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水库移民;职业教育;技能培训

[中图分类号]F24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09)0-0080-03

[基金项目]湖北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水库移民研究中心开放基金课题“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研究”(批准号:2008KYM16)

[作者简介]周银珍,三峡大学水库移民研究中心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人力资源开发;张岩冰,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硕士生。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孙达林,三峡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湖北 宜昌 443002)

建国以来,我国共修建了8.6万座水库,安置了2288万移民,移民模式经历了由传统的一次性补偿安置模式到开发性移民模式的转变。即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水库移民工作从单纯安置补偿的传统做法中解脱出来,改消极补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助生产,使移民安置区与库区建设结合起来。当前,随着和谐社会构建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水库移民工作既面临一些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一些新的艰巨挑战。

一、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意义

1.“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需要。十七大将“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作为我党工作的重点任务,尤其是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为教育工作的基本目标,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水库移民作为农村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体,是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新农村建设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主力军。因此,顺应“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时代所需,加强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2.水库移民安置政策的规定。1986年7月,国务院在转发《水利电力部关于抓紧处理水库移民问题报告》的文件中明确水库移民工作的方针是:“水库移民工作必须从单纯安置补偿的传统做法中解脱出来,改消极补偿为积极创业,变救济生活为扶助生产,要使移民安置区与库区建设结合起来,合理使用移民经费,提高投资效益,帮助移民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工副业等多种经营,提高移民自身的发展能力,走开发性移民的路子,使移民尽快脱贫致富,达到或超过当地群众生活水平。”2006年7月,《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条例》(后简称《条例》)再次明确规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国家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使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并明确要求在后期扶持阶段,“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对移民的科学文化和实用技术的培训,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移民素质,增强移民就业能力”。为帮助水库移民脱贫致富,促进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务院于2006年专门制定并推行后期扶持政策(国发[2006]17号),要求全国各级、各地政府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继续按照开发性移民方针,完善扶持方式,加大扶持力度,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改善移民生产生活条件,使水库移民共享改革成果,实现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综上所述,无论是水库移民的开发性安置政策,还是后期扶持政策,均要求加强对水库移民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移民素质,增强移民就业能力。

3.水库移民安置目标实现的要求。《条例》规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征地补偿和移民安置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保证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因此,水库移民基本安置目标在于恢复移民收入水平,保证移民生活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据武汉大学邹薇教授等的研究…,在我国农村居民的各项收入来源中,以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为主,而且,在走势上,工资性收入对总收入差异的贡献份额所占比重越来越大。邹薇教授等的研究还表明,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与各地农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关,受教育程度越高,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就相对较高。经过多次移民安置规划实践,我们也发现水库移民的收入具有类似的特征,即工资性收入和二、三产业的经营性收入在农村移民的总收入中占较大的比例。且这部分收入与移民的受教育程度相关。正是由于此因素,我们有必要采取相应措施,对移民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移民的文化技能水平,保证这部分收入的稳定和提高,确保水库移民基本安置目标的实现。

二、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

根据美国学者明塞尔、舒尔茨和贝克尔等的观点,人力资源开发有四种方式,即正规教育、在职培训、医疗卫生保健和人力资源流动,通过这四种方式,形成和提高人力资源的知识存量、技能存量和健康存量,提高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水库移民是移民区和安置区农村人力资源中的特殊群体,对其进行开发也须运用这四种方式,即通过教育开发提高移民的文化素质、培训开发提高移民的技能素质、医疗卫生保健提高移民的健康素质,通过水库移民的合理流动提高其使用效率,本文重点研究教育和培训两种开发途径。

教育开发(又称正规教育)分两种形式:一种是传统的学校教育,即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所构成的普通教育体系;另一种是由初级、中级和高级职业教育学校所构成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正规教育可分为初等、中等和高等三个层次。我国正规教育体系如图所示。

从传统的学校教育体系来考察,水库移民的教育开发是通过初等(初中)和中等(普通高中)普通教育,发展水库移民的一般认识功能,通过高等教育,探索、鉴别、传授和发展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已有的最高文化科学成就与精神财富,解决对自然界、社会生产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职业技术教育体系来考察,水库移民的教育开发是通过初等(职业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培训直接培养和训练移民的职业能力,使水库移民获得与发展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与技巧,通过高等职业技术培训,培养移民的高级职业技术和相应的管理能力。本文研究的重点在于水库移民的职业教育。

培训开发(又称在职培训)是指劳动者在接受正规教育进入工作岗位后,为提高工作能力或适应能力而接受的各种与就业相关的教育活动,以提高人力资源的技能存量为目的,分为两种形式:一般培训与特殊培训。对水库移民进行培训开发主要从两方面进行,即开展引导性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性培训主要是开展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知识的培训,目的在于提高水库移民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树立新的就业观念;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水库移民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是增强水库移民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根据国家职业标准和不同行业、不同工种、不同岗位对从业人员基本技能和技术操作规程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设置培训课程。

按照国家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移民区和安置区政府应统筹好当地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确定移民的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改善其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具体而言,在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确定方面,应以国家公共教育资源为主导,充分发挥民办和其他社会教学资源的积极性,构建以优质职业学校为龙头,县级职业学校、乡村成人学校为基础的结构恰当、布局合理的培训网络,形成正规职业教育和中短期培训相结合、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远程教育手段相结合的教学网络。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关键是加强专业课教师特别是生产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支持师资培训和优质教师的引进、交流。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须逐步完善综合实训基地和专业实训基地,强化生产实习和操作训练。

三、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运作机制

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规划、科学实施,需要贯穿于移民安置的整个活动过程之中。《条例》规定,我国水库移民实行开发性移民方针,采取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的办法,水库移民安置实践分规划、实施与后期扶持三个阶段,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应贯穿其中。下面将根据各阶段特征和工作内容明确各实践主体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以探寻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运作机制。

1.水库移民安置规划阶段。《条例》规定,水库移民安置规划应当明确移民安置任务、安置去向、安置标准和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式,初步评价和预测搬迁后移民生活水平,拟定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等内容。根据开发性移民方针和水库移民收入结构调整趋势,本文特提出基于人力资源开发视角的“无土安置模式”,即通过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水库移民知识水平和技能存量,提高其就业和创收能力,最终实现水库移民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水平的最终目标。因此,在移民安置规划阶段,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可作为农村移民生产安置方式之一(暂称为“技能安置”),在规划中明确其安置去向、安置标准等内容。水库移民的“技能安置”是一种“无土安置方式”,采用该安置方式的水库移民安置去向比较广泛,既可随家庭后靠或近迁安置,也可外迁到经济相对发达的区域。该安置方式的安置标准可结合当前“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确定,对于接受正规教育的移民,其安置目标可确定为受教育年限不低于12年,确保水库移民基本具备“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文化水平。对于接受在职培训的已就业青壮年移民,其安置目标可确定为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农业技术或工业技术),或取得一种执业资格。为保障该安置方式的移民搬迁后生活水平“达到或超过原有生活水平”,移民管理部门需慎重选择安置对象、科学预测移民就业市场、统筹规划移民就业服务体系、倾斜后期扶持政策,并且相关内容需在移民安置规划报告中予以明确。

2.水库移民安置实施阶段。本阶段的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是规划阶段“技能安置”方式的实施。《条例》规定,移民区和移民安置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负责移民安置规划的组织实施,农村移民的生产安置费(含征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由当地政府负责安排用于移民的生产和生活。对于通过受教育和在职培训进行“无土安置”的移民,其生产安置费由移民区县级人民政府掌握,县级移民管理部门根据移民接受教育和培训的需要与移民以及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鉴定三方培训协议,保障移民教育和培训的落实、有效。为鼓励符合条件的水库移民积极参与教育和培训,对于完成教育和培训并达到预期目标的移民,可根据经费使用的情况,将结余生产安置费作为移民就业和创业的补助资金,并在后期扶持阶段予以政策优惠。为保障该安置方式实施的公开、透明、有效,移民管理机构须制定并公布该安置方式实施的相关规章制度,如安置对象须具备的条件及其选择程序、该安置方式的生产安置费的使用办法、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须具备的资格及相关要求、培训过程中的监督保障措施等相关规定。总之,移民管理机构需慎重选择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优先选择那些已与用人单位鉴定了订单培训协议的学校和培训机构,在具体落实中最好由移民管理部门推荐、移民本人自主选择。政府、移民与承训机构鉴定的培训协议事先须经过移民本人充分考虑。政府对承训学校和培训机构须进行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对移民的教育和培训效果需采取一定形式的考核。

3.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阶段。国发(2006)17号《国务院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明确要求,对水库移民及其安置区加大投入,“加强移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通过贴息贷款、投资补助等方式对移民能够直接受益的生产开发项目给予支持。”因此,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应是后期扶持阶段的重点工作之一,移民安置区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在编制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时,应将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作为专项进行规划,科学拟定水库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指导思想、发展思路和预期目标,构建相对完善的移民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体系,选择恰当的培养培训方式,制定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在后期扶持阶段,移民工作重点已由“搬得出”转入“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移民培训工作面临新形势和新挑战,必须创新培训思路和培训方式,实现移民培训由政策法规培训为主到以技能培训为主的转变,以短期培训为主到与中长期培训并举的转变,由以现有劳动力技能培训为主到以新增劳动力职业教育并重为主的转变。另外,移民安置区政府在安排使用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时,在帮助解决水库移民温饱问题的同时,可采取项目扶持的方式,对已接受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移民,给予创办生产开发项目的倾斜扶持政策,通过贴息贷款或投资补助等方式给予其生产资金支持,以提高其发展生产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邹薇,张芳.农村地区收入差异与人力资本积累[J].中国社会科学,2006,(2).

[2] Jacob Mincer. Research on Human Capital(Chinese) .Beijing: China Economic publishing House,2001.

[3] Theodore・W・Schultz. Investment in Human Capital.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61,51

第2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赴澳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澳洲职业教育与培训纲要和培训体系概论;澳洲TAFE学院管理和组织架构和技能教学质量管理办法;澳洲技能质量署管理与组织架构,澳洲高级职业教育与培训规程、管理流程;澳洲TAFE高级职业教育与培训审计与质量保障体系;澳洲TAFE高级职业教育与培训使用培训包文件组成与典型专业授课内容解析;解决如何运用和经过质量评定的课程来满足行业客户和能力需求分析;澳洲TAFE如何规划、组织和实施教授班级课程及如何进行学生辅导;澳洲TAFE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课程授课和高职教育的研发措施、方法、策略;澳洲TAFE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开发策略和最佳项目教学的方法解析。

一、澳大利亚TAFE职业教育培训特点

赴澳教师通过80课时的理实一体化学习和对包括汽车维修、电气工程、机械制造等专业在内的八个专业、四所澳大利亚TAFE学院分校教学场地和设施及示范课的观摩,归纳总结出澳大利亚TAFE学院职业教育与培训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注重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协作精神的培养

(1)TAFE职业教育比较注重加强培养学生们的创业和项目估算能力、项目管理计算能力、观察能力、想象能力、主动性、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职业兴趣。

(2)TAFE职业教育始终是按照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和教学大纲来设计教材和考评办法的。所有的教学内容都能与时俱进,按照行业最新供需要求,由教师根据各地区差异制定教学要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标准及教学考核内容。因此教师的选择性和目标性很强,这也使得教学内容丰富且灵活多样,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学员的职业、就业需求,帮助受训国教师和学生们在现实工作生活中培养生存实践的能力。

(3)TAFE职业教育以启发学生智力、培养自学能力、注重实际应用为原则。在教学中,课堂灌输极少。一般只是提纲挈领地讲解或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非常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个性发挥,学生兴趣盎然,答案百花齐放,生动有趣。教师会发一些阅读材料,放录像和组织外出实践参观,让学生按要点整理问题,给出题目由学生去图书馆查找资料完成作业,使学生主动记住所学知识。

(4)TAFE职业教育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操作技能训练贯穿始终,对集体协同工作提出专门的要求。有的大作业规定必须由3~5人集体完成。通力合作、互相协调是集体作业成功的关键,这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2.注重对学生自主心理、比赛心理、职业心理的塑造

TAFE职业教育注重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匠心教育,超越了学科的概念,贯彻于学生终身教育之中。其中最重要的是“自信”和“包容”教育。自信主要体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让学生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包容t体现待人接物的人际关系,尊重不同的文化和风俗。同时尊重学生快乐学习的权利,给予学生课堂充分的自由学习空间,不设置任何统一的考试,所有学科实行成绩等级学分制,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际能力。

TAFE比较重视参加世界性技能大赛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心理的锻炼,积极备战,在历次世界技能大赛中都取得较好的成绩。

TAFE学院教师大多来自企业或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历,比较注重职业心理的辅导,培养学生跨专业自主学习与实践的能力,从基本常识和初级技能开始,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和教学场地设置灵活实用

TAFE职业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讲授的知识以实际需要为第一原则。这种灵活性的最终社会效益是人尽其用,为社会提供最平衡的人才供应,不至于为学习过多华而不实的技能和知识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和学校宝贵的教育资源。

TAFE职业教育提供高水准的教学和丰富的课程,包括广泛的学术课程和一系列的专业拓展课程、先进新颖的教学场地和模拟教室,使学生们跻身于最现代化教育机构之列,提供的教学设备与设施可以完全满足最高级职业教育方面的需求。

TAFE职业教育提供创新课程、灵活的教学和优美的学习环境,不仅能够为来自全球的师生提供个性化来澳培训学习的体验,而且能帮助他们获取全球认可的师资和技能培训资格认证。

4.教学效果的评估与鉴定坚持时效性和多样化

(1)TAFE职业教育采取“连续评估制”评估学生的学业表现,以平时的作业、项目研究、笔试、口试作为升学的成绩依据,避免了单次考试的偶然性,也使学生能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把握自己的未来。

(2)TAFE职业教育课程学习和考试内容注意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实行开卷考试。

(3)TAFE职业教育与培训对学生成绩的评估也与中国截然不同。他们的主要依据除测试外,还有书面作业、指定作业、课堂讨论、完成的课题等电子和纸质记录,一般不进行统考。

(4)澳洲职业教育监管机构注重完善和不断发展其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TAFE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创新的机制。

二、TAFE职业教育培训对中国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启示

因为国情和学情的不同,我国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澳大利亚TAFE学院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不可能照搬、照用。但其中的很多教学方式和方法可以结合我国技工院校和不同专业的自身特点加以借鉴和利用,对我国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有以下几点启示。

一是技工院校专业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求知欲望和职业兴趣,结合我们的国情和本地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开展企业化教学和互动式教学。例如在汽车维修实训教学中尝试模拟4S店或汽车快修店设置操作工位和人员组成,为每一位学生都模拟安排一个与企业对接的工作岗位,结合企业实际对接岗位职责,变教学管理为校企结合管理和学生自我管理,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所在,加快校企融合的速度。

二是加大专业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的开发力度,尽量缩短教材开发周期和减少与行业发展的技术差距。目前比较现实的方法是各技工院校根据本地区的行业特点和用人需求,编写校本教材和一体化教学工作页,结合院校自己的专业特点和现有教学设备的特点开发配套对路的职业培训包。

三是对接德国工业4.0,并结合我国“大力培养支撑中国工业2.0标准的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设蓝图,结合技工院校政治和德育教育,让学生们认知、认可和传承好工匠精神。从职业精神、工作态度、职业操守和职业习惯等不同层次和层面,加强技工院校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质教育。

四是革新技工院校现有考核方式,引入第三方技能考核评价方式和加大学生学习过程评价与评估机制,建立健全学生学习档案管理制度,在技工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尝试推行“学分制”,从国家职业和技工教育层面握起手来,推行教育类职业院校和人社类技工院校的进一步融合。加快两类院校学历、学分的相互承认,甚至合二为一。

五是注重引进和培养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教师队伍。加强与国外先进的职业教育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完善技工院校学科带头人、一体化教师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好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大年轻教师的内部培训力度,贯彻落实好“现代学徒制”。 积极推行教师“进企业锻炼”制度。在一体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强化师生间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六是在技工院校中开展“教学质量月”和“技能活动月”活动,完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机制,鼓励技工院校师生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完善以赛促教、以教促赛考核奖励机制,加快大赛成果向教学科研成果的转换过程。对接世赛标准加强教学软、硬件建设,及时更新和调整课程内容,增设未来社会急需的新专业,加大相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改进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督导体系,形成专业课程不啻葱碌木置妗

第3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退役士兵 职业技能培训 管理探索 组织机构 实践与思考

江苏是兵源大省,退役士兵每年都在3.4万人左右。其中,需政府安置的城镇退役士兵和l0年以上的专业士官约有1.6万人,占退役士兵总数的47%,安置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帮助退役士兵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工作,江苏省委、省政府从2009年春季开始,率先依托职业院校,对城乡退役士兵全部实行免费职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学员与在校学生同为年轻人,有诸多的共性,但他们也有别于在校学生,呈现出独特的一面,在学员管理方面应有所不同,区别对待。在过去几年的培训中,各个承训学校就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期间的管理,开展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和实践。由于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特殊性,许多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下面以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为例,就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期间的教育管理谈谈个人粗浅的看法。

一、以入学教育为契机,强化学员思想教育

思想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和灵魂,只有思想到位,才能有行动的到位。承训学校要高度重视学员入学教育,围绕优良传统、守法、感恩等主题开展系列教育,从而做好培训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优良传统教育

学员在部队都经过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严格的军营训练。这一批青年人,虽然离开了部队,但是他们喜欢与现役军人交往,喜欢追忆在部队时的集体生活。所有学员都讲团结,能吃苦。继续发扬退役士兵在部队养成的好习惯、好作风、好传统,对于培训期间的教育与管理意义很大。在学员的传统教育方面,学校可以聘请部队现役干部以校外辅导员的身份前来授课。在授课中要把道理讲透,把传统讲够,多赞扬他们,多鼓励他们,激励他们始终保持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始终保持在部队遵规守纪的良好作风。

2.遵守法制教育

学员从军营到校园,由军人到学员,与社会接触较少,对社会了解不多。一些学员还有讲义气、易冲动的特点,平时总喜欢三五成群在一起吃喝。如果教育不好,也能引发社会矛盾。简单的宣讲,教育效果可能会很差。直接邀请公安系统的干部来宣讲,学员也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因而,如何正确引导他们遵规守纪,不仅要引起高度重视,也要注意工作方法。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于每年的开学初,给每位学员发放一套丛书――《安置政策200问》、《公共基础教程》、《先锋军――先进事迹汇编》,该丛书中有《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法律常识、有退役士兵就业创业成功的报道,也有因为违法犯罪导致家庭悲剧的案例。学员拿到丛书后,由班主任在班级带着学员学习,学员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自学。同时,每个班在开学初都与学员签订《培训协议》,其中明确规定,凡是没有修满学分的第二年不得领取生活费,凡是在培训期间违法乱纪的,一律上报民政部门取消培训资格,并将违纪及处理结果通报给学员家庭。自从2012年开始签订《培训协议》以来,培训期间的学员管理,学员在培训期间的综合表现,都较以往有了明显的变化。

3.感恩教育

一些退役士兵刚退役回乡又出来上学,与父母相处时间不长,对家中亲人有疏离感。对于自己在学校遇到的问题及困难不愿让父母知道,怕父母担心。为此,学校可组织各班开展“感恩”主题教育,组织学员观看《感恩父母》录像,要求学员每星期至少打一次电话问候父母,通过这些方式促进学员与父母的交流,也让家人进一步了解他们的思想状况。作为培训班的班主任,还经常与学员家长联系,引导亲属们在平时的电话、书信中多鼓励学员学技术,有针对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

二、择优选聘班主任,重视管理队伍建设

承训学校的领导要高度重视,要把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要在配备教育教学人员,特别是在配备培训班的班主任、授课教师、技能实训指导教师等方面作出倾斜。要建立退役士兵培训专项督查制度,明确专门部门和专人牵头负责,定期和不定期召开会议。

1.择优选聘班主任

为保障培训工作的平稳进行,要选聘组建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学校可以从各个处室、系科、优秀学工人员中选拔。退役士兵这个群体,有其明显的特殊性。只要学校政策一致、透明,只要注意尊重学员的人格,注意与学员沟通的技巧,学员的教育管理就比学生的教育管理来得容易。平时班主任要以事实为依据,要跟学员讲清道理,做细做实学员的思想工作,确保培训顺利进行。如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选聘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中层管理干部、学工人员担任退役士兵班主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班主任培训

众所周知,班主任的自身素质是班级管理的关键所在。班主任作为培训班的一线管理人员,直接关系到退役士兵培训的管理水平。为了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效率,在组建好班主任队伍之后,还要注重对这些班主任的业务培训。毕竟对学员的教育管理,对于新班主任来说,是个全新的课题。即使已经做过学员班主任工作的老班主任,也有个提高、改进的过程。承训学校可以利用寒暑假组织集中学习,邀请专家开设讲座,也可以组织退役士兵学员班的班主任到相关学校参观学习。

3.成立专门部门负责退役士兵培训与管理,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成立退役士兵培训专职管理部门,来负责退役士兵的教学培训、日常管理等工作,这样可以做到职责明确、管理高效、如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专门成立了退役士兵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学院,校长亲任院长。下设管理办公室作为日常工作机构。如无条件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可将退役士兵培训纳入继续教育部门的只能。

4. 加强考核

学校在对学员班级和班主任的考核上,要有严格的制度和规范。为了拉近班主任与学员的距离,增进师生之问的感情,扬州商务高等职业学校明确要求班主任每周与每位学员沟通交流一次,并记录在班主任手册上,同时学校专门组织考核。

三、抓好日常管理,努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环境

由于退役士兵这个特殊群体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不同,具备的社会和政治影响不同,他们有军人的特点,但又不是现役军人,他们是学生,但又不同于一般的学生。因此,必须在管理体系上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促使他们既能发扬军人的优良传统,又能体现职业技能培训的要求和特点,保证他们在校能够安心学习、乐于学习。

1.充分发挥班委会的作用

各培训班在学员中精选出思想觉悟高,自身素质好,学习成绩优,纪律严明的学员组建班委会。在教学管理、日常生活、各项活动中,班委会成员能起到号召和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可以在第一时间了解学员的思想状况、行为动态。在针对学员的日常生活管理上,各班可以充分利用班委会这个得力助手,及时完成学校安排的各项任务。

2.创设学员实现自我管理的机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作为班主任要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首先必须创设有利于学生自我管理的班级管理环境,通过学生自我管理实现自我教育。同样,在学员的教育管理中,只有实现了学员的自我管理,才能激发管理的潜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管理的效果。学校要尽量创设各种机会,让学员参与到管理中去。

3.评优评先激励学员不断进步

基于退役士兵的思想、心理特点,学校设立评优评先制度,每月评选、表彰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学员,通过在退役士兵群体中树立典型,在全校公开表扬奖励,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使得学员在培训期间,更加注重自己的形象,主动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事实证明,承训学校在强化学员管理方面,通过加强对学员的指导和教育,使学员学会重新审视自我,认识社会,从容面对现实,最终完全可以实现高质量就业或成功创业。当然,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每个人只有全力以赴,拓宽思路,积极探索,不断总结,才能不负重托,将“最可爱的人”培养成为“最有用的人”。

参考文献:

[1]《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思考》,作者:潘建华,《华章》2011年第34期。

[2]《退役士兵职业培训探索》,作者:袁毅棕,《中国培训》2008年02期。

[3]《以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为突破口 进一步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作者:李容根,《中国民政》2006年第12期 。

[4]《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探索》,作者:陈锦元,《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0年12期。

[5]《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的几点思考》,作者:伏广利,《文学教育(中)》2010年第12期。

[6]《退役士兵多元化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的创新探索――分层培训模式的研究》,作者:徐圣龙;王海燕,《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02期。

[7]《浅析退役士兵的特点及管理》,作者:夏平方;陈建鹏,《警官教育论坛》2010年第01期 。

[8]《如何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工作》,作者:张廷彩,《职业》2010年第20期。

[9]《实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探索》,作者:郭双锦 秦春艳《江苏科技信息:科技创业》2010年 第10期。

第4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 《仓储与配送实训》 课程定位 设计思路 实训项目 “行动导向”

《仓储与配送实训》是我院物流管理专业核心实训课程,原来实训的内容采用物流软件模拟商品出入库操作,而物流软件在进行仿真模拟的时候存在较大的局限性,譬如仿真模拟的流程过于简单,不能体现真正的岗位工作过程,不能体现高职物流专业的“策略性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为此,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教学团队从仓储配送岗位工作出发,凝练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以项目化教学法来进行教学改革的组织与实施,重新架构“以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和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教学内容。这种“教、学、做一体化”的体现“工作过程导向”教育理念的改革方案经过实践的检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明确课程的定位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工作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对象应掌握职业岗位(职业群)工作过程的技术理论和劳动过程的知识,能满足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具备职业岗位要求的通用技能和创造性技能,并且具备较强的综合运用技术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课程是各类教育活动的核心,集中反映着教育的特性和功能。

《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主要针对仓储配送中心的业务员岗位、出入库操作岗位、库存控制岗位、运营管理岗位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通过“工学结合”的项目化教学,让学生掌握仓储配送中心各岗位的操作流程及策略管理能力。课程的培养目标见图1。

2.确定课程的设计思路

在与行业和企业深度合作的基础上,课程教学团队积极联合本地区物流企业,强调专业教育与职业实践的紧密联系与结合,分析物流企业仓储与配送岗位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研究解读“助理物流师职业标准”,全面把握物流管理专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形成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3.设计“工学结合”的实训项目

课程教学团队根据本地区物流人才需求特点,按企业仓储配送部门的实际岗位来开发教学项目。《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通过六个项目,十三个任务,共计28个学时的教学,具体项目及任务见表1。通过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来训练学生,使他们在毕业时能够掌握仓储配送岗位的工作流程,力求实现高职教育与职场就业之间的“无缝对接”。

4.构建“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

4.1模拟企业生产和工作氛围,采用“工学结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

利用校内物流实训室模拟仓储配送岗位工作过程的情境,把学生模拟成企业员工角色,对整个工作过程进行自评和他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是整个工作过程中的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做中学”,教师则“退居二线”,是学生的“引路人”,是不同小组的“裁判员”,做解惑、评价等辅工作。

4.2行动导向的教学过程。

每个任务的教学过程遵循“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教学法。下面以“任务十一配送路线优化作业”为例进行学习过程的说明,见表2。

4.3完善课程的综合评价体系。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中,应建立新的考核评价方案,统一标准,力求体验客观性、公正性、科学性、全面性及可操作性。在新的评价体系中,打破了单由教师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的现状,而是采用多元评价主体、多种评价内容及多样评价的方式。以任务十一为例阐述评价体系,见下表3所示。

采用多维评价指标和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予以评价,既注重过程又注重结果,既注重理论知识又注重操作技能,同时还注重对职业关键能力和人文素质的培养。这种考核方法从根本上避免了以考核知识的积累和记忆为目标,从而有效达到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

5.结语

《仓储与配送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一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尤其是创新意识明显增强,学生们表现出较强的文献检索能力和方案组织与实施能力,思维活跃,计算机应用能力也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姜大源.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职教通讯,2006(1):7-9.

第5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实训教学;职业技能;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276-01

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早就指出:“职业教育应学做合一,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如果只重视书本知识,而不去实地参加工作,是知而不能行,不知真知。职业教学目的乃在养成实际的、有效的生产能力,欲达此种境地,须手脑并用。”而我国目前职业教育的现实中,实训教学和技能培养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在教学中,只强调传授书本知识,而忽视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今天的职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差、专业技能不扎实的现实。针对职业学校的现状,如何在实训教学中提高教学质量、培养职业技能是职业教育应认真探讨的课题。实践证明,实训教学是职业技能培养重要的环节,两者相辅相成。

一、专业技能内涵及特征

职业教育学讲:“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法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技能可分为动作技能和心智技能,其中心智技能是动作技能基础,通常是在完成各学科任务中得到提高和完善,只是由于职业教学中更强调教学实践性,所以这两者就成为紧密联合体。依据教育心理学规律可把技能获得分为三个阶段。

1、 认知阶段: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认识所要学习的技能。在教师动作示范、语言描述和操作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使学生了解操作技能各部分的相互联系和区别,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程序要领。例如:在进行电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安装训练中,在搞清电路原理图的基础上,核对各电器实物与电器符号,分清原理图与接线图的关系与联系,对每个电器要有一个感性认识。

2、 联想阶段:在认知阶段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连续训练,加强有用反应,学生把各个环节中的认知形成大的连锁,从而转向更高要求的发展。这一阶段,教师在学生中应加强由局部到整体的训练,使分散的知识结构汇总成整体,使之连贯和程序化,使正确的动作、视觉形象与动作表象相结合。

3、 技能形成阶段:通过有目的针对性训练,使学生按训练程序要求,在反复练习的基础上达到逐步形成技能,训练中要具有典型性专业性,质量要求更高,要对学生的整体动作技能、技巧进行规范。这是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形成技能的重要过程。

二、 对实训教学的基本要求

1、双师型教师是保证实习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专业教师,既要懂专业理论又能实际操作,把专业理论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而融入教学过程,直接影响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形成,所以一个合格的专业教师应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熟练的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必备的硬件教学设备。电工电子的实习教学离不开各种专业仪器设备,它是学生实际训练必不可少的,各种电工电子仪器仪、计算机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及成套实验台等,这些是实训教学的基本保证。

3、严格的实训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完整的教学计划和大纲,确立实训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模块、规范考核标准及实施制度,建立实训学生管理档案,树立安全第一的责任意识。

三、改进实训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中,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前提。而“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学理念要求不断探求新的实训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师生共同完成一个学习项目而开展的教学活动。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明确教学目标,即要完成的任务。第二,要完成这些任务所要制定的计划方案及步骤。第三,项目实施过程。第四,检查评价与反馈。例如:电动机双重连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安装,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该项目:1)熟悉电路原理图,检测每个电器元件的可靠性,2)按照工艺要求固定好每个电器元件,3)按照电路原理图和接线图连接电路,4)用万用表检测线路,在确保线路无误后通电试车。该项目每一步都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的特点。

2、理实一体化教学法:它是知识与技能同构的教学方法。遵循“做中学、学中做”的原则,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进行相应的技能操作,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例如,对《直流稳压电路》一节的教学中,讲述整流、滤波、稳压理论之后,将几个环节组合进行安装和调试。经过自己动手组装,观察波形、数值测量把比较抽象的整流滤波理论感性化、直观化,能使学生易学易懂。

3、应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入实训教学中,将文字、图形、声音、动作有机结合,多种感官刺激,激发学生求知欲,它具有传输信息量大,速度快、动作规范、模拟操作等特点。教师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实训教学课件,运用得当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实训教学效果评价

1、从应用知识和技能上进行评价:课堂实习教学,主要考核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可设置一些模拟的生产现场或实际电路进行考核,其重点应放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灵活运用上。如对电子线路的调试和故障检测排除,设置每一个环节步骤分值和标准,这是考评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的有效措施。它具有客观性、实践性、科学性。能够比较真实的反映出实训教学质量。

2、实习教学质量评价的社会化:企业和社会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应具备某一岗位基本操作技能,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应能对普通机床进行电器维修和改造,电子电器专业学生,应能安装和调试一般的电子线路,这些都是实际技能的具体体现。因此实训教学质量的考核,可安排到企业生产车间或生产一线进行,这更能体现以“岗位能力为本位”职业教育理念。

3、与技能鉴定技能相结合:国家劳动部门正积极开展各专业工种的持证上岗培训制度,实习教学的质量标准的衡量,可借助国家职业标准的尺子来评判,参加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并获得相关的等级证书,这样更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和指导性,提升学生学习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热情,进一步推动职业教学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李向东:《职业教育学》兵器工业出版社2001年

第6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一、建立健全培训机构,加大培训投入,完善培训设施

2000年企业审时度势,在资金比较困难的条件下,利用企业改制的机会,从组织机构、人员配置、教育经费和电教设施等方面重新配置紫竹药业培训中心,完善了培训体系:1、有完整的组织机构和领导班子:由部经理直接领导,党委副书记及人力资源副经理主抓,保证了培训机制的有效建立和实施。2、公司为保证培训工作的正常实施,配备了专职教师负责公司的培训和管理工作。3、确保培训经费的投入:企业培训经费按照工资总额的1.4%按月提取,2000年-2002年,使用培训经费近6()万元;20{)3年截止11月底,实际已使用培训经费38万元之多。鉴于企业实际培训需求的快速增长,总经理尹栩颖表示“只要是真正用于企业发展必须的培训,经费不够,我们保证足额,确保培训需求的顺利实施”。4、紫竹药业有宽敞明亮的教室,干净的桌椅和齐备的教学设施,从而为员工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培训环境。

二、在企业内部建立起门类齐全、形式丰富多样的员工培训体系

从员工加入到紫竹药业开始的第一刻,培训就与员工紧密联系在一起。总经理尹栩颖强调,企业应以经营性思维开展培训工作,应时时处处考虑培训投入和产出的关系,培训工作一定要讲求实效。几年来,为了使公司的年度培训计划行之有效,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于每年11月底向每一位员工发放一份《员工培训需求表》,员工根据本人的下一年度培训需求提出意见后,先由员工所在部门汇总提取,下属部门能够自行开展的内部培训内容由部门列入本部门培训项目中,下属公司人力资源培训中心开展的培训项目报与培训中心。培训中心根据部门所报培训需求和公司下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具体制定公司下年度培训计划,并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由此,紫竹药业的教育培训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1、重视公司中、高级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视企业的中、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为公司生存、发展的中坚力量,特别重视对这些人员的培训工作。2000年至今,紫竹药业两次制定和修改了《关于选派优秀技术、管理人员继续学习深造的管理办法》,并已选派了19名中、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到国内知名高校接受MBA或在职研究生和管理项目及药学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深造,期限为一年半至三年不等。通过学习,拓展了他们的专业知识面、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管理能力。此外,公司还分期分批组织一部分关键岗位人员出国培训、考察,开阔他们的视野。

2、开展多种形式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培训。

总经理尹栩颖多次在中、高层干部会议上强调:“人类已进入到‘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将会导致企业停滞不前,甚至有被市场淘汰出局的危险。”为了及时获取资讯,紫竹药业与国内外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和咨询企业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定期不定期聘请有关专家、学者来公司举办专题讲座:(1)为使员工及时了解人世后的相关药品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知识产权与保护等方面的信息,总经理尹栩颖亲自聘请国家经贸委有关专家来公司传授人世后相关的药品法律、法规政策,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知识成果等经验;(2)2002年3月紫竹药业聘请军事医学院教授、农科院专家对公司微生物产品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解答专业上的疑难问题,丰富了专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3)2003年公司借助ERP项目的实施,对企业流程进行优化和重组,推动管理人员观念和手段的改变和提升,从而使紫竹药业的管理更加科学有效。在ERP项目实施动员大会:,总经理尹栩颖将一本名为《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世界畅销书送给与会人员,告诫大家:“忠诚才有信任,主动才有创新”。为此,公司培训中心组织进行了ERP项目实施前的各类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的信息化及计算机模块培训工作。现在,公司ERP项目已经上线实施,提升了公司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的现代科学管理手段。

3、加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工作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重视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工作,按照规定确保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培训学时不少于72学时。培训中心认真组织实施,被培训人员认真学习、答卷考试。培训形式灵活多样,面授、讲座、研讨、竞赛、考察、经验交流,充分调动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创新能力。

4、根据公司发展战略进行行业特点的法律、法规及技术知识培训

(1)进行全员普及和细化的《药品生产技师管理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保健食品GMP))等法律法规的培训。

(2)公司内和公司外培训相结合:参加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药品技术知识研讨会,参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举办的有关片剂辅料技术知识交流会,参加北京市计量局举办的有关计量技术知识经验交流培训。

5、开展职业资格培训,提高操作工作技能水平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注重在企业严格推行职业资格培训工作。通过培训,公司现已有569名员工取得了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发的工作技术等级证书,其中:高级工129人,中级工336人,初级工87人,工人技师6人,助理工人技师11人。公司生产操作人员全部持有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持证上岗率达100%,完全符合国家持证上岗要求。

6、为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获得通行证

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继1999年通过国家GMP全面认证以后,又于2001年开始进行ISO一900l国际技师管理体系和ISO一14001国际环境管理标准工作。为此,公司聘请了德国莱茵TUV中国学术部培训专家和北京市环境科学院培训专家对紫竹药业内部审核员进行培训与指导。继而,公司开展全员性国家管理标准认证的培训工作。最终紫竹药业于2001年9月通过了ISO一9001国际技师管理体系标准认证;2002年12月通过了ISO一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认证。目前,我公司又在开展进行FDA认证的培训工作,为我公司产品通过FDA认证,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训有效地带动了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不断提高

“功夫不负有心人”,紫竹药业的教育培训工作在公司领导强有力的领导推动下,取得了硕硕成果,使员工素质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地带动了公司生产经营业务持续快速发展,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2003年紫竹药业实现销售收入42000万元,比2002年提高18 9%;实现利润5000万元,比2002年增长29.7%;实现利税5900万元,比2002年增长27.3%。2003年虽然遭受“非典”的影响,但各项经济指标仍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四、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

第7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关键词】3G技术;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模块功能

0 引述

基于3G技术的交互式远程教学在现代网络教学中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可以完全按照个人的需要对课程进行学习,包括对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方式、学习地点、甚至指导教师等进行适合自己的选择。这种教学模式为学员提供图、声、文并茂的交互式的人机界面,具有符合人类联想思维和联想记忆的特点,其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易于激发学员的学习兴趣,并为其实现探索式、发现式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达到让学员主动构建知识,实现自我获取知识并自我更新甚至创造新知识的理想目的,在该教学模式下,因其网络分布的普遍性,更有利于节约人力、物力资源,在投资较少的情况下,获得较大的教学效果。并且可以让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统一给学员教学,学员还可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进行学习交流,开拓眼界,达到集思广益的目的。

1 基于3G技术的培训教学的主流模式[1]

1.1 基于3G技术的短消息服务教学模式

通过短信息,不仅用户之间,而且用户与互联网服务器之间都可实现有限字符的传送。用户通过手机、PDA等无线设备,将短信息发送到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分析用户的短信息后转化成数据请求,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再发送给用户手机。利用这一特点,可实现用户通过无线移动网络与互联网之间的通信,并完成一定的教学话动。普通的文本短信只能包括140字节长度,MMS短信的长度可达30-100千字节。除文本以外,MS消息中可以包含声音、图片和视频片断中的一种或多种媒体格式的组合。3G为用户间的信息传递提供了更大的空间,交流的形式也变的更加多样化。通过3G提供的多媒体短消息业务,学员可以通过终端,将短信息发送到教学服务器,教学服务器经过具体的数据分析分析与处理后,可将答案自动回复给学员。学员之间也可以通过短消息互相讨论解决问题。

1.2 基于3G技术的在线实时交互式教学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实现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实现人际交互最常用的方式有:移动通信设备、电子邮件、论坛以及移动QQ等工具。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在移动学习中,学生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此时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学生与教师的交互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各种适合移动学习特点的学习策略,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风格,找到适合个人需求与发展的学习策略;教师还需要为学生提供咨询、支持和鼓励,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在移动学习中,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但是同时也提倡学生的协作学习。学生之间的交互,不仅可以交流学习经验、心得,而且遇到问题学生之间还可以相互讨论,相互学习。同时,在移动学习中,学生可以建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担任不同的角色,相互合作,吸收他人的优势,从而共同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

1.3 基于3G无线网WAP浏览服务的移动教学模式

WAP浏览,类似于计算机的浏览器应用。3G系统使用WAP2.0提高了与个人电脑信息内容的兼容性,支持作为内容标记语言IDgWConsortium(W3C)以XML为基础规定的兼容HTML的“XHT-MLBasic”。同时还可使用CSS,提高了内容的表现力。另外,协议方面还支持因特网标准的TCPPIP。一般Web服务器上的页面文件是以HTML(Hyper-textMarkupLanguage,超文本标识语言)的格式存放。因此,通过移动设备在线浏览互联网信息时就要将HTML文件转换成WML文件。

2 交互式远程培训教学模块功能设计[2]

2.1 同步讲授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利用普通电话线路和Internet的WWW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事先准备好所要讲授的材料,这些材料通常是以多媒体信息的方式呈现,包括文本、图形、声音,甚至还有一些视频内容,并以超文本的方式组织,存储在Web服务器上。教师通过Web服务器呈现教学内容,通过电话对这些内容进行讲解,并使学生在浏览这些内容时达到同步。另外,在这些教学内容的Web页面中都内嵌有一个表单(Form),供学生输入提问及反馈信息,浏览器通过启动与之相连的CGI程序,将信息送回Web服务器。在教师端的Web服务器上运行一个读取这种信息的程序,此程序将反馈信息呈现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再做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答。

2.2 异步讲授模式

这种模式是由教师将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测等材料编制成HTML文件存放在Web服务器上,学生通过浏览这些页面来达到学习目的。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便以电子邮件的方式询问教师,教师再通过电子邮件对学生的疑难问题给予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阅读一些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好比在校图书馆中查找资料一样。学生不仅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向教师请教,也可以通过BBS或电子邮件与其他学员讨论交流。

2.3 个别辅导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基于Internet的CAI软件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密切通信来实现。

2.4 讨论学习模式

讨论学习模式一般由专职教师监控,由各个教师监控,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主题讨论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主题区内发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发言或评论都即时地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员所看到。这种学习过程必须由具有特权的领域专家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防止讨论偏离了当前学习的主题。

2.5 探索学习模式

该模式一般都是由某个教育机构设立一些适合由特定的学生对象来解决的问题,通过Internet向学生,要求学生解答。与此同时,提供大量的与问题相关的信息资源供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查阅。另外,还有专家负责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难问题提供帮助,帮助的形式是给以适当的启发或提示。这种学习模式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是被动接受的状态,而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地位,因此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造性。

2.6 协作学习模式

协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相比,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形成,因而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普遍关注。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员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对教学内容的比较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基于Internet网络的协作学习过程中,基本的协作模式有竞争、协同、伙伴和角色扮演等四种。

2.7 游戏型教学模式

游戏型教学与普通的计算机游戏或电子游戏不同,它不是单纯的游戏,而是通过游戏的形式来达到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游戏能产生一种带有竞争性的学习环境,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学习于一体,能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2.8 模拟型教学模式

在教学中,模拟型可用于演示事物的变化过程,这些变化在现实世界中可能由于太快或太慢难以观察。模拟型教学还可用来训练学生操作非常昂贵或有危险性设备的技能?例如?训练飞机驾驶的飞行模拟器,既可降低培训费用,还可避免驾驶真飞机存在的危险。

2.9 练习与测验模式

本模块能实现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阶段的功能,它所涉及的计算机软件技术相对比较简单,程序实现容易,而教学效果比较明显,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练习与测验型CAI的基本过程如下,计算机依照一定的规则呈现问题于屏幕上,要求学生回答,据应答结果提出下一个问题,如此循环往复直到满足一定的要求后程序结束。

3 技能鉴定模块功能设计

3.1 学员模块

1)在线理论鉴定考试可实现对考生的验证、组卷、时间控制、答题管理、成绩判定、统计分析等子模块或功能。

2)实操鉴定可实现实时监控,考评员现场评分,当场宣布结果并输入系统,报送鉴定主管部门。

3.2 教师模块

可实现对题库的更新管理、试卷分析、成绩分析、查分等子模块。

3.3 管理员模块

可实现对测试系统的维护管理、学生库、验证库、题库等数据库的管理。

4 主管部门模块功能设计

4.1 实时监控

通过视频信息实时传送,实时监控技能鉴定过程,确保鉴定工作客观,结果准确。

4.2 成绩确认

系统根据报送来的理论成绩和实操成绩,按预定比例综合成绩。

4.3 证书打印

根据成绩和预设的格式打印合格证书。

5 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基于3G技术的远程动态交互式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实现功能的程序设计则是下一步的工作。

【参考文献】

第8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当前,河北省粮食行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市场经济对广大干部职工在知识、技能、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够满足并适应这一新要求是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粮食行业机构、从业人员及职工教育情况

1.行业机构和人员总量缩减。2006年至2010年,随着粮食系统体制改革的推进,全国粮食行业总体呈现机构总量、系统职工总数递减趋势。2.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总体偏低。近两年,全行业大专以上学历约占从业人员总数的39%,高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61%,后者远远大于前者,充分说明提高粮食行业职工整体文化素质、业务能力任务艰巨。3.职工参训类别多种多样,培训内容参差不齐。这两年,河北省粮食行业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其中政治理论培训班、公务人员培训班、企事业管理人员培训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职业技能培训班等。从数据看,政治理论培训班次较多,专业技术及技能培训较少。各类从业人员中,公务员及专业技术人员参训率较高,而管理人员及工人参训率较低。4.职业技能培训逐步推广。从2006年起,河北省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开始实施,2006年9月23-24日,河北省举办了首次粮食行业特有工种粮油保管员国家四级(中级工)职业资格培训及鉴定工作。随后近十年内,各级粮食部门逐步提高了职业技能参训意识。通过开展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术培训,向省内粮食企业等诸多单位输送了大批技能合格的中高级粮油保管员、质量检验员,进一步优化了河北省粮食行业从业人员知识技能结构,提高了行业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建设存在问题

1.培训职责有待进一步明确。河北省作为全国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培训及技能鉴定4个实施试点省份之一,按照国家粮食局的安排部署,组建了专门的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基地及粮食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为河北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了培训机构与参训企业职责界定不明确、运行体制不顺等问题。随着各地进一步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产权制度改革,国有粮企从业人员锐减,非国有粮食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尤其民营和个体粮油加工增长较快。在这个背景下,对非国家粮企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摆在面前,均需要有关部门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相关职能进行明确界定。2.培训机制亟待进一步完善。由于受到培训资金、培训师资以及各部门单位的参培意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现有培训机制缺乏一定的连续性和系统性,直接面向基层和一线的培训活动不多;同时培训方式及培训渠道受限较多,不能有效地为广大粮食行业干部职工提供深层次、新理念、高水准的理论培训和指导。3.培训评估有待进一步改进。职业技能培训的目的是为行业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粮食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有其特殊性,粮食行业人才的教育培训也有其特殊性。因此,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的目标应该面向粮食工作实际和基层,及时了解粮食行业对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比如近年来粮食加工类职业技能培训开展比较缓慢,缺乏科学的评估。培训机构如何做到把职业培训同企业发展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使职工可以学以致用,是培训的目的。4.培训经费有待进一步保障。近年来,河北省粮食行业公务员参训率最高,其次是技术人员,广大企业职工参训率较低,尤其是非国有粮企人员参训率更低。事实说明,一方面缺乏有效提高粮食行业职工教育培训水平的管控机制;另一方面,培训机构缺乏资金支持无法开展适应对路、推广普及的教育项目。

二、河北省粮食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展望及思考

从总大体来看,河北省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取得了一些成绩,走过了一段比较曲折的发展道路。从长远说,发展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必须端正指导思想,必须为粮食行业工作服务,必须建立一个能主动适应粮食工作发展需要的教育体系。结合河北省实际,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业内人士参考。

(一)树立起粮食行业科学的教育培训发展观

新时期粮食行业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要转变思想观念,要高度认识和把握全行业职业培训工作,树立起粮食行业科学的教育培训发展观,以全新的理论和方法重新定位和发展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工作。1.树立粮食行业现代人才观。树立现代人才观,主要是要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全面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如何把国粮局人才规划纲要在粮食行业得以贯彻实施,则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确保人才规模稳步增长;二是在粮食行业引进高层次人才,提高人才竞争优势;三是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针对粮食行业人才素质相对较低,专业技术水平相对弱的情况,应该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选人用人应向高技能人才倾斜,吸引更多人才投身粮食行业,并加强重视高技能人才的培训,使其在粮食行业发挥带头作用。2.树立粮食行业职业学习观。要实现现代职业学习手段多样化。首先,继续发挥粮食行业传统教育培训手段。完善在职人员学习专业知识的培训机构设置,粮食行业传统教育培训具有不可替代性,考虑在职进修学习掌握粮油知识,进一步提升人员素质。其次,发展粮食行业现代远程教育,满足全行业人员职业培训需求,并根据变化情况不断加以调整,把粮食行业现代远程教育作为实现职业教育培训工作跨越式发展的必经途径。目前,大环境为粮食行业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一些有利条件。一是互联网的迅速普及为开展远程教育提供了社会基础;二是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在实践中的成熟运用为系统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技术和经验;三是粮食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的开展从制度上保证了粮食行业远程教育的生源。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网络,为广大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职业技术职工提供信息及咨询服务,可以起到传统教育手段所不及的效果。3.把握好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的定位与方向。粮食行业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坚持“工学结合”特色,以培养高技能人才,突出应职能力培养,强化操作技能实训为目标,注重产、学、研三方的有效结合,在培训机构与企业之间搭建起人才供需和科研转化的沟通平台,使行业教育培训更好地为行业发展做服务。

(二)持续有效地做好粮食行业教育培训的建设和管理

1.构建一套粮食行业科学规范运行的师资培训体系。有效的粮食行业师资培训体系应包括培训需求分析、培训目标确立、拟定实施方案、科学评价改进等内容的完整的运行系统。一是师资培训需求分析,必须依据粮食行业发展的总体需要,紧紧围绕实现从业人员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展开。二是在确定培训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有关部门应制定出一个周期内的培训实施方案,对师资培训进行整体策划与设计。三是建立粮食行业师资人才信息库。有关部门做好基础性工作,可以大力推广和应用高技能人才绝招绝技和技术创新成果。2.宣传普及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2005年11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粮食局联合颁布了粮油保管员等7个粮食行业国家职业标准。同时,国家组织编写的粮油保管员、粮油质量检验员、粮油竞价交易员等职业技能培训系列教程陆续出版发行。宣传推广粮食行业国家职业标准推广及职业技能培训教程的使用,就要重视粮食行业特有职业(工种)技能培训工作的开展,粮食行业特有职业(工种)技能培训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是对粮食行业教育培训资源的整合,能够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粮食职业技术院校、培训机构以及企业在职业技能培训中的作用。3.努力提高职业技能培训的实用性。培训的实用性、针对性直接决定了受训人员在从业单位能够发挥的作用。培训机构要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师资,面向行业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培训要以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为主要培训内容,使其达到国家职业标准的要求。在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上,要结合生产一线的实际情况,灵活设置学习内容,实行订单培训,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达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的效果;在培训目的上,提高受训者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职业培训的质量和水平。

(三)争取财政支持,促进粮食行业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发展

第9篇:职业技能教育培训范文

论文关键词:基地化培训模式;虚拟培训组织;职业化农民;非盈利性组织

一、问题的提出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已初具规模,政府上下联动促进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格局初步形成,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多元化和民营化不断发展,不同类型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分工与协作关系正在形成,竞争与择优机制不断加强,农民职业教育重点日益突出,其效果也逐步显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日趋多样化,培训体系和能力建设逐渐得到重视。但是,我国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存在着多家参与、多条途径进行的现状,培训往往流于形式、培训效率低、效果差,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缺乏快速集成供给的能力和协调整合各类培训资源的机制。农民职业教育供不应求与供求脱节的矛盾、教育培训形式相对单一、重复浪费现象在总体上仍然比较严重,培训单位很少关注培训效果及后期跟踪服务等等。另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体制也存在着诸多弊端,如农民职业教育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设仍比较滞后,没有独立的市场化、产业化的教育培训管理机构,也就无法推动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市场化和产业化发展,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必须在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现有观点梳理的基础上,在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二、杨凌示范区教育资源分析

杨凌示范区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区内拥有一所农业高等学校(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一个职教中心、多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以及5000多名农业科教专家。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成为发展涉农职业教育的重要基础。同时,杨凌示范区省部共建的体制优势和示范带动功能定位等都为发展涉农职业教育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在杨凌,现在已经形成了现代农业创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等示范新区,并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科技推广模式,在青海、甘肃、宁夏等省区新建了一批科技示范推广基地。2011年8月,全国现代农业科技创业孵化联盟在杨凌成立,这是首个全国性农业领域企业孵化的非营利性自主联盟,联盟发起单位42家,包括各类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农业科研院所、农业企业、专利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

目前,在杨凌示范区内初步形成了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纵向上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在横向上各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举办各类涉农专业的特色教育,初步形成了高校、高职、中职、技校、职教中心相互支持配合的“五位一体”多元化办学结构。不同类型与层次的农民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不同,培训内容不同,培养目标不同,如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村官培训工程”和“农业新科技推广工程”,依托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的“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等等。而杨凌示范区职教中心有近30年的办学历史,拥有现代化的解剖实验室、生化实验室、组织培养实验室、微机室、多媒体电教室等。既能开展学历教育,又能开展开展短期培训。从教师来源结构来看,示范区内农民职业教育的师资来源主要有三部分构成:高校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一线工作人员,分别满足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农民职业教育需求。从农民职业教育的投入分担结构来看则由政府、学校和农民三部分来承担。

虽然杨凌示范区内职业教育资源丰富,有开展大规模农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潜力,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农民职业教育体制不顺,条块分割,教育资源分散,各自为政,以营利为目的,管理松散,利益为先,协调乏力,培训与市场缺乏关联,投入不足,培训管理不完善等等问题依然或多或少的存在,培训潜力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杨凌素有中国的“农业硅谷”之称,但是多年来传统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和落后的科技推广体系却造成了许多新技术、新成果成了专家学者实验室里的展品、论文上高深的专有名词。新技术、新成果“灯下黑”、“走不出杨凌”的现象,一度成为“农业硅谷”杨凌的尴尬。因此亟需进一步整合示范区内各类教育资源,使之发挥集约优势,并在农民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三、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一)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含义

所谓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即依托杨凌示范区内的资源优势,通过区域资源分析评价,并对示范区内各类教育培训资源进行整合,使其发挥资源的聚集效应和集约效应,在对农民职业技能培训需求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出政府、学校、企业以及民间非营利性组织等全面参与,以促进农民提升致富本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区域内集约化、多样化、规模化,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形态、新阵地和新课堂。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是包括教育培训主体对象、教育培训质量监控系统、教学体系、保障体系、反馈体系等方面等一系列资源和活动在内的总称。

该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能够克服地方政府划地为牢、分割式的农民职业培训的弊端,能够体现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与职业教育规律的融合,能够满足陕西及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新型农民培育的多层次、多类型的职业技能培训的需求。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既为政府提供了农民培训的新路径,能够解决农民职业教育实施过程中常见的供需脱节的矛盾,还为我国当前时期培养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促进农民就业与农民增收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范式。通过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在向把杨凌示范区建设成为国家级农业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和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培训中心,并最终成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一面旗帜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指导思想

1.教育社区化的思想。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1年首先使用“社区”这一名词(一般译为“共同体”、“团体”“集体”、“公社”等),当时是指“由具有共同的习俗和价值观念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密切的社会团体或共同体”。一个社区至少包括以下特征:有一定的地理区域;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居民之间有共同的意识和利益,并有着较密切的社会交往。我国的社区教育起步于80年代初期,它是在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后,总结原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经验的基础上,借鉴国外社区教育的经验,从国内不同地域的实际出发,通过试点逐步发展起来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社区教育正在不断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一方面,社区居民逐渐认识到社区教育的价值,产生了一定的参与要求。另一方面,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如不断膨胀的城市人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涌入城市、人口老化日益严重等等。对此仅仅依赖以协调管理为特性的社区组织形式以及学校教育来解决上述社会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国际国内社区教育实践经验已清楚地表明,只有实施面向社区成员,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原则的各种各样的社区教育,才能满足和解决人们各种各样的教育需求和社会问题。从社区教育内部看,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的发生、发展,尤能说明教育社区化的必然性。可以说社区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理想途径之一,能够满足基本的学习需要。社区教育在教育连续性、社会适应性、教育手段多样性,以及教育与社会各部门的合作方面都较好地适应了这些原则要求,能够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充分共享,人人享受社会教育资源,因此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现代社区与社区教育——教育社区化的思想,这正是构建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理论基础。

2.虚拟培训组织理论。虚拟培训组织(Virtual Training Organization,VTO)是针对企业员工培训提出来的,是在知识经济背景下为虚拟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学习型组织,它将接受培训的员工视为内部顾客,侧重于学习和培训的有效性,通过远程网络、信息共享等技术支持,根据企业目标和内部顾客需求来提供培训,旨在提高虚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此为借鉴,建立虚拟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平台,借鉴虚拟培训组织的理念和做法,面向区域内外所有农民,将一定区域内的教师资源和课程资源运用战略联盟原理进行整合,通过远程网络、信息共享等技术,为该地区农民提供培训服务,使他们学习到新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改善其生产经营效果,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其文化素养,成为新型农民和职业化、专业化的农民。

3.成立民间农民职业教育非盈利性组织的思想。目前来看我国农民培训模式不外有三种类型:政府主导型、主导型、非盈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主导型。各地的实践探索,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由于缺乏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规律性研究,因此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共性的问题:如大多数实践模式仅仅局限在经验和案例层面,缺乏推广性和普适性。对政府的依赖程度高,没有充分发挥企业、团体、学校,尤其是农民本人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建立非盈利组织主导型的农民培训模式方面涉足较少,未能产生满足农民意愿需要的、体现农民职业技能培训规律的模式和方法。

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建立,即是以非盈利组织主导型培训模式为切入点,成立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建立董事会制度,拥有法人治理结构,实行公司制管理,并且建立一整套评价与反馈机制,起到综合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能够统筹优化区域内教育资源,能够服务农民利益,按农民需求培训,负责把政府的钱和农民的钱用好。民间农民职业教育NPO组织通过统筹各类资源、对教育资源公开招标、研究农民需求和市场需求信息,有针对性的为农民服务,为行业提供指导。通过为企业、政府、行业提供指导服务,收取一定服务费、咨询费,通过申请项目课题和收取一定会费来维持自身的运行,使自身能够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获得自身的生存发展空间。

四、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构建与实施

(一)建设目标

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的构建需整合当地众多教育资源,以防止各行业、各部门教育培训机构条块分割、分散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以及培训供需脱节的现象,形成职业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合力。依托杨凌优质教育资源,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组建杨凌现代农民职业教育基地(集团),创新农民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根据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造就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一代新型农民,造就拥有一技和多技之长的专业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形成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贯通,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上下衔接,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和新型农民培训的能力。使杨凌成为百万新型农民培训基地、涉农职业院校专业实训基地和师资培训基地。

(二)建设任务

1.大力整合现有资源,组建杨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杨凌示范区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要按照立足杨凌示范区,辐射整个西部地区,面向全国的思路,将区域内教育资源实现实质性整合。通过联合区域内的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组织等,组建杨凌现代职业教育集团,构建覆盖城乡的现代职业教育服务网络体系。通过以杨凌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纵向上建立“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硕士学位”相衔接的职业教育结构体系,横向上各教育机构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举办特色教育,最终实现聚集效应。将培训从单一的农业科技培训扩展到生产、生活、生态等更广阔的领域,帮助农民培养创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等,从而能够大力开展职业化农民、创业型农民等新型农民的教育与培训。

2.构建职业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师资队伍。构建职业化的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专家团队、组织培训团队和运营团队。专家团队一般由三部分人群组成:(1)通过战略联盟,以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为契机,优化配置杨凌示范区乃至全省、全国的知名专家资源,通过一定程序安排进培训专家系统;

(2)高校教师或企业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3)充分发挥本土科技能人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的优势。专家团队通过集中教学、网络教育或生产现场面授等形式,解决生产实践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同时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组织培训团队可由政府职能部门和相关教育学会或农业学会等NPO组织组成,也根据需要负责安排培训课程、检查培训效果和提供培训后跟踪服务。运营团队则依据市场经济规则,本着双赢、多赢的原则,面向社会聘请具有经营意识、市场策划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人员组成。

3.搭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借助现在网络技术手段搭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开辟专门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网站。网站包括国家政策信息系统、农民教育培训系统、专家咨询系统、科技推广系统、农产品市场信息系统、创业项目系统、投融资信息系统、法律咨询服务系统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系统等等。其中每个系统下面又可以划分子系统。如农民教育培训系统就可以包括专家子系统、培训专业子系统、培训课程子系统以及培训质量监督与考评检测系统等等。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信息平台要有专门工作人员负责,并及时更新信息。信息资源经过整合、处理后到网站,以缓解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信息孤岛状态,满足农民对各种信息的需求,为农民决策提供全方位参考和依据。

(三)组织实施

1.创新管理体制。农民职业技能基地化培训模式组织实施方面,首先成立示范区“农民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联席会”作为示范区内统筹管理各类教育资源的决策机构,联席会负责协调教育、财政、人事、社保以及相关行业部门,解决农民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教育资源分散、供需脱节等矛盾,从管理体制上确保各类教育资源充分调动、统筹协调和优化配置。其次建立相应的以政府为主导的农民职业教育工作办公室,主要负责区域内农民职业教育重大项目安排和重点项目建设,以及制定相关政策等等。在联席会体制下,通过建立相应的发展工作委员会、建设委员会、评议咨询委员会等分权化实施投入、建设和管理等职能,以有计划、分层次、注重系统性、全面性和有效性的教育培训替代号召性、群众性、应急性的培训,以整体提高职业化农民科学文化素质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教育替代应急的、临时的、随机的和零散的农民技术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