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嫁接与扦插的区别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摘要: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9个试验处理,研究了施肥对1年生油茶苗高、地径、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1年生油茶苗高生长的因素依次是幼苗类型、施肥次数、肥料浓度、肥料种类;影响地径生长的因素依次是幼苗类型、肥料浓度、肥料种类、施肥次数。扦插苗施用1500倍维盛肥3次处理后的生长效果最佳;嫁接苗施1 000倍根茂和维盛混合肥3次后其生物量最多,其鲜重增加15.573 g,干重增加5.435 g。
关键词: 油茶; 施肥; 因素
中图分类号: S 606 + . 2, S794. 4 文献标识码: A
油茶是山茶科山茶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是中国特有的重要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含油量占茶籽的55%,无胆固醇是其重要特点,以油酸和亚油酸为主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其主要成分,含量占90%以上。科学施肥是实现油茶优质高产的一个重要措施。施肥可以提高油茶的净光合速率、水分利用率、气孔导度,从而明显促进油茶生长,提高产量[ 1 - 2 ]。对油茶进行施肥是其增产增效的重要研究内容,油茶施肥开展全面研究并进行推广,将有助于油茶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海南地区油茶资源丰富,其独特的生态环境使之口感与品质方面和其他地区有所区别[ 3 - 4 ]。
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海南省琼海市温泉村油茶种苗标准化繁殖技术试验基地,地理坐标在110°7′5"~40′50"E,18°58′50"~19°28′35"N之间。该基地属琼海市,年平均日照2000 h以上,年均气温能达到24°C,年平均降雨量2 072 mm,终年无霜雪,属于热带季风及海洋湿润气候区。该基地土壤为红壤,富含铁、铝氧化物,能为植物提供多种矿物质等养分,适宜油茶作物生长及其产业的发展。
2 材料与方法
2. 1 试验材料
试验所用油茶苗为海南本地种的实生幼苗、扦插幼苗及嫁接幼苗。
所用肥料为有机肥和无机肥。有机肥为根茂(含腐殖酸水溶肥料,N+P2O5+K2O≥200 g/L,腐殖酸≥40 g/L,水不溶物含量≤50 g/L),采用 有机制剂加工而成,营养全面,使用安全。无机肥为维盛(总氮量为20%,含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磷、钾、硫、铁、锰、锌、铜、硼、钼),采用美国领先的螯合技术MAXPLEX生产,能螯合水和土壤中的钙镁离子,促进植物的养分吸收。
2. 2 试验方法
以肥料种类(根茂肥、维盛肥、根茂和维盛肥的混合肥)、施肥浓度(500倍、1000倍、1 500倍)、幼苗类型(嫁接、扦插、实生)、施肥次数(1、2、3次)为试验因子,进行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共有9种不同的处理组合,L9(34)试验设计方案见表2。试验从2016年4月2日开始进行,每个小区面积为1 m2,共有300棵幼苗。2016年4月2日为第1次施肥,第2次施肥时间为4月9日,第3次施肥时间为4月16日。
2016年4月2日 未进行施肥处理前,分别随机测30株油茶嫁接幼苗、油茶扦插幼苗、油茶实生幼苗的苗高和地径,取平均值,进行记录。在同年的10月2日,即6个月后,测量9个处理样地的油茶苗高和地径,随机抽取30株幼苗,测其苗高和地径,随后取平均值并进行记录。
同年12月2日,即8个月后,分别选取1、3、5、6、7、8号试验地径和苗高处于各自平均值的油茶苗木2株,测定其生物量,并与4月2日处理前的生物量进行比较,计算其增长量;其中各生物量测量方法如下。
苗高:使用精度为1 mm的卷尺,测量油茶实生苗根颈部到主茎顶端的长度;
地径:使用精度为0.01 mm的数显游标卡尺,测量油茶实生苗的茎基部;
生物量:采用排水法测量出体积,将样品自然风干后,用分析天平称重。
3 结果与分析
3. 1 苗 高
试验结果表明(表2),影响油茶苗高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幼苗类型、施肥次数、肥料浓度及肥料种类。就不同肥料类型而言,维盛肥效果最好,其苗高增长量为38.13 cm,其次是根茂+维盛混合肥、根茂肥,施肥处理后苗高增长分别为36.27 cm和35.47 cm。
从施肥的浓度来看,低浓度的效果要好于高浓度的施肥处理。其中1 500倍处理的苗高增长量为38.38 cm,而500倍处理和1 000倍处理分别为36.45 cm和35.05 cm。在不同幼苗类型试验中,扦插苗施肥处理后的效果最好,平均高增长量为46.19 cm;其次是实生苗和嫁接苗,其增长量分别为42.11 cm和21.57 cm。施肥次数越多,对苗高生长的效果越好,施3次肥的平均高增长量为40.28 cm,2次施肥处理和1次施肥处理的平均高增长量分别为34.98 cm和34.62 cm,比施2次肥和施1次肥的均要高。
综合而言,扦插苗采用1 500倍的维盛肥处理3次,对苗高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
3. 2 地 径
试验结果表明(表3),影响油茶地径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是幼苗类型、肥料浓度、肥料种类和施肥次数。
从肥料类型对比看,维盛肥效果最好,处理后地径增长量为4.14 mm;其次是根茂+维盛的混合肥及根茂肥,其增长量分别为3.94 mm和3.78 mm。从肥料浓度对比看,处理效果最好的浓度是1 500倍,处理后地径增长了4.26 mm,其次是1 000倍和500倍,其增长量分别为3.91 mm和3.69 mm。对于不同幼苗类型而言,扦插苗在处理后地径增粗最多,达到4.64 mm,其它依次是实生苗和嫁接苗,地径增量分别为4.46 mm和2.76 mm。就施肥的次数来讲,施3次肥的处理平均苗高增量最大,为4.04 mm;其次是施1次肥,达到4.00 mm;增量最小的是施2次肥,只有3.81 mm。
综合而言,采用扦插苗施1 500倍的维盛肥处理3次,对幼苗地径生长效果最好。
3. 3 施肥对1年生油茶苗生物量的影响
3. 3. 1 对嫁接苗生物量的影响
试验数据(图1、图2)表明,嫁接苗施适宜浓度的混合肥、多次处理,对油茶嫁接苗的生物量积累效果最佳,1 000倍根茂+维盛混合肥处理后其鲜重增长量为15.573 g,干重增长量为5.435 g;6号处理嫁接苗施1 500倍维盛肥2次,其增长量次之;增重最少的是1号处理。由此可见,嫁接苗施多次浓度适宜的混合肥,更有益于其生物量的积累。
从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情况来看,8号处理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增加量分别为9.302 g和6.271 g,干重增加量分别为3.495 g和1.940 g;6号处理的分别为6.538 g、3.582 g和2.455 g、1.315 g;1号处理的分别为4.011 g、2.858 g和1.470 g、0.720 g。综上所述,嫁接苗地上部分生物量的积累和地下部分是相互影响的,对地上部分生物量影响明显的处理,相应地,该处理对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的影响也较大。
3. 3. 2 对实生苗生物量的影响
试验数据表明,5号处理,即实生苗施用1 000倍的维盛肥1次其生物量积累最多,鲜重增重19.256 g,干重增重7.529 g;7号处理(实生苗施500倍根茂+维盛混合肥2次)后实生苗生物量积累次之;3号处理(实生苗施1 500倍根茂肥3次)最少(图3,图4)。由此可见,对于实生苗生物量而言,施肥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浓度适中的维盛或者混合肥对实生苗生物量的积累更有益。
从实生苗地上和地下部分来看,3号试验的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鲜重分别为10.230 g和2.312 g,干重分别为3.585 g和0.780 g;5号试验的分别为14.772 g、4.482 g、5.595 g和1.570 g。7号试验的分别为9.505 g、5.214 g、3.500 g和1.735 g。试验数据表明,对实生苗而言,7号处理后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较多,5号处理的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最多,由此可知,高浓度的根茂+维盛混合肥对实生苗的地下部分生物量积累有益,1 000倍的维盛肥对实生苗地上部分生物量积累有益。
4 小 结
4. 1 影响1年生油茶苗高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幼苗类型、施肥次数、肥料浓度、肥料种类;影响1年生油茶地茎生长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幼苗类型、肥料浓度、肥料种类、施肥次数;扦插苗采用1 500倍的维盛肥3次处理后的长势最好。
4. 2 油茶嫁接苗采用施1000倍根茂+维盛混合肥多次处理,更有益于其地上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积累。
4. 3 对实生苗生物量而言,施肥次数并不是越多越好,油茶实生苗施1次1 000倍维盛肥其生物量积累效果最好。
参考文献
[1] 袁军. 油茶有机栽培关键技术[A]. 中国林学会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 中国林学会, 2010.
[2] 张书娜, 王庆成, 郝龙飞, 等. 光照和施肥对白桦林冠下水曲柳、 胡桃楸苗木生长的影响[J]. 森林工程, 2015, 31(2):51 - 56.
[3] 袁婷婷, 钟秋平, 张顺华, 等. 基肥对油茶幼林地径和冠幅生长的影响[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5(1): 62 - 66 + 70.
[4] 袁 军. 普通油茶营养诊断及施肥研究 [D]. 长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2010.
1.种苗培育
落叶松可采用播种、嫁接、扦插三种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两种方式一般只在品种改良和遗传育种上采用,而生产上往往采用播种繁殖。现就播种繁殖方式介绍如下:
1.1 圃地选择、整地作床:选择交通方便,地势平坦,排灌良好,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轻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亩施有机肥750kg,深翻30cm,播种前均匀喷洒1:10倍的硫酸亚铁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宽1m,床间距25cm。
1.2种子处理、播种:播种前将种子用0.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4小时,用清水洗净后再倒人45℃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捞出稍稍晾干后与三倍于种子体积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发芽坑内催芽。发芽坑应挖在背风向阳处。坑深50cm,宽50cm,坑上覆盖塑料薄膜,晚上加盖草帘,每天将种子均匀翻动一次,待有30%的种子裂嘴后即可播种。当地表温度在10℃以上时即可播种。播种量为4-4.skg/hm2,播种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条播,沟距10-15cm,沟深1cm,播后覆盖1cm厚的细沙壤土,并盖一层稻草,盖草后以不见地为宜,并立即喷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喷水,经常保持床面湿润。当幼苗有30%-50%出土时开始揭草,幼苗出齐后将草揭完,揭草要在阴天或傍晚进行,揭后及时浇水。
1.3 苗期管理:出苗后要适时浇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湿润,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结合松土进行。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须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
2.种植方法
2.1整地:一般采用穴状、鱼鳞坑和水平沟整地。在新采伐迹地、杂草较少的弃耕地,灌木较稀的立地条件上,采用穴状整地,规格为40cm×40cm×30cm;荒山、老采伐迹地,灌木和杂草较密的立地条件上,应先进行割灌后再整地,鱼鳞坑整地规格为50cm×50cm×40cm,或采用水平沟整地,规格为沟长70-100cm,宽40-50cm,深为30-40cm。
2.2 造林密度:用2年生的1-2级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1600-1700株为宜,株行距2×3m;在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顷2500株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2.5m的株行距均可。
2.3 施肥对树高的影响 施肥当年对树高生长的影响与地径一样,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与对照相比尚未达到显著水平。施肥第2年起,施肥对高生长有明显促进作用。从施肥效应看,肥效对地径、树高生长的影响在当年没有显著差异。从第2年开始~第4年效应明显,与对照相比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2.4 施肥对冠幅生长的影响 施肥当年对冠幅生长量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施肥后第2年起的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东西向冠幅生长差异虽不十分显著,但南北向冠幅生长量显著高于对照。
2.5施肥量大小之间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没有显著区别。除冠幅外,不同水平的处理间地径和苗高生长量差异不显著。
3.落叶松病害防治
落针病:病菌多数种以菌丝体或子囊盘在落地针叶上越冬,有的在树上针叶越冬,翌年3~4月间形成子囊果发育成熟,4~5月间产生子囊孢子。遇雨或潮湿条件,子囊果吸水膨胀放射出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从气孔侵入,潜育30~60天以上。一般侵染2年生针叶,后期可侵染当年针叶。一般无再次侵染。该病发生与气象因子、林龄和树木生长状况密切相关,子囊孢子飞散和侵入的最适日均温25℃,相对湿度90%以上。在子囊孢子放射期,如持续阴雨,降雨量又大,则抑制孢子飞散。幼林发病率高,易成灾,20年生以上较少发病。一般郁闭度大的林分较郁闭度小的、林冠下部针叶较中上部针叶、林内立木较林缘木孤立木、被压木较生长旺盛木、高海拔较低海拔、高山迎风面比背风面往往发病重。林相被破坏,林地干旱,土壤瘠薄,病虫害严重,抚育管理不善,常发病严重。地势低洼,苗木过密,通风不良的圃地,发病亦重。
关键词:兴趣;培养;初中生物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有兴趣和最佳精神状态下学习,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结合生物学科的特点,我采用愉快教学法,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些探讨。
一、先提问题,后表重点
从学生身边非常熟悉、常见的生物现象中提出新颖、别致的问题(或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共同参与讨论。可查资料,各抒己见,最后老师归纳主要内容,突破实质性问题,表明重点。如在上绪论课时,可以提出以下问题:①飞机的飞翔与蜻蜓的飞翔是否一样?②春天时,你在一棵小树上做了一个与你等高的记号,到了秋天,是你高了还是小树上的记号高了?这样就可以使学生们很轻松有趣地知道机械运动与生命活动、植物生长与人体发育的主要内容和区别。
二、先看实物,后明知识
生物体形多样,千奇百怪。要尽可能地让学生多看实物,遵循他们这种从感性上、直观上来寻找特征,分析现象,挖掘内在知识的规律。一方面要让学生认真仔细、全面地观察;另一方面要提出思考问题,激活学生的求知欲望。例如在讲“茎的结构特征、作用”这节时,可先让学生观察莲藕的外形特征(颜色、大小、形状)、生活环境,然后折断莲藕,让学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李天生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再让学生思考下列问题:①莲藕是莲的什么器官?②“藕断丝连”这个成语中的“丝”是什么东西?起什么作用?这样让学生讨论、积极发言,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既使学生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又学会了茎的有关知识。
三、先做实验,后探规律
生物教学中,实验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手段和方法,是获得真知的直接途径。一定要从一开始就培养他们认真实验、大胆实践、主动捕获知识和科学探索的良好习惯。这样通过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过程来学习新知识,就能培养和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精神以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主要有三类实验,即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家庭实验。其中学生分组实验和学生家庭实验能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能与他们好动手的心理相吻合。他们在动手做实验时,就会不断地获得新知识,并能养成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这对今后乃至一生的工作都大有好处。如在讲述“根对水分的吸收”知识时,就可以直接让学生来做实验,让学生通过萝卜在盐水中和在蒸馏水中的不同变形来探索根吸水的规律。还有探究鱼鳍的平衡作用时,可以用两条鱼,一条剪掉鳍,另一条不剪,来对比观察鱼在水中的不同反应。另外,生物实验中许多需要的时间长,但需要的器材却很普通、很简单。这时可以选用学生家庭实验,让学生在家中做好实验。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并由家长督促签字完成,这不仅解决了课时不足问题,还让家长更多地关心、了解自己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了他们的协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如“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个实验就可以安排做学生家庭实验。
四、先行实践,后培兴趣
有趣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很好地培养和激发出学生的独立操作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增强感性认识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他们主动学习和钻研精神,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如在讲述“植物营养繁殖”时,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园艺场去参观,帮助园农进行果树的嫁接、扦插等活动,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有把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的成就感和快乐感。在讲“蚯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时,可带领学生到野外去挖蚯蚓,通过挖蚯蚓—看蚯蚓—摸蚯蚓这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既领略到了大自然的风光,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又体会到了劳动的乐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先观图画,后揭内容
【关键词】克隆食品;转基因食品
随着生物技术不断地应用于食品领域,转基因食品和克隆食品都是从基因层面上改造着我们的食品原材料,但他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
1.克隆食品
1.1克隆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而英文"clone"则起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以幼苗或嫩枝插条,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扦插和嫁接。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通常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织后代的过程。
克隆技术不需要雌雄,不需要和卵子的结合,只需从动物身上提取一个单细胞,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植入雌性动物体内,就可孕育出新的个体。
1.2克隆的种类
克隆的种类主要有:一是由同一个祖先细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纯细胞系(即每个基因彼此相同);二是先将含有遗传物质的供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除了细胞核的受体卵细胞中,利用微电流刺激等使两者融合为一体(即与提供细胞者基因相同)。
1.3克隆食品
克隆食品(Klone Food)是以克隆动物为原料制作的食物,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
2.转基因食品
2.1转基因技术
转基因技术是指使用基因工程或分子生物学技术(不包括传统育种、细胞及原生质体融合、杂交、诱变、体外受精、体细胞变迁及多倍体诱导等技术),将遗传物质导入活细胞或生物体中,产生基因重组现象,并使之表达并遗传的相关技术。
2.2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生产加工的食品。
2.3转基因食品的种类
转基因食品主要包括转基因植物性食品、转基因动物性食品、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和转基因的特殊食品(疫苗食品)四大类。
3.克隆食品与转基因食品的异同
3.1原理不同
克隆动物是指不经过有性繁殖,通过对母本动物进行基因复制而得到的一模一样的另一只动物,它和母本动物就像不同时出生的双胞胎。世界上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动物是1996年出生于英国的克隆羊多利,随后克隆牛、克隆猪等不断诞生。克隆动物技术可以使一些优良动物品种快速产出大量“后代”,比起传统培育和繁殖方法,采用这种技术有时间和数量上的优越性。
转基因食品是指通过基因技术改造一些传统食品来源,加入一些外来基因或去除一些原有基因后得到的食品。转基因食品同时涉及动物和植物,目前讨论最多的转基因食品还是玉米等农作物食品。在经过基因改造后, 可增加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通过转基因技术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的耐贮性,延长保鲜期,满足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求;可使农作物开发的时间大为缩短;可以摆脱季节、气候的影响,四季低成本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3.2种类不同
克隆食品主要是克隆动物的肉和奶,是动物性食品。转基因食品主要有转基因的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微生物食品。虽然转基因植物性食品早已进入平常百姓家,但有关转基因动物食品(包括药品)却被炒得沸沸扬扬,迄今为止全世界还没有任何一种转基因动物食品被批准上市,也没有转基因微生物被批准进入市场。
3.3安全性不同
不管是克隆食品还是转基因食品,都是新生的食品资源,所以他们的安全性都颇有争议。
克隆食品可能导致早产、致畸或夭折,可能导致新的疾病由动物传染给人类,这是许多人反对克隆食品的原因。伦敦遗传学家库兰博士说只要动物本身是健康的,它产出的奶也应该是健康的。
转基因食品可能带来许多安全问题,像转基因农作物的超级杂草问题以及可能对人体造成的危害等等。但是任何一种转基因食品在上市之前都进行了大量的科学试验,国家和政府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而科学家们也都抱有很严谨的治学态度。另外,传统的作物在种植的时候农民会使用农药来保证质量,而有些抗病虫的转基因食品无需喷洒农药。还有,一种食品会不会造成中毒主要是看它在人体内有没有受体和能不能被代谢掉,转化的基因是经过筛选的、作用明确的,所以转基因成分不会在人体内积累,也就不会有害。 转贴于 中经合组织(OECD)提出了转基因食品的评价原则——“实质等同”的原则,即:如果对转基因食品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抗营养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与同类传统食品无差异,则认为两者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果无实质等同性,需逐条进行安全性评价。
[摘要]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成为教学中的重头戏,而生物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如果充分利用,可以发挥出比较大的功效。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生殖插图”在相关单元中的教学地位以及发挥其教学功能的措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标。
[关键词]“生殖插图” 无性生殖 有性生殖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有大量插图,如果充分利用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高中生物(人教版)第一册《生殖》这一章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遵循新的教学思想,对于一些细节可采取多种措施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如使用插图进行直观教学,但第一册“生物的生殖”一节的图5—4——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示意图(见下图)却往往被忽视,这幅图看似简单,但却在细节学习和全章学习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就对这幅图的教学实践体会阐述如下。
一、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示意图的精华——7细胞8核结构的动态形成过程
7细胞8核结构图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教材却对这幅插图的解释用的笔墨却不多,只是淡淡几笔,给教学留下诸多回味,大有国画的韵味,笔者多年教学体会,觉得教学中在此不应留下余味让学生慢慢去回味,而应对“7细胞8核”的特殊结构借助多媒体资源作以详细的讲解,引导学生学好看似超纲的内容。
1.植物雌蕊的结构
植物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内含胚珠)3部分构成的整体,子房由子房壁、胚珠组成,胚珠则由珠被和胚囊构成。如下图:
2. 7细胞8核结构的动态形成过程: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大孢子,呈直线排列,3个退化,只有一个增大到一定程度后核连续进行三次有丝分裂形成一个8核的细胞,两极各四个游离核,之后两极各有一个核移到细胞中央,这样珠孔端的三个核周围的细胞质中产生细胞壁形成3个细胞,中央的1个是卵细胞,另外两个是助细胞。另一极所余的的三个核在形成周围的细胞质中也产生细胞壁形成3个反足细胞。这样就形成了7细胞8核的特殊结构——成熟胚囊,它是植物的雌性生殖结构。
这个过程很重要,是植物学的一个难点,既涉及到减数分裂又涉及有丝分裂,同时又是果实发育的基础,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和知识结构的构建出发,教师应想办法向学生交代清这个过程。
二、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示意图在教学中的作用
1.它在学习生殖的类型时起着直观形象的作用
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单从讲述本来就是一个难点,若抓住学生生活中最熟悉的扦插、嫁接、压条这些无性生殖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母体的一部分形成新个体;再利用此插图中7细胞8核结构的形成及双受精的动态过程重点讲述,来理解有性生殖是由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而形成新个体,这样就会将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在这个过程中此插图可以起直观形象的教学效用,给学生的是一个彩色的动画过程。
2.为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这一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减数分裂是生物教材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同时它又贯穿着生殖和遗传两大板块知识。但“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另立一小节,在中学小课堂小容量教学前提下 “生物的生殖”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只能分2~3课时进行教学,因此在学习生殖的类型这部分知识时,应先以此插图为契机恰当简要的讲述经减数分裂形成次级卵母细胞,再经有丝分裂形成7细胞8核结构,一方面,可使学生理解这幅插图,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利用此图理解有性生殖;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怎样进行的(向学生交代清这是下一节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部分学生提前进行自学,为减数分裂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亦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3.为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一节中果实的发育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
被子植物果实发育也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为了使学生搞清果实发育知识的来龙去脉,教学时应重新拿出这幅插图,引导学生顺着插图复述通过减数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的过程和植物的双受精作用为果实的发育打下伏笔,对于优秀学生其实已安排了问题的提出:双受精的实质是什么?两种受精细胞的命运如何?在有了7细胞8核结构的来龙去脉和双受精过程的基础上,学生理解受精卵、受精极核、珠被、子房壁的发育命运分别是胚、胚乳、种皮、果皮就水到渠成。
4.它在教和学中起着贯穿全章的中心线索作用
虽只是一幅插图,但包括了花的形成、结构;生殖细胞的形成;双受精;种子和果实的发育等知识,贯穿着全章的知识,起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线索作用,重视此图有助于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思维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和综合应用。
三、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示意图在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生物学教学实践,从提高学生思维水平和认知质量出发,我认为应充分利用这幅插图,让它发挥应有的教学功能,要做到以下几点:
1.以统摄全章的观点充分利用这幅插图
在学习生殖的类型之一有性生殖时就重视这幅插图,通过教师讲解7细胞8核的胚囊的形成来使学生大致了解减数分裂的过程和生殖细胞的形成,再沿着插图顺序引导和重点强调来使学生理解双受精过程进而形成种子,再点明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从而理解有性生殖的本质是有性生殖细胞的结合,使之和无性生殖区别开来;当学习减数分裂后再次详细讲解被子植物雌性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有助于理解的进一步升华;学习被子植物的个体发育时再次利用生殖插图可彻底消化果实各部分的来源。
2.从学生认知方面的辨别、归类、信息加工、分析与综合、深思出发,做到再度利用插图引导学生融会贯通
在学习减数分裂和果实的发育时要再度利用此插图,结合手绘图来深度理解减数分裂和果实的发育,这样有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来龙去脉、实现知识结构的不断构建和完善,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视角利用这幅插图
现代教学改革的主题是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从学生学习方式的三维度出发,以插图为学生提供形象素材,打通学生的视觉通道,引导、促进学生积极思维,实现知识的主动构建。
参考文献:
【关键词】生物教学 链接生活
如果生物教师每节课用心备课,用心设计与课堂知识紧紧有关的学习活动,那么课堂学习就贴近了学生生活,就会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真实快乐,这正是新课标理念下师生共同追求的理想境界和精神目标,是使中学生物教学走出低谷的有效举措。让我们来点击生物和生活的超链接吧。
一、链接生活,激情导入新课
1.悬念导入第一节课,初显生物课神奇魅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上好第一堂课至关重要,它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关系到以后同学们对这门课的关注程度。
2.利用生活典故导入新课,感受生物迷人魅力。青少年都爱听故事,在生物学科的发现史和科学史中,充满了动人的故事。中外史实中,妙趣横生的典故更多。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段,可避免平铺直叙之弊,收授教于趣之效。
二、链接生活,体验生物课现实应用的魅力
1.日常生活方面。像酸奶、碳酸饮料、泡菜、萝卜干等制作等,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很有亲切感,我们可以鼓励学生试一试自己的动手能力,必要时露一手炫耀炫耀自己的手艺,而制作过程又需要一定的生物学知识背景,可以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了解到生物的相关知识,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2.医疗保健方面。如在讲述细胞分裂时,可以出示肿瘤医院相关检验报告单,来说明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和正常细胞的区别。在探讨血液成分和肾脏功能时,让学生讨论我们在进行常规体检时,检查血液、尿液时为什么早上要空腹。讲到耳朵结构时适时提问:我们遇到巨大声响应怎样避免耳朵被震坏……这些都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学生们兴趣很浓。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了相关的保健知识,纠正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
3.环境保护方面。全球都在提倡“低碳环保”,人们在关注各种环境问题给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危机,因为地球只有一个。在教学中,适时地倡导学生们要担负起保护地球家园的责任,关注我们周围的环境,多多参加环保活动,对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给于坚决的制止和打击。
4.经济生活方面。 植物的扦插、嫁接等繁殖,蘑菇的培养,提高水果中糖的含量。以及可以提一下以后高中要学习的如的组织培养、月季的花药培养、植物芳香油的提取、胡萝卜素的提取等。教师可以介绍这方面的知识在花卉的培养、化妆品的研发、果汁饮料的研发等方面的广泛应用,市场潜力很大,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与经济的巨大关联,从而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对于愿意从事这方面职业的学生来说,更是一个很好的教程。
三、链接生活时尚热点,了解生物魅力
1.列举时事焦点。例如:口蹄疫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禽流感事件、甲型H1N1流感、非典型肺炎、美国白蛾危害、蜱虫叮咬事件、艾滋病等。当同学们知道这些都与生物知识有关时,个个感觉学习生物知识太有用了。他们自发地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这些病症的机理,以及预防的措施。使他们知道任何一种传染病都不可怕,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平时加强体育锻炼,都是可以预防的,消除了他们的恐慌心理。让他们自己将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有很大帮助。
2.了解生物前沿。例如:克隆羊多利的长生、社会老龄化、试管婴儿、人类基因组计划、生物仿生等。这些都是同学们非常感兴趣的,原来这些对他们来说非常的神秘。通过生物课的了解知道这些都离不开生物的研究:知道了克隆这个词原来是指无性繁殖;知道鸟巢的建造、薄壳建筑建造灵感原来来自于生物。为将来想在这方面研究的学生提供了感性的认识。
3.紧扣时髦话题。现在的生活中很多话题,提到瘦身、养生,学生们也毫无例外的受到很大的影响。有些女生为了身材好缩食、导致营养不良,有的甚至吃减肥药。初中的学生处于青春期,为了漂亮穿一些紧身的衣服。为了早上多睡一会,学生把早点放在一些卫生不好的摊点上去吃……学习生物学知识后,很多同学都后怕,这比一些大的宣传活动更有效,使很多同学改变了一些不好的生活习惯。
关键词:林业资源;造林技术;造林方法;水平提高
中图分类号:S725 文献标识码:A
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得到较为显著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也得到明显的提高,与此同时,人类的生活同样得到有效的改善。我国虽然拥有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但是,过去几年,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对自然资源和林业资源的开采严重超出限制,导致我国自然生态严重受损。无节制的开采使我国生态环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为避免生态环境继续恶化,必须在生态资源保护方面加大力度,并且对造林技术实施创新与提升。
一、我国林业资源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林业资源特点更为得到更加显著的体现。首先就是我国具有相对丰富的林业资源,并且具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在世界排名上占据首位。例如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就对落叶松表现出极高的兴致,因此,落叶松已经得到多年的使用,在长时间的发展中,我国积累了丰富的松树类资源利用的相关经验,也通过松树类资源的利用获取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其次,我国林业资源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更加重视环境的保护,虽然经济的发展对林业资源造成较大的破坏,然而我国推行退耕还林政策已经不是一年或两年,人们已经具备较强的资源保护与节约的观念意识,其为林业资源的长远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由此可见,目前我国林业资源未来将得到良好的发展。而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则有效保护了已有的森林面积,并且基于原有林区面积实现扩增,使林业资源的发展表现得十分强势。另一方面,我国林业资源并非完美,在某些方面也存在或多或少的欠缺,就比如我国林业加工技术,和国外发达国家例如美国、日本的技术相比依旧存在较大的差距,虽然拥有相对丰富的林业资源,但是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存在较多的林业加工企业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无法对资源实施有效的、深层次的加工,导致资源浪费的情况十分严重。并且,我国缺乏严格的林业资源的管理,因此出现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并且,林业资源质量有待提高,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主要考虑的是经济因素,虽然有效促进了经济效益的提升,然而也使林业资源质量缺乏有效的保障。我国林业资源种类繁多,其具有的类型数不胜数,但是林木的品质有好有坏,缺乏较为完善的结构以及足够强的经营管理力度。在上述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下,林业资源反而出现紧缺的情况,从而导致林木价格上涨的幅度较为夸张,对我国林业未来的发展造成十分恶劣的影响。
二、我国林业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由于我国林业发展存在某些不足,导致出现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其中各种问题中,首先不得不提我国林业缺乏开放的模式,虽然我国各林业资源多为国家或者集体所有,然而其往往受我国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一种表现形式,如此一来,林业资源的发展模式受到限制,并非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真正意义上的目标。其次,缺乏较为完善的林业法律法规,对于林业资源生态效益的补偿,是对自然的有偿使用,然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存在缺陷,导致其存在一些问题。最后,缺乏严格、科学地监督管理,虽然在退耕还林政策的推行方面做出较大的努力,并且,该政策也得到了各地政府部门的有效执行,对林业资源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林业资源得到的重视程度仍然存在欠缺,并且未实施严格有效地监督管理,同时缺乏健全的管理体系以及强有力的执法力度。
三、林业资源的培育技术分析
为使我国林业发展的现状得到改善,使得各种各样的问题得到解决,有效确保林业经济效益的有效提高以及长远发展,就必须在林业资源培育方式上苦下功夫。例如,就我国实施的封山育林政策而言,一般情况下,往往采用人工促天然培育更新法以及植苗更新培育法的培育方法,采用这两种方法进行林苗培育,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并且,改善造林环境,应该根据树苗种类以及季节变化做出适当的调整,在完成林地的整理后,进行相关清理。不仅可将周边的杂草灌木清除,也可适当改变地形面貌。从而使造林地区整体的土壤质量得到提高,使造林质量得到更加有效的保障。
四、我国林业造林方法分析
(一)播种法
播种法是对树木种子自然萌发及其生长特性进行利用而采取的造林方法,主要适用于种子成活率高、造林地条件高的树种,可在远离病虫害、免受人类活动影响、地势平稳以及水资源充足的区域广泛采用播种法进行造林。而这种造林方法根据播种设备的不同又可得到不同的划分,分为机械播种以及飞播造林。
(二)分殖法
分殖法是对树木的芽穗、枝干或者根茎等具有分殖能力的营养器官进行利用,采用断植或者扦插等方式,进行林区造林。分殖法主要具有以下优势,表现在能够有效控制树木的形状,并且能够对不同的树种进行嫁接,从而使植树造林施工更加高效,也使植树造林的成本投入有效降低。分殖法主要适用于抗病强、易繁殖的树种,例如杨树和松树等。
(三)植苗法
植苗法首先是通过人工培育出健壮的小树苗,然后种植树苗进行造林。植苗法的优势在于不受地形、地域以及树种的限制,能够较好地适用于恶劣环境下的造林,尤其是因为人工措施的干预,所以苗木在造林前期未受病虫害以及污染的侵害,在植树造林后生长迅速,可在更短的生长周期内成材。
五、我国林业造林的注意事项
我国造林工作中,也需针对某些问题引起注意,首先就是需要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具体而言,各个不同的林区,林区与林区之间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土壤条件以及造林环境并不一致,需要保证树种选择的合理性。树种的合理选择和种植的科学布局,不但能够促使林木得到良好地生长,使林业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而且也能促进周边生态环境协调性的提高,有利于林区生物多样性的维护和提升,可以利用这些特征进行旅游景点的开发,促使林区经济效益得到提高。并且,种类丰富的林业资源,有利于水土保护以及当地气候的调节。其次,需要保证选择的造林时机合适,需要对树种的生长周期具有足够的了解,结合个体间的区别进行考虑,选择合适的造林技术。通常造林选择春季进行,但是随着目前我国气候回暖技术的大力实施,造林的时间可适当地提前。在初春冬末的时候,因为气温较低,蒸发量较少,所以在此时进行造林并不妥当。而冬季时间充足,此时进行造林恰恰更加合适,但是针对某些冬季气候较差的地区而言,仍然推荐待气候转暖后造林,能够确保林木有效存活。再次,需要不断进行品种的更新,如果树木品种不够丰富,必将导致土壤状况持续恶化,时间一长,土壤问题将变得十分严重,会使得病虫害十分猖獗。因此,若土壤条件不适合林木生长,所种植的树种则需具备足够强的抗逆性,才能在较差的土壤环境下得到健康地生长,例如可采用松树和杉树混合种植的方案,套种,或者出现一种树木长势不佳的情况,再种植另一种树木的情况,均能使杉树和松树的成长成材得到保证。为避免水土流失,使病虫害问题不再对林业生长造成严重损害,可在山脚位置设置防火带以及防虫带。针对条件复杂,容易发生不确定性变化的林地,则应采用不规则混合种植模式对多变的土壤环境进行适应,从而使树木品种的多样性得到维持和加强,并且也能促使土壤质量得到有效的改善。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分析林业资源的基础上,可得知我国林业地区造林方面仍然存在有待解决的问题,林业部应强化管理力度,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采用适合的造林方式例如混合种植等,促进林木的良好生长,并且注意把握好细节,有效落实造业工作,才能切实促进我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贺.山区造林地清理与植树造林技术[J].黑龙江科学,2016(5):72-73.
[2]黄芳松,田维新.造林整地及植树造林技术的运用[J].黑龙江科学,2016(10):86-87.
[3]孙明德.浅析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方法及意义[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0):295.
[4]王江,汤明华,李昌玉.林业造林质量控制的有效措施[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6(8):152+155.
[5]唐小凡.造林绿化后的林业技术工作探究[J].低碳世界,2016(16):270-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