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集团公司企业文化理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以邮政文化为基础体系邮政地市分公司作为邮政集团的一个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和创新必须以集团公司文化管控为基础和前提。2016年8月,《中国邮政企业文化手册》正式颁布实施,一个理念系统(“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企业使命;“建设世界一流邮政企业”愿景;“用户至上、员工为本”的核心价值观;“创新、协同、诚信、担当”的企业精神;“人民邮政为人民”等服务宗旨等)组织、领导者、员工三个行为模型;静态视觉模块、动态试听模块、文化活动模块、邮政榜样模块和环境建设模块五大传播模块构成了文化建设体系,这是邮政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理论指导,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可操作性。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要将邮政文化体系贯彻落实,首先是以集团“八统一”(使命、愿景、形象标识、发展战略、企业精神、企业核心经营理念、企业经营价值观、职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本架构。中国邮政有着百年历史,在长期坚持普遍服务的过程中,积淀了深厚的职业道德和文化底蕴,这是打造邮政事业生生不息蓬勃发展的精神财富。根深叶茂,基业长青。无论邮政企业怎样改革发展,地市分公司要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宗旨不能变、普遍服务的职责不能变、国企姓党的信念不能变、以企业文化为统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集团公司保持高度一致。1.2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是以邮政文化为主导的分支文化邮政企业文化以基层建设为落脚点,从上到下,从集团分解到地市、部门,践行到岗位,每一部分都在集团文化管控的统一领导下,结合企业实际,以《中国邮政企业文化手册》为统领,加强文化管理,推动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从而实现企业转型升级。近些年,集团公司对企业文化工作越来越重视。多次强调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开展企业文化宣贯工作,并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各单位绩效考核体系。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实践与效果成为集团上下共同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2邮政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创新
2.1邮政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创新策略。2.1.1继承传统,凸显行业化、地域化邮政是一个具有传统文化根基和开放意识的企业。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作为邮政文化和社会文化的子系统或亚文化,深厚的邮政行业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地域文化(关东文化、草原文化、三晋文化、三秦文化、湘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文化、藏文化等)的滋养,中西方融合的现代管理理念,为地方邮政建设企业文化奠定了传承性与延续性的格局,为企业走向未来积淀了不可估量的软实力。建设先进的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必须遵循邮政行业规则与企业发展规律,传承优良传统,体现时代精神,“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建设先进的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必须充分考虑地域文化的影响,处理好邮政集团文化与下属分公司企业文化的关系,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凸显干部员工的智慧和创造性,形成富有行业特征、业务特点和地域特色的企业文化。2.1.2培育人才,凸显专业化、职业化企业文化管理人才的奇缺是制约是地市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企业文化是一门系统性、应用性与实践性很强的管理科学,由于地市邮政企业自觉建设企业文化的时间还不长,导致专业人才的短缺,急需加强企业文化管理人才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培养力度。一些由党务宣传政工岗位转而从事企业文化建设的人员,整体素质虽然较好,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与必要的素养,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企业文化管理人员既要使用更要培养,既要有适度的轮岗更要保持相对稳定,必须有计划地培训企业骨干,培育企业文化管理师和企业文化内训师,主要有企业中高层管理人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班组长等,他们本身就是先进企业文化的杰出代表和积极推行者,在文化战略付诸实施的过程中,要编制规划、印制手册文本、建设平台网络,但先进文化的落地必须依靠企业文化管理师和广大企业骨干去宣传去实践,人格化地带动和影响全体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知识性、专业性、思想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在有资质和专业经验的企业文化管理人才的组织指导下进行,由地市局邮政企业高层主管亲自负责,立足于企业战略,把外部专家咨询和内部企业文化人员的智慧结合起来,提炼融合,实施“并行工程”。聘请企业文化建设专业机构富有实战经验的专家指导,给企业提供咨询建议和协助,可以使企业在文化建设方面少走弯路。2.1.3把握规律,凸显精细化、实战化精细化和实战化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企业文化的塑造与建设要从细微处入手,选准切入点,找准结合点,建立精细化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包括企理念体系、规范体系、形象体系、企业文化的论证体系、企业文化的执行体系和企业文化的跟进体系。整合企业制度,优化管理流程,建立严密的全员、全方位的工作标准和员工行为规范,促使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每个员工都能以合规文化理念统领,确保工作质量和效能,从而实现企业整体效益最优化。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主要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其中一项极其重要的环节是评价体系的运用,评价体系更能凸显企业文化建设精细化实战化。加强对企业文化评价体系的建设,根本目标是实现文化建设与经营管理实践的统一;基本方法是管理科学中的定性与定量分析结合,形成文化建设“可实施、可控制、可检测、可改进的良性循环”;衡量标准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基本过程是全程动态跟踪、评价目标与过程控制结合,评价与改进的结合。2.2邮政分公司企业文化创新的着力点。2.2.1传承传统,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以责任中心的伦理文化体系邮政分公司企业文化创新首先要着眼于切实履行央企社会责任,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的服务宗旨。情系万家、信达天下”的企业使命和“传邮万里,国脉所系”服务网络需要每一个分公司每一名员工的工作担当。新修订的《邮政普遍服务标准》已于2016年12月26日由国家邮政局,从2017年3月1日起开始施行。地市局分公司要做好新标准的宣贯落实,要以全面提升邮政普遍服务水平带动整体服务升级,为用户提供“迅速、准确、安全、方便”的服务,让全体人民共享行业改革发展成果;要高举邮政普遍服务的旗帜,继续深化改革,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邮政企业。2.2.2追求卓越,全员参与,建立以质量为中心的品牌文化体系2016年3月20日,中国邮政迎来开办120周年,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企业精神历久弥新,百年辉煌再续新篇,中国邮政不仅需要业务网络信息化的“四肢发达”,还需要通过先进企业文化建设,构建百年企业尊贵、聪慧、高尚的内在之魂。王顺友、尼玛拉木等代表着中国邮政行业的形象。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名劳模就是一座丰碑,通过榜样的示范效应强化员工职业道德操守和行为规范,全员参与,补齐短板。加强对企业文化成果的展示、宣传、交流、传播,不断提高其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员工文化自信和自豪感,建设良好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2.2.3潜移默化,落地生根,建立以管理为中心的企业家文化体系企业家是邮政分公司文化建设的统帅和灵魂。党委领导班子要研究落实邮政文化建设体系,做细做实,真抓实干,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确保组织领导、体制健全、经费到位、使企业文化建设持续顺利开展并取得积极效果。文化大而无形,管理没有止境。文化建设和文化管理是关乎百年邮政基业长青的核心要素。邮政分公司企业文化创新研究同时也可为大型企业集团与下属分、子公司构建文化管理体系、实施文化管理提供一般的参考和实践指导,文化管理是企业集团管控的重要内容,分、子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是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撑。在企业集团内部,无论哪个层级和部分,都须以改革创新精神突破原有的认识模式和习惯做法,完善文化管理体系、增强文化管理能力,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不断递进跃升,支撑企业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德.企业文化建设[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李玉海.企业文化建设实务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3]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编著.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调查研究报告(2007—2008)[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
[4]赵庆.企业集团文化力管控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0(5).
[5]陈小康.浅谈邮政企业文化建设[J].现代邮政,2013(4).
[6]江光荣邮政落实企业文化理念建设浅析[J].邮政研究,2010(3).
关键词:责任文化;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0021-03
1 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理论
1.1 什么是企业文化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并为企业员工所接受和践行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的总和,基本包括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精神文化和企业制度文化三个范畴,是企业发展的基本要素。
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粘合剂,能够在企业内部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员工之间的团结协作,使员工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命运与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起来,愿意与企业同甘苦、共命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
1.2 企业文化的提出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站在经济的角度来看企业管理,而不是从文化的视角研究企业管理。随着管理科学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以及文化的传播等原因,企业文化才逐步进入企业管理的范畴,开始为企业经营管理者认识、接受并在管理实践中受到重视。
企业文化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是美国的管理学家总结日本企业管理经验之后提出来的。1981年,美国管理学家威廉・大内在《z理论-美国企业如何迎接日本的挑战》一书中首次使用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他在书中指出:日本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它们独特的企业文化。这个观点一经提出即引起管理学界的广泛重视,并吸引了更多的人研究企业文化。1982~1984年间,研究者从美国企业与日本企业的管理比较中发现,日本企业家注重从文化的深层去实现企业管理的变革,重视人的管理,重视人的价值观的作用,让价值观在企业管理中发挥出凝聚员工意志的作用,软性地约束员工的行为,并从思想上、观念上做好员工的工作,使之有一个与企业目标一致的事业追求,进而推动企业的发展。美国学者把日本企业的上述管理思想称之为“企业文化”。1985年企业文化作为一门科学被提出来。
1.3 我国企业文化发展的基本现状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引入我国,迄今不过20多年,却已在实践中极大地提高了我国企业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竞争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记载着人类发展的历史,决定着社会发展的现状,也预示着人类发展未来的命运。企业文化作为社会综合文化的分支,承袭着社会文化相同的基因,发挥着相同的作用。综观企业文化的历史和现状,东西方的企业文化都还在发展、成长过程中,其发展与成长与市场经济的成熟度同步演进。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处在计划经济体制之下,企业按照国家下达的计划进行生产和经营,这一时期主要的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是政治至上。到党的十四大,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的主要文化特质和价值取向也逐步转变为利益至上、以GDP为中心、以规模扩张为目的,企业文化建设也随之走向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道路。但是,与我国经济和我国企业发展速度相比,企业文化的发展却相对滞后,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也比较单薄,这是我国当代企业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客观现实。
社会综合文化水平决定着社会的价值理念、价值取向,而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决定着企业的经营思路和发展逻辑。有学者认为,在21世纪,企业文化的建设将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因素。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企业应该用什么样的战略思维和眼光来应对国际跨国公司的挑战?如何用文化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并保持企业基业长青?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战略体系?……这一系列问题有待于理论家的认真研究和企业家的积极实践来回答。
1.4 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企业文化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被称为除价值规律以外的第二只“看不见的手”,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已得到公认。企业文化为什么能促进企业发展?原因有三:第一,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明确的目标,并在为此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保持一致的步调。在今天专业化程度很高,分工复杂的世界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第二,企业文化能够把员工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因为企业成员共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他们愿意为企业出力。这种功能不是严格的规章制度所能代替的,要让员工心甘情愿、充满激情的完成好本职工作,只有运用企业文化的软约束才能做到;第三,企业文化还提供必要的企业组织结构和管理机机制,从而产生了一个合适的鼓励积极创造的平台,为员工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条件。
1.5 企业发展孕育并创新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诞生于企业的发展进程之中,凝聚着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世界500强企业管理演变的历史证明,那些能够持续成长的公司,尽管它们的经营战略和实践活动总是不断地适应着外部世界的变化,却始终保持着稳定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和基本目标。这种既能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外部世界,又能在变化中保持其核心价值观的不变,正是世界500强企业成功的深层原因。
企业文化又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不断吸纳着新的技术成就和文化成果,丰富着自身的内涵,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企业文化学的奠基人劳伦斯说过,今后的500强企业将是采用新企业文化的公司。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企业家必须不断地扬弃过去、超越自我、展望未来,建立新的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与时俱进、改造自我、追求卓越是企业文化创新的力量源泉。
2 湖北能源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湖北能源集团由原湖北省清江水电投资公司和湖北省电力开发公司于2005年合并组建而成。合并初期,集团公司自身缺乏企业文化的积淀和传承,同时又处于集团与股东之间、总公司与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与子公司之间的磨合期,用文化来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塑造崭新的湖北能源企业形象,成为企业发展之必须,而通过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解决公司内部磨合期的阵痛,塑造共同的价值追求、文化理念、行为规范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
2.1 望闻问切、准确把脉,打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和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源动力。湖北能源如何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以企业文化助推企业的发展,是每一个能源人都在思考的问题。
2.1.1 企业文化的诊断
集团公司成立初期,企业文化建设面临的环境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集团所属企业跨行业领域较多。集团公司经营范围为能源投资、开发与管理以及国家政策允许范围内的其它经营业务,投资项目涉及水电、火电、风电、核电等不同种类,2009年又参与天然气开发。集团公司经营业务参与行业多,跨度大,所属子公司和参股公司各有特色、千差万别。二是集团所属企业经营规模大小不一。集团所属的十几家子公司中,清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总装机容量322.2万kw,年发电量80亿kw・h,是湖北省“巨人工程”企业,国家重点支持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之一;鄂州电厂是湖北省属唯一的大型火力发电企业,总装机容量180万kw,是我省乃至华中地区电网的负荷中心和供电枢纽,同时担任长江三峡电站的调峰任务;而其他企业的装机容量、资产规模、盈利能力等与这两家企业相比,均有较大差距。三是集团与所属企业成立时间长短不一。集团公司成立时间较短,缺少文化积累与沉淀,而子公司大多先于集团公司成立,如清江公司和鄂州电厂均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在自身的发展中形成了相对稳定的价值观念和企业传统。在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解决“儿子有文化,老子没文化”的实际问题成为集团文化建设的一个重点。以上特点决定了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要具备高度的包容性和统领性:既要包容不同子公司的文化,又要对不同子公司的文化具有引导力和约束力。
2.1.2 企业文化的提炼
在对湖北能源集团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现状进行深入剖析的基础上,湖北能源集团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将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定位于“责任文化”,构建了“立责于心、履责于行”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并编制了视觉识别手册和企业文化手册,使企业文化由“虚”变“实”,由看不见的“文化”固化为可触摸的“物质”。
视觉识别手册以企业标志、企业标准字体、企业标准色及基本要素组合和禁用规范等组成视觉识别基础要素系统,对集团的企业名称、网站标志、办公用品、企业门牌、会议室形象墙及外宣产品的尽寸范围、色彩组合、工艺材料等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定位、规范设计,将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等抽象内容转换为直观的文字和图标,以视觉方式得到外化和固化,进行全方位的视觉传播,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塑造高度统一、色彩鲜明的企业形象,提高公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文化手册从文化解读、文化关系、文化架构和行为规范四个层面对集团企业文化进行了统一和规范,主要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建立和完善的集团文化理念体系,明确了企业的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等。企业使命是对企业的价值判断和企业定位的理性思考,是确保企业基业长青、永续发展的基本信条;愿景确定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远景目标,是引领员工共同努力的旗帜和风向标。二是规范员工的行为。强化员工行为规范,培养员工自我管理意识,增强道德约束力,将他律转为自律,身体力行、知行合一,当好企业的形象大使,为实现企业的愿景目标做出自己的贡献;三是突出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形成富有特色的品牌形象和软实力,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2 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全面推进企业文化的宣贯工作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经过长期艰苦地培养,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首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使全体员工了解企业文化,认识企业文化建设的意义,自觉投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来。2010年1月,湖北能源集团全面启动了视觉识别手册和企业文化手册的推广工作。
2.2.1 提高认识,强化责任文化的重要性
责任是分内应该做的事情,是一种使命、一种信仰,每个人只有在全面履行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和发挥。责任文化是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石,没有责任心,员工个人谈不上成长,企业谈不上发展。湖北能源企业文化定位于“责任文化”,意在培育全员的责任意识,促进员工立足本职、奋发进取,强化员工履职重责的忠诚度,成就员工的个人价值,造就湖北能源高度重责的企业形象、铺就湖北能源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2.2 全员参与,营造企业文化宣贯氛围
美国学者弗兰西斯说:“你能用钱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能用钱买到劳动,但你不能用钱买到热情,你不能用钱买到主动,你不能用钱买到一个人对事业的追求。而这一切,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而争取到。”
企业员工是企业文化的参与者、创造者,同时企业文化又影响着全体成员。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全体员工的热情参与,只有发动员工参与,营造全员共建企业文化的浓厚氛围,才能使企业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深入员工的头脑,渗透到员工的血液,企业文化才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大家好!
今天召开的这次企业文化建塑研讨会,目的是通过交流研讨,认真探讨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问题,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投身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进一步稳定矿安全生产形势,为实现我矿全年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委对此次研讨会十分重视,在6月进行了安排,专门下发了《关于召开企业文化建塑研讨会的通知》,开展了“企业文化建塑与实践”论文征集活动,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矿共送报各类论文近
篇。刚才,听了一些同志的座谈和研讨,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他们或结合工作实践、或从理论角度,对企业文化实践、精细化管理等谈了一些好的建议和想法。总体来说,感受有三点:一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的内涵;二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的针对性;三是更加明白了企业文化最终要融入企业管理之中。我感到,通过这次研讨座谈,对我矿下步企业文化建设将会产生更加积极的促进作用。
下面,我讲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今年以来,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情况和特点
今年,我矿围绕集团公司“拓展双翼,五年百亿”的战略目标,以“发展·图强·和谐”为主题,在企业文化建塑中,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目标为先,明确企业文化建塑方向。
根据公司工作部署,我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地提出了“稳扎稳打、真抓实干、由浅入深、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企业文化建塑思路。制订了《矿2006年企业文化建塑实施方案》、出台了《企业文化建塑标准和考核办法》,推出了《企业文化建塑月度推进表》等,在此基础上,把精细化管理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重要内容,确立了‘12345’精细化管理路线图。
为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矿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入手,采取中心组学习、专题讲座、集中培训等方式,特别是今年五月,邀请了北京干部管理学院的企业文化专家到矿讲课,对管理干部进行企业文化专题讲座,进一步增加了矿各级干部学习、了解掌握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知识,不断查找差距、弥补不足、理清思路,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各单位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方案》的各项要求,开展了企业文化的学习、研究、宣传、规划、实施等工作,研究制定了加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分工、落实了责任。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企业文化建塑格局。
二、理念为魂,塑造企业文化建塑行动指南。
理念是行动的指南,精神是工作的动力。矿各支部把理念贯输、理念认同作为企业文化建塑的有效途径,增强员工对企业文化建塑的认同。
一是依托《三册》,强势宣贯。全矿以《企业文化手册》、《安全文化手册》、《视觉识别手册》为依据,学习宣传企业目标、战略、愿景,以及公司“十一五”规划等,利用各种形式,通过各种渠道,坚持不懈地开展文化礼仪,强化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内容的宣传、推广和传播,5月份,举行了《皖煤人哲理故事》首发式,在全矿区持续掀起集中学习、宣灌,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牌板等宣传媒体,形成广泛的视觉听觉冲击,使每一名员工都能了解集团公司和本单位的愿景及其内涵,让理念树起来、歌曲唱起来、旗帜飘起来、标志用起来。
二是借助载体,有力深入。年初,印制5000余张《企业文化理念宣传手册》,将企业理念、精细化管理理念、公司奋斗目标等集中印在一起,分发到员工手中,让员工在日常学习工作中,掌握熟悉企业文化理念和知识。在生产及生产辅助单位印制了《百善矿手指口述手册》,员工人手一册,在全矿开展了以季度为时间界限的精细化管理战役,相关部门以不打招呼、不定时间、不分场合,抽考、抽查等形式,进班组、到区队,就员工对企业精神等相关理念的认知率进行考核、检验。上半年,我们抽查、抽考了全矿各单位千余名员工,员工对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和岗位标准的认知率、合格率均超过95%。
三是整合系统,规范标识。按照集团公司视觉识别系统标准,科学筹划,更新了矿主干道两侧的3条企业文化宣传长廊中的28块图板内容,按照公司视觉识别系统和企业文化标准,纠正规范了20家基层单位百余块不符合要求的理念宣传图板。加强了对基本设施的管理,教育员工自觉珍惜和爱护基本设施,提高使用寿命,使其发挥作用。
三、安全为要,提供企业文化建塑可靠保障
安全生产是其他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今年,全矿紧紧围绕打造本质安全型矿区,切实有效地加强安全文化建设,着力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稳步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一是培养安全意识。首先,强化公司安全理念教育,使公司的安全文化理念、员工行为规范以及矿安全格言等一系列安全文化标识标志等,尽快的让职工接受、认同,把职工思想和行为统一到实现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和目标上来。其次,坚持开展安全仪式,班前齐诵员工训导词和安全宣誓等,使安全理念内化成员工的行动;深入学习、灵活运用[你阅读的文章来自:126]安全管理十五法;第三,完善各岗位的操作和行为标准,建立健全清晰明确的安全责任制,以岗位为源头,以现场为重点,以考核为关键,建立健全安全闭合管理,不断优化安全管理制度,不断提升系统思考、动态达标、信息化管理的三大安全管理武器,真正做到预防为主,管防结合、标本兼治,消除深层次安全隐患,培养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是强化现场管理。各级领导干部自觉深入井下,现场带班,做到下井前点名,工作中汇报,上井后签到,与工人同上同下。关键阶段、关键时期、关键环节,有关领导和部门到现场指导,确保安全生产。在井下动态达标各专业质量标准化检查中增加了动态达标检查内容,出台了《各专业质量标准化动态检查补充规定》,对职工现场考试,对职工现场操作标准情况进行考核,对现场管理人员进行考核。
各级管理人员走动式管理考核,走动式要求、路线、重点、岗位、双向签字、分析、评价、考核等环节,由静态管理变成走动式动态管理,常规检查变成了“突然袭击”。坚持做好“日改进记录”,日清日毕、日清日高。
三是抓好教育载体。在开展安全文化建设中,各单位注重找准切入点,运用新载体,使安全宣传教育不断创新出新。
一方面,大造安全声势。利用广播、电视、板报、橱窗等传播媒介,强化安全宣传教育,着力营造安全文化的浓厚氛围。今年五、六两月,在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安全宣传教育警示活动,各类安全教育活动此起彼伏,矿“五.一二事故警示日千人安全签名”活动影响广泛;“安全发展、国泰民安”为主题的“安全生产月”内容丰富。井口“安全之声”电教平台有声有色;职工家属深入井下,将安全嘱托送到每名职工,情真意切;围绕普及安全知识,季度“安全新闻精品赛”、安全排板展环环相扣,做到安全警钟长鸣,安全工作常抓。
另一方面,抓好 培训提质。各单位借助岗位大练兵这个平台,扎实抓好职工岗位培训,全员培训重点放在区队,从年初开始推行“手指口述”法,与安全生产规程、模块培训等相结合,制定采煤、掘进、机电、运输、通风五大专业共82个工种的“手指口述”操作标准和《关于推行“手指口述”操作标准的管理办法》,把“手指口述”操作标准印制成“口袋书”形式,井下员工人手一册。还结合我矿实际,按照井下五大专业的“三违”界定标准,分为严重“三违”行为和一般“三违”行为,印制了《“三违”界定标准手册》,分发到井下每个员工手中。
今年以来,先后有千余人次的职工参加了不同类型的技术培训,培训工种达到三十多种。全矿职工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有效提高。
四、制度为本,完善企业文化建塑保障机制制度是基础,机制是保证。在企业文化建塑中,我矿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企业文化建塑机制,靠机制理顺关系,靠机制管事情。
江西核电企业文化建设的背景
核电是一种清洁高效,安全可靠的能源,我国内陆核电厂的建设符合我国积极推动核电发展的方针,对保护生态环境,调整能源结构,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将发挥重要作用。江西省一次能源匮乏,建设核电是几代江西人的夙愿。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核电,早在1983年就启动江西核电项目前期工作。2006年1月,中电投集团公司成立江西核电项目筹备处,全面推进江西核电可研阶段工作。2007年12月19日注册成立中电投江西核电有限公司。2008年3月28日,江西核电有限公司在九江挂牌并开始办公。江西核电有限公司自成立来,公司的企业文化即在不断整合、积累过程中。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开展多种活动,培育核安全文化至上的理念,以促进企业发展为目标,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和创造力,谋求员工、企业、社会的共同发展,展现核电员工高素质的精神风貌。公司积极培育企业核安全文化。通过“请进来、走出去”方式,采取各种讲座、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加强全体员工核安全文化知识的学习。在江西省政府和九江市政府的门户网站开辟核电科普知识等专栏,加强核安全文化的宣传。同时根据公司员工来自不同单位,有着不同企业背景的特点,借鉴优势,吸收常规电力企业的优秀文化,并结合核电文化的特点,着力塑造江西核电海纳百川的和谐企业文化。公司以程序体系建设作为创建企业文化的载体。公司规划管理体系,初步确定了“三级十五册”的程序体系规划和185份管理程序的清单和编制计划。已于2010年6月底全部完成,全面启动宣贯执行工作。同时,公司加强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培育企业的廉洁文化。作为资金密集型企业,核电公司建设和运行周期长,投资巨大,企业廉洁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西核电企业文化建设的路径
作为中国首批内陆核电厂,江西彭泽核电站重点围绕“把握三个时间节点,谋求六台机组布局”的总体思路,规划建设4台125万千瓦级第三代AP1000压水堆核电机组,并预留2台百万级机组的扩建余地。最终将江西彭泽核电站建成“技术先进、造价合理、安全可靠、管理一流”的我国内陆首批核电站。根据公司企业文化建设总体思路,结合公司具体情况,江西核电提出了三年阶段性创建目标。在2014年,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启动,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内涵有初步了解。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机构,确定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外出学习考察,向专家咨询;结合企业实际,初步构想设计企业文化建设框架;在集团公司文化理念基础上,召开企业文化建设动员会,全员参与,广泛征集、梳理企业宗旨、企业精神、企业价值观、管理理念、经营理念等企业文化理念。在2015年,企业文化理念逐步得到全体员工认同并用于工作当中,各项制度得到进一步健全完善,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初步形成。公司明确提出江西核电文化理念,通过各种形式对江西核电企业文化理念进行宣贯;企业程序体系建设全部完成并有效运作,建成刚性制度管理与柔性人本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管理体系;初步建成具有江西核电特色的企业文化景观、环境景观;企业文化网络基本形成;配合彭泽核电站浇铸第一罐混凝土(FCD),完善公司视觉文化建设,编印《企业文化手册》和《员工行为规范手册》。在2016年,全面实现企业文化建设三年创建目标,初步建成具有江西核电特色企业文化体系,员工素质得到明显加强,企业外部形象不断提升,企业文化的各项功能在企业得到充分体现,建立开放的学习型组织。公司将对企业文化建设总结评价,分析不足,找出薄弱环节,进行整改;制定企业文化考核验收办法,对各部门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考核验收;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先进,总结经验;继续改善物质文化条件,为企业生产及员工生活创造良好环境。建立起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横向网络式的、符合人性特点的、能持续健康发展的组织形式。
江西核电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吉林省移动通信公司是遵照国务院关于chr(39)政企分开,邮电分营、电信重组chr(39)改革精神的要求,于XX年8月12日独立运营,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全资子公司,辖8个地市分公司,三个直属单位和40个县(市)营业部。
公司在保持与国际先进技术同步发展,努力提供多种业务应用的同时,始终坚持chr(39)沟通从心开始chr(39)的理念,追求客户满意服务。目前,全省客户达200余万,并已在全省建成一个覆盖广、通信质量高、业务丰富、服务一流的综合通信网络,网络容量为398万门。gsm移动通信网已经与五大洲70多个国家的140多个移动通信运营商开通了国际漫游业务。目前,正在大力发展gprs技术、移动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积极推动网络向第三代移动通信演进。
为了了解通信公司的实际运营模式,熟悉通信公司的运作方式,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加以检验,明确自己企业的定位,为明年的就业做好见习准备,通过与吉林移动公司人力资源部的联系,经过人力资源部与综合办公室的两轮面试,我被安排在综合办公室的秘书科实习,我所在的部门主要负责:公司领导的日程安排,辅助领导完成公司的战略和发展计划的制定,起草完成相关文件,协调公司各实习报告职能部门的工作等综合性事务。
在吉林移动我跟随相关领导,参观了青岛海尔集团,在参观过程中,丰富了我的阅历,提高了我的能力,使我对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等有了全新的认识;通过是否引入crm管理系统的分析与研究,使我对crm管理系统有了深刻的认识;参与了吉林移动大客户短消息系统的可行性论证与研发,使我能学以致用,提高了综合能力;在吉林移动我系统全面的了解了移动数据业务的历史,积极主动的关注其发展方向与未来,使我对其有了全面的概念与深层次的理解。
在实习中,我注重了与领导和同事的沟通,培养了自己的团队精神,加强了自己的集体荣誉感。
我相信二十五天的实习,将成为我人生华美乐章中,一个青春激扬、跳动的音符!
第一章 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企业文化包括企业的宗旨,企业的理念,企业的价值观,企业的精神。而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企业文化涉及企业战略,企业管理等深层次问题。一个好的企业文化将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动力。由于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特定的环境下综合企业各种资源逐渐形成的,因此具有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
在我到吉林移动实习不久,陪同有关公司领导,我来到仰幕以久的青岛海尔集团参观学习,所到之处被海尔人挑战自我、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生生不息的文化氛围所感染。
海尔在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也正是海尔文化为海尔的高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海尔文化分三个层次,物质文化--制度行为文化--核心价值观。创新是海尔企业文化的灵魂,海尔人释译创新时指出,沿着战略创新的方向,以观念创新为先导,利用组织机制创新做保障,靠技术创新达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的目的。chr(39)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chr(39)这就是海尔文化,这就是海尔常胜不衰的法宝。
通过在吉林移动近一个月的实习,使我对企业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移动通信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应对国内外市场竞争考验,迅速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在需求。是全面实施企业文化战略,开发文化资源,在企业员工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实习报告重要保障的需要。
企业文化应该内化到企业生产经营理念、企业发展战略及员工的意识中去,将企业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制度和员工行为规范之中去,将企业文化体现在企业整体形象和员工个体形象之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实现世界一流通信企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调以人为本管理思想。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以重视人的价值、强化人的信念、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和造就一流员工队伍,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育人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用人机制。
培育、树立能够体现企业精神的企业模范人物、先进群体,营造奋发向上,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的文化氛围,逐步实现企业文化的人格化。
以文化为先导,开发文化资源,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不断满足员工需求,开辟企业文化园地、企业文化论坛,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企业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员工思想文化素养,增强企业活力。
吉林移动应将大力宣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企业理念体系,将创建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目标。以树立良好企业形象,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巩固业务领先地位,赢得竞争为任务,以践行集团公司企业理念体系,规范员工行为为重点,以管理创新、技术创新、机制创新,努力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为目的,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吉林移动应用中国移动的企业精神、企业宗旨、企业价值观统一全省移动员工的思想,规范员工行为,在每位员工思想意识中产生明显的自律、调节约束作用,最终结果是员工用共同的价值尺度来调整自己主观意识中与之相违背的行为和思想,使员工的个人努力最终落实到企业的最高发展目标上。
吉林移动要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须牢记chr(39)创无限实习报告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chr(39)的企业使命,追求客户满意的企业宗旨,开展文明办公、文明服务活动,方能实现做让政府放心、用户满意、诚信守法、社会认可的世界一流的移动通信企业的目标。
公司领导应加强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企业文化理论的宣传教育,使全体员工,特别是领导干部、管理人员进一步明确企业文化建设内容、作用、意义和运作方式,增强搞好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利用政研会开展企业文化理论研究,形成一支企业文化建设的骨干队伍。
第二章 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它可更详细表达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
参观青岛海尔集团的办公主楼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非常醒目的长十几米的巨型条幅,上面写着:如果等待无序竞争的消亡,那么你就会在无序竞争中消亡。望着这硕大的条幅联想到海尔人走过的艰难而辉煌的历程,深感这条幅意义的深远。从条幅上我看到海尔人勇于面对、积极进取的心态。由此我想到目前移动通信市场激烈地竞争局面,移动与联通的价格大战硝烟还未散尽,服务竞争又凸现出来,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移动就要象海尔人那样知难而进,发扬中国移动改革创新、只争朝夕的精神,把压力变成动力,迅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在吉林移动近一个月的实习,使我意识到:
企业的一般竞争力,如营销竞争力、产品竞争力等,只是企业某一方面的竞争力,而企业实习报告核心竞争力却是处在核心地位的、影响全局的竞争力,是一般竞争力的统领。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备有如下三个主要特性: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性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性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平均利润水平的超值利润。
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它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蕴育于企业文化,深深融合于企业内质之中,为该企业员工所共同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
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基础性的能力,是一个坚实的chr(39)平合chr(39),是企业其他各种能力的统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延展性保证了企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的成功。
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常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解开这一问题的谜底,因为这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本质决定的。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对环境中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未能对企业长期性的盛衰原因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对企业的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为确保企业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如何开展核心竞争力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等五个环节。识别是判断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能力、资源,确定企业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支持要素。规划是在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必须要有个富有前瞻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计划,保实习报告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常盛不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部署就是要使核心竞争力能在企业的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为保护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企业要定期和不定期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检讨,尤其是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更应如此。
第三章 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
通过参观青岛海尔集团,使我在各方面的收获都很多,特别是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间的关系的认识更为深刻了。
一、何谓核心竞争力。一般所谓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自拥有的能为用户提供特殊效用的,使公司在某一特定市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能力资源或知识体系。核心竞争力的两个重要特征是独特性和不可模仿性。按照现代chr(39)树chr(39)型理论,一个企业好比一棵大树,最终产品是其结的果实,核心产品好象树的枝干,而为他们提供养分的树根则是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用海尔人的话来讲就是我们能够创造别人不能创造的能力。
二、何谓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全体员工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标准、基本信念以及行为规范等的总和,包含三个层次:精神层面的chr(39)企业理念形态文化chr(39)、制度层面的chr(39)制度形态文化chr(39)和物质层面的chr(39)物质形态文化chr(39)。chr(39)理念形态文化chr(39)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层次,反映了企业所坚持的核心价值观,是企业的灵魂,是形成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的思想基础。chr(39)制度形态文化chr(39)是企业文化的中间层次,是具体物化的、对企业组织和企业员工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的行为准则体系。制度形态文化要确保企业核心理念的贯彻执行。chr(39)物质形态文化chr(39)是企业文化的表象层次,是企业实习报告文化的载体和外在表现,它通过制度文化规范下的行为模式、物质产品、标识特征等一系列可以被感知、被认知的物化特性,将抽象的理念形态文化展现出来。
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密不可分,对应于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企业形象也分为mi(理念形象)、bi(行为形象)和vi(视觉形象)三个方面。企业文化是一种现实的客观存在,不会因认知主体而变化;企业形象是企业文化在认知主体心目中的认识反映,是一种主观印象,前者是本,后者是标。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基石,企业形象的塑造过程是企业文化建设过程的外部体现。文化建设锻造内力,形象塑造磨练外功,内外兼修将成为企业迈向chr(39)世界一流chr(39)的动力源泉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文化密不可分。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任何出色的长寿企业都有自己卓越的企业文化,可以说只有依靠先进的经营理念,企业才可生生不息。正是由于共同的文化将各个成员凝聚在一起,才能激发出巨大的能量,推动企业向着统一的目标迈进。很难想象当企业各个成员都以不同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工作时,任务还能得以顺利完成。
扎实开展宣传教育,夯实落实“5518”发展目标的思想基础。要结合公司发展目标,宣贯企业文化理念。要立足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思路,通过专题讲座、形势宣传、职工教育等有效形式,大力宣讲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和八桂精神,深入宣传“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核心价值观等内容。统一思想认识,抢抓机遇,再谋新高,努力建设国际水准销售企业。要发挥企业文化阵地功能,凝聚职工思想意志。要积极开展企业精神教育基地申报工作,挖掘能够承载广西销售精神的教育基地,培养能够体现广西销售精神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发现能够传承广西销售精神的小故事。并充分利用白色革命历史纪念馆等教育基地,组织职工参观学习,接受教育。进一步强化八桂精神是我们实现“5518”发展目标的不竭动力,从而起到增强职工意志,促进目标同向、步调一致的良好效果。要拓展宣传教育途径,激励职工为油而战。利用桂中油、主页等媒体,通过编撰《广西销售职工摄影作品集》、《广西销售文学作品集》等丛书和拍摄《广西销售形象宣传片》等形式,以及开展“形势、目标、任务、责任”主题教育“、我为‘5518’发展目标作贡献”大讨论、送文化下基层等多种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使广大职工认清公司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生产经营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增强其对公司发展的信心和自豪感,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
二、以固化于制、外化于行为抓手,加强文化的制度层面建设
创建规范系统的公司管理制度。将文化的制度层面与精神层面有机结合,贯穿实践于公司生产经营行为的全过程,渗透员工的思想和行为;重视制度与文化并重,加强对充分反映文化内涵的制度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促进制度的全面落地;用公司企业文化理念审视企业现有的规章制度,全面开展对现有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的审计和修订,不断完善、规范的公司企业管理体系;联合相关部门和处室,建立公司制度的文化审计机制。构建自觉的公司行为规范体系。以完善员工行为规范为重点,强化企业核心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统一,抓好公司各个层面的行为规范体系建设。确定高层决策者的文化有感领导,宣传公司文化,身体力行地实践企业文化,大力推崇和肯定符合公司文化特征的领导行为;不断规范中层管理者的文化管理行为,完善符合公司文化特征的管理行为和艺术,修正提升文化管理素养;切实加强公司员工文化执行力,完善《广西销售员工道德规范》、《职工岗位职责》等制度,抓好岗位责任制和职工道德规范的落实,培育公司员工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
三、以外化于物为手段,加强文化的物质层面建设
要塑造公司良好的社会形象。在承担经济责任、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方面,发挥大型国有企业中流砥柱的作用,在维护稳定、支援和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塑造一流大公司负责任形象。按照“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严格执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标识应用管理指导手册》,全面、规范、准确使用中国石油统一标识,展示塔里木良好形象。加大外宣工作,特别是公司艰苦创业和成就展示,树立公司的信誉度和美誉度。
四、以人才观为纽带,积极加强公司的人才队伍
按照国内外成功企业运作经验,工会组织或领导者在凝集职工集体智慧,参与企业事务管理,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宣传等工作都属于工会组织统筹的范畴,作为基层项目公司,工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自身优良、向上、健康的企业文化的营造和构建。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们初步摸索出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
首先,在工会组织的领导下,努力提高公司员工的队伍素质,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凝聚到企业的发展当中,切实调动好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推进公司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工作创新。XX高速作为刚刚起步的高速公路,主要是结合营运的形势和企业经营发展的工作方针,平时主要是推出围绕中心、贴近生产、贴近员工、共谋发展的活动和做法。如劳动竞赛、岗位练兵活动。有效团结和动员了广大员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企业经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在工会的带动下,教育和帮助员工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具有先进阶级理想、社会主义道德、现代文化科学知识和严格组织纪律的员工队伍。主要是结合集团公司及各级机关的政策导向,学习理论,学习文件,使员工思想紧密团结在公司发展大业的周围。
第三,在公司及工会组织的带动下,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有特色的学习活动,鼓励员工参加各种形式的再教育,再学习,使学习活动深入广大员工之中,促进员工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提高员工的理论修养。引导各单位建立学习读书制度,将员工的学习活动变为自觉行为。员工都能根据自身的实际,在业余时间,选择一门或多门技术、技能进行学习。
第四,健全文体设施,XX高速作为山区高速公路,绝大部分站、所属于位置比较偏僻,生活比较不便。因此,公司本着以人为本,从员工的实际生活和工作特点出发,完善企业文化娱乐设施,在硬件设施上给予投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活动空间,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增强职工的团队协作意识。
第五,定期开展健康有益的公司层面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丰富员工生活,提高员工身体素质。以企业文化理念为核心,开展的各项文化慰问活动,如:生日的祝福、节假日的慰问、对生病职工的慰问等,营造奋发向上、和谐团结的工作氛围。另一方面也从实际出发,解决困难员工的实际问题。引导员工立足岗位,爱岗敬业,争创佳绩。增强公司的凝聚力、吸引力、号召力。
第六,加强载体建设。作为项目公司,精神文明创建思路是营造氛围,打造品牌,塑造形象。主要是围绕“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创巾帼文明示范岗”加强爱岗教育的主题,使文明优质服务和精神文明建设有实实在在的内容,从而有效强化营运管理。
第七,树立先进,激励后来,达到共同提高。公司通过定期举办劳动技能竞赛活动,评选“月度、季度收费无差错个人”,树立榜样,并给予一定奖励,提高员工荣誉感。使广大员工不断掌握劳动技能,提高自身劳动娴熟程度。
第八,定期与省内、市内电视、广播以及报纸在内的新闻媒体的联系,通过媒体对公司的创新举措进行宣传报道,通过对外宣传,提高企业文化蕴涵,弘扬正气,提升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继承传统文化,筑牢站队文化根基
在文化建设中,大庆采油二厂注重在大庆传统文化中找寻标志和符号,以点发力,辐射带动,让传统文化在基层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
重温“光荣史”,理清队史文化脉络。采油二厂大部分基层站、队建队都在40年以上,经历过会战的历史洗礼,创造过高产稳产的辉煌业绩。采油二厂以发掘这些基层站队的文化起源为契机,在全厂开展“追溯队史、传承责任”活动,通过挖队史、讲传统、听故事、写心得等系列活动,让优良传统和文化生动再现。结合站队发展史,各基层单位广泛开展“责任心大讨论”,引导广大员工从文化入手了解油田,从岗位做起回报企业。采油6—2队建队43年,锤炼出了“有第一就争、有先进就当”的过硬作风,党支部发起“做光荣队史传递手”的倡议,以队史室、荣誉室为阵地,开展人人都当讲解员活动。采油43队有着连续8年获“高产稳产采油队”、两次金牌三连冠的光荣历史,党支部把47年的队史视为宝藏,发动干部员工利用100多个休息日,累计行程1000多公里,走访了曾经在43队工作过的老党员、老模范以及自己熟识的老辈43队人,记录下他们的点滴回忆,整理出五万余字的队史故事集,成为“活教材”“传家宝”。
依托“先驱井”,挖掘传统文化资源。把铁人在大庆打的第一口油井萨55井视为萨南油田的精神坐标,把管好铁人井作为继承铁人遗志、传承铁人精神的最好方式,在采油45队设立了铁人井班组,精心管井、高标准维护,使这口井至今流淌着工业油流。以井思源,打造孕育传统不褪色的“教育井”,强化铁人井旁学铁人的责任意识,提升队伍素质;以井对标,打造经得起检验的“标准井”,强化以铁人精神管好铁人井的严谨意识,夯实基础工作;以井带面,打造感召员工激励工作的“旗帜井”,强化以铁人井标准管好每口井、做好每项工作的传承意识,推进基层发展。采油二厂在井场开展新党员入党宣誓、新员工入厂教育、讲铁人故事、唱红歌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把铁人精神辐射到每个井口,每个岗位、每名员工。2009年,还通过GPS定位、查井史,找到了大庆油田“三点定乾坤”的“首钻井”萨66井,并进行了原貌恢复。
再学“老榜样”,弘扬文化传统精神。建厂47年来,采油二厂典型辈出。我们不忘老典型,把以上世纪60年代“老黄牛”黄有书、70年代“红管家”赵国廉、80年代“无私奉献的采油工”陈全友、90年代“二次创业好榜样”焦集群为代表的功勋级人物事迹进行了重新整理,编成事迹集和画册,作为教育员工感恩企业、忠诚岗位的榜样典范。对于退休的老专家,技术干部不仅要接图纸,学技术,还要传承他们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学风和攻坚克难、永不言败的品格;对于退休的一线老工人,青年工人不仅要接工具、学技能,更要传承他们爱厂如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不讲条件、勇挑重担的作风;对于退休的老领导,年轻干部不仅要接担子、学管理,更要传承他们心系事业、情牵油田的风范和勇于开拓、引领发展的情怀。
打造特色文化,树立站队品牌形象
为推进企业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采油二厂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鼓励基层开展特色文化创建。
尊重首创,积极调动全员参与热情。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建立过程中,我们面向全厂广泛征集企业文化用语,各基层单位积极行动,发动员工动脑思考,结合生产实际和岗位特点进行写实性提炼。我们对征集上来的两千多条文化用语进行筛选,将107条优秀用语收录到厂《基层企业文化成果汇编》中,并在内容上进行了深刻解读,各基层单位也把优秀用语印制在灯箱、宣传板上,放置在工作场所的各个角落,实现文化成果全员共享。“管好铁人井、再铸铁人魂”“课题来源于实践、成果服务于现场”“责任心就是忠诚”等用语都是员工的岗位原创,不仅被《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创新实践风采录》收录,而且还被作业区、大队采用,成为人人遵循的工作理念。如“致力油井健康、打造健康油井”原是作业小队提出的工作用语,作业大队认为这一词条可以更好地诠释整个大队的工作特色,将其采纳为大队服务理念。
精心扶持,打造站队文化特色品牌。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我们对一些有着多年优良传统、文化氛围较浓厚的基层站队进行了重点扶持和典型塑造。采油49队是油田公司“功勋集体”,多年来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10秒钟与半吨油”“寒夜测流压”“雪夜巡检”等真实故事见证了这个队的精、细传统。通过到这个队进行文化调研,我们了解到,精细一直是这个队的发展之魂,从“抢前抓早、分秒夺油”到“钻地下、攻油层,多产油、做贡献”,从“精管每口井,优采每吨油”到“精细挖潜,提高采收率”,在油田发展的各个时期,这个队精细管理的本质都没有变。沿着这一发展脉络,我们帮助这个队重新提炼总结了“精从细中来,细在尽责处”的核心理念,在生产管理、技能创新、素质提升上更突出了责任的份量。同时,全队在环境氛围的营造、价值观念的重塑、行为规范的标准、典型人物的选树上都以这一核心理念为基础,逐渐打造出全厂极有代表性的精细文化。如今,49队已成长为集团公司企业精神教育基地和油田公司的企业文化示范点。
示范带动,推进站队文化百花齐放。我们把采油49队、43队、南二联作为文化对标的目标单位,把理念构建是否突出、特色定位是否准确、员工思想是否认同,文化脉络是否连贯,群众参与是否广泛等作为基本的对标要素,发动基层各单位依照对标方案,进行量化打分。通过对比明确自身与目标单位在哪些文化因素方面领先,哪些方面落后,有的放矢地进行文化建设。同时,厂里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到优秀站队参观、深入基层走访指导的方式,帮助基层理清文化建设的思路,制定文化建设推进方案,将企业文化建设引入程序化、规范化管理轨道。特车大队作为后线服务单位,通过对标,在特色定位上找到了差距。作为全厂大型特种车辆的服务单位,他们把职工通勤服务作为文化建设的切入点,在通勤车内张贴安全服务承诺,设立信息反馈箱,安装媒体播放器,创建了独具自身特色的车厢文化,架起了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温馨之桥。
普及站队文化,实现队伍凝聚和谐
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灵魂的价值导向,有力促进了企业和谐发展。
载体丰富陶冶人。丰富多样的文化载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衔接和传递的作用,满足了员工的精神生活需求。我们依托文化阵地开展各类群众性文体活动;依靠兴趣协会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热情;在作业区试点创办《作业区风采》等文化小报;制作优秀文化案例电视专题片下发到基层队;组织基层统一编写制作站队简介,使企业文化理念实现更为广泛的传播与渗透。第四作业区地处偏僻,被村屯包围,员工业余文化生活匮乏。为了凝聚员工,提升文化品位和情趣追求,适应员工求知、求新、求美、求乐的需求,作业区经过5年的探索实践,打造出独具特色的“魅力员工、和谐四区”文化周品牌活动,从“叫你一次乐个够”,到“身边人·身边事”,从“小班组·大智慧”到“珍惜荣誉·稳产提效”主题年年变,文化味更浓。
一、跨区域大型煤炭基地建设面临主要问题和影响分析
1.1煤炭资源问题。随着煤炭资源紧缺程度的加剧和各大型煤炭企业纷纷实施跨区域建设煤炭基地策略,资源所在地政府越来越重视煤炭资源的保护工作,提高了外来企业获取资源的门槛,并鼓励当地企业积极参与煤炭资源的竞争,企业获得外部煤炭资源的难度越来越大。获取或占有煤炭资源成为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面临的首要问题。
1.2建设资金问题。由于煤炭项目所需资金大,建设周期长,因此,如果全部依靠国家贷款来建设大型煤炭基地,不仅不现实,而且也行不通。要解决煤炭基地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必须有新举措。
1.3项目管理难度大。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由于离公司总部较远,给项目管理带来许多不便。特别是跨越省级行政区划建设煤炭基地,许多规定和要求与公司所在地政府要求不完全一致,企业现有的一些项目管理办法也不能完全适应省外项目建设要求。
1.4外部环境问题。异地他乡搞建设,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比较突出的是工农矛盾、地企矛盾,实际上就是一个利益矛盾。这个矛盾解决好了,就能促进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否则,就会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速度,并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地域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5煤炭基地所处地理环境对项目建设的影响。交通条件好、地理位置优越的煤炭基地,施工难度相对低,管理相对简单方便。反之,将会对项目建设带来很大不便。
1.6煤炭自然赋存条件,对矿井施工和建设工期的影响。一般来讲,煤层自然条件好,埋藏浅,地质构造简单,地质灾害少,矿井建设相对容易,建设工期就快,反之,施工组织就比较困难,工期会相应延长。
1.7煤炭基地开采环境对矿井建设成本的影响。地理位置优越、煤层赋存条件适合于组织快速建设会战的地域,相对于地理位置偏僻、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且不适合组织集中会战的煤矿来说,建设成本一定会低于后者。
二、淄矿集团公司跨区域煤炭基地主要做法及管理特色
2.1以“自我造血,滚动发展”为特点的发展模式创新。为了解决资金短缺与矿区建设的矛盾,淄矿集团公司提出了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模式。即集中有限资金先建第一座矿井,通过该矿投产后产生的效益,作为启动第二座矿井的建设资金。以次类推,用矿区自身效益来建设第三座、第四座矿井,以此形成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良性循环。并提出了跨区域开发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基本思路,概括起来就是“三高、两少、一早”,即高速度、高质量、高效率、投资少、用人少、早见效,也就是“七最”原则:以最合适的先进技术、最合理的生产布局、最简单的服务设施、最少的投资、最快的速度,实现最大的产出、创造最好的经济效益。
2.2以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为核心的项目管理模式创新。淄矿集团每一个建设项目,都成立项目法人,由项目法人负责整个项目的建设管理。通过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较好地解决了跨区域项目建设离集团公司总部远,管理难度大的矛盾。一是在亭南煤矿推行的项目建设有限公司形式。由集团公司投资成立陕西亭南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并由该公司负责亭南煤矿的资金筹措、开发建设和生产经营。这一模式较好地解决了企业与项目所在地政府的经济利益矛盾,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二是组建控股法人管理模式。即采取与资源所在地企业共同出资组成项目法人,并由集团公司控股开发煤炭资源的模式。2007年与双欣资源集团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内蒙古双欣矿业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杨家村煤矿;2008年与亿利资源集团公司合资成立内蒙杭锦旗聚能能源有限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开发建设油房壕煤矿;2010年与鄂尔多斯市尤氏投资有限公司合资成立内蒙古黄陶勒盖煤炭公司,由该公司负责开发建设巴彦高勒煤矿。这一模式为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又创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2.3以控制投资为重点的资金管理模式创新。一是工程招标控制管理。通过对建设工程实行招标,使承、发包双方职责分明,奖罚明确,同时又受到法律约束,从而使建设工程达到投资省、质量好、工期短、效益好的目的。二是投资计划控制管理。采取了总量控制和年度控制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即在矿井建设资金总投资范围内,按年度编制基本建设投资计划。执行过程中通过定期基本建设统计报表和现场监督检查,对投资计划实行全过程监督。三是预结算审核控制管理。实施两级造价审核制度。即先由各项目筹建处按照政策规定,对本单位的单位工程预结算进行审核后,然后报集团公司或派出的委托机构进行二次审核。另外,还专门聘请了有审核预结算资质的造价咨询公司,对建安工程的预结算进行审核把关,按照有关规定层层对预结算审核和复核,及时进行结算,堵住了预结算中的“跑、冒、滴、漏”现象,使工程造价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4以增强企业凝聚力为核心的企业文化创新。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特殊工作环境,特殊文化背景,以及艰苦、恶劣的作业厂所,为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的淄矿企业文化理念增添了新的内涵。特别是在济北矿区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心系全局的创业精神、敢超自我的进取精神、攻坚破难的拼搏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等五种精神,不仅成为淄矿人战胜重重困难的法宝,而且成为淄矿集团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一笔宝贵财富。要夺取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建设的全面胜利,离不开强大的企业文化做支撑。研究好、利用好、发扬好淄矿集团公司独特的企业文化建设,是跨区域建设大型煤炭基地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三、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项目管理在推动企业发展中作用与效果
3.1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推动了煤炭主业快速扩张和发展。通过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实施民,集团公司原煤产量逐渐攀升。2001年突破1000万吨大关,达到1187万吨。2012年集团公司煤炭产量再次实现翻番,达到2016万吨。随处煤炭主业的快速壮大,淄矿集团公司经济总量和经济效益也迅速攀升。2012年销售收入达到28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4.5亿元,由亏损大户变为赢利大户。
3.2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推动了非煤产业结构调和优化。通过建设一批骨干项目,带动非煤产业快速发展。建成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生产线2条,水泥粉磨站2座。水泥熟料产能300万吨/年,水泥产能200万吨/年。建材产业已成为非煤产业首先形成规模的骨干企业。2013年底内蒙古世林化工30万吨煤制甲醇生产线建设投产,将成为集团公司煤化工产业支柱。同时,在煤炭交易、现代物流等产业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实质性突破。2012年两个板块实现销售收入127亿元,成为非煤产业的重要支柱。
3.3跨区域煤炭基地建设为“十二五”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实现“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关键就是“山东济宁、陕西彬长、内蒙古鄂尔多斯”三个千万吨煤炭生产及深加工基地的形成和完善,特别是陕西高家堡矿井,内蒙古巴彦高勒矿井和油房壕矿井能否近期建成投产,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