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

第1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科目;账务处理;管理模型

会计工作过程构成一个有秩序的信息输入、处理、存储和信息输出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任务,所有部分互相联系、互相配合、服从于一个统一的目标,形成一个会计活动的有机整体,这个有机整体就构成了会计信息系统。从理论上讲,完全靠手工方式,对会计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处理及传送,完成会计任务的系统,也可称为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而采用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处理技术的会计信息系统通常称为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

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是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从数据处理技术上看,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可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1、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手工会计信息系统阶段是指财会人员以纸、笔、算盘等为工具,实现对会计数据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并编制会计报表,这一阶段历史漫长,直至今天,仍有很多企业停留在手工阶段。

2、机械会计信息系统。20世纪初,随着科学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发展和应用,会计更加受到重视,出现了相应的改进,对会计数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不得不用机械化核算代替手工操作。财会人员借助穿孔机、卡片分类及、机械式计算机、机械制表机等机械设备实现会计信息的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和编报工作。

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的产生为会计数据处理带来根本性的变革,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后,会计数据的主要处理过程全部由计算机系统自动完成。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产生和广泛应用,使广大的会计人员从繁琐的劳动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深入了解会计准则,进一步强化分析和管理工作。

二、手工会计信系统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联系

1、信息来源相同。无论是手工会计信息系统,还是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其信息源均始于同一会计主体所发生经济业务的原始数据。也就是说,两者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相同的。

2、系统目标一致。两者都对企业的经济业务进行记录和核算,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加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加强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3、遵守相同的会计规范。企业财务会计规范是企业财务会计工作所遵循的规定、准则和要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都必须严格遵守。

4、数据处理流程相似。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处理一般流程均为收集会计原始数据、会计数据存储、会计数据处理和会计数据报告,会计核算过程均遵循凭证、账簿、报表这一基本模式。

5、都要保存会计档案。作为会计信息系统的输出,会计信息档案必须妥善保存,以便查询。

三、手工会计信系统与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区别

1、平行登账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登账时,总账由一名会计人员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或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进行登录,明细账由另一名会计也根据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进行平行登录,月末校验两者是否相等。由于两名会计在登录时有可能发生错误,因此平行登账可以检查错误。但是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总账与明细账的数据均来源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计算机按照登录总账和明细账的程序命令,将数据从记账凭证数据库中转移到总账数据库和明细账数据库,而计算机的内部运算是不可能发生数据运算错误的,所以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总账金额恒等于明细账金额。因此,平行登账的校验功能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已失去了其原先的作用。

2、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上存在差异。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手工核算的限制,将账户分设为总账和明细账,明细账大多仅设到三级账户,此外,再开设辅助账户以满足管理核算上的需要;科目的设置和使用一般都仅为中文科目。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计算机可以处理各种复杂的工作,科目的级数和位长设置因不同的软件而异,有的财务软件将科目的级崐数可设置到6级以上,完全满足了会计明细核算方面的需要;科目的设置上除设置中文科目外,仍应设置与中文科目一一对应的科目代码,使用科目时,计算机只要求用户输入某一科目代码,而不要求输入该中文科目,但在显示打印时,一般都将中文科目和与之对应的科目代码同时显示。

3、账务处理程序上存在差异。手工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经营方式和管理形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会计核算形式,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有记账凭证核算形式、科目汇总表核算形式、汇总记账凭证核算形式、日记账核算形式等,对业务数据采用了分散收集、分散处理、重复登记的操作方法,通过多人员、多环节进行内部牵制和相互核对,目的是为了简化会计核算的手续,以减少舞弊和差错。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一般要根据文件的设置来确定,常用的是日记账文件核算形式和凭证文件核算形式,在一个计算机会计系统中,通常只采用其中一种核算形式,对数据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处理、数据共享的操作方法。

4、会计报表的编制形式上存在明显差异。会计报表是企业会计核算中一项重要的事项,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报表的编制是最复杂的一项工作,报表编制人应了解各种报表的结构,报表中各个数据的来源渠道,若数据来自账上的,还应弄清是发生额还是余额,通过何种运算关系取得;若数据来自本报表或外报表中某项目的,应懂得其各种运算关系;同时还应明确各种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及数据的对应关系,这样才能开始编制报表。而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各种报表的注册、结构描述、格式定义、数据的取数公式定义、报表的审核公式定义、报表的打印参数设置等工作,则作为报表子系统初始化设置的内容,在正式编制报表前可预先设置好,尔后在月末编制报表时,操作员只需在键盘上轻按报表子系统提供的报表生成命令键,系统即自动根据数据的取数公式取得数据,在短则几秒,长则十几分钟的时间内快速生成报表,并且能自动较验报表数据的各种内在关系,此外,还能使不同账套、或上下级公司之间的同名报表即时合并。

5、在能否使会计发展为管理型方面存在根本性的区别。在手工会计信息系统中,由于手工会计核算的复杂性,使会计人员耗时耗力,穷于应付手工的记账、算账、结账、报账,使企业会计停留在会计核算上,对会计向管理型发展受到了很大的约束。而实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后,会计核算工作已由计算机高效而精确地完成,使企业会计向管理型发展。电算化会计可以发展为以会计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形成会计分析预测系统、会计决策支持系统和会计专家系统,使会计的职能得以转变和发展。

四、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优势

1、数据的准确性显著提高。由于计算机具有高精度、高准确性、逻辑判断的特点,使得数据的准确性有了明显提高,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错误,提高了会计核算的质量。

2、数据的处理速度明显提高。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利用计算机自动处理会计数据,数据处理速度大大提高,增加了系统的及时性。同时,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使广大财会人员从繁杂的数据抄写和计算中解脱出来,减轻了财会人员的劳动强度。

3、提供信息的系统性、全面性、共享性大大增加。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会计信息传输的方式,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部门之间、城市之间、国家之间的适时联通。

4、各种管理模型和决策方法的引入,使系统增加了智能性,大大提高了预测和决策能力。在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中,管理人员可以利用计算机管理模型迅速地存储、传递及取出大量会计核算信息和资料,并代替人脑进行各种复杂的数据分析、规划、模拟,大大提高了管理、预测和决策的及时性和科学性。

参考文献:

[1]付钰,张兴玉.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和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差异[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8(12).

第2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一、会计电算化课程目前教学存在问题分析

(1)理论教学存在问题分析目前各院校会计电算化理论教学普遍采用老师在教室通过课件讲课,学生看大屏幕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师生间的互动极少,学生在课前并不知晓每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什么,只能盲目被动地接受所学知识,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溜号现象严重。而且面对繁多的教学内容,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将重点知识都记录下来,对于课上存在的问题如果课后需要找老师请教探讨又有一定的困难,甚至下载老师的课件都会很不方便,这些都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影响了学生的课后自主学习。

(2)实验教学存在问题分析目前会计电算化教学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上机实验学时少,只能对某一种财务软件的使用有所掌握,没有更多时间去接触其它财务软件,而且学生对在实验课上没有掌握好的操作在课后再做进一步练习也很难实现。另外目前实验课程内容多以单机版财务软件的演示和实践练习为主,实验课上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从编制凭证到出会计报表等一整套会计核算业务,使学生误以为一个人可以完成所有工作,而实际上目前大多数企业都使用网络版财务管理系统软件,在工作中按照系统的要求将财务人员划分成不同的工作岗位,由大家分工协作,共同来完成每一项会计核算工作。因此目前的实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也使学生毕业之后难以满足岗位的需求。

二、会计电算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

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提高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笔者利用现代技术手段,结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特点和学生自身特点,建立了一个系统完整的、适合学生使用的会计电算化课程网络教学平台,该平台的总体架构包括教师教学模块、学生学习模块和教学管理模块三大模块组成,其中教师教学模块包括: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录像、教学课件、网上答疑、在线讨论等子功能,学生学习模块包括:在线学习、课程讨论、在线自测、仿真模拟实验等子功能,教学管理模块包括:教师队伍、师生留言、学习链接等功能。该平台具有通用性、共享性、交互性的特点,体现了教与学的协作化,还特别注重理论和实践间的联系。

三、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1)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电算化理论课程的教学实践在上课前,老师已经在网络教学平台上传了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等教学信息,学生可以利用网络登录平台,来查阅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料在课前做好充分预习,对本章节教学内容及重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在课堂上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解重点、难点,有助于提高学生课堂上对知识的接受效率。在课后学生还可以随时通过平台下载老师的课件、教学录像等资料,也解决了学生在课堂上忙着记笔记而耽误听课的困扰。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的网上答疑、在线讨论功能方便及时地与老师交流请教,这样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知识在课后会及时得到补充完善,老师对学生提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在下次课上进行集体讲解点评,更能加深全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还能够利用平台上的在线自测功能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从各章学生在线自测的成绩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给予及时的帮助和辅导,更有利于教师开展因材施教。总之,网络教学平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封闭性”,把会计电算化理论课堂内外有效地连接起来,既丰富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又对传统课堂教学起到明显的辅助和补充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网络教学平台在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程的教学实践为了把学生培养成适应社会财务人员岗位需求的技能型人才,笔者结合网络教学平台将会计电算化仿真模拟实验应用到了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们进行了以下两个阶段的教学实践。首先开展了初级阶段的仿真模拟实验,此阶段主要使学生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我们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安装了多种单机版的常用财务软件,并结合学生所学的基础理论内容设计一些简单完整的会计核算资料的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常用财务软件,对会计电算化的操作流程形成感性认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来学习财务软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课上没有熟练掌握的操作,学生在课后也可以随时通过平台继续练习巩固,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而且通过平台学生能够接触到各种常用财务软件的使用,使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加宽,扩大了学生的视野。

第3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1.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PBL教学模式重视科室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对科室凝聚力的考核"

2.培养系统掌握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PBL教学模式和说书、说博、说题等活动要求学生不仅系统掌握专业知识,而且在规定时间内表达出来"

3.培养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PBL教学模式在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能发现问题,还能解决问题,注重问题的解决过程,而问题的解决不能只利用已有的零碎知识,必须具备系统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研讨中会出现新的知识点,而新的知识又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是唯一的,每位科员可以发挥自己的想法,与科室成员沟通与交流"

4.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有重大的突破"传统教学由教师按大纲讲授所有内容,学生以听课和记笔记为主,缺乏主动解决问题,查阅文献的积极性"PBL教学方法的说书说博等要求学生讲,教师作最后的总结,笔记本要求学生自己记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问题的途径,经过这一过程,逐渐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5.培养学生责任感、豁达的性格、学会展示、学会分享"每周的交流与分享时间,以及科室的存在,让学生承担责任,学会与科员的和睦相处,学会分享是一种快乐"

6.培养学生的抗挫耐压能力"科室之间的反思展示、图片展示、科室展示等,无形中形成的职场气氛,能使学生置身于工作中,增强抗挫耐压力"

7.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PBL新会计老会计博客的文字资料及图片资料,需要各科室学会收集整理资料"

8.培养学生的总结与反思能力及换位思考能力"PBL教学模式下,要求所有同学都必须提交周总结,科员总结交科长,财务总监及科长的总结登博客,一次次写作,使学生反思能力就从量变到质变,学会换位思考"

9.打破常规的考核方式,综合评定学员的能力"PBL教学模式的考核方法既有个人的考核,又注重科室的合作,同时还鼓励科员进行创造,重视过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一种好的考核方法

二、PBL教学模式内容

1.实施对象"会计电算化专业的课程会计电算化(1)、会计电算化(2)、会计电算化(3)、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及税收等作为实施对象"涉及高职一年级及二年级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生"

2.教学模式内容"分为自主学习模块、分享交流模块、精讲模块三部分"自主学习和分享交流模块通过科室使学生独立思考和分享与合作相结合,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精讲模块主要针对重点、难点及易错点进行讲解,在自主学习和分享交流之后进行的"

3.PBL教学模式分科办法"模拟会计工作场景,在全班竞选财务总监一位,再竞选科长若干名"教师对班级管理采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教师对财务总监实行直接管理,对科长实行直接管理与间接管理相结合,科员接受科长的直接管理,接受财务总监及教师的直接管理和间接管理"然后将班上学生按异质分科原则分为几个科室(6~8个学生为一个科室)"异质分科原则要求从成绩、性别、性格、胆量、学习能力等多方面考虑"

4.学习过程"每周,财务总监会组织说书(教材的一章或某节)、说博(博客:PBL新会计老会计)、说题(专业题)等活动"在科室中,在科长的领导下,各科员需要积极主动参与科室活动,以问题为起点,合作学习,共同努力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每个科室的成员都可能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通过不同的科室归纳、积累、整理、分享,展示,形成多样化的问题,教师对重点难点及易错点进行点评及总结反思,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听教师精讲,把所学知识准确地对号入座,更加系统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PBL教学模式实施流程

(一)PBL教学模式教学流程

1.教学准备阶段"教学准备阶段是PBL教学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了解班级及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分析整理教学内容两部分工作"通过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及与学生的沟通,了解班级的整体情况及学生基本情况"包括:班风、学风、性别比例、基础知识,性格,沟通能力,表达及组织能力等"分析教学内容必须作到:以企业需要会计具备的素质为导向,融必具的专业知识为教学中,提炼教学主题,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精讲内容,可以根据不同班级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调整"

2.课堂讲授阶段"课堂讲授,是基础知识的储备阶段,各个知识点的掌握都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学讲授的开始,可以让学生预习,使学生对课程的目的有所了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员主动思考问题,查阅资料"理论知识点让学生先通过说书、说题等的方式进行,然后再是教师进行总结,使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分科讨论阶段"首先是分科工作,每个科室包含学习基础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科室的男女比例,性格的构成、组织沟通能力、是否同一寝室等等要符合异质分科的原则"每个科室设立科长一名"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解决问题"跳一跳能摘到的桃子,都要求学生学会各种跳法"个人确实不能解决的问题通过科室进行交流与讨论;科室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可以通过科室间及班级分享与交流"教师定期和不定期地与各科室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度及情况,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判断是否进行启发和辅导"教师重点解决全班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大家都容易犯错的问题及重点的问题,即难点、疑点、关键点"学会做笔记也是这一阶段的重要工作,要求所有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在自己的笔记本上记下问题及解决的途径,并进行总结与反思、分享"

4.分享交流与展示阶段"每周的分享与展示分为书面和现场两种方式"现场方式为每周根据课时安排15%620%的时间用于科长与科员的分享与交流时间,主要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分享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式及科室的感悟等等"书面方式为每周每位同学的总结与反思,总结本周学习所取得的成绩和发现的问题或不足之处,根据课程需要进行展示(PPT、角色扮演、会计职场场景模拟、VCR等),进行交流讨论,也可以在教室墙上、博客或者QQ空间等处进行展示"书面总结与反思分为三个层次:财务总监总结、科长总结、科员总结"其中总监和科长总结由教师展示,科员总结由科长负责展示,科长有权利推荐写得有价值的科员总结进行分享与展示"5.教师总结阶段"最后由教师针对学生本周的交流与分享作出总结,解决本周存在的重难点及易错点及普遍存在的问题,反思存在的问题,同时也检查自己在教学组织中的漏洞和不足,总结能调动学员积极性的方法,修改旧的实施方案"

(二)PBL教学模式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解决教师角色的转变和教学反思"工作重心要从课堂上的“表演”,转变为课前的设计和课后的反馈与反思,要求教师主动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深入企业财务部门调研,去适应PBL教学模式的需要"

2.教学的心理承受能力及执着的精神"学生十几年接受的传统教育根深蒂固,要转变观念非常难,学生会抱怨连天,会经历抱怨了不做、抱怨了再做、边抱怨边做、做了再抱怨、直到做了也不抱怨,这过程需要老师调整心态,扛住压力"

3.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学生要从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都是“有问必答”的学习方式中转变为能通过自主学习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也非常艰难,需要对学生鼓励、信任、尊重"特别是会计理论知识特别差的这部分同学,由于自身存在的问题,懒惰的思想较严重,思想转变较慢,接受力较差"

四、PBL教学模式成绩评定

第4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一、要重视考证类课程的教学

中职教育普遍不像基础教育那样通过成绩名次、升学率来评价课程教学质量,因此客观上存在教好教坏一个样的现象。但通过重视那些有助于学生通过专业考证的课程,不仅能以考证通过率来评价教师的授课水平,而且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增强就业竞争力。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有助于学生取得会计电算化证书的重要专业课程,也是一门计算机技术与会计知识综合的课程,要充分重视该课程的教学。

(一)重视课程设计和教学安排在该课程开设之前应先安排相关计算机课程和《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为满足考证的需要,会计电算化的课程应达到每周六节以上,且最好安排在第三学期,这样在中职教育实行“2+1”模式(即2年在校学习,1年在企业顶岗实习)的情况下,方便没有考过的学生还有机会在第四学期由学校统一组织参加考证。

(二)重视教学软件的维护会计电算化考证都是在计算机上完成,所以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实践与理论课时比例要达到1:1以上,由于目前的考试统一采用用友通10.2版本,其模拟考试系统与真实系统一致,要采用SQLServer大型数据库,所以安装过程非常复杂,而且经常与其他应用软件发生冲突,因此有条件的学校应专门组建会计电算化实验室,以确保考试模拟系统运行良好,同时选派有经验的机房管理员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承担系统维护的任务,防止因考试模拟系统运行问题耽误学生宝贵的实验时间。

(三)选派专业水平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该课程的教学以考证通过率作为教师教学水平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增强任课教师的责任心。

二、引导学生重视考证,增强考证信心

(一)引导学生重视考证部分中职学生患得患失,学习积极性不太高,一定要让他们充分认识到考证的重要性。笔者所在的学校采用“双证”毕业,就是学生必须在所有课程合格的情况下,取得与专业相关的资格证书,才能具备毕业资格。而会计证又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合格证的考试才能取得,所以只能是“华山一条路”。通过笔者的引导和解说,学生对本课程的重视就可想而知了,经常课前课后习,上课的纪律也格外地好。

(二)在重视之外又要提高信心中职的学生大多是中考的失败者,对统一组织的严格考试有本能的畏惧心理,但他们通常擅长电脑操作。所以要告诉学生考证不是中考中的笔试,考的是我们擅长电脑操作的会计知识,考试的内容都是我们的强项。笔者引导学生:“在电脑上考试怕不怕?”,学生异口同声:“不怕!”,这样考证的信心和积极性都调动起来了。

三、重视教学环节

(一)理论部分的备考

1.对涉及的计算机部分基础知识,除自己精心讲解外,专门请计算机水平较高的教师额外给学生补课讲解考试题库内容,加固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掌握。

2.采用分组负责制督促学生复习。由于理论部分主要靠理解记忆,因此笔者将考生分为四人一个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本组成员的记忆,每章节都由小组长提交背诵情况的书面材料,然后根据书面材料的情况在理论教学课堂上进行抽查,这样教师就能完整地掌握所有学生的学习进度,教学难点和重点,做到有的放矢。

(二)实践教学注意事项

1.实践教学必须要有计算机机房作保证,除正常的教学外,学生还能利用课外时间进行练习,如笔者所在的学校在课后16:30-18:30对需要考证的学生开放机房,保障考生的操作时间。

2.章节测试很关键。笔者在实践教学时,每堂课下课前15分钟,对本次课所讲的每个实操内容进行当场考核,考核不通过者利用课后再进行练习直到考核通过为止,这样大大的加强了学生的实操能力,迫使学生不得上课认真听讲,有效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3.模拟考试很重要。大量的模似综合测验使学生对整个财务软件的操作细节得到进一步的巩固,提高了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模拟考试系统也加强了学生对考试形式的掌握,使学生对整个实操考试都感到心中有数,对考试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4.学生小助手功不可磨。笔者所带班级的人数较多,手把手教会每个学生的难度很大,也非常辛苦。在刚开始实践教学课程中,先开始培养一些小助手,再由小助手辅导其他同学。其意义不仅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更重要的是激励其他同学,“别人会的,我也一定行!”,于是班上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良性竞争局面。

四、临考前的准备工作

1.要反复提醒学生带好身份证、准考证等重要证件。考试前一天和考试当天还要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提醒。

第5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新考纲;会计证;教学策略

2016年8月11日,财政部已对2014年修订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进行了修订,并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大纲全方位的将财务领域入门知识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改革和规范,真正剔除了大量过时的,不合适的,受众面不够广的知识。同时由于新大纲的调整,考生需要学习新的知识,备考难度有所增加。面对新考纲的变化,随之而来的会计证课程教学也必须作出相应的对策,这是当下值得探讨的一个课题。

一、考生会计证考试通过率低原因分析

第一,从学生的角度来看,一些参加会计证考试的考生在校期间学习成绩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理解能力,对会计证教学的接受程度也比较低。这部分考生在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情绪性和主观性,如果对教师教授的内容感兴趣的话则兴致盎然,但是如果教师教导的内容较为枯燥、抽象性较高的话则灰心丧气,总体上来看这些考生的学习效率都非常低。一些考生学习习惯较差,不善于在课堂上记录笔记。

第二,从教学的角度来看,三门课程的教学时间没有协调统一,并且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重叠的现象。一般来说,教师会将教学的重点首先集中在基础会计与财经法规的教学上,而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要滞后于前两者。这导致了一些学生在学习三门课程知识的时候不能做到系统整合和统一协调,增加了备考的难度。另外,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存在着重叠,这一方面导致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则使得课程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受到了破坏,间接地削弱了学生学习三门知识的热情和备考的信心。

第三,从会计证考试三门课程的特征来看,财经法规是理论性和记忆性比较强的科目,其中包含了较多的法律条文和硬性规定,内容较为繁杂,记忆起来难度较大。2017年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的考试大纲里边,营业税的身影已经彻底消失,而增值税因为有了新的小伙伴的加入,也做了一些适当的内容调整。这也是这次考试大纲的最大变化之处,这使得考生在理解相关法律法规时面临着更大的难度。会计基础则充斥着专业术语和名词表达,并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初学者掌握起来难度较大。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重点则在上机操作上,如果学生只掌握了其中的理论重点,但是却忽视了熟练操作的重要性,必定会受到阻碍。学生在学习这三门课程的时候普遍表现出侥幸心理,他们对知识点把握地不够清晰,存在着猜题心理,不注重提升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题技巧的提升。

二、提升会计证通过率的教学策略分析

(一)明确教学目标

会计证教学一方面要帮助考生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另一方面则需要培养考生基本的会计素养,为以后参加到实际的会计工作中做好准备。会计从业人员至少应该具备如下素质:知识、技巧和认同感,在新考纲下的会计证教学中,教师必须向考生传递上述知识和情感,只有具备了以上能力和素质,才具有了从事会计工作的资格。从新考纲的变化情况来看,未来的会计证教学更加地与时俱进、贴合实际,比如说会计电算化就删除了电算化和信息化时间的表述和XBRL的优势、“会计软件配备方式”的缺点以及资源共享、数据通信、分布处理的具体定义和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的具体定义等实践性不强的内容,更加强调报表管理模块的简化和应用范畴,所以教学目标也要随之朝着实践性强的方向调整。

会计证教学主要以提升考生的职业技术和岗位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课程教学必须和会计从业资格开始紧密相连,在帮助学生提升会计证通过率的同时,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更为强劲的保障。所以在会计证日常教学中应该充分地渗透考试的基本要求,要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提升考生学习针对性:会计基础和财经法规是培养考生岗位能力的基础理论课程,应该将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便于学生将来在工作岗位上实际运用;会计电算化则是培养考生职业技术的核心课程,教学重点应该放在实践能力的培养上,教师需充分利用考证信息化系统来提升学生利用财务软件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地处理好会计业务。

(二)积极推行三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首先,会计基础介绍的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均强的学习科目。其中包含的专业术语较多,涉及到的借贷记账法和复式平衡原理对于考生来说比较晦涩,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将学生放在主要位置上,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的教材内容在实时性和更新速度上较差,一些法律条文可能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反应最新的税收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的要求。教师应该时刻关注财经改革和法律调整动态,及时汲取最新的法律知识,对教学内容做出适当地调整和变化。推行案例教学法是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改革的要点,这样既可以提升考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帮助考生养成遵循法律法规要求的良好习惯,使其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加经济业务的记录和相关事项的操作。

再次,会计电算化的教学重点在于加强实训。教师可以在教学手段上积极采取多媒体教学形式,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课件简单直接地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另外,进行会计证考试教学的教师最好具有财务经验和工作实践经验,能够对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新大纲中的要求进行深度解读,这样能够在授课中把握重点和难点,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三)变革教学评价方式

会计证教学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方式,不能因为考生终极学习目标是考取会计从业资格证就采取单一的教学考核模式。教师要把握每一个考生的学习状况,分析其学习遇到困难和瓶颈的原因,积极地对其进行鼓励,培养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习成绩较差的考生在某一个问题上有独到的见解,教师要不吝啬地对其进行表扬。这样考生在参加考试的时候,即使是初试牛刀也不会措手不及、紧张无措,教师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另外,由于新考纲的出台,教师的教学评价重点也会发生变化,教师需要按照新大纲中三门基础课程的知识要点对学生进行教学和引导,指导学生用新书、做新题、听新课、掌新规。有的学生可能既学习旧考纲的内容,也需要学习新考纲的内容,教师要引导其进行过渡和转变,注意到新旧考纲之间的变化和区别,避免出现混淆和混沌的可能。

会计证教学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创新和务实,教师的教学必须紧跟全国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改革的步伐,实现教学内容的创新和教学模式的变革。考生只有在取得会计证的基础上才能继续参加会计初级职称的考试,如果考生能顺利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和会计初级证书,那么会对其就业起到更坚实的保障作用,提升他们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73 号,2012

[2]《财政部关于修改〈会计从业资格管理办法〉的决定》(财政部令第82号),2016

[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财经法规》新考试大纲,财政部,2016

第6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会计控制;信息技术;内部控制;企业资源计划

会计控制作为会计的基本职能,对于界的吸引力是如此之大,以至于理论界对它的研究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但会计控制却从来没有如会计核算的研究那么研究起来得心应手。自80年代始至21世纪初,机、远程通讯及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它们在管理中的运用,使得会计控制的进一步实施与效果提升成为可能。CAD、CAM、MRP、MRP2、ERP等渐次推广,使得会计职能侧重点逐步转向会计控制。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最初是面向任务与职能,模仿手工处理;接着是用它来进行财务管理,嵌入一些财务管理的思想观念;后来是从国外泊来ERP(企业资源计划)新的概念。会计伴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而变化,,可以说是手工记帐、双轨制、完全甩帐、会计与业务协同管理多种管理成分并存。在此信息技术条件下,研究企业会计控制的本质与性,机遇和挑战是适逢其时的,这是提高会计信息可靠性和决策有用性的需要,也是规范会计信息处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优化秩序的要求。可见会计控制研究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一、会计控制的国内外研究状况

研究会计控制不能不联系到内部控制,因为会计控制包含于内部控制。会计控制要很好地发挥作用必须在内部控制的框架环境中,对会计控制的内在要求作深入的研究。可见,会计控制研究是贯穿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之中的。

在我国,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有:1986年财政部颁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该规范提到了会计控制,并作出如下定义:“单位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有关法规和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措施和程序”。1997年1月,注协《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该定义是审计的定义,它明显地套用了美国AICPA(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88年所下定义。1997年1月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其中将内部控制制度的测试当作作业准则予以规定;1999年新会计法将内部控制看作是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2001年6月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试行)》及《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

在国外,1934年美国《证券交易法》已出现内部会计控制的术语。1949年AICPA在一份特别报告中,首次将内部控制界定为:“一个企业为保护资产完整、保证会计数据的正确、可靠、提高经营效率、贯彻管理部门既定决策,所制定的政策、程序、方法和措施”。该定义界定的范围已超出会计控制的范围。1958年美国会计程序委员会《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的报告,其中将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即所谓的内部控制二分法的由来。1986年INTOSAI(最高国家审计机关国际组织)在第12界国际审计会议上发表《总声明》,把会计控制界定为:“作为完整的财务和其它控制体系,包括组织结构、方法程序和内部审计。它是由管理者根据总体目标而建立的,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的经营活动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纪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1988年AIPCA《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为:“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由控制环境、会计制度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组成。1992年美国COSO委员会《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报告。1995年AICPA又以《审计准则公告第78号》再次发表。该报告指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它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报告中首次提出内部控制包含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要素组成的结构。COSO三目标与五要素报告是至今为止权威性最强的文件。著名的巴塞尔委员会也曾在COSO的成果基础上结合银行业发表过《银行组织中内控制度的框架》,概括出适合于银行业的十三条原则。

从上述国内外对会计控制及内部控制的研究演进过程可以看出,在信息技术条件下,重新认识会计控制问题对于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建设和制度创新是具有脾益的。

二、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区分

在研究会计控制时,常因为其与内部控制的密不可分而等量齐观。从前面对内部控制与会计控制的定义可以看出,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外延上似乎难以区分。其实,会计控制既与内部控制相联系,同时又有严格的区别。两者的主要联系点是基本目标是一致的,即可概括为提高经济活动的效率与效益、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及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控制的方法基本是相同的,如内部牵制、职务分离、监管等。控制对象是一致的,都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控制程序是相同的,都是建立制度、控制活动、分析差异、奖惩等。但从会计控制角度看,会计控制作为管理活动和信息处理活动,有其特殊化的方面。会计控制可分为业务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会计的业务控制是属于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在计算机大量使用后,许多控制活动是以计算机程序的方式嵌入到企业信息系统之中,由计算机自动进行。比如交易授权控制,它是由程序而不是由员工来触发,具有授权控制不明显的特点。再比如在采购系统中,控制能否符合目标只能在出现大的负面时才能被察觉。管理者对交易授权的关注已转向对相关计算机程序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检查上。对于职务分离,在计算机信息系统下,许多手工系统下舞弊和差错不复存在,因而这些活动的职务分离也就消失了。总之,会计信息系统控制在新的环境中,由于通信技术、大型数据库、应用软件、商务等的广泛采用,控制的方式、方法、侧重点与效果也将发生质变。

会计控制从不同的层面看具体内涵不同,按照前面介绍的美国的定义,其内涵是十分广泛的甚至是无所不包的。从宏观管理的角度看,内部控制是国家政府的行政监管控制,主要是监控企业法律法规的遵循性,属于外部审计范畴。从公司治理角度看,内部控制是股东人———董事会对经管负责人———总经理的监控。从企业角度看,内部控制则是企业经管人对内部各部门的监控,一般借助于内部审计,其目的还在于提高组织的效率。会计控制主要是一种价值控制,即代表企业利益对各职能部门生产单位的监控,主要是在整个资金循环过程中对资金使用和资金分配的控制及信息系统的控制。会计控制包含了对企业资金流、物质流和信息流的控制,涵盖了对企业经济活动从起点到终点的全方位的控制。实际上,一旦企业的价值活动得到控制,在会计事项处理中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系统性、完整性就可以得到保证。

三、会计实时控制

按照阎达五教授的定义,会计控制的实时控制是指“在IT环境中财会人员利用化技术手段和三量(时间量、实物量、货币量)信息,对企业经营活动的过程进行实时对比和实时分析,通过指导、调节、约束、促进等环节干预企业的经营业务,以实现提高经营效益从而达到价值增值这一终极目标。”该定义概括了实施控制的信息来源、基本方法和目标,并且把指导协调等纳入到控制范畴,具有代表性。笔者认为:准确理解会计实时控制主要体现其跨越时空,进行动态的控制方面。实际上如果没有企业深层次的改革,在原有会计处理环境下、原有组成要素基础和业务流程基础上,要达到真正的实时控制是不可能的。

目前,这种改革主要体现在对ERP的使用上。针对目前会计信息渠道已不能及时提供信息和满足信息使用者个性化需求,采用ERP或类似的现代化程度更高的管理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会计由适时控制向实时控制转变。该系统吸收并内嵌了国际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实践,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如支持凭证的集中式审核,加快了期末封账的速度;财务系统不仅在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也达到了无缝集成,使得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从而加强了对资金流的全局控制;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并做到对业务活动的成本控制;更全面地提供财务管理信息,为包括战略决策和业务操作等各层次的管理需要服务。能提供财务报表外多种管理性报表和查询功能,并提供了易于最终用户使用的财务建模分析;支持企业的全球化经营。为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提供一个统一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平台,能提供多币种会计处理能力, 支持各币种间的转换;支持多国会计实体的财务报表合并等。

一般地说,运用信息技术建立实时交互式的网上模型,首先要建立一个会计数据库,该数据库由分布在各地的内部会计人员通过企业内部网共同以最原始的水平录入数据和维护。其次,根据不同的会计信息处理和流程建立一个模型库。该模型库实现模型的生成、组合、运算及模型的增、删、改一体化运作。该模型主要有分类汇总模型、财务报告模型、财务模型、预测模型、决策模型等。采用事件驱动的原理,将模型库与源数据信息库相连接,在事件驱动的方式下,可以把信息使用者所需要的信息按动机不同划分为若干事件,为每一种事件设计相应的过程程序模型,当决策者需要某种信息时,相应驱动不同事件程序,得到相应信息。这种方式使得会计业务流程和工作重心发生转移,会计人员的主要工作是加工经过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由于工作重点的转移,必然要求对会计业务流程作相应的重组。具有标准编码的源数据信息应集中在INTERNET或企业专用网上的源数据库中,称之为源数据信息库。经授权任何人均能够在线收集、分析和提取。在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1983年开始建立一个全国性上市公司会计数据库,称为EDGAR(数据收集、分布和提取系统)。1992年正式进入运行阶段。Oracle公司提出的系统的ICA结构(体系),也是这方面的应用。长期以来,由于实时控制的IT环境尚不具备(网络、数据库、管理软件),倍息加工远离业务流程,AIS(会计信息系统)仍是一个信息孤岛,无法达到完全意义上的实时控制。在ERP系统实施后,会计系统与其他业务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的相互交换,及信息的计算机集成,集团内部数据共享,财务系统有良好的开放性,同业务系统有灵活的数据接口,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相同信息在各部门手工重复输入的传统缺陷,只要在一个终端输入一次即可。可减轻财务人员日常工作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会计核算质量。按照金蝶总裁徐少春的观点:“未来的财务系统在组织建制方面将不再有专门的财务部门”,财务人员的工作大有可能由ERP系统来取代。

四、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信息系统控制

按照财政部博导杨周南的定义:“信息系统控制是企业为了保证信息系统效率、完整一致性和安全性而采取的控制措施。”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体现了会计控制的内涵,与业务控制的对象是生产经营过程不同。信息系统控制的对象是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资源、应用系统、数据和相关人员等信息系统的组成要素。控制目的是保证效率、安全性和完全一致性。信息系统控制的手段是系统自动控制和手工控制相结合,仍以手工控制为主。在会计控制的两个分支中,业务控制的有效性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网络环境下会计控制活动的变化

会计信息化的内部控制则是内部会计控制的特殊形式。财政部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中指出:“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随着IT技术特别是以Internet为代表的网络技术的和运用,无疑给企业内部控制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会计信息化之后,会计控制的目标、遵循的基本原则、会计控制的对象等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但由于会计系统运行机制和远行环境的变化,会计控制的侧重点、会计控制的与方法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裂变。并且这种将会在较长时期内发生作用。企业原有的会计内控制度会发生消失、弱化、转化。

(1)会计数据输入。在电算化会计中,计算机输出的数据是在程序控制之下,对输入的数据源自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储存于磁性介质上。所有记账、编制会计报表及分析等工作均在计算机程序的控制下自动进行。然而,电脑中的原始数据必须是由人工事先进行审核和输入计算机的,一旦原始数据在输入中发生错误,计算机无法识别,只会将错就错地进行各种计算工作。因而自动处理数据的准确性,完全依赖于原始数据输入的准确性,正因为会计电算化的这一固有弱点,所以对内部控制提出了一些新的具体要求:一切数据的处理方法和过程都必须规范化,并保持准确性和相对的稳定性,这样才能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

(2)电脑操作无形化。在手工方式下,会计信息以账、证、表等形式存储在不同的纸质上,增、删、修改了的会计凭证或会计账册都可以从各自的笔迹和印章上分清责任。但实行了会计信息化后,有形记录较传统手工会计系统大为减少,凭证、业务事项的说明和账簿等大多要依赖计算机方可录入、阅读或查询。数据的载体不同了,储息来源于数据和程序,并且从一开始就存储在各种磁性介质上。有些业务或处理结果可能不被打印出来,只有依靠计算机才能阅读这些数据。如果缺乏适当的内控,那么未经批准擅自改动数据的可能性就明显增大,而且数据改动后能不留下任何痕迹。电磁介质也易受损坏,且有丢失或毁损的危险。所以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对会计档案管理形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保存纸介质会计核算资料,而且要保存、保管好以磁性介质方式存储的各种会计数据和计算机程序,以及系统开发运行中编制的各种文档和其他会计资料。电脑操作无形化和会计档案无纸化带来的风险,是内部控制在会计电算化、信息化条件下面对的新。

(3)传统内部控制措施部分消失。如编制科目汇总表,凭证汇总表,试算平衡的检查,总账与明细账的核对,凭证借贷平衡校验,余额发生额平衡检查等,这些控制在进行系统设计的时候已嵌入于企业信息系统中,对业务控制由计算机自动执行。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也由手工条件下的单一制度控制转变为程序控制和制度控制。

(4)一批具有特殊技能员工的出现。授权、批准控制是一种常见的、基础的内部控制。在手工会计系统中,对于一项经济业务的每个环节都要经过某些具有相应权限人员的审核和签章。但会计电算化后,职能划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为业务处理全部都是以电算化系统为主,因而电算化功能和知识的高度集中导致了职责的集中,某些人员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或数据拥有特权,既可从事数据的输入,又可负责数据的输出和报送。因此,如果不加强内部控制,就会使某些计算机操作人员直接对使用中的程序和数据库进行修改,操纵处理结果,从而加大了出现错误和舞弊的风险。由于操作人员是一批只有特殊技能的员工,他们的失误或故意破坏具有突发性、毁灭性和隐蔽性特点。因此,控制操作人员的职能,是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

2.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内部控制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会计控制可以有多种分类,从会计信息系统角度分类,应分为一般控制和应用控制。

一般控制是指会计电算系统普遍适用的,为了系统的安全可靠对系统构成要素(人、硬件、软件)及环境进行的控制,包括:

(1)组织与管理控制。指通过部门的设置、人员的分工、岗位职责的制定以及权根的划分等进行的控制。其基本目标是建立恰当的组织机构和职责分工制度,以达到相互牵制、相互制约、防止或减少错蔽的发生。在新的会计软件投入正式使用后,对原有会计机构必须做相应调整,对各类人员制定岗位责任制度。会计电算化后的工作岗位可分为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会计岗位。基本会计岗位可包括:会计主管、出纳、会计核算各岗、稽核、会计档案管理等工作岗位;电算化会计岗位包括:系统管理、操作、维修等工作环节。机构调整必须同组织控制相结合,以实现职权分离,有效地限制和及时发现错误或违法行为。如规定系统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不能兼任系统操作员或管理人员等。

(2)系统开发和维护控制。系统开发控制是针对系统开发阶段而言的,具体包括:系统开发前进行可行性和需求分析,开发过程中进行适当的人员分工,收集和保管有关资料并加以保密等。系统维护是指为保障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对系统硬件、软件进行的安装、修正、更新、扩展、备份等方面工作。系统维护控制包括硬件维护和软件维护,硬件维护主要包括:1.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记录;2.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硬件故障要及时进行故障分析并做好记录。而软件维护包括正确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等。

(3)硬件、软件控制。硬件控制是指计算机制造商随机配置的某些控制功能或技术手段。软件控制是指为保证系统软件运行正常而预先在系统中设计的各种处理故障、纠正错误、保证系统安全的控制。

(4)系统安全控制。是为保证计算机资源的安全可靠而进行的控制。主要是为防止减少工作疏忽、蓄意破坏等造成的损失和危害。系统安全控制是其它控制的先决条件。在电子商务条件下会计控制是极其重要的内容。如对进入机房内的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保证机房设备安全的防火规定;保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机房防潮、防磁及恒温等方面的规定;数据备份规定及不准在计算机上玩电脑游戏规定;会计核算软件的修改需报经单位总会计师批准等等规定。

应用控制是指对会计信息系统中具体数据处理活动而进行的控制,包括:

(1)输入控制。是为了防止输入数据的遗漏或重复的检查控制。常见的有:建立科目名称和代码对照文件,防止科目出错。设计科目代码校验,以保证科目代码的正确性。设立对应关系参照文件,用来判断对应账户是否发生错误。试算平衡控制,对每笔记录和借贷方进行平衡校验,防止输入金额出错。顺序检查法,防止凭证编号重复。二次输入法,将数据先后两次输入或同时由两人输入,经对比后确定输入是否正确等。

(2)处理控制。操作过程控制主要通过制订一套完整而严格的操作规定来实现。操作规程应明确职责、操作程序和注意事项,并形成一套电算化系统文件。如规定交接班手续和登记运行日志,规定数据备份及机器的使用规范,规定软盘专用以防病毒感染。具体的控制措施有:登账条件检验,即对输入数据,经复合后才能登账的控制。防错纠错控制即系统要有防止或及时发现在处理过程中数据丢失、重复或出错的控制措施。修改权限和修改痕迹控制,即对已入账的凭证,系统只能提供留有痕迹的更改功能,对已结帐的凭证与账簿生成的报表数据,系统不提供更改功能等。操作环境包括系统操作过程以及系统的维护。

(3)输出控制。在输出环节可能发生未经授权输出,未送给指定部门或未及时送到,输出结果不正确、不完整或不易懂等错误或问题。控制措施是:要求只具有相应权限的人才能执行输出操作,并要登记操作记录,从而达到限制输出信息的目的。做好会计档案管理,其要点包括:1.存档的手续必须有会计主管和系统管理员的签章才能存档保管;2.各种安全保证措施,如备份软盘应贴上保护标签,应存放在安全、洁净、防潮的地方;3.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和定期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

阎达五,张瑞君,2003:《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会计研究》第4期。

第7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关键词:电网企业 IT审计 IT 风险 信息技术

近年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使当今世界进入信息经济时代。Internet与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正使企业的经营环境、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发生重大变化。这种环境下,电网企业除了继续加强传统生产管理技术投入,对信息技术投入也越来越大,各种生产、经营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极大的满足了企业生产经营的需求,提高了电网企业优质供电服务的能力,也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企业对信息化运用和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如何保证各种信息系统正确、高效的运行,使得审计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任务,引入IT审计技术可加强对信息系统的风险控制。

IT审计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现代化的IT技术已经应用于内部审计之中, 大幅度地提高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而且在多个方面对审计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

IT审计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多种叫法,例如 EDP审计、电算化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等。尽管叫法不同,但其涵义基本相同。IT审计与一般审计一样,同样是执行经济监督、鉴证与评价职能。其特殊性主要在两方面:(1)对执行经济业务和会计信息处理的IT系统进行审计,即IT系统作为审计的对象;(2)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即计算机作为审计的工具。概括起来说,无论是对IT系统进行审计还是利用计算机进行审计,都统称IT审计[2]。

1.电网企业IT审计的目标

为能有效地、恰当地和高效率地开展IT审计,应该明确IT审计的目标。IT审计并不改变审计的目的和职能,只是审计的环境、对象、方法和工具发生变化。电网企业IT审计的目标可概括为通过对企业IT规划、建设、应用、服务以及安全等全方位的审计,评价信息化投入效益,充分识别与评估IT风险,促进完善IT控制措施,提升IT系统的可用性、安全性、完整性、效益性,以达到强化IT内部控制的目的。

2.IT审计的内容[3]

2.1研究、审查与评价IT系统的内部控制

由于应用了电子数据处理技术、网络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等,电算化和网络化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很大程度决定于系统的内部控制。没有健全的控制,系统的程序和数据可能随时被人篡改,机密的经济信息可能被人窃取,系统可能遭受计算机病毒和黑客的攻击和破坏,等等。为了提高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安全性,研究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和风险,研究应有怎样的控制才能有效地降低这些风险,对系统的内部控制进行审查和评价,审查系统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监督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对控制的弱点和缺陷提出改进的建议,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能合法、正确、安全、可靠地处理有关的经济业务,是IT审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在电算化和网络化条件下,系统的内部控制包括程序化的控制和要求员工执行的管理制度。程序化的控制编写在系统应用程序中,其审查可在系统功能审计中进行。对管理制度的完善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则类似于传统的内部控制审查。

2.2 IT信息系统开发审计

在网络化条件下,为企业能正常经营、有效管理,必须建立合法、有效、安全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与企业内部网。一个计算机信息系统,尤其是大型的网络系统,如果问题到正式投入运行后才发现并进行修改,要比在开发阶段发现、改进耗费更长的时间和更高的成本。因此,有必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 (如 ERP系统)的开发进行事前、事中的审计。这项审计工作一般由内部审计人员执行。系统开发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审查系统开发的可行性;②审查系统业务和信息处理功能的合法性和正确性;③审查系统程序控制与管理功能的恰当性与有效性;④审查系统的可审性(即是否留下了充分的审计线索);⑤审查系统测试的全面性和恰当性;⑥审查系统文档资料的完整性;⑦审查系统的可扩展性。

通过系统开发的事前与事中审计,尽早发现系统的问题,及时提出改进的建议,可以把好系统质量第一关,同时也为审计人员今后对系统的审计打下基础。此外,审计人员在系统分析阶段应根据网络化审计的特点对系统提出审计方面的需求:①在系统中建立监控程序 (又叫嵌入审计程序),以便计算机能对一些敏感和重要环节实行实时监控,发现异常的情况或例外事件自动向审计部门报警或自动记入审计文件,以便审计人员审查。②在信息系统中建立审计子系统或模块,提供审计程序、审计工具和审计档案库,以便审计人员进行网上审计。

2.3 IT信息系统功能审计

在电算化和网络化条件下,经济业务处理或会计核算由计算机系统执行,为了能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安全性实行有效的监督,IT审计的另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对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功能进行审计。对信息系统功能审计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审查验证系统对业务与信息处理的合法性、正确性和可追索性。查明它们能否按现行的会计制度以及有关的财经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各项经济业务处理和会计核算,提供合法、正确的经济信息。②审查系统程序控制功能的恰当性和有效性。查明系统能否有效地防止或及时地发现在输入、处理、输出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差错和舞弊,达到预定的控制要求。计算机系统由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应用程序组成。只有三者的功能都正确可靠,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才可能正确可靠。因为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是由计算机厂商提供的,其中建立了不少控制,其功能一般来说比较可靠,一旦出现故障也较容易发现。会计核算或经济业务处理是根据系统的应用程序进行的,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否合法、正确、可靠,很大程度决定于系统应用程序的正确性和安全性。因此,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的审查,常着重于对系统应用程序的审查。对复杂的IT信息系统功能的审计,审计人员应聘请IT专家共同参加审查。

2.4 IT信息系统电子资料审计

审计都要对被审单位的证、账、表及其他反映经济活动的有关资料进行审查。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证、账、表以数据文件的形式存储在电磁介质中,对它们的审计可以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计算机可以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繁复的计算,可以对大量的数据按指定要求进行各种审计处理,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可以加快审查速度、提高审计效率和审计质量。

如果说仅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审计人员还可以绕过计算机,只对打印输出的证、账、表和有关资料进行审计的话,那么,在网络经营与电子商务的条件下,因为没有纸性的审计线索,只有电磁化的电子资料,审计人员不可能绕过IT审计。对经济活动和会计信息的审查,必须利用计算机对有关的电子资料 (包括各种原始单据、合同、记账凭证、账簿、报表等)进行审查取证、汇总分析。对电子资料的审查,是IT审计的重要任务之一。

3.IT信息系统审计的程序

IT信息系统审计的程序与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审计的程序基本相同,是指审计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一般包括三个主要阶段,即计划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审计完成阶段[4]。

3.1计划准备阶段

计划准备阶段的任务是:根据审计的目标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初步调查、组织IT审计小组、发出审计通知书、编制审计计划等。初步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包括: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配置状况;系统总体结构、功能模块划分及各模块之间的关系;系统人员的配备、职责分工、相关规章制度及业务流程;初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

组织IT审计小组,根据被审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复杂程度、审计任务的难度及审计人员的素质选择适当的审计人员组成IT审计小组。小组成员可以由经过IT知识培训的审计人员和具有会计、审计知识的IT技术人员共同组成,各自发挥专长。相互配合完成审计工作。

发出审计通知书,执行内部审计时,要对被审计单位发出审计通知书,审计通知书是告知对被审单位进行审计的书面文件,包括:审计机关的名称,审计的目的、范围、重点,审计的时间和要求等。编制审计计划,审计计划由审计项目负责人于现场审计工作开始前起草,基本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目的、审计范围及重点、工作进度、审计组人员组成及分工、审计程序、提出审计报告的时间等。

3.2实施阶段

实施阶段是审计全过程的中心环节,其任务是:对被审单位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及遵守情况进行控制测试,对系统处理功能及处理结果的正确性进行实质性测试。

①控制测试。对内部控制措施的可靠性进行的测试,可分为一般控制测试和应用控制测试。一般控制测试的主要内容是:组织与管理控制、开发与维护控制、硬件和系统软件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文档控制等方面的审查与测试。应用控制测试的主要内容是:输入控制、处理控制和输出控制的审查与测试。

②实质性测试。对被审计单位账户余额和发生额进行直接审核,以确认系统信息的正确、真实与可靠。在对会计资料所进行的实质性测试过程中,因为大量的信息都是以机器可读形式存放于一定的介质上,对这些数据文件的测试方法与手工截然不同。具体的测试方法包括以下三种:第一,不处理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第二,处理实际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第三,处理模拟数据文件的实质性测试方法。

上述三种方法与应用程序测试所叙述的方法基本一致。实际上,数据文件的测试可以与应用程序控制测试同时进行,也可以认为是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双重测试”。

3.3审计完成阶段

审计完成阶段是实质性审计工作的结束,其任务是:整理、评价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复核审计工作底稿,编写审计报告。

①整理、评价收集到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通过分类、计算、比较、综合等方法整理、分析审计证据。

②复核审计工作底稿。通过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检验所引用的有关资料是否详实可靠,所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审计判断是否合理,审计结论是否恰当。

③编写审计报告。审计人员必须正确运用职业判断、综合收集到的审计证据,根据审计准则,形成正确的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除被审单位财务活动及文件编制的合法性、公允性,会计处理方法一贯性发表审计意见外,还应对被审单位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和处理功能进行评价,并应提出改进建议。

4.IT审计技术及审计软件综述[5] [6]

4.1 IT嵌入式审计技术(一种在线审计技术)

嵌入式审计模块是集成于应用系统的各个环节的代码段, 或者说它是嵌入被审查的系统中的一个程序块, 应用它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交易处理等被审计事项的持续监控。嵌入式审计模块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对系统中每一项交易进行实时检查, 因此它尤其适用于需要处理大量数据的计算机系统中。嵌入式审计模块对满足预先设定规则的交易, 在该交易被进一步处理前作如下工作: 记录该交易的细节, 实现定期浏览和报告审计日志文件, 为后续审计作准备; 或者只是对交易作标记( tagging) 以便区分其他交易。

利用嵌入式审计采集审计证据有其独特的优点。其一, 它并不需要内部审计师连续地监控审计模块, 而是只要零星和偶然的监控即可获得有效的结果, 这就大大减少了内部审计师的工作量。实时审

计可以弥补事后审计线索不充分的缺陷。例如: 我们使用客户服务系统(CSS,Customer Service System )来管理客服功能。基于在线实时环境运行的CSS系统能保证客户服务数据直接由客户端传入系统数据库中, 对这种运行能够进行有效的实时监督的就是嵌入式审计过程。其二, 它可以采集审计所关心的关键数据。如对计算机非正常运行时间处理各项业务的记录, 或对非法调用数据文件处理的记录。嵌入的审计程序本身具有隐蔽性、安全性和稳定性。非审计人员不能看到这些审计程序和自动形成的审计数据。所以, 审计人员应用这些审计程序就能自动记载所要收集的审计证据, 同时还可随时调阅这些证据文件, 并利用这些审计证据适时判断系统运行情况和提出审计建议。

4.2通用IT审计软件(Generalized Audit Software,GAS)

GAS 是专门为审计人员设计的, 是能够直接访问各种数据库平台及平面文件(具有行和列的一维或二维数组的数据表)系统的标准软件。它可帮助审计人员完成基本的审计任务,尤其擅于测试计算机中存在的数据和信息。通用审计软件比较容易使用, 只需要审计人员具有有限的计算机知识, 并不要求有编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因此具有适用性强等优点, 是目前计算机审计中最广泛使用的审计工具。其基本结构图如图1所示。

国外著名的通用审计软件有审计命令语句ACL(Audit Command

Language)和IDEA(Interactive Data Extraction and Analysis)。国内的通用审计软件有: 中望软件公司的审易软件、中普软件公司的中岳软件、通审软件公司的通审2000、审计之星、金剑软件等。

在众多审计软件中,由ACL Services Ltd.()开发的审计命令语句ACL 是使用最广泛的通用审计软件。它允许审计师将个人笔记本电脑与客户机系统相联, 从而下载客户端数据到笔记本电脑中以供后期的处理。它可以针对覆盖所有交易事项的大数据集合进行符合性测试。值得一提的是, 它有审计追踪的功能, 从而审计师可以在任何时候观看他们的文档, 步骤和结论。ACL使用便利、适用范围广和可靠的优点使其在审计公司中非常流行。

4.3EXCEL中的审计工具

Excel是审计人员最常用的一种简单却非常易用的工具。可利用Excel辅助执行的审计工作有:利用Excel辅助审计程序表的编制,编制某些项目的审计表格,编制试算工作底稿与调整后会计报表, 编制集团公司的合并报表, 进行分析性复核。利用Excel辅助审计, 是一种成本低、效率高、灵活方便、实用有效的计算机审计技术。

5.结论

未来计算机审计工具与技术的发展更加要求内部控制制度的加强。传统记账方式下, 可以从字迹上辨认出登记人, 从而明确责任, 但是计算机环境下只能提供统一模式的输出资料。没有记录人的笔迹, 无法从记录上辨认登记人, 审计线索的痕迹不容易追踪,这就需要审计人员对会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职责的划分情况进行审查和评价。

随着电力行业快速发展,加强IT审计是建设国际一流电力企业的必然需要,也是国资委、工信部、国内外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外部要求,更是践行“万家灯火、南网情深”企业理念的内生需求,必须通过加强IT审计来保证公司的信息技术应用对各级监管政策、法规的遵从性。因此,开展全面系统的IT审计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需要我们以发展的眼光,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自主创新,深化研究,消化吸收国外IT审计先进方法、理论和技术,建立完整的、自主可控的信息系统事前、事中、事后多密级、多业务、多系统、多网络综合安全保障体系,为电网企业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强后盾和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刘炳焕.我国计算机审计的现状与发展对策分析[J].审计文摘,2004(6)

[2]Larry E.Rittenberg,adley J.,Schwieger. Auditing:Concepts for a Changing Envioroment[M],Jointly published by 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3.

[3]薛鹏.如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实施有效的审计[J].工业会计,2002 (11).

[4]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中国内部审计规定与中国内部审计准则[M].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4.

[5]王宝庆.现代内部审计[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

[6]理查得·L·莱特里夫等.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8.

第8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山东省青岛市财经职业学校是一所拥有57年历史的公立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位于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占地面积4万余平方米,现开设有会计电算化、国际商务、计算机和电气运行与控制等专业。

学校有双师型教师45名,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级特级教师1名、青岛市特级教师2名、市优秀教师5名、学科带头人2名、教学能手12名,约30人次在全国、省市课堂教学比赛中获奖。

学校信息化特色经验

1.优越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为智慧校园建设打下基础

学校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始终致力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学校先后筹建了网络中心、班班通、校园网站以及覆盖全校的无线网络,大数据下的教师评价系统也于今年投入使用。

学校先后对教学与办公信息化、网络中心、机房设备升级,建设了30多间多媒体教室、1间录播室,每间教室均配备了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系统。结合专业特点,学校建设了符合现代化教学要求、适应信息化教学的实验实训室20间,每间教室均配备了台式机和笔记本,方便教学与科研活动的开展。学校共拥有计算机1000余台,生机比达1.5:1,师机比达1:1。

2.优秀的现代型教师队伍,为教育信息化保驾护航

学校加强了对教师的信息化培训,每名教师均能熟练应用信息化技术并服务于教学。学校不断开展培训活动,提高了教师的多媒体操作能力和电子白板应用能力。信息技术已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教学手段,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

3.良好的信息化应用环境,与学生学习无缝衔接

学校构建了以录播室为基础的视频采集、制作、应用体系,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资源;建设了精品网络课程在线网站,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优质课程点播服务;教师创建了学习型空间,利用博客进行网络化学习、信息化教学和个人知识管理。学校利用多媒体辅助普法教育、安全教育等,使用多媒体将照片、实物等传统展出方式与纪录片、微视频等现代宣传方式相结合,增强了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互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

第9篇:会计电算化重点笔记范文

本次外出实习,部里安排我到xx会计师事务所实习,主要任务是协助各注册会计师到各街道进行查账,主要工作有编制工作底稿,查阅凭证,帐簿,报表发现问题,提出审计意见,进行现金盘点,资产清查,编制审计报告等。

本次外出实习,我感觉收获特别大 .第一 :收集了很多教学素材案例,在审计过程中,一旦我发现有对我以后教学有用的东西,我都会用笔记本记录下来。故此,这次外出企业实习,我做的笔记就有3本。我相信这些素材将会对我以,后教学提供很多帮助。本学期我讲授企业单项实训课程,在授课时就经常顺手拈来我外出审计中碰到的很多案例感觉教学效果很好。第二:了解目前企业会计现状以及他们在做帐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种种舞弊现象。第三:向注册会计师学习了很多知识,对于我在审计过程中碰到的各种问题,我都会虚心地向xx会计师事务所的老师询问,对于我提出的各种轰炸式提问,他们都很耐心地给予回答。第四:近距离接触,真正了解到对会计人员各方面素质及要求,为我以后在讲授课程时对于授课内容如何有所侧重更有帮助。本次发言,张部长主要让我谈一谈目前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知识。我以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电算化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大部分企业已实现用电脑做帐,而且大部分企业公司都是采用金蝶财务软件做帐,少部分采用用友软件做帐。故此,我们应重点加强这方面知识讲授,让每位同学都能达到熟练运用这2个财务软件。既然是用电脑做帐,对打字速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要求学生每分钟要达到40-50个字左右。

二、税务知识

本次外出企业查帐,我发现很多公司因为规模较小,只设有一名会计人员,会计人员可以说是一名多面手、做帐、报税等均是他的工作。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税务知识讲授,尤其是税务实务操作练习,教会每会学生如何申请报税、计税、缴税、尤其是几个主要税种,如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营业税、房产税等更要重点讲授。

三、出纳方面知识

由于我们的学生学历较低,很多同学毕业后只能担任出纳,故此,对于出纳工作主要职责(如登记现金日记帐、银行存款日记帐、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空白发票、支票印章)以及应具备技能(如点钞、计算器、辩别真假钞票)等应让学生熟练掌握。

四、财会法规知识

还有很多单位存在白条抵库问题,我到一个单位查帐,出纳有一张借条,金额为32万元,只有董事长一人签字同意,没有写明借款理由,时间已长达5年,严重违反财经法规关于不能白条抵库等明文规定。再比如现金盘点,很多出纳人员对于我们提出现金盘点,非常不配合,竟然说出“多了也是我自已的,少了也是我往里贴。”这样的话来,竟然把单位现金与自已钱包混在一起严重违反财会法规的行为来,有些固定资产业务没有工程合同,有些记帐凭证没有附原始凭证。比如我查到有一笔购买食品的费用7万多元,既无食品名称也无食品去向,无法证实该费用的真实性。所以,我们以后应加强这门课程讲授,让学生从现在起就树立起法律意识,熟练掌握《企业会计制度》、《现金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