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医学检验基本常识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羊水;检验;妊娠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1-0196-01
羊水穿刺应在严密消毒下进行,一般由妇产科医生穿刺羊膜腔获得。根据不同的检查目的,选择适宜的穿刺时间。通常在妊娠16~20周进行,据称16周为最早能安全抽到羊水的时期。穿刺前先用超声波测定胎盘位置,以免伤及胎儿及胎盘。下面将羊水的检测分析汇报如下。
1羊水的一般性状检查
1.1量
1.1.1参考值:妊娠8周时,羊水量约5 mL,妊娠10周时约30 mL,妊娠16周时约200 mL,妊娠28周时约1000 mL,此后逐渐减少。妊娠36周时约900 mL,妊娠40周时约800 mL。过期妊娠时羊水量可减少至300 mL以下。
1.1.2临床意义:①羊水过多妊娠晚期羊水量超过2000 mL为羊水过多。羊水过多的病因十分复杂,最常见的原因有胎儿畸形、双胎、妊娠糖尿病。另外母胎血型不合、胎盘脐带病变等都可导致羊水过多。②羊水过少妊娠足月时羊水量少于300 mL为羊水过少。常见的原因有先天性肾缺如、肺发育不全、染色体异常、胎膜早破、药物影响等。
1.2颜色:(1)黄绿或深绿色表示羊水中混有胎粪,为胎儿窘迫的现象。(2)棕红或褐色表示宫内陈旧出血,多为胎儿已死亡。(3)深黄色可能是母胎血型不合引起的胎儿溶血,导致的羊水胆红素过多,也见于过期妊娠等。(4)浑浊脓性或略带臭味表示宫腔内已有明显感染。(5)红色表示有出血,或胎儿出血或胎盘剥离。
2胎儿肺成熟度检查
2.1羊水泡沫试验或称振荡试验:
羊水中如存在一些物质可减低水的表面张力,经用力振荡后,在气液界面可形成稳定的泡沫。在乙醇等抗泡沫剂的存在下,蛋白质、胆盐、游离脂肪酸和不饱和磷脂等形成的泡沫在几秒钟内即被迅速破坏消除。而羊水中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饱和磷脂)是既亲水又亲脂的两性界面物质,它所形成的泡沫在常温下可保持数小时,故经振荡后可在气液界面出现环绕试管边缘的稳定泡沫层。该试验方法简单,一般采用双管法,第一支试管羊水与95%乙醇的比例为1:1;第二支试管比例为1:2,用力振荡15~20 S,静置15 min后观察结果[1]。
2.2羊水吸光度测定:羊水中磷脂类物质的含量与其浊度之间呈正比。当波长为650 nm时,羊水中磷脂类物质越多,吸光度越大,胎儿的肺成熟度越好。结果判断:A650 ≥0.075为阳性,表示胎儿肺成熟;A650 ≤0.050为阴性,表示胎儿肺不成熟。
2.3卵磷脂/鞘磷脂测定:卵磷脂和鞘磷脂是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成分,可维持肺的稳定性,在胎儿出生后能保障生命所必需的气体交换。在妊娠34周前卵磷脂和鞘磷脂含量接近。妊娠35周后,卵磷脂被迅速合成,37周达高峰,而鞘磷脂在整个妊娠期无明显变化,因此通过检测卵磷脂和鞘磷脂的含量及其比值可判断胎儿肺的成熟度。
3胎儿肾成熟度检查
随着妊娠进展胎儿肾逐渐成熟,可测定羊水肌酐和葡萄糖的含量来评估胎儿肾成熟度。
3.1肌酐测定羊水中肌酐水平的高低,代表胎儿在发育过程中对肌酐清除作用的强弱。随着妊娠的进展,胎儿肾脏功能逐渐成熟,来自母血的肌酐也可通过胎盘循环,经胎儿肾脏排泄于羊水中,故从妊娠中期起,羊水中肌酐逐渐增加。所以本试验主要反映胎儿肾小球的成熟度,也是反映胎儿整体成熟的一种较为可靠的试验。妊娠34~36周时肌酐≥132.4 μmol/L,足月妊娠时肌酐≥176.8 μmol/L。因此危险值为肌酐176.8 μmol/L,而132.4~176.7 μmol/L为临界值。
3.2葡萄糖的测定羊水中葡萄糖主要来自母体,部分来自胎儿尿。妊娠23周前随羊膜面积扩大,羊水量增加,羊水中葡萄糖浓度逐渐增加。妊娠24周达高峰,其浓度可达2.29 mmol/L左右,以后随胎儿肾成熟,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作用增强,胎尿排糖量减少,加上胎盘通透性随胎龄增加而减低,羊水葡萄糖浓度逐渐减低。临产时可降低至0.40 mmol/L以下。羊水葡萄糖0.80 mmol/L为不成熟[2]。
4胎儿肝成熟度检查
羊水中的胆红素多数为非结合型的胆红素,由胎儿红细胞破坏所产生。妊娠早期的胎儿肝脏不具有结合、转化胆红素的能力。非结合型胆红素,进入羊水的途径尚未明了,可能经肺或皮肤等途径排入羊水中。因此早期妊娠时羊水中的胆红素含量高。随着胎儿脏的成熟,非结合型胆红素逐渐减少,至妊娠晚期胆红素浓度接近于零。所以羊水中胆红素的量可反映胎儿肝脏的成熟情况,以决定分娩时期,亦可了解因母胎血型不合而致胎儿溶血的程度。
5胎儿皮肤成熟度检查
羊水中脂肪细胞随胎龄增加而增高,是因为羊水中的脂肪细胞是胎儿皮脂腺及汗腺脱落的细胞。随着妊娠的进展,胎儿皮脂腺逐渐成熟,羊水中脂肪细胞逐渐升高,在妊娠35周前胎儿脂肪细胞≤1%,妊娠34~38周,脂肪细胞约为1%~l0%,妊娠38~40周时为10%~15%,40周龄以后则超过50%。因此,羊水中脂肪细胞出现率>20%则认为胎儿皮肤已经成熟;10%~20%为临界值;50%表示过期妊娠。脂肪细胞经1 g/L尼罗蓝溶液染色后为无核橘黄色细胞,而其他细胞则染成蓝色。计数200~500个细胞,计算出染橘黄色细胞百分率。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乳腺癌; 护理干预; 疾病不确定感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09.031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高发,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中的首位,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1]。由于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时,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面对随之而来的治疗方案往往不能预知其治疗效果和未来生活质量,不但影响患者的心理调节,还会影响患者对待疾病的心态,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过程,这种情况被称之为疾病的不确定感。笔者通过多年的临床工作发现,对患者进行恰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为探讨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及其效果,笔者对所在医院收治乳腺癌住院患者进行对照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2011年6月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癌的诊断标准,并经病理诊断确诊为乳腺癌,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30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43.2±7.2)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10例,初中12例,高中以上8例。对照组30例,年龄40~60岁,平均年龄(44.3±6.9)岁,文化程度为小学及以下者9例,初中13例,高中以上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护理和治疗,患者接受护理人员提供的常规护理,健康教育、入院介绍、治疗注意事项、一般出院指导等。
1.2.2 研究组 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即刻开始,首先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评估过程要充分考虑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其次要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并积极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对患了乳腺癌后的压力,要向患者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乳腺癌的基本知识,治疗的基本常识、配合治疗的方法。患者手术后进行术后指导和康复指导,护理人员每天探视患者,并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训练,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重塑自我,消除对疾病的错误认识。
1.3 观察指标及方法 患者干预前及干预治疗后,术后第12天及出院前应用疾病不确定感量表测定患者对乳腺癌的不确定感,量表采用Likert评分,共5分:1分表示非常同意,2分表示不同意,3分表示不确定,4分表示同意,5分表示非常同意。不确定性因素15题,复杂型因素10题,分数越高,代表疾病不确定性越高[2]。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检验,P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对疾病不确定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干预后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明显降低,术后第12天、出院前1天,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两组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的概念首先由Budner提出[3],Budner认为,不确定感是一个人对某些事情缺乏相关的信息,无法对事物进行恰当的分类或组织而产生了一种认知。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占女性恶性肿瘤中的首位。由于患者被确诊为乳腺癌时,缺乏对疾病的认识,造成了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这种不确定感带来的是患者面对随之而来的治疗方案往往不能预知其治疗效果和未来生活质量,既影响患者的心理调节,还会增加患者的对待疾病的心态,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康复过程。Mishel通过对疾病的不确定感的研究认为,疾病的不确定感主要源于4个方面的问题[4]:护理与治疗的复杂性,患者不清楚疾病的症状,对疾病的过程和预后不确定,对诊断和致病的严重程度缺乏了解,并提出了疾病不确定量表。
本组患者在入院后即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评估,考虑到不同文化程度的患者接受能力可能存在差别,因此评估过程应让不同文化水平的患者接受。经过评估发现,本组患者均存在对疾病不同程度的不确定感,且两组Likert评分无显著性差异。这主要由于是女性的主要标志之一,患者患了乳腺癌后要行乳腺切除术,可能失去,这对女性的自信心、气质、生活自理程度等均产生负面影响[5]。患者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担心,因此Likert评分较高。针对这种情况,应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从患者入院即刻开始,护理人员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支持,并积极与患者沟通,缓解患者对患乳腺癌后的压力,通过介绍成功的病例,鼓励患者树立信心。通过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绍乳腺癌的基本知识,治疗的基本常识配合治疗的方法。患者手术后进行术后指导和康复指导,护理人员每天探视患者,并指导患者进行术后训练,促进患肢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减少肢体肿胀。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让患者重塑自我,消除对疾病错误的认识。
通过干预,术后第12天、出院前1天,研究组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干预前比较明显降低;对照组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实护理干预对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确实有效。
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生活质量应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状态4个方面[6]。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使患者产生了复杂多变的负性情绪,这种情绪不但会影响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还会影响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降低患者的免疫力,对患者的康复不利。对乳腺癌患者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对疾病的不确定感,有利于患者机体免疫力的提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孙红.护理研究的新课题:疾病不确定感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1):44.
[2] Mishel M H. Uncertainty in illness scales manual[M]. Nor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1997:98.
[3] 陈雅静.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6):67.
[4] 王艳华,阎成美.疾病不确定感理论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研究,2006,2(7):1801-1802.
[5] 林瑞娇,阎成美,郑振英.护理干预对乳腺癌住院患者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J].护理杂志,2009,26(3):18-20.
【关键词】疼痛;患者;牙科恐惧症
Investigation of Dental Fear of College Students in Wuhu
HE Na1 ZHANG Jin-yan1 DING Ling-ling2
(1.College of Dentistry,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Anhui 241002,China;
2.Department of Psychology,Wannan Medical College,Wuhu Anhui 2410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prevalence survey of Wuhu City College of dental fear and clinical reasons,analysis of causes influencing dental fear produced by different factors on the prevalence and extent.Methods:randomly selected in Wuhu City,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1500 college students,the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dental fear scale and scale.Results:gender.Professional degree,effect and character of different disease degree is different;the"fear of pain"is the most common cause of dental fear,followed by"the doctor worry about bad" and "fear of the dentist’s environment, dental instruments sound,special taste" drugs,"the unpleasant experience,Or from parents,relatives and friends reporting a smaller proportion of why patients fear the smallest proportion is the"media" power"-TV drama,comic negative publicity".Conclusion:the occurrence of dental fear caused by a variety of factors,clinical and life can take different meas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he reason.
【Key words】Pain;Patient;Dental anxiet
牙科恐惧症(DP)是对牙科诊治过程或其中的某些环节,所产生的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1]。常见表现有:害怕、躲避、心悸、烦燥不安或拒绝治疗等[2]。严重的牙科恐惧症不仅会对患者的精神和身体健康造成损害,还会使医患关系变得紧张。患者由于对治疗过程或某些环节的恐惧会逃避甚至拒绝治疗使得病情延误,并且会因为恐惧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影响医患关系。调查了解口腔患者DP的患病率,研究恐惧产生的原因,有利于医生针对性地帮助患者克服恐惧。本研究通过调查研究安徽省芜湖市大学生DP的患病率以及患病的原因,提出可能性的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从而使医生可以与患者进行更好的沟通。
1 调查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安徽省芜湖市15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量为1015份,回收率为67.67%,其中男性有448份,女性有567份。调查内容包括专业、学历以及性格的差异。专业中非医学专业490份,临床专业331份,口腔医学194份;学历本科630份,专科385份;性格内向460份,外向555份。
1.2 调查内容和测量方法
通过对Stouthard牙科恐惧量表(Stouthard’s dental anxiety inventory,DAI)中文版进行少量删减形成新的量表,考察牙科恐惧症在安徽省芜湖市大学生中的流行情况和程度。评分分为五级,总分分值范围是2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恐惧程度越显著。
问卷中包含部分基本信息,用于分析不同原因对恐惧的影响,其中包括性别、专业、学历以及性格。牙科恐惧细评表的内容包含五大类的内容,即害怕医生的处理方式、对就医过程的焦虑、一般牙科焦虑、害怕牙医及其评论、恐惧就医过程。问卷依据这五类内容O计了20个细评项目,每一个项目有五级评分标准,1表示无恐惧,2表示轻度恐惧,3表示中度恐惧,4表示较重恐惧,5表示严重恐惧。
同时为了调查引起恐惧的原因,基于大量资料研究的结果提出五大可能原因,即“害怕疼痛”、“担心医生技术不好”、“自身不愉快经历,或源于家长、亲友转述”、“恐惧看牙时的环境、牙科器械的声音、药物的特殊味道”、“媒体的力量――影视剧、漫画的负面宣传”。
1.3 质量控制
问卷中若有1个项目未回答则按无效问卷予以剔除。发放问卷前对问卷填写者予以说明,向其介绍此次问卷调查的目的以及问卷填写的方法,以便填写者准确有效地填写问卷。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问卷得分分值比较选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牙科恐惧影响因素分析
由表1可见,女性平均分(58.57)高于男性平均分(56.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不同因素患病情况t检验
2.2 牙科恐惧的原因分析
图1表示产生恐惧的原因,其中“害怕疼痛”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担心医生技术不好”和“恐惧看牙时的环境、牙科器械的声音、药物的特殊味道”,“自身不愉快经历,或源于家长、亲友转述”所占比例较小,使患者产生恐惧的原因中比例最小的是“媒体的‘力量’――影视剧、漫画的负面宣传”。
图1
原因1:害怕疼痛
原因2:担心医生技术不好
原因3:自身不愉快经历,或源于家长、亲友转述
原因4:恐惧看牙时的环境、牙科器械的声音、药物的特殊味道
原因5:媒体的“力量”――影视剧、漫画的负面宣传
3 讨论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女性患者的平均得分(58.57)略高于男性患者(56.17),说明女性患者的恐惧程度高于男性患者,此结果与Okaty EA的研究相似[3]。在我国曾有研究人员用DAS量表进行过调查,研究表明,女性DAS平均得分较男性高,发病率普遍高于男性,且女性对牙科治疗的害怕程度也更为严重[4]。女性的心理情绪反应如恐惧、焦虑等普遍高于男性,而牙科恐惧也与这些情绪有关,因而女性牙科恐惧的程度也高于男性。
DP的患病程度不仅与患者的性别有关,同时与患者曾今或正在学习的专业有关系,因此在本次调查中还考虑到专业对于得分结果的影响。根据专业的不同将其分为非医学专业、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三大类,其中非医学专业(59.13)与临床医学(59.73)差异不大,而口腔医学专业(49.63)明显低于非医学和临床专业,说明学习一定的专业知识有利于消除患者对口腔治疗的恐惧。基于对未知事物的恐惧,我们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正确的口腔医学基本常识,使广大人民了解口腔护理基本知识以及常见口腔疾病,以消除或降低患者对口腔治疗的恐惧,从而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缓解医患关系。
严重的牙科恐惧症会使患者对医生产生不信任感,进而会降低早期就诊率,延误病情的诊治,最终导致的结果可能是缺牙甚至无牙。恐惧只会使病情更加严重,诊治更加困难。在诊治过程中询问病情大部分基于患者自身的感受,由于患者的恐惧,可能会夸大对于疾病的描述或提供不准确甚至错误的信息,给医生的诊治增加了难度。同样因为患者对治疗过程的恐惧,患者可能在治疗过程中挣扎或反抗影响操作质量,严重者产生其他不必要的损伤。患者的不配合不仅会延缓医生的治疗进度,还会对治疗结果造成不利影响,常导致患者与医生失去对彼此的信任,使医患关系恶化。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的不良经历被转述和扩大后,会影响身边的家人、朋友等对牙科治疗的印象,导致更多的牙科恐惧,造成更多逃避就诊、延误治疗时机的现象发生,还会使口腔医生的形象受到损害。
牙科恐惧症起因较明确,一般认为它是一种获得,既往的医源性创伤体验,与个人精神类型及暗示因素有关[5]。害怕疼痛是引起牙科恐惧症最常见的原因。在口腔疾病的诊治过程中有些疼痛是不可避免的,例如深龋的治疗过程中如果龋坏接近髓腔患者会有剧烈的疼痛,这样可以提醒t生避免穿髓。医生在治疗前可以告诉患者可能会产生疼痛感,并且解释产生疼痛以及疼痛不可避免的原因,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医生的诊疗技术以及就诊环境同样可以影响DP的患病率。丰富的专业知识可以让医生更快地确定合适的诊疗方案,而准确快速的治疗过程则需要熟练的操作技术,因此医生需要不断增加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临床操作能力,增强自信心的同时可以给予患者安全感。在就诊环境方面,宽敞明亮、舒适优雅的候诊及诊疗环境,候诊区内的口腔疾病知识介绍,轻柔的背景音乐,舒适的就诊姿势等,都可以极大程度地降低患者交感神经活动的张力水平,帮助患者松弛紧张情绪[6]。医生热情、委婉、幽默的语言在治疗口腔病患者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对口腔病患者的恐惧症的心理治疗有着积极意义,同时也体现了良好的医疗作风[7]。医生在诊治过程中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询问病史,不仅可以获得所需要的信息,还可以让患者对医生产生信任,同时减轻患者的紧张降低恐惧感。国际上还有认知治疗等方法,挖掘患者隐藏的歪曲的对口腔疾病的认知,通过指导来纠正并建立新的更理性和现实的认知方式而达到消除患者牙科恐惧症的目的,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媒体宣传正确的口腔医学常识得以实现。这也再一次说明了口腔医学常识普及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Lautch H.Dental phobia[J].Br J Psychiatry,1971,119(542):151-158.
[2]Aartman IH.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short version of theDental Anxiety Inventory[J].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1998,26(5):350-354.
[3]Oktay EA,Kocak MM,Sahinkesen G,et a1.The role of age,Gender,education and experiences on dental anxiety[J].Gulbane Me d J,2009,51(3):145-148.
[4]Kumar S,Bhar gavp,pat el A,et a1.Does dental anxiety in fluenee oral Heal 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Obser vations from a cross―sectional study among adults in Udai purdistrict,India[J].J Oral Sei,2009,51(2):245-254.
[5]岳文浩,潘芳,张红静.医学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1:217-223.
Wang Juan; Liu Yu ; Li Lian
(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十堰 442000)
(Renmin Hospital,Hu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yan 442000,China)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代谢的干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的健康教育培训,检测并比较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等糖代谢指标。结果:实施系统健康教育的患者12周后各项糖代谢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干预,对于改善其糖代谢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ect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diabetes education on glucose metabolism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tho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concentrations of fasting blood glucose(FBG),two-hour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2hPBG) and 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were measured. After diabetes education for 12 weeks, all the indices above were remeasur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s for 12 months, the concentrations of FBG, 2hPBG and HbAlc improved more obviously than that before diabetes education. Conclusions: The treatment of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had positive effects, which could improve the metabolic indices of the patients.
关键词:健康教育 2型糖尿病 糖代谢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type 2 diabetes;glucose metabolism
中图分类号:R-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7-0312-01
0引言
世界卫生组织报告[1]指出中国2025年前糖尿病增长幅度预计将达到68%,增长率居全球首位。现代生物医学模式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糖尿病的综合性治疗手段,贯穿于预防、治疗到康复的全过程。发达国家近年相关研究[2]显示使用科学系统的方法开展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可大幅减低2型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发病率和各类并发症,对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减轻社会负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健康教育对血糖代谢的干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74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随机选取2010年3月~2010年6月本院就诊符合1999年WHO诊断标准[3]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4例;年龄43~68岁),随机化分为干预组(n=37)和对照组(n=37),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糖尿病类型、病程、胰岛功能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给予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格列吡嗪和(或)二甲双胍)等常规治疗措施,并根据血糖情况调整药物用量。另对干预组患者单独进行为期12周的系统性健康教育,教育方式为:每周组织一次面授讲座,向干预组患者讲授糖尿病基本常识、糖代谢主要实验室诊断指标及临床意义、如何均衡搭配营养选择适宜的饮食结构、合理用药原则等内容,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点对点的指导,纠正不合理的生活方式,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药物用量,每2周进行总结和强化,监测体质变化。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科学性,运用模具、实物、幻灯片及大量简洁明快的图片作示范,设立糖尿病咨询热线,成立患者互助小组,评选健康教育实践优秀患者,通过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强化效果。12周后,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各指标进行测定比较。
1.3 统计学分析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结果
两组患者经12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
3讨论
糖尿病是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患者器官功能缺陷甚至衰竭死亡,其中2型糖尿病占90%左右。但有超过40%的新确诊患者因从未接受过糖尿病教育延误治疗导致严重并发症后果,对高危人群进行系统性健康教育是现代糖尿病医学推荐的重要预防措施[1,4]。既往研究[5]多将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作为健康教育干预效果评价的主要指标。而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可以更加客观的反映患者近期2~3月的血糖整体控制水平,不受血糖临时变动和急性改变的影响,可以有效弥补血糖检测的不足。
本组研究资料显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过程中结合医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辅导,其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减低(P
综上所述,以医院为中心的临床健康教育模式可以弥补基层预防工作人员紧缺所导致的健康教育缺位,并且可以及时通过随访和沟通对患者的生活方式及用药治疗进行个体化调整。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从而达到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减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高瑾,韩秋菊.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4(2):220-221.
[2]Delamater AM.Psychological care of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iabetes[J].Pediatric Diabetes,2009,10(12):175-184.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EB/OL].[2007-12-303].http///UploadFiles/Artic1e/2007-2/200702081701306857
6.doc.
[4]洪天配,杨金奎.2006年国际DM联盟第l9届世界DM大会专题报道[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62-64.
实习阶段带教老师首先要对学生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让实习生建立救死扶伤、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检验科工作人员稍有不慎也会卷入医疗纠纷,如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的结果(性传播疾病和早孕等)、不恰当的解释检验结果、标本搞错、不合格标本未拒收导致检验结果的不可靠性等。而要避免医患纠纷,必须让实习生学会与临床医师、患者沟通的技巧,恰当合理地解释检测结果等,并且要注重培养实习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加强集体荣誉感,在学习中要有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发现学生有不良行为和不好的工作习惯应及时批评指正,多与实习生交流,了解实习生在学习过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引导实习生解除心中疑惑。通过以上措施,让实习生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为其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实习带教中必须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和培养生物安全意识
学生进入临床体液组实习时,必须先学习生物安全的相关知识。因为临床检验体液组承担着该院患者尿液、粪便、痰液、胸水、腹水、脑脊液等临床体液标本的检验工作,是各种潜在传染源相对集中的地方。老师应讲授日常工作中需注意的基本常识,如正确使用各种生物防护设备和用品、如何做好日常消毒、各类意外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等,并且要多举一些工作中或学生实习时发生的实例增进实习生对生物安全的认识。使实习生明白检验科的实验室与学校的实验室有本质区别,学校实验室里老师准备的血液体液标本都是经过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毒和梅毒特异性抗体筛查阴性的标本,所以学生在学校实验室上实验课时丝毫未把生物安全放在心上,而在临床体液组实习时,其标本来自临床患者,各种传染源都可能出现,应指导学生改变意识,牢记潜在的生物危害时刻在自己的周围,必须学会采用科学的手段加强自身防护,如进入实验室必须禁食,目的是杜绝粪口传播疾病,如甲型肝炎、痢疾、轮状病毒等;另一方面是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口罩和手套等基本防护品,这样能有效阻止经过体液等途径传播的疾病等。通过对实习生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培养实习生的个人安全防护的意识,实习生均能按要求做好安全防护措施,近年来在该院体液组的实习生,从未发生过生物安全事故。
3熟悉标本的接收制度、工作流程和SOP文件
实习生转入临床体液组的第1天,带教老师应首先介绍该专业组的工作流程,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检测、结果报告、标本保存都要让实习生学会规范操作。对于标本的接收,要把标本留取的要求全部教会实习生,拒绝不合格标本,并告知学生出现这种情况时要及时与临床医师沟通,以免耽误患者的诊治。在学习过程中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尤其要注意该项检测方法的特点、对检测标本的要求、影响因素、局限性,这些知识在标准操作程序(SOP)文件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实习生应提前几天预习,熟悉该组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这样,实习生到新岗位学习时,掌握该岗位学习内容的速度就会很快,实际操作起来也更有条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4检验自动化对医学检验专业实习的影响
10年前临床体液组的仪器,一般医院就是一台尿液干化学分析仪,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体液组的仪器已经遍布了所有的体液标本,如尿沉渣分析仪、胸腹水细胞计数仪、大便常规分析仪、分析仪等,面对这么多的仪器,实习生最初有无从着手的感觉,老师应带领实习生从易到难地逐步掌握本组的知识,如尿液的成分相对简单,第1步就学习尿液常规分析,第2步学便常规分析,第3步学习和白带分析仪,另加前列腺液的分析,最后才学胸腔积液常规检测,因为胸腔积液里面的细胞形态各异,还有一部分患者的细胞是破烂的,识别有一定的难度。实习生明白了自己的学习路线后,就要开始学习仪器,每天在仪器开机后先做室内质控,监测本实验室项目结果是否准确,对失控项目及时进行分析解决讨论并记录,带教老师应有意识地把检验质量控制和仪器保养的知识贯穿于检验带教的全过程;相同项目用多台仪器检测时,必须提醒实习生做好仪器之间的比对并记录,保证实验室报告结果的一致性。在做好准备工作后就可以开始做标本的检测,很多医院只让实习生进行简单的标本准备,实习生进行实际上机的操作机会比较少,这样就降低了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该院要求实习生循序渐进地学习操作方法,如尿液常规的分析实习一共2周,第1天要求实习生先掌握上尿液分析仪的标本要求,然后将标本编号并扫条码入LIS系统,这一步让实习生强化训练2d,且后1d不能出错。实习生如在实际的操作中考核合格,第3天就开始学习尿液分析仪,老师要先示范并作详细的讲解和注意事项,并且把以前实习生犯过的错误举例说明,这样才不会出现同样的错误。带教老师必须在旁边盯着实习生上尿液分析仪,并同时要求实习生将操作的注意事项重复一遍,在遇到常见故障时就一步一步地教实习生学会排除,这样强化训练3d,且后2d不能出错,才能在实际操作中考核合格。第6天就开始让实习生分析结果,将需要镜检的尿液标本筛选出来镜检并报告,这一步要求实习生学习1周,熟练掌握尿液的有形成分镜检,为以后的体液检验打好基础。另外,带教老师应利用下午标本量少的时间全程监督实习生对标本的接收、编号、扫条码、上机、分析结果、镜检并报告检验结果,遇到异常检测结果时先问实习生该怎么处理,如回答不正确就引导实习生学会正确处理异常结果。只有让实习生独立地参与全程操作,才能系统掌握学习知识,以后到工作岗位才能快速的适应工作。如果在尿液岗位打好基础,其他仪器的学习时间可以减半,大约1周学习一种类型的仪器。通过以上做法,绝大多数实习生均较好较快地掌握临床体液组各种仪器的使用,均能按要求规范操作,达到了实习的目的。
5规范手工操作、提高有形成分的识别能力
手工操作和有形成分的识别是医学检验人员必不可少的一项技能,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系统和反复的练习,并且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才能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果单纯按照三甲医院检验科的常规工作模式进行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在手工操作和有形成分的识别等方面能力会有所不足,将难以适应一些自动化程度较低的基层医院。因此,带教老师应利用标本量少的时间,指导实习生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手工操作一些体液项目,如磺基水杨酸硫酸钠比浊法检测尿蛋白,三甲医院都是用生化分析仪检测,而在二甲或级别更低的医院一般都需要用手工操作,而做这个实验的影响因素又较多,如标本混浊一定离心后取上清尿液检测(因为是比浊法),做定量前要先做定性,根据定性结果的强弱程度选择合适的稀释倍数,要先将标本稀释好再加试剂,实习生只有经过多次操作且将结果与仪器检测的结果比对,总结经验,才能认识到手工操作的复杂及影响因素之多,只有这样实习生才能在思想上认识到手工操作是医学检验的基础,当仪器出现故障或检测结果不准时,需要使用手工操作来检测或验证结果(很多检测结果的参考方法是手工操作法)。这样实习生就能明白手工操作的重要性,那么有空时就会去练习手工操作而不是玩手机。同时还要提高实习生对体液有形成分的识别能力。如红细胞、真菌、大球菌在大便标本中无法识别,老师就应让实习生先找一个有大球菌的大便标本涂片镜检,仔细观察大球菌的形状和折光性,待自己能识别时再加入真菌,能正确分辨出这2种菌时,再加入红细胞,就会发现红细胞与2种菌是有差别的。经过仔细的比对观察,实习生在下次遇到上述有形成分时就能准确识别。其次就是浆膜腔积液的细胞计数和细胞分类,这是体液组教学的一个难题,因为积液里面的细胞经过浸泡变形甚至破烂,不容易识别且染色也要凭经验,这时老师就要让实习生先学会处理漏出液的标本,逐步向渗出液过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另外,在操作过程中还要把本组教师在多年工作中总结的操作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学生,如在检测浆膜腔积液有核细胞分类计数时,见到成团的间皮细胞时,这时可以告知实习生增加一个细胞沉渣的活体染色,来提高浆膜腔积液中腺癌的检出率和准确率,同时也提高了实习生的责任感。经过多方面的强化训练,实习生在实习完本组各岗位后,基本上都能将本岗位的尿液、大便、白带、前列腺液、浆膜腔积液等标本的常规检验独立完成,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6加大考核力度,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素养
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重庆市长寿区401220
【摘 要】目的:对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神经外科监护室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监护室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1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医院感染病情控制时间和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神经外科监护室治疗期间患者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神经外科监护室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关键词 综合护理;神经外科;监护室;医院感染
神经外科监护室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不仅仅会对病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甚至还会使抢救的成功率降低[1]。本次对神经外科监护室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研究。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月-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神经外科监护室出现医院感染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21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4例,女性患者7例;患者年龄23-86岁,平均年龄(57.9±1.5)岁;发病至住院治疗时间1-13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5±0.6)小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时间1-28小时,平均发病时间(8.7±1.1)小时;观察组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6例;患者年龄22-87岁,平均年龄(57.8±1.4)岁;发病至住院治疗时间1-12小时,平均发病时间(3.6±0.7)小时;医院感染事件发生时间1-29小时,平均发病时间(8.6±1.2)小时。
上述自然指标研究对象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主要措施为:
1.2.1基础护理
(1)生活护理。
(2)呼吸道通畅护理。
(3)泌尿系统消毒管理。
(4)减少不入侵性操作。
(5)氧气装置消毒。
1.2.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及消毒隔离规定
无菌技术的概念必须渗透到每一个护理操作环节中。从病房环境的消毒,到正确洗手及一次性的手套,到各种物品和仪器的消毒,都应该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和消毒隔离制度的有关规定。制定隔离制度,对严重感染、多重耐药的患者,应该在隔离病房中进行安置。
(3)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加强医护人员培训,使其认识到预防医院感染事件发生对该类患者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每次进行操作和与患者接触的前后都应该正确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4)配合医生工作: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有效的抗生素类药物,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应该慎重。严格执行医嘱,并掌握合理用药的基本常识,严格按医嘱规定的具体时间为广大患者用药,对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认真的观察,及时向医生提供依据,使治疗效果提高,缩短患者的用药时间[2]。
1.3观察指标
选择医院感染病情控制时间和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总时间、神经外科监护室治疗期间患者死亡人数等作为观察指标进行对比。
1.4数据处理方法
计量资料用()形式表示,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实施X2检验。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神经外科监护室治疗期间患者死亡人数在接受神经外科监护室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有5例患者死亡,死亡率达到24.3%;在接受神经外科监护室治疗期间对照组中有1例患者死亡,死亡率达到4.9%。该项观察指标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医院感染病情控制时间和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总时间
对照组患者(5.68±1.43)d后医院感染病情得到控制,共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8.97±2.43)d;观察组患者(3.06±0.87)d后医院感染病情得到控制,共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6.57±0.92)d。两项指标组间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在神经外科内创建重症监护室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广大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然而,大多数患者的病情程度较为危重,机体的免疫力水平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致使在接受治疗期间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率会明显提高[3]。目前临床上的相关研究已经表明,导致在神经外科监护室接受治疗的患者出现医院感染事件的主要因素包括:
(1)患者年龄普遍偏大。
(2)抗生素类药物的用量较大。
(3)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实施有创操作。
(4)患者存在程度较为严重的外伤[4]。
针对性上述因素,在治疗期间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以对医院感染时间进行有效控制,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缩短治疗时间,从而提高广大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温雅婷,沙丽艳,徐艳.神经外科开颅术后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3,36(20):44.
[2]张慧,吴琼娅,黄琴,等.神经外科重症监护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中国医药导刊,2014,16(3):504.
【关键词】 产后; 康复; 干预
中图分类号 R47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34-0072-02
产妇分娩后从生理和心理上均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胎儿分娩后无论是顺产或剖腹产对产妇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科学、合理的个体化康复能调适产妇的心理状态,避免产后忧郁症的出现,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的康复,从而能使产妇安全度过产褥期,并能辅助产妇更好适应母亲身份,以更好的状态照顾婴儿。本组研究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产妇的产后心理状况、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以期指导产科产妇在分娩后直至出院期间的临床康复措施,促使产妇身体早日康复,保持良好心理状态,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产后患者60例,年龄25~39岁,平均(28.3±6.7)岁,孕周39~43周,平均(40±2.1)周,其中顺产25例(41.7%),剖腹产35例(58.3%);初产妇45例,经产妇1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产妇均为足月单胎。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康复。观察组除给予常规一般康复外,还给予心理指导、饮食指导、泌乳和母乳喂养方式宣教以及并发症防治等一系列产后个体化康复。具体康复指导如下。
1.2.1 心理行为指导 由于生理、个人、社会和家庭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因术后切口疼痛、肥胖等因素,产妇在产后易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心理,更易诱发产后忧郁症的产生[1]。产后抑郁是产褥期妇女较常见的情绪异常,是以哭泣、忧愁、不安和情绪抑郁、易激惹、焦虑、失眠,对婴儿过于担心为特征,通常发生在产后2~7 d[2-3]。因此康复人员在术前就应和产妇进行良好沟通,确保产妇了解顺产和剖腹产的基本常识和产后的基本康复,消除产妇对分娩的恐惧,减轻产妇的精神压力。对于早产儿母亲更要加强这方面的关注和康复,在母婴分离期间为母亲提供信息支持,可以有效减轻早产儿母亲由于早产儿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造成的产后6周焦虑[4]。在产妇分娩后,要密切观察产妇的精神和心理状态,教导产妇自我放松,减轻产妇因关注产后疼痛和切口愈合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如产妇有出现产后抑郁症的趋势,要及时给予产妇科学的心理开导和医学处理。
1.2.2 饮食康复 被实施剖腹产的产妇在术后6 h后才能给予流质饮食,此前产妇如感觉口渴康复人员可用棉签蘸温开水湿润产妇口唇,这样的康复措施有利于产妇产后积气积液肠道的肠蠕动的恢复。及时进食还能促进排气,缩短术后排气的时间。所有病例均应给予高热量、高蛋白质以及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利于产妇产后身体机能的恢复,但要避免太过油腻和难消化的食物,也要防止产妇因饥饿而暴饮暴食,少食多餐才是产妇产后应提倡的最佳饮食方式。
1.2.3 疼痛康复 对于腹部切口疼痛剧烈的产妇,可根据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镇痛药,以减轻产妇的疼痛,除此之外,还要密切观察产妇腹部切口有无出现红肿、渗脓的现象,以排除是否是因感染导致的疼痛,如有感染应立即进行相关处理。产后指导产妇向无切口侧侧卧,坐时应坐在专为产妇制作的会阴坐垫上,这样可有效避免会阴切口疼痛[5]。宫缩痛通常会在产后3~4 d自动缓解,因此无须服药治疗和做特殊处理,如疼痛剧烈者可通过按摩子宫减轻宫缩痛。
1.2.4 针对产后剩余尿的护理 护理人员应重视产妇产后和拔除尿管后的首次排尿,及早发现问题及时予以指导[3]。产前如需插导尿管者,插管动作要轻柔,严格掌握插管前的消毒步骤和插管的深度,避免尿道损伤。产后护理人员既要积极和产妇沟通,解除产妇因惧怕疼痛而不敢排尿的紧张心理,通过热敷、针灸等方法诱导产妇排尿。同时,对于插导尿管者,护理人员还要密切观察导出尿液的容量、颜色和性质,如有异常应及时予以相关处理。
1.2.5 产后泌乳和母乳喂养指导 按摩是一种无创的护理技术,在产妇分娩后给予人工按摩可减轻胀痛,促进乳汁分泌[4]。目前应用于临床的按摩有人工按摩、吸奶器和修复治疗仪等方式,一可以刺激乳腺,使泌乳充分,二可以使乳汁排出彻底,防止乳汁淤积,避免胀痛和各种乳腺疾病。母乳喂养是最适合新生儿的喂养方式,因此应向产妇广泛宣传母乳喂养的知识,强化母乳喂养的有益面,将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地强化宣教,不仅使产妇树立母乳喂养的信心,也使产妇能够正确进行母乳喂养[5]。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全部产妇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产后排气时间
观察组产后排气时间0.05)。详见表1。
2.2 产后泌乳时间
观察组产妇泌乳时间0.05)。见表2。
3 讨论
产妇在妊娠期间直至产后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和心理方面的问题,如得不到重视和排解,很容易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甚至影响产妇日后的工作、生活和婴儿的养育[6]。
而本研究结果中,观察组产后排气时间和泌乳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提示产后个体化护理的各项护理,包括饮食护理、按摩、泌乳方式指导等对产妇肠道功能及身体各方面机能的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而在此基础上,产妇能更好地投入母亲角色,完成哺育和教养婴儿的任务。
综上所述,产后个体化康复能针对产妇具体情况实施一系列身心方面的康复,较之常规康复,更能促进产妇产后身体机能和器官功能的恢复,帮助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因而在妇产科,针对产后妇女的个体化康复可广泛推广和实行,在保障妇女隐私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立一对一的有效 评估机制,在产妇分娩后充分评估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因素,减少产妇产后并发症和不良情绪,促进产妇身心状态的早日恢复。
参考文献
[1]卢娇.连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1):49-50.
[2]耍春枝.剖宫产50例产后个体化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2):56-57.
[3]李贤,刘俊兰.产后抑郁的发生原因及护理预防[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22):4497-4498.
[4]吴丽萍,何仲,韩冬韧,等.信息支持对减轻母婴分离早产儿母亲产后焦虑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4):297-300.
[5]陈俊霞.产后疼痛原因分析及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0):31-32.
关键词:分析化学;高职;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0-0147-02
所谓有效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规律,以尽量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明显的教学效果,并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活动。它要求教师拥有有效的教学理念,掌握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引导学生的有效学习。分析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好后续医检专业课程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实施分析化学课堂有效教学,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是每位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教学体会,就如何实施分析化学课程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教学观念?摇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核心,培养从事某种职业所需知识和技能,并直接服务于培训对象的生涯规划和职业选择。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明确学生是教学教育的主体,教师是教育的主导者和引领者,教师在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围绕学生来展开。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努力挖掘学生的潜力,把教师的教真正转变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的学。
高职分析化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内容要避免繁琐的理论推导和分析,以医检专业岗位实用够用为度,做到少而精,浅而实。教学中对已有的内容要进行有机整合,有选择的删减。比如将酸碱滴定终点误差公式,只强调学生会用即可,而关于公式的推导则不要求掌握;再如将滴定管的使用穿插到滴定分析中进行讲解,比起单独讲滴定管的使用再讲滴定分析时效果更好。
二、将理论课与实践课有机结合,实施一体化教学
分析化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不仅要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方法、基本理论及基本操作,而且还将学到科学研究的分析方法,为今后从事医学检验和卫生检验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同时还要培养学生严格、认真、细致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建立“量”的概念,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多数教师都是将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开上,授课在教室,课后再上实验课。且往往由于授课班级较多,实验室相对较少,教师很难安排好理论课后直接相对应的实验课,一般都是间隔很长时间再上实验课,不仅造成理论和实验严重脱节,且影响了教学效果。比如讲分析天平的使用,尽管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分析天平构造,使用方法等详细展示给学生,但是学生看不见实物,到了实验课上还是手忙脚乱。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坏的教员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员则教人发现真理”。正确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师的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我校新建设的实验室里都配置了多媒体教学,上分析天平,容量仪器,紫外-可见光谱等课程时,学生直接在实验室上课,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演示,通过投影,可以将操作过程清晰的显示在屏幕上,演示完后学生立即动手实验,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随时纠正,最大程度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节约课时,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再比如上化学药品的基本常识课时,虽然是一节理论课,但我们将课堂搬进实验室来上,直接带领学生边讲边参观分析药品的分类、贮存,以及化学试剂的等级规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学到了药品的分类知识,而且认识到药品安全严格管理的重要意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也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注重讲练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所谓讲练结合,就是把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练习在教学目标的统帅下有机结合起来,使讲和练互相促进,相得益彰,迅速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其本质特点为“三主一核心”,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练习为主线、以学生思维训练为核心”,对比传统的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将教师的单向传授变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能将教师唱独角戏变为学生动脑、动眼、动耳、动口、动手,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分析化学知识点杂,专业术语比较多,采取讲练结合无疑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方式。讲必须做到“精讲”,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认真研读教材,吃透教材,讲重点、讲难点、讲关键,使所讲内容易于学生接受;所谓练必须“精练”,不能乱练习,必须有针对性,有选择的练习,这样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比如讲完有效数字及其应用,立即进行相关加减法以及数字修约的练习,学生积极参与,当堂内容当堂消化,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再如上完分析化学的概述,立即进行有关分析方法分类的练习,及时练习,巩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四、加强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分析化学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分析化学的教学离不开化学实验,化学实验的神奇变化和鲜明现象是学生对化学产生兴趣的主要源泉。利用化学实验可以设置许多有趣生动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使他们产生探究的欲望。
高职生虽然基础知识比较薄弱,但是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很强。比如讲电位滴定法中原电池的原理时,可以让学生在实验室自制橙子、柠檬、雪梨等“水果”电池,大大提高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再如讲完滴定法时,进行如食用白醋中醋酸含量的测定、水的总硬度的测定、鸡蛋壳中钙含量的测定、油条中明矾含量的测定、水果中维C含量的测定、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等等。由于这些被测物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很容易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的操作中去在,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在分析化学教学中实施有效教学能很好的提高学生学习分析化学的积极性,同时在实践中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课堂教学呈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良好局面,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富小羽.如何提高高职院校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大观周刊,2011,(31):59-59.
[2]何建军,邓明珍,汪德莲.提高高职化学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的策略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36):127-128.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乳腺癌患者113例,均为女性,年龄30~70岁,平均43岁。住院时间10~15天。其中58例行乳腺癌根治术,2例行扩大根治术,10例行姑息切除术,2例行保乳术,41例行改良术。将其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59例和对照组54例,两组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按照综合康复锻炼计划,在进行系统锻炼3~4个月后,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和基本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而研究组通过和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对患者身心状况做全身评估,并结合患者病历和临床表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
效果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参照孙燕教授的肿瘤患者生活质量(QOL)评定标准[1],共12项指标,每项指标分5级,每级1分,总分为60分。其中<20分为极差;21~30分为差;31~40分为一般;41~50分为较好;51~60分为良好。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13.0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护理方案
病情观察:患者手术回病房后,应给予平卧位,并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待患者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给予半卧位,且抬高患侧上肢,以利于呼吸和引流。应避免或减轻术侧肢体水肿,注意伤口有无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保持敷料净清干洁。要做好负压引流管的护理,保持引流通畅,妥善固定,防止滑脱。严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引流量,若引流量>100ml/小时,则提示有活动性出血,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
健康教育:乳腺癌患者大多出现紧张、焦虑、多疑等不良心理,强烈的求生欲使患者想获得更多的健康信息,以增加对疾病的治疗、护理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知识,因此护士应采取口头宣教、图片解释、观看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帮助患者了解乳腺癌的发病因素、治疗原则、手术原理、康复过程、注意事项等,以消除患者的不良顾虑。
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表现出无助和无奈,所以护士应站在患者的角度体谅患者,对患者充满同情和爱心,并运用治疗成功的病例现身说教,使患者对治疗和护理能够理解配合,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但因患者个体的差异和文化层次的不同,因此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不要统一的给予心理干预。应选择适当时机对患者讲解此病发生的病因、病理、转移、治疗等,让患者对该病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增强患者的配合意识。如患者出现轻微的紧张、焦虑、消极情绪等均是正常的,无需给予干预,但当不良情绪加重或持续发展,影响到患者治疗或心理承受度时,则应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这时才是心理干预介入的时机。
康复训练:乳腺癌术后会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上肢水肿、皮瓣坏死、肢及体手部肌肉萎缩等,为减少或避免术后残疾,应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制定适合患者肢体康复训练的内容和目标,鼓励患者及早开始患肢功能锻练。①前臂肌肉收缩锻炼: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做手指被动和主动活动,术后2~3天嘱患者握拳、手背伸、屈腕、带动肌肉收缩等。②手、腕、肘关节活动:术后3~4天协助指导患者除做握拳和屈腕活动外,以肘为支点,做前臂外展或内收动作,但注意活动度在20°~30°为宜。③肩关节活动:以肩为支点,被动渐进为主动活动上肢,做上肢外展或内收,活动度在15°~25°,以不疲劳为宜。④整个上肢活动:术后5~7天先被动后主动做患侧上肢锻炼,其方法为健侧手托起患侧上肢向前抬高,逐渐上抬过头顶并尽量伸直,肩关节前屈每天增加10°~15°,拔除引流管后,开始进行上肢前伸上举,屈肘关节做内收或外展活动,逐渐增加活动度。术后8~10天开始练习摸健侧耳朵,并逐渐过渡到双手在背后对握。
结果
两组乳腺癌手术患者经过护理均不同程度的恢复。研究组良好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极差率和差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术后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讨论
乳腺癌是严重影响妇女身心健康的疾病,目前手术治疗是最佳手段。但由于人体整体抵抗力下降、组织缺损范围大、患侧上肢活动受阻等,若患者任意活动,势必使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导致伤口愈合延期;若过度活动,切口张力增加,同样会影响切口愈合。因此选择适度的锻炼,对促进伤口有重要意义。
乳腺癌患者术后进行手到肩逐日渐进的活动,牵动肌肉等长或等张收缩,不仅缓解患侧上肢肌肉萎缩,促进血液和淋巴循环,也减轻了局部组织的粘连[2]。关节活动促进了关节周围血液流动,增加
关节附属组织和周围软组织的营养,减缓软骨退变,拉长了软组织,从而增加了关节活动度[3]。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还需配合精心的护理,才能达到更好的康复效果。由于患者的个体差异,仅靠常规护理是不够的,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患者的综合性护理措施,从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给予护理,帮助患者消除不良情绪;另外要加强一些基本常识或注意事项的宣教,从而更好的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燕,周际昌.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