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制度的意义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盈余管理; 会计制度; 博弈; 公共领域
近年来,一些财务报表舞弊案(如美国的废品管理公司,安然公司以及中国的红光公司)和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普遍存在。盈余管理的机会行为已经引起了人们对报告收益质量的严重关注,并引起证券交易委员会和证券监督委员会及制度制定机构的注意。
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存在与制约涉及到很多相关方,有股东、公司经营者、证监会、会计制度的制定机构,经过多方的博弈,达到一个阶段的博弈平衡。这个博弈,随着各个利益方的目标不同,对于盈余管理存在和发展的影响也不同,主要是上市公司的管理层和会计制度的制定者之间的博弈。本文将从二者各自的博弈立场出发,到博弈展开(利用模型进行分析);然后从得到的结论中分析制约盈余管理的主要因素;最后,从规范会计制度的角度,针对会计制度制定者提出关于会计制度制约盈余管理的建议。
一、国内外关于盈余管理与会计制度博弈的研究
关于会计制度与盈余管理的关系,国内外会计学术界进行了很多的研究。Healy对盈余管理的契约动机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观察的12年中,分红计划发生变动的公司有9年确实较多地调整了会计政策(Healy,1985);也有研究表明扭亏倾向(净资产收益率介于0 ~1%之间)、是否为ST公司和上市年限等三项因素对会计制度选择有显著的影响(王跃堂,2000) 。这也充分说明了公司管理层将对会计制度的选择作为盈余管理的一种手段。此外,还有一系列研究均表明公司管理层出于契约、政治、税收、首席执行官的变动、首次公开发行以及向投资者传递信息等原因均会通过会计制度选择进行盈余管理。由此可见,盈余管理的存在是由于并未对公司会计制度选择作出全面的限制,给公司管理层留下了会计制度选择空间。
对于会计制度一直改进却仍无法制止公司盈余管理的问题,我国学者也做了一些研究,主要是从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存在寻租行为进行分析。张鸣用寻租理论分析会计制度选择,认为利用会计政策选择的寻租行为是一切社会利益竞争的“负和博弈”,但同时又认为会计政策选择也有利于租约的消散,最终确保会计制度的选择能符合其制定的根本目标(张鸣,2001)。还有一些学者提出“会计寻租”一词,认为会计寻租是指“通过对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施加影响,以使出台或修改的会计制度于己有利,而对其他社会主体利益造成损害的一种非生产性寻利活动”,并对会计寻租的利弊及存在的客观性进行论证,认为“我国目前乃至将来都将因经济的转型而在较长时期内存在会计寻租现象”,开展会计寻租研究应成为我国会计界较为紧迫的研究课题(刘广生,2006;雷光勇,2005)。
笔者认为,由于盈余管理的存在既有上市公司自身原因也有制度的缺陷,那么就应该从两者的相互作用上来分析这个问题。因此,本文从上市公司和会计制度制定者的立场出发,用二者博弈来分析盈余管理一直存在的原因并进一步解释会计制度变迁。
二、博弈双方立场分析
会计制度的起源、变迁都与公司盈余管理密切联系,会计制度的制定者和上市公司的管理者之间①,进行着一场长期的、复杂的博弈。
(一)会计制度制定者的博弈立场分析
1.会计制度制定的理论假设——利益集团假说
在会计界存在两种理论假设:公众利益假说和利益集团假说(威廉R.斯科特,2006)。公众利益假说有两方面局限性,第一,对于社会利益最大化这一目标,很难找到适合的标准来衡量;第二,制定者的角色扮演未必能如此超然,总会在某种程度下满足一部分利益而又损失另一部分的利益,其监督成本可能既高昂又无法实施。会计制度的制定必须引入利益集团假说,包括公司管理者和投资者,不同的利益集团从不同的角度影响会计制度的制定并实施压力,最后会计制度必须在最大化公众利益基础上,充分协调其他团体利益最大化。鉴于会计制度制定者的有限理性,不可能充分预见未来出现的各种经济情形,因此根本不可能制定出完善的会计制度。会计制度制定者本身的认知有限性和外界环境的不确定性、理想和现实的差距,都使得会计制度制定者在博弈中无法完全超然。
2.会计制度制定的最终目的——规范会计行为
现在意义的会计制度最终的目的就是遏制由于会计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的会计操纵行为,保证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从而维护资本市场和经济实体的正常运行。相对于英美会计制度的制定模式,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机构是政府,政府重在引导和规范整个市场。由于经济实体和经济环境的不同,制定者必须给予公司一定的政策选择权。根据科斯的交易费用理论,如果会计政策制定得过于复杂,公司在履行时就会遇到很多繁琐的交易成本,并且最终得到的会计信息却不一定对信息使用者有效。
(二)上市公司管理者的博弈立场分析
1.上市公司管理者的经营目标——自身利益最大化
关键词:电力调度业务;知识管理;DKM系统;PK知识管理模型
作者简介:周睿(1984-),男,江西吉安人,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工程师;刘嘉宁(1974-),男,广东台山人,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广东?广州?510600)
中图分类号:TM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8-0129-02
电力调度系统是对电网运行进行组织、指挥、指导和协调的责任机构。各专业的工作组织严密、技术复杂,各级调度管理职责明确,是供电企业生命线的守护者,担负着确保电网安全、优质、经济运行的重任。电力调度工作的复杂性需要调度员具备大量的专业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然而作为知识型员工的调度员队伍,在调度专业的日常生产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识管理方法和流程。这给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多问题,缺乏共享传承机制和规范的分类管理、信息传递的层级化、业务处理孤立等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力调度工作的进一步发展。为了电力调度系统的长远发展和进一步壮大,将知识管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业务与知识管理的脱节是阻碍业务效率提高的关键原因。所以知识管理必须围绕业务展开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根据这一思路,结合对电力调度业务的梳理,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广东中调”)建立了基于DKM系统的子体系——基于生产(Processing)与知识管理(Knowledge Management)的PK融合体系。这套体系不仅全面考虑知识存储、知识共享、内容更新等知识管理的各个环节,并针对电力调控的业务流程进行量身定制。不仅注重对知识本身的收集、存储和再利用,并且将这些知识活动与调度专业的生产结合起来,针对调度生产流程,对预案管理、反事故演习等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化研究,构建相关功能模块,使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既让知识服务于生产,又在生产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交流与创造。
一、PK体系的两大优势
综合来讲,PK体系具有两大优势。
1.生产流程与知识管理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业务流程通常指为完成企业某一目标(或人物)而进行的一系列逻辑相关的活动或作业的集合。核心业务流程是对整个企业性能起主导影响的业务流程,该类流程执行频率高,对营运绩效的影响大。企业推行知识管理首先应以核心业务流程为对象,因其是直接影响企业营运功能的作业要项。知识管理对“生产”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与业务流程的相互优化上。这是一个不断循环上升的过程,将知识流贯穿于工作流之中。一方面,表现为知识管理不断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知识管理的过程应该是对生产中所需的、创造的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管理,使得生产业务流程化,并通过知识讨论与对比,对核心业务流程的全过程实行精细控制,使其量化、信息化、具体和明确,最终通过知识共享和再利用,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率的过程;另一方面,业务流程的输入又使知识管理得到不断的自我更新。生产的过程就是知识应用与实践的过程,知识是否能够很好地支持生产,是否需要进一步的优化,都能够通过生产体现出来,整个过程为知识管理提供了重要的输入。
2.系统化知识管理,低成本、高效率
电力调度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积累,但长期以来,积累下来的知识也多半采用手工管理的方式,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方法,而且在实际业务工作中,利用率低下。而PK体系作为DKM系统中的子体系,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知识积累伴随着整个业务流程,避免了信息的流失,全面考虑知识存储、数据更新、内容共享等知识管理各个环节的系统化管理,也使得知识管理更加规范,知识可利用率也大为提高。
二、PK体系的运作流程
下面将结合广东中调事故处理工作中的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PK体系的运作流程。
【关键词】 职校;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心理满意度
Correlation of between Coping Styles with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SatisfactionDegree of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 Sun Haiyan, Yan Jun, Ch en Aiguo.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 e with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satisfaction degree of Vocational-technical sch ool students. Methods 143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studentswere assessed by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 SCL-90 scale and emotional balancescale. Results Boy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girls in incli ned to adopt active coping style and negativity emotion. The level of psychologi cal health in the Vocational-technical s chool students is low. 30.8% had mild mental problems, The boys have mental heal th level higher than the girls. The scores of boys SCL-90 of obsessive compulsiv e disease depression, psychotic diseases and whole average score were all remark ably higher than the girls. The Only Child have mental health level higher thanthe no Only child.The scores of the Only Child SCL-90 of depression, anxiety, ho stility, fear, crankiness, psychotic diseases and whole average score were all r emarkably higher than the no Only child. Positive coping styles show significantcorrelation with mental health of crankiness and positive affects. Negative cop ing styles show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the factors of SCL-90, affective ba lance and had very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with the negative affect. Conclusion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ping style wit h mental health and mental satisfaction degree of low grades students of Vocatio nal-technical school. Negative coping style is not benefit to mental health andmental satisfaction degree.
【Key words】 Vocational-technical school; Coping style; Mental health;Mental satisfaction degree
随着职业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特别是近几年“普高热”的再度升温,职校学生这 一群体逐渐壮大。他们是与青少年学生既相联系又相对独立的群体,虽然年龄和普通高中生 相似,但处于不同的教育和成长环境中,其心理状况也不尽相同。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自 我体系,却要像大学生一样面临人际、就业等问题, 这就促使其在心理上有许多突出的特 点和特有的矛盾。如何促进职校学生的健康成长,己成为职业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低 年级的职校学生处在从管理严格,生活不自主的中学学校环境向相对开放自由的类似大学环 境的过度之中,其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应引起关注。本文对职校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状 况、心理满意度方面进行研究,以了解其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状况、心理满意度的关系,以 更好指导职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选取扬州市3所职业学校一、二年级的1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92 人,女生51人,独生子女95人,非独生子女48人,来自农村(包括乡镇)的学生120人,城 市(包括郊区)的学生23人,涉及信息技术、建工、机电一体化、电子表面加工技术4个专 业。被试年龄16~20岁,平均年龄为17.6±0.96岁。
1.2 研究工具 应对方式量表,该量表由解亚宁编制,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分量表 组成。其中积极应对12个项目,消极应对8个项目,共20个项目。按0~3级评分,统计积极 应对维度平均分和消极应对维度平均分。该量表的积极应对分量表的α系 数为0.89,消极应对分量表的系数为0.78[1]。
心理健康,采用由Derogatis编制、并已由国内专家修订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 该量表包括10个因子,共90条项目,5级评分(0、1、2、3、4)。本研究采用总均分作为健 康症状指数[1]。
心理满意度,采用情感量表,此量表是Bradburn1969年编制,用于测查人的心理满意程度, 包括10个项目是一系列描述“过去几周”感受的是非题。如对正性情感项目回答“是”则记 1分;对负性情感项目回答“否”也记1分,情感平衡的计算是以正性情感分减去负性情感分 ,再加一个系数5,因此其得分为1~9分。该量表信度为0.76[1]。
1.3 研究方法和步骤 通过团体测试,当场收回,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和 分析处理。
2 结 果
2.1 职校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心理满意度的总体状况及性别比较 从表1可见 ,职校学生较多采用积极应对方式1.69±0.41,较少采用消极应对方式1.17±0.5,不同性 别之间,在采用积极应对方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t=-2.516,P=0.013)。根据SCL-90评分 标准,总均分为0~1(不包括1)者,表示无明显症状;总平均分为1~2(不包括2)者,表示有 轻度心理症状;总平均分为2以上者,表示有明显的心理症状。结果发现,被试样本中有轻 度症状者30.8%,有明显心理症状者为3.5%。由表1可见,职校学生SCL-90量表的得分,各因 子均分都较高,尤其是总均分为0.84,强迫症状1.13±0.63、人际关系1.13±0.68等因 子。 在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均分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从情感平衡 维度得分来看,职校学生心理满意度略偏低,负性情感得分高于正性情感得分,而且在负性 情感维度方面性别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t=2.010,P
2.2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应对方式、心理健康、心理满意度的结果 由表2可见,在 应对方式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都不存在显著性 差异。从平均得分来看无论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均更多选择积极应对,更少选择消 极应对。
非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健康的10个因子分和总均分均高于独生子女,而且在抑郁、焦虑、敌对 、恐怖、偏执、精神病性6个因子分和总均分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这说明,非女生子女的 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独生子女[2]。
在心理满意度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从3个维度的均分来看 ,独生子女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这说明独生子女心理满意度高于与非独生子女学生。
2.3 职校低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心理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3可见,积极的 应对方式与SCL-90的偏执因子有显著性正相关(r=0.170,P
3 讨 论
3.1 职校低年级学生应对方式状况 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性别职校学生之间,在采用积极 应对方式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比女生更多的采用积极应对方式,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 [3]。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都不存在显著性 差异。从平均得分来看,不同性别、是否是独生子女均较多选择积极应对,较少选择消极应 对。这说明职校学生在应对方式的选择方面情况较好。
3.2 职校低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本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低年级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总体不容乐观,30.8%存在心理健康问题,SCL-90量表总均分为0.84,各因子均分都较高, 尤其是强迫症状、人际关系等因子,这反应出低年级职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不容乐观。 在强迫症状、抑郁、精神病性、其他和总均分方面男女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
3.3 职校低年级学生心理满意度的状况 从心理满意度得分来看,男女生之间负性情感维 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负性情感多于女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之间均不存在 显著性差异,但是从均分可看出,不论是正性情感、负性情感还是情感平衡维度,独生子女 学生均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这说明在心理满意度方面,独生子女高于与非独生子女。这可 能由于,独生子女具有相对的生活和成长的环境,自身愿望和需求容易得到满足,而且相对 多的社会支持,较少的经济压力等种种原因使得独生子女更容易体会到满意感。
3.4 职校低年级学生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心理满意度的相关性 本研究结果表明,职校 低年级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偏执因子、心理满意度的正性情感维度有显著性正相 关。消极的应对方式与SCL-90的所有因子均有显著性正相关,与心理满意度的负性情感维度 存在显著性负相关,与情感平衡维度存在非常显著性正相关,这一结果与有关研究一致[5-7]。提示消极的应对方式不能有效地缓解应激强度,降低心理问题的发生率,过多 采用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情感平衡的维持,同时,较高的心理健康水 平又可以为减少选择消极应对方式提供良好的基础。但从本研究来看,二者之间究竟是何关 系,是否存在中介变量或调节因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4 参考文献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增订版):31-35, 79-80,122-144
[2]姚齐和,赵传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健康心理学杂 志,1998,6(4):427-429
[3]董耘,何军,陈立霞.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中国学 校卫生,2006,27(7):565-566
[4]张晓文.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个性发展及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南 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7(2):36-38
[5]陈启山,温忠麟.高职大学毕业生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发展与教 育,2005,2:92-97
[6]毛艳霞.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 杂志,2005,13(2):136-138
【关键词】 病毒感染;喘息性支气管炎;Eotaxin;sICAM-1;临床价值
喘息性支气管炎为在婴幼儿中一种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约有50%~70%的患儿会出现反复喘息, 最终进展成哮喘。近几年的临床研究证实, 呼吸道病毒感染为诱发婴幼儿反复喘息的主要危险因素, 并指出, 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对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的发生与发展产生了显著影响[1]。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的检测以及临床意义进行评价分析的目的, 对河南省南召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原发支气管哮喘患儿展开了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检测, 并对比分析了检测结果, 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收治的病毒感染所致喘息性支气管炎和原发支气管哮喘患儿, 各抽取68例作为研究对象, 分别定义为喘息组和哮喘组。喘息组中有男45例, 女23例, 年龄4~35个月, 平均(17.5±2.6)个月;哮喘组中有男44例, 女24例, 年龄5个月~37个月, 平均(18.2±2.4)个月。以上统计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有可比性, 所有患儿均符合临床诊断标准。
1. 2 方法
1. 2. 1 研究方法 将抽取的68例喘息患儿按照喘息发作次数分成两组, 1年内喘息发作次数在3次或以上者定义为喘息A组(29例), 1年内喘息发作次数仅为1次者定义为喘息B组(39例)。对以上统计研究对象展开血清Eotaxin和sICAM-1浓度检测, 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
1. 2. 2 检测方法 喘息组患儿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静脉血, 哮喘组患儿采集急性发作期和慢性持续期静脉血, 经离心处理后分离血清, 血清Eotaxin、 sICAM-1浓度测定方法为双抗体夹心ABC-ELISA 法定量检测, 所用仪器与试剂分别为我院现有的酶标仪和人Eotaxin /CCL11 定量酶联免疫试剂盒、人sICAM -1 /sCD54 定量酶联免疫试剂盒。
1. 3 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相关数据资料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血清Eotaxin、 sICAM-1浓度测定结果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进行表示, 分别展开t检验和χ2检验, 在P
2 结果
经统计得知, 喘息组和哮喘组急性发作期血清Eotaxin、 sICAM-1浓度较喘息停止期高(P
3 讨论
Eotaxin属于一种Eos选择性化学性趋化剂, 对一些其他类型的白细胞的作用相对较弱, 然而却可以利用Eotaxin受体的介导在支气管以及肺泡上皮上产生。研究表明, Eotaxin可利用一系列的信号转导过程对呼吸爆发以及肌动蛋白聚合、化学趋化等产生激发作用。曾有文献报道, 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粘膜上Eotaxin的表达会发生显著增多, 这一结果表明, 其能够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过程[2]。
sICAM-1属于一种大分子糖蛋白, 为免疫球蛋白家族的一员, 其能够同LFA-1分子结合, 对上皮细胞与淋巴细胞间的粘附以及上皮细胞与部分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粘附产生介导作用。曾有研究证实sICAM-1参与了多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3]。
本次研究中出于对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血清Eotaxin、 sICAM-1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的目的, 对本院收治的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患儿和原发性支气管哮喘患儿展开了血清Eotaxin、 sICAM-1浓度检测, 结果发现, 喘息组和哮喘组急性发作期血清Eotaxin、 sICAM-1浓度较喘息停止期高;喘息B组患者的血清Eotaxin、 sICAM-1浓度较哮喘组低。这一结果充分证实, Eotaxin、 sICAM-1参与了病毒感染所致的喘息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 对其浓度进行检测可对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发展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值得临床对其给予关注。
参考文献
[1] 李羚. 血清Clara细胞分泌蛋白、总IgE与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在儿童哮喘检测中的临床意义.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0,14(9):243.
[关键词] 放射治疗;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
[中图分类号] R73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5)01-27-05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curing efficacy of radiotherapy combined with controlled-release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xycontin) in malignant tumor with skeletal metastases, relieve pai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47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moderate- severe pain caused by skeletal metastases carcinoma,combined radiotherapy with oral drugs for 5weeks.In the first week, controlled-release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xycontin) alone were taken orally at an initial dose of 10mg q 12h and the dosage was adjusted according to the pain. The second week, conventional radiotherapy(DT 2Gy/f,5f/W) was done and continued to medications(oxycontin) taken continued. VAS, KPS score, and adverse reactions were observed within 1 week(0.5h、1h、12h、24h、72h),and every weekend (DT0Gy, DT 10Gy/5f, 20Gy/10f, DT 30Gy/15f, DT 40Gy/20f). Observed the VAS, KPS score, and the same index was observed at the end of the third and 5th week (DT 20Gy/10f,DT 40Gy/20f) withdrawal controlled-release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24hours later. Figured the pain relief rate (moderate or above). Results The first weeks, application of controlled-release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xycontin) alone, remission rate of moderate or above was 95.7% (45/47); the second , third ,and the forth weekend, pain relief rate of moderate or above reached over 91.5%, and pain control was effective, so stop drugs partly or lessen the amount of drugs to reduce the side effects ; After Radiation therapy (withdrawal) remission rate of moderate or above was 91.5% (43/47); In the whole treatment process, pain control in patients was satisfactory, the quality of patients’ life improved obviously. Conclusion Radiotherapy with controlled-release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xycontin) has good effects to moderate- severe pain caused by control tumor skeletal metastases, treating both symptoms and root causes and has little serious adverse reactions, is a safe and effective analgesic treatment method.
[Key words] Radiationtherapy; Controlled-release oxycodone hydrochloride tablets (oxycontin);Cancer skeletal metastases; Moderate- severe pain
近年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逐渐上升,随着病情进展,出现远处转移,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转移部位,约占所有远处转移瘤的近一半[1]。据资料显示癌症患者可在肿瘤的不同阶段发生骨转移,发生率约占30%~85%[2]。疼痛通常成为骨转移癌的首发症状,从间歇性的轻度疼痛,逐渐演变为爆发性的、持续性、中重度的疼痛。骨转移癌的疼痛和功能障碍,给患者及其家属都带来了极大的生理和心理的痛苦和压力,使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减轻骨转移癌患者的痛苦、提高生存质量,是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主要内容之一。
放射治疗起效快,作用持久,成为骨转移癌的首选治疗方法[3]。据文献报道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80%~90%的患者可以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同时也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4]。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奥施康定)为半合成的纯阿片受体激动剂,即释成分占38%,控释成分占62%,具有双相释放双相吸收的特点,血药浓度稳定。整片吞服后出现双吸收时相,1h以内起效,12h持续镇痛,其生物利用度比吗啡更高,药效是吗啡的两倍[5]。根据WHO三阶梯癌痛治疗方案,阿片类镇痛药是癌症疼痛治疗的主要药物[6]。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属于第三阶梯用药,是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主要方法之一。
本研究对河南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集的47例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进行了放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取得较好的止痛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47例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而行放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的患者,年龄36~74岁,中位年龄55岁,男26例,女21例。全部患者原发病灶均经病理或细胞学确诊,其中肺癌28例,乳腺癌4例,鼻咽癌、食管癌各3例,肝癌5例,直肠癌、胰腺癌各2例。骨转移灶均经ECT、MRI、CT、或PET/CT检查确诊。分别有头颅骨、脊椎、肋骨、髂骨、坐骨、四肢骨转移。所有病例均有骨转移伴有中重度疼痛,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均在化疗结束后1个月以上,血常规、肝肾功能均无异常,无放疗禁忌,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订放疗知情同意书。根据疼痛程度分级法(VAS)进行疼痛评分,47例疼痛评分均4分以上。KPS评分>40分。
1.2 治疗方法
治疗设备采用瓦里安直线加速器,根据病灶及周围组织器官情况,用6Mv-X线(或者6Mev、9Mev-β线)对骨转移灶区采用常规分割姑息放疗(DT2Gy/次,5次/周),总剂量DT 40Gy/20f。对于多发性骨转移患者选择疼痛最明显的部位。结合影像学资料,在模拟机下对转移灶区域定位,照射野包括骨转移灶并适度外放2.0~5.0cm(对锥体转移者,上下界各包全1个正常锥体,左右界为椎体旁各1.0~2.0cm)。
第1周均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起始剂量10mg,每12小时1次。初次给药10mg后,0.5h、1h、24h分别评估疼痛缓解度,采用剂量滴定,有爆发性痛者给予皮下注射吗啡5~10mg,根据每日皮下注射吗啡量调整盐酸羟考酮控释片用量。直至VAS评分在3d内控制在3分以下,分别记录0.5h、1h、24h、48h、72h、1W,疼痛缓解情况。
第2周开始放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剂量同第1周调整后用量),分别记录第2~5周末时(照射剂量DT 10Gy/5f、DT 20Gy/10f、DT 30Gy/15f、DT 40Gy/20f)、第3周、第5周(DT 20Gy/10f、DT 40Gy/ 20f)停药24h后,疼痛缓解情况。详细记录患者的VAS评分,KPS评分和药物的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1.3.1 疼痛程度分级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 [7],可分为0分:无疼痛;1~3分:轻度疼痛,疼痛可以忍受,能正常生活,基本不干扰睡眠。4~6分:持续的疼痛,干扰到睡眠,需用镇痛药。7 ~ 10分:重度疼痛:持续的剧烈疼痛,严重干扰到睡眠,需用强镇痛药。
1.3.2 疗效评价[8] 疼痛缓解百分度(%)=(用药前疼痛强度-用药后疼痛强度)/用药前疼痛强度×100%。分为无效、轻度缓解、中度缓解、明显缓解,疼痛减少分别为75%。中度以上缓解=中度缓解+明显缓解,依据疼痛缓解度计算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
1.3.3 生活质量评价 采用KPS(karnofsky)评分法[9],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生活质量评价。
2 结果
2.1 疼痛缓解情况
2.1.1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1周内各时间点疼痛缓解情况 第1周单独应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47例患者中首次用药后有8例(17.0%)在0.5h内起效,35例(74.5%)患者在1h内起效,9例(7.9%)患者1h后起效,只有3例(6.3%)患者首次用药后未见起效而加用肌注吗啡。首次用药后 93.6%患者起效,中度以上缓解率59.6%。见表1。
通过剂量滴定调整剂量,24h、48h、72h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分别为74.5%、82.9%、93.6%。1周以后均能达到满意止痛效果,服用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日剂量20、40、60mg的患者分别有33例(70.2%)、9例(19.1%)及5例(10.6%)。即有35例(74.5%)患者第1天剂量即达稳态,1周以后剂量均能调整完成,如表1所示。在用药期间临时应用药物的有5例用塞来昔布片,3例应用曲马多片,5例应用舒乐安定。
2.1.2 中度以上疼痛缓解情况 第2~5周放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第2~5周末(放疗剂量至DT 10Gy、DT 20Gy、DT 30Gy、DT 40Gy),中度以上缓解率分别为91.5%(43/47)、93.6%(44/47)、97.9%(46/47)、97.9%(46/47)。见表2。
第3周(DT 20Gy)、第5周(DT 40Gy)时,停药24h评价放疗止痛效果。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40.4%。药物剂量调整后,停药6例(12.7%),日剂量20mg 35例(74.5%),40mg 4例(8.5%),60mg 2例(4.3%)。药物调整后继续放疗。
第5周(DT 40Gy),停药24h后再次评估放疗止痛效果。完全缓解25例,中度以上缓解率达91.5%。共停药25例(53.2%),调整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剂量,日剂量20mg 18例(40.4%),40mg 3例(6.3%),60mg 1例(2.1%)。见表3。
2.2 生活质量评价
KPS评分:第1周提高20分以上者11例(23.4%),提高10~20分15例(31.9%),有21例(44.6%)在10分以下、未改善。至治疗结束,提高20分以上者23例(48.9%),提高10~20分17例(36.2%),7例(14.9%)在10分以下或未改善。放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患者在治疗前后疼痛明显减轻,止痛起效快,生活质量改善明显。
2.3 主要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治疗后反应,每周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毒性,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无需处理或经升血治疗后不影响继续治疗。放疗局部反应主要是皮肤干性反应,发生8例(23.4%)局部皮肤色素沉着、瘙痒、红斑。服药后主要不良反应是便秘、恶心、呕吐、厌食、嗜睡、头晕,9例(19.1%)因便秘而服用缓泻剂或灌肠,6例(12.8%)发生恶心、呕吐,2例(4.2%)嗜睡,7例(14.9%)发生头晕,2例(4.2%)尿潴留。所有病例都对症处理或观察后好转。无因严重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的病例。
3 讨论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肿瘤晚期的常见并发症,会导致疼痛、功能障碍、病理性骨折等。剧烈的局部疼痛为骨转移癌的首发及主要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这就需要一种安全、有效、患者易于接受的治疗方法。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双膦酸盐、内分泌治疗、激素、手术介入等,这些方法都能不同程度地缓解部分患者疼痛。各种治疗方法的止痛机理各不相同,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也各不相同,如何选择一种起效快,止痛作用持续平稳,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活质量,是需要临床不断探索的问题。
相关报道[10-11]放疗局部止痛疗效肯定(本观察结果显示,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率为91.5%),80%~90%的骨转移癌患者放疗后可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至少50%的患者疼痛缓解期可达到6个月,70%以上的患者疼痛缓解期达3个月,生活基本上可以自理,保持满意的生存质量。生存期超过1年的患者中,50%~60%持续缓解或直至死亡[12]。姑息性放疗是骨转移癌疼痛的首选方法。
放疗减轻骨痛的机制还没有完全明了,殷蔚伯等[1]认为放射治疗主要是通过放射线抑制或杀死骨组织内的肿瘤细胞,使肿瘤体积缩小,减轻骨膜压力,抑制肿瘤浸润压迫神经,抑制产生痛觉的化学物质的释放,从而减轻疼痛[13]。放疗是癌症骨转移患者止痛、预防病理性骨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法。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为阿片受体激动剂,有独特的双相释放双相吸收技术,38%即释+62%控释,给药后1h内起效的患者占88.9%,疼痛缓解时间持续12h的患者占77.8%[14]。与本观察结果相似:本观察中47个病例,35例(74.5%)患者在1h内起效,首次用药后93.6%患者起效。24h中度以上缓解率为74.5%。即释部分快速吸收,有效地控制骨转移暴发痛的发生频率和程度,控释部分缓慢吸收,维持12h强效镇痛。本观察病例中,通过剂量滴定,72h后中重度疼痛患者,中度以上缓解率达93.6%。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不仅能止痛,还能改善患者睡眠,焦虑状态,改善患者心理功能状态,且无成瘾性。剂量无极量限制,镇痛作用无封顶效应[6]。研究表明多数患者经羟考酮控释片止痛后行为状态评分升高,生活质量改善。(本观察病例:治疗结束,KPS评分提高20分以上者23例(48.9%),提高10~20分17例(36.2%),提高10分以上者占85.1%。
我们认为对于诊断明确的骨转移癌,病灶或疼痛较局限者,如无放疗禁忌,骨转移癌疼痛应首选放射治疗[14]。对放疗有反应者,治疗表现有效,50%以上患者需要1~2周时间。因此,在放疗起到有效止痛前,放疗过程中,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可以明显改善疼痛症状。随着放疗剂量的递增,逐渐减小药物用量,达到减轻服药后便秘、恶心、厌食、嗜睡、头晕等不良反应的目的。放疗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止痛方面优势互补,疗效长短结合,能有效控制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本文是在NCCN指南的指导下查阅大量的国内外文献和资料,根据放疗和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各自治疗癌性疼痛机理、特点,结合临床实际应用,设计的临床观察,通过对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病例的近期止痛疗效与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的评估,说明了中度以上缓解率、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对临床推广应用具有参考价值。然而,本实验为开放的放疗配合药物临床观察性分析,未设置空白对照组,因此无法全面说明放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对患者病程、更长期预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确切影响。尽管如此,通过47例临床病例观察总结,初步证实放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在治疗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方面具有的快速、持续、平稳止痛的效果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价值。
总之,本观察结果显示放疗配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口服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所致中重度疼痛,这种即释+控释的制剂实现了快速止痛和持续平稳镇痛,配合放疗治疗骨转移癌灶,更长效止痛,标本兼治,疗效长短结合,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反应轻,可能是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镇痛的一种较好配合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
[1] 殷蔚伯,余子豪,徐国镇,等.肿瘤放射治疗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8:1191-1195.
[2] 黄河澄,林连兴,罗何三,等.放疗联合唑来磷酸与单纯放疗治疗骨转移瘤疗效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 2012,33(2):687-688.
`[3] 骆红营,陈风.骨转移癌的放射治疗的疗效观察[J].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2004,13(4):318.
[4]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73-194.
[5] 李宇清,何雁冰,杜志强.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双膦酸盐治疗骨转移癌69例[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5):4673-4676
[6] RelmerK,Hopp M,Zenz,et al.Meeting thechallengeso fopioid-induced constipation in chronic pain management[M].AnoveI Approach Pharmacology,2009,83(1):10-17.
[7] 王瑛.癌症疼痛治疗[M].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社,1997:16-26,96-100.
[8] 王文玉,樊红琨,周云,等.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疗效观察[J].中国肿瘤临床,2009,36(10):542.
[9] 徐志巧,庞国民.实用肿瘤临床药物手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274.
[10] 肖风霞,韩俊庆.骨转移瘤放疗止痛时间分析[D] .济南:山东大学,2010:15-20.
[11] 张海波,屠重棋,段宏,等.四肢转移性骨肿瘤的手术治疗[J].华西医学杂志,2007,22(1):80.
[12] Artin D,Janes O,Armitage A,et al. Clinical Oncology[M].2nded. Harcourt:Asia Churchill Living Stone,2001:852.
[13] 程明,叶海滨,高宏,等.恶性肿瘤骨转移放疗止痛56例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14(15):157-158.
人体解剖学在具有枯燥、繁多的特点,其教学质量受到严重影响。而人体解剖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性很强,对人体解剖学至关重要。因此,做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提升解剖教学水平具有推进作用。
1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水平
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教学软件及硬件环境是实验室建设首当其冲的重要任务。对实验室建设和管理进行改造和完善时,要以国家实验室本文由收集整理建设的标准为参照。在人均使用面积、结构合理化的设计理念等各个地方对实验室进行改善。同时在改造中,综合考虑实验室的标本等的结构比例、实验室的物资数据库建设、实验室设施和布局等,以便于保存人体标本,增大人体组织结构标本的库存量,确保教学的有效进行。
1.1优化实验室的标本等的结构比例标本及其展板建设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建设不可或缺的必要组成部分,较高质量和足够数量的人体组织结构标本是实验室的基础。实验室标本种类繁多,例如小标本、大体标本、盒装标本、骨骼标本和模型标本等。大量调查研究发现,多数实验室标本存在严重的结构比例失衡的问题,且以普通的局部解剖标本居多,而血管铸型标本等特殊标本严重不足。而层次分明、各种组织结构比例合理的标本能在实验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其能增强学生对人体整体结构的认识和记忆,有助于建立深刻的印象。因此,从长远看,建设好人体解剖学实验室,必须重视视标本建设,优化标本结构比例是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发展趋势。
1.2实验室的物资数据库建设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拥有大量的标本、展示图和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是实验室正常运作的硬件基础,是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点。对标本、展示图和各种实验仪器和设备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其对教学等工作顺利开展具有推动作用。其次,数据库一旦建立,能够方便地查找各种实验室物资的库存、使用、维护等情况不仅能够很好的记录,以及及时打印成各种报表,以便实验人员查询。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协调有序地开展工作,避免资源的浪费。
1.3改善实验室设施和布局通过对我国人体解剖学教学整体情况的调查研究发现,局部解剖学和系统解剖学已经成为国内教学的主流,可见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完善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实验室的建设实验教学的重点。而纵观国内外,断层解剖学实验室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断层解剖学实验室的建立是高水平解剖学教学的保证。同时随着各种标本的完善及各种实验设备的更新,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施应该做进一步改善,如面积的扩充、通风设施等,以及标本、设备等物资的合理布局,其对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都至关重要。
2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证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工作规范和有序的基石,是各项工作良好运转的依托。其次实验室人员良好的素养和专业知识,以及实验设备和仪器等资源的维护,对提高人体解剖学实验室管理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2.1完善管理制度完善的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管理工作的依托和基石。实验室的管理制度一般由实验员管理职责、实验室仪器及设备管理职责、实验室主任管理职责、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和实验室仪器及设备器赔偿制度等组成。因此完善的管理机制至少应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职责”、“实验室物品及仪器日常使用和维护管理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实验室物品及仪器损坏赔偿制度”等。可见只有不断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保证实验室的管理
2.2实验人员的素养首先,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而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这也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重点。高素质的实验队伍的建立及其积极性的激发,一直以来都是实验室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但纵观我国的教育体制及现状,可以看出,在众多高校中,实验技术人员的地位较低,往往会受到歧视等。因此高校教育者应该相应的提高实验人员的地位,赋予其教师编制等,从而极大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提高实验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知识层次,并是其应得到尊重和肯定,这也对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为提高教学水平和日常管理,实验室必须重视对实验人员的培养。对技术人员的素质培养主要有以下三方面:一,解剖学教学能力的培养;二,培训标本制作技能;三,提高对实验室设备等物资的维护能力。以上工作表明,实验管理人员作为实验室日常管理顺利开展和运转的细胞,同样需要大量的学习进修的机会,使其正确、有序和合理地开展管理工作成为可能。
3建立多媒体网络解剖学实验室
关键词:兽医;实验室;动物疫病;防控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4)04-0081-01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对肉、蛋、奶等动物性食品量与质的需求在不断提高,也促进了现代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为保障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动物疫病的监督和防控显得尤为重要。兽医实验室在目前的发展中,是一个综合性较强的空间,通过实验室的检测结果,能够进一步指导养殖户加强风险防范,增强动物疫病的防控水平。根据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兽医实验室的监测还需加强,一方面要在设备、制度上进行强化,另一方面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进行优化,降低动物疫病的暴发概率,为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1科学建设标准化兽医实验室
1.1重视生物安全,完善实验设施设备
动物疫病诊断、检测工作会经常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病原微生物,如控制不当则会污染环境、感染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动物和人类造成威胁,在今后的工作中,必须根据诊断和检测工作的实际需要对兽医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设计[1]。笔者认为,只有重视生物安全,完善实验室设施设备,才能有效控制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贵州省黔西南州兽医实验室为保证疫病防控水平可以稳步提升,按照贵州省级生物安全验收标准,配备了PCR仪、酶标仪、酸度计、高速离心机等一系列的设备,为开展诊断和检测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1.2建立科学规范管理制度
兽医实验室的检测工作,要将管理制度作为核心工作来对待。相对来说,不同地区的兽医实验室,需要遵循相应的管理制度。根据国家的要求和各项标准,目前必须执行的规范有《兽医实验室工作制度》、《兽医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兽医实验室内部管理制度》等,各个地区的实验室根据实际工作内容和工作时间,不断的增加管理制度。首先,要保证任何一项工作都具备较高的安全性,不会将病菌带出实验室;其次,管理制度要对设备和实验人员分开进行,实现平行管理;第三,科学规范管理制度必须具备长效机制,通过多种多样的管理制度,实现有效保障,提升疫病防控水平。
2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
2.1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才能我国曾经多次成功抵抗外来动物疫病,其中,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基层兽医实验室,必须进一步加强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掌握动物疫病基础信息。首先,要根据上级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任务,分区域进行,结合经验对当季易发的疫病进行调查。其次,流行病学调查时间要掌握得当,应根据动物的发展情况和疫病的防控标准来设定时间。第三,在调查进行过程中,必须保证各项数据、资料的有效收集,要保证随时都有资料进行参考和指导。
2.2动物疫病监测
动物疫病监测工作,是一项长期工程,要在多的方面努力,不能有丝毫的怠慢。兽医实验室需根据《重大动物疫病监测工作计划》下达的任务,完成每月的血样采集、收集保存和检测工作,认真详实地填报《抗体监测月报表》、《抗体监测情况汇总表》、《抗体监测情况明细表》,并对各项抗体检测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分析总结报告[2]。同时还要根据实际工作情况的变化,及时的探查新型疫病,对动物疫病进行风险评估,尽快制定出措施和方案,降低疫病造成的损失。
3加强管理,培养人才,提升实验室服务水平
兽医实验室监测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两项工作都需要依靠人工完成。因此,各个地区必须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在主观上获得较大的提升,要保证日常工作人员具备灵活处理能力,较高的专业素养和坚定的执行力。另一方面,还需加强团队建设,兽医实验室是一个大型空间,各个实验人员都有自己的主要工作和优势方向,加强团队方面的建设工作,可以进一步避免主观错误的产生,提高动物疫病防控水平。值得注意的是,人才在未来必须趋向于综合化,能够在遇到特殊或紧急情况时,有效处理各类问题。
参考文献:
目前,高校教学中的常规方式已经由传统模式转变为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实验室教学模式。一方面,通过实验室能够开展很多课程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学生能把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在多媒体实验室进行检验,使得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高。所以,可以把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看作是一个交互平台。通过安装在电脑上的硬件或者软件广播系统,让学生进行交互式学习。老师的讲解内容可以在每个同学的电脑屏幕上清晰地显示,教学资源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学生如果有疑问,也可以通过电子举手功能,由老师进行一对一的辅导,或者是集体重难点讲解。在这样的实验室中,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能够被这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模式所吸引,能够更好完成教学任务,实验教学效果能够大大提高。
2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结合笔者高校实验室建设情况,分析高校多媒体实验室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总结分析如下。
2.1欠缺专业技术管理
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对于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建设是一笔宝贵财富,多数高校的专业技术管理人才的缺乏成为普遍问题。所以,当实验室设备出现故障后,没有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处理和维修,只能等厂家来进行售后服务。如此下来,多媒体实验室的正常运行有所困难。另外,部分高校并没有足够重视相关的实验师队伍建设问题,仅仅简单地认为投入硬件设施就能满足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而忽视了相应水平的技术人才建设。
2.2管理制度上的不完善
要想保证多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顺利进行,必须通过严格和科学的管理制度。从高校方面来说,操作设备的专业技术人员显得必不可少,另外,为满足规范操作的要求,还需要培训相关的非专业人员。从学生方面来说,为了保证正常使用设备,避免给设备造成故障和损坏,应该严格管理实验过程。多媒体实验室出现损坏问题,往往是由于高校制定的管理制度不严导致的。所以应该从管理制度入手,保证实验室建设的顺利进行。
2.3没有清晰的实验室管理职能划分
对于多媒体实验室管理部门来说,多数高校存在职能划分不明,管理不到位的情况。没有设专门的实验员,由专任教师兼任或者找勤工俭学的学生来管理。相应的专门管理机构的缺失,必将导致多媒体实验室中的设备难以维护,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等问题。尽管兼职人员能够对于在实验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但是往往后期的设备维修问题解决时间比较长,这些都会影响到教学的正常进行。
2.4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有限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建设出现滞后。这也是高校实验室建设资金严重不足的表现,以致出现实验室环境恶化、设备陈旧落后等问题,无法有效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3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建设对策分析
3.1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建设思路
明确的建设思路和规划在建设实验室中必不可少。
1)为了营造更好的实验环境,建设实验室应该充分考虑不同专业特点和教学内容,从而进行合理规划;
2)在进行配置计算机及相关硬件设备中,应该注重教学软件方面的安排和配置要求;
3)实验室局域网能够通过组网技术合理组件实现。通过上述安排,既能有效创造实验环境,又能够避免资金浪费,提高实验室利用率。
3.2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多功能的开发
从多媒体实验室应具备的功能来说,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应该充分考虑目前计算机技术发展最新动态,确保一个合理高效的网络系统能够满足广大师生的教学要求。应该尽可能丰富系统中的模块功能。比如,显示学习内容能够在网络资料库模块的功能中实现,包括教材目录、文本、章节、以及视频等等;教师能够利用课件开发模块,进行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开发,完成相关的课件向导、课件模板、多媒体课件合成等工作;资料的整理加工、储存、收集、更新等工作则应该在素材处理模块中完成;制作模块功能则主要包括录入扫描文本、图片等,以及相关的音频、动画的制作录入等。另外一个比较重要的模块为课程讨论及在线答疑模块,学生可以通过它进行学习,并进行在线测试和答疑。
3.3完善网络多媒体实验室的管理制度
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建设中,管理维护工作十分重要。要想有效对于实验室进行管理,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考虑。一是,责任落实到人,完善管理制度;二是,重视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和培训工作。
3.4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实验室师资队伍
计算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成效。在多媒体实验室的建设过程中,必然要培养一批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在实验室教学方面,考虑到很强的实操性特点,具有专项技能的实验教师必不可少。只有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的专业教师,一方面有着丰富的实验教学经验,一方面又十分熟悉实验教学设备,才能保证高校网络环境下多媒体实验室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实验教师这支坚强有力的教育团队应该被高校所重视,应该从职称级别、薪资待遇等等方面做到公平公正,确保这只队伍的业务素质不断提高。
4结束语
关键词:高校 实验室管理 模式 管理方法 对策
我们知道,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因此他在大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业历来受到高校的重视。在这个过程中,如何更加科学和规范的对实验室进行管理,提高其管理的水平成为我们必须要积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因为良好的实验室管理是进行试验教学和试验操作的重要保证,对此,高校需要从当前实验室管理的现状出发,同时学习和借鉴一些先进实验室管理的经验,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更好的服务于高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1.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
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首先一点就是要确立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理念,在这方面要根据学校实验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科学的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这是进行实验室管理的一个重要前提。随着当前高校实验室建设的大力开展,在资金的投入和设备的引进都取得来较大的发展,那么在接下来的管理过程中就要有先进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系统来确保其正常化的运行。
1.1形成完善的仪器设备和人员管理理念。通常来说,高校的实验室管理是一个系统和庞大的工作,一般的实验室通常具有上百台的实验室和试验设备,这就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此就需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理念,进而制定和落实相应的实验室管理制度。而在具体规章制度制定的过程中,要对实验室的配置和人员管理现状进行了解和分析,进而更加有针对性的制定可操作性的方案,其中包括实验室设备管理、安全环保管理以及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等,这些都需要形成完善的管理系统,从而确保管理工作井然有序的开展。
1.2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管理。科学技术处于时刻的发展和变化当中,所以在进行实验室硬件管理和建设的过程中就要有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理念,在这个过程中,实验室的硬件建设要立足于高校不同院系未来发展的需要,进而做好定位,对于一些落后的设备要及时的更新,同时在设备的选择上要紧跟时代的前沿,购置的过程中充分的考虑其在科研以及未来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避免引进设备的落伍。
2.实验室实验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分析
实验室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实验教学和实验工作所服务,而实验教学和实验的过程中必然的需要调用大量的设备和物品等,如何保证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有良好的实验过程管理制度,对于不同专业和不同课程教学实验的需要,要积极做好实验器材的配备和支持,进而更好的服务于实验教学工作。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就要不断的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形成科学化的管理模式。在当前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也要与时俱进,加强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通过信息系统来进行控制,这样一来也就在很大的程度上减少了人员操作和管理的工作,提高了实验室管理的效率。具体来说,要形成良好的实验室管理和调控流程,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有规定的流程和路线予以支持,在设备的选用上,在实验室的调控上都有明确的管理系统进行统筹,从而以快速、高效的实验室运行管理与控制。
3.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实验技术管理队伍
实验室需要有专业化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管理,因为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以及物资的操作都需要专业性的人员来进行维护,科学的实验室管理需要建立一支高素质和实验技术人员,只有这样实验室的管理才会更加规范化,从而避免一些不正当的管理给实验室造成不必要的损失。针对这一问题,要积极的做好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面对新技术和新设备,作为技术管理人员要对其性能和运行要求有充分的了解,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其中出现的一些状况要及时的做出维护,对于突发性的事件也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予以处理。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管理,在实验室运行的过程中如何让更好的协调实验人员开展实验,保证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等都需要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进而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
4.建立和完善相应配套制度,实现严格管理
完善的配套管理制度是实验室运行管理的重要依据,针对实验室管理的特点,我们需要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其中包括安全环保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维修赔损制度等。这些制度的制定是为了更好的促使实验室实现良性运的,一般来说,高校通常会根据学校专业划分以及课程的安排进行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对于这些不同的实验室就要形成不同的管理和操作细则。对于实验教学者和实验操作人员,要在进行实验之前全面了解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和细则要求,同时熟悉实验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要点,避免盲目的进行实验或者是不当的实验。作为教学工作者,要制定科学化的实验教学课程,结合实验室的现状设计规范化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操作大纲,从而更好的配合实验室来共同维护实验室的健康运行。
5.结束语
总之,随着当前教学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强高校的各项建设也相应的开展起来。对于高校的实验室建设和管理来说,它是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科学人员的重要平台,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的实验室管理才能够更好的服务于教学以及学生发展的需要,在此过程中要形成先进的实验室运行管理理念,立足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完善实验室的建设以及各项管理共组。而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吸收和学习先进高效实验室管理的经验,不断的完善实验室管理和控制系统,以规范化的流程和制度引导实验人员,进而实现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化。
参考文献:
[1]倪文忠,古丽娜.高校进行实验室管理的探索[J].高校实验室管理研究,2004,(1):45—76.
[2]王世建,刘琨.加强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55—61.
[3]列光华,赵鹏飞.高等院校物理实验室管理现代化的设想[J].广西物理,2009,(4):6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