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关于绿色建筑的基本概述
虽然社会一直对于绿色建筑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但是对于绿色建筑的相关基本概念却欠缺了解,以为绿色设施就是绿色建筑。事实上,绿色建筑就是在建筑的各个阶段,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的材料,保护环境减少污染和能源的浪费,力求为人们提供舒适、健康的氛围和环境。这种绿色与人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草坪、树木有所区别,是总括抽象的一个概念,意指建筑与生态和谐无扰。
绿色建筑最大的特色在于通过研究所在区域的气候环境和地质特点进行建筑施工,并尽量就地取材,十分灵活和高效,因地制宜,有效的结合建筑学、生态学等理论知识和科学方法,全程关注节能和环保,促进生态平衡和自然和谐。绿色建筑其实是通过将建筑建设成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使建筑本身就能与环境和气候相互作用、相互调解,符合当代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活方式。
二、国内外绿色建筑的现状
时常进行横向对比,结合国外绿色建筑的现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了解自身不足,并进行针对性的弥补和改进,以促进绿色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 国外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
美国学者麦克翰早在1969年的Design With Nature一书中的论著标志着绿色建筑这一理念的问世。而随着能源危机之后,更是出现了一系列绿色建筑的丰富理论和成熟技术,其中派克教授的“自给建筑”理论十分具有代表性。派克教授通过设计可以利用自然资源和废弃物提供能源的住宅,结合太阳能和风力发电设置以及沼气装备让整件房间自给自足,舒适自然。而欧洲对于绿色建筑也十分神往,“顶棚辐射制冷采暖系统”、“双层架空地面”、“置换式新风系统与分散式外墙新风装置”等等营运而生。丹麦则尤其注重主动被动式节能一体化,海上风车园以及“日与风”住宅区也都成为了绿色建筑的著名景点。
・ 国内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
相对于国外飞速发展的绿色建筑,我国绿色建筑作为一个较新的概念发展相对较慢。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关,沿海地区、大城市等地的绿色建筑项目居多,根据现有的数据,真正意义上的绿色建筑较少。目前,国家已经制定了相关技术标准,七年前也已经正式启动了国家绿色建筑评价工作。“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已由十个建筑项目取得,而其中杭州的绿色建筑开发水平最高。绿色建筑设计方面,国内讲究从建筑朝向、地势、布局等多方面进行全面分析,除了建筑密度、设计、单元组合等进行设计,并更多采用当地已有能源进行温度和通风的调解。而且设计方面十分注重文化风貌的保持,使绿色建筑具有独特的风格。在绿色建筑施工方面,避免扬尘、降低噪音、有效处理建筑垃圾也都得到了实现,施工中也多采用绿色建筑材料。
三、目前我国绿色建筑发展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建设也逐步加快,绿色建筑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也是大势所趋。结合现有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无疑有助于绿色建筑的大力发展。
・ 我国绿色建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普及度不够。尽管绿色建筑得到了较多人的关注,然而在多数人眼里绿色建筑就是种花养草,不懂得绿色建筑的真正意义。而且,绿色设备如何使用对于较多人而言不够熟悉,对于住宅系统如何按照设计理念使用也不甚了解。其次,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未能得到有效施行。关于绿色建筑,国家相继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应规范,提出了严格而具体的技术标准。然而现实中建筑工程的设计与工程实际存在较大程度的差异,难以达到规定的技术标准。这个问题的产生不仅因为设计不够贴合实际,更与实施过程中未能采取相关技术紧密相关。再次,绿色建筑政府支持度不够。作为一个新兴建筑理念,绿色建筑不仅需要大量的建筑项目,更需要来自政府各方面的支持。除了税收、信贷方面的政策,还需要在立法、投资等多方面的支持和调整,来强化绿色建筑在国内的发展,一旦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将不利于新兴技术的引进和大量使用,也不利于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绿色建筑现有问题的解决措施
对于绿色建筑的基本现状,笔者认为应根据建筑设计学以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知识,结合实际开展以下工作,力求解决当前绿色建筑的主要问题。
首先,大力倡导绿色建筑的发展理念。结合现有绿色建筑的一些项目,可以开展一些项目体验活动,还应当大力倡导清洁能源的使用和旧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绿色建筑。其次,完善我国绿色建筑的评价体系。除了设计应当保证实行了绿色建筑理念的施行,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确保项目能够按照设计规划完成。唯有施工过程中把握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项目完工后能够真正达到绿色建筑项目的标准,尤其是建筑材料就地取材、环境负荷小,并保证灵活的设计得以实现。还应当加强绿色建筑项目的绩效考评制度,以保证专人专责,确保项目的圆满实施。另外,加大政策支持和引导,提高绿色建筑积极性。笔者建议政府能够提供立法、税收、信贷全方位的支持,同时,绿色建筑相应的设计应当得到更多推广,确立更多行之有效的设计师考察标准和制度规范,让绿色建筑进入良性发展循环。
四、总结
尽管我国目前与国外绿色建筑在发展速度上存在差异,但国内的绿色建筑仍发展的如火如荼,除了遵循绿色建筑标准,还需要加强绿色建筑理念的倡导和政策支持,以不断完善绿色建筑和推动社会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正远.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J].房地产导刊,2014,22.
[2] 张爱华. 浅谈我国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科技视界,2012,04.
[3] 汤丹.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0,09.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l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的意义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是在全球范围内对环境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于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深刻反思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在现实生活中,一望无际的森林被蚕食和毁灭.沙漠化风暴席卷了广阔的绿野,生物物种的生命力在人类前进的步伐面前显得如此脆弱。城市中的人们很难见到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
建筑师们跳出曾经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开始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建筑的真意所在.思考建筑所应担负的社会责任。虽然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足够理想的技术与材料支持“绿色建筑”的设计实践.虽然这一理论在大多数情况下还只限于纸上谈兵,但它的提出至少为未来建筑的发展指出了一种美好的方向。人们开始提出这样的问题:建筑师的社会责任以及建筑在保护和改善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绿色建筑的提出正是基于这样一种背景.试图对于这些问题给予回答.这也正是“绿色建筑”这一概念提出的最大意义所在。
3绿色建筑的价值观
绿色建筑这一概念。事实上正是基于建筑领域中绿色人本主义价值的觉醒。然而从觉醒到占据主流的地位.这种价值观的确立还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绿色人本主义只能成为未来绿色建筑存在的动力。而在现阶段.在工业、后工业文明的人类中心论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绿色建筑的发展是不能仅仅建立在道德基础之上的.经济杠杆此时此刻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绿色建筑赖以生存的经济理由就是对运营费用的节省。一次性投资的回报将是长期的。积累的结果必将远远大于对初次投资成本的节约。这是一个比较有吸引力的理由。这显然是一种乐观、积极的思想。事实上也正是目前支持绿色建筑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经济动力。然而。无论是“长期回报”还是“绿色成本’当前来看都是虚无缥缈的。对大多数投资者而言,任何形式和远期平衡表或是成本核算评价与初期投资与直接利润相比.恐怕都是不足以使人为之心动的.更不用说考虑到远期的各种变故或是灾难。考虑到长期回报是否还能落入投资者的腰包。这也正是为何“绿色建筑”在实践的道路上如此举步艰难的原因之一。
为此。国家对于建材选择每平方米所耗标准等方面做一些必要的规定乃至立法.对可持续技术的研究.对新的洁净高效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研究方面增加投入的力度。都将成为推进绿色建筑运动发展的主要动力。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关键词】绿色节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引言
随着我国的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对建筑工程的发展提出了一定要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相关理论的不断成熟,使得建筑工程领域也开始朝着绿色节能方向发展。因此,建筑工程各行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就必须以绿色节能为基础,不断地改进施工技术,从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1.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中的相关定义,绿色建筑主要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包括节能、节地、节水、节材等,从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的居住环境,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所谓绿色建筑中的“绿色”一词,是代表一种概念或者象征,大多数是指那些对环境不会产生公害的建筑。这些建筑工程的施工能够在不破坏环境生态平衡的基础上,有效地利用环境自然资源。因此,绿色建筑又可以称为可持续发展建筑、节能环保建筑以及回归大自然建筑等。
绿色建筑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三点:第一,绿色建筑能够减轻建筑使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的负荷;第二,绿色建筑能够为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以及健康的生活空间;第三,建筑与自然环境亲和,达到人、建筑与环境之间的和谐、永续发展。从理论上说来,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体现为节约能源、节约资源、回归自然以及舒适和健康的生活环境。例如,在节约能源方面,建筑工程可以充分地利用太阳能,采用节能的建筑围护结构或者采暖,以减少空调和采暖设备的使用。节约资源则主要体现在建筑设计、建筑材料的选择等方面,均考虑资源的合理使用。如,绿化的节约用水。回归自然则表现为建筑工程要与周围的环境相互融合,达到和谐一致的原则。
2.绿色节能视角下建筑工程施工的相关工艺探究
建筑工程的绿色节能主要是从外墙、屋面等部分来实现建筑物能耗方面的节约。因此,建筑施工单位需要结合具体的图纸和实际问题对施工方案进行分析,才能够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能够按期完工。笔者在此主要探讨的是太阳能建筑技术和保温屋面施工技术的具体应用。
2.1建筑工程施工中太阳能建筑技术的具体应用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具有安全、无污染、可再生等优点,因而受到人们的重视。建筑工程施工中太阳能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而且还可以达到环保的要求。比如,建筑楼顶安装太阳能发电装置,可以有效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从而实现太阳能发电。同时太阳能还可以达到良好的取暖效果,能够更好地满足建筑物对供热的需求。
例如,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系统则主要是利用建筑物本身来完成太阳能的集热、储热以及散热的功能。如建筑物房间的位置、建筑空间的科学布局等。该系统的设计思想是充分地调动各个方面的因素,使日光、空气以及热量等能够在需要的时候进入建筑,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增加人们的舒适度。被动式太阳能采暖系统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等优点,因而值得大力推广应用。该系统主要包括直接得热系统和间接得热系统。前者主要是在冬季的时候让太阳辐射热直接地从南面的窗入房间内部,并且用楼板层、墙以及家具设备等作为载体,进行吸热和储热。当室内的温度低于这些载体的温度时,这些物体就会向室内供暖。后者主要是利用墙体本身的集热,迅速地集中太能能,并通过传导和辐射,将热量转化为不同的形式。
其中,特朗勃墙式主要是由透光的玻璃、集热板以及集热墙体等组成(如下图1所以)。从图1中不难发现,在集热墙体上部和下部选择合适的位置,并设置风口。当阳光透过玻璃照射在集热板上时,集热板就会被自动地加热,且有一部分的热量将会储存在集热墙体内。
图1特朗勃墙式
当上下的风口全部打开时,房间中的冷气会通过下风口自动地进入集热板和墙体间的空腔。此时,空腔中的温度将会逐渐地上升,并经过上风口回到房屋内。如此周而复始的热循坏过程能够保证室内的温度能够提高,并可以适当地控制风口闸门来调节室内的温度。特朗勃墙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在集热墙向阳的一面涂上深色的选择性涂层,以达到加强吸热和减少辐射散热的作用。对于建筑师而言,需要合理地规划太阳能建筑设计。比如,太阳能在建筑上的应用是否会对建筑物的景物造成不利影响、是否会改变围护结构的特性;太阳能产品是否与建筑物的形体有机结合等。特朗勃墙式对建筑的选址具有一定的要求,当建筑物处于山地地区时,应该尽量地避免在北坡的北面选址,可以适当地考虑在南向山坡的中部位置,从而可以有效地避免山顶的冷风和山脚下的冷空气的影响。
2.2建筑工程施工中保温屋面施工技术的应用
保温屋面施工技术是绿色节能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屋面保温要求屋面工程的类型和构造必须要充分地依照建筑物的功能要求以及环境气候的条件等,经过技术和经济指标比较后决定。笔者在此主要介绍的是倒置式屋面保温施工的相关要点。
倒置式保温屋面施工主要是利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等高热绝缘系数、低吸水率材料作为保温层,将保温层设置于防水层上,不仅可以有效地达到节能保温隔热的效果,而且还能够适当地延长防水层的使用期限。其中,保温材料的选择应该尽量地选用类似于聚乙烯泡沫塑料、聚苯乙烯泡沫塑料以及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如下表1所示)。
以聚苯板保温屋面的施工为例,在施工的过程中要先将屋面板进行及时地清洗,尤其是灰浆、杂物等,保持基层的干燥度。同时,施工人员需要使用强度等级较大的细石混凝土,将面板进行封填密实(如下图2所示)。如果屋面没有隔汽层,那么施工人员可以直接在结
构上弹线,并铺设保温层。相反,如果屋面具有隔汽层,那么施工人员可以先对隔汽层进行施工,然后再铺设保温层。施工人员在隔汽层的施工过程中要充分地保证其厚度,利用单层卷材对搭接缝进行粘结。对于保温层的铺设,施工人员在干铺时可以采用聚苯胺板直接在结构层上进行铺设,然后将需要保温的表面进行铺平和垫稳。此外,施工人员在进行保温层施工时,可以采用黏贴法,将粘贴材料平粘在屋面的基层上。为了确保保温层能够更好地贴近基层,施工人员要保证厚度的偏差控制在5毫米以下。
3.结语
综上所述,绿色节能建筑的发展对促进我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实际的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不仅需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不断地改良,而且还需要逐渐地提升施工技术。只有这样,建筑工程才能够更好地朝着绿色节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室内设计;降低能耗;绿色环保
1绿色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绿色建筑设计是:在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最大可能的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及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创造一个低耗能、长效、舒适、无害的室内环境。基本要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减少建筑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2.在建造中,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水、节材),减少污染,因地制宜选用无害或危害极小的建筑材料,多采用可再生资源。3.在设计中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
2绿色建筑设计理念下的室内设计
室内设计是集技术、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把绿色建筑设计的理念引入室内设计,需要室内设计师具有社会负责心,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树立科学的设计理念,从传统室内设计向“绿色室内设计”转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以室内空间环境的安全性为前提做设计
室内设计首先要保证室内空间环境的安全性,要避免危及使用者的人身安全及正常的生态秩序。在保证室内构件安全的前提下,要重点关注室内空气质量的安全性。
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主要从以下两点着手:(1)选择安全、环保的建筑材料,确保建筑材料中有害物质含量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的要求;(2)避免过度装修导致的空气污染物浓度超标。环保的建筑材料也含有少量有害物质,所以在室内设计时,要进行室内环境质量预评价,根据设计方案和空间承载量、材料的使用量、内新风量等因素,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估算,确保甲醛、苯、氨、氡和TVOC五类空气污染物,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2.2室内空间设计要以降低能耗为基础,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保温、减噪、自然通风及采光功能室内设计除了要满足功能性及美观的需求外,还要充分考虑室内空间建造及使用过程中的节能性。随着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舒适度要求提高,建筑的使用能耗随之增大,为达到舒适度和节能的双赢,以降低能耗为基础,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保温、通风、减噪等功能是非常必要。
(1)做好建筑的保温隔热,既确保室内环境的热舒适度,又可节能减排。保温有外墙保温和内墙保温两种方式。通常在设计功能性满足的情况下,宜采用保温、装饰一体化的外墙装饰材料做外墙保温处理,可简化施工程序、减少材料损耗,保温隔热效果好。对于室内温差要求差异较大的房间宜采用内墙保温隔离,另外不要忽视在顶棚和楼地面也要设置保温层。
(2)降低噪音污染,提高室内居住环境的质量。随着城市越来越拥挤,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控制室内噪声水平,提高室内环境的质量,也是“绿色建筑”的要求之一。首先做好噪音污染的预控,做好室内的“动、静”分区,减少相邻空间的噪声干扰以及外界噪声对室内的影响。对于一些会产生噪音的设备用房或人流密集的场所,为减少噪声干扰,在进行室内的顶棚、楼面、墙面和门窗的装饰设计时,要兼顾吸声与隔音效果,宜采用吸声或隔音效果好的造型及建筑材料。对噪声敏感的功能空间宜集中布置在远离噪声源的地方,不能避开噪声源时应采用有效的隔声减振措施。
(3)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环境,提高入室新风的品质。注重入室新风“量”和“质”的统一[3]。室内通风,一是开启门窗通风;二是通过暖通空调系统设计进行气流组织设计,但目前情况下,要完全消除空调设备的污染是很困难的,新风质量是不能保证的[3]。为了确保室内新风的“质”,只能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在室内空间布局时,注意避免隔墙及固定家具的布置切断室内通风路径,固定装修及家具等宜与风向平行布置,减少其对风的阻力;在不影响使用功能前提下,可采用镂空隔断减少对风的阻隔。当室内分区不利于空气流通时,宜采用直排式排风扇等机械通风方式加强室内空气流通,以减少对空调的依赖。
(4)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创造优质光环境。为了充分利用自然采光照明,进深较大的公共建筑布局尽量不要遮挡采光面,可设置开敞办公空间区域;对于有特殊私密性要求或封闭空间要求的功能区域,建议采用透光材料加百叶窗帘来营造私密空间,避免大范围出现暗房间;难解决自然采光和通风的零星空间可做辅助用房。对于室内自然采光条件不好的大空间,可以采用反光板、散光板、采光搁板等设备将自然光反射到室内,再结合人工照明系统协同采光。实验证明,采光搁板配合侧窗能在一年中大多数时间提供充足(大于100lx)均匀的光照[4]。另外,为提高室内自然光的散射,增强照度,室内的顶棚和墙壁的装修材料反射比要高些,顶棚材料宜为0.70~0.80;墙面材料宜为0.50~0.60。
除了加大自然光的利用,最好在电气系统设计时能考虑安装照度探测器及人体感应探测器等。实现“人来灯亮,人走灯灭”的节能效果,配合节能型光源及灯具的应用,照明耗能比同规模建筑可减少
30%左右[5]。
2.3建筑材料及构件的选用要兼顾“绿色、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选用应遵循绿色、环保、新型、节能、经济、适用、耐久的原则。除了注重建筑材料的质量、外观及有害物质含量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各方面的选用要求:
(1)为了提高室内空间环境的安全及舒适性,在选用功能性建筑材料时,建议采用对人体健康有利的新型材料,如:具有抗菌、防霉、除臭、隔热、防射线等多功能新型建筑材料,达到改善室内环境目的。
(2)优先选用本地建筑材料及构件。既可节约运输成本,减少运输对环境的污染,易于融入当地的自然、人文景观中。专家建议60%的建筑材料要来自于距离工地500km以内地方。
(3)优先选用工业化、集成化高的建筑材料及构件。减少施工现场材料及构件加工的比例,工厂批量化加工可以提高材料的利用率,减少现场加工造成的粉尘、噪音等对环境的污染。如厨房的设计和安装,基本都是橱柜柜厂里按尺寸加工好,到现场直接安装,工时短,工业化的机械生产,橱柜的质量也更有保证,值得在其他空间设计中借鉴推广。
(4)优先选用再生性建筑材料。再生天然材料及其制品的应用一定程度上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对环境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
(5)多选用自然环境下易降解的材料、可循环再利用的材料及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在“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里规定了:“以废弃物为原料生产的建筑材料质量占同类建筑材料总质量的比例不小于30%,且其中废弃物的掺量不低于30%。”
3结论
基于绿色建筑设计的室内设计遵循健康、简约、高效的设计理念,注重空间环境的健康、舒适,但不以提高能耗为代价,从做好室内环境的保温、减噪、自然通风及采光功能来创造自然、舒适的空间环境入手,减少全寿命周期内的能源消耗;保留必须的功能性构件,去除一切不必要的装饰,功能与美相结合;控制建筑材料的选用,减少对破坏自然环境的破坏和索取。
参考文献
[1]来自于360百科.
[2]《江苏省绿色建筑设计标准》.
[3]章毅,彭关中.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创造绿色室内空气环境[J].洁净与空调技术,2009(2).
1.低碳生态建筑的基本概述
1.1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是为了适应环境、改善环境而创造的介于人与自然之间的工物,它是人类生存与行为的场所。建筑活动的根本目的是为人类生活和行为发展提供必要的物质环境。
1.2低碳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
随着人类的文明和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环境和资源的重要性,尤其是经济的增长也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比如:环境污染、资源紧缺。而建筑是人类生活中不能离开的场所。如何使我们的建筑在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现代建筑探索的意义所在,这种绿色环保的建筑模式也被称为低碳生态建筑模式。低碳生态建筑模式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低碳、生态、环保、节能。近年来,关于“低碳生态建筑”一些专家和学者也经常提到。比如:“绿色建筑”、“可持续建筑”、“低碳生态建筑”都是关于建筑的建造和使用对资源的消耗和给环境造成的影响,同时,也强调了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的居住、办公等环境。例如,太阳能应用树立样板工程:上海世博会主题馆屋面铺设了3万平方米的太阳能板,为国内最大的单体面积太阳能屋面。而按上海市目前标准的光照条件来计算,仅主题馆和中国馆就可年均利用其光伏组件发电284万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准煤约1000吨,减排二氧化碳约2500吨、二氧化硫约84吨、氮氧化物84吨、烟尘762吨。
2.低碳生态建筑模式探索方法
2.1环境分析与设计模式
建筑的环境分析包括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室内环境与设计,其中室外环境分析主要涉及绿化设计、公共设施的集约化设计等;室内环境分析主要涉及到室内的声环境、光环境、空气品质等。自然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艺术环境等都称之为环境。从环境角度研究建筑的低碳生态,更强调建筑因素、自然因素、人的因素三者之间的整体效应,这是一种系统的生态环境意识的表现。低碳生态建筑的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模式是以保护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土地等为出发点,以可持续发展、科技性、整体优化、以人为本、经济性、地域性为基本原则,在室外环境分析与设计模式中,笔者重点探讨绿化设计。绿化设计是低碳生态建筑中的重要的环节,可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微气候调节与节能、净化空气、净化水体和土壤、降噪、保护生物多样性。目前,在建筑的绿化设计可以采用屋顶绿化、墙面绿化、窗台、阳台绿等方式。屋顶绿化能美化环境,为人们提供寻幽觅趣、健身之所。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绿化屋顶就是一台自然空调,它可以保证特定范围内居住环境的生态平衡与良好的生活意境。同时,绿化屋顶夏季可以降温,冬季可以保暖。据测试,只要城市建筑物上植被覆盖率增加10%,就能在夏季最炎热的视觉,将白天的温度降低2-3摄氏度,并能够降低污染。墙面绿化设计泛指用攀缘职务装饰建筑物外墙和各种围墙的一种立体绿化形式。对建筑外墙进行垂直绿化,对美化立面。增加绿地面积和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有重大意义。这种绿化模式还可以按照人们的意图,为建筑物的立面进行遮挡和美化,同时开业减低墙面对噪声的反射、吸附灰尘、减少尘埃进入室内。小区内采用垂直绿化,不仅可以成为城市小区的重要景观,而且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窗台、阳台的绿化面积虽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却充当很重要的角色,可以缓解工作和学习带来的压力,安定情绪减少疾病等有很大的作用。
2.2建筑节能设计模式
建筑节能设计模式从分析气候条件出发,将节能技术和能源利用技术有效地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例如,地温水源泵空调系统既能供暖,也能供冷,与一般空调系统相比,的热(冷)源不再是各种燃料而是地温,转换设备是水源热泵机组取代了锅炉。使用这种系统供暖1套设备3套涌入,所以节省建设投资,节能效果明显。低碳建筑所节能的能源是煤炭和石油制品,所以,具有很好的环境效益,可以少排大量的温室气体,有益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同时可以减少酸雨气体二氧化硫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排放量,有利于改善地区的生态环境。而低资源和低能源消耗的斯图加特火车站的设计时建立在自然条件及现场条件基础上充分的利用自然资源。斯图加特火车站利用土壤的自然冷热存储机制,从而减少制冷和供热系统的使用,通风则是利用和光眼连接的通道,这些光眼都可以打开,得益于自然能源的使用,车站没有二氧化碳碳排放。“光眼”均匀地的分布在月台上方,保证了长达14小时的充足的自然光的供应。大厅的拱顶和开孔使自然光的均匀分布成为可能,明亮的表面确保了即使是在槽糕的天气里,大厅的亮度也让人感到舒适。同时,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车站照明系统的能源来自于公用事业部门提供的生态电能或安装于车站北部建筑上的光电池。
2.3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模式
可再生能源利用设计模式应当从材料选择、运输、产品资源寿命、可回收利用性等多方评价。简单地说,一个绿色的室内设计,材料上应该是质朴可亲的,比如就地取材,用最适合当地的常见材料,或者用可回收性材料。包括建筑废弃物的可再生利用、工业废渣的可再生利用、废塑料、生活垃圾、废玻璃等的再生利用。例如:可以利用生活垃圾制造的烧结砖质轻、强度高,即可达到垃圾减量化的处理目的,减少污染,又可形成环保产业。目前,日本已成功开发利用下水道污泥焚烧灰成产陶瓷透水砖的技术,开发了利用下水道污泥焚烧灰为原料制造建筑红砖的技术。
关键词:绿色建筑;城市住宅;可持续发展
1.前言
在不同季节里,绝大多数建筑在其内部需要保证恒温恒湿,因此空调系统对于今天的人们已变得不可缺少,人们亦早已习惯模拟日照的人工照明和被隔绝于自然界之外的舒适感。这些建筑技术及设备的应用,在给人们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和舒适的同时,也给人类造成许多消极的影响和危害。如建筑环境污染,机械空调大量使用造成的空调病,建筑的建造和使用过程都消耗大量的能源和材料。可以肯定的是,当前许多建筑本身以及其在使用过程中都对大自然产生不良的生态后果。倘若这种趋势不加节制的蔓延下去,必将会对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造成更大的破坏。
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建筑领域的重要原则与行动纲领。而绿色建筑的普及与发展将成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创造亲和自然、健康舒适的人工环境的必然道路。
2.什么是绿色建筑
这里有三个基本概念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绿色建筑是指为了提供给人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工作和活动的环境空间所造的建筑物,同时这些建筑在其建筑全生命周期中必须实现高效率的利用资源、最低限度的影响环境。有人也称绿色建筑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建筑。
从生态环保的观点,可将其定义为: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物料生产、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及拆除过程)中,以最节约能源、最有效利用资源的方式,尽量降低环境负荷,同时为人们提供安全、健康、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空间的建筑物。其目标是达到人与建筑与环境三者的平衡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对于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定区域绿色建筑而言,它又受到经济发展水平、文化传统、自然资源等条件的约束,故而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3.国外绿色建筑发展现状及评价系统
3.1 发展现状
全球最早对绿色建筑的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其间将生态学(Ecology)和建筑学(Architecture)两词合并为“Arology”,提出了“生态建筑学”的概念。
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后,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注重建筑节能的研究,太阳能、地热、风能、节能维护结构等新技术应运而生。
到了80年代,节能建筑体系日趋完善,并在英、德等发达国家广为应用,但建筑物密闭性提高后产生的室内环境问题逐渐显现。例如建筑综合征(SBS)的出现,影响了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工作效率。随后,以健康为中心的建筑环境研究因此成为热点。
90年代之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才开始走入正规。
下面我将应用几个代表性的例子进行阐述:
美国是一个高度市场化的国家,它对绿色建筑理念的推广是有一定成效的,通过其市场化的途径在国内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绿色建筑运动(Green Building Movement)。而其制定的LEED评估标准得到世界上114个国家的认可,并逐渐发展成一套轨迹通行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
加拿大对本国绿色建筑技术的推广也是不遗余力的,他们选择了推销其设计师、事务所和相关技术的方法。在国际上,加拿大使馆组织了持续半年的“加拿大绿色建筑成就展”而这种活动正是市场推介方法的应用;而在国内,加拿大通过合作示范项目来直接推销本国的产品和设计理念。
虽然英国人有着保守、严谨、踏实的传统,但在绿色建筑的实践上有超过美国的趋势。与美国人注重市场的推动不同,英国人更加注重理论的实践。他们通过以诺丁汉大学为代表的研究机构和对Bio Regional集团的BedZED为代表的一大批景点的绿色建筑项目的研究,已经在绿色建筑相关技术领域(自然通风技术、光纤照明等)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同时英国人通过教育和国际合作的方式,也对我国绿色建筑相关研究和技术领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中诺丁汉,卡迪夫、谢菲尔德等大学还在同我国继续着合作。
3.2 国外绿色建筑评价系统
绿色建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应用和推广依赖于明确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的建立。因此绿色建筑体系迫切需要现代科学评估方法作为实施运作的技术支撑。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推出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绿色建筑评估系统。
3.2.1英国BREEAM
1990年由英国的“建筑研究中心”(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BRE)提出的《建筑研究中心环境评估法》(British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ology, BREEAM)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综合评估系统,也是国际上第一套应用于市场和管理之中的绿色建筑评价办法。
BREEEAM目的是为绿色建筑实践提供指导,以期减少建筑对全球和地区环境的负面影响。其评价目标主要是英国的办公类建筑。
BREEAM将建筑物对环境的影响分为三类: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对小区环境的影响和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并根据一定的基准分别对建筑物的管理、健康和舒适、能源消费、交通、水消费、原材料、土地使用、当地生态环境和污染9个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的结果给予相应的分数。最后,BREEAM将上述9个方面的得分进行综合,从而得出一个总的评价结果,并根据这个评价结果分别给被评价的建筑物授予一般、好、很好和优秀等不同的评价等级。
3.2.2 GBC建筑环境影响评价系统
关键词:绿色建筑;节能设计;环境保护;自然环境
近年来,“保护生态环境,建造绿色家园”的呼声日益高涨,对“绿色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全球范围内逐渐展开。“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等概念在建筑行业成为了一种时尚,同时也实实在在地成为建筑学科发展的前沿。这些现象充分体现了人类理智和文明的升华。它要求当代人类重归自然的怀抱,返回生物圈中生生不息的有机联系中,建立起一种人类、自然和人工环境相融合的绿色文明。
1绿色建筑的概念
绿色建筑的基本概念主要有两点:①提供给使用者有益健康的建筑环境,并提供高质量的生存活动空间;②尽最大限度回归自然,保护环境减少能耗。在人类建造过程中,这两者是相互矛盾的。人类为了达到舒适的生活及工作环境。就要通过各种手段向大自然索取和消耗自然资源。然而。光有索取而没有回报必然对自然环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人类索取与回报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绿色建筑的核心问题。
绿色建筑实际上是这样的一种实践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天然条件并通过人工手段创造宜憩舒适的环境。同时又要严格控制和减少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占有。确保自然索取与回报之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动态平衡不但要反映在建筑设计和建造时所采用的合适方法及因地制宜的材料上。而且更为体现在它对资源的消耗利用程度和回报自然程度状态上。由此看来。可以这样说:绿色建筑是一种崭新的设计思维和模式在使用中对精神层面的重要性给予更多的关注。全方位的关心使用者的生理以及心理的健康。
2绿色建筑中环保节能的作用
住宅建筑设计中的生态平衡、环境保护与节省能源不是孤立的,也不是矛盾的,而是相互影响和联系的。人类可以自主建造舒适的建筑内部环境,但人工化的舒适通常依赖于照明、空调和通风等高耗能设施,且舒适度的提高又往往以耗能的增加为前提条件,这种发展模式带来了当前环境和能源危机,进而威胁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与安全保障。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耗能占整个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不断上升,每年由于新建和改建建筑,消耗大量能源,带来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水污染严重、土地资源利用率低、建筑耗材高等严重问题。如不注意防止水、土和空气的污染,绿化与水面严重不足、空气污浊、气温升高、能耗剧增。自然环境的日趋恶化,结果是建筑系统内和建筑系统外的物质良性循环与能量的良性转换受到严重破坏,也就是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居住区中的气候设计,不仅仅是一个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减少再生能源消耗的问题,也是一个直接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本世纪人类所面对的巨大挑战。
3环保节能前提下建筑设计的原则
如今,随着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和能源短缺的压力,“节能建筑”“绿色建筑”、成为当前最热的话题,绿色节能建筑的标准应该统一的,节能建筑就应该是环保建筑,充分利用阳光、雨水等可再生能源,最大限度的节电节水,大力发展绿色节能建筑是中国建筑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在节能环保的建筑设计上要遵从以下原则:
首先是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建筑设计的资源利用效率要达到最高的原则,指的是对各种建筑用的资源,包括能源、土地、水、各种建筑材料等,都要高效率地利用,尽可能的节约能源。
其次是对环境影响最小。要达到对环境影响最小,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建筑对土壤、空气和水的污染;二是尽量使用本地建材。这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小的一项措施,因为这样可以减少运输对环境的影响,而且可以支持当地经济的发展:三是重复利用建筑材料。在建筑选材时,要考虑材料的可循环使用,这是鼓励利用建筑材料的回收利用。四是要尽可能利用既有建筑,提高建筑物的寿命。
最后是对生态环境最好。对生态环境最好指的是对人以及其他生物的生存和健康最为有利,通常我们说“以人为本”是正确的,但同时不要忘了其他物种。人也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以人为本”的建筑设计原则,不单只是满足“人”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更应该使其与生态环境保持应有的平衡关系,需考虑到未来的的可持续发展。
4绿色建筑在设计中的体现
绿色建筑的理解与衡量标准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展,但其基本原则不会改变。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
(1) 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节省能源、尽量减少对生物圈的破坏。
(2)对使用者生活工作环境给予更多的考虑。
(3)对于沟通人类与自然环境创造条件。
(4)面向未来发展要有足够的发展弹性空间。
4.1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与尊重
对自然环境的关注是绿色建筑存在的根本是一种环境共生意识的体现,要求建筑师调整自己的心态。不但要有满腔创作激情,而且要有一颗平常的心,正确地认识到建筑作品仅仅是环境中的一份子,以一种谦逊的姿态去处理与环境的关系,给予自然环境以更多的关注。这种关注主要体现在:
(1)对建筑场地的充分考虑,其内容有:建筑物的朝向、方位、布局、对地形地势的利用、场地气候条件的影响以及植被的关注。
(2)对节省能源的考虑:建筑能耗是建筑物对自然界造成的主要间接危害之一。如何尽可能多地降低能耗提高效率成为绿色建筑的一个重要课题。
(3)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在设计中应尽量考虑利用可再生的能源,如太阳能利用、天然冷源(地源热泵)的利用、自然的采光、通风、温湿度的控制等。
(4)尽可能利用当地技术、材料以降低建造成本。
(5)尽可能使用无污染、可再生的环保材料。
4.2 对使用者给予更多的关照
作为人类每曰起居、生活、办公的微观环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建筑环境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的质量。绿色建筑在注重环保的同时还应给使用者以足够的关注,具体来讲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尽可能利用自然的方法创造宜人的温度湿度环境。在尽量减少能耗的同时保证甚至提高其舒适性。
(2)创造良好的声环境氛围。给使用者提供一个安静、和谐、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
(3)良好的照明系统、合理的房间进深、宜人的光环境。
(4)合理的空间布局、宜人的空间环境。
(5)对不同使用者的全方位考虑。包括对残疾人、老年人的关心。
(6)提高安全性,增强防灾能力。
(7)完善的通讯系统,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快捷地与外界沟通。
4.3 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该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入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绿色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在这里建筑提供给人们的是一种崭新的生活,空气来自树林与花园而非风扇与风机盘管,光线来自天空的太阳而非从各种发光顶棚与荧光灯管中洒落,人们耳边萦绕不绝的是鸟儿的啼鸣与泉水的流淌,而不是镇流器与各种马达的轰鸣。人们应该在这样的建筑中生活与工作,更加舒适,更加健康,更加充满活力,对于自然元素的引入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沟通是绿色建筑追求的另一个主要目标。它的原则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点:
(1)尽可能增加自然采光系数,建立建筑物内外高品质的自然采光系统。
(2)创造良好的通风对流环境’建立自然空气循环系统。
(3)建立水循环系统,尽可能将水引入~些容易让人疲劳的环境中。
(4)建立立体的多层次绿化系统’净化小环境,改善小气候。
(5)创造开敞的空间环境。使用者能更加方便地接近自然环境。
4.4 具有足够的弹性空间来满足未来科技的应用与发展
可持续的概念是一种动态的思想。体现在绿色建筑中就是建筑应具有足够的弹性,以适应未来的发展。这就体现在对建筑的结构、设备等灵活性的要求上。
(1) 楼体的可生长性。包括基础的预留量,楼地板对承重的预考虑以及周边环境的生长预留地等。
(2)预留的管道空间。包括给水、排水、强电、弱电、采暖、通风的发展空间。
(3)依据上述绿色建筑在设计中所体现的四条基本原则,同时考虑建筑科学技术发展现状,绿色建筑的切入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方案设计的构思:
①处理好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充分考虑建筑的朝向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给自然环境予。
②为建筑内工作的人员提供健康、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建筑项层设计屋顶花园,其他工作层的共享空间集中设置阳光室并引入植被,建立高品质的绿色工作环境以及立体多层次的绿化系统。
③为了减少对能源的浪费与消耗,而利用一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顶层设置太阳能吸收板,实现太阳能庭院灯及太阳能路灯照明系统,墙面在符合规范及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扩大窗面积,建立良好的建筑内外采光系统。
④最大限度控制水资源的消耗,在建筑内部设置中水设施,对各类废水进行处理,处理之后的中水用于冲厕和绿化灌溉,在建筑外部铺设透水性强的广场砖,同时对雨水进行有组织收集。
⑤利用自然冷源(地球)设置地源热泵,在大片的绿地中打百米管井,建立冷源场地,为建筑夏季提供冷源。
⑥建筑内部设置冰蓄冷系统,用电削峰填谷减少电网负荷和装机容量。
⑦采用高性能的保温材料,以及低辐射的玻璃进行外墙维护。
【关键词】城市园林绿化;建筑;景观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当前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规划无序、布局分散、人工雕琢过多等缺点,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结构简单、脆弱,环境效能低。在城市园林规划和建筑物建设中,应以生态平衡为主导,协调好城市绿地与自然生态系统和城市功能分区之间的关系,着眼于整体城市生态环境,将自然引入城市,达到“园中有城,城中有园”的佳境。
一、城市园林绿化基本概念和内涵
城市园林绿化是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融合自然的生态游憩空间和稳定的绿地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和技术,借鉴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以植物群落为绿化基本单元,科学而艺术地再现地带性群落特征的城市绿地。[1]从城市绿地系统角度,绿地的布局、规模应重视城市景观结构脆弱和薄弱环节的弥补,考虑功能区、人口密度、绿地服务半径、生态环境状况和防灾等需求进行布局,因害设绿,按需建绿和扩绿,并从市民生存空间和自然过程的整体性和连续性出发,重视绿地的镶嵌性和廊道的贯通性,将人工要素和自然要素整合成绿色生态网络;从绿地群落角度,应顺应自然规律,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构建层次多、结构复杂和功能多样的植物群落,提高自我维持、更新和发展能力,增强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实现人工的低度管理和景观资源的可持续维持及发展。
城市绿化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具有以下作用:净化城市空气、水分、土壤,保护人民健康;改善城市环境,创造舒适的小气候;提高城市景色美感和质量;丰富城市居民的文化精神生活。城市绿化功能的优劣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的植物叶片总面积为主要标志,因此增加叶面积,也就是增加了城市绿化的生态作用。乔木的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20倍。灌木叶面积是其正投影面积的5~10倍,而草本则更小些,树木的生态效果是草坪的4倍,而由乔、灌、草复合构成的生态小群落,生态效益最好。[2]许多树种对有毒、有害气体均有较强的吸附作用,而草本植物均很少有吸附有毒、有害气体的作用;在降低辐射、降温、降尘、消毒等方面,乔、灌树种更胜一筹。同等面积的乔木与草坪的生态值相比,吸收二氧化碳量、释放氧气量、蒸腾水汽量、蒸腾吸热量等,分别是草坪的27.2倍、25.5倍、23.3倍、32.2倍。为此,针对在一些地方的城市绿化中“草坪热”的流行,须树立城市绿化的生态意识。绿化、美化、香化、果化,须同步并进,乔、灌、草混种,形成自然的、功能完备的植物群落,既能体现美感又能带来最佳的生态效益和功能,这是城市绿化发展的必然趋势。[3]
二、建筑物在城市园林绿化中的作用
在城市生态系统中,要保证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生态平衡,唯一能够以自然更新方式改造被污染环境的因素,就是园林绿化。城市中的建筑物作为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园林绿化是相辅相成的,它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美化城市环境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城市景观通过各种物象来体现,称之为“要素”。自然物和城市人工建造物都是构成景观的要素。大至自然地形,开阔空间,小至栏栅围墙,小桥坐凳等。在城市景观中,自然物具有自然美,人工建造物具有工艺造型美。如果把单一的要素,如建筑物,与花草、灌木、乔木等,有机地组合起来,就能达到空间环境构图的效果。[4]建筑是城市景观的核心要素,因此,在城市绿化中,要重点考虑与现有建筑和规划建筑的和谐统,强调其与城市绿化的四个属性。一是自然属性。建筑物不仅要具有一定的形体,更要具有一定的色彩,特别是要与城市园林整体产生一定的质感。二是社会属性。建筑不仅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还要附有一定的人文内涵,要能引发人们的情感,联想和心理反应。三是功能属性。必须满足人类的各种生理要求(健康、舒适、方便、休闲),良好的环境设计一定有助于这方面的改善。四是持续属性。建筑不但能为现代人们服务,更能为子孙后代长远持续地服务,并延绵不断。
三、绿色建筑――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方向
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重视节能和绿色建筑研究。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生命周期内,包括由建材生产到建筑物规划设计、施工、使用、管理及拆除等系列过程,消耗最少地球资源,使用最少能源及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作为世界上最强调环境保护的国家,德国的城市园林规划是以生态学原理作为依据,模拟再现天然林景观,使以人工环境为主的城市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为了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德国城市周围共设立了65个大型天然公园和1300个小型自然生态保护区。
波恩,是典型的花园城市。其实世界上花园城市很多,但波恩在众多花园城市中却不多见,尤其像充满田园风光的城市更是少见。在波恩看不到几个高耸入云的摩天大厦,也看不到喧闹异常的街道,能够看到的是被绿色笼罩的景色。波恩城市建设的特点,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修建楼台亭榭上,而是大面积播种绿色,以绿取胜,以绿为荣。即大力植树、栽花种草。波恩共有居民约30万人,而遍布全市大小公园就多达1200个,占地面积490公顷,周围森林面积达4000公顷,森林和公园总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3。其中,法兰克福市绿地占城市总面积的70%,人均占有公园绿地40平方米。为了增加城市自然景观面积,改换城市景观状况,采取了“指状发展”的模式,使城市绿地、森林公园楔形插入市中心。一切污染工业都迁出市区,将原厂址由国家或企业收买作为园林绿化设施用地。城市中公园、植物园、林荫道和街心公园,各种类型的园林绿地星罗棋布。法兰克福之所以获得良好的自然环境,一方面是政府和企业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合理地规划布局和市民的支持以及法规保障。他们的作法是先把城市园林规划公布出来,征求市民意见,再经过议会通过,并制定相应的园林法规,以保证城市按园林规划进行建设和管理。
四、德国对我国城市绿化建设的启示
一要统一认识,顶层设计。改善城市生态,实现园林绿化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牵动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为使这项工程在实施中做好协调、达到高效运作,关键在政府统筹计划,林业与城建部门明确分工、各司其责。政府对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投入应该纳入社会发展计划,作为保障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二要注重规划,搞好设计。城市的总体规划是一个城市发展的命脉,必须遵循自然规律。要从国土整治、生态平衡、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入手,以人为本,根据城市所处环境条件、地形地貌特征、自然景观状况、城市人文特点、历史演变及发展方向等因素划分各类绿地,并在此基础上,并结合建筑物特征确定近期和远期绿化目标、编制方案,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在实施时逐项规划设计。[5]三是因地制宜,垂直绿化。对于建筑密度大,人口相对集中的城市来说,发展垂直绿化无疑是一个增加城市绿量,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在城市建筑物的屋顶、阳台和立体墙面,使用花卉、草坪、攀缘植物等形式进行绿化。[6]垂直绿化不仅可以增加建筑的艺术效果,使环境更加整洁美观、生动活泼,而且具有占地少、见效快、绿视率高的优点。
总之,城市园林绿化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认识和确定建筑物和绿色环境的双向互动关系,使园林、建筑物、人三者之间相互依存、融为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王浙浦,《生态园林二十一世纪城市园林的理论基础》[j].《中国园林》.1999
[2] 黄晓雷,《初谈生态园林》[j].《生态科学》,.1999
[3] 张庆费,《城市生态绿化的概念和建设原则初探》[j].《中国园林》.2001
[4] 严玲璋,《可持续发展与城市绿化》[j].《中国园林》.2003, [5] 刘洪良,李振学,《关于建设生态园林城的探讨》[j].《黑龙江林业》.2003
关键词:医院建筑设计;绿色医院;绿色设计
绿色医院指在建筑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包括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等。一方面医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医院的建设和运营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和污染,使院区环境有益于病人及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绿色医院的节能效果,便捷高效的医疗流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融洽关系都会给医院的长期运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还是建筑师都应把绿色医院作为建设的目标,而不是可有可无。
如何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医疗建筑的特点相结合,设计出真正的绿色医院,是建筑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某医院所在地区属冬冷夏热地区,这种地区建筑既要满足夏季隔热,也 要兼顾冬季保温。该地区医院建筑绿色化的建筑设计,是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前提下, 由特定场所的生态环境、技术和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文化传统等综合因素来决定的,针对地区的气候特点, 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医院建筑绿色化的建筑设计:
1、自然采光和通风
在医院建筑的场地规划中,建筑功能布局、建筑空问组合、方位、体型、间距和通风,均影响建筑节能和使用者舒适感,利用合理的建筑布局,有助于形成优化微气候的良好界面。医院建筑尤其是病房楼以南北向为主,以南偏东50~150为最佳朝向,南偏东50~南偏西50为适宜,不宜朝西。
图1住院部人流、物流流程图
在夏热冬冷地区,利用自然通风,调节室内热环境是非常重要的。设计者选择合理的开口位置和面积,有利于夏季扩大室内气流的流通;冬季则要控制气流强度,防止过度的热交换。利用自然通风来满足医院环境的需求,不但可以节省大量的空调耗能,还能造就一种更健康的工作环境。自然通风对调节和稳定室内温湿度以及增加人体舒适度都及其重要。
自然采光的合理运用。窗户的选择,窗户的朝向,窗户的倾斜度,周围建筑物的阳光反射情况,窗户面积,平面进深都影响自然光照水平。玻璃的选择也应该根据其具体的地理环境和日照条件来确定。窗户的高度最好能使室内使用者看见更大面积的天空。
2、自然环境的引入
医院是救死扶伤的神圣之地,生命是医院最动听的乐章。如设计中医院将有许多大小、形状各异的空间,室内外空问相互融合,再配以丰富的光彩变化,并利用病房区的联廊外侧处理成空中花园,病人可以直接接触自然的环境,可以在外活动或同探视的亲友交谈,将阳光、植物、自然、生态的概念引入病区,可以使置身其中的人们处处感到一种生机。
绿化具有良好的屏蔽危害、微气候调节、修身养性、协调环境空问关系等作用,因此绿化在场地生态设计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地区的气候特征,西向主要要求遮阳,树形宜选择“广卵”型,并成排密植;北向与西向基本相同,常绿树种成片以抵挡冬季的寒风;南向要求既遮阳又通风,树形宜选择“伞”型和“广卵”型,要求种植疏透,不要太靠近房屋种植,以免影响室内采光,南向树种以落叶乔木为佳,夏季浓密的树叶可以遮挡阳光,到了冬季树叶掉落,可以最大限度吸纳太阳光;懂向基本上与南向相同,可略密。利用棚架、平台和攀缘植物等多样化的绿化和立体化的绿化,进一步改善微气候和美化生活空间。
3、建筑布局适度集中化
新时期随着我国功能部门的分化和医院规模的扩大,为了节省人力、物力、能源的消耗,医院布局相应地缩短了流线,出现了整合集中化的趋向,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大型网络式医院的出现以及许多高层医院的不断产生。医院建筑的集中式布局按流线组织大致可以划分为水平集中式和垂直集中式两种,具体又可以有多种形态,医院建筑布局集中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方向。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有些建筑由于过于集中布局也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
因此,该地区的医院建筑布局应采取的设计策略是适度集中。除了特殊的功能部们(如:医技部仪器设备对空间有严格的温度、照度限制)宜采取集中成片设置外,一般不宜采用大进深的平面和高层集中式的布局,提倡采用低多层高密度的布局,尽可能的采用自然采光通风来实现高效与节约的眷顾。
4、交通流线通畅便捷化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1)组织便捷的建筑外部交通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
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从几个方法考虑:
a)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人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
b)利用目前建筑设计中主入口往往设在2层的做法,考虑人车分流,人与车流分别利用不同高差的道路,形成立体交叉,立体分流。
c)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
d)充分考虑机动车拥有量的大量增加,结合人车分流,将停车场库放人地下。
2)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
5、病房护理模式择优化
医院护理模式的发展历经了多种基本模式的变迁。医院护理单元的发展现状是,中廊式在目前还比较普遍,在新建与旧有建筑中都占有相当的比例:复廊式护理单元近一个时期以来,在一些大型综合医院建设中不断出现:三角形护理单元,和“T”形护理单元还比较少:组合式护理单元初露端倪。
开放式护士站护理单元模式的平均巡视距离最短,并且护士站到各病室的距离是基本相等,同时开放式护士站护理单元的易监性也最好:而复廊式平均巡视距离一般比中廊式要短,易监护性也要好一些,但如果均设天井则巡视距离的优越性明显降低,甚至不及中廊式。所以医院建筑设计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效率,进而体现高效节约的设计思想,体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6、适宜技术的选择
因医疗需求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气候等具体条件不同,我国医院建筑绿色化的具体条件不同,我国医院建筑绿色化的具体技术措施也各不相同,但总的原则是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技术,避免盲目建设而导致技术的滥用。针对该地区气候特点,我们一般采取的措施有:
1)热缓冲中庭(边庭)
其基本概念是:在冬季,中庭是一个封闭的大暖房,在“温室作用”下,成为办公建筑环境的热缓冲空间,起到了保温节能的作用室。在春秋过渡季节,中庭是一个开敞空间,能促使室内良好的自然通风;在夏季,在中庭南向设置百叶遮阳板能有效地遮蔽直射阳光,使中庭成为一个巨大的凉棚,对办公空间起到热缓冲的作用。中庭顶部还可设有天窗,有利于自然通风。
2)遮阳板系统
夏季通过玻璃的阳光辐射是对室内热物理环境最不利的因素,但如加上窗外遮阳措施,则能明显减少热辐射量三分之一以上。
该地区夏热冬冷的气候特征,要求遮阳设计既要遮挡夏日直射阳光进入室内,以免过热,又不影响冬季必须的日照和阴天室内足够的亮度,若能起到导风入室的作用和兼做防雨构件就更好。
3)太阳能系统
在医院的屋顶飘板上设置太阳能热水系统,能减少传统能源的使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