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战国四君子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芈月有三个儿子,秦昭襄王嬴稷、泾阳君嬴芾、高陵君嬴悝。芈月出身为楚国公主,儿时便聪慧绝顶,与战国四君子之一春申君黄歇有一段青梅竹马的爱情,命运捉弄下跟随姐姐芈姝作为陪嫁嫁入秦国,开始了新的人生。
2、秦国后宫魏琰一家独大,芈月与姐姐芈姝联手平定后宫奸邪,期间秦王嬴驷倾慕于芈月,最终姐妹反目。秦王驾崩后芈姝贬斥芈月至燕国,相遇义渠王翟骊并成为其王妃;最终芈月凭借其果敢与智慧和翟骊的相助重回秦国辅佐儿子登基并以太后之尊临朝。芈月历史原型为秦宣太后,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
(来源:文章屋网 )
一月:正月,孟春,初春,早春,上春,端春,端月,征月,初月,泰月,杨月,寅月,孟阳,春阳,初阳,首阳,新正,月正,开岁,献岁,芳岁,华岁,岁岁。
二月:仲春,中春,甜春,正春,仲阳,如月,杏月,丽月,令月,卯月,花朝,竹秋。
三月:季春,暮春,晚春,末春,嘉月,蚕月,花月,桃月,桃浪。
四月:初夏,首夏,孟夏,维夏,槐夏,仲月,梅月,阴月,乏月,麦月,余月,巳月,槐月,清和月,中吕,麦候,麦秋。
五月:仲夏,中夏,榴月,蒲月,午月,皋月,天中,端阳。
六月:季夏,晚夏,暮夏,暑月,季月,荷月,伏月。
七月:首秋,早秋,新秋,初秋,孟秋,上秋,兰秋,申月,兰月,巧月,相月,霜月。
八月:仲秋,正秋,桂月,壮月,酉月,获月,仲商,南吕。
九月:暮秋,晚秋,季秋,凉秋,菊月,戌月,玄月,秋白,霜序,暮商,季商。
十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吉月,良月,坤月,阳月,小阳春,亥月,应钟。
十一月:仲冬,中冬,子月,辜月,龙潜月,葭月,畅月,黄钟。
十二月:严冬,季冬,残冬,末冬,暮冬,穷冬,腊冬,严月,腊月,冰月,大吕。
二讲季令:
一年四季,一季三个月,常用孟、仲、季来称呼。如:孟春、仲春、季春。
春:阳春,三春,九春,芳春,青春,艳阳,阳中。
夏:朱夏,三夏,九夏,朱明,昊天。
秋:金秋,素秋,三秋,九秋,素商,高商,金天。
冬:寒冬,三冬,九冬,安宁。
三讲节令:
正月初一:正朝,三朝,元春,元旦,元日,无朔,元正,元春。
初七:人曰。
正月十五:元宵,元夕,元夜,上元,灯节。
二月初一:中和日。
三月初三:重三,上巳,三巳,上除,令节。
四月初八:浴佛日。十九日:浣花日。
五月初五:端午节,蒲节,午日。
六月初六:天贶节。
七月初七:七夕,星节,乞巧节。
十五:中元。
八月十五:中秋节,仲秋节。
九月初九:重阳节,节,重九。
十月十五:下元。
十二月三十:除夕,守岁。
四讲婚龄:
第一年 纸婚 第二年 棉婚 第三年 皮婚 第四年 花果婚 第五年 木婚 第六年 糖婚
第七年 毛婚 第八年 铜婚 第九年 陶婚 第十年 锡婚 第十一年 钢婚 第十二年 丝婚
第十三年 花边婚 第十四年 象牙婚 第十五年 水晶婚 第二十年 瓷 婚 第二十五年 银婚
第三十年 珍珠婚 第三十五年 珊瑚婚 第四十年 红宝石婚 第四十五年 青玉婚
第五十年 金 婚 第五十五年 绿宝石婚 第六十年 白金婚
五讲年龄:
孩提——幼儿时期 总角——童年时期 及笄——女子15岁 弱冠——男子20岁
花信——女子24岁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50岁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喜寿——77岁 米寿——88岁
白寿——99岁 耄耄——80-90岁 期颐——100岁
六讲时辰:
一昼夜分十二个时辰,用十二地支表示,其“别称”分别为:
子时——“夜半” 丑时——“鸡鸣” 寅时——“平旦” 卯时——“日初”
辰时——“食时” 巳时——“隅中” 午时——“日中” 未时——“日映”
申时——“哺时” 酉时——“日入” 戌时——“黄昏” 亥时——“人定”。
七讲花卉:
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雅称“贵客”,还有称是“国色天香”、“百两金”、“木芍药”、“富贵者”。
莲花:是花中“高尚君子”。美称“花君子”,雅称“净客”,别称“水华”、“水旦”、“水苏”、“泽芝”、,还有称“君子者”。
兰花:“美称”空谷佳人”,雅称“幽客”。其他有称之为“香祖”、“王者之香”、“天下第一香”、“空谷幽兰”、“话中君子”。梅、兰、竹、菊共称花中“四君子”。
月季花:历来被称为“人间不老春”。她的美称为“月月红”、“四季花”、长寿花“、”斗雪红”。
:别称:“黄花”,雅称“寿客”。还有称“隐逸者”,与兰花、水仙、菖蒲称“花草雅”。
茉莉:古尘“没利”,美称“人间第一香”,雅称“神客”。
梅花:雅称“清客”。它和松、竹合称“岁寒三友”,与山茶、水仙、迎春合称“花中四友”。
杜鹃花:雅称“山客”与山茶花、仙客来、石腊红、吊钟海棠称“盆花五姐妹“。
八讲老人:
老先生:年高学博者之称。《史记?贾谊传》:"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力为之对。"
老父:对老年人的尊称。《汉书?张良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老丈:对老年男人的尊敬之称呼。《称谓录》卷三十二引《孙公谈圃》:"周孟阳春卿,英庙宫僚也。圣眷素隆,书简以老丈称之。"
老宿:年老而在学艺上有造诣的人。如文坛老宿。汪启淑《鹿菲子小传》:"黄景仁着有《浮湘赋》,老宿咸称之。"
老骥:老年人自喻。曹操《步出夏门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老苍:谓头发苍白的老人。杜甫《壮游》诗:"脱略小时辈,结交皆老苍。"
老子:老人自称。《晋书?庚亮传》:"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老夫:老人自称。《礼记?曲礼上》:"大夫七十而致仕……自称曰老夫。"
老身:老人自称。《北史?穆崇传》:"老身二十年侍中。"
老拙:老人自谦之称。苏轼《章质夫寄惠崔徽真》诗:"卷赠老夫惊老拙。"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苏轼《与冯祖仁书》:"辱笺教累幅,文义粲然,礼意兼重,非老朽所敢当。"
九讲器物(部分):
笔(管城子、中书君):古时人毛颖,封成管城,累拜中书令,与用管做成的笔能书写有联系,故得名;
砚台(石虚中、即墨侯):石虚中被封过即墨侯,又为人器度方圆;
墨(松使者):传说唐玄宗用的墨土,有一道士是墨精,号松使者;
纸(楮先生):传说纸是由楮叶造的;又称“剡藤”,浙江嵊县剡溪产的藤枝能造纸,故又名:又称“玉版”,成都尝花溪制造出来的纸如同玉片一样而得名;
剑(干将莫邪):因春秋时铸剑名家干将莫邪得名;
扇(仁风、便面):仁风,系晋朝袁宏因谢安送他扇子,称是“当奉扬仁风”;便面,传说汉朝张敞走马章台街,以扇挡面,故得名;
小船(蚱蜢):小船很轻快,像小虫一样,所以叫蚱蜢;
镜子(菱花,专指女性用):菱花本是水里开的一种花;
竹箫(玉参差):因姜白石两句诗“剪烛屡呼银凿落,倚窗闲品玉参差”而得名;
手杖(鸠杖):老年人用的手杖叫鸠杖,因鸠是一种不噎的鸟,取其老人安全的意思;
钥匙(鱼样):传说周穆王时造的一种门锁,样子同鱼一样,因为鱼在水中昼夜不闭眼,取其能守夜意;
琴(绿绮、焦桐):绿绮系汉司马相如的琴名,焦桐是汉代蔡邕的琴名;
香(龙涎、鸡舌):以珍贵材料得名;
弓(繁弱):繁弱系地名,以出弓闻名;
十讲中国的别称:
九州,相传禹治水后,分中国为九州:冀、兖、青、徐、荆、阳、豫、梁、雍。《淮南子地形》又载:古代中国设置九个州:神州、次州、戎州、州、冀州、台州、济州、薄州、阳州。后来,九州泛指中国。
赤县神州,《史记?孟子荀子列传》战国邹衍言:“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赤县,《诗北山传》:“中国名曰赤县。赤县内,自有九州。
”《谷梁恒五年传》又载:“九州之内,名曰赤县。”神州,《中华大字典》:“神州,中国之别称。”始于战国后。
海内,《辞源》“四海”条注:古人以为中国四周皆是海,所以把中国叫作海内,外国叫海外。
华夏,《史记?夏本纪》:“禹封国号为夏。”《左定十年传》:“夷不乱华。”夏原为国号,华原为国名。后称华夏为中国。
中夏,《后汉书》:“目中夏而布德,瞰四裔而抗棱。”
函夏,《汉书》:“以函夏之大汉兮,彼曾何足与比功。”晋朝张景阳《七命》:“王猷四塞,函夏谧宁。”
九牧,《荀子》:“此其所以代殷王而受九牧也。”又据《汉书?郊祀志》载:“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
九区,晋朝陆士衡《皇太子宴玄圃宣猷堂有令赋》:“九区克咸,燕歌以咏。”
九域,《汉书》:“《祭典》曰:‘共工氏伯九域’。”据宋朝《九域图》、《九域志》,皆记全国各地的地理图志。
八州,《汉书?许皇后传》:“殊俗慕义、八州怀德。”
最后一讲,别称、借代杂集:
钱的别称:泉、方孔兄、邓通、阿堵物、青蚨、上清童子;
酒的别称和雅号:琼、玉液、金浆、家酿、香醪、红友、玉友、欢伯、杯中物、三酉、般若汤、杜康、白堕、曲生、曲秀才、金浆太醴、福水;
雪的别称:琼玉、碎玉、冰花、六出、碎琼乱玉;
月亮的别称:蟾宫、月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望舒;
书信的别称:鸿、鸿雁、尺牍、尺素、函杞;
把作家、学者、媒体人、知识分子等等,都简称或统称为“文人”,实在很扯淡,也很糊涂。比如,你能说顾准先生是文人么?那简直就是亵渎!
文人从来就不是“荣誉称号”。文人相轻,文人无行,也都不是什么好词。所以,要简称,得称“文化人”。最好,是细分。这事孔子老早做过。他老人家的主张,是分为君子与小人。这两个概念,可以区分“品类”,比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也可以区分“品级”,比如“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品类是类别,品级是级别。这种区分,在孔子那里是普适的,可以用于所有人。但如果加个“儒”字,称为“君子儒”和“小人儒”(《论语·雍也》),则特指文化人。可见,文化人不但能分类,还能分级。
但这个分法,有问题。因为君子与小人,原本指不同的“阶级”。君子即贵族,小人即平民。其形成,则源自宗法制。宗法制规定,家族的血统、财产和地位,原则上由嫡长子继承,世代为君。天子的嫡长子为天下之君,诸侯的为国君,大夫的为家君。所以,君子,就是“诸君之子”。做不了君的次子和庶子,分出去成为“小宗”。大贵族的小宗,起先也是贵族。天子的小宗是诸侯,诸侯的小宗是大夫,大夫的小宗是士。但分到最后,一无所有,啥都不是,就成了平民。所以,小人就是“小宗之人”。这就是阶级。
到了孔子那里,这两个概念,又指“品级”,即君子“三高”(高贵、高尚、高雅),小人“三俗”(粗俗、低俗、庸俗)。再后来,阶级的意义没有了,品级的意义也淡化了,变成了“品类”:君子是好人,小人是坏人。或者说,君子道德高尚,小人品质恶劣。阶级讲“地位”,品级讲“品位”,品类讲“品质”,都是君子高,小人低。
这就越来越说不清。比如小人,是无德还是缺德,是德薄还是德寡?然而“寡德之人”,可不是谁都能自称的。呵呵呵,“寡人”不是“小人”,反倒是“大人”。正所谓:尊贵是王侯,偏偏称孤寡,你说是谦虚还是自夸?
事实上,简单的道德判断,最不靠谱。谁都可以轻易地说自己是君子,别人是小人。那么,到底谁是君子,谁是小人?
更何况,君子又怎样,小人又如何?比如,是不是君子?是。整不整人?整。挨不挨整?挨。而且,正因为是君子,后来他忏悔。但不忏悔的,也未必就是小人。事实上,小人整人,君子也整;君子挨整,小人也挨(比如偷鸡摸狗的梁上君子)。历朝历代,还有搞政治运动那会,都这样。
二、我的主张,是区分类型
显然,以道德标准为文化标准,是不灵的。一笔糊涂账,统称“文人”,更不行。分类才能见分野。因此我的主张,是区分“类型”。类型有品类的意思,也有品级的意思,还有型号的意思,标志着不同的气质和味道,甚至人格特征,所以叫“类型”。
文化人的类型,主要有四种:士人、学人、诗人、文人。前三种,大约相当于“君子儒”;文人,大约相当于“小人儒”。大约而已,不完全准确。另外,还有两种次要的类型:哲人和艺人。之所以次要,是因为哲人数量极少,艺人又往往被认为“没文化”。
这种分类,表面上看,似乎带有“职业标签”,其实无关乎“职业身份”。比方说,并非学哲学、搞哲学、讲哲学的,都是哲人。真正的哲人,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千载难逢。大多数,则不过“哲学工作者”,甚至“吃哲学饭的”。
同样,并非写诗的都是诗人,做学问的都是学人。比如乾隆皇帝,诗写得倒多,难道也算?又比如,现在某些官员,为了解决级别待遇问题,转岗文联、作协、社科院,今天主持一个项目,明天主编一套丛书,其实胸无点墨,事无寸功,也算诗人或学人?
就连专业作家和学者,也不好说。事实上,有人写了一辈子诗,也不是诗人;做了一辈子学问,也不是学人。为什么?或无诗人之灵气,或无学人之锐眼,只好算作“诗匠”或“学匠”,无妨统称为“匠人”。这就只能算是“写诗的”和“做学问的”。好比有些人,只能叫“男的”,不能叫“男人”。
舞文弄墨的也一样,有文匠,有文人。文匠只会写陈词滥调、新老八股、官样文章。这就像学匠,只会写“教材体”;诗匠,只会写“朗诵体”。八股文面目可憎,教材体味同嚼蜡,朗诵体令人肉麻。稍微像样一点的文人,也不屑。
文人肯定是有才气的,叫“才子”;也是有才情的,叫“情种”。所以,才子每被佳人心仪,正如美女常为英雄所爱。但这不是鉴别文人与否的标准。真正的诗人,也都有才气和才情。真正的学人,则必有才气。是不是“情种”,因人而异。
不看职业,也不看才能,看什么?这正是我们要讨论的问题。但可以肯定,文人作为“类型”,有特定的含义,并不等于“文字工作者”或“文化工作者”。因为人家写文章,就管人家叫“文人”,是没动脑子,含糊惯了。
三、所有类型,都是士的变体
什么是“文人”?文人是士人的变体。当然,其他类型,除了艺人,也都是。艺人在古代,多由“”充任。社会地位,与士人不可同日。这当然是歧视。但艺人不是士(士人),而是庶(庶人),总归是事实。
士在春秋战国,是最低一等的贵族。他们没有封建领地(诸侯之国,大夫之家),但有学问本事,或一技之长。其中,有文化的是“文士”,有武艺的是“武士”。这是最早的分野。但这是“分工”,不是“分类”。文士和武士,都要靠自己的本事找饭吃。
这就跟后来所谓“知识分子”一样,也是“毛”,必须依附在一张“皮”上。不过那时皮很多,毛也值钱。几乎所有的皮,都希望拥有更多的毛。稍微有点头脑的诸侯和大夫,都争相“养士”,甚至不计成本。比如齐之孟尝,楚之春申,魏之信陵,赵之平原,这“战国四君子”,便都是爱才如命,求贤若渴,网罗天下,执礼甚恭。
反过来,士人则可以挑肥拣瘦,朝秦暮楚,爱理不理,爱来不来,端足了架子摆足了谱。反正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去投八路。于是,他们不但是中国最早的“文化工作者”,也是中国最早的“自由职业者”。
但从秦汉开始,士就不自由了。因为这时,“皮”只剩下一张,就是皇帝,或皇权。出路,也基本上只有一条,就是“读书做官”。所谓“士人”,也一般不再包括武士,而主要指文士,即“读书人”。读书而做官,由士而大夫,所以叫“士大夫”。
不过,做官这事,也非人人有份。有的做不了,也有的不愿做,还有人心里很想偏说不。这些人,便有的去做学问,这就是“学人”;有的去吟风月,这就是“诗人”。所以,学人和诗人,都是士人的变体。士的分野、分流和分类,自此开始。
士人做了官,就是“官人”。官人是“帮忙”的。部分学人,修官史,设教席,注经典,搞意识形态,也算帮忙。偌大一个王朝和帝国,总要有人做事。这也无可厚非。何况士人来做官,总体上要比其他人好。外戚,宦官擅权,藩镇割据,都是“祸源”。
于是从秦汉到明清,“文官制度”就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成熟。官员的主体,必须是士人(读书人);读书人的“正道”,则是做官。甚至还有世世代代读书做官的大家,叫“士族”;而某些有一定社会地位的读书人,即便还没做官,也叫“士大夫”。总之,官人,是秦汉以后士人的主要组成部分。只不过,不能算作文化类型。
四、文人是士人演变的末流
然而皇帝或皇家,不但要有人帮忙,还要有人帮凶、帮闲、帮腔。这不仅是帝国政治的需要,有时也是皇帝本人的需求,比如附庸风雅,装腔作势,显摆卖弄。
帮凶的,有打手,有鹰犬,有厂卫,有酷吏。帮闲和帮腔,则不是他们的活,也干不了。靠艺人同样不行。旧社会的艺人,并不像新社会这样受到尊重。所谓“王八、戏子、吹鼓手”,哪里上得了台面?没有话语权,如何帮腔?帮闲都难。
于是所谓“文人”,便应运而生。文人,最早指“有文德的人”。这是古意,见于《书经》和《诗经》,后世不用。汉代的说法,是“采掇传书以上书奏记者为文人”(王充《论衡·超奇》)。但这是“文秘”,不是“文人”。而且,也应该算是“帮忙”的。
汉魏以后的“文人”,俗称“笔杆子”。他们是为皇权或当局服务,帮闲、帮腔甚至帮凶的读书人。歌功颂德,是帮腔;吟风弄月,是帮闲;为文字狱提供“证据”,深文周纳,罗织罪名,上纲上线,则是帮凶。没有文人,单靠皇帝,根本就实现不了“文化专制”。《韩诗外传》说,君子要“避文士之笔端”,并非没有道理。
显然,文人这一品种或类型,实乃古士演变之末流。事实上,有士人“担负起天下的兴亡”,学人传承文化延续文明,诗人(包括一切真正的艺术家)创造文艺作品,再加上哲人启迪智慧,艺人丰富生活,也就够了,要文人做甚?可见是怪胎。
帮腔和帮闲,也有等级或品级。高级的舞文弄墨,中级的插科打诨,低级的溜须拍马。但无论哪种,都是“御用”。有人主张分为“御用”和“非御用”的,这是犯糊涂,或想当然。其实,凡文人,皆御用,只有“在岗”和“待岗”之别,顶多再加“求之不得,恼羞成怒”的一种。这就正如执政党和在野党,都是政党。凡政党,都希望执政。如果连在野党都做不成,就变成黑手党。黑手党如果做了总统,其实也很乐意“放下屠刀”的。
文人也一样,几乎无不盼望“上书房行走”。就连某些诗人,也如此。否则,何必抱怨“不才明主弃”,说什么“奉旨填词”?可见吟诗作赋,原本退求其次。如果连这条出路都没有,便只好“落草为寇”,给“山大王”去当“狗头军师”。
所以,文人其实有多副面孔,或为“文丑”,或为“文痞”,或为“文贼”,或为“文匪”,甚至“斯文扫地,泼妇骂街”,我们以后再说。那些从来就不想御用的,则决非文人。因此,有风骨的文化人,千万别以为文人称号是桂冠,随便戴在自己头上。
总之,秦汉以后,士人就分化了,产生出各种类型。其中,学人和诗人是“正变”,文人是“异变”,哲人是“异数”。还有“匪人”,则是“异类”。匪人也有两种。原本是匪,然而儒雅,是“儒匪”;毕竟是儒,但有匪气,是“匪儒”。儒匪的特点,是“君子动口也动手,该出手时就出手”。匪儒的特点,则是离经叛道,呵佛骂祖,非文武而薄周孔,比如嵇康和李贽。这也是极少数,故不列为一种类型。
关键词:养士制度;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中图分类号:D691.4 文献标识码:A
一、养士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在争霸过程中避免惨遭吞并,顺应动荡时局,纷纷重视人才,士阶层诞生。随着官学衰落与私学兴起,士作为一个社会阶层,以外交大使的身份分析时事格局,成为代表不同诸侯国利益的智囊团,受各诸侯国礼遇,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也日益扩大。所谓“士”,本来是奴隶主贵族政权机构中的低级官吏,既是“公卿大夫士”的士,又是“士农工商”四民之首。士依靠分析时事利弊格局来寻求进身之阶,四处游说,十分活跃且能力巨大,不少士人确有以三寸之舌抵过百万大军之才。在争霸称雄的动荡岁月,诸侯卿大夫礼t下士,收录士人赡养于府门之中,以保持属地和封疆的壮大与安宁。可以说养士之风开了古代选士制度之先河。
稷下学宫是百家争鸣的风暴口与缩影,齐国统治者允许学者“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稷下学宫庞大的办学规模和包罗各家学说的学术氛围及允许咨议政事的统治者态度可谓是政府庞大的养士与育士场所。在动荡战乱的战国,每每齐国临近生死存亡之际,总会出现稷下先生奔走挽救危亡的身影。稷下学宫属于公门养士,此外还有私门养士,“战国四君子”就是以养士闻名。
“责人则以人、权而用其长”的用士原则配以招聘、举荐和自荐的选士方式,士阶层成为春秋战国时代最具个性活力和流动性的阶层。养士制度带有明显的集团性质,各为其主,为了不同的政治利益,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而且士人的才能多元化,才能不被限制,有助于个性的发展,评判标准依时局而定,士人大多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是否被采纳主要依据时局和主人的喜好,投其所好。
士阶层利用自己的智慧与谋略走上晋升之道体现了功利的官本位思想,为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适应了社会的发展。这一时代,正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真实写照,此处所言的“知识”,并非单指诗书经略,而是泛指各种技能,这一时期是个时势造英雄的时代,文韬武略者有匡扶天下的政治舞台,善于辩论甚至诡辩之士被委以外交重任,“鸡鸣狗盗”之士亦有用武之地。
二、察举制
作为两汉仕进制度主体的察举制始于汉文帝。察举制发展成一种比较完备的入仕途径,并得以真正确立其在两汉仕进制度中的主体地位,是在汉武帝时期。
岁举性的科目即孝廉的产生标志着察举以选官常制的姿态登上了汉朝仕进的舞台。汉武帝时将察举取士的范围由官吏扩大到布衣之士。同时由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就规定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和入世者接受教育的内容。在选举考试中,儒家学者受到特殊优待,开创了察举制主要以儒术取士的新局面。
察举制的科目有常科和特科,常科主要是孝廉,特科由皇帝临时决定,最主要的也是最制度化的科目是贤良方正。汉朝的察举制有一个重要特点:选拔人才和提拔官吏没有分开,选举与考试没有分开,察举的对象既有未入仕者也有现任官吏。考试是辅助方式,不占有重要地位,但这种由下到上层层察举的方式虽然举荐了不少人才,但是也无法保证其真正公平,不可忽略的是将察举的范围扩大到布衣之士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孝廉的晋升对教化社会有很大的积极作用,但仍然避免不了道貌岸然者沽名钓誉,贿赂请托。再者易造成结党营私,这对社稷不利。察举制是一种看似由下向上推荐人才的很好的制度,但是士人为获取“声望”用尽手段,沽名钓誉,令人担忧。所以为了以后江山社稷,察举制还是必然会被更为符合时代的考试制度所取代。
三、九品中正制
魏晋是封建门阀制度高度发展期,把持朝政大权的士族地主为维护门阀特权,在地主阶级内部“严士庶之别”,导致选士制度保证士族优先做官的权利,九品中正制成为这一时期选士的主流,即郡县设小中正,州设大中正,由地方上有声望的人担任,将士人按“才能”评定为九等。所谓才能,就是按门第高低列等,政府按照等级选用。九品中正制选举法完全操纵在世家大族的手中,限制庶族地主的权利。等级十分鲜明,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就在教育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弊端,士族地主以门第做官,骄奢逸,不好读书,寒门子弟入仕无望,激发不了读书积极性。
九品中正制是在封建门阀等级制度高度完备时期的一种士族垄断统治的专制制度,弊端很多,继承把持朝政大权的子弟不学无术、丧志,寒门子弟因晋升无门而迷茫徘徊,致使官学衰败,私学不振,佛教、玄学、儒学一同进入知识分子的认知世界。整个社会呈现出等级的病态,不求进取。
四、科举制度
科举取士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把任用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由士族门阀垄断的九品中正制,隋炀帝“始建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形成。
科举考试的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从此“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不再是天方夜谭。
科举制度的创立是中国传统选士制度的一大创举,它摒弃了养士制度的不系统性,使才能的考察有标准可依,但也限制了个性的发展,不过这也是封建国家为了统治思想的需要,消除了察举制度按照名望选拔入仕、士人沽名钓誉的弊端,消除了九品中正制依照门第晋升,由士族大家垄断造成的结党营私弊端。科举取士制度激励真正有学问的士人通过考试入仕,为他们提供了入仕的途径,激励布衣百姓学习,更具公平性。
科举制度虽然弥补了前几种选士制度的不足,但并不是完美的,尤其是后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科举制度考试科目的死板与空虚无用,导致选出的士人都是百无一用的“书呆子”,思想保守而且呆板,纲常伦理的禁锢让他们成为维护封建统治最坚实的工具。历年来,莘莘学子寒窗苦读,目的就是有朝一日一举中的,从而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制度是一种拉拢控制人才以维护统治的有效方法。
由察举制演变而来的科举考试制度经历了动态的发展过程。唐沿隋制,增加科目,如武举,以此完善制度。在宋朝,科举的命运一波三折,宋初重视科举,庆历兴学熙宁兴学改革科举,崇宁兴学罢科举,改为学校取士,但仍然扼杀不了科举取士强大的生命力。科举考试在历史的演变过程中一路坎坷,但还是保留了下来,并且不断完善。但是由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日益加强,朝廷选拔的人才也只是维护统治的工具,考试日益僵化,以明显的封建纲常条目控制知识分子的思想,明朝的八股取士更是将这一特点演绎到极致,八股考试成为桎梏知识分子思想的沉重枷锁,八股诟病多于优点,但不可否认的是科举考试成为布衣百姓改变命运的途径。
明朝英宗之后的惯例是“非进士不进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科举成为高级官员必经之路。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仕成为风尚,所形成的读书的文化传承格局间接维持了中国各地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由于功利思想,科举考试也滋生很多不良风气,如出现贿买、A带、代考等现象,当然也产生很多悲剧,如有人一生都没中,无奈晚年凄凉,白首空归,还有考中科举后抛妻弃子者。
科举考试科目在历朝历代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总的方向是禁锢士人思想,四书五经是永恒不变的话题,纲常伦理更是浸透在士人的骨子里。不重视自然科学,空受儒学经典,这是可悲的,最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落得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境地,这样也形成了保守、不敢创新的民族弊病,这是整个民族的悲哀。不可否认,这不是科举制度本身的弊病,而是当时封建制度为维护统治所造成的。最终在时代大潮的席卷下,历时1300年的科举制成为时代的弃儿。
五、结语
中国传统选士制度历经两千多年的发展,经历了由养士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变更,但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并不是只有单一的一种选士制度,而是以一种制度为主流,在适当的情况下以其他制度作为辅助工具进行人才选拔。不得不说,在每种制度下所产生的选士制度都有其历史环境和条件,在产生初期都是统治者为维护统治进行的选士改造,有其合理因素。只是到了后期,因种种原因尤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导致制度在实施方法和过程上出现了偏差,最终被时代淘汰。
灵活自发的养士制度,是春秋战国时期特有的产物,选才的标准多元化,人才能在特定环境中各为其主,具有很强的政治集团化倾向,当权者量才使用,礼贤下士,士人能力得以发挥。察举制度是一种让平民中有识之才走向仕途,完成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但以“声望”为评判标准,难免会有归隐山林之士的勉强应诏和沽名钓誉者的投机。九品中正制是士族大家的垄断政治行为,造成不良的社会风气,是统治阶级为自己服务的极端表现。科举制度实行长远且制度逐步完善,科举制度的产生是历史的进步,但在其发展中考试内容的僵化成为统治者奴化知识分子的工具,最终被时代的车轮碾压过去,烙印在历史的长卷中。
参考文献:
[1]孙培青.中国教育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2]刘海峰.科举学的起承转合――科举研究史的千年回顾[J].社会科学战线,2013(7).
[3]王东洋.中国古代“品行”考课标准的确立及影响[J].北方论丛,2011(5).
让子弹飞 开平
《让子弹飞》制片人马珂表示:第一次看到开平碉楼群落,就觉得怎么会有这么巧的地方。《让子弹飞》的年代背景是北洋军阀时期。那正是一个中西交融的传奇年代,而发哥扮演的也是一个有海归色彩的当地霸主,碉楼既保留了明朝建筑风格,又混搭了西式华丽风的建筑。作为发哥的府宅简直是天衣无缝的选择。“历经岁月风雨的碉楼、旧镇、城墙,将人们带回一百年前北洋那个传奇年代。”
近日,随着电影《让子弹飞》在全国的热映,早于2007年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群落再次透过镜头走进众人的视野,100年前的碉楼的建筑风格十分符合影片的梦幻色彩以及时代背景。这次《让子弹飞》在广东拍摄,看中的正是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开平碉楼群落。这些一百年前的碉楼,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十分符合影片的梦幻色彩以及时代背景。而为了配合姜文的拍摄,当地政府更是破例首度允许剧组进入碉楼的内部进行拍摄,不过前提是签订了天价的保护协议。
在电影里,自力村碉楼群上镜率最高。“碉楼”两字在台词中也反复出现,如“竹林掩映,碉楼耸立”,“我家碉楼固若金汤”,“枪在手,跟我走,杀四郎,抢碉楼”等。
如果零距离看碉楼,我们又能发现影片之外的哪些景致呢?
开平碉楼,“碉”是指用于军事防守的建筑物,“楼”是指有两层楼以上的房屋。碉楼,就是指把“碉”的军事防御功能与“楼”的建筑形体结合起来的一种坚固建筑物。
有人说,开平碉楼是华丽西方盛装下,一个古老的东方情结,更是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留在大地上的象征。这就不得不提到开平的历史了。
据考证,开平碉楼源于明代后期,盛行于二十世纪初。那时,成千上万的开平人远渡重洋外出打工,他们经过一辈乃至数辈的艰苦奋斗,终于积累下一定的财富可以回老家买地、建房、娶妻、生子。不幸的是,相对富裕的生活却成为土匪的“目标”。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饱受匪盗之害的华侨们大兴土木建造碉楼。也因此,开平碉楼会集了国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艺术,古希腊的柱廊、古罗马的柱式、哥特式的尖拱、葡式的骑楼等均能在这里找到缩影。
碉楼何处有?
目前,开平有1833座碉楼,主要分布于塘口、赤坎、百合和蚬冈4镇,数量总和占开平碉楼的2/3以上。
塘口的自力村碉楼是《让子弹飞》的主要外景地,楼前有水塘、石板路,楼后有田野、村民,是附近一带摄影发烧友的据点。
已有350多年历史的赤坎镇是一座具有南国特色的骑楼小镇。300多米长的风情街是清一色的旧式骑楼,外墙涂成淡黄色,斑驳的墙壁露出点点暗红,阳光照过来,如油画一般。
百合镇的马降龙村落深藏于竹海中,被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专家誉为“世界上最美的村落”,其中的河东楼留有极具东方特色的吉祥图案,非常别致。
蚬冈镇位于开平市西南部,距开平市区26公里,拥有150多座碉楼,其中坐落于锦江里的瑞石楼由于恢宏悦目、外饰精美,被称为“开平第一楼”。
碉楼看什么?
看亦中亦西的风格
开平碉楼分布各处,它们千姿百态,亦中亦西。混凝土外墙厚实坚固,大门是沉重的钢板,小小的窗户装有铁栅,俨然一副防卫保守的姿态;然而,上部的装饰却精巧细致,有的甚至不畏繁琐、画蛇添足,张扬外向的性格显露无遗。
看赤坎老街的精致雕刻
赤坎古镇延绵数千里的骑楼街兴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融会了中西建筑风格,楼上居住、楼下经商,充满浓浓的生活气息。沧桑厚重的石板街、斑驳镂空的窗花、残旧精致的雕刻,都令怀旧人士痴迷不已。
看碉楼群中的“私家”花园
马降龙碉楼群是个安静的小村落,碉楼隐藏在茂密的竹林中。相对于其他充满沧桑感和野趣的碉楼群,这里更像一个设计精致的私家花园。
看“村长”为游人拍照
“加拿大村”原名叫耀华坊,是虾村属下的一个新村,它其实不是真正的村庄,这里没再住人,村子由一位姓关的老人看管。老人很有意思,名片上印着“加拿大村业务联系人”字样,人们都亲切地称他为“村长”。他的一大爱好便是给游客拍照,他还会自豪地说,这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教的。看他的大作会发现,取景角度的确不错。
看完碉楼玩什么?
泡香江温泉
香江温泉是开平名气最大的一家温泉酒店,拥有偏硅酸型天然温矿泉。那里有大大小小五六十个温泉池,水温多在28℃至60℃之间,清澈而透明的水质微微散发出一丝硫磺味。
吃黄鳝煲仔饭
开平美食多,最出名的就是煲仔饭了。当地较出名的煲仔饭有黄鳝饭、赤坎蒸鹅饭等。虽然在开平到处都能吃到黄鳝煲仔饭,但驴友们最推荐赤坎镇中华东街“永利隆”小食店的煲仔饭,味道好且分量足,吃完还可以到隔壁买开平最著名的小吃――香煎豆腐角,同样美味十足。
开平怎么去?
从广州出发,经广佛、佛开、开阳高速,约1小时50分钟到达塘口出口,下高速转325国道可到开平市区。碉楼景区大都在G325沿线,一路有明显的路牌指引。
开平住哪里?
推荐入住开平香江温泉别墅,每晚250元至880元(含双人自助早餐)。如果你喜欢拍照,推荐入住赤坎古镇的青年旅馆――碉民部落,旅馆位于赤坎镇影视城与欧陆风情街对面,装修简单但很有特色,标间每晚40元起。
非诚勿扰2 三亚
电影《非诚勿扰2》中滨海的山中木屋鸟巢,舒淇赤脚走着的吊桥……这些都是人间天堂三亚鸟巢度假村众多亮点之一。三亚鸟巢度假村位于三亚亚龙湾热带天堂森林公园内。总面积1506公顷,是按照国家森林公园规范要求开发建设的三亚市第一个森林公园,是海南省第一座滨海山地生态观光兼生态度假型森林公园。
最另类的体验
三亚鸟巢的集结地帐篷房建筑外形酷似蒙古包,为半敞开式,无门无窗,四周有活动拉帘,不过您大可不必担心会被打扰,鸟巢的142幢客房巧妙地利用山体地形、岩石、植物遮蔽,各不打扰,在通往每个帐篷房的雨林栈道入口都有一个小栅栏,你可以在入住时挂上,这里就成了您专属的小庄园了。住在集结地帐篷房中,你既能零距离地体验到热带雨林,有的帐篷房甚至站在阳台就能摘到雨林中的野果;也能体验到酒店为你提供的奢华服务。每幢帐篷房都配有独立的卫生间,一张大床、一顶亚麻蚊帐、衣柜、保险箱、电话和酒店提供的一些杂志。住在帐篷里您能看到的、听到的、呼吸到的全部都是大自然的直接恩赐。如果你觉得无聊了,还可以去集结地的大本营――集结地酒
吧,去那打打桌球,游个泳。
最浪漫的体验
如果您是跟爱人一起度假旅行,这里让您浪漫的地点实在太多,给您推荐几个经典浪漫地。
过江龙索桥,《非诚勿扰2》宣传海报上葛优远远地看着光脚走着的索桥就是鸟巢度假村内的过江龙索桥。全长168米,最高处距山谷地面40多米,桥上挂满了红丝带,丝带上面都是游客的许愿,据说过江龙索桥又称情人桥,天下有情人走过此桥把情人的名字和您的愿望写在丝带上,定能愿望成真。过江龙索桥头的烟波亭,又称“林子仙子”。烟波亭建筑在两棵巨榕之间,远远看去像是悬挂在两棵巨榕之上。跟您的爱人在烟波亭的榕树间静静地喝上一杯咖啡,听着山问的鸟儿鸣叫,微风轻轻的吹过,这一刻您一定会有在你爱人肩上睡上一会儿的冲动。
峭壁天池位于鸟巢西区,悬挂在山间巨石之间,您来鸟巢了,除了要去走一走过江索桥,还一定要去峭壁天池游一会儿,不会游泳的,你都得去那看看,趴在泳池的边上看着远方的海湾,看着泳池下方的大树,你会发现你是在树尖上戏水,要是夜间,看湾内灯火通明,躺着数天上的星星,偶尔飞过的莹火虫一定会让你喜出望外。
最悠闲的体验
你要是时间足够,建议你预订鸟巢推出的度假套餐,你可以悠闲地去森林公园的兰花谷走走,去雨林登山道,体验雨林文化的精髓所在,去山顶公园看看黎苗风情表演,登上南海第一楼“沧海楼”。
兰花谷步道绕溪而辟,在目前国内对外开放的兰花观赏园中,是面积最大、收集品种最多的兰花观赏园。其中收集了石斛兰、万带兰、干带兰、蝴蝶兰、卡特兰、兜兰、国兰、海南野生兰等数百种兰花。它们争奇斗艳,与溪水、奇石、绿树交相辉映,是永不撤展的兰花天然展厅。
雨林登山道。可以体验热带雨林精髓。根抱石、雨林植物的“相互绞杀”、大自然的杰作“巨石阵”。
最奢华的体验
鸟巢度假村的六种房型按鸟类的名称命名,老鹰区、大雁区、孔雀区、喜鹊区、白鹭区、丹顶鹤区,每种房型的特点各不一样,体验也各不一样,在鸟巢小住几周,体验一下各种不同房型的不同感受,体验三个不同风味的山顶餐厅。
赵氏孤儿 象山
作为《赵氏孤儿》的拍摄基地,浙江象山春秋战国城是目前全国最完善的以春秋战国为时代背景的影视拍摄基地,它的设计是以导演陈凯歌的电影《赵氏孤儿》为主题理念,整个城池充满秦汉遗韵,共分城楼、城墙区,桃园行宫,贫民区,公孙府,庄姬府,屠岸府,赵盾府,军营区,街道、广场等区块。
至今已经接待了《西施》《春秋祭》《大秦帝国》等大型剧组,陈嘉上、陆川等导演也曾前来为影片选址,春秋战国城已经逐渐成为影视古装拍摄的新宠。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海滨旅游是夏天的事情,跟冬天没有关系。但是对于宁波象山这个海滨小城来说,夏天去旅游固然能领略到在大海里畅游的快乐,冬天去那儿玩也是相当精彩的。象山是浙江海鲜产量最多、品种最丰富的地区之_,冬天是象山一年中海鲜最肥美的季节,这时海鲜比起夏天来个头更大味道更好。而且象山冬天的海边一点也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冷,相反阳光灿烂而温暖,温度比上海要高出好几度。而象山影视城最新建好的春秋战国城也已经对游客开放,陈凯歌最新大片《赵氏孤儿》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西游记乐园:仙界地狱任你耍
首站我们来到的是象山影视城,体验张纪中版《西游记》拍摄场景和充满历史遗韵的春秋战国城。
象山影视城的门口耸立着一尊神雕的雕像,显得很有气魄。据介绍,这座影视城是为了著名导演张纪中拍摄大型武侠电视剧《神雕侠侣》而建,2005年1月竣工。而“西游记乐园”是为张纪中拍摄新版《西游记》电视连续剧而配套搭建的场景,位于神雕侠侣影视城西南角“活死人墓”、“陆家庄”附近区域。景点包括花果山水帘洞、蟠桃园、原始森林、高老庄、白骨岭、白骨洞、地府等场景。
走进蟠桃园,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令人垂涎欲滴的桃子挂满枝头,孙悟空偷吃蟠桃,戏弄七仙女的戏就在这里拍摄。蟠桃园修建于2009年,四周由暗红色花岗岩构成圆盘状,盘上做了7棵巨型桃树,每棵桃树都是用钢筋和玻璃钢、水泥制作的,可以假乱真,巨大的桃树、桃子可称华夏第一。
来到孙悟空大闹冥府拔动六道轮回的拍摄场地,仿佛来到另外一番天地,显得阴森可怕。据导游介绍,这个场景以六道轮回为中心,四周围成半圆的是七张雕有汉代青铜纹的宝座,这是十界阎罗中的七位。轮回塔的塔尖会不断吸入发光的小魂魄,随着轮子不断转动,按着善恶产生六种不同的分流,好的入三善道,恶劣的入三恶道。
从地狱出来,迎来的便是两座大山,那便是孙猴子称大王的花果山和水帘洞。花果山有大小七十二洞天,最为出名的便是水帘洞,这个洞口瀑布群落差30余米,宽达60多米,仅比著名的黄果树瀑布矮20多米,但瀑布宽度却比它宽30多米,是我国目前最大的人工瀑布。
游完水帘洞,我们又去了白骨岭、白骨洞等景点,至于鬼怪的生活场景,需要你先练练胆子再去闯一闯。
春秋战国城:倾听历史的回响
紧挨着西游记乐园,便是象山影视城二期――春秋战国城了。据了解,春秋战国城是专为陈凯歌拍摄电影《赵氏孤儿》而修建的。总占地面积152亩,建筑面积43000平方米,由城墙、城楼、桃园行宫、赵盾府、屠岸府、庄姬府、公孙府、军营、街道、广场及贫民区等组成。
走进城门,首先进入视线的是平民居住区,左右都是茅舍,有些许破败,弯曲的街道则是普通百姓贸易交流的地方,手拂过斑驳的墙体,仿佛置身于喧闹的街市,处在穿梭的人群当中。走进桃园行宫,这是城池内最蔚为壮观的一座,城墙、城门、大殿、长廊,行宫内的建筑连成一体,站在城墙上俯瞰城内全境,平民茅舍、贵族府邸、喧闹街市等尽收眼底,城墙上旆旗迎风招展,写着“春秋战国”的大红灯笼在城楼上高高挂着,给人一种恢宏大气的印象。与恢宏庄严的大殿相异,庄姬府随墅别苑则精巧雅致,屋顶的凤凰彰显着主人的高贵,前院散落着一地的汉白玉沙子,翠竹、绿树、沙砾、屋舍,一幅唯美的山水意境图,一沙一世界的精神园林内,你可以闭眼冥想,感受异于城外的纷扰喧哗,保留自己的天地空间。最让人激动的是军营建筑,虎贲军、弓弩刀剑、画戟钩弋,中军大营旆旗连天……似乎能听见历史深处那金戈铮铮、战马嘶鸣、钟鼓声声的战争场景,颇有点沙场秋点兵的味道。
但这里看不到守城的将士,听不到城上暮鼓晨钟,耳畔只有阵阵清风拂过,只有那一缕缕阳光,穿过云层,投射在斑驳的城墙上。走在春秋战国城里,穿梭于城墙围廊之间,仿佛行走于漫长的时光隧道之中,身置梦境。象山本与春秋战国没有多大联系,但塔山文化也是源远流长,晓塘乡崛坡黄氏据传为战国四君子之一的楚国春申君黄歇之孙黄恒的后裔,为避秦乱,黄恒携眷到此避难。而江南港浦由黄歇主持开竣者甚多,上海黄浦江因黄歇而得名,上海简称为申,也因他而得名。
无声的建筑,历史深处的回响,历史终归久远,记忆也渐渐
淡忘,象山春秋战国城虽不是历史遗迹,却也能让我们感受到同样的震撼。“春秋无义战”,但《赵氏孤儿》却分明为我们展示了一幕忠义之举。伫立城楼而望,远山茫茫、曲水绕城,幽深巷陌、古楼飞檐……居住在现代的小城里,车来人往,我们或已习惯于身边的喧嚣,但心底却总向往着清静。
“渔光曲号”环港游:旖旎风光海上行
大海有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每个人,亲近大海,饱览旖旎海上风光也许是每个都市人的向往。吃过午饭,我们又驱车来到石浦渔港码头,乘着“渔光曲号”游艇,开始了我们的海上游览。
登上游艇时,每个人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游艇的名字很特别,感觉很有韵味。”同行指着船头上“渔光曲号”这个名字说。导游告诉我们,“渔光曲号”是为了纪念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电影《渔光曲》所命名的。1933年,电影《渔光曲》在石浦拍摄而成,也将石浦渔村的昔时风貌、勤劳善良的渔民形象带给了世界观众。
如今,县海洋休闲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打造了渔光曲1号、2号两艘游艇,开辟了环岛和环港两条航线,满足了现代人休闲的需要。
在游艇上观海的同时,还可以看到海边渔师庙、铜瓦门大桥、妈祖像、东门灯塔、秤锤礁、东门渔村等景点。据导游介绍,石浦港是一个中心线长18千米,宽0.35-3千米,深6-57米,面积27平方千米的封闭型天然港湾。秦汉唐宋时已被开发,因为石浦港水上交通非常便捷,自古就有“一出东门便十洲”之称。现在石浦港作为国家六大中心渔港,全国最大的鱼货集散地,每年数十万吨的鱼货流向大江南北,石浦也由此被誉为“东方渔都”。
此时,海面上海鸥低飞,远处隐约看到山坡上的渔师庙,这是专门为纪念渔师而建的。据游艇上一位老渔民介绍,海豚在每年农历的三月都要成群结队进港,在渔师庙前跳跃摆尾,场面非常壮观,但是现在由于渔轮急增,海港受到污染,海豚也很少进港了,而兴建渔师庙,一是为了纪念昔日石浦港的特色景观;二是告诫人们保护海洋环境,还石浦港一个自然和谐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