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新媒体的价值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新媒体的价值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新媒体的价值

第1篇: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那些看似独一无二的当代社会现象,最终都能在历史的轨迹中找到它们的影子,同样,那些在历史上出现的现象,最终都会以不同的形式在现在或者未来重演。今天,当人们沉浸在新媒体的热议中的时候,似乎都忘记了那个电视、广播刚兴起的时代,那时候报纸面临着与今天一样的危机,但最终谁都没有消灭谁,反倒是危机促进了双方各自的进步。由此观之,今天热热闹闹的新媒体之议也不过是另一个危机或机遇到来前的征兆。

新媒体并非一片坦途

今天热议的新媒体,主要是以互联网科技、社交网络和新科技设备为基础的。互联网科技变革让传播更加容易,社交网络让每个人都拥有了生产和传播信息的机会和能力,而新科技设备,则可以让人们时时刻刻都能有效接入网络,从而让媒体信息更便捷地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都意味着新媒体从外在条件上看有着先天的优势,然而却并不意味着新媒体前途一片光明。

传统媒体在给受众传播消息之前,都有一个相当长时间的采编过程,而新媒体往往不需要或者忽视这些复杂的过程。微博成为一个新媒体产品后,几乎可以同时直播新闻事件的发生过程,而每个用户也都可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微博平台来传播,人人看起来都是记者,但却不一定都具有应有的媒介素养。其结果是,当信息传播成为一个人人都可以操作的事情时,信息的价值和真实性就往往令人怀疑。大量经过夸大、改编的段子伪装成新闻的样子大行其道,谣言滋生,最终导致大量用户对微博上的信息真实性失去信心。

CNNIC最新数据显示,在经历了2010-2012的爆发期之后,新浪微博开始走向“平静”,一方面用户数量剧减,仅2013年就有成千上万用户离开新浪微博,另一方面,微博不再像过去两年那样狂热和自由,微博实名制和谣言转发入罪制度的施行让用户发言更加谨慎,一些大V用户被禁言,新浪微博用户活跃度不断下降,如今的微博上满是各种“官方”,连往日那些无孔不入的“段子手”也越来越少了。无论是说“回归”还是说“衰落”,新浪微博最近三年多的表现,都深刻地表明,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以媒体的思维做产品,极有可能走入歧路。因此,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网络并不能有效代替一般媒体的功能,媒体也不能仅仅依靠社交网络发展。

与此同时,那个被视为移动互联网“船票”的微信,发展势头如日中天。不同于新浪的是,腾讯的产品思维和基因要更加浓厚,微信在一开始就是一个互联网产品,它重用户体验,重工具效用,从而稳定了大量的用户,在此基础上通过游戏、表情等来逐渐变现。随着大量用户加入微信,微信平台上的公众账号、朋友圈等也都逐渐活跃起来,并一度成为各种信息传播的主要媒介。微信的主导者显然看到了新浪放任媒体基因不断繁殖而带来的危害,最终采取了认证、折叠公众账号、限制朋友圈的评论显示和转发等措施,使得微信仍然是一个成功的个人社交产品,而不是异化为一个大的媒体平台。

另一个产品化的媒体则是大量的新闻应用,特别是门户网站开发的新闻应用,不少安装量已经过亿。短时期内,因为媒体传播渠道和方式变革带来的新鲜感,使得用户不断“刷新闻”,这本身既让新闻应用看起来十分受欢迎,但在另一面它只是表明用户试图在海量的信息中寻找存在感。这意味着,新闻应用如果没有长期的吸引力,用户的时间和注意力就会转移到其他平台或者产品上去。

新媒体的核心价值

对于新媒体来说,可能最根本的问题并不是技术壁垒与运营策略失效,而是大量新媒体的内容生产者缺乏专业采编技能和职业规范约束,为了获得眼球而不惜以贬低或者无视信息真实性为代价。现在所谓的新媒体都在抢时效、比劲爆、求互动,实际上都处于一个感受到机遇来临时的狂热时期。这种狂热也同样影响着大众。在一段时间的火热之后,发热的用户或者受众的头脑最后都会归于冷静,而此时能否给受众有价值的信息和提供一种信赖感,决定了能否最终留住他们。

因此,虽然看起来传统媒体提供信息的速度慢,新媒体速度快,但实际上因为性质的差异,传统媒体的可信度和价值往往更高。而受众或者用户,同样也会在一段时间的狂热追捧之后,最终选择一个可信赖、有价值的媒体来追随。新媒体快,却粗陋;传统媒体慢,却可以精致。庞大的信息受众并不是铁板一块,他们都有各自的追求。正如我们看到的《快乐老人报》一样,专注于服务老年人,最终同样可以发行上百万份,在传统媒体被叫衰的今天,这就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对于追求价值的信息受众来说,他们常常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对于追求互动效果的人来说,新媒体可能更有吸引力。新媒体的时效性强,用户自己生产的内容多,但缺乏验证,大量的信息都成为谣言,或者仅是用户的谈资,这样的内容很难让受众心甘情愿买单。一些新闻客户端,上午一条令人惊讶的新闻,下午就另一条新闻来否定上午的新闻,这种没有把关和验证的所谓新闻信息,最终都成为与论坛爆料无异的内容,其本身的价值十分有限。靠博取眼球的方式来获得用户,等用户有限的忍耐力被耗尽之后,这些新媒体就很难避开新浪微博那样的结局而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物以稀为贵,信息的价值同样如此。信息越来越多,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简单,信息自身的价值就不断贬低,反而有利于让有价值的信息成为好东西。因此,不管新媒体怎样发展,都不可避免要面对是否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这样一个永恒的问题。新媒体产品化,只是让新媒体更加容易被接受,让信息更容易获取,这样降低了受众接受媒体的心理和实际门槛,对于媒体来说就是一个难得的机遇。然而,在提供的信息不断“贬值”的情况下,能否长期保持用户的关注和支持,则意味着新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产品化最终只是处于媒体行业变革时期的一个过渡阶段的产物,当走过这个时期之后,媒体在内容上终究都会回到那个传统的生产方式中去,改变的只是形式而已。

德国《明镜》周刊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量媒体使用UGC模式,以时效性和互动性而备受追捧的时候,《明镜》周刊却仍然讲究那几乎被新媒体所忽视的“准确性”。《明镜》仍然保持着为数庞大的事实核查员队伍,这些核查员对采编的信息进行核查,细致入微,使得《明镜》周刊的内容拥有无可比拟的可信度,其价值不言而喻。专业的队伍打造高质量的内容,高质量的内容就会是媒体的生命。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经历了新媒体爆发热潮洗礼后的传统媒体,特别是那些因为社交网络而受到冲击的纸媒们,最终都会慢慢收起慌乱的阵脚,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和受众,进一步挖掘内容的价值。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传统媒体重新评估自身并实现转型,也是传统媒体涅槃重生的时候。

新媒体应提高内容价值

信息传播方式和载体的变化,改变了媒体的形式,却不能改变媒体的本质。新媒体,无论是简单地在互联网平台上以传统的方式提供信息,还是依附社交网络、搜索引擎来转变传播途径,或者直接转型为一个互联网产品,都不会也不能改变其媒体基因的本质。当产品化侵蚀到媒体的本质的时候,无论是作为产品还是作为媒体都难以为继。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只要想做优秀的媒体,都应该扬长避短。提供高质量内容的媒体,需要在内容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同时也需要在渠道上用力,获取更多的用户,并保持用户的注意力。而新媒体,特别是那些遵循产品化思路的新媒体,必须认识到当其不能提供有价值内容的时候,它们就或者异化为其他产品,或者走入死胡同。

第2篇: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路化的普及,为新媒体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传统的媒体艺术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的需求,要想更好地满足时代的需求,新媒体艺术就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朝新的方向转变。不仅要强调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还要加入人文理念,使技术与人文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新媒体艺术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本文主要从新媒体艺术的概念及重要性、人文价值与新媒体艺术的联系等方面对新媒体艺术中人文价值进行探讨。

关键词 新媒体艺术 人文价值 探索

新媒体艺术作为时代艺术的主流形式,在艺术中有重要的作用。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与传统艺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传统艺术是以人文观念为基础的,能够更好地反映出艺术家的思想,新媒体艺术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形成的新兴技术。要想更好的探索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就要对传统艺术进行研究。

一、新媒体艺术概念及重要性

1.新媒体艺术概念。虽然新媒体艺术并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们将其理解为先进的技术在艺术作品中的应用,这种艺术是以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来表达先进的艺术观念的,现在以网络为主要传播媒介,主要将计算机和电路传输连接在一起的艺术。其不仅包括光盘,还包括网络艺术、数字录像艺术及网络广播艺术等。现在的新媒体艺术是以研究为对象的,其利用的是现代化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电脑、网络广播为一体的新型传播手段,作为艺术作品主要创作材料,来表达艺术家个人的独特观念,事实上可以将其理解为用多种手段来表现艺术作品的总称。因此,新媒体艺术与技术的紧密相连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新媒体艺术概念还会有新的内涵,同时也会有新的艺术家作品出现,为新媒体艺术增添新的色彩。

2.新媒体艺术重要性。艺术是在多元化的背景下形成的,特别是现在。新媒体艺术不仅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体,同时也将传统艺术和新时期的艺术联系在一起。这种艺术在融合传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将先进的技术融入到其中,使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以新的形势体现出来。新媒体艺术用这种先进的手段展现出来对现在的艺术实践和程序的过程是比较重要的,是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新的艺术语言来表现的。新媒体艺术作为当代的艺术的载体,能准确的反映出现代艺术的特点信息密集、时空缩略、群体作用增强等。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新媒体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其不再是一种艺术,也渐渐成为人与信息之间的桥梁,成为当代文化不可替代的一部分,人们要想更好的掌握新媒体艺术并赋予其新的内涵,还需要将其与世界联系在一起。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的艺术手段将会越来越发达,与人们日常生活也将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未来的新媒体艺术中,文化将会成为人们交流的重点。同时新媒体艺术所担负的使命也将会越来越重,不仅担负着连接现实世界的使命,还担负着与数字世界接轨的使命。只有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新的形势下,可以使人们对新媒体艺术更加感兴趣,并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反复琢磨,以自己独特的见解去选择、诠释它。新媒体艺术正以一种新的态势影响着人们的行为与思想,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使艺术和其他领域进行有效的交流,还促进了艺术向大众化方向发展。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艺术将会渗透到更广泛的领域,不仅对艺术领域有所影响,对其他领域也将会有所影响。

二、人文价值与新媒体艺术的联系

1.内涵上的交叉与学科体系的相对独立。当今世界是一个多样化的世界,可以将不同的载体融合在一起,科学与技术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重要的,当这两种理念共同作用于我生活的同时,科学与艺术的界限变得有些模糊。但是人文观念和技术观念在这一时代却显得相对融洽些,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人文观念和技术观念之间的界限也会变得越来越不确定,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其不确定性的问题,要明确艺术与科学的概念,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只有明确的区分二者概念,并时时关注科技的新趋势,不断的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在扎实的人文基本功前提下创作出更新、更优秀的作品来。

2.二者互为交融和相互促进发展。这主要体现在艺术作品只有融入人的观念及独特的思维方式,才能称为真正的艺术创作,仅靠技术对其进行完善是比较空洞的、缺乏灵魂的作品。新媒体艺术的是艺术家在确定自己风格之后,以传统艺术手段将其表现出来,再用技术对其进行加工制作,才形成艺术创作。如当代的舞蹈艺术就是通过舞蹈演员用最传统的表演方式进行表演,再通过电视镜头将其保存起来,在满足现实大众影响的同时,也能对后世有所启发。它打破了传统的以书画、壁画为基础的传统艺术,在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上了现代化技术,使舞蹈艺术更具直观性、真实性。舞蹈的编排是艺术家个性、思维的产物,其所强调的是创作的人文观念性。而电视媒体将舞蹈艺术以新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舞蹈艺术更加生动活泼,因此,传统艺术和新媒体艺术是相辅相成的,是人文观念和技术的统一。如果艺术家只就传统艺术进行创作,而不采用先进的技术对其进行加工修饰,那么这种艺术只能称得上是艺术。如果只是一味地追逐于技术,没有艺术家独特的思维活动,那么艺术只能作为一种表现手段而缺少人文性。在新媒体创作中,人文观念和技术性观念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同时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只有将传统的艺术和新技术融合在一起,才能使新媒体艺术更好的发展。

三、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

1.人文价值在新媒体艺术中的体现。真正的艺术是思维和技术结合,艺术作品创作蕴含着人独特的思维,才是真正的艺术创作,而仅以技术的形式完成的艺术创作,不是真正的艺术。只有将艺术和思维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好地诠释新媒体艺术。如2010第16 届广州亚运会中就使用了新媒体艺术,广州亚运会相关状况通过记者实地采访,通过网络技术对信息进行处理,最后以网络的形式传播给大众,真正的实现一人一媒体。以互联网的方式播报新闻和信息传播,不仅信息源广、姿态多样,还能迅速、及时的向全球传播。此外,这种信息传播途径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地进行修改。这种新媒体艺术不仅使人们更好地了解亚运会赛事相关情况,还能提高媒体传播效率,同时也能将艺术创作和技术结合在一起,诠释出新媒体艺术的价值。

2.新媒体艺术中审美人文价值。随着新媒体技术不断发展,我国已经进入了大众文化传媒时代,在新时期经济全球化将文化资源跨地区配置和文化作品跨领域的营销态势,是人们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审美观。人们常将市场和消费机制也渐渐的融入到审美和艺术领域。在新时期内,对文学艺术作品的评价不仅仅是少数的专家和学者的责任,广大的群众有了参与评价的权利,如通过新媒体艺术传播的电视剧、电影,其收视率的高低是需要人民大众参与并进行客观的评价,才可以实现的。但是在评价的过程必须要适度,只有对文化有清醒的认识,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才能使真正的美学得以实现。以道家学术为例,道家所追求的是一种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能够超越现实的美。道家认为现世的美是有限的,无所谓美丑。只有追求不以自己意志为转移的真实的美,才是永恒的美。从中又可以看出道家的审美观是以朴素、不加修饰为审美的价值原则的。常生活审美大众化的今天,审美的视野不应该再集中于事物表面上,而应该向更深层次递进。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艺术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新媒体艺术正以崭新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新媒体艺术不仅推动了艺术领域的发展,还促进了其与不同领域的合作,现在的新媒体艺术已经潜移默化的渗透于生产生活多个领域。要想使新媒体艺术发挥更好的作用,还要对新媒体艺术中的人文价值进行研究,以便为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创造更多的条件。

参考文献

[1]汤宇时.传统媒体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的转型[J].中国传媒科技. 2010,(08).

[2]李宏梅.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媒体产业[J].国际学术动态.2009,(01).

[3]汪海波.中国新媒体艺术发展现状[J].艺海.2010,(09).

第3篇: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公益价值;公益广告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9-0035-01

一、 新传媒时代电视媒体发展情况与社会公益价值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得新媒体拥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讨论新媒体。但是对于新媒体的定义目前却是众说纷纭,即便是专家学者也没有统一的定论。国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熊澄宇将新媒体定义为: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而上海戏剧学院的陈永动副教授则将新媒体定义为“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媒体以及各种应用形式,当下主要包含了互联网媒体、数字活动媒体、掌上媒体、户外媒体、车载移动媒体以及新媒体艺术等等。由此可见,新媒体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呢?从之前的定义可以看到,第一新媒体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需要依靠计算机而产生的新形势。只不过这种说法难以表明新媒体的内涵。第二新媒体必须表现出其创新的形态,主要是理念核心方面的创新。新媒体既重视内容与形式,又重视技术与理念。

面对这样的一个新时期,电视媒体可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既要应对国际市场的竞争,又要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加上中国电视行业本身与生俱来的滞后性,使得市场显得较为混乱,行业从经营理念、市场定位、新闻理念以及操作手法等等方面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此外,从文化和语言方面而言,我国传媒业想要走出去非常的困难。大体上来说,我国可以说是传媒大国,但是也是传媒弱国。国内文化产品在输出方面明显呈现着赤字状态,文化传播从一定程度上反应的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各大媒体之间的相互竞争,为此我们需要中国传媒业向国际化进军的意愿。

当前国内电视行业可以说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其中处于领军的对象无疑是中央电视台,其实力最为强大。但是各地方卫视的崛起也不容小视。湖南卫视、浙江卫视、江苏卫视等相继参与到竞逐之中,使得我国电视产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迹象。尤其是从娱乐操纵实力角度来看,湖南卫视与浙江卫视先后推出的综艺节目,无疑引领者各大媒体的竞相比拼。如今世界范围内,电视媒体依然是受众最大、影响最大的大众媒体。我国电视媒体根本上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用来传播党事业的主题,是我国主流的媒体之一,肩负着当前以及党政治路线和主张的宣传工作,需要通过报道国内外新闻、及时反映社会各界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从而为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为我国新时代的精神文化打造良好的基础。处于新传媒时代下,电视的社会公益价值无疑具有了新的特征,尤其是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电视主流引导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和关键。

二、 公益广告――电视媒体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效益的经典代表

(一) 公益广告

在美国公益广告称之为”公共服务广告“,具体指的是在增进公众对突出社会问题了解,影响公众对此类问题看法和态度从而改变公众行为和做法,促进社会问题解决或者缓解的广告宣传。而在国内领域中,公益广告则指的是经过媒介为了公共利益服务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其目的和本质是传播公益观念,使得人们形成公益行为,甚至是促进公益事业的发展。该广告具有非商业性、公益性以及非人际直接传播性的特点,正是这三个方面,使得公益广告区别于商业广告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广告。

(二) 公益广告对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效益的作用

公益广告在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社会效益方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公益广告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其能够通过企业宣传传播社会文明,倡导道德风尚,从而建设稳定社会;第二是企业可以通过工艺广告在社会上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从而实现在市场中巩固品牌知名度和地位的作用。作为电视媒体中具有代表性的公益广告,可以说其和创意都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和行为,而作为企业更应该是和出资公益广告的重要承担者。

2008年山东省旅游局首创“联合推介,捆绑营销”品牌的“好客山东”,不仅极大的促进了山东省旅游业的发展,而且也使得整个山东省经济、文化、社会方面得到了高度的建设。其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的增强,成为了国内旅游领域的重要品牌,也吸引了国内外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为此,其获得了“首届中国经典传媒大奖之广告主杰出贡献奖”、“中国旅游广告主品牌年度金奖”等。在“好客山东”公益性广告的背后是隐形商业诉求,公益广告不再是唯利是图的广告。独立性成为了广告的根本。对于企业来说通过公益广告中的隐形商业诉求,可以很好倡导其产品价值、企业形象、文化精神以及活动主题等等。规范的公益广告能够更好的塑造企业形象,并产生良好的社会轰动效应,从而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因此,通过公益广告可以实现与商业广告之间的优势互补,一个是企业为了维持长期发展,一个是企业为了保证短期利润。企业一方面开展商业广告,一方面进行公益广告,实现长期战略和短期战略的相辅相成,将会推进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推进社会文明的全面进步。

三、 新传媒时代电视媒体的社会公益价值展望

新传媒时代电视媒体的社会公益价值主要体现在公益广告方面,因此对新传媒时代电视媒体的社会公益价值展望,也是对公益广告未来的展望:

(一)培养创新队伍

培养创新队伍,主要是在高校进行,重点培养在设计、哲学、美术、艺术、广告学方面人才,挖掘创新性人才,培养优秀的广告创作习惯,尤其是让学生集思广益,独立进行创造,使之更好的进入广告市场,进行创新。可以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机制,使得创意更为动力,支持更多贴近生活、形象生动的公益广告。

(二)健全法律法规

国家需要对公益广告进行有效管理和组织,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目前在传媒领域的法律文件少,使得传媒发展找不到方向。我国仅有对商业广告的立法,而没有对公益广告进行法律法规的制定,因此需要加强对公益广告管理,建立公益广告运作机制。确保公益广告有序有管理有组织发展。

(三)扩大题材

公益广告需要贴近人们人们生活,说群众想说,做群众想做。这样才能够使得题材与大众切合,才能够让大中国更喜欢公益广告。加强公益广告主题的针对性和扩大题材,从而为社会服务,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利益。

参考文献;

第4篇: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20.125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6)20-0-0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科学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全国各族人民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新媒体开放的传播渠道、交互式的传播模式、海量的受众,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它的虚拟性、复杂性、多元性,也给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因此如何发挥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过程的积极作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有效的传播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1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机遇

1.1 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从高冷到亲民

以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要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传播给公众,传播的方式都是单向式、灌输式的,并且内容单一,容易使接收者觉得枯燥乏味,产生抵触的情绪,无法达到广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预期效果。随着互联网、数字电视和移动通讯等类型的新媒体迅速发展,它们摒弃了单线式、灌输式的信息传播,实现了多对多的传播方式,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信息,每个人也可以通过新媒体接收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真正实现实时交流互动性,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众中的传播。

1.2 丰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形式

新媒体不仅可以传播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内容,同时可以吸纳许多艺术形式,把文字、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甚至是人工智能集合在一起,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呈现。如今在新媒体中,文字也被颜色鲜艳、内容丰富的FLASH、好玩的动画代替,即使是文字,也被设计的大小不一、颜色各异,造成视觉的冲击。因此,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使用了形式多样的节目,丰富多彩的新媒体形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3 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时效性和受众面

新媒体技术在信息传播时能实现“零距离和零时间”,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主要是因为新媒体的移动性、便捷性特点,使得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和信息,第一时间把知道的一手资讯传播开来。同时新媒体的双向互动性,使得人们在新媒体平台互动不受形式、风格的限制,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接受信息和传播信息,人们在热衷信息交流和传播时,也带来了价值观的传播,形成思想的交锋。因此,只有依靠人们自己的力量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价值观。

2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所要经受的考验

2.1 复杂的传播环境

新媒体的资源开放性、言论自由性和传播成本低廉性、虚拟性。为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可乘之机,网络上出来了很多反面的信息,比如拜金主义、暴力信息、西方不良思想等,各种价值观、文化信息充斥其中,人们很难去分辨信息的真假,这将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传播产生巨大的冲击。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被弱化

传统媒体在传播信息时,信息者首先会对需要的内容进行考证,去伪存真,然后进行编辑,再进行一系列的审核后才能,这样的话信息者有绝对的话语权,能够很好地控制信息传播的导向。然而,新媒体进行信息传播时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它的信息量巨大,也缺乏严格的审核和有效的控制,好的不好的信息夹杂在一起,人们可以自由选择,形成了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弱化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

3 新媒体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对策

3.1 积极培育和提升人们的媒介素养

积极培育和提升人们的媒介素养,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正确风向。几乎人手一台手机的新媒体时代,信息和接受信息相当便捷,每个新媒体使用者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接收者。他们的媒介素养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素养不高,一方面对海量的信息缺乏应有的甄别能力,分辨不出信息的真伪。一方面缺乏自我控制和约束能力,以为网络环境是虚拟的世界,随意不良信息也无人知晓,因此网络环境不断恶化。只有积极培育和提升人们的媒介素养,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的网络环境,才能引导舆论往正确的价值观方向发展。首先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媒介素养教学内容。一是应该提高人们新媒体的使用技能。二是要提高人们甄别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要提高人们的网络道德素养。其次必须扩大媒介素养教育的范围。不仅仅只重视对在校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同时也应该在农村、城镇社区等地方开展知识讲座,提高整个社会群体的媒介素养水平。再次必须注重媒体人士的职业道德修养教育。现如今,很多媒体人士只注重自己的经济利益,不计后果地报道和传播一些不良信息,因此应定期组织职业道德教育和培训。只有积极培育和提升人们的媒介素养,才能整体提高新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能力,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正能量的方向。

3.2 加强网络监督与管理

加强网络监督与管理,净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环境。新媒体时代充斥着虚假信息的传播,环境复杂多变,充分暴露了政府缺乏对这一领域的高效的监督和管理机制,为避免失控局面的发生,政府应该立即加强对网络的监督和管理。一方面加强对媒体进行监督和管理,使媒体之间建立良性的竞争秩序,发挥媒体传播信息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加强政府监督功能,建立健全网络法律制度,严厉查处和打击网络犯罪,扭转人们严重扭曲的价值观。

主要参考文献

第5篇: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民间艺术;产业价值链

虽然我国有着非常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但面对日益快速发展的社会环境,很多的民间艺术正面临着渐渐的消失,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传统民间艺术文化遗产的存在,面对新媒体时代,我们如何能够有效的运用网络媒体信息,促进民间艺术产业价值链的发展。

一、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介绍

(一)新媒体的定义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把我们带入了一个新媒体时代,所谓的新媒体是与传统的媒体相对比,在数字技术以及网络技术支持下所出现多种媒体形态,例如常见的数字广播、微博、微信、手机网络等。

(二)新媒体的特点

1、数字化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传输速度非常的快,而且还能够保持信息的清晰度,其原因是由于信息经过了数字信息的压缩处理,从而能够在一定的波段内发射更多的内容信息,除此之外,数字化多媒体还能够带给观念立体般的感受,从而使得表达形式更加生动形象。

2、共享化

即每一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化的传播,在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可以一点对多点,从而演变成多点对多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与范围。

3、交互即时

相对于传统的媒体传播形态,通过固定的通道来掌握信息着的内容,但新媒体所呈现出的网络化与交互性,会使得传播速度更快,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广泛覆盖,当我们在利用微博、微信、QQ等网络平台进行大众传播时,不会受到时间、环境等的影响, 并随时随地开展相互评论与点评,从而促进了信息的交互性。

二、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类型及价值

(一)民间艺术产业化的类型

目前我国的民间艺术在政府的支持与倡导下,基本上分为了两种类型。一种是把民间艺术作为出口产业经营,以典型的河南商丘民权县的五公庄画虎村的产业模式,通过传统绘画的技术,把这些民间艺术作品远销国外,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而且还有效的保护了民间艺术的传承;另一种就是把民间艺术融入到旅游产业当中,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把民间艺术作为一种旅游商品进行推广,特别是打造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品牌,例如常见的有苏州的刺绣、惠山的泥人、宜兴的紫砂壶、山西的剪纸等,通过当地的旅游资源促进了当地民间艺术的推广。

(二)民间艺术产业化的价值

民间艺术产业化的价值基本上体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历史文化价值、观赏价值以及商业价值。由于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是一种历史文化的积淀,是一种历史的传承,因而在民间艺术产业化产体现出了历史文化价值,与此同时,民间艺术的创作过程都是创作者的用心构思,并赋予了民间艺术鲜活的生命力,从而体现出了民间艺术所具有的观赏价值与商业价值。下面以河南民间艺术为例,具体了解一下民间艺术产业化的价值。

河南的民间艺术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有着丰富多样的民间艺术,因而对于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开发有着众多的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

由于特定的历史文化环境,在经过岁月的积淀,所传承下来的民间艺术体现着当时的生活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因而使得河南民间艺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例如太吴陵的泥泥狗,作为南阳高淮阳县太吴伏羲泥玩具的总称,被当地的人用黄泥捏成多种形态的动物,并赋予了纳福辟邪的意思。作为一种民间艺术被流传至今,其实这是一种原始图腾文化的延续,并反映出民间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宰的关系。除此之外,还有被称之为中国木版年画之鼻祖的朱仙镇,其名下的三类年画依然流传至今,并且非常的盛行,分别是神祗画、民g故事、吉祥年画,这些木版画不仅体现出当时丰富的生活状态,而且还反映出他们祈求平安、幸福的文化内涵。

2、观赏价值

无论是朱仙镇的木版年画、还是淮阳太吴陵的泥泥狗、剪纸、陶瓷等,除了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之外,还带给了我们视觉上的审美享受,因而使得这些民间艺术具有了很高的观赏价值。例如在朱仙镇的木版年画中,非常的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例如对五行相生的运用,通过鲜艳的色彩搭配,向我们展示出了很好的审美价值,同时,淮阳的泥泥狗也一样,在以黑色为基调的情况下,运用其他不同的颜色搭配,使得泥泥狗呈现出强烈的视觉效果。除此之外,民间艺术在图案方面有着很高的观赏价值,例如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汴绣,《清明上河图》、《百骏图》等古朴的画面中都呈现出栩栩如生的效果。

3、商业价值

河南的民间艺术所体现出的商业价值又分为了收藏价值、商演价值与旅游价值。首先来了解一下收藏价值,无论是河南民间艺术中的钧瓷还是木板年画、泥泥狗等,都有着非常高的收藏价值,其中钧瓷作为我国的五大名瓷之一,除了有着独特的观赏价值之外,还有很好的收藏与投资价值,被国内外视为珍品。镇平玉雕作为河南省的传统玉石雕刻工艺品,始于汉代,有着其独特的风格,有的被珍藏有的则远销国内外;其次是商演价值,例如河南的豫剧、扁担戏、杂技等,其中豫剧的商演价值最高,比较经典的河南豫剧《程婴救孤》还走出了国门,并对当地产生了非常不错的社会影响;最后一点是旅游价值,由于不同的地域所形成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赏价值、旅游价值等也是各自不同的,例如镇平玉雕湾综合市场,有着中华玉文化中心的标志,同时也附近的几个市场连为一体,成为了我国最大的玉器加工销售地,每年都会吸引很多的游客与商客去观光与交易。

三、新媒体时代下我国的民间艺术的现状

(一)我国民间艺术的功能价值

我国的民间艺术都是由民间的百姓创造,在自然环境与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被不断的再创造,经此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审美需要,或者用来满足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实用需要,并且这些民间艺术贯穿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国的民间艺术不仅体现着社会历史与社会文化的价值,同时也为我们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带来了丰富的资源,除此之外,还带来了丰富的商业价值。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虎头帽、麒麟送子长命锁等无不蕴含着古人对平安吉利的祝福,以及每年春节期间的贴春联与门神等,体现出镇宅平安的愿望。每一种民间艺术都是以民俗生活为载体,把深厚的中国情结融入到民间艺术当中,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体现着当时的生活情况,由此可见,民间艺术仿佛就是历史生的鲜活呈现。

(二)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随着近几年来,我国民间艺术协会对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以及创新等目标,采取了其相应的措施,同时还通过了民间工艺品展览会等,有效的提高了民间艺术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与此同时,也拓宽了民间艺术的经济市场。例如山西榆次建立了有关民间艺术的文化博物馆,而河南陕西则成立了中国剪纸第一村,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对我国的民间艺术起到了保护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间艺术产业化的发展。

(三)民间艺术产业价值链所面临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以及审美的取向,因而使得我国的传统民族文化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导致民间艺术的接受与消费群体非常的少,而很多的与民间艺术相关的企业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小,加上西方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的_击,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常被西方文化所笼罩,例如随处可见的麦当劳、《海贼王》、圣诞节等,使得民间艺术被西方文化所吞噬。特别是随着全球一体的发展,我国的民间艺术产业在经济市场中受到的冲击更加严重,从而使得我国的民间艺术产业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直接影响到了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四、新媒体时代下对民间艺术价值链产生的影响

(一)促进了民间艺术在社会中的传播与传承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除了一些公益性质的广告播放之外。很少看到对民间艺术的专题报道,其主要原因是由于收益低,而制作成本高。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如今已然是一个数字化的新媒体时代,因而对于民间艺术的传播也应当借助于多媒体体技术,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由于新媒体制作成本低、共享度高、交互即时等优点,通过把民间艺术的传播与互联网信息技术相结合,有助于促进我国民间艺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民间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家庭、师徒、学校等传统的传承方式,这些传统的传承方式都具有不易被保留、有受众限制以及学时长等缺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民间艺术学习的兴趣,因此,在进行新媒体时代,我们应当有效的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多种方法在虚拟的环境中实现人机交互、信息交流等,从而有助于对民间艺术精髓的学习,有助于丰富的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并得到长久的保存。

(二)有利于民间艺术的创新与增值

让民间艺术保持与时俱进,有助于提高民间艺术的商业价值,因而新媒体时代,可以在传统的民间艺术基础之上,对其进行创新发展,从而有效的增加民间艺术产业在市场中的价值。

(三)与媒体产业形成了互利共赢的局面

由于新媒体时代下,信息的具有成本低、门槛低、针对性强、大众参与等特点,因而被很多的人认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平台,因而对于民间艺术产业,也应当借助于新媒体平台,对其进行传播,从而提高民间艺术的影响力。例如河北保定在进行灯展时,对于中秋节、老师节等节日期间实行了门票免费的优惠活动,并通过微信、微博、QQ等平台进行信息的传播,通过对多媒体的运用,有效的促进了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

五、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下促进民间艺术产业价值链的构建

(一)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

通过对民间艺术实施行政这方面的保护措施,有助于加强对民间艺术文化的宣传,例如对民间艺术项目的确立、立档等,以及对民间艺术文化传承人的培养与资助,或者为民间艺术的传播提供平台等,把民间艺术融入到民间艺术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并采用多元化的发展,从而推动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

(二)运用新媒体进行营销,从而促进民间艺术的传播渠道与销售

首先,建立起符合当地特色的民间艺术网站,并运用多媒体进行宣传与推广,从而促进更多的人对我国民间艺术的了解,并在网站中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通过传播与交流,可以有效的提升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其次是通过新媒体建立品牌效应,即通过新媒体传播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为民间艺术打造出独有的品牌效应,并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与话语权,对民间艺术进行广泛的传播,有助于为民间艺术提供方便快捷的传播通道,实现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三)通过媒介平台促进百姓民众与民间艺术之间的互动

通过在乡村组织的展览、民间艺术交流会等,不仅可以是对民间艺术文化的知识的一种普及,同时也可以建立一些有关民间艺术作品的制造作坊,通过利用闲散时间来进行民间艺术作品的制作,不仅陶冶了当地人民群众的民间艺术审美情操,而且还发展了民间艺术产业。当然,也可以借助于新媒体时代下的各个网络平台,例如电子商务,面对日益激烈的竞市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人们对民间艺术的认识。《舍尖上的中国》通过对中国不同地区饮食文化的记录,在播出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关注,而对于民间艺术产业,也可以制作类似的视频,从而展现出民间艺术为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影响,让更多的人来了解民间艺术。

(四)有效的运用新媒体时代下的数字技术,拉长民间艺术产业价值链

数字技术中的虚拟化、仿真效果等可以对民间艺术进行全真的模拟,从而有助于人们对民间艺术达到身临其境般的感受,除此之外,还可以把民间艺术的相关元素融入到数字技术的发展中,例如网络游戏、动漫产业等,对人物形象、道具使用等的设计中运用民间艺术的色彩与元素,从而促进我国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在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同时,为民间艺术产业的发展也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面对民间艺术产业价值链的发展,我们要充分的运用好新媒体的优势,摒弃其所带来的缺点,最终实现多元化的民间艺术产业发展,从而促进我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

参考文献:

[1]艺术与商业双重策略下的动画品牌塑造[J]. 代磊. 艺术科技. 2014(01)

[2]动画品牌形象构成维度识别研究[J]. 王胜男,单双双,王俊,王晶,王元伦. 现代交际. 2013(12)

[3]我国动画品牌传播存在问题的分析[J]. 韩鹏,李洁.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13(12)

[4]论当代中国影视动画创作中的角色品牌塑造[J]. 郭启晨. 中州大学学报. 2013(04)

第6篇: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一、新媒体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优势

新媒体具有的交互式大数据与云计算、主体的自主性与参与性、信息来源的全球化与即时性、内容的数字化与交互性等特点,决定了新媒体以极广的普及面和极高的使用率,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主观思维和生活方式。在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中,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拓展了空间和领域;新媒体技术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播增强了超时空性和无障碍性;新媒体文化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自主学习各类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各种平台发表观点,参与讨论,改变在传统教育方式下理论灌输和被动学习的方式。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自媒体形式的转变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在数量庞大的中国网民中,年龄在10~19岁和20~29岁的分别占网民总数的24.5%和30.7%,在网民的职业分布中,学生占到了25.1%,是网民数最多的群体。在大学校园里,几乎每位学生都有QQ号、计算机上网账号、微博、博客或相对私密的微信圈,这一切说明新媒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最便捷、常用和重要的手段,他们正通过迅速发展的新媒体将自己变成自媒体,置身“云端”获取个人需要的信息,并发表各自的见解。

二、新媒体带来的挑战

1.新媒体对传统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各种信息的大量传播提供了便捷的途径,并悄悄改变了过去以课堂讲授为主的说教式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新媒体的大量运用一方面推动了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使得大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因搜索资料的手段先进而得以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因海量信息的比对筛选和已有成型资料的帮助而明显增强,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高人指点”而更加灵活有效;另一方面也给大学生的教育带来不利影响,具体现为知识点获取的繁多和易得,造成大学生对核心理念印象不深,对关乎根本立场的大是大非问题因参考过多的个性意见而滋生模糊认识,“拿来主义”式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学习习惯,导致认识不够深入而容易随波逐流。

2.新媒体成为不良思潮传播的媒介

各种信息肆意传播,限制越来越小,一些西方的意识形态和各种思潮也通过新媒体进行广泛传播,它们有些与我国的意识形态产生了强烈的对立和冲击,传统教育方式下单一的思想内容受到挑战,世界变得多元化,这就要求教育者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教育内容。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如果不能正确对待这些不同的思想形态冲击,不能适应大学生的需要,在教育方式上不与时俱进,其所产生的传播效果必然很难得到保证。

3.新媒体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冲击

新媒体条件下,时间、空间已经不是大学生进行交流的障碍,网络的虚拟性更使大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畅所欲言,他们利用新媒体来张扬个性,表达情感。久而久之,容易造成他们价值观的随意性,使其思想变得混乱。网上一些错误的观念、一些国家别有用心的宣传,都容易造成大学生在认识上的错误,而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其价值观则可能走向错误的方向,不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应对策略

1.全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权

首先,根据当下信息传播特点搭建好教育服务网络平台,将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陈旧信息传播方式升级改造,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优势互补,加强校园媒体资源整合,推动全媒体融合发展。一方面,要发挥高校宣传教育优势和特色,拓宽核心价值观教育信息来源,加强正面宣传,彰显时代精神,引领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利用高校富集的人力资源不断提高新媒体应用技术研发水平,以新技术促进媒体融合与转型升级,通过发展移动客户端、手机网站等自媒体新业务,做大做强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媒体传播交流平台。

2.学校应提高教师的新媒体应用能力

学校应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做出努力,如在校园网站上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种论坛、社区中展开积极讨论,给大学生指明方向,同时还要提高教师对新媒体的应用能力。大学生对新媒体较为了解,十分期待教师能够以最新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如果教师对新媒体认识不够,不但在一些前沿问题上难以和大学生保持一致,还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带来不利的影响。

3.大学生要正确对待新媒体,自觉树立核心价值观

在思政教育过程中,大学生要自觉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利用新媒体获取各种信息时,应提高甄别能力,自觉规避各种错误价值观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完成学业,成长成才。总之,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有很多有利的因素,但同样也存在许多挑战。新形势下,只有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积极面对,才能使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取得良好效果,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培养新一代的人才。

4.拓宽师生交流渠道,建立新型师生交往关系

第7篇: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11-0147-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新媒体正不断地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微博、QQ、校内网、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已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学习成长的重要载体。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核心。如何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以新媒体的发展为契机,积极引入新媒体,开拓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便于学生吸收接纳的新型教育方式,已成为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目标。

一、新媒体使用现状

(一)新媒体的特点

随着新媒体使用人群的不断扩充,新媒体的形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常见的新媒体形式有:微博、QQ、人人网、博客、微信、BBS、MSN等,形式多样,每种新媒体形式都存有自身鲜明的特点,同时,相互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与相似之处。当代社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信息井喷式出现,新媒体以其独有传播形式,使得信息能够获得快速、广泛的传递,受众可第一时间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具有高时效性。微博、人人网等设置的评论、@功能,有力地促进了新媒体使用者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信息交互,极大地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QQ、微信等实时沟通工具的出现,也使得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加通畅、迅捷。新媒体的出现与应用,是对信息传递的一次革新,妥善的引入并应用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将有利于从原有的单向式教育向交互式、立体式教育进行转变。

(二)高校大学生新媒体使用状况

学生群体作为接受新鲜事物最迅速的群体,新媒体在该群体中呈现出覆盖面广,使用频率高,影响度大等几大特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第28 次全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 2011 年 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 4.85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青少年网民占上网人数的一半以上。

同时有关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拥有手机的比例达到了85.8%,拥有电脑比例为75.6%,大学生最常接触的媒体形式前四位为 QQ、搜索引擎、新闻资讯网和手机,获取的信息62%来自新媒体[1]。新媒体已得到了学生群体的广泛认可,在该群体中产生了举足轻重地影响。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新媒体基本基于网络而存在,易出现信息筛选度低、虚拟性过强等不足。目前,虚拟网络监管制度仍不完善,信息传递具有很大的自由度与广泛性,学生群体中部分个体心智尚不健全,对事物辨识能力弱,易被错误理论、不实言论等影响,造成思想教育工作开展难度加大。

过度使用新媒体,长时间沉浸在虚拟环境下,会导致部分学生脱离现实,缺乏对社会事实的思考,将会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背离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与意义。

总体而言,新媒体作为当代新兴技术与信息传播媒介,已逐渐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能否使用好新媒体这把“双刃剑”,将决定其是否能够抢占思想教育工作的新高点,更好的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当今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选择与效果分析

(一)传统模式下的高校课堂理论教学

目前,高校课程中普遍开设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基本原理》等课程,高校学生必须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并修满相应学分。作为最为传统和基础的教育模式,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受众广、教学周期长、理论体系完备等优点,仍是高校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途径。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授课模式逐渐已无法满足高校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需求,主要原因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尽管相关教材中有涉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但内容往往浅藏辄止,无法进行深度拓展;

二是教学形式较为枯燥,与实践脱离、与时代脱节,课堂容易缺乏生气教师疲于教,学生懒于学,陈陈相因[2]。

根据相关学者对部分高校大学生做过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其中“42% 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作用不大甚至没有作用。不少大学生仍旧不明白什么是” [3]。由此可见,高校传统课堂思想道德教育模式需要一定的革新以加强其教育效果。

(二)自主模式下的高校社团学习模式

近年来,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不断成立,已逐步形成了完善的社团组织形式。以陕西师范大学为例,目前,该校学生理论学习已发展为学校有校级理论学社、学院有分社,共有260多个理论学习小组、400多名理论学习骨干,常年开展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理论学习社团,是高校学生的自发组织,充分体现了高校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理论知识的渴求。

在社团中,社员们以学习夯实理论基础,以实践提升认知水平,促进了自身理论素养的进步。从高校理论学习型社团的实践可以看出,理论学习型社团模式已成为骨干大学生学习理论的重要途径,是学生自主探索理论学习模式的智慧结晶,但与此同时,社团模式也存在受众少、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基层组织缺乏专业老师指导等问题,制约着社团的进一步发展。

(三)互助模式下的党员“一帮一”计划

大学生党员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精英分子,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与实践创造能力。为树立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切实发挥党员思想引领作用,陕西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党委在实践探索中构建出了党员“一帮一”计划,通过沟通交流、课业辅导、问题解决,帮扶困难学生,并通过点对点互助,共同学习理论知识,达到共同提高。

计划实施以来,得到了学院党员的积极参与,也获得了受助者学生的广泛认可。作为帮扶学生,在引导他人进行理论学习的同时,夯实了自身的理论基础;对于受助学生,在优秀党员的引导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学习,有助于其激发学习兴趣,更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党员“一帮一”计划是对大学生基层理论学习模式的探索之一,具有一定的样本意义,但也存在有理论指导不足、互帮小组学习目标不明确等局限性。

三、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途径

(一)合理构建新媒体技术支持下的微群体,充分发挥新媒体交互性,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吸引力

当前的新媒体工具基本具有构建新型群体进行信息交互的功能。在传统课堂教学基础上,专业课教师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可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新媒体构建微群体,创建新的理论知识学习途径。在微群体中,教师是讨论活动的设计者与组织者,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和参与者,通过新媒体交互功能,学生与教师共同探讨相关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积极分享学习成果,利用新媒体宽覆盖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意义

微博、人人网、QQ空间等新媒体,具有信息传播迅速、受众广等特点。高校理论学习社团、基层组织的学习成果覆盖面较窄,收益学生少。通过新媒体,可将理论学习社学习成果转化为文字形式进行传播,使得更大范围的学生可以学习并加以内化,扩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范围,深化教育意义。

(三)借助多样化新媒体媒介,拓宽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多途径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当代大学生尤其关注并热衷接受新事物。凭借新媒体,构建系列思想政治教育的横向和纵向载体,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向大学生传递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努力使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从平面变为立体、从静态走向动态,从而形成广阔的共享平台[4],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媒体作为社会新兴事物,已逐渐得到了社会群体的广泛认可与运用。合理运用新媒体,在学生群体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更进一步推动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不断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26).

[2] 王拥军.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视阈[J].学术探究,2012(12).

第8篇: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发现生活之美――公益广告的题材选择

真实,是新闻的力量所在,同样也是公益广告的力量所在。这种“真实”不仅仅是来源于对生活简单地复制或再现,还来自于创作者对客观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还原能力,它既要保持生活中的“原汁原味”,又要引导观众从中获得认知,获得领悟。

中国的电视公益广告最早出现在1987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历练已逐渐成熟起来。从选题到创意,公益广告内容日益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其中,中央电视台的系列公益广告“知识改变命运”,用纪实手法讲述一个个人物的命运,具有典型意义。这些人物中有德高望重的科学家,也有普普通通的职员;有著名的运动员、艺术家,也有来自贫困山区的孩子们。他们以诚挚的情感、自身的经历共同诠释“知识改变命运”这个主题。在这个系列公益广告中,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在他的试验田讲述曾经“梦见水稻长得像高粱一样高,稻穗长得像扫把一样长,米粒长得像花生米那么大”,谁都不会怀疑:在不远的将来,知识会让这个梦想变为现实;当观众看到两位贫困山区的女孩由于家里贫穷,谁去读书由妈妈手里一长一短两根稻草决定时,无不对“知识改变命运”这一命题感到震撼……

截取生活中鲜活的情景,强化宣传效果也是公益广告的重要特点。比如一直被大众津津乐道的公益广告“给妈妈洗脚”,讲述母亲下岗以后,艰难谋生,孩子放学以后帮妈妈做家务事,给妈妈洗脚。洗脚,这一生活中的细小事情,在电视屏幕前被放大,从中折射的是母子间的亲情。

这些公益广告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源于生活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公益广告也只有根植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才会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体现和谐之美――公益广告的价值取向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这个时代提出的新课题,电视公益广告以和谐作为价值核心,运用电视语言告知人们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应摒弃什么、倡导什么、呼唤什么。正如央视《广而告之》开播之初阐明宗旨时说的:“它通过提醒、批评、规劝,向广大人民群众传播各种有益于社会进步的思想、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达到培育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目的。”

首先,公益广告可以规范公众道德行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的道德水平和道德意识是不一样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成员有着不同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公益广告的目的就是要规范道德行为,强化公共秩序,唤醒公民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这是公益广告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其次,公益广告可以服务公众利益。公众利益也就是大多数人的利益,公益广告就是要传达明确的社会公共信息,维护公众利益,进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关注希望工程、保护生态环境、弘扬传统文化、关爱弱势群体、鼓舞民众信心等是公益广告的主要内容。如围绕下岗职工再就业这一题材,就出现了《从头再来》《真正男子汉》等一批精品佳作。《从头再来》画面中下岗工人坚毅的目光、坚定的脚步,歌手刘欢沧桑而又激昂的歌声:“心若在,梦就在,天地之间还有真爱;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一经播出,不仅唤起了全社会对下岗职工的关注和帮助,公益广告本身也赢得了广泛的好评。关于公益广告,著名演员濮存昕有一段精彩的诠释:“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的那些不文明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

展示艺术之美――公益广告的传播魅力

公益广告传递着社会提倡的精神和美德,它的最高境界是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挖掘人性的美丽,实现自我完善。这就要求公益广告在思想深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艺术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展示艺术之美是增强电视公益广告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公益广告的美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它所表现的内容所体现出的魅力,即公益广告的内在美。二是电视公益广告应具有极强的外在美,它用画面、声音、色彩、造型、表演、音乐、特技等具体手法和艺术技巧,产生无法比拟的巨大艺术魅力。

近年来,各地在电视公益广告的创作中积累了不少经验,特别是在创意上有许多可贵的探索。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在直言相告国民“中国是个水资源匮乏的国家”之后,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夸张地警示人们:如果肆无忌惮的破坏水资源,我们最后看到的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画面上,一滴晶莹的泪水从一只美丽的大眼睛中滴落,让人触目惊心。同样在“庆祝国庆五十周年”、“迎奥运树新风讲文明”等系列公益广告中,精美的画面,恢弘的气势给人们以艺术的感染,让人情不自禁投入关注,并留下深刻印象。

由此可见,优秀的公益广告一定是思想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是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的和谐结合。观众能够从视觉、听觉和心灵上得到享受和满足,进而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乃至社会风气、社会文明。

传播公益广告――媒体责无旁贷

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媒体,一定要引领主流价值观,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公益广告在宣传理想道德观念的同时,也在为媒体树立自己的公众形象,进而成为塑造国家或城市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宁波电视台非常重视公益广告的制作,用实际行动营造积极向上、健康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经过几年的努力,形成了以下几个特点:

紧扣主题,体现时代特色。这几年,我们从社会生活的变化中寻找电视与观众情感的共通点,如在春节期间制作播出“过年”的公益广告,传递新春佳节的浓浓亲情;在五一节制作播出“劳动最光荣”的公益广告,赞美“工人伟大,劳动光荣”。同时紧密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制作播出配合和谐社会建设的公益广告“共建共享和谐社会”、配合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公益广告“创新之路,宁波有我”等等,这些公益广告在一个时期内围绕着一个主题,反复宣传,不仅观众喜闻乐见,而且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今年,我们又以“唱盛世欢歌,赞美好生活”为主题,对全年的公益广告作了统筹规划,围绕改革开放30年、宁波计划单列20年、宁波文明城市建设等一系列主题,计划策划“为宁波喝彩”、“与文明同行”等公益广告。

整合社会力量,形成公益合力。动员和整合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公益广告创作,使宁波电视台创作出一批有较好质量和影响的优秀公益广告。2006年,为配合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同时发动更多的市民参与到这个主题教育活动中来,宁波电视台开展了“知荣辱树新风”公益广告征集展播活动。2007年上半年,宁波电视台又联手宁波市的11个县市区电视台,联合举办以“和谐宁波,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电视公益广告征集展播活动。活动期间,共收到合作单位制作的公益广告24条。有体现环保主题的“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有关注弱势群体的“关爱留守儿童,共享美好生活”,也有宣传文明新风的“文明的距离”等等。这些主题鲜明又风格迥异的公益广告经过集中包装编排,在宁波电视台和各县市区电视台进行集中展播,丰富了宁波的电视荧屏,扩大了公益广告的覆盖面,大大提高了公益广告的影响力。

第9篇:新媒体的价值范文

新媒体形式下,给流行音乐的发展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其以传播覆盖面广、获取便捷廉价、互动性强、受众以及传者都可为一般大众等特点,极大地扩大了流行音乐传播的范围,促使大众成为传播的主体,并通过新媒体行使新的权利。另一方面,相对于当年收藏磁带、唱片而言,通过新媒体获得的内容更加新鲜、快速,且价格低廉,对以往通过握有版权而进行唱片复制和销售为经营形态的传统唱片业发展带来了致命威胁,而这也为流行音乐发展的品质保障带来了负面的效应。在新媒体大潮来袭的环境下,我们将探讨如何为中国流行音乐构建一个适合其健康发展的环境,形成有利于长远发展的流行音乐生态链。

1 新媒体的盛行促成中国流行音乐发展进入拐点

1.1 新媒体促成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黑胶唱片作为一种声音和音乐的载体几乎占据了整个20世纪,直到20世纪80年代CD诞生,音乐产业开始进入数字革命。随着数字存储和音乐播放的不断转变,90年代,MP3这种虚拟的存储新形式也应运而生。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数字化渠道,为新媒体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可能。

1995年,音乐人雪村创作了《东北人都是活雷锋》,当时并没有任何唱片公司对该作品有合作的意向。2001年,熟悉互联网技术的雪村将这首歌放在了网上,广泛流行。2003年,网络歌曲的影响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老鼠爱大米》、《丁香花》、《两只蝴蝶》等作品纷纷通过互联网开始迅速传播,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红遍大江南北,有志于进入流行音乐行业的新人无须再通过唱片公司,春节联欢晚会,青年歌手大奖赛等传统途径,只要选择互联网就有机会传播自己的新歌。“艺术家的唱片通过网络发行,不经过唱片公司而直接抵达听众,这个通常被称为新媒体的‘去中介环节化’过程,已经产生出很多创新性的结果。”

作为新事物的新媒体凭借其廉价性、共享性和互动性促成了流行音乐传播革命性的转变。一方面大众可以便捷、廉价地接触到流行音乐,同时网络平台也使得大众直接成为流行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另一方面大众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的流行音乐排行榜快速地获取时下最受欢迎的流行音乐,为流行音乐的广泛传播搭建了新型且无限广阔的传播平台,促成流行音乐的多元化发展。

1.2 新媒体的崛起对传统唱片业的冲击

在互联网普及之前,盗版对正版唱片的销量市场有很大的挤压。进入新世纪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其用户数量急剧上升,通过互联网和无线网络下载音乐变得更加普遍和便捷。2006年开始,传统唱片公司强烈感受到新媒体对国内唱片销量的严重威胁,甚至盗版商都能感受到互联网的强烈冲击,传统盗版所具有的优势包括容量、速度、价格等,都无法与互联网相比。流行音乐的载体与传播方式都发生了质变。由于针对新媒体环境的法律没有及时健全,互联网及无线网络得以在几乎没有监管的环境下免费使用音乐,给传统唱片行业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2 新媒体环境下,未来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探索

2.1 加大针对新媒体渠道的知识产权保护

目前中国音乐产业链条中大部分环节都是在免费或者半免费地使用音乐产品,如互联网和无线网络免费下载、卡拉OK、公共场所的播放、广播电视播放等等。

国外新媒体下音乐传播则有值得借鉴之处。例如日本,在音乐产业方面有很规范的行业环境,不管是互联网与手机、演出市场、卡拉OK市场都有相对健全的法律进行规范,并有专门的协会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执行。日本很早就已实现了手机的支付方式,消费者通过手机钱包付费就可以获得一个唱片的数据包。而在欧美地区,例如苹果的iTunes,一首歌下载收费99美分,一张专辑9.9美元他们通过建立通畅和完善的渠道,最终能实现用户付费的分成能回报到音乐人的手上。

尽管在短时间内形成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健全的产业链并不现实,但音乐产业迫切需要国家版权局等官方机构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法来保护版权。只有对创作利益的根本保护,流行音乐及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之路才能走得更远。而通过微支付、互联网和对版权方版权体系的保护和分发,才有望形成这个产业最大的盈收。

2.2 建立音乐产业链多赢模式

新媒体环境下,产业链条中的运营商、SP、唱片公司、音乐人以及内容供应商已开始共谋前景,逐步实现资源的合作和共享,其运行的理念和模式初步具备了资源整合的雏形。近十年来数字音乐产业在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表现在中国移动的彩铃利润榜上。通讯行业运营商利用数字音乐获得了巨大的利润,但音乐产业却并未在其中得到合理的回报。因此,音乐产业链条要形成良性循环,真正促进流行音乐产业长足发展,产业链条的合作模式和分成模式都要顺势调整,从而真正实现多赢。

2.3 营造流行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

营造有利于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软环境,就应该在知识产权保护、原创音乐发展、财政资金扶持、重大项目规划用地保障、高端人才的培育、引进和使用等方面予以支持,形成全社会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2008年,前华纳唱片中国区总裁许晓峰在深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深圳大梅沙海滨成立梅沙音乐基地,吸引了一批唱片厂牌陆续在基地设立工作室。目前,唱片制作、数字营销、音乐现场活动、唱片发行等产业链条已在基地初具规模,沙滩音乐节也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并已于日前成功升级为国家音乐产业基地。未来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具有借鉴性音乐产业基地建设,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适应流行音乐产业发展的模式与产业链。

3 结束语

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在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的流行音乐虽然有所发展,但还存在产业链条不完善、知识产权等政策法规不够健全、人才的培育与储备不足等问题。在三网融合大背景 下,唯有全力推进音乐的产业化进程,打通数字音乐的传输通路,寻求音乐产品的增值途径,同时大力加强音乐作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护音乐人的原创积极性,建立流行音乐成果的保护和服务体系,营造有利于音乐产业发展的软环境,方为流行音乐长足发展的可行之路。

参考文献:

金兆钧.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概况.音乐生活报,2003(02).

梁茂春.对中国流行音乐历史的思考.人民音乐,1988(07).

王光祈.中国音乐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相关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