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

第1篇: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耗材采购管理制度,是对医用耗材采购与安全质量控制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医用耗材管理;耗材采购

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医院为完成医疗、教学、科研等工作,对所需各种医用耗材进行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维护、报废、销毁、不良事件监测等相关工作进行日常管理、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等各项组织管理工作[1]。在医用耗材的使用全过程医院必须严格管理,杜绝和避免因管理漏洞而出现的安全问题。如何把采购、验收、使用过程中的风险降至最低程度,消除各种不安全隐患是管理部门必须认真面对的。

1 规范采购程序,提高采购的透明度

我院采购的耗材基本是参加公开招投标所中标的产品,对“三证”不全,资质不够,信誉差的厂商一票否决,严把准入关,这样既规范了进货渠道又杜绝了供货商的随意报价,并可进行同类产品的价格质量比较,使采购到耗材价格低、质量优。且监管部门的监督更直观,使采购全程透明、公开。

2 严格审核制度,有效控制医疗成本

完善的制度是做好医用耗材管理的有效手段。为规范管理,我院制度严格的出入库管理制度,既设定使用科室主任或护士长的权限请领制度,避免了耗材的浪费与流失,从而大大控制了科室成本。对于新增耗材的采购均采用严格的审核批准制度,即使用科室提出效益分析,器材科进行资质论证,医务处主任、分管院长再次审核的方法,有效杜绝了相关人员等现象。

3 完善档案管理,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医用耗材的质量标准是确保医疗安全的前提,耗材档案的建立对安全使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我院耗材档案包括产品使用申请审批表、产品“三证”,生厂厂家、供货商资质证书、授权书、产品质量验收报告、产品说明书售后服务承诺书及耗材合同、高值及植入性耗材还须有每次使用跟踪记录等,并建立“有效期限”管理,以便及时更新[2]。这样可根据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控制,保证临床科室使用安全有效。

4 明确责任,控制安全风险

医用耗材作为直接用于患者身上的特殊商品,若出现了安全问题,轻者影响病人康复,重者危及生命,出现医患纠纷,使医患双方均受到损害。我院根据从采购到使用结束的每次个环节的制控点进行分类,明确责任,从源头上控制安全隐患的发生。除操作使用不当造成的责任外,由于生厂厂家和产品的质量问题,都属于采购部门与仓库管理的责任。这样既可提高每个环节操作人员的工作责任心,还可减少医患纠纷,减少对医院造成损失。

规范医用耗材采购行为,确保医用耗材质量安全,努力降低医用耗材价格,减轻患者费用负担,从源头上遏制医药购销领域中不正之风的重要措施。因此建立健全完善的耗材采购管理制度,系统、规范、科学地管理医用耗材采购,对于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第2篇: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建设;射频识别技术;数据分析;成本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改政策的相继出台,医保支付范围进一步收紧,表现为医保基金成本控制的风险转移。在此背景下,医院在收入为定数的前提下,为追求利益最大化,降低诊疗成本,须促进医用耗材管理向规范化、合理化发展,以化解医院中治疗需求与医疗资源投入的矛盾[1]。医用高值耗材品种繁多,风险管控要求较严,且在手术治疗中,高值耗材的支出在总治疗费用中占比较高,因此,加强医院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势在必行[2]。

1医院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系统信息流转不及时

医用高值耗材须于耗材管理部门指定地点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临床科室使用。当与医院业务相关的资质证明(供应商提供)如产品及注册证信息、厂商授权等证件到期需更换时,系统信息不能及时流转,造成高值耗材的实物信息与系统信息不一致,验收人员需联系采购人员核实情况后才能准许合格验收,造成耗材管理效率低下,临床科室满意度降低。

1.2管理流程不完善

医用高值耗材大部分是专科耗材,在器材科验收后由临床科室人员自行管理。因临床科室耗材管理人员业务繁忙、耗材管理经验不足等,科室耗材管理中易出现短缺和积压现象。当耗材短缺时,往往需通知供应商临时备货,采用先使用后验收等不遵循高值耗材管理流程的方式;当耗材积压时,往往会造成耗材过期未用等情形,这增加了高值耗材的使用风险和科室成本。1.3存在溢库的现象医用耗材溢库是指计费的医用耗材(患者使用)数量超过该医用耗材的出库数量[3]。医院高值耗材在财务上实现“零库存”是通过先使用再于每月固定时间进行结算的方式实现的,这种跨时间区域的“以用带领”结算模式,不能及时弥补由于产品降价、信息不能实时更新等一系列原因造成的科室收支不平,科室溢库现象频繁发生。

1.4供应商对账存在“盲区”

高值耗材管理在财务上实现的“零库存”实质是将科室库存转移给了供应商[4]。由于高值耗材在临床科室备货的独特性和供应商业务员轮换频繁,在进行产品盘库时需临床医务人员的配合,这不仅占用了临床医务人员的工作时间,而且导致对账效率不高。

2医院医用高值耗材的精细化管理建设

2.1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系统建设

我院的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商云系统和同济医院云HIS平台材料工作站。医商云系统基于B/S架构、私有云部署,为供应商搭建一个外网信息协作平台,围绕供应商资质上传、产品信息更新、采购业务流程协作、质量管理等业务展开,有利于实现供应商相关服务信息线上数据实时流转,打破供应商与医院耗材管理部门和使用科室之间的信息孤岛,提高耗材管理效率。同济医院云HIS平台材料工作站是全面升级的医用耗材管理新系统,利用医用耗材原厂包装上的主次条码和产品信息生成二维码标签对医用耗材进行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横向对接供应商系统、消毒供应室系统、手术室系统等,消除信息差,实现医用耗材使用即计费及耗材入院至结账的全流程监管[5]。

2.2基于射频识别技术的二级库房管理建设

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6]。基于射频技术建设的器材科二级库房硬件设施主要包括通道门、扫描台、手持机、电脑数据处理系统。通道门、扫描台、手持机是射频识别技术的阅读器,负责电子标签与系统数据库之间的双向通信,电脑数据处理系统将阅读器读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医用耗材管理人员通过指纹/刷卡方式进入库房后,只需将已粘贴识别标签的医用耗材通过阅读器(扫描台/手持机),系统则会自动生成医用耗材出库单,通道门内置的“核验终端管理系统”可对移出医用耗材进行复核,降低耗材入出库出错率。耗材管理系统会自动甄选库房内的耗材信息,对3个月内的近效期耗材设置预警提醒,这不仅能够避免人为因素造成的耗材成本增加,而且可保证耗材使用的安全性。根据耗材的消耗速度和供应速度,耗材管理系统会自动生成采购计划,确保库房内耗材的库存量保持在一定范围,有利于降低科室成本,提高医用耗材的流动性。

2.3结账系统信息化管理建设

于每月固定日期根据科室计费汇总情况进行结算,中心库房采购人员在医院云HIS平台上打印入库汇总单,并将结算信息及库存清单推送至医商云,通知供应商开具发票并核对库存。供应商线上填写发票信息并提交至系统后,即可将打印出的入库汇总单交由科室相关人员签字,签字后和发票一起交由中心库房采购人员进行核对。供应商可在线实时查询结算过程,避免出现结账失败、发票丢失等问题。

3基于医用高值耗材分类的管理流程建设

根据使用特性不同,医用高值耗材大致可分为3类:(1)手术室医用耗材,此类耗材入库后存放在器材科二级库房;(2)手术跟台耗材,此类耗材由供应商自主备货,器材科验收后入科室虚拟库房;(3)科室备货耗材,此类耗材是科室专用耗材,器材科验收后入库科室二级库。

3.1手术室耗材管理流程

(1)由器材科医用耗材管理员与手术室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商议耗材库存量的上下限值,当手术室医用耗材库存量降低至设置范围以下时,同济医院云HIS平台材料工作站会立即申报领物计划,手术室耗材管理人员每日固定时间将手术室需要补充的领物清单推送至器材科二级库房管理人员。(2)二级库房管理人员将请领计划中的医用耗材从货柜中取出通过扫描台,数据处理系统自动生成出库单。(3)手术室收到配送的医用耗材后在系统上点击确认,医用耗材入库手术室库房,巡回护士手持终端扫描耗材上的二维码实时计费。(4)当器材科二级库中医用耗材库存量降低至下限值时,系统平台会自动生成采购计划,库房管理人员审核后推送至供应商系统通知供应商送货。(5)供应商在PC端或微信端收到采购计划后按照器材科要求将产品对应的信息录入系统后生成耗材入库单,并在耗材上粘贴对应标签,将粘贴标签的耗材和入库单送往库房指定地点验收;若供应商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送货,则需在医商云平台填写理由,二级库根据系统反馈信息及时与手术室沟通。(6)器材科验收人员仔细核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期、数量、注册证、产品序列号等产品信息,全部信息一致方可通过验收。(7)手机微信端扫描送货单上二维码进行医用耗材批量入库,入库的耗材分类放置在货柜上;若验收不合格,则立即拒收退还供应商。

3.2手术跟台耗材管理流程

(1)供应商自主选择医用耗材日常进行手术备货,将产品信息录入医商云系统平台后打印跟台备货单到二级库房指定地点进行验收。(2)器材科验收人员仔细核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期、数量、注册证、产品序列号等,全部信息一致方可通过验收;验收合格后管理人员扫描备货单上二维码,耗材完成预入库。(3)主刀医师在医院云HIS平台上申报手术订单,经二级库房管理员审核后将手术订单推送至医商云平台通知供应商,供应商根据手术订单打印耗材(已验收)送货单,对于需要消毒灭菌的产品,应将其连同送货单一起送至消毒供应室,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通过PC端或手机微信端扫描二维码,完成灭菌消毒后可将耗材送到手术室。(4)耗材使用后,手术间巡回护士扫描送货单上二维码勾选已使用的医用耗材,主刀医师和科室记账护士在系统平台上确认后,此次跟台流程结束。

3.3科室备货耗材管理流程

(1)器材科医用耗材管理员与使用科室医用耗材管理人员商议医用耗材库存量的上下限值,当使用科室医用耗材库存量降低到设置范围以下时,同济医院云HIS平台材料工作站立即生成采购计划并发送至器材科二级库房审核,审核完成后系统推送订单至医商云通知各供应商送货。(2)供应商在微信端收到采购计划后按照器材科要求将产品对应的信息录入系统后生成二维码验收单并在耗材上粘贴对应标签,将粘贴标签的耗材和验收单送往库房指定地点验收。若供应商因特殊情况未能及时送货,则需在医商云平台填写理由,临床使用科室根据系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安排。(3)器材科验收人员仔细核对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失效期、数量、注册证、产品序列号等产品信息,全部信息一致方可通过验收,验收不合格立即拒收退还供应商。(4)验收合格后即可将耗材送到使用科室,使用科室相关人员扫描送货单二维码后,耗材入库科室库房。使用科室手持终端扫描产品上的二维码标签进行科室计费。

4基于数据分析的高值耗材监管

4.1耗材使用预警

为避免临床医务人员过度使用医用高值耗材,我院根据2017年1—12月手术室部分辅助耗材(止血类、防粘连类、敷料类,共计50种)的使用费用进行了数据统计,将所有止血类、防粘连类、敷料类耗材的月度用量限制在一定范围。从耗材领用源头对其成本进行事前控制,当某种高值耗材用量超出预设值时系统将停止耗材的出库,主刀医师若急需使用此限量耗材,则可在系统上填写申领并提交至科室主任或相关领导,获准批后二级库房管理员才可发放高值耗材。每月、每季度、每年均对所有耗材使用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对于使用量激增的耗材,采取PDCA管理方式进行调控,对月均使用收费金额排名靠前的耗材进行科室使用费用监控[7]。

4.2供应商评价系统

供应商的评价机制是耗材供应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8]。为保障临床需求、提高临床满意度,构筑以证据为基础、定性定量分析供应商的评价标准,打造供应商遴选评价和供应链服务评价双向制约的评价体系[9]。从供应商信用综合评定和供货能力两方面建立供应商评价机制,制定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自身条件、服务、产品和其他,每个维度上又可进行细分,给出相应的评价方法[10]。

4.3不良事件预警上传

针对临床科室医用耗材的不良事件,医务人员可及时上传至医院云HIS平台工作站,由器材科相关人员组织上报并公示。根据发生不良事件的高值耗材,自主采集数据并与在用目录、院内库存、历史使用记录进行比对,将该批次的医用耗材及时从临床科室召回,在云HIS材料工作站公告中给出不良事件风险预警。系统主动通知供应商协助处理,确保医院使用耗材的质量安全。

4.4高值耗材报表管理

高值耗材报表主要分为两部分:(1)围绕耗材一物一码全流程监管的使用记录,可明确检索贴有唯一二维码标识的该耗材在具体时间流转至哪一环节;(2)针对耗材使用记录的分析报表,包括科室耗材用量和限量耗材用量月度环比、同期对比等,主要目的是管控科室对高值耗材的使用量。

5小结

第3篇: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院改革背景;医用耗材管理;困难与对策

[DOI]10.13939/ki.zgsc.2017.15.201

医用耗材管理,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基础与条件,同时也是医院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传统的管理模式与时代逐步脱轨,医用耗材管理的功能效应也无法得到最佳发挥,管理成效低下。鉴于此,医院改革背景下,医院应立足医用耗材管理实际,分析其所存在的困难,进行管理的革新,使其焕发生机,以夯实医院经营发展基础保障,确保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得以稳定、向前发展。

1 医院改革背景下医用耗材管理的困难

当前,我国正处于转型发展期,这同时也加快了医院体制的改革与完善,在此背景下,医院涌现出了一系列问题,其中医用耗材管理问题更是在众多问题中“脱颖而出”,成为了阻碍医院发展建设的重要因素。结合当前医院实际来看,存在如下几方面的管理困难:

1.1 管理体系不健全

医用耗材的管理包括耗材采购、质量验收以及相应的入库、出库等环节。但是由于我国医院的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一套成熟的管理体系,各子部门之间相互分割,使得质量部门成为独立的“孤岛”。在医用耗材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难以实现合理监督与调控,从而导致在实际招标采购时,无法将各种耗材种类进行合理分类,最后在出库管理工作中出现混乱现象。

1.2 欠缺系统的管理规划

医用耗材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化的工程管理项目,其不仅涉及各项与医疗质量管理相关的问题,还贯穿于医院的医疗发展建设全程。就当前的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实际来看,许多医院在开展管理工作的实践过程中,缺乏时代认识,全局性意识不足,缺乏整体性管理规划。这使得医用耗材管理工作无法全面发挥,管理工作处于被动,滞后发展状态,明显不利于医院医疗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2 医疗改革背景下医用耗材管理创新对策

伴随着医疗体制架构的完善与调整,医院医用耗材管理开始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为满足医疗市场l展需要,有关部门和人员必须要对医用耗材管理进行一次全面深刻的认识,结合时展趋势,大胆创新。

2.1 深化认识,构筑现代化管理模式

思想是行为产生的推动力,而行为的产生则是实施管理活动的奠基石。医院改革背景下,要想切实提升医用耗材管理效能,就必须要根据最新的医药分开政策的要求,在思想层面上突破局限,开放传统思想,接受周围的新鲜事物,转变思维,把新时代的想法、理念融入管理活动中。结合我国医院的发展实际来看,医院应用一种开放性的思维去接收周围的新鲜事物,把现代化的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引入到实际的工作中,并付诸实践。

以库存管理为例进行分析,医院可以借助现有传媒,利用相关的经营单位作为储存单位,实行“零库存”管理。这种“零库存”管理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本单元的物资储存,提高资金效益。当然,为了更好地落实管理活动,单位还要根据国家所颁发的医疗政策、医疗方案,并以此为标准,验收所购置的医用耗材,不合格的耗材实行退货处理,验收及格才能够进入库存。而对于一些必须存在的医用耗材,单位应做好规划工作,提前订货,一旦出现库存接近零时,马上联系有关部门进货;而对于一些不需要库存的医用耗材则可以直接配送到科室。显而易见,这种“零库存”的库存管理模式,有效缩短了库房的存储时间,减少了积压资金,充分发挥了医用耗材的效益,做到一份资金产生二份、三份或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加大建设,实行管理行为信息化

医疗耗材种类众多,而不同的种类也有着不同的价格,所以在实施管理活动中,应加强管理的科学化、合理化,才能够进一步实现医疗耗材的有效管理。因此,首先,信息化发展形势下,有关职能人员应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技术的作用,利用信息化技术将与医疗耗材相关的信息进行高效采集、存储和传递。其次,负责物资管理的职能人员,不仅要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更要付诸实践,把各类的医疗耗材资料予以分类、整合,为医生获取和查阅相关医疗耗材时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从整体上提高管理工作水平和效能。

除此以外,医院领导层,要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针对医院的发展建设,建立一个计算机管理系统,通过对相关信息的处理,促使医院尽快实现管理信息化。为了更好地实施信息化管理行为,计算机管理系统还应分为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两部分。①静态管理主要是针对医用耗材的供货公司人员情况、报表、证件等进行分析、统计。②动态管理则是一种动态变化的管理方法,它主要是根据医院近三年的耗材增长率,医院前3个月住院(门诊)人数增长率等数据进行建模分析所得出的管理手段。这一种动态使得计算机管理方法对各科室医用耗材的用量进行全方位动态监控,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2.3 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工作建设

医院改革背景下,在开展医用耗材管理工作时,应秉承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做到有章可循,有理有据有节。管理制度的创新,就是要对当前所存在的落后、与时代脱轨、不适应医疗市场发展的制度条例进行清理,然后再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制定可操作的管理制度。当然,制度的制定要结合耗材采购、分类存放、药品耗材录入等进行。除此以外,医院还要建立起完善的医用耗材验收制度,确保所采购的耗材数量和质量都能达到实际的需要,确保产品的质量达标,且具有相应的资质证书。尤其是对于一些需要新购买的医用耗材,必须要由科室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由分管医疗的领导等审核该申请的可行性、合法性和必要性,经有关部门和领导批准后,再由器材科对供应商的资质、产品的“三证”等进行严格审查,合格后经价格谈判方可执行。

2.4 启用医用耗材阳光采购模式

阳光采购,是医药分开政策中针对医用耗材管理提出的一项方案,它是药品采购的一种新机制,是在原药品集中采购工作基础上进行的。从实质意义上来看,“阳光采购”通过公开透明、动态调整的措施,加强了医院综合监管,实现了采购行为阳光透明,交易过程公平规范。当然,管理人员在医药耗材购买回来后,要进行及时的分类存放,各个部门所需的特殊医用耗材要单独存放;而类似于高科技的医用耗材则要谨慎存放,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3 结 论

综上所述,医院耗材管理工作的创新在医院现代化建设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医院改革背景下,面对着不断涌现的新问题,有关部门和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正视其存在的困难,基于科学合理的原则,采用新的理念和方法管理各项活动,从而提高管理质量,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斌.医院耗材管理浅探[J].中国医药科学,2011(9).

第4篇: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高值耗材 二级库管理 医院

医用高值耗材是对比普通低值耗材而言,通常情况下则是作用在人体中,同时要符合相关要求,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以及较高而定价值,近几年来,伴随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高值耗材逐渐应用到医疗中。因为高值耗材具有较为昂贵的价格,同时还直接作用在患者之上,因此其管理水平的好坏会对医院的运营造成一定的影响,同时还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一定的威胁。

一、二级管理模式

二级库管理模式将库房划分为一级库与二级库。一级库房主要负责的是对采购全院的高值耗材、进行入库、报损、退货以及维护等相关工作。二级库则主要负责高值耗材的入库和管理,同时还要完成临床各个科室对高值耗材的发放工作等。整个流程大致分为:厂商送货送至一级库,通过库管工作人员为其办理相关手续;如果二级库没有充分的库存时,应由一级库到二级库;耗材在使用的过程中,应由医护人员为患者领取,当耗材出库时需要对患者进行计费。耗材从二级库出库且使用时应向财务部门进行上报,通过财务部门和厂商进行结账。

(一)效期以及批号管理

在二级库管模式的基础上,高值耗材在库房中均可以找到专业的库管人员进行监督管理,耗材从二级库出库之后应及时为患者应用,以此来减少高值耗材出现过期等问题,从而保证高值耗材的批号以及有效期,降低了医疗事件的发生率。

(二)联动收费,防止漏费

高值耗材的发放和患者的治疗费用存在直接联系,耗材从二级库库房出库之后,实行自动联动收费,并不需要采用人工进行费用录入工作,以免因为相关原因而发生漏收费现象。

(三)临床科室不参加耗材保存和管理

二级库管理模式,通常由二级库房取代一级库房来进行临床科室耗材管理,促使高值耗材整个过程的监督管理,以免发生擅自挪用的状况产生。

(四)高值耗材信息的完整性,有助于数据分析

在二级库管理模式中,医用耗材从开始采购直至应用过程中的所有信息均采用信息系进行管理,其中包含了物流、财务以及临床相关信息,而整条信息链所呈现出的完整性,可以将其进行综合分析,以此来提升耗材管理的水平,从而对找回等事件进行及时处理。

(五)使用高耗材后,财务进行结账

因为耗材从二级库出库所用时间则是耗材的使用时间,因此财务结账需要以二级库出库时间为准,从而对其进行结账,以此来避免纠纷事件的发生。

(六)对高值耗材实际库存进行监督

将高值耗材在一级库或者二级库中的库存量相加,所得总和为实际库存量。对耗材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以及归纳和统计,通过相应的磨合,创建科学合理的库存上下限,以此来实现可以合理使用资金的目的。

二、二级库管理模式所具有的关键问题

(一)领导支持

高值耗材的管理模式和医院多数科室具有直接的联系,其管理模式受到转变后,会对工作流程以及相关利益形成影响,而仅仅只靠几个科室的力量则很难完成现有的工作。所以,其医院领导的参加和支持会将每个层面所涉及的矛盾进行解决,确保项目可以顺利的进行。

(二)统筹设计

因为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二级库管理模式中的大多数问题细节需要根据实际状况来进行完善,需要在设计内容的基础下,根据相关情况来进行实行,随后将所存在的矛盾进行分散处理,以此来降低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阻力。

(三)组织到位

因为高值耗材管理模式的转变和多数部门存在直接的联系,而多数工作岗位应进行相关的完善,与此同时还应创建相关制度。所以,组织到位,且部门之间协调机制的创建,其工作人员的主要职责才可以清洗的呈现出来,才能够确保工作得以顺利的实施。

(四)创建物价以及耗材管理制度

应创建物价和耗材管理制度以及体系,同时在创建耗材的基础上和物价信息相互结合,经专业人员来对其进行负责,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更新,以此来确保耗材价格的准确性。

(五)创建条码管理

如果医院具有一定条件,可以采用条码,在采购耗材将其入库的过程中使耗材和条码进行绑定,并在耗材进行流转使,通过条码来对其实行控制,这样做可以在有效期和批次存在差异时,提升了安全可靠性,防止错误发生。

综上所述,高值耗材的二级库管理模式和以往模式相比较而言,流程改动较大,同时还加大了人力资源的投资,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提升工作效率,加大了安全性,减少了损失的发生率,大大的加强了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张远凤,张怡,谢丽玫等.医院医用耗材二级库管理系统应用与思考[J].中国卫生经济,2013(11):93-94

[2]张恩科,王凤,李宪军等.医用耗材二级库与流量流向管理[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2,19(2):65-66

[3]陶敏,杨玉芬,田春光等.二级库管理系统在综合医院手术室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0,29(8):1199-1201

第5篇: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1 药品管理

(1)药品管理要遵循“定额管理、安全有效、加速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2)药品应根据医疗业务的需要,实行计划采购、计划供应的办法。(3)药品的购入和领用,必须履行严格的出入库手续,未经办理出入库手续的药品采购不得入帐;仓库管理员应坚持先入库、后领出的原则。(4)药房和药库至少每季度应进行1次有会计人员参与的盘点。对盘盈、盘亏的药品要查明原因,按规定及时进行帐务处理。(5)药品管理按照核定的药品周转金定额组织药品储备,合理划分药库和药房储备金额;严格执行国家《药品管理法》和公费医疗管理的有关制度规定;我院制剂中心的自制药品一律按市物价局批准的批发价办理入库手续。(6)药品定价应严格执行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不得擅自提价销售。(7)药库属于限制进入的重地,与药品无关的人员如非工作需要不得进入;药房领用药品需指定专人办理,送药工应由药剂科统一管理,送药过程应有药房工作人员随行护送。(8)药房工作人员不得选择性地领药,凡药库有药而临床需用的必须备齐;不得为药品供应商统计某种药品的处方销售量。(9)药库没有而临床救治急需的药品,由临床科室提出申请、药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审批、院长批准后限量限批购买,用完即停,其入出库手续按上述规定办理。

2 药品核算

2.1 我院的药品核算遵循 “金额管理、重点统计、实耗实销”的原则:“金额管理”是按购进价加成后以零售价进行金额核算,控制药品在医院流通的全过程。“重点统计”是指药房对各种毒、麻、剧、限及稀缺贵重药品的领退、销售、消耗、结存都必须按数量进行统计。“实耗实销”是指药房必须根据实际处方或医嘱销售、消耗的药品按金额列报支出。

2.2 药品会计应设置“药库药品”、“药房药品”、“药品进销差价”三个总帐科目进行核算,药库药品按政府招标价格购进计价,药房药品按零售价计价,药品管理部门由财务科派驻药品会计,对药品的增减存情况进行核算和监督。药房会计要正确计算每日处方销售额并与收款核对。

2.3 药品会计必须准确地核算药房药品的销售情况,并按月计算药品综合加成率或差价率,核算药品费用并结转支出,同时结转已实现的药品进销差价。

3 物资管理

3.1 卫生材料和其他材料等物资要按照“计划采购、定量定额供应”的办法进行。防止盲目购进,造成积压、浪费。

3.2 消耗性低值易耗品应按定额进行管理,实行科室核算,根据各科室的实际消耗情况,核定消耗定额,按定额领用;申请领用条应有科室护士长或科主任的亲笔签名才可发货,单价超过100元或成批物资价值超过500元的,批领人必须亲自领取或电话通知库房发货,否则,库房有权拒绝发货。

3.3 高值医用耗材采取公开招标确定供货商,由供货商提供实物摆货到临床科室(耗材所有权属于供货商),病人自选品种型号,明码实价;病人选用耗材的电脑识别码连同病人选材同意书归入病历保管。

3.4 临床科室对高值医用耗材的使用每月1次编列成报表,包括病人姓名、住院号、用量等资料,连同供应商的发票一并送设备科仓库办理入、出库手续,设备科采购员按购进程序报批后,送医保物价科核实收费记帐情况,再送财务科审核会计审核入帐。

3.5 我院的总务科、设备科仓库管理员每月5日前将上月的物资进、领、存汇总表交财务科主管会计对帐。

3.6 紧急情况下的需用物资可特殊处理,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分管领导审批、院长批准后实施采购;对于超过政府招标限额的物资,向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采购办申请特例采购。

3.7 库房物资过期失效的,需申请报废,对报废数量较大或金额超过1 000元的,要追究申购人的责任;库房物资缺损的,要查明原因,分清责任,追究责任人。

3.8 库房每季度应自行盘点1次,核对帐实;每年年终应进行1次有财务科主管会计(或审计顾问)参与监督的盘点;盘盈、盘亏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

4 加强业务流程各环节的控制(见图1~4)

5 药品及库存物资付款审批与执行相分离

(1)财务科审核会计严格核对采购发票、验收单、入库单、合同等有关凭证,检查其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及时办理入帐。(2)预付账款和定金的授权批准按支出控制的有关规定办理。(3)财务科债权债务会计负责对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的管理,已到期的应付款项编列付款审批表,经批准后由出纳办理结算与支付。(4)建立退货管理制度,发生采购退货的,及时收回货款。

6 药品及库存物资的监督检查

(1)定期检查存货药品及库存物资收、发、存各环节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2)定期检查药品及库存物资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3)定期检查对不相容岗位的人员轮换的执行情况。(4)检查药品及库存物资安全存量及经济采购量的执行情况。

第6篇: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 医院; 耗材管理; 精细化管理; 效益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18. 044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18- 0075- 02

0 引 言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是建立在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是一种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所占用的资源、降低管理成本和提高管理效益为主要目标的管理方式[1]。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新的医用耗材不断地应用于临床,医用耗材使用的品种和费用也在不断增加。面对这种多样化的扩大,耗材管理也面临着很大挑战。医用耗材作为医院开展医疗活动的基本物资,已广泛地运用于医疗、科研、预防、保健等领域,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3]。目前,医院耗材管理普遍存在着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现象,如何提高医院耗材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当前医院耗材管理关注的焦点,因此,研究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鉴于此,笔者对精细化管理在医院耗材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探讨。

1 医院耗材管理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医院耗材管理已开始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精细化管理思想。如,本院耗材库房管理已经引进了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法,即通过收集大量数据资料,综合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按照计划、执行、检查和纠正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地进行下去。PDCA循环法规范了库房管理,做到了计划采购,保障供应,减少了流动资金的占用和损失,降低了医疗成本,提高了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益;将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应用于医院耗材管理中,优化了管理流程,提高了服务质量,同时也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医用耗材管理的安全性和及时性。然而,精细化管理的运用还停留在起步阶段,耗材管理中很多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的解决。

耗材管理历来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难点问题,在平时的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着品种、规格多,管理困难、管理混乱,资源浪费等问题,其具体体现在:

(1) 思想观念不先进:医院管理中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人情管理”,一些管理制度形同虚设,其主要原因也是由于思想教育的落后,导致观念不够先进。医院管理的主要对象是人,而人的一切行动都受思想支配,只有搞好对人的思想管理,才能通过人实现对其它方面的管理。把握管理的思想性,需要高度重视对人的思想教育。

(2) 管理方法落后:在新时期,医院管理应该与时俱进,管理不是教条,更像是一种艺术和科学。现阶段医院管理方法比较粗放、单一,没有与时俱进的调整,很多医院虽然引进了先进的设备,但管理的方法仍相对比较落后、呆板,脱离了信息化的要求,无法提高管理效益。更有很多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看面子解决问题,扰乱了管理秩序。

(3) 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重形式,浮于表面,不重效果,仅仅满足于任务布置,投入多少钱,不问结果的好坏和成效的大小;工作标准意识不强,满足于“差不多”,缺少细致、彻底的工作作风;岗位职责没有细化,出了问题不知道在哪个环节上;耗材采购一般是缺什么买什么,没有一定的统筹规划[4];对一些往往送货不及时的供应商也没有一定的监控体系和约束力,对耗材的流向和使用情况也没有完善的监控体系。

2 加强医院耗材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虽然近年来医院的管理水平有了明显提升,但一些单位制度落实还不够严格、工作标准不高、重建轻管等问题也比较凸显,医院管理队伍素质较弱的问题仍不容忽视。推行耗材精细化管理,可推动医院管理模式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型,从而进一步规范管理内容,统一管理标准,细化目标责任、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使制度落实到位、责任制管理到位、监督制约到位。

医院耗材由低值易耗品、卫生材料、办公用品等组成[5],品种复杂繁多,但每个部分都影响着医院的经济效益。近年来医院收益未见显著提高,都可以在管理的粗放、缺少对管理对象的定量分析和量化管理上找到原因。这说明,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解决医院管理的现实问题,迫切需要医院耗材实施精细化管理,对管理的具体内容、标准进行调节和控制,因此,加强实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当务之急,又是与时俱进的长期任务,必须作为提高医院管理效益的重要举措紧抓不放。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医院耗材的种类越来越多,品种越来越复杂,对管理的精确性和科学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对医院耗材管理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经济利益和竞争力,积极适应时展和医院信息化建设要求,大力推进精细化管理,是大势所趋、历史的必然。同时,耗材的管理和使用过程中要无完善的机制,则很可能因管理不当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加强实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刻不容缓。

3 做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的建议

3.1 更新管理理念,加强精细化管理意识

观念新,才能事业新。要加强精细化管理科学内涵的学习理解,掌握本质要求、基本内容、实现途径和管理目标。要统一思想,抓好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尤其是对一些管理薄弱的班组,要加大力度,重点培训,从根本上培养管理人员“精”、“细”的思维。要营造精细化管理氛围,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各级一定要采取多种形式和手段,大力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引导动员,使精细化管理深入人心,大力营造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浓厚氛围,充分调动每个成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加强领导,依法施管,提高机关科学指导的能力。许多单位的成功经验证明,只要单位主要领导重视,管理工作的“老大难”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因此,医院耗材管理实行精细化管理必须从加强组织领导入手,确保工作能够有条不紊地开展。

3.2 控制耗材物资采购

对各类库存物资定期进行集中招标采购,严格控制购置物资的品种,严格审核各项物资的进货价格,通过以性价比为中标标准,在同等条件下以低价者中标。规范新进卫生耗材的审批程序,凡科室申购新的卫生材料先由科室申请,详细说明理由、适应症,备齐彩页、使用说明书、三证等资料。先由医疗及管理部门及审计复核、采购部门做市场调查,分析、审核该物资所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同时分析是否病人病情治疗所需,有无因此加重病人负担等情况,最后由院长办公会审议通过才能购入。正确处理好需要与可能的关系,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安排到最需要的地方;要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挖掘内部潜力,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经费物资的使用效益。

3.3 规范耗材管理流程

医院购置物资后,不定时的入库、报销会给设备处和财务处的相关负责人带来一定的工作量,因此应对供应商实行严格地监控和约束,尤其对首次进入医院的供应商,必须按相关准入程序严格审核。要查找重点领域、重点岗位以及关键环节的廉洁风险点,堵住漏洞,严禁在采购过程中发生腐败问题,导致耗材成本增加问题的出现。对送货不及时和影响到工作进程的供应商应实施惩罚措施。对医用耗材的申报、采购、申领建立一套完整的流程和制度,由相关部门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对耗材的流向和使用情况做好登记,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流程和监控体系。

3.4 加强质量信息反馈

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为临床各科室解决后顾之忧,定期(每季度)到各科室走访,对有质量问题的物资进行登记,填写《临床科室物资使用情况反馈表》并及时向采购部门或供货商反映情况,要求尽快解决。每年组织专家对医用耗材进行评估,尤其对高值耗材和常用耗材,从性价比、质量和需求等方面进行评价,以形成一个良好的信息反馈系统,不仅仅起着对当前医用耗材考核审查的作用,更是为下一步耗材的物资采购指引了方向。

3.5 推进科室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实施精细化管理的有效途径。信息现代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益并减少工作量。可为各科室提供计划申请各项物资,推行物资计划、领用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完成各科室在本科室院网内即可直接进行计划、领用及费用查询等相关操作,提高办公效益。然而,现有的系统或平台仍存在一些不足,如功能太少、可操作性低等,需要进一步建设和完善。耗材在医院内的使用比重越来越大,我们必须建立新的管理理念,如果管理理念落后,成本意识淡薄,那么随着耗材使用量不断攀升,必将造成医疗成本快速增加的现象。

3.6 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在精细化管理中,如果说流程是起点,标准是基础,绩效考核才是使管理活动形成闭环。没有绩效考核,流程和标准都可能落空,就不会真正形成贯彻力和执行力。通过立标、验标、定标三步循环,对管理工作建立评价标准,并根据实际工作与预期标准之间的差距大小和开展工作的有效性进行综合评估,使绩效考核更加合理。建立科学的量化考评制度,实施科学的考评。对管理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全面的衡量,对管理的质量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明确在哪些方面实现了管理目标,取得了哪些管理绩效,在哪些方面创新了工作方法,在哪些方面还存在着问题和不足,以及在下一个管理循环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形成管理活动的闭环回路,循环递进,持续改进提高。实施科学的最优化考核,一是要建立和健全科学的量化考评指标体系,注重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估相结合。二是采取科学的考评方法。借鉴现代绩效管理考评等考评方法的有益经验,注重自我考评、上级考评和下级考评相结合,平时考评、阶段考评和综合考评相结合。

因此,医院只有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规范管理流程,建立动态实时的管理体系,增强领导的执行力,精细化管理才能得到落实,出现成效。精细化管理不仅应在医院耗材管理方面,在医院整个后勤、医疗等领域仍需进一步推广,才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

4 结 语

医院耗材实施精细化管理是必然的选择。做好耗材管理工作,降低成本消耗对于一个医院的管理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医院耗材管理工作,才能够降低医院成本消耗,提高医院竞争力,节省医院资金,与此同时,患者的医疗费用也才会因此而得到降低。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好医院耗材精细化管理工作,必须要降低成本消耗,为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 胡益民. 浅谈库存物资精细化管理[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2(24):194,212.

[2] 宋风兵. 加强医用耗材采购规范化管理[J]. 中国医疗设备,2012,(27)7:100-101.

[3] 张建设. 医院信息系统在设备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医疗装备,2012,(25)11: 52-55.

第7篇: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基层医疗卫生系统 内部审计 思考

2010年,财政部、卫生部修订印发了《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制定印发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财务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会计制度》(以下通称“新财务会计制度”)。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推动医疗卫生机构全面加强预算管理,严格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强化预算约束和成本控制;有利于加强政府相关部门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监管。会计核算模式的变化带来了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上的变化,审计环境也相应有了较大改变,审计监督的重点和方式方法也应适应医疗卫生机构经营管理的变化而有所调整。

一、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创新

1.明确了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的公益定位。新医改要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功能向基本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并重转变。明确了其职能是以维护社区居民健康为中心,提供疾病预防等公共卫生服务、一般常见病及多发病的初级诊疗服务、慢性病管理和健康服务。对于医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对危急重症和疑难病症的诊疗、医学教育和科研、指导和培训基层卫生人员等。新财务会计制度顺应新医改的要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会计核算和财政补偿渠道等方面作了较大的改变,提倡实施收支两条线、国库集中支付、财务集中管理等管理新模式。对于医院的财政补助主要是大型设备配置、人员经费补偿以及在专项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的资金投入。

2.提出了强化预算管理的职责。新财务会计制度规定了医院实行“核定收支,定额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方法。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实行“核定任务、核定收支、绩效考核补助,超支不补,结余按规定使用”的预算管理方法。两者均以预算管理为核心,强化了预算约束。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对单位预算编制程序、收支核定、预算执行、预算分析和考核等方面均作了具体规定,并强调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同时政府加强了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力度。

3.重新对收入和支出进行了科学分类。新财务会计制度要求收入按来源、支出按用途划分的原则。来源分类清晰,支出分类明确,并对医院收支管理提出了加强成本核算的要求。增加了成本管理和成本分析控制的内容,进一步明确成本核算的原则、对象及成本归集和分摊方式,并提出将成本控制目标与预算执行情况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对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会计核算,突出了基层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和财政补偿性特点。在会计核算中清晰地反映了各种补偿资金的渠道,强化了收支两条线的核算体系,规范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各项收支核算。

4.完善了资产分类管理体系。以往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缺乏分级归口管理方面的规定,按固定资产原值记账再按照账面价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购基金,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和总资产的虚增,致使医疗卫生机构资产信息不实。新财务会计制度借鉴了《企业会计准则》关于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规定,对资本性支出均衡分期分摊到成本中去,真实地反映单位的资产价值和财务状况。新财务会计制度新增或细化了一些会计科目,如坏账准备、库存物资、固定资产折旧、在建工程、短期投资等,并要求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有利于管理者对“家产”有了更为清晰的了解。

二、实施新财务会计制度需要关注的问题

1.预算的编制、执行与分析。目前大多数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并不重视编制预算,“不编”或“随意编”是常有的事情。主管部门对预算的审批不重视、不严格,“不审”或“走过场审”也是常有的事。为改变目前这种情况,各医疗卫生机构应该设立预算管理委员会,负责单位预算的编制、执行和监督。此项工作应由本单位的负责人负责,财务部门具体组织实施,院办、人事部门、资产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由内部审计部门负责监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各部门之间的分工协作要有效地兼顾到预算的各个方面。预算的编制既要考虑国家和区县有关卫生事业发展与改革的方针政策,又要着眼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要兼顾一些优先发展的项目。

2.内控制度的建立健全与有效执行。内控制度是保证各项经济业务活动的有序进行,堵塞管理漏洞,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准确,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的有力保证。近年来,医疗卫生机构财务管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因财务制度不完善,管理松弛而导致内部控制工作薄弱、账目混乱、财产不实和数据失真,私设小金库、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等现象时有发生。我们在日常审计中发现,医疗卫生机构对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的重要性不以为然,很多单位没有一套真正的医院财务管理制度,一些单位至多仅仅涉及报销和费用审批方面的管理。

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引起各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视,同时有效执行更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重点在于明确财务管理岗位责任制,关键岗位相互制约,重要经济事项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办理该经济事项全过程。加强关键环节内部控制,在关键控制环节、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方法上设置完善的制度规定并有效执行。

3.资产管理实行多层次的岗位责任制。资产管理涉及面广、金额大、情况复杂。很多医疗卫生机构在实际工作中往往重采购轻管理,重投入轻效益,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下,导致在药品及医用耗材采购上出现私下里收受回扣好处,资产损失浪费,甚至转移倒卖单位资产等现象。因此,各医疗卫生机构加强资产管理,单位重要或重大采购项目应多方询价、集体决策、报批报备;应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加强对资产采购、使用、报废等环节控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对固定资产报废、调出,应组织有关技术鉴定,报相关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后才能处置;应建立区域性物资采购平台,营造统一、竞争、有序的物资采购环境。建立规范的采购机制可以规范采购行为,降低采购成本,保障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有效节约资金,防止贪污受贿。

4.成本核算管理应成为医疗机构的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以往基层卫生医疗机构缺乏成本核算的意识,少计成本、漏计成本或直接冲减成本,成本核算较为混乱。新财务会计制度提出要加强成本管理,明确了成本核算的原则和成本分摊方法,目的是为了加强成本核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医疗卫生机构应成立成本管理小组。制定成本管理工作制度及控制流程,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确定成本考核指标,并监督成本目标的实现情况。二是,细化成本核算,以科室、诊次和床日为核算对象,对于重要项目及费用应单独核算,单独反映,力争将可控成本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三是,实施全成本核算,完整反映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全成本情况。财务部门应定期编制成本分析报告,及时分析实际成本变动情况,做好成本分析与预测。四是,加强财务审批控制,控制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要建立严格的资金授权审批制度,加强支出申请、审批、支付等环节控制管理,严格费用开支范围及费用开支项目,防止资金浪费。

三、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监督的重点

1.监督与评价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主要对预算编制及执行情况、预算支出编制及执行情况、会计报表反映三方面进行审查。对预算编制是否遵循了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是否存在未经法定程序随意调整的现象。审查单位的收入是否全部纳入预算,是否存在扩大收费范围,提高收费标准的现象。审查支出预算是否贯彻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有无扩大支出项目和支出范围的现象。对会计报表内容填列是否完整、准确;数据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与账户相关数据是否一致,是否真实、客观地反映医疗卫生机构的收支情况。

2.重点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进行审计。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关键环节是:是否建立议事决策机制;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设置、人员配置是否合理;相互监督、稽核制度是否设置到位;收入与支出、资产管理的制度及其业务流程设置是否完整、到位;审核、审批授权是否恰当;基建项目立项、招投标、竣工决算是否符合规定;是否建立了内部监督机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进行评价等等。

内审机构应根据上述关键控制岗位的制度,审查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对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反映医疗卫生机构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督促单位进行改进,促进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3.加强对资产管理的审计,特别是对大型设备购置和使用效益以及医用耗材方面的审计。固定资产审计主要是从岗位责任制的设定及人员配置、资产的取得、日常管理、保养和维护以及资产的处置等几个方面进行审查。一方面要审查是否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制度包括预算、供应商选择、采购、招投标、验收入库、付款等业务,是否明确不相容职责分离。对于大型设备和医用耗材的管理是否执行请购与审批职责分离,询价与确定供应商分离,授权审批程序建立与审批、验收入库与领用、存储与保管的限制等。另一方面审查是否建立健全资产日常管理制度和定期清查制度,审查固定资产的账卡物三者是否一致,对固定资产的购入、保养维护、处置环节是否设置规范的流程和制度,大型设备及大额耗材是否定期盘点。资产的处置与报废是否按照国家和市区的有关规定执行,审批程序是否规范。此外,应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对单位固定资产实行全面审计,资产审查率要达到100%,以便真实反映单位的资产实际存在情况。

4.对财政补偿机制建立后政府投入资金的重点审计。随着政府对各医疗卫生机构的投入越来越大,财政补助资金在其经济运行中所占比重也越来越大;相应的这部分资金的使用将成为财政、审计监督的主要内容。对财政资金的拨付程序管理、资金使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都应予以更多关注。因此,内审机构对资金审查的重点要逐步转移到财政资金的使用情况上来,并对其使用情况予以监督和评价。

5.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增强审计监督的力度。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实施时间不长,各医疗卫生机构的财务管理都处在探索阶段。内审机构为适应新财务会计制度的变化,应及时调整审计监督方向,加强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提高审计质量,为新财务会计制度的顺利进行提供咨询和监督。此外,医疗卫生机构内部审计可以借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11年制定印发的《医院财务报表审计指引》,用于指导实务工作。

(作者为会计师、审计师)

参考文献

第8篇: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医用材料;仓库管理;财务管理;重要的地位

一、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背景以及内涵分析

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是目前医院领域中一个全新的话题,在这种特殊的管理领域、特殊的管理物资来讲,人们一直在对其进行积极的摸索和探索,且他们都为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的创新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医疗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的低位也在不断的上升,它是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成功的重要保障。

目前,多数专家、学者对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方法、模式等都着不同的见解和认识,但是在这些千差万别的见解中总是会存在一些比较集中的共同点----最大可能的采用有限的措施对医用材料进行科学的管理。从医院角度来说,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是指上就是医院材料信息化和系统化、自动化的融合,而财务管理在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中的应用也是建立在这种基础上的,就是以最大速度、最快效率将医院医用材料转化为患者生命价值,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 。

二、财务管理融于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的重要性

1.医院医用材料的应用成本

医院医用材料的应用成本也是一个综合性的因素,从大的方面来说,它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人员费用、损耗费用、医院医用材料的消耗费用以及公务费用。

人员费用主要包扩仓库管理人员的工资、奖金以及其他福利费用等。损耗费用则是指医用材料本身的价格、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等费用;医用材料消耗费用是指实际消耗的医用材料以及相应购买所需的费用;最后公务费则包括办公费、差邮费等。

2.关键医院医用材料采取单向管理

对于一些省级及市级大型医院,常见的核算方式为全成本核算。简单的说就是将重要医用材料所涉及的所有成本及收入都纳入到核算中。与此同时,医院还可以将性质和功能相似或相仿的部门综合起来考虑,这样能够使医院简便、快捷的进行管理,还能够对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和调整,避免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 。此外,在财务管理的基础上,医院还可以根据医用材料的特点建立跟踪考核制度,对个项目指标严格控制和把握,从而提高医院 医用材料的使用率和经济效益。

三、财务管理融于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财务管理冗余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实务繁忙

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从管理学的角度来看本身比较容易,只需要对一些药物等做一些必要的入库记录、出库记录以及材料使用过程中的一些损耗即可,但是考虑到医用材料种类及品种较多,涉及到不同厂家、科室和部门。再加上药物本身种类和规格上区别较多,从而使得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及其财务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操作过程中比较杂乱,对于一些问题考虑不周到将会出现纰漏或重大事故。

2.会计人员匮乏,缺乏专业知识

随着我国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医疗技术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现行医院的资产中,医院医用材料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在这种情况下,医院则必须对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进行严格、科学的管理。但是,一些医院在用人或招聘时过于亲戚化,没有招聘一些专业会计专业的人员,虽然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看似不简单,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涉及领域较多。此外,一些医院会计都是老一辈人,他们虽然有着丰富的会计经验,但是他们对计算机了解甚少,且医院医用材料管理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四、财务管理融于医院医用材料的仓库管理中问题的应对措施

1.医院晚上医院材料仓库管理制度

在现行的《医院会计制度》中对我国各大医院医院材料仓库管理的财务管理有了明确统一的规定,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在《医院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和补充,对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对仓库内的物资定期检查,从而保证材料的有效率和合格率。

2.严格核算医院医用材料的成本

成本核算在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中同样重要。它主要是以核算医用材料的耗损和补充来进行管理。在核算过程中,会计人员将货币作为最基本的计量单位,在一定的规则和标准下进行确定和控制。事实上,会计人员对医院医用材料价值进行评估对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的管理十分有利,它能够反应医院医用材料的使用率,和服务质量,从而能够帮助医院适当的减少或者增加医用材料仓库的库存和医用材料的开支 。

3.加强医院医用材料经济活动分析,完善会计人员任用制度

通常而言,会计人员在对医院医用材料进行管理、控制与利用的过程就是我们所说的经济活动。如果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能够建立在经济定期分析制度上面,那么医院医用材料的使用效率将会大大增加,同时还能够提高会计人员管理的积极性。

最后,医院在任用会计人员时,应该摒弃任人为亲的怪现象,对于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应该聘用一些专业的会计人员,这样既能够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工作中的失误。

五、结束语

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是一个复杂而又简单的工作,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要善于把财务管理运用到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中去,并对医院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中的一些观念和工作上的创新给予肯定,让财务管理更好、更快的服务于医院医用材料仓库管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秦 玮:市场经济下医院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体系的探讨[J].经济师,2009(12):154-155.

第9篇:医用耗材入库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流程;职责;内控

中图分类号:R1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01

工作流程是指工作事项的活动流向顺序,可反映一个组织系统中各项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是一种动态关系。工作流程图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实际工作活动,消除工作过程中多余的工作环节、合并同类活动,使工作流程更为经济、合理和简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医院工作流程包括医疗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步骤和程序。在设置工作流程中我们要考虑各项医疗活动之间的逻辑关系及动态关系,力求设置科学,运行有效。医院工作流程大致分为三个方面:(1)医院经营业务流程;(2)物资供应使用流程;(3)医院财务资金活动流程。

一、医疗业务流程

病人来院——挂号——诊疗(门诊或住院)——离院,针对这个流程,我们应该制定每个环节的具体流程,及相应的职责和监督制度。以降低流程中的每个环节中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

1.病人来院挂号:病人来院首先是门口导医,然后面临的是医院的挂号和收费窗口,收费员、挂号员服务态度和工作效率会给医院带来风险,态度不好,工作效率低。会给医院形象和效益带来影响。因此我们就应在该环节制定相应工作职责,如,语言、形象、工作质量及工作数量都应该有明确的规定。预约挂号,减少病人在医院挂号后就诊前的等待时间,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重要措施。病人来院的交通向导,停车问题都应该有相应的工作流程,以保证在第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风险得到控制。

2.诊疗:诊疗分为门诊和住院诊疗,在诊疗过程中寻找出存在的内、外部风险。内部风险包括:医务人员服务态度;医务人员在整个治疗过程是否做到规范服务,有规可循;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每个病人的诊疗时间。外部风险包括:诊疗业务流程中受到社会环境及相关法律法规约束以及社会公众的评价、病人的满意和信任度等,为此我们相关的科室就要根据流程中的不同环节和岗位制定工作职责。人事部门根据该环节或岗位配置合理人员结构,医务部门和护理部门应根据医疗要求设置设置流程和职责,内部控制部门要定期或不定期根据流程、职责和监督机制。设置的科学性,执行是否有效进行考核和评价,从而合理控制风险。

3.离院:是指病人离开医院,病人离开医院时对医院的评价,也就是公众对医院评价。医院的水平、医院的服务态度都是公众评价的内容,公众评价的好坏对医院能否发展,实现医院的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离院时、离院后病人除了对诊疗效果的评价外,医院的随访追踪,也是赢取病人好评的重要因素。医院也应该在这些方面制定相应的具体流程、职责和监督机制。

二、医院资产流程

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资产的流程。为了保证医院正常运转,医院在物资供应流程、使用流程、结算流程等方面设置是否科学,职责设置和监督是否健全,对保证医院资产的安全和有效使用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应按照资产的性质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性质和形态设置不同管理流程,如:

1.固定资产管理流程:取得——登记——使用——维护——清查——处置。(1)取得:固定资产无论是购进,自建取得都应该建立交付使用制度,从而保证固定资产取得合规合法。(2)登记:也就是固定资产管理部门对每项固定资产编号制定目录。财会部门应设置固定资产总账及分类明细账,使用部门建立固定资产卡片,保证账实相符,账账相符,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3)使用和维护:为维护固定资产安全使用,应强化对关键设备运转和监控,严格操作流程,实行岗前培训和岗位许可制度。对关键的设备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从而消除安全隐患。(4)清查和处置:为保证医院固定资产安全和完整,固定资产定期和不定期清查是必不可少的,建立清查制度,会同资产管理部门,财会部门和使用部门一起清查,对在清查中发现需报废的,闲置的固定资产应按规定的程序上报,经上级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处置,这样才能保证医院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2.库存物资的管理流程:购进——存储——使用。制定采购计划和选择采购方式,制定物资入库制度、存储管理制度、物资领用制度及其实施监督制度,从而保证物资取得合规合法合理,存储最佳,使用高效。(1)医院一年一度常规库存物资购进时,应综合制定医院材料使用计划,充分考查市场供求因素,选定合理的价格,确定采购数量和采购时间,同时强化购进物资验收程序和方法,对取得库存物资的质量、数量和技术规格等方面进行查验验收无误后方可办理入库。在这些环节中制定每个岗位的职责及监督制度,促使医院在取得库存物资完好无缺,物资的供应不积压不短缺。(2)医院物资的领用。医院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物资使用单位,它的物资分高值耗材和一般库存物资。很多高值耗材具有保存特殊,价格昂贵,一般情况下都是保存在临床科室,即用即进,如:支架、瓣膜,起搏器等等,医疗科室是使用部门,又是仓储部门,所以制度的建立,职责明确监督有效尤为重要。仓储部门要深入到物资管理临床科室,进货数,使用数及库存数都要按规定程序到临床科室进行办理,从而保证医院库存物资账实相符,账账相符,真实准确。(3)医院要保证合理的库存物资,就要区分高值耗材,和一般医用耗材,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和不同库存结构,制定具体每项物资的具体流程。

三、医院财务资金活动流程

1.资金来源——资金的使用。非盈利医院资金来源有三种,第一国家财政拨款,第二医院按国家规定自营收入,第三按规定接受上级或其他部门的专项拨款。(1)非盈利医院要取得财政的拨款,要根据医院的发展规划,综合考虑医院实力,认真做好当年自营收入和支出的预算,申请财政给差额及专项补助。(2)医院自营收入获得资金,应根据国家医疗物价收费标准进行收费,制定相关收费制度和各岗位职责、各环节和岗位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和执行相关制度,做到不多收不漏收,真实准确。(3)其他专项资金,一定要根据有关规定专款专用,专项核算,严格按照专用经费使用的工作流程和审批权限使用,不占用和拉用。

2.医院资金的使用,要根据国家政策,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及医院的发展规划合理使用资金,无论是人员经费支出,物资购进,公用经费的支出及资本性的支出,都应根据不同的项目建立科学的工作流程,确定相关工作环节,制定工作职责。通过考核,完善流程,履行职责,从而达到风险控制。

总之,医院是一个特殊行业,医院的效益是包含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医院的资金来源,既有国家的,医院职工创收的等,管好用好医院的资产和资金为广大群众服务,提高医院的效益,实现医院的战略规划,科学的工作流程,完善岗位职责,严格职责履行是风险控制的保证。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