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

第1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 色彩感知力 培养 提高

一、色彩感知力培养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

色彩感知力的培养对于小学生的重要性,首先在于美术的重要性。美术教育是小学生美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培养的是小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提升他们的心灵层次。而审美能力和心灵层次,关系着一个人整体的品质,不论他们未来进行怎样的生活、从事怎样的工作,都对其起着重要的作用。人在小学这个阶段,心灵还是天真而纯粹的,如同一张白纸,为其涂抹怎样的色彩,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人生底色。而且他们这时受理念和逻辑的困缚还较低,其认知方式还是感知式的,因此尤其适合进行以美术等为手段的审美式心灵的培养[1]。

然后便是色彩在美术中的重要性。美术的构成包含两大部分,一个是形体,一个便是色彩。事物在人的视觉中呈现,正在于其具有形体和色彩;而人之所以有感觉和理解,又正在于人有视觉等信息管道。因此色彩对于人感受和理解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再加上人的一切都是以感受和理解为基础的,色彩对于人的基础性、整体性的作用就越发的重要。而且澳大利亚的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明,人的年龄越小,其对事物的认识、辨别和选择,便越倾向侧重于色彩。因此对于小学生而言,色彩相比形体,有着更大的重要性。这无疑使对小学生进行色彩相关的培养的重要性,更添了一层砝码。

最后,不论是从事绘画还是鉴赏,能够很好的理解和把握色彩,都需要做到核心的一点――具备色彩感知力。艺术虽然需要理性的成分,但根本是依赖感觉和感受的,色彩自然更不例外。因此,实现对小学生色彩感受力的培养,就成为这一切的关键所在。

二、提高小学生色彩感知力的途径

1、加强对色彩基础知识的学习

虽然对于小学生的美术教育来说,引导其欣赏和培养其兴趣是最主要的,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在其次。但不可否认,一定的知识和理论学习也是必要的,因为通过知识和理论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形成一种理解,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欣赏和使用色彩。否则,学生对色彩的感受和使用就很可能盲目、吃力和造成偏差。因此,对于小学生色彩感受力的提高,加强其基础知识的学习是十分必要和有用的。

小学美术课本在色彩知识上的设置,随着年级的高低也是从浅到深进行设置的,这便是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在三原色、三间色、冷色、暖色、对比色、柔和色、明度、纯度等知识的教授上,教师可以通过每节课回顾前一节课内容,并定时进行前段时间知识总结的方式,来加强学生的记忆。同时,为了使学生更形象的认知这些概念,也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在授课上可以用以绘画作品、玩具、服装等进行示例,和引导他们自己进行分析的方式,来提高他们对知识的运用率,以加深他们的认知、理解和记忆,并促使他们最终形成自己的整体性知识记忆链。

2、加强对色彩节奏感的理解

所谓色彩节奏,是指画面色彩中明度、纯度等各种因素的合理配置搭配所形成的一种韵律感和节奏感,是形成画面视觉效果,并进而达成绘画意蕴的关键所在[3]。因此,加强学生对色彩节奏感的理解和感受,是提高他们色彩感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在实际的教学上,教师可以选择节奏韵律感突出的一副画作、玩具或服装,引导学生找出其中最亮的颜色、最暗的颜色、最纯的颜色、最灰的颜色,以及中间明度和纯度的颜色,这样他们就能对构成画面节奏感的各色彩因素有一个大概的了解。紧接着,教师可以通过技术处理,降低画面中最亮颜色的明度、最纯颜色的纯度,或者提高画面中最暗颜色的明度、最灰颜色的纯度,又或者去掉这些对比颜色中的一种或全部去掉,那么画面的效果因为对比减弱、色彩节奏感降低就会马上变差。这样,学生对色彩节奏感的理解和感悟,就会更加形象而深刻。

3、加强对色彩情感的体悟

以上两种提高学生色彩感知力的方法,都是比较基础性和技术性的。更根本的提高学生色彩感知力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对色彩情感的体悟。所谓“色彩感知”,重点就在“感知”上。而且色彩的最终目的,也是表达情感和从情感上实现审美的目的。因此,加强小学生对色彩情感的体悟,是提高小学生色彩感知力的关键所在,有着极大的重要性。

在实际教学上,教师可以选择那些情感的表达更加依赖于色彩的绘画作品或其他艺术作品,先让学生观赏作品,然后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通过自己对作品内涵的了解,来引导、提示和印证学生的感受。这一部分的工作做完,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紧接着,教师要结合着画作,向学生讲述色彩的运用和这些表达出的情感之间的关系,形象的说明加上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必定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们对色彩情感的体悟。需要注意的是,这样的训练要经常而持续地进行,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形成稳定的色彩修养,而仅仅一次两次的练习是不够的,不足以达成目的。适合这个训练选择的绘画作品有很多,比如西方伦勃朗、梵高、塞尚、野兽派的绘画,中国齐白石“红花墨叶”的花鸟国画等。

总之,对小学生色彩感受力的培养,是一个既需要合理科学的方法和程序,也需要长期持续进行的课题,需要教师有着充分的认知、合理的实践和持之以恒的坚持。这需要教师具备认真的态度和巨大的努力,但却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佟彩华.培养小学生色彩感知力的教学点滴[J],新课程(小学版),2010(1).

第2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1.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太过死板。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都是单纯地给学生出一些命题作业或课堂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局限在各种规定的图形里面,失去了自己的想象,这样的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单方面的知识传授无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压抑了他们的思想和想象天赋。这种教学完全忽视了学生的存在,无法实现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1.2缺乏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当前的小学美术教学,很多教师往往不重视这一点,在课堂上缺乏正确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无法实现。所以,掌握合适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小学美术教育有很重要的意义。

1.3实体教材的运用太少。美术教育比较抽象,对于小学生来讲,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一些困难,因为他们的思想还没有发育完全,对很多东西的想象力还不够。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在课堂上几乎不会用到实体教具,学生很难想象出立体图形,这对小学美术的教学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2.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

2.1采用?`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形式大多数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按照教材上的内容一味的讲给学生听,很少给学生动手的机会,也不重视实际的教学效果如何,就更不会关心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适用于小学美术教学,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老师应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可以借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当中,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要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美术的魅力。

2.2准确把握学生心理培养和提高创新意识。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引导,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要求太高。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地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绘画时能够放下约束,能够充分地展开想象,自由的发挥,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世界的认知。

由于小学生具有非常强烈的主观意识,因此在绘画时会表现出不拘一格的特点,能够大胆使用各种颜色和图案。而小学生的想法也是天马行空,往往表现出大人们常常忽略的场景,使的学生的画作能够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学生绘画过程中美术教师应该抓住这一特点进行鼓励并加以适当引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能频繁的干预小学生的自主思维,在美术课堂中要给学生足够的实践和空间进行独立思考。

2.3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在教学中多学科交叉教学,综合性的教学,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单调的绘画已经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创造性的教师会结合现代技术给学生带来全新的信息。同时教师的前沿性有利于教师接触新的知识,新概念,提升教学的质量。很多学生在美术绘画中,有时不知道怎么绘画,有时不知道自己的作品是否美,就会失去对美术的兴趣,绘画技能的巩固有利于学生对美术的兴趣有所提高。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小学美术课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扎实的基本功和绘画技巧有利于学生对美术进行进一步的探索。

2.4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对于学生而言,被动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探索、尝试等方式来发挥个体的创新意识。问题意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自自主学习能力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意识主要指学生具有自己探讨、积极思考、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阐述问题等自觉的心理活动,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有内在的关系,创新精神就是“对问题意识的一种比较全面的阐释”。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指导学生自主探究,寻找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策略。

第3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基础知识

一、改革与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教学方法却不然,结合规律的发展可以延伸出更多的教学方法。新课改实施标准中,对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含义。比如,将更多的创新教学方法融入课程教学内容中,使得课程教学内容更加新颖,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理念忽略了对小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但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社会更加需要的是具有更多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多功能人才。小学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而且作为小学教学的重要学科,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培养小学生深层次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智商以及情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表演、绘画以及唱歌、讨论等小组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掌握知识。

二、注重开展高质量备课

小学语文教师要为学生上一堂精彩的课,就必须提前做好备课。唯有如此,才能真正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果。教师也要关注学生在课前以及课后的信息反馈工作,通过了解学生的信息反馈,不断改善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进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高品质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也要从小学语文教材内容出发,对单元之间、语文知识重点内容、结构体系进行了解,并且找到内在联系,使教师找到有效教学的方法和手段。备课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寻找一些与学生实际相关或者学生容易感兴趣的话题,促使学生产生想要学习的兴趣。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迎合新课改实施的标准,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在实践探索中寻找可以实施的方法及手段,进而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

第4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一、人文精神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意义 

小学生在美术课程中,能了解多样性的文化知识,从而培养其审美情趣。由于小学生阅历不丰富,同时价值观尚未成型,通过美术课程能增强学生对人文环境的了解,体会人文知识的魅力,并且学习到我国悠久知识的博大精深。将人文理念渗透于美术教学中,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其爱国情怀。在素质教育环境中,美术教师应坚持与时俱进的理念,注重在教学中引导学习接触人文性知识,使其掌握最基本的美术文化知识与美术绘画技巧,同时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在当前美术教学课程中,要求教师具有人文关怀,使学生能将真情实感融入美术作品中,在调动美术学习积极性的过程中,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从而达到美术教学目标。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对策 

美术不仅是一门艺术学科,也是一门人文课程。通过学习美术知识,能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进入放松的学习状态。因此美术教师应将人文元素运用于课程活动中,从多个方面将小学生的学习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能认同艺术文化。教师应将人文理念渗透于整个美术教学中,可以采用下列对策。 

1、创设生活情境,渗透人文理念。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为主体,准备充足的教学材料,包括教具、美术图片等,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教师在美术知识讲解期间,不应全面讲解文本知识,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对教材进行部分借鉴,充分发挥美术教材优势,使教学方法更灵活。教师应积极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使课程内容更具针对性,也能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知识的积极性。譬如在“材料表现力”一课中,根据新课标教学目标,本次学习内容要点有:材料准备、作品制作、观察实践。在本次章节学习里,教师可以将道具设置为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软泥,当教师讲解完制作方法后,学生可以通过造型设置来体验艺术作品的静态美,同时可以借助其他元素使造型更丰满,如彩带、卡纸等,也使学生意识到原材料的价值,该模式还能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2、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感知人文魅力。由于小学生正处于发育阶段,这一时期的学生可塑性较强,美术教师应抓住这一优势采用激励对策,鼓励学生积极解决美术学习中遇到的难题,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促进其今后的发展。美术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期间,不能一概而论,需要从多个角度考量,包括学生的学习模式、绘画技巧运用能力、元素协调性等,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从而使学生能朝更科学的方向努力。由于某些学生美术基础薄弱,教师应多帮助这类学生,使学生在教师的认可下积极学习美术课程。譬如在“绘画彩陶”课程中,可以将班级以小组的形式划分,使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收集与彩陶作品有关的资料,同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该过程能使学生构建团队协作理念,通过自主搜寻材料,接触丰富的彩陶作品,能锻炼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讲授彩陶绘画知识,避免过于学术性,使小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另外,为了调动学生绘制美术作品的积极性,学校还可以举办美术作品比赛,将优秀作品陈列于美术展区,同时贴上学生的基本信息标签,这也是学校尊重学生美术的重要体现。 

3、运用多样性元素,培养人文精神。为了将趣味元素运用于美术课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理念,借助丰富的颜色来勾勒填补作品,当艺术概念可视化后,能提高美术教学效率。在“五彩缤纷的花园”课程中,教师应提前讲解色彩搭配知识,使学生逐渐构建审美意识,能从更科学的角度运用色彩元素。为了使学生将思想感情渗透于美术作品中,教师可以准备与花园有关的作文、诗歌,并邀请同学上台朗读。在文学的熏陶下,学生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花园的魅力。通过聆听钢琴曲、大自然音效等,能使学生想象出一幅美丽的花园景象。通过上述练习,学生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使花园景象呈现在纸上。由于每位同学生活的环境具有差异性,其作品风格也有不同点,教师应尊重个体差异性,并鼓励学生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创造美术作品,如水彩绘画、张贴剪纸、捏造彩泥等,当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中创作时,其思维将更开阔。 

三、结语 

综上所述,美术教师不仅应讲授美术知识,而且应在教学期间应渗透人文教育理念,使学生在美术作品中感受人文精神的魅力,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日常生活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完善其人格。 

参考文献: 

第5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美术;艺术;素质教育

美术是一种视觉艺术,它借助线条和色彩等物质材料,利用视觉的直观形象反映社会生活和自然现象。小学课程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儿童画创作,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审美观,鉴赏能力和创作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和谐的发展,使他们自身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我在此谈谈儿童绘画与小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善于儿童画学习

1、儿童绘画与德育

儿童绘画课的教育不同与政治课的直接的道德说教和法律课强制性的约束。它是以艺术形象作用与人的情感,使学生受到优秀的美术作品的感染,并具有对生活中美与丑的鉴赏能力。从而使绘画创作在教学中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德”的教育,德育与美育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在对学生进行美的陶冶之时,还要有意识地传输道德规范,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如我在引导学生欣赏《珍惜我们的环境》这幅画时,不仅讲工业污染,还联系了生活垃圾的污染,教育学生珍惜生活环境,不乱扔废纸,不乱抹乱画等如:四年级上学期美术课中《漫画》一课,学生创作时,我结合课本的内容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漫画中常用的创作手法,在欣赏作品《自食其果》时向同学们介绍:这幅画用的是夸张手法,把社会上现象贪吃的老鼠,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忘记了做人的原则,最后因为肚子过大不消化,结果出不去瓶子,后果可想而知等等。通过讲解,赞美祖国建设的新成就,讽刺批评不良的社会现象,促使学生实施美好的行为。因此,儿童绘画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和为热爱生活而献身的进取精神。从而使美术教育起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作用。

2、儿童绘画与智育

儿童绘画教学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同时也进行智育教育。属于智育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和开发智力的组成部分。大家都知道美术教学包括美术工龄、美术品种、美术史、造型、透视、色彩等等,本身就是现代人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儿童绘画对学生进行的观察、表现、制作和创作技能的训练,可以促进构成人的智力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与想像力的发展。记忆画和想像画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每逢新学期开学,我都要布置学生描绘假期生活。几个学期坚持下来,学生在绘画语言的表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有的同学甚至把整个麦收场面画了下来,画面上有麦田、远山、道路、脱粒机、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汽车和忙碌的人群等,内容丰富,形体正确,近大远小的透视规律也得到初步体现。这么复杂的场面,若不具备一定的表现能力和观察能力是难以描述的。

美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人们随时随地都能看见到好的与坏的事物。而小学生正处在生理发育阶段,他们绘画的演进是渐变的,其历程毫无割裂的痕迹,没有明显的变化。从绘画的涂鸦期到写实期,他们经历了形态的模糊认识、理解、记忆到追求形象完美的创作,这都是学生经过观察、分析、比较、思考和判断,通过动手表现所认识的形象,是观察力提高的过程,也是提炼形象强化记忆的过程。如, 《海底世界》一课,学生们从学前班到一年级已经学过了基本形,生活中又见到了不同外形的鱼,所以这一课我着重讲解了鱼的结构,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去回忆生活当中看到了好的图案、漂亮的色彩及电影电视中见到了海底环境,从而达到启发诱导他们进行思维、提高想像的能力,最终为学生自身能够创作出完美的艺术作品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儿童绘画与其他学科

美术本身更多的是代表一件完美的绘画作品,而一幅好的绘画作品往往是作者经过平时对事物的观察、思考及对物象的感受所创作出来。他需要把生活中的事物夸张整理来完成,这就要作者去更好的描绘和塑造。我国自古以来就特别重视文学修养,当今更是把文艺紧密的联系到一起。清代唐岱说过:画学高深广大,变化幽微、天时、地理、无不备焉,心胸中只有上下千古之思,腕底具纵横万里之势,立身画外,存心画中,泼墨挥毫,皆成天趣。可见文学修养是决定一个画家成就大小的重要因素。另一面:人们都知道人是通过感官进行学习,视觉、听觉、触觉、味觉诸能力使人得以同外界发生交流。一件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作者对生活事物的积累,通过思维的加工,对印象中假象画面的改编汇总来完成的。即成人和儿童都是通过这5种感官进行学习创作的,而提高感受思维能力应成为教育内容的最重要的部分。然而在大部分地区学校的课程安排很少考虑到这一简单事实。

三、儿童绘画与生活

第6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 创新教学;兴趣;趣味教学;想象力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不再进行单纯的知识传授,而是从发展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入手,优化教学模式,用趣味化的教学环节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美术知识的探究中。通过主动的学习,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不断提高,掌握了一定的绘画技巧,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获得提高。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引导,使他们在参与美术学习的过程中,个性和能力都获得发展,促进他们美术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创设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特点出发,设计趣味性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他们积极地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究。在设计趣味导入时,教师可以运用幽默的语言进行创设,在教师的语言描述中,学生可以展开充分的想象,使他们较快地进入到美术课堂的学习中。还可以用美术作品进行创设,在观察优美的作品中,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如何画出来的作品进行思考和探究,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趣味性的导入设计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合理选择,使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素质。

二、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小学美术教材中的美术基础知识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他们在理解时有一定的难度。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直观化、形象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理解这些抽象的美术知识,使他们掌握美术技巧。例如,在教学《色彩的对比》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多媒体直观展示色彩的对比,对学生的视觉进行了强烈地冲击,让他们在探究过程中学到了色彩对比的相关知识,使他们充分体验了色彩美。然后,通过多媒体播放图片,让学生讨论色彩对比在生活中的作用。在多媒体创设的直观情境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他们学习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掌握了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对美术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知识的探究和分析,掌握美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绘画技巧,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

三、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意识,让他们在探究美术作品时进行充分的想象。通过想象,学生在脑海中构成了一幅图画,在想象的广阔空间中进行自由的创作,有利于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特点的基础上展开想象,创造出好的美术作品。在想象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产生独特的感受,促进他们美术能力的有效提高。在让学生进行探究美术作品和进行绘画时,教师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想象,让学生在想象中对作品进行感知和解读,融入到美术作品中进行深入体会,使他们深刻体验到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使他们学习到美术作品中运用的绘画技巧。在学生进行创作时,充分地展开想象,大胆地进行用色,创作出优秀的作品。

四、结合游戏进行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小学生对游戏都很感兴趣,在游戏中他们的积极性高涨,思维反应敏捷。在美术教学中,教师结合游戏进行教学,能激发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兴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中。在快乐的游戏中进行学习,让学生摆脱了对学习的压力和消极情绪,使他们在充分的探究过程中掌握了美术知识,有利于促进他们美术综合素质的提高。游戏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还能促进他们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内容,找出和游戏相关的内容,设计出丰富有趣的游戏来,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他们的美术综合能力。例如,在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开展“我是小画家”“比比谁的眼力好”“美术大本营”等游戏。在游戏中,学生的积极性高涨,他们在轻松、活跃的状态下进行学习,思维始终处于活跃状态,通过分析探究和思考,使他们不断掌握新的美术知识和美术技能,实现了高效的美术创新教学。

五、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第7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一、培养学生兴趣

数学学科重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在教学过程中会存在一定难度。为避免学生出现抵触心理,良好的诱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帮助学生缓解学习数学的压力 。由于初中生正值青春期,为避免学生出现叛逆情绪,教师可以通过言传身教、以身作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导。教师应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在保持威严的同时还应具备亲和力,以引导为主、鼓励为辅,避免一味的苛责学生。同时,初中教学中,教师的侧重点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初中生与小学生不同,因此小学教学模式并不适用于初中教学。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课堂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全盘而授的方式并不能有效地加强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部分内容可以点到为止,为学生留有更多探索的空间,增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学习务必要夯实基础,因为任何创新都要以扎实的基础知识为前提。比如达芬奇画蛋,最初,他的老师通过这种方式让他掌握最基本的绘画技巧。当达芬奇通过不断的训练,夯实绘画基础后,通过融会贯通,将绘画技巧运用到其他物品的绘画过程中,实现了创新,也造就了一代传奇。创新能够帮助人们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升华,而数学教学除了帮助学生打好基础,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推敲懂得举一反三,最终将所有知识融会贯通。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给学生大量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能够锻炼自己思维的敏捷度,激发内在潜能。通过自主探索方式获取的知识也不易遗忘,最终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满足学生的成就感,更有利于辅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由于学生数学基础具有差异性,因此,教学应具有针对性。首先,教师应该根据学生个人的不同情况,如: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个人性格等进行了解。经过考虑后拟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这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改掉粗心大意的坏毛病。其次,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增进学习交流的机会,学会运用团队力量,拓展思维,以免长时间被自己的惯性思维所禁锢,浪费不必要的时间。团队的学习交流很重要,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能够有益于完善思考模式,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最后,教师要注重学生课后总结与复习这一学习习惯的养成。俗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通过课堂的学习与交流显然无法加深知识的掌握度,只有在课后通过复习,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最终才能使所学知识点形成清晰的知识体系,为今后知识点的灵活运用与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技能

第8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小学美术;色彩教学

引言

儿童是“天生的艺术家”,只是儿童不知道而已,我们应注重让儿童用自己的经验和对色彩的反应,去大胆的表现,经常鼓励儿童内在的表现冲动,提高儿童色彩的表现力。

一、有效的课前引导

展开色彩教学,其前提仍旧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对丰富色彩进行探索和学习。因此,做好有效的课前引导,仍旧是色彩教学方案的重点,也是成功的关键。

在教学《春天来了》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叙述自己春游的经历,让学生倾诉自己在春天看到的美丽景象。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分享自己的经历,也在倾听他人的经历。

在叙述和倾听的过程中,学生对春天的美景有了更充分的认识和向往,对学习的内容自然有了足够的兴趣,这种兴趣将是色彩教学的重要支撑点。

二、引导学生生活中注重对色彩的观察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充满色彩的,只要善于观察,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就能掌握色彩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引导学生对色彩进行合理的观察和分析。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色彩进行观察,从而体会色彩背后所包含的不同情感。此外,教师还要教会学生使用一些科学的观察方法,例如,将色彩与光源与环境结合起来。在不同的光源下,色彩会发生不同的明暗变化,色彩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内涵也会有所变化。对色彩的有效观察是合理应用色彩的基础和前提,因此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明确认识到色彩观察在美术教学的重要性。

三、在听觉中感受

欣赏乐曲,如民乐合奏曲《春江花月夜》,边听边指导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让学生随着恬静优美的旋律展开想象并交流独特感受,教师此时可以提示:节奏舒缓旋律优美流畅的音乐呈现的是一幅协调色的画面。第二遍听赏过程伴随图片、配音解说一起进行,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各种感官去领悟音乐与协调色的关系。第二曲《金蛇狂舞》,重点让学生感受锣鼓声所渲染的热烈欢腾气氛,教师促使学生跟随音乐一起动起来,学生体验着乐曲的旋律昂扬,热情洋溢,感受此时的色彩搭配所体现的强烈对比,再如古诗“接天荷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指导读出诗句的音律。提问:读诗时联想到怎样的画面?你能感觉到哪些颜色?学生感知出绿的莲叶、清的碧水,红的荷花相互映衬对比。领悟诗人用饱蘸生活的彩笔,创造出多姿多彩的诗篇,描绘出多彩的神韵。

四、加大对现代教学设施的应用力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类新型科学技术及其设备被运用到学校教育中,所以,在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教师应该对这些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而多媒体设备则是学校教育中最常用的教学设施之一。小学美术色彩教学中,多媒体设备可以为教学提供很多便利之处,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利用多媒体设施,教师可以在短时间内为学生展示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充分感受色彩的变化以及色彩的实际作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对色彩的J知能力以及应用能力。例如,教师利用多媒体设施,向学生清晰展示色彩的对比效果,让学生确切认识到色彩的变化,也可以提高学生对色彩的辨析能力。利用多媒体设备,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些无法在生活中看见的色彩对比和变化,如观看地球的全貌,观看宇宙中的天体颜色,以此来对学生形成视觉冲击,提升学生的色彩辨别能力。

五、合理指导小学生掌握和运用色彩

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开展内容的重要部分,通过美术教育这一方法,对学生进行审美能力、色彩感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教育,根据对具体美术作品的赏析,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完成对学生美育的塑造。因此,在对色彩进行观察之后,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色彩。观察色彩的最终目的就是运用色彩。运用色彩就是要促进学生和色彩的沟通,激发学生想象的灵感,运用得当的话,可以让美术作品栩栩如生,所展现出来的内涵更加深刻。因此,教师要合理指导小学生掌握以及正确运用色彩。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学校美术馆或者展览馆观摩有内涵的美术作品,让学生分析这些作品中的色彩搭配和色彩运用。之后,让学生自己自由地搭配色彩,肯定学生大胆运用色彩的积极性,在练习中熟悉色彩的运用。

六、通过画作赏析,让学生感受到色彩的生命

小学生在进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其画作赏析是占据了很大的教学比例的。所以,教师们可以在可当中专门开设赏析课程,例如,国外著名画家梵高、爱德华・蒙克的表现主义作品以及国内著名画家齐白石、徐悲鸿的中国绘画作品,都可以让学生们进行赏析。由此,学生们也可以理解何为水墨,何为油画。每一幅美术作品都是具有生命力的,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只有真正切身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愫,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与掌握这些美术作品的思想内涵。

无论是任何一种科目的学习,其专业的基础知识内容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如果想要学好美术教育,就必须牢固的掌握好美术基础知识,也就是对于色彩的认知。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会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在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构图能力以及辨别、调色能力,努力为学生创造轻松愉快、有趣味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感到学习不仅没有负担,而且是一种享受。

参考文献:

[1] 王安宇.浅议小学美术教育过程中的色彩教学[J].亚太教育,2015(09):32-33.

[2] 徐佳.小学美术教育创新思维的分析和探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4(10).

第9篇:小学生绘画基础知识范文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美术;渗透策略

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是依然熠熠生辉,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对小学美术教学而言,优秀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同时也能够增强美术专业知识的生机和活力,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熏陶,促进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和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我国绘画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在小学美术教学日常课程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学,能够加深小学生对于艺术作品的理解,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蓬勃生机,实现学生美术素养的全面提升。通过赏析传统名画的课程学习,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和绘画的技巧,实现学生绘画能力的提升。在实际的美术教学过程中,美术教师要注意传统文化教学素材的筛选和贴近学生理解水平,循序渐进地增强学生的艺术涵养。

一、在名作欣赏中,渗透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内蕴丰厚,不仅有熟知的诗词歌赋、书法绘画、京剧戏曲,同时也有雕塑、刺绣、陶瓷、铜器等多种文化形态,种类丰富的传统文化与美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仅体现出当时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展现出丰富的美术技艺,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借助名家作品赏析来使学生感知到不同阶段的历史特点、艺术特点,使学生深刻感知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激发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比如学习“珍爱国宝——古代的陶瓷艺术”这课时,老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中国历代陶瓷艺术的发展,不同的朝代、不同的地域生产出的瓷器也有着不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将艺术作品的形态、图案、色泽与风格、形式、流派等结合起来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欣赏,使学生不仅感知到各个时期陶瓷的造型美、纹饰美、釉色美,同时也体会到中国的陶瓷体现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激发起学生对中国古老艺术和优秀文化底蕴的热爱。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积淀底蕴深厚,传统名作的欣赏能够促进学生与传统文化的交流和互动,能够陶冶学生的美术情操,学生能够吸收传统文化的精髓,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美术学习中,学生在掌握更多的美术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能对传统文化进行长久的传承与发展。

二、结合技能传承,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技能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结合技能教学来为学生渗透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使学生将美术技能与传统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在学习技能的同时继承和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心灵距离,使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进而积极主动地结合教学内容完成传统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内化。比如“陶泥的世界”中涉及捏制法、盘条法、泥板拼接法等多种制作方法,老师可以在为学生展示制作技艺的同时为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使学生从制作技法中感知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不同的技法有着不同的作用和美感,从而既学习了陶泥的制作方法,同时也渗透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2]小学美术教学中很多的教材内容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地渗透传统文化教学,能够加深学生对于传统美术技能的直观印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绘画技巧的形成和应用过程,促进学生的美术技能提升。小学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贴近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进行分层教学,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落到实处。

三、实行课堂拓展,渗透传统文化

小学美术教材中收录的内容大部分都与传统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只能保留部分的传统文化内容,如果单纯进行照本宣科的教学很难满足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需求。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老师要立足教材的同时进行拓展和延伸,引入更加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使传统文化与学生的学习、日常生活进行完美融合,从而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从理论走向实践,流淌进学生的内心,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真正地继承和发扬。[3]比如学习“学画山水画”这课后,老师带领学生走进博物馆去欣赏历代名家的山水画作品,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赏析不同时代、不同题材、不同技法的名家作品,使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品味中国山水画的美,加强了学生对山水画的深刻认识,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感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于美的发现和创作,将多元化的传统文化拓展活动引入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全方位审美能力的提升。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艺术和传统文化之美,促进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发现美和鉴赏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形成凝聚着无数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珍贵精神财富。小学美术教师要积极进行美术课堂的拓展和提升,宣扬传统文化,这是小学美术教师的光荣使命。小学美术教师要将传统文化的渗透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这不仅仅是对于传统文化的弘扬,更是加强小学生爱国主义和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

四、融入文化元素,渗透传统文化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中丰富的文化资源不仅能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拥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强化美术作品的文化底蕴,使学生了解美术的文化内涵,提升小学生的文化素养。老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融入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绘画流派、创作者的生平历史、艺术成就等文化元素,深入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使学生在掌握美术知识,学习美术技巧的同时与创作者产生思想与情感的共鸣,将自己的审美情趣、思想情感与美术实践进行融合,既能够使学生体会到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提升了学生的美术能力。以“陶泥的世界”这课为例,老师为学生展示各种式样的彩陶作品,激发起学生对陶作品的浓厚兴趣,进而引出中国关于陶文化的知识内容,老师结合陶作品的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不同时期彩陶的特点和风格,使学生在欣赏彩陶文化的同时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审美,感知到中国悠久传统文化蕴藏于艺术作品之中的思想内涵。将美术作品与文化元素进行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底蕴,拓展了知识视野,同时也使学生对美术作品由表面欣赏走进深层次感悟,激发起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促进小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落实开展,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艺术审美能力的提高。我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国画等文化元素的融入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魅力,推动小学生精神文明的构建和发展。

五、结束语

小学美术教学是渗透中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基本载体,小学美术教师要立足于美术教材的同时拓展小学生的美术知识宽度,用充足的传统文化素材来为小学美术教学注入新鲜的血液和活力,使小学生在学习美术知识的同时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价值和无限魅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是培养他们美术素养的关键时期,作为小学美术教师要加强对小学生的艺术内涵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课堂中不断渗透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热情,促进小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传统文化的优势来提高学生的美术涵养,增强学生的绘画能力。小学美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深度发掘,将传统文化融入日常教学设计中,让学生通过传统文化的熏陶和促进,有效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潜力。小学美术教师要注意在美术教学中利用传统文化来丰富教学内容,拓展学生的学习途径,通过民间艺术和工艺手工主题活动的开展,来有效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扬。小学美术教师要从传统文化中选择文化性强、艺术价值高、教育意义大的教学素材进行教学内容的扩充,引导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美术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利用传统文化元素进行美术课程的高效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更好的感官体验,学生能够丰富美术的联想和产生创新型思维,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水平大幅度提升。小学美术课程是小学阶段基础课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效地渗透到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提高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雷娜.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咨询,2019(12).

[2]林小真.小学美术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策略[J].西部素质教,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