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对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绿色理念下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原则
在绿色理念下,高校想要更好的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遵守以下五个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在绿色理念当中,注重人与环境的和谐统一,人与环境共同构建出一个整体。在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内,不论是生产还是使用等环节,都要关注整体性,对于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来说,也是如此,不论是危化品的采购,还是危化品的保管、使用与处置,都应从整体着手,构建出完善的管理制度,选择科学的管理方式,以确保各环节能够有效衔接到一起,清除连接障碍,提高管理效果。
(二)动态性原则
高校发展的过程中,不同时期所采购的危险品数量、种类等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其对安全管理的要求略有不同,如果高校采用相同的方式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管理,不仅会影响管理效果,而且还会造成资源上的浪费。所以,高校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时,应以新时代信息技术为媒介,建立危化品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动态地掌握其最新信息,并针对危化品的具体情况,不断对安全管理策略进行调整,以使其在实际当中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遵守动态性原则。
(三)安全性原则
作为高校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对学生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各项试验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了解程度,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而在实验室内,危化品的数量较多,种类繁多,且物品特性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实验室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高校应在采购、使用等多个方面,严格的对危化品进行管理,以及时发现危化品存在的安全隐患,并采取有效清除隐患的解决方案。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遵守安全性原则。
(四)全过程性原则
在以往的过程中,高校实验室大多采用碎片化的管理模式,即根据危化品的管理内容,将其划分均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这种管理模式不仅效率较低,而且各环节之间缺乏紧密的关联性,导致整个危化品管理工作的质量偏低,经常会在实验室出现一些安全事故,并对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破坏。因此,高校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时,应积极转变管理理念,逐渐采用全过程性原则,即动态的都对整个危化品的采购、使用、储存、处置等环节进行管理,以保障每一个环节的管理质量均达到要求,只有每一个环节都能够有效管理,才会提升整个危化品的管理质量。
(五)有序性原则
对于危化品的管理来说,可分为几个自然环节,而在每个自然环节内,又涵盖了很多具体的细节,这些细节相互交织在一起,赋予了危化品管理一定的顺序,只有严格按照这一顺序对危化品进行管理,才会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高校实验室危化品,主要针对其采购、存储、使用、处置等的先后顺序进行管理,以免前一个程序出现问题对后一个程序造成影响。同时在每一个程序当中,也要确保管理有序性。以使用同一危化品为例来说,不同批次,首先使用贮存期短的危化品,后使用贮存期长的危化品;同一批次,先使用拆零品,后使用未启用品等,这样对危化品进行使用,不仅会减少资源浪费情况的出现,而且还能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
二、绿色理念下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策略
(一)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
在绿色理念下,高校想要更好的开展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将绿色理念融入到整个化学教学活动当中,通过对化学理论知识的讲解,一方面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化学知识,另一方面,提升学生对绿色化学的了解程度,掌握绿色化学的本质,了解其具有哪些用处。特别是开展与化学科学技术对科学与社会做出共享相关的课程时,更应提到绿色化学,即现代人类发展过程中,化学物品对环境的破坏,确保学生通过学习,养成一定的绿色思想,并将这一思想贯穿于之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上,从而提升学生绿色、安全的理念。此外,在实验教学活动当中,还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对环境具有哪些危害,可以利用什么方式减少这些危害等。
(二)构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
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时,应与其他管理相同,需要具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为其提供保障。因此,在绿色理念下,想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效果,必须要构建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应加强对现有安全管理制度的研究力度,从中挖掘出良好的内容与存在缺陷的内容,良好的内容可以继续进行应用,而对于存在缺陷的内容来说,则应结合绿色理念的内涵,逐渐对其进行优化,以使安全管理制度能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其次,高校应积极主动参与危化品绿色安全管理相关的学术会议,通过这些学术会议的参与,一方面学习世界上先进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还可以拉近与国内外知名高校之间的距离,从而了解并借鉴对方实验室绿色安全管理制度的良好内容,并以此为基础,结合自身特色发展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从而构建出适用于自身的绿色安全管理制度。
(三)打造绿色安全管理团队
在绿色理念下,想要提升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效率,应打造出绿色安全管理团队,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首先,高校在聘请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人员时,不仅要考察应聘人员是否掌握丰富的管理知识,而且还要考察其是否具有较高的安全意识,是否养成了绿色理念,只有全部都达到要求,才可以将其聘用。其次,对于现有的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人员来说,应加强培养力度,通过培养的方式,提升危化品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绿色理念,使其在日常工作当中,能够严格按照安全、绿色环保的要求完成自身本职工作。
(四)采用绿色安全实验技术
想要打造一个绿色、安全的实验室,高校应逐渐对实验教学进行调整,对于那些危害性较高,或者是成功率不高的实验来说,可以利用虚拟实验进行替换,即通过计算机以及其他设备完成实验;这样不仅会提高实验效率,而且还减少了对环境的危害;可以选择相应的电炉,替换传统实验当中的酒精灯;利用绿色溶剂,代替传统实验中的具危险性有机溶剂;通过微波法代替传统实验中的某些催化剂等。同时,可以设计微量实验方案。实验必须用到的危化品,只要能见到效果,应尽可能从源头减量,建议使用极少量或微量,而且做到合理回收处置实验废弃物;对于那些危化品用量大、毒性强、危害大的实验来说,应将其彻底淘汰,而进行更多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的实验。
三、总结
随着绿色理念的出现,为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满足这一要求,不仅能够加大高校实验室管理力度,而且还会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因此,高校对实验室危化品进行安全管理时,应提升绿色安全管理理念,构建绿色安全管理制度,打造绿色安全管理团队,采用绿色安全实验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张彦茹.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安全管理的疏与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4)
[2]张宗明,丁勤林,夏姣姣,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过程监管研究[J].绿色科技,2018(1)
[3]陈亮,王博,王林燕,等.高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8)
关键词: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3-0014-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教育的投资逐年增多,针对高等学校实验室软件和硬件建设的投入均有很大增加,实验室建设的速度和数量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与此同时,各级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的逐渐增加,每年入学学生人数持续增长,使得实验室的开放时间延长、流动人员增多,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仪器设备短路起火、有毒气体泄漏、随意丢弃固态和液态废弃物等事故时有发生。
一、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意义和目标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市场对人才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高等学校为了培养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断进行深入的教学改革,实验课程在日常教学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实验室成为教学工作的主战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也被放到了一个突出的位置,其中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尤为重要。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教学和科研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对高等学校的安全稳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受到学校各层领导的高度重视。近年来,高等学校由于师生防范意识较弱、实验室设备老化和危险化学试剂遗失等原因导致的国有资产丢失、火灾和人员伤亡等事故时有发生,对国家公共财产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实验室急需建立一整套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防患于未然。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以合理的运行经费为支持,能够使师生获取最大的安全保障,经过危险承受能力测评的实验室,以减少日常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保障广大师生的健康和安全,满足师生对安全工作环境的需求。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改革建议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方面,参考国内外高等学校的管理方法,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改革建议。
1.排除实验室的安全隐患。针对前期已经发现的实验室安全隐患,组织实验室的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分析,建立实验室安全隐患排查备忘录,提出解决的具体方法并限期整改,指定具体的跟踪负责人,在整改期间查看安全隐患解决的进度如何,进展是否顺利;解决的效果如何,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如果没有,是什么阻碍了问题的解决;商量讨论出具体有效的解决措施;整改报告是否提交给上级主管部门。
2.确保仪器设备的安全使用。制定一套系统完整的实验室仪器使用规则,使用实验仪器之前仔细检查实验仪器是否有损坏,使用实验仪器后必须详细填写使用记录,清除残留的化学试剂,确保仪器设备没有被腐蚀;对于那些含有有害物质的仪器设备,是否已经粘贴了相关危险标识;对于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是否已经制定了相应的预防方案及急救措施;仪器设备是否有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定期的维护和检查;实验设备中供水系统是否进行了定期的水质检查。
3.确保防火措施的有效到位。消防安全通道禁止放置任何物品,定期对防火警报、应急灯和烟雾监测器进行维护和检查;在明显的位置张贴相关的安全防火标识;定期组织实验室进出人员进行消防演练和相关安全教育;实验室不同条件下需要的灭火器是否准备齐全;有无专业工作人员定期对灭火器进行检查;灭火器是否有按照要求放在指定位置,数量是否足够;易燃物是否按照要求放在指定位置。
4.实验室“入”的管理。实验室的所有实验人员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必须经过相关的实验室培训,具体内容可包括: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认识实验室中各种类型警示牌的意思,大型仪器设备的操作,实验操作技能,安全防护措施的使用等。如果涉及特殊领域,没有统一培训可选择,可由实验室管理人员指派一名具有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培训。对新进入的人员进行严格的考核,考核合格后,再经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允许后,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日常的工作学习,若不合格不允许进入,必须经过重新培训和考核;在实验室所有门上安装门禁系统,本单位内部人员进出实验室需要门禁系统记录出入,非本单位的外来人员进出实验室,必须进行签字记录,被允许后方可进入。
5.配备确保实验室及实验人员安全的设施和物品。学校实验室应该配备全面的安全应急设施及物品,如防火墙、灭火器、烟雾报警器、紧急呼叫器、急救箱、洗眼器、消音降噪设备、通风设备、实验室换气设备等。尤其是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学类的实验室,应配备防护实验人员身体各个部位的用具,应用于颈上部位的常见物品有防毒面具、护目镜、抗紫外眼镜、降噪耳机、耳塞和各类型口罩等;应用于手部的常见物品有高温手套、绝缘手套、乳胶手套和PE套等;应用于身体的常见物品有常规实验服、防静电实验服、防酸碱实验服等;应用于足部的常见物品有防酸碱鞋套、防滑鞋、绝缘鞋等。
6.实验设计方案的安全审核。高等院校实验室中制定实验方案通常由导师和学生共同商议制定,但是由于导师和学生缺少对实验室的全面了解,计划进行的实验操作在现有实验室的条件下无法提供或是对实验室和实验人员有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实验室管理部门十分有必要对导师和学生制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审核。应先由导师与学生一同制定实验方案,以书面形势提交申请,交实验室管理部门进行安全审查,若无问题通过审查即可进行实验操作;若发现存在安全隐患,需要进行整改,再次审查通过后,方可进行实验操作。对使用剧毒或易燃易爆化学试剂的实验方案,需执行更加严格的审查程序,比如,涉及哪些剧毒或易燃易爆试剂、如何进行控制、是否需要增加相关专业培训,通风设备是否能达到要求、反应过程存在哪些潜在危险、急救设施和物品是否能满足要求等。
7.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危险化学品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应做好药品标识,安排双人双锁进行管理,并且必须做好使用人员的使用记录。以下是不同的危险化学药品及其存放要求。
8.废液废固的回收和处理。一般来说,化学实验室和生物学类实验室产生的实验废液废固的数量和种类均较高,其中好多有毒或是易挥发的废液废固是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因此及时回收和处理实验室中的废液废固是十分必要的。首先,高浓度的实验废液如果直接排入下水管道中会对排水管道造成腐蚀,更有甚者会对周边地区的地下饮用水造成污染;其次,实验废液废固如果没有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在存放的过程中进一步发生不可知的化学反应。因此,必须严格执行废液废固处理的相关管理规定,根据废液废固的种类分类回收处理,及时处理废液废固,严禁长时间在实验室中存放废液废固。
9.实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检查。实验室的每一台实验仪器设备都必须配备安全指导书;第一次使用前,必须安排厂家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每次使用前后,都必须进行安全检查;每次使用时,都必须按照要求,依次填写各项内容,进行书面登记;需对电气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和安全检查,如果通过检查,可继续使用,如果没有通过检查,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维修或废弃。
10.安全事故的应对措施。实验室安全事故无小事,高等院校是人员密集单位,尤其应该注意应对安全事故的方式和方法。高等学校应该根据自身办学特点,有针对性地给不同类别的实验室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事故快速响应机制。根据安全事故的类型,采用合适的安全事故快速响应机制,能及时救助伤者,可以有效地将损失降到最小。如若遇到安全事故发生,事故的全过程必须形成书面报告,提交给实验室安全委员会和上级主管部门,召开会议总结经验,做出相应的整改方案,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随着我国各级高等学校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任务量也随之增加,实验室所承载的工作内容更加复杂,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也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实验室安全管理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但是,无论怎样变化,实验室的工作都必须满足师生的学习、工作需求,确保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伴随着国家对实验室软件和硬件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大,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也正朝着标准化、专业化和多元化方向发展,提供给师生更加全面的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廖庆敏.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1):168-170.
【关键词】疾控机构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防控质量职业安全
1疾控中心及微生物实验室制度
1.1由于微生物实验室接触危险标本次数较多,因此建立并完善生物管理系统是非常重要及必要的,这就需要疾控中心以及微生物实验室建立并完善各种制度,不仅能够满足微生物实验室建设及管理需求,对于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同样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涵盖微生物实验室,还包括其他实验室,以及不同实验室间协作制度。
1.2微生物实验室是加强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地点,因此加强并完善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有助于规避实验室工作人员受到生物危害风险,目前多建议从以下角度完善制度:①建立并划分实验室污染区、过渡区及洁净区,严格控制不同区域人员、项目及样本的准入制度。②规定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③规定污染样本、未污染样本需分别通过不同渠道进入微生物实验室,同时针对不同污染等级的区域划分问题,制定严格的检测及废弃物收集、处理制度,并且规定了奖惩制度。④严格规定了监督、反馈、紧急事件上报制度及检查制度[3]。
2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及实验室清洁消毒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流程主要从以下方面完成生物安全管理:①严格规定不同微生物样本检测流程,并规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及奖惩制度。②工作人员需定期注射疫苗,从而保证个人安全。③进入实验室前换好工作服、鞋套或平跟鞋,戴好一次性手套,如有必要需佩戴防护眼镜;禁止在工作场所穿任何漏脚趾的鞋、拖鞋、凉鞋以及其他能露出表面织物的鞋。④进出实验室,需在感应水龙头下使用肥皂洗手,避免将外界污染带入实验室内,或减少外界对实验室环境的影响。⑤在采集生物标本时,应做好生物防护工作,加强自身及被采集标本者的生物安全,比如穿戴好防护服,避免出现个人侥幸心理,采集生物标本后应进行完全封闭,减少实验室工作人员与采集样本接触次数及风险,使用生物安全柜,降低感染风险[4]。微生物实验室应遵守以下几点保证清洁及消毒效果:①建立安全防护意识,避免侥幸心理。②对不同物表消毒方法、执行标准也有所不同,而且建议通过紫外线或臭氧等方式消毒微生物实验室室内空气、公共区域物表;消毒物品或物表要彻底消毒,尽量不留死角。③在微生物实验室内出现任何意外情况,如锐器伤、标本污染工作人员体表或血液,应立即停止工作,并立即用肥皂清洗后大量流动清水冲洗伤口,挤压局部伤口确认流控制结核病,最关键的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及早发现并彻出鲜血后,再次清洁伤口,并消毒;尽量使用一次性医疗器械,并保证其来自正规厂家,从而确保医疗器械质量。④实验室需储备足够多的消毒剂,以备不时之需[5]。
3实验室工作人员培训
应积极开展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全方面提高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防护意识,建立微生物安全防护观念,能够自觉严格遵守微生物实验室相关制度,同时保障相关文件、信息登记详细、完备。实验室工作人员通过培训能够熟悉并了解生物安全管理概念、操作流程,掌握职业暴露防控措施、应急处理方法及职业暴露后的紧急处理方法,并了解传染性疾病相关医学知识,以及实验室内诸多器械、仪器及试剂的操作方法、工作原理及定期保养维护方法。
参考文献
[1]陈晓能,邓育芳.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及解决对策[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29):3683-3684.
[2]陈卫国,张双凤,方春福,等.浙江省市级疾控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状[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2):90-91、94.
[3]李建琼.浅谈县级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12):90-91、94.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实验室现状;管理实践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要基地,是体现学校教学科研水平、展示学校办学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校实验室的安全建设与管理既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护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工作正常开展的必要保障,实验室安全与广大师生员工的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是和谐校园建设的前提之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实验室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实验室规模不断扩大,功能逐步提升,实验室的教学科研活动日趋频繁,各种实验安全隐患日益凸现,已引起高校自身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作为实验室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设教学科研正常运行及不断创新的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是高校实验室管理职能部门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实验室的安全事故
高校实验室具有财产集中、技术密集、危险性相对集中、人员结构复杂和高级人才集中等特点,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防火、防盗、防爆、防辐射等。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如下。
1.火灾事故。造成这类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度过高,引起着火;操作不慎或使用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引起着火;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引起着火;乱扔烟头,引起着火等。这类事故的发生具有普遍性,任何实验室都可能发生。
2.设备损坏事故。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线路故障或雷击造成突然停电,致使被加热的介质不能按要求恢复原来状态造成设备损坏;高速运动的设备因不慎操作而发生碰撞或挤压,导致设备受损。这类事故多发生在用电的各个实验室。
3.设备或技术被盗事故。造成这些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实验室人员流动大,设备和技术管理难度大,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薄弱,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这类事故是实验室安全常发事件,不仅造成了财产损失,影响了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甚至有可能造成核心技术的外泄。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与应对策略
1.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职责。长期以来,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不顺,管理机构参差不齐,职责不统一,职能交叉、多头管理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安全责任不明,安全制度不完善,安全检查不力等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多数高校实验室现行的安全管理职能部门是保卫处,一方面,由于学校保卫部门缺少专业技术人员,很难实现实验室安全的专业管理;另一方面,由于保卫部门和实验室管理部门之间职责划分不够明确或者由于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不足,导致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往往成了校园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另外,由于高校的扩招,实验室紧张甚至超负荷运转的情况非常突出,致使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没有落到实处,现有制度执行不力或缺乏检查督促。实验室安全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的校园安全行政管理制度;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建成分级负责、考核科学,制约有力、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明确各自的职责,合理分工,合力共抓落实,抓监督,将实验室安全纳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良性轨道,确保实验室安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安全观念不强、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技术水平低下、安全知识欠缺、安全素质教育与培训的缺乏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应有防患于未然的安全意识。大力加强安全教育,倡导安全文化,通过开设通识选修课,构建网上安全知识普及教育信息系统,真正把安全教育作为一种常态教育,纳入大学生始业教育和教职员工岗前培训的内容;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生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与技能。
3.注重实验室安全环境文化氛围建设。从提高全员安全文化素质人手,通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重视情感融入和亲和力,变强制灌输为潜移默化,化枯燥无味为趣味横生的安全活动,着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文化氛围,是提高师生员工安全意识,增强安全观念的有效途径。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可以让师生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接受安全教育和熏陶,营造实验室安全与环境文化氛围是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措施之一。通过编写印发实验室安全技能手册、宣传单、安全广告、宣传画以及开展实验室安全讲座等,从观念、道德、情感和品行等方面影响师生员工,帮助他们树立安全责任感和安全价值观,提高他们的安全素养,加强他们的安全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其自觉满足学校对安全健康的要求。
三、我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与实践
1.规范基础设施建设.杜绝实验室安全隐患。实验室基础条件是保障实验室安全的首要条件。我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问题,从源头抓起,把安全建设标准纳入实验室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中,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投入力度,在实验室新建、扩建过程中,以保证安全为前提,按专业实验室的特点,充分考虑实验室的设计、建设、仪器设备的购置和安放及实验室水、电、气等管线设施的规范、完善问题。
2.建章立制。完善安全管理网络。制度完善健全、科学合理、切实可行,实验室的安全建设才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针对实验室安全发展的新形势,根据实际情况组织专家和管理人员修订相关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制订了操作性强的实施细则和配套制度,建立了环境设施规范使用、安全检查防护维修制度。我校还实施实验室安全工作责任追究制,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实验室安全是一个由多方面工作构成的整体,需要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模式来进行归口管理。设备与实验室管理具体由实验员负责实验室安全的日常管理。保卫处负责实验室消防等公共安全。
3.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加强安全教育。招生规模的扩大、素质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实验室开放力度的加大,在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工作迫切需要我们积极转变安全管理模式,倡导安全服务,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加大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利用信息化、科学技术和文化手段,变事后型为预防型的管理,要从传统的行政手段、常规的监督检查,发展到现代的法治手段、科学手段和文化手段,要从基本的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发展到以人为本,利用科学技巧与方法的管理。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千百年来无数血的事实形成的教训,预防工作,教育为先。我校十分重视实验室安全教育,将安全教育纳入新生的始业教育,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人制,并将培训及其考试制度化,与学生签订安全责任协议书,作为学生进入实验室的先决条件。学生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才能进入实验室。为了充分发挥领导的示范效应和权威效应,教育对象范围从师生、基层领导扩展至学校决策层领导,以加强领导对安全工作的重视。各院系根据专业特点对进入实验室实验的学生进行专业安全知识培训,将实验室安全知识和技能纳入实验考核的范围,并给以学分承认,切实提高师生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重视。
化学类实验室比其他实验室如物理实验室、机电实验室、信息实验室等有所不同,它是一个相对高危的场所,实验室中有许多易燃易爆剧毒强腐蚀性化学药品和试剂,有些化学实验需要在高温高压等苛刻条件下才能实现。同时,大量分析检测仪器和设备带来了高电压和强电磁辐射的危险,化学类实验室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必须加强化学类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化学类重点实验室除了上述特殊性外,化学类重点实验室还面临科研任务大、学科交叉多、人员流动大等问题,这些都对重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带来了挑战。在学科交叉发展方面,现代化学与生命科学紧密结合,化学学科通过在生命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目前化学类重点实验室均有从事生命科学的研究并建立了生物学研究和实验模块。生命科学和化学的交叉融合为化学类国家实验室带来了生物安全的新问题。因此,如何有效管理和控制化学类重点实验室的化学和生物安全,避免和减少对环境和生命财产安全的危险成为重点实验室在建设过程中一个重大问题。本文以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开展的实验安全管理实践为例,提出高校重点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可行建议。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立足于分析化学,定位于以生命物质为主要对象的分析化学方法学的基础研究,是化学和生命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平台。它的安全管理运行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1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硬件建设
在建造实验室前,化学和生物研究模块最好各自独立而又紧密联系。化学研究模块要注意对火灾爆炸事故、化学品腐蚀、有毒物和放射物扩散丢失和高电压渗水的潜在危险的防护和隔离;生物模块除了在要求到达化学模块的建设要求外,特别要注意致病微生物等生物安全的防护和预防。
在设计建造阶段,首先应对建造实验室的目的、实验室的主要用途以及基本的性能指标等有足够的了解;要根据试验对象的危害性确定实验室的等级由于级别越高,建造和运行费用也越高,不能盲目攀比建设,以免造成浪费。其次,选择国内有能力承接高级别实验室设计和施工任务的企业,特别是曾经建设和设计过高级别化学和生物安全实验室,对生物安全实验室非常了解,并且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然后,需要生物学、化学、建筑、空调净化、电气控制、结构抗震、给水排水、污物处理、气体供应、检测等多领域专家的协调合作。最后,生物安全实验室竣工后,必须首先经过国家授权的检测机构的检测,并由有关部门批准后才能投入使用。在设计建造中要引入绿色实验室理念,努力建设一个环保安全的实验室4。实验室建设要统一规划,既要考虑当前又要兼顾长远,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进行建设,不能盲目攀比建设,以免造成资源浪费,并努力降低运行维护成本0。同时实验室建设安全配套设施,如消防设施,急救设施等^。
在建造完成后,实验室要进行定期检查,确定是否配备了有效的安全防护设备(防火防盗设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感应水龙头、紫外线灯、洗眼装置等),定期对仪器设备进行安全检查,及时维护。对于冰箱、培养箱这类常年开机的设备,若仪器比较老旧的,要做好仪器报废和重新申购工作。管理部门也应加快仪器的报废和重新采购的工作,如有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存在,要及时排除隐患。对于在实验室进行的科研活动要尽心有效地曰常监督,包括:
1)做好内部或外部审核工作。内、外部审核是管理体系实施与维持的重要环节。实验室除日常的常规检查外还要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系统的安全检查,制订详细的审核计划,明确检查目的,对发现问题提出详细整改方案,认真整改并将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提交实验室管理层。通过定期的审核以证实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运行持续符合要求并不断完善。
2)做好管理评审工作。管理评审是实验室管理层对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其全部活动进行评审,是对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的系统评价,包括对实验室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订是否对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活动具有指导性作用进行审核评价,达到使管理体系更有效运行的目的。
3)开展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维持管理体系良好运行的关键因素。质量控制包括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活动以及实验室间的比对、能力验证等外部质量控制活动,通过质量控制来评估实验室自身的工作质量,衡量实验室技术水平,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追求技术进步的目标。
4)做好记录的控制。记录是证明检测结果符合质量要求、为管理体系正常运行提供的客观证据。记录并保管好所有与实验过程和各种质量活动有关的原始数据,对各种质量活动过程的技术和质量记录进行有效控制,使每次实验记录都包含足够的信息,以便识别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也是实验活动可追溯性的依据,为管理体系有效运作和实验活动符合认可评审要求提供充分的证据,为实验活动的改进提供依据。实验室安全体系运行中,应做到每项工作均有程序,有程序必须执行,有执行必须有记录,养成工作中随时记录的好习惯。以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为例,该重点实验室有12项运行管理规定,其中一大块是涉及安全管理的。并且在2011年科技部正式发文批准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之后,该实验室除了根据规定做了必须硬件建设外,还对每个实验室安装了监控和门禁系统,加强对人员的准入管理,实验的记录控制以及安全检查也都有严格的规定和详细的检查监督。
2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的建立和健全:日常管理
建立有效的安全管理体制落实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将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位是做好化学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应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及管理制度。相关制度的建立不仅可以为环境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提供有效的保障,也有利于形成一种有效的长效管理机制,使
安全管理工作走向法制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这些制度和规程应根据本实验室使用的化学品、生物实验标本类型和特性认真制订。例如: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的清洁、消毒、消防安全检查制度,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的生物化学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置,事件、伤害、事故报告制度,生物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仪器管理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等一系列安全防护方面的制度,以及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实验生物安全制度的运行。如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要求将各种废弃物分类处理,放置在规定的地方,每周进行集中回收报废试剂,并对涉及化学生物安全的设备和防护用品进行清洁、消毒检查。
在建立健全实验室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严格执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程。由于重点实验室是依托一级法人单位建设的,因此在安全问题上,高校需要明确权责,把责任分级落实到二级学院和实验室,实行领导负责制、责任追究制,明确各级人员责任制(包括一线开展实验活动的所有人员),对实验室生物化学安全管理和使用采取奖惩并重的办法,决不放过任何违反生物安全管理的行为。
3安全教育及技术培训:系统的学习和培训
重点实验室应组织对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进行生物化学安全知识教育和培训,把实验室安全教育纳入日常管理工作。通过定期对操作人员进行火灾处理、危险化学品泄露、检验技术、生物安全操作和实验室事故应急处理方法等培训,来提高学生和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使其熟悉如何识别和控制实验室危害因素,了解如何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来预防实验室事故。所有人员经严格考核后方能持证上岗。由于实验室管理都趋于信息化,使得实验室管理更易于细化a2_13。电子门禁、仪器网络使用权限等都可以针对每个学生和操作者的实际使用情况、操作情况进行权限设置。如生命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门禁权限只下放给有研究需要并经过严格培训、持证上岗的学生。安全设备的操作证也必须有使用权限的学生才能打开。上述措施的施行确保有需求的人员经过严格的考核才可以进入实验室,并对潜在危险进行有效排查。
关键词:实验室开放;管理;安全问题;创新能力
Analysi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opening biology laboratory
Yu Sufa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Biology as the public basic course in agriculture college, witch opening laboratory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mproving university students’ overall qualities. Modes of opening laboratory and problems were introduced. These problems were analyzed and solved one by one. Some innovatory suggestions in lab safety, management of equipments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lab assistants and funds for management of opening laboratory were introduced. That provided new ideas for management of opening laboratory.
Key words: opening laboratory; management; problem of safety; innovation ability
近年来,高校不断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策略,全面开放实验室已成为一项重要措施[1,2]。所谓全面开放实验室是指在不影响实验教学的前提下,将实验室全面开放,让学生在课余时间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不同的实验项目。实验室的全面开放使现有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提高了他们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3]。
1 生物开放实验室的建设
1.1 开放生物实验室,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开设生物学实验是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实践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物学实验在高等农业院校中作为基础课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校农业生物学实验中心开设的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基础微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以及植物生理学实验,均是面向全校涉农专业的基础实验。为了使实验室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近年来中心面向全校学生逐步开放实验室,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复杂的综合性的生物学实验技术,撰写毕业论文,从事生物学和相关学科研究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同领域中的竞争能力。
1.2 生物实验室开放的方式
目前我校生物实验室开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1)实验室空间开放:中心设有学生专用开放实验室若干,实验室钥匙由各组长保管。开放实验室配备的仪器设备可以完成基本实验操作;如果需要精密或大型仪器,需向有关人员申请借用。
(2)时间开放:主要面向对生物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且能够自己设计实验的学生开放,其中包括若干个SRT(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小组。实验室从早上8点至晚上10点开放,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实验项目,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实验。
(3)实验项目开放:实验中心开设的所有实验项目都是开放的,每个实验项目对应一个实验室。如果学生不能在课程表安排的时间里上实验课,可以在之前或以后的任何一个上课时间到该实验项目所对应的实验室做实验[4]。
1.3 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管理难度加大,安全隐患也更为凸出[5]。
1.3.1 实验项目多,设备维修耗资大
开放实验室开展的大部分实验是学生自己设计的,因此实验项目比较分散,涉及的实验药品、实验器材及设备类别较多,实验耗材及仪器设备使用多、消耗大,仪器维修成本高,如果没有专项资金支持有可能影响正常的实验教学质量。
1.3.2 实验学生多且时间不一致
由于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进入实验室的学生多而且时间不统一。他们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实验,很大一部分实验安排在中午、晚上或者周末,而且这些学生的实验技能和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对实验室药品及仪器操作安全意识也相差很大,因此管理起来较为困难。
1.3.3 指导教师及实验管理人员不足
实验室的全面开放要求指导教师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深厚的专业底蕴,能够指导学生解决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6],而专职教师都有较多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实验管理人员也承担了较多的实验教学和准备工作,因此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2 生物开放实验室的管理
2.1 开放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实验室开放在为学生实验提供了方便环境的同时,也增加了安全隐患[7]。为消除这些隐患,应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及时有效地排除各种不安全因素[8]。只有加强和规范实验室开放模式下的安全管理,才能保证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秩序,使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根据实验中心的具体情况,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培养安全意识。首先,实验室管理人员要加强安全意识,掌握生物实验室日常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常识、技术操作规程,并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及时检查和维修实验室的各种仪器,排除安全隐患。其次,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要求任课教师在指导学生实验的同时,及时进行安全教育,讲授安全知识,药品及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可能存在的危险及其处理办法。实验教师在上课之前让学生预习实验,让其了解本次实验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让学生产生防范意识,知悉防范措施,同时还要掌握应对事故的方法。只有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才能保证他们独立实验时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2)建立安全责任机制。学校分管教学副校长负责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带领教务处处长及学院分管教学院长重点抓好实验室安全教育、安全检查等管理工作[9]。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实验室安全员负责实验室安全及日常管理工作,负责其管理实验室水、电以及各种仪器的安全排查工作。每月进行安全检查并做好详细记录。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前后都要做好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上述各层领导可做不定期检查以监督实验室安全员的工作。
(3)建立有毒有害药品专柜,实行专人负责制和生物安全专门处理制度。生物实验过程中使用的易燃易爆药品、重金属及剧毒药品等都要专柜专人保存,购买及使用时都要做好登记,实验剩余的重金属药品要上交有关部门统一处理。微生物实验中有关的致病菌或可能致病菌均要高温高压处理后才可倒掉。
2.2 开放实验室设备管理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实验教学和学生进行自主实验必不可少的工具[10]。科学有效地管理开放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才能保障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进行。目前实验中心农业生物学开放实验室的管理方式为人工管理,大型精密仪器,如蛋白纯化系统、凝胶成像系统等均有专人负责,学生使用和外借均须进行详细登记。对于易造成人身伤害的仪器(如高压灭菌锅、高速离心机等),必须经过严格培训才能让学生使用。大部分仪器的损坏是由于误操作或使用不规范造成的,而随着进入开放实验室学生的增多,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也变得更加重要。要求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先要进行仪器培训。实验管理者也要认真负责,根据说明书编写每类仪器的操作规程及注意事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正确地使用任何一台仪器。学生使用仪器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未经同意私自乱拆或改动仪器设备,以避免造成人身伤害或仪器损坏。
2.3 开放实验室中学生的管理
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体,实验室开放以后学生越来越多,做实验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对于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的管理有两点建议:
(1)对进入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进行筛选,限制进入实验室的学生数量。优先考虑具有一定实验基础的高年级学生,同时兼顾对生物学实验具有浓厚兴趣的低年级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以后,要对学生分组,每个组进行一个实验项目。对于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需通过专职教师审批,尽量利用开放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和药品,避免浪费。
(2)要让学生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实验室,不得在实验室大声喧哗。实验时应穿实验隔离服,严格按实验要求操作;实验完毕后要及时清理自己的工作区。安排值日生负责实验室的卫生工作。在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可以采取学生自主或协助管理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实行组长负责制。这样不仅减轻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且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2.4 开放实验室管理人员
实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是实验教学的执行者,其业务水平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质量[11]。开放实验室对实验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在专业实验室建设中尤为重要。建议加强实验室团队建设,增强与各院校生物开放实验室之间的联系,交流实验室管理经验。有计划地进行实验人员的在职培训,鼓励实验人员攻读高一级学位,以提高业务水平。
以我中心为例,介绍引进专人管理开放实验室的必要性。中心面向全校涉农专业开设基础生物化学实验、微生物学实验、植物学实验以及植物生理实验4门课程,每学年有200多个班的学生上课。实验中心现有专职实验管理人员8人,其中2人有一学期负责校本部研究生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上述4门生物实验教学的准备工作均由实验管理人员负责,每门课2~3人。实验课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实验药品的配制、实验材料的培养、仪器器皿准备以及耗材购置等。由于班级众多,实验准备工作烦琐而耗时,占满了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再加上开放实验室学生众多,开放时间长(每天12小时以上),更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因此,需要适时引进一批实验教学骨干和实验管理人才,充实和加强实验室管理队伍。
2.5 经费的管理
开放实验室应设有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开放实验室仪器维修、耗材补充及为实验专职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发放津贴。开放实验室的仪器使用频率极高,除了课余时间自主实验学生使用之外,更多的是用于实验教学。高频率的使用,势必造成仪器维修费用的增多。现在,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项目所用的药品及耗材所需的费用都是从实验教学经费中支出,长此以往势必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只有设立专项基金才能保障开放实验室的持续运行。开放实验室的实验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都是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指导和管理学生的自主实验,对于他们的这部分工作应合理地计算其工作量,给予物质奖励,调动他们对实验室开放工作的积极性,进一步鼓励其他教职员工参与到开放实验室管理工作中来[12]。
3 问题与展望
生物实验室的开放培养了相关专业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但是随着实验室的全面开放,实验室安全隐患更加突出,在人力、财力、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本文对问题逐一分析,提出有效建议,调动实验室管理人员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开放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去,积极有效地准备教学实验,配合指导教师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实验。学生设计操作实验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实验室管理工作,既锻炼他们的管理能力,又保障开放实验室的正常运行。
参考文献
[1] 许巧情,杨小林,杨玉莹.开放实验室 构建和谐、高效的科研平台[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5):57-60.
[2] 洪霞,陈秀云,张炜.开放实验室安全保障体系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3):283-287.
[3] 齐龙,王文强,孙志宏.高校实验室开放的探索与实践[J].江西农业学报,2012(4):204-206.
[4] 吴宁,雷霆雯,曾佳.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开放实验室[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2(2):209-210.
[5] 谭斯品,张顺科,曾庆仁.开放实验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2):87-89.
[6] 张莉,陈乃富,陈存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开放实验室建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自然科学版,2012(21):11143-11144.
[7] 刘红星,陈福北,何英姿.改革化学实验教学方法 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J].高教论坛,2012(8):32-34.
[8] 陈敏,詹福建,许可.农业院校公共基础化学开放实验室安全教育与管理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5):194-196.
[9] 何炎明,戚康标,王宏斌.实验室全开放模式下安全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3-216.
[10] 张天亮,王霞.实验室设备管理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15):16-17.
关键词:生物学;科研实验室;有毒有害物质;生物安全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4-0009-03
一、引言
生物学科研实验室是指与生物学研究相关的并专属用于研究生做科学研究的实验室,涉及医学、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等多门学科[1-5]。它不仅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实践教育场所[6],更是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和科学技术的发源地[7]。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端曾经指出,“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是现代大学的心脏[8]”。科研实验室运行状况的优劣直接关系到这一专业的科研水平和学校的综合实力。
由于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存在多种生物活性材料有毒有害物质,并且在研究过程中还常会产生大量生物垃圾的特点,所以对其进行安全控制和科学管理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二、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的特点
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具有与其他实验室共同的特性:精密仪器集中、技术含量高、操作管理人员水平参差不齐[9];同时由于生物学研究的高度专业性,又具有自己的特征:(1)有毒有害物质集中(包括易燃易爆试剂、易制毒试剂、剧毒药品、致癌化合物);(2)生物活性材料复杂(包括致病细菌、致病病毒、实验细胞菌株、转基因材料、实验动物)。由此可见对生物科研实验室进行科学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管理策略
目前,按照实验室人数分,国内的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可以分成以下三种模式,详见图1。
以下三种规模的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少则一间多则几十间,但是不管哪种模式的科研实验室,如不进行科学的管理,都有可能成为交叉污染之源。这不仅会影响小区域的环境,甚至会波及到该区域以外的较大区域甚至是周边的土壤、水源等,产生严重的后果。目前已发表的文章多是针对学校或学院公共实验室或本科教学实验室的管理,而针对于研究生科研实验室管理的文章却论述很少。本人近十年来先后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生物工程实训中心教学示范平台从事生物科研实验室管理及大型仪器共享平台管理的一线工作,现结合单位实际和个人工作体会,就生物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谈一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1.实验室功能区域的划分。由于生物科研实验室有其特殊的性质,所以实验室的建设必须经过专业人员进行特殊的设计(包括气体过滤、污水处理)才可以投入使用。对于硬件条件措施,在不同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往往不尽相同,本文不进行深入讨论,这里我们要重点讨论的是实验室内部的区域划分。生物学科研实验室一般由生物培养区、试剂存放区、实验操作区和污染区等组成。实验室功能区域的划分能够强化空间的利用率,同时避免或减少交叉污染,方便开展实验。生物培养区是实验核心区,通常包含实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培养,一般必须以满足生物的正常生长为最基本条件;试剂存放区中的试剂必须分类存放在试剂柜中,适宜安放在室内空气流通性较好的地方,对于剧毒和特殊管制的试剂必须专人专管并存放在特定区域;实验操作区主要是研究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的区域,往往是多种生物体和仪器、试剂汇聚的集合,必须保障操作台的条件能够安全顺利的开展实验;而污染区在生物实验室中一般为电泳和病原菌处理区,一般在此区域要对危险性做出明确提示,并严格按照生物安全的要求处理废弃物的存放,避免对相关人员的人身和环境产生二次危害。
2.落实实验室成员主体责任。实验室是每个研究生开展科研活动并完成学业的重要场所,也是所有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紧密集体。实验室的正常运转离不开实验室中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因此让实验室中的每个成员具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是保障实验室健康运行的基础。首先,实验室的每个学生都应该拥有对实验室的参与权、建议权,同时还必须完成实验室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对其安排的合理任务。其次,对于实验室功能区域和工作台的管理必须落实到特定人员,不可进行模糊化的笼统管理。同时,还要通过定期检查、监督确保制度落实。为了保证实验室管理的责任能够具体落实在每位学生身上,制度制定时必须考虑到现实可行性,任务分配时要注重公平合理。制定管理措施时要明确,制度是为了让实验室更流畅高效的运行,让每个在实验室中的学生能够安全、顺心的完成实验,同时还能够体会到合作互助所带来的乐趣。切不可为了管理而管理,最终让制度流于形式,实验室趋于混乱。
3.实验试剂材料订购。现在很多生物学实验室在研究中都涉及到了分子生物学等最新的研究技术,通常所购买的相关试剂和材料价格非常昂贵,所以制定合理的试剂材料订购制度对于科研经费的高效利用非常重要。实验室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订购平台,可以使用软件系统或者自己建立数据库,固定周期集中采购,同时要对试剂的品牌、价格、公司、原产厂家以及实验室可用量做到心中有数。通过智能化的动态管理节约开支、减少浪费。
4.实验室垃圾的安全处理。生物实验室由于其研究对象是活体生物,而且常常会接触到许多对人体有害的病原菌,因此对于生物垃圾的处理是实验室安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生物垃圾一般分为普通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对于普通垃圾,包装分类后按照日常垃圾处理要求即可处理;而对于有毒有害垃圾,必须依据其危害和毒性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专门处理或交相关专业公司进行处理。常见有毒有害垃圾的处理方式具体包含:(1)对于病原菌及其他有活性的质粒、菌类及肿瘤细胞培养废弃物如液体培养基/斜面培养基及提取物,必须进过高压灭活后才可以排放。(2)含有有毒物质的电泳凝胶及被污染的手套应该存放在专用收纳的容器里,交给学校相关部门统一处理。(3)对于有毒的试剂及药品容器及其废液,应将其倒废液桶收集,然后交给学院相关部门,对于有毒有害的空试剂瓶,应对试剂瓶清洗干净后并将标签除去,才可作为普通垃圾处理。(4)对于实验动物尸体不能随便丢弃,必须进行无害化处理后统一交给学校专门机构进行处置。
5.实验室技术培训和数据保存。生物学实验室作为一个专业技术集成化比较高的研究机构,特定的实验室中总有不少多年来形成的专门技术。为了使进入到实验室中的新成员能够快速了解、掌握相关仪器和技术的使用方法,必须对其进行专门的技术培训。培训内容除涵盖相关仪器、技术的操作方法以外,还应该使新成员了解实验室中相关的规章制度,方便大家遵照执行,同时有利于新成员更快融入研究团队,提升整个实验室的运行效率。具体培训工作可以由实验室中专业技术人员或者高年级的研究生担任,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也有利于新成员对整个实验室的了解。培训结束后,应当进修针对性的考核并颁发相关实验室准入资格证,督促新成员对培训工作的重视,从而有利于整个实验室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随着实验室的不断运行,积累的科研材料、数据和成果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资料的积累、保存是科研工作不断顺利向前推进的重要保障,是整个实验室别需要重视和关注的一环。我国的很多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由于早期的研究基础较弱,研究方向不固定,很多时候研究资料往往随着学术论文的发表和研究生的毕业就丢失了,形成了很大的浪费。因此对实验室中积累的科研资料要建立一个有效妥善的保存方式,使所有资料数据都做到有据可查,保管妥当。特别是对实验记录,应该建立规范完善的管理系统,每个实验室尽量统一实验记录本,研究生在特定时间段对实验记录要复印并上交导师,毕业后要对实验记录本原件全部上交,由实验室专门保存。随着技术的发展,现在也有一些实验室采用了电子实验记录系统,对这些新的电子记录数据应当做到定期数据备份,建立多个拷贝,避免由于硬件原因丢失数据。
6.建立实验室文化。科研实验室成员一般由在某一时期内具有特定研究方向的研究人员和研究生组成,作为一群高级人才组成的研究团队,实验室文化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实验室文化顾名思义就是沿着实验室建设发展的脉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文化[10]。实验室文化建设是属一种综合性的激励,它更强调人的精神力量作为行动、行为的动力源泉[11]。良好的实验室文化对实验室成员以及实验室的整体行为具有导向作用[12]。科研实验室的日常活动一般有小组学生学术报告、专家学术讲座和实验室游玩聚会活动。小组学生学术报告一般由学生汇报文献阅读和研究最新进展,这应该是实验室一项常规活动,实验室成员不仅可以通过汇报的方式增进学术交流,而且对于锻炼学生的学术演讲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专家学术讲座可以让大家对最新的学术动态有一个了解,同时也加强了不同实验室之间的学术交流,对于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帮助。在紧张的实验之余,组织一些游玩活动对于放松大家的身心,增强实验室的凝聚力也很有必要。
实验室作为一个大集体,不同的成员对于管理制度的执行肯定会存在差异,甚至会有因为违反相关制度而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情发生;同时不同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也良莠不齐,因而制订合理可行的奖惩制度对于保障实验室的正常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奖励和惩罚制度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现实基础之上,制度制定中要广泛征求各实验室成员的意见,确保参与权,注重可行性,一旦形成最终制度,必须严格执行。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家对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高校科研实验室也相应逐年增多[13]。生命科学作为21世纪重要的科学发展领域,生物学科研实验室在推动其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室管理制度,重视制度的可操作性和执行力,是推动生物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在实验室管理中,要注意生物学科研实验室的特点,以维护生物安全为底线,做到以人为本,努力将科学化的管理贯穿于科学研究之中。同时,要注重培育实验室文化,充分发挥每个研究人员的特长和学术研究潜能,为促进我国生命科学研究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综合能力强的高水平生物学创新型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淑坤.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功能转变与设备更新[J].中国医学装备,2006,3(1):46-48.
[2]周黎,谷大丰,李五一.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9):175-178.
[3]潘勋,张淑平,赵庆双.高校生物学实验室废弃物安全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4):115-118.
[4]杨怡姝,沈思嗣,王小利,等.大学生物学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问题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5):188-190.
[5]朱道立.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建设的几点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6):125-126.
[6]温钢,刘海燕.普通高校生物实验室管理的探索与思考[J].吉林化工学报,2015,32(3):48-51.
[7]冯端.实验室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摇篮――从卡文迪什实验室看实验室的作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10):1-5.
[8]朱杰,张艺馨,蒋尔鹏,等.基础医学科研实验室管理模式改革初探[J].高校医学教学研究(电子版),2015,5(1):24-26.
[9]苏益,蔺万煌,胡超,等.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3):155-158.
[10]柯红岩,钱大益,刘云,等.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3):328-330.
[11]茹少峰,宫胜,李文斌.建立实验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培养创新型人才[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6):5-6.
【关键词】管理观念 计算机实验室 管理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科技的进步,计算机实验室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教学、研究、生产技术创新等领域,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实践的重要场所,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建设直接影响教学质量,良好有序的实验室管理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科学技术的创新,为我国培养大批的技术人才。
一、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制,严重的影响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正常秩序
在对高校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时,高校缺乏完善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体制,出现对部分实验室设备监管不全面,学生在利用计算机实验室时态度不端正,在进行教学实验室,没有严格的按照教材规定的步骤和要求,常常匆忙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然后将大量的时间浪费在网上聊天或者游戏中,对正常的教学活动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高校的计算机管理人员责任制度不完善,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人员往往不是专业或者专职人员,缺乏相应的计算机管理知识,人员变更频繁,面对特殊的计算机情况,例如,计算机被病毒入侵,或者计算机本身的硬件问题时,很难及时有效的进行维护和修理,对教学研究和正常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活动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高校计算机硬件更新速度缓慢,更新周期较长
当前,很多高校对计算机使用的时间较长,频繁和长时间的使用使计算机在超负荷的情况下继续工作,容易缩短计算机的使用寿命。高校计算机一般都是固定的,通常情况下不会频繁的开启机箱对计算机内的灰尘进行定期的处理,不断累积的灰尘容易导致计算机线路的老化,增大计算机发生故障的机率。大部分的高校学生人数众多,如果对计算机的相关设备不做好防盗工作很容易引起部件丢失。众所周知,计算机有许多精密仪器构成,这就对运行的环境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许多计算机实验室的湿度过高,导致计算机外接线路老化受潮严重,容易造成计算机的线路板受潮,进而发生故障,甚至引起火灾,学生在不注意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静电,计算机长时间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下运行,降低屏幕的分辨率,影响了计算机的正常工作。
(三)高校计算机软件更新速度慢,系统过于落后,难以往常复杂的计算任务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一般承担的计算和教学任务都比较复杂和繁重,很多情况下,为了教学设计和教授课程的需要,往往每台计算机都要安装不同的操作系统,但是,如果要改变计算机的操作系统,就需要改变相应的操作软件,这就对高校计算机在系统安装和软件更新提出了更好的要求,部分高校的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人员受困于自身能力有限,常常难以完成复杂繁重的软件更新和系统变更工作,导致计算机运行效率大大降低。高校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同,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也有所差别,少部分高校学生由于平时接触计算机的机会比较少,在计算机实验室进行操作时,常常因为操作不规范或者错误的操作,破坏了计算机的系统,导致计算机无法正常的工作,给计算机实验室的维修工作造成很大的压力。部分学生的在使用计算机时,对相关数据的保密工作有待提高,许多学生访问的网站和使用的移动硬盘都可能存在病毒,这些潜在的病毒一旦入侵了计算机,会严重的影响计算机的工作效率,,破坏计算机软件系统,盗取计算机实验室重要的数据文件,导致整个计算机实验室处于瘫痪的状态,对计算机的教学产生严重的影响。
二、对加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观念的几点建议
要想更好的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就必须加强对计算机的硬件设备、管理的制度、人员的配置等方面工作,进而更好的开展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工作。
(一)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分工,提高管理效率
对计算机制度进行不断地完善,高校计算机管理涉及的内容较为广泛,要对复杂的高校计算机进行有序的管理,就必须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通过详细的规章制度规范和约束计算机使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伴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教育事业的飞速进步,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教学内容和管理手段都需要不断地更新,传统观念中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式和办法已经很难适应当前教育需求,这就对实验室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要从传统的笼统管理逐渐的转变为精细化管理,有传统的经验主义转变为科学化管理,有随意化管理转变为规范化管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当前高校的教育需求。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要做到分工明确,统一领导,建立以每个专业系为单位的管理体制,以提高管理效率为前提和基础,在高校领导的协调安排下,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二)建立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正常有效的运转
不断地完善和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例如,对硬件管理制度不断的完善,加强审核计算机消耗品的申报单,明确管理员的职责,精细化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日常规定。对计算机实验室实行制度化、规范化、集约化的管理,不断地提高高校计算机的管理效率,确保学生的教学实验需求,做到既低消耗又高质量的管理模式。通过对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对计算机管理机构进行合理的建立,进而克服计算机管理过程中的浮夸现象,避免计算机长期的处于高负荷运行状态,保证计算机资源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教研活动服务。
(三)加强对计算机的设备管理
作为当前高校教学的主要设备,计算机能否快速有效的被利用,反映了一个学校的教学整体水平。当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出现问题时,必将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活动。高校要重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购买计算机时要根据学校的教学课程需求,配置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操作系统,注重对计算机的维修保养工作,定期对计算机的杂物和灰尘进行清理,延长计算机的使用期限。在软件保护方面,计算机管理人员可以为每台计算机装上专业的杀毒软件,可以选拔计算机专业知识较为突出的同学来进行相应的软件更新和维护,这样既减轻了管理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有利于缓解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对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很大的益处。
(四)建立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
实验室队伍的建设是计算机管理的核心。计算机实验室要建立一支素质较高,专业知识较强,具有责任感的管理队伍,高校要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最大程度的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计算机设备更新速度的不断提高,给计算机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定期的开展计算机管理人员培训工作,加强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在队伍的建造方面,高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地给予管理人员专业方面的辅导,增强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对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术水平不断的提高,最终创建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管理队伍。
(五)注重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管理,保证计算机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作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机实验室的安全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的生命健康,也关系到高校的集体财产,所以要加强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观念,做好防火、防盗、防潮工作,保证教学活动正常有序的展开。
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高校教学质量的优劣,所以高校在对计算机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改变传统观念,加强计算机实验室管理的分工,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健全计算机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计算机实验室正常有效的运转,加强对计算机的设备管理,建立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计算机实验室管理队伍,注重对计算机实验室的环境安全管理,保证计算机在良好的环境下运行。
参考文献:
[1]刘艳.新形势下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方法优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7).
[2]桑杰.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7).
[3]陆和,萍李.亮基于服务理念的高校计算机公共实验室网站建设[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2).
[4]李家斌.论高校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与维护[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12).
关键词:实验室 安全 探讨
Abstract: The goal of no accidents in laboratories can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hardware facilities, the updating of software facilities, the increase of staff’s safety awareness and the enforcement of reward and punishment system.
Key words: laboratorysafetystudy
中图分类号:O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实验室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种有毒有害试剂、强酸、强碱以及易燃易爆气体在实验室分析工作中被广泛使用,产生的废液也越来越多,不仅含有酸、碱、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一般污染物,还含有汞、铅、镉、铬、酚、氰等有毒物质,以及一定数量的有机溶剂,如果不加强管理,将直接危及实验人员的安全,和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危害。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安全硬件设施不到位
大部分监测站虽然都通过了国家认可委员会ISO17025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具备了与国际接轨的能力。近年来,各级监测站的硬件条件正逐步得到改善,但离现实及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如实验室没有安装洗眼器、喷淋装置及烟雾报警器等,部分在用设备过于成旧。实验室通风系统不畅,由于受办公条件限制,该分离放置的物品,混放一室,废水、固体废物及土壤样品未作无害化处理,直接排放等。
2、操作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一是实验人员基本技能和业务技术不熟练,尤其是新分配的或刚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工作流程不熟练,技术不全面,对一些仪器的性能作用一知半解,一旦出现问题,不会采取应急措施,在化验室受到轻微伤害的事,屡见不鲜。二是一些实验人员不学习新知识,一切凭直觉和经验办事,墨守成规,怕麻烦,图省事,不按规定操作,其结果一方面伤切自身,另一方面将实验室废液直接排放,造成新的污染源。三是部分仪器操作间钢瓶乱放不固定。
3、实验室软件实施缺泛
在发达的西方国家,一走入实验室大楼,无论在走廊还是办公室、化验室,都贴有各种各样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毒性强弱,以及发生危险事故时急救方法等方面的宣传画报,每个进入实验区域的人,都被告知各种安全须知,一旦不慎发生伤害,便知如何处置。而在我们的实验区,却很少见到这样的画报、告知和禁示语,而常见的是时势政治宣传用语;非实验室人员进入实验区,也畅通无阻,就是一些实验室人员也没有经过急救培训,单位也缺少这方面的《应急预案》,造成人员的思想松懈,缺乏防范和安全意识。
4、监督考核奖惩不严格
实验室工作是一项技术性工作,我们很多管理层领导对这项工作业务不熟悉,工作流程不清楚,造成了管理的缺位、不到位,未能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和奖惩办法。加之对基层监测站来说,对各类废液都要处理达标,无论在设备、人力、时间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困难,处理成本也较高,造成管理层对操作人员的随意性视而不见,安全隐患也见怪不怪了。
二、思考与建议
环境监测系统实验室大都是在办公用房的基础上改造而成,要进行大规模安全改造是不可能的。但只要加强管理,提高安全意识,还是可以减少安全事故和污染排放的。
1、增加财政支出,添置必备设施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的愿望,环保意识的增强,对环保部门的期望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应高度关注监测站实验室建设,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适当添置一些必备的安全设施,更换一些超期服役的旧设备,改善一些办公场所的条件,为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降低污染排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首先,应重视对新上岗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如提醒他们在实验室内穿工作服,戴防护眼镜及口罩等;对易发生的一些小事故如何进行简单易行的自救;产生的各种废液直接排放给环境造成危害及如何进行无害化处理尤其是剧毒废液的初步处理等。使从业人员上岗前就受到了教育,为安全管理打好思想基础。
3、加强安全宣传,营造安全氛围
要在实验区张贴一些如实验室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安全规定、禁示语,以及一旦发生各种事故急救方法示意图、废液处理须知等,确保进入实验室人员一进实验室就被环境吸引要注意安全。另外还应组织有关人员在现场按图中示范进行紧急救护的演练,提高他们对安全流程操练的熟练程度。为安全管理筑牢行为基础。
4、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措施落实
为使安全管理做到事前、事中、事后的全程监督,应根据《实验室认可准则》和《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结合废液的种类和特点编写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技术规范文件,同时尽量利用现有的,环保治理资源,将废液送至附近废水性质相近,处理设施完善的工厂集中处理,实验室无法处理的部分有机溶剂如四氯化碳等送金阳光固废中心进行焚烧处理[1],并办好相关手续。将实验室安全操作和废液无害化处理的内容,制定切实可行、便于操作的考核细则,根据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即将人员工资的三分之一纳入绩效考核,并作为年终评先评优的主要条件之一。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奠定必要的组织制度基础。
结论: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在加大投入力度、扩大宣传范围、提高安全意识、强化制度管理等方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妥善处理好各类污染物,重视实验室安全,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涂俊,吴晓晨,孙立森,实验室管理与安全的理念更新和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22(5);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