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

第1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8-0000-02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的经济迅速腾飞,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逐渐增强,这一切都离不开会计制度的全面发展所提供的不竭动力支持,在未来,会计制度所显示出的优越性更加明显。2007年的新会计制度不但促进了财务管理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也增强了财务核算信息的质量以及准确性。在此背景下,如何基于新会计制度进一步创新财务管理模式,就成了摆在各个企业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新会计制度及其影响概述

会计制度是针对会计工作所制定的规范及法则,具体在商业活动中,对所有商业往来及其财务交易的账务施行分类、登录、归总,而后再进行分析、核对和结果上报的制度。一般来讲,在适用原则的基础上,会计制度通常具有多种会计制度条令,共同维护着各个组织机构的财务管理运行。目前,基于此发展出的新会计制度不但能够支持财务核算,还可以精确反应各机构的运营状况、财务信息以及资产运转等,指导各机构的未来运营方向与发展。

随着新会计准则的颁布与执行,各企业单位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新会计制度内的各项会计准则逐渐贴近相关国际标准,二者逐渐接轨,这就给我国的众多企业带来了更多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各个相关企业的成长与成熟营造出一个积极健康的发展空间,为我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二,新会计制度更加倾向于重视以及全面保护企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多项新会计准则都涉及各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相关具体财务信息情况,为了更加有效地保证企业的投资者更加准确与全方位地了解相关企业的具体盈利情况以及经营发展前景,新会计制度要求相关企业做到使其相关财务信息体现出公开性与透明性,从而不断保证企业的长久发展,同时进一步保障投资者利益,促进投资者的做出更加科学的决策。

第三,新会计准则进一步发展并完善了企业管理者的财务管理观念。由于这一新制度更加重视立即价值的最大化实现,针对财务管理制定出更为具体的标准以为其未来发展指明方向,因此企业管理者就亟需转变财务管理观念,以企业运行实际为基础,具体分析相关财务管理的信息,从而不断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第四,新会计制度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的多元化。显而易见,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对相关企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造成了巨大冲击。这不但要求管理者提高控制企业财务风险的应对能力,更要从根本上创新财务管理工作,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多元化。

二、新会计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

目前,很多企业的部分财会工作者综合素质没有达到新会计制度执行所要求的水平,他们的专业能力与素质水平不能达到新会计制度的要求,并且他们的财务管理观念也较为落后,不能够根据企业实际的财务运行状况,有效地分析现状、并且针对企业的未来财务管理与运行进行有效地预见,以促进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优势。在新会计制度中,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已成为财务管理的首要任务,同时也规定了其他比较科学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然而由于企业财务管理观念落后,使得这些先进制度不能得以有效利用与实施。

(二)财务管理模式不统一

我国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都表现出较为分散、不统一的特点,这就必然会给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与顺利实施带来各种各样的困难。由于信息化水平较低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的沟通不畅等原因,某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与其子公司的相关财务可能会长期处于分开管理的状态,因此,这种财务管理情况就在不同程度上分散了企业的财务管理权限。而长此以往,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众多问题就会逐渐累计,一旦这些问题都爆发出来,就必然会给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带来巨大的隐患,甚至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企业的良好发展步伐。

(三)原有财务管理模式陈旧

与新会计制度相比,目前大部分企业所采用的财务管理模式都相对比较陈旧、不足够科学化,存在许多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充分满足当今各企业激烈竞争环境下各个企业的进一步生存与发展。例如,一方面,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素质与能力相对不足、其管理思想也不够科学,而企业自身也没有科学地把财务管理归入到整个现代企业管理的体系当中来;另一方面,有些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为一体,这就导致企业的财务管理状况比较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一系列的企业财务问题。

(四)财务管理预警机制不健全

当下,我国很多企业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财务管理预警机制不健全、漏洞频出状况,这就导致企业财务管理会经常出现一些不必要的财务问题。而对于某些情形较为严重的恶性财务事件,部分相关企业并不能在问题发生之前对其进行有效地预警与干预,而只能在这些财务事件爆发之后,才能通过某些应急措施加以补救,未能做到未雨绸缪。若是补救的不及时或者补救方法不得当,那就很有可能会给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阻碍企业的正常运行与发展壮大。由此来看,新会计制度下,亟需建立与健全各企业的财务管理预警机制,以防患于未然。

三、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

(一)及时更新财务管理理念

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就必须不断更新相关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与管理理念,采用多样化的途径与方法以全面提升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新时期针对以往会计制度的各种弊端,新会计制度已应运而生,因此要想是企业取得更加长久地发展并逐渐成长壮大,各个企业就要依据新会计制度所设置的各项具体规定与要求,在企业内部积极构建完善的财务管理新模式,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的财务管理工作对整个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意义。相关企业的财务工作者一定要深入、自觉地学习新会计制度,采用多种途径使新会计制度和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相结合,以更好地提升企业整体实力,增强企业的竞争力量。不断提升自身财务管理能力,把新会计制度的各项要求切实应用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对企业财务管理的监控能力、推动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

(二)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体系

完善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是做好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前提以及重要保障。首先,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不是一蹴而就那么简单的,需要在其制定以及实施的具体过程中,通过各方面力量逐渐地加以完善,保证各级财务管理目标的有效实现。其次,财务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一定要保持以企业实际的财务运营状况与特点为基础,制定出的财务管理体系要与企业的其他相关体系想切合,能够不断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科学化、切实提升财务管理体系的可行性。再次,财务管理人员把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科学且适当的分类,以科学理论观念为依据,层次化分解财务管理目标。最后,相关企业也可以根据其自身的实际运营状况,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企业财务内审制度,并逐渐优化并完善企业的内部财务监督制度,为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健康发展做出进一步的保障。

(三)设置明确的财务管理目标

作为各个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行动指南,具体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设置和实施是与社会整体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进入新世纪经济发展的新时期,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迅速提高,国内外的企业经济竞争也日益强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企业的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也逐渐摆脱弊端、走向科学化,并且随着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其对财务管理模式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因此,要想取得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就必须结合新会计制度的发展要求,采取适当的科学战略,科学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同时提升相关财务管理工作人的能力与素质及其他资源与技术,由此更好地促进企业整个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推动企业的茁壮成长。

(四)提升财务会计人员的素质与能力

财会工作人员的素质与能力不但关系到各个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同时也是决定新会计制度是否能够落实到企业工作实处、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因此,要想促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以及提升整个企业的持久竞争力,就必须采取多种途径来全面提升相关财会人员的素质与能力。首先,要切实从根本上改变财会工作人员的传统财务管理理念,使其思想与观念跟上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促进其创新意识的培养与建立,只有创新的思想才会产生创新的制度。其次,积极通过各种科学的措施来促进相关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例如,企业可以开展定期的财务管理培训活动、组织相关人员的研究与讨论等,促使工作人员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与新技能。最后,实行适当的针对财务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把企业被动的工作提升转化为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积极追求。

综上所述,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与实行不但能够为我国企业的全面发展起到调整以及优化的巨大促进作用,还能够为我国企业融入世界市场与经济竞争中提供更多的力量支持。基于此,随着新时期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市场化的不断提升,各个企业需要创新自身的各项管理模式,尤其是财务管理模式,必须以其自身的发展状态为基础,以新会计制度为全新的标准与管理依据,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大力创新财务管理模式,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与成熟。

参考文献:

第2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1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养不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达到最大化。由于在我国高等教育阶段缺乏对会计专业的重视,以致较多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实践经验匮乏的会计从业人员参与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去。财务决策决定企业日后整体的发展策略,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为核心的部分,综合素养不高的会计从业人员对企业财务信息把控不够全面,搜集财务数据时易出现差错,直接影响企业制定下一季度或年度的整体规划。由于会计从业人员自身能力有限,缺乏系统的企业财务管理经验,在企业面临财务风险时不能及时提供解决方案,对企业运作产生严重影响。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养决定企业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2财务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

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缺乏一定的科学指导,以致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实践中出现较多管理漏洞。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丰富与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应根据当下的实际制度要求作出及时调整。

现阶段,我国企业大多将发展重心放到经济效益的增加上,缺乏财务管理模式创新意识,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仍停留在会计制度的初级阶段,在财务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出现方法过时的现象,风险价值、时间价值等先进财务管理理念不能全面贯彻到企业的财务管理中,长此以往,势必造成企业财务管理不够科学、系统,阻碍企业发展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3财务管理不统一

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日趋全球化,较多相对成熟的企业相继开设各地方的子公司,由于子公司分布的地理位置相距较远,存在一定的文化、地域差异,从根本上导致企业财务管理难以统一。企业财务管理权利的分散,决定企业朝着不同的目标发展经济,不利于企业统一愿景的全面实现。由于文化及风土人情的差异性,企业子公司的财务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不尽相同,同时,外部市场环境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整体的发展战略的部署,两者综合作用,在一定情况下会出现子公司为了短期目标的实现损害企业相关权益的现象,从侧面增加了企业整体运营成本及经营风险,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

4运作机制不够完善

在新会计制度下,企业为顺应自身发展要求对财务管理模式做出一定调整,但财务管理模式的运作机制仍不够完善。企业应从宏观角度对待财务管理工作,以新会计制度指导财务管理的全面开展,确保财务管理目标由低向高逐层递进,最大程度维护企业的相关利益,从而全面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财务管理的运作机制是整个财务管理工作的支撑结构,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相对不健全,企业财务资产使用情况不够细化,增加财务资产安全的隐患,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全面开展。近年来,我国经济违法事件的出现频率呈爆炸式增长,归根结底就是财务管理机制不够完善,以致相关人员对企业资产做手脚。企业财务管理运作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监督部门建设工作,财务管理工作范围的狭隘直接影响企业对外招标。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内部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企业效能的发挥受到限制。不够完善、全面的财务管理运作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非法集资、偷税漏税等非法现象的发生。

调整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措施

1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新会计制度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出较高要求。企业在引进会计从业人员参与财务管理工作时,应整体把控其综合素质,在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同时,还应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在根本上保障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高质量。在实际的工作中,企业应提供较更多人性化的发展平台,建立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奖励机制,充分调动会计从业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为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提供合理化的建议。

企业应定期组织多维度的会计制度学习小组,及时更新和改革以往的财务核计方法,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系统的专业技能培训,整体提高符合新会计制度的财务管理水平。会计从业人员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在财务管理过程中应不断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避免因自身能力不足给企业带来无法挽回的经济损失。

2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管理模式逐步得到重视。自全球信息化以来,较多的管理模式已离不开信息化平台的支持,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中信息化水平的全面提升尤为重要。

企业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可有效解决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中存在的相关问题。企业首先应加强财务管理相关人员科学技术的整体掌握水平,随着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实时更新企业的财务数据信息。

其次,加强对财务核算的监管力度,务必做到搜集数据信息后及时记录,制定独立的数据系统,以备出现财务漏洞时有据可查。

最后,建立符合企业实际发展需求的现代化信息管理系统,有效降低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进一步提高其工作效率,为企业节约投入成本。利用信息化的财务管理系统,财务数据信息统计全面、存储时间较长,在一定程度上规避企业经营风险.

3建立“集权式”财务管理新模式

就目前情况来看,在企业长期发展中出现的财务管理不统一现象是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权力过于分散造成的,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企业应建立“集权式”财务管理新模式。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决策权集中在总公司,子公司在财务管理决策上占有较少比重,总公司赋予子公司的财务决策权力受到一定限制。在整个集团的管理框架中,总公司直接控制子公司的各项资源,子公司的人力、物理、财力及生产经营活动完全受总公司调控,其中的财务管理人员由总公司进行分配,确保集团经济发展目标的统一。

“集权式”财务管理新模式方便企业运用统一的管理政策对财务情况进行监控,避免资金的无故流失与浪费,在一定程度上缩减行政管理成本,同时总公司可最大化发挥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能,根据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整体调动资金运作,保证企业财务目标的统一性,进而大幅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当子公司面临运营风险时,可充分利用总公司专业的财务管理专家,及时找到问题所在,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集权式”财务管理新模式实现了企业资金管理的统一管理与调度,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

4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运作机制

为保障企业的良性发展,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运作机制十分必要。企业内部审核制度是保证企业长久稳定发展的基础,企业应完善财务内部审核制度,逐层明确各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从根本上杜绝经济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企业制定操作性较强的企业内部财务控制制度是我国新会计制度的客观要求,对提升企业财务管理质量与水平产生积极作用。企业应结合自身实际的发展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财务审核制度,在提高企业内部监管水平的同时,为企业提供健康、绿色的发展环境。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调整措施相关文章:

1.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调整的重要性

2.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模式的更新与完善

3.新会计制度下企业财务管理建议

4.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

第3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前列解毒胶囊;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慢性Ⅲ型前列腺炎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5873-02

慢性Ⅲ型前列腺炎,亦称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或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chronic prostatitis/chronic pelvic pain syndromes,CP/CPPS),是目前慢性前列腺炎中最为常见的类型,约占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数量的90%以上[1]。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间采用前列解毒胶囊联合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对门诊收治的369例慢性Ⅲ型前列腺炎患者进行治疗,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共选取我院门诊2009年5月至2011年7月间收治的慢性Ⅲ型前列腺炎患者369例,年龄19-44岁,平均33.4岁;病史2个月-11年;入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下腹部、部位、会阴区、腰骶部不适或疼痛;或伴有尿频、尿急、尿不尽、尿后滴白、排尿不畅、尿后滴沥等排尿功能异常;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 index,NIT-CPSI)≥10分;根据患者病史、前列腺液分析及培养结果、尿两杯判定试验数据等诊断为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所有患者均排除神经源性膀胱、尿道狭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泌尿系感染、结核、结石等疾病,以排除其他疾病对排尿功能的影响。所有患者在入选前未使用其它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和影响排尿功能的药物。

将上述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即前列解毒胶囊+盐酸坦洛新缓释片组(治疗组,138例)、前列解毒胶囊+安慰剂(对照组1,126例)和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安慰剂组(对照组2,105例)。三组患者在年龄、症状持续时间及NIH-CPSI评分方面经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治疗组 采用口服前列解毒胶囊(石家庄科迪药业有限公司081208,090402)4粒2/日次;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090112,090901)0.2mg1/日次。

1.2.2 对照组1 采用口服前列解毒胶囊(石家庄科迪药业有限公司081208,090402)4粒2/日次口服;安慰剂(与盐酸坦洛新缓释片外观大小一样的淀粉片)1片,1/日次。

1.2.3 对照组2 采用口服盐酸坦洛新缓释片(昆明积大制药有限公司090112,090901)0.2mg1/日次;安慰剂(与前列解毒胶囊联合胶囊外观大小一样的淀粉胶囊)4粒2/日次。

所有患者均口服相应药物6周。两种安慰剂均由石家庄科迪药业有限公司提供。治疗期间禁酒、辛辣食物,避免久坐和长时间骑车,已婚人士保持规律性生活。

1.3 疗效判定标准 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一疗程(6周)结束后分别进行NIH-CPSI评定和前列腺按摩,对三组患者NIH-CPSI总分、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和生活质量评分进行分析、比较;对三组患者前列腺按摩液中白细胞进行计数、分析。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症状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减少>90%,且WBC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计算,组间计量资料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组内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描述,各组有效率采用卡方检验。

2 结 果

三组患者治疗后6周后NIH-CPSI评分及前列腺液中WBC计数等指标见表1。三组患者治疗6周后疗效比较见表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治疗后6周后三组患者NIH-CPSI总分、疼痛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均与治疗前有显著降低(P

第4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一)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室各种设备仪器更新换代较快,实验技术不断提升,而高校实验室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还比较落后,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实验教学的任务比较繁重,而实验室管理人员无法进行培训和进修,实验室管理人员也不能积极的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难以更上实验室的技术发展,高校的很多实验项目都多年未变,无法满足新时期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条块分割和重复建设问题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高校实验室的设置都是根据高校课程和专业来进行划分的,把实验室设立在不同的系部,过于追求“小而全”,这种现象随着高校系部组织的细化改革之后又开始出现。例如高校管理系过去设置了一间大的公用实验室,但是当管理系划分为金融系与会计系之后,它们又各自设置了本系的实验室,但是从现实上来说,这三个实验室的设备配置都是相差不大的,却互不联系,导致了实验室的重复建设,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三)高校实验室管护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高校位于一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其对实验室的投资仅限于当地的经济水平,地区经济发展不良,政府对于高校的补贴性投资就相对较少,加之很多高校还要负担一些贫困生的学杂费,学校能够自由支配的流动资金比较少。另外,部分高校在规划重点学科、建设实验室、新增博硕授予单位建设、学校基础建设等需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些情况都让高校的可支配资金仅仅能够维持其正常的教学活动,甚至部分高校需要向银行贷款才能够进行基础建设,更谈不上拨付更多资金给予实验室的维护和管理。

(四)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不完善

作为高校实验室管理维护的基本依据,实验室管理制度是高校实验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因此各大高校应该按照实验教学任务目标和其自身实际情况来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护制度,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部分高校根本没有按照已有制度来执行,管理制度成为一纸空文,还有部分高校虽然遵照管理制度执行,但是却将学生视为首要监督对象,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是完全错误的。在现有的实验室管理制度中,对于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的界定,很多方面都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往往导致实验室管理工作出现不应有的失误。

(五)高校实验室设备使用率较低

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很多设备仪器无人使用,很多高校在采购了实验室设备之后,由于没有第一时间进行培训,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都不知如何对其进行管理和维护,很多设备也没有真正的用在实验教学中,甚至有部分仪器购置回来之后从未使用过;二是实验用房紧张,新的实验设备采购回校之后,由于高校实验房比较紧张导致没有地方进行安装而闲置;三是实验设备的盲目购置,很多高校的实验室都没有配备专职采购人员,管理人员素质也不是很高,在进行设备仪器的采购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很多偏差,导致花费大量资金购回的设备无法有效使用。

二、高校实验室科学管护的建议

(一)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整体素质

当前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建设中的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就是管理队伍的职责分工不明确,很多专业课教师本身不承担实验教学任务,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人员既要准备实验教学,又要组织实验教学,同时还要负责日常的管理维护工作,一人担任多项工作任务,而很多具有高级职称的管理人员不愿意从事低等级的管理工作,低水平的管理人员又没有能力独立完成高层次的管理工作,造成管理效率降低。所以,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职责必须要明确,要努力提升实验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让高校实验室管理队伍更加稳定,避免出现人力资源浪费的情况,这样才能够吸引和留住优秀管理人员。

(二)加大高校实验室的资金投入

为了保证高校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的正常开展,各个高校应该在进行基础建设的规划过程中事先划分一部分资金来作为实验室管理维护费用,确保高校实验室的各项实验教学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高校实验室的管理维护质量直接关系到实验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关系到每一个学生的专业学习,更关系到高校的形象与声誉,因此高校领导应该充分认识到实验室管理任务的重要性,在进行学校建设规划的过程中确保实验室管理资金的投入量,促进实验室管理工作质量提升。

(三)建立和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

建立和完善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规范实验室管理维护工作机制,这不仅仅是实验室管理任务的需要,也是确保实验室能够充分发挥出其教学功能的基本保障。随着高校教学科研工作改革的日益深入,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过去很多陈旧的制度已经无法跟上现代实验室管理的需要,所以我们必须要积极更新管理制度,建立和完善科学高校的管理章程,必须从高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建立与高校实验教学相符合的管理制度,从而增强实验室的教研功能。

(四)积极组建高校网络实验室

最近几年来,随着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必须将实验室的发展与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机融合起来,将实验室的科学创新管理作为一个战略目标来抓,建立起高校实验室网络管理系统,做到实验室信息及时更新,同时与相关职能部门以及高校各学院联合管理,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让广大师生能够通过网络及时了解实验室的最新情况。

(五)优化配置实验室资源

应该打破条块分割的限制,优化配置实验资源。高校要结合自身的发展规划实际,逐渐突破系部条块分割的束缚,对实验室资源进行优化重组,让不同实验室之间能够共享资源,彻底转变过去那种实验室数量多、效率低的问题,对于一些通用性比较强的实验室,例如管理系、贸易系、营销系的实验室,高校可以考虑将其整合为一个较大的共享实验室,除了提供本专业学生的实验学习外,还能够对其他专业学生开放。这样不仅降低了实验室投资成本,还能够让学生有机会进行交叉研究,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第5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 实验室建设 发展与研究

实验室是学校实验教学的基地,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确保教学任务完成、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支撑点。实验室装备规模的现代化程度和管理水平以及实验室资源的利用效率直接反映一个学校的教学硬件实力和办学质量。因此说实验室是学校的门户。独立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必须高度重视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质量。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对实验室教学质量提出了明确的要求[1]。

面对独立学院建设飞速发展并日渐壮大的现状,独立学院基础实验室如何更好的适应独立学院本科课程的教学需要,如何加速实验室建设与加强规范管理并充分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效益,是实验室建设与发展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为充分发挥实验室职能,推进实验教学规范化和教学技术现代化进程,力争在没有充足的实验设备条件、加强与母校(校本部)联合培养的前提下,力争规范管理,积极争取资金投入,以分批次建设来逐步完善实验室技术装备,比如我们学院立足现状,为生物食品系先建立起了两个生物基础实验室并投入使用,加大力度紧密同生命科学学院共同完成实验教学任务,在此基础上各级领导积极筹备建设高标准、高效益、有特色的本科独立学院实验室。

一、实验室建设总体构思

独立学院的生源是广大高考分数较低的考生,办学条件和生源质量的制约,以培养“专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强能力、高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为指导原则,坚持本科生教育的人材规格,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及教学手段,因材施教,注重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建设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管理建设

包括制度建设;档案建设;实验器材贮藏与使用管理;实验室电脑辅助管理;实验室管理员素质培训;邀请学生代表列席参加讨论实验室总体规划、相关经费的使用申请等重大实验室重大发展问题等等。

(二)基础设施和器材设备达标建设

包括实验器材标准化配备;实验器材库规范化建设;实验专用教室室内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三)实验室技术档次建设

提高实验技术、教学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技术档次;探索性建立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可从对大四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验着手开始);发展并开创与社会进行科研协作的能力和技术条件。

(四)几项工程性建设项目

建造“多功能标准实验台”和修建“化学危险品地下贮藏室”;创建“理化生科技活动室”;创建“生物和生态系统标本室”;创建“食品实验室”。

鉴于我院目前的实际状况,这几个项目的建设可能有些遥不可及,但是我们学院目前发展壮大的态势给了我们极大的希望,所以在不久的将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都能一一实现。

二、实验室建设具体内容及拟采取措施[2]

(一)管理建设

实验室管理应从健全制度、清库建帐为起点,直至形成全方位、规范化的系统性管理模式。向管理要效益最好做打一下几个方面:

1.制度建设

据有关管理技术规程,制订系列性管理制度,如实验室管理员岗位职责;实验器材库管理规则;实验器材帐目管理制度;实验器材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借用管理制度;实验器材损坏赔偿制度;实验器材报废注销制度;实验室档案建设与管理办法;实验专用教室管理制度;准备室管理制度。等等。并采取有效措施强化执行,确保管理规范化。

2.档案建设

学科实验室设立档案专柜,做好帐目、实验室相关资料的建档工作。应做好以下几件事:帐目建设应在全面系统清库、核实库存器材的基础上建立分类明细帐。建帐后,凡购置调拨和报废报耗的器材均要按照有关制度严格履行记帐手续,并定期对帐,确保帐、证、物相符。帐薄及记帐凭据要存档备查。资料建设应将有关实验室工作的各类文件、仪器设备的随机资料、实验教学挂图及其图解说明、实验教学电教软件、实验改革或仪器装置革新资料及实验器材管理的工作笔录和批件等均纳入资料建档范畴。

3.实验器材管理

此为实验室管理建设之重心,在器材管理上需要做好以下建设性工作:贮藏管理,各类实验器材(仪器设备、标本模型、工具材料、化学试剂等)的贮藏均须符合技术规范,应依其技术性能采取分类定位、隔离贮存、安全防护等技术措施科学保管,特殊仪器设备要有相应的特别保管方式,并定期进行技术监测,以防自然损坏,确保安全贮藏。并在防护保养上要给予必要的维护保养投资。使用管理,实验器材的使用要建立严密的管理机制,在使用管理操作上严格按照有关制度运行,以使用登记、回收审验、违规损坏赔偿、特殊器材使用以及实验器材外借要实行报批等为管理手段,发挥实验器材的使用效益,并杜绝意外事故的发生。

此外,鉴于实验室规范化管理和未来信息技术纳入管理模式的需要,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管理(如建立实验室资源数据库)和实验室管理员的专业技术资职(即配置技术内行)也应纳入管理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予以重视和逐步保证。

(二)基础设备和配套设施的达标建设

实验室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的标准化配备是保障实验教学正规化的物质基础,是实验室建设之重心,其标准化建设需要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1.实验器材标准化配备

学科实验室要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高等院校教学仪器设备配备标准》,结合学校教学分轨制,制定出《学科实验室仪器设备配备方案》。使实验室仪器装备基本达到部颁标准,以保证教学实验并能满足活动课实验的正常开设。

2.实验器材库规范化建设

实验器材库的规范标准是:各类实验器材按技术规范上架入柜,定位贮存。保障贮藏安全、布局合理、防护科学、取存方便。具体需做好以下工作:器材库管理制度(包括《仪器室管理制度》、《化学药品室管理制度》、《化学危险品管理制度》、《实验器材使用制度》、《实验器材损坏赔偿制度》等)精装上墙;消防、防护、保险设施齐备;补足器材专用柜并使仪器设备、标本模型、实验材料按技术性能分室分区、分柜分层合理布局、定位贮存;做好防护保养、技术监测工作,争取必要的器材防护保养投资,确保所有实验器材完好可用。

3.实验室室内环境及配套设施的标准化建设

实验专用教室和准备室的规范标准是:实验操作台符合部颁标准,辅助设施齐备,设置布局得体,环境气氛优雅,具有实验室文化气息,注重实用而兼顾美观。具体需做以下工作:据各学科分组实验的实用性建造多功能标准实验台;消防器材、排风设备、水电供给系统等辅助设施的配制要符合技术规范;规范室内电教系统的设置布局,使常规电教设备尽快进入实验室,力争配备视频仪和实物投影仪等先进电教设备;据学科特点配备符合规范标准的实验辅助设备(如分析天平、沉淀分离器、冰箱、烘箱、恒温箱、试管瓶子清洗器等);做好室内实验设备及辅助设施的规范定位;相关管理制度及实验操作指导挂图等具有实验室文化气息的图表要精装上墙。

目前,我院生物食品系得两个基础实验室的设备并不十分完备,还没有专用的实验准备室,在今后的实验室建设和完善中可参考这些指标,力求在全国独立学院的评估中顺利过关。转贴于

(三)实验室技术档次建设

实验室技术档次的提高,是指突破常规仪器设备配备标准,引进具有实用价值的先进仪器设备以扩充实验室装备规模,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手段和改革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实验室的教学技术、实验技术、管理技术档次,使实验室具备现代素质教育所需要的教科研双重职能。

独立学院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 更注重本科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应用型、技术性的高级专门人才,所以有条件的独立学院应注重提高实验室技术档次建设。由于独立学院“民、独、优”的办学特色,有的学院只满足于传统的教学工作,创新型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几乎处于空白。建立了高档次的实验室,不仅可以培养高素质、创新性的大学生,也可以督促专职教师的科研开发,做到教研并重、以研促教,带动学院教职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的提高。

三、实验室建设分步实施建议[3]

本实验室建设设想是基于我院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拟定的,未免有许多的不足之处有待探讨。逐步投入实施,关键是投资。建议:

第一,实验室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技术性工程,需做好统筹规划,力争与母校“十一五规划”同步进行。

第二,对一些较小投资的基础性建设项目,如清库建帐、室内环境建设等,可在近期起步,力争在1学年内基本完成。

第三,对于一些标准化建设项目,如仪器设备的标准化配备、实验器材库规范化建设等,其投资面和投资额较大,可望用两年时间完成。

第四,实验室技术档次建设项目和几项工程性建设项目,多属创一流性质的,可望在标准化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后的阶段实施。

四、实验室发展

实验室建设以质量为主线,以提高人员素质为重点,以优质服务为目标。先进的指导思想、良好的行为策划,正确的运营机制,过硬的技术队伍是实验室立足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平台。

各学院和实验室要重视加强基础研究、大力推进高校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实验室作为知识创新体系的主要创新单元和重要载体,理应发挥积极作用。但是在建设过程中,还会碰到各种问题,阻碍实验室的发展。为进一步加快实验室建设与发展步伐的关键在于解决实验室的体制,明确定位与目标,组建合理的人才结构,建立内外协调的良性循环运行机制或管理体系,而且不同学科、不同特色的实验室要有不同的定位与目标,逐步培育并形成与实验室发展方向相关的产业链。

为了实现实验室的可持续发展,建议做到以下几个方面[4-7]:

(一)建设中重发展

要时刻以体制创新,运行机制灵活、发挥人才核心作用,促进交流,提高经费、设备的使用效率。

(二)新制度下新建设

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和培养目标全面修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规章制度,逐步形成规范化管理的实验室工作体系,力争以科学的管理手段和制度建设来挖掘我校现有的教育教学资源,发挥其最大效能。

(三)开放实验室的新尝试

实行实验室开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学习条件,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又可充分发挥实验室现有资源,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

开放的具体形式可以是学生参与科研型、学生科技活动型、自选实验课题型、计算机应用技术提高型和人文素质与能力培养型等,采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加以启发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为推动学校实验室内容的进一步开放,学校可以专门设立了实验室开放专项基金,以项目化形式开展实验室开放活动,鼓励和支持实验技术人员和教师积极开展开放实验工作。

(四)实验室综合效益评估

对实验室综合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估,将评估结果与实验室的投入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促进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实验室投资效益提高的有效手段。可效仿国内其它高校的方法,制定相关“实验室综合效益评估办法,对实验室开展实验室综合效益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及时反馈给实验室,以评促改。对学院所有用于教学、科研的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每学年进行一次效益考评,并张榜公布考评结果。以期激励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益得到逐步提高。

(五)实施网络化管理

在今天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随着各独立学院的发展壮大,搭建实验室及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实验室人员、实验项目、仪器设备等的网络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五、 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展望[8]

随着全国高等教育机制的改革与体制的逐步完善,独立学院这一新兴的力量在逐步发展壮大,在伴随着教育教学机制逐步走上正轨的同时,实验室建设正逐步形成规模、结构合理,积极做到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教育为着眼点,以队伍建设为突破口,着力打造实验室在学科建设和创新人才培养中的支撑作用,全面提升和优化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条件,全力拓展实验室功能,充分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实验室综合效益,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开创实验室工作新局面。

实验室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朝着建立现代化、标准化实验室的良好格局;建立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实验技术队伍;建立适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科技竞争力的实验室工作规范化管理体系和创新实验教学体系,实现新一轮实验室工作的跨越式发展,为建设技术性、应用型、高水平、特色鲜明的独立学院积极创造优良的条件。

参考文献

[1]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5年1号文件.

[2]邢根溪,等.浅议实验室标准化建设的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87-89.

[3]林爱月.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刍议[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5,17(4):83-85.

[4]张莹莹,徐慧萍,朱玮彬.论独立学院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改革思路[EB/OL].(2005-10-31)[2007-4-10].news.zucc.edu.cn/news_show.php?recid=6640

[5]刘泽君,包志清.新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建设之我见[EB/OL]. (2006-9-18)[2007-04-10].hie.edu.cn/xxgl/news.asp?new=40

[6]金贵朝.关于独立学院建设实验中心的若干思考[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版).2005, 05:465-467.

第6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1课前培训不合理

实验室的主要参与人员就是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因此,他们对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也具有一定规定责任和义务,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对实验室设备的责任和义务,现阶段,最主要的就是进行课前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醒的作用,在第一次进入实验室之前进行相应的课前培训是十分重要的,需要专业老师进行分析和讲解,主要分析使用规则、上下课时间以及管理规范等,但是学生对于这种制度不是很上心,仅仅当做一种形式。

2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没有积极性

在进行实验室管理的过程中,管理人员没有很高的积极性,工作能力也不高,大部分实验室都会出现这种问题,实验室管理人员既不是任课教师,也不是行政人员,在学校管理的边缘,实验室管理人员不仅自身积极性不高,当做一种闲职来看,还会有大部分老师和学生也不重视实验室管理人员,长此以往,使得很多实验室管理人员开始离职,从而造成人员混乱和流失。

二、实验室设备陈旧

由于目前大部门实验室设施比较老旧,在使用过程中十分容易出现故障,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进度和质量,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学校资金不足,更新速度比较缓慢;二是,实验室管理人员水平不高,使得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及时的修复设备,导致不能正确的使用相关设备,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的使用年限以及使用速度;三是,大部分院校不是十分重视实验室管理。

三、管理制度不完善

管理制度不是十分完善,导致实验室管理不规范,现阶段,大部分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基本上都有相关的管理制度,拥有不少的专业人才,但是在管理实验室的时候,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管理内容不够完善以及管理规定比较松散宽泛,没有明确处罚损坏设备人员的制度和处罚,从而会出现纵容损坏问题,此外,很多管理人员对于这项工作存在偏见,认为工作不重要,因此,不能积极的进行工作。

四、创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管理的对策

1合理进行课前培训

在课前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使用实验室设备时候的素质,增加学生对于实验设备的重视,主要管理表现在学生使用设备时候的认真态度以及责任意识,可以通过进行一定的课前培训来培养学生的这种态度和意识,合理的进行课前培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传统的僵化模式,可以使用正确的视频等方式来介绍实验室管理的规范和制度以及使用方法,从而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促进学生加强使用器材的责任与意识,还应该充分了解仪器使用记录,主要有使用人员、使用地点、使用时间等,来对学生使用设备的情况进行了解,从而不断规范学生的使用方式和行为,不断提高学生的责任和意识,最大限度的降低学生使用设备过程中出现的磨损。

2建设完善的实验室管理制度

不断完善实验室管理机制,实现科学化实验室管理,提高建设实验室制度的力度,为创新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实验室管理提供保障和依据,大致可以把实验室管理制度分为实验室设备情况、实验室学生使用设备规范、实验室人员管理规范以及实验室日程管理制度四大部分。应该不断从细节着手,充分考虑管理人员和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做到一定的防范作用,还应该创新管理的张贴方式以及公布手段,也应该注意使用语言,最好使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和话语,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的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3建立专业的管理团队

建立相应的专业管理团队,不断提高实验室管理教学的质量,实际上实验室教师与管理人员水平和素质直接影响着实验室管理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建立一支具有专业素质的队伍就变得尤为重要。想要发展这种规划就需要首先解决实验室归属的问题,在管理之前,需要学校进行严格明确实验室的所属情况,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管理人员的地位,不断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热情。第二,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可以定期的把实验室相关管理人员给予一定的技术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培训,积极鼓励相关人员进行职称评定和进修,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技能水平,第三,提高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监督与考核制度,进行不定期考核,并且把考核结果与管理人员的加薪和升值进行密切联系,激发工作人员积极工作的态度,从而提高管理的质量。

五、建立相应的专业实验室

建立一定的专业实验室,达到与时俱进的目的,现阶段,很多问题并不是技术和制度问题,而是内部设备老化问题,导致设备功能不齐全,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不能满足工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要求,因此,就需要老师和学生不断掌握和了解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技术以及一定的市场需求,从而培养符合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及时更新实验室设备对于学生的发展起到很大促进作用,学校可以与相关艺术设计企业进行联合,形成实验室,学校成为企业培训的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先进设备,从而不断把优秀毕业生引入到企业,达到企业与学校共赢的目的。

六、结语

第7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机能实验室属于现代媒体设施中的一种教学工具.因此,在基础医学院校展开机能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其实验室具有实验数量多、仪器设备庞大等特点.目前,各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室根据学院的规模以及院校的需求设置不同程度的机能实验室.在医学院校中一般拥有10-14间的机能实验室,根据学生的数量以及教学的需求,包括网络化教学实验室、创新性实验室、机能学人体实验室.在实验室内同时配有SH-1生物机能实验室同步演示系统设备、Labtutor人体实验教学系统以及BL-420F生物信号采集系统和相关的分析仪器等教学设备.通常情况下,机能实验室都具有与之相匹配的设施,这些设施有助于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因此,医学院校在机能实验室管理方面应当加强管理,建立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使得机能实验室的管理更规范化和制度化.只有将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才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其应有的作用.在实验室教学的过程中,标准化的机能实验室管理模式,有效保障实验教学秩序的顺利展开,充分发挥机能实验室的作用,使得教师在教学中更好的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2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方法

在对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标准化管理制度实现的有力保证.科学的管理方式是实现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医学院校在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仅来源于管理的实践,更来源于管理人员的服务.唯有在管理的过程中,突出服务性的宗旨,更有助于管理标准化的实现.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主要由以下几种:

2.1建立完善的规章管理制度

规章制度的完善是实现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的管理有助于机能实验室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其作用.为使得机能实验室建设得更为完善,发展的更加规范,建立相应的规章管理制度,可以促进机能实验室在平常的管理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所有的管理工作能够按照一定的秩序进行.因此,各医学院校应当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制定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守则.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中,让学生按照相应的实验守则进行实验操作.其实,医学院校对机能实验室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其各项制度应当包括实验药品的管理制度、机能实验教师备课制度、以及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等.只有建立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实验室教学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开展.同时,完善管理制度,有利于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可见,规章制度的建立能够为标准化的机能实验室管理提供有力的保证.

2.2责任管理与岗位管理制度相结合

制度的建立为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在完善相关制度的前提下,加强管理的责任制度,将管理的责任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使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在机能实验室管理工作中,设置相应的岗位管理.岗位管理是医学院校根据实验室教学的进行而设置的.实行岗位管理的要求符合实验室教学的特点,因此,对岗位本身应当做到标准化和规范化.各医学院校根据本校机能实验室设立的具体情况,采取专人负责的模式.机能实验室岗位的设置应根据级别不同,对管理人员的考核指标也不相同.唯有加强岗位管理,才能够促进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责任管理制度,主要体现的是在管理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行管理.责任管理的实行依据在岗人员的管理进行责任确认.责任管理制度是对管理人员的管理精神和管理行为进行 规范化的管理.根据岗位管理的考核情况,增强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以及责任感.对机能实验室进行责任的管理制度,其实质就是依据管理的相关制度对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统一规范的管理.机能实验室管理责任制度的推行,对机能实验室各项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供了有力保证.责任管理与岗位管理相结合,使得各项管理工作能够运用到实际中来,使得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2.3根据实验设备对机能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

机能实验室内每一件设备仪器都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医学院校在购买这些仪器的过程中,同样支出了较高的经济费用.机能实验室内的仪器各种各样,每一件仪器在实验教学中所具有的作用也各不相同.医学院校提供全套的仪器设备有助于实验室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实验设备对实验室进行分类的管理.对实验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可以提高实验设备使用的效率.根据设备类型对实验室进行管理,可以依据实验的类别以及设备保养的要求对仪器和设备进行符合科学规范的配置.同时还可以对实验室进行专门化的设置.所谓专门化的设置,指的是针对一个实验项目,设置两个实验室的数量.这种专门的设置模式,既可以满足教学的要求,还能够对仪器设备进行合理的配置,使得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在实验室仪器设备需要更新的过程中,分类模式的进行,为其提供了有力的条件.实验室进行专门的设置,对仪器设备进行分类管理,在实践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教学模式的展开,更有利于仪器设备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避免了在实验操作中,仪器设备搬动的情况.可见,这样的管理模式,不仅有助于教学,更有助于仪器设备的管理.使得在对机能实验室管理的工作中更具有针对性,不会导致在日常的工作中出现管理不合理的现象.因此,根据实验设备对机能实验室进行分类管理,设立专门的实验室,是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手段.

2.4实验教学的标准化管理

机能实验室的建立是为了实验教学的顺利开展.在建立相关的管理制度,调动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的情况下,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明确,对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了保证,促进机能实验室高效的运行.但是,在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管理过程中,只针对管理人员提出一些必备的要求是完全不够的.为促进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管理工作中应当实行实验室集体备课并建立相应的实验教学档案.如此一来,即使部分管理工作人员因其他原因不能对实验室进行管理,那么其他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之前建立的档案,立刻接管实验室管理工作.因此,在每学期开始,医学院校应当组织相关的实验技术人员进行实验集体备课以及与之相关的预演实验,对每一位教师的实验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档案.实验教学的档案应当由实验教师独立完成,交由实验室管理工作人员保管.档案的建立可以让学生以及教师对自己的实验课程有详细的了解.管理人员还应要求学生,在实验完成后,根据档案登记的信息对实验用品进行清点.该项工作的进行,不仅是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其中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参与.可见,这样实验操作过程,不仅可以实现试验的目的,还有助于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使得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管理工作更顺利的进行.

3提高实验室教学人员的业务素质

建设标准化的机能实验室管理模式,其主要目的就是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机能实验室的使用效率.实践表明,提高各组成人员的专业素质将有利于标准化管理模式的进行.随着实验跨科学性以及实验改革的进行,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具有其必要性.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对机能实验室进行标准化的管理中,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鼓励教师在教学实验中推行实验改革,为实验教学的推广献计献策.实验教学的改革对于医学院校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实验教学的改革,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在日常的实验中注重实验室的的各项管理制度.教师和学生参与进机能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将对管理工作展开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前提下,在教学实践中推广实验教学改革的进行,使得机能实验室的标准化管理更好的进行.可见,在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中,教学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将有利于机能实验室标准化的管理.同时,标准化的机能实验室管理模式对于教学实践的开展同样具有重要的影响.

4结语

第8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针对高校实验室接连发生的中毒、爆炸、起火和环境污染等突出问题[1],教育部办公厅于近日下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教技厅[2013]1号)文件。可见,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对确保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 命安全至关重要。

湖北理工学院是一所位于黄石市的省属地方性应用型高校,近年来积极推进各级重点实验室建设,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也收获了大量实践经验。以该校“矿区环境污染控制与修复”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为例,经过3年的建设,重点实验室在水体富营养化营养盐、无机重金属盐、持久性有机物、致病微生物等污染物分析平台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使实验室成为提升教师科研水平和培养学生创新性能力重要载体的同时,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实践,确保安全事故零发生。

1 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

实验室在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资金投入比不足、空间布局不合理、安全设施数量少、线路负载过低,消防设备配备不足等问题。同时,地方高校还普遍存在重教学和科研,轻安全管理的问题,如: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意识淡薄,检查监督力度不够,宣传教育目的性不强,应急事件处理能力较差[2-3]。实验过程中化学药剂乱倒废液、废渣,乱排废气的现象非常普遍,其中很多是剧毒的重金属盐(铬、汞、镉等)、有机试剂(甲苯、四氯化碳、乙腈等)和致病性微生物。因此,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健全安全管理监督体制,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环保意识意义重大。

2 实验过程中的安全管理措施

随着大型精密仪器的不断引进,仪器操作程序和日常维护要求越来越专业化,原有实验老师已不足以保障实验室所有仪器正常运行,仪器管理将逐渐过渡到使用人负责制,这样实验室安全管理难度进一度加大。在仪器验收过程中,仪器负责人在掌握仪器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的基础上,还应强化安全教育,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防范意识,及时发现和排除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危险隐患。

此外,重点实验室还承担着开展学生创新实验的教学任务。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培训和实验操作安全教育,使其熟悉掌握实验室各项安全条例,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配戴安全手套、口罩、实验服、防护眼镜等防护措施的良好习惯,同时严格遵守在通风橱中进行有刺激性的,致病的和有毒的化学药品操作和使用的规定,并保持实验室内通风良好[4]。

3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措施

重点实验室相比专业教学实验室具有仪器种类多、操作要求高、使用人员复杂、药品使用量大、水电气使用频繁的特点,因此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始终以实验室安全为第一职责。只有切实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严格遵守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危险化学品的存放和使用做到科学合理,具备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各项能力,才能确保将实验室的安全隐患降到最低。在日常工作中,实验管理人员应完成以下工作:保证大型精密仪器设备的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完整;掌握实验室安全保护装置的位置和使用方法;确保使用电炉、马弗炉等大功率设备有人值守,不得将易燃易爆物品直接高温加热;定期对水气管路阀门进行安全检查维护,防止泄漏与爆炸,如氢气、乙炔等;定期组织实验室废液回收[5]。

4 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措施

实验室的安全运行,必须依靠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它是做好实验室各项安全管理工作的保证。实验室日常安全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安全卫生守则;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危险化学品管理办法;辐射性环境安全防护管理规定;水电安全使用管理规定;特殊设备安全使用管理方法;压力钢瓶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危险“三废”化学品管理条例等。有了这一系列严格的规定制度,就有了安全管理的内容和标准[6-7]。

另外,在行政手段上,应健全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实行重大危险源的全过程动态监控,加大实验室安全设施的投入,如实验室应在防火、防毒、防腐、防爆、防盗、防环境污染等方面,并安装必要的监控设备,提高安全系数,杜绝事故发生。

第9篇:创新实验室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实验室是科学检验和研究的重要基地,是培养科技人才和创新精神的重要单位。实验室管理工作的成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实验工作的质量。如何加强实验室的管理,科学的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和体质,提高实验质量,是实验管理人员需要探讨的问题。

加强实验室的管理与制度建设,为实验工作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是实验工作能否飞速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是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管好、用好实验室的资料和器材,正确的管理是实验室工作正常开展的关键,更是实验室开展工作的中心,是试验员发展与建设的前提和保证。管理实验室能力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出一个单位的管理能力的高低,组织能力是否过硬,更是反映了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和事业观的整体表现。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和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分析一下我对实验室管理工作的体会。

1.科学管理,注重落实

有一套科学的实验室管理模式,对提高实验水平和工作效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训练一支过硬的实验技术队伍,发掘每个工作人员的作用,做到资源共享。许多实验室实行三级管理,一是专业划分实验室,独立管理,独立开展工作,每个实验室的设备非常齐全,直接影响了使用率不高,仪器设备过度分散,试验和研究经费投入多,造成很大的浪费。如何建立一支高效的管理队伍,建立一种统一管理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整合各个实验室财力、物力,加大投资回报率,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用。

1.1 优化整合多方资源。整合一些功能类似的实验室,把它们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加强落实实验研究工作和科学研究,促进各领域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开发,落实实验室的资源共享模式,破除陈旧的观念,交流工作经验,发挥现有设备潜力用途,促进实验水平的提高。

1.2 注重管理,提高管理。实验室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工作规范和工作制度。规范实验员职责明确,研究制定仪器设备保管使用制度、实验室规则、仪器损坏赔偿等制度、危险品管理、安全防护等制度,贯彻严格执行。实验室规则应挂在醒目的位置,其他分别挂于实验员办公室和准备室。实验室的管理就是对实验室的装备,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进行维护、保管、使用的管理,对实验工作进行组织、协调、确保实验工作的进行。实验室管理工作具有复杂性,管理的方法也要随之不同,但是管理的措施却是相同的。

1.2.1 针对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实际中的大部分仪器,尤其是专用仪器,使用的次数是有限的,主要是存放在保管室内。所以要要求实验员按照物资管理原则,做好建帐、摆放、保养、维修等各项管理工作。

1.2.2 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验仪器不管是存放或使用中,要重视安全防护,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预防其他事故的发生:触电、火灾、爆炸、中毒、烧伤、失窃等。实验员要有高度警惕,确实做好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2.3 实验室的档案管理。实验室要把管理工作开展情况及结果详细的记录,完善实验室管理档案,为实验室向正规化管理创造条件。实验室管理档案:仪器设备进帐、技术资料和说明书、实验通知单、规章制度、各项管理工作记录、实验报表和工作总结等资料。

2.规范管理和运行机制。

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是实验室管理的规则和依据,是实验工作进行的重要保证。要让管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必须根据管理目标、任务和要求建立全面的有效的规章制度,如《实验室管理人员工作制度》、《实验室安全规则》、《实验室规则》、《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等,严格按照制度要求定期检查落实情况,以此来对实验室工作和实验人员评比、考核的依据。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第一是约束实验室的管理者以及使用者,也为实验工作开展打好基础。建立完整的实验室档案,有利于监督实验人员管理做好本职工作,保证实验室的实验器材正常使用,确保实验工作正常开展。

3.加强实验用品的管理,提高实验质量

实验室仪器设备的管理水平对实验工作的开展和效益有直接的影响。仪器设备是实验室能否正常开展研究工作的的基础、注重实验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责任重大。必须要对实验室仪器设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详细做好使用记录,严格要求使用者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要求管理人员加强对各种仪器的日常保养,维修等管理工作,如有损坏及时维修,提高仪器使用性能。

4.加强管理,提高人员素质

4.1 实验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实验仪器维护与保养,实验场所管理以及操作指导等工作。所以必须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水平,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人员必须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以确保地完成实验任务,实验技术人员在进行实验前期,一定要理解实验内容以及准备工作的具体要求,把实验中的难点、疑点充分了解,并记录在册;确保实验顺利开展,熟练掌握业务技能,准备好后,做好预实验。注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4.2 以高水平人员带低新人。以“高、中、初”三个层面的技术管理构架,充分发挥高级实验员在实验和科研中的作用,发挥他们的特长,采用重点帮扶,个别指导的方式带动实验技能比较低的实验员,加强对日常工作的初级以及中级实验员的检查、监督和指导,最大限度的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圆满完成科研工作。

4.3 重点培训。新购置或者比较精密、大型、贵重的仪器设备,或者新实验技术,必须有针对性的配备专职人员,重点培训实验员和维护人员,确保仪器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5.转变观念,重视队伍建设

必须把实验室的实验工作落实到基层,作为提高实验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看待。实验工作是提高试验质量的重要因素,我们的管理者应如何应用、发挥它本身特有的作用,真正做到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相互结合,找准“建设”的目的。因此,必须要应转变观念,狠抓实验室队伍建设。总之,实验室管理工作繁重、复杂,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好实验管

理体制,能够为实验体系和实验研究的改革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实验技术人员的培养创造良好的环境,为此实验室的管理与建设必须适应时代的发展,大胆的创新,探索科学管理方法。

参考文献

[1] 孔祥民,郑超美.变分散为集中: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0,(3):68-71.

[2] .建设学科实验大平台,促进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124-125.

[3] 邱泽明.卫生职业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探讨[J].中国保健,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