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公司实验室管理规章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混凝土;实验室;管理
混凝土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根据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标号、塌落度等指标,准确为施工提供水泥、砂、石子的配合比例,水灰比,及添加剂(主要是减水剂)的合理配比。
对混凝土的各种材料的国标(行标)要求及材料性能,积累经验,根据材料情况准确预测不同标号、塌落度的混凝土的配比情况,指导员工进行配比实验。 对实验中的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出现数据异常情况时能很快分析出原因,指导员工及时纠正。 对施工现场出现的混凝土施工质量问题,应该有较准确判断能力,并能指导纠正。
1加强成本控制
水泥和外加剂在整个混凝土原材料组成中占重要位置,也是价格最高的两种材料,要做好成本控制首先就要从这两种材料入手。我们在选择这水泥和外加剂时始终以保证产品质量、性能稳定可靠、成本可控性强为原则,综合考虑最优性价的产品。通过严格的试验检验程序后优胜劣汰,将得出的数据及时上报公司领导,为公司领导在选择供应厂商提供了参考依据。
(1)外加剂。在外加剂选择上从以适应我司使用水泥特性的角度出发,在前期送样的几十个外加剂中样品中精挑细选反复试验 ,坚持在同等价格的情况下比质量,在同等质量的情况下比价格的原则,确定了正式投入使用的产品。
(2)在配合比确定过程中借鉴同行数据但不校仿同行数据,通过在反复论证的过程不断创新工艺优化配方,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厉行节约,从优化后的配方来比较当地同行业同等级配合比每方减少水泥用量5-10公斤。
成本控制工作是增加盈利的根本途径,是抵抗内外压力、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所以成本控制对我们而言将是一项任而道远的长期性工作做好成本控制工作。
2加强实验室管理措施
2.1积极参与行业学术交流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渠道,了解和掌握国内外先进技术动态,搜集相关技术资料。同时积极组织优势技术力量,从实际出发,以本公司现有的原材料为基础,通过拌制试配小样,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进行反复论证和试验。争取为生产线提供更经济、更优质、更先进的配合比。
2.2坚持“三不”原则
继续坚持“不接受不合格材料,不储存不合格材料,不生产不合格产品”的“三不”原则。制定更完善,更严格的检验制度,严格控制各种原材料质量。对进场材料按规范要求及时进行检测,做到无漏检、错检。保证用于生产的材料合格率达到100%,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拒绝进入公司料场。同时,积极与材料部沟通和协条,尤其做好对连续生产的大方量混凝土的原材料的准备和储备计划工作。加强与材料供应商的沟通工作,力争让原材料在进场前便处于监控中。
2.3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作好各部门的技术指导工作
(1)以人材培训为重点工作之一,不断强化培训手段和机制建设,制定全年培训计划,力争全员外送培训率达到90%以上的目标。做好新员工培训、帮带工作,对工作积极、业绩突出的老员工给予上报提拔和奖励。同时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工作”鼓励大家充分利用工作间隙加强学习和实践,努力建立起学习型工作环境。
(2)以机操室为重点,加大对各生产环节的质量监控力度。由于公司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公司大多员工以前都未接触过混凝土行业,虽然经过公司培训后能操作设备完成生产,但对混凝土相关基础理论知识还比较欠缺。我室准备不定期的对各部门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培训。例如给机操室讲解和易性、坍落度、砂率等性能指标的概念,以及各项指标在施工和混凝土强度的形成中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其在生产过程中能有意识的去主动控制、调试设备,使生产出的混凝土符合施工要求和质量要求。对材料部说明砂石水泥等原材料的常规验收标准以及对有疑问的材料的处理原则;进一步加强与前场的沟通交流,及时将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砂率等常规指标向前场泵机操作人员作讲解和传递,以确保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2.4加强内部管理,进一步建立健全内部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工作制度细化到岗位,细化到工作流程,落实责任到人,奖惩分明,切实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四凡制度”。根据公司特殊生产情况实行的倒班工作制度,制定具体工作流程,前一工作班组要对后一工作班所交接的工作负责,后一工作班组监督前一工作班组的完成,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切实做到督促各项制度的贯彻执行。
2.4.1见证人、取样人岗位职责
(1)见证、取样人员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有法定责任;
(2)及时对进入现场的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砂、石等原材料按国家标准进行抽样,见证人可在旁进行见证或指证;
(3) 应随时查看混凝土拌制过程中计量情况是否正常,是否按配合比执行,混凝土抽样数量应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取样后交试验人员按规定制作试块;
(4)取样后及时填写取样单。
2.4.2保密制度
(1) 为了加强各环节的保密工作,保护受检企业的正当权益,保持检测工作的公正性地位,特制定本制度;
(2)属于保密范围内的文件资料、检测报告或检测数据,在上级未公布之前,或未经委托方和受检测企业同意,均应保密,不得向外扩散;
(3) 抽样人员接受抽样任务后,应切实做好保密工作,不得事先向有关企业部门透露抽样消息,防止抽样缺乏代表性的虚假样品;
(4)样品测试过程中,为加强保密工作,非试验人员禁止进入试验室,在有受检企业参加调试的试验中,受检企业之间应相互回避;
(5) 试验室内部会议,或者检测组内形成的意见决定,不得随意向外透露;检测数据除受检企业外,非经正式渠道,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向任何部门泄露;
(6)为保护受检企业的权益,对受检单位提供检测用的技术资料和设计文件,试验室负责保密,仅供与检测工作有关的人员检测时使用,其他任何人不得使用或复制。检测验收后,检测人员一般也不得索取或复制;
(7) 试验室一切工作人员均应遵守保密制度,如因不执行而造成不良后果时,应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并给予必要的处分。
2.4.3事故分析及报告制度
(1)凡是被检样品未经检测受损坏,检测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和检测程序,仪器设备损坏,检测数据不准,漏检项目,技术资料被盗丢失、泄密以及预料不到的事故和人身伤亡等都为事故;
(2)事故发生后,发现人或当事人应立即停止检测并报告室主任,说明事故情况,查清原因,备案处理;
(3)事故责任者应实事求是地填写事故分析报告,说明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经过、旁证,事故的性质和原因。由室主任签署初步意见报上级有关部门;
1.对实验老师的要求。
(1)实验小组的作用。
指导实验的老师组成一个小组,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要求,选订适合的实验教材。如果没有合适的实验教材,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自编合适的实验讲义,学生人手一册。每个实验要求不同,有的实验需要制表,有的实验结果数据处理时需画图处理数据。实验教师根据每个实验,制定实验报告模板,统一实验报告的格式,均人手一册。每个实验指导老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教学水平。每个实验开始教学前全体指导实验的老师要集体进行预实验及备课,通过预实验,掌握实验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合理安排实验各环节的时间,如讲解时间、实验时间、讨论时间等。集体备课时,要对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充分的估计,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对于特殊的班级、特殊的学生,应特殊考虑,比如少年班的学生年龄较小,思想活跃,猎奇心强,个性鲜明,喜欢主动大胆地去尝试,这样,对于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应有全面充分的考虑,并有相应的预案。集体备课有统一的教案,规范统一每个实验的实验内容,讲解讨论的内容、示范操作内容、提问的内容。每个实验都制订了实验规范,对实验操作各个环节、实验报告的各部分得分点统一评价。实验后或下次实验集体备课时在集体备课教案上加入实际实验的时间、存在的问题、处理意见以及建议等,逐步完善实验。实验室人员要严格按照实验大纲、实验项目、实验时间排课。
(2)实验内容。
结合理论课学习内容,按照本门实验课的教学目标、实验大纲、实验小组拟定实验项目,实验项目大多数相对稳定,同时新增与学科发展前沿有关的实验内容。实验课中还利用了我校新建的仿真模拟实验室,仿真实验是化学实验教学的一种崭新的实验教学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可以让学生涉及更广泛、更加大规模的实验经历,同时在实验中可以进行大胆的尝试,允许失败,可以实施在实际实验中绝对不能有的操作,体会在实际中的不当操作的伤害性,得到震撼和警告,从而严格杜绝实际实验中的危险错误操作。对于课前预习,采用网上答题预习,使学生对实验的原理内容有基本的了解,有疑问带着问题做实验,从而有的放矢,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3)做好实验课前后的工作。
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课前应提前到实验室,熟悉实验室的整体布局,水路、电路设置,通风设备、废液回收地点,实验试剂、器材摆放情况。实验时每个班分成若干实验小组,一般一人一组。实验台的打扫整理也是实验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实验后学生打扫实验室,保证实验室和实验前一个样。指导老师检查每组学生实验数据,在实验原始记录上签字,学生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教师认真按实实验规范批改、评定。
(4)实验课件的制作。
实验课前的讲解,除了传统的教师学生面对面讲解外,对于实验的演示,由于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教师演示时由于学生较多,看不清教师操作,我们对于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部分、仪器使用部分还拍摄了视频片,上传至实验中心网站,这样学生观察得比较清楚,而且还便于学生多次观看。
(5)实验考核。
实验课承担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基本实验技能的任务。考试是检验实验技能的必要手段。实验成绩由几个部分组成:实验操作考核成绩,实验课笔试成绩,平时实验成绩。每学期实验课结束,进行实验操作考核,考核本门实验的基本操作、仪器使用;进行实验课笔试,采用开卷形式,考核学生独立处理实验问题的能力。操作考核、笔试成绩均作为实验成绩的一部分,再加入平时实验成绩,作为实验课总成绩。
(6)开放实验。
一般高校的实验室大多是服务本科教学需要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室,功能单一,而且实验教学手段落后,教学内容简单,在当前形势下已经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培养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开放管理体系,实验中心设有开放实验室,创造一个开放式的实验环境。增添新内容,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允许学生自选课题,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实验平台。鼓励学生课外科技创作,激励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仪器设备使用率的同时,又能带来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对学生的要求。
(1)学生在实验前必须书写实验
预习报告,熟悉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仪器的使用、试剂的使用处理。如果有疑问带着疑问听课,在实验过程中疑问就会解决。示教过程中要认真听讲,仔细观察,实验中仔细操作,如实记录实验数据,保持台面地面的清洁卫生。实验后清洗干净本组实验仪器,打扫台面地面,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后写出实验报告。
(2)低值易消耗仪器管理。
实验中心制订了消耗仪器管理办法。实验室是学生学习实验技能的重要场地,为学生提供实验平台,允许每一位学生在实验期间有正常的仪器消耗,对于过多的仪器损坏应照价赔偿。
二、实验室管理
1.实验室制度。
实验室管理制度是实验教学工作正常运转的根本保证,只有建立严密、科学的规章制度,才能为实验室各项工作规范化提供有力保证,保证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全和有效运行,确保实验室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才能使实验室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据可查,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职责严明,分工明确。有了规范的规章制度办事,抓好落实,积极督促,严格执行,使这些制度在实验室管理中发挥作用。实验中心制定了完备的实验室制度:《实验室基本信息统计制度及工作档案管理制度》、《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低值耐用设备及工具管理办法》、《实验设备及器材借用损坏丢失赔偿制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安全制度》、《学生实验制度》、《物资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制度》、《化学实验室规则》、《实验室学生实验管理制度》、《学生实验制度》、《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化学教学实验中心考核制度》、《实验课程须知》、《化学实验课成绩评定办法》等,制度是规范的保障,在制度的指导约束下,实验教学有序进行。
2.实验室安全。
化学实验室的工作,与化学试剂、仪器接触较多,实验室安全是第一大事。实验室人员要非常熟悉每个实验的原理目的、每台仪器的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清楚每种试剂的性质,实验室试剂要造册登记,专贮于试剂库,出入均有登记,危险品专柜保存,剧毒药品专柜双锁双人管理。学生每学期第一次进入实验室前要进行安全教育,学习实验室安全制度,进行火灾演练。实验室配备了灭火器、沙箱、防火毯、医疗箱,防止意外事故发生。每次实验后关好实验室门窗,水电源。
3.仪器设备维护。
实验室人员实验前要对仪器进行调试,保证仪器良好运行,健全仪器管理规章制度,对有小故障的仪器及时维修,对小型仪器应有备用仪器以供正常的实验教学需要。对不能运转的仪器及时联系生产商维修,每学期末要对仪器进行一次彻底维护。大型仪器做到专人管理,专人操作,定期检查和维修,面对校内及社会开放。充分利用仪器,真正做到合理使用,提高设备完好率和使用率。
4.废液管理。
关键词:ERP;实验中心;联合
ERP沙盘模拟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对抗性于一体的企业管理技能训练课程。受训学生被分成若干个团队,每个团队由若干个学生组成,每个学生将担任总经理、营销总监、生产总监、财务总监、供应总监等。每个团队经营一个拥有销售良好、资金充裕的虚拟公司,连续从事4—6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活动。通过直观的企业沙盘,模拟企业实际运行状况,内容涉及企业整体战略、产品研发、生产、市场,销售、财务管理、团队协作等多个方面,让学员在游戏般的训练中体验完整的企业经营过程,感受企业发展的典型历程,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在短短两天的训练中,学员将遇到企业经营中常出现的各种典型问题,他们必须一同发现机遇,分析问题,制定决策.保证公司成功及不断的成长。
在这种体悟式的课程中,教师的作用十分独特,他不再单单是讲解者。而在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调动者、观察家、引导者,分析评论员、业务顾问……
调动者:为了让学员能充分投入,在模拟操作过程加深体验,教师在课程中担任多个角色,为学员创造逼真的模拟环境。如:代表股东的董事会提出发展目标;代表客户洽谈供贷合同;代表银行提供各项货款服务-代表政府各项经营政策等等。
观察家:在课程进行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每个学员在模拟过程中的表现,判断哪些知识是学员最欠缺的,并根据学员的特点选择最有利于其快速吸收并应用讲授方法。 这种独特的,切实关注学员收获的教学方法得到了以往学员的高度赞扬。
引导者:由于该课程中一半以上时间是学员在进行模拟操作,大多数学员都会把模拟过程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并且会把实际工作中的一些经验方法、思维方式展现出来。教师会充分利用这些机会,帮助学员进行知识整理,井引导学员进入更高层面的思考。
顾问:由于学员们具备不同的行业、经验、知识背景,兴趣点和兴奋点有所不同。所以“ER P模拟对抗课程”摒弃了按照固定的程序、灌输特定理论或是教授特定工具的教学方式。教师的角色更倾向于顾问。教师不仅局限在课程中触发学员的学习兴趣,还要提供必要的建议,讲解理论知识和软件应用.并进一步根据学员的需要,帮助学员系统接理已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解答由课程引发的关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在ERP实验室的运行管理中,重点需要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 管理体制,机构
实验室实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主管全校实验室工作,各学院由教学副院长主管本院实验室工作。学校教务处是主管实验室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任务是协助主管校领导会同学院做好实验室的规划、建设、评估检查以及宏观管理工作。
2 人员管理
实验室工作人员包括:从事实验室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实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
依据实验室的规模和性质.实验室应配备足够的实验技术人员,其主要职责是:
管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傲到物、帐相符,
维护实验室设备和环境清洁整齐,做好实验室的卫生和安垒工作。
做好每次实验的准备工作,包括样品的配制和仪器的准备等。
实验室工作的教学人员,还须承担以下工作:
制定实验室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编写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材和实验教学指导书,
负责新的实验教学设计方案,并组织实施;
3 设备.用品管理
实验室仪器设备、低值易耗品、材料等物资的管理,按学校有关管理制度执行。
4 信息管理
实验室必须做好实验室档案管理工作,保留近五届学生的实验报告等资料。
实验室要实行科学管理,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要采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物资、经费、环境状态等信息进行记录、统计和分析,及时为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提供实验室情况的准确数据。
5 安全管理
实验室要根据本实验室的任务,健垒安垒防范管理制度。落实“三防”(防火、防盗、防事故)责任人,配置必要的安垒防火设备和器材,并定期检查,及早消除各种险情隐患。
实验室要加强对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品的管理,设立专库或专柜存放,并指定专人保管。领用时在量、时.人、用途等方面严格把关,不得任意领用、借用或转让。管理人员不得将钥匙转让他人保管.其他人也不得借用或另配钥匙。凡在实验室进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产品的试制或试验时,必须经过有关学科专家的充分论证,设计应急措施,报相关主管职能部门审查。主管领导批准后方能进行。
6 基于校园网.拓展试验资源
统一协调管理各学科教学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形成相对独立于各学院的教学实体,最大限度地实现包括人、财,物等方面的资源共享。在管理体制中,打破传统的小而分散的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建成一个面向全校的实验大平台。
建立校一级实验室管理机制,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大学科实验中心。直接参与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对实验室的需求和运行有充分的了解,可以合理安排建设资金。在实验室教学的管理上既强调了实验课程的相对独立性,又可以保持与学院之间在实验教学方面的有机联系性。根据我校专业和学科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把学科相近的实验室先集中合并,成立公共计算机和语音实验中心,拟合并各单独的财政,税务、会计和金融实验室为大学科综合实验中心,成立信息和网络实验中心等.在管理体制上边实践,边研究,力争使我校院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关键词:实验;实践教学;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顾亚凤(1966-),女,江苏泰州人,金陵科技学院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甘黎明(1979-),女,湖北公安人,金陵科技学院园艺学院,讲师。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项目编号:2011JSJG166)、金陵科技学院教改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0JGXM0203)、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FDY10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4-0130-02
教育的产品是人才,没有合格的产品就失去了市场竞争能力。为培养高素质人才,适应新时期需要,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敢于创新、大胆实践,探索建立新的实践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使培养出的人才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笔者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六方面对深化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
金陵科技学院是新型应用型本科院校,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和市场发展的需要,首先确定了自己的培养目标不是培养理论型、学术型和科研型的人才,而是培养从事基层实际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其次教师必须结合培养目标的要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培育模式,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清除过去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学、轻实习指导的传统观念影响。既要坚持教书育人,又要注重能力培养,把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将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把“教”、“学”、“用”融为一体。如专业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直观教学、现场教学、生产实例教学等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加强学生实际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最后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践观念,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激发学生实践和创新的欲望。
二、根据社会需要,优化教学计划,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
本着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体现专业特点、妥善处理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关系、妥善处理知识与能力关系的原则,强调突出动手能力,大胆改革,重新修订教学计划,压缩理论教学时数,大大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时数。把教学计划分为理论性教学计划和实践性教学计划两部分,改以往实践性教学是作为理论性教学附属物出现的现象,单独制订。在实践性教学计划内部,落实实践性教学各个环节的时间,明确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便于组织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检查和考核。明确规定教学实习和专业实习的时数、次数。
实践性教学须建立一个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首先,要从本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出发,依据各门实践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起逐步深入的实践课教学体系。其次,进行全过程的实践技能训练,一般有教学性实践、生产性实践、社会性实践等,由浅入深,不断深化。再次,每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都要有培养目标、训练要求、考核方法、考核标准等具体规定。最后,要尽量做到早实习、多实习,三年、四年实践不断线。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进程的具体要求,组织学生多次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学生获得专业技能的初步训练。
三、改革实验内容,加强实验室建设和实验课考核
实验室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摇篮。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探索、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和自我教育能力。因此,加强实验室建设十分必要。
必须加强实验室软、硬件建设,强化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完善实验室功能,改革实验内容,提高实验室的利用率,使实验室真正成为教学、科研和生产服务的主阵地。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对原来的实验项目进行精选、提高,取消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多设计新颖的能激发学生创造兴趣和充分调动学生创造思维的综合性、研究性实验,对学生进行严格系统的实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为扭转学生重视理论学习、轻视实验课的不良倾向,可大力加强和改进实验课考核。改革实验考核办法,从以笔试为主转变为以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为主,从而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独立操作的能力。安排一周时间整天开放实验室,由学生自选实验,用抽签的方法进行实验考核,既考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考实验原理和数据,从而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四、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采取开源节流,适当压缩行政经费为实践性教学活动提供必要的经费保障来建立稳固的校内外实习基地。实习基地是实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基本途径,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中起着关键作用,校内实习基地是学生进行真实情景模拟的场所,是向社会实践过渡的桥梁。根据培养目标和各专业的特点,多形式、多渠道、多方位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实习,保证教学实习顺利进行。如在教学实习时,要求食品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学校食品厂,亲手加工制作烧鸡、皮蛋、酸奶等食品,使学生直接参与从原料的验收检验、产品加工制作过程的卫生管理到产品的检验、销售的全过程,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积极性、加深了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技能。指导学有余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课题研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迅速得到锻炼和提高。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还应与校园文化相结合,如在校内举办师生创作展览和各种课外研究、竞赛、活动等,以培养学生的广泛兴趣,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建立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校外实习基地是校内实践教学的延伸,是学生把学校与社会、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等方面有机结合起来的大舞台,是检验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场所。如在毕业实习期间,让学生带着问题到屠宰加工企业、肉联厂、兽医站、动物检疫所、防疫站、食品公司等单位实习,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并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巩固和升华;指导学生利用实习机会对本地区畜禽疾病的流行情况、企业的卫生状况、市场上动物性食品的质量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让学生自己设计某项实验并撰写实验报告或论文。这些带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的实习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他们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由于校内外实习基地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因此必须重视二者的“优化组合”,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在实践条件、环境、内容、方式等方面的互补作用,以提高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五、构建具有较强社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要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和基本技能,这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作为实习指导教师,既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技能,又要能发挥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的作用。多数青年教师缺乏社会实践经验,为改变这种现状、提高指导教师的素质,金陵科技学院采取了积极措施:以老带新,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派教师外出培训与参加社会实践,鼓励他们走出校门,开展科技扶贫、咨询、讲座等活动;尽量为教师创造机会参加各类学术交流活动;坚持企业挂职锻炼,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以此提高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使广大青年教师在授课中理论与实际联系更加紧密,指导学生实践操作也更得心应手,从而造就一支理论知识丰富、实践能力强、科研水平高、具有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六、建立健全实践教学管理机构和规章制度,加强实践性教学管理
建立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实现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目标的重要手段和保证。实践性教学环节必须正规化和制度化。学院各专业都有专人负责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协调、检查评估等工作;明确指导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制订学生实习的规章制度。整个实习可分为三个环节:实习前的组织动员、实习中的检查指导、结束时的考核总结。所有环节都应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实习教师要经常到实习单位检查学生的实习效果,征求实习单位意见,严把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质量关,防止学生实习走过场,确保实习达到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
高校实验室是理工科类专业必不可少教学和科学研究的重要阵地,也是学科发展的必要保证。高校实验室作为实验教育的重要场所,必然会涉及到不同种类的试剂,其中管制类化学品是高校实验中经常会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主要指的是易制毒化学品、易制爆化学品和剧。2005年国务院颁发了第445号国务院令,公布《易制毒化学品管理条例》,随后又进行了增补,共涉及3大类,32种易制毒化学品。2016年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0个部门共同了《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共涉及148种剧毒化学品。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第23条规定,公安部于2017年编制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名录(2017版)》,共涉及74类易制爆化学品[1-2]。这些管制类化学品若管理或使用不当,极易发生安全事故。如2018年北京交通大学“12.26”较大爆炸事故,就是由于现场存放有大量易制爆化学品———镁粉,最终导致事故的扩大,3名学生当场烧死。因此,管制类化学品的安全管理是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是保证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开展的重要手段[3]。
1化学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校专业的不断发展,科研领域不断深化,高校实验室所用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都逐渐增加,尤其是管制类化学品很多实验室都有使用[4]。近年来,各高校对管制类化学品的管理不断加强,也针对管制类化学品制定了相关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及办法,但由于涉及实验室数量广,研究方向复杂,人员繁多等问题,使得管制类药品的安全管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可以归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安全意识有待加强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虽然高校做了大量的安全管理工作,但仍有部分师生对实验室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安全意识淡薄,违规操作较多[5]。管制类化学品往往涉及到易燃、易爆、腐蚀,甚至是剧毒,这些特殊的化学品若不引起重视,会埋下安全隐患,如一些实验人员在使用管制类化学品过程中随意将其放置在实验桌上,暴露在空气中,使用过程中也不按照正确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和防护,还有一部分实验管理人员虽然长期使用此类化学品,但总认为自己实操经验丰富,不可能出现任何问题,最终在使用过程中操作上有所松懈,导致意外发生。这些情况都是因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一旦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在第一时间做到正确的处理。
1.2储存场所不符合要求
一些高校的化学品存放仍在使用传统的试剂柜,这类试剂柜仅适用于存放普通化学药品,有的甚至还是木制柜子,其安全性和安防性完全达不到管制类药品的储存要求。2018年公安部颁布了《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511-2018)在储存场所的分类,防护区域和部位,配套的安全防范设施等方面做了最新的防范要求[3]。多数实验室所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都有暂存在该实验室中的现象,实验室储存条件不达标势必给实验室的安全埋下祸端。此外,某些实验室随着科研方向的不断深入,实验室储存的管制类化学品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过期试剂也越来越多,这也给实验室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
1.3采购管理存在漏洞
现在有很多高校都严抓管制类化学品的采购,国家法律法规也明确规定在公安部门备案的管制类化学品,必须向有经营许可证的经销商购买。但仍有高校的部分实验室的老师和学生通过网购、电话等渠道向供应商购买管制类化学品。这种情况下学校层面很难监管管制类化学品的流通和使用,给实验室带来很多的安全隐患[6],然而一旦公安部门查到管制类化学品的供应商,就会根据供应商那边的购买记录倒查到学校相关人员,严重者甚至触犯法律。1.4使用过程管理不严很多高校都实行管制类化学品登记制度,也下发了管制类药品登记台账,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并没有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导致账目不符情况时有发生。实验过程中,部分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存放不规范,实验人员取用后未将管制类化学品及时放回试剂柜中,违规操作时有发生。甚至有部分实验室管理不够严格,实验人员可直接从实验室将管制类化学品带出,造成严重后果,如2013年复旦大学投毒案,某研究生就从实验室中偷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将其注入饮水机导致其室友中毒死亡。
1.5废弃物处置不合理
根据国家要求,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物必须委托有资质的废弃物处理公司统一回收处理,多数学校也出台了实验室废弃物回收的相关安全管理要求。但仍有部分实验室未按照规定执行,处理危险废弃物不规范,废弃物回收标签填写不清,废弃溶液随意混放,管制类化学试剂随意丢弃现象仍然存在,有人甚至直接将试剂直接倒入实验室下水道中,造成环境污染。
2化学实验室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的探索
2.1加强安全教育与准入制度
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多起工伤事故发现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约占事故发生的89.8%[7]。因此,强化安全教育是高校提升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方式,只有在一开始提升实验人员对管制类药品的安全意识,加强安全教育与准入制度,才能引起实验人员的重视。第一,加强实验人员的准入制度,实验人员进入实验室前应通过学校设置的准入安全教育,包括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手册、参加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进行实验方案的评估、通过实验安全知识考试等等。通过实验方案的评估重点了解所要开展实验内容中管制类化学品的情况,通过查阅管制类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MaterialSafetyDataSheet,MSDS)了解所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的危险特性、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等信息,掌握管制类化学品的储存条件和应急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工作;第二,开展化学品专项安全教育培训,包括化学品的防护知识、应急处理和自防自救教育,开展实验室事故应急演练,有效提高实验人员的安全自救能力。
2.2完善储存条件和场所
管制类药品不能一味禁止在实验室中存放,药品的运送和取用问题将使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异常困难,因此与其严格禁止实验室存放增加管理难度,不如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高校的管理制度进行场所认定,可分为由学校部门统一管理的管制类化学品仓库和由实验室自行管理的暂存柜,这两类不同的存放区域也应符合对应的安全管理要求。根据《易制爆危险化学品储存场所治安防范要求(GA1511-2018)》的要求对实验室储存场所进行检查、认定,配套相应的安防设施和安全防护设施,根据实际存储的管制类化学品的属性配备相应的防爆药品柜、酸碱存储柜、视频监控系统和通排风装置,且此类药品柜必须进行双锁管理,方能满足管制类化学品储存的条件。对于高校实验的暂存柜,可将实验室根据实验室存放或实验所使用的管制类化学品进行分级管理[8]。其中,涉及到剧毒化学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可定义为高度危险实验室,涉及到第二类易制毒、第三类易制毒和易制爆品可定义为危险实验室。对管制类化学品必须做到分类有序,标签清晰;固液、酸碱、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按要求分类存放,腐蚀性溶剂配有二次防泄漏容器[9],通过国家规定的储存场所条件和高校实验室的分级认定后,该实验室方有资格购买、暂时储存和使用管制类化学品,且管制类化学品的用量应受到严格管控,不超过实验室药品一周的使用量。
2.3建立管制类药品全过程管理机制
大数据时代,高校可依托网络科技手段,建立高校化学品管理平台,在平台上引入多家有经营许可资质的商家或厂家,对管制类化学品实行全过程管理。首先购买管制类化学品的教师必须先向公安部门进行备案,在向化学品管理平台上备案过的有相应经营许可资质的商家或厂家提出购买申请,由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和所在单位部门审核,学校管理单位和保卫处审批、备案,并通过公安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取得公安备案证明后方能通过正规渠道获得该试剂。购买后,使用老师必须依规进行管理,根据管理要求,剧毒化学品和第一类易制毒化学品应严格遵守“五双”管理制度[10],即双人领取、双人运输(其中一个必须是教师)、双人双锁、双人使用、双人记录,剩余不用或者过期的试剂或空瓶的处置必须按规定进行、双人签字确认。第二类易制毒、第三类易制毒和易制爆品分类存放、双人双锁,做好领用、使用和处置记录。实验开展过程中,实验人员必须精准称量,按需取用,在取用记录本上签字记录,并在化学品管理平台更新数据。为避免管制类化学品废弃物处置不当,这类化学品须由教师本人通过提前备案进行报废处理,对随意处理的实验室予以重罚。同时,严格控制管制类化学品的使用,尽可能少用或者不用,减少实验室安全隐患。最终回收的废弃物,分类存放,贴好标签,委托有资质的单位及时清理处置。
2.4明确安全管理职责
学校应积极推进建立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建设,建立“学校-学院-学科-实验室-实验人员”的五级安全责任体系。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作为一级责任人,学院党委书记和院长作为二级责任人,学科负责人作为三级责任人,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作为四级责任人,实验人员作为五级责任人,结合学校自身特征,建立健全管制类化学品管理制度,层层落实实验室安全职责,推动管制类化学品安全管理。根据“谁主管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10],确保管制类化学品的使用严格按照实际使用进行领取、使用并登记。学校相关部门和学院可根据实验室分级管理原则和认定结果,加强对相关实验室的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定期要求对管制类化学品库存进行盘点,做好相关使用登记记录。
园区中心规划400hm2,远离城镇,没有工业和生活污染。一是水质、土壤、空气洁净无污染,达优良等级,符合生态农产品生产的环境要求。二是淡水资源丰富,用于灌溉的水资源由通榆河引至王港河、疆界河,再由提水总站抽至场内灌溉干河,通过二级提水用于灌溉。三是防风林建设好,植树绿化比例高,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
2人力资源雄厚
全场现有总人口近4000人,在职2000余人,专业技术人员126名,其职称中高级15名、中级36名、初级43名。中心农科所建成后,依托公共科技平台,对外服务场所达到500m2,有实验室12间,涉及作物栽培、植物保护、土肥、气象等领域,培训场所面积200m2,可同时接待200人培训。
3农业生产状况
大中农场以稻、麦生产为主,年产水稻4万t、大麦及小麦3.5万t、杂交制种稻0.3万t,年生产销售稻、麦良种1.5万t。2009年开始,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园区的西瓜、马铃薯、葡萄等瓜果种植已初具规模,高效设施农业优势凸显。
4“四新”应用情况
农场年引进稻、麦新品种20个以上、新技术5个以上,年推广新品种5个以上,新技术3个以上。农场主推的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小麦“精种、扩行、降苗、调肥、保健”十字栽培技术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正向系统内及周边地区推广。
5组织机构健全
科技示范园建设得到了省主管部门和地方科技局、农委等支持,成立大中农场现代农业科技园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和副组长分别由集团公司董事长和分管领导担任,成立园区管理办公室,负责园区的项目管理资金投放、硬件建设等具体工作,制订严格的管理规章制度,规范职责权限,做到有规可限,有章可循,保障规化的落实。研发机构为江苏大中农场集团有限公司农业科技中心。产学研合作单位为扬州大学农学院、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江苏省种子站。
6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经济效益。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推广、新品种的使用,特别是以大田农作物种植示范区、设施农业示范区、苗木花卉示范区“三大载体”为建设内容的核心区以及农业龙头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区域现代农业迅速成长,提高示范区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是社会效益。通过现代生态农业高新技术的示范、推广与应用,产业园、特色园的建设,将带动沿海主导产业的领先发展,全面推进生态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促进农业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加快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应用,提高区域内农业劳动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增效、企业增收,从而为沿海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网络化开放式 web技术 设计与构建
一、网络化开放式管理平台设计
当前,国内许多著名的高等院校在实验中心建设管理模式上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尝试,但能做到真正网络化开放式实验室的高校却不多。我中心通过构建网络化开放式实验室管理系统,将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等新技术手段引入实验室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实验室的使用效益,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整个实验中心的网络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分为主服务器、数据库、实验管理和网络管理等软件,它们组成了最高的控制部分,负责各个实验室的控制与管理功能,校园网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能访问主服务器获取实验室信息,实现学生和教师进行预约实验,提交实验报告,对学生进行实验指导等诸多功能。实验室准入系统是网络化开放式管理的执行部分之一,主要为学生提供身份认证信息,提交主服务器,为学生分配实验台。为方便准确的识别进行实验学生的身份,采取了触摸屏、指纹机和读卡器这样的组合,既高效快捷,又避免了学生缺席或代做实验的问题,同时也利于学生在实验室自主实践,较好的体现了开放式实验室的原则。第三部分是实验室内部的网络化设计,根据主服务器反馈的信息,学生进入分配到的实验台进行实验操作,电源自动打开,实验进行中学生计算机自动记录实验数据,确保学生的实验数据真实有效,达到预期的实验效果。在实验结束后,随实验报告一并提交到主服务器中保存,供教师评阅。
二、网络化开放式管理平台的构建
我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管理平台是将microsoft公司的最新平台.net作为系统开发平台,基于asp.net技术开发web应用系统,后台数据库采用微软的sql server 2005系统。整个网络化开放式管理平台主要由实验预约管理系统、实验室查询系统和实验教学与指导系统三大部分组成,三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同时为方便应用和适应网络化需求,建立了示范中心的web网站,将以上三大系统融合在一起,实现整个示范中心的网络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的系统集成。
(一)实验预约管理系统的构建
1.实验室情况查询
学生通过输入或者选择实验日期,实验时段,实验室开放情况等查询条件,即可以查询出符合条件的开放实验信息,包含实验日期、时段,实验名称,值班教师,实验最多容纳人数,已经选课人数,以及尚可选择的实验台座位等等。
2.预约和取消实验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预约进行实验,一个实验只能预约一次,如果想重复做某个实验可以在实验完成后再次预约。学生如果发现已预约的实验时间和个人的时间安排有冲突,在实验开始前均可以取消。每名学生可以预约5个不同时间的不同实验,并且确定实验台座位,学生确认预约后,系统后台为学生保留座位。到实验时间时,学生只要通过实验室准入系统,或刷卡或通过指纹识别,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所预约的相应实验。
3.预约历史
学生可以查看自己已经预约了哪些实验,选择的实验在什么日期什么时段做,已经做过的哪些实验。在实验教学计划中有必做实验,也有选做实验,学生也可以在教学计划之外做自己感兴趣的实验项目。系统会提示学生哪些必做或选作的实验项目,以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不同层面的要求。
4.个人信息维护
学生可以修改自己的基本信息,包括自己的姓名,一卡通号码,班级信息,联系方式和登录密码等信息。
5.教师管理模块
教师管理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实验预约系统的维护、生成、,实验课程内容预约管理,学生预约实验的签到考勤管理,实验报告的评阅,实验成绩的管理等。教师管理模块将根据学生预约的实验项目内容,是一般的验证性课程必做实验还是学生选做实验,或是学生自主创新实验,安排具体的实验台座位。对于选做实验或创新性实验来说,教师需要审批学生提交的完整实验方案,安排实验人员,准备所需
器材等。
6.管理员管理模块
管理员模块主要是针对预约系统进行高级管理与配置,包括管理人员,整个预约时间,实验室(实验台座位),预约方式的管理等。如对网站注册的学生信息进行比较核对,审核通过后保存进入数据库中,以便学生能正常操作开放式实验平台。当某个实验室或某个实验台座位进行维护、调整或临时关闭时,管理员需要将此实验或实验台座位在预约系统中去除,结束后再开放预约。预约方式的管理也是一项重要功能,某个实验室要进行整个班级的实验,此时需要关闭个人预约方式,开放班级预约方式,由班长或课代表进行预约后,即可确定整个班级的实验时间,以供整个班级实验。
(二)实验室查询系统的构建
实验室查询系统是预约系统的辅助平台,与预约系统是相辅相成的构成部分。实现实验教学达到开放性、训练的系统性和学习的自主性的目的,解决了开放式实验室分配方式不合理等问题。由于本系统中所有实验室数据和人员数据都存储在数据库中,要想实时了解实验室的实验情况和人员的实验情况,就必须实时读取数据库信息,并且对外。
(三)实验教学与指导系统的构建
1.网络化的实验教学平台,包括使学生明确实践教学要求、大纲、计划和考核要求,同时还提供了相关知名教师教授提供的教学参考资料。
2.提供多媒体网络课件、网络教材、电子教案、工具软件、仪器使用手册、元器件数据手册、电子竞赛设计资料、教学录像、相关网络链接等网络教学资源。
3.实验中心网络交互平台,可以实时实验中疑难问题、常见问题与错误,专题讨论和网上答疑等功能。利用web技术打破传统实践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可以与其他同学、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实现学习的合作互动。
4.示范中心网站与实验教学与指导系统融合在一起,还具有开放式管理规章制度、公告系统、情况反馈等模块,网站介绍了开设课程、时间安排、仪器配备等信息。并正在不断丰富网络学习资源,以便于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和信息共享,正成为实验中心开展教学工作、学生课后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工具。
三、结束语
本文着重论述了某大学的电子实验示范中心网络化开放式管理平台是基于示范中心的web网站,以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工具,实验预约管理系统、实验室查询系统和实验教学与指导系统三大部分的系统集成。通过访问示范中心的web网站实现整个示范中心的网络化开放式管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式实验教与学的管理平台,在连接到校园网甚至因特网上的任何电脑上都可以实现教学管理,为开放式实验教学提供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手段。整个系统经过了一个学年的试运行,实现了开放式实验全程网络化、信息化管理,使学生可以摆脱行政班的约束自由、自主地选择实验,有了充分的预习和准备时间,逐渐克服了以前过于依赖教师的心理,实验中碰到问题独立思考,遇到故障逐步分析、排除,认真完成实验报告等良好的实验习惯。
参考文献:
[1]张琦,连剑波,张麟.基于web的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2).
通信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工程性较强的专业。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给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应用型通信人才的培养不能仅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要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工程实践的能力。然而,目前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中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这使得通信工程专业学生实践训练不够,动手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当前通信行业发展的需要。为改变这种现状,构建满足社会需求的应用型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l.1 应用型人才培养概述
不同于重视理论型人才培养和科学教育的传统教育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在教学内容上重视技术教育,在教学方式上强调实践操作能力,在科学研究上重视应用技术研究。
应用型人才可以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4种类型。学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探索和发现新原理,研究客观规律,并将客观规律转化为科学原理和学科体系;工程型人才主要任务是将科学原理及学科体系知识转化为设计方案或设计图纸;技术型人才的主要任务是将设计方案与图纸转化为产品;技能型人才则主要依靠熟练的操作技能来具体完成产品的制作。普通高等院校应将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工程技术型本科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强调学用结合、学做结合、学创结合,以产学研合作教育为主要的人才培养模式。
1.2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必须符合通信行业发展的需要。通信行业主要包括通信运行企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通信设备制造企业(华为、中兴、爱立信等),通信工程建设及网络维护企业等。通信行业对大学生的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知识方面:掌握电路与信号分析,通信系统相关知识,信号传输、交换和处理的理论,及各种通信网、通信设备的组成和基本原理。
2)应用技能方面:具备相关的工程设计、调测、维护运行的初步能力。
3)计算机方面:熟悉计算机基础知识并能熟练操作,具有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和开发的初步能力。
4)外语方面:具备信息检索和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的能力。
5)人文方面: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如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强的社会交往能力、严谨的科学作风等。
根据这些需求,普通高校通信工程专业应注重培养产品开发、工程设计、工程施工、设备维护、网络运营方面的人才,以及业务设计、业务开发方面的人才,如电信增值业务、移动增值业务、电信业务价值链、通信业务等设计与开发,及电信业务渠道建设等方面的人才。此外,还应加强与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相关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使学生毕业后就能与企业接轨,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2.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的建构
为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可采用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综合实训、毕业设计等多种形式。这些形式可分为基本技能模块、专业实践模块和综合实践创新模块。通过课程实验、上机等实践环节,加深理论学习和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环节,培养学生进行基本的工程设计、调测、维护运行的初步能力;通过综合社会实践、职业技能认证和科技创新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人文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
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模块主要由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计算机课构成。公共基础课通常包括物理、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计算机应用包括数据结构、C语言、数据库技术等课程。专业基础课则有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实验主要在学校内的实验室进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能力。
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模块是由专业课及一些选修课组成,具体来说,就是由卫星通信、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网络工程等课程组成。其实践教学可在校内或校外的实践教学基地进行,可采取实验、课程设计、实习、实训等多种形式。
综合实践、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模块可根据学生的兴趣自主选择。科技创新活动可采取成立创新实验室,参加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大学生挑战杯等科技创新竞赛活动,吸引学生参加教师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通信工程专业就采用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tudentresearchtrainingprogram,SRTP)、大学生电子科技竞赛、科研成果转化为优质教学资源和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前沿论坛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较好的待人接物方式等人文素质。此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认证,如通信工程师资格考试、华为和思科等公司的认证考试,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实验是学科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实验要与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基于此,实验可分为基础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3个层次。基础实验主要是确保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巩固和理解,熟悉各种仪器仪表的使用,如各种实验箱、示波器、信号发生器、频谱分析仪等。这种实验由教师指定具体的实验内容、方法和步骤,由学生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值得注意的是,基础实验的内容必须不断优化,要及时充实新知识、科研新成果,帮助学生通过实验深刻理解相关原理,并启发学生运用实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当学生经过一定数量的基础实验训练之后,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具有科学实验性质的设计性实验训练。设计性试验旨在训练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师可指定主要内容和提供一些可选的试验方法,由学生自己分析并确定实验所需设备、实验目标、实验步骤等。如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可以设置频移键控调制与解调、相移键控调制与解调的软件仿真实验,基于实验箱的二次开发实验等。对于开放性实验,学生可自主、自由组合、申请实验课题,学校为学生提供一些课题费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新思路选择感兴趣的实验。开放性实验强调组合,既有实验课题的组合,也有实验团队的组合,强调学生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
课程设计是在学完某门课程之后集中安排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某一专题独立地开展设计与实验,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可帮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课程设计一般包括选题、设计计划书的制定、实际任务书的下达、设计指导书的编写、设计报告的完成及设计总结等环节。目前,通信工程专业的一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都开设了课程设计,如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网络工程等。这些课程的课程设计可采用硬件、软件或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如硬件课题可让学生设计电路图,购买元器件,然后进行组装、测试;软件课题可要求学生使用Matlab或Systemview对时分复用通信系统、移动通信系统等进行仿真。对于如何开展课程设计,每门课程都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任课教师进行深入地研究。例如,汪春梅等人提出在数字信号处理课程中进行开放性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覃永新等人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designautomation,EDA)技术对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进行了改革。实习实训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非常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实习实训,可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锻炼动手能力,培养职业技术应用能力,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用工零间隙对接。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把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的重要手段,是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保证。实习实训实践教学需要在校内外建立各种实习实训基地,设计规划好实习实训项目。实习实训基地大致有3种:第一种是参观访问,获取感性认识,如到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进行参观;第二种是专题实训,如参加一些职业培训机构组织的专题实训;第三种是参与通信行业的设计、生产、维护等,学生接受短期培训后,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3.实施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措施
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有效实行,必须建立各种保障措施。
1)转变观念,高度重视实践教学。传统教育模式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认为实践能力的培养会降低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学习的要求。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下的课程体系设置大都以理论课为主,把实践课当成理论课的补充,实践教学的重心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而只是加深有关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必须改变这种观念,将实践教学作为与理论教学并重的教学环节。
2)加大投入。拥有先进实验设备和良好实验环境的高水平的综合实验中心和实验室,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工程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需要持续、大量的投入。目前,虽然加大了实践教学经费的投入,但与实际的实践教学环境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
3)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拥有一支学术水平高、训练有素、人员稳定的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队伍,是保障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目前,实验室队伍的建设存在很多问题,如实验室工作岗位通常被作为“教辅”工作岗位而不受重视,甚至受到歧视,这直接影响到高素质实验室队伍的建设;一些教师的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理论教学和科研,自身缺乏实践教学经验等。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有:提高实验教师的待遇;组织教师特别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或具有副教授、教授职称的,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强的优秀教师,定期轮流到实验室工作,并形成相应的规章制度,确保每门实验课保持相对稳定的教师;鼓励具备上述条件的优秀教师充实到专职实验教师队伍中,主持本科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管理工作等。
4)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建设。为确保实践教学体系的教学质量,必须建立健全实践教学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采取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评估、实验课程评估、优秀实验技术人员评选、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质量监控等多种方式,全方位地考察和监控各个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
5)加强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目前,实践教学的教材建设十分薄弱,缺乏标准化、多样化、系列化的实践教学教材,这严重制约了实践教学的开展。一些主要的专业课程,如通信原理、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等,除了实验设备生产厂家附带的实验指导书外,很少有专门的实验教材。另外,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教材缺乏,如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实习等环节的教材基本没有,通常是任课教师根据个人的理解给出一些任务让学生完成,随意性较大。因此,实践教学教材建设的任务十分艰巨,还需长时间地努力和深入地研究。
4.结语
关键词:专业建设;改革;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工程应用
目前水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制约因素之一,已经引起国家和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家和地方在政策、法规、工程和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遏制水环境恶化的趋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水污染控制与治理将是一项长期、复杂和艰巨的系统工程,水污染控制与治理的重大关键技术远未得到解决,水污染日益严重的发展趋势尚未得到根本扭转。在此大背景下,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应运而生。
自国家教育部于2011年批准我校设立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以来,全国目前已有5所高校开设了此专业,培养了较多从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的专业人才。到目前为止,该专业开设的时间不长,未被社会广泛知晓,因此影响了用人单位对此专业人才的选择和使用。因此,如何加强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也越来越引起大家的重视。
1.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的专业建设现状
我校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定位于应用型本科教育,专业建设是建立在国家水资源环境发展战略、市场需求、学校和学院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理论联系实际,德、智、体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的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方面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2. 加强专业建设的举措及成效
专业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课程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室及实习基地建设等方面。通过设置合理的专业结构, 完善专业培养方案, 修订课程内容及教材,改进教学方法等措施,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2.1 深入开展专业调研和论证,切实找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高校的角色定位就是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服务。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力军。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一项重要职能。目前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或修订的主体、执行的主体仍是高校,社会参与度不高。
2.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人才方案的制定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强化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特色。本专业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既有别于理论性偏强的综合性大学,又区别于以培养技能操作为主的业技术学院。在参考同类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方案的基础上,按照“适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原则,提出了以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意识为主的教学理念,确立了以素质教育与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培养目标。
2)优化课程体系,强化综合能力训练。以专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照基础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技能、素质拓展构建课程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强综合性工程设计的教学,训练学生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富有求实与创新精神的工程师。
2.3 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根据专业发展目标的需要,坚持培养和引进并重,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于探索和创新、知识(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我们不断发展和努力的方向。提高师资队伍质量,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创造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的政策环境和学术环境。
自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成立以来,学院通过多种举措的实施来保证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首先,充分发挥优秀教师和老教师的传、帮、带的作用,认真执行学校青年教师导师制办法。学校以及二级学院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岗位培训、教学沙龙、课堂大于天、青年教师听课、双语教学培训等培训活动。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学校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我们在积极引进人才的同时,也非常重视原有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要求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工程实践、赴国内外进行访问学者活动、培训班进修等手段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完善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的机制,构建年龄、职称、学历结构较合理, 教学与科研综合水平高的教学团队。另外,要注重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从生产、管理、服务等一线聘任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 积极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专业人才承担教学任务、科研项目合作、学术报告以及专业顾问等工作[3]。
2.4 课程和教材建设
1)建设措施
在课程与教材建设方面,构建科学合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重视主干课程的建设工作。在课程内容建设中,突出一个“新”字,不断探索、优化课程体系的改革,在保留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尽量吸收工程技术领域的新成果、新方法;坚持一个“精”字,在保持课程必要的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加强课程重点、难点和疑点方面的辅导与训练,精炼基本内容。教材建设在满足教学要求的前提下致力于向多方位方向发展,以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前沿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课程建设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基本途径, 专业建设必定要在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上有相应的体现, 教材必须和特色相适应。在专业课方面,通过精选全国优秀统编教材,精炼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效果。从全国范围来看,设置本专业的高校不多,教材编著也主要集中在几个拥有博士点的高等院校。为此,在教材建设方面,针对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特点,在注重教材精选的同时,核心课程逐步采用自编教材,已完成实习教学指导书、实验教学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等教材的编写。同时,不断更新授课教材的内容,以使得教材更具有针对性,专业讲授的内容更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
2)建设成效
根据水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人才培养目标,已先后制定并优化2011级、2012级、2013级、2014级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并规范了专业必修课的教学重点、难点和知识体系,使得教师在课程讲解时更能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学生在课程复习时更有针对性和条理性。
2.5 实验室、实习基地及专业文献资料建设
实践教学是水质专业本科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促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要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对培养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关键作用。为了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结合学科、专业、课程特点,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了“以工程能力训练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开设实验周、信息资源检索等综合实践环节,强化了学生的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逐步建立实践教学质量的考核评价机制。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室目前拥有Vario元素分析仪、881型离子色谱仪、SDTQ600同步热分析仪、TU-1901紫外分光光度计、Agilent1200液相色谱仪、XD-3X射线衍射仪、Vario TOC总有机碳分析仪等共计500多台(套)大型仪器设备和先进的实验装置。学生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进行实践训练和研究。专业主干课程均设置实验课,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除此之外,本专业建设了一批校内外实习基地,具有良好的实践条件保障。在校内实习基地,开展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文献信息资源检索、认识实习等综合实训。此外,在南京市江宁区自来水公司、江宁区环境保护局、华东南工地质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化学工业园等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习基地不但承担了专业学生的实习任务,而且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关系。
3)专业图书资料
本专业依托学校图书馆,拥有非常丰富的图书资料和电子文献资料。目前水质专业有专业文献(含电子读物)5万余裕相关图书及期刊130余种。随着专业建设的需要,不断购入新书、订阅新期刊,逐渐完善专业资料体系。目前,专业图书已较齐全,能较好地满足和保证教师教学、科研及学生学习的需求。
2.6 教学管理、质量监控管理与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标准与措施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和“传感器”。环境工程学院在学校一系列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了教学工作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奖励与事故处理办法、教学检查与评估记录等教学文档管理制度。本学院建立了教学管理机构,设立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构建学校、学院、教研室三级督查与学生信息反馈相结合的教学督导体系。
2.7 教研教改与科研
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是新兴的并且在不断发展进步的专业学科,因此需要积极组织并大力推进专业教师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以适应国家和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主要通过以下方式开展教研教改与科研:①对专业课程进行重新配置,紧密结合水质科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规划专业教学内容。②改革实验教学,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③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将水处理理论与实际工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课程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④通过立项承担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项目,探讨人才培养质量的深层次问题,并以教研论文的形式公开发表。⑤教师通过开展科学研究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并将研究成果带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相长,促进专业建设。⑥专业教师通过纵、横向课题的立项开展科学研究,整体形成2-3个具有一定研究方向的科研团队。
总之,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建设是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水资源规划与利用、地表水质监测及污染防治、水源水及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发展和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敢于探索和创新、知识(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为重点,以建设先进的可满足教学和研究需要的实验室为关键,建设一批产学研基地和实习基地,逐步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和评价体系。努力将水质科学与技术专业打造为我校的优势专业,同时凝炼出1-2个学科方向,使本专业争取成为学校专业研究生培育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