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

第1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重庆市万州区天城实验小学 王伟

【摘要】研究性学习以其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掀起了一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又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就小学阶段开展信息技术背景下基干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原因、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网络环境建设及基干网络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流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网络;小学生;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帅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计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件学习以其开放性、究性和实践性等特点掀起了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目前研究性学习多在高中阶段广泛开展实施(2001年4月教育部制定颁布了《普通高中“研究件学习”实施指南(试行)》),然而根据研究性学习的特点及素质教育的要求,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在小学阶段计展研究性学习,尤其是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对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问题的提出

1.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传统教学面临严峻挑战,学生学习方式亟待变革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各种媒体作为教学的手段和方法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则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这种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获取知识渠道单一,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的市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然而,当人类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网络特别是Internet已成为人们了解信息、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它正改变着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创造型人才,传统教学向临严峻挑战,学生学习方式亟待变革。研究性学习就是为适应这一需要而设置,它掀起了一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命。众所周知,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关键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研究性学习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垠纲要(试行)》的要求,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如火如荼地展开。新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换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新的课程结构中就明确指出:“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 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九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由此可见,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迫切需要。

3.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和宽带网络的实现,为实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小平同志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目前,我同已从小学阶段开始普及信息技术,小学生已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信息技术,并形成一定的信息素养,为实施网络环境下的研究件学习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条件。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校园网、校校通、远程卫星地面接收站的普遍建成,高速宽带网(如DDN、ADSL、光纤+LAN等)走进社区、学校、家庭,又为实施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支撑平台.

二、适应小学生研究性

学习的网络环境

基于上述问题的提出,在小学阶段开展研究性学习,需要一个适应小学生研光性学习的网络环境。

1.适度组织的信息资源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基于资源的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情境问题的产生与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为了尽快地解决问题,需要学习者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搜寻与问题解决相关的信息。这些信息的搜寻,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图书馆、工具书或期刊报纸中得到,更为便捷有效的则是从网络,特别是从Internet中得到。为适应小学生年龄及知识水平特点,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学生需求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导航:依据经验拓展知识领域等;依据具体主题适用年级阶段等特征标识组织信息资源;按照知识领域事先进行定向分类或组织由课题引发的专题资源。

2.便捷有效的工具软件

基于网络的计算机工具软件是基于网络的研究性学习的辅助研究工具。网络资源浩瀚无穷,小学生如何在海量的网络信息中获得针对自己课题研究的资源,必须借助便捷有效的网络工具。基于网络的搜索引擎是最为便捷有效的工具之一。目前,常用的搜索引擎有网易、搜狐、新浪、雅虎、3721 、Google、孙悟空搜索等,利用它们,小学生可在Internet中找到几乎所有需要的信息、资源。其次是BBS,利用它,学习者不受时空的限制,可将自己的需求在BBS上以求他人的帮助,也可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在BBS上以求指导、进行交流,还可即时在线讨论以求共识,对于教师则可根据学习者的需求进行即时辅导。再次是E-mail,利用它,学习者可有针对性地向网上导师、专家咨询求教,最直接地获得资源。

3.科学合理的网络平台

网络教学支撑平台是研究性学习的交流管理工具,它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交流、协作和项日活动管理的支撑平台。任何教师或热心教育的人士,均可在网络平台注册成为导师,并说明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特长,接受或选择任意一个学生的辅导请求;对于学生来说,他可自由选择合适的导师申请成为自己的课题辅导者,这样有利于形成一个开放性集中式的学习社区,学生在社区中尽情学习,交流分享成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网络平台还提供各种可自主记录的网络型档案袋——学习者、辅导者、课题档案袋。将学习者。辅导者、课题活动的信息一一记录归档,便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评价与管理。

三、基于网络的小学生

研究性学习基本流程

1.进入问题情境

小学生研究性学习问题情境的产生,即研究课题的形成应遵循三个主要原则:一是生活性原则,问题源于生活,它关系到学习内容与儿童可接受性和完成课题探究的可能性;二是兴趣性原则,问题源于学生兴趣,兴趣是儿童主动学习的动力,它关系到学习内容与儿童参与课题研究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探究性原则,它关系到学习内容与儿童对问题的探究过程中的思考性与探究性。

就研究课题内容的形成主体而言,我们通常采用以下两种基本策略:一是教师设计并直接呈现问题。教师依据教育目标及自己的社会阅历和对儿童兴趣、能力的认识而提出问题;也可根据学生在平时的行为表现及各种现象设计相应的问题;还可根据现有的案例进行改编、重组或深化而设计问题;二是学生自己发现并形成问题情境。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及平时对社会牛活现象观察的积累,结合他人对某些生活的问题的态度及价值观等形成问题情境;或是学生由于某些在自己生活和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感到有趣而又无法解释或解决的问题,经过启发而形成的问题情境。就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而言,在确定研究性课题时,我们应以通过教师引导及情境的设置而确定研究课题为主,适当启发学生自己形成研究课题.

在问题情境的产生过程中,学生通过上网信息浏览、日常课堂教学、课余兴越活动、科技活动、专题讲座、各种讨论会等各类丰富活动,以获得更多有益的生活体验,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用惑,产生并提出问题,从而确定研究性学习问题情境,形成课题。教师组织各种课内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疑惑所在,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充分考虑小学生实际情况,帮助小学生形成研究课题。

在这个阶段,网络平台的主要作用是信息浏览与热点问题交流,寻求课题相关资源,充分交流对话,上传课题方案,形成课题管理档案袋,接受并参与开放评价活动等。

2.实践体验

在确定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后,学生要进入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实践体验阶段。

学生通常以小组合作研究的形式进行研究(也可采取个人独立形式或个人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形式),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成若干个课题组,聘请相应的指导教师(包括本校教师、校外人士或网上导师等),依据方案,进行明确分工,合作学习,各展所长,协作互补。依据分工,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搜集和分析信息资料,确定与课题相关的有价值的资料,淘汰边缘资料,并通过网络支撑平台将资料整理归纳成各种网络型档案袋,记录课题研究过程;利用BBS等有关信息,讨论热点问题,交流感想和认识,达成共识,形成相应的结论。

教师则指导学生排除干扰,帮助学生进行资源导航,运用各种辅助工具尽快搜寻到与研究问题密切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以现有资料为依据,提炼升华,生成自己的观点。

这个阶段网络平台主要的作用在于寻求课题资源,活动及时反馈,个体困难寻求公众帮助,热点问题及时讨论交流,资料整理并归纳形成各种网络型档案等。

3.表达交流

在这一阶段,学生将利用网络环境所取得的信息资料经过分析讨论进行归纳整理、总结提炼,形成研究成果,并通过网络教学支撑平台进行,与全班同学或所有在线用户交流、研讨、接受评价,以推广成果,做到资源共享。其中研究成果的表达可采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word电子文档、电子刊物以及主题网站和在线辩论等小学生所熟悉的多种形式。学生在进行开放的交流、研讨和同学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就会逐渐学会欣赏和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理解和宽容,学会分析和思考,电学会了交流。

教师应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与学生共同评价研究成果,从而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在评价时,应注重形成性评价方式,不仅要评价课题成果,更要评价过程,如搜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过程,小组合作情况,各种网络型档案袋的建立等。最后通过总结,肯定学生研究成果,激发学生成就感,诱发学生研究热情。

这个阶段网络平台主要的作用在于成果便捷、接受并参与开放评价、充分交流与沟通等。

四、基于网络的小学生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生要更为主动地进行学习,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包括主动发掘研究课题,主动查寻资料,主动寻找合作伙伴,主动交流、信息等。

2.教师要更为主动地介入活动,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随时了解活动进展,深入了解学生,为学生提供各种咨询服务,拓展学生解决困难的途径等。

3.课题的选择要充分考虑小学生实际情况,切入点要小,以小学生感兴趣的问题为主。

4.要打破固定的集中教学方式,不拘泥于本班本校的合作学习和教师辅导.

5.注重各类消案的建立。

6.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评价,激励学生发挥特长,勇于创新。

7.网络为研究性学习带来了很多便利,但绝对不能代替现实情境中的学习,应提倡虚实情境融合的学习。

第2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0-148-01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在数学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自然界以及人类自身的发展中选取有关数学研究专题,以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它同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一样,从特定的数学角度和途径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例,通过亲身体验进行数学的学习。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要结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和社会生活实践选择课题,学生从自身数学学习实践出发,找到他们感兴趣的、有探究价值的数学问题。

一、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1、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不是特定的知识体系,而是来源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如,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只要是小学生感兴趣的题目,并有一定的可行性,都可作为研究课题;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开放性。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选择相应的学习形式,结合学生其他学科的知道机构综合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开放性。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教学,学生在研究中始终处于主动的地位,教师扮演着知道者、合作者、服务者的角色,提倡师生的辩论,鼓励学生敢于否定等。

2、探究性

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内容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学生自主确定的研究课题: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因此,研究性学习的课题,不宜由教师指定某个材料让学生理解、记忆,而应引导、归纳、呈现一些需要学习、探究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由展示一个案例、介绍某些背景或创设一种情景引出,也可以直接提出。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自己得出结论。

3、实践性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生活,亲身参与社会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小学数学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注重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的实践与体验。需要注重以下几项具体目标。

1、培养兴趣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学会对自己身边生活中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进行观察、发现和思考,并会感受和品尝自己动手、动脑取得探究学习、解决问题的成功和喜悦,从而激起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应当让小学生学会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提高探索问题的能力,特别强调的是让学生逐步具备,基本合理地对一些简单问题进行自主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优秀的探究品质。

3、学会合作

通过小学数学的研究性学习,不断克服小学生的孤独和依赖心理,乐于合作、互相帮助、共同享受集体的阳光。通过师生、生生和其他社会成员的对话、交流等互动,培养合作的意识和态度,形成人际沟通的能力,看到团队的巨大作用。在让学生乐于与同伴交流和分享个人或集体获得的信息,创意和探究取得成果的同时,要注意克服过分依赖群体,而丢弃自主独立、过分自负和淡化团队力量的弊端。

三、研究性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策略

课堂教学中怎么进行探究性学习,实际上就是教学过程怎么操作。这个问题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

1、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唤起学生的“研究学习”的热情,要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教师必须要相信、赏识学生,要相信学生的“研究”能力;必须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发表意见,自由地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参与数学“研究”活动,自由地与教师、同学沟通信息。

2、提供“研究”的条件

第3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一、小学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特点

1、开放性

在小学教育中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时候,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尽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不管是在确立研究的角度、选择的学习方法、表达成果的方式,还是对于选择的材料以及举办的时间和地点都必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结合学生自身的具体情况,保证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开展。例如,教师给学生布置课堂以及课后的作业时,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内容,进行一个充满个性的学习方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作业,学生会更加有激情去完成,促进作业完成质量的显著提高。

2、主体性和实践性

在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都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对学生的学习起主导作用,大大忽视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降低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注重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忽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只注重教学结果,忽视教学过程的不良现象,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机械化地进行学习,严重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分析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相反,在小学研究性学习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学习的意识,促进研究性学习成为学生所喜爱的自主学习过程。在研究性学习中不乏实践性活动,在实践中更加能够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并促使其在实践发展。因此,在小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必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不断实践,提高学生寻求真理的能力。

3、合作性和创造性

小学研究性学习主要是以师生互动为主,是一种极具合作意识的学习方式。该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使得每个学生都能有所表现,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挖掘了每个学生的潜能,促进了学生合作意识的提升,培养了学生的团结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二、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方式

1、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创设问题情境, 诱发“研究” 意识

为了实现研究性学习更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积极融入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帮助学生提出问题,并找到相关的办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探究欲望,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指引学生进行学科问题的研究过程。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学生的学习水平,指导学生进行研究式的学习,对于书本中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转变成学生应该研究的问题,促进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切身体会,积极主动探索问题的答案。

2、利用课外活动、课外阅读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

对小学研究性学习最直接有效的课外活动便是社会调查。在教材内容的范围内,教师可以给小学生安排一个他们有能力解决的研究问题,鼓励小学生从课堂中走出来,走进社会,去收集相关的资料信息。这种类型的课外活动不仅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而且极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例如开展以环保为主题的社会调查活动,将学生分组,分别去调查不同社区的卫生情况,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调查过程,能真正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加强自身在生活中的环保意识。

课外阅读是课堂学习的一种延伸,能够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扩大学生的学习范围。对于课外阅读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指导性阅读,另一种是开放式阅读。指导性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课堂上所涉及到的知识,鼓励学生在课后阅读时将相关的文字、图片、资料收集起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而开放式阅读则是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对于有疑惑的地方勇敢提出来,并主动寻找解决的办法。这种课外阅读,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对于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结语

第4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 研究性学习 实践探索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感受研究过程,从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高。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实施研究性学习呢?我们作了一些积极探索。

一、创设问题情境,为探究性学习巧设铺垫

“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苏霍姆林斯基)。学生兴趣是探究的起点,他们的年龄小,见识少,好奇心强,对未曾见过的事物或现象都感兴趣。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经验、能力水平、认知规律和生活实际等因素,抓住思维活动的热点和焦点,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又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和氛围,指导学生自发地去探索、发现问题,孕育探求动机,使学生产生探索欲望和兴趣。因此,课堂引趣,一要“精”,要根据所学内容,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或布谜设障。例如在学习《向命运挑战》一课时,老师可先出示一幅霍金坐在轮椅上的相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人?学生一下子兴趣来了,都想知道老师手中的相片究竟什么人。二要巧妙地引入课题。导入新课要具有延伸性,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创设悬念,使学生自然地产生主动求知的心理冲动,为探究学习巧设铺垫。

二、研究性学习范围要宽,选题要小

研究性学习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主动性原则。即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全过程,由学生来独立完成。长期以来,在接受性学习的影响下,学生的观察和思维都不够敏锐,学习的过程中越来越倾向于被动和保守,表现为不愿发言,不愿主动思考,甚至开始缺乏质疑的能力。研究性学习的推广就是要改变目前的这种状况。当研究性学习的观念还远没有深入人心之时,学生第一次面对这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和广阔的学习空间,必然会一脸茫然,不知自己的研究该从哪里开始,这时,教师要给予及时而恰到好处的指导。所谓恰到好处,是指教师的指导既能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角度,帮助其尽快地确立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进入研究者的角色,又不会像传统的接受性学习那样总想包办代替。因此在选题阶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确定一个大的研究方向,并提供多种选择余地。在这个大的范围之内,师生可以初步进行搜集、分析、整理已有的资料,并提出各自要研究的专题,确定较小的研究课题。当然由于水平视野所限,小学的语文专题研究不可能达到非常高的水平,甚至有些研究是很浅显的,但我们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出多少成果,而在于让学生学会一种学习方法,体会一种收获的快乐。为了在研究中做得更好,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选题的研究对象不宜过大,应该本着大处着眼、小处落笔这一原则。

三、强化教学活动,重视学生的全员参与性

研究性学习的显著特点在于:重视学生的全员参与性。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运用学生的这个心理特征,投其所好,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来制订教学活动,倡导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究,借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文章的内涵,丰富自我涵养。如:在学习《能量与太阳》一课时,笔者结合教材内容,将文章分为几个板块,让学生自主地或者小组合作式地收集、整理资料,并分析、讲述其原理,即:煤的能量形成、天然气的能量形成、石油的能量形成等,每个学生都担任一部分的研究任务,让学生亲身感受研究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欲望。

四、培养探究意识,引导知识延伸

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对未知世界好奇和探究的意识,让课本知识得到延伸,进一步发展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多想办法、出点子,用语文课文的魅力,让学生觉得学语文有趣,自己主动地去学,自觉去探究其奥秘。如在教《电子计算机与多媒体》这一课时,由于小学生对电脑知识和作用了解不多,我们就让每个学生来讨论电脑是干什么用的,通过讨论,同学们互相补充,这样学生对电脑的了解更全面了。最后布置调查作业:①你们调查了解一下生活中的哪些人工作要用电脑,哪些事情要用上电脑?②写一件电脑给你带来好处的事。只要坚持培养学生对未知的探究意识,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挖掘,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发展。

五、体验探究趣味,获得成功的欢乐

心理学家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欲望和需要。当学生通过探究,终于解决了一个个对他们来说是新奇而又富有挑战的问题时,他们能从探究中体验到快乐,获得一种成就感,这是一种强大的、令人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会产生推动不断探究的巨大力量。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验,就会产生再次体验的愿望。因此,当学生在探究中取得点点滴滴成绩时,老师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让他们尝到探究的甜头,获得成功的快乐。

教师要给学生探索未知世界创造条件,提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平台,并细心呵护学生探究的萌芽,让其茁壮成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总之,研究性学习是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是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方式,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开放的教学内容,给予学生开放的空间,引导学生自由的思考,从而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增强技能。

参考文献:

[1]段步刚,张瑛. 谈谈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J]. 山西教育(教师教学), 2009,(05) .

[2]司云. 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误区及对策[J]. 小学教学研究, 2008,(11) .

第5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小学 研究性学习 学习方法

教育部2001年5月关于在中小学开设研究性学习的决定,要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主动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能适应未来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人。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一、对研究性学习的性质和意义认识不足

以往中小学在校学习基本上是接受式的,只要回家把老师教的东西在脑子里重新回放一下,然后考出好成绩,自然就是好学生了。而学习和生活实践脱节正是这种传统学习方式的一大弊端。如今社会在进步,创造和传播知识的渠道多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也势必受到挑战。研究性学习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之一的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为基础,学生可从感兴趣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以及生活中选择研究专题,以个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给学生一个自我发现,自主学习以及和同伴合作切磋的机会,使学生掌握基础的研究学习方法。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以及培养学生合作的意识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对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认识不清

对小学教师进行了解: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困难是什么?大部分教师都认为:小学生年龄小,基础知识少,根本没有研究能力。况且,研究什么,课题从哪儿来?基本上无教材可用,无经验可用。在小学开展研究性学习是“高不可攀”,是“拔苗助长”。其实,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重要的是实践和体验,并且不必拘泥于一种研究方式。小学阶段的研究内容应该以生活实践课题为主。如睡眠对小学生的重要性、早餐的重要性(谁家的早餐最科学)等。对于研究学习的内容,最近我校幼儿园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到给了我一定的启示。他们开展的探索性活动是根据儿童的特点,研究自己感兴趣的嘴巴、牙齿等。结果孩子们的探索充满童趣。由此我想: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处处围在我们的身边。上学期,上完了《访问环保专家方博士》一文后,布置学生做的一个“课题”是:什么叫污染,我们身边的水污染情况如何?结果学生像模像样的开展了研究。查资料,知道了污染的指标有哪些(家中有电脑的同学甚至在家长的帮助下上网进行资料搜集)?然后到我校北边的盐河中取水样,到实验室里检测化验,结果:严重超标。前天在报上看到南方一所小学三年级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情况。他们寻找课题的方法也是让学生到当地生活中去找,我们这地方有没有什么问题要改进的?有人提出,我们这里寄信不方便,需要增加邮筒。大家都认为这个课题有价值,然后分头活动,一个组负责调查分析,是否确实需要添置邮筒;一组负责了解增加邮筒需要办什么手续,有无相关的法律条文;另一组负责向邮递员和家长咨询,若要增加邮筒,放在哪儿比较好。几天后,各种情况综合起来,向邮政局写报告。结果邮政局长看了孩子的报告后非常感动:这本是我们应该发现的问题,却让孩子们先发现了,并马上表态,一星期后,保证有一只崭新的邮筒放在指定的地方。孩子们欢呼雀跃,自己参与劳动得来的成果,谁会不高兴呢。

由此可见,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并不缺少课题,缺少的是发现课题的眼睛。我们要掌握的是三条:看课题内容是否能为学生发展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看课题内容是否能引起学生的真实的体验;看课题内容能否激励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你就会发现,许许多多的课题就围绕在我们的身边。

三、对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认识不足

小学其他学科的评价,已成体系,操作性强,但研究性学习成果的评价如何操作,大多数教师心中没底。小学探究性学习评价直接关系到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技术的选择与应用,关系到整个评价操作实践工作的实效性。所以,我们必须对评价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1.评价的功能上,要注重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与提高。小学探究性学习评价在功能上必须突破传统上那种甄别与选拔的倾向,建立一种旨在促进富有个性差异的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的发展性评价。新型的评价最终是为了让每位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最大可能的发展,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提供,关注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体验与自我进步。

2.评价的取向上,要注重学生主体学习过程的多元化体验。小学探究性学习非常强调将学生视为学习行为的真正主体,是学习过程的思考者、活动者、体验者、合作者和建构者。而且,相当尊重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与个性特点,注重学习过程中主体价值的多元化与个性化。为此,在学习评价上必须超越传统上那种忽略中间过程却只注重目标取向的结果性评价,致力于构建一种将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场合驱动评价”。这种全新的评价方式,强调的是以学生主体为取向,能体现出学生实质性参与学习活动过程,注重不同学生在认知、情感、态度、方法等方面实现多元化体验,并最终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与人格的主动完善。

3.评价的技术上,要注重量化与质性评定的整合。由于学生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最后记住了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浸透着情感的投入、态度的转变、方法的习得、情绪的体验等,这就要求在学习评价中得以充分的体现和确切的评定。为此,光靠量化的方式或精确的数学方法来分析资料,仅将学生各方面的进步简化成几个僵硬数字的类似做法,会将教育的复杂性和学习状况的丰富性都泯灭其中,为之也必然将丢失教育中最有意义、最根本的东西。

第6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根据安排,我们来到纽约市的Redland中学,在这里,简单的欢迎仪式,水平一般的演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欢迎仪式是在图书馆举行的,为我们演奏的校乐队大约有20个队员,先是演奏一首迎宾曲,之后有两个学生分别演奏同一个曲目,演奏的水平很是一般,中间甚至有几处变调或中断,我心里暗想:这样的演奏水平也值得拿出来演奏给国外的校长看?演奏结束之后,乐队指挥解释说:“刚才表演的两个学生是刚加入乐队的,虽然演奏水平很一般,但为了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演奏的兴趣,所以把今天这样一个机会给了他们,希望各位来宾能够理解和支持。”话音刚落,我们报以热烈掌声。

由学生研究性学习说创新

我们在美国参观了近10所学校。有小学、初中及高中、大学,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培养方式和结果让我们感慨颇深。Barrie School是一所小学,在校长、教务长介绍学校的情况之后,由2至5年级学生代表给我们演示了研究性学习成果,并分别到讲台前讲解作品或成果的取得过程。我记得3年级2个学生介绍的是用ipad绘制的一幅图画,在一个不大的投影屏幕上,我看到了孩子用ipad绘制的太空图。小小少年,心怀壮志,2个孩子用不太流利的语言和不够专业的词语告诉我们,他们希望将来去太空旅游。结束以后,学校还把我们分到了学生研究性学习小组,让学生演示如何利用ipad绘制各种图画。Thomas Middle School是一所初级中学,当看到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是利用3D打印机打印出一双鞋时,所有参观人员都惊叹万分。Arington Heights School District 25是一所公立高级中学,让我们震撼的是,学校不仅有大型电控机床,而且还有较为先进的3D显微镜,学生利用这些仪器制造出的精美的工件和研究的丰硕成果让我们叹为观止。在美国,初中以上的学校大都设有研究性学习室,以供学生讨论研究之用。

从美国的小学教育说童年

美国的学制是534制,即小学5年,初中3年,高中4年。美国小学生上午9点到校,下午3点放学。学校课程有国语、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等,高年级还有科学、宗教。学习内容与国内同级相比较为简单。放学后学生基本上是玩耍,没有多少作业,多数是有趣的研究性的课题。

在美国,每个学校都有一个空间较大、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每天孩子都有近一个小时在图书馆度过。每位孩子都有图书卡,每周借一本图书带回家读,下周还要在课堂上简短介绍图书内容。图书大多数是图文并茂,贴近日常生活的故事,也有科幻故事。在美国,我们常常能看到,下午放学之后,孩子们在学校体育馆打球、在草地上踢球,还有在旱冰场溜冰……美国小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公民教育,特别善于把这些教育与孩子的日常行为结合起来,目的就是让学生成为文明公民。他们也注重爱国教育,有的学校每周都要升国旗、唱国歌,爱国教育主题就是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作用、贡献,告诉学生“我是美国人,我感到骄傲”。

从美国教师职业说幸福

在美国,我走访了近10所学校,经常询问教师,在美国当教师是否感觉压力大,是否感觉幸福。他们认为,工作稳定,收入中等,压力不大,社会地位较高,生活很满足,幸福指数较高。而通过实际考察,美国教师的工作量都远远大于中国教师,他们每个人每天基本上6节课,教师每人一个固定教室,学生走班,不足6课时的,则需要兼做其他工作,如带兴趣小组、选修课。不过,美国教师不评职称,当然也就很少有人写论文、做课题,升学压力相对较小,鲜有评优评先,也就没有攀比,同事之间关系简单,和谐相处,正是这些原因,多数教师都感到很满足,幸福指数较高。在美国学校里,很少有闲散富余人员,也没有中国学校那么多机构,因岗设人,人尽其职,职责明确。我也曾了解: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发生意外伤害事故,学生家长会到学校闹事吗?校长和老师都会回答“No”,学校会根据具体情况做出处理,家长都会很配合,很少发生冲击学校、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事件。

第7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成人教育;开放教育;学习方式

收稿日期:2006―10―16

作者简介:周国能(1976-),男,汉族,浙江鄞州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生,宁波广播电视大学鄞州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成人教育、教材教法研究。

我国的成人教育已经在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的实施途径上有了巨大的变革,作为变革的结果产生了内涵指向不同的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开放教育突破了学习者时间、空间、年龄、工作的种种限制和冲突,使每一个有志于自我提高的社会人都有公平地接受再教育的机会,而远程教育从技术手段上保证了这种教育机会的实现。细一思考,成人教育这些变革无论是人人都有再教育机会的实现还是电视卫星、计算机网络等现代技术手段的应用,似乎都并未触及成人教育的内核――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鉴于此,成人教育在教学技术手段变革的同时,更应该向追求质量、效果的纵深变革迈进,而倡导研究性学习不失为成人教学变革的一条重要思路。

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以问题为对象,以探究为主要特征,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取向的教与学的方式。学生通过面向问题积极主动的思考,搜集相关资料,采用独立思考、小组探讨和教师引导相结合等形式促成问题解决,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这种学习方式在我国开展的中小学新课程改革中得到了大力地推广和倡导,是中小学课程改革中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纵观当前成人教育,研究性学习方式并没有达到其应有的地位,它所具有的价值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成人教育的课堂中充斥着中小学课堂传统的教学形式,仍固守于对书本知识的讲授,自满于教师完成任务式的教学,对教学效果缺乏应有的拷问。为此,研究性学习对于成人教育所具有的价值有必要作一理论上的阐述,使人们给予其足够的关注和重视,把有效的教学方式带入成人教育的课堂中。

一、研究性学习与成人学习的内在适应性

我们说研究性学习适合成人是由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与成人学习的特点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是研究性学习本身所具有的,而与成人学习的心理特点、教育诉求和学习者的主客观条件相适应的,是研究性学习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与成人学习者的主体需求在实践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效用关系。

1.成人的学习心理和研究性学习。教学方式和学习者特点的匹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学习者的特点是我们选择教与学方式的出发点。成人学习者不同于中小学生,该群体具有自身的学习心理规律和学习特点。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发展了斯皮尔曼的双因素智力理论,认为人的一般智力因素由流体智力(Fluid Intelligence)和晶体智力(Crystallized Intelligence)构成。①所谓流体智力是指与基本心理过程有关的能力,如知觉、记忆、运算、推理的速度和能力,这些能力大部分依赖于大脑的神经解剖结构,它到25~30岁时到达顶峰,以后就逐渐随着年龄的增大而衰退。晶体智力是经验的结晶,是过去对流体智力应用的结果,大部分属于从学校中学到的能力和工作实践生活经历中而积累起来的经验,如用以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交流交往的技巧,处理问题的技能以及思维的深刻性品质,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强化。这些经验拥有得越多,使个体越具有智慧。由于成人学习者大部分是在25岁以上,成人教育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记忆背诵的传统教学方式,不符合成人的学习心理,学习后知识的留存量不高,学习效果要比中小学生低。相反,重在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经过了自己的深思考虑,经过了相互地交流讨论,保留下来经验会更多,也更牢固。这种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学习的方式,符合成人学习者的心理特点,符合成人的学习规律。

2.成人学习的条件限制性与研究性学习方式。成人学习不像全日制的学生,他们的学习受到许多条件的限制,其中最主要的是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学习者有自己的工作,白天要上班,不能保证每次都到课堂中来学习。尽管我们开发了针对成人学习特点的计算机远程课程,但网络课程开发并不完善,成人学习者所得到的知识是断续的、非系统的,缺乏一种有效的方式将上课、看书等途径获得的知识有效地组织起来,这种散乱的知识结构不利于知识的保存和提取。而研究性学习克服了这种缺点,采用面向实际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有利于以问题为中心将知识统一起来,连贯起来,使之形成以问题解决为体系的知识,在成人遇到相类似的问题和情境中提供经验和智慧。此外时空的限制性也暗示了成人要进行学习必须出于一种自觉自愿,利用空余的时间进行学习,没有对学习的自觉追求是很难完成的。而以实际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更能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为主动求知、自觉学习提供了可能。

3.成人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与研究性学习。成人不同于中小学生缺乏实践经验,成人基于工作的特点为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1)问题资源。工作中会产生许多有关生产操作、与人交往、提高效率等实际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正好以此课题,搜集材料予以解决,从而促进对教材的学习和理解。(2)内容资源。成人学习的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总存在相当的一致性,他所学习的课程也往往是他所从事的工作,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用实际促进理论学习,使理论与实际真正地结合在一起,这是成人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独特价值。(3)场地资源。他们能便利地获得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场地――工作单位、企业岗位、工厂车间,能便利地获得开展研究性学习所需要的器械和材料。研究性学习对于成人学习是一种立足于实践的学习,强调工作、生活、自然、社会对他学习的意义,对他自我成长的意义。学习资源的既得性为成人的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得天独厚地便利,立足实践,研究实践,用于实践是成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特点。

4.成人的教育诉求与研究性学习。成人的教育诉求主要可以归纳为两种:一是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获得文凭;二是提高自身的素质能力,能够胜任工作,适应社会的进步发展。第一种是一部分学习者外在的直接的教育诉求,第二种才是绝大多数学习者的入学再教育的深层目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竞争的日益激烈,精深的专业知识、精湛的技能,日益成为社会成功的关键因素。成人参与学习就是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他们注重学习的实用性,力图通过理论学习增强实践能力,具有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因此研究性学习关注工作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分析解决,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成人提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提供了思考工作、生活、自然、社会、人生的机会,它适应了成人学生的学习目的,比系统学习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吸引力。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心理、学习特点、学习需求有着与研究性学习特征的内在适合点,这些适合点是推动在成人教学中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内在力量。

二、研究性学习在成人学习中的价值追求

成人学习者的特征和需求是推动主体去追求研究性学习的现实力量,是评价研究性学习价值的内在尺度。但研究性学习这种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只有通过外化的实践活动才能体现出来,在教学实践中研究性学习对成人学习具有许多独特的外在价值。

1. 激发对学习的兴趣。成人学习需要更多的自觉与自愿,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也是学习的起点,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是维持学习行为的持久动力,对内容本身的喜欢会促使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研究性学习能激发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兴趣主要在于研究性学习打通了书本和实践的界线。研究的选题来源于实践,与生活、工作本身有紧密的关系,可以是工作中的难题,生活中的困惑,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些问题自然容易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其次,研究性学习的形式具有强烈的操作性、实践性、多样性,与单纯的记忆背诵有很大的不同,活动式的学习容易引起成人对这种学习的兴趣。为此研究性学习的这一价值对学习活动的开展乃至学习活动成功完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增强创新和探究意识。同志曾多次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则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质量的竞争。”成人学习者来自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第一线,肩负着国家兴旺发达的重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更具有直接意义。工作环境是创新发明的摇篮,是水的源泉树的根本。通过研究性学习让来学习的各行各业的人员保持与时俱进的头脑,关注新事物,探究新事物,学会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探索、进行创造。使学习者的头脑充满创新的意识和研究探索的意识是我们整个民族走向创新的力量之源。

3.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习是为了实践,是为了解决实际中的问题。研究性学习的过程通常围绕一个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展开,以问题解决和成果交流、共享为结束。它强调学生亲历研究,要求积极参与到研究性学习的各项活动中。因此,就研究性学习的过程而言,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和得出结论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并有利于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利用多种有效手段,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研究。

4.激活各种知识储存,构建起以问题为中心的知识体系。成人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知识准备,为他们的工作提供智力支持。如果让这些知识处在相互割裂,长期备用的状态中而不予激活就会逐渐淡忘,发挥不了学习知识的应有价值,知识是在不断地运用中而变得熟练灵活可迁移,并且累积成更大的知识块,可以随时进入短时记忆中被有效运用。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构建而获得知识的,教师是学生意义构建的帮助者、指导者、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是学习的主体。知识是生成的,通过自我构建的知识更具有“活性"。研究性学习以问题为中心,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资料搜集,直至最终探究成功的整个过程中,能把所需要的各种专业知识以问题解决为中心聚合起来,构建起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知识体系,同时在这个过程中能获得问题解决所经历的思维路径、技巧方法,这些经验是以后学习和工作的宝贵智慧。

5.改变成人学习的应试思想,重视学习的过程。开展研究性学习可以改变成人学习就是为了应付考试的观念,有部分成人学习者认为到学校读书主要是为了应付一下考试混个文评,这种应付观念不利于成人素质能力的提高,更潜滋暗长了考试作弊风。研究性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参与研究活动获得的体验,强调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学习,就是目的。这样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和评价,建立起注重过程的评价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应试的思想,而使学习者在探讨、操作、研究的实践过程中真正获得知识和能力。

6.学会合作和学会分享。据统计,现代人的成功有20%归结于专业成功, 80%来自于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等其他因素,合作的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在研究性学习中来自不同工作单位的学习者围绕课题展开讨论进行分工,最终促成任务的完成,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如何合作交流,如何在团队内分工协作,如何协调群体关系的能力,以及承担责任的品质,这也是现代人所需要的基本素质。

三、结语

研究性学习方式适合在成人教育中应用。研究性学习的对立面是指向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它是一种以问题为对象,以探究为主要特征,以获得知识提高能力为目的取向的教与学的方式。以问题为对象,使大量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够进入课堂中来,打通了学习和生活的界限,使内容贴近实际,使学习不再枯燥;学习过程突出探究特征,学习是学习者在不断探索求解的亲历过程中完成的,研究的过程就是学习,保证了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构建过程;学习者所获得的是指向实际问题的知识,与实际工作与生活有很强的亲缘性,培养的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的思维品质。

研究性学习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案例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等多种形式,这种学习使学习有更强的针对性,来源于生活中的疑惑、解决的是工作中的问题,切合学习者的实际,能够激发起兴趣,使学习不仅是有兴趣的而且是有用且有效果的。不可否认,研究性学习是人类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它与我们传统的接受学习同样具有独特的价值与作用。有人认为接受学习适合于农业经济的时期,有意义的接受学习适合工业经济的时代,而研究性学习适合知识经济的时代。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追求创新的关键时刻,成人学习者都是身处各行各业第一线的社会主体,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成人教育中理应得到重视与开发。学习方式的革新也能够引起学习效果的突变,是学习上“生产力的革命”。研究性学习应该是成人教学方式创新的重要取向之一。

注释:

①叶奕乾,何存道,梁宁建主编.普通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修订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33-434.

参考文献:

〔1〕张人红.研究性学习在美国〔J〕.教育发展研究,2001,(8)47-48.

〔2〕钟启泉,崔允氵郭,张华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杨永博.关于远程教育中有关核心问题的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京),2003,(3)16-21.

〔4〕娄立志.WTO与中国成人教育改革〔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3,(3)63-67.

〔5〕王斌兴.挖掘新课程研究性学习的潜在价值〔J〕.中国教育学刊,2006,(1)49-50.

第8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学生社团;研究性学习;运行模式;支持条件

高校学生社团是由志趣相投、爱好一致的大学生自发组成的学生群体,具有自发性、自主性、专门性、开放性等特点,与研究性学习的特点非常契合。本文以江南大学行知教育调研团为例探讨研究性学习理念在高校学生社团建设中的应用。

一、培育新型的社团学习活动方式

研究性学习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为出发点,以获取知识并最终应用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的,是一种积极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行知教育调研团将社团活动定位为一种独立的研究性学习方式,按照研究性学习的特点设定学习目标、研究内容、组织方式。

1.学习目标具有生成性

研究性学习注重鼓励学生对已有知识进行新的理解、加工、组织,提出疑问并进行新的探索。行知教育调研团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的基础知识后,选取某一社会问题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判断、推理、概括,最终生成问题的答案。调研团各项活动均以学习和发展为目的,其学习目标不是预先设定的,而是具有生成性的特点。

2.研究内容具有开放性

研究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研究性活动,研究内容具有开放性的特点。纵观调研团近五年的调研报告,学生的研究学科涉及教育、心理、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研究对象涉及大中小学生、教师、农民等不同群体,研究内容包括教育公平、中小学课程改革、青少年公民意识、大学生心理健康、大学生就业、新农村建设等内容。面对各类社会教育问题,学生自由思考、自由选择,研究内容真正体现了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融合,充分满足了学生个体的探究欲望。

3.组织方式具有灵活性

采用探究性的活动方式,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文献收集、方案设计、实地调研、小组交流、报告撰写等

多个环节。在组织过程中,行知教育调研团突出学生的主体性,由学生根据需要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活动情境。

二、建立“基于问题的学习”的运行模式

“基于问题的学习”指的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和文献研究等。具体过程为:提出问题或假设,针对问题或假设进行观察或实验,给出描述或解释、接受或拒绝假设、获得问题的答案。行知教育调研团采用“基于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式,结合社团自身特点,建立起一套健康的运行模式。

1.制定项目规划

每学年初,调研团都在师生中征集项目选题,要求选题要来自社会生活,具有非预测性、多学科知识交叉等特点,值得进行深度研究,且学生有能力驾驭。认真筛选后社团制订项目研究的总体计划,明确研究周期及工作推进时间表,研究一般以一个学年为一个周期。

2.组建合作小组

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在遵循自愿原则的基础上考虑成员的专业、能力和水平差异,进行合理组合,尽可能做到互补、互助。小组内根据成员的兴趣和特长,选取本小组的研究项目,并进行初步论证。

3.聘请指导教师

社团根据选题为各小组聘请相关专业教师或行业专家对项目研究进行指导。学生就项目研究主动与导师沟通、协商,对选题进行充分论证。

4.开展基础培训

由于社团成员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专业学习程度的差异较大,社团需对成员展开相关的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方法。

5.制订实施方案

各组成员自主围绕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在认真研读的基础上共同围绕课题的有效开展与实现展开互动式讨论,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和制订实施方案。在此过程中,合作小组充分发挥成员专业互补的优势,尽可能打破原有思维模式的束缚,提倡和鼓励发散式的见解、观点。

6.实施与体验

根据实施方案,合作小组开始有序地进行实地观察、访谈、发放问卷等调研工作,并对所收集到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抽象和反思。根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小组成员可对方案进行适当调整,直至研究目标的基本实现。

7.进行成果交流

在研究方案实施过程中,项目小组要通过中期汇报等形式进行互动交流。在调研完成之后,小组成员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归纳、综合、提炼,形成调研报告。社团要组织答辩、讨论等,让成员研究成果、交流学习感受、进行体验。

三、形成健康发展的社团文化

1.建立规范完善的制度

调研团拥有自己的章程,制定了一系列管理细则,确保招新考核、导师聘任、课题开题报告会、中期汇报会、总结评奖、论文汇编等环节能够规范有序地开展,并且产生了一批优秀成果。

2.营造平等合作的氛围

小组合作是调研团成员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通用的组织方式,一般由3~5名学生组成一个课题组,每个课题组均有专业导师。平等合作的氛围使各种观点能够在交流中碰撞,从而产生视角独特、思辨性强的调研报告。

3.培养踏实严谨的作风

调研团倡导“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研究成果”的理念,要求成员尊重事实,独立思考。成员在研究探索的过程中要检索大量的文献资料,进行艰苦的实地调查,还要处理成批的数据,这一过程也培养了社团成员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品质。

四、对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1.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配备导师

社团导师要在课题的提供、筛选、确定,研究方案的设计与论证,具体实施等过程中与社团成员一起进行研究探讨。导师应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出现,与学生建立起平等的关系,尽可能以启发、诱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内在的创新灵感和探索的热情,其职能是“指导”“引导”,而不是“领导”。

2.评价社团研究性学习的基本原则是重过程、轻结果

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应更重视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获得的成长,重视能力目标、情意目标和知识目标的实现。因此,对高校社团的研究性学习进行评价时,必须用一种动态的眼光去考量过程,而不是用静态的目光聚集结果。

3.高校学生社团需不断进行自我完善

社团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建章立制,规范管理,避免出现社团组织松散、运作不规范、成员流动性大、参与意识不强等问题。社团还要重视提高成员素质,在招录新成员时要注重考察他们的基本科研能力、课程学习情况以及个人综合素质,新成员招录来后要帮助他们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以建立一支素质优良、凝聚力强的团队。

4.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需要学校的支持

高校学生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是社团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的创新,社团管理部门应积极引导学生社团特别是学术科研型社团通过研究性学习开展调查研究、科技创造活动,指导他们完善制度、健全机制、丰富内容、扩大参与面,帮助他们聘请导师,并在经费投入、评奖评优中予以倾斜。还要努力在全校形成鼓励创新的氛围,采取开放、灵活的管理运行机制,为社团实施研究性学习创设更为理想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邹尚智.研究性学习指南[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

[2]刘智运.论研究性学习的特征及其由来[J].教学研究,2006,(1).

第9篇: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范文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真“研究”;对策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生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在小学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假“研究”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克服、改进这些假“研究”现象,是提高教学质量所必须,更是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人生态度所必须。为此,我们从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过程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进行论述,以求寻找克服假“研究”教学现象的对策。

一、有的放矢

打靶得有靶子,得对准靶子。同理,研究性学习也必须有问题,必须针对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问题没有针对性地研究,自然就是一种假“研究”。有些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开心活动,但始终不见有研究的迹象。比如有位教师组织四年级学生感受有地方特色的粮食制品,组织选择学包春卷。教师先PPT展示包春卷所需的主要材料,再让学生观察各小组桌上摆放着的备料,组织学生们认一认,说一说有哪些材料。各小组都安排了一位家长当师傅,指导学生包春卷。同学们忙活开了,教室像沸腾的开水。不一会儿,大家品尝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欢呼雀跃。有的同学拿到隔壁教室,跟其他班的同学交换劳动成果;还有的同学送到教师办公室,请老师们一起品尝。这个活动组织得很有意义,但是如果深度观察,便会发现,执教者忽略了在活动中把劳动技术教育与研究性学习进行有效融合。学生光有活动,没有研究问题。学生在活动中只动了手,而没有动脑。执教者只有从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眼光来组织这个活动,特别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真正实现高质量、高品位的基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背景下的劳动技术教育。

问题意识,其实儿童天生有之。特别是小学生常有问不完的“什么”。我们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学生的求知欲。但也有学生可能提不出问题,需要老师激发;可能提出的问题层次不一,需要整合;可能提出的问题没有针对性,需要调整。这就需要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识别问题,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清晰而明确地陈述问题。比如包春卷这个活动可以指导学生从社会方面提出研究问题:人们为什么要包春卷?有哪些历史故事?春卷与清明节的关系是什么?从劳动技术方面提出问题:包春卷需要哪些材料?除了包成卷状,还可以包成什么形状?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提出研究问题:一个人大概要吃几条春卷?估计一盆材料可以包几条春卷?另外还可以从食品卫生的角度提出研究问题,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提出问题。总之把劳动技术教育与美食文化、学科知识、食品卫生等多方面的知识综合在一起,让学生产生问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学生才能真正地“研究”。另外研究的问题也要有针对性,这是需要老师指导的。比如上述案例中有个别学生可能提出要研究包春卷的材料各自什么价格,郑成功有哪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家乡生产哪些粮食作物……这些明显偏离了活动主题,需要老师给予适当纠正,才能使学生的研究有针对性。

二、有法可依

研究性学习要基于学生的生活、学生的问题、学生的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科学研究是讲究研究方法的,调查法、观察法、实验法、文献研究法、信息研究法等,还讲究科学的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辨想象、分析综合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提供研究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有“法”可依。比如某老师组织六年级学生进行以“汽车”为主题的研究。学生通过上网搜索资料,并制作成PPT汇报课件。内容很丰富,基本上网罗了世界知名的汽车品牌标志,以及相应的文字说明。但问及这么多张的幻灯片是按什么顺序来排列的,你从这些汽车标志中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学生却说不出来。

学生展示自己网罗来的资料,看似成果很丰硕,似乎都在做深度“研究”。细看便知,这些资料只是一堆未经冶炼的“矿石”而已,学生只不过充当资料的“搬运工”而已,并没有真正的研究。在学生收集到诸多的资料后,教师指导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如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汽车品牌标志进行分类,对标志的含义进行解释,对标志的美学、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比较,对学生最喜欢的标志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只有根据老师指点的方法,进行一轮轮的实践和学习,才能真正地走进“研究”天地,掌握越来越多的“研究”方法。

三、有条不紊

研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不费吹灰之力,一蹴而就的研究,一定不是真“研究”。研究需要一个过程,甚至需要构建一个系统的工程。研究实施之前,必须围绕问题的解决,制订初步的研究计划。在研究过程中虽然还会随着新想法、新信息的出现,适时调整与修订计划,整个研究过程都应该按计划行事,做到有条不紊。学生研究性学习亦然。制订一套好的研究活动实施方案,既能对研究活动起到主导作用,又能使活动收到预期效果。但一些综合实践活动课老师没有制订整体的指导方案,也没有指导学生制订合理的研究活动方案,导致行事草率,教师或者无所适从,或者无所作为,或者任意作为,在活动过程中出现突发事情而不能有效处置。

制订研究活动方案,教师方面要结合课程的教学要求,彰显课程理念、课程特色、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在活动方案的拟订上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对活动进行创新设计,把生活中的情景具体化到活动之中,活动的诸多环节都要依据活动方案进行安排。学生方面要根据以下几个问题来制订研究计划:“问题是什么?”“你对这个问题已经了解多少?”“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你还需要了解什么?”“为了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你将要做什么?”教师要组织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进行多元化的制订研究计划方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自信性、团队精神和自我规划能力。

研究活动过程要按计划实施,才能使研究有条不紊。教师和学生可以根据活动主题的需求,进行活动的分组、角色安排等工作。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有效地把活动中的观察发现、问题都一一记录下来。活动结束后,把学生们的活动成果一一收上来,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答,为学生们很好解决活动中的问题,对学生的活动开展起到总结和指导作用。通过这样有条不紊的研究活动实施,学生的研究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真正地进入“研究”领域。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