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中学生体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2011年高考体育加试结束,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多半不是因为自己竞技水平的问题,而是因为心理素质不好,直接导致技术完全失控,无法发挥正常水平。怎样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呢?通过总结、反思,笔者现在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让学生多参加比赛,积累经验,熟悉场面
竞技体育,不是只靠突击训练就能立刻见效的,而是要进行常年的、系统的训练。一般参加高考的学生,最起码要经过1―2年的系统训练,因为人体差异的不同,学生训练努力的程度不同,自然训练的成效也就不同。因为中学生参加体育比赛的机会少,所以就更要抓住这些机会,不要因为自己水平不够、不能取得好的名次而放弃这些比赛的机会。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到很多东西。
1.经验的积累
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见到很多高水平运动员。和高水平对手一起比赛,能激发部分学生的潜能,从而取得优异的成绩,极大提高自己的自信心。或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发现自己的不足,比赛结束后思考、总结,从哪些方面可以完善、提高自己的技术动作。学生还可以学习到高水平运动员良好的比赛习惯,积累比赛经验。
2.心理状态的调整
区级、市级运动会,对于普通的中学生来说,场面已经足够宏大了。很多学生都没有见过如此盛大的开幕式,如此高水平的比赛,如此多的运动员,如此多的观众,甚至可能还有电视台来现场拍摄。这对于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对他们能否在各种复杂、困难的环境下,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心理状态,保证技术、战术的充分发挥,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都是一种强有力的锻炼。
3.家长的鼓励和支持
有很多的学生都是背着家长练体育的。通过调查,很多家长都不同意自己的孩子练体育,觉得练体育既没有出路又耽误学习。如果学生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一点成绩,家长会认为他们在这方面有些天赋,从而给予一定的鼓励和支持。很多时候,家长的一句话比老师的十句话都管用,学生学起来也会更努力,因为他们想证明给父母看自己有这个能力。
二、多与学生交谈,从思想上进行放松
学生不良的心理素质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生活中形成的紧张习惯,因此要解决比赛紧张的问题,就要从改变性格中的不足做起。在高考大环境的压力下,学生的课业压力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来,如果还要进行课外训练,难免会产生过重的思想包袱。
教师平时训练的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特别是学习或体育成绩不好的学生,多与他们交谈,多给些鼓励,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对那些学习或体育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时常提点他们,戒骄戒躁,减少自负,反省自己,发现不足。告诉他们,如果自我感觉良好,不愿接受批评,过分地想在比赛中表现自己,把结果看得很重,往往不会取得太大的成就。
三、完善训练方法
1.情景变换
通过与学生的交谈,笔者发现很多学生是因为考试时身边的待考学生太多,从而心理过度紧张,技术动作完全变形,无法发挥正常水平,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教师可在其他学生的帮助下,营造与考试相似的环境,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困难。
2.环境选择
选择不同的场地进行训练。因为人体差异的不同,每个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都不一样,因此经常变换场地训练,对于那些适应环境慢的学生有很大帮助。
3.抗压训练
关键词:国培计划;职后培训;农村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养;培训需求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中小学教师的素质状况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基础教育的质量和国民素质的优劣,从而决定着国力的兴衰和民族的命运。教育部“国培计划”和云南省“国培计划”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实施,标志着中小学继续教育已走向经常化、法制化的轨道。体育教育作为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要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必须对中小学体育教师不断地进行职后培训,不断补充、更新、拓展、提高其知识和技能完善其知识结构,不断开发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尤其是在中小学体育教育改革全面展开的今天,当务之急是大力提高中小学体育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尽快使中小学体育教师适应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要求。
中学体育教师参加职后培训是终身教育的要求,是切实提高教师素质的需要,是教师职业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彻底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保证。本文以云南省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需求为调查内容,试图从多角度、多层面获悉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学习的需求状况。为我们实施“中西部国培计划项目――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项目的目标地位、课程内容选择、培训方式的设计以及培训的评价及管理提供依据。
1.调查对象及方法
1.1调查对象
以云南省各地州市部分体育教研员、体育干事、一线优秀体育教师;参加2014年云南省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培训的100名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
1.2调查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通过()网上检索、查阅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合理借鉴己有的云南省中学教师职后培训需求研究的研究成果。
1.2.2专家座谈法
通过与云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的座谈,了解云南省各级各类体育教育教学竞赛、教研、科研等活动过程中农村中学教师反馈的总体情况。
1.2.3问卷调查法
对参加2014年西部国培计划项目的100名体育教师采用问卷调查、座谈、个别访谈法,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98份,有效率98%。
1.2.5数理统计法
收集、处理和统计问卷调查中获得的相关资料和数据,问卷所得数据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的需求分析
2.1培教师基本情况
根据对所调查的98名教师基本信息的调查,结果见下表:
从性别情况看,参加国培计划的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骨干教师的男、女比例失调,性别之间的差距较大,女性教师比例偏低的原因在于:一是时间受限,大部分农村中学女教师,除了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外,在家庭中有养育孩子的重任;二是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由于工作量大,工作环境艰苦,特别是边疆民族地区,和学科不受重视场地、器材、自然环境都有影响,很多女性体育教师改教其他学科;三是专业偏见,在云南很多学校体育教师都是男性且篮球、足球专项居多,这与学校体育常见场地设施、群众经常参与的运动项目有关。
从学历结构看,本科学历的教师占64.2%,专科学历的教师占35.7%,对参培人员进行访谈得知,造成部分体育骨干教师学历低的原因:一是农村中小学校领导对体育学科及体育教师不重视,体育教师外出学习提高学历的机会很少;二是有的体育教师是兼职,兼职教师所承担科目、课时过多,一旦外出培训,学校找不到代课老师;三是最重要的一个现实问题,农村中小学教师编制少,属于竞聘上岗,若外出进修,不在学校工作,面临解聘下岗的危险,所以很多体育教师宁可学历低,也要保住工作。
从职称结构看,高级职称人数少,一级教师比例偏小,二级教师比例大,原因有2点:一是体育不被重视,评定职称时往往向其他学科倾斜;二是当地学校对体育考试要求低,教师无压力,降低了对自己的要求。但从总体来看,他们大多具有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职称水平,对本研究所涉及的问题具有全面、深刻的认识,也使得本研究更具权威性。
由调查发现,学员的最大年龄为57岁,最小年龄为24岁,平均年龄35岁;最大教龄为37年,最小教龄1年,平均教龄12年。由此可见,培训对象主要以中青年教师为主,这一年龄段的教师年富力强,处于教学工作的最佳时期,教龄较长具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并承担着主要任务,是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培训后能真正起到骨干带头作用,这样的年龄结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同时又具备了很好的参照价值,使得本调查研究更具可信度。
图1 培训教师所属地州
从参加培训研修教师所属地州看(图1),涵盖了云南省昆明、大理等九个地州的体育骨干教师,基本能反映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教学水平现状。
图2 培训教师所属民族
从参加培训研修教师所属民族看(图2),除了汉族以外,还有白族、纳西族、彝族、回族、苗族、普米族、藏族农村体育骨干教师,体现云南多民族的特点,也为培训中讨论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2.2 参加在职培训情况统计分析
表4 参加在职培训情况统计(n=98)
调查结果显示:我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平时很少或是几乎没有机会进行学习和参加培训,他们具有强烈的继续学习和自身发展提高的需求和愿望。有机会参加国家级培训,他们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激动,因此,他们格外珍惜这样的培训机会,同时希望教育部能多组织这样的培训活动,最好能加强后续实践过程的追踪与指导。
2.3 培训效果与学员培训需求和愿望的满足度分析
图3培训效果与学员培训需求和愿望满足度情况分布图
如图3所示,学员对培训效果与以往的需求和愿望相比较,认为非常满足的占31.2%,所占比例较少,满足的占56.2%,超过半数以上,认为一般的也占一定比例,为14.6%。总而言之,有87.5%的学员对目前培训效果感觉满意,认为满足了他们的培训需求和愿望,由此可见,目前培训对于学员来说具有相对较高的实效性。
2.4 对培训形式的需求调查
统计结果显示: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喜欢的培训形式中观摩研讨、主题强化和小组讨论位列需求的前三位,说明教师们不仅希望培训能让自己全方位提高,同时希望自己在某一主题上能有突破,不希望培训的内容宽泛但深度不够。因此,教师培训的承办方应尽早的了解掌握教师的需求并安排具创新、发展、个体的体育教师培训形式,以切实提高培训的价值和效率。同时,可以多采取观摩研讨与参与互动的形式,用最少的时间、最有效的形式获取最大的培训效益。
2.5对培训内容需求的调查
在目前培训内容和希望今后培训内容的选择上,教学观摩、设计、实践与讨论研修在选择人次排序上是完全一致的,排在第二位的是“专业运动技能”,第三位的是“专业理论”。这表明,国培计划组织的培训内容基本上符合体育教师的需求。但结果还显示,希望今后将专业运动技能和后期跟班教学观摩、设计、实践、讨论研修内容作为培训内容的选择人数差值呈现负数,这说明体育教师希望培训的内容更加符合体育教学的实际,希望更多的与优秀的一线体育教师以及同事讨论研修,以此促进其共同进步;除此之外,在体育专业运动技能的选择上差值比较大,这说明体育教师们希望培训内容中多加入实践运动技能,多建立感性的知识概念。
2.6 对授课教师的需求调查
图4 学员喜欢的授课教师类型分布图(多选,n=98)
如4图显示,学员最喜欢的授课教师是经验与理论型体育专家,另外,对于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学员们也有一定的期望。多数学员认为,培训师资既要有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经验,最好是专业权威的专家、有实践经验的特级教师和一线优秀教师,能在对名师解读和优秀教师身上寻找自身的差距。
2.7对管理和考评的满意度评价分析
图5 学员对目前培训的管理和考核满意度分布图
如图显示,有83.3%教师选择了非常满意,满意(12.5%)、一般(4.1%)、不满意(2.1%),这充分表明目前培训管理及考评方式能比较全面而且客观地反映教师在培训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心智活动过程、行为表现及学习结果等情况,而且这一管理及考评方式比较宽松和粗放,不会给教师造成太大的心理负担和学习压力。
3.结论与建议
3.1 参加此次“国培计划”置换脱产项目研修的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男教师占多数,学员年龄结构趋于年轻化,教师的学历逐渐提高。今后应加大在职培养力度,更多关注农村女教师的职后培训,帮助年轻教师建立职后培训终身学习意识,提升学历层次,提高师德修养,拓展和更新知识面,是农村体育骨干教师的发展趋势。
3.2 大多数参训学员认为参加此次“国培计划”培训在专业观念(包括专业知识和对新课改的解读方面)、体育教学技能、运动专项技能、教学与研究能力、学员增进感情等方面收获颇多。为我们今后实施国陪计划课程内容选择提供依据,同时也提示我们总结并运用好由这些内容所产生的生成性知识及其运用。
3.3云南省农村中学体育教师群体因为学历、技术职称、从教年份,教育教学能力、职后的专业发展状况、参与学习的机会、各地各校的要求,学校领导对学校体育的重视和要求等不同导致层次差别大,培训的需求多样化,主要集中在培训的目标、内容、方式及考核评价、增强培训师资力量几方面。我省在职教师今后培训应努力做好准确定位培训目标,优化培训内容,建立健全发展性评价模式,力求体现培训方式实效性等工作,提高培训效果。
3.4 调查对象从不同角度为农村体育教师职后培训提供了合理建议,且更注重其针对性,实效性和实践性。因此今后的培训中,不同的培训内容应针对学员的年龄、来源、学历以及需要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理论知识采用专家讲座,教法技能采用观摩课形式,专业技能采用实践课形式等。培训内容可以更多的结合体育教学特点,增加室外实践性、可操作性内容,减少纯教育理论的讲授,结合典型案例进行评析,为体育教师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陈运保,韩伟锋. “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需求调查[J]. 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 5) : 3 - 6.
[2]余新. 影响教师培训有效性的五个基本环节[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09,( 6) : 67 - 71.
[3]党亭军.继续教育背景下乡村教师培训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3) : 22 - 25.
[4]朱旭东. 论“国培计划”的价值[J]. 教师教育研究,2010,22(6):3-8.
一、加强文明意识培养,促进学生文明习惯的养成
文明意识教育应重点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1、抓集合训练:包括课前、课中、课结束前的集合。集合要求快、静、齐,强调精神面貌。
2、讲个人公共卫生:包括服装整洁,不留长指甲,不随地吐痰,保持场地、器材清洁卫生等。
3、提倡文明用语,助人为乐。
二、强调健康意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中学生处在生长发育时期,不良的行为习惯影响其身心健康。对学生中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姿势不正确或故意模仿所造成的不正确的姿势应讲明危害性,主动帮助纠正,教会矫正方法,同时应加强以下二个方面教育和训练。
1、对学生进行美学的教育。让学生知道体育和美是紧密相关的,它包括身体美、运动美、精神美,其中健康美是美的基本要素。
2、通过队列、队形练习,让学生了解正确立姿、走姿、跑姿及其动作要领。在强化训练中,逐步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姿态,并保持成日常习惯。
三、加强学生安全意识教育,培养高度的责任感
体育课中不安全因素比较多。大部分伤害事故都是来自学生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因此在体育课中,应对学生进行“三爱”教育:
1、爱自己:加强自我保护动作及意识训练。让学生学会自我保护方法,了解一般运动损伤的处理,练习前必须检查场地器材,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2、爱别人:加强保护和帮助动作训练。让学生学会保护与帮助的方法,树立将他人安全放在心上的责任意识。
3、爱器材:教会学生器材使用方法。在教学中可以有目的、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布置、回收器材、保养场地、器材设备等。培养学生爱护场地、器材的习惯,这也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个过程。
四、加强学生进取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有一部分学生受身体肥胖、瘦弱、胆小等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限制,往往自己会产生心理障碍,对体育课失去信心,不爱上体育课。作为教师应注意抓住这些学生的特点,发挥他们自身优势,及时给予鼓励,让他们树立信心。同时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加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训练,教会他们一些锻炼方法,使之能起到积极效果。如身体肥胖的学生一般力量素质比较好,在投掷课上让他们出来做示范,就能让他们看到自身的优势。
体育教学中,在进行身体素质训练的同时,要加强学生技术技能和自身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经常开展“一记三比”比赛,一记:熟记动作要领,了解动作过程,抓住动作关键,培养学生在思考基础上进行练习的习惯。三比:在形成运动知识阶段,比谁的动作学得快,在形成运动技能阶段,比谁的动作质量高,在形成熟练技巧阶段,比谁的动作优美。久而久之,就能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意识,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五、加强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道德水准
对于每个学生来说,个性特点最容易在体育活动中充分表现出来。往往通过一个具体的练习,就能觉察出学生的不同性格、能力、气质、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如有些独生子女身体素质较好,但怕吃苦、动手能力差、性格倔犟等。作为体育教师就应主动承担起调节学生个性的任务。不要作为额外负担,应把体育教学作为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训练和道德意识培养的教育手段。充分利用这些学生的优点,逐步克服他们身上存在的不足。
Abstract: This paper taking Ningxia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conomic management class as supporting, establishes simulation company training system, explores the corporate behavior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behavior ability from the two aspects: design of the simulation firm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imulation firm training system in college students' key ability cultivation.
关键词: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大学生;关键能力
Key words: simulation firm training system;college students;the key ability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3-0262-02
1 基本概念
“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从1994年起,上海、北京、浙江、山东、辽宁、河南、内蒙等地的一些学校,在丹麦和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引入了“模拟公司”这一实践教学的新形式。
关键能力(Key competencies)概念是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社会教育学家梅腾斯(Mertens)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schPsselqualifikation,Thesen zur Schulung fPreine moderne Gesellschaft)中首先提出的,又称之为职业核心能力,它是从所有职业活动中抽象出来的能力,在职业能力的三层结构 (即岗位特定能力、行业通用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中居于最底层,是适应于各种职业、伴随人的终身的可持续能力。[1]
2 理论依据
模拟公司实训项目以行为导向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上课、上班、上网”三结合的培训模式,让学生在做中学,做中练,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和商务行为,降低未来职业风险,对培养大学生的关键能力有积极推动作用。20世纪80年代以来,“行为导向”一词频频出现在职教文献,特别是欧美职教教学论著作中,一时成为追求和提高职教教学质量、改革教学的代名词。德国职教专家特拉姆对其作了的明确界定:“行为导向是一种指导思想,培养学习者具备自我判断能力,懂行和负责的行为。它可视为主体得以持续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他们所获得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展现。”在教学中,行为导向意味着:知识的传授和应用取决于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实质上创造出教与学和师生互动的社会交往的仿真情景,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从而产生一种行为理论的假设。“模拟公司”的建立正是为了创造有助于师生互动,特别是学生主动参加学习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中,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进而会预期形成自然的、符合现实经济活动要求的行为方式、智力活动方式和职业行为能力,即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方面得到发展。
3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的设计
3.1 学生关键能力培养实行“五级递进”模式 针对我校经管学院试点班在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方面,以调研为依据,设置职业素养培养课程模块。即通过发放问卷及走访调查,分析试点班专业对口的相关企业都重视和需要毕业生具备哪些关键能力,通过企业反馈的关键能力在模拟公司中培养的可行性进行论证,制定培养模块,根据学生不同年级阶段特点,制定与其年龄阶段发展特点相符合的培养计划。如一年级是认知结构培养阶段,重点是大学生人生发展导航与职业意识培养。二年级是心智模式培养阶段,重点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的培养与提高。三年级是行为模式培养阶段,重点进行职业能力素质拓展训练。四年级是行为改变培养阶段,通过具体岗位实践,重点围绕 “模拟面试、企业文化和团队合作”等方面进行培养;毕业后对试点班学生展开就业情况的跟踪研究。
3.2 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模式 将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研究。其一,扎实的学习和运用专业知识符合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但如何使学生接受知识为学会学习,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才更符合社会和人的终身发展的需要。其二,每一种职业或专业的技术期望不同,所以每一种职业需要的专业能力也不同,但其所需要的关键能力却是一样的。因此,将关键能力的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才是全面教育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创业教育和人生关怀。[2]
从职业的角度来说,专业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而关键能力是个人完成职业所期望的技术结果不可缺少的基础能力。但是关键能力并不能脱离于具体的专业能力而独立存在,只有当个体运用专业能力与实际情景结合时,关键能力才能表现出来。[3]
3.3 学生关键能力与第二课堂结合的模式 充分利用学生第二课堂,丰富学生关键能力发展培养的途径。通过我校与试点班相关专业联系的企业,广泛搭建主题活动、实习观摩、暑期实践、成功典型人物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到行业情况,更好的融入到企业中。
4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在大学生关键能力培养中的应用
4.1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提高了学生职业道德行为的能力 现代企业需要的不仅是知识技能的强者,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度的敬业精神、纪律观念、良好的服务意识和意志品质。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利用现场教育直观具体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实战模拟,将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精神培养溶入了训练之中。一方面使学生能够系统、全面、综合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塑造学生的吃苦精神、诚信品质和团队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强调养成教育,强化综合素质。
4.2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提高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通过模拟公司的实训设置,让学生了解到一个公司的良好运作与各部门、各岗位的正常运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角色扮演法和情景模拟法等方式模拟现实企业,让学生扮演企业员工的不同角色,如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4.3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加强了沟通行为能力 沟通是指为了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情感在个人或群体之间传递,并达成协议的过程。人是社会的动物,社会是人与人相互作用的产物。“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模拟公司训练体系分别从沟通心理课程、沟通团队训练、社会实践、社团活动、企业实习等多种途径,学习有效的沟通方式,提高团队沟通效率,掌握不同场合的沟通技巧,了解他人的行为方式和管理风格等,对学生沟通行为能力的培养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4.4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提高了学生的“三自”能力 所谓“三自”能力是指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贯彻方针。在模拟公司在行为导向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取感悟,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同时找到知识盲点自主学习,增强了自我学习能力;结合企业文化教育、德育教育、行为规范教育等方式,让学生先树立文明道德的行为意识,强化成员行为自律,促进自我教育能力;通过模拟公司中“职业人”的角色扮演,学生逐渐养成了主动工作,主动思考问题,自己管理自己公司的能力,同时通过个人规划,团队评价等方式,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锻炼了自我管理意识,提升了自我管理能力。
4.5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提高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模拟公司训练体系不但提高了学生就业的关键能力培养,更将创业过程囊括其中,帮助学生在上学期间就开展校内外小型创业实践活动,提升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希球.职业教育中的冰山能力模型研究与实践[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33-35.
关键词: 中学体育教学 终身体育 师资培训
随着我国体育法的颁布,《中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全面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加强,更好地推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现体育教学目标,调动中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是重要的一部分。中学生普遍存在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现象,这不仅有碍于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而且不利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从中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出发,结合教师的教学手段、教学模式等进行分析,对调动中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保证体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有举足轻重的教育意义。
兴趣是引导人们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重要动力。学生对体育课是否感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育课的教学效果。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从中体验到参加体育运动的乐趣,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中学时期,是学生身体、生理成长发育、心理成熟的敏感和关键时期,如何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中学生体育课堂必须面对的问题。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中学生由于升学压力、自身生理、心理特点、不合理的教法等因素,对体育课兴趣不高,不利于教育目标任务的顺利实现,更不利于为中学生开展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1.中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原因分析
1.1对体育课不了解。实质上是对“体育”、“体育的目标”、“体育的意义”不了解,导致学生思想上的错误认识,从而使学生存有轻视体育课的想法,不了解体育课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
1.2生理和心理因素。中学生在进入青春期时,由于第二性征的出现,其身体形态、机体的代谢功能都日趋完善,能较好地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其生理和心理在不断向成熟发展。这一阶段他们的皮下脂肪增厚,仍保留青春期的一些特点,即发展的不平衡和不稳定。随着中学生生理的变化,其心理特征也发生相应变化,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不稳定、不平衡,心理过程易受外界的影响。又如中学生缺乏对体育锻炼的正确认识,学习目的不明确,使他们上体育课时只是应付,甚至逃避上体育课。
2.激发中学生体育活动兴趣的对策与建议
2.1使中学生了解体育课的意义,培养他们积极进行身体锻炼的意识。需要是兴趣产生的基础,只有对体育课产生需要,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参与。因此,我在开学的第一周理论课中引导中学生明确上体育课的目的和意义,使中学生意识到,没有健康的身体,不仅难以保证中学学习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有碍升学和将来参加工作,特别是让他们懂得适量适时的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健美体形,还有利于促进学习效果的增强和多种优良品质的养成,使中学生产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和需要。
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由于中学生心理的不稳定性的特点,他们很容易受外界干扰,不能形成正确的体育意识,影响到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我们要使他们明白:要注意学习方法,科学合理地用脑,体育锻炼是身体发育的需要,而且它能调节大脑的兴奋和抑制,使大脑兴奋点转移并得到调节,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体育教师最好能与家长积极配合,使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只有多方面密切配合,在思想上取得一致,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2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影响中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学内容的选择。男学生对球类和竞争性较强的项目如足球、篮球等项目感兴趣,而女学生则对趣味性较强、动作优美的如艺术体操、武术、排球等项目感兴趣。她们认为艺术体操和健美操等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健康,陶冶情操,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身心愉快,而且对以后走向社会也有实用价值。这种想法较符合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体育教师在完成国家对中学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后,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一些中学生比较喜欢的、以前没有接触过的或接触比较少的项目提高中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如韵律操、健美操等。中学生对节奏明快、自然协调、富有艺术性的项目比较喜欢,它既能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耐力。原先的体育课大多强调增强学生的体质,而如今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标,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适应能力等,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重点关注,做到从学生的爱好、兴趣、需要出发,因材施教。
1.经济差异
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都开设了体育课,经济条件不同,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条件便会有很大差别,各个地区间的开课率和具体体育教学时长都有所不同,就这一情况而言,城市开课率和开课节数多于农村,较为发达的城市多余一般城市。尤其在一些贫困山区,开设体育课几乎是一种难以完成的任务。另外,中学的每个学期都有应达成的学习目标,但是在这些目标的实现上各个地区也有所不同,大多数学校能够按照大纲要求安排学习课程,实现相应的学习目标,但是受到经济条件限制,一些学校无法切实的实现大纲要求,使很多中学生无法接受到系统的体育训练。
2.升学压力
受到中考的压力,很多学校都减少了体育课的课时,甚至相当比例的学校在学生初三的时候便取消了体育课,改成各种“主科目”,为学生“争取”更多的学习时间,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但是这一切都是在牺牲学生健康的前提下达成的,最终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分数低能力的学生。
3.条件限制
受到教学资金投入的限制,很多学校将有限的资金投入到了主要科目。而体育课本身对器材有着较大的需求,教学器材和场地的缺失使很多学校的体育课无法顺利开展。
二、发展我国中学体育的新思路
1.加强中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提高学生体质
新课改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学校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对此,中学学校的管理者应该注重学生在体育方面的锻炼,每个年级和班级都应该按照课程的要求加强体育教学,确保体育课时学生能在操场上由体育教师根据课程安排进行体育教学。各科教师不得以各种理由强制占用体育课。另外,学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和关注,在开展一些课余活动时,应该注重加强教师对体育活动的带动性,特别是各年级班主任要发挥其在班级的带头作用。学校应该不定期举办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强健身体。同时,学校要积极相应国家号召,在各班级积极推广一些适合团体运动的体育项目,保证中学学生能够每天锻炼至少一小时,。
2.多方联合努力,加强体育设施建设
目前,不发达地区的中学中体育设施较为缺乏,学生在体育课上就是在操场上奔跑,没有其他的活动项目。为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国家教育部门联合多方力量完善学校体育设施建设。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可提供简单化、实用化和多样化的体育器材;而城镇地区应该为学提供更加规范化和丰富的体育设施。同时,提倡中学自制体育器材,如毽球、沙包、拔河绳等器材,保证中学生的正常体育实践的需要。另外,对于学校的体育设施建设不能全部按照其他学校的模式进行建设,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特色和办学条件,立足于实际,充分利用学校各方面的资源,以最小的花费建设最优质的体育设施,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体育所带来的快乐。比如,少数民主居多的学校开展像藤球、打布鲁等少数民族趣味运动。
3.提高体育教师素质
要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首要做的就是建立必要的管理机制,加强对体育教师的管理和培训,确保中学体育教师达到教学水平高、教师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的要求;关于教师培训方面,学校需要联合有关部门根据我国新课改的要求不定期培训体育教师,并进行教育水平考核,培训不过关的教师应该进行更深一层次的进修,从而提高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使教师走上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
【关键词】西安市 中学生 体育消费
一、前言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消费层次、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正在发生着显著变化。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消费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伴随着体育活动功能作用的主观认识基础上的新型消费类型。体育消费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体育消费指一切与体育活动有关系的个人消费行为,狭义的体育消费是指与从事体育活动有直接关系的个人消费行为。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状况为研究对象,调查对象为西安市在籍初高中学生(电子一中、西安市第46中学、高新一中、西安市第14中学初中部、陕建一中初中部、西安市第85中学)研究对象的抽样采取若干学校随机抽取原则,中学中抽取初高中各三所,共六所学校,每校随机抽取40名学生男女各20名,共24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本文在研究过程中,翻阅了有关的社会学、统计学、体育经济学、中学生心理学、消费心理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相关书籍,并通过上网和资料查询,参阅了自80年代以来的许多与体育消费有关的文献资料。
2.访问调查法
本文在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的同时,同所抽取学校的部分学生进行了当面访谈。通过访谈,直接获取了部分相关信息,对中学生体育消费行为的调查起到了重要的补充作用。
3.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
在查阅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之上,并遵照有关问卷的设计要求,初步制定了相应的调查问卷。
(2)问卷调查时间2013年9月一10月。
(3)问卷回收率
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40份,回收235份,剔除异常问卷2份,有效问卷233份,有效率为97.1%。
4.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我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状况。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现状与分析。
1.体育消费动机的确定
中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动机为:实物需要消费动机;休闲娱乐消费动机;明星效应动机;强身健体消费动机;审美消费动机;从众攀比消费动机;体育成就消费动机;、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动机主要以实物需要消费动机和休闲娱乐消费动机为主要消费动机,其次是从众攀比消费动机。实物消费动机为主,占36.5%。
2.主要动机分析
中学生处在各方面管理和规章制度都比较严格的学校环境当中,学校的许多条令都是必须执行的。从目前来看,各城市中学都要求学生在上体育课时必须穿着运动服装,有的学校甚至要求学生自备一些体育器材,因此,即使中学生主观不想购买这些体育实物消费资料,也要从被迫的意义上使其产生购买动机,而城镇居民与大学生群体多数情况下不会产生这种被迫的实物需要行为。
(二)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总体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调查样本的统计分析显示中学生总的体育消费金额为600元,运动服、运动鞋等体育服装是西安市大多数中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内容消费金额为335元,占所有体育消费方式总金额的55.8%比例最高。其次为体育器械用品消费金额为80元,占总体消费总金额的13.3%,而其余各类消费金额相对于前面这二类则明显减少。其中体育书报画音像费用为60元占总金额的10%,去体育健身场馆健身的费用为50元占总金额的8.3%,观看体育比赛的门票费用为40元占总金额的6.7%,而参加体育培训班的费用为35元仅占总金额的5.8%。
可以反映出,在西安市中学生的体育消费行为中,实物型消费的比例高于观赏型和参与型的比例。
四、结论
目前西安市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倾向主要有8类,按先后顺序依次为实物需要消费动机、休闲娱乐消费动机、明星效应消费动机、强身健体消费动机、审美消费动机、从众攀比消费动机、体育成就消费动机和求取知识消费动机。
参考文献:
[1]骆秉全等.体育经济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05.
关键词:中学体育;体育教学;抗挫力培养;策略
伴随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提高,现代的孩子大多从小受尽宠爱,不利于其意志力的培养。中学体育活动中,学生难免遇到各种小困难,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解决困难,培养其意志力和抗挫力,成为中学体育教学的关键任务。
一、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对待挫折的表现
中学体育课程中,中学生在完成各种体育活动时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部分学生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较低的抗挫力。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中学生在面对挫折时的几种表现。
1.畏惧、逃避困难
中学体育活动中,教师常常会安排跳高、跳远等具有一定挑战性的活动项目,部分学生、特别是女生在面对这些项目时由于身体素质较弱、害怕失败受到嘲笑等原因而表现出畏惧、逃避的行为,长期下去会造成学生对体育活动失去兴趣而渐渐产生厌烦心理。当中学生在面对体育活动项目时出现类似逃避、害怕等不良表现,如果不及时加以引导,很容易滋生学生的自卑和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2.出现愤怒、焦躁的情绪
很多中学生从小受到家长的宠爱,基本没有受到过责备和批评,每当他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常常会错误的以孩子还小为理由来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正是因为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而且这种现象还十分普遍,造成现在许多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稍微遇到困难就退缩或者是不愿意按照要求进行活动,在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出现失落或者是愤怒等情绪,特别是当这些学生的这种消极情绪得不到宣泄时,部分学生甚至表现出带有攻击性的语言和行为。
3.不敢承认错误,逃避责任
抗挫力低的中学生在面对解决不了的困难时,有时会出现撒谎、不敢承担责任的行为,例如某个学生在遇到困难而没有将事情做好,他会说这是别人做的,或者用其他学生所做的事来和自己对比,甚至有些学生会害怕受到老师的责怪而撒谎或者将问题推卸给其他的学生,或者回到家里和父母诉苦。这样的学生往往是因为缺乏抗挫力而在面对困难时采取这种逃避的消极行为。从上述中学生在面对困难时可能出现的种种消极行为来讲,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不仅与家庭教育观念有关,也与学生缺乏必要的抗挫力锻炼有重要联系。在明确了学生面对困难时表现出较低的抗挫力的原因后,教师在今后的体育教学活动中要将培养学生的抗挫力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
二、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力的必要性
实践活动证明,受到自身意志力较低以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大部分都出现过各种各样现象表现出抗挫力较低的行为,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不良影响。另外,部分中学体育教师的教学手段较为单一,枯燥的内容难以激发学生的活动积极性,长久下去造成学生的抗挫力得不到有效锻炼和培养,出现各种消极心理和行为,阻碍了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
三、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的有效策略
1.加强对学生抗挫力的重视
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是一个长期的系统过程,学校要为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德育教育目标,同时需要家长与学校的密切配合,才能促进学生抗挫力的有效培养。首先,要将中学生意志力的培养列入中学体育教学的目标中,从而引起教师对该内容的重视。另外,还要定期对体育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掌握有效的培养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的手段。学校可以经常组织体育研讨交流会,为老师之间提供互相交流如何培养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经验的机会,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职业素质。
2.教师加强对中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力的培养
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都已经意识到中学生抗挫力培养的重要性,具有比较完善的培养意识和培养措施,但仍然存在部分体育教师并没有对中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的培养采取足够的重视和有效地手段,导致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难以做出良好的表现。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抗挫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的工作,涉及众多的影响因素,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意志力不坚定的原因做出全面的分析和总结,并不断提升自我,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结合学生的实际生理和心理特点,引导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和抗挫力。
3.体育教学中注重培养中学生对抗挫力的认识
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尚未对抗挫力形成全面而合理的认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中学体育教师在培养学生抗挫力时要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列举抗挫力重要性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抗挫力培养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视自身抗挫力的培养。
4.加强培养中学生抗挫能力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中学体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中学体育的教学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对于促进中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同时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机会,在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比如在体育课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拔河比赛,获胜的队伍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于失败的队伍,教师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不责怪不打击,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的培养,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竞争精神。
四、结语
综上而言,中学生抗挫力的培养对于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中学生意志力和抗挫力的培养,经常组织符合学生心理需求以及发展需求的体育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体育项目中得到有效的抗挫力培养,使学生在今后面对困难时具有强大的心理素质,为学生将来投身于社会工作中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建海.中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抗挫力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2]王美芳.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研究[J].科学大众:大众教育,2013(3):155.
关键词 排球 现状调查 调查研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84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他们的身体素质状况是国家兴衰的标志。少年强则国强。学校体育是完成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广泛地开展学校体育活动,增强中学生体质和身体素质,中国排球协会在排球运动发展规划中制定的目标是:大力发展以青少年和学校为重点的群众性排球运动,全面提高中学生身体素质和排球技术水平。诸多学者在前期已经对中学生排球运动开展情况进行了很多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可喜可贺的研究成果。但是,针对县城偏僻的郸城县来说,中学体育教学受地方经济和学校支持等因素的影响,其部分中学开展排球运动不是很理想,很多方面还处于不完善阶段。所以笔者对郸城县的几所中学进行了问卷调查,用以了解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锻炼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寻找开展学校体育活动中的不足,为使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提供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同时,本研究以期为郸城县政府部门和相关学校提供教学改革的思路和办法,促使中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打造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为报效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郸城县实验中学、光明中学、京华中学、第三实验中学共400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郸城县四所中学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现状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查阅近年来10多篇有关排球运动发展与调查等方面的文章。阅读体育专业书籍,为本研究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材料支撑。
1.2.2调查问卷法
随机选取了郸城县的实验中学、光明中学、京华中学、第三实验中学共4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400份,收回392份,其中有效问卷366份,有效回收率为93.4%。
1.2.3访谈法
在发放问卷的同时向郸城县初中学校的体育老师及有关领导了解学校排球运动开展现状。
1.2.4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
对调查问卷获得的数据进行EXCEL2003百分数统计。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的程度及对排球课程安排认识的调查
学生参与排球的程度一定条件下反映了学生对排球活动的认知程度,对排球活动的热爱程度以及学校排球课程教学情况。对排球课程安排的认识调查可以反映学生对排球活动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
由调查表可以看出,在366名被郸城县初中学生中有245人参与排球活动,有121人不参与排球活动,说明郸城县初中学生还是比较喜欢排球的。在学校排球课时的安排上,认为太少需要增加的有244人,说明郸城县初中体育课程排球项目的课时安排不足,可能有其他因素制约和影响排球运动的开展。
2.2郸城县初中学生性别及年级结构情况调查
男女生在选择课外体育活动项目时带有明显的性别特征:活动量较大,竞争性和对抗性较强的球类项目深受男生青睐;女生则侧重于选择身体不直接对抗,有一定健身娱乐性质的项目。不同年级的学生由于时间观念不同参与排球活动也会不同。
2.2.1 郸城县初中学生性别比例的分析
在245名参与排球活动的被调查者中男生有172人,女生有73人,男生的参与程度明显高于女生。分析其中的原因,女生参与排球活动少很大程度上由于青春期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的影响,认为对抗性活动有损“淑女”和“文雅”的形象,大运动量活动后形成的肌肉坚实而不美观等原因,大部分女生还是追求“以瘦为美”,追求所谓的“骨感”。
2.2.2郸城县年级分布比例的分析
调查显示,在年级分布调查中7年级人数较少,由于刚步入中学生活,在排球技术的掌握程度上有局限,及对学校体育设施的具备情况不了解。9年级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最少,是因为9年级的学生由于升学的压力,几乎所有时间都投入到文化课的学习上,仅有的每周2节体育课及大部分的课外活动时间用来练习体育加试的项目:肺活量、立定跳远、仰卧起坐、800米跑等必考项目,对于排球技术则无人问津。8年级的学生处于中间阶段,各方面的情况相对较好。加之这个年级的学生正值学业压力不大,因此,可以很好地开展排球技术教学。
2.3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活动次数和时间的调查
2.3.1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次数的调查
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次数不仅仅反映了学生对排球的喜爱程度,也反映了学校课程安排情况,适宜的活动参与不仅可以增进学生技战能,培养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兴趣,也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基础。调查可知,郸城县初中学生(下转第121页)(上接第114页)参与排球活动每周3次的占调查人数的16.6%;每周2次的占调查人数的55.8%;每周1次的占调查人数的19.3%。结合调查显示,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时间集中在体育课,还有少部分学生在课外活动时间及课余时间参与排球活动。可见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时间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2.3.2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时间的调查
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时间,反映学生通过体育运动进行健身、健心的机率。这关系着学生能否通过参加排球活动达到增强体魄,增进健康的目的。调查可知,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时间30分钟以下的最多,占总人数的47.4%。其次是30-60分钟时间段的占总人数的35%。60-90分钟、90分钟以上以及时间不确定的分别占总人数的3.4%、3.4%、6.8%。说明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时间偏少。郸城县初中学生锻炼集中在体育课上,课外活动时间参与排球活动的占调查总人数的21.2%。访谈中得知,郸城县中学对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渠道不够多,课余文体活动不够丰富。学校应注重学生体育课以外活动项目和活动时间的规划,列入课程表,并认真执行。
2.4郸城县初中学生排球培养现状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师资配备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场地设施是保障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正常进行的必要物质条件,也是检验一所学校规范程度的因素之一。本文对郸城县初中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可知,郸城县初中学生在参与排球活动的过程中,有排球专业教师从事体育教学的占45.2%,教师进行较为系统的技术教学48.8%,学生能完成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目标要求的54.5%,学生中参加过校级以上排球比赛的仅占9.69%。可见,郸城县初中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能进行排球基本技术教学的不到一半,学校组织的排球教学比赛太少,学生缺乏临场排球比赛的经验,从而影响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1)在体育锻炼项目选择上,郸城县初中学生侧重于考试项目的参与。对排球技术的学习比较被动。
(2)郸城县初中学学生参与排球运动的时间较短,每次30分钟以下的比例较高,学生参与次数少,每周2节的体育课是学生参与排球活动的主要时间。课外时间学生参与排球活动不乐观。
(3)郸城县初中学校专职排球教师少,不能进行较系统的排球技术和战术教学,排球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另外,学校排球场地器材不足。
(4)上级部门及学校组织排球比赛少,学生缺乏比赛经验,参与排球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3.2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