止污染的发生。

4常检查生物安全委员会、生物安全管理科室、科室负责人和生物安全监督员各司其职,切实履行监督检查制度。所有监督检查结果及时、实事记录,以便备查、改进,并对检查结果作出客观、独立评价。

5常改进常改进就是针对BSL-2现场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而展开的不断持续的行为规范的修正改善以及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包括生物安全管理手册、作业指导书、管理制度等)的不断修订、完善的过程,用不断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再来指导实验人员生物安全的行为规范,形成良性的、螺旋式上升的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管理模式。做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和整改,消除隐患,确保安全。

“五常法”二级生物安全管理模式运行

1常学习中心实验室7名微生物检测人员均参加、通过了浙江省卫生厅组织的生物安全上岗培训和考核;压力灭菌器操作人员和艾滋病抗体、肠道致病菌检测人员均经过专业培训并持有有效资格证书;生物安全管理科室--质管科每年组织生物安全委员会、检验科学习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病原微生物、传染病、消毒技术等知识培训,并进行书面考核;检测人员积极参加省市疾控中心组织的检测新技术培训;清洗、消毒辅助人员经过清洗、消毒操作专项培训。2011年全年参加生物安全相关培训共69人次,人均3次以上。通过培训,相关人员不断规范操作,提高了应急处理能力,强化了生物安全意识。

2常规范中心最高管理者—中心主任组织成立了生物安全委员会,明确实验室负责人为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质管科为生物安全管理科室,质量监督员为生物安全监督员,每个实验室落实安全责任人。2006年8月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编制了《生物安全管理手册》,目前运行的是第2版,内容包括了组织机构、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人员生物安全行为规范等17个管理要素。另有生物安全仪器操作规程62个,病原微生物检测作业指导书63个,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清洗消毒、个人防护细则和制度8个,相关记录表格68个。在开展实验室工作前对所有实验室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采集本底血清标本并长期保存,检查项目包括HIV(1+2型)抗体初筛、HAV-IgM、乙肝三系和ALT。安排检测人员每年参加健康体检,实行系统监测。明确规定检测人员必须熟悉生物安全柜、隔离衣、防护服等生物安全装备的使用,并进行操作比赛;熟记实验室行为规范,掌握检测方法和消毒技术;并要求经常对照中心制定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不断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了正确的操作习惯。

3常清洁检测人员在实验过程中做到随时消毒和清洁。如撕开的试剂包装盒及时放入垃圾箱,保持实验台面清洁;用过的滴头放在配有消毒液的盛皿里;实验废弃物按照《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实验废弃物管理规定和处置要求》等作业指导书及时进行高压灭菌或消毒、记录。实验结束后实验台面和地面再用合适的消毒液擦洗一遍;实验人员离开实验室按照《洗手操作规程》正确洗手,实验室的空气使用紫外线消毒。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检测,确保有效。消毒、灭菌过的物品分开存放、标记;消毒过的实验废弃物定点存放、定时运输,专人管理,防止了室内和室外污染。

4常检查检测人员每天下班前按照各自规定的岗位职责检查仪器设备、水、火、电、门窗安全并记录、签名;每个节假日科室自查,着重检查实验室设施安全及防护设施储备情况等;监督员对照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及检测人员具体岗位职责进行日常监督检查,发现不合格项及时记录、上报,2011年共检查14次;科室负责人重点关注实验室消毒灭菌及实验废弃物的处置工作,质管科着重加强菌毒种管理;生物安全委员会全年集中、全面检查2次,包括人员健康档案、检验人员操作、个人防护、清洗消毒情况,生物安全仪器检定和校准状况、年度计划执行情况、管理体系修订和完善情况等。对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生物安全委员会年底全面总结、评价。

5常改进2011年共发现安全隐患2个,不合格项5个。针对存在问题,中心及时修订了《生物安全管理手册》1.5《生物危险/危害评估》和1.12《实验室消毒、灭菌要求》2个管理要素,完善、修改了生物安全仪器校核规程和生物样本检测作业指导书22个,新编制了《微生物实验室岗位安全作业规程》、分子生物学检测仪器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8个,增加了相关记录和表格10个,明确了使用中消毒剂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新配置了高温灭菌箱、低温培养箱等生物安全仪器和检测仪器设备5台,消除了安全隐患。

第7篇: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摘要:[目的]了解某高校研究生κ笛槭疑物安全知识的认知情况和态度,为有效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某高校研究生发放100份问卷进行调查,并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论]虽然大多数研究生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但是并没有真正掌握生物安全知识,需要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并切实保障培训成效。

关键词:实验室生物安全;问卷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9-0229-02

随着我国生物科技的飞速发展,各高校对医学、生物学、生命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日益增多,生物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剧增,导致实验室内各种复杂危险因素的威胁也日益突出。2015年12月18日,清华大学化学系实验室发生爆炸,造成1名博士后人员死亡,其他高校实验室的爆炸、化学品泄漏、感染等事故也频见报端,这些惨痛的教训使实验室安全引起了各方关注。本文对某高校医学及生物学实验室的研究生开展了实验室生物安全认知情况调查,分析了研究生们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了解现状,以发现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期为各高校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

一、对象和方法

1.问卷设计。以《GB19489-2008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理解与实施》及世界卫生组织《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第三版为主要内容,结合本校实际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和获取途径,以及对知识的需求和态度等。

2.调查对象。某高校医学部研究生,以无记名的方式,现场发放填写,现场收回。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回收合格问卷89份,回收率89.0%。其中男生29人(占32.6%),女生60人(占67.4%)。进入实验室的时长在1年以内的有30人(占33.7%);1-2年的有31人(占34.8%);2-3年的有16人(占18.0%);3年以上的有12人(占13.5%)。

3.统计分析。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二、结果

1.“实验室生物安全”知晓率及获取途径。在“是否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中,73.0%表示“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不是很清楚”;23.6%认为自己“详细地知道”;3人回答“不知道”。调查从哪些途径接受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时,选择“课堂讲授”、“宣传材料与书籍”、“网络”的分别占48.3%、55.1%、39.3%,还有6.7%回答“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

2.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及布局的认知情况。在调查是否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水平分级”时,回答“大概了解”、“不清楚”、“完全了解”的分别为49.4%、40.4%、10.1%。调查是否知晓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为几级时,回答“不确定”、“不知晓”的分别占41.6%、38.2%,只有20.2%认为自己“知晓”所在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在调查BSL-2实验室的生物危害程度描述中,51.7%回答“不清楚”。调查哪些不属于实验室一级防护屏障时,19.1%回答“不清楚”,36.0%选择了正确答案“缓冲间”,其他的错误答案中,选择“生物安全柜”、“防护服”、“口罩”的分别占25.8%、9.0%、13.5%,表明大部分学生并不清楚“一级防护屏障”的概念。在调查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必须配备的设备时,21.3%回答“不知道”,选择正确答案“生物安全柜及高压灭菌器”的占60.7%。

3.对生物安全实验室“三区二缓”的了解情况。调查生物安全实验室平面布局的“三区”时,33.7%正确选择了“清洁区、污染区、半污染区”,但是在进一步调查“三区”的具体功能时,高达77.5%的被调查者认为“洗涤室”属于“污染区”或“半污染区”,只有15.7%选择“清洁区”,反映了大多数被调查者并不了解在操作有危害的病原微生物之后,所有物品包括废弃物品均要高压灭菌消毒后方可进入洗涤室的流程。此外,52.8%的被调查者错误地认为“准备室”属于清洁区,只有32.6%将“准备室”选择为“半污染区”。

4.对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情况。在调查废弃物的处理时,85.4%回答“按要求进行分类处理”,7.9%回答“直接倒入下水道或垃圾桶”,6.7%“不知道该如何处理”。调查是否按规定处理实验利器时,87.6%回答“是”,5.6%回答“否”,6.7%“不知道处理方法”。

5.实验室安全设施及总体评价。调查实验室是否有正常工作的通风厨时,77.5%回答“是”,22.5%回答“否”。调查实验室是否有紧急冲淋装置时,39.3%回答实验室“无紧急冲淋装置”,28.1%回答有“全身冲淋”,15.7%回答有“眼部冲淋”,另有18.0%“不知道”。调查实验室是否配备医药箱与急救药品与器具时,32.6%回答“有”,46.1%回答“无”,20.3%“不知道”。

调查实验室环境及通风状况时,14.6%“较不满意”,4.5%“很不满意”。调查所在实验室安全防护状况时,33.7%认为“一般,实验室不太重视安全问题”,7.9%认为“非常好,各种安全设施齐全,设置合理,定期检查及培训”,另有5.6%认为“很差,没有基本的安全用品及安全设施”。调查所在实验室存在哪些安全隐患时40.4%认为“防护用具欠缺”,27.0%认为“缺少安全警示或逃生指示”,25.8%认为“试剂管理不规范”,21.3%认为“实验室无通风设备,有害气体弥漫”,20.2%认为“实验室设计不合理”,18.0%认为“实验废物处理不当”。

6.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需求状况。调查学生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的需求情况时,回答“很想了解”、“一般想了解”、“无所谓”的分别占61.8%、32.6%、4.5%,有1人认为“无需再了解”。85.4%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教育”课时,10.1%为“无所谓”态度,4.5%认为“不应该增加课时”。

7.“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总得分情况。以满分100换算,得分情况为56±11分。得分分布:R80分者1人(1.1%);70-79分8人(9.0%);60-69分29人(32.6%);≤59分者51人(57.3%)。调查显示,得分与性别、进入实验室的时长、是否知晓及其通过何种途径知晓“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均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

三、讨论

高校生物实验室是培养医学、生物学研究生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危险化学品、病原微生物、生物制品的存放与使用场所,若处理不当就会对人员健康、环境、社会等造成较大的安全危害。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虽然大多数被调查者表示其接受过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知道“实验室生物安全”,但对生物安全知识还相对贫乏。大部分研究生不了解实验室生物安全分级,不清楚实验室各功能区的用途,对于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液氮罐这些常用仪器的安全使用要求并没有充分了解,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知晓一些常见化学品的储存及使用方法。这些问题反映了生物安全培训可能仅仅是流于形式,并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

总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不应该仅仅是挂在墙上的一纸空文,应该是在确立适合的安全方针和目标的前提下,本着切实提高实验室安全控制为目的,遵循“策划-实施-检查-改进”的过程方法,逐步减少和消除各类安全隐患,有效施行实验室安全风险控制,持续改进和提高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水平,从而实现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既定方针和目标。此外,在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时,应该深入地了解这些法律文件的目的,这样就会主动使用更好的方法讲解并教授给学生,并使实验室的工作符合这些文件的要求,并通过定期的培训及检查,强化实验室安全理念与制度,改进实验室安全工作,保护我们自己和公众的健康。

参考文献:

第8篇: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1 按标准,建制度

1.1 规范生物学实验室的安全建设

在实验室建设方面,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2006)》和《科学实验建筑设计规范(JGJ91―93)》等标准,对实验室生均使用面积大小、与师生的健康和安全相关联的实验室采光、照明、通风换气、环保、消防、水电、疏散等很多项目都进行了严格的规定。根据现代生物学实验的特点,采取诸如生物培养室应布置在建筑物尽头,避免人流交叉感染等具体措施。

因此,在实验室设计和建设阶段,应认真学习有关实验室建设的相关规定,根据生物学实验的特点,规范生物学实验室的建设,消除安全隐患。

1.2 完善生物学实验室的规章制度

制定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如“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条例”、“实验室仪器管理、使用和操作规范”、“实验室危险品管理办法”、“实验室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实验材料和实验废品管理办法”、“实验室管理人员岗位职责”、“学生实验守则”和“实验室应急预案”等。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各种规章制度,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均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2 强教育,重保护

2.1 加强生物学实验的安全教育

加强学生、教师和主管领导的实验室安全教育。每学期在使用实验室之前,学生、教师和主管领导都应学习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每次实验之前,教师都应根据每个实验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实验的特点和可能产生的安全问题,做好相应的保护措施。

2.2 重视学生实验时的安全保护

在教育学生重视实验安全时,也要注意不要使学生产生对实验的畏惧感,泯灭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可能对人体产生安全危险的实验,应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如戴护目镜、穿工作服、戴防护手套等。

在使用离心机时一定要用天平配平,切不可粗略估计;取样时要等离心机转子停止转动后再开盖;使用高压蒸汽灭菌锅时,要注意锅内的水量,并确保安全阀完好可用;使用无菌工作台时,紫外照射消毒应避免强紫外线对人体特别是眼睛的照射。使用烘箱和培养箱时,应注意检查和值守,避免温度失控而导致失火;生物学实验中的一些化学药品是有毒有害的,因注意使用方法和废液的安全处理,以及应注意生物材料的安全使用和用后处理。

3 勤检查,找问题

第9篇:实验室生物安全与管理范文

1.1对象

衢州市现有批准取得资格的32家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

1.2方法

现场实地察看,并查阅检测资料。

1.3督导标准

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制定督导检查表。

1.4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

2.1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分布

衢州市现有批准取得资格的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共32家,分别属疾控系统5家、医院21家、监狱戒毒系统5家和血站1家。

2.2评估结果

把实验室接收样品到出具检测报告的全部工作和管理过程分解成10项内容,逐项实施评估;另外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和质量管理方面作专门考评。32家实验室的规范管理符合率达90%以上;计量检测仪器检定/校准、健康监护和样品库管理方面有所不足,规范管理符合率在70%~90%;检验人员乙肝疫苗免疫接种、样品唯一编码和配备洗眼装置方面问题较多,规范管理符合率在60%以下。

2.3实验室盲样室间比对结果

衢州市参加实验室盲样室间比对的32家筛查实验室定性和定量均符合要求。综合上报的检测报告及原始记录情况,30家单位获得优秀,1家单位获得良好,1家获得合格。

3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