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班级文化建设体系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班级文化建设体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班级文化建设体系

第1篇: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关键词】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优化策略信息化管理

合蛋旃倚畔⒒ㄉ璧母拍罴耙庖?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就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高校办公室作为学校的一个综合部门,是学校管理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学校教学、科研、党政管理、后勤及师生员工服务的综合办事机构,它发挥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桥梁和枢纽作用,因此其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对学校整体事业影响深远。[1]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事业改革的不断推进,特别是近年来世界一流大学的创建过程之中,信息在高校事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广泛的作用,高校办公室的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十二五”信息化规划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高校办公室的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协调资源、科学管理等职能作用,并利用新的信息技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效率,已成为办公室人员必须认真思考和努力解决的重大课题。高校信息化的发展,不仅是IT技术的应用和发展,更加是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的更新和发展,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正处于教育资源和应用系统建设的大发展时期,应当逐渐的从关注投入和建设向关注应用和服务转变,打破分散封闭的系统、促进融合合作的发展理念,搭建纵横交错的工作系统。

本文通过研究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所具备特点,研究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的策略和方法研究。明确目前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明确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的目标要求、工作内容和职责。提出一套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和工作体系。使得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工作成为科研和教学需求的支撑体系。为一流大学的建设提供坚强的信息化保障。

2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及存在问题

2.1 对信息化系统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

长期以来,高校对于信息化的发展重视度不够,导致大部分高校存在着办公室信息化建设资金短缺、技术瓶颈、网络基础设施落后等比较现实的问题。信息化发展存在着严重漏洞。对资源整合工作的重视度不够,很多高校办公室都建立了独立的网络信息系统,但诸多系统之中,不存在服务接口或者统一的建设,导致了大量的资源浪费,重复开发等问题。

2.2 办公室信息化系统构建亟需完善

高校办公室的工作内容繁多,工作量大。是教学、科研工作的主要服务部门。而且高校办公室往往承担着公文起草和收发、公章管理、会议通知、文件传输、档案管理、来访接待等事务性的工作和大量的沟通联络工作。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工作,如果仅仅把高校办公室当做一个后勤部门,或者说杂物室,如果没有一套完善、健全、科学的工作体系,极易造成管理上的混乱和资源浪费。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就可以明确日常工作的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明确了工作的先后顺序和步骤,在工作中就不会出现疏漏。信息系统的构建,包括自身规范系统的构建以及借用新技术新手段实现信息系统的构建,如何用最有效的办法整合各方面资源,并将两个系统有机结合,有效促进办公室工作,是目前高校办公室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2.3 基础设施建设严重不足和落后

由于历史问题,许多高校的主服务器系统信息网络带宽窄、容量小,还只是停留在比较基础的层面,同时仍面临着某些开发系统运行不够稳定、系统间端口不兼容和某些网站容易被黑客袭击、信息泄露等问题。[4]必须通过有效的技术手段加强安全防范,很多办公软件的应用也是停留在基础层面,缺乏专业的技术支持和信息处理知识。从而势必影响办公室为学校决策提供积极服务的作用。

2.4 信息化工作人员队伍参差不齐

高校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很少有条件配备专业的信息化工作人员,一般都以兼职信息员为主,而信息化系统需要专人负责,专人维护,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的信息化工作队伍,是高校信息化工作开展的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3]

3 高校办公室信息化建设的建议及对策

3.1 规范流程,不断完善信息化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

高校办公室要从学校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建设出发,以学校的信息化规划为指导,制定出与学校整理规划相符合的办公室信息化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接受信息中心的业务指导,发挥信息在办公室工作中的主题作用并形成了良好的信息化工作秩序。办公室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借助信息化平台,有效规范了办公流程,使原先繁杂的办公室工作变得有条不紊,确保了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体系健全、职责明确。建立健全办公室的信息报送制度、收发文制度等,通过系统,建立紧密、协调、可靠、简单的管理机制;将具体工作落实到人,使办公室人员能随时查看自己当前的各项任务,以便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做到查有所依;有效协调部门内外的沟通,加快信息的流通,实现高效、协同工作,建立融洽的团队关系和文化氛围。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从而更好的从制度上规范本部门信息化建设,逐步完善了办公室信息化工作体系。

3.2 大力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

积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由于目前办公室信息系统的信息量越来越大,针对现有的系统硬件支撑平台缺乏容灾备份能力,同时主要服务器容量较小的问题,确定建立一套完整的容灾备份系统方案。寻找条件成熟的软件公司进行合作,要加强软件和硬件的建设,加强适合高校办公室系统的应用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从而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交换。同时选派具有较强电脑操作能力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及日常维护运作。

3.3 门户网站建设打开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门户网站是学校的对外窗口,要加大对门户网站的建设,调整栏目,丰富内容,美化界面,使得其能满足教学、科研、管理、宣传、交流、文化传播等需求。对各栏目信息量进行密切关注和规范。对办公网、中文网、英文网站及时进行改版提升,加大主页的信息量,充分发挥信息沟通反馈、宣传监督的作用。完善门户网站的各项功能加强与校友和企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强化办公网的内部纽带作用,对门户网站的版块设置和内容进行严格的审核筛选,对信息管理员进行了规范化培训。

3.4 资源整合,发挥信息系统的主导作用

大力推进办公室办公平台的建设,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汇集起来,通过梳理进行分类存储,同时进行数据的存储,知识的汇集和整理,成为以后办公室内部主要的工作平台,最大程度的解决互不兼容的分离状态,进而打通使用,形成一个系统化的集成数据库。[2]如系统中涉及一些公务资源和公共服务的,如统一身份认证等,要开放一些服务接口或者统一建设,避免重复开发和资源浪费。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理顺各部门的职能,积极探索各类信息的共享模式,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高度讲求部门间的协同,确定每个部件都是以最高效的方式相互合作并高效运转,不做任何重复的工作。统一所有系统的界面,避免重复建设,建立统一的运行平台和系统构架,集中管理系统平台资源,统一部署管理业务应用,统一运行维护管理,体现标准化、通用化和一体化的特点。明确将加强有关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办公室信息化工作的重点。

3.5 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办公室全体人员要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建立信息化安全运行机制,严格执行落实各项网络、信息安全相关法规、政策,落实信息安全登记保护等有关信息安全措施和责任制。逐步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包括账号安全保密制度、计算机病毒防治制度、操作人员权限等级分配制度、事故和案件及时报告制度等。进一步完善网络运行、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制度和技术保障,加强信息内容管理和网络安全监控,全面启动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与等级保护制度实施工作,及时发现安全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以解决。对计算机进行保密管理,由负责保密工作的专人负责,并严格按照程序操作。

3.5 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要把分布在各部门的信息化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服务信息化建设,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解决人员紧缺问题。一方面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弥补人才技术实力不足,争取选择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充实信息化工作队伍;另一方面是要有计划地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以及公关能力。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和培训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4 结语

信息化在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中的地位、作用越来越凸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也是在日新月异。高校信息化工作的建设把信息化工作水平不断推向新的高度。高校办公室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巩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使得工作能够更加高效、有序、规范的进行,更好地为学校的发展服务、为学校的信息化工作添光增彩。

参考文献:

[1]张晓丽.《加强办公室工作的素质建设》[J].办公室业务,2011(5).

[2]王卫平.《信息化时代高校办公室工作系统整合初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7(7).

第2篇: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一、准确理解班级文化的内涵

什么是班级文化?所谓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学生在互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同学接受与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活动准则以及其他可以教育、规范、激励学生的价值与制度体系。

班级文化的建设可以由浅入深地分为四个层次:一是班级物质环境文化,是指班级师生在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各种物质环境。如班徽的绘制、口号标语以及名人名言的布置等。班级的物质环境能够迅速为学生提供视觉刺激,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表层班级文化。二是班级制度文化,包括班级的组织结构和班级的管理制度,是精神文化的产物。三是班级行为文化,是指在师生中形成的拥有共同理想、信念的行为准则和做事方式。四是班级理念文化,也是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是在班级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师生共同持有的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取决于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是否成熟,它是班级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为提高班级文化建设的成效,把思想品德课的相关教学内容渗透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去,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

二、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

如前所述,班级文化建设的成败,关键在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是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那么,班级文化的软实力又是什么呢?班级文化软实力就是班级理念文化、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度,就是班级理念文化发挥作用的程度。通俗地讲就是一种“氛围”,也可以概括为一个字:“场”。笔者相信,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理念,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会产生一种强有力的磁场,这种磁场虽然无法被人们看见,但只要进入班级,就进入了这种氛围和“场”,同学们的心就会被紧紧地吸引到一起,产生一种强大的合力和共同向上的力量。我们把这种根源于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看不见的力量称作班级文化软实力。那么,如何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形成这种“场”,从而有效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呢?实践证明,密切结合思想品德课的相关内容,确定能够被班级师生高度认可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非常关键。

思想品德课中有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那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确定班级文化建设理念的基础,是提升班级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这是因为,正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表述的那样,班级文化建设也特别需要一个共同理想来凝聚力量,需要一种精神鼓舞斗志!笔者就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在班主任工作中坚守一种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强烈的目标意识,全力以赴的向上精神!正是在这种理念的指引下,笔者在历届班级工作中不断取得优异的成绩。那么,在理念确定后应该怎么建设班级文化呢?

三、引导学生制定班级总体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营造班级文化的浓厚氛围——“场”

班级总体目标就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共同理想。有效的班级目标能凝聚全班的力量,形成浓厚的氛围——“场”,从而把整个班级团结在一起。为保证班级目标的有效性,在实践中必须处理好班级目标和个人奋斗目标、总体目标和阶段目标的关系。

第3篇: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关键词】农村小学 班级文化 建设

时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又处在一个令人激动的新世纪,它对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小学生提出了一系列基本素质要求,对小学的班级文化建设提出了挑战。因而,“班级文化重建”是小学教育改革中最深层次的变革之一。

目前,苏北农村多数小学缺乏对班级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细节关注,各班主任仅相互参照,“千班一面”的状况依然存在。要想改变这种状况,也许最基本的途径只有一个,那就是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如何搞好班级文化建设,现把我的思考综合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标准,应体现变革与提升

变革班级文化,重建班级文化对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推进学校和谐发展,提升班级品位,深化教育改革,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文化变革是一切变革的根本力量。从班级文化建设入手,是探索建设和谐班级,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策略。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班级必然面临许多问题改革或重建班级文化有利于克班级中某些落后的文化,有利于使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一种具有精神感召力,具有创新活力的班级文化。

2.搞好班级文化建设可以提升班级品位。班级品位是指班级教育体系的品质与层次。班级品位反映的是班级中人的品位,人的生活方式,人的行为方式,以及班级作为一种组织内在的性质、功能及其运作方式,其核心是班级文化。有品位的班级基本标准包括:(1)班级中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行为方式思想意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态度的合理性。(2)班级组织的性质表现与制度化组织与日常生活组织、学习组织的有机统整,人的地位、人格、权利、能力得到合理的尊重与发展。(3)具有优化的教育活动体系,具体表现为一整套先进的理念,一整套具有活力的教育行为方式,一整套具有创新意义的班级制度,一整套具有精神感染力的班级文化。班级品位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经营的,班级文化的提升,有利于促进学校的系统变革。

二、班级文化的内涵及构成要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

“班级文化”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往往使人更多地把文化建设仅仅理解为班级物质环境的文化建设,忘却了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随着人们对班级文化的整体关照,从而使班级文化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究竟什么是班级文化?一直以来有不同的理解,我认为,班级文化是师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比较稳定的思想意识、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态度的总和。班级文化时刻影响着学生的认识以及对教育价值的追求。作为思想意识的班级文化不仅直接影响并反映教师的教育观念体系,而且影响着教师处理教育事件或教育问题、采取教育行为的普遍思维方式,最终体现为班级中人的普遍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

班级文化是内隐在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方式、班级内部制度以及班级环境等因素中的价值取向,其核心是班级作为一种有活力的组织内在的“人文系统”。从其对学生和教师的发展作用来看,具体包括学生文化、教师文化和管理文化。从其他方面来看,班级文化包括观念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但班级文化不就是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只有当教育理念、行为、制度和物质环境真正进入师生的生活过程之中时,才真正具有支化意义。从此意义上说,班级文化不仅仅包括外显的层面,更重要的是内隐的层面,它内隐于班级人的生活之中,因此,班级文化具有导向意义,具有弥散性、日常性、价值性。班级文化的构成可用下图表示:

三、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

班级文化建设基本出发点应“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班级文化的根本指导思想。一方面,要尊重学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妻,尊重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需要,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核心构建班级文化。另一方面要突出教师的作用,用教师的发展引导学生感悟“人生”,以人为本的班级文化,在小学教育中应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儿童文化,小学教育活动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小学教育环境的设计都应关注儿童的生活背景和生活需要,体现“童心”、“童真”、“童趣”。第二是教师文化,要能引领学生感悟“教育人生”的意义。让班级成为学生的摇篮,教师成为优秀的摇篮人,使教师和学生都能得到很好地发展和成长。 转贴于

四、班级文化应以学生为本,要突显学生文化

班级文化建设应突显学生文化,学生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原点。班级文化应在“学生观”和“教育观”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反映教师和学生的人格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在班级中地位等方面观念上和行为上的倾向性。要以学生为本,首先要确立全新的学生观。班级文化建设中要清醒地认识到:学生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生命的火种,全面理解学生。

确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建立小学班级文化的根基。学生是生活中的人,是具体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有待发展的“完人”。因而,面向小学生的教育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他们生活的世界,处理好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学生与自我的关系,学生与自然的关系,学生与文化的关系,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形成对生活世界中各种问题的健全价值观,良好的情感,逐步形成健康负责的生活态度。

第4篇: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关键词:校企联合;班级文化;学生职业素养

经管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关系到经管专业教育的有效性。因此,高度重视经管专业良好班级文化氛围的营造,发挥校企联合效益,使得经管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得以不断提升,是至关重要的。

一、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必要性

首先,从班级文化建设的目的来看,对于经管专业班级而言,如果能够营造积极向上,专业职业性十足,经济管理氛围强的班级文化环境,经管系的学生会自觉不自觉的参与到各种经管实践活动中去,由此慢慢实现自身职业素养的提升,何乐而不为;其次,从班级文化建设的行为主体来看,校企联合,能够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尤其是经管类型企业的融入,可以将最前沿的经管工作技术和方法带入校园,使得经管学生可以接触到最实际的经管专业知识,这对于其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职业规划方案来讲,是很有帮助的;最后,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容来看,学校文化教导了学生如何去学习,如何去做人;而企业文化教导了学生如何去工作,如何去发展;两者相互融合,就能够为经管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铺平道路。

二、校企发挥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作用的策略

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并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的问题,是两种不同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因此要想发挥两者融合效益,就应该遵循两者的各自特性,充分交流和沟通,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构建能够体现校企文化的物质环境。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校企文化融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那么,针对于经管专业教学特点,结合企业文化的职业性,实现健全的物质环境的构造,也是很有必要的。对此,应该着手做好以下工作:其一,实现企业文化的融入,将企业经管职业的工作规章,职业操守提炼成为对应的文化元素,以建立企业经管文化长廊或者企业形象展示区的方式,或者以报道企业经管精英人才的事迹的方式,使得学生们对于经管在企业中的价值得以明晰,进而慢慢的推动企业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扎根;其二,注重建立校内经管教学实习基地,在对于企业经管工作流程进行充分调查之后,邀请企业中的经管人才参与到校内经管教学实习基地的设计和构建中去,并且可以担任对应实习教师,以使得职业素养与岗位要求能够实现对接,保证校内经管教学实习基地效能的发挥。

2.实现经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善。经管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积极促进经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改善,也应该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举措。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关注以下内容:其一,邀请企业经管方面的管理人员,企业管理专家和校园经管系教育专家组建成为全新的课程体系设计小组,在共同探讨当前经管人才市场行情的基础上,进行广泛的探讨,将经管人才的素质要求纳入到课程体系改革中去,以体现出企业对于人才的个性化定制的特点;其二,对于当前经管学生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应该突出强调经管实践课程比重的增加,处理好经管理论知识学习与经管实践课程之间的关系,以保证能够以实训基地建设为支撑,以课程体系开发为重点,实现经管课程格局的调整。

3.注重经管专业教师团队的优化升级。基于校企文化融合形成的班级文化建设,必然需要有专业能力强,实践操作素质高的教师团队来完成。对此,注重经管专业教师团队的优化升级,也成为班级文化建设,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任务。对此,应该积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其一,立足当前经管教育师资,通过与企业之间的广泛交流和沟通,在企业进修,调研考察,企业锻炼等方式,使得当前的经管教师的实践能力得以不断提升,进而使得其明白如何去实现经管课程内容的调整;其二,积极鼓励企业经管精英参与到学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去,以兼职代课,课外活动组织者,学生职业规划引导者的身份进入校园,以一个班级一个经管职业导师的方式来进行,使得学生能够在与导师的交流中,参与到班级实践活动中去,由此引导良好职业规划氛围和环境。

4.大量开展基于校企文化的实践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也可以成为建设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契机。对此,可以关注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其一,举办有企业赞助的各种经管实践创业创新比赛活动,邀请企业内部经管精英,企业领导,校园领导,经管系专家作为评判队伍,从经管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实践操作能力,团队协作素质,创新能力等多个角度去评价,并且给予优胜班级一定的奖励,以鼓励更多的经管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其二,邀请企业经管方面的精英,经管专业专家参与到经管知识大讲堂中去,可以是经管专业学术交流,可以是经管人才职业规划等,由此营造出良好的经管文化氛围;其三,企业经管部门可以在学校内部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得学生明白经管工作的职业取向,了解经管人员应该具备的素质,这对于班级文化构建来讲,也是至关重要的内容。

三、结语

综上所述,校企共建班级文化,提升学生职业素养,是当前经管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比较理想的实现路径。我们在正确认识校企文化融合效益的同时,还积极促进校园与企业之间的融合,立足专业经管人才培养的目标,实现经管教育教学方法的调整,内容的改善,以营造出积极向上,职业专业素质的教育平台,使得经管班级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的职业素质得以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周琦.运用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培养中职生职业素养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2]段洪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3]王殿安.以校企文化融合助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提升[J].交通职业教育,2013,02:27-30.

第5篇: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学校文化在文化发展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发展到现在,已初具雏形,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体系,具有自己的传统。优秀的学校文化会成为学校的品牌形象,影响教学质量,从而影响培养学生的质量,具有重大的意义。“班级文化作为集体形成和发展各大要素中最稳固和最有活力的基础,处处体现着班级独特的风格,外显班风班貌,内显于学生价值观。”班级中绝大多数学生在学校特定的环境之下,借助相互沟通等途径,产生了类似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以及行为方式,保证了学习质量的提高。现在有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将班级文化作为管理班级工作的心理平台和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很多事实说明,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对社会体系进行适当的考察与研究,可以促进学生社会化与个性化。班级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基础单位,使学生的教育具有社会预期性。每一个班级都是一个微型的模拟社会,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他们之间互相交流,构成了一个小小的社会集体。在此程度上,班级成为社会文化传播的媒体,对社会文化具有选择、传递和聚合的功能。高职院校班级文化与其他校园文化相比,有着更为明显的职业性特征,更多地吸收了现代社会的职业特点与现代社会要求求职者具有的最基本的职业素养,隐约体现出企业文化内涵的痕迹。

相对于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则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经企业相关人员的经营与管理,创造出的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精神与物质财富,诸如企业文化观念、劳动者价值观念、自身企业精神、人员的道德规范、企业的运行机制、企业的文化环境、企业产品等等。在这么多复杂深奥的构成要素中,一个企业的文化中心无疑就是价值观。高职院校作为培养企业型人才,在很久以前,就已经被认可成是培养一线一流、拥有高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很多学生在高职院校中期待着完成自己人生角色的重要转换,将学校作为角色转换的前沿阵地,努力学习专业文化知识。从这个角度来看,在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是绝对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完成人生角色的转换工作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和企业文化都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文化的内容、特点与表现形式存在很大的差别,但是从功能上来看,它们之间仍旧具有很大的联系,在对人的感染与教化、规范与培养和对人的塑造等方面都有类似的地方。

二、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的教育任务主要是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使学生具有服务生产一线的高技术职业水平的能力,正是由于这种教育目标与自身的定位,要求高职院校的教育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融合,使培养的学生在毕业时可以最大程度地缩小与企业要求的距离。都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目标和定位和现实情况也是如此,两者总是具有一定的差距,目前的情况是高职院校的应届毕业生与企业人才需求之间还具有很大的差别。很大一部分毕业生在工作初期还是不能很好地满足企业的要求,结果还是离开了自己曾渴望进入的企业。最可怕的现象是有的毕业生在一个月之内不断就业、失业,已经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为什么培养企业专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毕业后仍然不能实现自己的预期就业理想呢?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脱离于企业文化,更多的重视物质文化建设,忽略了精神文化的建设,特别是缺少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发展所要求的班级文化建设。这便造成了培养的学生缺乏应有的职业文化素质,缺少企业现实文化的熏陶。

高职院校的班级文化建设在理念和方法上的偏颇,也是高等职业院校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存在差别的重要原因。到目前为止,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在创新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三方面,缺乏对高境界的班级文化精神的凝练和提升。另外,学生活动的品类很多但缺少一定的目的性,活动仅仅是一种活动,更多的人只是把其作为一种经历,而不是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学生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很多学生的课余时间被电脑、手机等虚拟的网络平台所占用,参与集体性活动的主观愿望被大大减弱。很多班级文化建设活动存在“跟风”现象,一个班级开展了一个主题班会,另一个班级可能随之也展开了类似的班级活动,缺乏针对性。在认清这些现状的基础之上,很多人已经认识到,要注重提升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层次、丰富内涵,强调精神层面的培育,重视企业文化的融入,为高等职业院校的内涵建设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三、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融入企业文化的意义

由于当前的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反思。经过实践,很多学校发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学生成为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最大受益者。”一方面,提高了他们的服务意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提升企业的文化内涵。高职院校与企业的文化合作实现了双赢,两者的文化定位是共荣,也就是说互相吸取有利因素,学校教育考虑到企业发展,企业发展考虑到就业者的教育等社会责任。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的提升也借助了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的力量。校企合作不仅搭建了校企间知识技能的桥梁,也搭建了校企间文化融合的桥梁,这种互相融合的机制,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的素质,促进企业发展具有双重意义。

四、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的途径

既然高职院校班级文化精神与企业文化的互相融合具有如此重要意义,那么为了实现企业文化在高职院校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有效渗透,我们就应该寻找切实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大力推动文化的融合与发展。首先,在职业培养的教学中将企业文化进行相应的渗透。在上课时,教师应好好利用课堂这一有利因素,课堂——作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将有利于企业文化的宣传和讲授,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关于企业文化的相关知识。其次,在学习中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切身体验,感受企业文化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大多数的高职院校教学的特点是强调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训,学生可以接触到与企业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锻炼。所以,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创造有利于学生进行实践操作的条件,提高学生的专业工作能力。企业也应该接纳高职院校的学生,安排他们的实习训练工作,避免重视理论、忽略实际现象的出现。再者,在信息时代,也可通过各种虚拟平台,例如网络等媒介利宣传企业文化。在高等职业院校文化建设中,我们要提倡学生拥有博大的人文情怀,密切关注企业文化在班级文化中的渗透,争取建设具有实践性、创新性、职业性三者合一的高等职业院校文化。

五、总结

第6篇: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关键词:技工院校 班级文化 建设目标 特色

技工院校与普通中小学、大学在学生培养目标上有明显的不同,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应突显自己的“技校特色”。根据2014年12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的《关于推进技工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结合技工院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我们把技工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确定为:以班级文化建设优化班集体建设为近期目标,强化班级对学生的思想态度、人生观、价值观、行为习惯的影响,为学生营造和谐、美好、团结、进取的班级成长氛围;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作为最终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指向是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立德树人和培养职业精神、职业素养为根本的班级文化。其特征为形成具有教育性、凝聚力、制约性、激励性的班级文化力量,使班级文化与学生职业发展、与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融为一体。

技工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主要体现以下两个方面。

一、建设目标与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一致

1.以就业为导向

(1)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注重就业引导,首先要加强学生的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在进行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时,可以在班级悬挂本专业代表人物的画像和简介,给学生明确的学习榜样;开辟专栏展示以“就业”为主题的相关资料或学生作品,使“就业”的意识和专业的要求深入学生思想。

另外,开展企业调查、职业体验、邀请企业领导、优秀毕业生回学校来传经送宝等与职业有关的文化活动,让学生对将要从事的职业有进一步的体验。

(2)突出专业兴趣和职业技能。在职业认知和企业认知的基础上,班级文化建设要突出专业兴趣和职业技能,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专业技能展示、比武、竞赛、交流等活动,调动学生的专业兴趣,提升了专业技能,引领学生的专业成长。

2.紧紧围绕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

(1)确立班级精神文化核心。班主任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职业需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确立有班级特色和职业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核心。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建立共同的班级文化理念(共同制定并遵守班训、班规等)进而形成以集体教育为主的教育氛围,带动班级中的每一个成员不断调整、改善自己的思想、态度、价值观、行为准则等,利用“森林效应”促进个体进步。利用主题班会、道德讲堂、国学文化讲堂等教育园地,有计划、有目的地宣贯职业素养、职业要求,让学生树正气、明是非、辨善恶、懂进退、知荣辱、会言行。

(2)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相结合。班主任结合通用职业能力建设的课程体系,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自觉将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课程学习结合起来,采用有效手段提升学生学习这些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打造班级浓厚的学习、锻炼氛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全面提升。

二、将班级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融合

技工院校的学生离开学校之日便是踏入职场之时,只有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无缝衔接才能使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顺利地融入职场。

1.将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文化接轨

企业的管理文化是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它包括完整的管理规章制度、高效的执行力和行政效率、融洽的团队管理队伍。班级的制度文化主要表现为“班级公约”或者“班规”等,在制定这些制度时要考虑与学生的就业岗位要求接轨。例如遵守时间、服从上级安排;物品摆放有定位、卫生达标;实训操作要符合规程;注重仪容仪表、着装符合要求等等。学院近年来一直扎实开展施行的“五常管理”(即常组织、常整顿、常清洁、常规范、常自律),是将企业管理规范的精髓与学校的育人文化有机结合的范本,班主任依托学校营造的大环境,严格执行“五常”,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习惯,为学生走进职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与企业精神文化接轨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是形成和提高企业凝聚力、吸引力、战斗力、公信力等,对员工来说企业文化建设是希望员工具备积极参与、团结协作、奉献、责任等企业精神,这些企业需要的精神品质完全可以通过班级文化建设来实现。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文化建设前要做好计划,预设学生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形成什么样的精神品质,还要考虑帮助学生形成这些品质的途径。具体途径和方法包括:有计划、有针对性的主题班会,班级文体活动,学习活动等。

三、小结

第7篇: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经过30年的发展,大部分高等教育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积极投身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组织和完成了大量以校园文化为主题的研究工作,而与工商管理文化体系建设有关的工作、政策、课题却凤毛麟角。本文通过大量资料调查和取证,发现目前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体系建设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大部分民办高校对于建设工商管理文化体系没有明确的目标;部分民办高校的管理者对高校工商管理文化体系理解不够充分,仅仅将工商文化建设专注于相关硬件设施的建设;大部分关于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的理论不够系统,支离破碎;相关制度与工商管理文化建设不协调,不能有力地推动校园工商管理文化建设;很多民办高校在校园工商管理文化体系建设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的管理混乱;许多民办高校在工商管理文化建设上急功近利,没有长远的计划;很多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建设未能结合自身特点,对西方办学模式生搬硬套,盲目跟风,在工商文化建设过程中忽略了人这个文化主体等等。

2.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体系建设主要建议

2.1以校风校训校歌为载体,弘扬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民办高校的学校管理层和工商管理系或学院管理人员,结合自身学校特色,在校风校训校歌中适当加入工商管理文化相关的内容。在校园、学院、专业、班级、宿舍这五个层次上,形成工商管理文化氛围,让学生的生活中融入工商管理文化的元素。成立工商管理类社团,让学生自己实践工商管理文化。经常举办关于工商管理文化的讲座,让学生受到这类文化的熏陶。

2.2营造良好的工商管理文化环境,在食堂、图书馆、教学楼、体育馆等公共场所,适当宣传工商管理文化。将某些道路和建筑以工商管理类著名人物或理念命名。设立工商管理文化周之类的系统性宣传活动。

2.3加强制度建设,积极出台加强工商管理文化的政策和措施,让工商管理文化深入到工商管理专业的每一个办学过程。可以创立几个与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相关的刊物,定时定点发放到学生手上,让学生了解工商管理文化。在学校和院系的层次上,成立专门的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建设小组,直接领导和推广校园工商管理文化。设立工商管理文化建设专项人才引进基金,大力引进工商管理文化方面的优秀人才。

2.4积极设立关于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的研究基金,鼓励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理论创新与研究。不断扩充民办高校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究力量。例如设立本科生工商管理文化创新基金,把本科生拉入工商管理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队伍里。

第8篇: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高校班级誓言锤炼的过程应该是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是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指引下,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和普通同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过班级每个学生酝酿、集体讨论、语句提炼、誓言形成和宣誓几个环节最终完成。班级誓言既要符合时代要求,又要具有班级特色。在此基础上设计本班的班旗、班徽等班级文化识别系统,制定本班的班规、舍规等制度,得到班级全体同学的认可。从学生的意识领域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质,增强班级同学对班级誓言的认同感。当班级同学看到本班班旗和班徽的同时,能够想到班级誓言的内容,作为班级成员,产生积极为班级争取荣誉的意识,维护班级荣誉,积极投身班级建设。在班级誓言的制定过程中,应该注重价值导向作用。誓言的制定应该注意激励学生向班里的榜样学习,努力为班级争取荣誉。并能有效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2、充分发挥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班级誓言活动中的宣传动员作用

首先,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是班级的骨干,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对班级文化有很强的引领作用,在班级誓言活动为主线的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对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应该高标准,严要求,在班级誓言的制定与宣誓活动中应该自觉遵守和践行誓言内容并带动普通同学积极参与进来。在班级誓言的制定、宣传动员阶段,对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班团干部进行重点动员,首先让这部分同学对班级誓言活动从思想上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理解班级誓言活动对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从而带动其余同学积极参与到班级誓言的宣誓与制定中。其次,由班级誓言制定的班级制度或班级公约一旦得到班级成员的认同就会形成强大的制约力量。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制约学生的言行举止,让自己的行为符合制度体系。二是在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中,师生之间相互理解、教师并非强制性的施令、学生也并非无奈的盲从,使班级管理从被动走向主动。

3、在班级誓言引领下,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促进良好班级文化的形成

宿舍是开展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高校班级的基础,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宿舍环境的优劣,是班级誓言物化的结果,是班级文化建设成败的一个重要的体现。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引导学生搞好宿舍文化建设,提高班级誓言在班级同学中的认同感。如开展宿舍装饰大赛,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营造浓厚的寝室文化氛围,创造美好生活空间,进一步美化学生的生活环境,增强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友谊。也可以开展以宿舍为单位的知识竞赛,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荣誉感。

4、开展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强化以班级誓言为引领的班级团队建设

高校班级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亚文化,要服从服务于校园文化。在班级文化建设中要积极开展以班级或宿舍为单位的团队素质拓展训练项目,采取团队积分制,鼓舞班级士气,并借此强化以班级誓言为引领的班级精神文化。如以班级或宿舍为团体开展接力跑,三人篮球制等体育活动,进行积分制,对表现优秀的团队给予奖励,以此强化以班级誓言为引领的班级精神文化建设。

5、在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中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9篇:班级文化建设体系范文

关键词:班级文化;班集体;特色

冯恩洪说:“环境是一种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学生不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是我还可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叫学生勤奋学习,我还应创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学业。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就是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可见,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积极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创建良好的班集体。

一、班级文化的内涵

所谓班级文化,就是班级学生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为大多数学生所认同的,并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套价值体系,也就是班级在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一种大家共有的行为,包括价值观、道德、精神追求、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即在一个班级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延续性的共同人认知系统和习惯性的行为方式。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灵魂,是每个班级所特有的,它具有无形的教育功能、凝聚功能、制约功能和激励功能,是班级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一个班级,只有有了文化的引领,才能“实现领先,获得优势”,也才能促进每个学生最大限度的发展。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的班里,不论换座位,还是收作业、交作业等,都讲高效率,而这种高效率是来自于他“依法治班”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包括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和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就主要从这三方面着手。

1. 以班级物质文化为载体,强化班级文化构建的氛围。

通过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让学生在优美高雅的班级环境的陶冶下形成欣赏美、创造美的情感,逐步养成文明的言行习惯,使优雅的环境内化为学生优美的心灵。

(1)美化教室环境。教室环境是班级文化的一种外在表象,是班级文化特点的重要体现。它不仅体现了班级的精神面貌,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精心布置,充分挖掘教室的育人功能,使其既温馨舒适,又催人进取。教室布局要求做到:班级墙面布置温馨、宜人、简约、大方,特色显现;黑板报、班级园地、公告栏布置主题突出、设计合理;课桌椅桌面整沽无痕,摆放有序;设立“图书角”,发挥教室的文化功能。教室中的每一个角落都印记着学生自主发展的足迹,凸现出班级特色和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2)构建班级网页。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构建班级网页,开通班级博客,使之成为班级对外宣传的窗口,对内交流的平台,有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班级文化活动,实现课外生活的多元化。班级网页设置有班级动态、学习园地、就业信息等栏目,富有班级特色。

(3)建立班级QQ群。班级QQ群主要用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有些学生在老师面前不敢表现自己,但是在QQ上却能够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新型的联系方式。而且,班级QQ群还可以在学生长时间外出实践活动时,持续班级管理。

2. 激活班级制度文化,强化班级文化构建的力度。

健全的班级管理制度是班级文化的另一重要内容,是良好班风得以形成的有力保证。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除了依靠环境熏陶学生,还需要一些必要的管理制度,以最大限度地克服学生行为的随意性,并发挥惩处歪风、激励后进、奖励先进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要依据学生特点和班级人员构成的状况,建立完善班风建设制度、文明建设制度、班级管理制度、团学活动制度、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制度等班级制度,努力进行班级管理制度创新。如可以让学生自己制订班级公约。班级公约不能“自上而下”由班主任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自下而上”由学生讨论产生,让他们感到这是他们自己的事,他们是制订者,也是执行者、维护者。因此,在制订班级公约时,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通过全班学生民主表决形成定案。这样,才能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他们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从而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

3. 丰富班级精神文化,扩大班级文化内涵。

一个班级需要一种精神。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包括班级精神、道德观念、班集体舆论、团队意识、班级文化活动等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价值观、人生观深层次的文化。班主任要加强精神文化建设,让班级精神充满生命力,使班级成为学生情感教育的教化基地和学生生命成长的精神家园。

(1)明确班级的奋斗目标。目标是一种期望,是人的各项活动所追求的结果在主观上的超前反映,它对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具有引发和推动作用,是班级文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的关键。班级应根据学校工作目标的指引,结合本班实际,在班集体发展的不同阶段,制定具有一定高度又有可行性的目标,引导集体和个体由一个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2)建设正确的班级舆论。舆论对班集体建设是至关重要的,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必定要有正确的舆论氛围,以此来促进学生正确认识和辨别善与恶、正与邪、美与丑,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作为班主任,要时刻注意把握班级的集体舆论和心理倾向,要参与到班级活动中,注重把好的、积极的集体舆论保持下去,使其持久地发挥作用。同时,对一些不良的集体舆论及时制止。

(3)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班级活动是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主要载体,活动本身就是班级特色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班级活动对学生自我教育起到推动作用。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则应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个性化的班级活动,挖掘积极因素,扎实开展活动,打造班级文化特色品牌,在活动中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赞赏学生的闪光点,激励学生,让学生在成功中找回自信。班主任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有益身心的文体活动,如文艺汇演、广播操比赛、班际篮球赛、大课间活动、演讲比赛等,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建设好班级专业文化。如结合专业特点,搭建学生个人展示台。我们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班级举行了舞蹈、唱歌、乐器、美术、书法、手工、说课等技能竞赛,培养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学习专业的积极性。