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第1篇:三农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

一、农信社支农工作面临的四大矛盾

1. 农民贷款需求扩大化与信贷资金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创业观念、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信贷资金的需求越来越旺盛。但目前商业银行很少涉足农村信贷市场,农村金融体系又不完善,支农贷款主要由农信社提供。而农信社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组织资金的能力有限,农村资金外流现象十分严重。许多涉农资金账户不在信用社开立,现有单位涉农资金存款总量与涉农贷款总量比例严重失调,导致农村信用社资金供求紧张。

2. 农民贷款难与农信社难贷款之间的矛盾。信用社为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效防范信贷风险,办理贷款一般要求提供担保或抵押,可这又与当前农村现实不符,农村房产目前“两证”不全,需要小额贷款的家庭一般经济上较为困难,他们多数居于社会的底层,要找一个有经济实力的担保人或有效担保物并非易事,而对目前比较活跃的贷款担保公司来说,又因其贷款额度小、笔数多、风险大而不愿涉及,同样,对于大多数农村私营企业来说,他们实力较弱,厂房简陋,机器设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可用于抵押的有效资产微乎其微。再者,办理抵押担保程序复杂,费用较高,既浪费时间,又会增加融资成本。

3. 农信社金融产品与服务方式落后与多元化的农村金融需求之间的矛盾。大部分农信社金融创新能力较弱,层次较低,水平不高,不能围绕农村金融需求,积极推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以致金融产品单一,业务种类较少,特别是在利用农信社综合信息、技术和人才等为客户提供高质量和高层次服务方面比较欠缺,咨询服务类、投资融资类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业务创新发展明显不足,业务量小,可复制性差。

4. 农信社为三农服务与盈利性之间的矛盾。由于申请支农贷款的农户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位置偏远的农村,不但贷前调查难度大,而且在贷时审查、贷后检查和贷款催收等任何一个环节都存在很大难度,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均比其他业务要多得多,致使管理难度和付出成本明显偏高。再加上某些贷款农户的信誉缺失和政府对农信社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导致农信社经营效益不理想,甚至出现了亏损的现象,严重地损伤了农信社支持三农、服务三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化解对策

1. 大力组织资金,增强支农实力。一是加大存款营销力度,通过加强和改进柜面服务,完善储蓄存款考核机制,全面调动员工揽存的积极性,在巩固乡镇储蓄存款市场优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对公业务,进而实现存款成本合理性与规模稳定性的有机统一。二是在传统中间业务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在农村的网点优势,努力发展中间业务,积极介入代收业务,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全面推进与保险公司的业务合作,并与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开办寄库、项目代(托)管、委托贷款、债券分销等业务。三是继续开展增资扩股工作,扩大投资股和资格股在股本金中的比例,增强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后劲儿,将农村信用社办成由农民、农村工商户及各类经济组织入股的地方金融企业,实现农村信用社与农民的互信互利和良性互动。四是积极协调政府及各部门的关系,继续争取人民银行的再贷款支持,努力扩大支农资金来源;争取政府取消对农信社存款经营的歧视性政策和相关规定,鼓励电力、医院、社保、住房公积金、医疗公积金等资金流量大且稳定的优质客户开户农信社。五是加大科技资金投入,加快完善电子化业务进程,全面提升金融服务水平。

2. 完善担保方式,规避信贷风险。一是大力推行农户联保贷款,专业合作组织联保贷款和专业协会成员联保贷款,积极探索开展信用乡镇、信用村、信用户创建工作,组建信用共同体,分散农贷风险,切实为农户贷款开辟多种担保抵押渠道。二是与政府协调设立支农贷款担保基金,完善担保体系,构筑支农平台,合力解决担保难问题。三是积极创新和推广各种类型的农村、农业保险业务,鼓励农户参加财产保险、种植保险、养殖保险及其他保险业务,使农户在遭受自然灾害等风险后能得到一定的风险损失补偿。四是加强与担保公司合作,积极推行客户“一次担保、总额控制、分期放款、循环使用”的最高额担保方式,切实解决农户和涉农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五是结合自身的实际,根据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社等企业的特点,发挥好信用社经营灵活的优势,大胆创新农产品抵押,农业生产资料抵押、动产抵押、承包田抵押、林权抵押等抵押方式,尽力满足三农资金需求。六是要鼓励有条件的信用社,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提供资金、技术、信息等服务,帮助农民做大企业,形成品牌,实现农业的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抗风险能力,从根本上降低金融风险。七是信用社应继续在入户调查、组织评议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农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承贷能力,评定农户信用等级,发放信用卡(贷款证),使广大农户在无须任何担保的情况下,可以随时贷款,真正降低农户贷款的“门槛”。

3. 加快金融创新,提升服务功能。一是创新金融产品,探索推出“致富通”专业大户生产经营贷款、“产销通”和“公司+农户”生产经营贷款、“创业通”失地农民创业贷款、“小康通”公共事务农户贷款。同时合理确定贷款种类、利率标准、办理方式、审批程序,根据农村农时特点和客户需求,灵活确定贷款期限、担保方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吸引和巩固优质客户。二是进一步拓宽贷款范围,加大对农村助学、住房、小城镇建设、学校建设的投放力度,除满足农户种养项目贷款外,还应积极组织资金对农村贫困子女入学、生活用品、建房、消费性贷款以及特色观光农业给予大力支持,以解决农户生产生活最基本的需求。三是改善服务方式,实施精细化服务,推行客户经理制,设立“农贷专柜”,建立“个人客户信贷服务中心”、“中小企业信贷服务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加快资金兑付,扩展业务功能,不断提高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四是进一步转变观念,改进工作作风,主动营销贷款,上门服务,减少环节,便民利民,阳光操作,大力推进“包村包片包户”的信贷服务。五是进一步延伸支农的广度和深度,把信贷服务与信息、科技、理财等服务有机结合起来,为农民和农村经济组织提供相关的市场信息,提供经济、金融,特别是农村经济、农村金融等方面的咨询服务,当好农民的“致富参谋”和“金融顾问”。

4. 明确市场定位,坚定支农方向。各级农信社在业务发展过程中应牢固树立“以农为本、立足三农、为农服务”的思想,坚持把服务三农作为农信社发展战略的第一选择,努力寻找支农与盈利的结合点,妥善处理政策性业务(支农)与商业性业务(盈利)的冲突,以求得政策性业务与商业性业务的均衡发展。

三、几点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