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

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

第1篇: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

(2013-2014学年度上期)

新津中学教科室 蔡东

本期科研室的工作,当然,也包括我作为科研室主任的工作,与其它科室,其它干部的工作一样,用八个字来形容较为恰当--纷至沓来,应接不暇。

科室学期总结已发给办公室,科室月工作总结也有完整的文本,并逐月发给柳校,科室周工作总结已在过去的行政会上作了汇报,所以,我今天只就工作中引起的几点反思作一个交流,流水账就免了:

一、 关于青培工作的反思--能不能更有效

无论是从教研组还是年级层面,普遍反映青年教师总体成长较好--在工作上表现出了规范、投入、勤奋的良好状态,说具体点就是坐班好、备课认真、上课投入、作业批改勤奋、课后辅导热情。如此看来,青培工作在本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而这个好效果取得的原因值得进一步思考:

1、本期的青培活动在安排上形式多样,设计更有逻辑,结构更成体系,更加务实地聚焦于课堂,指导的针对性明显提高

无论是专题讲座、听课议课、、座谈交流、指定阅读,还是“面对面”指导,这些工作的指向都在课堂--课堂教学的准备,课堂教学的组织,课堂纪律的管理,课堂辅导的方法,课型特点的分析,课堂提问的技巧等等。

2、科室年级协同督查,青年教师坐班管理更为到位,落在了实处

因此,可以这样说,效果良好,原因就在于干部工作计划性强,并且深入细致、执行有力;

要做到更有效,要做得更好,科研室恐怕还要花大力来研究与设计青培方案(真正了解青年教师之所需、所求、所思、所虑、所乐),同时,也需要得到学校更大的支持才行,这样我们在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上才有能力给予更为专业的指导与帮助。

二、 关于课题研究的反思--能不能更务实

科室直接管理的课题中,有两个课题,一个县级的关于心理学的课题,一个“国家级”的关于生命教育的课题,在年度工作考核与阶段性成果评比中分别取得了优秀与一等奖的佳绩,但这些成绩的获得都是突击性工作的结果,而课题研究的过程性(“工作中研究,研究中工作”)成果才是最为重要的,我觉得,欠缺了过程性的优秀不是真正的优秀,其中有水分。造成这个现状的原因一是两个课题组组长的工作出现了问题,一个严重耍水失职,一个突然辞职走人,于是课题的管理就有了缺位;二是科研室反应太慢,没有作及时的更换调整,以此造成工作的被动,虽然化险为夷,但有违规范,也非初衷。

于是我想,要有过程性成果一定要有有效的过程性管理,要有有效的过程性管理,一定要建立有效的过程性管理机制,要让管理的机制作用于具体的工作与具体的人,就一定要建立一个有操作性的管理工作流程。

而工作的流程化,是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的重要手段。而所谓文化,也就是习惯,加上习惯养成的过程以及自然而然地遵循罢了。

三、 关于教学调研的反思--能不能更有针对性

在本期,学校加上上级主管部门对各年级的教育教学调研多达十余次,来自上级部门的调研尤为频繁,不过这些调研多数是程序走够,任务完成,“肯定半斤,建议二两”,拍屁股走人。对学校教育教学究竟有多大的作用,各位心中有数,在此不必赘言。

本期调研工作中,“高三调研”,“高一青年教师教学工作调研”、“高三23班工作调研”,我感觉有一定的效果,原因就在于我们的调研一有准备,二又留够了时间与老师进行交流沟通,同时还有一定的跟进追踪;

所以,要使调研工作产生对教育教学真实的改善,就应该在设计上力求严谨,实施上但求务实,调查交流要充分,跟踪回应要及时,只有这样,调研的针对性才强,有效性也才能体现。

四、 关于校本研修的反思--能不能更科学

本期确立“作业研究”为校本研修课题,将之作为一个具体的任务安排给各个教研组,在任务下发之前也给组长们做了沟通,也安排了一次专题培训。各组都响应号召,组织组内教师完成了课题的申报,都设计了相关的调查问卷,并据此开展了一定规模的问卷调查。科研室在此过程中应该说还是没有“放大水帕子”,也进行了相应的督查,但我觉得我们的督查力度不够,尚未到位。

因为到位的督查意味着对此项工作的深刻理解与深度介入。科研室确实没有做到,原因可能是时间不够,精力不济,能力不行。因此,本期的校本课题研究的完成情况并不理想,取得的有参考价值的成果很少,科学性不强。

那么,怎样做才能使我们的校本研修工作更有科学性,我想,第一欲速不达,不能急于求成,要加强学习,强化调查研究;第二管理中一定要有监控也要有激励,要尽快完成《新津中学课题管理办法》、《新津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的修订,让学校教育科研管理制度得以完善,机制得以建立,同时能具体实施;第三管理要深度介入,要身体力行,做好垂范,还要强化服务,追求零距离。

第2篇: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

一、教学示范,做课堂改革的先行者

骨干教师的课堂教学是他们思想观念的体现、教学经验的凝结和教育智慧的展示。他们的工作精神和教学水平能够给广大教师以思考和启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集体成员的态度与素质。

课题组认为,先进教法及模式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土壤和条件,也需要时间的锤炼,学校责无旁贷。善于发现和总结骨干教师的教学经验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功。因此,我校每学年都组织骨干教师至少上五类公开课,定期开展“课堂”展示活动,一是以“我的特色教学”为主题,开展“亮相课”活动;二是以“我追求的理想课堂”为主题,开展“研究课”活动;三是以“教学实验成果汇报课”为主题,开展“展示课”活动;四是以“我的绿色教学和生命课堂”为主题,开展“家长进课堂”活动;五是推广典型课,围绕“生命教育和高效课堂模式”的构建,召开现场会。

一般地,我校在开学初做出公开课计划,根据骨干教师的实际水平和影响力,采取“内部指定和自愿报名”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出人员、地点、课题和具体时间。有代表性的优质课积极推荐到上级教研部门,力争形成面向全校、全区和全市三个层面的优质课现场观摩活动。课前,学校调动一切力量,整合资源为教师搭建平台,提供备课和上课所需要的条件,如相关资料、教学设施等。课后,召开座谈会,组织教师之间进行沟通与交流。首先由主讲教师陈述备课过程,如教材分析、目标确立、教学设计和开课前后的心理感受等;其次,由与会教师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评议,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邀请专家点评;第三,整合从讲到评的全程录像,形成文字性经验材料,以备其他教师学习、讨论和借鉴。从我校历年课堂展示活动情况看,主讲人认真谋划,备课组全程参与,听课教师兴趣盎然,每次活动对全体参与者的教学水平都是一个提高的过程,同时学校的知名度也得以提升。

二、科研引领,做校本研修的组织者

骨干教师在学校舆论中掌握着话语权,在集体中起着轴心作用,在工作中占据主导地位。因此,学校应依靠他们实现“教学研究、岗位培训、科学探索”三位一体的提升式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学习型组织。学校应借助骨干教师的优良表现使全体成员维持一种精神饱满、积极向上、蓬勃健康的面貌与态势,塑造教师新的角色,使他们成为智慧者、反思者、研究者,促进其专业水平、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掌握了骨干教师就等于掌握了教师全体。我校的具体做法是:

(1)选用认真负责,具有一定领导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学科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充分利用他们的权威性和影响力,组织校本研修共同体,形成同伴间互动、合作、对话和支持,带领集体成员共同发展。教研组长至少应从以下三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一是思想引领,即引导全组教师确立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坚持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二是行为引领,即引导全组教师在现代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改变教育行走方式,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教学过程,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三是方法引领,即引导全组教师学会教育科研方法,把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2)动员勇于开拓,锐意进取,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骨干教师担任课题负责人。学校应要求他们组建课题组,结合时代要求和自身发展实际来确定研修主题,承担起“基于学校、基于教师、基于课堂”的“短、小、精、实”的课题研究任务,带领参与研究的教师经历开题、中期总结到结题的全过程,通过学习获取理论,再将理论付诸实践,在实践中升华理论,最终是积累成功经验并传播和推广新成果,引领学校教育全面发展。另外,学校要为他们提供资料、经费和时间上的支持,保证他们有较好的研究条件,形成互动的学术氛围,进而激发起更多教师学习研究的内在动力,拓宽专业视野,提升理论素养。

(3)聘用责任心强、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的导师。课题组认为,青年教师的成长,个人设计和奋斗是一个方面,但名师的导引更重要。因此,我们可采取“双向选择,自由结对”的方式确立师徒关系,签订协议,就时间、内容、策略和预期效果进行约定,从而使双方都承担一定的契约责任。要本着“互帮互学、共促发展”的精神,深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缩短青年教师的成长周期,较快地提高学校教师的整体实力。导师要努力做好“四种人”,即做青年教师的精神楷模、心理调节师、终身学习的指导者、人生规划的领路人,高观点、宽视野、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展对青年教师的“导”,在输出管理模式、交流教育思想、展示教学特色的同时,培养青年教师自身的“造血”功能,从而使他们“脱胎换骨”,快速成长。

(4)举办骨干教师经验总结会或研究成果专题讲座。为了促使骨干教师对人生规划和关键要素进行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阐述他们的个人成长经历和专业思考,学校要建立经验推广体系,有计划地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师德论坛、研究性学习、教材分析和课标解读等专题讲座,或通过头脑风暴、交流讨论、撰写论文等方式展示他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能力。让广大教师从骨干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和教书育人及教育科研经历中,受到启迪和感悟,做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从而增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的职业意识,树立勤业、精业的师德风范。

(5)选聘德高望重的专家型教师,领衔名师工作室。使工作室成为群策群力的智慧屋,信息交流的中心站,业务培训的大课堂。在这里,骨干教师首先要追求自身的完善,其次是为其他教师的成长提供专业服务、技术咨询和思想上的支持,第三是形成长期稳定的伙伴式关系,共同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实验研究共同体。骨干教师应成为“助推器”,主动帮扶其他教师,促使更多的教师重新认识职业内涵、重塑职业形象、充分挖掘教师职业内在尊严、快乐和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爱心育人与责任育人的统一,最终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水平。

(6)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优质资源共享体系。骨干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如果借助现代通讯网络和传播技术,可以快速地将这些优质资源与广大教师共享。为普通教师提供备课所需的各类素材、视频资料、优秀课例、辅导用书和富有创造性的试题等,对进一步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扩散式”流动,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另外,利用骨干教师开展网络学习,创新网络教学模式,通过远程网络技术手段与异地多位教师同步互动,都利于优质资源的普及和共享。

总之,骨干教师是具有先进教育思想的引领者,是减负增效、课堂高效教学、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示范者,是深化课程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先锋。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影响力和辐射作用,可以激发起更多教师专业发展的愿望和动力,让更多人成为有思想的教师,在自强不息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中荡涤心灵,走上内涵发展的快车道,形成各具风格的精品课堂,取得更大的进步!当然,要想真正发挥骨干教师的影响力与辐射作用,涉及到地方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教育行政部门的具体组织、统筹与协调,以及各学校之间的相互配合等诸多问题,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值得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第3篇: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

一、深化课程改革,加强教学工作

1、强化课程意识,规范课程执行。加强对学校课程计划执行情况和教学计划制订情况的检查与评价,指导中小学校科学、全面地安排教学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和课业负担。做好学年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年级的检查、指导及其他配套工作,全面实施小学一年级“学习准备期”工作。

2、进一步提高学校课程领导力。积极推动和鼓励中小学利用地方和社会资源,开发、建设和实施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做好15所初中学校七年级《港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地方课程的试点工作,8月份完成对教师的培训工作,组织学校和教师交流试点工作的经验。继续以生命教育纲要为指导,落实防灾安全教育教学要求。

3、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开展中小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的评价,初步开发和建立我区“中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系统”,制订并实施《加强区中小学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的实施意见(试行稿)》。推进学校依法治校、依法办学,制订并实施《区中小学教学事故处理意见(试行稿)》,规范学校教学行为。各中小学要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和评价等教学基本环节入手,着重研究教学行为的有效性,明确教学目标,促进中小学教师改进和完善课堂教学的策略、方法和手段,优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评价方法,建立和健全教学管理制度,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提升教育质量。

4、会同督导室、研究中心继续开展教学调研工作,指导学校加强教学管理,诊断课堂教学,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以及教师的教学能力。重点关注农村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教师,协调相关部门、教研员蹲点上门指导,发挥区内优质学校对薄弱学校的辐射引领作用,整体提高教学质量。

5、继续会同教育督导室开展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中小学素质教育实验校实施情况的评审工作。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实施《区中小学素质教育实验学校终结评审方案》。

二、整合教育资源,促进均衡发展

6、进一步完善组团式发展机制。加强城乡教育资源的统筹,进一步推动区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向我区薄弱学校的辐射,组织交流委托管理、合作办学经验,继续加强对委托办学、初中联合体、小学合作伙伴共同体和幼教联盟各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发挥其在学校管理、教师培训、教育科研、课堂教学、质量监控等方面的合作研究功能。

7、充分发挥区内外专家、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组建各学科各年级学科中心组;完善区优教工程各类优秀教师、教研员等学科骨干蹲点帮教措施,在课堂教学、学科讲座、课题引领、校本研修、蹲点机制等方面明确定性、定量任务,发挥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并建立相关的考核奖励机制。

8、继续发挥教育视导团作用。充分发挥教育视导团成员丰富的教学与管理经验,加强对我区薄弱学校的指导,继续充实教育视导团队伍,扩大教育视导团的工作范围。

9、加强毕业班工作。继续做好小学中高年级的质量监控;继续组建中学毕业班工作指导小组和学科联盟,加强对中学毕业班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组织召开中学毕业班教学管理交流,强化毕业班教学工作。

10、组织各类活动,提升教师专业水平。下半年,将组织部分学科优秀教研组评选、中青年教师教学评选(包括教龄5年以下的青年教师评选)、教育论坛和“中小学生学习质量监测系统”应用交流等活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发展学前教育,提升办园质量

11、加强内涵发展,聚焦课程领导,不断深化学前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市学前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实际,解读并细化《幼儿园园长管理指导意见》、《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价指南》、《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及《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的指导意见》等四个文本,以问题为起点,突出过程性管理与实践。以推进课程的园本化为核心,园长课程的领导力为关键,围绕园本课程计划的制订、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保教质量的监控及成效等,组织开展专题讲座、园长论坛等活动,不断总结有效途径与方法,提升园长课程领导力。依托三个幼教联盟,立足园长、教师等不同层面的困惑和需求,依据新课程、新教材等指导性文本,确立三项专题性研究课题,在实践研究中不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12、拓展优质资源,关注二级园所,提升每所幼儿园办园质量。建立区内园所合作交流项目,充分发挥本区市级示范园、市级一级园在区域内的辐射指导作用,在原有基础上分别扩展东南、听潮、周浦镇、澧溪、大团幼儿园与二级园的合作交流。继续开展与闸北区的合作交流活动,认真实施城乡对口合作交流项目,发挥闸北区优质园所对我区二级幼儿园的指导作用。11月在周东幼儿园举办“实施合作交流项目——青年教师成长风采”展示活动。开展二级幼儿园等级验收评估工作,扩大二级一类(等级分值达80分以上)园所比例,10月份,组织开展二级幼儿园等级评估工作,促使区内二级幼儿园不断提升办园质量,向家长幼儿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13、重视队伍建设,搭设各种平台,不断提高保教人员专业素养。继续依托6个区级教师培训基地,开展“区域性园本培训”工作;发挥区学科带头人在区域内的帮带指导作用,举行“优秀教师、优质教学”系列展示活动;开展青年教师中心组优秀学员评选活动,选送到外区跟班带教学习;继续做好“畅想杯”教师教学评选工作;继续协调组织好保育员、育婴师岗位培训。

14、督促园舍建设,完善设施设备,不断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根据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和任务,及时掌握各镇园舍建设项目阶段进展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协商。结合三年行动计划评估指标以及市综合督导评估要求,协助做好迎接市综合督导评估相关准备工作。进一步重视现有设备的有效使用与管理,特别是现代信息技术与园务管理、教学管理方面的整合运用,要加强园际交流,借鉴成功经验,提高使用效率。

15、深化早教工作,部门联手推进,普及早期教育科学育儿指导。实施《区关于推进0-3岁婴幼儿科学育儿指导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教育、人口计生、卫生、妇联等部门形成合力,依托区早期教育指导中心,面向各镇早教指导站、指导点,普及对全区0-3岁婴幼儿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

四、加强内涵建设,促进优质发展

16、加强对民办学校的日常监管和指导,规范民办学校的办学行为,完善民办学校管理制度。积极做好民办中小学幼儿园的年检和换证工作。

17、抓好特殊教育工作。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加强随班就读工作管理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规范工作流程,完善随班就读工作管理。加强特殊教育康复指导中心建设,完善软件、硬件配置,发挥特教康复指导中心在随班就读工作中的作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研究,健全送教上门工作制度,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18、认真总结年本区中招工作,合理规划我区高中教育资源,编制2009年我区高中教育阶段招生计划,进一步提升我区高中教育质量。总结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思考和初步规划2009年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工作,认真做好部分农民工同住子女进入公办初中学习的工作。

第4篇:生命教育专题研修总结范文

上海市青浦区实验小学是一所有着悠久办学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百年老校。数十年来,在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实验性和示范性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学校曾圆满完成上海市“一期课改”的试点任务,自2001年被确定为市“二期课改”的基地校后,“走进新课程”成为我校教师的共识,“与新课程共成长”成为我校师生的追求目标和努力方向。

要让学生体验新课程学习的快乐,师资是关键。它要求教师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与理念转变,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理念是行动的前奏,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从新的教育理念中生发出来,教育理念对教学实践活动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不仅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而且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然而,要真正实现这一转变,要经历艰苦的变革过程,因为这将意味着要摒弃许多原有的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学习方式等,要研究怎样将理念转化为实际操作层面的教育教学行为。作为二期课改的基地学校,若不能深刻领悟和把握课改理念,实验工作将无法落实、难以真正走进新课程。因此,我们要重视以先进的理念来指导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

我校本着整体着眼、综合渗透的原则,采取“学习、实践、反思”的策略,通过“四个结合”(参加校外培训和校内传达“消化”相结合、个人自学和组织辅导讲座相结合、分层分科学习和集中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和综合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帮助教师领悟新理念,引导教师逐步走进新课程。学校利用政治学习、教研活动时间,邀请专家来校作讲座;开展《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我的讲台,我的爱》的系列活动。通过学习和参加有关活动,全校干部和教师明确了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内核是为了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现代课堂教育最根本的变革是确立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中去。

一、变革学习方式,让学生快乐地学

要让学生在新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就必须很好地实施新课程,而实施课程的主阵地是课堂。为此我们聚焦课堂,以改变学习方式为重点,采用自主探究、实践体验和合作交流等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实践,敢于创新,注重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目前,我们已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学生在课堂中的那份快乐。具体做法是:

(一)拓宽教学时空,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生活经验,拓宽教学的时空,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大胆主动地自主学习,从而摒弃以往教师“灌输式”“牵引式”的教学。袁蒨老师在上数学第一册第三单元《彩色图形片》时,采用探究式的方法进行教学,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该课获市新课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她利用学生已有的对物体大小、颜色、形状的知识,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将不同图形进行分类的环节。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的是按红、蓝、黄等不同的颜色进行分类;有的是按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等不同的图形分类;还有的按图形的大小分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课堂里充满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今天的课堂,教师们已不再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围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创设情景,实施教学行为。如:叶芳老师在上语文第二册《快乐宫》时,设计了一个拓展语文学习的活动,要求学生到课外去学语文,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看的电视栏目、课外书籍,调查家乡青浦的名胜古迹、街道路名等。五年级老师在上探究课时,采用请进来、走出去、课堂内三种形式进行教学,如:学习《遵守交通安全法规》一课时,学校请来了交警讲课,使学生了解了交通安全的基本知识,还从交警叔叔那儿学到了简单的交通指挥手势,双休日,学生们来到了现场亲临体验了交警生活。

我们还常常可以听到“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的?”“你联想到什么?”……这样的课堂用语,它为学生预设了自主思考、自主交流的空间,更多地关注着学生的情感体验与个性发展的需求。

(二)从培养兴趣出发,让学生学会主动探究

完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改提出的目标,要求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领悟思想观念,掌握学习方法,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自然学科徐林忠老师在上《淀粉》一课时,设计了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设计实验方案、分析实验现象、推理得出结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整堂课在学生自主探究和实践体验活动中进行,最后得出碘酒遇到马铃薯、面粉、米饭会变成蓝紫色的这一淀粉的特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沉浸在探究的欢乐之中的主动探究者。教师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地位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成了向导,成了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

(三)创设合作学习的氛围,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合作学习是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活动。这是我们课堂中比较常见的学习方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在可能的范围内获得成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经常采用让学生寻找小伙伴合作对话、自编小品等方式来开展教学。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能动性、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还通过小组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编故事、组织语言、搜集材料等。学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在课堂上交流时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这一过程不仅体现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语言的运用能力、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及合作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四)引导学生积极对话交流,让课堂充满活力

当今的课堂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这种活力体现在师生的对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对象是多元的,内容是多变的,包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电脑的对话,学生与课文作者的对话等。我校语文组进行了“研读”与“涵泳”的课题研究。

如在《生死相随的海鸥》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围绕着“岛上的人们看到这悲壮的情景会怎么想怎么说”让学生展开了讨论,学生在交流中不时流露出“那么多海鸥不惜一切去营救一只小海鸥有些不值得”这一想法。尽管学生说的都是心里话,但是反映了他们的价值取向,这关系到新课程标准评价的三个维度之一——情感、态度、价值观。显然,教师的视界与学生的视界不一致,怎么办?在课堂上师生通过对话,进行平等、民主思想交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开展校本教研,让教师快乐地教

要让学生快乐地学,教师快乐地教是基础。要让教师快乐地教,关键是教师的观念要转变,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研究型教师队伍。我们认识到培养研究型教师、建立一支研究型教师队伍,不能仅着眼于教师个体专业素质的提高,更应当着力于教师群体的专业水平的提高。我们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活动,不断地进行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

(一)开展“三实践、两反思”校本教研,让教师能快乐地教所谓“三实践、两反思”校本教研,是指通过“关注已有阶段的教学行为,关注新理念的课例设计,关注新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行为”的教学实践和“寻找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寻找教学设计与课堂现实的差距”的教学反思,开展“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教学研究活动。

从2002年开始,在市教科院、区教师进修学院专家的指导下,在数学和自然学科中开展了《教师在“教育行动”中成长——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培训模式的研究》课题研究。我们以此为契机,将原有的“听、讲、评”教研模式加以丰富与完善,将“三实践、两反思”教研模式推广到其它各学科。

我们以课例为载体,注重专业引领与行为跟进,开展“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再实践”的教学研究活动。通过组织课例评析、课改论坛、教学展示等活动,有效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每次教研活动,每个老师都全身心地投入,每次评课老师们就将其作为学习研讨的一个过程,从中获得了教学的快乐。

(二)围绕课题开展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

我们还尝试进行了教研活动课题化的研究,各教研组通过精心设计课题、注重过程研究、加强反思总结等环节,围绕课题开展教研活动,提高了教研活动的针对性。英语组研究的主题是:“韵句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的实践与研究;自然组研究的主题是:“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探究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研究;音乐组研究的主题是:“传帮带教”创建个性化教与学等等。各个教研组教研活动时都紧紧围绕课题开展研究活动,通过多年的教研实践,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三)构建良好的师生情感,让课堂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重要场所,现代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蹲下来看孩子”,多给孩子们一点鼓励和表扬,多一点支持和肯定,多一点包容和欣赏。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中的鞭策者、呵护者,如今的师生关系由威严型逐渐转变为伙伴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中快乐地成为学生们的引导者,我们欣喜地看到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已经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