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教学改革及研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学改革及研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学改革及研究

第1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关键词:物联网;教学改革;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252-02

物联网技术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多种现代信息技术共同发展下的一种产物,目前已发展得较为成熟,并且在许多领域都有着良好的应用,如智能节能交通、第三方物流仓储、输变电设备管理、农业等[1]。基于此种现状,高校为了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有效就业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实际现状对教学活动进行了改革,通过物联网应用技术,使学生能够在教学活动中掌握专业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能力,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能够为后续课程及日后的工作提供一定的保障,也实现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

一、物联网课程的教学特点

就具体教学实际来看,物联网相关课程属于专业类课程,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根据移动互联的意图和思想的准确表达相关的技术技能,单项式授课是现行环境和状态下的主要教学方法。物联网课程本身体现了生产实践和专业理论的实践联系性,但是在教学中又存在较多的相对抽象概念,所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有效性,就需要将是采取一定的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并在自身专业理论知识的支撑下,采取启发式、提问式、分组讨论式、互动式、习题课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确保在教学活动中能够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相关专业知识,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2]。

二、物联网课程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1.传统媒体教学出现瓶颈。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中,虽然传统教学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物联网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中,仅仅只是利用传统的多媒体授课来完成教学活动是难以满足教学要求的。不可否认,通过多媒体进行课件的演示具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生动性,但是在教学中存在教学进度偏快、教师照屏宣科的现象严重,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的现状。就具体实践来看,基于多媒体教学的应用,物联网绘图并没有取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造成了在教学过程的瓶颈。

2.授课教师的综合能力要求。物联网课程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在课程开设中体现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教学的特征,这就需要教师有综合性的技术能力,使存在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能够在教学中顺利的对相关知识进行理解和应用,在逐渐的积累中打好基础学习,能够逐渐的将专业的基本操作和专业知识进行整体的有效结合。

3.实践课程有所欠缺。物联网的实习课程多是以学生的设计任务或者任务布置的形式所体现的,然后将具体的问题进行集中处理,并在教学管理系统的计算机机房内进行集体的演示与讲解,在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吸收和消化。但是,在具体运行中,由于实验室软件更新的不及时、硬件设备存在的故障以及部分操作无法进行操作的现象,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受到限制。而且对于实验室教学管理存在着较为松散的现象,使得部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较差,且学习效果也不能得到良好的改善。

4.网络教学的空缺。在物联网的实际教学中,大部分教学环境存在网络教学空白的状态,这就使得学生对课堂内的困难在领会时并不能发挥自我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资源查找途径。所以,在现代化的教学环境下,需要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网络化教学的实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专业的学习资源。

三、物联网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

1.改变授课方式,增加实习比重。在授课过程中,可以通过黑板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黑板板书能够使学生的基本能力有所提升,而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和充分的信息资源,并且能够更加生动直观的展示,且具体应用中的教学形式相对灵活。实现两者的有效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加直观的对物联网实践的基本操作过程进行掌握,并通过多媒体的展示将可能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整体有效掌握。另外,通过板书的讲解,能够使具体的操作更加细致和分明,使学生能够对相关的专业知识及终点内容的操作更加深刻及有效,实现整体的全方位传授和讲解,确保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提升的整体有效性[3]。在此基础上,需要强化实习比重,使学生能够将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自我的验证和展示,在实践操作中进行自我完善。

2.师资队伍建设。物联网课程自身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且注重实践操作,这就对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实际授课中,教师不仅需要具备丰富且坚实的专业知识,还需要顺应整体的教学环境掌握灵活且多样的教学方法,通过适当且切实的教学手段以及高度的责任心来进行课程教学工作的具体组织和实施。在实际的改革过程中,需要依托学校对于课程改革的平台,实现教师自身素养的培养、强化技能、以老带新、提高认识、相互提升等,不仅如此,还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同兄弟院校之间的经验交流建设,不断壮大师资队伍的建设,并在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与手段等均进行优化的基础上,使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够最大化的为学生所接受和吸纳,强化自身能力。

3.软硬件资源建设。在实践教学和相关操作中,需要确保硬件资源的先进性和基本运行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基于此,在进行物联网教学改革时,需要确保作为授课及实践操作的机房资源的有效运行,实现软件系统的实时更新及相关硬件资源的建设和添加,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和实践环境,进而强化自主能动性,确保教学质量的合理有效提升。比如,在实现了软硬件的合理有效建设之后,教师在进行网络互联操作的讲解时,需要注重对其基本原理和基本操作的讲解,并在硬件资源的支持下,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模型进行演示教学,为学生提供一个逼真的教学环境,以加深对理论及实践认知的理解和操作,实现专业化能力提升的整体有效性,以满足岗位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

4.建设课程网站。通过课程网站的建设能够最大化的实现信息资源的网络共享,并且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进行相关专业知识学习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个别化的学习,自主自发的练习操作,最大化的将自学能力进行提升和展现,并且强化了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体现出一定的合作意识,实现了指导作用的强化建设,对学生在自学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说明及讲解,有效提升了教学质量及整体有效性建设,并且对相关问题进行归纳总和,对于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说明,并对具体的共性现象进行掌握和了解,适当地实现对教学内容及教学进度的讲解,以确保学生能够更加合理高效的对教学活动进行理解,强化自身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完善及提升[3]。还可以强化对学习方法和相关软件资源的指导和应用,以最大化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进而多角度多方位的实现教学治疗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四、结束语

教学改革的开展需要同具体的教学环境及社会市场的要求相适应,并在两者有效结合的基A上确保整体改革的合理有效性。在对物联网教学进行改革和实践应用的基础上,需要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和应用,以群策群力的状态实现整体的深化和改革,在进行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时,必要时还需要教师深入企业,对具体的操作流程和生产实际进行了解和认知,进而对教学不断研究和改进,进行创新性的教学方式改革和建设,以在教学阶段培养出符合社会实际要求和建设的应用型人才,满足社会及岗位的需求,保障就业率。

参考文献:

[1]高霞.物联网技术的应用研究[J].信息与电脑,2016,(10):21-22

第2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一、技师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时代的发展使社会对人才有了更高的要求,现如今,各行各业都已经不再像过去那般只看重人才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同时也越来越看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这其中就包括人才的身体健康素质。因此,技师学院作为我国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之一,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更加注重体育教育,不断改革体育教学,从而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综合素质全面的发展型人才。开展体育教育拥有诸多益处,它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更多体育知识、掌握更多体育技能的同时,更加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这对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涯非常重要;再者,身体健康是一切发展的前提,人类只有拥有了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够完成梦想、实现理想,而体育教育正能够促进学生的身体锻炼,使学生拥有一个更加健康的体魄。因此,技师学院必须遵循教育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不断改革体育教学,不断创新教学策略,从而提高体育教学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技师学院体育教学的创新策略

1.以人为本开展教学

社会的主体是人类,而课堂的主体则是学生,作为技师学院的体育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既要注重传授学生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又要注重增强学生的身体体魄,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人为本的中职体育教学要求其必须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开展,因为学生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下学习体育知识和进行体育锻炼,才能够真正对体育的学习提起兴趣,而不至于在这一过程中承担过重的压力和负担,从而真正实现自由体育。总而言之,中职体育教师必须要先具有一个以人为本的体育教学观念,才能够开展更加高效的体育教学。

2.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技师学院体育既是一门传授学生体育知识、体育技能和卫生保健知识的课程,又是一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注重教学合一的综合课程。体育锻炼不是一时的,而是终身的,只有树立起了终身体育意识,才能够将体育锻炼贯彻到人生的全过程之中。因此,技师学院的体育教师必须要正确认识体育教学的目的和作用,紧跟时代的发展脚步,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和习惯,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从而让学生在未来走出校门、步入社会之后仍旧主动坚持体育锻炼。

3.引进和采用先进的教学模式

第3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关键词】单片机;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0 引言

单片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机电一体化产品、家用电器等各个领域。“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在工科院校各专业中已作为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而普遍开设[1]。本文在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体系安排和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和研究。

1 课程内容与教学现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单片机硬件、软件及接口设计的基本概念,并能够根据需求设计出应用系统,培养其实际动手能力[2]。传统的单片机教学基本上都是按照单片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结构、指令系统、汇编语言、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串行口、存储器的扩展、A/D和D/A接口、人机接口以及应用系统设计这样的顺序进行,各知识点的学习相对独立,学生在学习结束后仍然不了解单片机开发的完整过程、各部分之间的相互联系,甚至不清楚编程器和仿真器的概念。因此,整合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顺序,将各部分内容合理组合,就显得至关重要,也是改变传统教学存在问题的关键所在。

目前的实践教学主要以课内实验为主,通常教师预先设计相应的实验项目,如清零拆字、I/O口使用、中断与定时器使用、A/D转换、D/A显示、键盘显示、小直流电机调速等,然后学生根据各实验的教学要求完成相应的操作[3]。该方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尽快熟悉和进入单片机这个领域,但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以往的实验课程体系存在如下弊端:(1)验证性实验过多,综合性、启发性实验不够;(2)缺少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3)基本没有进行过动手能力训练,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从以上现状及存在问题可看出,该课程教学的主要矛盾点在于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脱节,理论教学单纯学理论知识;实践教学浮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更谈不上工程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理论教学缺乏实践的支撑和验证,使得理论教学无的放矢。实践教学也不能对理论教学起到很好的推进作用,最有效的方法是改革现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学习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使得理论教学有的放矢。采用理论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2 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

2.1 提高学生学习单片机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提高学生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开课之初,可以邀请一些著名的单片机开发公司技术人员来校做“单片机与就业”、“单片机的应用”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单片机在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外部设备和家用电器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并使之认识到成长为一个电子工程师,学好单片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2 改革理论教学内容

以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为主线,按项目模块重构课程内容,用实例组织单元教学,将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所需要的基本知识穿插在各个实例中进行讲解,打破了传统知识体系的束缚,改变了以往按知识点为序组织编排的方法。根据项目知识点的需要讲解,合理、科学地进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如在“单片机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模块的学习过程中,不是让学生简单地记忆单片机的所有指令,而是要使其学会正确、合理地运用单片机的指令来释读程序和编写程序。以实际例题来讲解各个指令如何使用,并通过其实际操作牢固掌握单片机常用基本程序设计的思路、方法及要注意的问题。

2.3 调整实验教学内容

我校采用的实验设备是深圳市雷迈特公司的DPJ-H型单片机实验箱及配套模块,实验箱采用“仿真式”设计思想,所有实验模块及CPU资源均对使用者开放,学生可结合Keil C51 μVision软件和Proteus仿真软件进行程序调试、固化,联机或脱机验证实验结果,可充分满足“验证式—模仿式—探索式—开发式”的由浅入深的各种实验要求。

DPJ-H型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主要有如下一些模块:(1)LED数码管;(3)8155外扩I/O实验区;(4)输入系统:拨盘开关、单键按钮、模拟量发生器、4×6键盘系统;(5)输出系统:LED 6位数码管、LCD 液晶显示;(6)模数转换ADC0809及数模转换DAC0832模块;(7)直流电机、步进电机模块;(8)8×8点阵LED模块(9)数字温度采集实验模块;(10)电子琴模拟模块;(11)PWM模块;(12)DS12887实时时钟模块;(13)红外线发送、接收模块;还有许多与实际工程相关的实验模块。现有实验指导教材基本上只讲解一些软硬件基础实验,很少涉及到设计型甚至综合型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做一些设计型及综合型实验以考核其独立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迫在眉睫。因此,在实验教材中增加该部分内容十分必要。根据单片机课程的特点,笔者将实验教学内容按由浅入深的顺序进行如下规划及完善:第一部分为软件及硬件基础实验,主要有系统认识实验、指令系统实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第二部分为基本接口实验及扩展接口实验,主要有利用8155进行输入、输出实验;定时器/计数器应用;ADC0809转换及DAC0832转换实验;中断系统实验;串行口通信实验及键盘扫描显示实验等。第三部分为综合性实验,该部分要求学生充分利用DPJ-H型单片机综合仿真试验仪的硬件资源,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训练。安排的内容主要有音乐选择播放、电子琴、温度测量、步进电机、直流电机控制、点阵LED广告屏、红外线遥控等。

2.4 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进行单片机应用系统开发

在课外时间开放实验室,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提供课外时间进行单片机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条件,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实验设备的效能。这种实验教学模式,既体现了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又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进而为激发其创造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2.5 注重实践技能,改进评价机制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这门课程由于其独特的要求,传统的以笔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并不能真正考出学生的实际水平。该课程要注重过程实践考核,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真正考出其实际能力。可采取分阶段考核、多种考核手段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如可分为三个部分,笔试部分主要考核基本理论知识,其占总成绩的40%;实验部分主要考核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其占总成绩的30%;设计部分侧重于考核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占总成绩的30%。这样基本上达到对学生是否掌握这门课的客观综合评价。此外,通过教学内容的变化,也需要逐年更新课程体系与教学大纲,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手段和方法,进一步把单片机课程建设成一门既深受学生喜爱,又具有市场前景的优质课程。

3 结论

本文针对“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特点,从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实践教学及考评机制等环节进行了教学改革的研究和探索。教学改革的目标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其实践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并为培养其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建忠.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0):431-432.

第4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关键词】生态智能建筑;教学改革;绿色生态设计

一、课程简介及特点

建筑学专业课程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建筑设计课程、建筑历史及理论课程、建筑技术课程。而生态智能建筑是覆盖在建筑技术内容下的一门拓展课程,是建筑学专业三年级学生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以理论讲授为主,共30学时。该课程重点讲述了生态建筑相关概念、气候适宜性设计策略、绿色生态建筑案例介绍及解析、建筑节能技术、绿色建筑标准评价等内容。通过生态建筑理论知识的学习拓展学生专业的知识结构,增强生态设计观。该门课程的特点是内容多且繁杂、覆盖面广、学时短,同时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关于光、热的建筑物理基础知识来理解相关设计原理,不易深入讲授。所以,本人结合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对其进行相应的教学研究和改进。

二、存在的问题

1、教材繁杂

随着国家对生态节能建筑的日益推广和重视,绿色生态建筑的社会实践项目和相关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多,许多高校都相继都推出了绿色生态建筑的相关课程,大量教材应用而生。但绿色生态建筑涉及的内容广泛繁杂,有些教材编写内容泛滥空洞,有些却过于单一,能够既全面又深入讲述的教材少之又少,所以在教材甄选及教学内容方面需要酌情研究和调整。

2、建筑物理基础知识薄弱

在讲述关于建筑通风、保温、散热等设计策略的内容时,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建筑物理知识基础才能够深入理解和应用,而建筑物理课程是在建筑学四年级才开展的课程,这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内容上作出适当的添加调整来弥补教学安排上的不足。

3、学生观念不重视

生态智能建筑课程并非建筑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同时作为理论课,一般学生很难在心理上对其引起重视,所以需要通过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改进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

三、教学内容改革

1、甄选教材,整编内容

经过反复甄选对比,选定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的《生态建筑》一书作为本课教材,这本书内容全面丰富,由于学时限定,所以选定生态建筑概论、气候适宜性设计策略、节能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生态建筑实践及绿色生态建筑评价等重点章节进行整编讲授,使学生从最基础的理论认知、生态设计策略原理理解及应用到实践案例解析、如何客观正确评价绿色生态建筑有一个全面且层层深入的学习过程。同时,对教材其它内容进行概述补充,使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有序。

2、适当添加基础原理内容

鉴于三年级学生建筑物理知识的缺乏,适当添加气候环境与建筑章节,讲述人体热特征、室内热环境及室外气候因子构成要素,梳理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气候要素在生态设计中的重要作用,阐述热传递及自然通风的物理原理,为后面章节的掌握打下基础。

3、系统化案例,加强解析

生态建筑实践部分是重点章节,教材将实践案例通过低技术、中间技术、高技术三类进行划分介绍,其中许多案例的生态设计手段雷同且内容浅显,不易深入解析。本课通过对该部分教材内容及课外资料的整合,将实践案例以生态建筑大师及作品的方式进行分类讲解,不仅能够系统化案例,对大师代表作进行深入解析,主次有序;同时还能横向探讨不同建筑大师的生态设计思想和生态设计手段,既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加深印象。

四、教学方法的改进

1、分组合作,教学互动

在气候环境和建筑章节,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中国传统民居作为出发点,设置对传统民居生态启示的探讨环节,引导学生讨论思考不同的气候环境对建筑形式的影响及作用。组织同学们结合各自家乡的气候环境及民居类型进行分组研究,从生态学的角度解析山西窑洞、新疆阿以旺、福建土楼、草原蒙古包、徽州民居、北京四合院、湘西吊脚楼、山东海草房、东北大院等不同民居的生态性,通过相关居住体验的分享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每组以PPT汇报的方式作为最终成果的展示。通过以上教学方法的调整,强调以学生学习为主,老师教化为辅,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大大调动起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协作配合、自我表达的能力,达到了教学互动,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计练习强化理论实践

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专业设计课,但在学生阶段大多数的设计作业都停留在方案初步阶段,极少能够深入到技术实践层面进行设计,而且设计课程一般不在这个方面做硬性要求,这也就导致了很多同学在做设计的时候只考虑基本功能和造型,很少考虑到建筑在面临实际问题时所处的复杂现实环境,更不可能从气候环境及生态节能的角度出发进行设计。本门课程结课考核并不采用常规的考试方式,而是自行编订小型生态建筑设计任务书,其内容或结合绿色生态建筑竞赛项目,或设定功能相对简单、耗时不长且易深入设计的小型建筑作为设计题目。重点要求学生运用生态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完成建筑设计,并作为重要的考核依据。这样既检验了学生对前面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又及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以生态节能的设计思维切入设计,加强了学生的设计实践和创新能力。

3、拓展学习

当前,绿色、生态及可持续建筑已经逐渐成为国际建筑学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1],与之相关的各类硬技术和软技术也日趋完善。如何有效地培养和提升建筑学专业学生在绿色、生态及可持续建筑的创新设计能力,是建筑学专业教改研究与实践的一个重要方向[2]。所以我在教授该课时会穿插介绍ECOTECT、Weather Tool、PHOENICS等模拟分析软件以供学生课外拓展学习。软件模拟是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手段对建筑设计方案的环境性能进行模拟演示,是近10年来发展起来的科学的辅助设计手段,是软技术的重要体现。它能激发学生从更加科学量化的角度分析和探索绿色生态建筑设计策略的热情和积极性。[3]

与此同时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台达杯、绿色建筑设计大赛等创新性设计竞赛,给予学生帮助和辅导,通过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创新设计的内在动力和积极性,从侧面提高了学生的绿色生态建筑创新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五、结语

通过对生态智能建筑课程各项问题的总结,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都予以了研究和改进,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系统全面地掌握生态建筑理论知识,并在其设计主干课程中正确运用生态节能的设计方法和策略;同时通过实践练习强化学生绿色创新设计思维,提高综合设计水平,培养出实践创新型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仲德昆,陈静.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建筑学教育思考[J].建筑学报,2007( 1) : 1-4.

[2]宗德新,曾旭东,王景阳. 基于建筑性能模拟技术的绿色建筑设计教学实践与思考[J].室内设计,2012( 4) : 13 - 17

[3] 刘煜,刘京华,李静,杨卫丽,毕景龙. 提升绿色建筑创新设计能力的教改探索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 2013(6):137-142

第5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育;合作学习

众所周知,语言学习是学习的基础,语言学习的掌握程度往往对于其他自然科学类课程学习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学是教学当中的重中之重,而小学语文是语文教学中的启蒙阶段,也是最基础的部分,如若是起步阶段没有学习好,往后的学习往往会面临巨大的困难。

一、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形式远远大于内容

新模式,新气象,学生早已厌倦单一的、按部就班的学习模式。由此,小学语文教育将摒弃以往的教学模式,将改革两步走。第一步,老师放权,让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进行学习,自主学习语文,可以学习课本也可以学习课外书籍。老师也乐得轻松,对于学生的学习成果(考试)也是鼓励为主,对于学生将文章断章取义或者答不对题也会做出他对文章有不一样的理解程度的解释,对于学生的作文没有内容解释为没有生活经验,需要增加生活经验的回答。

第二步,公开课和教研课的流行。学校为了展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后老师和学生呈现的新面貌,通常会举办一些刚开课和教研课来展现成果,而每个老师和同学都会为此精心准备,老师将每一句话都精挑细琢,所用语言和语气恰到好处,将课堂上每一个节奏把握到分秒,而每一位学生都做认认真真学习状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一整场表演,过来观摩学习的老师和领导频频夸奖和效仿。这分明就是已经导演好的一场秀而已。

对于这两步,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普遍存在的两个现象,对于第一步,语文老师对于语文的教育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也应该让学生自由的发挥这样才能在交流中学习语言,然而作为教育,老师应该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放任自由,对于错误的理解和必须掌握的能力是不能有马虎的。对于第二步,公开课和教研课是用来展示平时的教学成果的,为呈现最好的课堂状态,稍微准备一下是理所应当的,以表重视,但是为一堂课而费尽心思,惺惺作态已经走向歧途。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过度自由发挥,远离课本

书本上的课文学生学起来是有一点乏味,然后教育系统制定的教育大纲并不是随意制定,是根据经验和强大的理论支撑制定的最合理的教育体系,老师为了提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经常会用课外的一些只是来吸引学生,同时对于学生的基本价值观和世界观起来一种变相的扭曲。例如:在长期以往蜜蜂是象征着勤劳和忠诚的标志,同时也是大自然的搬运工,是应该被尊重和保护的,然而有一本非著名的科学杂志上做出调研提出的结果是:80%的蜜蜂在工作中都是飞来飞去混点并没有工作,而当他们工作搬运花粉的时候只是因为女蜂王或者自己饿了才会劳动,一位老师看去了,还讲给学生听了,这样不仅仅误导了学生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同时还是一种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首先不说那篇杂志的权威性,同时对于学生而言,正是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时候,老师不应该将这些非正常的东西那到课堂上来。第二,远离课本的后果就是在教学中没有一个准确的标准和步骤,学生学习的没有章法,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非语文类容太多,语文内容太少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为了将内容更加生动形象的讲解给学生听,让学生更加能理解内容采用一些方法是可以的,也是提倡的。但是,反观现在的语文教学,老师制作精美的课件PPT,配上生动的画面,通过这些非语文类的形式将课文中的情感和内容表现给同学看。然而,这已经偏离了学习语文的初衷,语文和语言的学习就是应该在对话和文字中间通过单纯的对话和语言表述表达情感,学生需要学习的就是这样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并不是要通过借助其他辅助的硬件和软件来表达。不错,语文是一门基础的综合性的课程,包容其他所有的课程,上到天文,下至地理等自然科学,同时也含纳人文科学、思想道德境界等,但其首先语文是一门课程,有自己学习内容,有自己学习流程,其次才去探讨他的其他价值。语文课就应该学习“语文”。

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应该注意的重点

1.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内容最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书本上的内容才是学生应该学习的重点,其他形式上的东西可以适当增加,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老师的教学质量,然而评价老师教学质量的标准是学生能否从老师这里学习他们应该学习的知识,而不是公开课和教研课有多么的动听,学生是多么的配合演出。学生可以在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自己可以根据老师的推荐和自己的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课外书籍和其他形式的途径来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提高自己对知识的理解程度,然而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学习好书本类容的前提下进行。老师提倡的自主学习亦是如此,老师应该把控和引导学生走向正规的道路上,不能让学生过度自由,否则在启蒙阶段学生走向歧途,后果难以挽回。

2.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应该掌握尺度

一百个人眼中有一百个哈姆雷特,这个说法没错,但是在小学语文教育当中,小孩子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式启蒙阶段,老师对于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一点也不夸张的说,小学语文老师的三观就是学生最开始的三观。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小学语文老师必须摆正三观,将积极向上的三观呈现给学生,而不能将成人世界里面世俗的观念带到小学语文课堂上。

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应该是积极向上的,课堂上允许提成不同的观点,这也是提倡的,但是在原则上和大是大非上的观点,老师应该把控好,学生可以提出自己任何一种理解和想法,在对事物和情感的理解方面每个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但是在人生观、价值观的走向方面老师应该将学生引导在正确的、积极向上的道路上。

3.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应该更加注重课本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老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方式给学生讲解内容,同时通过推荐良好的适合的课外书籍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这是都是提倡的,然而,老师必须要将课本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课本的制定和教学大纲的制定是多少教育工作者的心血,是通过强大的理论支撑是常年累计的经验才得出的精华,是最适合当今小学生学习的一套流程和走向。所以老师应该以课本为主,同时还应该注意,语文学习就是学习对语言和文字的理解和表达的,这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最重要的目的,不能本末倒置。

三、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存在很多问题,是教育改革中普遍的问题,更加多的是对于改革老师和教育工作者理解的不够透彻,同时也是形式主义作祟。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职责就是育人,所以我们最重要的目的是将我们的教育学生的能力和引导他们有一个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所以,在教育工作当中是不能有原则性错误的,一旦有原则性错误酿成的将是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坚守原则,认准自己的使命。

参考文献:

第6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关键词: 工作过程教学法 PROTEL 实施过程

1.引言

为培养学生印刷电路板的设计能力,高职高专院校为电子信息类学生开设了PROTEL辅助设计课程,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理论+实验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核心,学生围绕老师课堂上教的知识,课后在实验室做实验对课堂知识进行验证。整个教学过程老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在被学习中,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为全面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及其弊端,并力主倡导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新模式孕育而生。

2.工作过程教学法的介绍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法主要是以学生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重在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只是教学过程的指导者与引导者。教师应事先把课程分解成几个知识点,每几个知识点形成一个项目任务,每个项目都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这样学生既能加深已有知识点的掌握,又能学习新知识点,学生根据这项项目任务的要求自主设计学习过程。整个过程学生是主角,学生既在学中做,又在做中学。该教学法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积累相关的项目经验。项目的实施过程可以让小组里的学生轮换角色,这样可以让每个学生切实体会印刷电路板的制作过程,并且能够提高相关的整体规划、设计、实施和交流方面的能力。

3.工作过程教学法的实施过程

工作过程教学法的项目设计应当明确而适度,要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能力与水平,并且能够渐进式地提高学生的印刷电路板设计能力,从实际情况出发,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及学习能力,实验实训中心配合PROTEL课程教研组制定了具体的项目及实施过程。课前任课老师对项目所用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并进行操作演示,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设定好相关的问题,以促使学生认真实施项目。下课前任课老师根据学生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并引出下一个项目要用到的知识点,并提醒学生要预习的知识点,让学生自主寻找项目完成所需的路径,但都应严格遵守图1所示的操作流程。

在学生践行项目的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关注每组的项目进展情况,对于简单的项目可以实行一人一个项目,对于较难的项目可以适当增加人数。在PCB图打印前,学生主要是在实验室电脑机房进行操作,此时老师要来回巡视学生的操作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并启发式地解答学生的疑难问题,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适当加深、拓宽知识面,做到有的放矢。

将PCB图转印到铜板上时,制板机的温度高达120多摄氏度,要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另外为加快腐蚀速度,用热水稀释氯化铁。腐蚀后的废液要统一处理,以防污染。为防止焊盘在打孔时被钻头打坏掉,教师事先要提醒学生把焊盘适当做大。

在整个过程中,教研组在教学中发现成就感越强的学生求知的欲望越强,学习的效果越好。所以项目实施过程不能操之过急,要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由易到难,力争让学生能够在每个项目上有所成,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

4.教学点评

教学点评是工作过程教学法重要的环节。教师应总结每个项目实施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重点讲解与操作演示,对于表现好的学生要给予肯定。这样做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好处:一是可以让学生牢记容易犯错误和疏忽的地方,有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完善知识体系。二是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老师对学生工作的肯定,是对学生学习的最好表扬,有了这份肯定,学生就有继续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

5.结语

工作过程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重结果不重过程、重理论讲解不重操作等缺点,用项目任务驱动学生的求知欲,用过程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实物制作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提高PROTEL课程教学效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及力,张涛,王永成.Protel99SE原理图与PCB设计教程(第2版)[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2]侯继红,李向东.Protel 99SE实用技术教程[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

[3]侯睿.任务教学法在Protel 99 se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7,(1):66-68.

[4]梁雄友.项目式教学法在PROTEL教学中的应用[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9).

第7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1.高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很多变化。以前,教师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给同学们板书,在传统化学教学中,大部分的髙校学生都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的知识,死记硬背,完全忽视了化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髙职学生在无机与分析化学学习中,学生结合实际思考的能力一直不足,很多学生仅仅会运用书本的知识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对于日常见到的化学实例没有足够的应变能力,缺乏足够的创新思维,因此,有必要提倡实验教学的教学模式。

2.现有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不足

就目前而言,在高职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由于学生的本身学习能力有限,对于接收一门新学科时学生往往就很容易形成一些不好的学习习惯。在高职化学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下几种情况:'

2.1教学方法陈旧

由于高职学校不是主要教授学生化学学习的,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会特意注意对于化学教学方案的研究,就会形成沿用了很多年的化学教学方案一直没有更改。在缺乏创新的情况下,一方面给教师带来教学生的乏味,进而使得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多数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的灌输式教学方法。

2.2部分学生对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

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由于化学不是专业课,感觉对于自己以后的发展帮助也不是很大,主动放弃了对于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只是单纯在应付任务似的进行学习。大多数在化学学习中,由于很多学生的基础差,底子薄。

2.3学得多、用得少

学生在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学习中,多部分时间精力都花费在了去熟记反应方程式、化学元素等书面的知识,简单地为了满足考试的需要,完全忽视了学习一门学科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3.提高学生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途径

    3.1开展丰富多彩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课外活动

对于髙职院校化学教学来说,单单依靠在课堂上教师进行教授的化学知识,完全不能满足对于一门自然学科灵活运用的实际需要,必要的进行化学实验课外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不仅需要好的课堂教授教学模式,还应该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问的沟通和交流机会。及时解决学生对于化学学习中遇到的困惑,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行为特点,及时将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作为实际需求的基础,解决学生的实际需要作为基本出发点,进行丰富的课外活动。

3.2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我们掌握一门自然学科的根本,就是能够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就要有一定的创新思维。很多国家实行了弹性教学的教学模式,让同学在学习时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化学课程进行学习。在化学教学模式的设置中,可以选择:以某个主题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教学实验;以应用创新模式为主的教学;安排组织化学专题活动等等,利用这种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同学的学习热情,积极培养他们对于化学的学习热情,提高综合性、创新性学习。

4.结语

本文就高职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就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进行高校化学教学方案改善,以期提髙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改善高职学生化学的创新思维的目标,促进髙校的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发展。

第8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关键字:高职学生 学情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353 文献标识码: A

《汽轮机设备及运行》是高职高专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学生所学的一门专业核心课,该课程的内容非常复杂,如汽轮机原理涉及到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方面的知识;汽轮机的调节涉及自动控制方面的知识;汽轮机的本体结构涉及到工程力学方面的知识;凝气设备的学习用到了传热学方面的知识;可见要学好该课程需要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但是高职学生大多数基础差,底子薄,对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靠,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要想学好这门课程真是难上加难,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老师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就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几点思考。

一、教材内容的处理

第一章汽轮机概述和第二章汽轮机的工作原理为基础知识模块,该模块要通过详细讲解,让学生明确汽轮机是如何实现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在转换过程中效率和损失;在教学中将第三章汽轮机的变工况和第四章汽轮机的本体结构顺序调换,在明确汽轮机结构的基础上更有利于学习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学习第五章汽轮机凝气设备及运行时,有效地结合传热实训室和流体输送实训室的设备化难为易,针对陕北地区的特点,着重给学生介绍空冷系统;第六章汽轮机的调节系统简要介绍调节的任务,调节系统的组成及汽轮机的油系统,将复杂的调节原理和调节逻辑删掉,该部分知识建议自动控制老师给予强化,学生只要明确正常运行时是如何调节的,事故情况下是如何保护汽轮机的即可,第七章汽轮机的运行简要介绍,后续单元机组集控运行中会花大量的时间介绍该部分内容,从而有效的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和时间的浪费。

二、教学方法改革

1、感性认识,自己动手

目标和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堂理论教学之前以及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环节。如在讲解汽轮机概述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风车,应用类比教学法讲风车和汽轮机的转子部分类比,从而直观地明确汽轮机的基本构造。同时,让学生参观教学模型、观看教学录像,在讲解汽轮机本体时,老师放映大量的多媒体文件,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动手做汽轮机模型,通过做模型,学生对汽轮机的结构有了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汽轮机的工作原理。在做模型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到了汽轮机的构造,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2、知识迁移,转化吸收

热工基础与泵与风机课程中一些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地利用到汽轮机工作原理这一章节,通过教师提问、引导,让学生把该部分知识迁移并应用于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如讲解蒸汽在喷嘴中实现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中的几何条件时,要充分激发学生的热情,回顾马赫数相关知识,并将该部分知识应用到新内容的学习中。

3、理实一体,化难为易

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技能培养,强化学生的推理能力,由于高职生的数学功底差,为此可将理论穿插于实践过程中,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尤其是对那些理论深奥的内容,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汽轮机变工况章节中,公式的推导较复杂,现场不需要进行复杂的运算,可直接写出公式,让学生讨论规律,教师点评,以表格的形式将结论梳理,方便学生掌握,然后再引申到现场应用较多的凝汽式汽轮机的监视段压力详细地进行重点讲解,并列举几个监视段压力在实际中应用的例子使讲解更生动形象,同时,可以在仿真机上设计典型工况,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蒸汽流量变化时其他参数的变化规律;其次讲解汽轮机的调节方式时,可以让学生利用仿真调用DEH操作画面,让学生观看几种调节方式切换时阀门的状态有何变化,这样就把复杂的抽象的理论简化了;介绍油系统和抗燃油系统时,以仿真机汽轮机油系统投运操作为载体,让学生在操作中明确油系统的任务、组成、工作流程及各主要设备的作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立杆见影,学生更容易在操作中获得知识。

4、引导激发、寓教于乐

在工科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的内容枯燥、单一,学生的学习氛围差,如何让课程成为欢声笑语的课堂?如何实现教学中寓教于乐,浅显易懂?需要教师花大量的功夫,如在讲汽轮机真空的形成时, 可以解释为什么暖水瓶在水变得冷时, 瓶塞难以拔出等,在讲抽气设备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实训室的射水抽气器去思考抽气器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在讲解汽轮机油系统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北方夏天,家里的食用油处于液体状态,而在北方冬天,家里的食用油就黏在一起,引发学生思考汽轮机的油系统用油状态应该怎么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油系统需要油的油温有一定的要求这个结论。

5、归纳总结,梳理主线

归纳和总结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强化至关重要,在近几年教学中,发现大多数学生习惯于“喂着吃”,不知道“找食吃”,学完一门课程对课程的宏观把握远远不够,因此,在教学中,多教学生归纳总结,例如在学习完汽轮机的工作原理这一章时,让学生利用2课时的时间分小组命名一套单元测试题,学生在出题的过程中对本章节的内容总体有了把握,同时对该章节的知识主线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及时、有效地归纳总结,对于学生掌握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6、加强创新,提升能力

课程实验特别是一些专业课程实验,受到场地和实验设备台套数限制,面临的教学压力就更大了。同一个实验,指导教师要在几天时间内不断重复十几次甚至几十次,在这种情况下,实验教学难免照本宣科、留于形式。教师没有太多精力用于扩展实验内容,拓宽学生思路,引导和协助学生完成实验指导或实验教材以外的实验内容。学生做实验只是按照实验指导或实验教材给出的步骤、方法,验证教材内容中的原理和定律。在这种习惯性的思想指导下的实验教学,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挥也不可能得到足够的重视,这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研究型实验教学注重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发挥,改变学生完成任务了事的被动学习。

三、注重解决实验教学需解决的硬件问题

设备陈旧,且实验设备与实际生产设备差别大。实验用测振转子多为单跨、刚性转子,而实际汽轮机组均为多跨、刚性连接的挠性转子;测试手段落后,测试数据单一,无法实现综合分析需求;数据处理落后,速度慢,数据再现性差,不适合现场应用。学生实验过程中对测试对象和测试设备的了解及使用、数据处理等,都已经不能满足实际生产的需要,教学设施、教学方法应与时俱进,根据科学技术和生产发展不断进行更新调整。因此我们提出在主要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的改革思路。为此,重新设计、加工了新的振动实验系统。转子系统紧密结合实际汽轮机设备结构和运行特点,同时也采用了先进的测试设备和数据处理工具,该系统具有故障诊断、信号分析、转子和轴系振动测试等功能,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兼顾了仪器与软件分析的优势,在汽轮机转子振动故障诊断课题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实验系统结合了实际设备和实际的技术应用,很好的实现了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能进行汽轮机转子振动故障分析、诊断及相关课题研究。

四、结语

汽轮机设备及运行课程作为高职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之一, 一直被认为是一门难教、难学的课程,本门就教材内容的处理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但这些实践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继续完善和探索实践。

【参考文献】

1.汽轮机原理课堂教学方式的思考[J].科技信息,2008,(24):257.

2.首要教学原理在“汽轮机原理”精品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课程教材,2008,(4):82-85

第9篇:教学改革及研究范文

一、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师生关系错位,兴趣度较低。

师生关系错位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学改革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在数学课堂上,很多学生都没有主动权,无法实现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必须被动地接受老师的填鸭式教学,这在根本上降低了数学教学效果。这种缺乏教学互动的课堂,势必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于他们主动性的发挥。

2.缺乏对于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

不少数学教学课堂上,过多地强调知识的学习和传输,忽视了对于学习方法、学习技能的训练和教导,不利于学生初中数学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为了更好地迎合各类考试,不得不增加知识本身的学习时间,忽视了对于思维能力、学习方法等综合素质的锻炼,这对于学生未来数学的学习十分不利。

3.缺乏有效的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作为教学反思的重要体现,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然而,在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时候,仅仅通过对于学生成绩、做题能力、做题速度等方面的片面评价,忽视了对于他们日常学习表现、个人创新素质等要素的有效整合,这在根本上降低了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的有效性,不利于师生之间的反思,这对于日后数学教学行为的督导和促进是十分不利的,必须要对这一问题进行有效的反思和解决,推进教学进步。

二、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对策研究

1.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此来不断地提升教学效果。在数学教学中,应该让师生彼此尊重、信任,创造和谐、宽容的数学学习气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实践。教师是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应该积极地寻找有效的教学资源,并与学生展开有效的互动,积极回答学生的疑难点,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够促进师生交流和互动,在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的时候,能够向老师提问,从而实现有效的引导和点拨,促进初中数学教学效果的提升。

2.优化教学,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数学教学效果的关键。在进行初中数学教学时,作为老师,应该善于采取灵活的教学方式,比如情境教学、生活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来开启学生的创造力和参与热情,以此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学生本身的视野、思维、情感、大脑等各个方面的要素才能够得以共同调动,从而从根本上保证数学教学的有趣性,为教学效果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深化教学改革。

3.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注重对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技能和综合能力,应该将这种指导贯彻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第一,实现有效的预习指导。在进行数学课堂预习的时候,应该有针对性地来实现自学,找到预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从而更有效地进行后续学习。第二,在数学课堂过程中进行有效指导,包括教会学生应该如何听课笔记,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小结等,提升数学课堂的专注度。第三,实现有效的作业指导。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提倡学生能够积极探索多种数学学习思想和方法,以此来更加快速地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举一反三的能力,促进他们更好地进步。

4.构建科学的初中数学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