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职院校必须以“应用”为主旨来教学,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向实用技能转化,使得学生成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要培养出这种类型的学生,就需要在实训、实验方面多下功夫,这就体现了校内实验室的重要性。[1作为一名环保实训指导老师,环保实验室包括化学分析实验室和工程应用实验室。要想真正将环保实验室高效、安全地利用起来,就需要对环保实验室的管理进行研究。[2]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关于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管理的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目前,较多高职院校的化学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比如,任课教师与实验专职教师没有很好地沟通,实验通知单下达不及时,导致学生在做实验时缺东少西,浪费时间;化学试剂没有明细账单,没有用专门的试剂柜分类存放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实验制定了相关规章制度,如《实验室使用(开放)登记制度》《实验准备通知单》等,具体实施方法有建立化学药品清单和购买台账,包括名称、数量、存放地点等,并要在试剂柜配专锁,钥匙由专职实验老师保管;学生在进实验室做实验前,任课教师至少提前一周给实验专职教师下达实验准备通知单,让实验老师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提高课堂实验的效率。
二、实验室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现有资源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根据课程的需要,将环保实验室按功能进行分类,可分为水处理实训室、大气实训室、环境监察实训室、分析天平室、分析监测实训室、大型仪器实训室、室内环境检测实训室等。每个实验室都配专职人员负责,将仪器设备按照实验室类型分类放置,合理规划。
三、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和更新
环保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有很多,要求学生在使用时登记,并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根据使用说明书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并对有故障的仪器设备及时请专人维修或报废,使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随时保持正常。部分仪器设备的更新换代很快,为了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需要对这些仪器及时更新,更新后需请专人给实验专职老师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再由实验老师指导学生使用。
四、实验室安全管理
实验室安全是重中之重,只有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实验才能顺利进行。要做好实验室安全,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管理:①对环保实训室而言,分析化学实验室中是否存在各种危险性因素,如是否包含有害物质、是否有辐射源、消防设备是否充足、职业健康安全程序是否执行到位、标准化管理有无缺陷等,并制定相关文件,管控各种危险性因素;②不同的化学药品需要配置相应的MSDS,并派专人保管,对化学废液、废气、废瓶等进行合理处理;③制定事故应急程序。分别针对易挥发或易燃物品溢出事故、化学药品与人体大面积接触事故、火灾等制定应急处理程序,并对事故进行总结报告并存档;④化学实验室安全规则的制定,如个人防护具的佩戴、压缩气体的使用、钢瓶的放置、加热加压设备的使用与保养等;⑤对新进实验教师进行安全培训,培训系统包括安全文化意识和安全操作技能,并进行考核;⑥对学生开设相关专业课,使其在学习基础专业知识同时系统地了解并掌握好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文件,严格要求学生在实验室实践操作过程遵从安全操作程序,使安全管理体系更好地得以运行实施;⑦在安全体制的运行中,定期地对安全工作进行检查,检测体制管理的不足与不当,对体制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学生管理
制定《学生实验守则》,让学生在做实验时严格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如进实验室需穿实验服,在实验室不许嬉戏打闹和吃东西,对实验室设备的使用、赔偿等做明确规定。总之,实验室管理需要不断有新思维、新发现。在日常管理中找出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使实验室管理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陈六平.关于当前实验室管理及实验教学中若干问题[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01).
关键词:物理实验室;虚拟物理实验室;网络化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17-0320-065
一、物理实验室的作用与管理
物理学是基础性学科,也是实践性学科。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核心组成部分,是物理学产生及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将课堂上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理解课本中的知识。
为了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物理实验室,在实验室管理方面应遵循如下原则:
1.服务性原则:实验室管理员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最好的服务,准备好充足的实验器材,按时开放实验室,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实验。
2.开放性原则:实验室不仅要按照课本的要求提供实验条件,还要根据具体的实验、结合其他教材与教师密切合作,把实验室的工作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紧密相连,让实验室成为课堂的延伸。
3.安全性原则:物理实验中,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像部分电学实验、光学实验,都带有一定的危险性,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责任十分重大,一定要尽心尽责,保障安全。
4.方便性原则:实验室既要方便学生,也要方便管理人员进行管理。方便性原则要求管理人员要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和较强的管理能力。
5.经济性原则:一般情况下,物理实验器材的消耗量不大,但也应该遵循经济性原则,尽可能地节约实验器材,从而为更多的学生提供实验条件。
二、传统物理实验室存在的问题
1.验证性实验居多,设计性、探索性实验不足,影响了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降低了物理实验的吸引力。传统物理实验的过程是: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实验理论,然后示范实验过程;学生在实验室中按步骤模仿教师,完成实验。
这类实验的过程、目的、方法、步骤、结果都是预知的,学生只是重复一遍过程而已,对学生的吸引力十分有限。
2.低水平的实验居多,多是依靠简单的装置就能完成的小实验,实验设备粗糙、简陋,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而高水平的物理实验往往具备高档次的仪器设备,成本很高,无法普及,更无法让每个学生都参与操作。高水平的实验多是教师演示一下即可,学生只能观看。
3.实验次数、实验时间不足,经常有学生还未完成实验就下课的现象出现。
4.封闭型管理,实验室无法与其他学校沟通交流。
5.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量大,工作繁重。
6.理论教学与动手实验经常不同步。由于实验室与教室教学的工作进度不一样,理论教学与实验安排常常脱节。讲理论时,实验室安排不开;等安排开了,理论教学早进行到其他部分了。
三、虚拟物理实验室的建立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虚拟物理实验室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虚拟实验室,即用数字技术在电脑上模拟实验室中的设备、实验过程和实验数据,最终形成数字化的实验结果的电脑虚拟实验室。目前,使用最多的虚拟实验室开发软件主要有JAVA、ActiveX控件、VRML、QuickTimeVR等技术。每个虚拟实验系统均由若干个子模块构成,每个模块均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来共同完成模拟实验。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虚拟实验室的软件水平会不断提高,仿真度也会越来越高。
四、虚拟物理实验室的优点
1.仿真性:虚拟实验室中的虚拟设备,完全模仿现实实验室中的设备,所需物理数据完全采自现实设备,具有相同的物理特性。
2.智能性:虚拟的物理设备有大的数据库作基础,可以实现交互反馈、自动纠错等智能化功能。
3.易用性:可以根据实验内容随时改变数据,从而产生新的实验条件。
4.易维护性:纯数字操作,维护工作简单易行。一个班的学生做完实验,管理人员只需保存数据,然后将数据清零,下一个班即可开始新的实验。
5.交互性:由于是数字化操作,很容易实现人―机交互和人―人交互。交互性的提高,将使实验教学的教学效率大幅度提高。
6.开放性:虚拟实验室可以通过网络实现共享和远程操作。学生只需用账号登录,即可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进行物理实验,这将大大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
7.经济性:在虚拟实验室中,实验都是数字化运行,成本几乎为零。特别是对于一些高成本耗材的物理实验,可以在电脑中无数次重复进行,其经济性显而易见。
五、虚拟物理实验室的不足
虚拟物理实验室的优势很明显,但其不足之处也不容忽视。虚拟物理实验室的设备都是数字化的,与真实环境下的真实物理实验相比,实际上有着不小的距离。因此,虚拟物理实验,只能部分替代真实的物理实验,一些目前还无法数字化的实验因素还无法在虚拟实验中再现,比如材料的味道等。另外虚拟实验对真实实验的模仿,其精确度也是有限的,一些细节问题可能无法模拟。虽然这个问题可以随着设备先进性的提高而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虚拟实验永远无法达到真实实验的水平。
六、物理实验室发展的前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实现,给虚拟实验室技术带来了发展契机。开放性、动态化将使得虚拟实验室的水平高速发展,其精确度将不断提高,复杂性将日益丰富,交互性、开放性也将达到新的高度。在今天科技飞速进步的背景下,虚拟物理实验室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摘 要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是高校体育专业教学、科研工作和服务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实现其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资源优势,本文对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剖析实验室的功能,目前存在的主要文题,提出“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功能拓展”的建设思路和保障措施,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关键词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 资源共享 优化配置 功能拓展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的主要任务是揭示运动过程中人体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能量代谢变化规律及其适应机制,传授体育保健康复的相关技能,探讨运动中各种生理现象及变化的机制,掌握与运动相关的若干生理指标的测定方法,评定和监控运动人体的机能。它是高校体育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为实现其价值,最大限度地发挥其资源优势,本文对基于资源共享的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为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建设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
一、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功能剖析
(一)服务于教学科研
通过运动人体科学实验,使学生掌握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保健学等课程的基本知识与规律,为学生自行处理运动实践中的问题提供研究手段,为培养复合型体育教育人才奠定基础。同时,还要求学生能够在人体机能测试、运动选材、体育康复理疗等领域进行实践。
(二)服务于社会
即应充分发挥其社会应用效能。它可以通过向社会群体或组织提供服务的形式,为人群和个体提供准确而快捷的体育(健康)测试方法和健身指导。
(三)加强交叉学科建设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所拥有的仪器设备如血乳酸仪、血糖仪、尿液分析仪等,不但能够应用于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课程中,其他学科中也能够得到一定的利用,使实验室的外延得到体现。
二、目前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院系的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多数是根据专业课程的教学要求而单独设置不同的实验分室(见图1)。
随着运动人体科学的发展,这样的设置存在不足之处:
(一)各分实验室功能单一,仅完成本课程的实验教学,且教学类型单一,多是验证型实验,“三性”(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较少。在学科交叉的今天,学科分离、各自为政的实验室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运动实践的要求,导致学生知识“专而不综”,学与用脱节、知与行不一,阻碍了知识体系的全面构建。
(二)各分实验室常单方面追求自己的完备性,造成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的现象;或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设备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和有效利用。
(三)各分实验室相互独立,教学和管理资源流通不畅,在某些地方性院校研究条件、研究成果、经费水平、建设规模较薄弱的情况下,极大地限制了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对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十分不利。
(四)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社会功能未得到体现。
三、普通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思路
(一)建设目标
基于资源共享模式,结合教学、科研和运动实际,进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方面进行持续创新,并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建设投资的效益,并将实验室推向社会,实现其为社会服务的价值,进一步增强实验室的活力。
(二)建设思路
按照“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功能拓展”的思路进行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首先,依托实验管理部门,建立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设实验室主任,对实验教学、仪器配置等进行统一管理;其次,根据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的功能定位,分为基础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和特色实验室三类。其中,基础实验室主要完成运动人体科学类实验课程教学,如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课程教学,可从仪器设备等方面与校内、外实行资源共享,如某些地方高校在经费不足等情况下,可以与校内的生物专业、医学专业等实行资源共享,提高其利用率。专业实验室侧重于运动实验教学,分别从形态学、机能学、运动技术、营养及损伤等方面整合、优化教学内容,使实验室完成的项目从内容着手,而不是课程着手,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学科交叉的特点。特色实验室则充分体现了运动人体科学服务社会的功能,通过测试体质测试和保健康复,制定不同人群的运动处方,促进健康。
(三)保障措施:
1.完善制度,强化管理
依托实验管理部门,建立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对实验教学、仪器设备、实验室人员配置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提升实验室的综合实力,为“资源共享、优化配置、合理利用、功能拓展”提供相应的保障。
2.增加“三性实验项目”,提高学生运用能力
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在实验项目方面,增加“三性实验项目”(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使学生主动加入到实验项目的实际操作和实践中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际的、可操作的健康防护常识,增加实验室的资源规模和资源共享的范围。
3.建设敬岗敬业师资队伍
可采用专、兼职人员共同参与的方式,建设敬业爱岗、勤奋务实、开拓创新的实验室师资队伍,体现实验队伍的灵活性,对教师的任职要求和岗位职责明确的规定,吸收一部分高学历、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实验室的队伍中来,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效果、科研能力和管理水平,并通过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使实验室队伍能够有效的完成实验教学和指导工作,保证实验室资源共享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周亮,唐晖,姚绩伟,等.大学体育院系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新思路――“三性”实验室的构建[J].实验室术与管理.2008.
关键词 县级;质量管理;环境监测;质量体系
中图分类号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22-0092-02
环境监测是环境执法和科学管理环境的基础,是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可以通过环境监测搞清楚污染物种类和分布情况,根据污染变化趋势,预警可能出现的问题。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是可以确保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可比性、完整性、精密性和准确性,是科学管理实验室的最有效措施。
随着环境监测系统内逐步开展的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工作,基层环境监测站在内部实验室环境条件、监测设备仪器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已经有了突破性发展。但相较于环境监测技术的飞速发展,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还比较滞后,急切需要环境监测部门给予足够重视,并且采取适当的对策来强化质量管理工作,提升管理的质量[1]。
1当今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1缺少质量意识
近年来很多县级环境监测站在质量管理体系建立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一部分监测站虽然按要求编制了体系文件,但由于缺乏指导和学习,大多依照过期版本编制,与现行的质量管理规定不符合;不少监测站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只是在形式上满足了《管理规定》及《评审准则》的各种要求,在内容上并不符合本站业务的特点、机构设置、以及人员配置等实际情况,从而使得体系文件脱离实际,未达到质量控制目的。另外,不少县级环境监测站在通过实验室资质认可后,容易思想松懈、放松管理,在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宣贯不到位,质量管理工作和质量管理体系的高效、正常运行不再持之以恒来持续。因而导致质量管理体系不能主动运行,只有形式上的质量管理工作。[2]
1.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手段不尽完善
实验室部分的质量控制在数十年的实践中已经较科学,环境监测中的、密码样、全程序空白样加标样、标准样控制、实验室间比对、能力验证、质控图控制等手段也比较完善。但由于影响环境监测的影响因素多、涉及范围广,与快速发展的监测技术和基层监测站建设相比,质量管理水平却没有得到相应提高,阻碍了数据准确性提高,制约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
1.3现场监测环节质量管理不规范
一些县级监测站在现场采样时存在点位布设不合理,采样方法不规范,样品没能及时固定保存,或现场固定方法不标准,现场采样记录不完整,在样品运送过程中缺乏保护装置,样品送至实验室没有交接手续等问题。
1.4 监测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地方的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监测分析人员不稳定 ,调入或调出普遍都由当地环保部门左右,导致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监测水平不高的局面。不少县级监测站资金短缺 ,导致监测仪器设备和实验用房等严重不足 ,设备老化 ,化学药品试剂质量无法满足实验需要。特别是近几年,在人员短缺、业务量日益攀升的严峻形势下,监测人员疲于应付日常监测工作而使得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边缘化。由于一部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人员是从现场监测、实验室分析等岗位直接转岗而来,业务知识比较单一,质量控制报告的编制能力、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质量管理活动的评价能力都有很多不足,在很大程度上的影响了环境监测质量管理的有效性。
2提升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几点建议
2.1提升质量管理意识,完善环节监督体系
首先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应得到进一步的重视。上至领导,下至员工都必须参与到质量管理工作中,加强质量管理理念、管理技能和方法的培训。再者,环境监测近二十年的质量管理工作,已经有了成熟的经验,但就当前环保形势来看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还必须要建立完善环节监督体系,要与国家的相关规定相结合。
2.2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应与日常监测工作结合
强化实验室内外质量控制相结合,保证采样容器、监测点位、样品保存、运送、交接、室内分析、数据、结论报出等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必须执行相关的质量体系文件规定。
2.3加强监测人才培养和监测队伍素质建设
当前严峻的环境形势对监测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与业务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质控措施、实验室监测分析以及采样等人员的操作方法、技能熟练程度、工作态度可以直接影响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另外,环境污染的多样性、复杂性要求环境检测人员的必须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仅要环境污染情况熟透于心,还要强化业务培训,确保掌握最新的实验技能,保证实验分析工作有效进行。同时监测人员还要加强思想素质教育,不断提升政治素养,搞好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工作,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人才发展良好环境和氛围。[3]
总而言之,县级环境监测站作为国家环境监测三级站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无法满足现代环境监测工作的需要。所以,在日益变化的社会大环境下,必须明确环境监测的地位,合理配置相关资源,积极推行职能分配,建立全面的系统质量管理体系,保障监测数据的准确有效,确保环境监测站在环境保护事业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潘政华.当前县区级环境监测站质量管理工作现状思考[J].环境教育,2011,5.
【关键词】传染性疾病;疫情报告;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5-0599
根据调查不难发现,我国医疗机构在传染病疫情的控制方面主要表现为报告方式、临床报告人员责任意识、报告制度等方面。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在报告质量方面尚存在一定阻碍,造成疫情报告质量的下滑。报告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传染病的控制效果以及及时性,为疫情的了解与管理提供切实依据。就本次调查结果而言,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可表现为以下几点:
1疫情报告中存在的问题
1.1报告方式的缺陷
在电子化、网络化发展中,不少医疗机构在报告方式上仍旧沿用着传统模式,也就是仅仅采用书面形式报告,在一段时间后汇总所有疫情状况再统一上报。这种报告方式存在一个较大弊端,也就是处理上的不及时。以禽流感为例,在疫情上报方面,时间属于重要因素,只有在第一时间发现携带传染病人群或是将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为阳性的患者找到才能够有效控制住疫情的传播,否则极易出现传染病携带者由于自身活动行为造成更多人被染上传染性疾病情况。换言之,目前部分医疗结构在报告方式上尚处于偏向落后阶段,并没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来保障疫情的及时了解,同时在实验室检测结果的统一管理方面存在滞后性,应在检测出阳性反应后立即登记并采取有效措施让传染性疾病被更多医疗机构知晓并注意防控[1]。
1.2责任意识的落后
疫情报告属于重要事项,但一些临床医师在此方面的认识程度并不深,存在责任意识落后情况。调查发现,临床医师在传染性疾病疫情上报与控制方面的不足主要表现为责任心不强、法制意识较弱、对传染性疾病在传播途径以及临床表现方面并没有达到完全了解程度等。传染性疾病通常会让患者存在普遍性特征,一些临床医师只能够看到普遍性,忽略了患者自身年龄、性别等方面造成了疾病特异性,从而并没有将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与不良反应全面掌握,在这一背景下,传染性疾病的防范可能会出现疏漏点,影响疫情报告质量。
1.3报告制度不完善
调查发现,在传染性疾病的报告制度方,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报告程序以及登记格式都存在较大不同之处,这些项目、环节上的不同造成疫情报告影响了统计时间与效率。同时,报告中缺少患者发病时间现象较为普遍,且在患者出入院等几方面也存在普遍性问题,不少医疗机构并没有登记这些内容。
2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优化措施
2.1改善报告方式
在现代化社会,信息传播除了传统的几种方式外,网络逐渐融入到信息传播媒介中并承担着重要角色。网络化的发展为传染病疫情报告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报告方式,同时也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更及时准确的了解到疫情状况以及传染病携带者本身情况,有利于对疫情的研究与控制[2]。具体而言,医疗机构可以通过网络直报方式将传染病疫情信息联网上报,一旦发现较大规模的疫情,统筹部门可通过各级、各地医疗机构的上报信息及时了解疫情分布状况以及携带者可能所处位置,尽可能减少更多人被疾病感染的可能性。
在网络直报方面,相关医疗机构首先应确保疫情上报处于长期联网状态,同时建立相应数据库,除包含有不同传染性疾病的临床症状、患者不良反应、实验室检验注意事项等信息方便主治医师判断病情外,还应注意设置患者相关信息登记部分。在疑似传染病携带者信息登记方面,基本信息必不可少,同时还应将其临床症状详细说明,同时将实验室检查结果报告以附件形式上传到数据库。只有这样,当疫情爆发时才能够更及时的调用这些信息,查看临床症状以及不良反应的普遍性,方便了解疫情主要表现,让人们自身加强防范。
2.2完善相关制度
卫生部门在此方面应起到一定程度的监督作用,调查发现,在卫生部门干预下,《全国传染病报告工作规范》[3]的下发让传染性疾病的报告质量有了较大提升。各级医疗机构能够在指导下不断完善自身上报工作并优化报告质量。因此卫生部门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力争在短时间内将相关制度建立健全,让医疗机构有一个合理参照去不断优化自身报告工作。同时,卫生部门应注意对临床医师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帮助这类人员优化思想,从基层操作上保障疫情报告质量。同时,医疗机构应加强此方面的督导工作,不仅需要监督,还应注意引导,及时发现医疗机构在操作上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纠正,对于存在普遍性的问题可统一下发指导方案提升指导效率。
2.3加强人员培训
人员培训不仅在于工作方式以及具体操作上的培训,还应注意对医疗人员责任意识的培训。培训需定期展开,并且注意培训的效率,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现象,要让医疗人员切实认识到自身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正。医疗人员也应注意自身建设,在培训下不断优化自身水平以及责任意识,了解到传染病疫情报告与防控的重要性[4]。同时,由于传染病疫情也是在不断进化与发展的,一旦疫情出现变异应及时告知医疗人员并在短时间内找到控制方法,普及传染病防控方式,提升临床医师以及实验室检验人员操作能力,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医疗队伍。
3讨论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医疗机构在疫情报告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报告方式以及制度管理等方面。因此在优化上理应重视这两方面的完善,有针对性的提升疫情报告质量,同时加强责任意识,力争将传染性疾病在初期有效控制,保障人们生命健康。
参考文献
[1]施界,周丹娜. 徐汇区2009年二、三级医疗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J]. 现代预防医学,2010,17:3272-3273.
[2]胡惠兰,曾义虎,颜艺娜,蒋德青. 昭通市医疗机构2010年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调查[J].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2,01:68-69.
关键词:物联网;智慧实验中心;资源管理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7-0008-02
一、现状
实验中心作为北京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已经在实验室种类、基础设备、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了较好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实验室管理方法和手段也在不断更新进步,云计算、智慧实验室、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对实验中心的建设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实验中心的发展和管理水平处于瓶颈期,亟待进一步提升。在实验中心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可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处于人工干预阶段,包括中心通知公告、实验室排课、研讨室会议室预约占用等信息。
2.设备智能化管理处于初级阶段,包括计算机在长时间无学生使用时自动关机、实验室照明智能调节、计算机长期无学生使用时自动报警提示管理人员进行维护。
3.设备、场地控制监控处于原始阶段,无法智能授权。
二、物联网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全球通信网络已经基本满足了人与人随时随地沟通的需求,而物与物、物与人的通信及上层应用的基本发展需求正涌现出来,虽然物联网技术发展存在一些困难,但是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是大势所趋,智慧校园、智慧城市的发展已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物联网是让物“活起来”,能够“学习”、“交流”、“思考并付诸行动”。实验中心的计算机、信息屏、照明、门窗、摄像头、温湿度、场地资源等均可结合传感器、芯片、数据服务器实现智能化监视和控制。新技术带来新的挑战,实验中心管理工作应直面新的挑战,从智慧实验室开始,逐步实现智慧实验中心,为智慧校园和智慧城市增光添彩。
三、需求分析
在调研过程中,学生、教师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提出了很多需求,主要w纳为:用户管理,要求记录用户的姓名、学号、类型、班级、部门等内容;信息资源管理,新闻公告、学生上课课表实时、即时查询空实验室、会议室研讨室预约及占用信息查询;实验室硬件场地资源管理,管理员可进行远程控制、即时控制、智能授权门禁卡权限和设备电源开关状态;无纸化办公,所有申请、预约均可在平台中完成;数据统计与展示功能,所有数据均可在管理后台导出,并具有自动展示分析功能。除上述需求外,学生特别提出平台中应集成失物招领信息功能,学生经常出现校园一卡通、U盘、手机等物品遗忘实验室情景,现有的失物招领箱效率较低、可扩散性差。在此基础上,资源管理平台应具备对大量数据进行智能管理和挖掘的能力,实验室每学年上课的课程安排情况基本一致,且平台每学年都会产生大量教学数据,这些数据中蕴含着设备可用状态信息、软件使用频率信息、特定时间段易出现的问题信息、安全信息等。最后,平台应在具备数据挖掘能力的基础进行智能决策,为实验室管理和发展提供支撑。
四、资源管理平台功能设计
结合实验中心发展现状和物联网技术现阶段产品及发展方向,对中心资源管理平台进行了功能设计和系统构成示意图设计。
管理平台功能设计如图1所示,主要分为四个层级:资源模块层、功能模块层、智能控制管理层、智能决策层。资源层主要是中心现有资源的分类整理,包括硬件、场地、信息资源;功能模块层是管理平台应具备的基本功能;在实现资源智能控制的基础上使用人工智能算法对资源的各类数据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实现智能化监控;在上述层级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求设定参数达到智能决策的水平,真正实现智慧实验中心。
管理平台系统构成示意图如图2所示,主要从用户层面展示平台的功能和操作技术手段。根据设计思路,平台可实现设备统一管理和远程监控、中心信息智能和实时查询预约、实验室内所有设备根据环境自动智能控制、安全自动报警提示等功能。
五、小结
实验中心的资源管理平台的实现需要两个支撑条件:(1)专项资金的支持;(2)高水平的物联网产品。技术的更新正在加紧向我们扑来,市场上也出现了一批产品和独立模块可满足中心的平台建设需求。现阶段中心正在积极申请专项资金的支持,在此基础上中心也在积极挖掘内在研发潜能。新技术带来实验中心新的发展,新的发展终将为高素质人才培养服务。
参考文献:
[1]周春月,闫子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实验室架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05).
[关键词]车辆工程;人才培养;实验室开放
[中图分类号] G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2-0144-02
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将固定班级的学生安排在固定的时间段到固定的实验室做固定的实验项目,这种实验教学模式封闭特性显著,很难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为此,多数高校纷纷进行了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改革。[1]我校汽车与交通学院在不断深化实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将实验室开放作为一个重要手段和实施策略。实践证明,深入并有效地推进实验室开放,对于逐步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乃至促进大学生就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车辆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
车辆工程专业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训训练计划为平台,构建以车辆现代设计为主线,以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能力培养+知识结构+人格养成”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及科技进步,越来越多先进技术应用到汽车上,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现代汽车技术,而现行实验内容多为验证性实验,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性教学严重脱节。学生对实验课的学习兴趣不浓,做实验时主观能动性、参与性不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更谈不上发展学生的潜能。[2]为此,车辆工程专业结合“卓越计划”的指导思想,深度开展校企合作,实施以企业实际应用和产品研发为主导的产学研联合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双导师”制,强化学生的企业学习过程,使学生在校企联合培养过程中能够更多地接触企业的新产品和新技术,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三)实验室开放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学设备利用率,2011年3月,学校决定将汽车与交通学院汽车实验中心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学生在实验中心除了正常实验,还能进行车辆修理、车辆保养及其他工作。另外,学生还自发成立了各种志愿者小组。
实验室现有用于测量汽车驱动轮输出功率、扭矩和转速的汽车底盘测功机,发动机试验台,汽车拆装试验台,各种汽车零部件总成拆装实验台,汽车电子实验台及汽车电脑检测仪等设备和仪器。这些设备及仪器都应用在实验教学中,并部分对学生开放。目前汽车实验室承担汽车学院汽车理论、汽车设计、汽车构造、汽车实验学、发动机测试技术等多门主干课程的实验教学任务。
根据实际的教学情况,在学校领导和教务处的支持下,汽车实验中心实验室对教学实验设备仪器进行创新性改进,制作了如下实验设备:奔驰车整车解剖实验台、奔驰车V8发动机解剖实验台、奔驰车自动变速箱解剖实验台、奔驰车驱动桥解剖实验台、桑塔纳发动机及变速箱解剖实验台、桑塔纳转向机解剖实验台、汽车ABS原理实验台、汽车点火系实验台、汽车起动系实验台、汽车充电系实验台、汽车照明系实验台。这些设备仪器的制作,丰富了汽车试验室开设实验课的能力,不但解决了本学院的实验课开设问题,同时也为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奠定了基础。
实验室开放既不限制实验内容,也不限制实验次数,满足了不同程度、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它消除了传统实验教学让学生按规定的内容,在限定的时间内“齐步走”带来的弊端,让学生有所收获。[3]
二、实验室开放存在的问题
汽车与交通学院实验室是一个新建的实验室,我们深刻知道我们与其他实验室的差距很大,经验少、底子薄、人员知识结构偏低,且现行的实验室开放模式中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1.急需建立和健全实验室各种规章制度,使实验室在运行过程中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使实验室始终处于规范化、合理化之中。完善各种登记制度,认真填写相应的实验记录和设备保养维护情况,确保设备处于完好的状态,并将记录存档。
2.开放实验室一般都按照设计好的模式步骤去进行实验,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能力的提高。
3.开放实验内容单一,缺乏多学科的综合性和交叉性,实验室按课程设置依附于课堂教学,缺乏创新性。
4.新设备严重缺乏,限制了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
三、实验室建设改革措施
(一)未来实验室开放发展方向
实验室开放要科学地优化实验课程体系,统筹安排实验内容,精选实验项目,采取切实可行的开放实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增设综合性实验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初步的科研意识。同时要注意课程前后联系,循序渐进,构成一个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具有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建立完整的和一体化多层次的实验教学体系。
1.创新实验教学内容。合理搭配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内容,理顺它们之间的关系;实验内容体现基础性、先进性和趣味性。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应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实验过程;使学生在实践自己的想法时有一定的主动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将开放实验纳入学生实验教学环节,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室开放活动。
(二)改革措施
1.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平台
建立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给大学生提供工程实践和创新基地。在教学计划中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并将学生参与挑战杯、机械创新大赛获奖和申请国家级、省级和校级创新训练获得的项目折算成相应的学分,学生参加创新训练和工程实践的成绩经考核及格后可取得学分。
2.配备创新创业指导教师
为鼓励和帮助学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和创新创业训练,要将指导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获奖和申请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作为教师科研考核的指标之一,吸引和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指导环节中。鼓励和支持实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工作。
3.学生培养
实验室开放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内容,学生进实验室要根据实验室开放的内容和要求进行实验活动,每次开放都要做好学生进入开放实验室的记载。实验室开放要强调效果,每期实验室开放尽可能做到要有多种形式的物化开放成果。
4.设备更新
提高设备利用率,增加新型整车及主要总成用于实践教学,更换替代淘汰车型,使学生掌握各总成在整车中的具体布局位置及与其他总成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实践动手能力。
四、实验室开放取得的成果
从形式上来讲,这种开放型的教学模式是指实验时间、实验教室、实验设备的开放。从深层次来讲,是指提供给学生选择实验题目和实验方案的空间。实验内容一般有必做和选做两部分。必做部分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的实验内容;选做部分是对于能力较强、学有余力的学生,其可利用实验室开放时间,做一些相关的、感兴趣的其他实验;课堂实验完成质量不好的学生也可利用课余时间来实验室温故知新。这样,既提高了实验技能,又保证了实验教学的质量。
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对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上课时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实验的重点上,思路明确,授课效果也得以提高。这样学生就成了主体,能自主进行学习。汽车学院三个专业实验课成绩通过率平均达到97%以上。特别是在本科生毕业设计阶段,实验室的开放使学生根据课题进行了必要的测绘、验证及相关实验,提高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同时,还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实验室的开放,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而且在汽车与交通学院教师的精心指导下,汽车学院学生出色完成了2011年东北地区首届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无碳小车”的设计与制造,取得了东北地区总分第二的成绩,荣获一等奖。这次竞赛反映了我学院在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的培养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我学院今后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的工作中提供了新的发展思路。
五、总结
实验室开放四年多来,对培养学生的技能训练、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方面都具有实际的促进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充分发挥实验室的资源优势,促进实验教学改革,逐步形成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机制,规范有序地做好实验室开放工作。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志军.也谈开放式实验教学[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0(3):98-100.
[2] 王峰,鱼静.高校开放实验室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320-323.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安全问题分析
当前,计算机网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其一,网络本身问题。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相互联系构成网络;计算机通过网络相互连接。这就意味着倘若某个计算机受到破坏,整体计算机管理系统就会受到或多或少的破坏,严重时,很有可能会造成系统崩溃。而且,一些企事业单位以及非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忽视了对企业计算机网络的管理,从而导致一些管理问题的产生,如重要数据丢失且难以修复、商业机密被窃取等。其二,软件问题。计算机网络软件由程序、数据结构以及文档构成。而程序主要来源于编程,编程过程中难免会存在程序测试问题。而且,为了方便修改程序,编程人员一般都会在软件中设计“入口”。当“入口”被打开时,软件就会出现漏洞。其三,网络协议问题。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部分计算机网络协议并不完善,所以软件内部的程序运行就会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管理系统的运行,导致出现数据传输错误等问题。其四,用户问题。多数计算机网络用户并不清楚自己的权限范围。因此,很容易发生越权操作,从而导致恶意操作以及数据丢失等问题。此外,用户安全配置不当也会造成权限问题的产生。其五,外部环境问题。极端天气会影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此外,消极的计算机网络环境也会影响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基于可扩展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技术分析
1.防火墙技术
所谓防火墙技术,就是一种在内网与外网、专网与公网之间建立屏障以保护内网、专网不受外界非法入侵的隔离屏障技术。在网络通信时,只有被允许的数据或者程序才可进入内网或者专网,不被允许的数据或者程序则会被拒绝。因此,应用防火墙技术可有效防止外界程序或者软件篡改、破坏以及复制内网或者专网的数据信息与程序。在应用防火墙技术建设基于网络安全的物联网实验室时,需要提供DHCP服务,给实验室的每台计算机动态配置内网地址。利用防火墙隔离实验室网络和学校的校园网,建设实验室局域网,保证只能使用实验室内部计算机访问校园网,保证只有实验室内部计算机才可访问实验室局域网。同时,在防火墙背后建设实验室内部服务器,并向校园网开放,保证校园网用户可通过校园网存取实验室资料。此外,只开放常用数据端口,以防止病毒的入侵;根据实验室需要,控制实验室局域网访问权限。
2.身份认证技术
所谓身份认证技术,就是一种认证计算机网络操作者所输入的数据信息是否与存入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信息相一致的密码技术。当计算机网络操作者登录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时,只有其输入的数据信息与存入计算机网络的数据信息相一致,操作者才会被允许进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在应用身份认证技术建设基于网络安全的物联网实验室时,需要建设鉴别机制,以实现权限的分配。将系统结构分为系统管理员、教师以及学生三个模块,把每个模块对应的数据信息抽象出来,以供其他模块重复调用,從而提高系统的拓展性;确定每个模块的用户只能访问对应模块内的数据以及资源,确定三个模块都可通过在浏览器输入数据信息进入实验室管理系统。
3.加密技术
所谓加密技术,就是一种将数据信息与密钥结合使之成为不可解的数据信息、再用密钥对不可解的数据信息进行解密的密码技术。加密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对称加密,另一种是不对称加密。对称加密指加密与解密使用相同的密钥;不对称加密指加密与解密使用不同的密钥。在应用加密技术建设基于网络安全的物联网实验室时,需要同时使用对称加密与不对称加密两种加密方法。实验室局域网对校园网用户开放,当用户被允许进入校园网时,用户可直接通过校园网查看实验室局域网覆盖下的、已经使用公有密钥加密的数据信息。此时,用户的校园网登陆密码为私有密钥。在用户分享数据信息时,使用密钥对其进行加密。只有知道密钥的其他用户才可获知此数据信息。
4.Web服务器技术
所谓Web服务器技术,就是基于环球信息网的提供网上信息查询服务的服务器技术。通过环球信息网,人们只需输入所需数据的关键词,就可获得与所需数据相关的大量数据信息。在应用Web服务器建设基于网络安全的物联网实验室,需要注意Web服务器的选择,充分考虑实验室系统的运行环境,根据实验室运行环境以及组网需求选择网络拓扑结构;根据计算机硬件环境选择合适的算机系统连接互联网并实现Web服务。将系统分为用户层、应用逻辑层以及数据库三层:用户层主要通过Web浏览器来实现;应用逻辑层建立B/S结构的网络应用;数据库层建立不同的接入方式,保障系统管理员、教师以及学生可采取不同的方式进入实验室系统。
关键词:保密:保密培训:实验室建设:实验体系
1 研究意义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保密学院是国家保密局批准建设的十所国家保密学院之一,并且被列为全国示范性保密学院。保密学院依托于信息安全、信息管理和法学3个专业方向,具体分为全面建设保密技术、保密管理和保密法3个方向,为国家培养懂技术、懂法律、善管理的复合型保密专业人才。保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和对抗性很强的专业,因此必须加强对保密人才的教育和加强保密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然而保密学教育才刚刚起步,目前各个高校对保密人才的教育都处于探索阶段,并且由于保密工作的专业性和特殊性,在保密人才的实践教学方面,大部分高校没有专门针对保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验平台环境,实验室的建设也缺乏参考的示范;另外,保密人才实践课程教育体系更是有待完善,目前实验课程只能开设与相关专业类似的实验,没有相应的实验指导体系。以上这些都不能满足保密人才教育的要求,随着保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展开,保密人才培养工作中对实验环境建设和实践课程体系构建的迫切需要更是突显。
本文将在对其他相关专业实践教育体系、保密相关单位实验环境、社会对保密专业人才能力要求等方面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结合保密学科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对保密专业实践环境进行研究,提出特色鲜明、开放性好、创新性高的实践教学体系和完善的科研平台建设方案,初步提出保密专业实验指导体系的设计思路。
2 保密专业实验室拓扑结构
保密专业实验平台根据其功能可划分为教学服务区、靶区、教学实验区、教师区和学生终端区五大职责区域。拓扑结构如图1所示。
教学服务区主要负责网络安全课程实践教育。该区域基于真实的网络环境,利用安全设备搭建了一套模拟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环境的平台。靶区是网络攻防实验的被攻击区域,包括各种主流的机型和操作系统、各种常见的服务器等,接受来自学生终端区、教师区内各终端上的各种网络攻击行为;教学实验区配有主要的安全设备以及安全设备的管理机;教师区主要包括教学演示用机,该区主要用投影仪对已经完全研究透彻的网络安全技术进行教学讲解;学生终端区配有若干常见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Linux(双系统配置)的PC机,它们通常是发起网络攻击的主体,为学生利用仿真环境及真实物理环境进行网络攻防技术学习提供了平台。
3 保密专业实验室建设方案
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保密学院综合实验包括一个基地和3个平台,即实训基地、网络安全和保密技术实验平台、计算机取证和攻防实验平台、保密演示平台等。
3.1 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采用先进的云计算和云存储技术,并兼容各种终端。跟传统的实验室环境相比,安全性更高,可控性更强。实训基地不仅可用于在校学生的教学实验、学科竞赛和科研训练,还可用于在职人员的保密培训;基地环境在虚拟终端计算机模拟,目前能开展的实验环境包括集中管控环境、网络攻防环境、虚拟化环境等。
3.2 网络安全与保密技术实验平台
网络安全和保密技术实验平台结合网络安全和常用的保密技术,提供保密相关的系列实验教学,包括身份认证技术、访问控制技术、数字签名技术、漏洞扫描、防火墙、入侵检测、木马病毒等恶意代码、嗅探和欺骗、拒绝服务和缓冲区溢出攻击、保密检查、智能卡安全等内容。该平台拓扑结构如图2所示,它由教学子平台、实践子平台、实战子平台和综合实训子平台组成,分别实现教师课程教学、学生动手实践、分组攻防实战以及综合实训的功能。
3.3 取证与攻防实验平台
计算机取证与攻防实验平台主要模拟了计算机取证和网络攻防环境。主要涉及的技术有网络攻防技术、本地取证技术、手机取证技术、远程取证技术、数据恢复、数据销毁、密码破解、鉴定分析、证据储存等。
3.4 保密演示平台
保密演示室配有常见的保密演示设备,为学生们提供学习保密检查和管理的实验平台,培养和树立保密意识;演示室目前有窃听窃视设备、反窃听设备、窃密泄密演示系统、模拟系统和保密检查工具等,可以开展的实验包括模拟系统实验、保密检查实验、窃视窃听实验、反窃视实验、窃密泄密实验、保密监督检查实验和互联网泄密查处实验等。
4 保密专业实验体系建设
按照课程培养方案以及已经建成的综合实验环境,保密专业设置了10个大类实验项目,分别是计算机取证实验、应用密码学与安全协议实验、计算机攻防实验、入侵检测实验、无线通信安全实验、智能卡安全技术实验、保密技术检查实验、保密技术实验、保密管理综合实验和保密法学综合实验,如表1所示,共包括70个实验,覆盖保密技术、保密管理和保密法学3个专业方向的大部分课程。
确定实验项目之后(见表1),所有实验项目的建设流程如图3所示。
整个建设流程在项目负责人的统一协调下按计划执行。首先,由课程负责人提交实验申请表;然后由项目负责人汇总并召集教研室主任讨论并确定需要建设的各个实验指导书;接着完成实验指导书的编译工作;最后是试用阶段,所有的实验指导书在经过几轮的试用之后,还需要经过几个轮次的修订推出实验指导书的最终版。到目前为止,该项目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5 结语
在保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和实验体系的设计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实验偏重于保密技术,在保密管理和保密法方面还略有欠缺。
(2)在保密技术方向的实验中保密特色不够鲜明。
(3)大部分的实验课程以及实验指导体系仍处于初步的设计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