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新课改的心得体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课改的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课改的心得体会

第1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生物;课堂教学;心得体会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浪潮进入校园,教师对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它要求教师跟上时展的潮流,不落伍,认真执行新课改的任务,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素质,将学生都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新课改,顾名思义,就是改革课程,改善课堂教学,让传统的教学课堂焕然一新。新课改理念应超前于现实,并在现实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创新,以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质的飞跃。高中生物作为一门处于文科和理科交界处的特殊学科,更需要关注其课堂教学方法,改革创新。最佳之举就是紧跟新课改的步伐,将其落实到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实施具体策略,帮助学生学好生物,学会学习,做新时代的新学生。

一、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实行新课改的必要性

当今的高中生物课堂,依然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老师为中心,学生纯粹地只是听课,处于接受地位,这样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无法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在这样的前景下,新课程改革就进入了人们的眼界,成为课堂教学的上上之举。教师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中实行新课改,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入探究中,提高科学素养,帮助学生发展自身,成为更合格的新型人才。实施新课改,彻底改变高中生物教学课堂的风貌是当今教育状况下的必要措施。

二、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实行新课改的具体策略

生物课程作为高中教育阶段重要的基础学科,要想发挥其最大效益,实施新课改毋庸置疑,可是,如何才能将这个新课改策略落实到实处呢?具体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巧设悬念,引人入胜

学习,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兴趣,只有学生有学习的欲望,课堂学习才会事半功倍。那么,如何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也是新课改过程中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要想学生感兴趣,就需要设置悬念,巧用问题,将他们引入到这节课的课堂中。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中的《伴性遗传》,这是一节比较难学的课,要想在一开始就让学生愿意主动去学习,可以用一个故事巧设悬念。比如,刚上课时,老师就向学生讲一个故事:在一个村庄里,有一对夫妻,他们已经生了三个女儿了,第四个孩子也即将出生,家里的人都希望这个孩子是个男孩,可谁想,这第四个孩子依然还是个女孩。讲完故事后,老师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这个妻子生不出儿子?这个难道真的是她一个人的错吗?课的开始就营造了吸引人的氛围,让学生感到好奇,再提出问题,让他们思考,然后趁热打铁,引出这节课的内容,让学生积极地、有兴趣地去主动学习。

2.联系生活,化抽象为形象

生物学科其实与实际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它来源于生活,不过是用专业的术语解释了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有些学生对生物课不感兴趣,无非就是因为不喜欢那些拗口而且难以理解的专业术语,不喜欢那些很抽象的物质,感觉它们与我们的实际生活相差甚远,不在我们所能理解的范围内。长此以往,学生对生物就有了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这样又怎么能学好生物呢?新课改就是要改变过去的这些不好的现象,构造新的教学课堂。所以,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在课堂上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的生物转化为具体的物质,让学生易于理解。例如,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二中的《染色体变异》,它是指“在细胞水平上发生的变异”,必须要利用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在这一课中,会涉及许多专业名词,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所以学起来就很费劲。为了让学生易于理解,更好地学习,就需要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向他们阐释。比如,老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患病事例,像“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性腺发育不良”之类的,告诉学生什么才是“染色体变异”,用生活中的事例帮助他们理解学习。

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教育前景下提出的必然之举,是振兴国家教育、适应国际潮流、提升学生全面综合素质的唯一选择。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这对培养适应新时展需要的人才起到了极有力的推动作用,当然,这是一项庞大而系统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具体实施在高中生物教学课堂上,需要坚定新课改方向不动摇,步步深入,不断探索,让高中生物课堂更有趣,更有价值,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第2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浪潮滚滚而来,对于数学新课程、新教材有了深入的认识,我心中涌动着一股澎湃的课改激情。 一、培训心得 伴随着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启动,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引发了课程目标、、教学行为、学习方式以及教育评价等全方位的变革。通过去新安县学习,听课学习我开始在教学中尝试改革。站在课程改革的前沿阵地,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指导下,我尝试在课改这一大环境下启用新方法、探索新思路、构筑新课堂。力求让数学课堂教学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1、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主体化。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呢?主要是学生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自己能学懂的,教师不教,学生自己能提出的,教师不代劳。教师在课堂中要抓准机会,创设条件,让学生深入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在玩、说、练、议中学习数学,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学《半圆柱》体积和表面积时,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说算式,再经过交流合作结合一系列玩、说、练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学生轻易掌握了所学内容,还启动了其思维。学生学习热情高涨,积极主动投入到学习中,真正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3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关键词:生物教学;新课改;体会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80

课改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简称,是把学生当成课程建设的主体,并以学生为中心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的改革。课改的具体内容是从应用教材、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到考核模式所发生的有目的、有标准、有成果的新尝试、新变化。课改的实质是唤起教师的教学热情、唤醒学生的内在潜力、唤醒本我、塑造人格、建构人生发展体系、让学生的发展走向健康之路。

现如今高考题型越来越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因此,课改势在必行!

一、抛旧识,获新生

观念转变的问题是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内容,但是仍有少数教师对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不足,教育观念陈旧,在教学教研和评价工作中受传统思想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较深,造成教师在思想上一时难以转变。对此,就需要学校认真加以研究解决,特别是通过加大校本培训力度,进一步改进培训方式和教学研究方式,使教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

二、换角色,变方式

新课改的实施,使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需要做到两点:第一,变权威者为组织者,担负学习与探索的重任。教学工作的职业要求,决定了教师在课改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课改的需要和学科特点,应积极参加各种集中学习、教材培训、集体备课、教学研讨会,共同探究提高教学水平的方法和途径,为广大教师展示才华、相互学习提供机会、构建平台。第二,变指导者为参与者。在新课改中,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已经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和能力。因此,教师要从旧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自主、探究式学习,着眼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目前,笔者所在学校已初步建立了问题情境――共同探究――多项交流的课堂教学结构模式,以期为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

三、抓教研,促课改

教学课程改革注重的是在高效课堂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搞好教研是做好课改的基础,教师应在组内认真研讨、形成共识课案、设置探究问题、搜索资料、归纳总结。这样在课堂上才能把新课改的模式应用得如鱼得水。

四、重实践,敢创新

教育教学改革的模式固然很好,但好的理论也需要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有理论结合实际,才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应用。教育教学改革要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层面的学生要不同对待、分层教学,才能有更好的效果。在讨论时,教师可让A层的学生为B层和C层的学生做讲解和引导,使三个层次的学生共同进步。

我校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并不是很好,这样能划分A层的学生相对较少,讲解能力相对较差,对B、C层的学生辅导不是很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对一些疑难问题需要在学生讨论过后做必要的讲解与补充,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另外,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前提下,教师应在新课改的基本模式之上,大胆创新、打破常规,开创适合自己的课改套路。

五、课改对生物学科的影响

对于生物教学来说,新课改对其具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对课堂所要学习的知识进行了解;在课上,对探究案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并由教师做相应的总结与补充。这样,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而且在课前搜集资料和预习教材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记住概念性的知识与边缘性的常识。对于比较抽象的课程,就需要教师将课堂节奏与时间进行合理分配,适当增加教师讲解的时间,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疑难问题。

六、课改的经验与教训

运用课改的新模式教学,我们也总结出一些经验。在课上,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教师可以不讲;学生通过讨论可以弄懂的教师可以不讲;学生通过互相讲解可以理解的教师可以不讲。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可以为教师进行备课、设计课堂教学、运用教学策略提供更充足的时间。另外,新课程教学策略的立足点不应是如何教的问题,而应是引导学生如何学的问题,合作、讨论、探究、对话、积累、整合等都应建立在“学”的根本基础之上。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渐形成一套个性化的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是新课程的应有之义。这包括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讨论的方法、复习的方法、自学的方法等。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克服不良的心理倾向,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寻求教学效率的最高化和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第4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这里还特别指出,以学生为主体的特征是:让学生尽可能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去发现获得知识;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及语言去学习、去表达;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而对于课堂教学目标,除了预先设定的预设目标外,还有生成目标。所谓生成目标就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问题及问题的解决。它已被纳入课堂评价体系,成为一节课的亮点,它是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情感的迸发。《中国教育报》记者李建平还指出:教学不应是一个不变的程式,而是一个随机应变的模块,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我们应循着认识的曲线、思维的张弛、情感的波澜随时调整教学环节,重要的是是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思维是否被真正激活、课堂里有没有充满学生成长的气息。

在英语教学方面,英语教学方式的探讨成了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大家知道:未来的文盲不是那些不识字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所以“learn how to learn”成了21 世纪的重大课题。

首先,作为一个语言学习者应有的学习策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有可能的环境大胆说英语;一个有收集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人,善于自学,会使用工具书;一个不怕输的人不怕挫折和失败,坚信错误会在练习中减少;一个敢于实践的学习者。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技能。

作为一个教师,课前的准备:首先要过学生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这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实践空间,能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组教材中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构成知识网。把散乱的知识,语言,语法变简单,有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教案。有助于上好不同类型的课:课文,阅读,写作,听说,复习等

和谐的课堂很重要:教师要创设比较真实的语言情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交际练习获得语言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助学者;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学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乐学”“巧学”“会学”“善学”,充分体现自己的主导作用。

英语课程改革:在课程实施原则中主要提出七个要点:1)英语教学应以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为宗旨。2)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3)教学过程要突出语言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4)创设良好的课堂语言环境,尽量使用英语进行教学。5)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发展学生语言学习兴趣。6)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开拓学习渠道。7)建立旨在促进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学校、教师和学生。

现在我们英语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即:task-based learning(tbl),简单地讲,它是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在模拟真实的环境中完成一项交际任务。因为我们知道:language is for doing things.

英语方面的自主学习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改错记录、单元总结、课后录音、合作写作、课外阅读、课外听力、收集课外内容(单词)、书法练习、口语练习

当然,我们每个人可选择符合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第5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的需求,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学生在学习中存在智力、兴趣性格、态度、语言基础能力、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学生个体的差异,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后进生,我尽量用难度适中的问题问他们,尽量让他们回答有把握的问题,如果他们回答正确,我就说:“Very good.”如果他们回答错误,我也会说:“Thank you all the same.”这样他们就会因为得到鼓励而信心大增,加强参与意识,逐渐消除畏惧心理。对学优生,我则提高要求,如单词小测的错误率不得超过20%,课后要多做提高题,增加阅读量等。

二、营造宽松、和谐的气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与学生沟通,能让学生消除对英语学习的恐惧感,学生只有对英语感兴趣,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取得好成绩。刻板的学习,不仅会影响英语学习的效果,而且会让学生厌恶学习英语。因此,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有利于英语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英语,并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犯的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这能锻炼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和胆量,并在无形中发展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使他们养成创新灵活运用英语的习惯。

三、运用多样性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师可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板书、挂图、音像、多媒体)呈现教学内容,给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教学重点(如准确性、流利性、语法、语音、词汇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讨论、表演、演讲、采访),使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与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变换角色(如陈述者、评论者、接收者、指导者、组织者等),从而保持课堂气氛活跃,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各种语言技能(听、说、读、写)的教学目的。此外,教师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发英语教学资源,拓宽学生学习的渠道,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充分利用易解性促进互动

易解性指教学内容必须在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之内,教学内容必须符合克拉申提出的i+1的输入理论。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交际,而交际则是语言学习的必由之路,交际的核心是互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互动是指围绕着在一定的教学内容、以一定的教学目标为指向的情境下进行的教学活动,输入远高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学生难以理解,易产生挫败感,而不愿参与教学互动;太简单的内容,即输入量为i+0,对学生无任何挑战,相当于浪费时间,所以学生不愿参与。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教材内容合理安排活动场景,让学生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完成特定的交际任务以获得和积累相应的学习经验,品尝成功的喜悦,从而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正如《新课标》所指出的:“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交流的互动过程,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的目标,学习活动的要求,学习过程的需要以及学生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应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五、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广泛的反思性教学实际上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对教学不断反思、对业务不断提高、对自我不断发展,以促进教师发展朝终身化方向发展。反思将强化教师的创造性,激励个人成长愿望,有益于传授主要知识和培养课堂技能,促进教师专业气质的形成。以高标准进行反思性教学的教师将逐渐形成敏锐的专业判断力,从而更加专业化。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一次性学习的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精神,使每一堂课的教学都成为教师反思和提高的机会。

自我发展的终身化要求知识必须不断更新,那么英语教师的备课就要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随班级、学生的变化而变化。这就意味着教师的每一堂课都要上出新意,都要推陈出新,这在无形中就培养了教师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意识。英语教师要把每一堂课都当作提高自己教学质量、指导课堂教学、拓宽自己专业眼界的机会,因为无论一个教学过程多么好,都可以改进或改革,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要。

六、养成终身自我评估的习惯

分析自己的教学经验,写教后感,有规律地反思成功或失败的经验,还要经常分析教学实践与学生学习之间的关系,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创新,把学生的需要与长期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一旦养成自我评估的习惯,教师将不断地挑战自己,发展自己,从而把专业的成长与发展和赋予课堂教学以活力当作自己的责任。

挖掘学生和当前语言教学的知识深度、开拓他们知识的内容广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明确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是一个发展中的领域,这就要求英语教师经常研究教学实践,精通专业人文知识,同时还要了解英语教学的前沿问题,跟上学科的发展,通过创新,通过各种方式主动研究自己的教学,追求、探索自己不熟知的领域,自觉养成终身研究的习惯。

七、不断学习,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行为原理

第6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备课

传统教学思维往往把教学设计仅仅看作是备教材,而备教材又往往变成备教材的知识点和教材所规定的路线。接下来的教学就是按教材预先设好的进程来进行,甚至进行到什么地方都预先规定好了,这与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是背离的。

集体备课制是对于这种传统教学设计的一种有效改进方式。集体备课要求教师备简案,淡化了形式上求全的要求,拒绝那种程式化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要腾出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自己,积极开发课堂资源,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新课程标准的宗旨,是通过新课程的实施,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和谐、自主的成长。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充分关注和研究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智力水平及学习方式。

二、教学过程

曾经有幅漫画形象地对比出了中外教育现状:在外国,同样的人走进学校,走出了各种各样的人;而在国内,是各种性格的人走进学校,走出的是一模一样的人。其原因就在于学校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雷同。这种教学模式为了保证教学的顺利开展,力求排斥一切干扰,无形之中杜绝了创新的可能。教学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程式,而是由人设定的一个活动,是人创造性的开展。教师要关注的不仅是教学过程本身,更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的创新和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教学过程中指导性的主体。教师要尊重学生,把学生看作是能动的主体,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学生学习和学会的过程,虽然需要教师的教,但这个过程最终是依靠学生自己完成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观能动地获取知识、发展智能,养成良好的德行,学生所得到的,远比教师教的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等给予学生以积极的引导、点拨和督促,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教师必须让出自己的主角地位给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每节课教师只精讲十几分钟甚至几分钟,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具体生活,为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教师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来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1.比较异同。即向学生提供内容上互相关联的一组材料,让学生对材料异同点进行探究、学习。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闪出可贵的创新火花。

2.观点质疑争论。即对课本中教师、学生提出的有争议的观点,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评价鉴赏,努力阐明理由,让学生在讨论和争论中自己去发现、去更新。

3.学科融合。抓住本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融合点,让学生从这些融合点出发,大量促进其它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展开联想学习,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强调学生是学生的主体,并非排斥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而是要求教师充分发挥其指导作用。教师是教学活动中指导性的主体,教师的讲析是必要的,但要少而精,讲到“点”上。教师的主体作用体现在认真备课、确定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精心确定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式、恰当地启发诱导、答疑解难等等。教师指导性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因此,教师必须做到:

1.积极旁观,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因材施教,考虑怎样才能发挥自身最大的指导作用。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气氛,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并鼓励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意识。

3.教师之间要团结,协调一致。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这需要教师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使自己具有更开阔的教学视野,需要不同学科之间教师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智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学评价

以考试为轴心的教学评价制度的弊端已经为人共知,新课程强调促进每一位学生在现有资质水平上得到充分的发展。评价可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及时发现不足,及时补偿,增加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

为了使教学评价起到应有的作用,教师应注意:

1.及时评价。通过观察,及时提示、鼓励,通过评价进行表扬、肯定或者纠正改进。

第7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我觉得上好一节好的高效课,必须有活跃课堂气氛,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要积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想说、能说,会交流,会合作,会展示,让学生在互动的氛围中激活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个性,真正让学生乐学、想学,从而为教学提供保障,这就是我理解的高效课堂。

如果想要更好地实施高效课堂,我们必须把预习提前,这样为我们的课堂节约很多时间,就是让学生按导学案进行自学,在课堂上,先是师友互查,第一检查是否完成,第二检查完成质量,把不会的题上交小组,小组内讨论,把共性问题呈交课堂,让学生把自己提前写的答案尽可能多的展示在黑板上,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题多解,不管对与错,都应该给与及时的鼓励与肯定。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动脑,大胆展示与交流,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通过展示与质疑解决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下面我以九年级数学上册的一节探究课作为例子说明一下。我讲的是《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学中我采用了探究的教学方式,在教师的配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作图,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性质,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力求体现"主体参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指导引探"的教学理念。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置性作业,前置作业是前一天发给学生的,主要涉及如何作图(二次函数y=ax2的图像)、一次函数性质等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汇报作图中遇到的困难,教师再去订正,效果要好很多。

第二部分是探究活动。一是让学生在坐标纸上画出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每一个小组找一对师友把图画在黑板上,有问题的老师适时点拨。观察图像在老师的引导下说出函数的性质。探究活动二是独立画出函数y=-2 x2的图象,然后是自主探讨当a<0时函数y=ax2性质。探讨函数的性质主要从开口方向、对称轴、增减性、顶点坐标和最值方面入手,让学生从特殊函数来归纳总结一般函数的性质,学生们完成的很好。探索活动三是小组合作活动。观察自己画出的两个图象,它们代表函数y=ax2的两种情况,找出a的符号不同时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点。这个环节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让学生在谈论中体会分类思想。小组讨论完毕后我让学生展示他们的成果,大部分学生跃跃欲试,他们讨论的很全面,出乎我的预料。

第三部分是课堂检测。最后五分钟时我让学生们独立完成课堂检测部分题目。

第8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英语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学生积极参与配合的过程,以学生为中心是这个过程的出发点。因此,组织课堂教学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决定着学生的兴趣浓淡、主动性和积极性的高低。假如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垄断课堂,教师当演员,学生当观众;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洗耳恭听;教师问,学生答;课堂气氛只会越来越沉闷,教师越教越吃力,学生越学越没劲,最终,学习兴趣被湮没,学习动机被窒息。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要研究学生,要了解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心理和需要。组织教学要从实际出发,按照英语教学的原则,“尽量使用英语,适当使用母语;精讲语言基础知识,着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给学生创造各种语言环境,提供各种运用英语的机会,让学生充分接触英语,运用英语,力争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创造显示才能、发挥才智的英语环境,使学生始终保持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状态、主动观察、主动思维、主动回答,使教学过程本身成为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和提高过程。此外,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教学使全班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所得;尽量让更多的学生冒尖,尽可能不让学生掉队。

二、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形成最佳课堂气氛的重要保证。教学方法的恰当选择与发挥,是教师创造性与教育艺术性表现的主要形式。一个教师在挑选各种具体情况下的最佳教学方法的能力越强,那么他的教学技巧与技能就表现得越姻熟、越新颖,课堂气氛就越活跃,教学效果当然也就越显著。教有定则,但教无定法。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的、教学对象和实际条件,个人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确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一法为主,多法配合,灵活地运用各种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上每一分钟的作用。在处理知识与技能的关系上,对重点、难点、关键性的知识,要精讲多练,引导学生拓宽思路,广开言路,使课堂气氛既热烈又严肃,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运用能力。在处理新旧知识上,要善于利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从而产生正迁移,同时也要善于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使新旧知识相互渗透,形成整体。另外,还要利用直观教具或电化手段,来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强化对所学材料的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强化记忆,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科学地利用评价手段

英语课堂教学中,评价起着不可低估的调节作用。教师通过评价,能把对学生及其行为的认识和教师的情感倾向,自觉或不自觉地传导给学生。如果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面评价,那么他的内在价值就得到了外界的承认,学习成就的需要也就得到了满足,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会感到一种自我实现的快慰,随之而来的学习外语的积极性渐渐提高,同时唤起更高水平的需要。相反,如果学生得到的负面评价过多,就会产生消极影响。有些学生,特别是成绩较差的学生,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逆反心理,信心下降。因此,教师应该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人提出具体要求。使学习好的学生感到英语课大有学头,学习差的学生觉得有信心学好。教师提问时,对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学生,要提些稍加思考就能回答出的问题,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以加强其自信心。对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提些稍难的问题,在表扬的同时要指出其不足,以防止产生骄傲情绪。学生回答问题即使错了,教师也不可指责,而应态度和蔼地指出或加以适当地提示,以免让学生难堪而破坏课堂气氛。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效的评价方法,捕捉学生学习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肯定,少否定,使每个学生在既轻松愉快又热烈紧张的状态下,学习和掌握英语基础知识。

第9篇:新课改的心得体会范文

“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可是旧课程却在很多地方无情的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思维,致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呆板,无新鲜活力。新课程改革针对此积弊,鲜明的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直言不讳的请老师住嘴,这无疑给沉闷的语文课堂注入了一股清风,直吹入了学生的心田,于是学生终于拥有了一片畅想的天空。

一、在朗读课文时留给学生一片畅想的天空

传统语文教学中,在朗读方面长期存在两个失误:一是学生课堂朗读少,二是放录音或教师范读多。课文录音我们已无可挑剔,甚至某些有较高朗读水平的教师与课文录音相比,简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准确的朗读,圆润的发音,感情的把握等等,无不让人交口称赞。如此以来,教师个人水平是得到较好的发挥了,但在佩服之余,我们是否也该为学生想想?在老师读之前,学生有没有读过课文,找出生字词,查查字典?对课文内容理解了吗?对文章感情吃透了吗?若没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老师就读了,那么学生不用解决字词,也就省去了查字典的麻烦;不用去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就更省去了一个大麻烦。他们完全可以模仿老师去朗读,甚至也可以读得声情并茂,但他们真正理解了多少呢?充其量只是学到了一点“形”而已,真正的“神”却领悟不出,形神兼备也就无从谈起。针对这些失误,新课标注重学生的自我朗读体验,倡导“四步读书法”,即读准(要动手查字典)、读畅(要反复读,达到熟练)、读情(要分析内容,把握感情基调)、读境(要发挥想象,仔细品味)如此步步深入的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浅入深的把握课文,重视了学生的个体参与,强调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实现了自我与作者的心灵交流,此时的朗读便不再是“见字出声”而是“内明于心,外达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