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

第1篇: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学策略

如何上好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是体育老师要花大力气去研究的内容。

一、充分的准备活动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

在从事比较剧烈的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首先,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应根据学生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的动作为基础,对于运动量较大的体育课,在做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差异性,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二、教师动作示范是上好体育课的关键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的动作示范,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感受,以提高掌握动作要领的效率,而且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有利于形成正确的动作定型。因此,教师的每次示范都应明确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的示范,让学生先观察,了解整个动作的形象、结构和过程,然后结合教学要求,把动作分解,用慢速或常速做重点示范。

三、精选教学内容是上好体育课的核心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在教学中必须注意到学生的年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要熟悉并了解学生情况和教学业务,扩大知识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体育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个性化“需求”中体育素质得到发展。

四、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上好体育课的保证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例如《跳短绳》一课,过去教师一般采用传授式教学法和学生反复练习的方法来完成教学任务。目前,在教法上我改用激趣法和鼓励法进行教学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前,激发学生模仿小兔、袋鼠等动物跳,然后,布置小动物学跳绳,比一比谁学得快的任务,让学生自由练习。练习过程中,一些基础好的学生很快就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为了保持学生的练习兴趣,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习花样跳绳,一方面,让学生当小老师教不会的同学。每当发现学生微小的进步,我都会不失时机地给予表扬。

五、现代化教学设备是体育教学的有效手段

电脑的普及为体育教学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示范讲解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运用教材瞬间多变的形象,可快、可慢、连续分解,按需要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在学生眼前,既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又提高教学效益,同时解决雨天室内课的教学难题,对传统的体育教学讲解与示范是实质性的变革。

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手段生动活泼、新颖多样,克服了过去教师边示范边讲解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它的使用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又能营造比较好的情境和体验。学生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所学的一切,常常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大大增加课堂容量,增大信息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

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是体育课的重要目的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良好的课堂气氛对学生学习情感的产生具有很大的作用,体育教学也不例外。良好的教学气氛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感性知识,而且还能激发其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好奇心是保持旺盛学习动机的重要因素。学生活泼好动,兴趣广泛,在准备活动中,可采用趣味性与竞赛性的游戏法组织教学,通过讲一讲、练一练、比一比,使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如:冬天寒冷,体育课难上,学生上体育课缩手缩脚怕冷,我就在做准备活动中,加了一个从未做过的背人游戏,同学们感到很新鲜、很好玩,你背我,我背你,活动量虽然大一点,但是他们并不感到累,游戏后人人感到暖洋洋,心情很愉快,通过游戏使整个身体的肌肉骨骼都得到了锻炼,这就有利于完成体育课后面所上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也使各个部分逐渐进人运动状态,提高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强了各系统器官的机能活动,为正式练习或比赛做好了准备。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大脑皮层神经兴奋与抑制尚不能处于平衡状态,中枢神经容易兴奋,但兴奋中心持续时候短,容易转化。学生对单一、枯燥的练习即使有兴趣,但方法或组成形式安排不当的练习都会很快分散注意力。良好的课堂气氛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社会化功能,过于严肃,课堂的气氛受到压制;活泼过度,也会造成课堂的混乱。所以要求我们的教师要灵活的掌握一个“度”。因此,在正规的训练活动之后,我常采用一些游戏来调节学生的情绪。

第2篇: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教师;主体性阅读;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0-185-02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那就告诉我们,作为一名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必须改变目前课堂上仍然普遍存在的灌输式或主导式教学方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教师应充当的是思想的启蒙者、学识的引导者、课上成功学习的合作伙伴、课下最亲密的朋友等角色,与学生建立新颖的师生关系。并在“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督促学生养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掌握领悟文本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自觉运用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能力”等方面加强引领和指导,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心健康、学会学习、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新人。基于以上这些角色、目标的定位,本文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实践,谈谈在初中语文主体性阅读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的引导,以期真正实现教学目标。

一、提倡平等互动激励教育新环境

在课堂上,有时学生表现得很有的积极性,师生之间提问、回答频率很高,同座之间也有讨论,结果却是问的不深不透,听的不专,所得到结果也表现出差异性。

这是形式上的互动,以教师提问之下产生的一种变相的互动,只有有效的师生互动才能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创设条件。

主体性阅读教学中的教学民主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建立民主的人际关系,彼此平等、和谐的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大量课堂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在一个民主、平等、和谐、活跃的教学环境中,师生才会彼此尊重,相互促进,教学相长。教师应消除外在的权威,去掉外表的威严,走下命令、评判的权威地位,和学生共同交流、商讨、争鸣,建立一种资源共享的伙伴性关系。

当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时,不是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道去探索、分析,在主观上“分享”他们尚未获得的经验与知识,诚心诚意的信任和鼓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营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主体发展的环境。

二、转变方式,优化学生阅读习惯

现代阅读教学理论研究表明,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形成,健康情感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都须依赖于教师引导下学生的主体实践。要改革阅读教学,必须彻底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主导地位失重,学生主体地位失落的局面。应该还主体地位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实行主体性阅读教学。

主体性阅读教学,即“在阅读教学中,把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发展学生主体意识、能力、人格作为双重目标,以培养学生的选择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等主体性品质为核心,通过培养民主的师生关系,创设学生主体积极参与的情境,设置适当的教学活动,采取相应的策略方法等,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一种阅读教学理念和阅读教学模式。”

在多年的教学中,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认为主体性阅读教学可以采取此种方式,那就是质疑――探究――点拨――总结――延伸。学生自主学习(包括预习),自主提出问题。叶圣陶先生提出:“‘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把自学引入教学之中,不但是新教学方法的一种特点,而且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的必由之路。在教师引导梳理下,归纳、分类、筛选学生提出的问题。浅显的由学生直接回答,与课文内容关系不大而学生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由教师做出恰当的解释,剩下的比较切合课堂预设目标的问题就作为探讨的重点。如果学生的问题一直提不到点子上,教师要在他们所提相关问题上巧妙引导,抓住整合的切入点,进一步启疑,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课文的重点、难点上(也即课堂预设的目标)。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筛选后的问题自主定向阅读课文,切实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围绕这些问题小组交流,然后汇报自读情况,教师引导下全班进行合作探究,教师针对学生尚未理解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解疑,即“精讲”。最后,通过“总结”、“延伸”进一步巩固、运用所学到的东西,做到“精练”,从而顺利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总之,主体性阅读教学操作应立足于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教师发挥引导作用,设置必要的探讨范围,紧紧把握课堂教学目标,从而使课堂教学做到:目标明确,线索清晰,更具科学性。

三、处理好“导”与“主”关系,提高学生阅读感悟的能力

要正确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必须摆正自己在阅读教学中的地位,要巧妙处理好主导与自主的关系。教师要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以便自己去探索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去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

教师在主体性阅读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适时”地采取“导”、“主”的教学策略。该“导”的时候不能“主”,该“主”的时候绝对不要去“导”。 当学生处于相对独立和基本独立的学习阶段,具有一定的独立学习能力,必须先“导”后“主”; 当学生处于依靠教师的学习阶段,必须先“主”后“导”, 教师要致力于教学生学会学习,从而使学生慢慢地摆脱对教师教的依赖,然后再“主”。教师的“导”应侧重在学习习惯的培养上,比如有目的的进行阅读、查找工具书、朗读与默读、读思结合、圈点批注、有意质疑、阅读中独立分析、解决问题、归纳总结、良好的阅读心理习惯等等。通过适时的“导”与“主”,最终提高学生的阅读感悟能力。

四、尊重差异化阅读实现教学目标

清代学者赵翼在《闲居读书》一诗中写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同作一文题,各自擅其妙。问此胡其然,各有天在窍。”可见,“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话有一定的道理的。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解读文本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是,一个文本,一旦进入教材,就变成教师教、学生学的媒介,即教材文本,而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一般文本。而作为一个教材文本,就会有它在整册教材、整个单元中的教学目标。目标教学理论强调,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智能活动,绝不能为了消极的迎合学生而放弃既定的教学目标,否则,何以体现教师的作用?课堂教学目标是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尺度,它控制着教学的过程,检查教学的效果,目标明确可以避免课堂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所以,教师在组织学生对一个教材文本的进行探究时,不能漫无目的,而应该围绕既定的教学目标来展开有效引导,减少学生在认知上的差异性。

学生的主体性也不是绝对的,没有目标的课堂教学,任由学生在无关痛痒的问题上自由讨论,浪费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尽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而不是“牛虻”,或其他什么人。正如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所言:“文本的规定性严格制约着接受活动,以使其不至于脱离文本的意向和文本结构,而对文本意义作随意的理解和解释。”因此,主体性阅读教学的课堂教学,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同时,教师心中应该有一定的既定目标,并围绕目标的实现加以适当的调控和引导。当然,目标的制定应该具有灵活性,具有一定的张力,不应过于刻板,而应让目标成为课堂教学的“魂”。

五、语文教学阅读重“语”培养

阅读教学是以教材文本为例子来训练学生,使之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形成阅读能力,尤其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因此,在主体性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吸收课文中的语言精华,形成语言表达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上。一个人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是语文素养,它既包括了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又包括了情感、态度和思想,忽视了哪一方面都是不完整的。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应该是学习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让学生接触大量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增加积累,从而提高自身素质。语文轻了“语”,阅读教学的任务就无法得以完成,学生的语文基础就必然受到削弱。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明确:没有对语言的感受,就没有对文章主旨的真正感悟。教师应引导学生在文本的关键之处,重锤敲打,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心灵共鸣。总之,《新课程标准》下在主体性阅读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引导学生对语言的感知、揣摩与积累放到重要的位置上,注重对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体现阅读教学之本色。

第3篇: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 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203-01

在实行新课标之后,老师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手段上发生了改变。老师不仅要顾及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还要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学生的压力,使初中物理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同时更要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后活到老学到老,增强学生今后的各方面能力。为了促进学生们的进步,在这种新情况之下,怎样做才能够达到新课程物理教学的目的?就这个问题,我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对此进行浅析。

一、改变教学的旧思想与旧方法进行创新

在现今的初中物理中,学校为了表面的升学率,通常要求教师给学生们补课,布置作业,让学生们狂练题目,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们的身心健康受到畸形影响,导致培养出更多的是高分低能的所谓的“尖子生”。因此,教育的发展必须循规蹈矩,从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也就是从单一的教授知识与为求高分的思想转换成既培养学生能力挖掘潜力又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的比较科学的思想。在评价教学方面,从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转变成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与智力的发展情况来评价教学效果。在衡量教学质量方面,从单方面的根据学习分数的高低评价教学的质量优劣转变成全方面的提高完善综合能力的教学水平来衡量教学质量。在改变教学主体方面,从只单一以教师为主体向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变化。让教师作用详细化主要是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与培养自主教育的能力。比如,教师教学《力的作用》一文时,不应该单单只给学生们传授固定的知识与机械化的推导公式,更应该做的是让学生们自主的完成课本中要求完成的实验,并且要根据学校器材的有限性灵活改变实验材料,让学生在实践中更直观的获得知识,同时调动与提高学生们对物理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方式的创新,多媒体教学的灵活运用

进行素质化教育主要阵地是传统的课堂教学,首先教师们要进行自我思想的创新,转换传统落伍的教学方式,从而将教育的创新变革着重落实到平常的教育实践中。现代性的多媒体教学直观性强,动态性较完善等特点,从而使传统模式下的教学中的不足的到一定的改善,更进一步的使学生们的思维方式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要使物理教学发挥更大的有效力,就势必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我采运用多媒体教学来辅助传统的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多个不同的方式来调动学生们的思想,使课堂教学知识的得到更好的传播。又如,在我讲解凝华这节内容时,为使学生们更直接的更正确的了解凝华的过程,采用了动画技术,做了一个小短片来解释凝华的过程。结合学生们爱玩的习性,他们不会觉得枯燥无味,而是对此加深了记忆。这样的课堂调动起了学生们的兴趣,把难化易,也使学生们正确地掌握重点与难点,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三、加强教学各个方面的趣味性

使教学课文内容呈现一定的趣味性,即为将教学内容情景化,生动化。例如,在教学《力与反作用力》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放一段小动画:汤姆猫与吉利鼠。情节为猫在逮捕老鼠的时候,老鼠想尽办法逃脱时弄倒了了高尔夫球杆,猫正好踩在球杆上面。此时猫非常的急,便特别的使劲踩在上面,最后导致猫被球杆反反复复的撞击。一系列的搞笑场景看完后,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猫会这样?”接下来组织学生们自由的讨论。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们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接受力也大大的增强;这样的课堂,学生们更愿意去接受;这样传输知识,学生们学得更透彻。

四、引导学生们在实验中探索,感受其中的快乐

课本中呈现的所有知识,一般都是伟大的科学家早已经就发现与证明好的,并且已经形成固定的规律,当然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通常不是来找寻人们至今还未发现的现象与规律,可它不会被动懒散地只去接受教育家传授的种种,而使自己只充当吸收知识的机器,更会根据自己的实际的知识水平高低,选择性的接受各类知识。教学的主旨就是把握准学生的心理变化,从而达到教学知识传授与接受两者间的相互协调,提高起学生们的兴趣,增强师生间情感交流,达到共鸣。“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这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就此知识点让学生们进行实验探究,是学生们的知识更具体化、深刻化。教师首先可以对此知识点进行解释说明,例如,日食、月食的成因等等。学生们可以随时提出疑问,教师也必须随即解答学生们的困惑。然后,教师可以提出一些相关性的问题:光的传播途径是怎么样的?并给学生们一些相关提示:利用小孔成像的原理。教师再对学生们进行分组探究,对知识水平层次不同的学生一对一的提示与指导。还可以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知识水平来设计多种不同的探究实验或者对原有的方案进行稍稍的创新。最后,全部学生集体对实验讨论,并确定最佳的方案后师生共同进行实验。[1]

五、教师及时完成教学反思与教学后记

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则是教师在教学后进行反思与总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的必要程序包括课前的材料准备、规定课程的教授,还有教授完后的及时性的反思与必要的总结。大多数的教师比较注意课堂前的材料准备这一环节,加上课程的教授,并做到课堂上的充分性与丰富性,是学生们在兴趣高涨的状态下吸收知识,可是却造成教师们忽略掉教授完课文后的及时反思与对不足的总结。实际上当教师完成一节课后,若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进行及时性的总结,则必定会得出更好的心得体会,同时使自身的知识水平有所提高,也使教学质量更趋完善。这样一来,师生之间的交流将变得融洽,课堂变得有序,效率提高,教学效果也就更趋于完善。

第4篇: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一、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很多学校体育教学设施比较缺乏。根据了解很多初中学校体育教学场地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存在着一定的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土地的利用,尤其市、区内初中的标准田径场地都很缺乏,很多学校体育课安排过于集中,学生对活动场地需求增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很多初中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率较低,损坏量大。器材的缺乏,严重制约着体育教学的正常实施,给体育教学带来很大的困难。

2.在教学内容安排上没有对新课程标准给予重视。新课程改革,进行了教科书、教师用书的更换,这是现实。但对于课程改革不能这样简单地去理解。因为,此次课程改革从课程的结构、课程的内容、课程的实施、课程的评价、课程的管理、学习方式的改变等众多方面进行了变化,它是一个新课程体系的建立。如果我们简单地把课程改革理解成为教科书或教师用书的替换,那将影响到课程实验整体质量。中学提供了教师用书和教科书,教师用书和教科书从整体上来讲基本上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是指导性较强的参考用书,但新的教师用书也是尝试性的,不可能不存在问题。因此,我们要在课程实验中,要用科研的态度去使用。新的教师用书在教材呈现、学与练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有些地方是面目一新的,在使用中,要将其内容作为范例进行参考,可以引用,也可以改造着使用,或自己按学习的目标选择其他的教学内容、教学的方法、活动方式。

3.教学形式化。过去由于教学理念的陈旧,学生是学习的客体,主体地位没能落实好。现如今,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这个主体不是表面上的主体、形式化的主体,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主体。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首先,我们教师要把学生视为主体去进行教学设计。其次,要把学生真正在课堂中学到知识与技能。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追求,作为一切教学活动、手段、方法运用的前提。我们不能舍弃根本而追求形式化的东西。我们要讲有效教学,要把新的理念融入到有效教学策略中,让学生有效的时间内既学到东西,又学得高兴,从而产生继续学习的愿望,逐渐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

二、制作简易器材,并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

各个学校可以根据当地的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笔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讨论:其一,应发挥体育场地器材“一物多用”功能。体育场地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作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另外,将日常生活中的废旧物别出心裁地利用于体育教学,也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可利用空饮料塑料瓶装满沙土制成沙瓶,将其用作轻器械进行沙瓶操练习,用作标志物摆出“瓶道”让学生进行奔跑及跳跃练习;用作投掷物、用作接力棒等。此外,体育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充分发挥创造性,利用有利资源,为体育教学创造条件。可以说只要我们体育教师肯开动脑筋,就能将一些废旧物利用起来,制作各种有利于上好体育课的小器材,并发挥其多种功能。这样既为学校节省了经费,又能培养学生勤动脑筋、勤动手的创新意识,增加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其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三、加大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

未来社会是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社会的迅速发展要求体育教师应是全方位的人才,因此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现教师岗前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与职后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一体化,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使教师及时了解与掌握新的教学思想、教学观念,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实现课堂教学目标。中学体育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的改革与完善将直接影响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对中学体育教学现存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以期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第5篇: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摘要:应对以往体育中考中存在的不足,2013年广州市实施体育中考新方案,其中较大变动在于改进了以往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出现,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成绩。这一变革与《新课标》的体育课改精神相一致,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实施,并且与学校体育的学科特点步调统一。面对评价方式变革,学校体育应当抓住机遇调整工作偏差,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完成角色转换,在校学生也应全身投入体育锻炼中。

关键词:体育中考;教学评价;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4.01.013

教学评价是指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必要的价值判断,目的在于为教学决策作全面服务。体育教学评价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关键环节,对于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1]因为体育教学评价方式的变革不仅影响到数以万计学生的体育学科成绩,更可能影响到当前整个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向。

如同其他未曾经历过的教学改革一样,作为一项面对社会人才培养需求形势和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而推行的新举措,自我国实行体育中考制度以来,关于体育中考评价方式的争论和建议一直存在。然而,教育主管部门和体育教学者们历经多年的理论探究和工作实践,正努力地不断完善此项制度。2012年12月初,广州市教育局颁布《二〇一三年广州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体育考试方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考试方案》),其中有关广州市中考评价方式的变革引起众多关注和热议。作为工作在初中体育教学一线多年的教师,我们应当及时、准确地理解此次方案革新的意义所在,并以此调整体育教学工作中的误差,促进学校体育的良性发展。

1广州市体育中考评价的新举措

新出台的《考试方案》将广州市体育中考测试成绩划分为两大部分,总计分数60分。第一部分为统一考试,其中分为必选项目和选考项目,这两部分各占20分,总分40分;第二部分为体育素质综合评价,分值20分,其中包含3项内容:1.体育课成绩10分。2.体育运动技能7分。3.《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成绩3分。

本次新的测试方案中,比较明显的变革在于改变以往单纯以中考运动成绩作为唯一评分标准的做法,初中日常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运动成绩和比赛成绩、《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情况都被赋予相应的分值,成为学生中考成绩的一部分。也就是说,以往饱受争议的终结式评价方式转变为终结式和过程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教学哲学上说,这种转变是在认清了“教学过程的有机关联性与内在生成性,决定了目标与过程、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复杂关系”[2]的基础上做出的,是一项非常值得赞许的新举措。

2广州市体育中考评价方式变革的积极意义

2.1与《新课标》中的课改精神一致

国家颁布的《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的评价理念。诚然,依据《新课标》的精神,当前的体育教学实践中,评价方式已悄然发生变化,因为在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以往教学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而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的发展情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弥补终结性评价的不足。[3]但是,根据教学评价的概念定义,我们不难看出其对于整个初中体育教学决策的强大指向作用。人们认识到“传统体育学习评价体系日益突显出与新课程不相适应的方面,不利于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4]所以说,如果体育中考的评价方式仍然坚持终结性评价为主的话,《新课标》所倡导的评价方式变革很难真正在教学中得到彻底实现。因而,此次广州市体育中考方案正是认清了以往不足的基础上对评价方式做出改变,与《新课标》的课改精神保持高度一致。

2.2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实施

从学校体育指导思想的历史沿革来看,当前学校体育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关注人的身心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和运动参与能力,提出学校体育应当为人的终身体育奠定基础。然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肯定不能仅从单一的素质标准、技能数值来入手,而应当重视学生情感、锻炼态度、参与热情的培养。而终结性评价恰恰是以运动考试成绩导向体育课程教学,难以做到对学生整体体育参与意识、态度等的客观评价。过程性评价的优点是能及时提供反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强化学习动因、发展个人情感、控制和调节学习过程的作用,与终身体育的培育精神吻合。[5]因此说,只有对中考评价方式实行新的变革,学校体育的注意力才会回归到正途,不能只注重当下的教学情境,揭示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当下”转到“未来”,这体现的才真正是终身体育理念的核心内容。

2.3完全符合学校体育的学科特点

学校体育当然不能忽略学生的运动成绩,这是学生身体素质水平、技术能力水平最直观的体现,所以体育教学评价方式中不能缺少终结性评价。但是,人在身体的个体能力上的重大差异决定了如果完全以身体素质和技术能力来评判学生的体育学习的话,很难做到公正、客观、合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只能在相对比较长的一个阶段(如一个学期)结束之后进行。[6]可是,体育活动毕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的身体状态受外界环境影响产生变动的可能性是客观存在的。如若仅以一次测试来定夺一个学生初中三年的体育能力,既没能尊重学生的个体体质差异,也没能关注到学生体育学习和运动参与的情感态度。这就不可能形成一个积极的机制让学生保持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热情。正因此,我们得以认识过程性评价参与到体育中考中的积极意义,它将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对运动技术的掌握、体育竞赛的成绩、体质测试的成绩全面统筹,通过评价来控制教学过程,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终结式与过程式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可以完整、详实地描绘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体育学习的动态全况,允许存在个体差异,同时肯定和鼓励学生的体育参与,顺应了学校体育的学科要求。

3学校体育应该如何应对中考评价方式的变革

3.1学校体育应做出及时调整

如果说,之前因为体育中考压力的存在让学校体育教学方向出现偏差的话,那这次中考评价方案的调整则为学校体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调节机遇。学校体育应该从学生“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的角度理解本次变革的意义所在,认清评价方式对于学校体育发展的积极推进作用,客观比较和研究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的优劣,动用集体智慧、革新指导思想,出台更为完备的规章制度来指导初中体育教学。在正确把握好终结性评价的同时,重视综合性评价的重要性。对于过程性评价,既要认识其全面、及时、灵活、深入、持续的优点,也要明白这种评价方式存在不规范、客观性差、评价内容难以把握等缺陷。[7]更为科学地采用开放式、即时性的评价方式,做好对学生情感领域和学习过程评价的掌控,使整个评价程序尽量做到规范、完善。

3.2体育教师应迎接好新挑战

中考评价方式的调整对第一线的体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涉及到教学观点的转变、教学方法的变革和教学工作量的提高等多个方面。但是,这些绝对是积极、有益的挑战,因为自此体育教师们可以尽力地抛开应试的绑缚,沿着更有意义的道路实现自身的价值。斯腾豪斯在上世纪70年代出版的代表作《课程研究与课程编制入门》中,确立一系列影响深远的课程理念,如课程开发的“过程模式”,“教师成为研究者”等等,并就此提出“评价即研究”的过程性评价新理念。[8]中考评价方式变革后,初中体育教师应当及时转换自己的角色,不能驻足在“教书匠”和“教练员”的原有定位上,要以“研究者”的姿态去关注孩子们一生的体质、心理健康与终身体育意识的培育。在平常要认真上好每节体育课,详实、细致地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表现,为给他们判定公正、合理、客观的评价做好一切工作。

3.3学生应积极投身体育参与

没有几个孩子真正不喜欢体育活动,他们往往不喜欢的是体育课。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很多,但教学评价应当承担一部分责任。我们承认体育运动是需要天赋的,但我们必须明白体育参与是每个人生而有之的权利。体育中考评价方式的变革,让有天赋的孩子在展现自己运动能力的同时,也要加强自己对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视;让天赋不足的孩子享有同等运动参与的权利,并能通过勤奋和认真弥补能力上的不足。面对变短暂、偶然、生硬的终结性评价方式为终结性与过程性合一的多元评价,所有在校的初中学生都应当积极投身到体育活动中,锻炼好体质、学习自己喜爱的运动技能、争取自己应获得的体育成绩。

4结论

广州市体育中考推行的新举措改进了以往评价方式中存在的片面、不足,过程性评价方式的出现,能够更加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学生的体育能力和成绩。这一变革与《新课标》的体育课改精神相一致,有利于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实施,并且与学校体育的学科特点并行不悖,科学、合理、影响深远。面对这次变革,学校体育应当抓住机遇,及时调整工作上的偏差。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完成角色转换,为学生身心健康担负更多责任。每位在校初中学生也必须了解和掌握此次变革的意义所在,努力投身体育锻炼和运动参与之中,在获得理想运动成绩的同时,为自己的终身体育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宁.体育课堂中善用形成性评价[N].中国体育报,2009-01-14:006.

[2]光.过程性评价的哲学诠释[J].齐鲁学刊,2012(4):71.

[3]唐月香.体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及其实践[J].龙岩学院学报,2009(10):101.

[4]胡海青.浅谈体育与健康教学中的过程性评价[J].体育师友,2010(2):21.

[5]赵云龙.大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4):67.

[6]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2):105.

[7]刘刚.试论体育教学的过程性评价[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0):62.

第6篇: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务。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正确的教学理念,要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健康体魄,更要调动学生运动的兴趣,使学生具有终身热爱体育的思想,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理念,面向全体学生。为此,我们广大体育教师要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研究教育教学,提高教学方法,把新一代青少年培养成身体健康,又有文化知识的一代新人。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新课标下的体育教学体会和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体育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质生活水平更是日新月异,人们在物质生活丰富的情况下,身体的免疫力反而有所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很多人的懒惰表现日益严重,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问题。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健康养生成为人们的生活热点和焦点。人们参加了多种体育健身活动,比如晨跑、登山、打球、跳舞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作为体育教师要强化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利用体育教学的有利条件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改变学生那种体育是高考副科,学不学都没有用处的观念。教育学生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识,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在锻炼身体的基础上,更好地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成为社会所需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传统的体育课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学生只能听教师指挥和讲课,整个课堂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听之任之,学生只能是高分低能的答题工具,他们没有创新能力,更没有强健的体魄。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教学则一改过去的教学模式,提倡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他们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真正主人。教师和学生是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爱护学生,要与和学生交朋友,不能以自高自大的身份居学生之上,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身份,体贴学生。利用“游戏”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欢乐的教学中玩得开心,玩得愉快,玩中学,学中玩。教师要和学生在游戏中结成朋友,形成学生的学习主体性,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充分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开发学生的个性潜力。因个体的遗传因素、家庭环境、身体素质状况等一系列因素都会引起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和运动的习惯,形成了不同的个体差异性,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不同的人群与个体因材施教,制订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健康愉快地得到发展和提高,让人人都能满意,使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都能尽量达到最大化。

三、提高教学方法

第7篇: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 体育教学 艺术性语言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6(c)-0230-01

初中体育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进学生身体健康、提高学生运动兴趣,养成自觉主动参与运动的习惯。初中生应该是活泼好动的年龄,可是由于课务繁重、沉迷小说电视、热衷网络游戏等原因,越来越多的学生减少了每周的运动量,造成很多学生体质下降。要让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喜欢运动,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所谓教学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运用课堂语言、恰当的动作、适度的节奏有序的结构安排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求知欲望,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创造性教学活动。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的早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性格倾向敏感,体育教师大多言辞上比较粗心,一些言辞不当很容易引起学生的抵触心理,造成课堂的困境。精彩而艺术性体育课堂教学语言不光可以增强学生体质,更是可以培养学生对体育项目产生兴趣,从而养成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因此,体育老师的课堂虽然以动作示范和学生的练习为主,但也要重视课堂语言的艺术性。

1 体育课堂语言艺术性 专业名词通俗解释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桥梁,艺术性的教学语言,会让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接受,让学生们尽可能多地喜欢运动,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育兴趣。体育是一门专门学科,拥有自己的学科语言,体育老师在课堂理论讲解的时候,要用清晰、准确的专业术语来说明课堂教学内容与要达成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教分解动作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表达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但在解释动作要领与体育原理的时候要尽量使用通俗的语言,以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轻松接受。与其他学科的课堂教学要求整齐划一保持安静不同,体育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参与程度与活跃程度,因此,教师在讲解完理论知识与动作要领外,还要用活泼煽动、富有情趣的言语来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积极性,运用分析综合、灵活设疑的语言带来课堂的启发性。为了保护学生的体育兴趣,当学生出现动作失误,教师上前纠正的时候,更是要注意语言的把握,多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抵触情绪,化解师生隔阂,让学生在笑声中重新尝试掌握正确的动作要领。因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专业名词通俗讲解,既可以让学生了解体育学科的专业性,又有助于学生对深奥理论词汇的理解。

2 体育课堂语言艺术性 按照内容变化节奏

体育运动本身蕴含着多变的节奏节奏,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不同教学内容与时段的语音语调的变化和节奏的调整。例如说在讲解体育理论与动作要领的时候,简单的可以语调轻快地一带而过;重点内容要多强调的就提高语调,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加强关注;讲到关键点与难点的时候就要放慢语调,着重语气,一字一顿地反复提醒,直到大多数学生领会为止。而到学生实践活动开来的时候,教师就要用高亢、嘹亮、明快、简洁、动感十足的语调带动学生的活动积极性,让学生慢慢地动起来,参与到练习中。例如,在做准备操的时候,高抬腿动作就可以由慢到快,教师的语调节奏逐渐加急,同时辅助以拍手或者哨子,来增加学生的课堂活动量,增强学生的身体机能。因为课堂教学节拍的强弱,力度的大小,口号的长短,声调的高低,抑扬的有规律变化,这些语音语调、语言节奏的变化,能给学生以较强的刺激,从而且到明显的课堂教学艺术效果,增强体育课堂教学的吸引力。

3 体育课堂语言艺术性 对象差异基调调整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面对的形形的学生。例如对男生可以说的话,对女生不一定适合;对体育高材生说的语言用到体育学困生上可能会造成误会。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或者是活动指导的时候,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调整语言基调。对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发展水平低,那么教学语言应当生动、形象、具体、明朗、亲切,多做示范动作,反复进行讲解,注重一对一的指导,语音语调要柔和可亲,批评的时候要避免简单粗暴,多采用表扬语言和上扬的语调,让学生多收肯定,增强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克服参与活动的心理障碍;对初三这些高年级的学生,他们的抽象思维迅速发展,简单形象教学语言已经不能不能满足他们这个年龄群的求知欲望,这时候体育老师在课堂教学语言应当深刻、多变、具有哲理性,在指正学生动作偏颇的时候,语言的基调要平和与平等,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讲解体育理论与动作要领的时候,可以偏向含蓄,让学生回味无穷体育教育的深刻内涵,而在指导体育活动的时候,要铿锵有力,用教师语言带动学生活力,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4 结语

以上所说的都是针对体育课堂的口头教学语言,其实语言好包括肢体语言、表情语言、符号语言等,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注意把握,处理得当,能让体育课堂增色不少。可以说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运用富有感染力的艺术性教学语言,可以缩短师生距离,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增强课堂活力。总而言之,体育教学中注重艺术性语言的运用,通过教师的语言感染力带给学生排除困难,积极向上的动力。教师简洁明快节奏十足的教学语言能振奋学生的精神,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增强学生体质,培养某类体育项目兴趣,实现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 张洪宾.“情绪辅导”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艺世界,2012(3).

[2] 赵翠英.初中政治课堂教学语言的艺术特点[J].学周刊,2011(4):126.

[3] 冯晓丽.体育教学艺术的概念、特征和功能[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7,22(1):90-92.

第8篇: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农村 体育与健康 课程改革 困难 对策

1. 前言

2005年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以其具体的形态展现在广大体育教师的面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有近80%的学校在农村,超过80%的中小学生在农村接受义务教育,因此,农村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实施情况决定了我国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效果。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农村中小学实施的效果如何?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哪些困难?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农村学校实施课改的情况进行研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为进一步推进农村新课程改革提出相关建议。

2.影响农村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

影响农村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因素很多(见表一),主要有人力资源、体育教师工作环境、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场地器材、班额、培训力度、信息、体育教师积极性、经费、学校领导、教师的年龄结构等。因此,应针对以上几点困难进行干预及时做出有效措施。

2.1 人力资源的不足影响课改的全面实施

学校体育活动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过程的实施中,体育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学校体育师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专职体育教师更是严重不足。实施课改后,体育课时增加了但体育教师没有增加,使这一矛盾更加突出。调查显示:在农村学校有40%的体育教师课时在20节以上,32%的体育教师兼有其他工作。大多数学校没法按课标开足、开全体育与健康课程。

2. 2 体育教师的工作环境影响课改的积极性

体育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在劳动上的最大不同是与户外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师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调查显示体育教师待遇不公的较为普遍:65.6%的体育教师没有授课补助,87.5%的体育教师没有课余训练补助,75%的体育教师课外活动不计入工作量,45%的体育教师没有服装费,77.8%的体育教师晋升比其他学科教师晚,只有7.8%的体育教师课时系数与同年级的语、数、英教师相同,有70.5%的体育教师认为在学校地位比其他老师低。

2.3 新课改体育教师培训力度不够

调查发现:高中体育教师、初中体育教师以及小学教师三者相比较,体育教师参加过新课程改革培训的比例分别为75%、48%和36%。农村体育教师,尤其是较为贫困的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参加新课程培训的比例低。

我们对部分参加过新课程培训的体育教师进行了访谈,发现体育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信息丢失和失真现象。一些教研员不能准确把握和传达体育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内容,越到基层信息失真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培训质量。尽管参加过各种各样的培训,但一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仍然无所适从。有的体育教师至今不知道什么叫校本课程,更不清楚校本课程的目标,开发校本课程就不知从何谈起了。

2.4 体育教师自身懈怠、专业知识欠缺影响课改的质量

在农村由于学校不重视体育课,课改工作缺乏上级业务部门经常、有效的指导。有些教师慢慢地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课时无保证,课程无进度,教学无计划,上课就是测试或领着学生到操场玩玩,不出事就行。

调查显示:农村体育教师40岁以下的占61.5%,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科以上学历的达到91%,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代课教师占7%。在对这些体育教师的继续教育调查中,33.5%的体育教师在毕业后积极地参加继续教育,有25.8%的体育教师从未参加继续教育,41.7%的体育教师只是从杂志或报纸上获得专业知识的更新。这样的状况根本不能去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健身习惯和健身技能,更谈不上参与课改了。

2.5 场地器材、课时不足制约了新课改的推进

新课标一再强调“体育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根据学科的特点和保证学生开展活动的场地、器材。但目前农村学校这些课程资源严重短缺,调查中认为满足学校教学需要的占4.7%。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很多城市学校都拥有塑胶跑道、体育馆,而不少农村学校还是“一个哨子两个球”的体育课。由于应试需要的压力,体育课经常被挤占,一些课由于存在一定的风险,教师不想也不敢上。球类课由于没有足够的球和场地,根本无法开展正常的课堂教学。所以,大部分体育课都以上田径和玩为主,长期以往,教师和学生都对体育课失去兴趣,失去了积极性,更谈不上课堂创新。

2.6 庞大的班额影响新课程教学方式的实施

现在的县、镇学校普通的教学班人数一般在60―70人,有的甚至接近一百人,由于农村体育师资的缺乏,没办法采用男女生分班或个体差异分班上课。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由于学生的个数多,个体差异大,这种学习方式很难用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去。

3.建议

3.1 改善体育教师的生存环境。

首先,应改变传统观念,提高对体育教师职业的理解,尊重和承认体育教师的劳动。其次,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提高体育教师的待遇,在学校体育教师该享有的待遇也应该得到落实。第三,学校领导应改变传统以比赛成绩来评价体育教师成绩的观念,对在课改中表现好的要给予鼓励,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以提高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3.2 搭建学习平台,建立学习机制。

学校要给教师搭建一个学习平台,解决由于经费紧张限制体育教师外出学习与培训,及时地引进学习资源。当今社会知识的更新在加快,对每个人来说具备再学习能力是成长发展的关键,我们体育教师应该敢于面对现实,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不向困难低头,努力把学习当成生命存在的方式,以课堂研究为阵地,向专业方向进攻。

3.3 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和开发。

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场地器材的投资,学校也要自力更生,改善办学条件。在学校教育经费短缺与不足的情况下,学校很难在短期内改变体育器材破旧和缺乏的状况,这时,学校要充分发挥现有器材的作用,开发常用器材的多种功能,自制简易器材,自我改造场地。如山区学校可以依托周边环境的优势开展攀岩、定向越野等项目。

3.4 对农村教师免费培训。

教师学历影响着教师对新课程的适应性,学历较高的教师一般对新教材比较适应。而农村教师的学历普遍偏低,提高学历的机会相对较少,各种在职培训收费较高,教师叫苦不堪。因此,应该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免费在职进修和培训的机会,而且教师培训内容和形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强化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意识,要符合教师的需要与特点,要加强送课、送教下乡的制度。

3.5 充分利用农村的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地方课程。

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注意对运动项目内容的改造,创造条件,努力开发新兴运动项目,充分利用民族民间传统体育资源,依靠农村的自然条件,开发自然资源。同时,各省教育行政部门要组织力量筛选已有的优质资源,同时,还要积极开发符合当地实际的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优质资源送到农村学校,并鼓励学校也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共享。

参考文献:

[1]季浏等.体育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3]范亮.新课改下的农村教育边缘化[J].上海教育研究,2006,1.

第9篇:初中体育新课标课程标准范文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体育

在体育教学实践中,根据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把体育教学的突破口放在以学生合作练习的形式进行精巧的设置上,从学生的个体学习转变为合作性学习。所谓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学习。小组合作学习的一般做法是:根据学生学业水平、能力倾向、个性特征、性别等方面的差异将学生组成若干个异质学习小组,创设一种只有小组成功小组成员才能达到个人目标的情境,即小组成员不仅要努力争取个人目标的实现,更要帮助小组同伴实现目标。合作学习是对班级学习方式的补充和改进,它强调以集体授课为基础,以合作学习小组活动为主体形式,力求体现集体性与个体性的统一。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非常适合初中体育教学的特点和需要。初中体育课堂各个项目的学习和练习都是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进行,它具有明显的集体性、互动性、协作性,为了达成共同的和各自的目标,需要各个成员同心同德,一致努力,互相扶助,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同气相求,携手并进。

一、科学构建合作学习小组

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是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前提。通常情况下,合作学习小组由2~6名学生组成,要使合作小组能够正常运行,合作富有成效,则必须做好以下四件事。

(1)首先对所有学生摸底,了解他们的学业水平、体育素质、能力倾向等情况,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合理编配。

(2)选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负责全组的组织、分工、协调、合作等工作。

(3)为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这有利于凝聚人心,形成团队精神。如“展翅飞翔”、“闪亮之星”、“齐心协力”、“青出于蓝”、“积极上进”、“快乐无限”、“奇思妙想”、“勇于争先”等。

(4)为组员编一个相应的代号。在小组内按照学生学业成绩和能力水平从高到低进行编号,并且使每组学业水平处于同一层次的学生代号相同。这样,便于组长分工,也便于教师抽查。

二、努力实现教学目标

“以小组明确的目标达成为标准”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特征之一。有了明确的目标,才会找准前进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才会有奋斗的动力,不断求索进取。

目标分总体的长远的目标和局部的短期的目标。必须遵照新课标的要求,参考近年来中考的情况,结合本校学生实际,合理制定。从宏观来说要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终身健康”的思想,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和体育习惯,从具体来说初中三年要达到什么标准,各学年各学期要达到什么标准,各学时要达到什么标准。各合作小组依据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来制定本小组的学习目标,各小组成员又依据本组的目标来制定各自个人的目标。制定的目标应当切合实际,具体可行,不高不低。过高难以达到,易导致丧失信心而泄气;过低则动力不足,易使人懒散。

三、做好教学评价总结

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及时、公正和恰当的评价,深刻反思,认真总结,肯定成绩,弥补不足,纠正偏差,改进教学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更顺利有效的进行,促进学生更全面和谐的发展。及时、公正和恰当的评价,能引导学生紧密团结朝着正确的方向迈进,激励他们齐心协力战胜一切困难,去实现一个又一个成功。

(1)评价要及时。一般人的心理都是希望每做一件事情都能在最快最短的时间内知道结果,甚至于在做事过程中的每一步都有效果价值的反馈。每一个任务的完成,每一个好的表现,每一份努力,每一点进步,都应及时获得肯定和鼓励。一旦出现偏差、不足或过失,及时的评价可以迅速调控,尽量减少失误,增加成功的机会。

(2)评价要公正。这是对平价者和评价过程、评价结果最基本的要求。公正的评价排除主观与徇私,才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才会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不公正的评价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只会产生负效应。

(3)评价要恰当。“恰当”就是掌握好尺度,恰如其分,尊重实际,实事求是,不拔高,不贬低,不夸大,不缩小,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更不能编造,弄虚作假。

评价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学生评价和老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专项评价和综合评价、行为评价和情感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差异性评价与整体性评价、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等。各种评价皆可酌情灵活运用。让评价成为“及时雨”、加油站。

四、结语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增加成功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责任感,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实现共同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