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初中体育教学进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中体育教学进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中体育教学进度

第1篇: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小学是六年学制,在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小学学段被分为三个学段:第一学段(1、2年级),第二学段(3、4年级),第三学段(5、6年级)。这样的划分是遵循儿童心理学的。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美学引导时也应遵循此规律,实行差异化的引导(由于篇幅原因,本文只针对三个学段的差异进行探讨,在同学段以学生个体为单位的差异化不在本文论述之列)。

依据笔者的教学经验并结合内蒙古师范大学王玲对各学段学生特点的相关研究后认为: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学生呈现以下几种状态:

1.年龄和生理发育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老师有特殊的依恋心理,对老师无条件地信任;

2.他们的注意力不持久,一般只有20~30分钟;

3.开始有意识地评价自己和别人,在评价自己时,往往是只看优点:在评价别人时,往往是没有固定的认识,常常出现“好人”和“坏人”的瞬间变化。他们一般以自我为中心,不能顾及到客观外界与自我的关系,按自己的目的去行动。

4.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其逻辑抽象思维处在萌芽状态,因此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类事物理解困难,他们主要以具体的物、事件、行为等和外部环境进行沟通、学习;

5.听辨能力较低,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较强的随意性、灵活性、可变性。

因此这一学段的美学引导最好通过设计趣味游戏;观看和诵读与作品有一定关联的影视剧,动漫剧等带领学生进入特定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进行引导。采用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育方法,实施朗读教学,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该学段学生的特点,许多教师常采用所谓的好学生戴红花,差学生不戴花等诸如此类的教学方法来实现诵读目标,笔者认为虽然短时间内教学成果显著,但这样的间接、外部激励法却对学生的发展不利。众所周知,学习是内因起决定作用,因此笔者还是赞同用各种方式激发孩子兴趣,促其内因起作用而完成美学方面的引导。

小学第二学段(3、4年级)学生呈现以下几种状态:

1.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2.对“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主要与次要”等概念的分辨尽管还有些模糊,但已有了初步的认识;

3.对人和事物的态度则开始接近于事物内在的本质特征。他们调控自己情感的能力逐渐发展起来并能根据学校的纪律要求约束自己的情感,此外,儿童高级的社会情感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也开始在这一时期发展;

4.大脑处于迅速发展的时期。9岁儿童的脑重比7岁儿童的脑重量有大幅度的增长,大脑神经机能的进一步加强,使中段学生心理活动更趋稳定,他们比一二年级的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听课;

5.自我意识突然萌发并逐渐增强,对外界事物有了自己的认识态度,开始尝试自己做出判断,开始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特别关注老师是否“公平”,已经不再无条件地信任老师。

这一学段是进行美学引导的关键阶段。笔者认为主要通过组织如演小品、说相声、诵读展示、Cosplay展示等体验性活动并借助学生的想象力和老师进行的比较教学来引导学生认识美、感悟美、实践美、传播美。

小学第三学段(5、6年级)学生呈现以下几种状态:

1.抽象思维能力增强,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水平较中段又有了新的提高,能区分概念的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能够掌握一些抽象概念,也能运用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考;

2.社会情感已经得到初步发展,小学生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逐步发展起来;

3.高年级学生与低中段学生一样虽然也爱玩,但他们能够自控,不容易被外界诱因吸引而迅速转移自己的情绪目标;

4.高段的学生,较低段学生在行动的目的性、自觉性和坚定性有了很大进步,但是在心理承受力和意志品质上仍停留在一个幼稚的阶段,做起事来虎头蛇尾、见异思迁、半途而废。这一时期他们开始反映和体察自己的内心世界。

这一学段笔者认为在第二学段引导设计的基础上,有阶段、有步骤地加大教师授课引导的力度和播放一些播音艺术家的经典诵读作品。这是由这一学段学生的特点决定的。通过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解和播音艺术家的经典作品的欣赏,唤起学生前两个阶段对审美方面的认知,使主流的审美观牢牢被学生记在心中,并实践美、传播美。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叶澜,杨小微.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韩永昌.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朱智贤.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王玲.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探究――以包头市九原区沙河镇二小为例.内蒙古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2012.

张颂.朗读美学.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第2篇: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趣味性教学策略;实施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5)12-0407-01

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逐渐的认识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性,进而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策略及教学方法充分的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教学下,能够更快理解相应的体育知识,掌握相应的体育技能,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而趣味性教学法就是一种非常科学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将其有效的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最大程度的提高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1.趣味性教学法的应用优势

实际上,体育这门科目的教学难度较大,加之很多学生对体育项目不感兴趣,导致课堂教学进度较慢,学生的体育学习质量不高,学习效果不佳,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也影响到学生的长远发展[1]。而教师将趣味性教学法有效的应用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更高,学习效果也更好,充分的激发了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学生更加主动的去克服体育学习中的困难,体育知识的难度在不断的降低,学生的体育学习效率也更高,实现了对学生的科学教学和高效教学。

2.初中体育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策略分析

2.1 积极引入趣味性的体育教学项目。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是一些传统的体育项目,像:短跑、长跑、接力赛跑、立定跳远等等,上述体育项目较为陈旧,且较为枯燥,对学生没有吸引力,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的积极性不高,学习效率也较低,影响到学生体育学习的效果。而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教学项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体育课堂的学习中[2]。例如,自行车、游泳等等,这些体育项目较为新颖,并且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学生也将其作为娱乐项目,教师通过引入趣味性的体育教学项目,学生更加乐于学习,与教师的配合更高,实现了良好的体育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能力及学习水平的快速提高[3]。

2.2 运用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方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运用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行体育教学。所谓的趣味性的体育教学方法主要与传统的枯燥的教学方法相区别的。趣味性教学方法本身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通过科学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例如,将多媒体技术与初中体育教学工作进行紧密的结合,能够增加体育课堂教学的趣味性[4]。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一些学生喜爱的球星的比赛视频,并且要求学生在观看之后对其进行评价,这样一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的调动出来,对学生的体育学习非常有利。

2.3 课堂教学评价应注重趣味性。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教学评价的趣味性。由于在每堂课即将结束之时,教师会对学生进行课堂评价,使学生了解到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存在着哪些的问题,需要怎样解决,而在对学生评价的时候,教师不能过于的刻板或者严肃,可以运用一些趣味性的语言,使学生在了解到自身存在着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开怀一笑,缓解学生紧张的情绪,有助于培养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长远发展[5]。

3.结论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体育教学情况,有效的应用趣味性教学法开展教学工作,使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不断的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此外,在日后的初中体育教学中,教师还应该结合初中体育教学的变化、结合学生学习需求的变化,及时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实现最佳的体育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体育学习上不断的进步。

参考文献:

[1] 夏联富.校运会设置趣味游戏项目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J].陕西教育・理论. 2006(12).

[2] 邹师,李武靓,李慧平.趣味体育的概念及创编原则与方法[J]. 山东体育科技. 2011(03).

[3] 王建鑫,李娜娜.新课程视域下的体育有效教学[J]. 新课程研究(职业教育). 2008(12).

第3篇: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个体差异

在初中教学中,体育是比较重要的一门课程,通过它,可以更好地实行素质教育。近几年来,体育事业发展的比较快,体育教育的理论研究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参考。在素质教育中,教育的主体性和公平性得到了关注。要想实现教育的公平性,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采用差异性教学的方法,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挖掘学生的潜在技能,以便为体育事业培养人才。

一、差异性教学含义和特征

1.差异性教学的含义

差异性教学主要是教师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在初中阶段,学生在年龄、性别、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方面的不同就是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差异性教学的方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发展,潜能得以发掘。

2.差异性教学的特征

(1)教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以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兴趣,考察学生的学习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改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教师和学生的交流增加

在差异性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增加,彼此构建了交流对话的空间。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缺乏交流的时间与空间,教师不知道学生的真正要求。采用差异性教学的方法,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人情况,设计多样化的体育课堂,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教学课堂。

(3)教和学的过程进行了有机结合

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教学方式也会相应的发生变化。教师需要对所负责学科的知识有比较准确的了解,将自己的知识讲授给学生,学生通过学习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并加以消化吸收。在差异性教学过程中,教的环节与学的环节联系更加紧密,教师需要为自己充电,提高专业知识,与此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变化。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和教师进行沟通,教和学的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教师和学生共同取得进步。

二、在初中体育中应用差异性教学方法

1.加强培养学生的个性意识

新课改实行后,体育教学的目标发生变化,体育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通过体育学习,学生能够学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学生树立了学习体育的意识,体育特长得以发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差异性教学,为学生创造不同的学习环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身体素质、体育知识以及心理素质方面有多提升。

2.设定教学目标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差异,身体素质各不相同,同样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接受速度以及接受质量上存在差异。要想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身体素质等,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以田径项目为例,教师需要给学生设置特定的目标,结合身体素质、心理承受力等,给学生设定差异化的目标。教师需要适当的放宽教学进度,允许个别学生在学习时不遵循教学进度。与此同时,保证学生能够达到规定的最低教学目标,使学生得到很好的发展。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果学生学习的基础比较差,教师要尊重学生,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如果学生学习的基础比较好,教师应该使学生保持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这样初中体育教学才能取得比较显著的成绩。教师在进行考核时,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差异性的考核标准,学生能够自己找到适合自己的目标。

3.制定差异性的教学方法

体育队员重视集体的荣誉,重视团体的合作。体育项目少不了集体运动,对队员来讲,团队的荣誉是最重要的。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集体为出发点,对学生开展训练。一个团队取得荣誉,与每一个队员的努力是分不开的。教师在制定差异性教学的方法时,不仅要考虑到集体荣誉感的培养,还要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但是,在实际的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差异性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一些教师、学生对体育教学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体育课的学习就是玩游戏,做活动,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把全体学生作为对象,教学没有针对性。

第二,教师对学生不够关心,不清楚学生的个性特点,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体育特长,教学缺乏重点。这些都是差异性教学实行的限制因素。

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要对初中体育教学有客观的认识,对学生进行适度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此外,体育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平常表现多加关注,清楚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针对性。以足球训练为例,教师在分组时需要多加注意。不要对学生进行盲目的分组,教学内容也要有所扩展。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以后,再对学生进行分组。在分配位置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所具备的足球天赋、学生的潜在能力,所确定的位置需要保证学生能够充分的发挥潜能。在制定战术时,保证学生能够起到不同的作用。如果学生对任意球的技术掌握的比较好,可以让他当球队的第一任意球手。教师结合发球的距离以及发球的角度,把学生分配到特定的位置,确保学生可以执行发球。

4.丰富教学组织形式

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体育教师可以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通常情况下,教学组织形式分成三种:第一,集体教学;第二,小组教学;第三,个别教学。把差异性教学的理论以及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的分组过程,提高分组的科学性。在分组时,体育教师需要采用弹性分组的方法,在遇到突发的情况时可以随时调整,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

三、结语

素质教育的推行,使各学科教学的方法相应的发生了变化,体育教学也不例外。在初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差异性教学的方法,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身体素质,合理制定教学方案,把学生的体育特长、潜在价值与实际教学联系在一起,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能够获得成就感,以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李娜.初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差异性”的相关研究[J].教师,2013,(9).

[2]李百长.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差异性教学初探[J].学生之友,2012,(12).

第4篇: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 高中体育选项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育实践探讨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探究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探索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反思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 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施初探 对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研究 试论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法的运用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的教学反思 初中体育教学中分层评价的艺术 对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模式的思考 浅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新课改下对高中体育教学的认识 谈谈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的思考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浅析 新课改下的高中体育教学浅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发挥的作用效果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中分层教学发挥的作用效果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 蔡定参")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 要:在高中阶段,体育教学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高中阶段学生的学业繁重,学习压力较大,体育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帮助学生放松身心的积极效果。高中体育和健康教学都在新课程中被要求采用分层教学的方法,因材施教地帮助学生发展体育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本文立足于高中体育分层教学实施的具体策略,运用实验探究分析了体育教学发展的探索。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分层教学;策略;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2-125-02

一、教学背景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对巨大的升学压力,不得不大大降低对于体育课程的投入,更有甚者,部分学生在体育课上消极应付,怀有厌烦心理。于此同时,部分体育老师在体育教学中采取的教学方式太过单一、不注重学生的个体特性,简化教学活动要求,甚至让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教学目的无法达成。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切实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体育教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切实有效的改革创新。

二、分层教学的实施原则

1、因材施教

根据每位学生不同的身体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视情况而定,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分组进行教学,例如,对于身体素质一直不好,不适宜进行高强度运动的学生,只需让他们完成基本的锻炼任务即可;而对于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给他们布置新的任务,鼓励个子高的学生进行篮球、排球等练习,而对于身材矮小的学生,则安排他们进行短跑等项目进行锻炼。

2、合理性

高中体育课教学的合理性原则,指的是依照合理的教学进度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合理的教学进度是指教学时保持适当的讲课速度,维持教学对象之间的差异,让学生易于接受老师的教学安排。合理的教学内容是指教学内容要与学生的年龄阶段相适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教学内容的多少。

三、分层教学实施策略

分层教学实施策略,要充分考虑到教师资源、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这四个方面,而这四个方面又包含教师、学生、教材这三个教学活动主体。

1、教师资源

教师是教学设计者,所以必须进行分层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让教师充分理解分层教学的意义与目的,能够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认真活用分层教学思维,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2、教学对象

教学对象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部分。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师要注意这几种类别:

(1)性别差异。男生与女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女生一般不如男生的身体素质好,例如,进行体测时,对男生可以进行1500米跑的测试,而对于女生则应进行800米跑,以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2)素质差异。每一个人的身体素质不同,不光是男生与女生之间,男生与男生之间、女生与女生之间的具体情况也应被充分考虑。

(3)个性差异。每个学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有的学生喜欢球类运动,有的学生喜欢田径类运动,教师可在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将学生分类、分组安排训练。

3、教学目标

由于每个学生的基础不同,所以,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在教学中因材施教,对于素质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教学,为体育课上的实践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对于素质尚可的学生,应积极鼓励他们在掌握基本运动知识的前提下,加强训练,发展兴趣,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对于身体素质极佳的学生,可以考虑进行高强度的教学活动。

4、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分层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例如,在第一节课上教授如扩胸、压腿等基础的热身动作,在第二节课上就应先进行复习,再教授新内容,比如:体操、短跑,再在第三节课上安排长跑、接力赛等运动,这样就能够保证学生学习的高效率,避免跨度过大。

四、开展实验

为进一步调研分层教学法,某教研组选取两个班级进行教学实验,其中一班进行分层教学,二班使用传统教学模式。实验选取的两个班级具有两大优势:一是人员组成相似。一班50人,其中女生24人,二班学生49人,其中女生是25人;二是体育基础平衡。一班学期末学生体育考核达标人数为39人,达标率为78%,二班学生达标人数为38人,达标率为77%。可见实验选取的实验班与对照班基本条件接近,利于实验的开展。

五、实验途径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

教学中,教师向学生说明开展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消除部分学生 “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学生的体育能力被分为四个等级:A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具备体育特长,B体质较好,能轻松完成训练目标, C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可以完成训练目标,D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运动技巧较差。

2、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保证积极性

为各层次的学生制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进行学习与训练。例如,教师采取“上浮”与“下移”的方式确定训练目标,对C等学生,以教科书上规定的标准进行要求,对B等学生,以良好对应的分值与标准进行要求,对A等学生,按照满分标准进行要求,对D等学生,依其身体状况,降低5-10分进行要求,鼓励其进步。

3、分组竞赛,营造氛围

教师应将学生分组进行训练或竞赛。让人数较少的小组开展训练竞赛活动,人数较多的组按照男女分为不同小组进行训练,让学生在彼此能力相当的环境中活动。

4、动态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

六、实验结果分析

分层教学中,教师应切实按照不同程度体育能力学生的考核目标对其体育成绩进行评价。开展分层教学,一是为了使教学活动兼顾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使其更加适应

第5篇: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一、 构建高效体育课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生与教学内容的适应程度

任何学科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是互动的,师生建立在双向交流与沟通的基础上。教师应该有效把握教材和教学内容,虽然目前的初中体育教学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并不代表是随意性,所以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该从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体育教学教参,开发校本研修,考虑学生的偏好,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把发展学生的综合身体素质落实在教学中。如果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出现了冲突,比如小学阶段学过的内容,初中还要重新学习;教学内容、教学进度不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这些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课堂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对高效课堂的构建。

(二)选择的教学策略是否适宜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它不但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而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其中教学策略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往的体育教学采取的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模仿的模式。这个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出现不规范的动作,达不到学习的目的。当下,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广,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更希望发展自己的运动个性,希望师生地位平等,希望得到教师的正面评价,这些问题的解决与否也直接影响到优质课堂的构建。

(三)运动设施是否完善

体育运动效果的好坏除了学生的学习态度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就是运动器材的完善与否,运动场地的正规与否等。有的学校由于体育器材较为匮乏,运动场地较为糟糕,直接导致很多学生失去上体育课的兴趣,也造成学校的体育课只有其形式,而无其内容。

二、构建初中体育高效课堂的策略探究

初中体育作为普及基础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我们必须重视体育运动,重视体育课授课。现阶段,人们对体育课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明白了体育课的价值,也开始关注学生的体育运动。为此,作为一线的初中体育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采取有效的对策来优化教育教学活动,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一) 革新思想,善于反思

首先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思想,积极宣传体育教育和体育运动,让学生爱上体育课。为了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教师可以举行运动赛事,让学生参与其中。在教学中要学会反思,反思学习现状和教学方法,对于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及时修正,确保优质高效课堂的实现。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运动个性,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适当地拓展运动项目,提升运动的层次,实现专项和专业化运动,提升学生的运动技能。

(二)转变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

初中生大多数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在授课中能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模式,那自然会让课堂如虎添翼,增加教学的厚度。新课标突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学生资源的开发,所以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到极致,明白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课堂的参与者。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应该多元化,可以让学生小组学习、实践探究、自主练习等,这个需要依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状况而定。例如,在练习篮球的运球动作时,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就可以分小组练习,小组成员相互切磋,相互指点,指出队员存在的不足和优点,做到优势互补,这样的教学比教师的讲授效果要好得多,这样的教学过程也更加精彩。

(三)实现体育课开放教学,发挥评价的作用

第6篇: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师 教学能力

初中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力是以生理和心理素质为基础,以智力为核心,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形成发展并能表现出来的能动力量。体育教学能力是属于能力这一大范畴中一个小的分支。对体育教学能力内涵的界定则应在能力定义的基础上来阐述其特殊性。因此,体育教学能力是指以一定的生理(身体素质)和心理(个人职业价值取向)为支持条件,以理论知识和运动技能为必要条件,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完善,逐步提高并能外显的能动的心理特征。

一、初中体育教师应具备的教学能力

(一)组织教材能力

指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基础现状和条件来选配或增减教材内容的能力。如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进度和编写教案等。建立最优化、完整、系统的教学工程模式。

(二)组织教法能力

指在教学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途径和手段。包括理论教法、技术教法和练习教法等。这些教法都是根据课程类型、教材内容、综合学生接受能力而选择出的最佳教学手段,具体表现为:1.讲解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精讲多练,示范准确。2.动用启发式激发学生兴趣,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3.做到教有教法,学有学法,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拉制运动量;使学生既快又好地掌握技术动作。

(三)表达能力

包括文字表述、动作表述和意情表述能力:1.文字表述能力体现在教学文件、教案图表和各种教学计划中。2.动作表述能力包括示范直观教学和模型直观教学。示范直观教学在教学中占主导地位,对学生学习兴趣及效果起着深刻的影响。模型直观教学是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进行分解动作或完整动作的教学。3.意情表述能力,包括表意能力和表情能力。表意能力主要表现在体育教师的口头语言上。因为语言是传授知识的有效手段,所以要求语言清晰、简洁、宏亮、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表情能力表现在教师的体态及其它非语言能力。体态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它是由教师的教态、举止、神情、手势和着装等因素构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和教学效果。

(四)教学管理能力

教师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心理、生理特点,设计出具体的教育方案的能力。体育教师教育管理能力必须具备三个条件:1.应有良好的思想素质,为人师表,既教书又育人,把育人放在首位。2.既要掌握普遍的教育规律,又要掌握本学科的教育特点和方法。3.要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和预见力,要及时了解问题和避免伤害事故的发生。

(五)教学评价能力

包括教学评价、体育课评价等。体育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教学工作的一切因素。即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教学内函、教学计划文件、教学法、教学环境、教学管理和学习成绩等评价。体育课的评价是体育教学评价的重要内函,包括课堂评价、课后评价。课堂评价是对学生在课堂上的作业做出及时、恰当的语言评定,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课后评价包括课堂小结和课后小结。课堂小结对学生完成教学任务及表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课后小结,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分析总结,改进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

二、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互动关系,主要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构成的课堂教学系统。这一系统能否作为一个控制系统通过教师这个施控主体对学生受控客体进行能动作用,使受控客体根据施控主体的预定目标而动作,并最终达到这一目标,主要依靠教师通过各种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技巧使教学能力得以实施,达到施控的功效。体育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能动的心理特征。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形成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概括为“同化―内化―概括化―直觉―创新。”认识来源于实践,体育教学本身是思维活动和身体活动的结合,是在掌握一定地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学生在反复地练习中,通过自身的活动与思维活动紧密结合来掌握体育知识、技术与技能,并收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的实效。构成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结构的基本要素必须完备,构成教学能力结构的各功能系统也必须完备,否则将导致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受阻,教学能力结构不可能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其过程中,既涉及它们之间有机融合、目标的制订、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又涉及信息反馈、评价与矫正,还涉及操作规范与要领等。

体育教学能力相关的基本素质、心理素质、外部条件,都不同程度的影着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身体素质及环境是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能力形成的两个主要因素,其中,身体素质是影响其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主观因素,学校体育课的安排是影响其教学能力形成的主要客观因素。初中体育教师应具有危机意识,从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及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来说,应调整观念,顺应社会需求,重视自身教学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大幅度的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志勇.关于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问题.教育研究.2000.(03);

第7篇: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要使初中体育教学质量有大幅度提高,为高校输送合格新生,完成初中体育教学任务,就有必要在督促初中生加紧体格锻炼的同时,开展系统的体育理论知识教育,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下学习 和锻炼,从而减轻学生自我揣摸的肓目性和不必要的伤害。

目前,我国农村初中及大多数县、市初中,体育场地及设施均很简陋,遇雨室外技术课即停已成不可改变 的客观事实。近几年的调查统计表明:每学期遇雨时间几乎占全期体育课的1/4以上。教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大胆进行改革,坚持利用雨天体育课加强理论课教学,并将体育理论课列入期末考试内容之一,从而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水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由引此可见,初中利用雨天开展体育理 论教学,确实是一条使学生牢固掌握体育理论知识,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强化学生体育意识的良好途径。

那么,怎样才能利用雨天上好体育理论课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教师水平

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与授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果教师没有足够的理论知识,要想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生是不可能的。体育是各种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科学 ,涉及面广。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体育理论知识并能够运用最好的教学方法及教 学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才能使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因而需要每一位体育教师坚持理论学习、钻研业务、学习和掌握新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有条件的学校应鼓励、支持体育教师外出参观、学习或进修、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平,保持用最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及手段教授学生,这是体育教师完成体育理论教学任务的必备条件。

二、结合学生实际,传授基本知识

相当部分初中生认为:“只要不生病,即为身体素质好”;“经常干 农活,就是最好的体育锻炼’;“穿着皮鞋、牛仔裤,一样可以上好体育课”;“关节扭伤肿大后,立即揉一揉就会好”等等,这些看法都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教师在理论教学中,应针对以上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是怎样增强体质的?”、“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冬季体育锻炼的好处”、“锻炼身体的几种主要手段”、“运动创伤的预防和处理”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对体育有一个更加清楚的认识。

三、讲授所教项目,做到学有所用激发学生兴趣

我国在很多运动项目上已进入了世界体育强国之列,体育运动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不可少的地位。很多学生希望对自己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让这些运动项目成为自己业余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体育理论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并根据学科教学进度及单元计划,结合所教运动项目的内容,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其技术理论,学会自我锻炼的方法,而且还要向学生讲解各个运动项目的比赛规则,介绍裁判方法。使学生将来不但能够参加组织比赛,并通过他们向社会宣传体育,带动和促进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开展与普及。

教师在进行体育理论教学中,应认真备课,充分准备,课堂讲授中做 到语言精炼,生动有趣,极书工整,图文并茂。充分利用体育运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生活的特点,通过生动有说服力的事例和数据向学生传授体育理论知识。并结合体育史及历史典故,讲解“篮球运动的产生”、“马拉松”的起源、“足球运动的发展”,奥运会、亚运会简况、小型球类比赛的组织方法等,让学生掌握更广泛、更深入、更全面的体育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学习体育的兴趣、带着明 确的学习目的和正确的学习动机上好体育课。

四、结合重大赛事,进行宣传教育引起学生重视

一般来说,体育理论比较枯躁,不大好教学,但仍有相当部分和越来越多的初中生对国际、国内重大比赛极为热心和关注,因此,教师应结合这些重大比赛的进程及赛况,将枯躁的理论知识寓于生动的比赛场面,这样,不但能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而且能激发他们对体育竞技的兴趣,增强其组织纪律性、集体荣誉感和顽强刻苦的拼博精神。

第8篇: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关键词:高中体育教学;新课改;农村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0-0337-02

1.前言

人的全面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全面发展。现代教育不断发展,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素质教育已经受到社会的密切关注。面对瞬息万变的社会,教育的发展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产生了及其重要的影响。"德、智、体、美、劳"的培养以及人的综合素养的提高使高中体育教学在新时期换发了新的光彩。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收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创新的探讨越来越激烈。过去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在新的历史时期难以取得长足的进步。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应该基于现实的角度,以更长远的目光思考高中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体育素养是人的综合素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思考高中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归宿,认清下阶段我国高中体育教学的弊病,反思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模式和理念,重视高中体育教育的思路和方法创新。

2.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问题分析

新课改以来,基础教育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本质的改变,教育教学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导向的教学在高中教学体系中颇受欢迎。然而,很多农村高中体育教学在前进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

第一,当今高中体育教学保留大量传统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没有及时更新。这体现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具体情况,缺少有针对性的体育训练。体育训练是体育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教师往往是片面地追求教学进度,没有对学生的身体、心理情况做出深入的调查和了解。这种体育教学模式在当今的中学课堂中屡见不鲜。

第二,农村高中体育课程设置具有随意性。系统的科学的符合学情的体育教学设置对学生的体育技能和素养的提升有巨大的帮助。但是现阶段的农村基础教育仍然偏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数据显示,60.2%的乡村教师认为现阶段的高中体育教学地位不高,效果不明显。体育教学的的学科性和实效性遭到社会各界的质疑。因此,在体育课程设置上也往往不能依据学生的发展情况和学习规律。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体育课成了边缘课程,不仅是学生,连老师也未能理解体育教学的重要性。因此,高中体育课经常被主要学科"霸占"。一个教学阶段下来,体育教学的效果不明显,学生的体育素养和技能没有得到显著的提升。这又反过来影响体育教师和 工作积极性,让许多体育教师怀疑体育教学的功效,同时也是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产生了偏差,认为体育课知识学习之余的放松。殊不知,体育技能和素养也是需要学习的。

第三,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缺乏整体性。一门课程从设立、教学、反馈到评价,需要一定的时间,也离不开科学系统的课程安排。在农村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课程设置已经是流于形式,很多中学并未能真正把体育教学看作真正有用的教学。此外,高中体育教学还缺乏整体性,因为学校的不重视,导致体育教学之注重基础的体育训练。农村学校没有条件建立有效的体统的教学监管和教学评价机制。这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大的随意性,用以往的工作经验作为教学指导,而忽视了学生的地位和主动性,因为缺乏有效的教学监管和评价机制,教学教学工作成为表面工作,学生也没有树立健康的学习观念,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不高,培养体育素养的意识不强。

3.创造科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

陈旧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是制约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课程的地位有了极大的提高,体育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如今国家政策大力培养优秀的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作为农村体育教师,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归宿的教学观。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学的作用在于强身健体,但是新课改以来,体育教学的作用远远不止这些。体育教学固然有增强学生体质的作用。但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体育教学还担负着培养学生体育素养,是学生树立终生锻炼的作用。同时,还体育教学要注意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调整学生的身心状态。以往大家的普遍观念是,体育课只是学生紧张的学习生活的调剂,体育课处于从属地位。这种观念不仅存在于学生的心中,也影响了很多体育教师。因此,高中体育教师必须改变这种观念。

其次,教师要创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自觉提升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到体育训练中。体育教学包括室外训练和室内教学。体育教师应该将室外训练和室内教学有机结合。使体育课既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又能扩展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时,也可以运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例如多组织团体活动,小组合作学习能够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小结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进,体育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也越加受到重视,国家政策支持培训优秀的农村体育教师,提高了农村体育教师的综合素养。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式塑造健全身心的关键时期。因此,体育教学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始终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放在教学的首要位置,并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归宿。总之,解决现阶段农村高中体育教学的问题,创造学有效的体育教学思路和方法,形成系统的体育教学模式,是当今高中体育教学改革的当务之急,也是体育教学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杨程.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思路与方法创新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2015,14:63+65.

第9篇:初中体育教学进度范文

关键词:自主学习;体育教学;培养

新课程理念注重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体育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成为终身体育者。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有利于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首先是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自主学习”得以实现的基础,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相对宽松、自由的课堂教学环境,积极引导,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才能充分被调动起来,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现自己,敢于更好地自主地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同时,注意多种媒介的运用以及注意教材内容安排得合理性和新颖性,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手法,比如以图画、录像、多媒体播放体育教学过程,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和印象。再次,教师要以自己饱满的热情和精神状态,让学生体会到学习体育、上好体育课的激情和兴趣。体育教师首先要有饱满的情绪和热情,能够认真标准示范,精确讲解,动作标准优美,口令清楚洪亮,哨声清脆悦耳,辅导热情耐心,使得学生从精神上受到振奋和鼓舞,获得与老师一样共通的认识和热情。

二、注重体育教学的指导性,让学生会学

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讲授具有指导性和示范性。体育教师要注重指导作用,体育教学过程中贵在引导和启迪,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迪能够使得学生自奋其力。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释放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让学生会学,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指导点拨与精讲示范相结合。加强指导性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坚持学生为主,充分给予他们自学的机会。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学生参与的机会越多,其唤起的参与欲望和激情就越大。因此,体育课堂必须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体育课堂的主人。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练习为主,练习中找出不足,体会重难点,互相帮助,互助提高”的原则,不断地提高教学的效益和学生学习的效益。教学过程中,要多让学生去想像和体验,多给学生提问的环节,学生提问后,教师再为大家示范,示范后传授具体的学习方法。针对不同学生提出的不同问题和建议,要注意区别对待,认真指导,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问题进行点拨指导,以起到示范作用,让其他W生也学会这个问题,最后再巩固练习。也就是教师要大胆放手,关键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自觉发现和领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交流、讨论,发挥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们互相学习指导,互相帮助引领,这样就会培养学生在个性化的主观意识支配下,体会教学动作,形成新的教学认识。

三、积极开展情境教学,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比如说采用实地观察法、多媒体教学法、尝试性比赛法以及复习法等,通过设置相关的故事情节、情感氛围和场地器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要点,更好地感知动作的要领,了解动作的程序、结构、方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从而提高学生体育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还要挖掘体育教学中的兴趣因素,运用体育特有的魅力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通过趣味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竞赛法、互助法、自由组合法等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耐久跑教学中,先让学生完全了解锻炼的目的和对身体的影响,创造兴趣空间,采用分层教学,学生自由组合,水平相似的为一组,他们在跑的过程中谁也不甘落后,从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四、加强实践环节的乐趣,让学生热爱体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