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心理素质个人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心理素质个人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心理素质个人总结

第1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一个人在演唱的时候,这种状态如果得到体现就会表现出人性结构中相对的独立机能单位以一种本能的倾向依赖自己的心理机能,通过这样的方式,使歌唱者表现出过度状态和十分激动的状态。所以,歌唱者和歌唱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是相辅相成,共同存在的。看似简单不可分析的各种情绪表现都会呈现出特别的性质。作为一名优秀的歌手,就需要对这些原则能够熟练的把握,并遵守演唱的良好的心理态度,身体的各项功能都能够恰到好处的运用,树立正确的原则和概念,在歌唱过程中克服怯场的心理压力,以及由于紧张所造成的忘词甚至发抖等问题,只有在心理素质上战胜这些因素,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唱歌时的怯场。心理素质形成和与歌唱者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不是可有可无的关系,所以一个优秀歌唱者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会决定演唱的水平发挥的程度,所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很重要,良好的心理素质下才能有好的应变能力,才能在舞台上得心应手。心理素质形成的主要原因与歌唱者之间心理素质具有综合统一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整体素质的一个重要的组成成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基本上是基于自然本色的因素与后天的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和实践活动有关,所以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发展的好坏,在后天环境和教育背景下,有规模的发展才是值得学习的,只有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心理素质训练影响之下,养成良好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去歌唱。

二、影响歌唱的心理因素

(一)情绪与自信心

歌唱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受着歌唱心理素质里面的情绪影响,歌唱时的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体各器官和感官能否协调,从而导致是否正常发挥。每个人都有情绪,比如有喜悦、怒、哀、所以歌唱中唱歌的人也不例外,这些情绪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其发声与演唱,比如一个歌唱发声状态很好,但其心理上收到伤心,也很难把握歌曲的情绪,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歌唱能力会大受影响,这就是心理因素不够好的问题,也是歌唱中心理素质对歌唱的制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歌唱者缺乏自信心影响歌唱,我们知道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我价值的确认,自信心同时也是对自己具备胜任工作和任务的能力的肯定。自信心作为一种稳定的心理素质对于歌唱演出影响很大,另一方面自信是人的个性的一部分,好的自信心的心理素质影响着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歌唱在演唱中缺乏自信心,主要缘于对演唱能力没有信心,歌唱中无法对自己做出积极的评价,在演唱中不是过分自信,就是不够自信产生自卑心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将自己期待的水平当成自己的现实水平,但是演唱中表现的不够优秀,影响自己的心理,歌唱心理素质低的人便会出现自卑心理。我们发现产生了这种自卑心理的歌唱者,在演唱时情绪不够稳定,会出现走神使得自己的情感情绪不能真正的释放,自己在舞台上无法达到歌唱艺术表现的最佳状态,所以情绪与自信心就是一种心理素质对于歌唱的影响。

(二)意识

在歌唱学习中很多人存在恐惧高音的现象,从另一个方面说这就是一种意识行为。比如我们在发声练习中当练到高音区的时候,一般情况下没意识到是高音时,接着练习高音便会很轻松地唱出来。而当歌唱中练习者知道是高音区时,便会下意识地过分注意把高音唱上去,而这个时候由于受这种下意识使情绪受到干扰,然后就会出现精神紧张导致声带发紧使高音唱不出。我们知道在歌唱学习与演唱中,歌唱的创作主体是自己,也就是说声带和音色是任何人也无法替代的,所以就要求歌唱者在歌唱中掌握技巧要靠自己的感觉,找感觉这种技巧就需要进行有意识的训练,从而来提高演唱者的心理素质水平。因为很多歌唱者在演唱时杂念过多或者在比赛过程中功利心太重,导致演唱时想唱好但是越是想唱好越是紧张。这就是歌唱心理素质不够硬的表现,就是心理素质中意识训练不够好的原因,歌唱心理素质对于歌唱的影响在意识下影响也是很大的,以后在练习中要多多注意。

(三)个性

歌唱心理素质对于演唱的影响除了以上的一些情况外,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演唱者的个性。个性是一个人的心理素质的一个方面,个性差异影响心理素质,也形象歌唱的表现,我们知道每个人的个性是不一样的。表现在生活中有的人性格活泼开朗,所以他的个性是有利于歌唱演唱的,这种人在演唱时歌唱状态很好,能超水平发挥使他自己的演唱更加出色。生活中有的人性格内向,这种内向导致演唱时紧张,所以这种个性的人是不能发挥出自己平时的水平,在歌唱中就表现平平了,刚才这两种情况都是个性的差异导致的。歌唱心理素质中个性的影响是巨大的,注意表现在个性积极的歌唱表演比较出色,个性自卑的歌唱心理素质较差,他们在生活中缺乏自信容易羞怯,性格羞涩影响歌唱,所以这些人需要锻炼自己的歌唱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承受能力较低的人只有不断锻炼之后,才能增强歌唱心理素质。

(四)专注

第2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企业;政工干部;心理素质

1引言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行业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心理素质的比拼现已成为人才相互竞争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政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影响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的关键性因素。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带领员工完成国家交给的各项任务。

2新时期对企业政工干部心理素质的要求

由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在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对政工干部的心理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将对此做出几点阐述。

2.1敏锐的感知和发散的思维

人的感知能力是对外部刺激的反应,对企业政工干部来说,感知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到他在工作中的学习、观察、思维和决策判断。感知灵敏度高的干部,能很快地抓住事物的特征,把握事物的本质,准确、及时地解决问题。没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就无法获取大量的反馈意见和企业信息,难以把握员工的思想脉搏和企业的发展动态。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还需要以发散性的思维来找寻解决办法,发散思维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臆想,而是以一个目标或原则出发,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思考和比较,进行发散思维,要有创新意识。

2.2顽强果决的勇气

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干部,必须具备顽强而果决的品质。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深谋远虑、思考周全,更需要当机立断的果敢意志。用兵之害,犹豫最大,在行动上政工干部要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和挑战性,以企业家的冒险精神投入到工作中去,不怕困难,只有具备百折不饶的勇气,坚韧不拨的毅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经受住挫折的考验。挫折能使强者获得成长让弱者走向沉沦。作为领导干部,要能够直面挫折,接受挑战,克服急躁、消沉和抱怨等不良情绪,把遭受挫折作为对自己的一种磨炼、一种考验,在经受挫折中不断增强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能力。现实生活中,政工干部应该针对自己的性格特点不断地加强修养,以适应企业竞争中不断变化的外部挑战。

3提高企业政工干部心理素质的方法

3.1加强修养,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

加强理论修养,提高个人素质。在工作中结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使工作更具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注重身心修养,根据自身的性格出发,努力培养身为政工干部应有的意志、气质、性格和情感。古人说:“人贵自知。”人们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客观而全面地认清自己的优、缺点。世上没有百分百完美的人,同样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然而,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难以做到那么的全面,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大部分时间里我们需要透过他人的反馈,才能更客观地评价自己待人接物的方式,避免盲目自负,目中无人,进而独断专行。特别是在企业管理过程中,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现代组织机构,一切以效率、效果为导向,这就要求政工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必须善于倾听一线职工的意见,特别是要多听不同的意见和建议。当员工有意见或不满时,政工干部要先考虑自身是否存在主观上的不足;当员工有赞誉之声时,干部也不能盲目地沉浸在自我陶醉之中。政工干部只有在日常工作中不断地对思想和工作方面的总结,客观地分析和检讨自己的思想状况和工作状况,同时也可以将读书学习结合起来,用科学的逻辑和方法总结自己的工作经验,这样才能使思维方式和习惯得到改造,才能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

3.2勤奋学习,提高个人整体素质

工作之余,政工干部不仅要加强对马列主义理论、党的基本路线和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学习,以认清新形势下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工作的需要,还要时刻以老一辈革命家的心理素养为标准,时刻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政工干部的个人素养主要表现在品德和性格两个方面,具体说来就是要善于控制情绪,矫正不良习惯。大多数成功人士的心理特质在于他们情绪的稳定和坚韧。如果说智商可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的话,那么个人素养就是将成功的可能性转变为现实的关键。在成功的道路上,最大的障碍并不是机会的错失,而是自己对情绪的控制。作为企业政工干部,应当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能有效缓解承受的压力,避免和消除不良情绪的影响,始终保持积极、乐观、自信的状态,严于律己,宽于待人。

3.3勇于实践,敢于创新

政工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不能一味地因循守旧、墨守成规,而应积极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时刻注意发现新情况,分析新问题,解决新矛盾,勇于做决策,善于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与此同时,政工干部要有意识地在各种不同的情况下磨炼自己的意志,培养坚韧不拨的品质。在干部配备和领导班子建设实践中,注重心理素质互补,提升集体领导的心理相容水平,以加强管理队伍的团结,提高集体的领导效能。

4结束语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政工干部必须经受住改革的考验,不辜负人民的重托,良好的心理素质已成为政工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影响政治工作和企业管理的关键性因素。

参考文献:

[1]王光烈.党政干部素质学简编[M].南海出版社,2001

第3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创业;心理;性别

1.引言

自主创业逐渐成为我国的一种就业趋势。在创业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方面的影响,其中心理因素对创业有很大作用。自主创业是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储备创业知识,想要做一名成功的创业者,就需要掌握大量的创业知识,因此创业者们需要了解新闻资讯,与商界优秀人士交流,获取经营知识、市场知识、广告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等各种创业知识,进而逐步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以及专业技术水平。

此课题旨在解决创业问题中困扰人们的心理问题,为了更好的实现成功的自主创业,通过自主创业既可以解决自己的工作问题,也可以为别人的就业提供方便。

2.正文

2.1创业问题的性别因素

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自主创业也随之越来越热。但是,在自主创业问题上,性别的因素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创业过程中女性表现出缺乏动机、信念动摇和意志薄弱的心理品质。造成这种创业心理的原因是女性一般存在依赖心理、不敢冒险、禁锢在社会传统观念里和女性本身特有的生理因素的制约。

具体来说就是。①依赖心理。女性在工作中更容易依赖他人,更容易安于现状。我国一些关于女性应该呆在家里的传统思想存在于很多人的头脑中,男性创业心理多是因为竞争,女性创业的动机却是被社会所接纳。②不敢冒险。国内外许多研究认为,男性在对自己的成功归因时经常总结为内在原因,比如能力强,而归因自己的失败时总结为外部原因,如运气不好。女性则反之,归因自己的成功时往往总结是外部因素,而归因自己的失败则总结为内在的原因。女性没有自信,所以不敢冒险,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女性的创业动机。③禁锢在社会传统观念里。传统思想对女性的影响非常大,一般觉得女性能力比男性弱,而且女性能力不能比男性强,这对女生创业是一种非常尴尬的环境氛围。大多数家长以及亲朋好友对女性创业持有不看好的态度,使那些拥有创业动机的女性承担了很重的心理负担,使创业开头都很困难。社会对女性角色的定位一般都是毕业后找个好工作,嫁个好老公。俗语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也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男性对于职业的选择更加重要,而女性则在婚姻问题上更加重要。这种传统思维影响着她们的创业意向,阻碍了她们的创业热情,阻碍了她们实现自身价值,从而导致了她们创业意识较低。④女性本身特有的生理因素的制约。女性处理问题比较情绪化,偏感性,思维逻辑能力较男生更为薄弱。上述这些心理因素严重地阻碍了女性的创业。

2.2创业过程的创业意向

近些年,创业教育受到了广泛的重视,但是很多人还是缺乏创业意向,而创业意向被认为是影响创业行为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所以研究创业意向就成了势不可挡的趋势。创业意向是指个人对创业行为结果的总体思考倾向,创业意向可以主导创业行为的产生。

然而,国内外学者对创业意向的定义不尽相同。有些学者将创业意向与职业定向、职业志向、创业需求等同;而另一些学者将创业意向行为行为化,在对创业意向进行研究时会出现分歧。伯德(Bird)提出,创业意向是指导创业者追求创业目标并投入大量精力的一种心理状态。而克鲁格(Krueger)提出,创业意向是还未从事创业的人对是否从事创业活动的一种主观态度。影响创业意向的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①个人心理方面。有研究指出,男性较女性而言拥有更强的创业意向。有研究者认为,女性之所以创业意向比较低,是因为她们对自己创业结果没有充足的信心。也有研究者认为,有可能是因为她们周围并没有类似的创业同伴,故而没有经验可寻。此外,女性特有的社会角色将其定位在抚养儿女的功能上,这对其创业意向产生消极影响。有研究显示,创业者常常比没有从事创业经验的人拥有更多以下人格特质:追求成功、善于主导、敢于冒险、可以在不确定的环境生存、有耐心、智商超群。但也有一些研究指出,人格特质并不是解释创业的关键因素。一些学者发现,个体认知的价值观对其创业意向有重要影响,而价值观主要受到对他们重要的人的影响。个人认为自己是否能创业成功与创业意向有直接的关系。自己越是认为自己创业能成功,他的创业意向就越强。即一个人的自我效能越高,他做事情的动机越强。博伊德(Boyd)等人提出,个体的自我效能不仅影响其创业意向的高低,而且影响其创业后的感知。如果个体感知的创业自我效能较高,他们会形成较强的创业意向。有研究者认为,个体的创业能力越强,其创业意愿则会随之越强。②家庭教育方面。有研究显示,有家族创业背景的个体比其他个体拥有更强的创业意向。一种说法是,个体由于模仿他们父母的创业行为,对创业形成了积极观点,最终影响了其创业意向。另一种说法是父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也对孩子的创业意向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也有研究指出,父母对孩子的创业意向没有直接的影响。③学校方面。学校教育在个体创业意向方面也起着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有研究者认为学校教育既影响着个体是否具有创业动机,也影响着其创业后的成功与失败。个体在学校期间学习到的专业知识对其以后创业有着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个体更倾向于选择与自己专业相近的职业去创业。与经济管理相关的比其他专业的个体会更具备创业动机。④社会方面。社会是个体创业所必须接触的环境,当然,社会存在积极因素,也存在消极因素。社会作为一个与个体创业息息相关的环境,对个体创业意向也起了重要的作用。如果社会中存在与个体创业选择相应的积极环境,个体的创业意向必然很强。如果社会中存在与个体创业选择相悖的环境,个体的创业意向则很弱。

就创业意向存在的问题,本文总结了以下四方面解决策略:①改善创业意向水平。虽然创业成为了社会的潮流,但由于个体创业的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受到一些社会的阻碍,便会失去创业动机。所以,我们需要从一开始就努力提高个体的积极性。②提高心理素质。个体心理素质无疑是影响个体创业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无论社会、家庭还是学校,都应该培养出一个积极上进的个体。面对困难,无所畏惧。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创业经验,进而为他们的创业意向打下结实的基础。③消除阻力。个体在创业时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例如资金的筹备、运转的困难、经验的缺乏等。这些消极因素影响着他们的创业动机,打击着他们的创业积极性。社会上可以经常举办一些慈善资金、免费的创业教育,为更多致力于创业的年轻人提供宝贵的经验。④加强学校教育。现在的学校教育还未充分认识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创业还持有不信任,反对的态度。有些学校认为学生创业就是在浪费学习时间,所以不但不提供方便,反而增设了很多阻力。因此,使学校发挥他们应有的作用,重视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创业意向打下基础,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2.3创业过程所需的心理素质

自主创业逐渐成为我国的一种趋势。个体在创业过程中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个体的心理素质对创业具有重要作用。个体如果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则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强。

创业过程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一些心理素质问题如下:①面对创业,不敢冒险。有关调查显示,大多数找不到工作的人都想过创业,但真正去实施的并没有多少。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比如现在大多数创业的个体属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地位,所以也就造成他们眼高手低,对自己没有充足的信心,害怕失败以后周围的压力与议论。这些因素阻碍了他们创业的坦途,使得他们一再犹豫不决,最终失去创业的机会。②随波逐流,盲目创业。当今社会,创业已经成为一个越来越时髦的话题,各种媒体对创业的宣传也使年轻人的创业激情愈发高涨,自主创业也由此进入他们的视线。看到周围一些创业成功的人叱咤风云,他们也便毅然决然的跟随起来,殊不知在创业道路上还有很多磨难。一些个体不经审视自己,便盲目创业,最终只能落得失败的后果。③面对失败,一蹶不振。创业是一个持久战线,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很多个体急于求成,等不到成功果实的到来,便失去了对创业的信心,最终导致失败。

创业过程所需要的心理素质如下:①热情。热情是指个体愿意在某件事情上所花费的精力、时间、金钱等等成本,具体在创业方面,一个人如果有饱满的创业热情,他就可以为创业付出更多的成本,坚持自己创业之路。热情也不是本身就有的,对任何事情的热爱都是可以在后天养成的。②动机。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只有个体有创业的需求,自己想去创业,才会产生创业行为。这就需要自己平时的修养,重视自己对创业意识的培养。③责任心。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很多员工因为自身的一些问题,不考虑公司利益,随意辞职。而创业是自己负责,一旦失败,你的合作伙伴和资金成本全部成为泡沫,所以必须有强烈的责任心。

3.结论

在创业的整个过程中,不能忽视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的力量。要不断地培养个体努力上进、脚踏实地的创业精神,锻炼个体吃苦耐劳、认真负责的品质。我们看到所有创业成功的人士,他们都有良好的的适应能力和无与伦比的心理素质。随机应变,与时俱进,随着环境不断调整,如此的创业心理才能使得创业成为国家的中流砥柱。(作者单位:郑州大学)

指导老师:耿耀国

参考文献:

[1] 陆根书,彭正霞,康卉.大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西安市九所高校大学生的调查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4):104-113.

[2] 徐静.创业心理要素模型分析[J]现代管理科学,2011,(2):108-110.

[3] 王浩.大学生创业的心理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探索,2012,(2-3):183,187.

[4] 董军强.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调查与培养路径探索[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4,10,(5):87-89.

[5] 李小兵.浅谈女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培育[J]金田,2012,(9):304-305.

[6] 蒋韵,王浓章.浅谈大学生创业存在的不利心理因素以及改善方法――以独立学院为例[J]青春岁月,2012,(24):201-202.

[7] 侯飞,葛宝山.基于创业动机及认知视角的创业倾向模型构建及实证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015,(2):40-56.

[8] 肖红,程小娟,黄夫祥,赵文纺.关于大学生创业心理素质现状特点的调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3,(6):29-30

第4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声乐艺术心理素质;提高;声乐演唱;重要性

声乐艺术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身的艺术,是一种由人体自身发声而形成的言语和音调艺术,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声乐演唱。众人在练习声乐的过程中,往往将目光放在各类技巧训练上,对演唱者的心理锻炼有所忽视。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类的行为活动受到自身意识和潜意识的控制,也就是说人的心理反应会直接或间接地控制人的行为[2]。在声乐演唱中,演唱者的嗓音状态会受到情绪的影响,其情绪又会受到心理变化的影响,比如,紧张情绪会引发颤音。因此在学习声乐时,要将目光一分为二,一份放在声乐演唱的技巧方面,一份放在演唱者心理训练方面。

1.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的含义是人自身心理的承受能力,通俗来讲就是指人对自身心理活动能力的控制能力。若一名演唱者其心理素质良好,在演唱过程中,不仅能够情绪稳定地完成演唱任务,还能自信从容地诠释歌曲的含义以及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3]。而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声乐演唱者可能由于自身心理问题造成演唱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甚至毁坏一场表演。由此看来,心理素质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声乐演唱者,对自身心理素质的锻炼和提高必不可少。

2.心理素质的影响要素

2.1个性

从心理学视角出发,可以将一个人的个性分为诸多内容,比如气质、能力、性格等。其中,气质代表人的脾气秉性,是先天形成的,对其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我们的神经系统。曾经,心理学家对气质进行了分类,将其分为4种:第一种是胆汁质气质;第二种是多血质气质;第三种是粘液质气质;第四种是抑郁质气质。气质并不分好坏,各有各的特点[4]。在声乐演唱中,一个人的气质会充分反映在演唱过程中。性格指的是人后天形成的,人与人最核心的差异。一般来讲,一个性格活泼、喜欢交际的人在表演过程中不易紧张,在舞台上很放松,状态很好,能够很顺利地完成声乐演唱;而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人则容易怯场导致声乐演唱的失败。个性是影响人心理素质的重要部分,先天的气质我们无法改变,但是后天的性格可以通过我们自身不懈的努力得到改善。

2.2情绪

从心理学层面上来讲,情绪指的是人的心理体验和一系列与之相关的反应。总体来说,情绪可以细分为7种类型,分别是喜、恐、怒、忧、悲、思、惊,通俗来分就是快乐、恐惧、愤怒和悲哀。对于演唱者来说,情绪对其产生的影响较大。在演唱时,演唱者的情绪对其身体机能的协调统一能够产生直接影响。简单来讲就是声乐演唱者各个方面都非常好的情况下,如果心理情绪出现问题,就很难把握整个歌曲的情感方向,也就很难通过声乐的表演引起观众的共鸣,也就很难取得声乐演唱的成功。一个人的情绪对其心理素质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身的情绪,永远成为不了一个好的声乐演唱者。

2.3意识

影响心理素质的第三个因素就是意识,简单来讲意识可以分为意识和潜意识,声乐演唱的过程其实就是在意识和潜意识共同作用下完成的。意识指的是人对大脑下达命令,带有明显的控制性和目的性;潜意识指的是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产生的,不受大脑支配的意识类型[5]。例如,在声乐演唱练习中,人们刻意地避开曲目中较为难把握的部分,这就是有意识行为;但唱到动情处或唱到部分,将其顺利地完成则依赖于潜意识的作用。由此可见,声乐表演的成功是在人的意识和潜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人的意识是可以通过不断的练习进行控制的,潜意识则需要声乐演唱者刻苦地训练,将声乐演唱印入到脑子里,自主记忆;在碰到难把握的歌唱部分时,要有意识地控制自己不要逃避,多加练习。只有通过意识的不断锻炼,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3.不良心理素质的形成因素和危害

3.1不良心理素质形成原因

第一,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在演唱的过程中,自信心对于表演者来说是异常重要的。不自信的人很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一旦情绪失控,就会直接影响声乐演唱者的歌唱水平发挥甚至导致演唱的失败。导致演唱者自信心缺失的原因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演唱者对自身能力的质疑,这种质疑增加了演唱者的心理负担。时间久了,声乐演唱者就会越来越不自信,出现的状况也越来越多,造成了恶性循环,最终情绪失控,无法进行正常的声乐演唱。第二,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还包括精神过度紧张。研究表明,中等程度的紧张情绪有利于调动个体的积极性,使其身体的各项机能达到最佳的水平来应对外界的一切问题,而过度紧张则会影响个人的发挥水平。面对众多的观众,很少有人不紧张,适度的紧张可以造成大脑皮层的兴奋,激发声乐演唱者的艺术表现能力;然而紧张到无法控制的人则无法正常地发挥自身的演唱水平,最终只能遗憾退场。第三,诱使声乐演唱者形成不良心理素质的原因还包括成败观念过重。关注成败是每个人的本能,如若声乐演唱者过分看重演唱的成败而不是演唱过程,就会因为自身的杂念太多,无法完美地诠释演唱歌曲的内容和情感,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胜败乃兵家常事,声乐演唱者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每一次演出,以自己最佳的状态演绎每一首歌曲,这样才能心无杂念地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3.2不良心理素质的危害

不良的心理素质会直接导致声乐演唱失败。演唱的失败间接造成演唱者缺乏信心,越来越缺乏信心则会使得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产生紧张的情绪,愈发在乎演唱成败,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不良的心理素质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改善,将会使得声音演唱者失去对演唱的兴趣和热情,最终离开声乐演唱的舞台。

4.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方法

首先要加强对声乐演唱者日常训练的重视,提高其自身演唱水平。众所周知,实力是自信心的保障,只有掌握演唱的各种技巧,才能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游刃有余,更好地展现自身,“艺高人胆大”很好地说明了这点。其次要学会控制,控制自身的情绪是人类生活的必修课。只有控制好自身的情绪,保持适度的紧张,才能摒除杂念,专心于声乐演唱这个过程,才能真正做到用心唱歌,给观众展现最美的声乐演唱。控制情绪,很大一部分就是控制自身的紧张情绪,不要畏惧观众,要知道观众是来欣赏一场视觉盛宴而不是来挑剔歌唱者毛病的。最后要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舞台实践过程中,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适应舞台,才能锻炼自身的勇气,才能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水平。初次登台者经常会出现心跳加速、忘词等情况,但是随着登台次数的增多,这种现象会得到明显的改善,因此加强演唱实践对于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很好的作用。

5.心理素质的提高对声乐演唱的重要性

从心理学层面来看,声乐演唱实际上属于一个心理活动过程。声乐演唱本身就是一件极其不容易的事情,其技巧的掌握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除了老师的指导之外还需要自身不懈地努力,同时良好的心理素质也是必需品,它是演唱者声乐演唱的基础。除此之外,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我们不放弃艰苦的训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自信心,可以帮助我们控制紧张情绪,可以帮助我们掌控舞台节奏,最终走向胜利。由此可见,心理素质的提高促进了声乐学习效率的提高,促进了演唱水平的提高,实现声乐作品的完美呈现。

结语

一个人的个性、情绪和意识都会影响到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如果处理不好声乐演唱者练习和演唱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很难完成一次完美的声乐演唱。不良的心理素质会给声乐演唱带来不可预估的麻烦,及时处理好演唱者的不良心理素质问题十分必要。实践证明,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声乐演唱来说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必须有意识地提高心理素质,为观众呈现无与伦比的视觉盛宴。

参考文献

[1]冯钢.论歌唱表演中紧张心理的成因及对策[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2]郑建飞.浅析声乐演唱中良好心理的培养[J].音乐时空,2015

[3]王晗晔.声乐演唱心理素质与咬字吐字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

[4]马蓉芳.如何提高声乐演唱者的心理素质[J].音乐时空,2015

第5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学 心理素质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3 文献标识码:A

1小学英语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对于初步接触英语学习的小学生来说,英语学习完全是陌生的,他们对英语的认识以及对如何学习英语是完全不熟悉的。这就需要一个合格的引路人来指引他们进行正确的英语学习。小学英语老师就是担当引路人这一重任的教育工作者。小学英语老师的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不仅如此,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受用一生的积极影响,心理素质不佳的英语教师会对学生造成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

2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

鉴于上文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意义和价值的分析,笔者认为,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应具有以下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一,对小学英语教学工作有发自心底的热爱。这是一个优秀的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也是一切工作的起点。只有对工作充满热情和兴趣,才能把工作做好做到位,才能不产生厌倦和疲倦的心理,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种种困难和障碍。第二,要有不怕吃苦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耐心。小学英语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其教育对象是小学生,而这些小学生往往都是刚刚接触英语学习的,他们对英语学习没有任何认识,对英语学习充满了陌生。作为小学英语教师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孩子们能快速地接受英语这一陌生的语言系统,如果让孩子们能够对英语产生足够的学习兴趣,这期间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难以预料的难题,这就需要小学教师有足够的耐心分析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原因,要长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总结解决问题的办法。这就需要小学英语教师在面对英语教学中应具有不怕吃苦的心理素质和足够的耐心。

3新时期小学英语教师心理状况存在的问题

心理不健康、不积极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不利的影响,尤其对于处于基础阶段,正接受启蒙教育的小学生来讲,一个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教师会给学生带来受用一生的积极影响,相反,一个心理素质不佳的英语教师会对学生造成难以估量的消极影响。

首先,教师的特殊职业特点易于引发不良的心理问题。教师所处的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基于其封闭的工作环境,其人际交往的范围相对狭窄。在对年幼的小学生传授知识以及课外与小学生交流时,经常从心理上把自己放到高高在上的教导员的位置上。长此以往,教师就容易形成喜欢说教的性格,即在和小朋友甚至是个成年人进行交流的时候,喜欢以“教育人”的口气和心态与人交流,并且容易形成过度计较的性格特点。这些不健康的心理特征严重影响着小学英语教师的正常的人际交往,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教师产生更加不利的心理问题。不仅会给教师的正常教学带来影响,也会给教师的正常生活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次, 来自社会和学生家长对小学英语老师教学的过度监督是造成小学教师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小学英语教师所从事的是基础性教育,其面对的大部分是年级很小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家受到父母的疼爱,在社会上也是国家重点保护的对象。小学英语教师一方面需要把英语教育工作做好,另一方面又不能过于严厉地批评教育不入门的学生。教师们的教育行为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和监督,小学教师的受关注度相比初中、高中等教师在这个问题上的受关注度要明显高很多。因此,长期处于这种高度关注下的小学英语教师往往会出现不良的心理问题。

4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心理素质的对策

4.1小学英语教师应积极增强工作实力,增加工作信心

教师从思想上应清晰地认识并接受教师身份,按照教师的标准去严格要求自己教学活动,认真从事小学英语的教育教学过程,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提高工作效率,尽力满足小学生对英语学习各种诉求,把工作做的有声有色,才能从心底对教师工作充满信心,对学生有足够的耐心并充满友爱。这样教师就会自然地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4.2小学英语教师调整自身心理环境

小学英语教师具有积极乐观的自身心理环境,就会对教育教学工作充满工作热情,对教育学生有兴趣,以工作的劳苦为欢乐,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会越来越好。教育心理环境的状况会随着社会大环境、时间、个人阅历和观念的发展而发展,可以在小学英语教师的主观努力下得到改善。

4.3改进教师的人际关系

小学英语教师应善于积极主动地搞好和学生、同事、领导以及和周围朋友之间的人际关系。遇事情互相理解,不斤斤计较,采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采用合理的行动解决矛盾,消除彼此隔阂,相互理解,缩短和周围人的心理距离。

参考文献

[1] 李曲生,林红.创新办学模式,培养高素质小学英语教师[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6(4).

[2] 李曲生.构建学生能力提升的平台,培养高素质的小学教师[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08(2).

[3] 甄树萍.试论小学英语愉快教学法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1(7).

[4] 高黎.小学英语教师教学理念实证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3).

第6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体育教学;锻炼;心理素质;措施;意义

心理素质教育无论是在何时都是一个重要研究的对象,拥有较强的心理素质才会在现实生活中战胜种种困难,在学习中或是生活中做到游刃有余。所以心理素质是非常重要的。而对于体育这门课程同样也需要学生们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教育人员也在不断的去寻找与发现好的教学方法。为的也是让学生们受益,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的才兼备的优秀学生。

1现阶段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陈旧的教学理念带动不了学生们对于体育学习的激情,错误的教学思维导致学生们对于体育这门科目认知受到局限性。体育教学是为了丰富学生们的生活,锻炼学生们的身体,减轻学生们的压力,但是如今很多同学错误地认知将体育课程当做是令人疲惫没有意义的课程,这主要也与学生们偏激的思想和较差的心理素质有关。他们对于体育课程学习上总是以逃避的态度面对,这是初中学生在面对体育教学中存在的最主要问题之一。(2)在体育教学设施中,学生们的心理素质达不到教学的期望。也就是在体育课程学习中,学生们无法超越自我,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学生们在进行体育项目比赛时,心理素质较差使其不能继续坚持,中途放弃,从而并产生畏惧心理,这种心理思维的出现不仅在体育教学方面受到影响,同时在其他科目上也会受到影响。消磨学生们的意志力,使其变得不自信等等不利心理疾病的产生。

2在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措施

2.1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在教育理念上进行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例如:体育老师可以在进行体育教学前,给学生们进行心理素质培训,总结心理素质提高的必要性,在精神上改变学生们的思维。可以采取举例的方式来进行心理素质教学。如某一学校的王老师会给学生们讲授一些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奋力拼搏的故事,让学生们感受到体育学习的坚持是多么令人骄傲的一件事,并通过奥运健儿在赛场上努力的表现、超越自我的状态,都是由于他们心理素质高,战胜了自己消极的一面,一心想要得到人们的认可和一心想要超越自我的精神理想。所以老师在讲授的同时积极触动学生们那种想要提高自己的欲望,抓住学生们的思想,让学生们积极的一面战胜消极的一面,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

2.2在体育课程实施当中,时时刻刻都在与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做斗争。所以就能看出每个人的心理素质不同致使对于体育课程学习与吸收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很明显的例子就是在体育课程跑步这一锻炼的环节就会出现好多女生请假或者坚持不下来的现象频繁发生。有的学生跑到一半就受不了了,其实是自己心理素质较差造成的,导致她们遇到困难或者劳累就随时终止自己的行为,所以在遇到类似状况时老师应该及时的观察学生们的状态,发现她们出现这种状况要及时鼓励,例如:某班进行体育跑步学习中有学生想要放弃,但是被老师及时观察到她的迹象,老师结合她的身体状况发现她可以继续跑完规定的长度,只是意志力不够坚定,心理素质较差,于是老师陪着她助跑了一段距离,并且在助跑期间给予鼓励,告诉她要相信自己,你可以的,学生得到老师亲力亲为的鼓励与协助,最终完成了这一项目,并且在事后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是多么令人愉快,从而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想到老师的鼓励,想到完成后的骄傲,从而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积极开展体育竞赛,让学生们在竞赛中锻炼自我的心理素质。如果体育单调的进行教学,那么学生们的体育课程就会变得沉闷无趣,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为了加强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对于体育课程学习采取多竞赛教学模式,让学生们感受比赛带来的激情与紧张。从中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经过专家测试与分析,紧张的心理可以让学生们学会自我调节,发挥自己现有的水平,也可以锻炼学生们的应变能力,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帮助,比赛更是能够让学生们找到紧张的情绪,激发学生们的潜力。所以体育教学中采取竞赛教学方法对于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有实质性帮助。

3初中体育教学中锻炼学生心理素质的意义

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学生们战胜很多生活中的困难,让学生们更加自信。较强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们来说可以产生更多的积极思想,让学生们摆脱消极的思想。在人与人交流上也是素质的提高,提升了学生们的教育水平。所以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对于学生们来说百利而无一害。对于达到教学的期望更是做出了巨大贡献。总而言之,在体育教学锻炼学生们的心理素质是教育层次的提高,也是教学理念的完善,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校关于心理素质提高的教育措施,相信学校这一措施的实施会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高要求意志坚定的优秀青年。相信随着教学理念的完善与提高,会让中国的教育得到更大的突破。

参考文献

[1]盛久埂,初中教育教学中如何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J].科教导刊,2015.

[2]代峰,浅谈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J].学园,2014.

第7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咨询;角色扮演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2-118-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实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同时也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只有在一定原则指导下通过适当的途径来实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顺利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要努力探究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造成引导学生全面提升个人素质的崭新平台。

一、探究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法,提高心理健康课实效性

目前心理健康课的主要教学方法还是传统的讲授法,授课方法的单一必然损害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效果,如何才能够提高心理健康课的实效性呢?探究灵活多样的授课方式是一种必然的选择,除了讲授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还可以运用的教学方法如:

(一)讨论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某一中心问题,交流意见,互相启发,弄懂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想;便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等。运用讨论法的基本要求是: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的题目和方法,指导学生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并写好发言提纲;讨论中,要求学生轮流发言,教师要启发诱导,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围绕主题联系实际;讨论结束时,教师要进行总结,评述。

(二)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就是设定某种情境与题材,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通过行为模仿或行为替代,充分体会角色的情感变化和行为模式,表露自己或角色的人格、情感、人际交往、内心冲突等心理问题。角色扮演的重点不在演,而在于通过观察、体验,分析讨论,使学生受到教育。常用角色扮演法如情景剧表演、空椅子表演、角色互换、小品表演等。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现实中出现的典型心理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其心理问题的特点,形成的原因,矫治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提高学生们对心理问题的认识,使学生有效预防心理问题,在出现类似心理问题时能够识别并运用有关技术进行自我调适。

(四)心理训练法

心理训练的方法是指通过有目的的心理练习,对被训练者进行有意识的影响,使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以达到适宜的心理程度,满足提高心理水平,增强身心健康需要的教育手段。学校开展心理训练应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其主要内容为:学习教育与训练、情绪和情感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社会交往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择业和社会适应心理健康教育与训练。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以心理健康课的内容为基础,依据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采取适当的灵活多样的方法,将形式与内容完美地结合起来,方法为内容服务,并且使内容更好得得以表现。

二、探究心理咨询的合适方法,积极开展心理辅导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心理疾病,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高职院校心理机构的现状,为适应学生对提高心理素质的迫切需求,心理咨询人员要探究心理咨询的咨询方法。

心理辅导的方法有很多种:讨论法、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各种习作与活动、演讲会、报告会、参观访问、影视观赏等。一般根据参加对象的不同而不同。例如:“我们要做情绪的主人”这样一个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以先选取一个故事,请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呈现故事:第一种情况是角色任意发泄情绪以致造成不良后果;第二种情况是角色调控情绪事情向良性方向发展。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这个故事,总结调控情绪的技巧。最后,大家根据所总结的技巧分小组进行角色扮演的行为训练。在这样一个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如何调控情绪的办法而且进行了练习,真正提高了个人的心理素质水平。

三、探究各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的方法,进行积极课堂教学

作为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各高职院校应当把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渗透到各科的具体教学活动中去,使其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一个以提高心理素质为核心统帅各科教学的教育体系。

要达成心理健康教育与各科教学的融合,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创建积极课堂,积极的课堂是指那些在课堂的教与学活动中,教师拥有积极的心理和良好的情绪,能够注重营造课堂积极的氛围,并能够使用一定的方法,注意调节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使其常处于积极的状况,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思考,师生之间有效的沟通与互动,取得上佳的教与学的效果。

要在课堂上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不良的刺激如师生关系紧张、教师对学生的讽刺挖苦等会影响学生的情绪,甚至极大地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我们要重视建立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创设愉快和谐的课堂环境,在课堂上对学生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以获取信心,带着乐观、愉快、轻松的心境去学习。

教师还要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比如,轻松自然的游戏、幽默的故事,新颖的教具都可以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参考文献:

[1]郭启华.高校管理者人格素质结构的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8):106-107.

[2]郭亚.管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助力器[J].铜陵学院学报,2007(4):111-113.

第8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关键词:心理素质;体育课

中图分类号:G80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2-0223-01

心理素质是以生理条件为基础的,将外在获得的刺激内化成稳定的、基本的、内隐的、具有基础衍生和发展功能的、并与人的适应行为和创造行为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1]。时至今日,素质教育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大学教育理念当中,素质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出有文化、有能力、有素质、有胆识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逻辑分析法,以体育专业大学生男女心理素质特点入手,针对大学生如何面对挫折和压力,引入体育课教学中对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研究,并得出有针对性的开展体育课,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一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男生和非体育专业男生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有着明显差异和不同,体育专业女生和非体育专业女生差异更明显,值得庆幸的是,调查中没有学生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选择自暴自弃。大多数体育专业男生、女生和非体育专业男生对于参加体育运动后的感受是很愉快很舒畅,而40%非体育专业女生参加体育运动后无特殊感,甚至16%的人会感觉疲惫不舒服。通过表一和总结分析可以看出,体育专业的学生大部分认为,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是心情舒畅,也就是说,通过体育运动是可以缓解大学生紧张的学习压力,释放心中的不快和阴霾,培养自己勇于面对、敢于担当的心理素质。相对来说,非体育专业大学生用体育运动舒缓压力的情况明显弱于体育专业,尤其是非体育专业的女同学们,那么,如何养成正确面对挫折、懂得释放压力的自我调节方法,也就成为了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

二、体育课教学中如何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

1.有针对性安排教学内容。已有研究证明,整个身体素质结构中,各种素质的形成都要以个体的心理素质为中介和基础[2]。体育教学一直被视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质教育的沿阵地,肩负着培养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任。那么在体育课教学中,应如何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安排体育教学内容,就成为大学生心理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体育课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通过几节课时间,通过同学们在体育课堂上的表现,大概掌握每位学生的体育课参与情况,包括积极性、热情度、认真度以及情感体验等,并针对男女生不同的体育兴趣爱好和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组织形式,加上正确的教学手段,来实现通过体育课教学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的目的。2.合理的进行评价。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对同学们体育运动参与情况的积极评价,往往能极大促进学生体育参与热情。大学生体育课堂,主要就是以室外体育运动和体育技能学习为主,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往往会涉及到体育教师对学生某个动作或者某段时间表现作出评价,这个是时候,积极性的、鼓励性的评价会使学生有极大的满足感,即使面对教师提出来的缺点和不足,也能欣然接受,并从意识上去主动改进,长此以往,学生不仅能够形成积极进取的运动精神,也能学会如何面对和指出别人的不足,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小技巧;反之,如果体育教师只是批评,甚至是谩骂,则会使学生渐渐失去信心,减少体育热情,严重则会导致学生不爱沟通交流,出现自卑自闭的严重问题。3.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社团建设。社团是大学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体育社团作为大学校园社团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生参与热情最高的社团类型,如果体育教师能够参与社团发展和建设,甚至是社团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制定,那么体育社团作用可能就不单单是一个体育活动社团,可能会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体育兴趣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的综合性活动群体。当然,体育教师参与体育社团的深度和广度,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体育教师、学校团委和社团负责人等部门和个人的充分协调和统筹安排。

三、心理素质理论与体育实践相结合

体育教师作为整个体育教学的主导,在开展大学生体育课教学及其安排体育活动的过程中,必须要渗透既然作为相应心理素质的教育,因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从心理上塑造和完善个体,大学生体育课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重要组成部分,既承担着提高大学生体育运动技能和传授体育运动知识的责任,也肩负着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因此,在开展体育实践活动的同时,必须要把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相关理论知识传授给同学们,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素质的基本构成及其影响心理因素,认识到体育课对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懂得在适当的时候,运动体育运动的方式来舒缓自己的低落的情绪和紧张的生活学习压力,从思想上认可体育课对心理素质提升的积极作用。总之,因为体育课的实践性和运动性,使大学生体育课成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牡丹江师范学院2014年研究生学术科技创新项目项目编号:yjsxscx2014-19mdjnu

参考文献:

[1]张大均.论人的心理素质[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3.1(2):143-146.

第9篇:心理素质个人总结范文

摘 要 本文根据广西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策略,旨在提高广西大学生足球运动队的整体作战水平。

关键词 大学生 足球运动员 心理干预

在足球运动员的训练和参赛过程中,心理素质非常重要,因此需要加大对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力度,需要高校在足球训练过程中予以高度重视。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与竞争对手较量的不仅仅是技能和体能,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的较量。这就要求高校足球训练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并且要将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足球教学的重点。本文首先简单阐述了心理干预的定义,其次分析了运动员心理干预的意义,最后提出了足球运动员心理干预的对策。

一、心理干预定义

心理干预是心理学家运用心理手段,对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人或集体采取明确、有效的措施,使其战胜心理障碍,提高适应能力,最终达到心理健康的一种心理调节方法。它包括心理咨询、认知行为治疗等内容。

二、广西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干预现状

目前,对广西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干预使用的主要方法有培养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动机、训练运动员的优秀心理品质、培养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感知能力、创设干预环境等方面,在大学生足球运动员心理干预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大学生动机不强、心理素质较差、感知能力较弱、没有创设有利的干预环境。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以下心理干预对策。

三、心理干预对策

(一)培养良好动机

在高校足球运动训练过程中,培养足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十分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动机培养。对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进行动机培养,可以提高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足球运动集体荣誉感,明白足球运动集体荣誉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动机,能够增强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团结协作意识,使大学生足球运动员能够以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为重,做到个人利益服从并且服务于集体利益,通过个人的努力和集体的有效合作促使每一次足球运动成功完成。因此,在高校足球运动的日常训练过程中要重视对足球运动员训练动机的培养,确保足球运动员带着良好的动机去参赛。

(二)训练优秀的心理品质

对足球运动员心理品质的训练,主要侧重于训练运动员的意志和品质。通过训练运动员的意志和品质,可以有效增强运动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对于运动员意志和品质的培养能够培养运动的自觉性、勇敢性、自制性和主动性。在训练足球运动员的过程中不断增加训练的难度,让运动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足球运动员的训练需要循序渐进进行,不断改变运动负荷,不断增加动作的难度,严格遵守足球运动员训练规律,也可以快速有效的增强运动员的个人意志。

(三)培养感知能力

第一,足球运动员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技术训练来提高。常见的足球技术训练有足球的球速、旋转、滚动、飞行方式和方向等,通过这些对足球的落脚点进行准确判断,进而对最佳的接球方式和抢占点进行有效把握,全面掌握对方足球运动员的应对方法,提前做好准备,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高校足球运动教练员应该在训练过程中有意识有目的的增强足球运动员的对抗意识,注重传球脚法的训练,训练足球运动员对传球时机把握的准确度,告诉足球运动员最佳抢球方位,并且促使足球运动员反复练习近距离传球和接球动作,进而提高整个足球运动团队的整体传球和接球能力。

第二,足球运动员的感知能力可以通过锻炼足球战术来提高。足球战术需要足球运动员的思维和动作进行有效耦合,才能够确保战术行动的有效进行,此外还需要足球运动员心理和注意力等方面素质的辅助。比如,足球守门员需要对整个球场的具体形势进行有效把握,全面分析,因为守门员是防守的最后一道屏障,其不仅是防守的组织者,更是赛场的指挥员,因此培养守门员的感知能力尤为重要。守门员应该能够根据全场的比赛情况,准确把握进攻点和防守线,在一次又一次的参赛过程中训练自己的心理素质,从而促使整个足球运动队整体作战水平的提高。

(四)创设干预环境

对更多的练习者来说,表象能力的提高需要长期而系统的训练,足球运动员的训练也是如此,并且这种能力的提高也是因人而异有一定的限度,尤其在训练水平还比较低的初级阶段,易受内外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使注意力分散,降低训练效果。因此,表象训练法对足球运动员心理干预过程中要为表象训练创造一个适宜的环境条件是非常重要的。一般以温度适中,无噪音,光线偏暗的地方作为初学者的练习场地较为理想。随着表象能力的发展,可以在表象训练过程中逐步引入一些无关刺激,以提高抵抗各种干扰的能力,待适应后可尝试在比赛中或其他复杂的环境下进行表象演练。

四、总结

综上所述,对广西大学生足球运动员的心理干预策略目前来说主要有培养动机、培养优秀品质、培养感知能力和创设良好的干预环境,这些干预方法的实施会极大促进广西大学生足球运动队整体作战水平的提高。心理干预是对运动员经常实施的干预方法,由于其能够全方位提高运动的心理素质和战术水平,因而在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心理干预方法的发展,其会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