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验室安全管理重要性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电气试验;安全;重要性;对策;探讨
高压试验是电气设备运行、维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对于提前发现电力一次设备的绝缘缺陷,并对绝缘状况进行检测有着重要的作用。总体来说,高压电气试验主要由两部分构成,即破坏性试验和非破坏性试验或称特性试验。破坏性试验主要是运用较高的电压模拟设备在运行时的状况,它对于设备绝缘强度的要求比较高,也能及时发现设备存在的集中性绝缘状况,但是对设备的损害比较大。该类试验主要包括交流耐压、直流耐压。非破坏性试验则是对设备实施的电压比较低,或者用其它不损伤绝缘的方法来测试电气设备绝缘特性。常用的测试项目包括绝缘电阻、吸收比、极化指数。无论哪种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下面我们就来对高压电气设备使用展开比较详尽的探讨
1 高压电气试验中安全重要性的论述
在高压电气试验过程中,对安全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与论述有助于我们科学化的实施高压电气试验工作,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或者是设备损毁造成的经济损失。
电气试验安全工作,其长远的目标是为了保障整个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转,但是其近期的目标却是保障设备检修人员的人身安全以及设备的财产安全。
2 在高压电气试验中的安全管理对策的分析与论述
通过我们对高压试验安全重要性进行的分析,使我们充分了解了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性。但是,做好这项工作并不是盲目施行的,需要有科学的计划和完善的制度作为指导和保障。下面我们就对其主要的措施进行分析:
2.1 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
加强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是对高压电气试验工作的根本要素进行的改进和加强,这也是提高电气试验安全性能的根本性措施,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
(1)加强对员工自身技能的培养。员工自身的专业技能是他们从事这项工作的保障和根本所在,因此,我们平时应该将员工的专业技能培养作为重要的工作来开展,除了定期进行专门的培训之外,还应该对每次试验的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记录,并对试验的结果、被试验的设备的状态以及试验的过程进行正确的判定。这样不仅有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安全也因为技术层次上升得到了保障。
(2)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定期对员工进行安全知识讲座或者安全培训,并将安全管理纳入到日常的管理章程中去,时刻让员工保持高度的警惕心,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避免因为工作失误或者是疏忽大意引起的安全事故发生。
(3)注重试验工作前的检查工作。做好工作前的准备工作,一直都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做好试验前的校检工作,是我们保障工作安全的首要任务。由于高压电气试验涉及到被测试验设备,所需试验设备,试验标准以及接地方式都有所不同,所以,在每一次试验工作之前,我们都应该派两个人进行全面的检查,在共同确认无误时,再通知不相关人员远离设备,然后开始试验作业。
2.2 完善并严格执行各种安全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是安全工作赖以实施的硬性规定,并且能对这项工作进行科学、全面的指导。因此,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是我们提高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性措施。根据国家《电力安全规程》的规定,建立一系列的工程安全管理制度,比如说工作票制度、安全工作监护制度、工作许可制度以及工作转移、交接、间断制度。在制度完善和建立了之后,每一次试验工作实施之前,都要严格按照制度进行实施。由部门负责人或者是管理者根据试验任务具体的安排实施的人员,并许可工作票,在取得工作许可之后,一定要等所有的试验设施到位并进行全面的检查之后,才开始实施试验工作。同时,在工作的现场应该由工作时间长、经验丰富的人员作为监护,对试验工作中的不安全举动或者不安全行为必须及时制止,遇到紧急情况时,应该立即通知操作人员降压。此外,在试验工作量比较大,人手比较多的时候应该加大工作监护的力度,确保全部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严禁在没有监护的情况下独自实施高压电气试验工作。对于试验工作中断、转移或者是被迫停止时,应该加强对现场的保护和看管。
2.3 严于律己,杜绝违章
(1)试验的过程中应该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高压电气试验工作的现场一般情况下人都比较多,并且现场比较噪杂。因此,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开展与否,一定要先询问操作人员,在征得操作人员许可之后,再进行具体的操作,在不明白设备具体状况或者没有得到操作人员许可的情况下,一定不准私自进行连线、拆接或者是接地等作业活动。
(2)做好试验工作中的危险点控制与分析工作。在工作开展以前集所有的工作人员结合团队多年的工作经验队所要进行的工作进行危险点分析与控制工作,并做好记录。在工作实际进行的过程中,除了应该切实按照安全标准开展工作,还应该重点关注工作的危险点并根据最高处制定的控制方案结合实际的情况谨慎作业。
(3)严肃劳动纪律,杜绝违章。在试验工作实施的时候一定要严肃劳动纪律,其主要的内容有以下几点:①在工作期间不准做与试验无关的事情,比如说聊天、吸烟、嬉闹等等。②工作管理人员以及同事之间应该对参与工作所有人员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进行全面掌握,杜绝生病、过度劳累或者是精神状态不佳的工作人员参与到工作中来。③严禁与试验工作无关的人员进入到试验现场。
3 总结
关于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工作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本文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论述。具体的对策还需要根据试验工作的实地情况以及施工团队的综合素质水平来综合性的制定。本文旨在与同行业人士进行学术上的沟通和交流,希望有更多研究人员提供更多、更科学的建议和措施来保障电力事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程锐.探讨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1(02).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 规范化管理 管理者 实验者
一
实验室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基础环境,更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基地。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工作,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的基本保障,是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的战略需求,是创建平安和谐校园的重要基础,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地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1]。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问题,不断引起人们的警惕和高度重视。唯有规范化的管理,才能为实验室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实验室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实验者的整体素质共同决定了实验室管理的质量。由此需要两手抓、两者共同发展,实现管理的规范化。
管理者好比舵手,科学的管理结构、正确的管理目标、多样化的管理手段是实现规范化管理的基础。
1.职责明确,建立科学的管理结构网。
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2]。明确任务规定了管理者的管理范围和管理目标,同时也对管理者提出了具体要求。“有的放矢”才能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责任到人才能避免“大家都管,结果都不管”的混乱局面。高校应以校长作为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实验室安全工作分解到各级部门,做到人人承担责任,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3]的“校、院、所、室”四级责任体系,形成组织保障。同时安排学校保卫科进行不定期抽查,这样对提高相关人员的安全责任心,强化安全意识,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4]。各学院院长要根据本学院实验中心的特色,将工作部署给实验中心主任,实验中心主任根据管理队伍的师资力量,将负责人分解到各个开放实验室、专业实验室及科研实验室。这些人员负责实验室的日常卫生、水电、设备维护等常规工作,并将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实验中心主任,采取相应的对策。学校领导根据安检情况,对于管理不合格的部门,直接做出批评和整改指示,形成管理-监督-改善管理的良好运作模式,不断优化实验室管理工作。管理结构模式见下图。
图 管理结构图
2.加大投资,完善硬件设施,突出安全管理者的服务作用。
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不仅包括物的安全,还包括人的安全,且后者更为重要。在实验过程中,难免会接触各种化学试剂,并且实验内容变化大,具有探索性,结果具有不确定性,这些都增强了实验过程的危险性。安全管理应更多地体现服务,尽可能地为教学、科研活动提供方便[5],保障实验者的安全。实验室内应设置与实验工作内容相适应的电器、通风、消防等基础设施,电闸、水闸等处应张贴标志。管理者要根据该专业实验室的性质和安全防护要求,为实验活动者配备如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面罩、防护服、防毒面具、呼吸器等必要的个体防护装备,并在实验前提供安全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及安全事件的处理方法。此外,实验室内应有急救箱、洗眼水龙头等救助设备,以便在事故发生的第一时间作出及时处理,将事故伤害降到最低。
3.运用现代科技,提升安全管理水平。
现代科学技术可以实现对实验室整体安全的控制管理,从而可以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提高实验室使用效率,强化实验室安全保障,把实验的风险降到最低[6]。例如自行开发多媒体课件,模拟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反复练习,熟知实验规程和操作方法,避免实际操作错误,以便在实践时将危险可能性降到最低。在实验室安置智能视频摄像系统,可以将实验室的影像直接送入计算机进行分析判断,跟踪实验过程,对实验室的安全状况进行实时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可疑的安全事件并报警。安置门禁系统,并与开放实验室的网上平台结合,实验人员可以查询、预约实验,使用专门的智能卡刷卡进入实验室[7]。实验管理者可以直接了解实验室的使用动态,控制实验者的进出权限。可以有效避免未经培训或不相关人员贸然进入实验室,为开放实验室的安全提供技术支撑。这些科技手段可以极大地提高管理水平,有效地保障实验室的安全。
4.开设培训,全面提高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组建一支思想过硬、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安全管理人员队伍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前提,是为高校创造安全、安定环境的重要保证[8]。实验管理人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积极参加安全专业培训,熟知各种安全防护知识及自救措施,全面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总结工作经验,相互交流心得,取长补短,不断提高管理能力。组织参加各种调研活动,吸取其他高校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
5.多渠道采取环保措施,提高环保工作成效。
高校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且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实验项目的增加,废弃物的产生量日益增多,已经成为严重的环境污染源。2005年,教育部、国家环保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实验室排污管理的通知》(教技〔2005〕3号),对“规范和加强高校实验室排污管理工作,防止实验室废物污染危害环境”提出了要求,管理者要绝对重视实验室的环保工作,认真履行环保职责。
做好环保工作,首先要尽量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学校要积极倡导“绿色化学”理念,在学校实验教改基金和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的立项过程中,从实验室建设、实验项目设计、实验流程优化、实验试剂种类和用量控制、实验产出物回收循环使用等多方面入手,鼓励和支持师生们开展“绿色化学”相关研究工作,以期从源头有效地控制实验室化学废弃物的合理产出[9]。同时科学管理药品试剂库,认真做好试剂的申购计划,避免重复购买造成的试剂长期积压而变质,形成污染源。建立严格的试剂领用制度,通过填写跟踪卡等跟踪记录危险试剂的使用情况形成入库审批、领用、余量销毁或回库的闭环管理,杜绝危险品及空试剂瓶流出实验室造成隐患。
在有效控制污染源的同时,要积极开发废弃物回收信息管理系统。借助这种系统,可获取废弃物的分类、性状等信息,随时方便地报送废弃物回收明细清单;职能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全校废弃物的产出情况,适时安排组织回收工作。此外,根据系统记录的废弃物回收量,还可以评估判断实验试的用量是否合理等,起到监督管理的作用。
二
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仅靠管理者的努力是不够的,作为实验活动参与者的被管理者,其整体素质决定了能否实现规范化管理。应采取规范操作培养、安全教育和提高环保意识等手段,全面培养实验者的安全环保理念,营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实验氛围。
1.加强实验者实验操作规范化的培养,引起实验者的重视。
如果没有规范的实验行为,那么实验安全就是空谈,实验者的安全和环境的安全也就无法得到保障[10]。如浙江工业大学实验室爆炸起火,原因为学生独自做实验,因将化学药品石油醚滴落到地上,引起自燃。由此可见,学校有必要将基础操作单独列为一门课程,对学生进行操作的规范化训练并实行考核制度。实验指导教师也要强调实验中涉及的基础操作的重要性,让学生从心里重视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规范操作的习惯,有效避免不规范行为引发的安全事故。
2.加强安全教育,强化安全意识,提升自我防护水平。
实验者大多数是没有经验的学生,有些甚至是第一次实际接触实验,既没有基本的安全常识,又没有对突发事件的处理经验。有些学生上课不穿白大褂,女生披散长发,这些都有可能引发人身安全事故。所以必须将安全教育纳入学习计划,倡导和引导全校实验室安全教育的全过程化、立体化,坚持课堂教学与安全演习实践的有机结合[11]。全程化即从学生入校开始的综合性安全教育到实验前的有针对性安全培训,将安全教育贯穿学生在校学习的全过程,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立体化即组织各种安全演习,让学生将理论安全知识上升到实践,有效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为进一步发挥安全教育的作用,学校应发放安全手册,实验者通过阅读和学习,对实验室安全基本知识、防护方法和应急措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在遇到具体的安全问题时,可通过查阅手册,尽快找到解决方法。
此外,还应该积极研发“安全教育与考试”系统,根据学科、专业的不同,设置不同的学习和考核内容。系统可以采用视频课件模拟真实课堂,推行网络在线考试的考核方式,方便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考试时间,有效保证学习效率和效果,进一步落实实验者的安全教育。
3.大力宣传,拓展教育形式,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践证明,营造强大的环保文化氛围是强化全员环保意识和增强环保观念的有效途径。通过举办环保教育讲座,开辟环保专栏,组织环保研究课题等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实验者意识到实验室污染对环保的重大危害,明白环保的重要性及自身的职责,激发他们对环保工作作贡献的动力。
实验室安全与环境保护规范化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充分认识安全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营造浓厚的实验室安全环保文化氛围,使广大师生员工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不断提升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实验者的整体素质,切实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管理,促进高校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建跃,阮俊,张银珠等.关于做好高校实验室安全环保工作的几点思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7(30):4-7.
[2]赵庆双,闻星火,李明.加强安全教育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安全的关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9):8-11.
[3]阮俊,金海萍,李五一,等.提高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工作参与积极性的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172-174.
[4]仇念文,安绪常,贾继文,等.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的挑战及对策。2012,29(1):181-185.
[5]束羽,丁寅,徐铮.高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强化与提升[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215-223.
[6]李波.优化高校资源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益[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1):166-167.
[7]于九红,施静蔚,何振华.高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设计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2):63-66.
[8]刘义全,鲍洪刚,宋世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问题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2,10(1):173-175.
[9]乔薇,陈慧珍,叶艳媚,等.构建新校区绿色化学实验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12):187-189.
高等院校实验室安全教育对于实验室的管理和发展至关重要,是预防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基础工作,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学生良好实验习惯,能够从自身意识上加强安全实验的认识。在对高等院校实验室事故调查统计数据中显示,大多数实验室教学设备和设施的安全隐患基本都是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或学生的思想意识不到位,没有加以重视,所以说高等院校加强实验室安全教育,制定安全管理条例,营造实验室安全操作氛围,这些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举措,也是防止实验室安全隐患发生的有效途径。
2应用软件工程理论与技术
应用软件组件技术开发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可解决软件复用问题,缩短软件编写时间,降低维护成本和实现程序动态升级的最新和强有力的方案。微软的组件对象模型COM是当今比较成熟的软件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中。在分布式计算、Internet网和三层体系结构开发等前沿领域,COM组件技术也正在被大量使用和完善。为了能深入地理解COM组件模型的思想,更好地应用其组件技术,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应用组件技术,大大缩短了开发人员编写代码的时间、缩短软件开发周期、减少系统开发成本的支出等。
3系统架构模式
设计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时需要对系统开发架构进行深思熟虑,按照实际的项目情况,从逻辑上对系统结构进行划分,为三层结构或者二层结构。根据目前状况,WEB结构作为基础的系统开发使用的基本架构为三层,从逻辑上将三层架构设计为数据层、用户层与业务层。用户层的主要功能是实现用户之间的交互,如:显示用户输入与输出等;业务层的功能是分析数据信息以及计算数据等,该层是逻辑层,位于数据层与用户层之前,数据层的功能是对数据库信息进行读取,在数据层与业务层之间的划分和界限并不是很清晰,表示上述两层在功能上出现一部分叠加。系统设计应用三层架构,结构在后期便于维护、结构清晰、较强的扩展性、各个层之间具有独立性,各个层之间提供的服务都为透明化,因此,系统开发采用三层架构模式具有较强的安全性。高等院校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的特性,系统中核心模块的设计模式为三层架构,主要分为业务分析处理层、用户表现层与数据控制层。用户层存放WEB页面的数据交互,用户通过该层可以显示输入与输出信息,通过DreamWeaver完成用户层基本架构的设计,再利用系统开发工具PHP对该层的具体工具进一步补充;业务层使用的设计工具为PHP,后台业务处理模块的设计由C++完成,业务处理模块中包含大量对外接扩,数据库中运行该层的主要数据,通过PHP完成数据库访问公共类的相关设计,实现在逻辑上三层具有统一性。
4加强安全防范,从技术上筑牢安全防线
信息化时代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可以依靠实验室设施的智能化,可以通过智能监测对实验室内的情况进行全天24小时实时监控,只要出现盗窃事件系统就会自动报警。当实验室发生火灾时,智能烟感报警系统就会启动,这样就可以及时救火,避免大型火灾事故的发生。当高等院校实验室发生漏电事故时,智能漏电保护系统就会自动跳闸,这样就避免设备出现损坏。高等院校不仅要加强实验室硬件技术的防范,还要针对软件设施进行防范。智能化设备虽然给实验室的运行带来了便利,同样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个小小的软件病毒就可以使实验室整个实验室信息安全管理系统瘫痪而无法工作,很多重要信息就会丢失,而且无法恢复,带来的破坏不可估计。所以高等院校根据这些情况就应该采用先进的计算机防范技术,要在实验室内架设专用的服务器和防火墙,要给实验室内的所有服务器都安装防毒软件,要将高等院校实验室的内网与外网分隔开,做好病毒的防感染和扩散技术,要定期对实验室内的计算机进行杀毒和检查,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安装保密软件,对一些重要文件设置密码,确保高校实验室信息的安全。
5结束语
1职业院校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在职业院校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制度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制定好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将每项实验的流程和操作过程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提高师生的责任心,为实验室的安全提供保障。目前实验室主要是以老师为主,按照老师的要求和命令,学生进行实验,但由于老师的强制性管理,使学生对实验室充满了害怕和恐惧感,深怕因为自己的原因违反了实验室的规定或者是做错实验、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应该要改善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1.1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
在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应该要严格执行安全责任制,保证每一个实验室中配有安全负责人。这样能够在实际的实验操作中,安全责任人严格监督每一位进入实验室的人,将实验室的安全职责落实到具体的人员身上。同时还要加强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一切按照规章制度进行实验。
1.2制定相关的安全手册
在化学教育实验室中,为了能够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应该制定详细的实验室安全手册,详细地介绍在实验室中应该要注意的事项,常见事故处理方法、安全技术等。按照化学实验的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手册编写,同时对具体的实验操作进行直观的介绍。保证学生能够认真阅读这些手册,并安全的进行相关实验。
1.3制定相关的培训制度
在实际的安全管理中,还应该制定一定的培训制度。在师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师生进行实验安全的培训,保证师生能够掌握安全的实验技术。职业院校可以开设一些网上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实验之前进行学习,保证实验室的安全。
1.4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
在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除了制定一些规章制度进行责任落实之外,还应该要定期对实验室的设备、具体的实验技术操作等实验室安全进行检查,保证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落实到实处。同时还要从实验室的设备、技术、管理等不同层面进行检查,确保所有的工作人员和实验人员履行自身的安全责任。
2职业院校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教育
在职业院校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保障中,除了进行安全管理之外,还应该要对相关的人员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师生与工作人员在意识和思想上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增强师生和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其能够严格地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实验。对师生和工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的特点具体体现在:长期性、连续性、多样性。
2.1长期性
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化学教育实验室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应该要注意到学生对实验具有安全意识并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只要是做实验,学生就应该要有这个安全意识。一般情况下,实验室出现安全事故是由于实验人员对实验安全失去了警戒心理,在实验中只重视实验过程和结果,忽视了实验安全问题。因此,对从事实验人员应该要长期进行安全教育,可以在实验室以图片、宣传栏等方式进行安全意识的宣传。
2.2连续性
对于实验室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学生应该要从思想上引起重视,要在实验之前对可能出现的实验隐患具有一种安全防范意识,正确面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学会应对实验事故的正确方法。在整个教育过程中,院校要教育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在每次实验之前都要进行实验安全的教育,使其能够对实验安全具有连续的学习,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2.3多样性
为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院校可以进行多样性的培训。在进行实验室的安全意识培养,可以对学生进行法规法则、日常的安全常识、实验室安全制度、化学实验技术、实验操作规章流程、应对安全事故的应急反应知识等的教育,通过多种安全教育内容的培训,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安全事故的应对方法,安全操作技术、实验安全知识的讲解。组织学生对实验室进行安全检查,教导学生如何找到实验室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处理这些隐患的措施。还可以情景再现,模拟之前发生过的安全事故,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事故分析、调查、设计方案,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防止事故发生的方法。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培训中,老师也可以采取课堂分组实验、事故研讨分析、课堂演示实验以及课外实验等教学方式进行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让学生时刻铭记实验室安全的重要性。
3结语
总而言之,为了能够确保化学教育实验室的安全,必须要重视对实验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保证实验人员学到安全的实验技术。对实验室进行安全管理,制定必要的安全制度和责任制度,定期对实验室进行检查,确保实验室各项设备、技术等安全。除此之外,师生及相关工作人员要养成自觉进行安全实验的习惯,形成安全实验的意识,认真学习实验技术,避免实验室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职业院校的化学科研工作顺利进行。
作者:季树花 单位:松原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李鸿飞,王伏玲.高校实验室安全与环保全过程管理工作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03).
【关键词】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
化学实验室内物品性质特殊,种类繁多,对具有危险特性的药品、压力容器的管理尤为重要。疏忽大意,就可能引发事故,直接影响工作的进程。因此,分析实验室安全隐患,总结经验教训,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是非常重要的。
一、不安全因素分析
主要是不安全环境和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是指仪器设备、配套设施、化学药品等处于不安全状态;行为不安全则是指人的行为,即违反制度、操作程序和贮存方法等一系列危险做法。
1.不安全状态
(1)化学药品
大多数都是易燃易爆、有毒及放射性的危险品,超过一定存量构成重大危险源,若操作尤其储存不当,极易引发事故。
(2)气瓶和压力容器
属于潜在不稳定因素,需要规范操作流程,加强防范措施,并且做到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确保处于安全的状态,以免泄露、爆炸等危险事故的发生。
(3)废物处理处置
废物分为液体废物和固体废物,通常将具有腐蚀性、毒性、易燃性、反应性和感染性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危险特性的,以及不排除具有以上特性的固体废物认定为危险废物。不经回收利用和处理处置而直接排放,可能造成资源的浪费,更会污染环境。
2.不安全行为
(1)管理制度不健全
许多实验室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没有配备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甚至没有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而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贮运的企业和机构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环境风险,没有成形的制度,就会造成许多管理漏洞、权责不清等现象。
(2)宣传教育不够,安全意识淡薄
实验室的安全教育不能很好落实,制度经常是流于形式 ,发生事故后,不能第一时间做出合理有效的应急处理。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
1.健全制度
安全在于管理,重在预防,而管理的基础是有据可依,有制度约束,所以从上岗培训,到岗位责任落实,一般意外事故处理,危险物品和器具的管理使用与存放,废物处置及回收利用办法,应急预案等,需指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且以上制度,缺一不可,应做到制度健全,落实到位,权责明确,最大程度的降低不安全行为。“上头有人抓,下头有人管”,上下协调,监管结合,避免制度和管理的缺失。
2.制定安全应急预案
进行事故树和问题树分析,风险识别确定哪个是危险品,源项分析确认有哪些危险品,并对最大可信事故进行后果计算估计造成多大的影响,进一步制定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在意外发生时,能够及时有效的制止事件的发展,将损失和危害降到最低。
预案内容包括:应急计划区;组织机构、人员;分级响应条件;救援保障;报警、通讯联系方式;应急环境监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应急监测、防护措施,清除泄露措施和器材;人员紧急撤离、疏散,应急剂量控制、撤离组织计划;事故应急救援关闭程序与恢复措施;应急培训计划;公众教育和信息。
3.废弃物的管理
是实验过程及贮存过程中产生的含有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化学成分的固态或半固态物质及气态物质。实验室里会产生不同种类的废物,必须分类分质存放,防止交叉反应。一般废物本着“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处理,危险废物则回收后交由规定的专业机构处理。
废液及固体废物存放时,需使用规定材质的封闭的储存容器,标明具体的成份、收集时间及数量,并远离光源热源置于符合规定的指定场所。
4.加强基础教育与安全知识培训
首先,技术人员基本技能达标,特别是加强新员工的入职培训,持证上岗,定岗定责。定期举办实验技能竞赛,规范方法,增加熟练程度和速度。
其次,加强宣传教育,安全时时谨记,从基层实验人员到相应上层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做到人人心里有数。
三、结束语
实验室安全是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保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严重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特别是化学实验室甚至可能引发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加强化学实验室安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崔政斌,邱成.企业安全管理新篇[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2]孙艳侠.试论实验室安全管理对策[J].实验研究与探索,2005 ,24(11):130~131
[3]朱丽娟,高琳.浅析化学实验室如何加强安全管理[J].实验室科学,2007,3:162~163
1 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的重要性
在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中的事故致因理论中,明确提出引发事故的4个基本要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条件和管理缺陷,其中人的不安全行为占了很大因素。美国安全生产专家海因里希对7.5万件工伤事故调查统计发现,人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占了89.8%。我国企业工伤事故产生的原因中,85%也与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关。人的不安全行为是由于安全意识不强和安全素质不高引起的,这充分说明了提高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的必要性和极端重要性。同时,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安全意识不强,无视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乱扔烟头引发火灾,违反操作规程造成机电伤人或设备损坏,随意倒掉实验废液造成环境污染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笔者认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才是解决实验室安全事故频发的根本。高校作为学生进入日后科研或生产工作中的最后一道教育的摇篮,有能力也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安金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使其养成科学操作、安全实验的良好习惯,以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2 培养学生实验安全意识的措施
2.1创建良好的安全实验环境
环境对人有若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整洁有序,制度健全,管理规范、作风严谨、团结和睦的实验室环境,能使在里面学习和工作的师生心情舒畅,自觉遵守各项制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相反,如果实验室管理混乱,有章不循,仪器、设备、实验药品无序摆放,实验废物随意丢弃,容易使学生产生“你乱我也乱,你不管我也不管”的思想,不易对学生进行管理,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造成巨大损失。
创建良好的安全实验环境,主要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条件、安全操作的标准化建设。具体内容如下。
(1)安全管理的标准化。是指制订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的的各项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标准,包括设备安全用电的要求,实验安全用水的要求,实验室防火防盗的要求,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化学试剂、放射源及放射性样品的使用与管理,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案及急救措施,“三废”物质的处理以及放射性样品残存物处理等,并在管理的过程中严格贯彻执行。
(2)安垒条件的标准化。是指保证实验室房屋及水、电、汽等管线设施规范、完善,实验室设备及各种附件完好,实验室现场布局合理、通道畅通、卫生整洁,实验室安全标志齐全、醒目直观,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与报警装置齐全可靠,安金事故抢救设施齐全、性能良好等。
(3)安全操作的标准化。主要是针对各个实验室的具体实验制订严格的操作程序和动作标准,实现标准化操作。
2.2加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力度
安全教育是防止安垒事故发生的基础。对于学生的安全教育,其内容应包含公共安全知识、实验室简介、实验室安全应知应会,安全操作规程、实验废弃物的处理等,特别是关于实验过程中如何避免伤害和一旦遇到伤害如何进行紧急处理等。要把安垒教育纳入新生的入学教育,并启动实验室安全培训准入制。从实验教学大纲中把安全教育方面的知识纳入正常的考试、考核范围。通过教材、课堂讲解、安全知识竞赛、集中培训和现场演练、操作等多种形式,强化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提高学生应对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只有经过安全教育,培训且考核合格的学生,通过佩戴安全培训合格证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学习、实验。
2.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安全实验习惯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实验习惯,是避免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良好的实验习惯,包括不在实验室内吸烟、吃东西,不用实验器皿盛装食物,实验过程中人不离开现场,进入实验室穿实验服,并根据实验的需要佩戴必要的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具,实验药品分类存放,模糊或脱落的标签要进行更换,废液、废弃物要分类收集、记录并定期处理等。同时,学生在每次实验结束后,都要要求他们清洗实验仪器、整理药品,保持实验台面的干净整洁,断水断电,经实验教师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室。通过实验教师的反复强调和要求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实验习惯。
[关键词]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以人为本
近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不仅学生的规模在急剧扩大,对学生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要求也在提高。在这种新形势下,各高校都纷纷加强了实验室建设的力度,高校实验室建设在数量和规模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随着实验室规模的扩大,专业的增多,实验设备的数量、种类、实验课的科目、实验人数都在增加,各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大,实验室安全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实验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学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建立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重要性
实验室是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实验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场所,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因此,高校实验室的安全与否不仅关系到高校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能否顺利进行,国家财产是否受到损失,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一个学校是社会的元素,一个人是家庭的元索,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影响到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和学校的健康发展,也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和谐。
高校实验室的类型很多,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有基础课实验室,专业课实验室,学生创新实验室等等,拥有大批贵重精密仪器设备,使用着各类化学、生物药品,存有各种易燃、易爆、有毒物品,有的实验要在高温、高压、超低温、真空、强磁、微波、辐射、高电压和高转速等条件下进行。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人身伤害事故时有发生,教训十分惨痛。常见的事故主要有:(1)火灾事故;(2)机械伤人、电击伤人事故;(3)爆炸事故:(4)毒害事故;(5)环境污染事故等。根据海因里希灾害理论模型,从产生事故的原因来分析,不安全环境是产生事故的间接原因,不良管理是事故的基本原因,而人的不安全行为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从以上的常见事故中也验证了这一点,比如常见的火灾事故往往就是因供电线路老化、短路;忘记关掉电源,元器件长期受热燃烧;电器操作不当;用电超负荷等环境、人为、管理不善等因素造成。
因此,需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从健全规章制度,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等方面出发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消除环境的不安全状态,加强管理,阻断事故的进程,把事故消灭在萌芽之中。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一个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二、建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体系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应是一项系统的一体化的综合管理体系。它应包括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的管理制度、安全教育与培训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安全管理体系的良好运行依赖于制度和组织机构,更依赖于各种角色的安全意识和对安全方针的理解与遵守。
1.管理组织机构的建立。
应建立从校领导――院系领导――实验室负责人――实验课教师(或实验室管理员)的四层管理组织,从体制上完善实验安全管理体系。并实行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岗位分工及责任,校领导对全校安全全面负责:院系领导对全院安全全面负责;各院系实验室负责人为各自部门管理范围内的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各自管理范围内安全工作的直接布署和落实:各实验室教师或管理员分别为各自管理范围的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严格的责任制就避免了推诿、拖拉等现象。领导的参与是管理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保障,各级领导应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做好日常的监督与检查工作。在检查和追究上实行一级追一级,一级查一级,人人承担的安全责任制。
2.建立完善的日常安全管理制度。
科学规范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正常、高效运转的有力保障,是各项措施得以贯彻、落实、执行的前提和基础。所以,首先要从制度建设入手,从保护环境、保持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的高度出发制定出一套严格、有效、全面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将安全工作提到议事日程,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及早防范,才能杜绝事故的发生。如制定符合各学院及实验室特点的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管理制度,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实验室人员培训制度,实验室操作制度,易燃、易爆、剧毒化学品、放射性实验材料的申报、回收制度及安全应急预案等。安全责任人应在各实验室张贴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以这些制度为依据进行严格管理,实验人员应及时学习并严格执行,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3.做好安全管理的宣传教育与培训。
有关调查显示,90%以上的安全事散与人的防范意识不足有关,思想上的麻痹必然会造成管理上的疏漏,行为上的随意,规章制度则形同虚设。所以,必须通过各种途经、各种方式的安全管理宣传使师生从思想上加强安全观念,强化安全意识。可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宣传栏、校报等媒介大力进行安全宣传教育;可进行消防知识讲座、消防疏散演练、灭火器使用演示等活动,发放校园安全手册,做到人手一份,营造一个人人关注安全的校园文化氛围。对第一次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培训,实行准入制度,只有经过培训以后,考试合格者才能进入实验室。撰写实验室安全手册,全面介绍在实验室工作时的各种注意事项,让学生熟悉实验室的环境,了解实验操作规程、掌握所接触的实验设备、化学药品的性能。并介绍实验楼内部建筑结构,实验楼内各种灭火器的类型及放置位置,介绍实验楼内各种电气设备、机械设备仪器等的管理人员名单及联系电话,紧急情况下的联系人及电话,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出现事故时尽快离开现场的逃生方法等,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思想,使师生认识到生命对每个人都是最宝贵的,生命只有一次,在任何情况下保全生命是最重要的。
4.实行常规检查与集中检查相结合。
各实验室责任人应定期进行常规自查,对于自查发现的问题应及时纠正。实验室负责人按照各项管理制度的要求进行常规检查,对于实验室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应及时上报。院校领导也要按照管理文件的规定进行定期、不定期的集中检查或专项检查,根据危险源点的危险性大小分时、分重点突出来抓,如冬季防火检查、实验楼配电设备检查等,做好监督检查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对于发现的问题现场纠正并书面告知相关部门及责任人,责令限期整改,检查结果及整改结果应作为年终考核的内容之一体现出来。另外,特别要做好寒暑假前的安全集中检查,加强假期的水、电、气、暖的检修工作。加强假期实验室的门卫管理,对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严格执行审批登记制度。
5.制定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为了做到临危不乱,有必要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应急预案及救援预案,以便在有情况发生时能够采取及时的、正确的处理措施。应急预案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根据各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设置应急预案组织或小组,分级制定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预案内容,明确应急各方的职责和响应程序。(2)对各实验室的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估,对可能发生的事故制定处理原则和一旦发生危险时的操作程序,做到心中有数。(3)对应急组织的人员进行培训,应急设备、应急物资安放到位,以提高应急行动的快速性和有效性。
在高校新的发展形势下,实验室的安全问题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实验室的安全对建设平安校园、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应建立一个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强化安全意识,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安全准则,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学习环境,维持高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高等学校
一、引言
2001年江苏石油化工学院发生火灾,烧毁实验室;2001年广东工业大学某实验室爆炸,造成1人生命垂危、2人重伤和3人轻伤;200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生火灾,烧毁整栋实验大楼等等,一个个案例轻则毁坏实验仪器重则危及师生的生命安全。随着高校的高速发展,实验室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师生走进实验室,如何创造一个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保证高校实验室安全而稳定的运行,是我们研究的新课题。
二、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实验室安全关系着高校教学和科研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同时也关系的广大师生的安全。高校中大量的课程在实验室完成,实验室里面集中了大量的师生,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十分必要。近年来各高校安全事故频出,引发事故的原因层出不穷,实验室安全管理刻不容缓。
三、高校实验室安全现状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数量越来越多,实验室的建设也越来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但是目前高校实验室的管理中重建设,轻管理,尤其的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许多不足。1.存在的安全事故。(1)进入实验室的人身危害问题。主要是师生在进入实验室后由于未严格按照规范操作,实验室管理也不严格落实安全制度,加上学生的安全意识不高,经常出现违规操作的情况,容易造成火灾与爆炸事故、生物与有毒物质泄漏、触电事故以及废弃物安全处理等问题。(2)实验设备安全问题。各高校在实验室的软硬件投入的力度逐年增加,实验室中存放了大量昂贵的高端实验室设备和大量的计算机,由于广大的师生频繁的进出,但是由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普遍较少,难以做到时刻紧盯。各高校实验室也经常出现被盗的情况,由于部分学生不爱惜实验室设备,设备损坏率居高不下。(3)实验室硬件故障。当前各高校虽然在实验室中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了大量的设备,但是由于重视程度不够,存在中投入轻维护的现象。在实验室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由于人员多,操作不规范,实验室设备经常损坏,小问题逐渐积累成大问题、大故障。2.安全事故分析。(1)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各高校在实验室的建设阶段投入大量的人力、无力和财力,但是到了后期的运行中,对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多数仅限于让实验室能用就行的情况,对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甚至沿用过去的老规章制度,没有与时俱进。(2)实验室安全设施更新不及时。因高校办学资金不足,加之投入的短期回报率比较低,部分高校的实验室除了实验室设备陈旧,安全设施更是老旧,部分安全设备甚至无法使用,关键时刻根本无法发挥作用。(3)广大师生安全防范意识不强。广大师生都抱着侥幸心理,对于实验中的安全问题重视不够,开展实验室时,经常会出现不按实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的现象,极易引起安全事故,轻则毁坏实验设备,重则伤人害己。特别是部分高校的课程安排的大课,一个老师带着过百人上课,老师难以顾及所有学生,时常出现操作不规范、甚至违规操作的情况。一些实验室工作人员上岗前没有从事过实验室工作的经验,缺乏安全知识,部分实验室相关消防安全器材的使用培训不到位,在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难以正确的使用消防器材,应急能力差。
四、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建议
1.制定完善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根据《高等学校实验室工作规程》《高等学校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国家和地方相关安全和环境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验室建设发展与近年来出现的新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适合本校当前实验室建设发展的各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实验室应急事件的处理预案,规范实验室工作的操作流程。2.实行安全责任制。从高校领导到主管实验室的直接领导提高安全意识,真抓实干,明确责任,避免走过场,更要避免全部工作责任推到实验室工作人员身上,制定合理的惩处措施,对于先进的工作人员要加强鼓励提高工作积极性,存在问题的人员要加强教育。3.消除潜在安全隐患。安全工作预防为先,各高校要经常性的对实验室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问题要不留死角,防患于未然。4.加强验室人员人才队伍建设。高校进一步重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加强实验室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现有人才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可以适当引入一些高级人才到实验室队伍中去,建设一支有责任心、有能力、高素质的实验室人才队伍。5.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很多安全事故都给了我们血淋淋的教训,安全事故的引起也是由于某个不经意的小问题引起的,没有发生事故的时候总是无所谓的态度,发生事故了总是后悔不及。所有进入实验室的人员都需要承担着实验室安全的责任,学校需要对每一名师生都开展安全教育,在实验室显眼的位置粘贴安全宣传画册,让每一名进入实验室的人员严格遵守规章制度。
五、结语
实验室安全关系着每一名进入实验室师生的人身财产安全,每一个学校都应该高度重视。强化实验室安全标准的建设,制定严格的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投入足够的资源,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责任,加强师生的安全知识教育,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师生的安全。
参考文献:
[1]黄坤,李彦启.我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分析与对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280-283.
[2]高淑芹,平梅.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分析及对策,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10):149-152.
[3]温光浩,周勤,程蕾.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153-157.
[4]胡婧.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共建和谐育人环境——浅谈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国水运:理论版,2008,6(1):248-249.
[5]刘云,孟江.强化实验室工作人员考核体系建设,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技术与管理,2003,20(5):127-130.
[6]王扬,从容.加强实验室建设管理提高水利创新能力,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30):39-39.
[7]仇新艳,李付亮.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提高学生职业实践技能,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1):28-30.
[8]范秋梅.加强实验室开放工作,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验技术与管理,2004,21(5):129-131.
[9]尹东,陈勇,刘艳章,柯丽华.强化实验室安全管理,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自然科学:文摘版,2016(1):00220-00220.
【关键词】浅谈;化学检测;安全管理
化学检测是实验室开展的对力学和化学性能进行检测的一个重要过程,在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所检测的物品以及化学特性等进行准确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开展化学实验,得出准确的检测结果和数据。同时在化学检测过程中,由于不同的化学物品可能存在一定的有害性,那么在对其进行化学检测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这些物品存在的安全隐患,能够制定合理的化学检测实验室开展有关的安全工作,针对不同的检测对象,提出科学的检测方法,从而提高化学检测的有效性,提高其安全管理水平。
1.做好化学检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分析
化学检测过程中是一个化学实验过程,那么在其完成检测过程时,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实验室环境,因此创造一个良好的实验室环境,保证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科学,确保其操作环境能够顺利开展的化学检测过程非常重要。通过对其化学实验室的各项基础设施和条件加以有效的管理,能够保证化学实验室周边的环境安全可靠,同时这也是化学实验室制定一个标准化管理的重要基础保证。在化学实验室做好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一方面要认识到化学危害,主要是针对一些有毒的物质、爆炸、腐蚀等危害正确认识,另一方面就是物流危害,比如出现的一些机械损伤、烫伤、辐射等危害影响,那么在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化学实验室的物和人的安全稳定。
2.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化学实验室发生安全事故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我简单对这些基础的诱因加以分析,从而能够帮助我们正确的认识化学实验室发生的安全事故,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2.1相关人员的素质因素影响
在进行化学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影响因素就是相关人员的基本素质和操作水平等,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最大的影响因素,那么在化学实验室有关人员开展化学工作的过程中,如果因为人为因素影响了检测试验活动的开展,对其活动过程造成较大的失控,那么就会给结果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同时也存在非常大的不可预知的后果,因此相关人员的素质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2.2管理因素影响
整个实验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都需要进行很好的管理过程实施,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管理的好坏程度以及合理性等都是造成事故发生的直接影响因素,比如一些安全管理设备的缺乏、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威胁因素影响等,这些都造成了很大的安全管理问题,因此在工作过程中,我们要想很好的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就必须要不断的进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2.3个人心理因素影响
在试验过程开展过程中,人都会存在很多种心理状态,比如有的性格比较急躁,有的人性格比较冲动马虎等,那么如果不能够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安排适合的岗位,就会造成一些化学检测试验过程的问题,从而影响了整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过程的安全管理。
2.4设备缺陷及其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影响
在化学检测试验过程中,需要利用一些化学设备仪器开展试验工作,那么在工作开展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由于设备故障或者是操作人员的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等造成危险事故的发生,在这种情况下设备的物质和人员活动度具有很大的非预期性,从而造成了风险事件的发生,增加了安全管理事故发生的风险。
3.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对策探讨
化学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正确的认识到以上四方面的安全管理影响因素,在化学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就需要正确的对待和认识,在其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加强对化学检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第一,针对相关人员的素质因素影响和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因素影响等方面,我们需要充分到认识到化学实验过程是一个具有危险性较强的操作过程,在工作中,这些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对所实验使用的化学药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了解,对其化学特性和物理特性能够明确的知道,从而在工作中能够严格的按照操作规范执行,避免风险事故发生。
第二,针对设备缺陷因素和环境因素影响,我们在化学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建立标准的实验室,通过对影响试验结果的可能影响因素比如环境温度、湿度以及光照强度等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从而能够加以很好的控制,确保实验室的良好发展,在化学实验室开展试验过程中,需要面对的环境和设施主要包括一些水、电、煤气、灰尘、温度、湿度等,那么在其安全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要正确的认识到这些因素的影响作用,能够通过对其相关的设备及其环境因素正确的认识,确保化学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在电器的使用和防护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好的做好样品的存储、使用及安全防护管理,化学药品必须要进行分类管理,对其不同药品的接触或者是组合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开展,能够对化学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强酸、不稳定性的化学物质进行很好的保存,避免造成对化学实验室的污染,同时对试验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影响了整个实验过程的顺利实施。
针对操作人员的个人心理因素影响,在试验过程开展过程中,针对人们存在很多种心理状态,根据个人的性格特点安排适合的岗位,减少化学检测试验过程的问题发生,从而提高整个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检测过程的安全管理。
针对其管理因素影响,整个实验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对于一些安全管理设备、工作环境的不安全威胁因素等都需要认真的去了解和认识,减少安全管理问题的发生,在工作过程中,保障劳动者的安全,不断的进行管理水平的提升。
4.结束语
化学检测的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对于化学检测领域的发展有着很好的基础保障作用,在其化学检测工作开展过程中,需要正确的对待其安全检测管理工作,能够将化学检测人员的素质提升做为开展安全检测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在工作过程中,能够不断的提高操作人员对于安全管理的认识,改善实验室设备缺陷,规范操作人员的行为提高整个实验过程的安全管理水平,从而不断的提高化学检测的安全管理水平,保证化学检测过程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操作。
【参考文献】
[1]涂家财.浅谈化学检测的安全管理[J].管理科学,2011,19(34):6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