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

第1篇: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明确创新意识的特征

著名教授杨振宁先生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21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探究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自主思考,可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某些定理、公式、例题的结论或其本身进行深入、延伸或推广。创新意识要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思维要创新,方法要新颖,措施要得当。教师的能力和教学水平相应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要硬,知识面要广;具有驾驭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注重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教学中,我们以问促思,以问促变,以问促创新意识的培养。充分体现必要性和实用性,能激发认知需求,能诱导积极探索问题,促进知识的深化;好的问题往往是新知识的生长点,内在联系的交叉点,更是创新思维的启动点;对于问题,教师应把它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最好能由学生根据情境自己发现问题,让学生展示问题的过程,因为对一个人的创新能力来讲,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当然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是独立操作(或思考)还是集体研究,或小组讨论?是先独立研究再相互交流,还是带着问题看书自学?这与所研究问题的难易程度有关教师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参与活动,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充分发挥数学交流的教学功能,促进学生思维的交互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及时在学生活动过程中及问题解决后进行小结,将触发思维的因素(即问题是怎样想到的?是什么使我这样想的?为什么这样想的?)进行显现,并将引导思维的方法、策略进行提炼,让学生分析把握,为今后创新思维打下基础。教师对教学中的例题要注重选择及变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和选择要有针对性,要进行一题多解的训练,要引导学生对原理进行广泛的变换和延伸,尽可能延伸出更多相关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然激发主体意识是关键,主体意识是指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人对于自身的主体地位、主体能力和主体价值的一种自觉意识,是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观念表现。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在某种意义上决定着其对自己身心发展的自知、自主、自控的程度。主体意识愈强,在学习活动中实现自己的本质力量的自觉性就愈强。要求数学的创造教育必须创设一定情境、氛围,引导、启发学生模拟、探究原科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呼唤学习主体能动参与联想、判断、推理、综合分析、归纳等学习探究活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发扬民主教学作风,创设和谐、平等的学习氛围,激活学生的主体意识,强化学生的自主精神,进一步促成学生潜在的创新之火进发异彩。

创新意识始于积极思维,始于质疑提问。插嘴是一种特殊提问方式,当学生不由自主地插嘴的时候,正是他触发主体意识,积极思维探讨,发现新知识、产生新思维的时候。应鼓励学生敢于“插嘴”,勇于质疑。无论课中、课后,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义,使整个学习过程成为质疑解惑的过程。

第2篇: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创新意识 缺失原因 培养措施

一、创新意识的基本内涵

创新意识首先是一种动机,是在面对未知的问题、未知的领域时所产生的解决问题和探索究竟的冲动,并能够在这种动机的引导下发挥潜在的能力解决问题或者创新方法。所以创新意识是人类进步离不开的意识行为,因为只有对未知的探究和解密才让人类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和经验,才让文明得到了进步。所以创新意识归根结底是人类不安于现状的进取精神。

广义地看创新意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发现问题的意识;另一方面,是发明创造的意识。发现的意识是让人类能察觉问题和新的事物,是创新的起点,也是创新意识的重要基础。发明意识是人类创造新的事物、方法来解决问题的动机和行动,这是对发现意识延续,形成完整创新意识的另一个重要步骤。从狭义的角度看,创新意识还可以理解为:问题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方法创新、发明的创新、评价的创新等。无论是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看,创新意识都需要具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二、新时代大学生创新意识缺失的原因

1.发现问题的动力缺失

在传统教育方式的教导下,大多数的学生都以学会为首要前提,再加上考核制度的单一,就导致了学生过度的依赖课本、依赖教师、依赖课堂,而且满足于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理念,主动探究的兴趣日趋淡化。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愿望及能力的大学生即使掌握了网络技术也不能利用资源进行主动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更谈不上创新意识了。这种创新意识的丧失是在发现问题阶段上出现了根本性的缺失,是导致大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的根本原因。

2.提出问题意识的匮乏

目前在大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很少能够出现学生打断教师授课并提出问题的情况,尤其是与课本相违背的问题更是没人提及也没人敢提,因为一旦提出问题就会出现两种状况,其一,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以保证问题的准确性,一旦出现错误怕出丑的心理往往占据了上风;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因为准备不足,对提出的问题不进行当即的解答,将问题冷处理,这样就严重地损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所以在提出问题后真正得到解决的少之又少,学生当然不愿意挑战课本和教师提出不同的意见。这就使得学生渐渐失去了质疑的能力,也就失去了问题意识,创新意识也就没有了出发点。

3.探究进取的意识丧失

创新意识往往需要人们具备强烈的探究和进取意识,对大学生而言需要具备求知欲、好奇心、进取心。但是新时代的大学生却普遍存在兴趣局限、好奇心不强、不思进取等。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就是长期的课业压力,导致了思想活跃性的下降,高考、就业的压力让他们无法顾及自身的兴趣和爱好,更谈不上好奇和广泛的涉猎了,所以逐渐丧失了探究和进取意识。

4.害怕失败的思想突出

生活条件的改善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成长中很少遇到困难和挫折,一路走来听到的都是鼓励和赞扬。害怕失败是当代大学生的突出思想意识。这种意识对创新显然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害怕失败就不会尝试,没有尝试当然也就没有创新的成功,所以这种思想是导致大学生创新意识缺失的诱因之一。

三、培养创新意识的措施

1.把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作为教育目标

影响学生的思想意识的主要因素就是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要培养创新意识就要首先改变教育的思想方针,把素质教育推向更高的层次,从学生的智慧潜能入手,重视大学生的精神层面的教育,从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引导其主动地学习、主动地思考、主动地提问、主动地解疑,由此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并建立起创新意识。

其次,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学生的心理素质的提高,因为害怕失败的思想是阻碍创新的最大障碍。所以在教学中应当注意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教会学生用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失败和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敢于提问、敢于解疑、敢于创新。同时这样的心理素质将伴随学生进入到社会中无疑有利于他们的工作和生活。

最后,还要着力提高教师本身的基本素质。因为没有高素质的教师是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的。尤其是大学教师一定要具备更加广博的知识基础、精湛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换句话说也就是教师应首先具备创新意识才能引导学生一起来进行创新。

2.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创新的欲望是创新意识培养的基础,只有愿意创新才能形成创新的意识。所以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的时候,要鼓励创新,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首先,要从教学中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的解决,教师应多提问,鼓励学生多质疑,从而形成良好的课堂环境,鼓励学生创新。其次,要让学生可以充分地展示自己,无论结果是正确还是错误都要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优点并加以肯定。最后,要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利用解决实验难题或者课题的机会,提倡分工合作,鼓励团队的创新和合作,以此让学生树立信心和发展自身的优势,以此鼓励学生进行创新。

3.在教改中调整知识结构力求全面而合理

创新意识的形成实际上是一种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形成。创新的初级阶段就是,学生利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发现问题并能够解决问题。试想,如果学生连知识基础都没,当然不会发现问题,谈不上解决问题,而创新更是虚无缥缈。所以创新需要学生具备更加全面而合理的知识结构。针对这一问题,在教学改革中应当强调知识的全面和合理,全面主要就是指要将知识进行整合,并且用一个主线贯穿起来,以此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基础,做到学的全、学的广。另外,在合理性上,要注重知识的关联性、专业性、实用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可以应用到创新中的,而不是空中楼阁式的理论堆砌。所以在教学上应当注意精难搭配、文理综合,让学生不仅具备完整的专业知识,也可以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这样的知识结构让学生能够看到问题的更多层面,无疑增添了创新的信心和能力,当然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十分有利的。

四、总结

创新意识的内涵包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两个层面,发现意识需要的是探究的主动性,解决问题的意识则需要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所以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就需要从主动学习、主动探究开始,并使其全面合理地掌握知识和技术,这样才能使得大学生既有发现意识又具备创新能力,这样才是真正的具备了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1]潘立达.以创新教育平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J].黑龙江教育研究,2009,(3).

[2]王惠兰.创新教育的内涵及途径刍议[J].山东大学学报,2009,(4).

[3]高丹.加强高校研究生创新教育[J].航空工业,2009,(6).

第3篇: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教育制度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创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手段在营造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能力,认识数学的客观规律,挖掘学生潜力,以此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一、小学数学教育创新意识培养原则

1.兴趣的培养

兴趣培养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极为重要,这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动力。如讲“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这一内容时,我先让学生折纸,再用剪刀随意剪一个图形,然后观察展开后的图形,这时学生自己设计的图形就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样通过“操作――观察――猜想――论证”的教学模式,引出了轴对称和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2.质疑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萌发过程是从问题的质疑开始的,这种质疑能够让人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好奇感和兴趣,从而激励人为此去探究、解惑。在寻根究底的过程中学习并发散思维,从中去发现问题的客观规律。在小学数学教育中,通过教师的疑问情境设置,在课堂中充分地提供答问机会,让学生敢于讨论问题和质疑问题。

3.思考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学生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方向去看待问题,所以对思考的培养是数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层次和方向来对同一问题进行详细讲解,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能力,拓宽学生的思维。

4.动手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正是学生对新鲜事物极为好奇的阶段,他们活泼好动,对一切新鲜事物极为敏感,加上小学生的思维都比较单一,所以在加强培养学生思维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例如我在讲“升和毫升”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1毫升和1升的量筒,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和实际测量,不仅加深学生对“升与毫升”抽象概念的理解以及换算进率的掌握、提高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相关内容

1.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对于小学数学创新意识培养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它是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取向,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取向。例如我在讲“观察物体”这一部分内容时,先播放了“盲人摸象”的视频,通过学生观看视频得出了盲人所摸到的只是大象身体的一部分,从而引出课题,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情境创设,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目的,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新意识的前提,所以在教学中怎样让学生能够产生足够的好奇心,鼓励他们思考、创新是教师应该考虑的重点,即使学生的想法异想天开也不要批评和讥笑,反而更应对这种行为给予高度的赞扬。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正确的引导学生,还要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将班上分成几组来进行数学竞赛,胜者给一定的奖励,让学生去体会学习的乐趣。

3.创新意识的培养

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教师已从传授者逐渐转变为引导者和组织者,现在更讲究的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将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目前的教育情况。应将曾经的填鸭式教学转换为细小型教学,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若干个小部分,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将这些细小的部分组成一个整体,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想象力的培养

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学生的想象力有直接的关系,创新意识强的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比较丰富的。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来说,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只注重逻辑思维的培养无法有效的提高创新意识培养的效率,根据学生的单纯思维和好奇特点,可以将逻辑思维培养和想象力培养同时进行。如小学中的乘法是在加法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从而有了乘法口诀表。再培养学生从加法向乘法转变的逻辑思维时,就可以让学生进行除法的想象,是否可以利用减法来进行等,这样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三、教师情感教育和创新教育

1.情感教育

每个人都具有自尊心,每个人的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对于小学生幼小心灵来说,他们更需要教育者的照顾和温暖,在教育中也需要情感上的交流和滋润,所以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应多采取鼓励措施,给予学生更多的呵护和照顾,让他们在爱的课堂中自由自在地进行学习,只有在这样的和谐课堂中才能进行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

2.创新教育

上文中描述到要对教育方法进行创新,其实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不仅在教学方法上,在教学模式上和教学理念上都应进行创新,以满足目前的教育需求,这样才能根本性的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如在教学中引入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或者聘请知名的专家来校进行友好学术上交流等,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进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有在各个方面同时进行努力,才能让小学数学教育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四、结束语

从上可以看出,小学生的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从多个方面同时进行努力,这是一件非常艰巨的教育工作。提高小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多个层次齐心协力才能够达到。对于老师来说,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是我们的重中之重。

参考文献:

[1]泽仁卓嘎.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意识[J].民营科技,2010,(10):52.

[2]王剑平.浅议如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科海故事博览,2011,(9):61.

[3]李海娟.营造积极参与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探讨[J].读写算,2010,(23):64-65.

第4篇: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初中政治课;创新精神;培养;探讨

1 引言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和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对祖国的新一代进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工作。初中生正处于快速的发展转型期,如何对其创新精神进行正确的引导是初中政治课程的任课教师所必须关注的大问题。

2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必要性

2.1为紧跟时展的需求

世界风云巨变,在各种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初中生要顺应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就必须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来使得自己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师要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荣誉感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的精神和能力。

2.2顺应教改的需求

在新一代的课程改革的目标下,要求学生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在学生所具有的能力和素质方面,新课程不仅要求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知识与技能,还要掌握一定的关于各种学习的、工作的方法等知识,此外还要具备一定的想象力和创新的能力。唯有这样才可以成为比较合格的新一代的接班人。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原则

在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时候,需要注意方法和原则:

3.1要因材施教

由于不同类型、不同性格、不同年龄的学生在学习方面具有不同的效率和不同的方法,因此教师就需要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在初中学生的政治课程教学的时候,就不仅需要分析不同的学生的性格特点,还要分析其知识和能力的起点水平,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来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培养。要培养出具有个性特点和人格特点的学生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在这些工作的基础上,才会使得初中学生更好的发展。

3.2对学生进行公允和客观的评价

由于初中学生特殊的特点,其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强意识。所以在教师对其进行评价的时候就需要做到公允和客观,这样才可以使得不同水平和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比较适当的评价,从而就可以在不同的水平上进行适当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挥。

4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4.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提高需要高度的兴趣,而进行创造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就更加的需要对其兴趣进行发挥,教师要通过设置灵活性和新颖的话题,采用幽默和灵巧的语言来充分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4.2刺激学生的需求

初中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学习需求的人,并且也是处于发展中的完整的人。因此在对其进行教学的时候,就需要照顾到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及求知等各个方面的需求。这样才可以不遏制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

5 培养创新意识的策略

由于初中学生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初中政治课教师要培养其创新的意识就有必要采取许多针对性的措施来帮助他们发展。以下是比较重要的几点:

5.1创造宽松的课堂环境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师要努力的创造出一个比较宽松的课堂气氛,这样才可以为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提供良好的环境,唯有在适当的环境下,在没有任何的民主压迫和强迫的环境下,才可以实现比较好的创新精神的发展和发挥。

比如在爱国主义的这一章节的政治教学中,通过播放《精忠报国》这首歌曲来营造比较宽松的心理和课堂环境,在歌词和歌曲的感染下使得学生进入一个比较豪迈的气氛中,这样就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还可以将爱国主义的精神深入人心。在这些基础之上。学生通过想象就可以将创新的意识贯彻到实际的爱国主义的行动中。就会通过各种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来提高自己为国家奉献的能力。

5.2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思考

在课堂中,初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很多开放性和富有发散性以及创造性的问题来引发学生自主进行思考,让学生自己去挖掘课程和问题的深刻内涵,从而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想意识。由于初中的学生在思想和情感方面正处于非常敏感和易变的时期,因此教师要将初中政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日常的生活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得他们更加的融入到对生活中的美好和新颖的事物进行感受的氛围中,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从而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解决社会问题。

5.3运用三步式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意识的提高

三步式的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的时候,采用提出问题、讨论和分析问题以及对问题进行概况和总结的三步式的教学方法。要通过三步式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其意识的培养是重点,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教师熟悉的掌握相关的教材,在分析学生的特点和知识水平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具有一定的新颖程度,并且解决的时候需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参与的问题。在教师的提示下,学生自己去进行开创性的研究和探索,从而提高其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在学生完成自己的探索之后,开展集思广益式的讨论,将各种智慧和创新的火花迸发,并且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各种开拓思维以及想象的能力,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4]。在学生都明确了自己的问题之后,教师再组织开展各种概括和分析的环节,纠正其中出现的问题,并且鼓励学生进行再一次的创新和探索,这样的三步式教学的步骤完成之后就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循序渐进。

5.4培养学生的创新人格

通过锻炼学生的协作和合作的能力来培养学生创新的人格。由于初中学生的特殊心理,在上课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很多的学生不屑教师的行为的情况,所以需要锻炼学生的合作和协作的精神,由于同龄人具有共同的话题和共同的心理特点,因此在他们进行交流和协作的过程中就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的行为。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对学生的协作和合作的能力进行培养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做的就是为其协作创造机会,并且为其协作的方式和协作效率的提高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得协作的进行畅通无阻,从而达到应有的教学目标,也就更进一步的可以使得他们产生出更多的创新性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智慧等。

比如在乐于助人这一节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的时候,通过列举出在历史上出名的,并且具有强烈的人格魅力的人来感染学生。让学生树立向他们学习的意识,并且结合实际的工作提问学生如何通过联想来行驶自己可以完成的塑造良好人格的行为,这样就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还塑造了他们良好的人格。

6 结语

初中学生的政治教学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想和品德的重要途径,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思想素质中重要的内容之一,因此该工作就显得非常艰巨,是任重而道远的项目,这样就要求所有的政治教学的老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不断的通过提高自身的业务和专业素质和知识,在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基础上来努力的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黎厚苹.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魅力中国,2009(19)

[2]刘建芬.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陇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01)

第5篇: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应当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生对创新能力的认知,了解创新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发展创新,关键在人才。要让大学生深刻地认识到进行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树立创新理念,激发对创新性学习的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根本措施。在健美操课程教学中,应将学生当作主体,而老师只是知识引导者和建议者,对于健美操中涉及的舞步、形体动作、面部表情要让学生自行发挥,将学生的优点进行整合,得出最好的健美操舞步,并对学生的自行发挥加以表扬和称赞,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由于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已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进行起来会很顺利。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保持高度的创新热情,培养强烈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

2.改变传统授课模式

现在的高校健美操课程依然停留在老师单纯地进行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感受。有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跃跃欲试,但是始终得不到机会,整个课堂都是以老师为主体,这种教学模式将学生的创新能力扼杀在摇篮里,主观的创新意识得不到发挥,造成课堂学习效率较低。老师在前方进行示范,然后学生针对老师的动作、步法、神态进行模仿联系,使整个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程式化。新时代的大学生,追求时尚、个性,注重创新。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利用新型的授课方式,有利于激发大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提高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潜能。

3.练好基本功,培养创编能力

专业老师应该对大学生进行基础性动作要领的训练,要重视对基本动作的教学,以免不能够展现出健美操的美感和发挥健身作用。基本功的学习非常重要,包括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的控制与协调都非常重要。练好基本功,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创编能力。在健美操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随意发挥,可以将健美操与现代流行的舞蹈元素进行完美的结合,碰撞出激烈的火花。通过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激发学生的独立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为健美操课堂的改革奠定良好的基础。

4.结束语

第6篇: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愉悦氛围;发散思维;合作互动;反馈评价;创新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33.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7)12-0050-0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广大初中英语教师要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新理念,注重学生的自我完善和可持续发展,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励学生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我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在七尺讲台上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体从以下几方面践行。

一、创设愉悦氛围,迸发创新火花

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许多学生面对26个字母常唉声叹气,甚至出现谈“英”色变的现象。因此,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购物、问路、旅游、过节等生活化的情景,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切身感悟各种句型变化和对话的技巧,真正享受学习英语的无穷乐趣,同时,也让学生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譬如,我在执教“过去进行时”时,先出示挂图:一个学生在家里做作业,他的爸爸在旁边阅读报纸。接着,我一边把这个学生的画面用纸板遮住一半,一边提问: “What was the child doing when his father was reading the newspaper?”一石激起千层浪,许多学生立即进行大胆的猜测,并把自己的结果说出来,从而给他们提供了发散思维的机会。

二、借助发散思维,拓宽创新视野

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才能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使其在知识的星空中自由翱翔。作为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简笔画、图片、实物和肢体语言等多种形式激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三维目标为依托,以听说训练为主线,灵活渗透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不仅处于生动活泼的语境之中,全面提升记忆力、理解力和运用能力,而且进行联想、归纳、演绎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创新意识。诸如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3 Let’ s celebrate. 中主要讲了Halloween,我在引导学生学习这一单元时,先把课堂当成一个party,接着把Halloween 中呈现出来的单词放到小游戏中,从而使lantern,pumpkin,dress up as a ghost 等所要做的动作分别呈现于学生的眼前,并在身临其境中萌发其创新意识。

三、加强合作互动,培养创新能力

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形势下三大新颖的学习方式,而且,在合作学习中,通过生生互动,不仅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而且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宗旨,同时,每一位学生在合作中通过动手、动脑,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步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目标改编成对话,诸如当学生初步掌握What would you like? I’d like... Would you like...等句型后,我就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让他们在模仿上述句型的基础上自编小品,许多学生编出了丰富多彩的对话内容。有的学生结合课文添加上I’m hungry/ thirsty; 有的学生把对话改成在家里请客的场景:Wel?鄄come to my home. Come in and sit down! 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drink?...学生在互动合作中积极讨论、学习,相互启发、反思,思维既在发散里集中,又在集中里发散,其创新思维意识在团队合作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四、注重反评价,鼓励创新思维

第7篇: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创新意识 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历史进步的本质在于创新,激越、壮丽的人生价值体现在创新,民族的振兴,国家的强盛同样离不开创新。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为21世纪培养合格的人才。21世纪是科技高度发达的世纪,我国能否立于世界先进国家之列,关键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关键是创造力的竞争。因此,培养创造型人才应当成为新世纪教育的主旋律。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尤其是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任,它关系到国运兴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务必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落到实处,要采取多种措施,有意识地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创新的种子,这对他们的成长成才以及素质的提高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这个课题也日益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充分为学生营造创新的课堂氛围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灵感创造。学生只有在没有束缚,比较宽松的学习环境中,才能够使思维进行扩展,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被调动起来,创新的火花才得以迸发,最终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所以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积极营造出平等、和谐与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要进行角色转变,不能总是以威严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这会阻碍学生和老师之间进行有效地交流和沟通。教师的真正角色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在与学生平等的条件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才能够被调动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用平和、亲切的方式和学生交流,对于学生的创新思想进行呵护,哪怕是错误的观点,教师也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科学的指正,以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学生敢想敢说的热情,教师要努力去维护,因为只有学生积极参与了,才有利于创新意识的形成。

二、利用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欲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情景的创设是否合理,对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欲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处于身体和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课堂中容易出现精神不集中的问题,而教师通过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课堂情景的创设,不但吸引了学生注意力,而且使学生自觉的融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在课堂情景的创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讲故事、表演小品、编排童话剧等方式,促使学生对于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创造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减少对于学生的限制,使他们的行为和思维自由表现,从而形成符合自身性格特点的创新意识,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和成长是极为有利的。

三、鼓励质疑问难

质疑是产生创新意识的基础。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育家陶行知说:“一切创造都是从疑问开始的。”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的过程实质上是积极思维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过程,其中蕴含着创新的萌芽。因此,在教学中要根据课文的内容,注意巧妙设疑,引导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更要针对小学生好奇、好问、求知欲旺盛的特点,鼓励他们敢于提出问题,勤于思考问题,以问题促探索,以探索促发现,以发现促创新,尽力促使创新意识的形成。

四、对学生进行激励性评价

激励性评价,既是对学生个人的一种激励,又是对全班学生的一种正面诱导,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荣誉感与自尊心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总结评价时,要满腔热情地评价,用一些简短的、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鼓励。

1.对有创新的学生,要采取恰当的方式给予表扬和鼓励,用激励的语言,或热烈的掌声,或赞许的目光,使学生充分品尝获得成功的快乐。同时,还要根据“创新”的不同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学生心中的创新火花更加灼热,在创新的路上走得更稳。

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宽容,从而激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偏离主题的、超越“常理”的想法,违背“逻辑”的“驳论”,不要简单否定。尤其是一些缺乏信心的学生,有可能从此一蹶不振。因此,教师应通过宽容性评价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获得自信,享受到创造的欢乐。

3.点拨性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小学生生活经验少,知识面相对狭窄,思考问题有很大片面性,不能拓展思维,教学中合理应用点拨性评价,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很大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抓住契机,用点拨性评价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总结,引领学生达到一个更新的高度,使学生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

五、不断学习,及时充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当今社会已进入终身学习的时代,仅仅有毕业文凭远远不能适应现实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身为教师,要“做一辈子老师”,必须“一辈子学做老师”。教师不仅要钻研本学科的理论知识,还应进行跨专业跨学科的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努力提高对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善于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知识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师观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转变,则是一个值得重视和思考的现实问题。教师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学习和培训,逐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开展启发式、参与式、合作式教学,推行研究性、探究性学习,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教育不同学生的策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会知识、探索知识的乐趣。教师只有不断进取,才能带动学生创造性地继承知识,才能在学习中养成创新习惯,成为新时代创新型的人才,谱写创新思维新篇章!

参考文献:

[1]李小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小学教学参考,2010,(5)

第8篇: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一、查摆问题的主要方式

按照区委大讨论活动的文件部署,我们主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方式,多渠道广泛征求养殖企业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一是局领导亲自带领各股室主要成员,奔赴各乡镇听取服务对象和相关部门人员对畜牧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期间,走访了全区4个乡镇1个办事处、31个行政村,走访服务对象210人次,发放调查问卷110余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2个,制定便民措施2条,搜集到各种意见和建议20余条,从而作为我单位今后的工作重点和突破口,同时为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了依据;二是采取请进来的方式,先后聘请5名人大代表及相关部门代表,召开座谈会,真心实意面对面的征求意见;三是向上级以及下级有关部门及群众发放征求意见表和满意度调查表共计20多份,公开承诺股室5个,建立健全工作制度4条,设立举报电话1部。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和自纠,从而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运作;四是强化舆论宣传,营造有力氛围。为营造大讨论活动工作的良好氛围,我们制作了政务公开栏、公开了群众监督电话制度等等便民服务措施,多渠道、多措施、全方位开展舆论宣传活动。

二、查摆出的问题与不足

一是创新意识和工作作风问题。主要表现为:上级来什么任务就安排干什么工作,习惯稳稳当当,按部就班,缺乏应有的工作热情和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精神和气魄。创新不够,思路不够开阔,没有新的工作方式和方法。思想不够解放,缺乏创新意识;工作标准、工作质量和效率不够高,甚至工作纪律散漫,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

二是党的意识和大局观念问题。基本理论功底不扎实,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忧患意识有所淡薄,还不善于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谋划工作。

三是服务意识和宗旨观念问题。执政为民意识淡薄,宗旨观念、群众观念树立的还不够牢,服务意识不够强,对基层和群众感情还不够深,还没能够做到设身处地的为基层着想,深入基层和群众解决实际问题还不够。

三、存在问题原因

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对工作认识不足,总认为只要把工作干完了就好,不管效果如何,造成工作思路不宽,路子不多,进而造成创新意识匮乏;二是服务意识不强。个别同志思想上有所放松,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淡化,没有真正树立起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公仆意识,放松了对自己的约束和要求。究其根源最重要的是没有从思想上真正理解党的宗旨,没有正确处理好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关系问题。

四、今后努力方向

(一)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

明确学习内容,以全面贯彻党的十、省委八届五次全会、省委书记周本顺来廊调研讲话、市委五届三次全会精神为重点学习内容,同时学习相关辅导材料。将学习作为一项政治任务长抓不懈,使学习成为全体干部职工的自觉行动,保证每周至少集中学习一次,每次不少于两小时,逐步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和整体素质。

(二)坚持解放思想,强化创新意识

第9篇:提高创新意识的措施范文

关键词:创新;林业院校;机电专业

作者简介:谷志新(1977-),女,黑龙江牡丹江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徐凯宏(196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东北林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青年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BD1212004)、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省青年规划课题(课题编号:GBD121200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1-0036-02

创新是华夏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发展的不竭动力。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坚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更加注意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1]。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林业院校行业发展需要为主,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切入点入手,探讨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在教学中具体实施,检验其实践的效果,对培养适应新形势下的创新型人才非常重要。

一、适应新形势下创新人才的需求分析

国内高校中传统的教学模式以讲授为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完全激发,致使学生尤为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毕业后缺乏适应社会的素质和实际工作所需的各种技能。

我国1998年颁布的《高等教育法》明确指出:“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2]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机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创新人才需要改革传统的教学体系,把实践性创新性结合到创新人才的培养过程,充分结合理论实践教学体系与就业前景。

近年来,例如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一些知名的研究型重点大学都相继建立机器人创新实验室,并且根据自己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强调学生自主科研能力的培养;如江苏科技大学等学校提出以竞促学的学习模式,这些经验都值得借鉴。而近年来林业行业技术相对落后,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人才是振兴林业行业的关键,这就越来越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二、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的特征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以为机电行业的现代化企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宗旨,融合机械、控制、电子、信息技术于一体的宽口径重基础工程教育。[3]要求培养出具备坚实的机械设计制造、控制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基础理论与基本技能,具有工程应用与技术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可以从事机电工程领域系统设计、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及系统维护等方面高级专门人才。

1.培养目标高

培养具有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具备从事机电技术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专业技术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并能适应市场需要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4]

2.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

具备全面系统的机械设计制造和电子控制系统设计与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较强的机电一体化系统综合设计能力。面向当今社会人才需求与林业机械历史背景相结合,要求学生具有机械动手能力与机电控制能力相结合,强调学科基础、专业技能和跨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

3.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改革教学体系,完善创新教学模式

深入学生就业企业进行市场需求调研,调研分析目前社会需求的机械电子工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开展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分析适合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全新模式。[5]

分析本校在校的四个年级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状况,针对学生科技能力培养的现有模式,分析优势与不足,结合本校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特色及学生的自身优势,采用科技创新长效激励方法。

学生在学校里学的理论基础知识,如何和科技创新活动结合,可以使学生更充分理解理论,提高其动手能力,这个过程是不断实践、不断创造的过程,也是不断发现自己掌握专业知识的欠缺部分,提高其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使其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鼓励学生在大一时就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可以及时深入到科技创新活动,提高其创新能力。

只有具有完备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素质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专业知识过于单一,所以需要更新拓展学生知识的内涵与外延,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鼓励学生选其他专业的专业课,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宽度。其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增加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实践环节。

建立适合林业院校的机械电子工程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法,完成每个实践教学环节内容,并在教学中实施,总结经验。[6]以在校低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设计方法及动手能力等,使学生能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以开放实践创新教学体系为核心建立课程体系,即:创新理念教育—互动式创新课程设置—开放式创新实验指导—创新实践实习—作业作品展—进行各种竞赛。

四、具体措施

深入学生就业的企业中进行广泛调研,根据调研结果,结合目前在校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4个年级学生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开展深入研究。研究途径采取“收集资料—社会调查—教学实践—学生反馈—归纳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形式。

在具体操作方法上采用课题组教师分工负责,学生根据各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分别实施,并针对2012级学生进行试点研究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长效激励方法。

1.加强基础知识,拓宽专业知识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是通用性专业,立足林业行业,面向社会。融会贯通机械工程、自动化和电气工程等基础课程,选用国家优秀教材,建设机械设计和控制理论与工程等基础课程为主的精品课程等一系列措施,以加强基础教学,注重机电融合,拓宽专业知识。

2.强调实践教学,体现创新

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尝试研究性教学模式改革,采用增加进阶式设计,开放实验环境方式,适量增加实习和课程设计的学时数,完善实验教学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数量上达到70%以上。

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动手能力,扩展教学内容,继续加大力度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机制,与其他优秀院校的学生同场竞技,提高能力,开阔眼界,增强自信心。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创新意识是学生根据社会和个体生活发展的需要,引起创造前所未有的事物或观念的动机,在创造活动中表现出的意向和设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鼓励学生参加科技创新活动,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一个自主探索学习并不断完善的过程。参加科技创新活动是学生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再解决问题不断重复的过程。这个过程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创新意识。

科技创新活动是以科技项目的设计和研究为载体,以各层次、各学科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的优势互补的团队为主要形式,参加课堂以外的科技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7]

4.整体优化,协调发展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融合性强,便于利用有限资源和资源整合共享。强化实践教学体系,使学生科技活动和毕业设计与科研、工程项目紧密结合。毕业设计是重要环节,毕业设计题目与科研项目结合,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论

培养新一代人才的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能力、建立创新机制是一个国家走在经济发展前沿的首要条件,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科技创新人才要充分结合就业前景和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性创新性融入培养过程,培养出适应发展需要、具有更高素质更高技能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科技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静,王西平.基于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园艺专业人才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安徽农业科学,2013,41(7):3273-3275.

[2]裴旭明,冯振伟.深化机电类教学与实践改革促进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J].中国轻工教育,2008,(4).

[3]杜红文.面向中小企业高技能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10,(3):82-83.

[4]钱桦等.高等林业院校机电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林业教育,2009,27(6).

[5]邓广福.机电工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人才培育,2011,7(5):

124-125.

[6]祁志生,姚小敏,黄民.机电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08,106(2):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