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

第1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 情境教学法 建构主义 英语教学

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多媒体技术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新的学习平台,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必将成为英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将图文、声音甚至活动影像汇集起来,使学生的阅读对象除了能以文字和图片展示之外,还可以用动画、视频资料等把一些抽象而复杂的问题直观地反映出来,如同身临其境,其形象的表达工具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学习效率。由此,多媒体辅助英语情境教学越来越多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一、基于多媒体技术的英语情境教学的内涵

英语单词multimedia(多媒体),源于multiple(复合、多样)和media(媒体)的组合,即其本身的涵义即是将多种媒体进行有机组合形成的一种新的媒体应用系统。通常我们所说的多媒体教学是把微机与其他教学媒体相互连接,在使用过程中同时运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方式,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且随着此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本、图画、图像、声音、形象等多种信息,建立成彼此连接的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形成兼容性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情境教学法源于1920年前后,始于学者帕尔默等人在英语教学法的科学化、系统化方面的大量研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更加丰富完善的教学体系。所谓情境教学,是学生置于真实语境中学习真实语言,情境法也就是视听法,通过看有动感的画面或情境,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感受颇深。

多媒体教学正好满足了情境教学的各项条件,它改变了传统电化教育的单向传递的情况,采用图形操作界面,具有人机交互性。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也就是在英语教学中把影像、图形、音画及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动态地引入教学过程,按照教学要求进行有机地组合,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并呈现在屏幕上,然后完成一系列人机交互操作,使学生在最佳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这样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美国教育家Moore(1989)说过“真正的学习就是让学生经历、体验和再创造”。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模拟大量现实、生动的场景,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虚拟的学习场景中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学习体验。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可以使教学活动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功能于一体,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下英语情境教学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源于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认知规律的研究,他得出的结论是,认知过程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进而发展了自身的认知结构。随着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以及教育实践的不断深化,建构主义理论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而建构主义理论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要求建立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强调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协作与会话,只有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实施良好的组织,以及对学习活动进行精心的指导,学习者的学习,才能不再盲目。

从1990年以来,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研究的深入以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受到教育界相关学者专家的普遍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已经成为当今英语教学改革和革新传统教学手段的主要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特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教师的帮助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建构意义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更注重学习者的自主能力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培养和发挥。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直接传授者、指示者、专家和权威,而是学习者有效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引导者、帮助者、协作者等。也就是说,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是以教师自始至终的细心组织、引导和指导为前提的。学习者是自己的知识的建构者,他们的知识建构活动直接决定着教学效果,因此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核心作用不在于给学生传递知识,而在于如何引发和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活动。

三、基于建构理论有效实施多媒体英语情境教学的建议

基于上述理论,笔者现提出若干建议如下,希望有效结合运用于英语教学中,以期产生良好的教学及学习效果。

1.提高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的能力。英特尔公司CEO克瑞格?贝瑞特曾经提出,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作为英语教师,不仅要努力提高传授英语知识的技能,还应主动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尽快熟练地掌握有关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熟练而灵活地利用多媒体课件巧妙地展示活动任务。课件是否能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外语教学需要,是否能发挥硬件功能,是多媒体辅助外语教学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教师需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其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能力。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理论、熟练掌握一种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和有关素材制作工具的基础上,鼓励教师间的技术交流,建立和丰富多媒体课件资源库,减少制作成本,提高使用效率。

2.构建以学生为主角的课堂学习及反馈模式。结合上述建构理论,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将自己的认知结构不断从一种平衡发展为新的、更高层次的平衡状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如果能积极参与课堂,将使学习的效果事半功倍。多媒体具有直观的、图文并茂的感官刺激,学生在这种愉快而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之中,激起内在学习的欲望,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令他们更愿意自然地去学习。反馈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学习教学内容后的各种反应。教师不仅要注意授课过程中学生主动接受的情况,还要注重学生的信息反馈,并要根据反馈的信息来调整教学方法等。根据学生的学习反馈,得到课堂学习后的第一手直接资料,并因材施教,再应用到教学中,形成课前、课中及课后系统化的教学模式。

3.建构情境创设,提高学习效率。情境创设是和协作、会话、意义建构一起成为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新的教学模式指导下的设计,其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认知、感受、想象、创造的能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们对世界的感知认识总是首先注意那些最新的信息,因为它们具有刺激性和吸引力。爱因斯坦认为成功的教育在于激发学生“对于对象诚挚的兴趣和追求真理与理解的愿望”,兴趣是学生学习与研究的直接动力,同样,学生对多媒体的兴趣也在于它能否提供新的信息。在英语教学中,多媒体课件的情境创设要善于创新,富有变化,既要让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又要有新的信息的刺激,在学生想不到的地方出现新的情境,对情境的内容、媒体的运用、组合的方式都应该富有新意,让学生感到进入一种情境就获得一种新的体验,得到一种新的发现,并在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赵晨辉.基于多媒体环境的合作式英语教学探索[J].职教探索与研究,2011,2

第2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任何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科学都是以语言作基本描述载体的。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信息交流几乎都以英文作为首选的信息载体。我们的学生通过英语语言学习可以获得大量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最新信息,而反过来这些知识和信息的获得又大大强化了学生的语言水平。这就形成了英语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引进多媒体教学的先天优势。具体的优势表现在如下几点:

1.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参与课堂。学生只有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在教学中,老师讲得轻松,学生才会学得自如,在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难也就迎刃而解了。正如宣伟伯和余也鲁教授所说:“混合使用媒体,比只用一种媒体效果好。使用多种不同的媒体和方法让学生接触课题,若接触的方法与媒体都选择得好的话,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充实要学习的课目”。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学生普遍具有好奇、动手性强、乐于参与的特点,计算机这一新科技的成果正适应了中学生的这个特点,使他们感到兴趣盎然,不再是以前所经历的学英语时的那种枯燥和乏味。不断变化的屏幕形式、新颖的图片、动画和有趣的话题等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高涨,思维也会非常活跃。

2.运用形象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英语教学能以文字、符号、图形、图像、活动影像和声音等多种媒体信息,有效地重现事物的客观属性,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可以用多媒体计算机的动画功能模拟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一些语言知识的形象图片,如形容词比较级的运用,又或是某一课文具体内容的发生场面的再现,从而解决了中学英语教学技术受时间、空间、条件等限制的问题,表现出传统教学技术无法表现的内容。英语课中许多课文的发生场景都可以用多媒体信息来表现或模拟。

多媒体英语教学可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以多种感觉器官参与学习,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大脑皮层相应机能区,比单一媒体信息刺激所引起的反应要强得多,更有利于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产生更好的学习效果。多媒体计算机集多种电教设备功能于一体,教学时无需在多种设备中频频切换,降低了操作的复杂性和产生设备故障的机率,提高了课堂效率。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单位时间内的学习质量与效率。

3.因材施教,适应不同需求。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的使用,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水平、学习兴趣来选择所要学习的内容和适合自己水平的练习,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需求,帮助优秀的学生向更高的层次进取,改变“吃不饱”的现象;同时,也为学习暂时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自由宽松的空间。在实践中,他们在这种学习方式的指导下,学生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学习负担逐步变为一种兴趣,最终使学生树立了学习信心,转变了学习态度,由厌学变为好学利用多媒体课室,由教师工作站向学生工作站发送练习课件让学生练习,学生输入答案后,计算机可立即评判,如果答案不正确,计算机直接给出警报,要求重新输入;也可由计算机直接给出正确答案;还可以由计算机给出文字或语音提示后让他重做。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工作站上监视学生工作站的屏幕,了解学生的情况,从而进行个别辅导,如果某个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定量的练习,教师可以发送一批提高练习题让他做。这种方式的课堂练习,面向每个学生,体现了全方位的个别化教学,提高了课堂练习效率,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选择的软件包含各种层次的相应的教学内容,有文字、语言、课文配套的单选、完型填空、阅读以及扩展知识阅读等信息。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中,每个人始终都能以饱满的热情进行学习,这种主动参与性就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也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4.创建交际情景,产生学习动力。英语学科的特殊性在于,它既不同于数理化史地生等一般认知学科,也不同于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门类,英语的媒体是语言。它的教学目的就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使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规范、生动、有说服力。

一堂英语课,如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并通过学生反复习得语言技巧,那么这就是一堂好的英语课。某些认知学科,如理化,如果有疑难解决不了,运用多媒体,使知识形象化、直观化,问题就迎刃而解。而英语学科则不同,因为它的媒介(语言)是不断发展的,而语言和作为个体的言语之间的关系也说明了这个问题:用同样的词和语法构成可以创造出许多语言作品来。

我们知道,语言文字是人们用来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英语学科最基本的性质就是工具性。既然是工具,就必须通过不断反复的使用才能熟练地掌握它。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阅读理解能力,而阅读又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的手段。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语言文字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促进积极思维,提升运用能力。在教学中,适时恰当地选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兴趣盎然,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积极思维能力。

运用多媒体进行练习时,可以增加训练密度,提高教学效果。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摆脱了单纯口授或局限于应用传统媒体进行讲授的方式,改变了传统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呆板的表现形式,运用现代视、听媒体,进行讲授,能将抽象、生涩、陌生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现代教学媒体形象、生动、动态、直观,教学信息量大的特点,使课堂内容丰富起来,课堂教学手段多样化,显著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了知识的运用能力,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6. 开展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能力。在英语多媒体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软件中形象生动的实时动画,严谨准确和悦耳动听的的授课,使学习内容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图文并茂、栩栩如生,使学生因此由被动学习者变成了始终保持高度学习兴趣的主动参与者,寓教于乐得以落到实处,成功也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

利用多媒体机的绘画、挎贝影像画面、视频、发声等功能,可以向学生展现全新的视听效果,把教材中的情景内容以更生动的形式展现于眼前,又或是把事件的整个起始、发生、发展乃至结果整个过程一一再现。从而加深学生认识理解,让学生投入当时的情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创造思维及分析判断能力。

第3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情感,化解教学中的难点

教材中有些章节的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距离较远,学生对其中的重点、难点一下子难以理解透彻,难以体会其中的情景和变化。如微观粒子的变化、运动。分子、原子、离子、电子的运动变化是用肉眼甚至显微镜所看不到的,通常用挂图和模型,而微粒运动变化的过程却无法充分展示。利用多媒体课件能使学生很快地理解从而接受,增强学生印象和课堂感染力,从而突破教学上的难点。但教师在处理多媒体的运用时,必须精心设计,而不能生硬地“插演”,更不能简单地“复印”教材上的内容,要注意电教媒体使用的实效性。就此教材,笔者曾听过两位教师的课,由于他们使用不同的执教手段,因而取得了不同的课堂效果。

一位教师在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时,直接运用多媒体,演示了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整堂课没有一字板书,课堂节奏很快,学生觉得很新奇,教师也自认为效率高、效果好。但当该教师试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些化学变化时,学生支支吾吾,方才发现学生根本未掌握和理解课堂知识,只能再次重复课堂知识来完善,以此来重新“灌输”其准备好的“新知识”,这不能不说是教学上的失败。

而另一位教师在教这一课时,组织学生理解水电解的过程,并从分子、原子的角度来看书本上的图示。教师在多媒体上耐心分析,再举出其他的例子,学生试着叙述,师生互动。教师适时地运用多媒体课件,逐步演示水电解的微观粒子的运动过程和特点,总结出化学变化的实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化学变化的实质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的难点就这样在耳听、观察、学说中自然地解决了,收到了课堂教学预期的效果。

二、要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兴趣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学生到底理解得如何,思维是否有条理性,口述表达是检验的方法。运用电教媒体可以化抽象为具体,重新展现形象,并创设一个人有话可说,有话敢说的气氛。

如教师在教新课,错误性实验操作后果的危害。如吹灭酒精灯、排水法收集氧气先撤酒精灯再抽导管、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先加热后通氢气、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不检验气体纯度等实验操作后果。由于存在部分的危险,一般老师只讲不应该这么做。把这些危害后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学生将直观得到感受,在以后的实验中避免错误操作。这里电教媒体的运用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对知识理解起到了深化的作用,对重点、难点取得了突破。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知识经济更是飞速发展,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学习和应用计算机技术。

(一)教师要明确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有何作用

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概括起来是承载和传递教学的信息。与传统的黑板加粉笔的化学教学相比,具有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高质高效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效果好

进行过认真设计的多媒体必然是针对学习者的特性并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把教学内容进行规划、组织,以学生易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和形式体现出来,学习效果当然会更好。使用时,若适当地配以教师的讲解,让学生观其形、闻其声,自然印象深刻。

2.学习效率更高

实践表明,多种感觉器官并用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丰富的教学媒体为我们在学习过程中调动各种感觉器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更加准确、丰富,而所使用的时间却更加经济。

3.学习的趣味性更强

虽然教学多媒体是以完成学习目标的要求为目的的,但精心设计的教学多媒体,仍具备其多媒体本身的特性,尤其是视听类多媒体,适当地发挥其逼真的声光效果,将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若再提供学生动手参与学习的机会,则必然使学习过程趣味盎然,学生自然乐在其中。

4.学习内容更标准

同样一节课,由不同的教师来讲授,内容上不会有很大的差异,但效果却可以大相径庭。虽然可解释为教师的自主性与教学的艺术性,但也可以理解为学习内容缺乏一致性。因为即使教师在对学科内容的理解上有所出入,学生可从教学多媒体中接收到同样的知识信息。

5.学习更加个性化

我们的教学大都以年龄为依据划分年级和班级,进行团体教学,很难照顾学生个体差异。教学媒体的使用使个性化教学成为可能。不断发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或多媒体教学系统,可使学生按自己的需要来决定教材的深浅程度和学习速度。这样,迟钝的学生不用因跟不上教学进度而拼命追赶,聪明的学生也不必为等待慢的学生而浪费时间。

6.学习者的参与程度更高

在使用教学多媒体时,可以安排某种形式的思考题,及其后继工作由学生完成。从而来鼓励学生主动学习,而不是让多媒体教学完全取代教师的教学。

(二)教师要了解教学中制作和使用多媒体的原则

1.教育性

教学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有明确的教学目的与教学对象,解决教学上的重点与难点问题,利于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知识,并能充分发挥多媒体的特点,生动、形象、直观,为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供充分的感知,引导学生形成概念,掌握规律。

2.科学性

选取的素材要典型、真实、准确;采用模拟真实事物的模型、动画等符合科学原理,反映科学的客观规律;演示操作要符合规范,画面的色彩要真实、准确。

3.技术性

要有足够的画面清晰度;画面要稳定、同步性能良好;色彩还原准确、声音清楚,解说的语音、语调要正确,无干扰噪音。

4.艺术性

适当采用艺术手法,使多媒体更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利于引起学生的兴趣,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果;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艺术要服务于教育性、科学性。

5.大容量性

如上复习课时,多媒体手段能充分体现其容量大的特点。对于概念理论、反应系列方程式、对比总结等尤其有效。比如复习酸的化学性质时,用Flash制成的分子结构及在不同条件下的离子结合方式,不用多说话,学生就能一目了然。

(三)教师必须明确使用多媒体教学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多媒体手段与常规教学应该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多媒体课件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的工具,凡是能够用普通媒体如模型、挂图等实现的就无需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粉笔和黑板仍然是我们老师的主要教学工具。教师千万不要把自己当成“放映员”,更不能把用多媒体手段作为“黑板搬家”。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是不能变的。尤其注意可以课堂演示的普通化学实验绝不能以录像或动画代替。实验是任何其他媒体所取代不了的,因为实验本身是最直接、最生动的媒体,化学教师不能舍本逐末,放弃应做的实验而去用计算机模拟实验过程。使用多媒体课件不能赶“时髦”,图“花哨”。

第4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现代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中,教学信息日益丰富,为了改善教学效果,引入了许多新的、有效的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具有生动形象、主动灵活、人机交互等优势,许多以前必须在课堂完成的工作都可以预先准备好,因而节省了时间,提高了课堂时间的利用率.多媒体教学因其交互性强、高效灵活而逐渐成为一种普及的教学方式。

多媒体信息一般指数值、字符、图形、图像、音频、动画以及视频等.每种媒体都有独特的性质,并且差异较大.数值、字符等媒体信息数据量较小,而图像、视频等数据量较大.由于视频信息在人们日常生活所接触到的各种媒体信息中占据大约80%,所以目前对于视频的研究应用是多媒体研究领域内的重点。

为方便多媒体教学开展,我们选择AIT2139设计了VGA—TV视频转换器,可将计算机的VGA信号转换为广播质量的NTSC制或PAL制视频信号后,输出到大屏幕电视机上,并且能够实现画面的冻结、缩放和平移等辅助功能。同时,视频信号也可通过转换器提供的接口输出到计算机显示器上。

2、问题引出

现有的多媒体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投影机会取得良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价格较高,操作维护困难等缺点。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可以研制成本低、体积小、操作灵活、维修方便、可迅速成批量建成多媒体教室的VGA—TV转换器。基于此种考虑,我们开发设计了一种实用的VGA—TV转换器,它可方便地将计算机的各种多媒体视频信号显示在教室的大屏幕电视上,音频信号直接送入电视机,从而实现多媒体教学。作为教学设备,也可对视频转换进行遥控,操作人员可以在距转换器8—10米的地方控制电视机画面,进行放大、缩小、冻结、八方向平移等操作,具有良好的教学效果。

3、系统工作原理

VGA-TV视频转换器系统主要由视频转换部分、视频转换控制部分和遥控板三部分组成。

VGA-TV视频转换器的组成核心是视频信号转换部分和视频转换控制部分,设计的核心是对视频信号的处理和对视频转换芯片的控制。我们采用AIT2139 ,配以当前成熟的

外围电路,组成视频信号转换电路,完成视频前端的处理和信号转换;该系统是典型模拟数字混合系统,电源质量对视频信号的输出质量影响较大,我们采用单独的电源板卡以背板的形式嵌入到系统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4、系统实现

4.1视频转换部分设计:

视频转换部分是设计的核心部分,即把计算机输出的RGB信号转换为电视的标准输入信号。在视频前端我们把RGB信号放大并采用门电路处理,然后送到AIT2139进行转换,转换以后输出了两种格式的电视信号:一个是经过转换、选频和滤波得到的全电视信号,另一个是亮度和色度分离的电视信号,即S端子信号。计算机输出的RGB信号可经过耦合、缓冲、放大,直接接计算机显示器,使操作者能够方便的对画面进行监控。对全电视信号输出加入了完整的选频和滤波电路,可以增加电视信号的稳定性。

转换器的核心是其处理器部分,它接收外部存储设备I/O口YUV 4:2:2格式的数字视频数据。因为信号输入分成亮度和色度分量,我们将色度信号通过复合数字副载波调制,亮度分量和色度分量信号分别插值为象素速率的两倍,并通过两个10-bit的D/A转换器转换为模拟 S-视频信号,模拟合成视频信号通过第三个通道的10-bit的转换器输出。

4.2 视频转换控制部分的设计

4.2.1主控板的设计

VGA-TV转换器主控板是对视频转换部分进行控制的主要部分,它为视频转换提供电源,发送操作控制信号。主控板原理图如图1所示。它的主程序流程图如图2所示。

4.2.2 转换控制板的研制

设计中,在转换器的外壳上设置了按键,能够直接进行手动控制,作为备(选)用,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性和易操作性,我们在系统中增加了遥控控制功能,在距离转换器较远的地方能够进行遥控。因此,我们在转换器中设计了转换控制板。图 3是转换控制板的原理框图。

4.3 辅助部分的设计

4.3.1 遥控部分的设计

设计遥控器是从实际出发,为方便操作,可以对视频转换进行遥控。从而操作人员可以在距转换器8-10米的地方控制电视机画面,进行放大、缩小、冻结、平移等操作控制,而且还可以对角移动,具有很好的教学效果。

4.3.2电源部分的设计

电源设计是转换器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电源质量不高,将对许多方面造成影响。首先,当电源提供的电压不稳定时,会造成画面抖动,如果采用独立变压器提供电源,由于电磁干扰,画面会闪烁。第二,采用单立电源不便于携带,会使系统结构复杂。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采用计数电源,采用定制电源线,从计算机键盘口取得工作电源,由计算机控制。这样可以有效地保证电源的稳定性,并解决了电源质量与转换器系统便携之间的矛盾。

5、 结语

外语学院相对理科类院校的区别是班次小,小課多,因此相对教室也多。1999年,我们利用该VGA—TV视频转换器将在教室的校园网微机终端上的教学信息直接接入教室的电视机,完成了200个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建设。几年的使用证明:该VGA—TV视频转换器使用稳定,性能良好,能够很好地辅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赵荣椿.《数字图像处理》[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

2、房小翠.《单片机与机电接口技术》[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1

第5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初中历史教学 多媒体 运用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优势本文这里谈的多媒体教学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应用数字化技术,以交互控制方式,把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集成于一体,将结果综合地、实时地表现出来,并通过多种媒体实现人机对话。与传统的普通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历史就是过去客观存在的事实,它不可能再现、重演。

那么,我们学习它、研究它只能通过历史遗迹、遗物、各种文物、文字及音像资料,而传统历史教学往往忽视这一方面的展现,把生动有趣的历史变成干巴巴的讲述,使学生误以为学习历史就是死记硬背,逐渐失去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的放矢,恰到好处地利用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形象性,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认识活动中去。

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中学历史课时少,教学内容多,压缩教学内容不是根本的解决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才是当务之急。课堂中利用多媒体的大容量这一特点将丰富的媒体资料如文字、图形、音频、视频等集合在一起,并对这些资料和信息进行综合处理,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如《世界近现代史》复习课件中,教师备课时,事先将分散于各章各节的历史知识进行梳理,使之系统化,并做成课件,在重点、难点之处设置超链、热对象激活包含在各知识点中的具体内容(包括视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强化重难点;最后再设置了一些相关的测试题,容量很大。这既节省了教学时间,又丰富了教学内容,是传统课堂小黑板很难实现的!

易化历史教学难点,突出课堂教学重点由于历史学科固有的过去性、客观性、复杂性和意识性的特点,使学生感到陌生,教师也难以用语言讲清,使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突破这些难点。而运用多媒体教育技术,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共同作用以强化感知,或帮助其建立起地域空间想象能力,解决了过去许多教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苦衷。如讲“新航路的开辟”内容时,可将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过程制成的多媒体课件,在重要的地点适时的显示所经地点的名称,并配以声音讲解。学生看了演示动画后大都能清楚四位航海家的航海路线。

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劣势、表现形式的单一易使学生产生疲劳教师一味的为了增加多媒体教学的信息量,使用PowerPoint软件将所有的讲课内容全部包容进去,上课时,一个画面一个画面的依次展示,教学节奏很快,导致教学重点不突出,信息量多而滥,且表现形式单一,多媒体完全代替了黑板,下面的学生无法跟上讲课的速度,只是被动地接受讲课内容,缺少思维训练的过程。

多媒体课件难以发挥在教育教学中的优势,不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反而易使学生产生大脑疲劳而达不到预期应有的教学效果。

教学课件的过分依赖影响师生的互动有老师上课时不管授课内容是否适合或是否有必要借助多媒体课件讲授,只要上课,就从头到尾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动动鼠标、敲敲键盘,严然成了“电影放映员”,偶尔充当一下播音员和解说员,学生坐在下面只是被动地看,师生之间缺少交互,教师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整节课,学生就像看录像一样,由原来低速的“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变成了现在的“电脑全程播”,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是不是真的起到了应有的作用确实令人难以苟同。

画面内容的炫目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有部分年青老师,电脑水平高,在多媒体课件中插入过多的漂亮图片、动听音乐、过分的动画效果,上课时,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精彩的画面和悦耳的音乐上,而无法专心于这些画面和音乐所蕴含的教学内容。

如:有课件内容画面上出现跳动的卡通小猴,下面的就有学生小声议论小猴,而对老师的讲课内容充耳不闻,故教师制作课件时,不要过于追求课件画面的花哨,减少不必要的动态小图片,不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打断学生思维的连续性,冲淡课堂教学的主题,要注重其简单实用性。计算机多媒体应用于历史教学,它更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界线,使学生“观古今于一瞬”。它能较好地解决历史的过去性,使“死”去的历史在学生面前“活”起来,减轻学生学习历史的难度,激发学的学习兴趣。

只要我们对多媒体教学具有理性的认识,本着技术为教学服务的思想,立足于教学需要,让多媒体为教学目的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

总之,只要我们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规律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扬长避短,合理运用多媒体,才能让多媒体真正服务于历史教育,从而开创历史教育崭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孟英茹等.国民中小学学习行为特征检核表.新竹师范特教简讯,

2001(2):32

2 秦丽花.学障儿童适性教材之设计:为数学学障儿童解题诊断开

教学处方.第一版.台北:心理出版社,1999.21~25

第6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语文;多媒体;作用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意恰当运用电化教育手段,不仅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释疑解难;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

1.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学习提供全面的感性材料,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通过情境画面,以情激趣,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全方位地调动小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地激发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多媒体技术形象、直观的效果,可以创设新颖的情境,有利于突破重点、难点。多媒体技术在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高超的能力,它可摆脱时空的限制,可使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具体化、实物化,变成直观、生动活泼的视觉信息,化枯燥为生动,从而化难为易。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多媒体技术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给予学生最充分的动眼、动脑、动口、动手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力地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运用和提高,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运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声并茂,可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在语文课教学时结合课文,恰当地采用电教媒体,启发学生由眼前的景象,联系生活想象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加深对眼前事物的认识,丰富观察的感受。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听觉上形成冲击力,学生的感官被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从而拨动起兴趣的心弦,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在“视”中感受形象美,在“听”中感受音韵美,在“想”中感受意境美。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运用电化教学手段,不仅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使之建立表象,更是为了在学生对学习上遇到困难时再现情境,以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促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例如,在讲《长城》一课时,可以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边播放录像,边放录音,让学生思考“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这样,学生看到长城雄伟壮观的画面,听到豪迈赞叹的声音,就会情绪高涨、踊跃发言,长城的特点“长而壮观,高大坚固”就会脱口而出。而且,“长城有什么特点”这一问题,能促使学生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需要深入理解课文,而配以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很快获得“最佳”的答案,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更加浓厚起来。

3.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在识字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识记能力。语文课在教象形字、指事字时可以出示画面配合教学,教会意字和形声字时可用幻灯片移动教学。如教《长城》这课中的“砖”字,让学生观察特点,知道这个字是由形旁和声旁组成,然后用不同偏旁拼成“传、转”等字,有利于掌握汉字表音、表义的规律,加深理解和识记。使用电化教育手段,使本来枯燥无味的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因为它省时、高效、优质,且给人以美感,深得师生的喜爱。

4.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精彩的画面,生动的情景,可以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复杂的内容条理化,形象具体,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准确丰富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培养。

5.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朗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多媒体可以烘托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声情并茂地读书。多媒体播放的朗读声音清晰标准,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可以让学生跟着练习朗读,有错误之处再加以纠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三、问题与思考

1.处理好信息技术与传统教育技术中继承与创新的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有的实验教师在选择与呈现媒体的时候,一味地求多、求全、求新,而忽视了一些传统的教学媒体,让教学出现了媒体泛滥、目标迷茫的局面。

第7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教学;手术室;带教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借助多媒体实施教学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教与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教学内容,提高其学习兴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去。目前,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护士带教中应用的效果十分显著。

1 多媒体技术辅助手术室教学的优越性

1.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手术室的教学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对人体的构造要有直观的、感性的认识。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文字、图像等形式,将人体结构和人体器官形象的呈现出来,能够使学生对相关的理论知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更容易接受和掌握知识,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1.2 提高授课老师的综合素质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手术室的教学中,为带教老师提供了形象的表达方式,能够更轻松更省力的达到教学目的,有效地增加授课的趣味性。同时,这是对带教老师综合素质的一种考验,需要掌握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系统的相关知识,不断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

1.3 提高教学效率

根据实际需要,将教学内容和考试内容一次性输入计算机,以便随时调用、交流、对内容进行补充和修改,可以有效地省去备课和出题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时效,也能做到带教标准一致,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偏差。

2 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护士带教中的具体应用

将多媒体技术运用到手术室护士带教中,首先需要硬件和软件支持,再通过硬件和软件支持,建立专科资料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 利用Access数据库软件建立专科资料数据库。主要是收集临床一般病例、疑难病例、特殊病例的相关资料。建立查询系统,可利用各相关字段进行查询。建立与图像的超级链接,将文字系统和图片系统联系起来,以达到资料完整性与准确性的目的。

2.2 利用Excel软件建立学生资料工作薄。按学生入学年份的不同建立子表格,收集学生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毕业学校、实习时间、带教教员、理论和操作考试成绩等项目。对于成绩优秀、表现突出的学员,可以做出相应标记,为选拔留用提供参考依据。

2.3 利用Excel软件建立学生考试题库工作薄。根据题型的不同建立子表格,如填空题表、名词解释表、单选题表、多选题表、简答题表、论述题表等。随时对表格的内容进行增删和修改。在出题时,只需任选几项便可构成一份完整的试卷,提高工作时效。

2.4 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专题演示稿。重点介绍教学大纲要求的手术室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技术,以及常见的适合学生上台做洗手护士的几种手术,制作出分门别类的多媒体演示文稿。

3 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带教中应用的评价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手术室带教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响,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其积极效应是有目共睹的。另一方面,目前手术室带教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还存在某些误区,需要予以纠正,才能正确有效地发挥其作用。

3.1 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带教中应用的积极效应

传统的手术室带教中的授课方式,缺乏理论和实际的结合,又由于实习期短,很难较快的进入角色,造成护士实习生的学习效果极差。而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手术室带教中,通过将视频声频和动作等结合,逼真地模拟手术的具体操作步骤,极大地增强了感染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多媒体模拟演示将理论知识以可听、可视、可模拟操作的方式表现出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记忆力和提高学习兴趣。可以说,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是对教学过程的一场改革。总之,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手术室带教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2 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带教中应用的常见误区及纠正途径

3.2.1 重视人机对话,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有些带教老师在使用多媒体授课过程中,过分地依赖多媒体课件,只是机械性地进行演示,带教老师容易忽视适时的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的重要性,课堂提问和启发式教学的频率减少,无形中阻碍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最终影响到学习效果。因此,老师应当将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穿插传统教学手段,放慢教学节奏,为学生消化和思考所学的知识留有足够的时间,突出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效果。

3.2.2 过分重视课件的观赏性,忽视了课件本身的实用性。一些老师忽视对教学内容的钻研,过于注重教学形式,使得计算机实际上成为课堂教学单纯的演示工具,从原来的“照本宣科”转变为“照屏宣科”。学生往往只停留在对画面的浅层感知上,弱化了学生对知识本身的感悟和掌握,在一定程度上丢失了教学信息,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老师应当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只是作为辅助教学工具,将多媒体课件的内容做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而不是用过多的动画、图片、视频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2.3 将多媒体变成黑板的替代品。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中,某些老师由于客观条件和个人素质等因素的限制,不能熟练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将文字搬上屏幕,配上几张相关的图片,很难达到内容和效果的最佳结合。因此,老师应当提高教学艺术水平,对教学内容要融会贯通,使自己的语言与课件的图文、声像和谐统一,不断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将现代科学技术和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梁容,刘艳玲,区爱武,梁靖.多媒体技术在手术室带教中的应用[J],临床护理杂志,2003,2(4):37-38.

[2] 冯兰,刘立捷,汪道萱.多媒体技术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4):287.

[3] 王虹.多媒体技术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8):34.

第8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历史教学 多媒体 教师

多媒体教学手段走进初中历史的课堂,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等集于一体,具有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再现性和运动变化的可控性、模拟性以及强大的交互功能。它契合了初中学生仍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特征,因此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可以改变传统教学的信息传递方式,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够有效地渲染课堂气氛,还能创设情景启迪学生的思维,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但是,我们也应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只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传播信息的桥梁。它不能脱离教师和学生而存在,更不能包办一切。多媒体手段能否发挥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恰到好处的使用。否则不但发挥不了它的优势,反而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简要谈谈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1.内容的点拨与多媒体有机结合,避免由“人灌”到“机灌”。过去我们批评“一言堂,满堂灌”的教学,但利用多媒体手段后,如果错误地认为多媒体可以代替教师做一切,让计算机从头到尾地“唱戏”,忽视教师点拨的作用,就不会有好的效果,例如,在讲授《三国鼎立》一节时,计算机通过图片和视频的演示,清楚地展示了“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形成”这些历史事件,如果教师只是作为操作者,不加任何分析和讲解,到最后学生将会连“曹操、刘备谁是英雄?”这样简单的问题都茫然不知,更不说“曹操为什么在官渡之战能打败强大的袁绍而在赤壁之战中却大败于弱小的孙刘联军?”这类问题了;同时教师的教学风格也无法体现,课堂气氛拘谨而不灵活,这样运用多媒体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最终导致由原来的“人灌”到现在的“机灌”。教学效果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降低。

2.正确掌握多媒体的需求时机,避免由“接受者”到“观赏者”。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并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形成和谐、融洽、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要做到这一点既要看老师的教,更重要的是看学生的学,如果老师运用多媒体教学后,不注意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原先传统手段的师生交流、讨论都在光、声、图像的展示中湮灭了,学生不是课堂的主人,而是成为仿佛置身课堂之外的观赏者,学生只会停留在对精彩画面的欣赏上,而对实质性的历史内容不去留意,时间久了就会游离于学习活动之外。例如在讲授《》一节时,教师通过多媒体把中国工农的基本史实用地图的形式展示,应该说出发点很好,但色彩艳丽的画面让学生看得眼花缭乱,再加上没有适当的提问、讨论等形式的交流,结果台上热热闹闹,台下冷冷清清,把一堂历史课变成观赏课,则背离了教学宗旨,正如心理学家罗杰斯所说:“不应该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把学生看作是有目的、有能力选择和塑造自己行为的人”。我们不要把“上历史课”变成了“看电影”。

“教就是为了不教”,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什么先进的教学手段都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3.讲究多媒体的使用效果,避免“盲目使用效率低下”。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引进多媒体教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如果老师不从教学实际出发,不注重实效,认为多运用多媒体手段就越能显示教学水平,一味盲目使用,对于传统手段就可以解决的问题,也牵强地使用多媒体,结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效果不会有明显增强。如果教师将大量的历史知识的板书和逻辑推导写入课件,在课堂上展示,这样学生对其印象反而不深,不易吸收,甚至有的学生连笔记都来不及记。我觉得不如老师在黑板上一边讲解分析一边板书,学生也能边听边想边记。再比如,老师把图片、影视或文本简单地转换为计算机演示,不讲究多媒体的使用效果,再加上技术因素的影响,图像的大小和清晰度受到限制,与其花那么大的精力去把它们制作成计算机课件,还不如直接使用投影仪、录像机或挂图来得方便。

特别是从网上下载的课件,使用时一定要结合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恰当的修改,否则,对别人来说是一个好课件,对你及你所教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好课件了。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注意,不要存在“为了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而用课件”的思想。

第9篇:使用教学媒体的意义范文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 幼师音乐教学 应用 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多种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应试教学已被素质教育所代替,多媒体走进幼师音乐课堂是时展的需要,也是幼师音乐教学的需要。与传统的幼师音乐教学相比,多媒体的应用无疑更能适应现代幼师音乐教学的需要,改进课堂教学,强化教学效果。幼师音乐教学的内容大多以儿歌和音乐欣赏为主,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使课堂效果明显增强。作为一种新型的音乐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对于学生来说都有着全新的意义。

一、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环节中的最关键的部分就是课堂教学,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是所有教师都在思索的问题。对于幼师音乐教学来说,如果局限于传统的、单一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工具,就很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形象的教学氛围,毕竟音乐学习更多的是依赖于个人的感悟力,这就要求在幼师音乐教学中实现教学形式多样化。例如在学习声部教学时,如果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则枯燥乏味,即使使用钢琴乐器作示范,也无法很好地表现出多声部的效果,对于学生来说掌握的只是一些简单的、基本的知识,无法领略和声的真正魅力。如果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效果则完全不一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欣赏到各个声部的旋律,而且可以使学生欣赏到所有声部的音响效果,这样学生既掌握了和声的理论知识,又对实际的音响效果有了真实的感受,大大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和真实性,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又如在音乐欣赏课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利用录音机进行播放,但由于磁带质量往往会影响欣赏效果,而且在欣赏时对于片段的播放需要不断地倒带、快进、快退,无法精确找寻到播放起始点,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而运用多媒体则可以有效地避免这一缺陷,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使音乐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捷克教育家夸美钮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近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直接的联系。学生学习兴趣高,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可以减少对教师的依赖性,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学习效果显著。尤其是学习中遇到困难时,由于有兴趣,他们能坚持不懈,走出困境,达到学习目的。在传统的幼师音乐教学中,由于受教学环境与教学条件的制约,致使教学长期处于一种枯燥单调的状态,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音乐教学,能够借助于多媒体的声音、图像、动画等手段使一些乏味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下学习各种音乐理论知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另外,在幼师音乐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授课能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例如在讲授音乐史时,传统的讲授方法会使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聊,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乏味的历史用真实的图片或以纪录片的形式加以展示,则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有利于教师提高素质,提高教学改革能力

多媒体技术在幼师音乐教学的应用不但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丰富了教学内容,而且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更重要的是多媒体艺术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当前幼师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主,数量和质量都能够满足学校艺术教育需要的艺术教师队伍,是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多媒体技术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为教师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它要求教师不仅要更快更好地掌握多媒体技术,而且要尽快转变角色,以适应现代化的音乐教学需要。这样,教师既掌握了多媒体技术在音乐教学中的应用,又提高了自身素质,可谓一举两得。

此外,在幼师音乐教学中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有助于教师积极地参与教学改革,提高驾驭艺术与科学的能力。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够使教师感受到现代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冲击和巨大压力,促进教师不断地学习和探索现代的、新的教学模式和教育理念,从而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四、有利于进行全面的教学评估

全面系统的教学评估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全面系统的教学教学评价不仅可以检验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教学系统不断地改进和完善。音乐教学评价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音乐测试手段主要以卷面考试为主,评价内容偏重于音乐知识理论和技能的掌握,忽视了学生素质方面的测评因素,不利于进行全面的教学评估。多媒体技术支持下的教学评估系统有助于改进传统的评价手段,使评价系统更趋于合理化、科学化,有助于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如音乐课中学生无法对该曲的理解进行描述,对内容的理解依附于教师的讲解,限制了情感的体悟和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象,这无疑大大地丰富了考试的形式。此外,利用多媒体进行测评还可以发挥自评法和他评法的益处。这些方法都有效地改变了传统测评的方式和方法,真正达到了音乐教学评估的目的。

现代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教育体制的改革。而多媒体在幼师音乐教学中的逐步应用,必然会带来教育理念和教师模式的改革,对音乐教育工作者也必将提出更高的要求。幼师音乐教师和学生必须认识到所面对的特殊对象和时代要求,清醒地意识到科学技术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素养,以适应时代和教育的需求,圆满地完成教学和学习任务,以期早日实现幼师音乐教学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