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高中校园文化设计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高中校园文化设计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高中校园文化设计

第1篇: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学风建设;宿风建设

在我国的高校管理中、一般由学校、年级、班级这三大部分构成,而在这三大部分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班级。一个班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个体的成长,良好的学风、宿风、成为了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根基。在我国高职院校起步晚,学校底蕴文化不足,单一以学生就业、学校生源为发展,忽略学生在校发展,导致班级文化建设不完善影响学生发展,所以班级文化建设现已成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解决问题。

一、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是学校内组成部分最核心的单元文化作为大学中做重要的文化基础,学生思想的直接影响着便是班级。班级文化是在班委全体同学的构成下,为实现社会,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创造形成的一种物质形态。在翻看很多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很多教育学者对班级文化都有不同的定义,例如:史华楠学者认为,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通过多种活动而形成的集体心理氛围,班级组织和交往行为,通过班级所体现出来的群体价值取向。通过对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分析来看,在班级文化中,影响班级文化的重要构成可以从学风建设、宿风建设、班委建设、制度建设、精神文化建设、职业素养这六个方面来直接影响班级文化的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学生在校学习时间短,实践和学习同样重要的环节中,班级文化建设问题,更尤其的突出。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2016年国家十三五规划中指出高职院校发展方向,这意味着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以成为了国家人才培养环节中的重心,而在此条件下,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而怎样发展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二、学风建设

良好的学风建设,是高职性院校建设发展道路的路基。良好的学风对全班级学生的心理将产生促进作用,我们熟知高职院校学生由于大部分作为高考失利学生,他们在整个学习期间迷茫的状态将导致他们在进入高职院校中会因为落差和失利以及周围同学的不好的影响而放弃自己。在班级中,学生每天大部分时间在教室,都和同学相处一起。如果在相处过程中班级内整个学风状态都是懒散,厌学的气象,同学们之间都是自我放弃的状态,形成不良好的学习风气、日积月累,整个班级同学将变得不学无术。反之,作为班主任老师,如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从大一入学时,通过引导学生明确学生的学习目的,纠正学生的学习观念,引导学生将实践学习和理论学习结合;班级内形成良好的学风制度建设,通过开展一些列活动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为班级文化建设做好稳固的根基。

三、宿风建设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学习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宿舍,宿舍既是学生休息的地方,同样也是学生结交朋友,认识社会的最好路径。因此宿风建设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也尤其重要,高职院校学生,在学校中玩心重,一天觉得自己无所事事,上网,逃学成了家常便饭,本宿舍同学很容易受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老师,应该在班级内宿舍中形成固定管理模式,通过宿舍走访,定期跟进,在班级内以宿舍为单位开展一系列活动,通过宿舍之间的正能量传递,利用体育活动,文艺活动,发现宿舍中一些有特长的同学,使得学生们发现学习的意义。宿风建设,对于学生良好性格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良好的宿舍风气不仅对同学有促进,更是对班级文化建有推进作用。

四、班委建设

作为学生干部,不仅是老师的好帮手,更是学生的好朋友。在班级中好的班委构成,对班级各方面都有影响。班委作为班级最基础的干部构成是学生和老师之间的纽带。好的班委体系,不仅可以使得班级学习相互关融洽,促进同学学习,更能够使得同学们通过班委增加对老师的信任,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搭建桥梁。所以班委建设在高职院校中更需要,高职院校学生,对学习的不重视,需要班级班委领头羊起到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五、制度建设

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通过班级建设与班委建设相互结合,通过一系列班级内拟定制度督促班级同学共同遵守的规程。而在班级文化中通常被称为班规,它是一个班级能否正确发展的核心,同样是确保学校校规校纪的落实和实施。而作为高职院校的班级制度,主要体验在日常的学生行为管理上、纪律要求、参与活动要求等。而在高职院校中班级制度建设就是通过班规,这类硬性条框来管理班级,不过在管理过程中同样要注重科学管理、人性管理、以免事半功倍,要根据各班级实际情况制定。

六、精神文化建设

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属于思想层面中最重要的层面,它不仅包含班级学生的思想动态,班级同学人生观、价值观等;更重要的是良好的班级精神文化对班级成员相互间尊重,促进同学交流起到重要作用。班级学生之间相互团结,尊重也会使得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方便很多,班级内班委在班级内实施班主任的一些任务,也会方便很多。作为班主任来说可以通过定期召开主题班会,素质拓展活动增强班级同学精神文化建设。一个班级的精神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通过班级同学共同努力,从而促进班级文化建设。

七、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大学生和其它院校大学生最大的区别在于实践能力和职业定性性强,它们大部分同学在入学时已经对自己未来职业有良好的定性,通过所学习的职业技能就业。而对于他们来说三年学习时间中,除学习外便是本专业的职业技能学习,而良好的职业素养对今后就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高职院校班级中,班主任要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增强学生的专业职业思想及意识,帮助学生加大职业素养的培养。除此外,还需要让学生意识到这建设职业素养同时需要和专业理论知识想结合,从而提升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信心。总之,在高职院校中班级文化建设以成为班级建设的重要核心任务,对学生的教育素质,专业素质都起到的重要作用。为学生在校期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就业信心,增强社会主义责任心都有重要影响,同样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我国“十三五”规划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均提出全面加强职业教育院校建设,就是要求加强职业院校建设同时加大班级文化建设,从而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在校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1]姚红.论学习教育过程中的班级文化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2003(6)

[2]朱盛.基于职业素养的高职宿舍文化培养分析[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4)

[3]龙亮,张勰.关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

[4]邱开金,周晓玲.高职班级文化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第2篇: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state support to cultivate skilled talents, encourag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practice, the development of S & T associ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s attracte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S & T association has provided a better platform for students to study and practice, so it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in strengthening professional skills, improving beginning ability and improving students' quality. This paper, taking Wu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expounds the activity form and innovation achievements of S & T association, emphasizes the influence of S & T association on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关键词:高职院校;科技社团;校园文化;影响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S & T association;campus culture;influence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194-03

0 引言

学生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其形式的多样性、活动的丰富性对在校大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社团(专业社团)是学生按照不同学科、专业、自愿组织起来的学术(专业)群众团体,以专业普及、技能大赛和实践创新为主要目的,在延伸理论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加深专业知识掌握,提升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科技创新意识、提高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1 高职院校科技社团建设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的培养人才目标是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是这类高校人才培养的突出特色。要想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就决定了校园文化中的社团活动应该更多的体现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职业认知[1]。高职院校以专业技能为依托的科技社团的建立,能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科技社团他不仅能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更是对课堂教学能的有效补充,因其专业性与社会需求特性,对高职学生专业学习、综合素质提升以及实习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和和鼓励发展科技社团[2]。

2 科技社团基本情况介绍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作为一所地处无锡新区的中心位置,“高新区办学,办在高新区”的高职院校,如何为高新区发展做好人才支撑,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实用型、创新型人才成为必须探索和突破的一个命题。

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是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下属二级学院,软服学院、物联网学院的科技社团成立于2011年10月,由最初的一个社团演变到现在的5个社团,分别为:网“罗”天下,编码世界,ppt、网页制作,智慧的钉子和移动生活,后纳入“社团联盟”统一管理。每个社团都配有指导老师进行活动指导,部分社团还配备企业工程师担任技术顾问。

科技社团以“信息引领科技,技术创造未来”为口号,以“积极引导,开拓创新”为宗旨,以“脚踏实地学习,创造良好就业”为目的,全心全意致力于活动、竞赛、课题的开展与研究。科技社团与第一课堂有效结合,促进了资源的合理利用,更开拓了有利载体,打造了创新平台,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团队学习合作、讨论,深度理解知识点并加以利用,激发思维扩散,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专长,成为真正的创新型人才。

3 科技社团活动形式

3.1 以师生结对为纽带,丰富第二课堂 学院鼓励专业老师积极参与专业社团活动,进行专业技术指导,为科技社团配备了专门的指导教师1-2名,使专业社团建设的技术力量得到保障。同时还聘请了优秀的专业教师,如专业建设带头人、专业负责人等担任协会技术顾问,具体指导专业学术性活动的开展、科技创新及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同时,为了给社团创造更好的学习、实践环境,学院还为其配备了专门的社团活动室,每周至少开展一次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培养社员科研意识和创新兴趣,活动有记载有总结。

3.2 以专业比赛、培训为平台,培养动手能力 以赛促学,以赛促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大型技能比赛,如“软服杯”软件设计大赛、网站设计大赛、网络组建与维护、综合布线比赛等,比赛试题与岗位工作需求对接,使同学对岗位目标和就业目标有基本定位。通过比赛检验了学生的专业学习情况,提高同学们的创新和实践能力,并进一步增强了同学之间的竞争意识,为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打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2012年-2014年期间,科技社团共选派了13名优秀的成员参加了全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培训。此外,“网罗天下”社团还组织了3名优秀的成员赴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系交流学习。

3.3 以参观、学习、交流为契机,培养创新能力 中国国际物联网(传感网)博览会每年9月都会在无锡举办。2012年-2014年期间,学院共组织1275人次参观了博览会。师生们在博览会上观看到了国际物联网领域最新创新成果和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博览会的参观,师生们不仅对物联网的发展动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而且也了解到了行业的前沿科技,为专业建设和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帮助。2013年10月,来自于常春藤学院的两位老师来访科院,Pam老师与软服学院、物联网学院进行了多形式的交流活动。

3.4 以科技成果展为载体,形成良好学风 为进一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科技能力,促进大学生之间创新实践的交流与协作,激发大学生崇尚科学、渴求真理、勤奋学习、锐意创新的精神,学院科技产业处在2012年5月-6月举办了“首届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成果展及评优活动”,科技社团学生多件作品入围此次活动,作品展出并让科院的广大学生体验到了各专业的特点和优势,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

3.5 以校企合作为抓手,培养实用型人才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科技社团每年结合无锡、无锡新区和周边城市的市场需要,开展寒暑假校外实践,引入校企合作机制,为社团开辟校外第二课堂实践基地,为学生职业技能提供演练场所,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帮助学生提前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依托科技社团引入校企合作项目,由指导老师带队指导社团成员开展项目研究。如:“移动生活”社团与开来帝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基于多点触摸技术的多媒体互动教学系统”,8名学生参与,学生的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

4 科技社团成果创新点

4.1 市级评比得名次 科技社团根据目前专业设置和课程开设情况,以专业为依托,成立多个科技创新小组,在各科技创新小组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学习前沿专业理论知识、参加各类参观培训;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积极参与校内外专业技能比赛;社团现有科技服务志愿者200多名,其中50多名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项目。2011-2012年度无锡市十佳(优秀)大学生社团评选决赛中,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的科技创新学生社团以预赛第一的好成绩在500个高校社团中脱颖而出,杀入决赛。在决赛现场角逐中,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荣获无锡市“十佳社团”荣誉称号。

4.2 学生竞赛出成果 2012年5月-2014年7月期间,科技社团的成员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团体一等奖;参加全国各类竞赛团体赛获全国二等奖2次、三等奖2次、优秀奖1次;个人赛3人获二等奖,5人获人三等奖,13人获优秀奖,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赛点获得“2012全国软件大赛优秀组织单位”荣誉称号;华东赛区赛获二等奖1次和三等奖3次;江苏省比赛获得获得团队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无锡市比赛获得团队二等奖2次、三等奖3次。

此外,2013年5月,“移动生活”成员毕同学发明的折叠式太阳能移动电源(专利号:201310686966.0)及太阳能手机拍照外置设备(专利号:201310056174.5)获得专利。

4.3 教学改革有突破 近三年来,通过科技社团,完成了软件与服务外包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调研,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项目化课程体系,在园区建立了10个校外研发基地,有力地推动了专业建设。科技社团以指导老师的课题为依托,开展科学研究,为专业培养了一批能研善教的老师和一批肯钻实干的学生,有力提升了团队的科研能力。社团下属各科技创新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除了日常学习前沿专业理论知识以外,积极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并在多领域获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项目涵盖了新能源、新材料、软件与服务外包等。

4.4 科技、基金项目得申报 科技社团指导老师积极踊跃参与到科技项目的申报工作中,2012年组建科研助理团队11个,完成基金项目10个;2013年学院政产学研合作(共推互聘)科技项目立项6项、院级科技基金项目立项10项;2014年学院政产学研合作(共推互聘)科技项目立项10项、院级科技基金项目立项9项。

2013年,“网罗天下”社团指导老师陈老师申报的项目成功获得2013年度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立项,实现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省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2014年,“智慧的钉子”社团技术顾问王老师申报项目也成功获得2014年度省基础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014年,“网罗天下”社团指导老师陈老师主持的项目,依托江南大学联合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喜获立项,实现了无锡科技职业学院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零的突破。

两年来,专业社团指导老师,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教学于社团成员,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其他省市科研课题项目5项。

4.5 学生就业树典型 科技社团致力培养创新性人才,通过各项专业竞赛、科研开发等多途径活动,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成员,这些专业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团队合作优的学生受到企业的青睐。2012年,学生就业率达100%,签约率为75.21%,优质就业率达68.16;2013年,学生就业率达98.88%,签约率为81.04%,优质就业率达57.99%;2014年,学生就业率达98.77%,签约率为82.38%,优质就业率达60.18%。

杨同学:科技社团成员,2012年6月毕业,毕业后被选派到日本培训,无锡村田电子有限公司担任软件工程师,月薪达8000元。

王同学:“移动生活”社团成员,2014年6月毕业,就职于江苏无锡荣恒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物联网开发工作,月薪达5000元。

倪同学:“智慧的钉子”社团成员,2014年6月毕业,就职于无锡国广智能物联科技有限公司,从事嵌入式开发工作,月薪达4500元。

5 结束语

无锡科技职业学院软件与服务外包学院、物联网技术学院“社团联盟”的组建,科技社团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丰富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了教学质量,有效地实现了各类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更通过灵活的形式,激发并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多地挖掘了学生的潜力,成为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实践基地,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发挥空间,为大学生的成长、就业提供了更加完善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单晓莹.高职院校专业技能型学生社团建设研究.[J].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1-82.

第3篇: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信息公众平台 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1(a)-0144-02

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引导价值观念、传承文化成果、陶冶师生情操、提高人文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随着高校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新型的信息传播软件,为校园文化的传播提供载体,使校园文化具有传播速度的及时性,传播内容的自主化、传播方式的互动化。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体现,是高职院校上午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开放新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是其独特的精神风貌,是高职大学生群体所特有的“文化标签”。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信息公众平台要在高职校园文化传播中要充分发挥其传播的优势,传递正能量。

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1 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1]。

1.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指在高职院校这一特定场所内,是师生在校园活动中所构建的校园文化系统,它既具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又具有高职院校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其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特色性和融合性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基本特征。

1.3 信息公众平台

目前,关于信息公众平台没有准确的概念界定。该文对信息公众平台则界定为:基于新兴媒体――微博、微信、易信等,使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自由获得信息,

使社会资源得以充分展现,是信息以数字化、网络化为存在方式。其信息公众平台具有层次性、交互性、统一性、开放性等基本特点。

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2.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高校的体现,是一所高职院校独特的精神风貌,是大学生群体所特有的“文化标签”。高职院校领导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理解和认识到校园文化在校园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建设的进程中处处彰显高职院校的特点与精神,努力驱策广大教职工为校园文化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加大基础性建设、文化、体育、娱乐、相关专业设施的建设,来提高教学环境和质量,着重职业技能的培养。由于高职院校具有高等性、职业性、技术性、开放新和实践性等基本特征[2]。因此,在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中也具有其个性特色。

2.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2.2.1 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只着重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略了校园制度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是载体、标志,但其核心与内涵应该是精神文化的建设,在建设的深层次认识不够,目光狭隘,不能引入合理、正确的校园文化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互为有机体。但是,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只是加强基础性建设,大搞教学楼、实验楼、建广场、大买仪器、种草栽花等进行外在形象工程建设,普遍比较重视;但对规章制度、管理措施需要的加强和完善,忽略对隐性的、潜在的精神文化建设。

2.2.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个性化渐失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不仅仅具有普通高等院校的共性,而且还应具有职业院校的个性。不同的职业院校要突出职业特点、专业方向、专业特点、专业定位以及专业理念等,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必然要突出独具一格的个性。信息的发展,科技的普及进步,网络的盛行等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学习与交流的平台,也导致了部分学校只着重模仿其他的校园文化建设,而忽略了自身的个性建设,迫使校园文化大同小异。

2.2.3 忽略信息平台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在日益发展的网络、信息平台的社会下,信息平台的深刻影响不容小视,在推动高职校园文化建设中,信息平台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的海量的资料与信息,广大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知识层面,加强了信息交流,丰富了技能知识,最重要的是通过交流与学习,培养了学生终身学习的教育观念。信息平台提供宽广的交互空间,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增进了学生之间的主体意识。

3 信息公众平台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

第4篇: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一、改革总体情况

2013年5月,东营市政府办公室转发了市教育局、市编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制定的《全市中小学小班化教育实施方案》,全市共确定了15所义务教育段学校为首批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其中,市教育局直属学校2所,胜利教育管理中心所属学校3所,各县区学校10所。从2013―2014学年新学期开始,15所试点学校的起始年级(共计100个教学班),全部实施了小班化教育,每班班额控制在40人以内。

目前,东营市小班化教育试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15所试点学校起始年级的平均班额为38.6人。2014年,东营市再次在全市遴选了29所中小学作为第二批小班化教育试点学校。今后逐步有序扩大小班化教育试点范围,计划2020年全市90%以上的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实现小班化教学。

二、教职工编制测算

(一)按照省定编制标准测算

每班班额40人测算,小学应配备教职工2.2人/班,初中应配备教职工3.1人/班。

小学:40÷19+40÷19×0.91×0.05=2.2

初中:40÷13.5+40÷13.5×0.88×0.05=3.1

政策依据:《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编委办公室等三部门关于调整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的意见的通知》鲁政办发〔2011〕44号:初中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3.5;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为1:19。中小学的管理、教辅、工勤人员占教职工的比例初中一般不超过12%;小学一般不超过9%。承担示范、实验、双语教学任务的中小学,安排教师脱产进修、现代化教学设备达到一定规模的中小学,承担教学点管理任务的乡镇中心小学,可本着从严从紧的原则适当增加教师编制,一般按不超过教师总量的5%掌握。

(二)按省定教师满工作量标准测算

经调研,当前中小学通行的教师每周满工作量课时为语文、数学12-14课时;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音乐、体育、美术、信息技术等学科14-16课时。以语文、数学周12课时,其他学科周14课时推算,小学应配专任教师2.3人/班;初中应配专任教师2.7人/班。按照小学专任教师编制不低于编制总量的91%、初中不低于88%推算,小学应配教职工2.5人/班;初中应配教职工3人/班。

(三)按教学班和按师生比核算编制比较

根据上述分析,小学班额达到57人/班、初中49人/班时,现行编制标准可满足教学需要。推行小班化教育改革,班额减少到40人后,现行编制标准难以满足小学教学需求,小学缺教职工0.3人/班。综合考虑初中教师需带班自习课情况,省编制标准可满足初中小班化教学需求。

三、举例分析

(一)例一

A校,现有在校生小学1792人,设置37个教学班,平均每班50人;初中505人,设置13个教学班,平均每班40人。年平均休产病假5-7人。

1、按省编制标准测算,应配备教职工137人。

小学:1792÷19+1792÷19×0.91×0.05=98

初中:505÷13.5+505÷13.5×0.88×0.05=39

2、按教学班测算,应配备教职工132人。

小学:2.5×37=93

初中:3.6×13=39

据此分析,该校初中按省定核编标准可基本满足小班化教学需求。小学按省核编标准无法满足小班化教学需求,全部推行小班化,仍缺编5人。

(二)例二

B校,现有在校生小学2014人,设置49个教学班,平均每班40人;初中1052人,设置26个教学班,平均每班40人。年平均休产病假4人。该校已基本上在所有年级实现了小班化教学。

1、按省编制标准测算,应配备教职工192人。

小学:2014÷19+2014÷19×0.91×0.05=111

初中:1052÷13.5+1052÷13.5×0.88×0.05=81

2、按教学班测算,应配备教职工201人。

小学:2.5×49=123

初中:3×26=78

据此分析,该校在所有班级全面实施小班化教学的情况下,初中可基本满足教学需求。小学按省核编标准无法满足小班化教学需求,全部推行小班化,仍缺编12人。

四、意见建议

第5篇: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文化创意 设计艺术 教育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涵盖了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上所有从业人员的学历教育,再教育,技能培训以及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处于这个产业链的高端,有着不可替代的主导地位,但对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不能从其学科体系中割裂出来,必须在河南省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的大背景下针对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依托大的学科体系展开全面的比较分析。

一、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特点及要求

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性、高附加值、强融合性的特征。[1]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可以根据在产业链上的作用和分工的不同,分为文化创意人才、文化创意活动的组织人才和文化创意成果的经营人才。而文化创意人才能够位于创意产业价值链的高端,是因为创意产品的主要增值部分就在其原创性的知识含量中。文化创意人才所从事的创造价值的这种活动,改变了过去必须要有实体生产才能成为产业与创造价值的观念,而将抽象的、无形的创意活动当作产业链的一环。

1.文化创意产业的个性与共性

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关键是人才,创造性人才需要个性的自由发挥,而创造性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共性,产业机制是规模化的,需要有制度和协调。[2]所以这样一种个性和共性的结合,就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和创造性产业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协调问题。

高等设计艺术教育在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中最根本的作用就是解决了以上两个问题,即文化创意增值和个性与共性的矛盾调和。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首先是文化创意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它的基本培养模式是通过科学的方法批量为社会输送创造性的人才。此时创造性人才的个性表达是基于一个系统科学的创新体系之上的,最终的教育成果表现为文化创意产业规模化发展的人才储备。

2.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形势

目前国际上文化创意产业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英国政府定义为基础的“ 创意型”,主要依托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领域;二是以美国界定为代表的“版权型”,即生产和分销知识产权的产业;三是中日韩等国的“文化型”,不论哪一种产业形式,文化创意人才的培养都是以高等设计艺术教育作为中坚力量。[3]仅以游戏产业为例,在2003年,美国设有游戏专业的大学(学院)有540所,日本有200所大学设有游戏(开发、设计、管理、运营)专业,韩国有288所大学或学院设有相关专业。

二、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的比较分析

河南省高等艺术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高等职业应用型的设计艺术教育、纯艺术教育。其中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和高等职业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是河南艺术教育的重点。

(1)普通高等院校的艺术普及教育

在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人文素质教育占基础性地位,而艺术素质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高等学校需要艺术教育,实施艺术教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时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是大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2)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方向

高等师范院校的艺术教育应该是以培养从事普及艺术教育为目标的教育人才为核心的。培养讲方法、知识渊博、长于引导,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艺术批评、艺术教育理论研究能力的高水平教师。

(3)高等职业院校应的用型设计艺术教育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我国艺术教育领域发展教晚,但规模最大,分类最细,教育目标最明确的类别。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办学目的是培养祖国现代化建设中迫切需要的行业内专业人才,与行业相关技术、工程紧密结合,能够快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继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熟练掌握专业基础同时具备日后深入学习的能力。

(4)纯艺术教育

纯艺术的概念最早被赋予的意义是反艺术实践中任何的功利性目的,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种很纯粹的,重精神体验的艺术活动。因其被定义了本质的非功利性,自然而然的与应用型的各艺术设计专业相距日远。

我们看到艺术普及教育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的快速壮大,学历培养和就业优势两把利器完成了对整个文化创意产业链的支持和提升。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歌猛进,社会对应用型设计人才呈现出很大的刚性需求,高就业率、高收入带动了艺术教育市场整体的繁荣。

三、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作用及有效支撑

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是指高等职业学校主体有计划发掘、培养与完善学生的设计艺术创造素质与能力的行为及其体制,是专门的以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目标为导向的设计艺术文化创造能力教育,其终极性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类实现意义化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梦想。[4]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在本质上是在高层面上的发掘、促进学习者的设计文化素养、创意创造与传播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创新思维的培养是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问题,设计艺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创新思维的发展。设计艺术的创新思维实质是指以辩证的逻辑性思维为基础,以敏锐性、独创性以及批判性为特征来体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所以在设计艺术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善于捕捉创造灵感思维的能力。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的核心作用就是培养创意型、素质型、可持续发展型的人才,这也正是文化创意产业所需的人才。

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会受到消费者文化层次、审美取向、价值观念等软因素的制约,一个具备较高文化艺术素养的受众市场无疑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在高等职业艺术教育大框架下,通过高等艺术教育四个层次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到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教育在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积蓄力量,为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综上所述,虽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但其强劲的发展势头,必定会成为我国未来的朝阳产业,前景不可估量。文化创意人才是河南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第一文化资源,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高等应用型设计艺术教育必须完全融入文化创意产业这一新兴的经济力量,将文化创意与艺术感染力和科学技术生产力更为紧密的结合起来,携手纯艺术发展的力量,高度重视高等职业设计艺术教育,充分利用现有设计艺术教育资源和优势,才能为河南培养更强更多本土化的文化创意人才,以促进和满足河南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轶.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范式的分野及反思[J].现代传播,2007(1):108-116.

[2]徐光春.徐光春在香港谈中原文化与中原崛起,2007.55-56.

[3]历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7.

第6篇: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校园文化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及表现形式

1、文化内涵。广义上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前者称为物质文化,具有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相关的文化内容和物质形式,后者称为精神文化,具有帮助人们认识世界,规范人们社会行为,体现人们情感的文化内容,许多精神文化内容也具有物质形式。狭义文化是指精神文化。

2、校园文化的内涵。学校是传承和创造人类文化的场所。狭义的校园文化是指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反映其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团队意识、群体心态和行为规范等方面的特性,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构成的文化系统(如师德师风、精神文明、班级考核,年终考核、职称评定)。广义的学校文化是指学校的课程文化、教师的专业文化知识(如校本教材、课题研究等)和校园环境的建设(如教学楼风格、场馆设施、雕塑、文化墙、艺术长廊、校报、校刊、绿化美化、校训、教风、学风等)。

3、校园文化的表现形式。一是精神文化,以思想、观念、意识、情感、心态形式体现,是学校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具体表现为办学理念,办学目标,教风、学风,教职员工的职业意识,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师生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自豪感、归属感。学校的优良传统,师生员工的精神风貌,教师的知识意识和知识分子精神,为人师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二是制度文化,制定各类具有管理和规范意义的规章制度,要体现科学、规范、依法、以人为本;并采取制度上墙、制度,管人管事形式。三是物质文化,这是学校文化的空间物质形态,是学校精神文化的载体。具体表现为一系列的文化景观,如:承载精神文化的匾额、对联、标语、板报、亭台、山石、花木、校园的整体布局,建筑物造型。总之,有文化内容的、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一切物质形态构成了校园的物质文化。

二、校园文化的内涵是发展

1、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文化对师生员工的行为有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使教职工将行为的外部规范,内化为自觉的内部约束;校园文化是师生员工自立、自强、自律的内驱力,对学校制定的校训、校风、学风、行为守则、职业道德规范、各项规章制度、管理条例均内化为自觉的行为准则。

2、校园文化的影响。校园文化对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心里素质、道德精神有一种透骨彻髓的影响,对学校团体起到凝聚人心、增强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学校发展竞争的软实力重要作用。

3、校园文化的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关怀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校园文化建设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只有教师的文化品位高尚、才能培养出具有高尚文化素养的杰出人才,学校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4、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课程教学主体作用。课程教学是学校的教育核心;课程教学的性质、品质、水平和方式决定了校园文化建设发展的战略主体地位。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课程教育理念,实施素质教育,是构建校园文化的核心领域。

三、在传承与创新中做好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非一蹴而就、也非一朝一夕,更不能急功近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目前,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开展的工作有:

1、规划校园文化建设。讨论、修订、完善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分年度、分部门来完成目标任务,责任到部门,把各项日常管理工作上升到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度来做。制定出地区二中“一校两区”新的五年校园文化发展规划。

2、丰富创新校园文化内容。使学校的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融入到师生员工的日常工作学习中,培养师生员工对学校的美好情感。通过多种文化,文体娱乐活动,提升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幸福指数。加强外出交流学习,拓展视野,培植和提升教师的文化品格,让学校成为教职工温馨的精神家园和事业工作的幸福乐园。

3、打造学习型教师队伍。在倡导教师终身学习的教学工作中传授知识,坚持不懈的抓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建立、完善好一套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激励机制。抓好校本研修,重视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教师的专业的尊重,体现教师的专业价值⑤。培养一批校级、地区级、自治区级和国家级的优秀教师。

4、提高课堂教学文化层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高中课改教学工作中,要注重启迪思想与情操陶冶的有机结合。开好艺术课、体育课、课外文体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积极参与校外公益活动,充分利用班会、板报、演讲、竞赛、节日庆典、校外专家讲座等形式,做好德育工作。开辟学校网站、校园广播站、学生自办刊物、注重对外宣传、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好学生电子阅览室作用,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让读书阅报成为二中学生、教师的一种快乐生活。

5、提升师生的人文素养。校园文化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精神。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全体师生仰望国旗,共唱国歌,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柯柯牙林场植树造林,全体师生挥汗如雨,让大漠戈壁添新绿;清明祭扫烈士陵园,寄托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崇敬之情;与地区一中“手拉手”联谊活动,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大家庭;在启明学校“共享一片蓝天”联谊活动中,传承中华民族“平等、博爱”的人文情怀;一年一度的毕业典礼,师生同台倾情朗诵“六月礼赞”,道出届届毕业生“感恩母校、放飞理想”的动人心声……

6、编写校本教材,解读校园文化。编写具有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校本教材《绿廊·碧桃·紫丁香》,以多角度诠释和解读我校校园文化在创新中传承。结合50年校庆,编写校园简史,收集包括党政领导、企业家、科学家、艺术家、英烈、劳模、海外教育家等名人校友的简况,汇集并介绍学校的各种荣誉、称号。宣传、介绍为学校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事迹,汇编成册、编录光盘。开辟校史陈列馆,使校园文化在传承创新中彰显特色。

第7篇: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丰富育人内涵

——**四中德育工作经验

**四中学始建于1980年,经过三十八年的发展,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学校现已发展成具有较高声誉的省级重点高中。几年来,**四中结合学校实际,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师生喜闻乐见的德育活动,校园文化日趋活跃,文明之风日益浓厚,优良校风学风蔚然成行,形成了以“文化为推手,环境为基础,活动为载体,制度为保证”的德育模式。

一、文化育人:

学校文化能反映出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传递一个学校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思想。我校树立了“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的办学理念;确立了“为成功的人生做准备”的校训;形成了“严谨、求实、团结、进取”的校风,把育人目标定在“塑造气质,陶冶性情,惠泽心智”三个方面,最终实现“办人民满意学校”的办学目标。文化育人是一项涉及到制度、管理、教学、物质基础等多个层面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远工程,会伴随学校发展而始终。为使校园文化健康有序的发展,我校实行由校长亲自规划,分管副校长具体落实,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等参与的管理格局,通过团委、年级部、学生会互相配合开展活动,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当你走进**四中校园时,浓郁的育人氛围扑面而来,教学楼的激励语是:“山明水秀恰可滋兰树蕙,国泰民安仍须励志读书。”阐释了学校的育人目标,校园里处处设置温馨的告示语,教学楼电子显示屏,全天以立体方式向师生展示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学校的走廊,悬挂了名人格言和学生书画,走进班级教室,可以看见精心布置的学习园地、板报专栏、名人名言,充满着青春气息,奋发向上的氛围,使美丽如画的校园成了一本生动形象的教科书,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成了一幅陶冶性情的艺术画,美丽的环境与学生良好的素质相映衬,成为学校德育的“亮点”。

自从搬入新校区后,校园文化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现在,校园文化内容丰富,版面新颖,展示了我校建校30多年的辉煌成就,使学生一入校门就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文化底蕴,增强了学生的自豪感,营造了良好文化氛围,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

二、环境育人:

为了营造优美、整洁、和谐的校园环境,让校园每一处都充满生机和活力,近几年来,学校按照《十年绿化美化吉林大地规划》的要求,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精心营造,全力打造花园式学校,现已基本建成了一个冬夏常绿、春秋有花的美丽校园。

(1)科学规划,职责明确。我校在资金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在校园建设上投入大量资金,科学谋划,合理布局,聘请园林专业设计人员,根据校园建筑风格进行规划设计。校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并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校长亲自带领总务处人员,对规划图纸进行认真核对并督促施工。

现在校园建设年年有变化,年年上台阶。五彩的花坛,宽阔的草坪,彩色的甬道,塑胶的跑道,明亮的教室,醒目的标语,营造出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个置身于校园的人在润物无声中享受着“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人格”的教育,更让每个**四中成员都能感受到校园文化的魅力,感受到学校对自身的要求,进而逐渐内化为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

(2)重视环境育人功能,体现绿色环保理念。为了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学校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总务处制定校园绿化种植、养护、更新计划,园艺师对校园绿化进行常规管理,学生每天定时进行卫生清扫,许多毕业生回母校后,看到如今的校园如此之美,无不欢欣鼓舞,并建立了石碑和雕塑,充分表达了对母校的热爱。

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四中校园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优美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给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我校先后获得省级“绿色生态校园”等荣誉。

三、活动育人:

为提高德育效果,我校以活动为载体,强化德育与实践活动的结合,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德育的首位。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国旗下的讲话稿,我们都是选用既有教育意义,又十分贴进学生心理的稿件,每次的升旗仪式,全校师生都能真正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结合重要节庆日、纪念日组织宣传教育。每年清明节、5.4青年节、5.18成人节、毕业典礼、校园艺术节、教师节、国庆节、12.9等节假日,学校组织开展德育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道德素养,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增强自信的大舞台。

(3)积极开展“文明班级、五星学生、十佳学生”的评比活动。每周评比“文明班级”,每月评比“优秀班级、优秀寝室”,每学期评选“五星学生”,每学年评选“十佳学生”,充分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开展文体活动,让活力充满校园。有效利用体活课组织开展太极拳、跳绳、踢毽子、足篮排球比赛等活动,让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充沛的活力。认真组织校园艺术节,我校已经举办了以“展四中风采,谱时代旋律”为主题的四届艺术节,艺术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挥洒了同学们的青春活力,丰富了师生的业余生活,提升了校园文化品位,是我校实施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的具体展现。

(5)开展德育论坛。通过德育论坛,宣传了学校德育工作理念,为老师们提供了一次互相学习的机会,也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更加富有成效。

(6)新生军训是我校实施德育的重要手段。军训成为高一新生入学的必修课,通过扎实的军训,历练了学生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培养了学生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为今后三年高中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法制安全教育。我校十分重视法制教育,几年来先后邀请**县司法局、延边少管所、大川社区关工委等单位来我校做法制报告。我校2年5班的主题班会——“模拟法庭”,荣获州、县中小学法制教育优质课一等奖。我校还持续开展了“**四中学生告别网吧承诺”、“**四中学生不携带管制刀具承诺”和“珍爱生命,远离”“消防安全疏散演练”等校园安全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增强了法制观念,强化了安全意识。

(8)加强亲情、感恩教育。通过教育培养学生先做人、后成才的思想意识。在平时的德育活动中,我们特别注重对学生进行亲情、感恩教育,每年寒暑假都给学生留一个亲情家庭作业,通过一系列亲情教育,我校学生品行修养得到提升。

(9)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二中是我县唯一朝鲜族高中,我校与**二中结为民族团结友谊校,每年的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共同祭扫烈士墓,缅怀革命先烈,让学生们充分认识到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活动,学生之间加深了解,增进友谊,我们两校也被评为州级民族团结先进单位。

(10)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推进实践育人。学校把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德育的重要部分,每年组织学生到乡镇、厂矿企业、武警部队、学校、社会福利机构等部门,进行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社会实践,同学们接触了社会,了解了家乡,开阔了视野,并表示将来要为建设美好的家乡做出贡献。

(11)坚持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将勤工俭学常态化,动员全校学生回收废旧矿泉水瓶、易拉罐等,培养学生的勤俭节约意识。这项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习惯,还给各班带来一定的收入,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

四、制度育人:

(1)我校十分重视德育制度建设,在多年积淀的基础上,我校已构建了科学合理的德育工作机制:即以校长──政教处、团委、年级组──班主任为主体的“常规教育主线”,作为德育常规管理的主力军,保证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的有序开展。建立以校长——教务处──教研组──学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渗透德育主线”,把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活动之中。建立以党支部──团委──学生会——班委会为主体的“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发挥学生的自觉能动性。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结合的育人体系。层层落实责任,及时发现德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

(2)表扬、激励教育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培养自信自强的性格,但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在德育中光有表扬、激励是不够的,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应当采取适当批评,因为批评也是一种促人成才的教育方法。

我校在进行正面教育的前提下,根据多年的工作实际,征集班主任和学生的建议,不断完善《**四中违纪学生处分条列》,通过法律咨询和上报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等程序,向学生、家长进行反复宣传,并要求学生承诺遵守条列,通过这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教育,起到较好的教育作用,做到制度育人。

近两年来,我校以德育为抓手,促进学校教学质量,高考成绩连创佳绩,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和谐教育和谐校园重点示范校”、“省级绿化美化先进单位”、“省五四红旗团委”、“省级示范宿舍”、

“省级示范食堂”

、“州高考先进集体”、“州五四红旗团支部”、

第8篇: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探索与实践

作为一所非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如何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如何促进各民族师生团结和谐、共同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是学校探索与研究的课题。

“十一五”期间,学校独立承担了天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研究中,学校认识到,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特征,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按照内在规律协调运转的最佳状态。而“民族和谐”是民族共同体内部及民族共同体与外部不同要素之间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其基本内涵包括民族自身和谐、民族与民族和谐、民族与社会和谐、民族与自然和谐。各民族的团结进步是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基于以上认知,学校不断突出和谐发展的教育理想,以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彰显民族和谐教育特色。

以和谐共建为载体,在强化民族团结意识的同时关注少数民族学生的成长。学校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成立了“民族学子爱心助学资金会”,以减免学费和师生捐款的形式,对有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提供资助。每年召开少数民族学生表彰会,对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进行表彰,助推他们的成长进步。多年来,学校一直保持了少数民族学生100%上大学的良好态势。

以环境营造为途径,陶冶民族文化素养,培养爱国情愫。学校特别注重在校园环境的建设中,渗透民族教育元素。建有“团结希望之花”主雕塑,连续的“人”字形构成花瓣,“手拉手”聚拢合围成含苞待放的红色花朵,层层叠叠,生机勃勃,象征着民族团结,金色的花蕊在阳光下闪耀,寓意各民族学生在知识的园地里茁壮成长,希望之星将从这里升起。“民族知识长廊”和“民族风情”浮雕,介绍56个民族的基本概况及风土人情;“民族之光”历史文化浮雕,展现民族英雄郑成功等对于中国历史产生重要影响的9位代表性人物和祖国的“四大发明”。校园辟有近现代著名人物雕像群。楼道走廊内,装饰有名言警句、诗词名句和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绘画作品。师生信步其间,如同徜徉于历史与民族进步的长河,不经意间感受着历史与民族文化的陶冶。

以课程建设为引领,突出课堂主渠道作用。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多角度、多渠道地深入挖掘,构建以“民族和谐教育”为主题的校本课程体系。多年坚持开设民族教育常识课程,自编校本教材《民族常识读本》。2009年,学校又编写了它的姊妹篇――《以人为镜・以史为鉴》,介绍为民族文明进步做出突出贡献的著名历史人物,并通过课程开设,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豪情,向先辈学习,立志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以教育活动为平台,寓教于乐,营造氛围,培养民族情感。学校坚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浸润其中,了解各民族文化与历史。每年设立民族团结教育月,举办“民族情”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组建民族合唱团、民族舞蹈队等文体社团;开展毽球、陀螺等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兴趣小组活动;自编武术操作为校操等。在这些活动中,学生自然地收获着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内涵与途径

学校打造的“民族和谐教育”特色是指:把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与民族政策有机结合起来,以民族团结教育为核心,以培育优秀民族人才为目标;秉承“以人为本,激发主体,让每个人都获得成功”的办学理念,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以文化润泽师生,使各民族师生和谐共融、和谐共建、和谐发展。“民族和谐教育”有两个显性标志,一是“民族团结教育”:借助环境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以及行为文化建设等途径,强化民族意识、传承民族文化、培育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责任、促进民族团结;二是“各民族师生和谐发展”:以和谐文化建设为载体,以培育具有深厚民族情怀、全面发展的合格学生为目标,使学校成为各民族师生和谐共融、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

学校按照天津市教委提出的“精心准备、如期启动;加强宣传、创设氛围;搞好建设、加强基础;注重过程、面向全体”的工作要求,着力从精神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课程文化建设、行为文化建设、环境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六个方面实施民族和谐教育特色创建工作。

一是精神文化建设。将通过三年的特色建设,努力实现以“一训三风”为主要内容的师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显著提高,实现以格调高雅、丰富多彩为基本要求的校园文化生活质量的显著提高,实现以良好的校园秩序、优美的校园环境为主要标志的校园文明程度的显著提高。做好“创建和谐校园的实践研究”科研成果转化和“民族和谐教育特色的创建”课题研究工作,推动民族和谐教育在理论层面上的提升。继续办好校园广播站、校园网、校刊《民族园》,继续办好校园文化艺术节、民族团结教育月等活动,为各民族师生提供更多展示才华、释放激情、共享和谐的平台。同时,创新载体和形式,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完成修订校歌、编纂学校年鉴、增设LED电子展示屏等工作。

二是制度文化建设。坚持“人本、科学、和谐、民主”的指导思想,坚持多元评价,围绕学校特色建设,修订、充实、完善学校行政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工资分配及奖励等各项规章制度,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完成新的《民族中学管理制度汇编》。以民族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规律,进一步修订完善有关制度,逐步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多元评价系统。编辑完成《民族中学民族礼仪读本》、《民族中学学生诚信手册》。

三是课程文化建设。以“和谐教育”思想为统领,努力构建“和谐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创设高效和谐课堂。坚持以课程彰显特色,深入挖掘国家和地方课程中的民族教育元素,在学科德育中突出民族教育;以“民族情”为主线,积极开发开设校本课程,主要包括民族科学、民族文化、民族体育与艺术3大类,共15门,建立具有民族和谐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逐步将特色课程纳入课程计划,实行走班制,进入“民族情”特色课程实施阶段。

四是行为文化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不断提高教师的民族政策水平和民族文化学识,涵养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和人文情怀,使教师成为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弘扬者、传承者。精心安排贴近学生的民族教育活动,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主动性,增强各民族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在班集体文化建设中融入民族元素,以班为单位开展对不同民族既往历史、文化特色、风土人情、发展现状的研究,深化对祖国56个民族文化与发展的认知,逐步将研究成果汇编成班集体活动课程――“民族风情”。加强民族和谐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以“鉴古方知今,爱国须爱乡”为主题,积极联系,拓展建立包括梁启超故居、李叔同故居、天津民俗博物馆等在内的一批新的民族教育基地,为学生感知历史、升华情怀创设广阔空间。主动干预、积极引领,通过“三校”教育、十八岁成人仪式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正确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民族团结意识。

五是环境文化建设。对学校环境进行整体设计改造,提升档次,彰显特色,以特色环境涵养师生民族情感,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增强师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提升改造“民族知识长廊”,使之更丰富、直观、形象,成为学校特色精品景点。对“民族园”进行重新设计建造,突出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园林特色,为师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学习休闲场所。重新命名学校现有建筑和道路,统一学校标识,重新装饰设计教学区、办公区和实验区,做到既体现民族特色,又典雅大气,发挥好环境育人功能。利用学校大台阶,仿造中华世纪坛的设计思路,以台阶为载体,建成“中华民族纪年”,展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对体育馆进行整体装饰设计,以民族体育运动、趣味活动为主要内容,装饰大厅和场馆内部,使民族特色更加鲜明。

六是网络文化建设。加强对师生的网络道德、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师生网络文化素养。提升校园网建设水平,进一步办好民族中学网站,增设“民族常识”“校本课程”等栏目,完善和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库,更好地体现民族和谐教育特色,使校园网成为传播先进校园文化、宣传学校办学特色的展示平台,成为为师生提供优秀网络文化产品、组织网络文化活动的服务平台,成为教师高效教学、学生自主学习的发展平台,成为学校与社会、干部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等多层面沟通的交流平台。建立民族中学网络电视台,丰富各民族师生校园文化生活,展现师生精神风采和学校办学特色。

第9篇:高中校园文化设计范文

用RMXP制作高中新生入学指南

新生入学时给予及时有效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笔者就遇到过一个高二的学生,入学已两年,竟然还不知道学校图书馆的位置。指导的缺失可能会造成学生很难适应寄宿制生活,进而影响学校的教育效果。而传统的纸质新生入学指南大多是文字形式的,不能体现地理环境、建筑布局等信息,不能吸引新生兴趣。新生往往在翻看几页后就扔在一边,不能发挥其作用。

1.RMXP应用现状

RMXP多用于角色扮演类游戏的制作,而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但也有一些很好的作品,如北京大学的《北大英雄》就是其中之一。北京大学每年都会在寄给新生的入学通知书里附带这个采用RMXP制作的新生入学指南。使用者在规定时间里了解今后的校园生活,而时间结束后系统会根据使用者的完成情况给出相应的结局和评价。但以寄宿制高中生活为内容的新生入学指南尚未有人制作。《天一校游记》无疑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2.使用RMXP的优点和局限

RMXP是一款基于RGSS语言的图形化PRG游戏开发工具,它具有简单易学、功能强大、图形化界面等优点。在地图制作中采用模块化设计思想,其图形化的学习界面十分适合制作新生入学指南这样认知新地理环境的学习任务。但RMXP是一款单机游戏开发软件,没有多人联机功能,这不得不说是一大遗憾。

《新生入学指南》的设计

1.确定指南内容

新生入学指南的目的就是让新生快速、高效地熟悉校园环境。寄宿制高中学生的在校生活是丰富的,军训、学习、宿舍生活、社团、选修课、研究性学习、校园文化、课程设置等需要做什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项都是需要指导的内容。

2.设置任务

《天一校游记》在剧情设计上采用开放式分支任务结构(如图1),分为入学准备、校园文化、校园生活、校内学习四条任务分支并行处理。分支任务内部按时间顺序进行,各分支任务之间基本没有联系(需完成“入学准备”中的部分任务才能继续其他任务)。各分支任务在结束时都有相应的问题或剧情对使用者进行考核,只有答对问题才能完成对应任务。当完成度达到100%时,说明使用者已完全了解了在校学习生活的基本细节,《天一校游记》结束。

3.根据任务制作脚本

RMXP脚本应包含以下基本部分:场景、事件及对话、任务控制、状态控制、物品控制等。脚本应围绕剧情设计,人物对话应尽量简洁,必要时配以图片,语言风格根据场景、人物需要或幽默风趣或严肃认真,重要信息可加粗、变色突出显示。以下是《天一校游记》中主角报到后去宿舍的一段脚本:

场景:男生宿舍楼。

事件:男生宿舍管理员、公告栏、403宿舍门、新生甲、新生乙。

新生甲或新生乙:你好,你也是来报到的吗?先看看公告栏吧。(开关[报到看公告]=开)

公告栏:欢迎新同学报到,请先到宿舍管理员处领取蚊帐、被褥、迷彩服、钥匙等用品,然后去寝室认识一下新室友吧!(任务[领取宿舍用品]=开)

主角:管理员阿姨你好!

管理员:同学你好!这是你的东西,请当面点清。(物品[403宿舍钥匙]=+1、[宿舍用品]=+1;开关[403宿舍可进]=开;任务[认识新室友]=开)

主角:没错,东西都齐了。

管理员:请妥善保管好钥匙,如有遗失请到管理员办公室登记,请爱惜宿舍电话机、空调等电器设备。希望你在这能度过快乐、充实的三年寄宿生活。好了,快去寝室收拾收拾吧。

主角:谢谢阿姨提醒。阿姨再见!

403宿舍门:如果物品[403宿舍钥匙]==1,那么用钥匙打开门,主角进入室内;否则提示没有钥匙,请去管理员处领取。

《天一校游记》的开发制作

制作的大体流程是首先利用Photoshop等图像处理软件绘制地图素材,将素材导入数据库并绘制地图。然后根据脚本设置数据库、NPC(非玩家角色)及其相关事件等。最后对软件进行测试和,下面逐步介绍制作的流程。

1.地图的设计和绘制

RMXP的地图素材由基本图块构成,图块之间可以任意组合搭配,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和成本。RMXP中一共有三层地图绘制层,绘制时应注意图层顺序和实际逻辑相符合(如上页图2)。

地图绘制时应尽量还原学校的真实地理面貌(如上页图3),注意建筑之间的比例、布局合理,带给使用者身临其境的感觉。有时根据剧情需要可以详尽或简化场景设置,对于剧情较少的场景可采用缩小比例尺、简化物品设置等方法,上页图4是利用地图素材绘制的《天一校游记》主地图。

2.设置数据库、NPC以及相关事件

当地图做好后就可以设置数据库了,入学指南中涉及的各类物品及其功能都要事先录入到数据库(如上页图5),在后面事件中调用时只需要选择物品对应的编号即可,以后如果想修改物品名称或属性只需修改数据库的相应内容。

入学指南中除了主角以外的角色我们称为NPC。NPC是推动剧情进展的重要部分。引导使用者下一步做什么或是对其进行阶段考核抑或是给予其关键物品等,都是由NPC完成的。NPC的设置不宜过多,过多的NPC和冗长的大段对话会让使用者产生倦怠感。

如果说地图、数据库、人物是入学指南的身体和四肢,那么事件的设置就是入学指南的灵魂。它是所有人物、物品、剧情发展的内驱力。从对话设置到条件分歧,从事件开关到各种属性的更改,RMXP中内置了90种事件,绝大部分事件都可以轻松设置完成,大大提高了制作的效率。以下是《天一校游记》中主角报道时和管理员对话的事件(如图6、图7)。

3.测试和

当所有制作步骤完成后还要对软件进行测试,测试的重点是地图和事件。测试地图中是否有角色能走进去却无法走出的“陷阱”区域,因为这会造成角色被困在这个区域。检查事件中是否存在逻辑错误,有无死循环、因果倒置等情况。这些bug都会造成软件无法继续下去。

由于最后的成品是要刻录成光盘,寄到新生手上的,这就要求成品必须脱离RMXP调试环境并独立运行。RMXP中的“压缩游戏数据”功能能帮助我们实现这一需求。该功能将整个软件打包成一个后缀名为.exe的可执行文件,用户只要双击该文件就能解压并运行《天一校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