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对仪器的规范化管理
实验室仪器管理是教学与科研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室仪器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验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高低[2]。物理化学实验涉及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胶体化学等方面的内容,多数实验是通过测定体系某些物理常数的变化,对化学反应进行定量的研究[3]。物理化学实验所需常用仪器包括:电子分析天平、旋光仪、超声波振荡器、恒温水浴锅、电导率仪、阿贝折射仪、比表面测定仪、粘度计等。这些设备能否正常使用,直接关系到学生实验是否能顺利开展以及实验数据是否可靠,进而可影响学生对于物理化学课程的掌握程度。对实验仪器实行规范化管理,可最大限度的保证仪器的正常使用。规范化管理的具体措施包括:
1.1制定仪器的标准操作规程并严格执行使用前培训制度
实验技术人员应参考仪器使用说明书,并结合仪器实际使用情况,与任课教师共同编写简明扼要、指导性强的仪器操作规程,按照仪器的大小及存放的处所,将操作规范或张贴于墙上,或摆放在仪器旁边,以方便学生参考。操作规程应对仪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操作重点标注,同时,学生在操作仪器前,必须由任课老师对其进行讲解或者操作示范,以减少错误的操作对仪器的潜在危害。
1.2完善仪器使用登记制度
由实验技术人员制作仪器使用登记本,对仪器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者姓名、年级专业、实验项目、仪器使用开始及结束时间、仪器运行状态等进行详细的登记,对于不正确的操作所造成的仪器损坏,追究责任到个人。仪器使用登记制度,可督促学生在操作仪器时仔细认真,爱护仪器,同时,仪器出现故障时也可根据其实验内容进行分析,有利于故障的排除。
1.3制作并完善仪器“资料及维修工具袋”
每种仪器均配备相应的“资料及工具袋”,用于盛放仪器的说明书、保修卡、维修商联系方式、维修工具、维修记录、备件(如保险管等),以便在仪器出现故障时及时了解仪器的相关情况,使仪器尽快得以修复,以保障教学科研活动的进行。
1.4建立仪器定期检查、维修制度
为减少因老化、化学腐蚀等因素造成的仪器突发性故障,应定期对教学仪器进行检查。包括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对玻璃仪器管路进行彻底清洗、定期对仪器插头及插口进行检查等等。发现问题后及时维修,必要时联系相关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以保证学生实验的顺利开展。
2对试剂的规范化管理
物理化学实验需要使用多种化学试剂,包括石油醚、乙醇等易燃易爆有机试剂,以及毒性较大的试剂如甲苯等。为了确保安全,有必要对试剂的使用及存放进行规范化管理。为此,我们规定化学试剂必须分类存放,并尝试将试剂大体上按照单质、无机物、有机物、生化试剂、氧化性大小、物态(固体或液体)、酸碱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易制毒、毒性较大等特性进行分类存放,并将存放各类试剂的试剂柜编号,将各试剂柜所存放试剂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供货商等信息录入专门的数据库,领用试剂后及时登记,使试剂库存数量能够做到动态更新,从而规范试剂的使用。对于易制毒类试剂则要求非常严格,此类试剂需要存入专门的仓库,并实行专人负责制,以避免试剂被用于非法目的。对于毒性较大的试剂,比如三氧化二砷,我们采取用专门的试剂保险柜存放并由专人负责的制度,实行双人双密码管理,并执行领用审批制度,需要此类试剂的教师或学生,均需填写剧毒试剂领用申请表,经实验室主任签字同意后按申请量领用,并及时回收未用完的试剂,以确保试剂的安全使用。
3实验室的绿色化建设
不断探索实验项目的绿色化,培养学生的“绿色化”思维也是物理化学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为此,我们参考相关文献[4],并结合中医药院校的特点,对物理化学实验进行了密切联系中药材或中药生产过程、无汞化、无铅化和实验小型化、微型化的设计。如:将电导率的应用由实验项目“乙酸乙酯皂化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改为“中药的离子透析”,密切联系了专业,同时也实现了绿色化。除了不断探索实验内容的绿色化以外,我们还制定了对实验废液进行规范化处理的制度。对于各实验项目产生的废液,我们按照一般无机废液、一般有机废液、剧毒废液等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其实际成分分别进行无害化处理:能够回收利用的,进行回收处理,比如使用硝酸银试剂后,可对废液中的银离子进行处理,以回收其中的银;能够用于其他实验项目或者其它学科项目的,进行处理后循环使用,比如,粘度测定项目中产生的无水乙醇废液,可用于有机化学中“无水乙醇的制备”实验项目;能够简单处理即可完成无害化处理的,由实验室工作人员集中处理后排放,比如“固-液界面上的吸附”实验项目中产生的醋酸废液,可用氢氧化钠简单中和或者直接稀释后排入下水道;无害化处理较复杂或处理过程安全隐患较大的,分别倒入相应的废液桶并贴上标签,交由专业废液处理公司处理。
4实验室管理的制度化
目前,很多国内高校基础实验室的管理制度趋于老化,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和目标,因此,我们需要从人才培养的需要为出发点去改善实验室的管理制度[5]。为此,近年来,我们在不断完善已有的实验室安全制度、剧毒药品管理制度、实验室卫生制度、实验学生守则等一系列制度的同时,制订并不断完善了仪器使用、试剂管理、废液处理等方面的一系列制度,努力做到通过制度来规范实验室的管理。
5结语
【关键词】计量认证;规范化管理;程序文件;质量管理体系;复查评审
1.引言
为了促进变电工程项目调试工作与之相配套的发展和业务能力水平的提高,我公司决定成立电气试验中心。电气试验中心共有化学试验室、高压电气试验室、继电保护试验室三个检测室。同年九月获得了国家计量认证CMA资质证书,一年多来电气试验中心运行平稳,综合检测能力和水平大幅提高,已达到地方级计量认证检测试验室的要求。
2.电气试验中心概况
电气试验中心试验面积160m2,其中油化试验室占地面积60m2。试验中心现有工程技术人员60人,其中高级工程师职称12人,配备国内外先进仪器设备,试验仪器总量达到500多台,基本满足在建所有大中型电站试验需要。电气试验中心2009年12月正式成立,经过历时半年的评审工作,于2010年9月取得了国家计量CMA认证,已可承担150项电站设备试验工作,可对外单位承担检测技术服务。我们坚持“客观公正、管理科学、检测细致、服务满意”的质量方针,合同履约率100%,顾客满意度达到100%,无一起客户投诉事件,2011年总体业务收入比去年增长40%。
3.试验室运行的规范化管理
电气试验中心在日常运行中,试验人员试验流程,操作标准都严格按照《程序文件》、《质量手册》及《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标准》执行,我们的主要工作有一下几个方面:
(1)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要求,实行标准化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是指试验室为了实现管理目的或效能,由组织机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构成的,且具有一定活动规律的有机整体,能够保证其公正性和独立性运行。对影响检验数据的诸多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将检测和校准工作的全过程以及涉及到的其他方面,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探索和掌握是沿海管理体系的运作规律,使管理体系不断完善,适应内外环境持续有效的运行,才能保证检验数据的真实可靠、准确公正。
我们制定了一套适合本部门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由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报告表格和质量记录等文件构成。
在日常每个检测过程中,我们严格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注重抓好程序化管理、规范化管理。从接受客户试验委托,签署合同、接受样品、样品流转、到检测完成出具CMA试验报告,每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程序文件规定去操作,试验中心主任、质量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到各检测室试验人员都各司其职。技术负责人全面负责本试验中心的试验技术运作,包括重大技术问题的决策和开发,设备使用和作业指导书及各种技术类文件的审批等;质量负责人主要负责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的有效性,负责监督整个检测工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检测人人把关,使每个环节得到充分监控,保证了检测质量,从而确保了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所有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检测报告、设备操作人员都必须持证上岗,我们对上岗授权也进行明确、细化。例如进行油样取样工作或检测工作、签发某个范围的检测报告、仪器仪表操作等都有专人专用,进行登记备案。
(2)建立与完善规章制度、加强制度管理
根据电气试验中心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作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包括试验中心主任、质量管理人和技术管理人岗位职责,各检测室主任责任制,使各类人员明确身上职责,做到岗位责任制。我们编制了一套程序文件和质量手册,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检测工作管理制度;独立性和公正性制度;检测设备管理制度;人员培训和配备制度;样品接受和处理制度;检测报告管理制度;技术档案借阅保管制度;环境安全与内务管理制度;突发事故紧急处理预案等等,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
出具的数据做到完整规范,油化试验、继电保护、高压试验所有原始数据要求必须有两人在原始记录上签字。试验人员和审核员都担负不同责任,最后技术负责人或报告批准人进行核准,对出具的CMA检测证书进行最后把关,这样严格要求,目的是把责任落实到每个人,使相关责任人对检测数据的准确性负责。
(3)抓好设备的管理和检验工作,保证设备的精度要求
为确保电气试验中心的一起设备台账清楚、技术资料完善、准确、档案齐全,我们把试验室的每一台设备都落实到专人专管,从设备申请采购、到货验收、仪表效验、发放使用、日常维护等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可溯源的设备档案,严格做好每日运行记录。在综合办公室设立设备负责人岗位,按照《试验室设备使用维护规程》对所有仪器进行跟踪,确保每台设备及时送往国家计量部门进行鉴定,对使用频率高、价格昂贵的设备则按照《期间核查程序》进行期间核查,或送往电科院进行试验比对,并按时进行保养维护,时刻确保设备的精度要求。
(4)加强技术培训,提高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
为确保电气试验中心专业技术人员的知识水平,专业技术能够满足日常检测工作,我们会制定详尽的技术人员长期培训计划和年度培训计划。
1)开展定向培训。依据我们公司专业技术人员实际情况,综合考量专业技术人员学历、资历、职称、工作能力等情况,根据电气试验中心发展需要,定向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培训。
2)开展集中培训。集中培训主要以规范、标准、《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及职业道德规范等基础知识及实际操作进行培训。同时不断与时俱进,及时了解最新规范和方法。
3)组织技术人员到科研院所学习。电气试验中心油化试验室与上海电科院理化中心建立了长期培训关系,为我们技术提供有力支持。其中3名技术员不定期去电科院培训,学习最新试验方法和规范。
4.提早准备做足预案,认真细致的做好复审准备工作
我认为工作中切实落实好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计量认证复审的前提条件。电气试验中心日常工作得到领导高度重视,试验室所有人员基本能围绕《评审准则》要求,结合本试验中心日常试验量大,范围分散等实际情况,确定质量方针、目标,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能,认真按照《程序文件》《质量手册》《作业指导书》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每个程序每个步骤严格落实,每个环节不落下,每个环节实事求是,规范试验室管理。
我们将在CMA资质证书有效期半年前向技术监督局提交复查换证申请。资料档案审阅、操作考核和人员问询是计量认证复审评审的主要方式。因此,做好资料分类和档案整理,向评审员汇报本试验室运行情况和不足之处的完善制度,是做好复审工作的关键。资料档案主要是近两年来所有设备使用记录、期间核查、维修记录等台账、及所有综合办公室出具带有CMA认证章的检测报告之类的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记录,还有每年年初进行的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资料。这些内容试验中心在日常工作中都已逐步进行归类整理,按《评审准则》各要素的要求,用档案盒贴上标签分门别类,方便评审员检索查阅。
5.小结
关键词:军工产品研发;规范化管理
军工产品的市场环境相对封闭,在管理文化、产品性能和技术要求等方面有着其独特性,所以军工产品研发需要从军工企业实际需求出发,采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确保军工产品研发可以紧跟时代脚步,体现出军工产品在核心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
1 军工产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军工产品的研发流程不够规范。在军工产品研发过程中,不同研发团队在研发同类军工产品时,采用的研发流程也有很大的差异,没有将研发流程系统化和规范化,从而大大延长了军工产品研发的时间。同时,在军工产品研发过程中,很多项目主管无法明确军工产品研发的步骤,从经验丰富的研发人员中也无法得到统一答案,使得军工产品的研发流程模糊不清。
(二)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不够规范。在军工产品研发需要跨部门完成时,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不够规范,如工作交接不彻底;管理责任和管理范围划分不明;工作够沟通不畅,没有在工作中形成合力等,从而给军工产品研发的规范化管理造成了阻碍。
2 军工产品研发规范化管理的措施
(一)研发流程方面的规范化管理。首先,军工产品研发流程需要实现结构化管理,采用专业化的分工模式,将研发流程细化为系统设计、原材料采购、机械加工、零部件装配、产品功能调试、产品质量测试及销售等,从而为研发流程的规范化管理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军工产品研发流程需要实现模板化管理,构建系统化的研发平台,实现流程模板的“三级管理”模式,加强对军工技术、军工产品和研发平台等研发项目的规范与约束,从而缩短同类军工产品研发的时间,明确产品研发流程,提高研发管理的质量与效率。最后,军工产品研发流程需要实现团队化管理。在开始军工产品研发时,研发团队需要依据研发对象,选择合适的研发模板,并依据军工产品的实际要求,对研发模板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同时,当军工产品研发需要不同部门共同完成时,各部门需要形成统一的研发流程与进度计划,做好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确保研发流程的协同性与一致性。
(二)设计任务方面的规范化管理。首先,设计任务中的设计要素需要建立数据库,实现参数化和标准化管理,并且可以进行共享。例如在电子设计中需要建立标准的三维模型数据库和元器件数据库等,确保军工产品研发的工艺流程可以实现标准化管理,不会出现产品调试无法共用测试台和机械加工中需要不断切换刀具等问题。其次,在军工产品的设计任务中,由于设计工具直接影响到设计决策、操作技巧、参数算法及设置等,所以设计人员需要正确使用专业化的设计工具,从而提高设计任务的完成质量与效率。当设计人员积累了丰富的设计经验后,可以利用定制软件将设计工具集成起来或者二次开发,从而实现设计经验与设计工具的完美融合,增强设计任务的规范化管理。最后,设计人员需要依据设计任务,将军工产品研发的技术标准和检查单相互结合,并且不断对检查单进行完善,总结研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设计任务提供实践依据,从而使军工产品研发摆脱对研发高手的依赖性。
3 军工产品研发规范化管理模式的构建策略
(一)构建规范化的需求结构。在军工产品需求结构的构建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在军工产品的需求和军工产品的功能之间建立联系,并最终形成需求结构模型。例如设计人员可以选择SML建模语言进行产品设计和系统支撑,通过分析系统需求、图形与模型的转换、模型规范性与合理性仿真验证和设计综合等途径,最终完成军工产品需求结构的规范化构建过程。
(二)构建规范化的模块平台。首先,设计人员需要依据军工产品特征,确定其在产品平台中的类别,然后按照SML模型的主参数,进一步确定该军工产品所属系列,完成军工产品的谱系定位工作。其次,在军工产品的谱系定位工作结束后,设计人员需要按照SML模型提供的参数特征,确定军工产品的核心模块,完成关键配置工作,形成军工产品研发的雏形。最后,设计人员依据军工产品研发的要求,利用SML模型选择合适的辅助模块,完成军工产品的功能配置。
4 结语
总之,军工产品研发的规范化管理不仅关系到军工产品研发的质量与效率,而且关系到军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军工企业只有认真分析研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好研发平台的构建和规范化管理,才能真正促进军工产品研发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贞. 集成产品研发对军工企业研发管理体系的借鉴作用探讨[J]. 江苏科技信息,2014,11:44-45+50.
关键词:新时期;新媒体时代;档案宣传;档案工作
档案宣传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内容,是向人们传播档案以及和档案工作有关的信息和思想,从而影响人们行为的过程。通过确定档案宣传活动的主题,明确档案宣传活动的对象,选择档案宣传活动的形式,确定档案宣传活动的时机和地点,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档案宣传活动,可以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使人们了解和熟悉档案工作,重视和支持档案工作,关注和参与档案工作,从而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1 广播电视宣传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电视台是传播社会正能量的喉舌,也是为了对群众和团结群众共同完成党和历史任务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承担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重要任务。广播电视台档案的录音、录像、图片、图表、新闻稿件等门类的档案资料,比较直观、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各行各业、各个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播电视是以声音、影像为主要信息向大众传播的新闻媒体,记录声音、影像的材料绝大部分是可重复利用的。由于受播出时间的限制,广播电视媒体在编辑节目时,仅选取其中少量的声像资料,大部分得不到充分利用而难以形成声像档案。
记录节目的声像档案是不可再生的,丢失的音像资料不可能靠人工回忆重新获得并形成声像档案。同时广播电视媒体也是艺术创作单位,其完成的播出节目受版权保护,具有版权的声像节目对广播电视媒体而言,是一笔巨大的经济财富。因此,加强广播电视声像档案管理,既有现实意义,更有经济效益。对于一些社会实事题材的宣传,如没有大量声像档案加以辅佐,那么就会减弱宣传的效果。这对关注社会资讯的青年人而言,就会淡漠对社会积极的影响,就难以全面了解社会。因此,加强电视声像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舆论导向和宣传教育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
2 电视台宣传档案规范化管理
2.1 规范化管理
档案管理规范化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内容。广播电视档案规范化管理包括档案收集工作、档案整理工作、档案鉴定工作和档案保管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现档案规范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一是建立健全一整套科学、严谨、合理的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确保音像档案的完整收集、科学管理和合理使用;二是完善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制定严格的数据质量考核指标,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常抓不懈;三是提升档案管理人员业务技能,打造高素质档案管理队伍;四是规范管理程序,加大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重视程度,同时处理好优化取舍问题,忠实还原原文件问题和档案保存技术应用问题,提升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2.2 专业化服务
专业化服务的关键在于如何最有效地发挥网络科技、信息技术在档案管理数字化过程中的作用。这里最根本的还是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培养档案管理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和高度的保密意识;设置专门的档案管理部门和岗位,引进档案管理专业人才,改善管理人才结构,壮大音像档案编研和开发队伍;建立完善的培训、考评、学习、交流和上岗机制,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加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保证其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必要的咨询服务。也就是说,我们要培养既懂档案业务,又精通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提高广播电视档案的开发利用率,使广播电视档案变成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活化石。3结语总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提高认识,开拓创新,将广播电视档案管理由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引入信息化轨道,保证档案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同步发展。同时积极探索广播电视档案管理信息化新策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人民大众服务。
2.3 数字化处理
为了能够强化档案的数字化管理,则应采用数字化的方法处理好纸质或声像宣传档案,并形成档案信息库,从而有效提高档案管理效率以及利用效率。应制定一定的分类标准,以便能够有效整理现存的广播新闻以及电视新闻,从而为宣传档案实现数字化管理以及电子化管理提供前提条件。如在整理档案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档案因存储时间长而出现碰撞破损与图像失真以及磁粉脱落现象等,则应及时补救以及修复,以免流失珍贵宣传档案。对于实现数字化管理的宣传档案,应对其纸质与电子文件进行妥善保管,不得轻易销毁任何档案资料。另外,在强化数字化档案管理的过程中,应重视采用标准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同时应根据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构建出自动化管理系统,并积极引进以及利用刻录机与扫描仪以及管理软件等现代化管理设备,以便能够为宣传档案的网络化管理提供条件。
3 电视宣传档案管理的核心价值
以电视传媒宣传档案进行管理其核心价值就是激发节目的产生和参与市场竞争的积极性,加强城市电视台管理,提高自身综合实力。因此,要想进一步完善档案宣传的管理体制,除了要加强胎内宣传档案规范化管理之外,还要加强档案人员自身的管理。总的来说,电视台宣传档案内部管理的模式主要有以人为核心、以责任目标为核心、以资源为核心四种模式。
3.1 以人为核心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学的核心思想。人是一切社会活动的决定性因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充分调动档案工作员工的积极性,通过培训、竞争上岗等手段,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建立完善的分配、激励机制,做到公平竞争、奖惩分明,不断优化职工结构,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和人尽其才创造良好的氛围,是各城市电视善频道内部管理的一种途径。例如,电视台对全部档案工作人员实行竞争上岗机制,工作人员实行双向选择,彻底打破了岗位分配大锅饭、领导职位终身制的栓桔,形成了一种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人尽其才、物尽其能、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为电台档案工作人员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力量和支持。
3.2 以责任目标为核心
在档案工作人员专业化的基础上,对节目制作、认识调配以及行政事务等环节再进行细化分工,权力和责任落实到个人,实行目标管理、量化考核、绩效挂钩等办法,明确奖罚,权责到位。由于个人的劳动报酬与责任目标挂钩,任务的完成量跟工资多少有关系,这就极大的调动了各部门以及职工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简化了管理程序,提高了频道的运转和工作效率,保证了工作质量。同时,这样的机制还保证了频道内部具有足够的竞争压力和创新活力,促进了频道各项业务的健康发展。
3.3 以资源为核心
从管理学上来说,资源管理就是在资源调整、控制的基础上,对有限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以实现在系统内资源配置最佳化、效益最大化的过程。电视台在档案宣传工作中引入资源管理,就是要把频道内有限的播出时间、节目资料、技术、人员等资源进行统一分配和规划,对各种资源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双维加工,提高对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以实现效益和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资源管理的目标是在调整和控制的基础上,进行资源整合和共享,以实现对电视台频道资源、节目资源、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进行高效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4 总结
管理好宣传档案,不仅可以加快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进程,同时也能够丰富社会信息,为社会发展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档案资料。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有效的措施管理宣传档案;并在管理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找出存在的不足,采取一定的措施弥补不足;从而保证宣传档案可以得到有效管理,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栾风.略论广播电视宣传档案管理[J].辽宁经济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13(24):861.862.
高校会计档案是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和培训等其他会计核算活动中形成的、记录和反映高校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发票、合同等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根据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会计档案主要包括纸制档案和电子档案两种形式。
1 新旧《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对比分析
1.1 总体情况对比
新《会计档案管理》办法共31条,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十条,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修订:首先,新办法进一步完善了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电子档案也是会计档案的一部分;其次,增加并明确了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要求;此外,新办法还完善了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明确了会计档案出境的管理要求、调整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延长了会计档案向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期限。
1.2 管理要求对比
新办法从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移交、销毁等方面增加了对电子档案的管理规定。明确了电子档案在满足一定条件时,单位内部生成和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进一步肯定了电子档案的有效性和可替代性;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对于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电子会计档案销毁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1.3 管理期限对比
为便于单位档案的统一管理,并结合会计档案的实际利用需求,新办法明确了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其中定期保管期限由原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调整为10年、30年两类。新办法明确了对于需要定期保管的企业和其他组织的会计档案中,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保管期限为30年,银行对账单等保管期限为10年。
2 当前高等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健全
高校缺乏学校内部的具体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基本已实现会计电算化管理,但是却没有相应的电子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没有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将会计电算化产生的程序文件和数据库等电子资料纳入学校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中,还只是停留在按照旧办法仅对会计的纸制版材料进行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等。
2.2 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知识与经验
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与经验,对会计档案人员及设施投入不足。目前,大部分高校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会计人员兼任,会计档案只停留在对纸制档案的保管,不具备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专用?O备。那些兼任的会计人员更多的只懂会计的专业知识,而缺乏档案管理知识。同时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更换和流动过于频繁,再加上大都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管理知识培训,对会计档案管理要求缺乏系统的认知,再加上会计档案的数量逐渐增多,高校会计档案的质量无法保证。高校容易忽视对专门的会计档案的管理,没有专门的经费投入,导致会计档案管理的水平很低。
2.3 高校缺乏对会计档案的电子化管理
大部分高校都已实现会计电算化,有相应的财务核算软件进行会计核算和结算。这些会计软件可以实现对会计账簿和报表的电子化保存,高校会定期将会计账簿和报表打印输出并装订成册,实现电子档案的纸制化保存,但是对于账目的原始发票等支持材料并没有扫描形成电子化管理,电子档案与纸制档案不同步,装订成册的会计档案没有实现电子化管理。各高校使用的财务软件全套文档资料及财务原始数据和备份数据也没有连同会计档案同时归档管理并分别存放于三个以上地点。高校针对电子档案的管理意识和制度都还不够,没有专门的电子档案电子化管理制度及设施等。
3 规范并优化高校会计档案的建议和对策
3.1 提高并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
高等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属于档案管理的一部分,应受到相关部门的高度认识,加强投入。它是国家各类检查以及科研结题审计的重要支撑材料,是学校制定方针政策的重要信息资源。因此高校应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认识并增加对会计档案的投入,妥善安全保管、科学有序存放,保证会计档案的完整性,方便及时查阅和利用。
3.2 建立并健全高校会计档案的管理制度
各高校应根据新的《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出台或修订具体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文件以供参考和查阅。同时制定会计档案工作目标,将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学校内部治理范围,促进会计档案管理规范化,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具体制度可包括:(1)完善会计档案检查监督制度。由高校财务部门和档案管理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联合,开展会计档案检查,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案留存,不断地促进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2)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制度。在会计档案保管上,对电子会计档案及其数据元,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与其读取平台一并保存,应实行双重备份,异地保管的制度。(3)建立会计档案管理内部牵制制度。应建立以内部管理、会计控制和审计监督为核心的内控体系。以经济责任制度、不相容职务和岗位为风险点,具有相互牵制和监督作用的会计档案的内部牵制机制。
3.3 加强高校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
高等学校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大都是专业的会计人员,缺乏档案管理的经验和认识,缺乏全面综合会计档案管理知识。因此,高校应配备专业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对会计档案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保证会计档案管理人员既懂得会计电算化的相关知识,又懂得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进而提高本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3.4 加大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投入
高校应提高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高度认识,加大对会计档案工作的投入,改善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环境,既要适应安全保管会计档案的需要,又要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和效率。保证足够的会计档案存放空间,同时配备专用的计算机、扫描仪等现代化管理设备,方便查阅。
3.5 提高会计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
高等学校应该根据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加强对会计档案的管理,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实现高校会计档案的数字化、信息化与数字影像技术,不断实现高校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技术创新。
关键词:监狱;会计信息化 ;财务管理
目前集团财务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中的热点问题,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已成为企业集团实现有效财务控制的一个关键环节。笔者认为,监狱系统可以通过借鉴其他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理验,推进监狱会计信息化建设,以实现规范会计核算向强化财务管理转变。财务管理信息化虽然是将信息技术引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但绝不是简单地在财务管理中使用几台服务器和电脑,简单地做个集成系统就可以解决的,必须对会计信息化的内涵进行深刻理解。本文对会计信息建设作相关的阐述:
一、会计信息化作用
建设会计信息化,实行会计信息集中管理,可以强化预算执行和资金的有效使用,严格会计监督,发挥会计的扩展职能。变预算管理的各自核算为“中心”集中核算,变分散会计监督为集中会计监督。监狱进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主要的动因是要加强财务监控能力,规避财务管理的风险,使财务工作更好地为监狱中心工作发展服务。
会计信息技术运用,有利于灵活运用比较管理分析各类信息。当各类纷繁复杂的数据摆在那里的时候,大家可能无从判断这个数据究竟意味着什么。但是当不同单位的同一组数据摆在面前时,大家就很容易看出不同单位之间的差异,看出哪些单位哪些方面还有潜力可挖。例如将每个单位的经费执行情况、生产项目经营情况放在一起对比,优劣对比不言自明,问题一目了然。信息化是帮助我们找出问题、摸清敌情、精准打击的最好方式之一,这更有利于帮助我们快速地进步。比较管理很容易发现工作中所犯的错误,迅速停止错误决策,及时扭转方向。
二、监狱会计信息化存在的不足之处
监狱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滞后影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功能的发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监狱系统现有的财务软件是以每一个独立核算单位作为管理对象,是一种分散的管理模式,不能实现财务数据集中和共享,也无法进行上级单位对下级单位的远程实时查询和深入财务分析。省局和各监狱的财务系统之间,不能做到数据信息的有效传输和共享,难以实现规范化、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财务管理。
二是财务软件只是实现了以“电算化”为目的的基本核算功能,缺乏财务和业务流程集成化管理、集团报表合并、数据资源及时准确的挖掘利用以及预算管理、管理会计应用等更高层次的功能,不能有效避免财务管理中信息失真、信息滞后等问题,不能满足监狱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需要。
三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及会计改革的不断深入,监狱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已略显单薄。一方面,部分原有电算化规章已执行多年,不能很好地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要求,监狱经济工作迫切需要更高、更广、更全面的适用于会计信息化的指导方略,以全面实现会计管理和监督信息化,从繁重的事务中解脱出来,以更高的视野和全局角度,全面提升会计管理工作效能和水平。
三、监狱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规划
监狱财务核算主要分为部门预算经费与生产经营两部分,部门预算包含了一级预算单位(省局)和二级预算单位(各省直监狱)的各类经常性经费与项目经费收支核算,生产经营包含了集团总公司和各监狱的子公司,而各子公司又有不同生产项目的厂队。由于存在规模庞大,结构复杂,业务核算模式多样等上述几个方面的特点,造成了要以集团型企业方式的会计信息化建设时要比一般的单体企业困难得多。
会计信息化建更主要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技术提高监狱系统的财务集中管理水平,包含着财务管理模式和财务管理手段的双重革新。
监狱会计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建设基于先进财务管理理念,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决策支持和实施有效控制的财务管理平台,实现基础数据规范化、业务流程规范化、管理信息可视化与透明化。财务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集成的主要功能包括财务会计、全面预算管理、资金资产管理、损益核算、经营分析等,推进省监狱局和省直监狱两级财务集中管理。
信息化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对关键点进行优化排序,分布实施:
第一阶段:引入财务会计(总账、报表)搭建起财务管理信息化基础平台,实现财务核算信息化。引入会计核算管理模块及财务报表管理模块,适应执行《预算法》、《企业会计制度》等的要求,规范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和标准,实现集中核算、报表统一自动生成、财务数据共享、远程检查监控等基本功能。解决会计核算的合规性、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方面的问题,保证会计核算信息质量。主要实现的功能特点有:
一是会计核算数据实现了全省大集中。这种架构有利于系统的统一管理和控制,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也有利于与其他业务系统的对接。数据集中后,还能够实现报表到账簿、账簿到凭证的穿透查询。
二是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了人工干预。对于已有业务信息系统的专业收入尽量从系统中自动采集自动入账,实现业务财务信息的一体化。例如:通过现金流量表项目与会计科目绑定的方式,自动生成现金流量表,减少基层财务人员的人为判断。实现省级汇总报表的统一自动生成保证了基层企业报表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三是进行财务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工作,并固化到信息系统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同步修订和制定会计核算、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等相关会计管理规范。通过会计信息化建设规范核算单位设置,实现财务集中核算;统一会计岗位设置,规范了岗位权限;统一和完善会计科目体系,规范会计核算;统一辅助核算的内容和范围,满足了多维度会计信息的提供等方面的内容。
四是便于各监狱和子公司间数据对比。上下级以及同级间核算体系,比如统一主要科目的编码规则以及辅助核算体系,成本费用与收入类科目要求规则和科目名称及顺序基本一致,其他科目至少一级科目一致,主要辅助核算设置尽力统一,方便高效生成合并报表,以及便于日后的数据攫取、分析与统计,有了统一的科目体系,就便于比较不同部门之间相同项目的执行情况。
第二阶段:在第一阶段实现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流程中其他环节实现信息化,优先考虑资金和资产管理的信息化,包括合同管理、固定资产管理、资金管理,实现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加强资金的集中管控和运作。最后实现全面预算管理、成本费用管理、业务财务一体化、内部控制管理、决策支持的信息化。
四、会计信息化建设可行性分析与管理实施
实现监狱会计信息化建设,从技术角度看是可行的,省局以及各监狱的局域网均可并入政法网,各单位都是使用“用友财务软件”,可通过升级软件版本以实现各单位财务账套数据库一致,这样就基本符合会计核算数据集中的软硬件技术基础。本人认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应该是“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在会计信息化的规划和建设过程中要做好以下工作:
1.把握好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一前提和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信息化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构成和载体。只有通过财务管理标准化和规范化,建立科学合理的财务核算流程及集团财务集中管理与监控的模式,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才能实现全集团财务规范统一、核算口径统一、信息采集来源统一,保障基础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
会计信息化工作首先必须关注并致力于标准内容和标准平台的建设,对核算主体、岗位、会计科目、责任中心、资产分类编码、业务种类分类代码、产品分类代码等的编码进行统一和规范,并研究制定了具体的贯彻实施办法,保证标准规范得到有效执行,为实现财务业务管理一体化奠定了基础。集团企业财务信息化系统不同于传统的核算型软件,还要求集团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建立健全会计核算制度、财务报表制度、内控制度、预算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资产管理办法等。
2.防止会计信息安全出现事故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计算机网络来实现集中化管理的,大量数据在网络上传输。会计信息数据库、计算网络等软硬件故障有可能会造成系统中断,会计数据丢失,由于全部数据是集中管理,及涉及影响面会很大。因此还要做好信息化建设相关管理制度与岗位职责的制定,明确数据备份方案、应急处理预案、系统管理分工、系统管理员操作规范及流程等,确保系统安全,以杜绝无意甚至恶意等行为造成的损失。
3.加大培养信息系统建设人才的力度
信息化系统的研究和操作都是由人来进行的,人才是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最根本问题。因此,要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必须大力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在信息化系统的建立阶段,需要兼备管理能力和技术能力的项目人员,这部分人员必须能够深刻理解企业信息化系统的内涵,担负信息化建设的规划、管理、组织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实施。在信息化系统的决策运用阶段,需要财务核心管理人员,负责会计数据信息分析工作。
参考文献:
[1]胡尔纲,陈健编著:《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基于中国邮政的案例研究》,《中国信息化管理》2010年19期.
[2]赵大河编著:《宜化集团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2010-03-11.
关键词:实验室;信息化管理;资源共享
1前言
在传统高校实验室管理中是以手工、纸质为主,如今已经很难满足海量的数据资源处理和师生的信息需求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实验室进行管理,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目前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大多存在功能单一、设备重复率高、实验过程不完善等问题,如何做好实验室的信息化改革,创新实验室的管理体制,更好地使用实验室是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亟待研究的问题。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创新能极大地提高学校科研、教学和创新水平,对学校与师生的长远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2实验室管理现状分析
2.1功能过于单一
由于学科的限制,当前大多数高校的实验室都只对理科生开放,即便是理科生也不能随便使用实验室,学生要想使用实验室必须有教师和所在学院的同意,并向实验室的管理部门进行申请,申请流程复杂困难,阻碍了学生对实验室的正常使用。每学期只有极少数的课程在上课期间使用实验室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室逐步成为了单纯的授课用具,限制了高校实验室存在意义。更有甚者,有些高校建立实验室只是为了申请到某个科研项目或科研课题,在申请下来之后实验室很少有人使用,实验室随之就被空置下来,不能发挥正常的作用。实验室造价昂贵,维护也需要一笔不菲的费用,如果造出来只有一两种功能,其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2.2设备重复率高
一般在高校不同的院系都有各有侧重的实验设备,例如生物学院要有显微镜、培养皿等实验器材,化学学院则需要烧杯、酒精灯、试管这一类的实验器材,物理学院需要天文望远镜等实验设备,不同的院系根据自身教学科研的需要购置实验器材,这使实验器材的重复率相当高。这种问题的导致的结果是实验设备的过度重复使之只能为某一学院服务,极大地降低了实验室的使用价值。
2.3实验过程的不完善
前文曾提到很多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仍以手工和纸质为主,这种管理模式使得实验者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还要进行实验数据的记录,一心二用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再有这种管理手段需要实验者手动操作一切工作,包括记录数据,制作报表,效率极为低下。另一个问题就是在实验中存在一定的危险性,手动操作会酝酿出很大的危害。
3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分析
当前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给实验室的管理模式的改进带来了新机遇。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背景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改革项目应运而生“,卓越计划”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促使着高校实验室信息化改革的进一步加快。所谓信息化管理,就是根据网络对信息高效整合的特性,将计算机与互联网引入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之中,通过投入最小的人力财力来实现实验室管理的最高效率。计算机与网络将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情况统一到一个数据库内,记录并保存实验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对实验过程中危险性进行评估,将各类实验数据和资源进行共享,来提高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最高水平。
4信息化背景下实验室管理目标
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模式目标是努力实现实验室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以此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以此更好地服务教学科研工作的实施,更好地促进实验室使用价值的提高。传统实验室的管理手段存在功能过于单一、设备重复率过高、实验过程的不完善等问题。但如果将信息化引入实验室的管理之中,这些问题将迎刃而解。高校实验室要负责实验教学、辅助科研等任务,做好信息化管理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但要做好信息化管理模式改革需要高校实验室在软件、硬件上进行变革,变革的第一步就要确立正确的目标,具体如下:第一要正确理解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内涵,打好理论基础;第二要构建完善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对实验室的数据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以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提高其服务水平,让实验室的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第三要不断收集实验信息资源,充实实验室信息数据库,并做到资源共享,推动高校学科建设、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发展。
5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具体实践
5.1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模式的改革首先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这要打破以往的管理模式和实验室教学方式,让实验室管理向着“信息化、开放化”发展,建立包括实验教学管理、日常信息管理、实验设备管理和信息资源共享四个模块。实验教学管理模块要对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过程进行全程控制;日常信息模块管理要对实验室的基本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并适时在网络上推送实验室各类信息计划,形成资源共享、信息互动的局面;实验设备管理模块是将实验室所有设备进行统计,全面统筹实验设备的采购、入账、日常使用和报废,了解实验设备的实时情况;信息资源共享模块是对实验室各类资源数据进行保存共享,提供给学校广大师生。
5.2改革管理模式
实验室的管理要突破原来的手工、纸质化管理,对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分析都通过网络完成,保存并上传至网络数据库中,这一方面减少了实验者在实验中进行实验记录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实验数据的共享。实验室的管理部门要全民引入信息化管理模式,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对实验室进行自动化、规范化管理,实验室存在的目的是培养研究型人才、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科研空间,实验室的管理部门要牢记这一点,并利用信息化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学习科研环境。
5.3加强规范化管理
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推行为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条件,而规范化管理能更好地推行信息化管理的开展。实验室要针对教师、学生、后勤等不同群体制定不同的规章制度,通过网络系统建立实验室门禁系统,并制定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的行为规范,规定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并通过网络系统给学校师生,要求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严格遵守,管理者也要进行严格监督。不仅如此,还要运用信息化手段更新已有的规范制度,比如运用硬盘保护卡保护实验室计算软件,做好网络维护。通过计算机和网络将各类管理制度确定下来,对实验室进行规范化管理。
5.4统一采购实验室设备
实验室的各类实验器材价值昂贵,是重要的学校资产,有必要对实验室设备的采购问题进行详细说明。依据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平台中的实验设备管理模块对实验设备的采购进行统筹安排。首先统计各院系对实验设备的需求状况,利用计算机对各项实验设备的需求进行统计,分析以往实验设备的使用率,重复的实验设备要增加采购量,使用率低的实验设备要适当减少采购量,提高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并降低不合理的支出。通过对实验室管理模式的信息化改革,能有效提高实验室的管理效率,提高实验室的服务质量,对满足学校师生的科研教学工作需求、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长效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今是一个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渗透到各行各业之中,高校实验室也要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用信息化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促进实验室管理的高效长久发展。
作者:余春英 周香凤 单位: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高原.信息化背景下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117.
[2]葛日波,,王颖,李梦梦,林敏.以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01:15-18.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5-0636-02 中图分类号:R 44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5.048
目前,有很多医院的临床实验室,在门诊检验报告单发放上还存在较大问题:有的集中放在门诊某处,由患者简单报出姓名、检验项目等信息后由工作人员发放;有的甚至分类或不分类就直接放在各个实验室门口,由患者自己查找领取;加之有时一个患者会有多张检验报告单,工作中经常发生报告单的漏发、错发、误领、冒领甚至丢失,临床实验室就需要补发报告单。这些不仅增加了工作量,同时也造成资源浪费;而且在患者盲目查找和翻阅的过程中,影响了就医秩序,存在泄露其他患者隐私的可能;最重要的是这种检验报告单的非规范化管理,大大降低了患者对医务人员的满意度,成为加重日益紧张医患关系的一个潜在因素。抱着对患者和社会负责的态度,我们尝试设计并使用复写式检验申请单。
复写式检验申请单的设计
设计复写式检验申请单,首先包括常规的患者信息、标本信息、临床实验室名称、申请医生签名、检验项目详细列表,另外还应包括预约领取报告单的时间和地点。正联正面及复写联反面图例如下:
复写式检验申请单的使用
1.复写式检验申请单的发放 除采集时间、采集人签名及取报告单时间外,申请单上各项由临床医生填写;采(收)集标本时,工作人员要仔细核对申请单上的患者信息、检验项目,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采(收)集,注明标本采集时间,签名后,填写并告知患者取报告单的时间;最后将正联随患者标本送往临床实验室,复写联交给患者保存。原则上,临床医生开具申请单时,一个临床实验室对应一份标本和一张申请单,如遇一张申请单上项目在不同时间出报告的情况,采集标本处的工作人员应按最长时间填写。
2.检验申请单复写联的回收 患者或其委托人,按照复写联上领取报告单的时间到领取地点,将复写联交给工作人员,由其负责查找并发放检验报告单,复写联收回后统一保存。如果患者在同一取报告单地点有多张检验报告单,未能一次性领取的,可由患者或其委托人在报告单管理登记本上签字注明;如丢失此凭证,患者或其委托人需联系临床医生,由其在报告单管理登记本上注明原因后签字领取;逾期一个月未领取,需要患者或其委托人直接与相关临床实验室联系。
讨论
原始检验报告单,因其在检验内容和发报告时间上的不可替代性,对于患者、临床医生、临床实验室都具有极其重要的诊疗和法律意义,我们应给予足够的重视,谨慎制定并严格落实规范化的管理制度。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医学检验的内容和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有些项目本身就涉及到医学伦理;另一方面,社会法制化建设的不断进步,使得人们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很多涉及性病、传染病、遗传病、不孕不育、试管婴儿、亲子鉴定等方面的检验,如果缺乏严格的检验报告单管理制度,在患者的盲目查找和翻阅过程中,一旦发生隐私泄露的现象,就有可能加重医患矛盾,引发医疗纠纷。有些实验室采用条形码技术,可以打印出回执单交予就诊者作为领取报告的依据[1];有些实验室采用检验项目清单机制,由工作人员收集标本后填写交予就诊者作为领取报告的依据[2]。这些都是比较有效的方法,前者标本与申请单对应性好,但对医院与实验室的信息系统要求较高,中小规模医院的实验室普及难度较大;后者方法简单,在中小规模医院的实验室也可以实施;然而,不论回执单还是检验项目清单,都需要工作人员另行打印或填写,难免会出现与原始申请单上的信息不完全相符的现象。
我们所使用的复写式检验申请单,不仅具备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的优点,还可以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基础上避免以上缺点,最大程度保留了患者的检验申请信息,明确标注了领取报告单的时间和地点,免除了患者因忘记检验项目、领取报告单的时间、地点等所带来的困扰。以复写联作为患者领取检验报告单的唯一凭证,能够有效避免报告单错发、漏发、误领、冒领甚至丢失,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医疗资源浪费。复写式检验申请单的使用,可以作为检验报告单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之一,优化了就医环境和诊疗秩序,增加患者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了医疗服务的综合质量,利于改善日益紧张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钟步云,杨大干,杨荣伟.条形码技术在临床实验室中的应用[J].临床检验杂志,2004,1(1):63-65.
关键词:规范 计量认证 管理
随着质量管理体系的推进和运行,逐步增强了全员的质量意识与管理意识,明确了各项管理职责和工作程序。明确了不符合工作的控制要求,为客户提供了“公正、准确、规范、满意”的服务,促进了实验室全方位的规范管理。笔者结合计量认证管理工作实践,浅谈计量认证工作规范化管理的重要作用。
1 加强规范管理是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本所主要承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下达的药品质量抽验计划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实施方案核定的药品抽验任务,同时还承担着为行政监督提供科学依据的职能。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检验数据是否准确,能否溯源到国家基准,出具的报告是否有法律效力,是否得到社会的认可,直接涉及到实验室的生存和发展。依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其质量管理体系中《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先后进行了四次改版,尤其是2007年最新版的推出和运行,各项管理不仅更结合工作实际,同时促进了业务管理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1]。通过取得计量认证(复审)资格到现在的16年间,在完成各种药品检验几万次的情况下,无一例检验质量纠纷、无一例客户投诉,保障了人民群众用药安全。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使我所的工作杜绝了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使各项工作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规范化的管理,为单位的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 加强规范管理是促进各项工作有效运行的需要
《质量手册》是计量认证实施管理体系的灵魂,质量体系的运行就是执行质量手册文件、贯彻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保持质量体系持续有效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手册规定了承担质量管理工作的各个检验科室职能、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形成了互相配合、协调的局面,为运行过程受控奠定了基础:手册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作环境做出了规定,为体系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手册对于协调各个部门之间关系起到了相互制约,杜绝相互推诿扯皮的功效,对质量活动的顺利运行起着积极的作用:手册通过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现行质量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进行评价,从而形成不断实施监测质量体系改进的自我完善机制。
3 加强规范管理是对实验室法律要求的需要
建立质量体系就是按系统学的原理对实验室的各检测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实验室组织机构的设置是否满足工作需要: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是否完善;认证(审查)认可(验收)检验项目有无超范围检验:检验人员是否具备检验资格:仪器设备采购、验收、使用、维修、维护、报废管理是否到位:抽样、检验方法流程是否严谨;实验室检测环境是否满足工作任务的需求:各项实验记录保存是否完整:实验室检验活动中出现的不符合工作程序是否控制有效,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流程是否得到了全面有效地控制。
4 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是以目前国际通行做法为基础的,结合执行国家药监局颁布的《药品检验所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试行)》,使实验室管理逐步与国际接轨[2]。在计量认证规范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树立为人民健康负责精神,始终把维护群众健康放在首位:进一步树立科学检验的技术模式,把科学证据作为监管决策的基础:进一步树立促进提高目的意识,克服“就检验而检验”的传统观念: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思想贯彻始终,以公正、公平、真实、可靠的信誉对待每一位客户,以优质服务取得客户信赖,真正建成具有公信力的技术监督检验机构。通过实验室规范化管理,促进药检工作检测能力和管理水平。
5 计量认证在实验室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作用
药品检验是由国家设立的具有第三方公正性质的质量检验机构,也是国家对药品质量实施技术监督的法定机构。按《计量法》及《计量法实施细则》的规定,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必须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的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目的是要监督考核质检机构计量检测工作质量,促进质检机构提供可靠的检验数据,保证计量检测数据一致、准确,保护国家、消费者和生产者的利益,提高质检机构工作质量[3]。树立药品检测工作的信誉。因此,只有取得计量认证资格,检测机构才能迈进开展法定检验业务的门槛,为社会从事药品检测服务:只有取得计量认证资格,对社会提供检测数据才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力:只有取得计量认证资格,才能保证各项检验数据的计量标准的量值准确可靠,达到量值全国统一,使量值可溯源到国家和国际基准。
实践证明,通过计量认证规范化的管理,不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了药检工作水平,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实现管理和技术上的统一,使质量管理活动进入良性循环有效地规范管理。
参考文献
[1] 卢波.切实改进和完善计量检定工作 中国质量技术监督,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